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并购活动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并购活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并购活动

企业并购活动范文1

关键词:企业并购;人力资源;整合

1 企业并购活动中的成功与失败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企业并购活动成为企业扩大经营规模,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和提高核心竞争力的一种常用手段。据有关业内人士分析,70%的并购企业并未达到预期的商业价值,还有部分失败源于并购后的整合过程,众多的咨询研究机构同时发现,企业在并购过程中仅从财务动机出发进行并购交易,而没有足够的重视人力资源在并购当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是企业并购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2 企业并购活动中人力资源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与员工的有效沟通

在并购活动中, 如果没有有效的沟通,企业并购所引起的压力,常会使员工对企业未来的动向产生忧虑、不确定和愤怒而产生抗拒心理,员工对薪水、福利、劳资关系、劳动退休金等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如何变化都没有足够的了解, 最后即使接受这一现实,但伴随而来的是失落感,对企业失去信赖,以自我为中心,不再为集体利益考虑或无法接受变革而选择离职。在这种情形中,并购方管理层的正式说法也会引起人们对其真实性的许多怀疑,无论管理层怎样诚心诚意地设法与公司各阶层员工沟通,都可能遭到失败。

2.2 不重视核心员工的去留问题

并购企业对关键人员的留用已成为整合成败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并购过程中衡量关键人才标准有两个出发点:第一对并购企业竞争核心能力的贡献程度,第二失去他们对并购企业损失程度。许多企业在并购活动中,依据一些并不科学的裁员标准,如以年龄甚至性别作为裁减标准,导致一些优秀人才被裁减。对于被并购企业的核心员工,不仅仅是因为掌握着企业核心技术或核心客户,还对其它员工起着示范和稳定的作用。由于并购引起的人员流失不仅使并购企业失去了核心技术、核心客户,而且给对手企业增强了实力, 给以后企业的发展带来瘾患。

2.3 忽视企业并购中企业文化的整合

企业文化整合是企业并购实施阶段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同时,它也是最难以把握的。企业文化都是经过长期积淀而产生的,并购活动中由于两个企业的文化的不尽相同通常会面临对立、冲突等困扰,加大双方并购整合难度。某些企业只是将资本运营视作企业发展的唯一有效途径,只考虑通过并购来获取利益,对企业本身的文化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忽视文化整合或者不进行文化整合从而会引起并购双方的矛盾,甚至会导致并购的失败。

2.4 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企业在并购活动中往往只注重物质上的追求,以为给员工丰厚的奖励,不断加薪,增加福利就能使员工稳定工作,经过多方发现,这种方式往往维持的时间很短暂,物质利益固然重要,如果一味的追求下去难免有些乏味,根本无法满足人们的长期需求,从而影响并购后企业的整体发展。

2.5缺少建立企业并购危机预案

许多企业因为在并购整合的过程中,因为没有重视企业并购危机以及相关并购危机的公关,往往付出惨痛的代价。

危机具有突发性、不确定性、破坏性、公众性、复杂性、双重性的特点,鉴于危机带来危害巨大,因此企业要做好处理危机预案。

3 如何有效的进行人力资源整合

彼德·德鲁克在并购成功的五要素中指出,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的任免是并购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泰坦鲍姆(Toby J.Tetenbaum)也提出,在参加并购谈判的部门中,没有人事部门的参与是导致并购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由此可见,企业并购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有效地整合双方的人力资源。   3.1加强与被并购企业员工的沟通

在人力资源整合过程中,沟通将起到至关重要的战略性作用。在并购过程中,应该让并购企业的员工知道,并购并不是“大鱼吃小鱼”,并不意味着新员工就业和提升机会丧失了,将企业战略与员工的发展前景结合起来,有更好的发展机遇就会出现。并购购企业应采取多种形式建立沟通渠道,保证各类信息在正式渠道中的畅通,让员工清楚理解并购的动因、目的和作用,了解最新进展情况,并找准自己在未来公司的目标定位时,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并购过程中由于信息分布的不完全、不对称所引起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等机会主义行为,降低摩擦成本,增加企业并购成功的机会,另一方面,在工作之余组织一些双方人员参加集体活动,利用非正式组织成员之间的联系,使大家积极沟通,促进新的团队的形成。

3.2 重视核心员工的保留问题和冗余人员的处理问题

人力资源整合的目的在于提高并购后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为了并购后企业快速稳定步入正常的运营体系,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尽快的稳定高层团队和关键人才,尽早制定人员的保留方案,以达到最优化目标, 同时企业人力资源在并购融合过程中,分流和裁减冗余人员是其中重要一步,也是在整合中遇到阻力最大的一个环节。对于不同类型或不同并购方式的企业我们应设定不同的方案。通过合理的程序安排给予分流和裁减冗余人员一个妥善的处理,以便取得他们的支持。

3.3重视企业文化的整合

企业并购中的文化整合非常重要,并购后企业必然带来文化的碰撞,企业战略、资产优化、业务调整、资源整合固然重要,但是文化整合则是关键性的因素之一,文化整合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要想达成新企业的文化共识,首先被并购企业来说,原有的企业文化不会因为被并购而立即消失,它将会在较长时期内影响被并购企业员工的心理和行为模式,其次并购企业不能急于把自身已有的企业文化强行在被并购企业推广,这样容易造成强烈的抵触心理,造成优越感与自卑感、期望与失望的冲突等。为了加强员工对不同文化的认识与适应,促进两个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之间的交流,培养员工对新企业的认同感,必须对原有企业文化进行整合,形成一个新的整体。

3.4 建立起一种优良的人力资源激励机制

在企业并购的活动中,极大部分员工追求自我为中心,强烈突出表现,争当先锋是最为主要的,此时必须,必须建立起一种优良的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群体之间形成一种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同时给团队带来稳定性,避免了老员工的流失,从而为招聘新员工而带来不必要的人力资源浪费。 薪酬方面也要酌情考虑,不能因为大幅度的削减被并购员工的薪酬福利,必然会引起极大的不满,从而引发不必要的流失,抚恤困难的员工等等都是在考虑的范围内, 另外不仅要重视物质激励,还应当与精神激励适当结合 使员工安心留下来工作,没有后顾之忧,从而减轻企业并购对人力资源所造成的冲击和震动,增强企业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3.5 建立企业并购危机预案

当企业实施并购时,双方都应做好充分的准备,以应对突发性事件的发生,组织一支专门应对危机的队伍,时刻面临危机的到来,做好相应的保障措施,增加并购的透明度,加强员工之间的沟通,以及培训。安抚被裁员工,积极通过中介渠道帮其寻找合适的岗位,以免后患,给国家减轻负担的同时也尽了社会责任

综上所述,企业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不应是在并购后进行的,而应是贯穿整个并购活动过程之中的。从并购计划到最终的并购完成,人力资源整合应是企业要考虑的最重要问题,通过明确地、有意识地、系统地提高企业组织人力资源治理工作的绩效,有目的地进行人力资源的整合,可以充分发挥企业员工的潜能,和谐处理企业经营者与员工之间的关系,并对相应的各种治理活动,予以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从而促成企业革新、提高企业组织效率,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杨雄胜.高级财务管理.【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511-514

