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沟通技巧与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沟通技巧与方法范文1
关键词:英语;家访;沟通技巧一、家访。
—、家校沟通零距离。
家访应是英语教师和家长相互认识、加强了解、沟通思想、联络感情的重要途径。 英语教师通过家访了解孩子的家庭教育环境、父母教育孩子的观点、方法、孩子的个性、孩子在家表现等。 与此同时,教师可以让家长了解自己的工作态度、工作方法并反馈孩子在校表现,争取家长配合英语教师的工作,形成一股教育合力,以期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家访成功与否,取决于家访的技巧。 家访前,英语教师要明确家访要达到的目的,并做好充分的准备。
1.了解学生。 掌握和收集家访学生的所有信息 ,做到有备而去。
2.了解家长。 为了提高家访的效率 ,对其家访对象的家长要进行了解,包括:职业、文化程度、性格特征、对子女的教育心态与方法等。
3.准备谈话的内容与策略 。 由目的决定谈话内容 ,并制定策略,掌握家长心理,随机应变,把握谈话主题。
4.家访应注意的问题。
(1)切忌对家长以言相激 ,打学生的小报告 。 家访最忌告状,并借家长之手教训孩子,这样不但达不到目的,反倒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和家长的反感,降低自己的威信。
(2)切忌居高临下教训家长,态度要诚恳,言语要谦和。 尤其是进行问题式家访时, 一般都是孩子犯了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教师容易把这些情绪发泄到家长身上,甚至教训家长,这样最易引起家长的反感,达不到家校共同配合教育的效果。 教师应本着教育好孩子的态度去解决问题,言语谦和才能让家长首先从心底里肯定你,真正达成共识。
(3)要注意就事议事,实事求是,多沟通,多交流,不要一言堂。要针对出现的问题就事论事,不要翻孩子的陈年旧账。实事求是,不能因想达到更好的效果而夸大事实。 对孩子、对家长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可以三方沟通,找出问题的症结。
(4)注意维护好孩子的自尊,肯定孩子的优点。 如果孩子在场,要注意维护孩子的自尊心,避免过激言语,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每位家长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的,而且每个孩子都有其亮点,应当场肯定孩子的优点,让家长、孩子充满信心。
现在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方式很多,如电话、短信、书信等。
当问题不大或只出现苗头时,可采用以上方式,毕竟家访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 但是想尽快熟悉一个新接的班或走近一个孩子,家访应是最佳方式,达到的效果通常比其他沟通方式更快、更明显。
二、家长会———家校沟通的重要载体。
家长会是家校交流的平台, 家长会一般是班主任主持,但是,英语教师也应积极参加,教师与家长的双向交流为教育好孩子提供了机会,让家长了解子女的在校英语学习状况而提升家教水平。 教师也能从家长的信息中及时改变教育策略,从而让教师与家长互动来提高对学生的教育效果。
三、书面联系———家校沟通的纽带。
书面联系是由学生负责传递的教师和家长相互联系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方式。 它可以将学生在校或在家里的英语学习等情况分别记录下来。 教师与家长定期或不定期地互通情况,交换意见,以便掌握学生情况,共同教育学生。 书面联系是大面积、高效率、常规性联系学生家庭的方式之一。 书面联系,通常以“告家长书”、家庭联系卡(或本)、成绩通知单、周记、考试卷等形式进行。
采用书面联系这种方式,英语教师应该注意所谈的内容要具体、单一,不可太复杂或笼统。 可针对学生情况,书写简明扼要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并请家长附注意见。 可能引起家长反感的内容、导致家长对孩子发火的内容、对孩子教育产生负面影响的内容、比较复杂的内容等不能写进去。
沟通技巧与方法范文2
关键词 甜荞;打顶;产量;构成因素;影响
