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电气自动化技术培养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电气自动化技术培养方案范文1
一 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队伍
该项目具有能力较强的研究队伍,课题组成员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合理,掌握教学规律和授课艺术,同时具有较高的专业能力和学术水平,并具有多项研究成果。课题组老师均担任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有着较深的认识,这些都有利于课题开展。参加本课题研究的老师,都从事一线教育教学,平均年龄在30岁左右。经历过其他课题的研究,并且针对所研究的课题,他们大多数人有相关的研究经验,有数篇论文在各级评比中获奖或发表。其次,实施人才培养教学过程中的老师,专任教师中同时具有技师资格证和高校教师资格证的“双师”素质教师占100%。专任教师中有企业工作经历5年以上的占50%。研究队伍的构成,保证人才培养方案研究的正常进行和实现预期目标。
二 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过程
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过程按照“调研、方案设计、实践、成果”研究方案进行。第一阶段为初步研究阶段。研究教育部高职教育教学纲领文件;开展职业岗位调研、毕业生跟踪调查、人才需求调查工作;根据调查结果,整理出人才需求调查报告。第二阶段为人才培养方案拟定阶段。根据前一段的工作总结,提炼出典型工作任务并进一步优化;拟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完成行动领域向学习领域的转化;成果形式为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及相应课程的课程标准。第三阶段为实践与修订阶段,通过三年人才培养改革实施实践,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同时建设核心课程资源,改革教学方法,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第四阶段为形成成果阶段。完善并形成最终“基于就业导向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交专业建设委员会审批;确定教学条件建设方案;完成研究报告;并建成电气自动化专业院级、省级精品课程。
三 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方法
该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主要采用由外到内、由宏观到微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和思路。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运用调查法、比较法、文献检索法、行为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进行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和方案研究工作。在具体操作上,以学校开设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班级为研究对象,进行循环招生、循环教学、循环试验,在实践中构建和完善符合岗位要求、满足就业竞争力需求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四 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内容
该人才培养方案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
1 人才需求与学生就业取向调查分析
针对京津冀、山东省内、长三角经济带的多个厂家和参与各个工作岗位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做了大量调查,得出调查结论,明确人才培养改革的紧迫性。
2 基于就业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对所调研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得到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就业的职业领域和主要就业岗位群,最终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掌握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备与本专业未来工作岗位相适应的职业素质、较强的职业发展能力、较强的电气设备安装调试和自动控制技术应用能力,能够从事自动化产品的电气系统安装调试、自动化生产线的运行维护、自动化工程设备升级改造等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3 构建基于就业导向的“平台+模块”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构建过程采用六步法完成:(1)通过市场需求调研确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职业岗位或岗位群;(2)通过岗位分析确定各个岗位的工作任务;(3)归纳出典型的工作任务;(4)通过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确定专业应具备的能力(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5)通过职业能力分析确立学生应具备的知识、技能、态度;(6)最后完成从行动领域到学习领域的转换,即从教学内容归纳出课程体系。
在构建时,组织专业教师、企业的一线专家等组成分析小组,在课程设计专家的指导下,引入创新教育理论,采用能力/素质分析的方法,根据能力解析表和专业教学目标,提出课程的教学目标以及考核评价标准,通过这种方式筛选出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最终确定了“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
该课程体系的具体构成包含公共基础课程平台、专业群课程平台、专业课程平台、专业方向课模块、选修模块(包括专业拓展课程和公共选修课)、素质拓展模块、专业集中实践模块等,构建了“三平台+四模块”的课程体系。
学生职业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的培养主要通过寓于课程体系全过程来实现。
4 开发提升就业竞争力的“做、学、教一体化”教学
在教学团队指导下,采取边开发边实践再反馈的思路,开发一体化课程。在一体化教学实施过程中,按照图1的方法进行分阶段教学。制定了合理的一体化学习效果评价方案,加强过程性评价。
五 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成效与特色
人才培养方案从改革研究到最终方案实施,已经经历了五届毕业生,从企业的反馈到毕业生的评价,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企业的认可度都非常好。其成效具体表现在:第一,形成了与区域产业发展相融合,与企业需求密切衔接的电气自动化人才培养方案。第二,提升了高职自动化专业学生就业能力,提高了毕业生好评率。第三,建立了以符合企业需求、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第四,构建了职业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第五,建设了院级、省级精品课程群。第六,打造了一批高水准的师资团队。
