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行业的市场分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影视行业的市场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影视行业的市场分析

影视行业的市场分析范文1

[关键词] 市场势力 价值链 联合水平

20世纪80年代起,发展中国家认为只要参与了由发达国家所主导的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 通过对发达国家企业技术、管理、组织能力及社会制度体系的学习和追赶, 会自动实现本土企业的升级进程。于是,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发展中国家以代工贸易的方式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但是各国的产业经历了不同的升级历程后,随着技术的进一步提高和普及,一些曾经给地方经济带来繁荣的产业集群的发展开始出现相反的趋势,很多的产业开始停滞或后退。并且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升级上受阻,依旧集中在低附加值的链点上,在利润分配上只占极少的份额。

一、国内外对市场势力的研究

2000年以前,国内外对于市场势力的研究不太重视,更多的研究放在了产业升级问题上。直到近年来,产业升级在发展中国家出现障碍。Humphrey和Schmitz通过研究发现全球价值链中产业集群的升级前景因其嵌入的价值链类型的不同而不同,提出俘获型网络治理关系成为发展中国家在现有国际贸易格局下不得不接受的既成事实, 由此造成发展中国家的代工企业无法实现功能升级与链的升级的高端价值链攀升过程。

国外对市场势力的研究最早出现在熊彼特的动态竞争理论中,他认为市场势力具有防止企业创新被迅速模仿和利润受到损害的能力。克拉克的有效竞争理论提出,适度的市场势力既是“创新竞争行为”和“模仿反应竞争行为”的前提,也是这些竞争行为的结果。产业国际竞争力专家M.E.波特教授经过对许多国家的严业的国际竞争力研究,得出结论说,一国的特定产业是否具有围际竞争力取决于要素条件,需求条件,相关与辅助产收的状况,企业策略、结构与竞争音,机遇以及政府行为六个因素,这六个因素构成谷年的广业国际竞争力“国家菱图”。波特教授以这一分析范式为基本框架,展开了他的全部研究过程,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做出了非常有价值的贡献。

近5年来,国外对市场势力的研究较活跃。新奥地利学派竞争过程理论强调,企业家抓住利润机会的行为理应受到市场势力的激励。如Sakakibara & Porter检验了国内市场势力对海外市场创新绩效及出口竞争力的影响;Silvente & Francisco Requena通过经验研究,得出了意大利及西班牙的瓷砖业创新持续受益于国际市场势力的结论等。Humphrey and Schmitz对国家链NVC的研究有一个惊人发现:NVC的巨大的功能升级。他们对印度和巴西的成功的案例研究表明,他们都专注于国内市场的公司易于发展其自己的品牌、设计和市场渠道。获得这些竞争力后,再走向周边市场和世界。

国内专门针对市场势力的研究为数不多,虽然部分学者已认识到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形成一定市场势力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我国的研究主要从要素市场、市场结构和控制权,以及全球价值链的角度进行探索。

二、市场势力理论模型的分析

在 Als ton ,S e xton和Zhang,Chang,Ohta研究的基础上,张晔构建了买方垄断势力下跨国公司对当地配套企业的纵向压榨模型。考虑到纵向压榨主要表现为下游企业压低中间投人品价格以掠夺上游配套企业的利润,而其他形式的纵向压榨也可视为中间投人品价格的变相降低,因此主要围绕价格问题展开分析,通过对利润函数求最大化,得到俘获型网络下买方的市场势力指标PA的表达式:

其中αi和ε分别表示跨国公司i的产出猜想弹性和上游配套企业的中间产品A的供给价格弹性。αi值越大,P值越低。即当代表性跨国公司i的竞争对手的反应越强烈时,中间产品的市场价格越低;ε值越大,P值越高。即中间产品A的供给价格弹性对价格很敏感时,上游的当地配套企业获得的中间产品价格将越高。

αi和ε都会受到本土企业间的联合行动水平的影响。当本土企业之间联合行动,无论是有领导企业的带领,还是小企业自发的联合,代表本土的政府和私人机构或者商会的势力强大,并且跨国公司不会轻易忽略本土方的利益进行交易,这就将会导致αi减小和ε的增大,于是P中间产品的价格升高。

三、长三角与珠三角企业的联合水平比较分析

长三角和珠三角在全国经济总量中占了很大比重,有人将长三角比喻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龙”,珠三角为“虎”,中国经济的一北一南呈现龙腾虎跃般的竞争态势。而今,在中国经济发展大潮中,领了20年的珠三角,随着长三角的迅猛崛起而受到了强劲挑战。我国长三角体现出名声显赫、工业和科技开发实力雄厚的优势,最早发展起来的珠三角在增长速度、引进外资等方面落后与长三角。1994年以前,深圳一直居大陆城市吸引外资首位。1995年起,上海开始成为引进外资最多的城市,深圳屈居第二。2000年,上海进而在累计合同利用外资和实际利用外资方面都远远超过深圳,苏州后来居上,各项利用外资指标接近或超过深圳市。而且长三角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深圳平均单个专案的引进外资额仅为上海浦东的39%、苏州的63.6%、昆山的67%,甚至低于全国引进外资的平均规模水平。广东2008年地区生产总值35696亿元 同比增10.1%。江苏2008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万亿元同比增12.5%。

以上海为轴心的长三角,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在该区域内,聚集了杭、嘉、湖、宁波和绍兴;苏、锡、常、昆山和吴江等经济发展十分活跃的城市群。该城市群已成为不仅是国内,而且是世界上最具活力和发展前景的经济区域之一,并被公认为继伦敦、巴黎等之后的世界第六个大都市群。位于长三角腹地的湖州市,其吴兴工业园区对外资颇具吸引力,美国杰依曼、美国盛基工业公司、日商、台商、马来西亚、印尼等客商纷纷落户,这个江南小镇曾在一天内创下签约十个项目,合同利用外资1.02亿元的纪录。宁波、嘉兴和绍兴等城市的招商引资形势同样十分看好。长三角全面超越珠三角,江苏经济的拉动表现更为明显,目前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已有87家落户苏州,“三资”企业将近占据苏州工业的半壁江山。到去年4月末,江苏外贸出口增长42%,外商直接投资和协议外资增幅均保持在70%的高水平。在非典时期,江苏能保持如此增长幅度,说明其投资环境所具有的巨大吸引力。

上海经济的高速发展,因其主导与推动长三角都市圈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长三角过去各自为政,实行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进入21世纪,长三角的整体经济布局相对于珠三角来说显得明显顺畅。从2001年开始,沪、苏、浙三省市每年召开由常务副省长、常务副市长参加的经济合作与发展座谈会,形成政府协商机制。2003年3月,三省市政府还分别签订进一步加强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的相关协定,规划和建设以上海为龙头,南京、杭州为次中心的产业分布格局。在全国经济实力最强的35个城市中,长三角地区占了10个;在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中,长三角地区占一半。长三角地区的钢铁、石化、汽车、纺织等产品的规模、技术水平、品牌优势等都高于珠三角地区。世界500强企业,已经有400多家在长三角落户,合同利用外资总数已超过1500亿美元。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比珠三角更具优势的现状是,该地区正在逐步形成经济一体化:制造业在江浙,商业服务业在上海;中小企业在江浙,大型企业在上海。

