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污染的严重性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塑料污染的严重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塑料污染的严重性

塑料污染的严重性范文1

文章提要:本文作者通过对造成白色污染的成因了解,提出了人类如不减少白色污染,吃亏的将是人类自己的论点,用事实论证了白色污染对我们的生活和环境潜在多方面危害,通过对人们使用塑料制品的情况进行了调查,采摘数据,提出了“制服”白色污染的措施,消灭白色污染,从我做起,共同保护我们绿色的家园。

一、什么白色污染

白色污染产生的由来。我们要从塑料出现讲起,以石油为原料就制得乙烯、丙烯、氯乙烯、苯乙烯等,这些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相互反应生成大量的化合物如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而我们日常使用的塑料就是由上述四种高分子组成的材料制成。由于塑料产量不断增大,成本越来越低,大家在生产和生活中大量使用的薄膜、包装袋和一次性塑料餐具,使用后随手把它抛弃在环境中,给景观和环境带来很大破坏,由于塑料包装物大多呈白色,所以我们把这种污染叫白色污染。

二、白色污染的两种危害

1、视觉污染是指塑料袋、盒、杯、碗等塑料制品散落在环境中,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影响城乡和风景的整体美感。

2、潜在危害。白色污染的潜在危害是多方面。主要表现:一次性发泡塑料饭盒和塑料袋盛装食物会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有人测试过,当温度达到650 c时,一次性发泡塑料饭盒中的有害物质将渗入到食物中,对人体的肝脏、肾脏及中枢神经系统等造成的损害。如果我们将使用的塑料制品抛弃到水田、路边、公园等,就会影响土壤的透气性和农作物的生长发育,造成农作物的减收。如果动物当作食物吞入,就会引起的消化不化,还会导致动物的死亡。

以上两点,都和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如果不提高警惕,吃亏的始终还是人类自己。

三、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制造白色污染的数据

近两年来,人们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塑料袋逐渐成为了人们的方便之手。

1、10月2日早上7点,家住在星荷路的梁小明同学到离家不远的广百超市买菜,一条鱼、几根黄瓜、三把青菜......花了十几块买了五样菜的同时,梁小明同学不禁感叹,如果家家都这样使用塑料袋,这“白色污染”要严重到什么程度?

2、根据市区多家大中型超市提供的数据显示,这些大中型超市每天塑料戴的消耗量在3万个以上,按130个塑料袋重1公斤的标准计算,市民一天从各大超市拿回家的白色污染物就达230多公斤。我们在广百超市门口观察了二十多分钟,没发现一个人是提着自己的菜篮子或其工具走进超市的,而几乎所有的人走出超市时,手里都提着两个以上的塑料袋。

由此可见,白色污染在人类身边蔓延得极度迅速。

四、“制服”白色污染的相关措施

1、实行垃圾分类。清洁的废塑料制品可重复使用、造粒、炼油、制漆、作建材等。而从垃圾场重新分拣废塑料制品,则费时费力,且塑料的利用价值也很低。所以一定要在废塑料制品进入垃圾流之前将其分类回收上来。

2、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可降解塑料。我国新型塑料的研究已取得了重大进展。已经开发出以淀粉、秸秆纤维、天然草浆等材料制成的“绿色”替代品。由纸质、淀粉、易降解塑料等新型快餐餐具已在一些铁路列车上使用,从而缓解了铁路沿线的“白色污染”程度。

3、加强立法,强化管理。尽量减少或控制使用不可降解塑料的生活用品,以法规的形式明确生产者、各级销售者和消费者回收利用的义务。目前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已明令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快餐餐具。我国的北京、上海、杭州等地方为此专门制定了地方性法规,扼制“白色污染”的污染源。另外,香港近日也就白色污染造成的各种危害,提出征收胶袋税,从而制止了白色污染的迅速蔓延。

塑料污染的严重性范文2

关键词: 薄膜覆盖技术土壤污染 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TQ33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塑料薄膜覆盖技术的产生改变了农业的生产方式,提高了农业生产力,我国农业发展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使用的塑料薄膜覆盖技术,后来超过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总和,不仅塑料薄膜使用量排在首位,而且塑料农膜产品也居于第一。随着塑料薄的生产和使用,也随之出现塑料薄膜对土壤产生污染的现象,需要对其进行防治。