企业并购活动范文2

关键词:企业并购;并购风险;风险防范

在企业并购活动中,企业无时无刻不在面临着诸多风险,积极地面对风险、准确地把握风险、严格地控制风险是企业并购战略实施成功的重要因素。

一、企业并购概述

企业并购是指企业间的兼并与收购,在企业的实际活动中,由于兼并和收购这两种活动的关系非常紧密,便统称为企业并购。企业实施并购活动会给企业带来较大的规模经济效益,可以促使企业规模迅速扩张,快速进入并占领新的市场领域,打破行业之间的壁垒,增强企业获取稀缺资源的能力,缩减交易费用,给企业带来行业竞争甚至垄断优势。我国企业并购活动具有以下特征:第一,大多为境外公司并购国有企业;第二,证券市场成为企业实施并购活动的主要阵地;第三,跨所有制并购活动占比逐渐上升;第四,我国企业的并购范围逐渐拓展至境外。

二、企业并购风险分析

企业并购虽存在诸多优势,但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领先地位,必须要洞察并购活动中潜在的诸多风险。企业并购风险是指,企业实施并购活动所产生的、对企业经营发展不利的一系列不确定因素的总称。根据并购的流程分类,可以分为并购前的风险、并购中的风险和并购后的风险。

(一)企业并购前的风险

企业在并购活动之前往往要经历前期准备阶段,在这一阶段的风险主要包括战略风险和信息风险。企业并购的战略风险主要体现在企业实施并购活动是否符合我国政策以及所在行业的发展规律,是否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对自身角色进行精准定位,以在对市场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企业现状进行相关战略的制定。企业并购的信息风险是指企业实施并购活动之前,未对目标公司进行深入调查和评测,并购企业对被并购企业的信息掌握得并不真实完备,从而产生与目标公司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信息风险容易造成并购企业的高额并购损失,且在并购之后,两企业之间的管理及机制运行有出现断裂的可能,以致于酝酿更大的危机。

(二)企业并购中的风险

在企业实施并购活动时,会产生两种风险,即资金财务风险、并购方式风险。资金财务风险即资金的筹措与支付风险,也成为融资风险,在企业进行并购活动时,毫无疑问需要支付大额度的资金以完成对目标企业的兼并和收购,但介于我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不断更新,以及一些筹资、融资方式的选择限制,企业筹集这笔巨大的资金以完成并购活动的困难程度也随之加大。并购方式风险表现为企业是否对目标企业的产权关系进行了清晰地界定,在收购资产还是收益的问题上是否进行深入探讨,以及是否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并购方式的选择,都将影响企业并购之后的运营及损益。

(三)企业并购后的风险

在企业并购活动完成后,企业仍面临一系列潜在的风险问题,有营运风险、财务风险、管理风险和文化风险等,统称为企业并购的整合风险。营运风险主要表现在并购结束后,企业的运营机制发生紊乱,并购后的新企业绩效于预期相反,企业盈利能力不断下降,新企业未能实现协同发展的并购预期。并购后的财务风险主要是指企业未能如期偿还并购借贷资金,导致新企业资金周转困难等问题。管理风险是指企业实施并购活动前未能掌握完整的被并购企业管理层信息这一遗留问题,导致双方管理者在管理、收益等方面的矛盾频发,进而影响企业运行。并购后的文化风险主要体现在企业经营管理理念的不同、员工素质的差异及企业文化的冲突等方面。

三、企业并购风险的防范对策

企业并购活动的时期不同,所面临的风险也各不相同。企业应仔细的甄别所处时期的风险,采取正确的决策并及时实施,有效地防范风险。针对企业并购风险发生的三个时期,对企业并购风险的防范也主要从以下三点入手:

(一)企业并购前的风险防范

在企业并购之前,应积极了解我国的与并购相关的政策,把握时代的趋势和脉搏,追随市场的走向,并在进行严密的市场调查之后,Y合企业自身情况进行市场定位,从而制定相关的并购战略,确定战略大方向的正确性和领导性,应对战略风险。在应对信息风险时,并购企业应通过多方面的渠道,积极全面地了解被并购企业的信息,通过对被并购企业资产负债表等财务报表进行分析和评测,以及聘请资产评估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对被并购企业的资产进行评估和监测,全方位、深入了解被并购企业的资产状况、运营现状、硬件设备、股权分配等的状况,同时,还应对被并购企业的管理层、员工层、企业经营策略、企业文化等方面进行把控,为并购后新企业的管理和运行提供良好的资源和环境,尽量避免因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企业损失。

(二)企业并购中的风险防范

在企业进行并购活动过程中,应积极防范资金财务风险及并购方式风险。对资金财务风险的防范其实就是企业的融资方式判断选择问题,企业应结合自身的资金财务状况及被并购企业的资金财务状况,对双方的资本结构进行全面地分析及合理评价,对各种资金筹措渠道进行整合,同时,对企业并购的融资环境进行评测,选择最适合企业资本结构、能够为企业并购提供充足资金、最能节约企业成本、风险最小的融资方式,积极防范资金财务风险的发生。与此同时,企业还应明确产权关系,及时办理相关产权手续,在防范资金财务风险的评测基础上,选择最适合企业的并购方式,有利于降低企业的成本,合理规避并购方式风险。在财产交接时,重视法律保护,维护企业自身的正当权益。

(三)企业并购后的风险防范

整合风险是企业并购活动实施后的主要风险,其包括营运风险、财务风险、管理风险和文化风险等。

首先,针对营运风险和管理风险,企业应在企业并购前的风险防范基础上,合理协调与被并购企业营运层和管理层的矛盾和冲突,制定适合两企业发展需要的、均可接受的营运模式和管理机制,提升营运能力和管理水平,并健全新企业的风险监管机制,建立与营运和管理相关的评价机制和纠偏机制,总结企业并购活动中的经验和教训,同时,完善管理者的考评体系,对表现优秀者进行奖励,对工作懈怠者给予不同程度的惩罚,从而提升管理者的责任心和工作效率,改进企业的营运及管理。

其次,针对企业并购活动后的财务风险,企业应制定详细合理的资金流量计划表,先对企业并购中筹措的资金进行分还,确保企业资产负债常规化,同时,依据企业的发展战略规划,对企业资金分年、季度等进行合理配置,既确保企业能获得较高的收益,又能满足企业未来的发展需要。企业还应建立一整套的资金流动性指标体系,建立资金的监管预警机制,对企业财务进行实时监管和把控,同时加强财务人员的技能素质培训,最大限度地规避财务风险的发生。

最后,文化整合风险是企业并购后极易忽视的重要问题。并购后的新企业如果没有被企业全体员工认可的企业价值观及企业文化,那么在员工的日常工作中会产生本可以规避的矛盾和摩擦,员工的工作效率就会大大降低。企业结合被并购企业的特点及员工特征,制定符合两企业发展战略的、均认可和接受的核心价值观,并在此基础上培育企业文化,并综合多种宣传方式和渠道,利用网络新媒体超强的传播能力、便捷性、影响力对企业的核心价值观进行宣传,加强企业全体员工对企业文化的理解和认同。除此之外,企业还应制定统一的员工行为规范及考评机制,拨出资金对员工进行统一的文化素质培训,加强彼此沟通,营造团队和谐氛围,培养协作精神和公司凝聚力,培育公司人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语

企业并购不仅仅是一种企业扩张的方式,它所带来的优势也不是绝对的优势,正确认识企业并购是企业管理者的必备技能,也是国家宏观政策调整中应重点把控的部分。企I并购的风险隐藏在并购活动的各个角落,要想把企业做大做强,就必须要仔细勘探发现风险并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因此,在企业并购活动中,对并购风险的防范对企业并购的成功及企业自身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孙长峰.企业并购后财务整合存在的问题和应对措施[J].经济研究导刊,2016(7):84-85.