中图分类号 S5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1-0011-01
打顶又叫摘心、掐尖,其作为农作物一项简单、有效的增产栽培措施,现已在棉花、芝麻、大豆、蚕豆、油菜、白菜、甘薯[1-6]等作物栽培中广泛应用。甜荞属无限花序作物,单株可形成300~4 000朵花,结实率很低,一般仅为4%~20%。打顶的目的是调节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中养分供需矛盾,使形成顶芽和顶花序的养分转向下部花,有利于控制株高、增加各级分枝数、减少单株花数、增加单株粒数、提高单株结实率、提高单株产量,从而提高单产。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于2010—2011年山西省农科院品资所榆次东阳基地进行,试验地均为地力均匀的代表性田块。试验甜荞品种为晋荞麦3号,为山西目前主推甜荞品种。
1.2 试验设计
1.2.1 不同打顶时间对甜荞产量的影响试验。试验时间为2010年,设3个处理,分别为:现蕾期打主茎顶(A1);盛花期打主茎顶(A2);以不打顶作对照(CK1)。以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小区面积4 m2(2 m×2 m),4行区(折合密度48万株/hm2)。
1.2.2 不同打顶方法对甜荞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试验。试验时间为2011年,设3个处理,分别为:盛花期打主茎顶(B1);盛花期打主茎和侧枝顶(B2);以不打顶作对照(CK2)。随机区组设计,2次重复,小区面积10 m2(2 m×5 m),4行区。
1.3 调查内容与方法
盛花期每个处理随机选10株调查其单株花数,成熟期按小区单收、单打、晒干、称重,对其株高、主茎节数、各级分枝、单株粒数、千粒重、单株产量进行考种。小区产量分析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试验方差分析法;计算公式为:单株结实率(%)=单株粒数/单株花数×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打顶方法对甜荞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由表1可知,盛花期打主茎顶、盛花期打主茎和侧枝顶2个处理与比不打顶对照相比,株高均降低,一级分枝、二级分枝、株粒重、千粒重都增加。盛花期打主茎顶、盛花期打主茎和侧枝顶2个处理的结实率分别为18.86%、19.02%,均比对照不打顶(9.82%)高,平均分别比对照提高92.06%和93.69%;盛花期打主茎和侧枝顶比盛花期打主茎顶提高0.85%。
2.2 不同打顶时间与方法对甜荞产量的影响
2.2.1 不同打顶时间对甜荞产量的影响。由表2、表3可知:盛花期打主茎顶处理产量比对照不打顶增产7.94%,且差异极显著;现蕾期打主茎顶产量比对照不打顶减产8.60%,且差异极显著。由此可见,甜荞最佳打顶时间为盛花期。
2.2.2 不同打顶方法对甜荞产量的影响。由表4可知,盛花期打主茎顶、盛花期打主茎和侧枝顶2个处理小区平均产量分别是1.090 kg和1.150 kg,均比对照不打顶(0.975 kg)增产,平均分别增产11.79%和17.95%;盛花期打主茎处理和
侧枝顶比盛花期打主茎顶处理增产5.50%。由此可见,甜荞盛花期打主茎和侧枝顶效果更佳。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甜荞盛花期(田间有60%的植株开花时)打顶能显著提高单产和结实率;以主茎和侧枝均打顶产量最高。因此,甜荞打顶时,应摘除主茎、侧枝很小的生长点,约1 cm;选择晴天进行,以利于伤口愈合;在肥力充足、疯长的田块适宜实施,对廋田不宜打顶。
4 参考文献
[1] 王延琴,潘学标,崔秀稳,等.不同打顶时间对棉花生育及产量的影响[J].耕作与栽培,1999(6):10-11.
[2] 王晓玲,张秀荣,丁卫荣.航天芝麻中芝11号的打顶试验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9):4875-4876.
[3] 孟桂元,贺再新,孙焕良,等.作物打顶栽培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24):144-148.
[4] 巫朝福,吴淑琴.蚕豆打顶对籽粒产量的效应研究[J].耕作与栽培,1993(3):30-31.
