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电力工程的前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电力工程的前景范文1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协调;影响
Abstract: The harmonious coexistence of man and nature of the stick, correctly handl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chnology and human, nature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only by understanding the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construction on environment specific effects can be better improved, to reduce the adverse impact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construction on the environment to the small extent,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economy coordinate system and the virtuous cycle.
Key words: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 environmental impact; coordination; influence
中图分类号: TV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水利水电工程是以防洪、发电、灌溉、供水等为目标的除害兴利的综合性工程,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但在兴建过程中难免对区域原有的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产生一定的影响,应引起高度重视,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工程理念,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严格遵守自然经济规律,采取行政、法律、科技、经济等手段,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切实加强工程施工期间的环境管理。把生态环境保护融入到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行及管理的全过程,保证工程在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维护河流健康,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施工对环境的影响的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 施工对土地利用、文物景观和生态系统的影响在工程施工期间,除工程本身占用一定的土地外,在施工中乱堆弃碴、乱修临时设施,将造成土地浪费,开挖取土或堆弃不处理,对山坡及表土搅动较大,使周围植被遭到破坏,造成水土流失,淤塞河道,施工过程中机械碾压、施工人员践踏等又会带来青苗损失等。同时,工程建设施工对地形地貌、文物景观和生态系统等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二、施工对水质的影响在施工中,生产生活废污水的随意排放,会使地面水受到污染,甚至污染饮用水源,影响河道下游水质。如在桥墩施工中,挖坑排水,会使水质的含泥沙量有所增加。
三、施工噪声的影响水利工程开山劈地及爆破作业、路途运输土石方及其它建筑材料的载重汽车、以及建设工地的各种施工机械(例如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等)在工作时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噪声,将对当地居民日常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
四、施工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施工期间各种车辆和施工机械在行驶和作业过程中排放的大量尾气;水泥、粉煤灰、沙石土料等运输和开挖爆破产生的尘灰;运输材料过程中由于道路凹凸不平或装运过饱满等原因造成的抛洒及车辆身后真空吸力所造成的道路扬尘;施工工地装卸、堆放材料及施工过程中由于地面干燥松散由吹风所引起的风扬灰尘等。不仅会严重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及环境卫生,还能大大增加大气浮尘含量和有害成分,甚至给附近农作物带来不良影响。
五、施工固体废弃物、悬浮物及生活垃圾的影响工程建设施工期间,由于种种原因,要废弃大量固体材料,如砂石料、石灰块、水泥块等,这些固体材料有相当一部分散失在施工工地周围,造成土壤污染。还有来自施工现场的土石粉粒、粉煤灰、石灰、水泥等粉状建筑材料中的悬浮物,在施工期间由于地表水的冲刷而流失,一部分沉积在工地周围土壤中,而另一部分进入当地河流中,对土壤和河水都会造成污染。在工程施工工地,每天都有大量的施工人员工作和生活,这些施工人员每天都要产生一定量的废水、生活垃圾等,这些废物总量虽然不多,但如不及时处理也将造成土壤及环境污染。
六、施工对人群健康的影响施工区生活环境简陋,但人员复杂,流动性大,容易传播流行性传染病、地方病、自然疫源性疾病等,直接影响人群健康。 此外,环保、林业、土地、文物等有关部门要根据各自的职责和有关法规,相互协作,密切配合,加强对施工过程中的毁林占地、水土流失、噪音污染、大气污染、水质污染、景观破坏等情况的监督检查和实时监测,对于出现超标或影响环保的不良行为,及时通知施工单位进行整改,采取补救措施,严重者应追究法律责任,共同维护好工程施工期间的生态环境,使工程充分发挥社会、经济和环境等综合效益。