[2]朱雅文.企业并购风险及防范措施[J].商场现代化,2015(9):98-99.

企业并购活动范文3

论文摘要:并购作为企业资本运营的一个重要手段,对企业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企业并购过程中涉及到许多财务问题.而财务问题的解决是企业并购成功的关键因此.必须对目标企业价值进行合理评估、对并购的主要融资渠道及财务支付方式进行研究

上个世纪80年代美国曾经出现所谓“并购风”.在90年代形成愈演愈烈之势1990年.全球企业并购案所涉及的金额超过4640亿美元:1998年这个数字猛增到25.000亿美元,而在2004年,该数字更达到创纪录的10万亿美元。美国著名企业管理机构科尔尼公司多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只有2o%的并购案例能够实现最初的设想.大部分的并购都以失败告终。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一些顶尖企业却能够冒着巨大的风险知难而上.例如海尔集团并购案例、联想集团收购ibm的pc业务等。并购作为一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行为.在西方国家已经有100多年的发展史.并有着深刻的政治、经济等诸多方面的原因。企业并购的浪潮正向全球化推进.对我国经济造成巨大的冲击和影响。

一、企业并购的概念、动因和目的

企业并购是企业兼并与收购活动的总称兼并是指两个或更多的企业组合在一起,其中一个企业保持其原有名称.而其他企业不再以法律实体形式存在收购是指一个企业以购买全部或部分股票(或称为股份收购)的方式购买了另一个企业的全部或部分所有权.或者以购买全部或部分资产(或称资产收购)的方式购买另一企业的全部或部分所有权。企业并购最直接的动因和目的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一是为了扩大资产。抢占市场份额:二是取得廉价原料和劳动力,进行低成本竞争;三是通过收购转产.跨人新的行业。当然并购有时也与以上目的无关,如可能仅仅为当龙头老大或是盲目追求企业扩张等等。

二、企业并购的财务可行性因素

企业成功并购需要从目标选择.到对目标公司的评价.再到对企业财务活动进行全面的规划.并加以有效的控制对企业并购的财务可行性因素进行准确而又具体的分析.就会为并购的成功奠定稳固的基石。

(一)目标企业的选择及其价值评估

在对目标企业进行价值评估时要将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分别对待。对于目标上市公司的价值评估可以采用:1.收益分析法。就是以市盈率和每股收益为基础,是一种短期分析。2.市场模型。这种模型把一种股票的收益与综合市场指数联系起来,在一定时期内.某种股票收益可能随着市场收益线形变化。3.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是描述包括上市股票在内的各种证券的风险与收益之间关系的模型。

对于目标非上市公司的价值评估可以采用:1.资产价值基础法。目前国际上通行的资产评估价值标准主要有:帐面价值;市场价值;清算价值;公平价值;续营价值。以上五种资产评估价值标准的侧重点各有差异.因而其使用范围也不尽相同。2.收益法。就是根据目标企业的收益和市盈率确定其价值的方法。3.贴现现金流量法。这种方法对于目标上市公司和目标非上市公司同时适用。

(二)并购的资金筹措

并购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少则百万.多则上亿美元.并购使得企业产生规模巨大的现金流出.不同于正常的经营资金需求,靠企业自身的力量也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能否筹集到并购所需要的大量资金成为企业并购的重要前提.也是并购能否实施的关键。并购资金的筹措主要有内部和外部两大渠道,主要有债券支付、杠杆收购支付、股票支付或交换等方式。

(三)并购的成本因素

企业并购的成本主要包括:1.并购完成成本.指在并购过程中发生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2.并购整合成本.指并购后为使并购企业和被并购企业整合在一起.而需要支付的长期营运成本。3.并购退出成本.指在并购时应该考虑到,并购并不一定成功.一个企业在实施并购外部扩张时,还必须考虑到一旦扩张不成功如何以最低代价撤退的成本问题。4.并购机会成本,指并购活动占用的资金.投入到其他用途所可能获得的收益如果并购活动的机会成本很高.就意味着并购获得的相对收益很小.甚至是相对损失。在对企业并购进行成本分析时.要围绕企业降低成本的要求进行。还要考虑全面、详细.以免在分析时有所疏漏.造成具体实施时成本过高.进而不能达到企业并购的目的。

(四)企业并购的风险因素

企业并购是一项风险很大的活动.投资就必然有风险.如果风险在企业能够承受的范围内.那么投资并购行为就可以进行:相反,就应该适时放弃。

企业并购可能带来的潜在危机和风险如下主要体现为以下几方面:一是营运风险。即企业并购完成后,可能无法使整个企业集团产生生产经营协同效应、财务协同效应、市场份额效应.难以实现规模经济和经验共享二是信息风险。信息是非常重要的,信息的充分与否决定着企业并购成本的大小及时与真实的信息可以降低企业的并购成本,从而大大提高企业并购的成功率三是融资风险。与并购相关的融资风险具体包括资金是否在数量上和时间上保证需求、融资方式是否适合并购动机、现金支付是否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杠杆收购的偿债风险等四是反收购风险。目标企业不愿意被并购时.可能会不惜一切代价实施反并购策略.其反并购活动就会对并购企业构成相当大的风险五是法律风险各国关于并购的法律法规一般都通过增加并购成本而提高并购难度六是体制风险在我国.国有企业资本运营过程中相当一部分企业并购行为.都是由政府撮合而实现的尽管大规模的企业并购活动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但是并购行为毕竟是一种市场行为.如果政府依靠行政手段对企业并购大包大揽.不仅背离市场原则.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而且往往还会给并购企业带来风险.使企业偏离资产最优组合目标。

(五)企业并购的收益因素

企业并购的最终目的是取得收益在成功的企业并购活动中。相对于其并购前的市场价值而言.被并购企业的股东增加了可观的财富其财富的增加来源于并购企业支付的溢价.溢价的幅度平均为30%.甚至还出现过80%的溢价。对并购企业来讲.其价值变化的影响不是如此明显收益的实现方式有两种:一是通过并购所产生的协同效应来实现.二是通过税收上的纳税优惠来实现。并购协同效应是使得两个企业组成一个企业之后.其产出比两个企业的产出之和还要大的情形.通常认为是“1+1大于2”的效应税收上的纳税优惠在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中可能是无法得到的.但有时通过并购活动.可以将这些鼓励性措施转化为企业的具体利益。