一、塑料薄膜覆盖技术发展现状

日本和欧美发达国家于20世纪50年代初就开始将塑料薄膜应用于农业生产。我国于20世纪70年代末才开始在农业生产上使用塑料地膜覆盖技术,但却后来居上,取得了塑料农膜产量和使用量两个世界第一,大致相当于世界其他国家总和的1.6倍。农用塑料薄膜主要是棚膜和地膜,另外还包括遮阳网、防虫网、饲草用膜以及农用无纺布等。塑料薄膜广泛用作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及各种塑料小拱棚的覆盖材料。目前,我国各种棚膜年使用量约150万吨,年更新需求量约70万吨。其中我国地膜覆盖面积平均每年增长66.67万公顷左右,目前地膜覆盖面积已达1300多万公顷以上,每年地膜的实际消费量约45万吨,居世界首位。我国适宜推广地膜覆盖的农田面积约3700万公顷。有专家预测,到2010年地膜覆盖面积将扩大到3.1亿亩,推广普及率将达到41.3%。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对地膜的需求量仍会继续增长。随着农用薄膜用量的不断增加,农用薄膜的土壤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已引起各方面的重视。

二、对土壤污染现状及产生的原因

目前多数农用薄膜为聚乙烯成分组成,这种材料的性能稳定,在自然环境中,其光解和生物分解性均较差,残膜仍留在土壤中很难降解。据农业部组织的地膜残留污染调查结果表明,地膜残留污染较重的地区,其残留量在90~135 kg/ hm2,高者达270 kg/hm2。我国农膜年残留量高达35万t,残膜率达42%。据对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的调查发现,在被调查的16个县市中,废旧地膜平均残留量为37.8 kg/ hm2,其中最严重的地块达268.5 kg/ hm2,由于地膜污染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在1500万元以上。还有数据表明,1998年农膜用量达120.1万t,其中地膜68.84万t,覆盖面积967.4万hm2,是1982年的80余倍。当土壤中含废旧农膜过多时,耕作层土壤结构遭到破坏,土壤孔隙减少,土壤通气性和透水性降低,影响了水分和营养物质在土壤中的传输,使微生物和土壤动物的活力受到抑制。同时,也阻碍了农作物种子发芽、出苗和根系生长,造成作物减产。据黑龙江农垦环保部门测定,当土壤中残膜含量为每亩3.9 kg时,可使玉米减产11%~23%,小麦减产9.0%~16.0%,蔬菜减产14.6%~59.2%。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30团测定,连续覆膜3~5年的土壤,种小麦产量下降2%~3%,种玉米产量下降10%,种棉花下降10%~23%。连续覆膜的时间越长,残留量越大,对农作物产量影响越大,连续使用15年以后,耕地将颗粒无收。由此可知农用薄膜对土壤的污染已相当严重。

与国外农用薄膜污染相比较,我国农膜污染更加严重。除了一些普遍性的问题外,其主要原因是:农膜质量不佳、农用薄膜管理使用制度不健全和可降解性塑料研制的不尽完善。

1、农用薄膜质量问题

国产农膜强度低,耐用性差,使用寿命短。其主要原因是农膜的熔融指数(MI)偏高。如国外制做棚模的树脂MI仅为0.5-lg/l0分,而国内用料大多为2.6-3.4g/l0分,甚至有的高达7g/10分,一些不宜用作农膜的树脂(如耐老化性差的高密度聚乙烯)也被用作农膜原料,其用量占农膜用量的1/5。这些劣质农膜易破碎,不易清除,这是造成残膜污染的重要原因。

2、残膜的环境管理薄弱

1)、残膜清除率低残膜清除率低的原因,除农膜质量问题外还有人为的因素。由于残膜收购价格太低,调动不起农民的积极性,人们只注意清理大张的残膜,而忽视了小块的只捡地表的,而不翻挖土里的。另外,清膜方式主要采用清除率低的人工方法,而未应用先进的机械设备,残膜率高达50%。

法规体系不健全我国目前尚未建立农膜环境方面的法规及农膜土壤残留标准,土壤残膜污染实际上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而日本法律明确规定,不论使用何种农膜,农作物收割后不许有农膜存在,否则将罚款同时,日本也积极开展回收业务,使残膜得以再生和再利用。

