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创意产业方向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文化创意产业方向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文化创意产业方向

文化创意产业方向范文1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化;艺术设计教育;艺术设计课程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9-0243-02

一、前言

创意产业是各种行业发展的先驱,它推动了许多产业的发展,向大众推广许多新的思维、设计、理念,所以值得投入大量的资源来培育创意人才。由此诞生的艺术设计教育课程旨在为设计行业培育出更多具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但是因为其历史较为短暂,课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并想办法解决。

二、文化创意产业化的概念及重要性

1.文化创意产业化的概念。创意产业,是一种在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持续提高的当下社会中发展出的新型产业,它非常推崇创新,注重个人的创造力和思维的活跃性,它需要现代社会高端的电脑技术、活跃的信息传递作为基础。在满足这些需求后,创意产业能够爆发出相当大的创造性,以自身的先驱性领导其他产业飞速发展。创意产业的涵盖面非常广,它是一种文化产业,但是却可以涉及广告传媒、建筑设计、艺术设计、电影戏剧等各个方面,并且在这些产业中占据领导地位[1]。不过除了社会物质基础之外,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还需要满足一个条件,那就是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文化创意必须是人的文化创意,这就决定了它的发展离不开专业人才的基础。我国为了促进创意产业的发展,在不同领域均开设了培育创意人才的教育课程。艺术设计教育课程就是其中之一,不过现今还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2.文化创意产业化的重要性。文化创意产业在其他产业中具有领导地位,其相应的创意人才也是各个领域行业的抢手人才。因为创意已经逐渐成为一种隐性资产,它的发展可以促进企业具备持续发展的潜力,在竞争中始终走在其他企业的前方,这一份优势对于竞争激烈的各个行业中的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因此,文化创意产业是许多企业争相发展的方向,一些高素质的创意人才也在社会上具有很高的社会地位。文化创意的产业化能够促使这一产业逐渐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同时也意味着一份产业的发展逐渐具备输出与输入两方面。我国为了促进文化创意的产业化,正逐渐在教育中也增加相应的教育课程,为社会提供具备专业素养的创意人才,但是我国创意教育尚受到教育体制的制约,面临着许多挑战。

三、艺术设计教育课程发展中的问题

1.创新性不足。我国的教育方式一直是以学为主,无论是哪项科目,学生都是在教师的领导下学习先人的知识,以掌握和运用知识为主。艺术设计教育虽然主打创新思维,但是由于其课程采用的仍是和其他课程相同的教学模式,导致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要学习的仍然是前人的经验,继承的是前人的思维和成果,缺乏相应的延伸和发展。并且,学生学习的科目相同,上的课程、做的练习都相同,很难在这种统一的学习中发现具备创新潜力的学生。而一些具备创新能力的学生,也在固化死板的学习模式中逐渐失去了自主思维的能力[2]。当然,艺术设计课程中,对于经验的继承是必须的,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评判与鉴赏能力,了解优秀的前人是如何思维的,这有利于他们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也能帮助他们拓宽自己的眼界,但是艺术设计教育课程的重心仍然应当放在学生的自主创造方面,着重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自主判断的能力。若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味等着教师为他们指出设计的重点、方向和方法,那么他们将逐渐失去自主思维的主动性,而这本是艺术设计课程中最重要的一环。学生会逐渐习惯模仿前人的手法、视角和构思,在思维中形成固定的程序,让视线范围开始变得狭窄,最后导致培育出的人才在前人的道路上具备相当高的素质,但是缺乏自己走出一条道路的能力,从而也限制了创意产业的发展。

2.文化素质不高。从高中教育分科开始,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甚至是学生自己,都存在一种观念,那就是只有学习不好的学生才选择艺术专业。这是一种非常偏颇的想法,艺术与文理科都是平等的方向,选择艺术的学生同样具备很强的文理科学习能力。但是,这一观念却在现实中被广泛认可,文理科被当成高中发展的主要方向,只有在文理科方面无法取得很好成绩的学生才去选择艺术类的方向。这就导致了高校开展艺术设计课程后,所招进的学生大都是人文素养较差,不具备较高的素质,再加上这几年高校逐渐扩招,放低了招生要求,使招进的学生素质进一步下降。实际上,能够在艺术设计中取得较好发展的人才,势必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作为基础,只有拥有坚实的文化基础,学生才能在艺术设计中更好地理解课程知识。比如建筑设计,学生需要掌握数学与物理方向的知识,也要根据实际情况掌握历史与语文方面的背景知识。比如服装设计,学生需要掌握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方面的知识。可以说艺术设计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素养的培养。

不仅仅是生源问题,即使是高校的教育也仍然是只重视专业技能教育,忽视人文素养教育。学生学习的大部分课程都是色彩、技术的运用,极少见人文素养的提高课程,只有一些民间艺术方向的课程会保留一些关于民间艺术历史背景的课程。这种存在严重偏颇的课程设置,导致学生进一步忽视人文素养的重要性[3]。当学生学成毕业后,他们具备了相应的知识技能,却缺乏知识底蕴,在工作中不能依托丰厚的人文素养进行设计。试想,当建筑设计师不了解当地的文化背景,当服装设计师不了解不同人群的心理需求,当游戏设计师不了解受众人群的文化视角,他们设计出的产品,即使创造力十足,又如何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同,如何推动创意文化的发展,如何能够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

