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病人的沟通技巧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老年病人的沟通技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老年病人的沟通技巧

老年病人的沟通技巧范文1

关键词:老年病人健康教育

在以“病人为中心”的新型护理模式,对病人实施健康教育的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使病人了解掌握有关疾病的病因病理知识和康复保健知识。笔者通过对老年病人健康教育实践,意识到健康教育对老年病人的康复起着有益和有效的作用。但由于老年病人的生理、心理问题以及护士健康教育能力问题,直接影响着健康教育的开展,现分析如下。

1一般资料

2007年-2009年内科老年病人,年龄在60a以上的住院病人,年龄最大达92a;文盲半文盲占75%。护士不定时进行住院病人健康教育,检查反馈与其它项目相比,令人不满意的是老年病人的健康教育:发现病人对疾病的病因病理、症状,体征、诊疗、检查项目、目的、药物、饮食、活动、潜在并发症等方面的知识在深度和广度上掌握不够,达不到充分调动病人积极参与活动,提高自我护理保健能力的地。

2老年病人生理、心理特点

2.1记忆力差、认知力差及感知觉减退老年患者随着年龄的增加及生理功能衰退,使身体患有多种疾病如脑萎缩、糖尿病、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等,均可导致老年病人不同程度健忘、耳聋、视力减退、感知觉减退、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认知力差,易引起误解或曲解别人的意思。

2.2易怒、固执、疑虑等不良的心理反应老年人是一群特殊的群体,他们年龄大,但社会经验丰富,心理活动复杂。由于生理性衰老、视、听不灵、体弱多病,加之社会和家庭角色改变,适应能力减弱,一旦住院,心理压力增加以及对医疗费用的负担和对疾病的认识不足等原因,使他们对病情的估计多为悲观和对抗意识,而出现易怒、固执、多疑等不良心理反应,对治疗护理疾病的康复失去信心。

3护士在健康教育时可能存在着不足之处

有的护士可能缺乏沟通技巧或不熟悉沟通技巧,影响着护患之间的关系;有的护士在运用护理程序方面存在着入院评估收集资料不全面,如病人的身体情况、疾病过程、文化程度。社会背景、经济状况、行为方式(生活、饮食习惯),和社会心理因素等情况的收集不完整或欠认真细致,评价不及时或未能做出恰当的效果评价;有的护士对老年病人的生理、心理特点掌握不全面;有的掌握疾病健康教育的内容不全面。如:入院教育、有关疾病的病因病理知识教育、检查项目介绍、治疗药物知识的宣教、饮食指导、活动指导、危险因素的防治及出院指导等。基于这些原因,而导致护士在进行有关疾病的健康教育时不能根据病人接受知识的能力和病情各阶段有的放矢地进行健康教育,显示不出个体差异。

4讨论

4.1护士应具备健康教育的能力健康教育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有评价的教育活动,首先应具备相应的理论知识。如教育学、心理学、行为学、社会学等多种边缘学科知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掌握护患沟通交流技巧,按照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场合,病情的不同阶段,选择不同的健康教育方法,使他们对护士产生信任感,愿意接受护士传授的健康信息。健康教育形式要有针对性,因人而异,因病而异。内科老年病人病情复杂多样,不同疾病的病因、诱因各不相同,着重的预防保健措施亦不相同,因此要根据不同疾病的特点,采取相应的知识教育。例如:阻塞性肺气肿的病人,住院后主要与病人讲解采取有效的半卧位休息的目的,低流量吸氧的目的,指导有效排痰的方法以及吸烟、有害气体、粉尘及气候对疾病的影响,同时加强呼吸功能锻炼和饮食的指导,并保持大便通畅,避免诱发因素及改善个人体质。而支气管哮喘病人住院后主要讲解哮喘发作时取端坐位舒适的目的,用B受体激动剂、茶碱类、糖皮质激素等药物的作用、副作用,以及鼓励病人补充水分,每天2500ml-3000ml的目的,指导病人不宜食用鱼、虾、蟹,猪肝、蛋白质等易过敏的食物。避免诱因:避免密封门窗及花草、地毯、皮毛、异味气体接触,防止情绪激动等。因人而异:对记忆力减退,认知力差的病人要利用每日治疗,护理查房的时间,反复多次强调并且耐心细致的教育指导。因人而异、因病而异的个体化教育是健康教育工作获得成功的基础。