三、我国企业并购中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对企业并购进行干预

在我国.政府干预企业并购的目的.主要是帮助企业摆脱亏损局面,使企业走出经营困境.但是收效却不明显。

(二)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充分,造成并购方资产负债率过高

由于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提交的审计报告水分较多.并购双方的信息严重不对称.使得并购方很难准确判断目标企业资产价值和盈利能力.在定价中可能接受高于目标企业价值的收购价格,由此导致并购方资产负债率过高.目标企业不能产生预期盈利而陷入财务困境。

(三)中介机构在企业并购支付方式选择上的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

在我国.投资银行的行业操作能力低.影响了我国企业并购的发展。

(四)流动性资源过多

我国企业并购大多采用现金支付方式.如果企业本身没有大量闲置资金。就需要对外筹集资金。以保证并购的顺利进行。大量的长期负债会大大改变企业的资本结构.或令企业被迫接受一系列限制性条款.限制企业正常经营活动的开展和资金的正常运作。因此.企业应根据并购目的、自身资本结构等多方面因素选择适当的融资渠道,避免因融资渠道、还款方式选择不当增加企业资本成本.令企业陷入财务危机

四、我国企业并购财务问题的相应对策

(一)实行政企分开

只有有效地实现政企分开,理顺产权关系.改革企业产权制度.才能规范政府和企业的行为.避免两者相互“越位”:只有实行政企分开.政府与企业才能更好地在市场经济中进行角色定位。

(二)合理评估目标企业的价值

企业在并购前.应对目标企业进行详细的审查和评价.并聘请投资银行对目标企业的行业发展前景、财务状况和经营能力进行全面分析.进而对目标企业的未来自由现金流量做出合理预测.并在此基础上对目标企业进行合理估价。

(三)洽理安排资金支付

并购双方协商好收购价格.并购方就应根据并购支付方式着手筹措资金一是现金方式并购现金方式并购是最简单迅速的一种支付方式。对目标公司而言。不必承担证券风险,交割简单明了。缺点是目标企业不能享受税收上的优惠,而且也不能拥有新公司的股东权益.对于并购企业而言。要求有足够的现金头寸和筹资能力.交易规模也常常受到获利能力的制约。二是换股并购。即并购企业将目标企业的股权按一定比例换成本企业的股权视具体情况可分为增资换股、库存股换股等。换股并购对于目标企业股东而言.可以推迟收益时间.达到合理避税或延迟交税的目标.亦可分享并购企业价值增值的好处对并购方而言.比现金支付成本要小许多.但换股并购稀释了原有股东对企业的控制权三是综合证券并购方式即并购企业的出资不仅有现金、股票,还有认股权证、可转换债券和公司债券等多种混合形式选择好各种融资工具的种类结构、期限结构以及价格结构.可以避免上述两种方式的缺点.可防止并购方企业原有股东的股权稀释.从而控制股权转移四是杠杆收购方式杠杆收购是指收购者主要通过借债来取得所需资金并获得收购企业的股权.然后通过经营被收购企业取得的现金流量来偿还所借债务的一种收购方法。

(四)发展资本市场.促使金融工具多样化

在发展资本市场的同时.还应注重中介机构的培育应给我国投资银行、证券公司这些中介机构提供充分的发展空间,利用它们的资本实力、信用优势和信息资源,为企业并购开创多种多样的筹资渠道。

企业并购活动范文4

关键词:投资银行;企业并购;资本市场

一、我国投资银行并购业务现状

通常意义上的投资银行(investment banking)有双重含义:其一,作为一种业务,投资银行是指,区别于商业银行的存贷款等间接金融业务的、用以实现资本市场上资本总量增加以及存量调整的一系列收取费用的金融中介业务,例如:证券的发行、承销、交易,企业重组、兼并与收购,投资分析,风险投资,项目融资,资产证券化;其二,投资银行是一类机构的总称,是指以上述投资银行业务为主要业务的金融中介企业。在我国,投资银行发源自上世纪80年代初成立的信托投资公司,目前,我国投资银行业在二十多年的发展中已经形成了以信托公司、证券公司、财务公司、保险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多种类金融机构并存经营、分工协作的格局,其主要代表有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中信证券等。

企业成长的方式包括内部扩张与外部扩张两种,企业并购(M&A,mergers and acquisitions)是企业实现外部扩张的主要方式,企业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要素的占用、支配和使用效率来达到此目的。

投资银行并购业务是投资银行除证券业务外最重要的业务组成,具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充当并购活动的中介人,为并购交易主体提供策划、顾问及有关融资服务;另一类是同时充当并购活动中介人及活动主体,通过购入目标企业全部或部分产权,再整体转让、分拆卖出、重组经营、包装上市后抛售股权套现,目的是从中赚取买卖差价。

在国家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及政策鼓励并购重组激励下,我国的并购市场持续爆发性增长,并购活跃度不断攀升(如图1、图2);同时,中国企业也开始加快自身的海外扩张步伐,跨境并购交易数量呈现增长态势(如图3)。中国并购市场交易规模和金额规模大幅增长,也在一定程度上给我国投资银行并购业务带来了更多的机遇。

图1 2006-2011(1—11月)中国并购市场发展趋势

数据来源:清科数据库 2011.12

数据来源:清科数据库 2011.12

数据来源:清科数据库 2011.12

二、我国投资银行在企业并购中的作用分析

1.投资银行对企业并购中的收购方和被收购方存在积极作用

在企业并购活动中,投资银行可同时充当收购方或目标企业的代表和资产重组顾问两种角色。作为收购方的顾问,投资银行的业务包含从筹备阶段到并购结束后整合的全部内容,在这个过程中,投资银行的作用体现在帮助收购方以最优的方式收购最合适的目标企业,实现自身的最优发展;作为目标公司的顾问,投资银行的业务主要集中在以最佳的价格出让股权或者以最低的成本实施反收购,维护股东权益不受或少受损失。

2.投资银行能够减少并购交易成本、提高并购完成效率

企业并购活动过程复杂,涉及双边甚至多边的经济利益协调,囊括并购的形式、程序、谈判、方式优劣比较、所涉法律、法规、政府行为对并购活动的影响等专业知识,由于大部分企业并无具备此类专业知识的人才,使得并购活动在信息不对称的影响下信息成本较高,而投资银行财务顾问及专家则通常能够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其次,投资银行通过介入并购活动,直接与并购双方谈判,有效避免了并购双方直接谈判而产生的摩擦,因此,投资银行参与企业并购,对并购交易进行全面策划,能提高企业并购的完成率。另外,投资银行的财务顾问及专家具备大量并购策划实战经验,运用资产评估、账务处理、并购法律等方面服务于参与并购的双方,促使并购活动更有效率地完成。