四、发展艺术设计教育课程的措施

1.提高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创意产业发展的基础,也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的基础。艺术设计的发展,究其根本就是创造力的发展,所以艺术设计教育课程应当更加注重对于学生自主创造能力的培育,而不是简单的知识传输。在这方面,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创造性的作业,让学生运用知识自主完成,并将作业成绩记入学生的最终成绩,对于一些非常具有创意的作品还要提出表扬。学校应当给学生提供发展的空间,鼓励各种自主社团的开设,用多姿多彩的社团活动来促进学生思维的拓展;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创意比赛,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示的舞台。教师在进行一些设计项目的研发时,可以招收一些具有潜力的学生作为助手,学生年轻活跃的思维能够帮助教师找到新的方向,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做一些社会前沿的工作,提前为学生展现发展的方向。一些开展了校企合作的学校,可以将已基本完成理论学习的学生送到与学校合作的企业中进行实习,在实习中,学生能够切实体会到走在社会前沿的设计行业是如何发展的,能够接触到一些设计专业的工作人员,体会他们的思维方式。这样,学生不仅拓宽了眼界,在受到新的思维激发后,也能增强自身的创新能力。

2.提高文化素养。艺术设计离不开人文素养作为基础,学生需要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首先,高中时期就不应该指引文化科目成绩好的学生选择文理方向,而是应当指引学生树立正确的选科思维。当学生倾向于艺术专业时,学校不能干涉学生的选择,还应当为其排除来自家长和社会的障碍,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向[4]。这样,高校在招生时,就能获得具备较高文化素养的艺术设计学生,从源头上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高校在开设艺术设计课程时,也应当开设与之相配合的综合课程。综合课程可以包括基础的数学、物理、化学、人体结构比例或者建筑受力分析等理科知识,也可以增加历史、哲学、政治、经济规律等文科知识,还有心理学、生态学、社会学等相关知识。这些可以作为学生必备的主修课程,也可以作为选修科目供学生有选择地学习。例如心理学、数学、英语就应当作为学生在设计专业知识以外应当掌握的学科,而人体学设计、建筑力学、生态学等在特殊方向才需要的学科就应当在学生对自己将来涉足的行业有一定倾向后有选择地学习。学校也应当安排一些校园活动,例如人文讲座、文化竞赛、文化社团活动等,让学生在校园活动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教师也应当让学生明白,艺术设计并不是独立的学科,它可以涉及的范围非常广,它应当是艺术与文化、科学相结合的科目。学生应当明白文化素养对于艺术设计的重要性,并且致力于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为自己的将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结语

创意产业化的背景下,需要人才具备创新能力和坚实的文化基础,因此,高校在艺术设计课程上,应当多鼓励学生自主思维创作,为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开设更多能够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科目。只有这样,才能培育出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才能推动创意文化的产业化,才能推动我国的创意产业发展。

参考文献:

[1]童宜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艺术设计的发展特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56-59

[2]侯立平.文化转型与中国当今设计学学科本科教育课程设计的变革[D].中央美术学院,2013:34-38

文化创意产业方向范文2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园区

近年来,产业集群慢慢由传统产业转移到文化创意产业等新兴产业,其表现为形成了一个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园区。目前,据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网介绍,《中国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分布图2015》共收录2046家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园区,在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网网站上实名认证的国内现有园区就有80余家。

一、国内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园区的发展特点

1.老建筑成为最抢手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园区选址。老厂房、老仓库等老建筑对于创意产业的集聚化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首先,一些带有历史印记的老建筑,可以激发从业人员的创意;其次,挑高的厂房还可以隔出错层,留出更多的公共活动区域,让长时间用脑的员工能够在这样的空间里放松心情;再次,老厂房和老仓库基本都可以随意改造内部结构,可以按照文化创意产业的特殊需求来。

2.注重规模化发展。在国内各种统计中,园区的入驻企业规模、园区面积等因素成为评价园区等级的主要评价依据。粗放式扩张的规模化发展成为现在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园区的发展方向,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园区的“集聚”主要体现在集聚中心的作用上。各地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园区则以大块批地为建设基础。

二、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园区形式的发展优势

1.便于集中提供服务和管理。将同类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在一起,有助于政府部门建立健全配套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一条龙后勤公共服务。

2.能提高园区企业的持续创新能力。首先,由于地理上的邻近性,集聚园区的企业一般都是相互学习,共同发展,一家企业有了新的创意后,别的企业就会迅速模仿,从而带动整个园区的持续创新。其次,由于创意思维的互补特性,类似的创意企业和人才集聚在一起,有助于创意火花的喷发。再次,开放的平台能促进创意的产生,开放让各种想法充分交流,这正是创意产生的关键因素。