七、实施高效节水滴灌工程对作物生长环境的影响
(一)由于滴灌带滴头很小,堵塞是滴灌应用中最主要的问题。河渠水中含有的泥沙和有机物达不到滴灌水质标准,设计中简化了过滤配置或过滤系统配置不合理,泥沙等杂物被抽入管道及滴灌带后将流道堵塞,使滴灌带出水不均,甚至滴头无法出水,对系统正常运行影响很大,停用闲置的滴灌工程中有1/3是过滤系统出了问题。
(二)由于滴灌管带是黑色,6、7月当气温达到30℃以上时,田间膜下温度可达80℃左右,黑色管带吸热过多造成膜下局部温度过高,黑色滴灌带粘连或烫裂薄膜,地膜开裂后膜下杂草生长,保温、保墒性能弱化,灌水质量下降。
(三)膜下滴灌残膜的回收比较困难,长此以往会造成白色污染,对后作种植产生负面影响,另外,膜下滴灌作物收获后,主要靠人工回收,卷毛管、打捆、拉运都占用大量人力,使生产成本增加,对废弃的滴灌材料回收不到位,长此以往,会造成田间地膜管带残存量大,造成土地的污染,影响作物正常出苗及生长发育。
(四)膜下滴灌技术推广应用主要农村,长期以来农民节水意识淡薄,受沟灌传统思维影响深,对节水灌溉知识了解甚少,加之管理体系不当,管理制度不健全,运行操作不当,任意延长滴灌时间,不按系统设计轮灌方式操作运行,多开分流孔人为泄压,不能因地因作物制宜,造成水的利用率低下,达不到预期的节水增产目的,对滴灌事业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八、水库工程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一)、对水文情势影响。水库工程由于改变了河道的天然状态,因而对河道乃至流域内的水文情势造成影响。对于水库工程而言,水文情势的变化是导致工程运行期间所有生态与环境影响的原动力。水文情势的变化,将会对航运、环境地质、水温、水质、流速、流态、局地气候、土地资源、水生生物、陆生生物、河道冲淤、供水、灌溉、移民等造成一系列影响。
水库工程对水文情势的影响在库区和坝下截然不同,库区由于大坝拦蓄,坝前水位一般有较明显的抬升,有些高坝水库坝前水位有很大的抬升,由于水位升高,水库水深从坝前至库尾都有不同的增加,同时水库淹没一些原来的陆地将会变成水域,库内水域面积大量增加,另外水库蓄水后,因库区水位雍高、水深增大,水面比降变缓、流速减小,在水库局部岸边可能会有回流,在入库支流汇入口,原来湍急的河流将变成库湾,水流流速大幅减缓。坝下水文情势将由天然径流状况转为受水库调节影响的状况。对于中小型水利类水库,有防洪要求的,在洪峰期由于水库蓄洪,坝下流量小于天然洪峰流量,在洪峰后期,水库泄洪,坝下流量大于天然来水量,洪水历时加长,洪峰流量变小,水库削峰作用明显,汛末及汛后水库尽量蓄水以保障供水,坝下流量一般小于天然来水量,特别是,有些以供水为主的水库在制订调度运行方案时,在枯水期甚至平水期都不考虑下泄,从而导致坝下脱流,在评价时应注意要求水库保证一定的下泄水量,以保证坝下河段的生态用水要求;对于大型水利类水库工程,由于水库规模大,调蓄能力强,在枯水期仍可保证坝下流量大于天然来水量,而平水期和丰水期则坝下流量一般小于天然来水量,总体表现为坝下流量过程年内趋于坦化,水库年内总下泄水量小于天然来水量。对于以发电为主的水库,除汛期按防洪要求运行外,一般在丰水期蓄水以保证枯水期电站正常出力,因此一般表现为丰水期坝下流量小于天然来水量,枯水期坝下流量大于天然来水量,坝下流量过程趋于坦化,年内总下泄水量与天然来水量相同,但大部分电站的大坝至电站尾水之间存在减脱水河段,特别是一些调峰运行的电站,坝后常常会出现减脱水现象,在评价时应注意要求水库保证一定的下泄水量,以保证坝下河段的生态用水要求。
(二)、对水环境的影响。在河流上筑坝建库,将使坝上形成宽阔的水域环境,库区水动力条件也将发生改变,急流变缓流甚至静水,水深、水面宽成倍增加,造成库内水体水质、水温发生变化,进而造成坝下河流的水环境也随之发生改变。
(三)、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水库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从区域自然体系生态完整性与敏感生态问题评价两大方面考虑。
参考文献:
1、熊芸关于水利水电施工工地环境保护管理的探讨.
2、翁立达,赵琛山试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期的环境保护.
电力工程的前景范文2
【关键词】生态文明;生态环境;水利工程建设
一、什么是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
它的产生基于人类对于长期以来主导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的反思,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人类物质财富的有限性,人类必须从追求物质财富的单一性中解脱出来,追求精神生活的丰富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无疑将使人类社会形态发生根本的转变。
二、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对气候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地区性气候状况受大气环流控制,但修建大、中型水库及灌溉工程后,原先的陆地变成了水体或湿地,使局部地表空气变得更加湿润,对局部小气候产生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降雨、气温、风和雾等气象因子的影响[ 1 ] 。
(1)降雨量增加:这是由于修建水库形成了大面积蓄水,在阳光辐射下蒸发量增加引起的。
(2)降雨分布发生改变:水库低温效应的影响使降雨分布发生改变,一般库区蒸发量加大,空气变得湿润。实测资料表明,库区和邻近地区的降雨量有所减少,而一定距离的区降雨则有所增加,一般来说,地势高的迎风面降雨增加,而背风面降雨则减少。
(3)降雨时间发生改变:对于南方大型水库,夏季水面温度低于气温,气层稳定,大气对流减弱,降雨减少;但冬季水面较暖,大气对流作用增强,降雨量增加。
2、对水文的影响
水库修建后通过改变了下游河道的流量,从而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水库不仅存蓄了汛期洪水,而且还截流了非汛期的基流,往往会使下游河道水位大幅度下降甚至断流,引起周围地下水位下降,从而带来一系列的环境生态问题。下游天然湖泊或池塘因水源消失而干涸;下游地区的地下水位下降;入海口因河水流量减少引起河口淤积,造成海水倒灌;使得河流自净能力降低;以发电为主的水库,多在电力系统中担任峰荷,下泄流量的日变化幅度较大,致使下游河道水位变化较大,对航运、灌溉引水位和养鱼等均有较大影响;当水库下游河道水位大幅度下降以至断流时,势必造成水质的恶化。