该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又具有以下几个特色和创新点:
1 参与人员广泛是人才培养方案研究与实践成功的保证
在人才的培养的各各环节,除了优秀专职教师的倾心付出,学院还聘请、引进了企业中经验丰富的专家、工程师和一线的技术人员。这一点上突破了原来只是聘请企业专家的做法,而是通过更广泛的人员的参与,更加真实地了解了企业岗位的设置、人才需求、人才类型等许多的信息。
2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
通过实习基地建设和实践教学综合改革,先后与包括亚太集团、皇明集团等多家公司签定了共建协议,投资上千万元,在实验实习、毕业生就业、科技服务等方面进行全面合作,建设了设备先进、能满足教学、科研、实习等需要的实训基地。该项目已经运作两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 建成的省级精品课程群是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重要成果
构建自动化专业核心课程群,建设院级、省级精品课程,是课题组及专业建设委员会的初期目标,而在几年的课题研究实践中,最终也实现了这一目标。精品课程的建设,完善了专业课程资源,是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实施的重要依据。
5 以大赛为抓手,促进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是创新途径
教学团队的成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比赛,如山东大学生机电创新设计大赛、山东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山东省职业技能比赛等,这些比赛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同时,这些竞赛用到了许多的工程和企业常用的知识,对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六 结语
基于就业为导向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践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成果,这些成果可以直接应用到教学中去,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确定了指导方向,对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对相关专业的教学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钟波,等.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探
索与实践[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
[2]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
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电气自动化技术培养方案范文2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 人才培养 专业人才
1 新形势下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路和目标
新形势下电气自动化人才培养的目标以培养高素质、专业技能精的复合型人才为主,职业教育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当前电气自动化行业中,绝大部分专业教育比较不统一,缺乏一定的行业依托,职业教育工作难以开展。随着时代与科技的进步,制造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关键内容,由以往的模具、数控相混淆局面转变为机电一体化的高新技术产业,由高新技术取代以往的机械行业。以数控、模具为首的制造业随之得到大力发展,一时间机电设备维护人才需求量剧增,市场上机电设备人才比较短缺,尤其是机电设备电气控制线路维修人员更是严重匮乏。市场带给电气自动化人才良好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为了培养出更多电气自动化高精人才,相应的提高了职业教育的难度。为满足社会对岗位的需求,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在市场需求的刺激下,与时俱进的转变原有的培训思路,以人为核心,以培养实用人才为第一主旨,将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内容及方案进行改善和调整,使其满足于实际的市场需求。
根据电气自动化的特点,面向制造产业、产业发展为其输送更多具有专业素养、职业能力的实用型人才,这是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之一,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思路。新时期下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思路是建立以强电与电气控制为主,使其充分发挥特色,根据实际的制造行业需求确立最佳的人才培养方向,找出专业的岗位群,结合岗位群来设立人才培养方案,由上至下对培训内容进行改革。并结合岗位群的特点,开展职业教育培训,根据职员能力来制定相应的培训方案及计划,采用因材施教的方式,进行针对性的人才培养。电气自动化岗位群应根据专业特色与市场需求来提出,如电气设备安装、调试、维修、改造等,根据高低压电器开关设备操作、调试、维修、改造等,根据电气产品的开发与设计,从制造产业出发,机电设备安装、调试、维修、改造等,尤其是数控机床电气控制,从个人能力、岗位要求出发,注重计算机应用水平,进行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安装、设计、调试、维修等。
2 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的培养计划和教育改革
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首先应制定相应的培养规划,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出发,注重专业技能、职业能力的双重培养,从每位职工的实际能力出发,对其进行能力、知识、素质这三方面的培养,使其能够全面发展。尤其注重个人素质的培养,使其构建成一套系统的知识、能力结构,在今后的岗位工作中,充分发挥自身能动力,运用创造性思维勇于研发和设计电气产品,对工作满怀热情。通过调整原有的电气自动化专业培养体系,建立完善的、灵活度高的模块化培养规划,将整个培养计划分为三大模块,分别为电类专业为主、制造行业为主、职业教育。电类专业模块要明确展示专业特色,在建设以往的电类课程建设时,注重电机及拖动技术、电气控制技术的相互融合,不断调整和改进培训内容,减少培训周期,使职工能够更快掌握电气控制技术知识,加强个人现场实训,促进职工进步,提高企业人员素质,为今后高层次的电气维修奠定良好的基础。根据制造行业的需求,不断调整培训内容,培训内容以机械类为主。电气自动化人才培养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加强职工个人能力,使其更好的为岗位、为企业服务,理论培训有助于加强职员专业知识、素质,而岗位培训则是针对岗位特点,使其培养出岗位素质与相应的能力,提高职员的职业能力,锻造一批高精人才队伍,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3 加强实践能力与职业能力培养的措施