沟通技巧与方法范文3
关键词:沟通;院前急救;技巧;医患纠纷
院前急救多见于严重创伤,如车祸、高处坠落等事故现场,或急性发作的某些危重疾病,如冠心病、心绞痛心跳骤停,急性脑血管意外、急性脑梗塞等。需要院前急救的疾病共同的特点是病情严重、复杂多变、发展快、预后差、死亡率高[1]。由于起病突然,患者及家属缺乏任何心理准备,一旦出现死亡等不可挽回的情况,家属很难接受,由此引发医患纠纷[2]。因此,在院前急救护理中,应积极进行抢救,同时和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让家属保持合理的心理预期,减少医患纠纷。本文以本救援中心收治的75例严重创伤患者家属为调查对象,分析沟通技巧在院前急救中的作用。特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2年6月~2013年12月,本救援中心收治的75例严重创伤患者的家属。按1∶1的比率,选取75名家属进行调查,其中男家属52名,女家属13例。年龄26~74岁,平均年龄(35.7±1.38岁);文化程度:小学学历6名,初中学历12名,高中学历26名,大学及以上学历31名。选取同期参与急救的18名医护人员进行对照调查。
1.2排除对象 选取家属对象,排除情绪容易激动、暴躁、语言表达能力不强及合并精神障碍性疾病者。
1.3方法
1.3.1沟通技巧培训 自2012年6月其,对本单位急救中心急救人员进行内部沟通与外部沟通的专业沟通技巧强化培训。内部沟通是加强急救人员之间的理解、配合沟通,外部沟通是指加强急救人员与合作及其家属的有效沟通。
1.3.2满意度调查 提前设计好问卷调查表,将表格发放给受调查对象,请调查对象根据自己的真实感受和实际操作认真填写。调查问卷包括患者或家属对院前急救服务行为的满意度调查表、医生、护士配合满意度调查表。
1.4统计学分析 统计分析是采用SPSS15.0软件,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检验标准:P
2结果
2.1沟通技巧培训后患者满意度调查 进行沟通技巧培训后,患者对医护人员服务态度满意度为94.67%、现场处理能力97.33%、疾病诊断与观察97.33%、急救用药98.67%、与院内衔接的满意度为96.00%,见表1。
2.2医生、护士之间满意度调查 强化沟通技巧培训后,医、护之间在相互对对方的服务态度、专业理论知识、急救技术、应变协调能力、医护间配合与尊重的满意度都非常高,见表2。
3讨论
今年来,患者家属对医生的不信任程度越来越深,最重要的原因是医患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家属对疾病缺乏充分的了解和认识,导致对急救、治疗结果缺乏心理预期,直接引发医患矛盾。院前急救过程中,无论是患者家属,还是急救医生,都最希望挽救患者的生命。但急救医生忙于救人的同时,没有时间向家属解释病情,没有时间和患者做有效的沟通,一旦急救失败,患者家属很难接受,因而迁怒于医生,使患者满意度下降,认为医生不可信任、急救中没有及时交代病情,造成医患纠纷。医生所从事的工作具有特殊性,无条件地为患者着想、千方百计进行抢救,是医生的天职,但医生在急救过程中,还受自身业务水平、医护间配合、应变协调能力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导致急救结果的不同[3]。
本救援中心在沟通技巧培训中强化外部沟通,即医患间的沟通。医生在急救的同时,重视和患者家属的交流,及时向家属说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使家属保持一个合理的心理预期,提高心理承受能力。有调查显示,80%的医患纠纷都是由于缺乏有效的医患沟通,而医疗技术原因只是患者家属的一个纠纷理由[4]。本研究中,加强外部医患沟通后,患者家属对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现场处理能力、疾病诊断与观察、急救用药、与院内衔接的满意度非常高。因此,应重视医患沟通,提高沟通技巧,建立良好的医患纠纷[5]。
本救援中心同时强化院内沟通技巧培训,即急救医护人员之间的沟通。在急救过程中,医生及时诊断、正确急救;护士提供护理措施,协助医生采取急救处理,遵医嘱及时进行相应的治疗。医生在急救中占主体地位,护士加强配合,医护间互相尊重,共同完成急救任务[6]。
综上所述,强化沟通技巧培训,积极进行外部与内部沟通,加强医护间配合,提高急救水平,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可有效降低院前急救中的医患纠纷,对提高医务人员形象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左月燃.对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认识和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2009,39(3):191-192.
[2]张岩,魏来临,赵延英.谈医护人员的非语言流技巧对医患沟通的影响[J].医学与哲学,2010,2(1):48-49.
[3]孙益琴.严重复合伤患者的院外急救与护理[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07,2(5):319-320.
[4]张忠森.急性左心衰竭43例院前急救与转运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8(04):54-55.