4.2护士应具备良好职业道德水准在以“病人为中心”的健康教育,要求护士要进行认真细致的评估收集病人资料,护士不仅要向病人灌输健康知识,包括生理、心理健康保健知识,而且还包括形成人们的健康意识、健康责任和健康行为,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实施过程中,正确应用护理程序及马斯洛层次需要论,根据不同个体,不同层次的需要删减或增加教育内容,及时评价,反馈调整教育计划。护理人员要不断加强社会责任感,护士对病人的照顾既有权利又有专业和法律的责任[1]。只有具备高度社会责任感的护士,才能积极参与这项工作,完成对病人的健康教育,达到病人满意的回报。提高护理人员的社会责任感,是保证健康教育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4.3健康教育是一个护患双边活动的过程一个完事的质效优良的健康教育活动应该是双向的,即应包括医护人员和病人双方,美国教育家B.S布理姆认为:教育活动是一个双边活动,应该是双边人员都得到激励才会产生“自动力”[2]。心理学家R.A布朗汉认为激励等于效价一手段-期望的乘积。其中效价是指对所获得报酬的需要程度,手段是为获得报酬而努力的方式,期望即经过努力所能达到目标的可能性,三种因素之一为零,那么激励也为零,就无法产生“自动务”。例如:一位高血压病人因头晕、呕吐、心悸、BP180/100mmHg而入院,如果护士缺乏护患沟通技巧和因病而异、因人而异的健康教育水平,而不顾病人当时的病情、心理,盲目地进行入院教育,结果会使病人产生烦闷的情绪,对医院的服务水平产生怀疑,对以后护患双方合作产生一定影响,此时效价为零。既然健康教育是护患双边活动,那么如果只有医护人员的“自动力”而得不到病人的接受和配合,或只有病人的“自动力”而得不到医护人员的耐心指导和训练,都不可能取得好的结果。

5总结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促使老年病人健康教育的顺利开展,使老年病人获得有关疾病的健康知识,使老年病人形成健康意识和健康行为,养成缝康的生活方式,其主要因素是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和健康教育能力以及病人的“自动力”病人对医护人员的依赖等综合因素的结果。缺一不可。

参考文献

老年病人的沟通技巧范文2

【关键词】 护理;沟通;老年病人;自我调试;自我保护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881-01

精神病医院护士的护理对象比较特殊,工作既有综合医院护理工作所具备的技术专业性,如危重患者的抢救、躯体疾病的护理、各种注射及用药等,又有其固有的特殊性。精神科护士面对的服务对象是一些失去理智、思维怪异、自知力缺乏、多具有不可预见性、情感反应不协调的人,患者冲动、自杀、自伤、出走等行为随时都可能发生,患者也常会把护士认为是他们的妄想对象而有可能伤害护理工作人员。因此精神科护理工作具有高风险性。良好的沟通有助于护士与病人形成融洽的关系,而降低护理工作高风险性。老年精神病人除具有上述特点外,还具有老年病人的特点[1-3]。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对象为我科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住院的老年精神病人。86例,全部为男性,年龄53岁-85岁,平均65岁。偏执型精神分裂症61人,器质性精神障碍9人,心境障碍8人,其他精神障碍8人。

1.2 临床特征 病人多为年老体弱,精神障碍合并有严重躯体疾病,如患脑出血的同时还伴有高血压病、糖尿病等,有5例为不能正常行走,常年卧床病人,有54例精神症状没有完全缓解,偶尔有突发冲动伤人、毁物行为。这些病人多数病人各脏器因退行性改变,其生理功能减退,机体耐受力下降、抵抗力差,感知能力、视觉、听力、记忆力均下降,反应迟钝、智力明显衰退、骨质疏松等,生活自理能力差,自控能力下降;病情危重,病情变化突然,且多种疾病并存,临床症状又不典型,加上老年人感觉迟钝,容易出现掩盖潜在症状的危险;在心理上有自卑感、孤独、空虚感、失落等感受。

2 观察与护理

2.1 基础护理 ①保持床单位整洁、干燥、无碎屑;②加强对行动有障碍的患者保护,协助做好肢体的被动运动,给予适量的按摩,防止静脉血栓的形成;③给病人更换时避免用剪力(拖、拉、推等动作);④做好皮肤护理,尤其是神志不清、交流障碍的老年病人的皮肤护理。⑤保持病房安静,早熄灯,减少不良刺激,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保证其充足的睡眠,教其放松的技巧。⑥坚持饮食指导,同时交代家属配合,避免病人家属影响和干预。⑦保持二便通畅,指导病人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定时排便,防止老年人因体弱导致便秘、虚脱或引起一些泌尿系统疾病或消化系统疾病。