新时期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应注重其实践能力、职业能力的双重提高,在实际的培训中一方面加强职员的专业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另一方面加强职员实际的技术操作能力,使其具备与岗位要求相应的技术能力,个人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对工作产生一定的兴趣,愿意主动参与工作,在岗位工作中发挥自身效用。
3.1 改革实践教学
原有的培训方法已不适应新时期下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的培养,要做好新时期下的人才培养,首先应转变职业教育思路,创新人才培养方法,建立以项目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方式。与实际的项目联系在一起,将整体的培养目标分为多个阶段,以项目为主,加强职员的专业能力培养,可开展单独完成、小组完成的形式,使其在项目的驱动下,提高对自身的要求和能力,个人职业素质得到提升。在与团队合作的过程中,通过与同事间的交流、上下级的交流,易于营造良好的企业氛围,使企业内部更加团结,员工感受到企业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对企业忠诚度有所提高,减少专业人才的流失,企业职员队伍雄厚。
3.2 机械专业群的实训技能训练
电气自动化与机电一体化相同,机电一体化是结合电气、机电为主,而电气自动化以强电为主。为培养人员机械类能力,增加现场训练,根据制造业的需求量,加强对人员的机械类能力的培养,结合现场实训充分发挥电气自动化专业电气控制,以数控机床为基础,培养职员机电设备电气控制方面的能力,使其具备一定的电气控制技能,对业务工作比较专业和精深,今后在学习更深层次的电气知识时,能够轻松的驾驭,为岗位工作贡献出更多的价值。
3.3 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壮大企业人力资源
由于电气自动化人才大多由学校输送,为壮大企业人力资源,帮助企业引进更多新鲜血液,有助于加大企业内部竞争力,使其职员感受到年轻生命的灌注,帮助职工重新认识和正视其工作,减少工作倦怠感,为工作再次焕发了热情,愿意主动学习,提高个人能力与素养。当毕业生进入到企业中,必然会有一段时间的过渡阶段,面对未知的工作有许多的疑问,通过与老职工交流、沟通后,能够对企业有一定的认识,对工作有所了解。在与学校进行直接的联系后,建立完善的人才输送平台,为企业的发展源源不断的注入后备力量。
3.4 根据职员特点,发展个性
所谓人才培养就是要因材施教,由于每位职员专业能力、素质能力、接受能力的不同,从实际出发,建立个性化培养计划,结合职员的兴趣,例如职员计算机应用能力比较突出,其培养重点以单片机技术应用、可编程控制器、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为主,根据职员的意愿和兴趣,对其进行相关技能实训,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激发其对学习的兴趣。二十一世纪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应坚持以人为本为主要原则,不断创新培养思路与方法,为企业培养出更多高精尖的技术人才。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培养自动化专业人才应从个人、岗位及特点出发,不断转变新时期下人才培养的新思路,采用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法,加强对人才及其岗位能力的培养。由于培养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是一个持续性、复杂性的过程,结合以往的培训经验,逐渐完善和改进专业建设。
参考文献:
[1]高文玉,高占民.新形势下如何更好的培养自动化专业人才[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3).
[2]王静.探究中职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教学改革――基于“理实一体化”模式[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23).
[3]唐英姿,欧启忠,曾忠宁.以就业为导向推进自动化职师专业建设的若干思考[J].高教论坛,2012(7).
电气自动化技术培养方案范文3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技术 专业 教学改革 思考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1(c)-0150-02
如今,机电一体化设备逐渐增多,也得到了不断的创新和完善,社各个行业对电气自动化技术的要求也变得愈来愈严格。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高校纷纷开始加强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学生的能力培养,最终目的是为社会输送足够多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满足社会和各个行业的发展需求[1]。但是,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和高校教学问题的出现,加强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该文主要探讨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有效方法。
1 深入开展市场调研,明确改革方向
对于大部分销售者来说,在实际的市场预测以及经营决策当中,开展市场情况调研是非常重要的工作。而在电气自动化技术教学改革过程中,也需要加强市场调研,其不仅是必要工作,还是基础性工作。在实际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改革过程中,通过深入开展市场调研,能够及时明确改革方向,调整教学改革方案,促进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正常进行。在深入开展市场调研的过程中,工作人员要紧密结合各企业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展开详细的数据信息分析,了解各个阶段经济市场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量。要了解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历年毕业生就业状况,整理出影响该专业学生就业的影响因素,确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正确方向[2]。
2 根据市场需求,制定人才培养计划与目标