沟通技巧与方法范文4
关键词:儿科;沟通技巧;护理操作
临床护理的重要一项工作是沟通,护理人员与患者沟通,能够帮助护理人员了解患者内心需求,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由于小儿心理尚未发育成熟,无法准确的表达个人情感,大大增加了护理难度[1]。因此,对于患儿护理要掌握沟通技巧,合理应用,以掌握患儿实际情况。现回顾性分析我院儿科收治的82例患儿,在护理操作中应用沟通技巧,取得显著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我院儿科收治的82例患儿,根据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41例和实验组41例。其中对照组男23例,女18例,年龄3~8岁,平均年龄(4.2±0.7)岁。实验组男24例,女17例,年龄2~7岁,平均年龄(3.9±0.9)岁。两组患儿在一般资料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依据两组患儿实际病情,采取对症治疗方式,对照组实施给药指导,健康教育等传统护理操作。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沟通技巧护理。具体流程如下:其一,沟通前,护理人员要建立良好印象,掌握患儿实际情况,了解其情绪状态、教育程度、对病情认知程度及情绪反应。为了消除患儿存在的陌生感,称呼患儿时使用患儿熟悉的称呼。另外,护理人员要保证着装得体,仪表端庄,使患儿产生亲切之感。护理操作前,使用通俗易懂语言,耐心地向患儿讲解操作具体流程及目的等内容,让患儿明确护理操作。其二,操作过程中,要耐心倾听患儿倾诉,了解其内心感受,尽可能消除存在的心理压力,理解和同情患儿不适感。多给予患儿鼓励,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依据患儿喜好,讲一些童话故事等,分散患儿注意力,缓解在操作过程中其存在的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对于易激动的患儿,要给予其发泄机会,禁止指责。积极与患儿家长进行沟通,了解患儿实际病情与基本需求,缓解患儿存在的愤怒情绪,待情绪稳定后实施护理操作。其三,操作结束后,对于配合较好的患儿给予表扬,使其继续保持积极性。特别是在静脉输液穿刺后,嘱咐患儿不要乱动,将穿刺乱动的后果向患儿讲解,使其明白道理。将呼叫器的使用方法向患儿介绍,以便于身体不适时,立即呼叫护理人员。
1.3评价标准
护理操作结束后,将问卷调查表向患儿及其家属发放,了解护理操作效果。采用我院自制的问卷调查表,内容包含配合情况,是否信任护理人员,心理状态满意度等。填写前,向患儿及其家属讲解填写方法,未会写字患儿由家长询问患儿后进行。满分为100分,非常满意:80~100分;满意60~79分;不满意:0~59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对本组研究的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护理满意度对比分析
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7.56%,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5.61%,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护患纠纷发生率对比分析
住院期间,对照组中有7例发生护患纠纷,护患纠纷发生率为17.07%,实验组未发生护患纠纷,两组护患纠纷发生率对比分析,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对于综合医院来说,最易引发护患纠纷的科室是儿科[2]。因患儿治疗依从性差,年龄较小,易紧张、恐惧,理解能力较差,无法将自身感受与病情准确表达出来,如果护理人员不能及时与患儿及其家属进行沟通,不仅不能掌握患儿实际病情,还无法了解患儿内心变化情况,因此,增加护患纠纷发生可能。为了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率,护理人员要了解沟通技巧,采用合理的沟通方式与患儿及其家属沟通,构建融洽的护患关系,取得患儿与其家长信任,提高治疗依从性,促进患儿身体康复[3]。在护理工作中,沟通是护理人员需要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也是最重要的一项工作。通过沟通,能够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确保临床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本研究在儿科护理操作中应用沟通技巧,取得较好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缓解患儿不良心理,提高治疗依从性。患儿心理尚未发育成熟,对陌生环境存在一定抵触心理。在面对护理操作时,极易产生恐惧、紧张心理。护理操作前,护理人员与患儿积极沟通,缓解存在的不良心理。在沟通过程中,赢得了患儿的信任。另外,护理人员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儿讲解操作流程,并给予鼓励,显著提高了患儿治疗依从性。其二,提高护理满意度。护理操作中,加强沟通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护理操作过程中,注重自身仪态、仪表,语调、表情,充分展现了“人文关怀”的护理理念,在整个护理操作中,营造了和谐的分为,展现了人性化服务,显著提升护理满意度。另一方面,提高了医院声誉,促进社会效益提升。其三,减轻患儿痛苦。护理过程中,通过积极沟通,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消除了患儿存在的紧张、恐惧等心理,减轻患儿承受的痛苦。护理操作过程中,为患儿讲童话故事,分散其注意力,显著减轻静脉输液穿刺疼痛。在应用沟通技巧时,护理人员要确保时机、位置和语言选择科学、合理,尽最大限度让患儿有舒适之感。沟通过程中,不要打断患儿倾诉,待患儿全部倾诉完后,为其进行解答。对于出现抱怨、愤怒情绪的家长,要予以忍让、宽容和谅解,防止发生正面冲突,将矛盾降到最低,可以采用诙谐幽默的语言,缓解紧张、焦虑的氛围。沟通期间,护理人员要做好时间控制,确保患儿有充足时间休息[4]。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护患纠纷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应用沟通技巧可减少护患纠纷发生率。综上所述,在儿科护理操作中合理应用沟通技巧,有助于护理满意度提高,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率,促进护理质量水平。