三、 农用薄膜污染的防治对策

1、开发应用优质农膜

农膜的强度和耐老化性主要与树脂性能、农膜厚度以及是否加入抗氧化剂等老化助剂有关。田间试验表明,农膜树脂耐老化性能由高到低的顺序为: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因此,要提高现有基础树脂的质量,必须开发生产农膜专用料和耐老化助剂另外,耐老化农膜的厚度必须在0.0l2mm以上,才能保证农膜使用后仍可大块

2、推广可降解农膜

降解农膜主要有以下三类:光降解、生物降解和光一生物降解。

农膜的光降解是将铁盐等光敏剂加到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和低密度聚乙烯等聚合物中,在光照的作用下,一般三个月左右能自动解体,使其较大的分子量降解到5000以下,并可被土壤微生物进一步降解。光降解受地理、气候制约大,很难达到较准的时空性,且不完全降解,因此应完善光降解类型,提高技术指标。

3、以天然纤维制品代替塑料农膜

利用天然产物和农副产品的秸秆类纤维生产农用薄膜,可部分取代农用塑料,这是一种根治残膜污染的有发展前景的途径。

4、加强环保宣传教育,制定奖惩政策

大力宣传农田残膜危害土壤,污染环境的严重性,深化农村广大群众对残膜危害的认识,真正提高群众的环保意识;同时实施奖惩政策,把清除农田残膜变成广大农民的自觉行动。

5、注重残膜的回收和加工利用

塑料污染的严重性范文3

一、幼儿园在艺术教育中实施环保教育的意义

在笔者的教学实践中,在幼儿教育中实施环保教育的活动开展的不多。很多幼儿对环保纪念日不知道,对环境问题的意识不强。面对这样的情况,面对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应该从幼儿园开始对幼儿进行环保意识的教育和环保知识的教育。这样在幼儿幼小的心灵中,植下环保意识的种子,在他们未来的生活中这个种子就可以开花结果。

二、幼儿绘画教学中的环保教育

绘画是幼儿教学的一个主要内容,通过绘画课程的实施,帮助幼儿获得美术知识,在绘画的具体过程中可以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培养幼儿的美学意识。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还要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利用多媒体或者是卡通画的形式,在幼儿心理播种环保的种子。比如,在《一条小河》的绘画教学中,我给幼儿看视频:乌黑的河水下面,一条小鱼痛苦不堪地游着,在小鱼的前面,一大片白色垃圾正在漂浮着。然后提出问题:小鱼为什么这么痛苦和难受?我给幼儿讲解原因,之后又出示一条清澈的小河,水底下的水草随着水流漂浮着,小鱼儿欢快地游泳,还有可爱的小蝌蚪。我又提出问题:你喜欢哪一条小河?在幼儿回答后,我进行讲解。之后开始绘画的教学,在绘画中,幼儿的意识里已经深深种下了环保的种子。幼儿和我一起画出了一条清亮、明净、有小鱼、小蝌蚪游泳的小河,青青的绿草、清澈的小河,在蓝天下不停地流着,幼儿的内心就呈现出阳光的世界。

三、在幼儿美工课中实施环保教育

塑料污染的严重性范文4

古往今来,地球妈妈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无数代子孙。可是,人类竟然为了自身的利益,将她折磨得遍体鳞伤。

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是很强。要知道,每年有600万公顷土地因沙漠化和水土流失而失去生产能力。尽管这样,人类仍不觉醒,还永无休止地乱砍乱伐,每年有1700万公顷森林因此而消失。人类还每年大量排放废气要将50多亿吨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氯氟烃等有害物质排放到大气中。现在大气再也不是以前的纯净了。大量的化工企业的引进的废气偷偷排放,随地吐痰,垃圾乱扔乱丢,浪费水资源等等的行为,直接破坏着人类的生存环境,很难想象,这样下去,我们的地球会变成什么样子!我们经常在商场购物,人们手中提着大包小包的塑料袋。塑料袋焚烧会造成毒气,填埋不容易分解,还会导致土壤被破坏。中国人这么多,可想而知会有多少塑料袋难以处理?在饭店吃饭时,人们经常使用一次性的木筷。它会消耗大量的树木,据说,中国人一年大约要“吃掉”2500万棵大树。种种情况,使人触目惊心啊!这些环境问题是由于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所造成的。不堪入目的环境问题主要有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噪声污染、食品污染、不适当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这五大类。而我们作为未来接班人的青少年,如果不了解人类环境的构成和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无视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不去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的话,我们的生命将毁在自己的手中,老天将对我们作出严厉的惩罚。