2.2 安全护理 ①做到勤查房,仔细观察病人各种情况,做好生命体征的监测。②将呼叫器固定在病人易触摸到的地方,并教会其使用方法,接班时应检查呼叫系统是否正常,以免急用时误事。③偏瘫病人的床位最好靠墙,将患侧肢体朝内,这样不易发生坠床;意识不清的老年人应加床栏。④交待病人及其家属,老年人在改变时动作应缓慢,以防止发生性低血压而跌倒。⑤增加巡视病房的次数,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对老年病人的不良主诉应提高警惕,以免延误病情。⑥防止老年病人自杀、自伤、外走。

2.3 心理护理 由于老年病人的特点,就需要在护理过程中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及时了解病人身心疾病的变化,并与病人及家属做好沟通工作。由于老年人反应慢,交流时,需按其个人习惯,耐心反复进行,注意说话语速音调,让病人听清楚、听明白。通过护患间的沟通有助于护士了解病人的身心状况,动态的掌握患者的内心想法,以预防一些潜在的意外发生如自伤、自杀、出走等,同时也能够及时的了解病人的身体状况,发现异常及时进行处理。护患间的沟通,注重语言性沟通的同时更注重非语言性沟通,非语言性沟通通常包括面部表情、目光、举止、仪表、手势、抚摸、物理环境和空间效应等方面。病人入院后,首先接触的是护士,因此,护士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病人的心理情绪有着极大的影响。而尊重病人是沟通的基础。这对于精神病患者来说更加重要。精神病患者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常常受到社会大众的歧视,因此,对于精神病患者,尤其恢复期的患者来说,被人尊重是尤为重要的,这就要贯穿于与患者的沟通中,注重礼节式的沟通,才能体现护士尊重病人。

2.4 提高自我调试能力与自我保护能力 精神病医院护士工作的特殊性、高风险性等导致护士多种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也正因为精神病院护士压力更大,心身疲惫度更高,所以工作中发生差错的几率也更高。因此,在平时的工作中应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培养较好的心理承受能力,才可以正确对待工作中的挫折和失败,也才能够自我减压,敢于面对现实,谅解患者的病态行为;同时对生活当中遇到消极的问题,更要以积极的态度去应对。同时,要保持高度警惕,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除避免职业暴露外,还要防止患者发生意外,提防患者的攻击,只有保护好自己,才能更好的开展护理工作。

多数人认为患者是整个工作的重心,而往往忽视了医护人员本身。我们既要照顾好患者,也要照顾好自己。我科室为了缓解护士工作的压力,每月都组织召开一次护士会,在护士会上鼓励她们互相交流自己的护理感受和体会,并且请医生定期督导,及时帮助她们解决心理存在的问题。通过这种方式有效的缓解了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

参考文献

[1] 侯燕,吕梁.针对老年病人的特点实施健康教育的方法初探[J].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4.05,2(5B):56.

[2] 王烨芳,李红玲,赵健梅.谈护士与病人的沟通技巧[J].骨伤科护理,2000,12(8):95.

老年病人的沟通技巧范文3

关键词:门诊护士 老年患者 有效沟通

随着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的到来,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根据我国城市老年人医疗服务调查,老年人2周就诊率为23.75%远远高于其他年龄组14.66%的水平;老年人住院率为7.62%,比其他年龄组4.36%高得多。门诊就诊的老年患者日益增多,门诊护士不仅要提供疾病护理,同时必须全面了解患者的身心状况,针对老年病人的共性与个性,做好心理护理。那么,门诊护士如何与老年病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尽量减少护患矛盾,是我们思考、应对、解决的课题。

1、内修素质,外塑形象

作为一名门诊护士,首先要仪表端庄、举止文雅,和蔼可亲、有气质、有内涵,稳重大方,极具亲和力,,给人以信赖感和安全感,以向上的人格魅力出现在沟通场合,才能得到病人及其家属的认可和接受。老年人情感不稳定,易伤感,易激怒,不仅对当前事情易怒,而且容易引发对以往情绪压抑的怒火爆发。我们门诊是医疗工作的第一线,是病人进行初步诊断,确定在门诊治疗还是住院治疗的场所。因此,门诊护士不仅对前来就诊的患者要热情接待,态度和蔼,耐心询问病史,同时,还要具有广泛的医学知识和全面观察病人的能力及宣传健康知识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胜任门诊护士这一工作,才能得到病人及家属的信任及尊重。

2、尊重患者 理解家属

在医疗过程中,通常医务人员处于主导地位,患者处于被动地位,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患者不仅需要高超的医术,舒适的环境,更需要被理解、被关心、被尊重。医院服务的对象是人,所以门诊护士与患者沟通时要“以人为本”,尊重患者的人格、、个人生活习惯,尊重患者在医疗中享受的权利,注意保护个人隐私,避免泄露。作为一名门诊护士随时都与患者及其家属接触,护士言行的好坏不仅仅是个人的文明礼貌问题,它直接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门诊护士不仅要对自己语言本身负责,还要对语言产生的效应负责。要分清什么是暗示性语言、安慰性语言、刺激性语言,注意语言的情感性、道德性、语言环境和对象,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品质营造良好的就医氛围,是维护好护患关系,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重要条件,能否正确使用语言是护患沟通成功的关键。