作者:刘爽 单位:包头市中心医院儿科
参考文献:
[1]李百芳,高红梅.沟通技巧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J].医学临床研究,2015,32(5):1152.
[2]常景华.沟通技巧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5(14):36.
沟通技巧与方法范文5
关键词:耳鼻喉科;门诊护理;沟通技巧
门诊是医院医疗工作基础部门之一,护患关系作为护理服务水平重要影响因素在门诊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耳喉鼻科护理人员于日常工作均需接触患者,故良好的沟通技巧可有效提升患者配合度,有利于病情诊断。本文了探讨耳鼻喉科门诊护理人员的沟通技巧,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耳鼻喉科门诊所接待的患者共112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6例,年龄1~8岁,均龄(5.8±2.9)岁。观察组中男25例,女31例;对照组男28例,女28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可比。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沟通。观察组:应用沟通技巧行人性化沟通。
1.2.1非语言沟通 ①仪容仪表:仪容仪表是护理人员留给患者的第一印象,故端庄、整洁的仪容仪表可有效提升患者好感度,缓解患者心理紧张情绪;②眼神接触:眼神可流露丰富的情感思维,故护理人员应注重与患者眼神交流,尽量避免眼神对患者所造成的心理伤害,多微笑,消除医患之间的初见陌生感[1],缩短二者之间的距离,缓解医患紧张关系;③适当触摸:触摸可实现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进一步沟通,护理人员可在其专业范围之内,慎重选择触摸方式实现与患者的有效沟通,如在协助医生行耳鼻喉等检查时,可尽量减缓动作,控制力度,使患者感受到关心、安慰、支持等情绪,缓解患者检查紧张感;④就医环境:患者于医院就医时心理本就具一定紧张感,故护理人员可遵循人性化护理方式,于科室内外张贴就医指南等,使患者感受科室的温馨,缓解情绪紧张感。
1.2.2语言沟通 护理人员与患者语言沟通时需注重语言文明、尺寸的控制,话语表达尊重患者,使患者感知语言温暖,对于儿童患者而言,语言沟通应多具耐心[2],不可直呼其名,可礼貌且婉转的予以姓名称呼,最大化符合患者心理感知度;在患者做耳鼻喉相关诊疗时,需多注重与患者之间的沟通,缓解心理紧张感,一般而言,耳鼻喉科门诊患者所停留时间较短,工作较忙碌,故在此基础上,可一边行常规操作检查,一边与患者沟通,控制语言语速,把握节奏感,表现友好态度,理解患者。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6.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χ2检验,P
2 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85.7%,观察组为100%,两组组间护理满意度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
3 讨论
护患沟通是医疗机构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的信息交流方式,门诊属医院人群集中且人员流动性最大的场所,医患关系紧张,矛盾常发,目前我国医院护理人员多存在数量不足且工作量较大问题,故长期高压及高责任感工作下,易致护理人员心理现紧张感,在与患者及其家属接触时,易致情绪冷淡,缺乏工作热情,语言表达不当等问题产生[3]。
有效的沟通本身便可实现对疾病的有效诊断,进一步促进医生对患者疾病的了解,为后期诊疗及有效配合打下基础,促进患者疾病康复,耳鼻喉科门诊护理人员其日常工作性质与常规护理人员护理工作具一定差异性[4],护理人员除需对日常器械予以消毒及隔离,维持疾病诊疗秩序等,还需辅助医生实现患者功能检查,如喉镜、听力及过敏原检查及测试等等,因此需更多注重对患者情绪的缓解及安抚,同时护理人员与患者交流时,仍需注重患者的个人空间性,保证适当沟通距离,保护患者隐私[5]。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行人性化护理,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可知,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人数43例(76.8%),较满意13例(23.2%),不满意为0例,满意率可达100%;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人数25例(44.6%),较满意23例(41.1%),不满意为7例(12.5%),满意率为85.7%,两组护理满意率对比具有明显差异,有统计意义(P
综上所述,耳鼻喉科护理人员与患者沟通时行人性化沟通,可有效改善医患关系,提升医院整体医疗服务水平,提升患者配合度及满意度,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周红旭.门诊注射室中护士与患者的沟通技巧探析[J].大众健康:理论版,2012(7):109.
