世界经济现况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世界经济现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世界经济现况范文1

关键词:古典园林;现代园林; 框景;组景手法

1框景涵义

在古今园林中,因为有简洁的景框作为前景,人们的视线高度统一在画面的主景上,从而感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另外使室内外空间互相渗透流通,扩大了空间,增加了诗情画意。框景就是将景框在“镜框”中。框可由门窗、亭、廊、山洞、树枝干等组成,并以此来有选择地摄取另一个空间的景色,组成一幅美丽的自然风景画。框景的作用在于将园林绿地的自然美、绘画美、建筑美高度统一在一幅立体的风景画面中。

2框景观赏位置选择

框景的最佳观赏视距应设在景物高度2倍距离以上,视角在26°~28°。框景若先有景而后有框,则框的位置应朝向美丽的景物,若先有框而后有景,则应布置景物在与框相对应的位置上,要使景物恰好落在26°的视域内,成为最佳画面,如图1所示。

注: a为侧面视角;b为正面视角

图1浙江雅德居庭院入口

3框景在古典园林中的应用

框景手法在古典园林中应用最成功的例子莫过于江南的私家园林,一个个门框、窗框、洞框,很轻松地便把绝美的风景“装裱”起来。拙政园的梧竹幽居为便于赏景及室内外之沟通,在四壁方墙上开了4个圆形洞门,坐亭中心石凳外望,春夏秋冬景色面面不同,颇似观赏古代团扇山水画。拙政园的另一个主建筑‘与谁同坐轩’(图2)是一座扇面亭,亭面两侧石墙上开着两个扇形空窗,一个对着“倒影楼”,另一个对着“卅六鸳鸯馆”,而后面的窗中又正好映入山上的笠亭,笠亭的顶盖又恰好配成了一个完整的扇子,凭栏可环眺三面之景,从框景中看到焦点中的建筑物,然后经过框架之后便可尽览整个内园。

图2拙政园与谁同坐轩

4框景在现代园林中的新用

一幅幅经典的框景画面,曾将“框景”技法几乎定义成了苏州园林的专利。框景似乎被定格在了“设框必有景,如画胜似画;景色需典雅,沉稳且安静”的环境中。随着现代园林的发展,无论是在景观的布局,还是材质的使用上,都无法到达传统意义上框景的要求。于是框景开始了从欣赏内容转变到欣赏形式的阶段,打破了有框必景的画面,开始了先“框”后“景”的组景方式。公众的审美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山水意境,开始追求创新、时尚、大胆的画面。于是“框景”在现代园林中有了新的解释。从欣赏“框景”自身的组景手法,到抽象的“框景”画面,最后到欣赏“框”的形式,现代园林已经开辟了一条新的框景之路。

4.1以“框景”的组景手法为景

图3是某居住区入口的创意框景设计,横向的线条与台阶调和,同时与竖直向的墙体形成对比,圆弧开框,阶梯有序,错落美感油然而生。漏墙的框景既打破了实墙的呆板又丰富了对面住户的景观。在高楼林立的现代城市中,一处通透的弧框,让居民欣赏的已不是框内的景色,是框出来的无限自由空间及虚实交替的对比画面。图4同样是欣赏框景手法的一幅画面,着重强调的窗框给框景画面一个最基本的交代,由于观赏视距及树木姿态等多种因素的限制,设计者只将树干框入画面中,首先屏蔽了树干过长的突兀感,其次,设计师将树木本身以平视角度收入观赏者视野中,又还树木以完整性,该作品通过画面的切割,既突出了传统造景手法,又丰富了景观。

图3某居住区入口景观

图4某庭院景观

4.2以框的抽象画面为景

某居住小区运用现代简洁的景墙窗框,将广阔的水景及对面的建筑有选择地摄取为空间的优美景色,并将动态的琴声飘扬的小舟纳入其中(图5),使人坐在园中,透过景窗欣赏美景,聆听乐曲,如临仙境。该组景观框的是一幅灵动的世外桃源画面,既增加了景深效果,又将一幅意境深远的水墨丹青从现代建筑中隔离出来,成功地打造了清雅怡人的人居环境。

图5某居住小区景观

4.3以“框”为景园博苑中的宁波园取材于世界闻名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之一―――宁波河姆渡文化遗址(图6)。本着返璞归真的设计理念,意在营造一个融入自然的古朴家园,再现传统神韵。在有限的空间内用青石搭出框体,刻石镶边。古朴淡雅,看似简洁,确又别出心裁的“石框”自成一景,不仅突出了古朴清新的乡野自然环境,又与河姆渡文化氛围融为一体。

图6园博苑宁波园框景

再如某居住区中心游园景观中,现代简约风格的立体框景墙,将交替的元素设计成形式和材质强烈对比的效果,看似意在框出随性浪漫的立体画卷,实则将框做成景观,丰富园林空间,成就异步有景的效果(图7)。

图7某居住区中心游园框景

图8 是某城市街头绿地一景,用大红钢架结构,框出街头园林气氛。景观中,欣欣向荣的绿色和冰冷压抑的灰色并存,置于钢筋水泥中醒目的红色交叉钢构如同一个大大的惊叹号,在整幅作品中起到景观提示性作用,构成视觉焦点。该设计成功地运用现代元素,借助框景的组景手法完成了时代的命题:矛盾与和谐,意在说明保护生态环境的内涵。

图8某城市街头绿地景观

5结论

世界经济现况范文2

1区域地质背景

本区大地构造环境,属于南岭东西向构造~岩浆带的东段,东南沿海北东向火山岩带的西南端,即处于两个构造-岩浆带的截接复合部位。区域构造位置位于河源新华夏构造带的南东侧,即以佛岗~河源断裂为代表的纬向构造带与以青溪~紫金断裂为代表的北东向构造带反接复合部位的北侧(见图1)。

区域内主要出露石炭系下统忠信组(C1z)及壶天群(C2+3ht)、三叠系上统大顶组(T3d)、侏罗系下统金鸡组(J1jn)、侏罗系上统高基坪群(J3gj)和第四系(Q)。

本区断裂构造发育,按断裂的走向,可分为近东西、北东、北东东及北西向四组断裂构造。

义容火山盆地:位于本区的南西侧。盆地的北缘由侏罗系下统金鸡组地层组成,地层走向NW,倾向SW,倾角30~40°;盆地的东缘由三迭系上统大顶组及侏罗系下统金鸡组地层组成,地层走向NE,倾向NW,倾角20~65°。盆地中心部位由侏罗系上统高基坪群地层组成。