人们的乱砍乱伐使大自然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沙丘吞噬了万亩良田,洪水拆散了千个家庭。梅水溪曾经说过:“没有自然,就没有人类,这是世界一大朴素的真理。一昧的掠夺自然,征服自然,只会破坏生态系统,咎由自取,是人类濒于困境。”这句话说的一点也不错,人不给自然留面子,自然当然也不给人类留后路。2000年的沙尘暴,5·12汶川大地震,这就是大自然向人类发出的警告。

因此,我们要节约能源,比如:电冰箱、洗衣机、电饭煲等家用电器要根据家庭人口情况和实际需要,选合适的冷藏立升、洗涤公斤的设备,不要过份求大;家里各房间的照明灯、电扇、电视机、空调等在无人的情况下要及时关掉;空调温度的设定要合理;水要尽量节约;不用一次性筷;用环保纸袋,而不要用塑料袋等。要记住: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而我们唯一的家园——地球正面临着严峻的环境危机。地球是可爱的,但是她也太容易破碎。,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保护她,从这一刻起,别让她再受到任何伤害了。

节能、环保,刻不容缓! 从我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个人的环保行动就像一盏灯,当它亮起时,周围的黑暗就会少一些。如果大家都点亮自己那盏灯,整个世界将会一片光明。为了地球的明天,为了人类的未来,让我们行动起来吧,亮起属于自己的那盏灯,保护好我们的地球母亲吧!

塑料污染的严重性范文5

In 2011, Miranda Wang visited a waste transport station in her hometown of Vancouver. She and her friend Jeanny Yao, now a senior at the University of Toronto, were appalled2) to see the "enormous" amount of plastic accumulating in the facility.

"I realized it doesn't just go to the moon or get thrown away into magic land. It's very much there," Wang said.

So they decided to do something. As seniors in high school, they read through the hundreds of pages of scientific papers and had an idea: find bacteria that could degrade3) plastics. Researchers at 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invited Wang and Yao to use their lab space to start working on their project.

Now four years in, Wang and Yao are turning their high school science project into a multi-million dollar, award-winning business venture4). They are the co-founders of BioCellection, a company that takes plastic pollution out of the ocean and then uses genetically engineered bacteria to break down these plastics into a product used in the textile industry.

"Basically, we upcycle5) plastic pollution into usable materials," Wang said.

BioCellection recently won the Grand Prize and the Social Impact Prize in Pennvention, Weiss Tech House's technology innovation competition. The company was also a finalist for the inaugural Penn Innovation Prize and won the People's Choice Award at College Pitch Philly, a regional business plan competition held in February, 2016.

BioCellection was the top undergraduate team and the winner of the Social Impact Prize in the Wharton Undergraduate Business Plan Competition, and they are competing against seven other teams for the grand prize this Thursday.

"[BioCellection] has been a top winner or runner up6) in pretty much every major competition there is at Penn across all the different schools," said Jeffery Babin, the associate director of the Engineering Entrepreneurship Program in the School of Engineering and Applied Science, who has been advising Wang since last fall. "She's been very tenacious7) about moving this forward while she's still a student."

Though Wang and Yao have been developing their idea steadily throughout college, they officially launched BioCellection last May. This year they took their project to the next level, obtaining two patents and nearly $300,000 in funding.

"We've been preparing for this for a really long time," Wang said.

After graduating in a couple of weeks, Wang and Yao plan to move to San Jose, California, to manage BioCellection full time. Wang will also continue working with a team at Penn that will support further technical development of the upcycling process.

BioCellection's revenue will come from both clearing plastic from the ocean and selling rhamnolipid8), the usable product produced in the upcycling process. Under their business plan, BioCellection aims to become a $100 million company, taking 243,000 tons of plastic out of the ocean annually, by 2020. Wang said they need just three customers to break even9), and they have already been approached10) by several companies, including sports clothing manufacturer Adidas.