3.能带动新企业的快速发展。对于一个新进入行业的企业来说,集聚园内的信息、资源共享可以让新企业快速走上正轨,免除很多弯路。集聚园区已经形成的互动系统也有利于新加入企业对行业规则的尽快适应。通过园区完善的服务平台,如咨询服务、中介服务、知识产权保护服务、投融资服务、培训服务、交流展示服务等,能让企业迅速地融入园区的产业发展中。

4.可以提高产业园区企业内的有效合作。文化创意产业的临近分布使得不同企业之间的分工协作更为密切,从而达到最优程度的资源共享和优化互补,区域内的企业可以以较低的投入获得更多的收益。同时,同一集聚园区的企业由于地域上的接近性,之间的竞争将更激烈,而内部竞争更会带来整个区域竞争力的提高,从而将企业的竞争向更高层次推进。

三、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园区的现存发展误区

1.过分注重规模化发展。目前国内大部分城市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尤其是二三线城市的产业园区,由于没有明确的定位,以及相对于一线城市低廉的地价,所以集聚园区基本是几乎涵盖了所有的功能,囊括文化创意、动漫广告、数字设计、娱乐会展、旅游休闲、综合服务等各类项目。园区建设追求片面追求大而全,发展没有条理性和计划性。

2.目前国内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以政府主导为主。国内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模式主要有政策导向型、艺术家主导型、开发商主导型、资源依赖型、成本导向型及环境导向型六种。虽然有这六种发展模式,但最主要的模式仍为政策导向型,并且其它五种模式也都以第一种模式为前提。由于过分依赖要素的政府供给,它们缺少产业集聚区自身所应具备的自组织和自增强的自我调节机制,当竞争环境和市场变化更加复杂时,它们的优势更容易消失。

3.园区内企业内在关联不紧密,集聚只是体现在外部空间上的集聚,缺乏内部的集聚。“集聚效应”是指各种产业和经济活动在空间上集中产生的经济效果以及吸引经济活动向一定地区靠近的向心力,因此,集聚的关键是在内部的向心力,而非简单的外部的空间集合。而目前,产业园区数量增多,多数园区主导产业不清晰,有企业无产业,特色不鲜明,没有建立完整的创意产业链,各企业的内在关联度不够,公共资源的优化配置程度和有效利用率较低,集聚效应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4.功能和定位不明确,导致重复化建设多,区域内同质化竞争严重。很多地方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发展只是一哄而上,实质上是打着文化创意产业的招牌来搞房地产开发,整个产业集聚园区的功能和定位都不明确,没有明晰的发展方向。而同质化发展本身就是没有的创意体现,没有创意的文化创意园区就是没有灵魂,最终这样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就只能沦为低等商业园,最后走向末路,成为一个个冷清的招商失败的空产业园。

5.过分依赖老建筑。自从北京的798老工厂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典型后,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园建在老厂房、老大楼等老建筑内成了国内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趋势,固然,这些老建筑有成为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园区的先天优势,但并不代表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必须选址老建筑。798老工厂成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当时很重要的原因是其低廉的租金,而现在很多的老大楼,尤其是一些大城市中心城区的老大楼租金却极其昂贵,并不利于规模小投资少的文化创意企业发展。

四、今后发展方向的探讨

1.变政府主导为市场主导。政府出台相应政策与资金措施鼓励创意集聚区的形成,政府有关部门要采取人性化管理和比较灵活的做法,为企业发展营造宽松环境,从而推动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要充分利用和发挥社会主体作用凝聚产业要素,充分利用和发挥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推进作用。

2.充分发挥内部的集聚性。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区域中,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且在地理上集中,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金融机构、相关产业的厂商及其他相关机构等组成的群体。不同产业集群的纵深程度和复杂性相异,代表着介于市场和等级制之间的一种新的空间经济组织形式。在下一步的发展中,应该在集聚上下功夫,在打造内部向心力上下功夫,在而非简单的将一些文化创意企业安置在产业园内。

3.园区企业引进要有系统性,今后发展的方向是形成产业链。从国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好的国家来看,产业链的形成是成功发展的关键因素。韩国在创意企业项目运作上的经验是非常值得借鉴的,它有严格的项目评估体系,在项目立项,执行和效果评估上的体系是非常完备的。韩国目前创意产业的发展从创意策划,可行性研究到成品制作,批量生产再到广告宣传,使产营销等已形成一套体系完整的市场运作程序。因此能较好的把握市场动态,制作精良的文化产品以适应市场需求。而我国目前在创意产品的市场化方面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生产到流通的过程并不顺畅,因此要极力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产业链形成,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实现产品的批量生产。

参考文献:

[1]创意时代.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网http:///index.php?m=yp&c=index&a=list_company&catid=&zhulin=&genre=&areaname=&futong=1&page=9.

[2]邵培仁,杨丽萍.中国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及园区发展现状与问题[J].文化产业导刊,2010(5),62-69.

[3]王发明,马立强.产业集聚与创意产业园区可持续发展模式[J].学习与实践,2012(6),13.