[2]钱荣英.小儿门诊输液室护士的护患沟通技巧研究[J].今日健康,2014(6):196.
[3]王小琴.探讨护患沟通技巧在门诊输液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现代妇女:医学前沿,2015(3):168.
沟通技巧与方法范文6
[关键词] 护患沟通技巧;门诊换药护理;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2(a)-0111-03
随着医疗制度的更新,医院门诊换药患者逐渐增加,门诊换药护理中,除了创口清创缝合外,换药、心理护理、护患沟通等工作也是治疗学的组成部分[1],若处理恰当,伤口可迅速愈合,但处理不当,会导致病程延长,加重损伤,引发交叉感染等,给患者生活和工作带来不便。外伤不仅是躯体损伤,也是精神伤害[2]。不良的护患关系会使患者存在厌医心理,对换药治疗有抵触情绪,不按医嘱进行门诊换药,不配合治疗,所以伤口能否愈合良好,一方面取决于门诊护理人员精湛的换药操作技能,另一方面也取决于患者和家属的配合[3]。换药中如何与患者进行良好沟通至关重要。现将本院对护患沟通技巧的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4月~2013年3月在本院门诊换药的2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30例,均意识清楚,能正确表述自己的思想,排除存在精神疾病和沟通障碍的患者。观察组:男60例,女70例;年龄9~80岁,平均(46.5±1.5)岁。对照组:男63例,女67例;年龄9~80岁,平均(46.8±1.2)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沟通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技术性、稳定性、尊重性、语言性沟通技巧等护患沟通技巧,具体如下。①沟通方式的选择:面对不同人群,为了能以准确恰当的方式及时把握好契机与患者进行沟通,护理人员要高效区分患者的文化背景、职业、年龄等;对经常阅读相关杂志、对疾病知识有初步了解的文化程度相对较高患者要详细解答其疑问,解释疾病病理,针对性讲解药物作用原理等,与患者建立共同话题;对于文化程度相对较低或老年患者则以浅显易懂的语言向其讲解疾病情况,让其了解疾病诱因及预后,引导患者提问,必要时重复说明答案,让其有深刻印象,增强治愈信心;对于年龄相仿的患者可以朋友之间聊天的方式开始沟通,对于儿童更多的要表现出爱心、关心,以小朋友的语气进行沟通。②把握语言沟通技巧:在回答患者问题时要有足够的耐心,恰如其分地告诉患者想了解的问题,站在患者的角度理解其内心焦虑不安的感受,护理人员要充分掌握患者的心理素质,以安慰、暗示、解释性语言循序渐进地帮助患者了解伤势情况,说话时注意声音缓和、语调轻缓、态度亲切,切不可使用过激语言,以免导致不必要的医疗纠纷,让患者在舒适满意的环境中完成换药,积极配合治疗。③非语言沟通技巧:门诊是医院对外的一个重要窗口,护理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医院的竞争力,护理人员一个简单的眼神或动作都影响护理质量,亲切的笑容能使患者感觉舒适、放松,体现对患者的尊重与理解,一个简单的触摸、握手动作能迅速拉近护患关系,为和谐增加一分力量。
1.3 观察指标
护理满意度通过自制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在患者完成换药后由患者自行填写,总分100分,>95分为很满意,80~94分为满意,60~79分为一般,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8.4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366,P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投诉率的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P
3 讨论