反观珠三角,香港、广州、深圳、东莞的发展更多体现在相互间的竞争,合作就相对少,而资源的整合就少之又少了。以前,珠三角的合作主要是20世纪80年代形成的以经济垂直分工为主导的“前店后厂”式合作。香港位居国际金融、资讯、物流、营销中心之所长,正是内地相邻地方所缺少的;而内地拥有大批的科技人才和廉价劳动力,形成与国际接轨的高科技产业链条,这些优势正是香港的劣势。

在引进香港的优势后,珠三角地区纷纷“自立为王”,追求本地经济发展,导致珠三角各新兴城市群雄并立,自成一统。在城市功能定位与发展战略目标方面,1993年,广州作为中国第一个加入国际大都市协会的城市,提出了建设国际大都市的口号。20世纪90年代后期,广州改以建设华南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为目标。深圳也提出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目标。21世纪初,东莞和珠海也宣布未来要建成区域性中心城市。珠三角多中心的城市定位来源于80年代以来各地“各自为战”地引进外资与发展外向型经济,从而形成多个相对独立的新兴城市经济;而政策导向的城市行政机构往往忽视与周边城市协调。

这些问题的存在强烈折射出曾经一度热热闹闹的“进一步思想解放”运动在多大程度上是一种走过场运动,因为实际上珠三角各地的政府部门到企业一直固执地陶醉在各自的业绩和美梦中,既没有认真反思,更谈不上思想解放,大多数措施往往只是对过往提法和措施的改头换面而已。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长期以来,珠三角各地为了各自的利益,“千方百计”地不合作或少合作,不仅大量重复建设、浪费大量资源,而且盲目竞争甚至背后使“阴招”去争项目、争“龙头老大”,进而严重影响了珠三角城市间的产业分工、城市形象、资源利用和发展潜力。粤港澳大桥一拖近20年,就是这种不合作现象的最好例证,广州芳村的“边缘化”现状就是广州与佛山长期缺少合作的例证。

珠三角的高新技术产业带存在明显的问题:缺乏发展核心。“长三角”是很明确的以上海为中心城市发展的规划方式,政府协调相对也比较多一些,而在“珠三角”的高新技术产业带内,广州和深圳的龙头作用显然并没有上海那么明显。虽然说上海的中心地位和政府导向型的发展有一些历史的原因,但上海确实在“长三角”的发展中起到很好的龙头作用。同时,高新技术产业带还存在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缺乏统一布局,产业结构雷同,区域特色不够明显等缺点。

所以,珠三角高新技术产业带要进一步创造条件,推动产业联系内部化,规避地区分割和不适当的行政分割,强化企业的利益主体地位,使企业能在区域内自行优化资源配置,整合形成跨地区企业集团和以跨地区集团企业为核心的产业群,形成群体优势、产业聚合效应。同时,高新技术产业要形成不同梯度与层次,相互配套,彼此关联互补,在行业内部结构中形成高、中、低多层次、递进式的市场格局。

参考文献:

[1]金碚:中国工业国际竞争力――理论、方法与实证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7

[2]沈玉良孙楚仁凌学岭:中国国际加工贸易模式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影视行业的市场分析范文2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城市商业银行;盈利模式

中图分类号:F8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1)12-0062-03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1.12.17

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是其盈利能力最直接的体现,以不同业务为主体的商业银行其盈利构成不尽相同。我国“十二五”规划中提出,未来五年将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步伐,这将对商业银行现有的发展方式和盈利模式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在利率市场化逐步推进的大背景下,由于受人才、技术及体制等因素的制约,城市商业银行会首当其冲地受到冲击。因此,有必要分析其现阶段的盈利模式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所受到的影响,并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以加快盈利模式的转型,实现盈利能力的可持续提升。

一、城市商业银行盈利模式分析

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补充与完善,自1997年第一家城市商业银行成立以来,时刻坚持自身的市场定位,不断创新产品与服务,经过14年的发展,其业务规模,发展质量与经济效益逐年提升,已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以北京银行为例,北京银行近4年净利润、利息净收入、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变动情况(见图1)。

从收入构成看,北京银行近4年利息净收入、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占营业净收入的比重(见图2)。

如上述图1、图2可以看出,北京银行2007―2010年中间业务发展较快,无论是手续费及佣金收入的绝对值还是占比均呈逐年上升之势;但利息净收入仍是营业净收入的主要构成部分,以传统存贷利差收入作为其主要收入来源的盈利格局未有根本性的改观。可见,以北京银行为代表的城市商业银行是一家以存贷利差为主,中间业务收入为辅的规模效益型传统发展模式银行。

二、利率市场化对城市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可能影响

目前,我国银行业收入80%以上来源于存贷利差,利差收入占比位居全球之首,而城市商业银行的利差收入在国内银行中亦位居前列[1]。利率全面市场化和传统的存贷市场同质化所带来的激烈竞争,使得银行利差空间被压缩。因此,全面、正确分析利率市场化带来的影响,主动应对挑战,并及时有效地把握机遇,对保持并促进城市商业银行的持续发展显得十分迫切和至关重要。

(一)积极影响

1.有利于城市商业银行加快业务发展转型,开辟新的利润来源。城市商业银行对传统业务,即对利差收入为主的存贷款业务的依赖程度很高,而个人业务、中间业务、中小企业业务等新兴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较低。据2010年统计,我国城市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平均占比不足10%①,远远低于国有商业银行18%②、股份制商业银行11.43%③和西方商业银行40%~50%④的发展比重。利率市场化带来的利差缩窄导致盈利下滑的压力,将推动城市商业银行加快业务转型步伐,大力发展以中间业务为主的新兴业务,避免因利率变化对业务增长产生的影响,以培植新的盈利增长点。

2.有利于城市商业银行有效规避利率风险,最大限度降低风险损失。利率市场化给城市商业银行带来最直接的问题就是利率风险,包括利率敏感性缺口风险、利率结构风险、客户选择利率风险。因此,利率风险的加大,一方面催生了创新产品的出现,为城市商业银行加快推出利率衍生工具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促使城市商业银行主动加强资产负债管理,对由利率变动导致的敏感性负债与敏感性资产之间的敏感性缺口等问题,通过利率调整使价格发生变动,从而改善不利缺口的状况。