文化创意产业方向范文3

一、文化创意产业概念

1998年,由英国创意产业特别工作小组出台的《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中明确提出了“创意产业”这一概念,并将其定义为“创意产业是由个人的文化创意、技巧及才华来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开发和运用知识产权是创意产业发展的途径。”目前创意产业在英国被理解为“创意产业”,日本为“内容产业”,美国为 “版权产业”。

我国在《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06)》一书中,将创意产业解释为,指“那些具有一定文化内涵的,来源于人的创造力和聪明智慧,并通过科技的支撑作用和市场化运作可以被产业化的活动的总和。”北京结合自身优势提出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上海市主要强调创意产业。浙江采用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定义为:以知识产权的形成和应用为载体,将具有一定文化内涵的创新创意,通过科技的支撑作用和市场化运作可以被产业化的活动的总和。

二、国内主要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概况

(一)北京

2012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2205.2亿元,同比增长10.8%,吸纳就业152.9万人,其中软件、网络与计算机服务业继续保持文化创意产业龙头地位。北京形成了798 艺术区,宋庄原创艺术与卡通产业等30 个集聚区。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主要经验有以下几点:1.重视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打造;2.重视龙头企业的带动发展;3.举办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培育文化品牌,提高创意城市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二)上海

2012年,该市拥有129.16万名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员,实现总产出7695.36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11.29%。2010年2月,上海成功加入全球“创意城市网络”,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设计之都”的称号。目前,上海已经拥有包括田子坊等114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园区,涉及影视、网络、动漫、出版等各个文化创意产业类型。

上海的主要成功经验除了重视集聚区发展外,还有政府重视和国际合作方面。上海市政府高度关注文化创意产业这一新兴产业的发展,将其作为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的重要内容。2012年,上海文化产品和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168.8亿美元,同比增长3.7%。

(三)杭州

截至2012年底,杭州文创产业实现增加值达1060.7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5.6%,高于全市GDP增速6.6个百分点;占全市GDP的比重达13.59%。杭州已经成功加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创意城市网络,被命名为“工艺和民间艺术之都”。杭州在同样重视产业集聚发展外,特别突出的是重视品牌建设。

三、温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温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2012年温州市文化产业增加值为138亿元,占全年GDP的3.78%,同比增长19%,比同期我市GDP增速高12.2个百分点,为我市增长率最高的产业之一,从业人员15万多人。温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起步晚,2012年底温州产生首个文化创意产业园――浙江文化创意产业园学院路7#LOFT。现在已有东瓯智库创意产业园、红连文化创意园、智慧谷、一棵树、瓯文化创业园以及设在温州大学瓯江学院的市文化创意产业园等多个创意园。

(二)温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存在问题

尽管这几年温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速,但其占GDP总值5%都不到,与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相差甚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缺少整体规划,产业发展方向不清晰。文化创意产业内涵丰富,从国内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经验方面看,各地需要结合自身产业特点,进行具体产业发展规划。

2. 创意园集聚区少,集聚能力弱。温州现有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基本位于温州核心区域,再加上温州总体低价水平,造成物业费较贵。另外,温州从事文化创意产业的企业虽然多,但是规模都较小。一些文化创意企业承担不了较高的物业费都还分散在各处,没有进入园区。这也造成了园区一楼基本做餐饮,二三楼做企业的现象。

3.缺少品牌活动的打造。温州目前还没有文化创意方面的品牌活动,现有的动漫节、江心屿金秋文化节等,虽然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但可持续性差、文化层次低。

4.人才问题。有数字表明,温州文化创意产业的从业单位有7800多家,这其中包括了从事文化产品生产这类企业。但就业人群中大专以上的只占1/3,初中以下也占1/3,也就是说,从事创意产业的人普遍学历还不高。而这其中大部分人做的都是广告制作,做创意设计的很少。

5.文化创意企业融资成本高。温州现有文化创意企业大部分属于小微企业,在融资上从银行借款的可能性较小,主要借助民间融资,而温州民间借贷利息高达20%以上。

四、温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路径建议

(一)确定园区主要产业方向

根据温州原有优势条件和温州人实际消费情况,建议将设计业、文化艺术、咨询策划、创意农业、休闲旅游作为主要产业方向。设计业主要包括眼镜、服装、鞋类、打火机、家具和时尚设计等。文化艺术类创意产业,主要指文化艺术领域的创作和传播活动,包括传媒出版、艺术品创作和交易、文艺演出等。咨询策划类创意产业,主要指为企业、社会团体、政府或个人提供各类商务、投资、教育、生活消费及其他咨询和策划服务的活动,包括广告策划、咨询服务、会展服务等。创意农业,主要指在农业的生产活动中引入科技、文化、艺术、休闲等因素,使农业成为观赏性、文化性的产业。休闲旅游,包括特色酒店、旅游产品。

(二)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集聚区,引导各产业集聚区形成自身特色,扶持相关企业进入产业园区