3、掌握生理 洞察心理

老年患者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感觉迟钝,听力、视觉、嗅觉、皮肤感觉等功能减退,而致视力下降,听力减退,健忘、耳聋和眼花,灵敏度下降;再有是动作灵活性差,动作不灵活,协调性差,反应迟缓,行动笨拙。心理上总是会有一定的起伏,变化也是非常的大,突出表现为无价值感和孤独感,变得幼稚、焦虑、抑郁。患病时情绪反应更为激烈,明显对身心健康有影响。门诊护士只有掌握老年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变化,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善于运用沟通技巧,才能使沟通效果最大化。同时,门诊护士要细心观察、耐心解释、周到服务。加倍关心、格外尊重丧偶或无儿无女的老人。这样既表现出对沟通对象的尊重,又能使病人的心声得以充分表达,进而使沟通更加和谐。

4、注重交流,态度诚恳

真诚是一种心灵的开放,是得到老年患者信任的前提。门诊护士作为沟通者,要设身处地地为病人着想。老年人不能自觉适应周围环境,缺少或不能进行有意义的思想和感情交流。尤其是空巢家庭和失偶老人,长期孤独、忧郁就会焦虑不安,心神不定。长期的依赖心理,就会导致情绪不稳,感觉退化。护士在与病人交谈时,对不同的患者应使用不同的交流方式,力求通俗易懂,交流时要注意倾听,善于询问、准确解答,同时要注意说话的语气、语调、语速,沟通中要多用礼貌性语言,少用指示性语言,忌用损伤性语言。护士在与患者的交谈中还可以更好地了解病情,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有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和护理工作的顺利执行,共同搭建护患沟通的和谐平台。在工作中要多“换位思考”,这样护患沟通更和谐、护患关系更融洽,避免了与患者发生冲突。

5、准确解答、熟练操作

老年病人的沟通技巧范文4

我院老年病房收治60岁以上病人,这些病人具有年龄大、患病种类多、护理难度大特点。结合实际工作,我科自2006年6月起将人文关怀理念运用于临床护理实践,取得良好效果。

转变护理观念,建立人文关怀理念

21世纪,随着医疗市场的竞争,医学模式和护理学科的发展,要求护士转变护理观念,以病人为本,换位思考,在护理活动中时刻体现人文关怀理念。自2005年开始,我院积极开展“六声”、“三到位”、“八主动”、护理人员与患者“情景对话”等活动,我科积极响应各项活动,将人文关怀体现在每个护理服务的细节上,将其理念深入工作,深入人心,从而使护理人员主动转变观念,从根本上提高了护理质量,明显改善了护患关系。

优质服务

病区接诊:病人来到病区,责任护士面带微笑,主动迎接,主动自我介绍,将病人带到准备好的病房,详细介绍病房设施,主管医生,主动为患者送上热水,并在床单位为其测量生命体征,消除病人的紧张、陌生感。

改善环境:为方便老年患者上下床,我科将病床高度降低10cm,防止摔伤、发生意外,病室及卫生间都设置扶手、呼叫器,开关触手能及;地板铺设地胶,具有防滑特点,方便老年人活动;每一病房都设沙发和电视,方便病人休息和观看,每个细节都体现了人文关怀,病

人倍感温馨。

提升设施:每天为病人发放住院费用一日清单,使病人明白消费,使各项医疗收费透明化,增强病人对医疗的信任度;并开展各种形式的健康宣教,如设立健康教育宣传栏,发放通俗易懂的宣传小册子,以增强病人健康意识,积极配合治疗。

规范语言:与病人交谈时,要尊重病人,以“您好”开始,病人配合要“道谢”,病人询问不说“不知道”,操作不成功时要“道歉”。护理操作动作应轻柔、熟练、准确,做到四轻:走路轻、说话轻、关门轻、操作轻。

精心护理:老年病人因病程长、恢复慢、顾虑多,护理人员要加强与患者交流,每天晨会后,护士长带领护理人员巡视病房,向病人道早安;责任护士发药时,主动帮病人倒好开水,方便病人服用,新添加的药物应事先说明用法和注意事项。老年患者因记忆力差,应反复交代,详细说明,必要时看病人服完药再离开。活动不便病人入厕或下床活动时,主动协助搀扶。没有家属陪伴的病人及时巡视,随时给予帮助。