3.有利于城市商业银行不断提高产品自主定价水平,提高资源的综合回报率。利率市场化后,城市商业银行可立足自身的市场定位,综合考虑市场利率变动及资金供求状况、客户信用差别和项目的回报率、风险偏好和预期收益等因素,建立自身的产品定价模型对存贷款进行控制,并通过实行优质优价、风险与收益对称的差别化定价策略来吸引客户,增加存贷收益;同时可充分发挥城市商业银行特点,根据其发展战略,将“地缘优势”与产品定价结合起来,有目的有步骤地对地区性龙头企业和本行优质信贷客户以低利率进行介入,以扩大城市商业银行品牌和市场占有份额,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

(二)消极影响

1.利率市场化导致利差减小,主营业务收入缩水。因为,一旦利率完全实行市场化,放开对存贷款的上下限管制,可能就会出现高息揽存、低息放贷的竞争局面,银行运用利率工具竞争将成为常态,势必使商业银行存贷利差缩小。一方面,在存款增长放缓的负利率背景下,由于存款利率的刚性化,导致存款利率下调的可能性很小,资金成本不仅不会下降,反而会有所上升。另一方面,尽管商业银行对中小客户具有较强的贷款定价话语权,可以在中小企业业务上获取更高的收益率,但城市商业银行现有贷款规模中大客户的份额占比较高,中小客户所占贷款规模的比重偏低,贷款利率总体上升的幅度有限,使得城市商业银行利润空间进一步缩小,对目前传统的以存贷款利差为主要收入的经营模式产生很大冲击,银行的持续发展将面临很大的压力。

2.利率市场化导致利率波动频繁,经营风险进一步增加。利率市场化最直接的反映就是利率水平的高低完全由市场决定,利率的波动使得城市商业银行将承担更大的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风险。首先,由于城市商业银行在利率管理方面缺乏专业人才及信息技术网络的支撑,加之影响利率水平的因素众多,利率的不稳定性增加,使得城市商业银行对市场利率的预测和把握的难度增大,利率风险随之产生。在这利率风险逐步增加的情况下,城市商业银行不仅要考虑利率波动对经营头寸的影响,还要考虑利率风险对业务策略的影响。其次,利率市场化使得银行同业间开展直接的价格竞争以最大限度地吸收存款,导致因资金流失而造成的流动性风险。大型银行可凭借其在技术网络、网点机构、品牌、资金等方面的优势,大力提高存款利率,迅速挤占中小银行的存款市场份额,城市商业银行将面临部分资金的流失、流动性风险上升的局面,从而增加了城市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的难度。再者,高利率贷款导致的道德风险和经营机构的逆向选择风险,将增大贷款的违约、信贷质量下降的可能性。当贷款利率变高时,风险低且收益率低的项目会因高利率而放弃贷款,而风险高且收益率高的项目则为了追求高的利润回报率而愿意承担高的贷款利率,这就会造成风险高的项目贷款充斥市场,信贷资产质量下降,风险增加[2]。

利率市场化后,我国银行业长期处于利率管制的状态将被打破,商业银行很难迅速适应这种存贷利率完全放开的的经营环境。根据西方等发达国家的经验,存贷利差的放开必然会导致利率水平的上升,利率的不稳定性也将随之增大。在此基础上,合理预测存贷利差变动对城市商业银行净利润的影响,以提前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来防范利率风险,保持银行持续的盈利能力显得十分重要。下面,仍以北京银行为例,利用利率敏感性缺口分析这一商业银行普遍使用的利率风险计量模型来测算市场利率变化对净利息收入的影响。

从表1分析表明,北京银行负债结构失衡较为明显,资产负债在总量结构上没有保持合理的比例关系,金融资产总额超过金融负债总额389.76亿。具体来说,若存贷利率变动,则:

从上表可以看出,北京银行2010年末利率敏感性资产大于利率敏感性负债总额,敏感性系数大于1,缺口为正数,如果利率上升净利息将上升,利率下降净利息收入将下降。

三、城市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的主要举措

1.大力发展新兴业务,积极推进经营收益的多元化。在息差收窄挤压银行生存空间的不利形势下,城市商业银行在做好传统业务的同时,必须切实改变主要依靠资金为盈利手段的局面,转变经营观念,加快发展中间业务等一批新兴业务,把中间业务视为资产、负债并重的第三大支柱业务,努力提高非利息收入占比,进一步优化收入结构,减少盈利对利息收入的依赖。顺应银行综合化经营的发展趋势,投入充分资源,加快中间业务创新步伐,稳步推进金融衍生产品的设计与开发。

2.明确新增贷款投向,努力提升信贷资源回报率。随着金融市场的完善和投资渠道的增多,大企业对银行的依附性将进一步降低,大企业的融资渠道将变得非常宽泛。尤其是优质大型企业对银行贷款的需求将逐步降低,以贷款价格竞争大型客户的效果将大打折扣。而城市商业银行由于受到自身实力限制,无论是在贷款规模还是贷款价格方面都很难与国内外大型商业银行竞争。因此,城市商业银行必须根据自身特点和优势,加快客户结构调整,减少对传统大客户的过度依赖,把新增贷款主要投向战略目标客户,充分把握对中小客户议价能力强的优势,扩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入,努力提升贷款资源的集约化水平。 3.强化利率风险控制,建立完善的利率风险管理机制。由于我国长期处于利率管制状态,银行等金融行业普遍缺乏管理利率风险的意识和能力。在倡导树立重视利率风险管理理念,塑造管理风险的企业文化,增强全员防范利率风险意识的同时,城市商业银行必须尽快建立有效的利率风险管控机制,根据巴塞尔协议中关于银行稳健利率管理的核心原则,合理划分利率风险管理职责,把利率风险管理工作具体到部门和人员,保证在利率管理程序的重要环节上分工明确。通过资产负债管理和套期保值等方法加强对利率风险管理,防止银行利润因自身的资产和负债在种类、数量等方面的不匹配而导致的利率风险敞口而蒙受损失。

4.不断优化负债结构,进一步降低营业成本。在拓展新的盈利渠道、扩大收入的同时,必须加快调整资金来源结构,尽最大限度控制营业成本。目前,城市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存款,成本相对较高。因此,为合理降低资金成本,可通过对负债的主动管理改善资金来源渠道。加强与信托投资公司、证券公司、信用社、农发行、保险公司等同业合作,广泛开展在资金结算、现金、代收代付、资金存放等业务。同时积极开辟、拓展与创投、风投、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等新兴合作,促使同业存款不断增长。通过发行CDS、金融债券、回购协议等债务工具,主动从金融市场借入资金,形成具有可自主控制的、成本较低的资金来源,以减轻对企业存款、储蓄存款的依赖,降低内部营业成本,缓解息差收窄可能造成银行利润缩水的局面。

参考文献:

[1]刘煜辉,张榉成.从包商银行的盈利模式看城商行的生存状态[J].银行家,2010(8).