根据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较快城市经验,政府重视产业集聚区的发展都是非常关键的,北京、上海和杭州等城市,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过程中,政府都大力推动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同时引导各集聚区形成自身特色。如发展高新园区设计产业园、生态园和大罗山文化艺术产业园、滨江咨询策划创意产业园、楠溪江休闲旅游客栈、楠溪江创意农业产业园等。

政府资金安排上,北京从2006年起,市政府每年安排5亿元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上海浦东每年投专项资金是2个亿,杭州是2.57个亿的专项资金。上海百视通网络电视技术发展有限公司的“面向多屏的大规模智能电视集成服务平台”项目、上海创图网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上海文创设计产品虚拟展示和体验服务平台”项目分别获得市文创办900万元、200万元的资金扶持。温州目前财政每年安排2000万元作为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文化产业公共平台和重大项目的建设。由于温州文化创意小微企业居多,建议政府在资金安排考虑小微企业场地租金优惠方面的问题。

(三)注重品牌产业园区和品牌活动的打造

北京有798,上海田子坊、张江,杭州有西溪创意产业园等。温州需要重点打造品牌产业园区,建议利用楠溪江沿岸山水和古村落文化,重点建设楠溪江休闲旅游客栈街。另外品牌活动方面,可以在原有文化活动基础上,将江心屿金秋文化节作为品牌活动。

(四)加大人才引进与培养

对于掌握主导产业方向关键技术的人才,建议给予住房补贴、子女就学等方面的优惠。本地培养上,温州高校现有家具设计、鞋类设计、动漫设计、文化艺术等相关专业,但是一般高校没有参与实际文化创意企业运作,高校教师也很少涉足实业,缺乏实际操作经验。建议开展创意园区与高校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具体体现在高校教师直接到创意园区挂职,创意园区一线人员参与教学计划制订和学生实践课程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期间有机会更多地参与文化创意企业实际工作,培养实际需要的文化创意企业人才。

(五)降低融资成本

文化创意产业方向范文4

本文从创意产业为切入点,论述了创意产业与工业设计的关系,介绍了我国工业设计产业化现状,提出了国家应尽快研究并形成工业设计产业化发展战略、鼓励一部分企业先行发展工业设计研究,进而带动其它企业形成良性竞争氛围、集成新型智慧产业,形成工业设计产业链、重视本土创新人才培养,提高工业设计师创新能力等策略,为我国工业设计在创意产业背景下快速实现产业化提供有益的思路。

创意产业工业设计产业化制造业

创意是人类独有的意识行为,但创意并不能直接造福于社会。从经济学角度上看,创意必须通过产业化才能转化为社会财富,这就是创意产业的由来。当今社会已进入信息化时代,社会化大生产对工业设计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工业设计在社会转型背景下的发展既是一种机遇,又是一种挑战。如今工业设计的使命已远远超出了引领时尚潮流的范畴,进而导向了提升人类创造能力的更深层次。工业设计向创意产业融合,可以更好地指导工业设计的实践和理论方向,还能为工业设计在社会大生产中提供一个更远大的发展目标和更准确的价值定位。对工业设计的价值进行挖掘,就是要提高生产经济效益,就是要向文化创意方向融合,使之更符合社会的发展需要。

一、创意产业与工业设计

创意产业产生于知识经济时代,它最开始是以一种文化理念而存在的。创意产业重视创新和创造,强调文化知识对社会经济的促进与支撑作用,因而也是一种新型的经济实践行为。创新是意产业的活力所在,并且只有实现产业化,它才能为社会带来财富并得以不断发展。

工业设计则是一门以产品设计为核心、为工业化社会提供服务的一门学科领域。工业设计主要面向现代制造业,因而只的与制造业相融合才能为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带来利润。

工业设计属于设计行业,它本质上是一种文化活动,与创意产业有着同根同源的关系。工业设计通过工业产品来承载其自身文化价值,并在经济活动中传播文化价值。创意产业与工业设计相互促进、相互依存,工业设计理念的更新能促进创意产业的发展,创意产业的壮大同样也能指导工业设计的发展方向。两者相辅助相成的关系可以归纳为“创意的产业化”和“产业的创意化”两种运行模式的叠加与循环。因此,在创意产业背景下,工业设计只有与创意产业相融合才是正确的发展策略。

二、我国工艺设计产业化现状

我国的工业设计主要存活在经济发达的工业化城市,经过多年的发展,工业设计的理念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也存在很多现实问题。

第一、工厂定牌生产的动作模式使企业的生产与设计出现了脱离,造成我国关键产品的设计很难形成自己的知识产权,只能靠出卖劳动力来赚取微薄的中间差价。这严重制约了我国工业设计理念与实践能力的发展。

第二、近年来,我国各大城市纷纷兴起了“工业设计与创意园区”的建设,这标志着我国工业设计已向前迈出一大步。但是,这些园区侧重的是文化产业和外观设计,对工业设计的内涵理解还停留在比较肤浅的层次,与真正的工业设计还有很大的差距。

第三,工业设计作为科技、文化、艺术和生活的混合体,需要培养和组建专业的设计团队,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企业的成本,因此并没有引起我国绝大多数企业的兴趣。