2详查区地质特征

2.1地层

本区仅发育三叠系上统地层,分布于南部碟石―陈顶峰坳―石棚窝一线、北至火利岽―出水坪―老鸦斗一线的地段。地貌上呈低山丘陵景观(其中铁笼嶂为最高峰),岩性为浅海相陆源碎屑夹薄层碳酸盐岩。

地层总体产状,自宝山至西北部的火利岽一带,其走向由北东转为北西,环绕径尾岩体呈弧形展布。由于岩浆岩侵入活动与断裂构造破坏,仅见到第一、二岩性组部分地层(见图2)。

1、上统大顶组第一岩性段(T3da)

分布于石棚窝―风门坳一线,呈北西向展布。主要岩性为含砾中粗粒石英砂岩、中细粒石英砂岩、变质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千枚状泥质粉砂岩等。该段岩中见有星点状黄铁矿,裂隙中分布有褐铁矿。

2、上统大顶组第二岩性段(T3db)

广泛分布于第一岩性段(T3da)东北部,由于构造错断,分布比较零乱,总体走向仍呈北西展布。其底部由两层厚层状变质石英砂岩、砂砾岩、砾岩(即B1、B2标志层)间夹角岩化红柱石云母石英粉砂岩、含红柱石千枚状粉砂岩两个沉积小旋回组成。中部为绢云母石英粉砂岩、千枚状页岩等。地层总厚度>200m。

B1标志层:呈带状分布在花龙寨以西,由灰白色变质石英细砂岩、粉砂岩、砂砾岩等组成。变余砂状、砂砾状结构,平行条带状构造。矿物成分由碎屑石英及少数重结晶石英组成,胶结物重结晶为显微鳞片状绢云母,与石英构成平行条带状构造。砂砾岩中的砾石含量10~7%不等,浑圆―次圆状,其长轴大致平行排列,粒砾0.5~15cm(以0.5~2cm为主),砾石成分为石英岩、变质石英细砂岩,胶结物为同成分石英碎屑及绢云母,节理发育,铁染现象普遍,常为陡壁地貌。

T3db-1:主要分布在塘肚―出水坪一线,出露宽度变化较大。主要岩性为绿泥石绢云母化变质泥质细粒石英砂岩、含砾石英杂砂岩、叶绿泥石绢云母化千枚状含粉砂页岩、绢云母化含碳泥质板岩、斑点板岩等。

B2标志层:由砂砾岩、砾岩、硅化含砾石英砂岩、黑云母化变质粉粒石英砂岩组成,自宝山嶂―铁笼嶂一线呈北北西向展布,自南向北。

T3db-2:位于图幅东部及西北角,呈北北西向(近南北)展布,主要岩性为绢云母石英粉砂岩、灰黑色千枚状板岩、含碳质绢云母粘土板岩等。

2.2构造

区内断裂广泛发育,按其走向归并为三组。

2.2.1近南北向断裂

断裂走向为355~5°左右,有FI、FⅥ、FⅦ、FⅨ,以硅化构造破碎带形式出现,其规模一般为长200~1000m,宽1.5~3m,只有FⅨ长1500m,宽15~20m。倾角较陡,约54~72°。该组断裂显张扭性特征。

2.2.2北东向断裂

走向为NE30~50°,有FⅢ、FⅣ、FⅤ、FⅧ、FⅩ等。一般规模较大,活动强烈。该组断裂与NW、近SN向断裂切割归并,分枝复合,显示了多期多次活动特点。该组断裂显压扭性特征。

2.2.3北西向断裂

仅有FⅡ一条,平面形态呈向NE弯曲弧形展布,北端走向310~345°,南端353~355°,倾向NE49~72°。

2.3岩浆岩

详查区岩浆活动频繁,侵入岩体发育,工作区西南部的径尾花岗岩体,出露面积>1.7km2,岩性为中粗粒黑云母花岗岩、硅化蚀变黑云母花岗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 径尾岩体属燕山第三期(γ52(3))活动产物,呈岩基侵入于石炭系、晚第三系等地层中,多与围岩呈陡倾角的波状侵入接触或断层接触。径尾岩体在区内可见侵入最新地层为侏罗纪上统高基坪群,故其时代应为晚侏罗世后。

2.4变质作用

本详查区变质作用主要有区域变质作用和动力变质作用。

2.5围岩蚀变

本详查区近矿围岩蚀变主要为硅化、褐铁矿化、赤铁矿化,局部见碳酸盐化、高岭土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水云母化、黄铁矿化、磁铁矿化、白F矿化等。其中硅化使得矿石抗压强度上升,硅含量增加。褐铁矿化、赤铁矿化等使得矿石抗压强度下降、矿石中杂质及有害组分铁含量增加。硅化多由硅化带引起。黄铁矿化、磁铁矿化、白铁矿化、褐铁矿化、赤铁矿化多发育于硅质脉及岩层的裂隙中,局部形成含水云母赤铁褐铁矿,即铁帽。碳酸盐化、高岭土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多见于板岩中。

2.6赋矿层位

本详查区石英砂岩矿的赋矿层位位于三叠系上统大顶组第二岩性段(T3db)的石英砂岩地层中。

3矿体地质

3.1矿体特征

本详查区石英砂岩矿即V1矿体,分布于塘肚―长岗排一带的三叠系上统大顶组第二岩性段(T3db)的B1标志层中,基本为北北西向展布。

V1矿体:主要赋存于B1标志层的石英砂岩中,自花龙寨―风门坳―火利岽―马鞍山―长岗排一线呈北北西展布。矿体主要呈似层状平缓产出,总体走向140°。花龙寨―风门坳一线倾向北东,倾角20-30°,风门坳―火利岽―马鞍山―长岗排一线倾向变为南西,倾角40°。矿体走向延长大于500m,倾向延长100m,真厚度2.57-14.26m。厚度变化系数68.78%,厚度较为稳定。V1矿体于花龙寨、风门坳一带分别被北东向断裂切断错动,水平断距约为170m。

3.2矿石质量

3.2.1矿石结构构造

石英砂岩矿体为含砾砂状结构,块状构造。

3.2.2矿石物质组分

石英砂岩主要由碎屑、胶结物组成。碎屑主要由砾石、石英等组成:砾石,灰白色,次棱角状、椭圆状,主要由石英及少量长石等组成;石英,无色,棱角状、次棱角状,贝壳状断口,油脂光泽,硬度>小刀;胶结物主要由硅质、泥质和铁质等组成。

3.2.3矿石化学成分

矿石中的有用M分为SiO2,有害组分主要为Al2O3、Fe2O3。

(1) 矿石有用组分

V1号矿体SiO2含量91.62-99.25%,平均含量95.67%,品位变化系数2.13%,变化系数属稳定,分布均匀。

(2) 矿石有害组分

V1号矿体Al2O3含量0.01~5.16%,平均1.66%,变化系数67.99%,变化较稳定。Fe2O3含量0.058~0.327%,平均0.176%,变化系数51.27%,变化属稳定。矿石中有害组分Al2O3含量总体较低且分布较均匀、Fe2O3含量总体偏高。