影视行业的市场分析范文3

关键词:民营快递企业;合纵连横;跨越式发展

一、引言

我国的现代快递业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已成为一个利润丰厚、潜力巨大的行业。近几年国内快递业每年以30%增速发展,到目前为止我国物流市场的总规模已经超过了200亿元。伴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不断加剧和加入WTO物流市场的完全开放,中国邮政一家“独霸天下”的国内快递行业格局的打破,国外快递企业大举扩张,我国快递业出现了国营、外资、民营等多经济主体、多运输方式相互竞争的市场格局。外国“列强”资金雄厚,硬件条件优越,品牌优势显著;国营“巨头”网络完善,背景深厚;而民营快递业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是这场竞争中的生力军。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民营快递企业如何在这场实力相差悬殊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竞争态势分析

在这种快递业重新洗牌的过程中,各种不同的竞争势力都在大举的攻城掠地。根据原有的实力和未来的发展目标的不同,可以将中国快递市场上现有的企业划分为外资快递企业、中国邮政、其他国有快递企业、民营快递企业四个梯队。

(一)外资快递企业

外资快递企业主要是以DHL、TNT、UPS、FedEx四大巨头为代表的跨国性快递企业。外资快递企业大部分是跟随着他们的客户来到中国,主要是将中国的货物运往海外,并将海外的商品运抵中国。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外资快递业的主要优势在于他们的海外网络。在进入中国市场的初期,由于国家对外资的限制,同时也是出于降低风险的考虑,他们大都采用了和国内的大企业合作的形式渗透中国市场。例如,通过2000―2005年五年和中国国内企业的合作,联邦快递已经在中国建立了两百多个网点,大大增强了在中国市场的网络建设。

但是随着他们对中国情况的了解以及中国加入WTO承诺的逐步履行,外资快递企业加快了在中国的战略布局。

现在,独资几乎成了他们共同的选择。2006年1月24日,FedEx斥资四亿元结束了和大田集团的合作。而在这之前,UPS早已结束了和中外运的合作。外资企业良好的服务模式,雄厚的资金实力给他们的市场竞争力加分不少。但是,中国是一个地域广大,经济发展水平差别巨大的市场。为了能够尽快地赶上中国快递市场的发展速度,大部分的外资企业采取了用资金换时间和换网络的战略。通过大量的投资首先占据了中国快递国际业务的大部分市场分额,然后通过大量的设置分拨点开始蚕食中国的国内市场。

然而,外资也有外资的弱点。首先,外资企业的运营成本远远高于国内企业。外资企业的一个中层经理的年薪几乎和民营快递企业的一个区域的开销相等。其次,在国际化的战略中,外资企业的战略重点还是在于本国的业务。例如,在联邦快递和UPS的业务中,本国的业务都占到了总收入的76%和81%,而海外业务只占到很小的比例。所以在这些跨国公司的发展中,海外业务的优先级别还有待提升。

(二)中国邮政

在中国境内现有的快递企业中,中国邮政无论从历史、规模还是影响力方面都当之无愧地坐第一把交椅。在中国邮政没有进行改制之前,一直是中国最大的快递企业和政策制定者,兼任着运动员和教练员的角色。但是从去年年底邮政改制之后,中国邮政成为了快递市场上一个完全独立的主体,具有了平等竞争的资质。但是随着外资企业的进入和中国民营快递企业竞争力的发展,中国邮政在快递市场的地位开始动摇。

邮政快递业务(EMS)是中国邮政产业中最快捷的信息和实物传递方式,其收入已经占中国邮政总收入的12%,是邮政的传统业务中唯一盈利的业务。中国邮政在国内快递中建立了318个城市快递邮件的查询和跟踪系统,占据了国内快递业务的70%左右的市场份额,处于绝对领先的地位。但是在城际快递和同城快递市场上民营企业以灵活的经营方式和较低的价格对中国邮政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而在国际快递市场上,中国邮政仅仅占据了22%的市场份额。不仅如此,在服务的质量和业务类型方面中国邮政主要承揽文件类和一般物品类的快递,而对于精细快递和特殊要求的快递大部分由外资企业来承揽。

(三)其他国有快递企业

在我国的快递市场上,除了中国邮政之外,中铁快运、中外运还有民航快递等也是值得关注的国有快递企业。这些企业大都是从原有的国有运输企业或者是仓储企业转型而来,他们在国内快递市场上同样拥有成熟的网络、强大的品牌和资本优势。由于拥有特殊资源的垄断条件,在一些细分市场中拥有很强的竞争力,但是整体实力平平。例如,中外运的业务中海陆空货运和快递业务最为出色,目前中外运的国际快递业务占到了中国市场25%的份额,但是与此相对“在国内快递中还是一个婴儿”。而民航快递和中铁快运因为坐享铁路和航空的巨大网络优势,在我国的区域快递市场上也拥有巨大的市场份额。这些快递企业因为是从传统的物流企业转型而来,所以在管理水平方面还有待加强。此外在新兴的同城快递等市场领域涉足甚少,在业务类型上仍以物品的快递和城际以及区域的快递为主。

(四)民营快递企业

民营快递大约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大量民营快递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每年的业务量以60%―120%的速度递增,特别是1998年以来,每年的业务量都以120%―200%的速度递增。一大批大中型民营快递企业如东方万邦、宅急送、申通、大田逐步发展壮大起来。如北京宅急送公司成立于1994年,现在发展到业务遍布全国1000多个城市,有华北区、华东区、华南区、华西区四大区,近300家分支机构,并有数百家合作公司,递增率超过65%。目前我国从事快递业的民营企业上万家,从业人员多达100万,企业平均年营业规模在100万元以上。主要分布在以上海、广州、深圳、北京为核心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经济圈。

绝大部分民营企业的业务集中在同城快递,像北京、上海这样的大都市的同城快递服务基本上都是民营企业提供的。实力雄厚的民营企业在区域快递市场已经与邮政系统平分天下了。在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民营企业的市场占有率甚至超过了邮政。但是民营快递企业在国际业务上是一个“瘸子”,几乎没有自己的网络。

虽然民营快递业这几年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整体实力和前几个梯队相比还是相差悬殊。尤其是在民营快递业内部也存在巨大的差距。既有像“宅急送”这样的大企业,也有十几个人一间屋的“微缩”企业。但是民营快递企业无疑是快递行业中发展速度最快,最具有活力和创新力的一支力量。

三、民营快递企业的合纵连横

在这种竞争激烈,实力相差悬殊的市场争夺战中,民营快递如何能够和国营企业、外资巨头们竞争,实现短时间的跨越式发展?可以从合纵连横中获取灵感。

合纵连横是战国时期群雄争霸、从割据走向统一强盛时采取的策略,通过几国的合纵或连横,扩大实力,与强大的对手相抗衡。所谓合纵就是南北纵列的国家联合起来,共同阻止齐、秦两国兼并弱国;连横就是秦或齐拉拢一些国家,共同进攻另外一些国家。