在为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学生制定培养方案和目标的时候,切忌盲目和不联系实际,必须根据市场的根本性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计划和目标。要想确保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最终成功,应当结合经济市场对该专业人才需求的情况以及相应的发展规律,根据相关规律和要求确定教学改革内容,只有这样才不会偏离正确改革的轨道。在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必须确保系统化和针对性,要以促进学生平衡发展为最终目标。换句话来说,不仅要培养出集合电气自动化技术生产知识、建设知识、管理知识的一线人才,还要保证这些人才未来的发展空间足够宽广,而要想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大力培养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因此,一方面,在实际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改革过程中,绝对不能脱离市场的发展;另一方面,切忌教学改革过于片面。真正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改革不仅仅是一味去旧,而是在不断继承的过程中得到完善,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追求创新。
3 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不断创新和完善教学模式
要想进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模式的有效改革,应当从以下方面采取措施:第一,要加大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师创新意识的培养与有效建设,只有意识到位,才能落实行动,教师只有意识到自身教学的不足和教学改革当中的不足,才能采取针对性的改革措施,着重进行弱项教学改革。第二,在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过程中,必须采取多样化的方法,不要仅仅局限于传统式的课堂理论知识讲解和实物参观,还要实现实物操作和理论课程知识讲解的有效结合,将最初的理性知识转化为直观化的可视内容,增强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3]。第三,要合理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升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效率与质量。尤其要合理运用现代网络信息教学技术,比如FLASH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将难以理解的课本理论知识以图片和影像的方式表达出来,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促进学科长期建设。
4 增加实践操作实习课程的占有比重
结合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特点,要想加强教学改革,应当适当提升实践操作实习课程的占有比重,让学生多参与实践实习课程,提升学生的电气设计研究水平、电气自动化技术模块开发利用水平、电气自动化技术控制水平等。通过大力开展实践性课程,学生不仅可以将理论性知识合理运用到实践操作当中进行验证,进而促进学生对理论性知识的深刻理解,还能提升学生的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巩固所学知识,在提升自身实践操作技能的基础上补充理论薄弱内容。因此,实践操作实习与理论知识掌握存有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通过增加实践性课程在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过程中的占有比重,能从根本上促进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可持续发展[4]。
5 促进校企合作
在大多数的学科教学改革当中,加强校企合作都必不可少,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改革也不例外。通过加强校企合作,对企业来说,可以获取充足的新生人力,丰富人才资源,为企业人才战略长期发展奠定基础和提供保障。对高校来说,可以有效利用企业的技术环境以及设备条件,实现理论知识实践探究,进而研发出契合市场发展要求的技术产品,提升高校就业率,还能有效转移昂贵的教学设施购买的负担和压力[5]。对学生来说,可以进入真实的工作环境当中,深入掌握学科实践性知识,掌握理论知识以及技术的应用方法和技巧,了解自身专业学习的不足,以及与企业需求间的差距,不断地完善自我。可以看出,不论站在哪个角度上,加强校企合作都是非常必要和有价值的。
6 创造条件,使得教师获取先进知识
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改变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要求的不断提高,必须创造有利条件,使得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师获取先进知识,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具体来说,第一,高校要多和企业合作,在企业研制出新产品之后,教师可以及时获取信息资料,不断地丰富教学内容,还可以通过与企业的有效合作,共同开发出新产品,确保教学前瞻性。第二,教师要深入到电气自动化水平足够高的企业内部,实现技术生产和实际教学的有效结合,创新教学方法。第三,教师要多参与专门的技术研讨会以及展销会,在参与研讨会的过程中明确教学发展趋势,规范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改革工作;获取综合化的电气自动化产品信息,拓展知识面,与时代同步发展[6]。第四,教师要善于进入国外先进的教学技术,吸取国外优秀的理论和文化,不断地完善教学素材。
7 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电子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必须结合市场的根本需求,结合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特点,以促进学科建设发展为最终目标,不断创新和完善教学模式,加强教学改革,最终满足社会、企业、高校多层次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刘继先.关于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1):25.
[2] 陈琳.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改革[J].科技风,2014(11):178.
[3] 邹凌彦,李北芳,隋良志,等.浅谈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改革[J].通讯世界,2016(15):287-288.
[4] 兰子奇,贾海艳.资源库平台应用在电气专业教学改革中的实践研究[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3):34-36.
电气自动化技术培养方案范文4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技术;发展趋势
1 电气自动化的基本概念