3、对土壤的影响
水库蓄水引起库区土地浸没、沼泽化和盐碱化。
(1)浸没:在浸没区,因土壤中的通气条件差,而造成土壤中的微生物活动减少,肥力下降,影响作物的生长。
(2)沼泽化:水位上升引起地下水位上升,土壤出现沼泽化、潜育化,过分湿润致使植物根系衰败,呼吸困难。
(3)盐碱化:由库岸渗漏补给地下水经毛细管作用升至地表,在强烈蒸发作用下使水中盐分浓集于地表,形成盐碱化。土壤溶液渗透压过高,可引起植物生理干旱。
4、对鱼类和生物物种的影响
目前社会上极为关注的是大坝建设对洄游鱼类造成的影响。事实上,洄游鱼类由于种类的不同,其生存的环境也各不相同,如鲟鱼,相当一部分是在北纬45 ℃左右的日本北海道和我国乌苏里江、黑龙江、松花江等河、海之间洄游。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河流上建坝,对鱼类和生物物种的影响是不一样的,要对具体的河流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
(1)对陆生植物和动物的影响: ①永久性及直接的影响,库区淹没和永久性的工程建筑物对陆生植物和动物都会造成直接破坏; ②间接的影响,指局部气候,土壤沼泽化、盐碱化等所造成的对动植物的种类、结构及生活环境等的影响。
(2)对水生生物的影响:主要指对水生藻类植物的影响。
水库淹没区和浸没区的原有植被死亡,以及土壤可溶盐都会增加水体中氮磷的含量,库区周围农田、森林和草原的营养物质会随降雨流进水体,从而形成富营养化的生长条件。
(3)对鱼类的影响:切断了洄游性鱼类的洄游通道;水库深孔下泄的水温较低,影响下游鱼类的生长和繁殖;下泄清水会影响下游鱼类的饵料,影响鱼类的产量;高坝溢流泄洪时,高速水流将造成水中氮氧含量过于饱和,致使鱼类产生气泡病。
5、对人群健康的影响
不少疾病如阿米巴痢疾、伤寒、疟疾、细菌性痢疾、霍乱、血吸虫病等直接或间接地都与水环境的恶化有关。如丹江口水库、新安江水库等建成后,原有陆地变成了湿地,利于蚊虫孳生,都曾流行过疟疾病。由于三峡水库介于两大血吸虫病流行区(四川成都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 之间,建库后水面增大,流速减缓,因此对钉螺能否从上游或下游向库区迁移并在那儿孳生繁殖,都是需要重视的环境问题[ 2 ] 。
6、对生物和文物的影响
我国是历史文明古国,文物古迹繁多。水库蓄水淹没原始森林,涵洞引水使河床干涸,大规模工程建设对地表植被的破坏,新建城镇和道路系统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分割与侵占,都会造成原始生态系统的改变,威胁多样生物的生存,加剧了物种的灭绝。水利工程师的职责是研究由平衡状态到不平衡状态再到平衡状态的发展规律。只要遵循“因势利导,因地制宜”的原则,合理规划,周全设计,精心施工,加强科学管理,大多负面影响都可以得到缓解。水利工程能否带来环境效益,能否把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是衡量水利工程建设成败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我们必须充分发展和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深入研究自然与生态的平衡机制,研究人类改变自然时对生态的近期和长远的影响[ 3 ] 。因地制宜,确定适当的开发目标。过去的水力资源规划,按照流域梯级开发模式,往往追求100 %的开发率。由于移民和耕地的补偿费用会越来越高,因此考虑社会稳定和保护耕地资源,在规划时应因地制宜、选择适当的开发目标,对于移民和淹没耕地少、生态环境问题少的河流,可以100 %地开发;对于移民和淹没耕地多、生态环境问题大的河流,可以放弃部分河段的开发。参照多数发达国家的情况,水电资源平均开发率为70 %~80 %是可行的[4] 。
三、结语
兴修大型水利工程,势必要打破原有的生态平衡,对这一“打破”要作具体分析,绝对不能一概而论。人类要谋求生存和发展,自然需要打破那些恶性的生态平衡环境,使其由“恶”转“良”;同样,也正是因为人类要发展,还需要“打破”那些“良性”的生态平衡,让其向着更有益于“良性”的方向发展,而其中的代价,则正是我们在建设过程中所应充分注意的对环境保护问题。因此,观念上的更新是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所需要的必不可少的认识前提。
参考文献:
[1]宋国光. 大型水利工程对生态影响的刍议[J ] . 国土经济, 1994 , (1) .
[2]刘昌明. 调水工程的生态、环境问题与对策[J ] . 人民长江,1996 ,27 (12) .
[3]潘家铮. 中国水利建设的成就问题和展望[J ] . 中国工程科学,2002 , (2) .
[4]刘庄. 水利设施对淮河水域生态环境的影响[J ] .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3 , (2) .
作者简介:
电力工程的前景范文3
关键词:城市环境水利工程;设计思路;景观;
Abstract: the environment of the city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is a kind of new idea of hydraulic engineering, it is not only to the extens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traditional hydraulic engineering, a new subject is also the process of city.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features and design ideas of city environment of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for example, principles of engineering or completion of the works and the ongoing and should follow the design.