在当今的企业竞争中,合纵连横策略也频频被企业所用,成为企业借助外部力量的一种手法。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企业的竞争态势已经从你死我活的零和博弈转变成为双赢的竞合,即竞争中有合作,合作中有竞争。新的发展环境要求民营快递企业的成长不应当拘泥于以往的循序渐进式的经营方式,而应当善于借势,广泛利用和整合外部资源,为我所用。

(一)连横

所谓连横,就是指一部分的民营企业可以通过分析自身在不同细分市场上的竞争力,通过与相关强势企业建立业务联系、战略联盟、并购等手法,与外部企业建立灵活的联系方式,以提高企业自身的经营实力和市场取胜机会。现在比较典型的连横方式是网络互补性的连横。

在快递行业中,网络是一种基础性的资源,只能通过长时间的建设才能逐步完善。在现在“时间就是利润”的背景下,很多的企业是通过收购的方式快速的获得互补性的市场。

从表1能够看出,民营企业的主要业务力量是在国内的快递市场,而国有快递企业和外资快递企业主要的强势在于国际快递市场。所以这两者完全可以通过联合的方式各取所需。中外运试图入主申通51%股份和川航49%的股份,就充分表明了中外运希望加强在国内快递业的实力。

在这连横的合作方式中,强势企业能够迅速的扩展业务,并且能够通过管理输出、技术输出、资金支持和共享市场信息提升弱势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这种合作从短期来看是一种共赢,但是这种合作是以牺牲独立行性为代价的。

(二)合纵

当然,民营企业可以通过合纵的方式,将众多的中小民营快递企业联合起来,形成合力,赢得更好的发展机会。我国中小物流快递企业经历十几年的发展,已形成了相当的规模。由于快递行业进入壁垒比较低,中小物流快递企业大多集中于国内的市内快递行业,通过无序的价格竞争和短期行为来谋取利润,仅仅十年的时间我国民营快递行业的市场状况就已经从供不应求向供大于求、从良性竞争进入过度竞争甚至到恶性竞争。目前,国内有几十个中心城市的中小快递企业超过500家,全行业从业人数超过100万。合纵战略可以实现小企业的集成发展。典型的合纵方式可以包括联盟和虚拟经营。

与并购或新设企业相比,联盟的合作方式灵活、松散,投入相对较少,退出也灵活,退出成本低。企业通过契约结成联盟,利用结盟各方的优势,形成规模经济。如果中小企业自身没有足够的能力与大企业联盟,可以通过与中小企业结成联盟,形成合力,节约成本,这是更加现实的。例如很多的中小快递公司通过与不同地域快递企业的合作,互换网络,迅速的扩展自己的网络,实现在城际快递甚至是国际快递的业务经营能力。

虚拟经营也是中小民营物流企业可以选择的一种方式。中小企业扩张应当立足于广泛协调使用不同所有者的经营资源,最大限度地使用他人占有的经营资源,进行虚拟经营扩张。虚拟经营是企业为了实现经营规模扩张,以协作方式,将外部经营资源与本企业经营资源相结合所进行的跨越空间的功能整合式经营。

四、结语

无论是合纵还是连横,最终的目的都是要促使我国民营快递业的跨越式发展。但是任何一种战略都不是万灵药,最终合作的结果要取决于民营物流企业自身的实力和在合作过程中的沟通与协调能力。希望中国的民营企业能够在“战火硝烟”中快速成长,担当中国快递业的脊梁。

参考文献:

1、任亚飞.民营快递业的发展及其战略选择[J].中国储运,2006(4).

2、柴营辉.中国快递业变局:四方势力利益博弈再度升级[J].北方经济,2006(2).

3、韦灯明.快递争霸战[M].东方出版社,2005.

4、薛蓉娜,赵会娟.中国邮政快递业竞争力的比较研究[J],当代财经,2006(2).

5、赵玉敏,张洪斌.民营快递业在夹缝中生存[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6(14).

影视行业的市场分析范文4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应用性;市场营销;培养

当前的市场经济不断深入地发展,市场对于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需求也是逐渐增加的。近一些年以来,中国大中专院校培养的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数量是不断地增加,但是从学生的质量上看,这些毕业生有效的供给是不够充足的。当前尤其大学所开设的市场营销专业在人才的培养机制方面是偏向于保守,在人才的培养模式上趋向于传统的学科培养型,这样就导致市场营销的专业毕业生,不能够真正满足当前市场上对于人才的要求。因此,联系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加上在专业人才的培养上所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当前中国的高等院校只有针对市场营销专业,更具体地完善好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式,这样才能够真正满足市场的要求,真正做到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有效供给。

一、市场营销专业的应用型创新人才概述

当前社会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一般都是包含了两个大的类型,一种类型是对相关的理论进行研究的人才,而另一种类型是把学到的理论应用于实践的应用型人才。因此,高等院校对于人才的培养应该是要多层次的,能够让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称为不同类型的人才。而就一般的大中专学校,以及高等院校中的本科层次,一般都是培养应用型的人才。应用型的人才一般要具备基础的理论素养,而且在此基础之上,还要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的能力。

市场营销专业从本质上看,应该是列入应用类型的学科专业。这种专业是有一定的特点,市场营销专业作为一门较为年轻的学科,主要是以行为科学、现代的管理科学以及经济学作为专业的学科基础,然后侧重于管理科学范畴内的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应用学科。所以,市场营销专业在高等院校当中的定位,应该是列入应用学科专业的范畴当中。而本专科阶段的教育,主要是要培养一批能够解决实际的市场营销问题的,能够将市场营销的知识转化成为效益的高等人才。

而所谓的应用型,是和理论研究型相对应的。市场营销的理论研究人才,主要还是以探索未知的市场营销科学规律,对市场变化发展有一定的把握,这一类的理论研究型的人才,主要是对市场营销的学科范畴进行拓展,不断地深化市场营销专业的研究深度。而应用型的市场营销人才则是针对已经掌握和知晓的市场规律,把这些市场的规律转化成为应用型的具体成果的人才。

从市场营销的授课层次上看,从中专开始一直到博士层次都有对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科进行研究和探索。硕士研究生以上层次,一般都是对市场营销的专业学科的理论知识进行研究和探索,而本科院校,高职高专院校以及中专的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则更侧重于应用类型。对于市场营销的专业知识而言,只有对基础知识掌握到位,然后在市场营销的学科知识基础上逐渐挺进,在实践中深化并且应用市场的规律、经济学以及现代管理学的知识,从学科的应用特质上看,其操作性是很强的。