在现代科学技术的许多领域中,自动化是指在无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利用控制装置根据给定值或给定信号变化规律去变化的过程。自动控制系统的开环控制是系统结构的控制过程,一般只能用于对控制性能要求较低的场合。闭环控制控制装置是通过给定值与反馈量的偏差来实现控制作用的,具有减小或消除作用震荡的作用。复合控制其控制作用难以及时影响被控量,形成快速有效的反馈控制,补偿控制与反馈控制相结合,就构成了复合控制。复合控制有两种基本形式: 按输入前馈补偿的复合控制和按扰动前馈补偿控制的复合控制。自动控制系统分为线性系统和非线性系统,定常系统和系统,连续系统和采样系统,恒值系统和程序控制系统。
2 电气自动化设计原则
2.1 优化供配电设计
设计的适应性是应满足各项电力的符合和供应要求,电气设备要保证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电气线路的绝缘强度、热稳定要保证供电和配电的安全运行。
2.2 提高设备运行效率
在设计的过程中应首先满足对运行要求的维护,最大限度满足生产机械和工艺对电气控制的要求,设计方案应力求简单,采用机电结合控制方式来实现控制要求的,要从工艺要求和结构复杂性等方面协调处理好二者的关系。需要合理地选用电器元件,确保使用可靠和使用维护方便尽力减少成本和各种消耗。
2.3 合理调整负荷
设备效率要在在提高电能质量、合理调整负荷的设计系数的情况下选择。选择合理的节能措施可以提高设备利用率节约电能。选用节能设备、均衡负荷,尽量减少线路损耗与维护费用,电力设备在利用时要减少电能的直接或间接损耗。二电气自动化系统性能要求。在设计中过分强调系统的稳定性,会使系统的震荡加剧,通过能动地采集施加控制作用,使系统在正常运行并具有预定功能。
(1)稳定性。 系统受到外作用后,若系统的给定值为一定值,系统给定值在其调节过程中应始终使被控量等于给定值,防止运动部件的加速度受到限制,自动化的系统要实现瞬时变化,必须经过一个过渡过程来实现电气自动化系统的稳定性。过分强调系统的稳定性,会使系统的震荡加剧,通过能动地采集施加控制作用,使系统在正常运行并具有预定功能。
(2)简单性。对于发动机,原输入380V 交流电压,通过变压器转换输出给驱动器电源,连接到电机输出380V 交流电压。改进后的自动系统外部接线十分简单明了,同时也增加了存储功能。干扰产生更少,抗干扰能力也更强。电气自动化系统对输入响应越快说明系统的输出复现输入信号的能力越强。
(3)准确性。准确性反映了系统的稳定精度。若系统的最终误差为零, 则称为无差系统,否则称为有差系统。
3 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
3.1 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不断的统一化
实现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统一化是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它能确保电气自动化产品使用的周期, 使产品的维护和维修环节都能统一化。而且,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统一化的失信有助于满足客户需求,使控制系统人性化和独立化。
3.2 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不断的安全化
随着国内科技的日新月异和不断进步, 市场经济在诸多方面都得到了有效的促进。工业作为国内社会的主导产业,唯有加大对其的发展力度才能确保我国经济得到突破性发展。回顾我国工业发展进程,电气自动化工程在当中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而且其控制系统的完善化、安全化也是今后工业安全规范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
3.3 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不断的标准化
与电气自动化工程有关的科学技术正在不断的创新和发展, 在现代化的发展环境中, 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变得更加安全化和标准化, 它能够帮助所有企业进行数据信息交换,保证所有企业之间交流畅通,无阻碍, 有效的解决了企业交流困难的问题。
3.4 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技术不断创新
我国目前的电气自动化工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发展和不断创新的过程,在科技改革的大环境下,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技术创新性能需要不断提高。所有企业和单位都要强化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力度,不断对电气自动化产品进行创新研发,只有这样, 才能确保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被淘汰, 同时也能确保电气行业的稳定发展。
4 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建设与发展的合理化建议
4.1 加强电气自动化企业之间的协作
相关的企业最好是共同创建工作地点, 一起学习、一起探讨、一起共享技术和操作经验,每一个企业都可以根据企业自身需求和发展战略确定适合自身的培训方案和培训目标,培养出多方面的技术型人才。各个企业应当采用多种培训方式, 不能使培训方式单一化,根据不用需求,不同工种来实施培训方案。
4.2 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建设要数字化
在现代化社会中, 只要想到工程的长期发展, 就必然会联想到数字化建设, 因此, 数字化一定是未来工程系统的发展方向。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数字化建设要将信息整体作为建设目标, 将所有信息都储存到计算机数据库当中, 并逐步完善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数字化建设。总而言之, 随着经济全球化影响范围的不断扩大, 电子自动化工程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所处的地位已经是举重若轻了,作为电气工程的工作人员,一定要勇于创新,踏实肯干,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为我国电气化建设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4.3 网络结构的架设网络构建
现场总线监控方式。现场总线等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应用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中,而且智能化电气设备也有了较快的发展,为网络控制系统应用于电气系统奠定了基础。此外,各装置的功能的独立性可以保障使整个系统不会瘫痪。因此现场总线监控方式是今后电气自动化监控系统的发展方向。自动化系统的网络结构可以保证现场与企业管理系统之间的数据传递,畅通无阻。企业上级管理网络结构必须实现办公自动化,可以节约有效的资源降低成本费用。
4.3 电气自动化检测技术
自动检测技术的主要内容;测量原理、测量系统及数据处理。测量系统从信息的传输形式上有模拟式和数字式两种。模拟式测量系统由显示、记录装置和输出装置组成。数字式测量系统是带微机的测量系统,是由传感器、中央处理器组件和显示记录等设备组成。电气自动化检测技术是自动化技术主要支柱之一,检测技术任务寻找与自然信息具有对应形式的信号,把所提取出的有用信息进行功率转换,在排除干扰的情况下把信息进行远、近距离的传递。自动检测技术必将成为我国最重要的热门技术之一。