Keywords: City water environmental design; landscape;
中图分类号:TU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年来,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和城市人口都在突飞猛进的增长,城市居民对居住环境质量的要求也在逐渐提高。自20世纪末开始,我国已逐步形成并完善了具有一定规模大小的城市环境水利工程,这不仅提高了城市环境的质量,而且加快了城市的发展进程。
城市环境水利工程是指通过导流、蓄存以及拦截等工程手段,对城市现有或改造的河道及水利工程进行处理,并且与城市中的建筑、绿化以及道路等进行融合,使得河道等水体变成城市独特的景观。此改造不仅可以净化城市空气及调节区域气候,而且还具有改善城市的风貌以及增加旅游的景点等作用。
一、城市环境水利工程的特点
所谓的城市环境水利工程改造,主要是围绕着水进行处理。水存在很多自然功能,不仅可以滋润大地生物、以及净化大气和地表,具有保持生态稳定循环的功能,而且也是降水与蒸发等气象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城市环境水利工程主要就是利用水的以上用途,来达到改善城市景观以及调节气候的目的。
作为生命的源泉和经济的命脉,水在生活生产中的用途主要包括居民用水、农业灌溉以及工业生产等等。但是随着近些年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日益紧缺的水资源,全社会开始呼吁节约用水。在不断加快的城市化进程中,居民对环境的要求也水涨船高。所以把水在传统意义上的本能需求和经济利益转化成为环境效益的问题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其关系着城市化的进程和经济的发展水平。
水的城市环境效益包括景观效益、生态效益以及生活效益。其中景观效益包括水质保护、景观重造以及环境用水等;生态效益包括水生动植物的生活栖息以及生长繁殖等等;生活效益主要包括防灾防洪、娱乐等等。环境水利工程需要开发水的各种功能,并且和城市环境融合,发挥出水的环境效益。
二、城市环境水利工程的设计思路
在设计水利工程的思路前,需要提前对城市水资源进行多方面的勘察和研究,其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视野,包括持续稳定的自然环境视野、健全的水资源系统视野以及地域景观的视野等等。因此在以水利工程的安全可靠为前提的基础上,充分挖掘水的自然优势,将工程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发挥到最大限度。
城市环境水利工程的目的就是改善城市景观以及调节小气候,因此在设计水利工程时,需要遵循几点重要的思路:第一,以人为本。围绕着人的安全和需求为中心,“以人为本”是设计的核心思路,其不仅强调了工程中人的安全的重要性,而且设计的最终目的就是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第二,突出生态和自然。在尽量少的改动工程周围环境的基础上,将工程融合到周边环境中去,突出景观的自然和原生态;第三,重视人文特点。人文特点是一座城市的风貌,设计师在设计思路之前,需要了解城市的人文特点,在具有一定的体会和感受的基础上,将设计与城市的文化背景和风土人情结合起来;第四,体现休闲娱乐。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增大,人们需要一个休闲娱乐的景观来放松心情,因此在设计城市水利工程时要考虑到景观的静谧和祥和的特点。
三、现有的城市环境水利工程举例
1.山西太原市汾河公园的二期工程
针对于一期工程的缺陷,二期工程新增湖区防渗、生态护岸和中隔墙等内容。考虑到汾河公园位于太原市中心,河道两岸均为城市发展的中心地带,在设计二期工程时提出了几点要求:首先,围绕“以人为本”为核心,以“功能·生态·品味”为主题,把促进“第一自然”与“第二自然”的融合为主要设计思路;其次,在湖上设立小岛,并且引水上岸,在生态中隔提和护岸;最后,为了体现休闲娱乐,二期工程将形成人性化和生态化、趣味性和知识性并称模式,使公园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
2.广西桂林市阳朔县城水环境的整治工程
作为中国出名的旅游名县,阳朔吸引人们来旅游的原因主要是阳朔到桂林的漓江河段。阳朔县的水资源丰富,为了改善阳朔居民的生活环境和阳朔县的旅游环境,进行水治理的主要内容有:县城水体的设计规划、两岸河道的策划以及水景改造等等。此工程方案充分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环境,而且为奠定了阳朔旅游事业的良好基础。
3.太原市森林公园人工湖工程
太原市森林公园是太原市唯一一所集合娱乐、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园,园区建有超大人工湖,设有湖区防滲设施、引水渠及沉淀池设计以及湖边景点特色建筑等。在设计中,加入了古朴和自然的元素,在建筑和桥梁上体现出独特、和谐的风格。使得原始森林和人工湖相互融合,打造出原生态的自然景观。
四、工程设计中应该遵循的原则
在工程设计的过程中,不能片面的追求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而忽视安全和生态平衡等重要原则,防止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和伤害。因此,在设计城市环境水利工程时,需要考虑一下几点原则:
1.防洪及人身安全