二、当前市场营销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一些问题

从近几年的全国各个地方招聘的状况来看,市场营销的专业人才,一直都是市场中的用人单位的需求热门人才之一。但是随着近几年来中国的各行各业发展的速度加快,加上行业之间的市场的竞争程度越来越激烈,所以各个企事业用人单位都对市场营销人才的素质以及各方面的能力要求都水涨船高。而反过来看高等院校和大中专院校等对于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在培养的数量规模上是逐年增大的,不过因为当前很多的高等院校仍然还是以传统的模式去传授市场营销的知识,在专业知识的传授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封闭性、被动型以及滞后性,因此不能够对当前企业的实际人才需求予以满足,这样就导致了市场营销人才的供需脱节。

(一)市场营销专业的定位不清晰、人才培养素质不足

从整体上看,当前各个高等院校所制订的相关市场营销人才的培养目标都基本大同小异,但是市场营销专业的授课范畴都呈现出较大的趋向,而且教学的针对性不够强,没有属于市场营销专业的专业特色,因此也就不能够满足当前市场营销行业的差异化以及多样化的人才需要。并且市场营销专业的高等院校本科学历学生的培养的定位太高,很多本科的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都是学了很多相关的市场理论,但是没办法把大量的理论转化成为具备实践意义的人才。因此,市场营销的理论教学和专业技能之间的脱节,导致市场营销的专业定位模糊不清,并且从学科的性质、用人的单位等方面都出现无法相互适配的情况。

近一些年以来,全国很多地方对于市场营销类的人才的需求还是比较多的。当前市场营销类的岗位,根据上海人才交流中心在2012年的相关数据表明,此类型岗位需求量已经达到了岗位需求总量的十分之一。而当前因为受到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欧美等国的市场出现萎缩,很多原先是针对国外市场的中国企业纷纷转向国内市场的拓展,因此,市场营销一类的人才需求还是比较旺盛的。不过当前因为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不清,因此,市场营销类人才的有效供给却远远不能够达到当前市场的要求。

较为发达的国家的市场营销人员,其综合的素质相对于我国较高。其对于市场的变化以及形势能够给予较为精准的分析以及对于市场变化的快速反应。而中国的市场营销人员大部分都是依靠自己的学习,通过自己有限的基础理论知识,然后依靠自己的实践经验和主管判断去实现市场的综合分析,虽然有时能够获得一定市场效应,但是长期来看,这种并不科学的市场营销方式,必然没有办法获得长期性的效益。并且国外的市场营销人才往往是一专多能类型的,比如对于汽车的市场营销人员,不仅仅会对汽车市场进行准确分析,甚至他们往往都是能够驾驶并且修理汽车,是汽车的重度体验用户,他们的操作经验让他们的营销更有针对性,也更专业。

(二)课程结构设置相对比较滞后

当前的高等院校将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结构按照一般的专业学科,分设成公共的基础课程、专业类的基础课程以及专业课程三个部分。当前公共基础课程的比重相对比较大,而人文社会科学一类的课程比重较大,自然科学类的课程相对而言比较少。这样就导致专业类课程的设置也受到局限,并且对于市场营销类的大学生的综合素养也有一定的影响。

当前的课程设置的体系结构存在规范性的缺失问题。当前很多高等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之间的课程差别很大,教学的内容以及教学的方式都有着比较大的区别。市场营销专业作为一个非常年轻的专业,在中国进入市场经济轨道之后才建立起来,所以在教学上也存在一定的不成熟情况。市场营销专业如今是文科类的高等院校也设置,理工科类的高等院校也进行设置,这就导致了这些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的分裂母体是大相径庭的,有各种不同的背景和基础学科,这也就影响了市场营销专业教学的规范性。

而另一个严重的问题是当前市场营销的专业课程设置出现贪大求全的迹象。一些高等院校在对市场营销等专业进行课程的拟定时,往往是联系多个学院以及系进行组织的,所以出来的课程有时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合迹象。一个内容多个课程设计,造成学科之间的交叉板块大,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既不能学到新知识,也会打击到这些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热情,更让学生对于学到手的知识没办法掌握得更加透彻。

课程的前瞻性明显不足,没有办法跟上当前的教育形势。当前一些高等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知识较为陈旧,不能够迅速地更新,没有办法体现出更为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这样参与学习的学生不得不在毕业之后,在实践当中慢慢让自己的能力和知识提升起来。

(三)培养的方式以及教学的模式较为滞后

当前的高等院校的培养方式上,市场营销的理论和市场营销的实践之间出现了脱节。在高等院校中学习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其理论一般都是进行试卷的考试,而缺乏对市场营销方面的实践考察,这样专业学生的能力相对也比较单薄。而且当前的市场营销学生进行实习的过程中,由于专业学习的学生人数数量众多,导致实习的指导老师也只能够透过电子邮件等方式进行联系,从实践的效果上也不能够实现有效的监控。

而教学手段的选择上,由于很多高等院校的多媒体设施的分布不是很均匀,加上部分学院对于课程和多媒体之间的联系没有认真对待,这样就容易导致学生进行营销案例的多媒体分析的机会相对比较少。教师还是按照传统的单向灌输为主,理论讲的比较多,但是实践的内容相对则比较少。这样就导致学生有一种纸上谈兵的感觉,教学上的滞后也就导致了学生的综合素养的落后。

在考核方式上,都是以卷面的考试为主要的考核方式,考评方式较为单一,专业学习的学生也主要是对市场营销的相关书面理论进行强制性的突击记忆,导致学习效果不明显,很多专业学习的学生知识结构不够健全,不能够对课本的知识进行灵活的处理,并且缺乏这方面的分析问题并且解决问题的相关能力。

三、改善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当前的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必然是有一定的不足之处的,但是这并不能阻碍市场营销专业在中国的发展。当前要积极响应并且贯彻党和国家有关教育的方针,要把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培养成为站在一定市场营销理论高度的,但是又有解决市场营销实际问题能力的综合性人才。同时,要关注当前的世界潮流,对当前的市场营销教育的动态要把握好,对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要密切关注。这些都是作为当代进行市场营销专业教学的一些关键的要素。

在知识领域,当前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要掌握好专业的基础文化知识,对于设计市场经济的相关法律法规要有所了解,现代管理学以及会计财务等基础的知识以及市场营销的专业的理论知识。而在能力上,要具有一定的市场营销活动的组织能力,有一定基础市场分析能力、营销的策划能力等等,对于电子商务以及新媒体的市场营销模式要有一定的了解。而在素质方面,市场营销的专业学生要有相当程度的良好的专业素质、思想素质、身心素质以及文化素质。市场营销的学生要有策划的能力,并且要擅长运用新的模式去进行营销的策划,能够开拓市场等。