3.投资银行参与企业并购能够有效降低并购风险

企业并购充满风险,从并购前的调研活动开始,到并购结束后对目标企业的整合,各种各样的风险因素贯穿其中,其风险因素主要有:政治风险、市场风险、财务风险及整合风险。投资银行拥有经验丰富的专业人才,在整个并购过程中,能依据企业实际情况,对并购的市场环境、资产评估、财务处理及后续整合经营工作进行全面策划及服务,能够利用自身经验和专业知识对并购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有效防范。

4.投资银行能为企业并购开辟多种融资渠道

现代企业并购往往涉及跨行业、跨地区、跨国界的重组,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并购活动通常所涉及金额较大,通常企业仅靠自有资金难以完成并购活动,而投资银行一般具有丰富的融资经验和广泛的融资渠道,能够利用自身渠道资源及运行机制,设计出如资产证券化、股权融资、债权转股权等多种融资方式,将实物资产转化为类似于股票、产权证的证券形态,突破目前融资环境的限制,开辟新的融资渠道,提高资本流动性,便于实物资产在并购活动中的买卖交易,以达到“金融杠杆”的效果。并购企业通过获得投资银行的融资支持,能够有效筹措所需资金,设计合理的融资方案,促成并购活动的完成。

5.投资银行能在企业并购中发挥桥梁作用,引导企业并购的方向,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

我国经济部分产业结构性产能过剩,亟需进行行业整合和行业转型。投资银行参与企业并购,能够依据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导向,利用其业务的创新性和灵活性,以市场为主导,按市场原则解决企业并购业务中的问题,有助于构建符合市场经济要求、分工合理、责权明确的并购交易体系,提升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效率。

三、我国投资银行参与企业并购面临的障碍

1.我国投资银行参与企业并购的外部环境不够理想

(1)我国资本市场发育不够完善

当前,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不够完善,规模较小,影响投资银行并购业务的开展。首先,许多具有政府背景的上市公司使得资本市场上可供选择的并购对象十分有限,给投资银行参与企业并购带来了额外困难;其次,我国资本市场存在产权制度不明晰的问题,政府常以非经济目标代替经济目标,强制企业进行兼并,企业缺乏利益最大化的并购动机,或者即使并购动机存在,也无法采取实际行动,导致并购效率低下;第三,我国资本市场上信息披露不充分,投资银行在对被并购方进行信息搜集时难度增加,参与企业并购的效率降低;第四,我国股市规模较小,多数企业的资本处于实物化状态,资产证券化的缺位导致投资银行难以合理衡量目标企业价值,使得并购交易成本增加;此外,我国股市的投机性及股价的波动程度大,股票价格与企业价值分离,并且,由于我国的资产定价制度难以制定合理公平的股权交易价格,加大了目标企业的市场价值的确定难度,也给投资银行的并购业务增加了交易成本。

(2)投资银行业及并购方面的法律法规缺乏

我国市场体系不发达,法律法规不完善,企业与投资银行在并购业务中操作不规范、道德风险不同程度存在,使得相关管理部门严禁管控我国金融市场。我国在并购方面的法律法规较少,缺乏如国外资本市场中的《投资银行法》、《并购法》,相关法律体系残缺不全,而现有的《证券法》中也并未明确界定我国证券公司是否可以开展并购业务,这种情况对于国内投资银行开展并购业务极其不利。

(3)政府过多介入我国企业并购,并购业务市场化程度低

政府在我国企业并购中仍起重要作用。我国现有体制下,各级政府常出于己方利益最大化的考虑,直接以行政手段干预企业的并购活动,使得我国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资产重组面临重重障碍,很难体现并购活动的市场价值。同时,受企业文化所限,国内一般企业在进行并购重组时,并未认识到聘请投资银行进行资产评估、谈判参与、策划的重要性,并购活动中的实施人员大多从各部门临时抽调而来,在需要技术与资金支持时,由于政府参与往往会使企业并购的交易成本降低、整体业务进行的阻力减小,从而使得企业在并购活动中更愿意依靠于政府与上级主管部门,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形成了投资银行并购业务发展的掣肘。据投中集团CVsource数据库统计显示,2009年11月1日至2011年10月31日,全球披露涉及中国企业并购交易完成案例近1000起,其中,涉及总部位于中国大陆的本土投资银行只有32家,占比不到4%。

(4)非投资银行挤占投资银行并购业务市场

分析资本市场上有中介机构参与的企业并购,一些投资咨询公司及外资银行,如上海华然、德意志银行等,比投资银行活跃得多。其中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并购重组业务本身在规范方面欠缺,成功率低,业务收入又少,将并购重组作为业务重点对投资银行缺乏吸引力;第二,并购中所对涉财务顾问的要求不高,无法体现投资银行的人才优势,由咨询公司还是投资银行充当这一角色并无太大区别;第三,投资银行各部门之间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工作关系,不利于资源共享。

2.我国投资银行参与企业并购活动的内部条件面临诸多障碍

(1)我国投资银行资金规模较小,实力不足

投资银行必须具有一定的资产规模才能承担经营风险并进行金融创新。目前我国证券机构与高盛公司(Goldman Sachs)、美林公司(Merril Lynch)这些国外超大型投资银行相比,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规模小,资金实力弱(如表1),对未来整体业务的发展缺乏前瞻性,不够重视并购业务,对其投入的资金也有限。现资银行的很多业务都是以券商的自有资金为基础的,资本金的不足加大了投资银行的经营风险。

表1 2010年中外投资银行总资产对比

单位:百万美元

数据来源:各投资银行2010年年报

注:汇率采用1美元=6.3002人民币元

(2)专业人才与业务经验均存在一定缺口

现资银行的并购业务涉及金额巨大,市场价值估测难度高,交易程序手段复杂多样,涉及税收、法律、财务等多方知识,并购过程中精通这些知识的专业型人才必不可少。我国投资银行发展历程短,从事并购业务的专业人才存在较大缺口,并购方面的管理人才在应有的国际理念方面也有欠缺,投资银行自身也缺乏相应的并购业务经验,运作程序不规范,管理不科学。

(3)我国投资银行对企业并购业务缺乏重视,并购业务占比低

投资银行业务分为传统业务、创新业务和引申业务三类。随着资本市场规模的扩大,并购业作为一类新兴业务,目前已在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投资银行业务占据重要地位,并购业务收入对投资银行业务的贡献已超过传统承销业务。然而,我国投资银行的业务重点仍是一级市场的证券承销,并购业务在投资银行业务中所占比率很小。以高盛公司和中信证券为例,对比我国投资银行与国外投资银行业务收入比例,可以看出,高盛公司市场细分及业务差异化较明显,并购顾问费单项收入对公司总收入的贡献率在9%左右,而中信证券的业务支柱仍为传统的经纪、承销和自营业务(如图4、图5)。

四、基于高效发挥我国投资银行参与企业并购作用的渠道分析

1.为我国投资银行企业并购业务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1)完善产权制度,改善股权结构,培育一个有效运作的资本市场