"The most sustainable technology comes from sustainable business," she said.

Yao, however, emphasized that the pair's ultimate focus is on the impact of this technology. "[We hope that] people would go to beaches and there would be older people talking about how there used to be plastic pollution and the younger generation would be like, 'Where's the plastic pollution now?'" she said.

Babin added that "she's got a very grand vision11) and is absolutely committed to that vision. And really the vision is to solve the ocean's pollution problems."

"For me, it was natural to couple12) the sense of urgency for how big the problem is to the sense that I can solve problems through science," Wang said. "This has very much become who I am."

1. dump [d?mp] n. 垃圾觯环衔锒

2. appalled [??p??ld] adj. 感到震惊的;惊恐万分的

3. degrade [d??re?d] vt. 使降解;使分解

一切都始于一次去垃圾站的经历。

2011年,汪郁雯来到家乡温哥华的一处垃圾中转站。当她和朋友姚佳韵(现为多伦多大学的大四学生,编注:英文原文发表于2016年4月)看到中转站里堆积着的“数量庞大的”塑料垃圾时,俩人大为震惊。

“我意识到这些垃圾不会就那么跑到月球上去,也不会被扔到某个神奇的地方,它们就在那里。”汪郁雯说。

因此她们决定做些什么。当时还是高中毕业班学生的她们从头到尾阅读了成百上千页的科技论文,然后有了一个主意:找到能够降解塑料的细菌。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人员邀请汪郁雯和姚佳韵使用他们的实验室,好开始研究她们的项目。

如今四年过去了,汪郁雯和姚佳韵正在把她们高中时的科学项目转变为一个价值数百万美元的获奖商业项目。她们共同创立了BioCellection公司,该公司将海洋中的塑料污染物清理出来,然后用基因工程菌将这些塑料制品降解为一种可用于纺织业的产品。

“大致说来,我们是对塑料污染物进行升级改造,将其变成可用的材料。” 汪郁雯说。

BioCellection最近在(宾夕法尼亚大学)伟思科技工场举办的技术创新比赛Pennvention中获得了一等奖和社会影响力奖。该公司还入围第一届宾夕法尼亚创新奖,并在2016年2月举办的地区性商业计划比赛College Pitch Philly中获得大众喜爱奖。

在沃顿本科生商业计划大赛中,BioCellection是本科生团队中最优秀的一支队伍,获得了该比赛的社会影响力奖,并将于本周四与其他七个团队竞争,角逐大奖(译注:现已获得该项大奖)。

“[BioCellection]在宾夕法尼亚州所有学校举办的每一次大型比赛中几乎都获得了冠军或亚军。” 杰弗里・巴宾说。巴宾是工程和应用科学学院的工程创业项目副主任,从去年秋天起一直在给汪郁雯提供指导。“汪郁雯虽然还是个学生,但一直在非常执着地推进这个项目。”

虽然汪郁雯和姚佳韵在大学期间一直在持续酝酿她们的想法,但她们在去年5月才正式成立BioCellection。今年,她们的项目上了一个新台阶,获得了两项专利以及近30万美元的资金。

“我们为此已经准备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汪郁雯说。

再过几周,汪郁雯和姚佳韵就要毕业了。之后她们计划搬到加利福尼亚州的圣何塞,全职经营BioCellection公司。此外,汪郁雯会继续跟宾夕法尼亚州的一个团队合作,该团队将为升级改造过程进一步的技术开发提供支持。

BioCellection公司的收入一部分来自清理海洋中的塑料垃圾,一部分来自出售鼠李糖脂――升级改造过程中产生的可利用产物。根据她们的经营计划,BioCellection的目标是在2020年前成为一家价值1亿美元的公司,每年从海洋中清理出24.3万吨的塑料。汪郁雯说她们只需有三个客户就可以达到收支平衡,而已经有好几家公司跟她们进行了接洽,其中包括运动服装生产商阿迪达斯。

“最可持续发展的技术诞生于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她说。

然而,姚佳韵强调说她们二人最终关注的还是这项技术带来的影响。“[我们希望]当人们去沙滩上时,会有年长些的人谈起过去的塑料污染,而年轻的一代则会问:‘现在塑料污染去哪儿了?’”她说。