第四,制度不健全。这主要体现在我国知识产权的缺陷上,西方发达国家已将知识产权制度定位为国家基础制度,这体现了国家层面对包括工业设计在内的知识成果重视与保护,而我国目前则更关注论文的发表和物质成果的奖励。这种社会氛围是非常不利于工业设计发展的。

三、工艺设计产业化策略

1、国家应尽快研究并形成工业设计产业化发展战略

虽然我国工业设计的发展还远未成熟,但已有很多国外经验可以借鉴。我国应以政策来驱动工业设计产业化发展,而不是坐等其发展成熟才制定相应的战略。在我国各大城市已建立的工业设计规模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工业设计的发展模式,积极引导各地区进行系统创新,以集成创新的层面与国家战略相对接。我国有必要设立全国性的工业设计管理组织,明确工业设计产业化发展的未来目标和阶段性发展的方案,从国家层面上制定工业设计产业化的政策指导。

2、鼓励一部分企业先发展起来,带动其它企业形成竞争氛围

在市场经济背景下,不同的企业之间有着激励的竞争,这极容易导致各企业之间陷入恶性竞争。国家积极引导一批底子硬、形象好、负责任的领军企业,充分发挥其在产业环境中的标杆作用,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形成良性市场竞争机制。国家还应积极引导工业设计创新发展方向,使产权保护不局限于单一的外观,而是深入到产品的功能与体验,同时尽量减少制造企业的工业设计成本、重视工业设计从业人员的职称评定、建设完善的工业设计服务平台,以维护创新主体的积极性。

3、集成新型智慧产业,形成工业设计产业链

工业设计本质上是以服务大众为目标的,在依靠制造业的基础上实现自身的产业化进程,进而向产业链的深度延伸。工业设计必须以创意文化为核心,结合其它相关产业,形成一条从自主研发、生产制造到市场营销的完整产业链条,把自己打造成一个高度集成的新型智慧产业,从而完成产业的转型与升级。

4、重视本土创新人才培养,提高工业设计师创新能力

工业设计产业化必须走以人为本的道路,提高工业设计人才的专业素养,提高工业设计团队的创新创造能力,提高工业设计人员在人力市场的比重。另一方面要与高校及科研院所形成合作机制,培养工业设计人才,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之路。

四、结论

工业设计的重要职能之一是驱动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推进工业设计产业体系建设,使我国制造业形成新的竞争优势。我国目前工业设计领域仍存在许多不足,在这样的背景下,必须尽快研究并形成工业设计产业化发展战略,鼓励一部分企业先行推进工业设计实践,进而带动其它企业形成良好竞争氛围,高度集成相关产业,形成完整的工业设计产业链,同时重视本土创新人才培养,提高工业设计从业人员创新能力。这些策略对于我国在创意产业背景下快速实现工业设计产业化具的重要的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张磊,葛为民,李玲玲,钟蜀津.工业设计定义、范畴、方法及发展趋势综述[J].机械设计, 2013(08):97-101.

[2]黄雪飞.工业设计产业竞争力的基本内涵、特征及理论构架[J].创意与设计, 2016(02):15-20+55.

文化创意产业方向范文5

【关键词】文化创意 黑龙江产业发展 创意产业

作为本世纪发展潜力巨大的朝阳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是一个资金密集型、劳动密集型、科技密集型、智力密集型的产业,有着完整的产业链条以及知识经济的全部特点,并体现出文化产业的创造性。文化创意产业作为经济、文化、社会、科技等融合的产物,是世界发达国家以及未来中国体现自身核心竞争优势的支柱型产业。

一、黑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发展制约因素

黑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逐渐向市场化运作、产业化经营、科技与文化融合的方向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竞争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产业基础实力也不断增强,而相较于其他地区发展仍然比较落后,原因如下。

(一)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不足

文化创意产业的主体、根源、核心就是文化资源,而黑龙江省特有的文化资源就是文化创意的灵感。黑龙江省文化底蕴深厚、地域辽阔、物产丰富,但是很多文化资源却没有合理、有效地进行开发利用。一个地区的地理、历史、经济、政治、人文等方面都是文化孕育的源泉,关键就是要对文化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创新是黑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传承和提炼的基本前提,而通过何种方式开发和利用资源尤为重要。

(二)体制改革缓慢,市场机制不健全

经过了多年努力,黑龙江省的文化体制改革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改革的力度和速度远远不够,尚没有建立起健全的文化市场机制。首先,政府文化管理部门没有摆脱政府办文化的管理模式,在创意产业的发展上缺乏足够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对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律的认知不够完善,出现了 “重文化,轻市场”“以文养文”等问题。其次,行业垄断现象比较严重。民营企业生存空间小,市场开拓能力低,发展文化产业的需要不能被体制改革所满足。再次,一些相关事业单位改制成企业,管理制度、工作人员的思想和身份却没有转变,组织形式单一,市场开拓能力低下,文化科技市场融合度低,产业间的企业合作意识薄弱,文化创新能力无法发挥……也就是说,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和精神文化产品之间存在很大差距。