城市环境水利工程大多数都是在天然河道的基础上建设,所以在设计方案时需要考虑河道的防洪安全。同时工程完工后会有大批游人进入,这时需要将人身安全考虑在内,在嬉水或划船的过程中做好防护措施,保证景区的安全性。
2.合理使用水资源
蓄水是保障城市环境水利工程景观维持稳定进行的重要手段,水体的消耗主要来自水面蒸发以及水体渗漏。在北方的干旱地区,由于水的蒸发量大,而降水量小,这时候设计方案不仅需要不断引用新的水源对景区补水,而且尽量减少水体的渗漏,以维持景观旅游的正常进行。
3.自然和人工景观相融合
设计要求在尽量不影响自然景观的前提下,尽可能多的创造人工景观。作为城市环境水利工程的主要内容,人工景观的建设应该根据天然景观的特点和分布,自然景观主要有湿地、林区以及河流走势和造型,工程将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相融合,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设计思路。
目前,我国经济、社会正在全力发展,如何将以人为本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贯穿到工程的设计上去,是今后工作中面临的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1]张伟,龚爱民;浅谈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J];河北水利;2005年09期
电力工程的前景范文4
关键词:浅谈,综合治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F325文献标识码: A
1北京市城区河道综合治理现状
北京市城区内目前有清河、坝河、通惠河、凉水河等四条主要排水河道、30多条支流,20多个湖泊,担负着城市供水、排水、环境的作用。近十几年来,北京市投入了大量的资金,通过河道清淤,改善生态环境,水土保持处理等多种模式对城区河道进行了综合治理。例如,转河综合治理工程,亮马河综合治理工程、凉水河治理工程等成功的实例,不仅提高了城市的防洪、排水、排污、通航等能力,改善了城市环境,更提升了城市的景观功能。
2城市河道主要存在的问题
城市河道主要存在淤泥淤积严重,长时间得未进行清理,使河道行洪功能弱化;传统河道断面型式单一,陈旧的砖墙结构及青石板护坡,与周边环境及不协调;水质受污染严重,造成“水黑、水臭、水脏”现象;河道景观设施缺乏,色调单一,造成人与水隔绝亲近,影响和谐发展等问题。
2.1淤泥使河道行洪功能弱化
由于城市河道周边环境复杂,核心区和商业区的发展会给周边的河道带来垃圾、粪便等各种污染物,加上河道水体常年不循环,造成的死水、黑水,沉积了大量的淤泥、水中弃置物等物质,在影响水质的同时,很容易造成河道淤积严重,从而使河道河床抬高,河道过水断面缩窄,对河道的行洪、排水能力造成一定的影响。
2.2河道断面型式简单
传统河道整治主要着眼于排涝防洪、水土保持和航运功能要求而进行护坡建设,河道走向笔直,老旧的护岸、护坡护砌大多硬质化、脱落化,岸坡多为方砖、混凝土等硬质材料,型式简单,部分河段色彩较单一,与城市周边环境不协调。简单的河道断面型式,对水中和岸边生物的生长不利,降低了河道自净能力。这对水的自然清洁和人与水环境的和谐方面造成了不良影响。
2.3水质污染严重
近年来,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增多,城市飞速发展带来的雨污水管道等配套寄出设施不全,建设明显滞后,城市水系缺乏统一规划,河道内有无数个连接商业区、居民区、甚至工业区的排水沟及排水管道,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等大量的城市污水直接排入河道,造成水质污染严重。同时,大量散落的生活垃圾来不及处理,堆放在河道周边,又造成了水体及土壤的污染。水质水体污染。加上河道水体由于水量调节不善,长时间死水来不及排放,流通,造成水体发臭发黄现象。水质的恶化,容易出现水体浑浊、透明度低,滋生富营养化、水花现象,使水生动植物种类生产得到抑制,导致生态系统的严重破坏,甚至滋生各种细菌,影响周边居民身体健康。
2.4河道景观与周边环境不协调
城市河道周边人口密度极高,也是居民休闲娱乐的最佳去处。但大部分河道沿途环境污浊不堪,,景观设施不配套,滨河绿植品种和数量极少,种类单一,绿化面积不足,受到水质影响,水生动植物趋于灭绝,硬质护坡及护岸长时间不清理,形成污垢和藻类覆着严重,整个河道栈桥、码头建筑物非常少,休闲和娱乐设施及临水、亲水空间缺乏,使得河道形象不佳,与品位、文化距离较远,欣赏度不够,难于满足居民观赏性的需求,无法展示城市历史韵味和风貌。
3河道综合治理措施
河道综合治理工程,主要体现在河道清淤、截污治理、岸坡修复、生态绿化等方面,用于改善河道水质,完善排涝防洪体系,切断污染源,改善生态环境,保持与城市的协调统一发展等。其中,北环水系亮马河综合治理工程于2006年开工建设到目前,在景观生态河道以及岸坡治理等方面,有着独特之处和亮点,分别予以介绍。
3.1积极探索新思路,做好生态清淤
河道清淤在传统清除河底淤积物的基础上,应创新思路,结合河道形状,对河道平面流态进行多样式的塑造,比如,减少弯道阻力,放缓河坡,对水流的纵向水深和流速起到控制,使淤泥及水中附着物能顺利、顺畅的流向下游。积极引进生态清淤手段,消除河道淤泥,减少淤泥中污染物质的释放,沟通城市水系,实施河道多模式的联动疏浚和沟通,增加水体流动性和水环境容易。合理处理清淤与建筑物保护协调性。
3.2复式断面岸坡治理