提高技术:在护患关系中,技术关系是非技术关系的基础[1]。因此,为减少病人痛苦,对护理人员定期进行护理操作考核,努力提高年轻护士穿刺技术,使护理操作规范化、程序化、熟练化。

加强护患沟通:根据不同病人使用不同沟通技巧,充分利用进行各项护理操作的时间,多与病人沟通,及时了解患者感受;对肢体偏瘫患者要加以鼓励,让病人充满信心;对听力、记忆力减退的病人,说话声音要大一些,并反复讲解,加深记忆。平等和尊重病人,耐心倾听,经求病人意见;当病人指责护理工作时,态度要诚恳,控制情绪,保持冷静,决不与病人争吵。

积极反馈

建立反馈制度:护士长与责任护士每月召开1次公休会,倾听病人心声,了解病人需求和建议,并根据病人需求和建议改进护理工作。

出院指导:病人出院时,认真做好出院指导,如出院后的服药、饮食起居、锻炼等,并将出院带药的用法清晰地标明在外包装上,并详细说明,并给病人留下科室电话号码,以备病人需要时联系;主管护士主动将病人送至电梯口。

电话回访制度:病人出院后,由1名专职护士定期电话回访,了解病人情况,指导病人按时吃药,按医嘱适当锻炼、合理进食,并详细回答病人提出的问题,使病人充分感受医护人员的关心。

通过以上护理措施,我科护理人员人文关怀理念得到明显提高,病人满意度明显提高,从根本上提高了护理质量,改善了护患关系。

老年病人的沟通技巧范文5

随着现代护理学科的发展,护理工作不再是单纯简单的技术操作,更应注重“以人为本”的护理过程,舒适护理(comfortcave)是一种整体的、个性化的、创造性的、有效的护理模式,其目的是使病人在生理、心理、社会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降低不愉快的程度。90年代就提出舒适护理的概念,认为舒适护理应作为整体化护理艺术的过程和追求的结果,使基础护理与护理研究更注重病人的舒适感受的和满意度。舒适护理强调护理人员应以患者舒适为考虑重点。老年人在经过积极治疗后仍无生存希望,在生命结束前的这段时间称为“临终”,临终老年人一般经过否认期、愤怒期、协议期、抑郁期和接受期,难免会产生生的渴望和对死亡的恐惧。我院老年病房对临终患者实施舒适护理。旨在减少患者病痛,增加患者舒适度,帮助患者安静、舒适、有尊严地走到生命的终点,同时为家属提供社会、心理和精神的支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在报道如下。

1 资料

选取2007年2月-2010年12月本病区临终患者32例实施舒适护理,其中男23例,女性9例,年龄为67-98岁,恶性肿瘤109例,冠心病7例,心肌梗塞3例,多脏器功能衰竭5例,脑梗塞3例,脑出血2例,肺心病2例。

2 舒适护理的实施

2.1 护理人员的素质要求。

患者的临终阶段以医疗为主的治疗转为以护理为主的护理,临终护理充分体现了人道主义精神,要求护士不仅要有崇高的职业道德,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良好的道德修养,而且更要掌握多学科的知识,具有解除病人身体及心理痛苦的能力,加强临终关怀知识的学习,具有一定的沟通技巧,尊重临终病人的人格和尊严,维护患者的自我形象,保护病人的隐私,针对每个人病人的特点,做好个性化护理。

2.2 生理舒适

2.2.1环境舒适。

临终患者应安排在单间,室内清洁、安静,光线充足,避免噪声,适宜的温湿度。房间的布置应该符合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和需要,同时老年人的东西不要作过分的限制,其目的是让老年人安静,舒适的休息,最大限度地为老年人创造良好的休养治疗环境,让老年人在舒适的环境中度过最后的时光。

2.2.2做好基础护理工作,及时遵医嘱完成各种治疗和护理工作,如吸氧、吸痰、静脉输液和采集各种化验标本,不可随意终止维持生命的措施。保持床单清洁干燥,协助翻身拍背,必要时加用气垫床,以预防褥疮和肺炎的发生。保持口腔清洁湿润,口腔护理Bid,卧床病人床上洗头2次/周,床上擦浴2次/周。根据病人饮食下降的特点,护士应和家属和营养师共同商量老年病人的饮食,以保证病人的能量供给量。保持呼吸道畅通,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对于便秘者,可用双手在腹部作环状按摩,必要时使用缓泻剂或开塞露,保持大便通畅,护士应动态观察及时处理,患者在排便时应尽量给他留下私人空间。