(3) 矿石主要组分相关性

根据V1号矿体的劈芯样及刻槽样化学分析结果,对SiO2、Al2O3、Fe2O3数据所作的统计相关分析结果列于表1。

矿石中SiO2与Al2O3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3889;SiO2与Fe2O3呈正相关 ,相关系数为0.0034;Al2O3与Fe2O3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0131。

统计结果表明:矿石中Al2O3与SiO2、Fe2O3含量呈消涨关系,总体上SiO2含量高则Al2O3含量低,Al2O3含量高则Fe2O3含量低;而SiO2与Fe2O3含量成正相关,总体上SiO2含量高则Fe2O3含量高。但由于信度较低,其相关性有待进一步分析。

3.3矿石类型和品级

本详查区的矿石属平板玻璃用石英砂岩。

矿石自然类型:构成本矿矿体的矿石自然类型主要为沉积型石英砂岩。

本详查区矿石可分为二级品、三级品、四级品,矿石中的Al2O3含量相对较低,矿石品级的划分主要取决于SiO2、Fe2O3含量的高低。二级品矿石主要呈白色、灰白色;三级品矿石主要呈浅黄、浅肉红色;四级品矿石主要呈杂色。二级品矿石与三级品、四级品矿石界线比较清晰,易于手选。

3.4矿体围岩和夹石

矿体围岩主要为含砾石英杂砂岩、细砂岩等,这里所述的围岩是相对圈定的矿体而定,根据石英砂岩矿体的赋存情况,围岩岩石往往也可以是矿石的一部分。夹石基本为石英(杂)砂岩。

3.5矿床成因

本详查区的石英砂岩矿床为沉积型矿床,沿B1层往南北追索,均有找矿前景。

4结语

综上所述,石英砂岩矿体赋存于三叠系大顶组B1标志层中,属沉积型矿床,沿B1层往南北追索均有成矿前景。含矿岩层厚度不大,但稳定,延长几千米,有一定的找矿前景。附近离国道较远,运输不方便,成本较高。但矿石较佳,储量较大,如果附近建厂,提高开采效率,提高矿石利用率,综合开发,还是有一定的前景。

参考文献:

[1]刘奇川.川东石柱-巫山地区晚泥盆世云台观组沉积型石英砂岩矿地质特征[J].建材地质,1997:22~23

[2]邵星月,王栓庄,韩玉芳.河北省行唐县南河球粒石英砂岩矿床地质特征[J].河北地质矿产信息,2001:20~22

[3]贾立芹,段文超,赵书梅.河北省武安市列江-京娘湖一带石英砂岩矿地质特征[J].河北地质矿产信息,2009

世界经济现况范文3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卫生水平极大提高,世界人口平均寿命延长。来自联合国经社部的报道指出,老年人口的保健和长期护理制度将面临着挑战,同时指出老年健康护理服务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在低收入的发展中国家,因缺少合格医护人员使得护理服务需求不能满足。目前因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服务事业的改善,人口平均寿命增加,我国人口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老年人逐年递增,加上我国实行独生子女政策,家庭结构为“四二一”尤为凸显,从而使子女对老人的照顾能力减弱。根据第6次人口普查可知,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准,我国65岁及以上的人口已经突破1亿人,预测到本世纪中叶,我国老年人口将达4亿人。由于老年人口快速增加,慢性病及功能障碍老年人口急剧上升,医疗资源需要增加,加上我国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人口老龄化基数较大,退休人员急剧增加,用于护理费用支出大增,对医疗卫生资源需求会更大。新华社指出今后几年,我国的养老护理行业对护理人才的需求,将会出现井喷式增长,人口老龄化的中国未来由谁来护理,就会成为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2护理专业人员从事老年护理的相关研究现状

2.1国外护理专业人才从事老年护理现况根据英国皇家护理学会(theRoyalCollegeofNursing)所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在过去3年中英国的社区护士人数下降了6%,卫生访视员下降了0.4%。人口老龄化问题一方面体现在老人对国民护理和医疗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从而加大了护理行业的压力,另一方面也体现在英国护士团队内部。据统计,在2010年英国有2/3的注册护士年龄在40岁以上,其中有73000名护士的年龄在50岁~55岁,这些护士很快就会退休。英国护士内部的老龄化问题很让人担忧,1990年以来30岁以下的英国护士人数减少了17%,从26%减少到9%。而55岁以上的护士人数则上升了6%,升至15%。2011年有28000个护士职位空缺(按3月空缺计算)。仅在英格兰医疗机构的人员福利支出剧增到52900万英镑,但每年仍是有2万多名护士离职。就地区而言,英格兰东南部和大伦敦地区、北爱尔兰和威尔士等地区护士较为缺乏。德国目前有超过78%的医疗机构反映缺乏专业及医疗护理人员。新西兰从事老年护理行业的员工只有3091人,占医疗卫生保健工作者的8.9%,老年护理行业已成为新西兰医疗保健和福利的最主要部分,由于新西兰老年人口的不断增长,新西兰需要引进大量的护理工作者去应对日益严重的老年护理人才短缺危机。

2.2国内护理专业人才从事老年护理现况目前我国医院中护理人员配置匮乏。卫生部《2013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数据显示,截止2011年我国各地区注册护士数为2496599人,与全球每千人口注册护士人数应有2.8人的平均水平仍有差距。目前国内养老护理人才需求缺口较大,情况如下。护士与床位比情况:据季晓颖等对上海地区的53家老年护理医院的人力资源现状的调查研究结果可知,其结果为护士/床位比为1.0:4.7,世界卫生组织对发展中国家的护士/床位比要求标准为1:2,供需矛盾较为突出,结果显示该市老年护理人才缺口较大。在职称情况方面,龙骅指出老年护理行业存在着医护人员大多数未受过老年护理相关知识教育现象,其中执业护士高级、中级、初级职称之比为1.0:5.5:10.5。有关养老护理人员的学历情况,曹梅娟对养老机构从业人员的学历层次调查结果显示,年龄在40岁~49岁的人中学历为高中或中专占33.64%,大专学历占26.17%,本科学历占6.54%;多数护理人员来自农村或城市的下岗职工群体。就持证率情况而言,张慧清等指出持有养老护理员执业资格证者仅为5.71%。在养老护理人才的工作环境、工作压力、个人福利等方面,刘宇等对我国不同地区的养老机构的护理人员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结果一致认为,工作环境比较差、工作压力大、工资待遇低、在社会上不被人重视、没有晋升的机会,多数人表示若其他行业的工作机会将不愿意从事该行业。