5 结语
综上所述,优化电气自动化系统的结构,实行电气自动化系统结构通用化,有利于有效提高对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利用率。在工业生产中,应加大电气自动化的利用力度,让更多的企业及行业受益于该项技术。
参考文献:
电气自动化技术培养方案范文5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TU85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电气自动化具有提高工作的可靠性、提高运行的经济性、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善劳动条件等作用,把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部分脑力劳动以及恶劣、危险的工作环境中解放出来,而且能增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因此,自动化是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重要条件和显著标志。伴随信息时代的到来,机械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的发展更加迅猛,信息技术在电气自动化的发展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电气自动化的应用
1、 电气自动化在电力系统的应用
电气自动化不论是在火电还是水电力方面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在应用中不断创新,电力系统的先进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上国家的经济发展。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让电力发展方面更加发达。第一,新电力电子开关的使用,标志了电力系统已经进入了运动控制的新时代。监控功能的发展和MOS控制晶闸管将驱动电路,以及过压过流保护,促使信号的警示功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方便了与住信号之间的联系,使网络通讯功能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电流检测甚至温度自动控制等作用都集成到一起,统一成一个整体。第二,组成交换器重要部分电子器件的更新与发展,大大促进了变换器的新发展,让电力自动化的应用更加的深入、简便,优化了电力系统。第三,交流调速控制技术的逐渐成熟和控制结构的简单操作,以及控制思想的现代化和控制手段的直接化、快速的响应速度,还无超调,使信号处理的物理概念相当具有明确化。这方面的全新的应用提高了让电气自动化的工作效率,降低了成本。电气自动化为电力系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2、电气自动化在楼宇控制方面的应用
将电气自动化应用于楼宇控制中,大大地提高了居住使用的安全系数,让楼宇的控制管理更具现代化、科技化及智能化。在楼宇控制中,电气自动化技术主要应用于两种系统中。由PE线加上一个三相四线的接地系统称为TN-S系统。通常在建筑物内,为了提高楼宇系统的安全系数而设置的独立变配电所的进线就是采用的该系统。这种系统的优点是,凭借建筑物内的单相用电设备,可以随机地变换电流。值得注意的是,在智能建筑应将电子设备的直流接地,可以达到防雷防静电的效果,安全第一。
由两个接地系统组成的控制系统称为TN-C-S系统,TN-C-S主要划分为TN-S系统和TN-C系统,它们的分界面是在PE线与N线的连接点上。这种系统与TN-S系统相对而言,楼宇系统电力系统的工作显然更加高效和安全。通过电气自动化的应用让楼宇控制综合管理更加系统化和全面化、科学化和安全化。提高了工作人员的操作速度,同时使操作也变得更为简便,居民在楼宇内的日常活动变得更加的安全和放心。
3、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港口作业的应用
电气自动化在港口作业中具体的应用于自动定位、动调度管理系统、无线数据通讯等,这样大大地提高了水路的运行效率,节约了劳动成本和劳动力支出。在节约资源的前提下,大大地提高了港口作业的效率,使水路的工作可以高效的运行,同时使经济的发展与国际贸易得到满足,实现技术和经济发展的双方都能得利。
二、电气自动化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1、信息技术的决定性影响。信息技术,广泛的讲就是指人类开发和利用信息的一切手段,是包括计算机、世界范围高速宽带计算机网络及通讯技术以及用来传感、处理、存储和显示各种信息等相关支持技术的综合。
现代信息技术是建立在现代电子技术基础上的,所以又称为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它以计算机、通信、自动控制、光电等现代技术为主体,对各种信息进行获取、传递、加工、处理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主要包括微电子、光子、光电子、分子电子等有关元器件制造的信息基础技术,实现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控制等功能的系统或设备的信息系统技术,用于社会经济生活各个领域的信息应用技术。
信息技术对电气自动化的发展具有较大的支配性影响。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电气自动化中众多学科领域的持续技术创新。反过来,信息技术的进步又为电气自动化领域的技术创新提供了更新更先进的工具基础。
2、与物理科学的联系更加紧密。由于三极管的发明和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技术的发展,固体电子学在二十世纪的后半叶对电气工程的成长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电气自动化与物理科学间的紧密联系与交叉仍然是今后电气自动化的关键,并且将拓宽到生物系统、光子学、微机电系统。
3、现代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技术的飞速进步和分析方法、设计方法的日新月异,势必带动着依赖现代技术的电气自动化也将迅速发展起来。
三、电气自动化的发展方向
1、电气自动化产品创新
电气自动化生产企业能够按照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任务,不断提高开放条件下的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自身产品的科技含量,研发生产更好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与产品,加大自主创新的发展力度,提供了更多、更大的空间。确立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完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加快实施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我国目前已经形成了中低挡产品以国内企业为主,中小型项目选用国内产品的市场格局。电气自动化生产企业应当努力开创科学发展的新局面,坚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2、电气自动化系统平台统一化