解决我国资本市场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要实现国有企业股权分离,政府不再直接干预企业并购,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决策的经营主体。我国资本市场尚不完善,由于发展历程短,市场体系脆弱,在功能培育方面及金融的规模和种类方面,都与国际资本市场存在较大差距。近年来,国企并购成为中国本土市场并购的主力军,在这种情况下,应进一步深化我国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加强资本市场主体建设,开拓新型金融产品,健全资本市场功能。此外,还应注意将资本市场发展周期模式和我国实际情况相结合,充分发挥资本市场资源配置与重组功能。

(2)健全与投资银行发展企业并购业务相关的法律法规

目前我国在公司并购方面立法相对落后,缺少企业并购的基本法,而现有政策法规对企业并购重组的规定也缺乏针对性,对近些年产生的一些新的并购方式和行为也未明确具体法律责任。这些现状均导致与企业并购方面的相关法律存在很大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因此,为了规范企业并购行为,提升投资银行企业并购业务的效率,政府有关部门有必要在现有法律法规基础上,出台详细法律规定:首先,尽快作一些法律上的明确规定,如投资银行设立标准、业务范围、经营规则、分立合并、监督管理等,并对投资银行企业并购业务作针对性与引导性规定,对企业并购方式、并购程序、并购行为、并购整合作出明确界定,同时完善反垄断方面的法律法规;其次,对现有法律法规加以适当修订补充,去除法律法规中存在的不合理因素,为企业并购的健康运行保驾护航;再次,对投资银行的融资渠道作出法律上的明确规定,放宽对投资银行资金管理的有关限定条件,完善企业并购融资渠道;第四,进一步完善涉及重大资产买卖的并购活动信息披露问题,适当拓宽证监部门对并购活动信息披露审核方面的管理权限,增加企业并购的透明度;最后,充分考虑立法工作的前瞻性,做到立法工作动态、静态相结合,尽量扫清我国投资银行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法律障碍。

(3)明确政府在企业并购中的角色,减少不必要政府干预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定价逐渐完善,政府应重新定位在企业并购中的角色,避免为了自身利益而对企业并购活动进行盲目干预,应把工作重点放到对投资银行并购业务和企业行为的宏观规划引导上,对并购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有效监督和调节,对垄断性、欺诈性、强迫性以及损害国家财产及权益的并购进行坚决干预,并在必要时予以行政处罚。此外,政府应加强对企业并购的服务和扶持工作,同时,加大力度规范证券交易市场,进一步增强国内投资银行建设,此外,还要提高投资银行参与企业并购活动的操作效率,并在企业并购后的债务重组、人员安置、税收等方面给予支持,促进国内并购行业发展。

2.我国投资银行应积极完善自身条件,拓展并购业务

(1)加强投资银行之间并购重组,进行行业间整合优化,推进行业规模建设

我国投资银行起步较晚,普遍存在规模较小、实力不足的问题,基本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投资银行。目前,我国从事投资银行业务的金融主体主要有金融信托公司、证券公司、财务公司、保险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这些主体数量多,规模小,资本实力不足,缺乏投资银行所应具备的抗风险能力,投资银行的形成是以资本市场上几家现化代大型券商占主导地位、成为行业龙头和支柱为标志的。我国投资银行欲健康发展、提升行业竞争力,必须进行行业间并购重组,实现规模扩张。第一,通过并购重组,投资银行之间得以优化自身结构,扩大经营网络,提高行业集中度,并适当扩大融资规模,建立完善风险防控机制;第二,通过与国外投资银行合作,引入国外资金、技术,充分利用其管理经营经验,提高自身实力。

(2)培养、引进投资银行方面的专门人才

投资银行是智力密集型行业,并购业务更是一项需要具备高素质的行业。投资银行从业人员需要具备搜集、分析信息能力以及金融创新能力,能够预测国内国际宏观经济走向,洞察企业所需资源配置,而目前活跃在我国并购市场上的操作人员多为以前的证券发放人员,在操作和专业知识上都难以满足企业并购业务尤其是近些年出现的跨行业、跨地区的大型并购的需要。因此,培养、引进与投行并购业务相关的专业人才就显得极为重要。一方面,我国投资银行应加强对并购业务从业人员的技术培训,使其及时了解国内外行业动向,适应行业发展,提高其专业素质,同时,要积极与国外投资银行进行交流学习,必要时引进熟悉企业并购业务的高级专门人才;另一方面,我国投资银行要尽快建立起人才激励与约束机制,实施如管理层持股、股票期权、员工持股计划等措施,降低人员流失率,并通过建立绩效评估和流动机制,发挥员工潜能与创造性。

(3)我国投资银行应进行业务结构调整,积极参与企业并购

在成熟资本市场上,并购业务以其低风险和高收益的特征成为各大券商和各大投资银行的重点业务:一方面,投资银行开展并购业务可以获得高额顾问收入,另一方面,为客户提供融资获得的利息收入也可以使投资银行利润增大。相反,在我国,并购业务刚刚起步,尚未成为投资银行的业务重点,各大投资银行仍以三大传统业务(即证券承销、经纪业务和资产管理业务)为主要收入来源,投资银行传统业务收入与资本市场波动存在紧密联系,系统性风险大,使投资银行经营的不稳定性随之加大。我国投资银行应向国外投资银行学习其成功经验,将企业并购业务作为促进自身发展的工作重点,要积极进行金融创新,开发各种并购支付方式,丰富并购融资工具的品种,解决并购融资渠道品种不丰富的问题;同时,我国投资银行还应在努力开展企业并购业务的同时,注重品牌树立,加强优良团队的培养,为建立与企业长期合作,争取并购业务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安青松.我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发展趋势[J].中国金融,2011,(16).

[2]冯坡.本土投行并购业务崛起7成业务被内资投行拿下[J].经理人,2011,(01).

[3]肖平.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探析[J].中国科技信息,2009,(20).

[4]翟伟峰,季伟杰,贾金波.投资银行在企业并购中的效用分析[J].现代管理科学,2011,(06).

[5]衷凤英.我国投资银行在企业并购业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12).

[6]董琴,钟思远.我国投资银行企业并购业务探析[J].今日南国,2009,(10).

[7]张俊玲.银行并购贷款渐入佳境[J].资本市场,2011,(09).

[8]贺铟璇,王江石.我国公司并购的历史、现状及发展建议[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1,(01).