(一)市场营销的课程优化

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是一种应用型的人才培养课程,这种人才的培养课程从一个方面讲,要有比较稳固的专业理论基础,能够对市场营销专业的核心课程进行掌握,另一个方面则是要有运用市场营销专业的综合能力,这种能力就需要透过对市场的环境适应才能够慢慢形成,这样才能够培养出合格的市场营销专业的毕业生。所以,在课程的结构上必然要有所优化。

专业基础课作为一个大板块,应该作为一批必修课程,删除过去部分课程的内容存在重叠的部分,对市场营销设计的基础专业知识都要有所设计,为日后的市场营销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主要要涉及到现代的管理学、经济学、行为科学等类型,要重点对会计财务等财经类的专业基础课程进行巩固。这种坚实的基础可以给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有一定纯熟稳定的专业学科理论能力。

专业的骨干课程应该侧重于市场营销的应用功能,主要要考虑市场营销的学科,广告,市场的分析预判、营销策划、公关学以及消费心理的分析等等。

(二)强化师资与强化教学

要保障市场营销专业的师资力量充足,并且能够为课程的立体化、综合化提供更好的保障。当前的高等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师一般都倾向于理论上的教学,而缺乏对社会实践的参与。所以一定要打造“双师”类型的队伍,注重实践型和理论型兼具,这样才能够培养出市场需要的市场营销人才。

而教学上的管理则需要高等院校给予支持。要鼓励教师因材施教,注重对市场营销学生的个性挖掘,鼓励其自主探索,自行探究,形成自己的市场营销思路和风格,成为市场营销方面有自己观点看法的新学生。而且为了进一步加入市场营销专业的实践,可以更好的加入弹性的学时机制,鼓励学生在理论和实践之中,形成自己的综合市场营销能力和素养。(作者单位:渤海大学管理学院市场营销)

参考文献:

[1] 赵翠红.以就业为导向的市场营销专业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J].中州大学学报.2009(05)

[2] 杨佐飞.市场营销应用型本科人才需求与培养模式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0(12)

影视行业的市场分析范文5

【关键词】货币市场;交易;影响;策略分析

一、货币市场基金和银行T+0产品简介

(一)货币市场基金

货币市场基金是由基金管理公司通过出售基金单位份额来汇集投资者的资金,然后投资于安全性好、高流动性的货币市场短期有价证券的一种基金。其投资组合获得的收益,在扣除一定的管理费后,按照投资者持有的份额数分配给基金单位的持有人。

2004年11月8日,诺安货币市场基金向投资者开始发售我国第一只正式以“货币市场基金”命名的产品。近年来,我国货币市场基金一直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产品只数和规模都迅速上升。截至2012年底,国内市场上货币市场基金总规模5730亿元。

作为一种高流动性、低风险的理财产品,我国的货币市场基金的投资范围主要包括:现金、剩余期限在一年以内(含一年)的债券、银行定期存款、大额存单、债券回购、中央银行票据以及监管机构认可的其他具有良好流动性的货币市场工具。

我国货币市场基金收益分配原则为“每日分配、按月支付”。基金公司根据每日基金收益,在扣除了固定费率的基金管理费和托管费等费用后,为投资者计算当日收益并分配。货币市场基金的每份基金份额的净值始终为1元人民币,投资者的收益体现在拥有的基金份额数量的变化上,拥有多少基金份额即拥有多少资产。基金公司会每日公告基金的万份日收益和基金七日年化收益率。

我国货市市场基金可以在每个工作日进行申购和赎回,申购和赎回均没有手续费。每个工作日申购和赎回的安排使货币市场基金具有了良好的流动性,能够满足投资者大多数的资金流动性需要。

(二)银行T+0产品

银行T+0产品是由银行发行的表外理财计划,该理财计划募集投资者的资金后,由银行的投资经理统一运作,以理财计划的名义投资于固定收益工具,其资产组合产生的收益,扣除一定比例的管理费用后,按照投资者认购的理财计划份额数量,支付给理财计划份额持有人。

我国首只银行T+0产品由招商银行在2007年12月13日推出,命名为“人民币日日金理财计划”,随后工商银行 “灵通快线、交通银行“得利宝――天添利”、中国银行“中银R积月累理财计划”、宁波银行“汇通理财活期化人民币理财产品”、光大银行“阳光理财活期宝”、华夏银行“增盈天天理财”、建设银行“天天大丰收”等产品相继成立。

目前银行T+0产品的投资范围主要包括:国债、央票、金融债;银行承兑汇票;债券回购;高信用级别的企业债、公司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以及法律、法规、监管规定允许范围内的其他低风险高流动性的金融工具。部分银行T+0产品的投资范围还包含了信托贷款。

银行T+0产品的收益分配规则是“上有封顶,下不保底,每日计算,每月分配”。与货币市场基金相同,银行T+0产品也具有风险小,收益稳定的特点。事实上,自从银行T+0产品问世以来,尚没有任何一支T+0产品在任何一天没有达到预期年化收益率。因此,可以将银行T+0产品的预期年化收益率看成是其在一段时期内的固定收益率。

银行T+0产品可以在每个工作日进行申购和赎回(国定节假日除外),一般开放时间为9: 00至15: 00,申购和赎回均没有手续费。银行T+0产品获得了类似活期存款的超高流动性,基本能够满足投资者全部的资金流动性需要。

二、货币市场基金“T+0”交易产品与银行“T+0”产品相比的优势和不足

货币基金“T+0”交易产品的优势:

(一)申购起点低,适合资金达不到银行“T+0”理财产品门槛的客户。货币基金大部分的申购起点为1000元人民币,大部分银行“T+0”产品为5万元。

(二)衍生了货币市场基金消费支付及还款还贷功能。例如,华安基金即将推出货币基金份额的“电子支付”业务,投资者可直接使用其持有的华安现金富利货币基金支付部分网站的网购消费款项。广发基金推出的货币基金中,加入了车贷、房贷还款业务。客户只需在“钱袋子”系统账户中提交房贷、车贷银行账户,输入还贷金额,系统将会每月自动还款,且无任何手续费。这些功能有利于货币市场基金进一步替代银行活期存款。

货币基金“T+0”交易产品的不足:

(一)受益客户群体范围较窄。目前,大多数货币市场基金产品其可享受“T+0”赎回业务的客户都必须是基金公司的直销客户;

(二)赎回渠道受合作银行限制。部分货币市场基金“T+0”赎回交易都有银行卡使用的限制,如汇添富的货币基金“T+0”赎回交易就仅限农行卡,而南方基金则表示支持工、农、中、建、交、招、邮储等20余家全国性银行卡的货币基金“T+0”赎回交易;

(三)投资者货币基金“T+0”赎回业务有取现限额的限制,部分货币基金产品有快速提现手续费。例如,汇添富单笔和日累计取现限额均为2万元,而且对每笔业务都要收取一定的手续费;