电气自动化系统平台统一化可以支持一个自动化项目周期中的设计、实施和测试、调试和开机、运行及维护等各个阶段和环节。这样可以大大降低从设计到完成的时间和费用。统一的系统开发平台还可以满足用户另一个重要需求即开发平立于最终的运行平台。根据项目特点和最终用户需求决定将统一的运行代码下载到硬件PLC、基于Windows NT 的软件PLC、嵌入式NT 系统还是基于WindowsCE 的控制系统中。
3、电气自动化系统结构通用化
电气自动化系统结构通用化对于一个成功的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来说非常重要。整个企业的网络结构应保证现场控制设备、计算机监督系统、企业管理系统之间的数据通讯畅通无阻。企业管理层可通过lnternet/Intranet 对现场设备进行实时监督。在进行系统网络规划时,无论选择与现场设备通讯的现场总线还是与上级计算机或办公系统通讯的以太网,所选择的网络产品必须能够保证从办公自动化环境到控制级直至元件级的整个系统范围内的通讯。
4、电气自动化系统程序接口标准化
基于微软公司的标准和技术,如WindowsXP、OPC 和ActiveX,减少了工程时间和费用,方便了电气自动化系统和办公系统的数据交换与共享。在与企业的MES 系统、ERP 系统连接时,基于PC 平台的自动化解决方案至关重要。使用Windows XP 作为操作系统,使用TCP/IP作为办公环境的通讯标准,PC 可以在自动控制和管理平台之间建立一种最好的接口。标准化的程序接口还保证了不同厂家的软硬件产品的数据交换,切实解决它们之间的通讯障碍。
5、电气自动化生产安全化
我国电气自动化企业应当认识到安防行业技术多系统集成一体化的大趋势。强调安全控制系统和非安全控制系统的集成。让客户在现有的非安全控制系统的基础上,以较低的开发设计成本实现自己的安全方案,也同样是我们目前应该思考的问题之一。电气自动化安全系统与产品将会成为未来自动化领域的一个亮点。针对市场特点,循序渐进开拓市场。可以先从安全等级要求最高的应用领域入手,逐步拓展到其他危险等级较低的场合。按照从工厂设备层到网络层,从硬件到软件,从安全单元到安全系统的路线进行电气自动化系统安全方案的应用。努力开展电气自动化安全防范系统设计的研究。尤其是在楼宇智能化集成系统领域。
6、操作人员专业化
电气自动化系统设计与安装时,往往忽略对那些将直接接触控制设备人员培训工作。这是通常认为实际运行设备时进行人员培训比较容易,许多生产厂家及工程部门直到系统安装运行之后,才开始对操作人员及维护人员进行系统培训。系统安装过程中,随时让将来最终要维护和操作该设备人员了解安装过程,这将使他们对新系统有感性认识。通过专业培训,操作人员能更好理解系统为何按某一特定方式安装。为应付突然出现故障及恶劣运行环境下维修,就要事前弄清楚原因,否则会影响对发生问题做出正确判断。新系统安装,操作人员必须掌握这些技术。培训期间,公司培养技术娴熟操作人员,系统可运行时,那些将接触新系统人员掌握硬件设备及其操作和维护保养知识。
随着智能化和信息化的逐步发展,电气自动化涉及的产业和领域也将更多,技术更新更快,更加复杂,我们应当不断吸收高新技术的营养,开创电气自动化发展新局面。
参考文献:
[1] 刘永强. 浅谈我国电气自动化的现状及发展前景[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02)
[2] 李国栋,马德新. 基于PC的电气自动化技术[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21)
电气自动化技术培养方案范文6
(南通技师学院 江苏 南通 226007)
摘要:为了让献身国防事业的退役士兵在退役后通过技能培训掌握一技或多技之长,较快地适应社会需要,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有必要对有较好就业前景的电气自动化专业的理实一体化培训模式进行探讨,切实做好将退役士兵理实一体化培训模式与培训方案的结合。
关键词 :退役士兵培训;理实一体化;电气自动化;培训方案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9-0157-03
作者简介:闵向(1970—),女,江苏南通人,南通技师学院一级实习指导教师,研究方向为专业教学和社会职业培训。
为了让献身国防事业的士兵在退役后通过技能培训掌握一技或多技之长,较快地适应社会需要,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2008年11月,江苏省委、省政府推出了对退役士兵在退役后两年内实施免费职业技能培训的优惠政策。根据相关规定要求、退伍士兵现状及社会用工需求,有必要对有较好就业前景的电气自动化专业的理实一体化培训模式进行探讨。
职业技能培训的要求
《江苏省退役士兵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工作若干规定》要求:中、高级职业技能培训的学制为2年,总课时数不低于1 600课时,每个课时为45分钟,其中顶岗实习时间为半年至1年。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退役士兵,可参加技工院校中级技能培训,学完规定的课程,经考试鉴定合格,发给中级技能职业资格证书;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退役士兵,可参加技工院校高级技能培训,学完规定的课程,经考试鉴定合格,发给高级技能职业资格证书。
退役士兵现状分析
首先,由于每年退役回安置地报到的退役士兵大部分只有初、高中或中等职业学校的学历,文化水平有限,而且入伍前的学习状况也不是很好,因此他们对上岗前的技能培训认知度比较低,意识不到技能培训对他们就业的重要性。
其次,大部分退役士兵刚刚离开部队,急于寻找一个自认为比较好的工作单位。其中,50%退役士兵有工作意向,但仍处于盲目寻找阶段;30%退役士兵进入入伍前的工作单位或者在退役前已经联系好了工作单位;还有20%的退役士兵选择继续求学或因个人问题打算休整一段时间,没有工作意向。
再次,在这些退役士兵中,来自地级市的退役士兵中约60%原求学或毕业于中等职业技术类学校,已经经过了一定的职业技能培训,而来自县级市的退役士兵中约60%原是初中毕业,未经过职业技能培训。
单位用工需求分析
2012年12月,根据对人才市场的调查,企业用工排出“十大工种”,其中老牌工种电气维修、机械制造排在首位。调研表明,江苏地区对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技能人才需求是巨大的,目前企业需要的人才主要有:生产一线的工作服务人员;生产现场的工艺技术人员;产品制造与加工人员;产品组装与调试人员;设备操作与维护人员;电气产品销售与技术服务人员;产品检验与管理人员;生产线调试与维护人员等。这些工作岗位主要突出了电气自动化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综合性和应用性,用工单位所需人才是能直接服务于生产一线的技能型操作人才。
在此基础上,很多企业都愿意招收有电气自动化专业技能的退役士兵,因为退役士兵较之一般学校毕业的学生更能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服从企业管理,精力充沛,思想活跃,吃苦耐劳。如果掌握了一门过硬的技术,将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强有力的帮助,同时企业也给社会上退役士兵的安置提供了后方基地,可减少影响社会稳定的不良隐患。
为此,针对行业的用工需求,我院为退役士兵开设了电气自动化、机械制造与维修、数控编程加工、汽车维修与驾驶、烹饪等专业。要能有效地在两年的时间内,通过周末和节假日的学习,使退役士兵系统、全面、高效地学习到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并与企业用工要求相配套,首先就要求有一套完整的专业培训方案。
退役士兵电气自动化培训方案