企业并购活动范文5

论文摘要:在全球并购活动趋于稳定时,中国企业的并购却异常活跃,逐渐走向,这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中国的企业并购一方面在中国独特的环境下有着自己特有的特征,如国有股并购;另一方面,中国现在的企业并购和过去相比又有了一些断的特征,存在着一定的变化趋势,如战略性并购及市场化趋势。本文主要从并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对我国的企业并购进行了分析说明。

自全球掀起了第五次并购浪潮以来,中国企业的并购也异常活跃,并逐渐走向,这引起了广泛的关注。2002年我国的并购进人了业内人士所称的“并购元年”,规模之大,范围之广超过以前。长期以来,我国企业通过自身的积累扩大生产规模,企业发展缓慢、规模偏小,竞争能力弱。在体制转轨、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中,企业面临着结构优化、技术创新和提高竞争力等方面的挑战。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启动,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向资本市场,开始以市场为依托进行产权改革和制度创新,产生了具有现代意义的企业并购。经济全球化以及我国加人WTO的大背景也要求我国企业及时调整发展战略,加强内部机制,在更大范围内实施合理化生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和占有率。因此,研究我国企业并购这一具有丰富实践特点的课题更具有现实意义。

一、我国企业并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企业并购已成为市场经济活动中一种常见的现象。企业并购不仅是实现产权重组、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手段和积极方式,也是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必然选择。因此,企业并购对实现国有企业资产的优化配置,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厂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不可否认,我国的企业并购存在许多的问题,本文主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进行简要分析:

(一)我国企业并购过程中存在的宏观因素问题分析

企业并购都有其特定的经济背景。相对于西方国家,我国由于处于我国体制转轨这一特定历史时期,具有更为特殊的背景,企业的并购更呈现出复杂性,例如企业并非是并购的惟一主体,政府的偏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并购动机的强度,在一定程度上政府承担了并购主体的角色。具体地讲,我国企业并购宏观因素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我国的企业并购是在不完全资本市场中进行的一种不完全的市场行为

改革开放以来,政府行政权力却从未真正离开经济领域。这一现象反映在资本的配置领域,表现为对市场进行了扭曲,形成了所谓不完全资本市场—即指行政力量渗人资本配置的过程中,以致资本流向可能偏离市场配置效率最高点。我国企业的并购活动,就是在不完全资本市场中进行的,并且不完全是一种市场行为。并购决策中既能直接运用行政命令手段又能利用优惠政策,如给予并购企业税收优惠、减免债务或挂账停息、优先贷款等。通过利益刺激引导其向政府设定的方向行动。对企业而言,政府的优惠政策也相当于一种稀缺资源。一旦获得这种要素,便可减少企业在并购中付出的成本,增加其财务能力,从而获得收益。因此,并购往往成为一种特权。

2.并购市场不健全,中介机构不发达

企业并购是以市场为依托而进行的产权买卖行为,其本身也是资本运动。我国产权交易市场还不健全,许多并购行为采取非市场化的方式,致使产权交易不公平,交易手续不完备。我国证券市场上的并购起步时间不长,许多企业对收购、控股并购常需要有资金实力雄厚、业务水平较高的中介机构以及并购经纪机构等介人,为并购双方提供信息咨询、牵线搭桥、筹划交易方案、做出价格定位,并为实现并购融通资金提供资金支持。在我国,目前还缺乏足够的并购市场中介组织,给企业并购的顺利实施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3.有关并购的法律法规不健全,政策措施尚不配套

规范、有序、高效的企业并购需要有健全的法律和有效的配套政策措施作保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企业并购有了很大发展,但是有关企业并购的法律和政策仍不配套,致使有些地方出现了在程序和合法性上都有问题的隐形并购,甚至还有许多欺诈和违法犯罪行为发生。

4.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被并购企业的职工安里问题突出

通常并购企业的动机主要来自于对自己有利的生产要素的吸引,而现实中却有些“负担”不得不接受。如多余职工的吸纳、离退休人员的退休金、医疗费补助、福利欠账等。这使并购掺杂了某些不合理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企业并购的积极性。这一问题的解决要依赖于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和完善,但是由于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和完善需要有一个过程,因此在当前的实际操作中,企业要想成功地并购,就必须解决被并购企业职工的安置问题,结果增加了企业额外的负担,影响了企业的正常运行。

(二)我国企业并购中存在的微观因素问题分析

企业自身在国企改革中的问题构成了并购动机的微观因素。由于我国企业并购的制度环境不完善,如资本市场尚未成熟、并购的中介组织不发达、各种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等一些宏观制约因素的存在,因此在企业并购中的企业微观层面上也存在一些不合理的现象。主要表现为:

1.企业为享受优惠政策而并购

在并购中,并购企业以享受政府金融税收政策为目的,不考虑被并购方的权益,被并购方仅仅是换一块牌子,甩掉银行的债务。

2,企业为某行政机关的指令而并购

政府部门会忽视经济因素而出于较多的社会、政治因素的考虑促成企业并购,而企业领导又不需对并购的失败承担责任,出于个人政绩的考虑”愿意按领导的意图行事,造成了“拉郎配”式的并购。

3.企业为上市中所需“并购”条件而并购

中国证券会为鼓励盘活存量资产优化配置资源,在审批公司上市时,要求有并购内容,使某些企业为尽早上市,在并购中急于求成,对目标企业是否具备被并购条件,自身是否有并购能力考虑不足。

4.企业为上市“圈钱”制造炒作而并购

由于并购可使股票市场对企业股票评价发生变化,提高并购方的价格收益比率,增加了股票投机的因素,容易诱发企业只为上市圈钱的虚假并购。

二、解决我国企业并购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针对以上我国企业并购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外兼并的历史经验,可以看出:要使我国企业并购健康有序的发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政策:

(一)必须坚持企业自主并购的原则

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体.因此,企业并购必须尊重企业的意愿,使企业能够自主决策自主操作,特别是要符合优势企业开拓市场、增加有效生产能力的实际需要,不搞行政命令、硬性结合。不搞“拉郎配”、“归大堆”。企业必须在市场定位和发展战略规划指导下开展企业并购。通过对宏观经济运行趋势、市场变动格局、行业发展前景、产品市场占有率、投人产出效果等多方面的分析与预测,确定企业自身的市场定位,及时作出资产经营决策。

(二)规范政府行为,推进宏观指导下的企业并购

政府在企业并购中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其作用是引导,创造条件,而不是强制。政府应集中精力为企业的资产重组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采取相应措施规范市场行为、克服条块分割、部门垄断、地区封锁和保护,充分发挥政府掌握的各种政策工具的优势,建立、规范、完善产业政策、税收政策、货币政策,加强宏观调控,积极引导社会资源向高效益领域流动,从而为企业并购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建立和完善有关并购的法律法规体系

要使企业并购规范、有序、公平合理地进行,需要有相关的法律法规作保证。通过法律法规对并购的方式、程序、并购协议、并购行为中的资产评估和交割、被并购企业职工的安置和企业并购的法律责任等加以明确规范和界定。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必须用立法形式对企业并购进行引导和控制,以规范企业的并购行为,维护投资人、债权人和职工的利益。

(四)完善市场体系,培育和发展中介机构

促成并购行为市场化,建立健全产权交易市场和资本市场,是并购活动健康发展和取得成功的前提,不仅为企业之间存量资产的优化组合和生产要素的组合开辟新路子,而且为企业并购的规范化、市场化提供必要条件发挥中介作用,从而确保并购活动顺利进行。要使市场体系尽快建立和完善,关键是国家要制定相应的法规和配套政策,从宏观上加以引导,促使企业并购行为真正市场化和规范化。必须积极稳妥地建立、培育和发展从事企业并购的市场中介机构。