沟通是一种科学的工作方法,也是一种艺术,是门诊换药护理的重要环节之一。加强门诊换药护理,提高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运用沟通技巧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的关键[4]。沟通是一种能力而非一种本能,需要经过后天培养得到,需要努力学习。沟通能把护理理论更加顺利付诸实践,患者对护理人员的第一印象极为重要。在门诊换药中,护患沟通也十分重要。门诊换药前要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循序渐进是一种常用的方式,首先要解除护患间陌生感,然后慢慢切入正题。换药前和患者从简单的生活起居或拉家常开始,等患者做好心理准备再开始换药操作[5]。换药操作期间根据伤口情况取患者便于显露伤口的适当,详细为患者讲解换药相关常识及换药后伤口如何保护,让其知道治疗不仅是护士的工作,也需要医患间配合。换药过程中患者要取最佳的姿势,露出伤口,然后缓慢地揭去敷料,操作中注意要轻柔,尽量减轻其痛苦,同时观察其全身反应情况,若其感到头晕、恶心、面色苍白等,应立即停止操作[6]。换药操作中一定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换药前戴好卫生工具,认真消毒洗手,消毒灭菌处理所有接触伤口的用品,组织镊、换药盘等用品必须每位患者一套,尽量避免交叉感染;换下的敷料暂时先倒入污物桶,最后统一焚毁;如果需要给多种伤口进行换药,应先处理清洁伤口,然后为污染伤口;破伤风伤口、气性坏疽等特殊伤口要安排专人换药,用过的器械用品应进行高压灭菌[7]。换药时仔细观察伤口变化,注意伤口内有无线头、腐肉、分泌物等,观察肉芽组织生长情况,及时清除不健康的肉芽组织,用高渗盐水纱条湿敷高出皮肤的肉芽,保护好健康肉芽组织和上皮。根据伤口具体情况,告知患者下次换药的时间和换药后的注意事项[8-10]。换药后让患者保持局部清洁,伤口敷料保持清洁干燥,对置引流物伤口,患者不可随便将引流条取出,换药应在医院进行。小手术后的患者应注意渗出量和疼痛,渗出量过多或出现剧烈疼痛,应尽快来院检查,不可擅自处理。理解关心患者,尊重患者,维护患者的利益,树立患者至尊的服务理念,搞好医患关系,认真解答患者及其家属提出的各类问题,向护士长报告那些不能解决的问题,争取早点解决,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及时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站在患者的角度想问题、切实地帮助患者解决问题,在护理工作中有高度责任感和同情心,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痛苦,利用护患沟通的技巧,提高工作效率及门诊护理满意度,减少医疗纠纷,使患者早日康复,护理人员应注意要以一流的服务,打造出一流的“窗口”形象。
[参考文献]
[1] 陈怀敏.实现护患交流有效性的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7,4(11):120-121.
[2] 任国英,方云,周玲.护患沟通管理流程在门诊输液中心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8,23(15):51-52.
[3] 井渝,白茹杰,雷艳丽,等.护患沟通对卒中后抑郁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3):120,127.
[4] 彭雪华,赵涛.护患沟通在预防和减少护理纠纷中的作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7,13(10):110-111.
[5] 于乐霞,武丽丽.护患沟通的方式与技巧[J].齐鲁护理杂志,2006,12(12):2513-2514.
[6] 李琳琳,范宣云,张蕾.护患沟通技巧在儿科护理中应用的研究[J].求医问药,2012,10(3):538.
[7] Hicks TJ.Ethical implications of pain management in a nursing home:a discussion[J].Nurs Ethics,2000,7(5):392-398.
[8] 章萍.浅谈门诊输液护士的压力应对[J].基层医学论坛,2011,15(20):643-644.
[9] 金蔚英.浅谈医院门诊输液室护士与病人的沟通技巧[J].护理管理杂志,2008,8(7):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