二、黑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对策

我们要对文化资源进行充分的开发、利用和挖掘,要提高文化创意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建立文化市场机制,培养优秀的创意人才,唯有此,才能促进黑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一)充分挖掘、开发和利用文化资源

首先,要建立文化创意人才库、文化创意产业库、知识产权库,在评定和确定文化资源开发主体和能力时,要以文化创意产业链中每个环节功能的要求为标准。其次,在进行文化资源管理时,文化管理部门要承担起文化资源研究、挖掘、收集、分类、整理的职责,通过文化资源库、文化专家库进行长期有效的管理。再次,要建立文化创意资源市场,在整合文化创意产业资源时要利用市场机制。在整个产业链中,文化资源和文化创意占据着重要地位,可以通过对市场文化机制的运用,以及对文化创意项目的使用和开发激活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二)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建立文化市场机制

在解决体制改革缓慢、市场管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时,首先要以转变政府职能为主,在宏观上实行政府对于文化产业的管理,在产业规划、发展战略上加强管理,并将重点转移到文化创意市场的管理上,要让经营操作和市场秩序规范化,让以往文化创意的松散管理变成专业化的产业链管理,并且要加强政府监督和舆论监督。

其次,要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在文化体制改革中,将黑龙江省的影视广播、出版印刷、表演艺术等传统产业的思想、地位、身份等加以改变,以市场为向导,准确把握行业的发展动态,加快传统文化产业向新兴发展业态的转变,让新兴文化创意产业与相关产业相融合,强化产业链条,集中整合资源,构建出一个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系统完整、合作竞争的文化产业体系,打造出具有黑龙江省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

最后,应鼓励民间资本投资文化创意产业,让投资主体社会化、多元化,对于发展中的文化创意中小企业要支持,同时相关部门要提高黑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基金的支持额度,学习国外成熟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引进发达国家对于黑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的投资,制定出相关产业的配套政策,支持文化创意产业企业发展,重视文化创意知识产权的保护。

(三)提高文化创意产业自主创新能力

第一,要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带动整个产业链条的发展,让文化和科技发挥应有的作用。第二,要准确把握文化科技创新,深入实施科技带动战略。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抓住具有战略性、全局性的文化创意产业课题,提高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和核心技术,促进科技创新成果的产生,增强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第三,要加强文化知识产权的保护。学习外省先进的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经验,建设知识产权库,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迅猛发展。

综上所述,本文以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为背景,对黑龙江省创意产业发展进行研究,为提高地方文化创意产业的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水平提供建议,促进社会逐渐向环境友好化、资源节约化方向发展,这对于建设“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美丽中国”会有积极意义。

(注:本文为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规划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文化产业学科群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1YLAZH094)

参考文献:

[1]赵迎芳.山东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J].东方论坛,2007(6).

[2]陈建军,葛宝琴.城市化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影响[J].浙江学刊,2008(6).

[3]陈冬.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实践与探索[J].北京社会科学,2008(1).

[4]秦琴,胡明形,翟祥.海淀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水平的综合统计评价与分析[J].统计与咨询,2008(2).

[5]周利丽.谈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

文化创意产业方向范文6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艺术教育;高校;教育

文化创意产业被誉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各个国家都在不遗余力地竞相鼓励和扶持,以期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对于高度强调创意能力的文化创意产业来说,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因此,进一步明确艺术教育与文化创意产业之间的关系,探究艺术教育的发展路径,使之适应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需要,促进艺术教育的发展,已成为高校艺术教育崭新的课题。

一、文化创意产业的状况

文化创意人才是文化内容的提供者,既包括设计师,如工业设计、服装设计、建筑设计、装潢设计、动漫设计、游戏设计、广告设计等方面的专家,也包括艺术家,如画家、漫画家、作家、编剧、词曲作家、乐队指挥,以及演员、演奏、摄影、摄像、动画、魔术等艺术创作人员。文化创意人才位于创意产业价值链的高端,因为创意产品的主要增值部分就在其原创性的知识含量中。近年来,文化创意人才作为创意产业链最上游环节的主体,在某种程度上说已经成为稀缺资源。

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新兴的、交叉性的、边缘性的学科,从各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经验来看,高等院校是教育与培养文化创意人才的中坚力量。仅以游戏产业为例,在2003年,美国设有游戏专业的大学、学院有540所,日本有200所大学设有游戏开发、设计、管理、运营专业,韩国有288所大学或学院设有相关专业。

二、艺术教育在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中的地位与作用

(一)艺术教育与文化创意产业在学理背景和人才的基础层面上有着传承相依的关系

艺术教育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源头和基础。一般认为,英国是世界上最早确立文化创意产业概念的国家。文化创意产业从产生之初就与艺术教育有着紧密联系,艺术教育是文化创意产业得以发展的源头和基础。文化创意产业是艺术教育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延伸和新发展。