2.2.3 不适症状的处理,及时解除患者的不适症状。

对于晚期肿瘤患者,疼痛不仅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也容易使其失去生活勇气,应合理及时止痛,满足其舒适护理需求。护士应根据医嘱采取WHO三级止痛法(从少入侵性/低危险性逐步上升到高入侵性/高危险性的步骤),采用口服、直肠给药、皮下注射和药物阻滞破坏痛觉传导通路的方法止痛[2]。在使用非药物止痛方面,护士可以发挥优势,指导患者听音乐、热敷、冷敷、按摩等,解除患者的疼痛症状,增加患者的舒适感觉。

2.3 心理舒适

2.3.1 触摸式护理。

触摸式护理是建立心理沟通的有效手段,是大多数患者比较容易接受的一种方法,护士坐在患者床旁,握住病人的手,耐心倾听对方诉说,通过皮肤接触满足病人的心理需要。通过语言,神志手势向虚弱无力的患者表示出理解和爱,以体现生存价值,减少孤独感。

2.3.2 做好心理疏导工作。

临终患者的心理一般分为否认、愤怒、协议、忧郁和接受5个阶段。护士应根据患者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沟通。否认期要认真倾听其诉说,经常出现在老人身边。愤怒期应允许患者在一定程度上宣泄其不满情绪要谅解、宽容、安抚和疏导。协议期,护士应设法满足患者的要求和缓解患者的不适症状。忧郁期,护士应尊重患者的意愿,尽量为患者提供表达情感的机会。接受期,护士应注意环境安静,尽量不打扰患者[2],让患者及家属充分认识死亡是人生命中的一个阶段,死亡本身并不痛苦,疾病的折磨才更为痛苦,摆脱心理冲突,正视死亡。

2.4 家属抚慰

家属是病人的亲人,也是精神支柱,家属的精神面貌影响病人情绪,甚至加重病情,要理解亲属的心理,帮助其从痛苦中解脱出来,让他们支持和帮助护理工作,提倡家属轮流陪护患者,让他们在珍贵而有限的时光中彼此支持,互相理解,让临终患者感受到生活在温暖和希望中。

3结果

本组32例患者身体和心理的不适症状有效缓解,能平稳接受死亡现实,达到生理、心理和灵魂的舒适,家属情绪得到有效抚慰,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达98%以上。

4讨论

舒适是人的基本需求,舒适护理的目的在于使患者达到最佳的身心、社会、灵魂和谐统一的健康状态,国际护理界认为,生理舒适是指身体的感觉,包括环境中的温度、湿度、音响带来的舒适,心理舒适是指心理感觉,如满足感、安全感、尊重感等;社会舒适包括家庭、学校、职业等社会关系上带来的舒适;灵魂舒适是指方面的舒适。我们强调任何患者在享受医疗的任何时期,护理人员应以患者的舒适为考虑重点[3],因此我们将这一人文关怀的理念贯穿与临终患者的护理工作的始终,为其创造舒适的环境,及时解除身体的不适症状,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和死亡教育,抚慰家属情绪,充分体现了人性化关怀。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时代的到来,作为生物人,衰老和死亡是不可避免的,临终护理为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医生和护士以及家属的共同配合。护士只有理解认识死亡的价值和意义,才能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现代化的死亡教育,让每一位临终患者在生命的最后一站安静舒适而有尊严的度过。我院老年病房对临终患者实施舒适护理,旨在把临终阶段看成是一个特殊的生活,为其提供持续性照顾及安全的护理环境,让其心理舒适、身体舒适,社会和灵魂舒适。同时也使家属情绪得到有效的抚慰,体会到人间真情,建立信心,正视死亡,参与到临终患者的护理照顾中。

总之,在老年病房实施舒适护理,充分利用了老年病房的人力资源和适宜的环境资源,为临终患者及家属提供舒适、周到、满意的护理服务,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内涵。

参考文献

[1] 朱光军.舒适护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1,61(6):409-410.

老年病人的沟通技巧范文6

【中图分类号】R15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2-0174-01

1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及对老年期疾病的影响

按照联合国的标准,60岁以上老人比例如果超过10%就算老龄化社会。1982年还是壮年型国家的中国,在2000年就已经宣告进入老龄化社会。西方国家从青壮年步入老龄化,大多数都经历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自然过程,其中,法国130年,瑞典85年,澳大利亚和美国79年左右。然而我国只用了不到18年,并且在今后一个很长的时期内都保持着很高的递增速度,属于老龄化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

2009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已达1.69 亿,占总人口的13%;且正以平均每年3.3%的速度增长,2050年将达到4亿,老年人口的比例将达到25%,即每4个人中有1个老年人,这比英、法、德、意、日五个发达国家的人口总和还要多,是全球老年人口绝对数最多的国家,其影响甚为广泛而深刻,是对全社会经济、文化、家庭、健康和医疗保健等各个方面的严峻挑战。