建设生态型护岸是现代城市河流综合治理的发展趋势。生态护岸以“保护、创造生物良好的生存环境和自然景观”为前提,把河堤由过去的混凝土人工建筑改造成为水体和土体、水体和植物或生物相互涵养,适合生物生长的仿自然状态的护坡。一方面,利用生态河堤生长的水生植物(如芦苇等)和由此而生存的水生生物净化水质;另一方面,通过河道河底及坡面表层泥面生长的大量微生物、藻类、水生动植物形成的自然生物膜净化水体,提高河道本身的自净能力,达到改善水环境的效果。在选用护岸材料时,可选择亲水性和透水性较强的材料,创造有利于河道中水生物生长和维护河道的水生态环境。
例如,亮马河综合治理工程工体西侧路段原浆砌石护坡保留,采用生态袋、仿木桩、真木桩、生态护坡砖分段布置,使景观多样化,这一区域游人较多,景观布置样式多,观赏性好。
朝阳公园段,突出水生植物种植,岸坡用生态墙壁砖布置,突出游园性质,此段区域河道岸坡狭窄,下游设有橡胶坝,水位变动大。此段岸坡设置主要以生态墙壁砖,也叫鱼巢砖为主,这种砖是目前北京城区河道大量应用的一种生态砖,主要在岸坡较陡的水位变动区布置,效果较好,对水体有很好的抗冻融循环能力。此外,砖的中心为凹形,可以存放种植土,栽种水生植物;也可以用作鱼类动物的玩娱场所。
3.3发展市政基础设施,综合截污治污治理
污水截流与治理仍然是改善城市河流水质的最根本手段。政府协调加紧修建配套基础设施,加大对河道沿线的雨污水治理。河道沿线设置小型垃圾堆放场,人群居住区及聚集区、游览区多设置生态垃圾桶,宣传标语,及时对河道区域内的生活垃圾进行清理。要建立健全合理的河道管理条例,严格规定污水排放标准,加强河道保护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素质,避免随手乱仍,随意乱放的现象。
3.4配套区域生态景观设施
岸边绿化工程可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一般采取与周围自然景观协调的结构形式。河道治理就是为城市构建优美的环境,所以在河道综合治理中,在满足防洪的前提下,可以采取多种丰富的形式,确保生态美观和景观美感。
比较常见的有自然草坡入睡、建设亲水平台,设置亲水平台,创造“人水和谐”环境。河道整治在提高河道的排涝行洪能力的同时,又要增强河道的自然活力,创造人与水亲近的和谐、美丽的环境。建造与自然条件相和谐的亲水设施如木质栈桥,配合以形态多样的护岸形式,形成河流、绿地、树木的景观网络,创造多彩的水边风景和优美城市环境、满足人们入河戏水、欣赏自然界美的要求。(栈桥、码头、浅水平台等)。岸坡绿化工程一般是种植行道树、绿绿道、建立小型公园等。种植行道树和绿道,主要以乡土树种为主,河道绿化多以种植杨、柳为主,滩涂和护坡以常绿的开花灌木和小乔木为主。小型公园以“自然、生态、亲水、安全、舒适”为宗旨,打造生态走廊,岸边设置岩石雕塑、主题公园,假山,种植藤蔓植物等,建设成满足居民休闲的场所。
3.5提升生态理念,设置净化设施,用水生植物涵养水质
充分发挥河道水质自净功能。采用生物治理、引水稀释、曝气充氧、底泥疏浚的手段,利用河流的水动力特性进行水资源调度和河道本身的自净功能与生物的净化功能改善水质,或利用外来引水增加流动水量,稀释水体,输移污染物,或直接移除河道内污染源,提高水环境容量和水环境承载能力,是改善水质的有效辅助手段。在河道整治中创造条件,建设和恢复自然型岸边,实现水边、水中、水底的生物多样性,逐步修复水生态,通过生物链的作用,消化和吸收内外污染源,增强水体的自净能力。如:亮马河河道在深水区布设增氧曝气机,浅水中种植水生植物:利用水生植物自然净化作用,增加水体的融氧度,吸收附着物,净化水体。发展生态修复技术,建造人工湿地、人工浮岛、人工净化湖等。人工湿地就是利用水生动物和根际微生物等来净化水体。人工浮岛是在附体上栽培水生植物,利用栽培的水生植物和与植物共生的微生物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在人流聚集区,商业区及发展区,填筑人工岛屿。在浮提上栽培水生植物,利用栽培的水生植物和植物共生的微生物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生物滤床,利用河床上附着的生物膜或人工填充材料作为生物膜,过滤降解污染物。
例如:亮马河综合治理工程在河道区域,特别是三里屯使馆区域、燕莎商城及凯宾斯基饭店附近,以生态为主题,合理布置构筑格栅岛屿,用于栽培种植水生植物。格栅岛屿的主体是格栅石笼堆砌码放成岛屿形状,用钢筋与河底固定作为主架,格栅石笼之间用钢丝连接围城小岛,中空部分用腐殖土、种植土填充,种植宜活的水生浮萍、荷花等植物。此外,亮马河综合治理工程启动了水质净化标,工程内容主要包括在深水区布设增氧曝气机,软性生物膜载体。在死水区合理布置混凝土块,安装生物膜载体,利用生物膜的作用或生物膜与悬河道水体浮活性污泥的复合作用净化水体。同时,在水质得到一定改善,透明度满足要求后,在浅水中种植水生植物,在全河放养水生动物,构建水生生态自净系统。
电力工程的前景范文5
关键词: 轻型井点; 喷射井点; 质量通病; 治理办法
中图分类号: TU75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9-8631(2010)04-0056-01
一、轻型井点
轻型井点降水的设备主要包括井点管、集水总管和抽水机组等。地下水主要依靠真空形成的负压提升到地面。轻型井点降水的施工程序通常是首先挖井点沟槽,铺设集水总管,然后冲井点孔、下入井点管、灌填砂滤料、把井点管同集水总管相连接,最后安装抽水机组,并同集水总管相联接,进行试抽,合格后交付使用。轻型井点系统的全部管路,在安装前均应把管内铁锈、淤泥等杂物除净,并加防护。单根井点埋设后要检查它的渗水能力,一套井点埋设后要及时试抽,全面检查管路接头安装质量、井点出水状况和抽水机组运转情况,发现漏气和“死井”等问题应立即处理。
轻型井点因抽水机组类型不同分为干式真空泵井点、射流泵井点和隔膜泵井点。它们的排气排水方式不同,常见故障和防治方法亦不同。轻型井点一般通病及治理办法如下:
(一)真空度失常
1. 真空度很小,真空表指针剧烈抖动,抽出水量很小。一般是由于井点设备安装不严密,管路系统大量漏气所造成。真空度失常而又一时不易辨别问题的具体部位时,可先将集水总管和抽水机组之间的阀门关闭,如果真空度仍然很小,属于抽水机组故障,如果真空度由小突然变大,属于抽水机组以外的管路漏气。
2. 真空度异常大,但抽不出水。一般是由于井点滤网、滤管、集水总管和滤清器被泥砂,淤塞,或砂虑层含泥量过大等,以致抽水机组上的真空表指针读数异常大,但抽不出地下水。井点管因淤塞而抽不出水的检查办法有:手摸井管时冬天不暖夏天不凉;井管顶端弯头不呈现潮湿;用短管一端触在井管弯头上,另一端俯耳细听,无流水声;通过透明的塑料弯联管察看,不见有水流动;向井点管内灌水,水不下渗。基坑未开挖前可用高压水冲洗井点滤管内淤积泥砂,必要时拔出井点,洗净井点滤管后重新水冲下沉。
(二)水质浑浊
抽出的地下水始终不清,水中含砂较多,考虑可能是井点滤网破损,因此下井点管前必须严格检查滤网,发现破损或包扎不严密应及时修补。有时发现基坑附近地表沉降较大,是因为井点滤网和砂虑料规格太粗,失去过滤作用,土层中的大量泥砂随地下水被抽出。实际施工时井点滤网和砂虑料应根据土质条件选用。
(三)井点降水局部异常,基坑局部边坡有流砂堆积或出现滑裂险情
通常是因为基坑附近有河流或临时挖掘的积存有水的深水沟,这些水向基坑渗漏补给,使动水压力增高;或是基坑附近地面因堆料超载或机械震动等,引起地表裂缝和坍塌,如果同时又有地表水向裂缝渗漏,则流砂堆积或滑裂缝情将更严重。当遇到这种情况时,我们可以封堵地表裂缝,把地表水引往离基坑较远处,找出水源予以处理,必要时用水泥灌浆等措施填塞地下空洞裂缝;或在失稳边坡一侧,增设抽水机组,以分担部分井点管,提高这一段井点管的抽水能力;同时在有滑裂险情边坡附近卸载,防止险情加剧,造成井点严重位移而产生的恶性循环。
二、喷射井点
喷射井点降水主要设备包括装有扬水器的井点管、进水总管、高压水泵和循环水池(或水箱)。地下水依靠高压水泵加压的工作水作用于扬水器而提升到地面。如果井点施工质量差,扬水器(包括喷嘴和混合室)失效,循环工作水路不畅通,工作水大量漏失和压力下降,井点滤管或砂虑层淤塞,井点就失效。喷射井点如果以压缩空气作为介质,则称为喷气井点。目前常用的是以水作为介质,常见的故障和防治方法同工作水循环能否正常有密切关系。
喷射井点宜按下列程序施工:首先安装水泵设备(包括循环水池或水箱)及泵的进出水管路,必要是搭临时泵房;然后铺进水总管和回水总管,挖井点坑和排泥沟,沉设井点管、灌填砂虑料,接通进水总管,单井及时试抽;全部井点沉设完毕后,立即把各根井点接通回水总管,进行全面试抽,合格后交付使用。
在具体施工中,井点滤管一般应设在透水性较大的土层中,必要时可扩大砂滤层直径,适当延深冲孔深度或增设砂井。冲孔应垂直,孔径应不小于400毫米,孔深应大于井点底端1米以上。拔冲管时应先将高压水阀门关闭,防止把已成孔壁冲坍。对土层中的硬粘土夹层部位应使冲管反复上下冲孔和不断旋转冲管,使夹层的孔径扩大到设计要求。单井试抽时排出的浑浊水不可回入回水总管。试抽开始时水质浑,而后变清是属于正常现象。水质变清后连续试抽不宜小于1小时,以提高砂虑层及其附近土层的渗水能力。
喷射井点一般故障及治理方法:
1. 井点倒灌水,井点周围有翻砂冒水现象。一般是因为扬水器失效,井点内管底座安装不严密,或使用过程中因管卡松动,内管上移造成底座部位漏水,井点内管及外管的接头漏水,工作水压力过低等因素均可能发生井点倒灌水。发现井点倒灌水,应立即关闭该井点及查清倒灌水原因并作处理。根据该井点关闭时工作水压力表指针上升数值大小和先易后难顺序,依次检查处理,如果井点阀门未开足的应开足,以保证必要的工作水量和工作水压力,内管底座安装不严密或使用过程中井点内管上移的,应将内管顶端管卡拧紧,使底座向下压紧,保证接触严密。如底座上的铜环损坏,则更换铜环,扬水器失效的按“扬水器失效”治理方法处理,内管接头漏水的则按具体情况处理丝扣接头或焊缝,若外管接头漏水则停止使用该井点。
2. 工作水压力升不高,致使井点真空度很小。水泵负担过多的井点,或循环水池内泥砂沉淀过多堵塞水泵吸水口,以致工作水量不足,水压力升不高,使井点真空度很小。水泵流量不足时应增开水泵,清理循环水池中的沉积砂应在维持井点连续降水的条件下进行,并查明泥砂大量沉积原因。如系个别井点引起,应按水质浑浊的治理方法处理。
3. 循环水池水位不断下降。是因为循环水池位置离基坑太近,当地表发生沉陷时影响循环水池开裂漏水,如果井点倒灌水或工作水循环系统中有大量漏水时,工作水的漏失量超过井点抽出水量,水池水位亦将不断下降。循环水池开裂漏水时,应对水池进行加固和堵漏,必要时改用循环水箱。如果循环水池水位下降系工作水循环管路系统或井点倒灌水引起的,应根据具体情况处理。
电力工程的前景范文6
一、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一)、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给自然环境带来的影响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虽然能够有效开发水电资源,增加清洁能源在能源消耗当中的比例,但工程的建设过程却还是会给自然环境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具体来说可以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上:一方面是对水生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水利水电工程在修建过程中需要进行封堵、截流等施工,这会直接改变水生环境,将原来的陆地变成水域,将原来的流水变成静水,而这样的变换对于水域当中生物的生存环境是有很大负面影响的。