(二)艺术教育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智力与人才支持

艺术教育是直接以人才培养与输送的方式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智力与人才的支持。艺术教育的魅力不在于作品的形式,而主要在于培养有创新思维的艺术人才。我们都知道任何具有震撼力的艺术作品必然是打破常规或超越现实,而文化创意产业中对艺术的创意的诠释就是要探索具有创新思维的涌动的艺术人才,而当今的艺术教育正是承担了这一历史的责任和使命。

(三)艺术教育发展会进一步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繁茂与发展

文化创意产业与高校的艺术教育发展有着紧密相连的关系,21世纪是创意的世纪,创意作为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作为创意发展的最重要和有效推动力的艺术教育,同样被赋予了更重要的使命。高等艺术教育不仅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各类文化创意人才,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规模扩张和文化创意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而且还在艺术产品及相关服务的创新、传播、应用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又反过来推动高校艺术教育的发展

文化创意产业越发达就越能从根本上认识艺术教育的重要性,也反过来推动艺术教育的发展和艺术教育的完善,一方面使得艺术教育正在成为文化创意产业链中的一大组成部分,文化艺术教育产业;另一方面,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反过来又推动了高校艺术教育的发展,催生了一大批新的艺术专业的诞生和艺术教育的飞速发展。

三、在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艺术教育的发展路径

(一)注重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将艺术教育与创作性人才培养模式相结合

原有的艺术教育模式很容易忽视了人文素质,一旦忽视了人文素质,那么就会与所提出的中心内容与思想相反,这同样也是中国文化产业的重要内容之一,具有非常重要意义。高校艺术教育应以人文素质教育为本,通过第二课堂的形式为学生提供创新硬件支持,通过营造一个利于文化创新的人文环境来熏陶学生的情智。

(二)与文化产业市场紧密联系,突现高校艺术教育多种经营模式的发展理念

创新型的教育模式与文化产业的发展是相互适应的,尤其是在市场发展方面,将不断地使艺术教育的优势得到发挥,同时也要及时调整训练方法和教育内容。高校艺术教育要与现实生活的紧密结合,高校艺术教育应紧密连接艺术创作的本质,并让产、学、研更好地结合起来。高校艺术教育与市场接轨的实践基地,积极融入产业市场。艺术教育的发展方向是多个角度的,并且在改革与发展等方面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但是艺术教育发展急需加大步伐,将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并高度结合文化产业的市场,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让艺术教育能够具有新鲜的生机与活力,培养具有高文化素质创新型人才。

(三)加强人文素养的锻造,夯实文化创意产业时代下的素质基础

高校艺术教育首先要确立人文素质教育在艺术教育中的基础性地位。更新艺术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课程设置应以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与审美能力为目标,加强人文类课程和理论课程的渗透与建设,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其次,要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开展校园创新活动,使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形成一种浓厚的文化创新氛围,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建立创新激励机制,鼓励学生的创新活动,加强创新基地建设,为学生的创新提供硬件支撑;第三,要营造一个有利于文化创新的校园人文环境。“校园文化对学生性情陶冶、境界的提升、情感的升华、行为方式及价值取向都会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力举办各类人文讲座,积极推动高雅艺术进校园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方式。

(四)高校艺术教育对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水平提出的新要求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有较大关系,教师要把学生的思维向发散性、灵活性及独创性方面去引导,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增加一些探索性的课题,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创新型艺术教育要求教师具备创新素质,教师不仅要有扎实宽厚的专业知识,还应掌握各学科前沿的最新知识和最新研究成果。教师的角色也应发生重要转变,教师应从过去的单纯的传授者向信息资源的调配者和引导者转变。

(五)转变教育理念是创新高校艺术教育的前提

1.强化人才意识

一方面要着眼于传统文化创意产业的实际需求,不断改革人才培养的方案,不懈探索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另一方面应根据传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和人才成长规律,在加强学生专业技术能力培养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使学生专业技术能力与人文素质双促进、双提升。

2.强化创新意识

高校艺术教育者应强化创新意识,不仅要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在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创意产业上勇于开展创造性的探索和实践,更要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课程设置、授课方式等方面打造一套有效的科学体系,不断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构建创新实践的平台,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3.应强化市场意识

在高校艺术教育实践中,教育者应把艺术教育与文化产业市场有机结合起来,通过生活教育、实践教学,促进教学、研究、生产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实践中培养竞争意识、提升理论运用能力,为以后走向市场奠定坚实的基础。

结束语

总之,传统文化创意产业化不仅为高校艺术教育创造了广阔的空间,也为高校艺术教育指明了改革和发展方向。当下高校艺术教育应着眼全球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态势,立足于国内外传统文化创意产业市场的需求,切实强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使命,着力转变艺术教育教学理念,建构完善的艺术专业课程体系,探索科学有效的艺术教育教学模式,不断提升艺术教育教学质量和艺术人才培养质量,为我国传统文化创意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更多更好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刘轶.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范式的分野及反思[J].现代传播,2007(01)

[2]庄永成.艺术概念与设计教育[J].美术研究,2005(01)

[3]约翰・马赫尔曼,刘沛译.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附录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4]喻仲文.张道一艺术教育思想研究[J].设计艺术,2005(02)

[5]吴漫.高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