3综上所述

世界经济现况范文4

中国钢铁产业是活跃国家经济所必须的供给原材料中较为重要产业之一,在近几年中GDP增长率呈持续、高增长的态势。与此同时中国钢铁产业在世界钢铁贸易里逐步形成了西方国家所谓的“”。特别是在东亚地区,中国与韩国、日本之间形成了激烈的竞争。现在的中国钢铁产业正赶超韩国,向日本先进国家看齐。到目前为止,由于对中国钢铁产业竞争力的实体没有具体的研究, 致使对整个钢铁产业的认识还远远不足,本文从中韩钢铁产业间存在的激烈竞争力入手,利用UN COMTRADE钢铁产业贸易统计数据,通过对中韩两国钢铁产业竞争力变化和特征的分析,为我国钢铁产业的发展战略提供参考。

二、硏究调查

近来对中韩研究的学者有韩金(2008),Im(2007),庞黄(2007),Kim Suh(2006),金(2005),Nam(2004)等等。Im(2007)和Kim Suh(2006)运用贸易竞争指数和比较优势指数等,分析中韩和韩日钢铁产业竞争力,确定了韩国钢铁产业处于“汉堡”的竞争力状态。除此之外的经济学者们主要针对中韩日钢铁产业竞争力和中韩日FTA对国家钢铁产业带来的巨大影响分析。 其次是针对韩国钢铁产业竞争力向上及发展战略的研究。其中,有Sohn You(2005), 金(2006), Kim(2000)等等。吴(2001)通过中国钢铁产业的分析,导出对韩国钢铁产业发展的启示。

还有,关于钢铁产业研究的中国学者是赵徐刘(2005), 李(2004), 谢(2003)等等。 他们针对中国政府的产业政策变化,给钢铁产业的发展方向带来的巨大影响,通过中国钢铁产业在世界里地位提升的现况分析,提出钢铁产业的发展战略。或是针对WTO和FTA对中国钢铁产业带来巨大影响的分析。

据以上研究的考察,本研究主要借鉴韩金(2008)研究的分析方法,考察中韩钢铁产业的贸易构造特征,同时利用各种贸易指数,测定中韩钢铁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和商品别的比较优势。

三、钢铁产业的贸易构造

为1985年到2008年中韩日和世界粗钢生产趋势。从表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日本粗钢生产的趋势逐渐减少,中韩粗钢的生产趋于增加,而中国粗钢生产的增加率高于韩国。2008年中韩日粗钢生产占据世界粗钢生产总值的50%以上,这一数据说明中韩日的粗钢生产占世界粗钢生产的比重非常大,三国可以通过钢铁产业实现以规模经济为主体的核心力量来确保钢铁产业的竞争力优势。因此,中韩日三国间维持相互盈利的自由化协力关系比相互竞争的关系更为重要,这样的话,不仅可以确保各国钢铁产业在世界市场的优势,同时也可以确保世界钢铁产业稳定迅速的发展。

是2008年中韩日钢铁区域内进出口现况。在里2008年中国对韩国和日本区域内进出口总额占中国对世界进出口总额的27.9%, 同样韩国占51.7%,日本占44.9.。日韩所占据的比重相对于中国比较高,但是韩国最高。由此可以得知,中韩日钢铁产业的贸易构造具有相互依赖性。

四、竞争力分析方法

根据中国钢铁产业的个个商品对世界和韩国竞争力水平不同,将商品分为以下5个商品群。第一商品群为绝对竞争力优势,第二商品群为竞争力优势,第三商品群为竞争力均衡,第四商品群为竞争力劣势,第五商品群为绝对竞争力劣势。五个商品群的分类运用各种贸易指数,经过4个阶段的筛选整理出来的。下面将对各个阶段采取的不同分类方法进行说明。

(一)第1阶段: 中国钢铁商品依据对世界的贸易竞争力指数分类

在第一阶段里的商品群分类采用对世界贸易竞争力指数(Trade Specification Index: TSTicw)。对世界贸易特化指数是指中国钢铁产业里的某种商品对世界的净出口值于该商品进口值和出口值合计的比值。若该比值为正值,表明是净出口国,若该比值越接近1,说明国际竞争力越强

本研究里利用奧村(1996)分类区间,进行商品分类。奧村(1996)利用国际分工的分类为出口竞争力型的垂直分工;顺差基调水平分工;均衡、赤字基调水平分工;进口特化型垂直分工。从表3里我们可以看到,对世界贸易竞争力指数大于等于0.34的商品分类为绝对竞争力优势商品群。当它的值大于等于0.03小于0.34的商品分类为竞争力优势商品群。竞争力指数大于-0.03小于0.03的商品为均衡商品群。还有指数大于-0.34小于等于-0.03的商品为竞争力劣势商品群,竞争力指数大于-0.34的商品为绝对竞争力劣势商品群。

(二)第2阶段: 利用中国钢铁商品对世界出口增长率再分类

第二阶段是将第一阶段里分类出来的第五商品群里的个别商品进行再一次的调整。如果第五商品群的某种商品对世界出口的增加率是中国钢铁产业全体的出口增加率的2倍以上,可以判定这个商品向后的增长可能性很大。所以将这些商品提升到第四商品群中。(2000年的出口增加率以1995年作为基准,2005年和2008年以2000年作为基准)

(三)第3阶段: 中国对韩国的贸易竞争力指数的商品再分类

第三阶段里主要考虑贸易交易国之间商品的竞争力,所以我们利用中国钢铁产业对韩国贸易竞争力指数,进行再次调整。由于个个商品对韩国和对世界的竞争力不相同,因此在第一和第三阶段里对相对国和世界的竞争力指数进行同时考虑。这样同时的考虑对竞争力分析能够具有可靠的客观性。

(四)第4阶段: 中国对世界的显示比较优势指数的商品再分类

在第四阶段里利用中国钢铁产业对世界的显示比较优势指数(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RCAic)。这个指数是美国经济学家巴拉萨于在1965年提出,它是衡量一国产品或产业在国际市场竞争力最具说服力的指标。它旨在定量地描述一个国家内各个产业(产品组)相对出口的表现。通过RCA指数可以判定一国的哪些产业更具出口竞争力,从而揭示一国在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所谓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是指一个国家某种商品出口额占其出口总值的份额与世界出口总额中该类商品出口额所占份额的比率如果特定商品的RCA的值大于1的话那个商品在世界市场里可以判断为比较优势,比1小的话可以判断为比较劣势。