我国老龄化的特点是“未富先老”。发达国家进入老龄社会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一般都在5000到1万美元以上,而中国目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才刚刚超过1000美元,仍属于中等偏低收入国家行列,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实力还比较薄弱。

老年人口的病残率和死亡率明显地高于其他年龄组,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球人口死亡年龄构成近40年来有相当深刻的变化,1955年40%的死亡人口发生在5岁以下儿童,21%为65岁以上的老年人;到了1995年,死亡人口发生在5岁以下降至21%,而65岁以上升至43%;预计到2025年,5岁以下将只占总死亡人口的8%,而65岁以上则将上升至63%,充分说明老年人口同时是脆弱的人群,可见老年人的医疗保健任务之艰巨。

我国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目前超过1500万,比五个新西兰的人口还要多;我国的残疾老人目前有4500万,已经相当于一个韩国;我国老年痴呆症患者目前约有600万到700万,远远超出新加坡的人口总和。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的慢性病患病率是全体人群的3.2倍,伤残率是3.6倍。由于老年人患病率高,患病种类多,患病时间长,因而就诊率及住院率均高,住院时间长,占床位的比例增加,医疗费用高。统计显示,占社会人口13%的老年人,消耗了近80%的总医疗费用。据统计,60岁以下病人平均住院费用为7471元,老年人则为12679元,是前者的1.7倍。因此是一个重大社会公共卫生问题。

2 老年期疾病的特点

老年人群是一个特殊的人群,由于人的老化,人体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都发生一系列变化,其疾病发生发展有其特殊的规律,使老年人患病的表现和处理方法与中青年的情况不尽相同,老年病的诊断、治疗均有其特殊性。尤其是老年人常常可同时合并存在几个系统的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脑血管意外、老慢支、肺气肿、骨质疏松症可同时发生在一个老人身上。另外老年人肿瘤的发生率越来越高。

老年病在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和预防上与年轻人存在较大差别,其特点主要表现为:①多病共存,一般老年人均患有2~3种慢性病,据我科统计,在住院的老年患者中85%同时患3种主要疾病,50%同时患4种以上主要疾病;6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慢性病数为4.3种,75岁以上为5.9种,我科一位84岁的女性高龄患者有14个诊断。②发病缓慢,老年病多属慢性退行性疾病,有时生理变化与病理变化很难区分,一般早期变化缓慢,容易误认为老年生理变化,如有些老年人智力减退,动作不灵、肢体发僵,以为是人老的变化,后来发现是早期帕金森病;有些甲状腺功能减退或亢进,初期症状也不明显,常常是经过一段时期后才发现。③临床表现不典型,如老年人体温调节功能差,发热反应较一般人低,甚至有些严重的感染,如:肺炎、肾盂肾炎,在一般人可发生高热,而老年人体温不升;老年人痛觉不敏感,一般人剧痛的疾患有些在老年人反应很小,如急性心肌梗死在老年人可能只有一些不适感。特别是有些老年人患病常先出现精神神经症状,如有的老年人患心脏病时,首发症状是昏厥,有些严重肺部感染主要表现嗜睡;④发病诱因与年轻人有时不同,如心肌梗死的诱因在老年人不一定是运动过量,在情绪激动或饮食不当时也可诱发;⑤容易发生并发症或出现脏器功能衰竭,在老年病治疗别强调早期活动,尽量减少卧床时间,康复医疗在老年病的治疗上尤为重要;⑥药物治疗易出现不良反应,老年人用药剂量要适当减少,对可用可不用的药物最好不用。有些药如巴比妥类药物在老年患者中易导致低体温,洋地黄类药物易出现中毒反应,对肝肾功能影响大的药物更要慎用。因老年人多病共存,所以同时服用药物的种类也很多。据统计,老年病人服药5种以下10%~20%会产生不良反应,服药5~9种80%会产生不良反应,服药10~15种100%会产生不良反应。

据统计,老年人主要慢性病构成中,心脏病占13%,脑血管病占7%,高血压占15%,老慢支占13%,骨关节病占14%,消化系病占11%,糖尿病占3%,眼疾患为5%,其他为19%。关于老年人的死因,据全国13省市的统计,前四位是脑血管病、心血管病、癌肿及呼吸系统疾病。