(四)存在基金大规模赎回导致流动性不足的风险。一旦基金出现大幅缩水或投资者集中赎回投资的情况,而基金手中所持流动性资产又不敷支出时,货币市场基金“T+0”赎回业务必将面临非常被动的局面;

(五)一部分货币基金依赖自有资金支付“T+0”赎回交易资金,受到自身自有资金规模的限制,另一部分货币基金“T+0”产品赎回资金的支付依赖于银行贷款,其融资成本较高。

三、对商业银行发展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的建议

货币市场基金“T+0”交易的开展已经使得货币市场基金具有了冲击银行活期存款的实力,但是在短期内,由于其受到的各种限制,对银行的业务暂时不会产生较大的冲击。但银行也应未雨绸缪:

(一)积极发展银行T+0产品,同时,该类产品选择投资对象时尽量将信托贷款排除在投资范围之外。信托贷款基本没有市场流动性,完全不适合将其纳入高流动性产品的投资组合,同时其信用风险也完全不透明,没有外部评级机构给予评级。这种资产必然是将来规范需要排除的投资标的,银行应当加强自律,主动剔除该项资产,维护本行T+0产品的形象。

(二)加强产品端流动性优势,推动支付功能建设,充分利用银行自身的渠道优势,加快占领市场。借鉴国外市场发展经验,发挥银行自身做为结算机构的优势,推动银行T+0产品逐步成为水电煤缴款、信用卡还款、保险缴款、购物等行为的支付手段,同时继续努力扩大银行T+0产品的交易时间段。

影视行业的市场分析范文6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 商业银行 理财产品

一、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商业银行存贷利差逐步缩小,对传统盈利模式产生较强冲击,银行理财产品成为商业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商业银行理财规模持续增长。2016年上半年全国454家商业银行中存续理财产品68961只,理财资金的账面余额26.28万亿元。截止到2016年6月,全国商业银行理财市场累计发行97636只理财产品,累计共筹集资金83.98万亿元。

从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标的上看,理财资金主要流向债券类、信贷资产类、利率类、汇率类、股票类、商品类、其他类等。其中债券以其具有标准化固定收益的优势,成为理财资金配置的重点资产之一。从2016年上半年的数据显示投资于债券类的理财资金以44.42%占整个理财投资的比重最高。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也是银行理财资金投资的重点之一,以16.54%的比例居于次高。

从投资者的收益情况看,2016年上半年封闭式净值产品的加权平均兑付客户的年化率为4.58%,较2015年的4.97%有所下降;封闭式非净值产品的加权平均兑付客户的年化率为3.96%,较2015年的4.68%下降较多;开放式非净值产品的加权平均兑付客户的年化率为3.32%,较2015年的3.72%有所下降。

二、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

我国从1996年开始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到2015年完成了存款利率的完全放开。我国采用渐进式的改革方式,先放开外币存贷款利率,再放开人民币存贷款利率;先放开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再放开存贷款利率;在改革存贷款利率时,先放开贷款利率管制,再放开存款利率管制;在各类银行利率改革中,先进行商业银行的改革,后进行政策性银行的利率市场化改革。

总体来说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构建金融市场间的利率形成机制。1996年中央银行建立全国统一的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形成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标志着利率市场化改革正式启程。利率市场化的第二阶段为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的市场化,从1998年到1999年间人民银行连续三次扩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的浮动幅度,到2004年人民银行完全取消贷款上浮封定,下浮的幅度为基准利率的0.9倍。第三个阶段为金融机构存款利率的市场化。2005年9月21日开始,允许商业银行自行决定存款的计息方式,意味着存款利率市场化迈出了第一步。到2015年5月金融机构存款利率的上浮区间为基础利率的1.5倍。至此利率市场化已经进入最后的关键期,即完全放开存款利率的幅度区间。存款利率的市场化也将标志着利率市场化的最终完成。

三、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影响

(一)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同业竞争的压力加剧

随着利率市场化,银行业的竞争会越演越烈,银行的信用水平、存贷利率的报价、理财产品的创新能力将成为新的竞争点。而目前我国银行理财产品同质化严重,导致银行理财产品市场价格战严重。如果理财产品报价低于同业,将会导致大批优质客户的流失。若理财产品报价高于同业,在获得客户的同时也压低了投资利润,使得商业银行在理财收益效益走低。季末或者年末时,各银行为了完成监管的要求,刻意以较高的成本发行高收益的理财产品,使得市场恶性竞争的风险加剧。

(二)利率市场化迫使银行理财产品进行创新

利率市场化,使得商业银行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金融产品自主定价的权利,为银行理财创新提供了客观条件。另外一方面,利率市场化大大加深了银行的利率风险。为了规避利率风险,使资产获得保值、增值的机会,商业银行必然会进行理财产品的创新,使得理财产品多元化发展,所以利率市场化为银行理财产品的创新提供了原动力。

(三)理财产品成为商业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

目前,银行理财市场上产品以短期为主,仍然是商业银行吸收储蓄的工具,并没有真正实现理财的功能。在完全实现利率市场化之后,理财产品的多元化将满足不同风险偏好的客户需求,实现理财产品真正意义上的理财功能。

四、进一步发展理财产品市场的建议

(一)拓宽理财产品投资标的,提高理财收益率

目前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标的主要以具有固定收益的债券及货币市场工具为主,利率市场化使得非标准资产的收益逐步下降,也使得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不高。对于商业银行,提高理财产品吸引力的最关键因素就在于提高理财产品的收益水平,那么进一步拓宽投资标的就显得尤为重要。积极推动银行理财资金投入非标准化的债权资产,包括信贷资金、信托资产、委托债权、承兑汇票、应收账款、各类受(收)益权、带回购条款的股权性融资等。这类的资产无法从银行的标准化融资渠道融资,具有较大的市场需求,同时这类需求具有信息披露不充分、资金配置具有循环融资、投资回报率高的特点。

(二)积极拓展互联网金融平台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第三方金融力量迅速占领市场。互联网金融最大的特点在于将理财需求细分化,金融理财产品标准化、简单化,更加贴近了中小投资者的实际情况,满足了中小投资者的理财需求。在互联网金融的浪潮下,传统商业银行理财需要进行网络化转型,朝着线上线下相互融合的发展方向。一方面,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应该实现标准化、电商化,可以使得商业银行更加注重客户群体的细分,满足之前被忽略掉客户群体的需求,将标准化、简单化的理财产品和服务放到线上销售,线下做好反馈,加快线上线下的融合速度。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应该重视高端客户理财需求的个性化、定制化。高端客户拥有庞大的资金量,利润贡献度高,但是这部分群里体更加倾向于金融机构提供专业的理财服务。所以商业银行要不断完善财富管理和风险管理能力,以客户视角提供多元理财产品。

参考文献

[1]魏婧.利率市场化改革对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影响和对策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