Xic 是i 商品中国的出口, Xiw是i商品全世界的出口

Xc是中国总出口, Xw是全世界总出口

第三阶段里的第二、三、四、五商品群中的商品,它们的显示比较优势指数是钢铁产业的显示比较优势指数的平均值的2倍以上,这些商品群的商品向上提升一个商品群。

(五)第5阶段: 中国钢对韩国的显示比较优势指数 (市场显示比较优势指数)的商品

同样,为了研究的结果的确实可靠,再次我们也考虑到交易国家之间的商品显示比较优势指数的重要性。

Xick是i商品中国对韩国出口, Xicw是i商品中国对世界的出口

Xck是中国对韩国总出口, Xcw是中国对世界总出口

第四阶段里的第二、三、四、五商品群中的商品,它们的显示比较优势指数是钢铁产业的显示比较优势指数的平均值的2倍以上,这些商品群的商品向上提升一个商品群。

五、产业竞争力分析

(一)中国钢铁产业的对韩国的竞争趋势

利用上面提到的分析方法,以2000年、2005年、20008年为基准,首先看一下中国钢铁产业对韩国竞争力的分析结果。从整体的角度来看,中国对韩国进出口商品有158个,2000年对韩国总出口为8亿5640万美元,2005年增加到42亿1320万美元,到2008持续增加到162亿8760万美元。从2000年到2008年为止8年时间里年平均增长率约为31%。中国对韩国总进口在2000年的19亿2780万美元和2005年的51亿1010万美元,2008年增加到51亿3850万美元。从2000年到2005年平均增长为9.3%,但是从2005年到2008年增长缓慢(年平均增加率只有0.1%)。由此可知,相对于出口总额的增长进口持缓慢态势。

由于以上的进出口结果,我们可以轻易的推断出中国钢铁产业对韩国的贸易收支的趋势如何。2000年中国钢铁产业对韩国贸易收支为10亿7140万美元赤字,但是从2005年赤字开始减少到8亿9700万美元,进入2008年中国对韩国赤字开始向111亿4920万美元的顺差转变。所以从2000年到2008年中国钢铁产业由对韩国的劣势转变成优势。

接下来我们从钢铁产业品目群别的角度观察中韩钢铁产业的竞争力,首先,中国钢铁竞争力中具有绝对优势的第一商品群对韩国进出口一共52个商品,对韩国出口6亿7930万美元,占对韩国钢铁产业总出口的73.9%。2005年对韩国钢铁产业进出口商品数增加到63个,同时出口额也增加到21亿1660万美元,但是占韩国钢铁产业总出口的比重却减少到50.2%。2008年没有受到世界经济危机所带来的影响,进出口总数增加到84个,对韩国钢铁产业出口额也达到了156亿5990万美元,几乎占据韩国钢铁产业总出全部份额为96.1%。而中国钢铁产业对韩国进口在2000年仅有7320万美元,占对韩国钢铁产业总进口的3.8%,但是2005年略有增加为5亿6320万美元,占对韩国钢铁产业总进口的11%,2008年对韩国进口27亿970万美元,占对韩国钢铁产业总进口的52.7%。

综上所述,第一,中国对韩国钢铁产业竞争力中具有绝对优势第一商品群里的商品数量在不断增加,同时伴随着进出口额也不断增加,由于第一商品群的竞争力具有绝对优势,占据对韩国钢铁产业进出口的比重也越来越大。从中国对韩国钢铁产业的贸易收支来看,从2000年的6亿610万美元增加到2005年的15亿5340万美元和2008年129亿5020万美元对始终保持着贸易顺差的态势。由此可知,中国相对韩国的钢铁产业具有竞争力绝对优势商品群不仅出口所占的比重是最多的,进口所占的比重也是最多的。

第二,中国相对韩国钢铁产业具有优势竞争力的第二商品群2000年进出口商品数仅有6个,对韩国的出口也仅有180万美元,占对韩国钢铁产业总出口的0.2%。2005年商品数虽然增加到了16个,但是出口额不过2亿3410万美元,占对韩国钢铁产业总出的5.8%。虽然2008年商品数开始减少到了14个,而出口额却增加到了4亿330万美元,但是在对韩国总出口的比重却减少到2005年的一半2.5%。相对韩国钢铁产业的出口额,进口额比较低。同时占进口总额的比重也很低的。但是贸易收支均为顺差小幅度增加趋势。

第三,具有均衡竞争力的第三商品群在2000年到2008年的商品数已经微乎其微。对韩国的出口也不过3000万美元,占据的比重最大不超过2005年1.4%。而进口相对出口的情况要好一点,所以中国钢铁产业对韩国的贸易收支处于逐渐减少的逆差态势。

第四,具有劣势竞争力的第四商品群的商品数从2000年的52个,减少到2005年的43个和2008年32个。相反中国对韩国钢铁产业的出口2000年的2330万美元,占对韩国钢铁产业总出口的2.7%。2005年增加到17亿9760万美元,同时对韩国钢铁产业总出口的比重也增加到42.7%。但是2008年出口减少到1亿7520万美元,占对韩国钢铁产业总出口的比重的1.1%。但是中国对韩国钢铁产业的进口额一直持续增长态势,而对韩国钢铁产业总进口的比重却是从2000年的28.2%增加到2005年的67.6%后,回落至20008年的30.6%。贸易收支维持在赤字,趋于增长再回落的趋势。这个现象表明具有竞争力优势的第四商品群里的商品大量趋向于其他商品群。

第五,具有绝对劣势竞争力的第五商品群,本群的商品数由2000年的45个减少到2005年的32个和2008年的26个趋于减少趋势。从出口和占对韩国钢铁产业总出口的比重来看,只有2000年1亿4190万美元(16.6%)最大,而2005年和2008年的出口额和比重都非常小。同样进口由2000年的12亿5210万美元(65.5%)减少到2005年6亿1370万美元(12%)和2008年的7亿1210万美元(13.9%)。贸易收支也处于赤字并趋于减少的态势。

从以上叙述内容可以得知,在2000年和2005年里,中国对韩国的钢铁产业进口主要以绝对劣势竞争力和劣势竞争力为主,而出口仅仅以优势竞争力商品为主。从进出口额上看,由于进口的大于出口的规模,所以中韩钢铁产业贸易收支有很大的赤字,由于这个原因中国钢铁产业相对于韩国处于竞争力劣势。但是在2008年里这样的现象不再出现,大量具有绝对劣势和劣势的竞争力商品群(第四,第五商品群)里的商品向具有绝对优势的第一商品群移动,经济规模也向出口大于进口的态势转变,贸易收支转为顺差。中国钢铁产业对韩国贸易由竞争力劣势转变成里竞争力优势。下面我们就从中国对韩国钢铁产业竞争力的商品数现状来分析一下。