为了适应地方经济和企业高新技术发展的需要,与企业用工需求相配套,满足社会需要,我院根据退役士兵培训的特点,针对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培训进行了设计和调整,建立了一套适合中等职业教育特色的退役士兵培训体系,培训中突出专业的应用性、实践性和先进性原则。通过周末和节假日的学习使退役士兵系统、全面、高效地学习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使其既能掌握电气自动化的设备安装、维修、调试、检测、管理等专业理论知识,又能熟练进行电气自动化产品的加工维修及数控机床的操作、维护等。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的方法,提高课程的整合性、技术的先进性、知识的综合性,使该专业的学员在完成学习后成为一名实用型人才。
(一)创建一体化的培训目标
通过理实一体化培训,掌握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技能,掌握中级、高级维修电工技能,成为能够从事工业电气控制设备的系统安装、设计、调试、维护及技术管理的应用型高级技术工人。
(二)一体化的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关系到退役士兵培训的效果是否能满足企业的需要,所以要根据企业的岗位需求设置培训课程和教学内容。针对退役士兵培训的特殊性,我们将电气自动化专业的课程重新整合,编制了一套真正适合退役士兵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相结合的教材。
中级工课程设置方案 根据企业的需求,要求培训后的退役士兵通过两年业余时间的培训,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对于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退役士兵,要求通过专业课程学习和技能训练,掌握电气自动化专业(维修电工方向)中级工的技术理论和工艺知识,能够熟练运用基本技能独立完成本职业的常规工作,具有分析和处理本职业生产技术上一般问题的能力。
高级工课程设置方案 高级工的培训对象主要是入伍前毕业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相关专业,已经初步掌握中级工操作技能,并通过了国家职业技能中级工鉴定的退役士兵。因此,根据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的要求,高级工的课程设置方案是在中级工课程设置方案的基础上进行补充或增加。
(三)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技能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将理论知识讲解和操作方法加以贯通,以加强学生的理解,同时通过学生现场实际操作效果的反馈,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和操作能力的掌握程度。通过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和实践操作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退役士兵理实一体化培训方案的实施
(一)建立一体化的师资队伍
一体化的培训模式必然要求有一支一体化的教师队伍。“双师型”教师是退役士兵理实一体化培训方案的实施者,我院要求“双师型”教师必须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操作技能必须通过国家职业资格“二级”以上鉴定。作为学院的“双师型”教师,要求每年必须有两个月深入企业参加岗位培训。与此同时,学院从企业聘请了一批既有本科学历,又有工程师或技师以上职业资格证书的生产一线的“双师型”教师。通过学校与企业的联手合作、教学与生产的合作,有效地建立了一支真正适应社会经济和企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的一体化师资队伍。
(二)教学方法模块化
根据上述电气自动化中、高级工课程设置方案,考虑退役士兵技能培训的特殊性和不同企业的用工需求,编制教材和教学计划大纲,有选择地进行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操作技能的培训。教学计划的体系结构与教学模式可多样化,采用模块化教学、工艺与实践相结合、任务型模块教学方法加以应用和实施。
(三)探索构建新型的教学方法
在对退役士兵进行理实一体化培训的过程中,由于初学者基础差,认知能力弱,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媒介,以学员为中心,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其发现问题、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演示法 为了将抽象的概念转化成多彩的课程内容形象表达出来,将黑板式教学转化为实体教学。通过现场操作演示、flash动画、拍摄实景画面和视频影片等多种教学媒介作为新型教学工具,让难以掌握的抽象内容变得具体、生动、形象。
任务驱动法 在一体化的模块式教学方法中,最重要的就是制定模块化的任务目标。根据提出的任务让退役士兵自己讨论任务操作过程的可行性,绘制合理的流程图,制定切实有效的操作方案,通过目标任务的确定,最终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完成目标任务,激发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和成就感。
模拟实训平台法 模拟实训平台在理实一体化培训中为退役士兵操作训练提供了一个统一的测试标准,通过在模拟实训平台上的操作,可让退役士兵间接地掌握操作技能,培养其处理问题的能力。
网络教学平台法 我院建立了网络教学平台,在网络教学平台上设置了各相关专业课程的直播课堂,每周二、四的19:30至21:30是在线答疑时间,由各专业课教师指导、解答退役士兵在学习和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困惑。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学习的时间和知识的掌握。
校企合作师资互动法 聘请企业一线的工程师、高级技师、技师到我院,讲授企业中最实用的技术,替换学校教学大纲计划中相对应或相类似的不实用的课程和知识。同时,企业为我院提供了退役士兵专业项目实训、配套的专业岗位、相关的咨询和课程资料。
退役士兵理实一体化培训效果测评
对退役士兵进行理实一体化培训,提高退役士兵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可以培养退役士兵的综合职业能力,改善退役士兵解决工作问题的能力,与同事、教师和师傅交流的能力。因此,做好退役士兵培训效果测评,认真完成退役士兵专业培训效果检测表、退役士兵专业培训质量检查表及退役士兵个人意见表等的检查,可以督促任课教师及时调控相应的课程和技术内容,有效检测退役士兵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将退役士兵的作业、课堂直播、在线答疑纳入评价,真实合理地做好退役士兵培训效果测评,可以有效地提高退役士兵理实一体化培训的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吕栋腾,张辰亮,孙永芳.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发展和一体化培养初探[J].机电信息,2012(12).
[2]韩启金.机电维修人员应具备的职业素养探讨[J].机电信息,201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