尤其是水库的修建,将原来流动的河流改为水库,这样水域的水流速度降低,界面之间的交换速率大大下降,就会使水域中的污染物扩散减慢,从而使水域中的复氧能力下降,导致水库当中的自净能力较差,导致水库的水质与原来的河流水相比大大下降。再者,水库中的水体流动速度较慢,水层更加透明,这样阳光能够直射进水中,从而加快水体中藻类的生长,如果藻类生长过快就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出现,而藻类大面积生长和死亡会淹没水库表面,影响水体下部的氧气循环,而且生长在水面上的藻类还会消耗水库中的氧气,从而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沼气,二氧化碳的增多会改变局部内的气候环境,从而影响水利工程周围的气候环境。再者,由于水库中的水流速度较慢就会使水中的杂质沉积在水库底部,积累过多的话机会直接对水库水源造成污染;另一方面是给陆生环境带来的影响。水利水电工程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对上游水资源进行拦截,那么势必会影响下游的水体流量,下游平原的淤泥肥源减少,土壤中的肥料降低会直接影响下游平原的土壤质量。而且水库蓄水阶段会对周围的土地造成一定影响,让周围土壤长期处在高含水量的状态当中导致土壤容易出现土壤盐渍化问题,而且还会直接影响陆生植物生长。水库蓄水会淹没大片的土地,导致植被大面积减少,这会直接破坏施工现场的生物多样性,并且在修建过程中所产生的工程垃圾和生活垃圾还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问题。
(二)、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给人文环境带来的影响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不仅会给自然环境带来影响,而且还会给当地的人文环境带来一定负面影响,具体来说主要是表现在三个方面上:一是会给人体健康带来一定的威胁。水利水电工程在修建过程中会产生很多建筑垃圾、噪音污染以及废水、废气等,这些不仅会污染当地的生态环境,而且还会通过自然环境而影响人文居住区居民的身体健康,导致部分病原菌体滋生,尤其是血吸虫病在库区更为常见;二是会给修建区的文物保护带来威胁。水利水电工程给文物带来的影响主要是文物古迹和建筑物,水库蓄水后需要淹没大片土地,而这其中就会包括一些人文景观,尤其大型水利水电工程给文物带来的影响更大,比如三峡水利工程的修建就使得当地的39处文物古迹被淹没,这些文物古迹都是历史遗留给我们的精髓和财富,而因为水利水电工程的修建造成这些文物古迹被破坏,这是整个人类的损失。;三是会给带来移民问题。由于水库修建需要占用大片土地面积,那么依河而居的人们则需要进行搬迁,而大批的人口迁徙势必会带来很多问题。首先是在选址完成后对当地居民搬迁的人地关系处理,有很多居民是不愿意离开自己居住多年的地方的,如何有效处理人地关系,如何妥善对迁移的居民进行安置,让他们能够在搬迁后过上稳定的生活,这都是水利水电工程必须要考虑的,也是水利水电工程修建所带来的重要人文问题。
二、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可以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
针对于水利水电工程在建设过程中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各种负面影响,建设方应该积极正视这些问题,采取相应的处理手段来减小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加强对水利水电工程的运行管理
建立生态环境影响评估制度,结合水利水电工程的短期和长远利益对工程建设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进行科学评估,建立成熟完整的评估系统,并且根据评估出来的结果针对性采取相应的包括对策。再者,工程建设方和施工方应该加强水利水电工程运行管理,制定详细的运行方案,结合工程实际情况来对其综合效益进行全面考虑。尤其是在水资源利用上,应该充分衡量当地生态用水、生活用水和其他用水需求,在保证居民生活用水的同时确保生态效益,预留足够的水流,满足当地农田灌溉和水电工程发电等需求,科学合理开展生态调度工作。在建设过程中应该结合环境影响和保护标准,综合考虑日常调度运行需求来对周边生态环境要素进行监测,以便能够保证后期工程的顺利进行和运行。
(二)、建立健全补偿措施
在对水利水电工程进行规划设计阶段,建设方就要有环境保护的意识,重视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给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并且事先建立相应的补偿制度和措施来达到保护环境、减小不利影响的目的,通过补偿措施来恢复和修补被破坏的生态环境。比如在上文中提到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使得土地上的大批植被被砍伐、淹没,导致生物多样性受到破坏,而针对于这种问题,在水利水电工程完成之后,由建设方负责对这一问题进行补偿处理,包括非工程和工程上的措施,进行树种补种、增加植被覆盖等,通过这样的措施来恢复被破坏的生态系统,缩小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危害和影响,从而实现水利水电工程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