(二)中韩钢铁商品群区分的竞争力

从表7的整体来看,2008年的中国钢铁产业的竞争力比2000年的优势竞争力的商品数(a+b)增加到了98个商品。劣势竞争力的品目数减少到58个商品.。由此可以推断2008年中国钢铁产业对韩国处于相对比较优势的状态。在竞争力优势(a+b)的商品里竞争力最强商品的商品数分别是:11个一次材料、18个棒形钢类、17个钢管类、30个钢铁制品。板材类的情况确实相反,虽然板材类有15个优势竞争力产品, 但是相对于自身优势产品它还具有30个竞争里劣势产品,因此板材类对对韩国处于竞争力弱势。

表8是中国对韩国钢铁产业贸易收支赤字或是顺差为1000万美元以上的商品。在表8里,竞争力优势(包括绝对优势)的商品中贸易收支顺差为1亿美元以上的商品一共有19个。其中有一次材料2个,半制品1个,板材类6个,棒形钢类5个,钢管类2个,钢铁制品3个,还有贸易收支5亿美元以上的品目有5个,其中67300商品的贸易收支最大为56亿美元,在竞争力优势商品中这些商品的竞争力特别强。

第二,竞争力均衡商品2个为钢铁制品。

第三,竞争力劣势(包括绝对竞争力劣势)的商品中贸易收支为赤字3000万美元以上的商品一共13个, 一次制品1个,板材料9个、钢管类2个,钢铁制品1个。还有,贸易收支赤字6000万美元以上的商品一共10个,其中 28221、67413、67443、67511、67411的贸易收支在赤字1亿美元以上的商品,对韩国的竞争力比较弱。

同上所述中国钢铁的板材类在2000年的比较劣势转变成2008年的比较优势,大部分商品对韩国处于竞争力优势。

(三)2000年至2008年商品竞争力变化趋势

表9是2000年到2008年间商品别竞争力变化趋势图。从2000年到2008年中国钢铁产业对韩国优劣势的变化结果看一看到,2008年现在处于优势竞争力的商品比劣势竞争力的商品多。其中有绝对劣势,劣势向绝对优势,优势转变的商品很多。主要以板材类,棒形钢类,钢管类,钢铁制品较多。反面竞争力劣势商品有绝对优势,优势向绝对劣势,劣势转变的几乎很少,大部分是以板材类为主的从绝对劣势,劣势转向和保留在绝对劣势,劣势的商品。2008年现在中国钢铁产业对韩国的板材类、棒形钢类、钢管类、钢铁制品等的竞争力提高带动整体的竞争力提高。

六、分析结论

本研究利用各种贸易竞争力指数,分析在2008年现在中国钢铁产业的对韩国的竞争力。分析结果,中国钢铁产业整体在2000年相对于韩国处于竞争力劣势,其中除一次制品、半制品等的一部分商品以外,大部分商品处于竞争力比较劣势。以2005年作为中韩钢铁竞争力的转折点,在2008年中国钢铁产业的板材类、棒形钢类、钢管类,钢铁制品里的很多商品竞争力由比较劣势转变成比较优势,致使中国钢铁产业对韩国的竞争力增强。

根据这样的分析结果,中国钢铁产业要赶超日本,保持对韩国钢铁产业的竞争力优势,可以考虑采用一下的几种战略:第一,通过M&A等的结构调整提高生产体制的效率。第二,通过工程技术革新,创造产品的高附加价值,形成差别化。第三,通过M&A等的结构调整,促进国内钢铁流通产业的大型化和售后服务的高度化。第四,可以利用经济一体化,加强区域间中韩日钢铁产业间的合作,从而来确保三国的钢铁产业在世界贸易里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金博洙,外8人, 2005, “韩中日FTA: 制造业部门的对应战略-民间品目作为分析中心”, 经济人文社会研究会 协同研究丛书 05-04-02[M], 对外经济政策研究院.韩国,首尔,266-313

[2]Kim, Sae Young, 2000, “韩国钢铁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提高方案[C]”,贸易学会志,第25卷, 第3号,韩国贸易学会,韩国, 首尔, 379-402

[3]Kim, Gene Uhc and Suh, Young Suhk, 2006,“关于韩国·中国·日本的,钢铁产业竞争力变化研究[C]”,国际通商研究, 第11卷,第1号,韩国国际通商学会,韩国,首尔,1-24

[4]Nam, Si Kyung,2004,“通过引力模式分析韩中日钢铁产业的贸易自由化效果[J]”,POSRI,经营研究,第4卷,第2号, POSCO经营研究所,韩国,首尔,29-53

[5]Sohn, Soo Suk and You, Seung Lok, 2005, “关于韩日FTA对韩国的钢铁产业巨大影响研究[C]”,经济研究,第23卷,第2号, 韩国经济通商学会,韩国,釜山,71-94

[6]Shin, Hyun Gon, 2004,“韩中日钢铁出口竞争力比较分析和启示点[J]”,POSRI,经营研究,第4卷, 第1号, POSCO经营研究所,韩国,首尔,5-28

[7]Im, Hye Joon, 2007, “韩国钢铁产业的对日本及对中国竞争力分析[C]”,贸易学会志,第32卷, 第1号,韩国贸易学会, 韩国,首尔,263-282

[8]吴东胤, 2001, “中国钢铁产业发达现况和对韩国的启示点”, KIEP 世界经济, 第34卷,对外经济政策研究院,韩国,首尔, 72-81

[9]韩基早金玲瑾(2008),“中国钢铁产业的对韩国及对日本竞争力分析[C]”, Journal of the Korean Data Analysis Society, Vol.10,No.1(B), Busan,Korea,February,pp.379-397。

[10]金相勋,2006,「中韩钢铁贸易的比较优势硏究,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贸易硕士论文

[11]李汉敏,2004,“试析中日韩建立FTA对中国钢铁业的影响[J]”,冶金经济与管理,第5期,中国金属学会冶金技术经济专业委员会(东北大学),13-16

[12]奧村和久, 1996, “日本的对世界贸易高度成长结束后的日本贸易构造的变[C]”, 経济论集, 第33卷, 第1号, 龙谷大学経济学会, 日本、京都、96-135

[13]庞德良 黃容均,2007,“东北亚“钢铁三强”一体化分析[J]”,东北亚论坛,第2期,吉林大学,8-14

[14]谢向前 张先平,2003,“国际钢铁贸易新发展的统计分析[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第3期,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 16-18

[15]赵昌旭 徐长生 刘泽斌,2005,“中国钢铁产业的国际贸易政策选择[J]”,国际贸易问题,第8期,对外经济贸易大学,15-20

世界经济现况范文5

(大连金州新区经济贸易局,辽宁 大连116600)