企业并购活动范文6

关键词:《企业会计准则》;企业并购;会计处理

2017年是我国经济结构化改革中的重要一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建设及市场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的不断完善,国内经济发展增速放缓成为了当前宏观环境中的大趋势。经济发展的放缓给企业发展带来了更大的竞争压力,从2016年开始各个产业并购整合逐渐开始加速。2016年全面发生企业并购案例数量3013起,平均个案并购金额约为7.82亿元人民币。2017年后,在经济转型升级带来的发展机遇和背景下,企业的合并和整合将成为行业发展中的一大重点。在企业并购环节中,财务会计处理措施对保障企业并购活动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企业并购内容概述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确立及发展环境下,我国各行业中企业并购的现象在逐渐增多。目前,随着各行业间竞争压力的不断增大,一些经营不善、管理机制不灵活等问题的企业,逐步走上了衰败和破产的道路。企业并购作为企业资本运营的重要手段,对实现各行业经济良性发展,推进当前社会经济环境中企业模式转型、社会资本集中和产业结构升级有着重要的意义。一般来讲,企业并购一般可以分为横向并购、纵向并购和混合型并购三种,在并购实施过程中企业通过现金支付、债务承担、股权交换等多种方式完成相关的并购手续。由于行业发展不均衡、各企业经营管理上的复杂性和企业并购资金的不断上涨等因素,企业并购过程中会计处理相关工作难度在不断加大。2014年我国对《企业会计准则》中的企业合并部分内容进行修订和整改,通过对会计处理工作进行了详细的规定,给企业并购工作提供了更为有效的指导。

二、新会计准则下企业并购会计处理措施

(一)权益结合法权益结合法适用于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情况,即企业在合并前后受到同一方或相同多方的最终控制,且控制时间通常在一年及一年以上。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会多发生在企业集团内部各子公司或是母子公司之间的企业合并活动。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合并过程中可以采用以当前企业账面价值为基础的股权联合完成企业之间的合并工作。企业合并过程并未发生实际的交易和购买,且联合后的企业仍作为单独主体继续经营。因此,在会计处理工作上,在财务报表汇总过程中被合并企业只需同合并企业采用一致的财会政策进行汇报即可;且合并企业按被合并企业的账面价值进行确认后参与被合并方的资产、负债与权益联营之间的交易结果。在实际企业合并会计处理过程中,对并购发生时企业净资产价值、股本及股票面值、留存利润、资本公积等账户进行制表和汇总。在新《企业会计准则》实施后,对通过权益结合法实现企业合并并取得长期股权控制的合并案例,采取由合并方通过支付现金、转让资产或承担负债等方式实现合并对价,并在合并日按照被合并方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资本。同时,若该初始资本同合并方支付的现金、转让资产及承担债务在账面价值上存在差额,则差额部分应通过调整被合并方资本公积方式进行冲减;若被合并方资本公积不足以用于冲减,则应调整期留存收益。同以往会计准则中将被合并方投出资产账面价值作为初始投资成本的规定相比,新会计准则中对权益结合法更加倾向于并购双方企业经济效益的共享和经营责任及风险的共同承担。在会计处理上的规定更为明确,实现了被合并方企业并购后被并购方以原账面价值入账的计量方法。

(二)购买法与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时采用的权益结合法不同,对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工作一般采用的是购买法的企业并购方式。购买法指的是企业在实施并购过程中由并购企业以现金或其他支付方式用于收购被并购企业资产。在企业并购中采用购买法一般是并购方和被并购方两方通过谈判和协商进行的以公平交易为手段的企业合并行为。在交易过程中,首先并购企业会对目标方的各项资产情况及负债情况的公允价值进行核算,并按照公允价值及企业的实际资产价格记录进行企业资产的收购。在会计处理上,购买法一般采用的是企业资产购置的相关处理程序,其核算中心集中在对交易成本核算上。在核算过程中,应按照交易发生日被并购企业放弃的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即可直接归入购买成本,并按照收购成本进行核算。其中包括交易发生日被合并企业的资产及负债的实际价值。当购买成本同被合并净资产公允价值之间出现差额是,该差额部分应确认为商誉,并按规定在一定期限内进行摊销。其中,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成本的确认是购买法下企业并购中的重要问题。企业并购发生时,当以现金方式购入长期股权投资的,按购买方企业向被购买方企业实际支付的,包括手续费、各项税费等相关费用在内的全部价款记做企业并购中的初始投资成本。关于合并过程中由购买方式产生的税费问题,根据最近颁布的《关于促进企业重组有关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财税[2014]109号),企业并购满足具有不以减少、免除或者推迟缴纳税款为主合理的商业目的、企业重组后的连续12个月内不改变重组资产原来的实质性经营活动、重组交易对价中涉及股权支付金额不高于85%的情况时,可以申请特殊性税务处理,实现合并企业的递延纳税。

三、关于提高企业并购会计处理能力的对策

(一)理清企业的并购战略近年来,国内经济发展增速放缓和供给侧结构改革工作不断创造着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局面。在市场规律的作用下,企业发展与并购的案例和金额在不断增长。因此,为了满足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需求,做好企业并购相关工作成为了当前企业管理改革工作中的一大重点。为了能够确保并购的成功,要将企业的会计处理工作同企业的发展战略结合起来。通过对被并购方企业资产价格范围、并购成本、并购风险、财务状况和资本结构、企业并购预期财务效应等进行严格的审查,保证财务资料和财务报表的真实性、有效性,才能实现并购后的规模经济和协同效应。同时,在并购过程中通过会计处理对双方企业之间的股权和资产进行重新配置,并结合当前企业的管理模式和营销策略,才能真正发挥企业并购整合对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作用。

(二)建立健全企业并购会计处理制度体系随着企业并购案例的增多和企业资产并购活动的增加,为了保障财务部门在并购会计处理工作中财务信息质量、真实性和有效性能够得到必要的保障,企业应加快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并购会计处理制度体系。在相关制度体系中,企业应根据自身并购活动的特殊需求,按照新《企业会计准则》中的相关内容,对同一控制下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并购活动进行严格的区分,并对并购活动中的会计处理方法、流程、程序进行明确的规定,保证并购会计处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同时,在会计处理制度中,还应加强企业审计等职能部门的监督作用,对会计信息及财务资料的规范性和合法性进行有效的监督,从而防止企业并购过程中、贪墨舞弊等事件的发生。

(三)及时更新企业并购中的会计处理办法网络通讯和电子科技的普及极大地推动了我国企业财务信息化的发展。会计处理方式在财务信息化背景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了满足企业并购活动中会计处理工作的需求,企业应加大对财务会计处理电算化系统中并购相关模块的建设。通过采用现代化的财务管理模式和会计核算方法,将企业并购过程中复杂的财务资料和会计内容化繁为简,并根据新《企业会计准则》中的内容对并购会计处理方法中不适用的地方进行修订完善,进一步满足当前经济环境下企业并购的需求,从而实现企业并购会计处理能力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娥,李一鸥.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探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18):14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