老年医学(Geriatrics)是医学的一个分支,是关系到老年人的临床、预防、治疗和社会等各个方面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的学科,主要研究导致老年人病残或死亡的多发病、常见病。老年病除了与儿科及产科无关外,与其他临床各专科都有密切联系,主要包括以下三类:①老年特有的疾病:如老年期痴呆、帕金森病、前列腺肥大、老年性骨关节病等;②老年人多发病:如冠心病、脑血管病、肺炎、肺心病、骨质疏松等;③老年人和非老年人都可见的疾病:如高血压病、糖尿病、恶性肿瘤、胆石症等。老年医学的目标是防治老年疾病,提高健康预期寿命;对生命的最后阶段提供系统的医疗和社会支持;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维持老年人身心健康。老年医学的首要任务是利用基础医学、流行病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的相应知识和手段,探索病因;指导临床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早期干预;通过对老年人进行定期体检和宣传教育,及时有效地提供医疗、护理和康复服务来降低老年人群体中常见、多发疾病的患病率。因此,开展老年医学工作,要更新理念,强调以健康为中心的积极健康促进观念,并以此代替既往的以疾病为中心的被动等待病人上门的思维定式。

3 对老年内科疾病应进行综合治疗

老年病的内科治疗应该从老年患者的特点出发,把提高老年病人的生活质量作为治疗目标,要考虑到方便老年人就诊及提供住院的便利,采用综合治疗的方法延长老年人的生命。若在专业上分科过细,则对老年病的治疗不利。对待老年内科疾病,更全面地分析才能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手段,既要治疗“疾病”,更要关注“生命质量”。老年医学更注重“人”,而非只注重“病”,需要多学科合作的整体治疗模式,简单的专科整合不是老年医学科。近年来,针对个别脏器的诊疗手段越来越细化,但用在老年病治疗时采用过多过细的专科医疗未必就好,因为这种治疗手段可能对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及生存质量缺乏益处。老年人往往是多种慢性疾病缠身,由于衰老而发生的多脏器的功能减退是不可逆的。因此,要辩证地看待具体情况,不可一概而论。老年病人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相同的年龄、同样的诊断可能需要完全不同的治疗方法,个体化治疗是特别要强调的。例如,一个长期高血压的老年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因高血压可导致的动脉硬化是全身性疾病,患者除了有冠样硬化,往往同时存在脑动脉硬化,如果在心肌梗死急性期的治疗时硝酸甘油用量过大或静滴速度过快,导致血压下降过快,使脑组织缺血缺氧,进而在此基础上形成脑梗死,这些都不是理论上的空谈,是血的教训。

前面已叙述,老年患者多种慢性病共存,用药数量、品种比年轻人显著增多。老年人的生理功能已经低下,多种药物在体内相互作用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副作用,不一定产生医生所希望的疗效。老年人用药副作用的发生与机体免疫力降低、服药品种多少、用药时间长短有关,肝脏的解毒功能、肾脏的排泄功能都是在用药前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老年患者因用药种类较多,要做好详细的用药记录,医生要熟知药物的药理作用和副作用,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用药,短期用药能达到治疗目的就不要长期用药。

4 老年病科可对老年疾病进行全面整体的治疗

老年人由于年龄关系,常常同时患有心血管、呼吸、消化、泌尿、内分泌、神经精神等多系统的疾病,如果分科看病,就可能存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现象。要解决这个问题,建议老年人初诊最好先到老年科。这是由以下几个方面决定的:

4.1 老年人的生理特点:随着老年人的年龄增长,机体出现一系列衰退性的变化。故老年人需要安全、饮食、运动、自我保健全方位的健康知识,而老年病专业人员是老年人得到全方位健康知识的基本保障。

4.2 老年人的心理特点:老年人精神活动能力减弱,如记忆力下降、孤独、抑郁、多疑、情绪不稳定、脾气暴躁等。这时老年病专业人员的耐心、热心和良好的沟通技巧是有效加强情感沟通的桥梁。

4.3 老年人患病的特点:

4.3.1 发病缓慢、临床表现不典型:由于老年人感受性的降低,往往疾病已经较为严重,却无明显的自觉症状或临床表现。老年病专业人员善于观察老年人的病情变化,可以准确评估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为及早诊断提供依据,避免延误诊治。

4.3.2 多种疾病同时存在:约有70%的老年人同时患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疾病,故治疗老年病要综合考虑影响老年人健康转归的各种因素,制定全面的治疗护理计划。

4.3.3 病程长、恢复慢、并发症多:老年病人免疫力低,抗病与修复能力差,致病程长、恢复慢,而经验丰富的老年病科专业人员会特别注意观察病情,制定切实可行的治疗护理目标,协助老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总之,老年病科是专门针对老年人的疾病特点而设置的。针对老年患者症状不典型、多致病因素、多脏器功能减退、多种疾病并存的特点,由多学科组成的治疗小组为患者提供全面检查、诊断、强化干预治疗和健康指导等“一站式”医疗服务,为老年心、脑、肺、肾等多脏器功能损害和急性重症病例的抢救提供最有效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