[摘要]随着《中韩自贸协定》的草签,中国经济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特别是为国家级新区的定位发展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转型带来了新的课题。全国多个区域都在结合这一时期经济发展趋势,建立了多种实验区及示范区,期望能为区域经济发展打上一针强心剂。本文通过浅析金普新区的经济发展现况及举措,揭示了金普新区发展中韩自贸区的可能性。

[

关键词 ]中韩自贸协定;金普新区;实验区

《中韩自贸协定》所带来的重大机遇,不仅大大加大了中韩两国之间的经贸往来。更有效促进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产业转型升级,巩固和激发对外开放已有优势,着力解决体制机制不适应、人力资源成本上升等制约性矛盾和问题。金普新区作为国家批准成立的第十个新区,肩负着国务院赋予新区的神圣使命,结合自身区域优势和《中韩自贸协定》,必将迎来新一轮经济发展。

1金普新区的区域发展现况

(1)多年的开发开放经验。大连金普新区重要核心区——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神州第一开发区”,历经30多年的开发与建设,在促进大连对外开放、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体制机制创新、提升城市经济发展质量、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积累了成功的经验和成果。区域内的保税区、大窑湾港口等功能区相得益彰,统筹发展,为开辟“示范区”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思想基础。

(2)雄厚的对韩外贸基础。1992年中韩建交以来,大连市作为东北三省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吸引了众多韩国企业的青睐。多年来,中韩企业依托开发区的人文环境、保税区的辐射功能和港口的优越资源,在进出口贸易等方面形成了集聚效应,其外贸行业业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型产业。截至2014年底,韩国累计在连兴办2694个项目,实际到位外资76.67亿美元;自1985年至2014年底,双边累计进出口贸易额523.92亿美元,从韩国进口276.18亿美元,对韩国出口247.74亿美元;2014年度双边进出口额54.03亿美元,占大连市进出口额比重8.37%,其中从韩国进口29.57亿美元,对韩出口24.26亿美元。

(3)友好的人文交流平台。目前在连韩国侨民超过35000人,每周大连韩国往返航班超过70班次,每年航空客流量约60万人次。大连还拥有全国设施最好的韩国人国际学校和广受好评的韩语节目《中韩之桥》。韩国政府积极在大连市建立领事馆办公室,使辽宁省成为国内唯一省内存在两个领事机构的省份,同时韩国人商会、韩国贸易振兴公社等半官方机构均在大连设立办事处,与韩国国家和地方议员团组往来密切。大连市政府和各先导区都建立了优秀的对韩招商队伍,对韩经贸工作经验丰富。

(4)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作为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物流中心的核心功能区,大连金普新区聚集了众多港航物流企业,承担了东北地区70%以上的外贸货物运输和90%以上的外贸集装箱运输,外贸货物集散和辐射能力突出。

(5)显著的港口物流优势。坐落于大连金普新区的大窑湾港,兴建于1988年,投入运营于1993年。其母港——大连港拥有百年航运历史,已与160余个国家、300多个港口开展航运物流业务。近些年来,母港的运营业务已逐渐向大窑湾港倾斜。大连港、大窑湾港将为“示范区”企业客户在优化境内外航线、班轮和舱位配置,打通国际物流通道,支撑海外布点、采购,以及海外仓集货与分拨等方面提供服务保障,最大限度的降低综合物流成本,增强企业在装备制造、服务贸易、货物贸易进出口业务方面竞争力,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发挥应有作用。

2申报中韩自贸示范合作区的可行性

在中韩自由贸易协定完成全部文本草签过程中,在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谈判稳步前进的背景下,大连金普新区选址双D港园区和大窑湾北岸,挂牌设立了“跨境电商综合实验区暨中韩贸易合作区”。建设面向东北亚扩大对外开放的先行区,打造辽吉黑蒙产品的“国货出海口”和“韩货集散地”, 以对韩贸易为重点,推动跨国物流和贸易往来,创建全国首家“四位一体”的“实验区”(即建设“跨境电商+旅游采购贸易+保税电商体验+保税展示展销”复合体),以线上线下、导购平台与展销中心联动的营销模式。建成后,“示范区”将在中韩自贸、投资、服务、产业合作等领域先行先试,全面提速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和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的建设,实现资源配置的有效互通和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同时,用足地缘优势、中韩贸易先机和区域旅游资源禀赋,实现对外开放大背景和小气候的“叠加”利好。

(1)夯实对接载体,推动深度融合。中韩两国贸易互补性较强,出口货种集中在化工品、农副产品和金属制品,进口货种主要是塑料颗粒和机电产品。中韩自贸区的确定,将带来机电产品和农副产品贸易量增长。借助大窑湾港优良的区位优势,同时联合社会资本,有针对性地建设中韩自贸产品展示交易中心,采取各种措施拓展对韩经贸往来渠道,努力把大连打造成为“韩货集散地”和辽吉黑蒙农副产品和工业产品的“国货出海口”,把“示范区”打造物流“大本营”。

(2)大力推进产业合作平台建设。从时间上来看,在连投资韩企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中韩建交1992年至1996年,此阶段主要是韩国传统的大财团大企业;二是2000年至2007年,该阶段主要是韩国新型的中等规模企业。上述两个高峰也基本符合全球经济发展的趋势,即每当遇到世界经济危机时,韩国对我市的投资均会呈现停滞现象,包括1997年至2000年的亚洲经济危机和2008年至今的美国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利用中韩自贸区协定签署的历史机遇,推动大连市对韩经贸合作第三次高峰,构建产业合作平台,为东北老工业基地重化工、重装备企业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注入新动力。

(3)深度挖掘现代服务业潜力。在跨境电子商务、养老医疗、金融服务、餐饮连锁、影视娱乐、社会教育等现代服务产业探索先行先试,提升第三产业服务水平,推动深层次合作,强化相互间知识共享,信息交流共享,打造对韩服务业合作先行区。推动两地海关、商检、邮政、商务等部门合作,发挥大连优良区位优势,增强大连在辽吉黑蒙地区对外开放中的辐射作用和带动作用,助力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加速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和航运中心的建设。

3结 论

《中韩自贸协定》进展顺利,为金普新区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结合这一时期经济发展趋势,金普新区适时建立了“实验区“,行之有效地为金普新区打造了一个新的对内对外开放平台,也是大连未来自由贸易园区的起步区,将为快速增长的中日、中韩、中俄贸易提供最好的发展良机。

参考文献:

[1]毕夫,中韩自贸区的特别期待[J].上海企业,2014(08).

[2]张珂,中韩双边货物贸易现状特点及发展趋势[J].中国电子商务,2014(18).