塑料污染的严重性范文6

[关键词]地理教学 培养 现代环境意识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飞速发展,祖国各地变化日新月异。作为自编的乡土地理教材向学生全面的介绍了本州各县市工农业、经济文化、旅游业等变化。这不仅对学生是一种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教育,也是对学生进行本州地理环境意识的教育,同时也是一种地理美学的教育。统观教材无不为之叹服,但在编辑上忽略了对学生现代环境变化意识的教育,树立环境意识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通过对环境意识的教育,使学生看到环境污染的严重性,水土流失和耕地面积减少的严峻性,同时要使学生认识到这种污染的环境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对人类都有极大的危害。

就拿我湘西自治州这片沃土来说,以前,崇山峻岭古木参天,各河流两岸山青水洁,恰似一方万物俱全的“天然公园”。而现在就大不一样,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飞速发展,引发的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我县在1993年7月23日出现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水灾,整个县城被水淹没,损失惨重,接着95年5月31日县城又被洪水淹没。在这前后的几天中,我州相继被洪水淹没的有几个县,特别是泸溪县城被洪水围困三天之久。难道这种自然灾害是自然原因,而与人为原因没有密切地联系吗?94年以来各地的大小车辆也迅猛地增加,农村的剩余劳力大量涌向城市,道路窄,车辆堵塞现象经常发生,加上车辆排放的废气使空气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又如在现代生活中塑料袋的使用越来越普遍,严重地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由于人们只注重于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环境效益,结果产生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由于改革开放,大办经济开发区,工程项目的增多,使各地的耕地面积日益缩小,加之山区对森林资源的破坏、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大气污染、水土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等也愈来愈严重。在乡土地理教学中,教师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进行实地考察,弄清人类对自然环境有哪些污染,造成哪些自然灾害,让学生提出见解,如何协调好自然与环境的关系。

在乡土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访问:是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

询问当地人们本地的环境有何变化,诸如:空气、河流、森林覆盖面积、河流的含沙量、土壤肥力等等。使学生对本地的环境有初步的了解,这样也提高了学生学习乡土教材的兴趣。例如:60—90年之间,我县城被洪水袭击的次数仅有2次。近十几年来,县城被洪水袭击的次数就达4次。并且每次河水的含沙量比往都有所增加,河水的水位比以往都有所升高。又如:我县水土流失面积1992年为2164815亩,占全县总面积的37.87%。每年通过河道输出地悬移质为129万吨,相当于冲走4056亩农田的耕作层。养分和表土大量流失,土壤肥力下降,单位面积产量不高。随着人口增长,继而又大量开荒,导致土地利用的恶性循环。

二、实地查看,弄清污染原因。

是扩大学生视野,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通过实地查看,使学生弄清家乡的环境发生了那些变化,诸如:河流、大气、植被、土壤等是否和访问时一致,弄清环境污染是人为因素造成的还是自然因素所为。使学生认识到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性,增强环境意识。这样利于培养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同时,使他们负起自觉保护好生我养我的这片土地的使命。例如:我县每年排放污水总量7051000吨:万元产值排放污水3674吨:年排放废气(CO2)总量3118吨:万元产值排放废渣13.7吨。又如:县城内一段的猛洞河,河水污染严重,居民废气物的倾倒、粪便的排泄、以及各厂矿企业废水的排放,使河水污染十分严重。夏天下河洗澡,只能望而生畏。

三、提出合理性的建议:

通过课堂学习和野外实地考察,要求学生自拟标题撰写地理小论文,提出如何治理各种污染,有何措施。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独立的工作能力。进而将他们热爱家乡的感情更加升华,从而达到了培养学生环境意识的目的。例如:合理性建议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十分重视土地的开发利用:2、保护森林,严格控制采伐量:3、加强对农业生产的技术指导,特别是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使用:4、新建厂矿要有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5、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普及,提高全民环境意识。

四、引导学生关心家乡建设:

在乡土地理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乡土地理的兴趣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关心家乡的各种建设。把所学的地理知识运用到家乡的各项建设中去,从控制人口、珍惜耕地、保护环境等方面给当地的领导出主意、提建设,以便合理安排当地的各项基本建设,大搞植树造林,保护农田。把家乡建设成环境优美的城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