世界经济现况范文6

美国经济在缓慢复苏中面临多重挑战

得益于奥巴马政府一系列刺激经济政策的实施,美国经济自2009年第三季度结束衰退以来,已实现10个季度的连续增长。2010、2011年美国经济增长率分别达3%和1.7%。2012年4月11曰,美联储的经济形势“褐皮书”显示,今年美国经济继续以温和的步调增长。大多数地区新车销量强劲,一季度汽车销量创下2008年以来最高水平。住房市场实现些许改善,多栋住宅建筑量上升。3月份美国失业率为8.2%,比去年8月下降0.9个百分点。个人收入和消费开支环比上升,储蓄率下降。整体通胀“适度”,3月份美国CPI环比上涨0.3%,扣除能源和食品后的核心CPI环比上涨0.2%。预计2012年美国经济增长率在2%左右。

不过,美国经济复苏似已曙光在前,但乍暖还寒,难言乐观。从中长期趋势看,美国正面临五大棘手问题:

一是失业率居高不下。美国非农业部门失业率虽然有所下降,但相对数量庞大的失业群体来说只是杯水车薪。数据显示,2011年底美国总失业人数达1310万,失业率连续38个月保持在8%以上,这是自上世纪“大萧条”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时期,并且隐性失业的百分比更高,长期失业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创造就业机会的三大产业汽车、住房和华尔街仍是美国经济复苏中的软肋,吸纳就业能力不足。

二是公共债务急剧膨胀,美国从2002财年开始出现财政赤字,近几年更是连连攀升。2009财年以来,美国财政赤字连续三年创下破万亿美元的纪录,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达8.6%。2011财年美国债高达15.23万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极具象征意义的转折点100%。过高的债务负担将制约经济增长。

三是房地产市场难以较快恢复。房地产业是美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不但创造大量就业,也贡献巨额税收。尽管随着房价下降和房租上涨,房屋销售情况有所好转,但市场积压的止赎房屋打压了房价,也抑制了房屋建筑活动的进一步回暖。同时,由于次贷危机阴影犹存,购房者仍裹足不前。

四是收入分配不公。最近30年间,美国家庭收入虽然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但社会贫富差距扩大。据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调查,美国最富裕的1%人口的平均收入在30年间增长了275%,中产阶级的家庭收入同期平均增幅不到40%,而最贫穷的20%人口的收入仅增长18%。

五是医疗费用不堪重负。以医疗保险为核心的美国医疗保障制度的资金主要来源于联邦政府的税收或税收减免,民众承担着极其有限的责任。自20世纪70年代起,美国医疗费用上涨问题日益凸显,2009年美国在医疗方面的支出约占GDP的17.6%,到2018年将达20.3%,该比例仅次于国防与安全支出,越来越成为美国政府的沉重负担。

美国经济通过“蝴蝶效应”影响江苏发展

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其增长程度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不容小觑。虽然美国经济不断改善,但经济疲软还要持续较长一段时间,并冲击中国经济乃至江苏经济。

加大江苏出口需求增长的难度。美国是江苏第二大出口市场。2011年江苏对美国出口619.8亿美元,占全省出口额的19.8%。美国市场需求紧缩,将不可避免地影响江苏出口。2007年5月开始,江苏对美出口明显放缓,单月增幅由当年初的51.9%剧降至年底的1.8%。2010年对美出口增幅虽回升至29.2%,但仍比全省出口增幅低6.6个百分点。2011年对美国出口仅增长6.3%,低于全省出口增幅9.3个百分点。对美国出口下滑,还将通过乘数效应和全球效应影响江苏投资和整体经济增长。

削弱江苏产品的出口竞争力。2007年以来,为恢复经济活力,美联储采取放松银根的货币政策,到2008年12月联邦基准利率降至0——0.25%。2012年年初,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决定至少在2014年底以前,将联邦基金利率维持在。到0.25%的超低区间。由于江苏企业在国际上很少有定价权,当美元贬值时无法通过提高出口价格实现利润,原本就微薄的利润也将随之减少。同时,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自2005年重启汇率改革后至2011年底,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实际有效汇率升值幅度累计达31%和26%。人民币升值将推高江苏进口规模较大的铁矿石、石化原料、纺织原料等产品价格,导致外贸企业经营难度加大。

挤压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金融危机后,美国意识到不能依赖于金融创新和信贷消费拉动经济,将“再工业化”作为重塑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推出了大力发展新兴产业、鼓励科技创新等政策,可再生能源及节能项目、智能电网等成为投资重点。江苏已确定在“十二五”期间培育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相似的转型之路,将不可避免地在市场竞争中“短兵相接”。与拥有高技能劳动力和先进装备的美国相比,目前仍处于世界制造业产业链中下端的江苏产业竞争力无疑处于劣势。

成为愈演愈烈贸易保护主义的受害者,美国由于经济复苏艰难,“需求内部化”的要求增强,导致其贸易保护主义甚嚣尘上。江苏作为美国重要的进口来源地,也深受贸易保护主义之害。2011年,江苏遭遇新发起的反补贴、反倾销合并调查案10起,涉案金额16.8亿美元。2012年2月,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表决认定,中国输美应用级风塔对美相关产业造成实质陸损害,此案涉及江苏企业170多家,涉案金额6400多万美元,约占全国涉案金额的一半。随着江苏产业和贸易结构升级,并且在新兴产业发展方面与发达国家竞争关系逐渐形成,未来美国等发达国家将会在新的行业或产品标准、竞争规则等方面做文章,使得双边贸易摩擦加剧。

大力提高抵御外部风险能力

——通过科技创新引领经济转型升级。为应对美国“再工业化”战略带来的挑战,江苏要充分发挥科教和人才优势,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深入实施产业升级“三大计划”,突出自主创新、突出高端引领、突出人才支撑。围绕做大做强重点发展的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形成技术领先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提高品牌经济比重。

——通过发展实体经济夯实经济基础。国际金融危机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提供了镜鉴,充分表明经济的良性发展需要实体经济支撑。要发挥江苏实体经济优势,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先进制造业的支持力度,认真落实结构性减税等政策措施,有效解决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改善实体经济发展环境,不断扩大和创造市场需求。

——通过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稳定外需。把拓展国际市场作为稳定外需的首要任务,在欧美市场疲软的情况下,大力开拓中东、拉美、非洲等新兴市场,以新的市场增量填补原有市场存量。积极扩大高技术、高附加值、自主品牌商品和服务出口,引导加工贸易向产业链高端攀升。积极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更好运用WTO规则保护,自身权益。

——通过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公平正义。要吸取美国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中产阶级收入停滞的教训,大力实施民生幸福工程,以实施居民收入七年倍增计划为核心,以完善终身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基本医疗卫生、住房保障、养老服务体系为重点,大力增加居民收入特别是中低收入者收入,实现城乡、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