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降解塑料现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可降解塑料现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可降解塑料现状

可降解塑料现状范文1

关键词:淀粉;性能;降解材料

一、引言

伴着我们物质生活水平节奏的不断提高,在我们身边一次性的塑料包装袋、包装膜正在大量的投入使用中,这些物品都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在铁路沿线、旅游景点我们随处可见散落的一次性购物袋、包装膜,这些带给人们的是严重的视觉污染和景区生态环境的影响。

塑料由于性能优良,成型加工方便,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然而,由于塑料的降解缓慢性,其使用及废弃后对环境带来了严重威肋。而且塑料主要来源于石油类的不可再生资源,其大量消耗,势必引起严重的能源和人类生存危机。

可降解包装应运而上,它既能对食品起保护作用,又能防止因抛弃包装袋而形成的环境污染。20世纪80年代以后,国内外开展了可降解塑料的研究和生产。可降解塑料的应用减少了石油类资源的消耗,减轻了塑料废弃物对环境的严重污染。

所谓的可降解塑料是指完全在自然的条件下就可以完全降解的材料,以光降解和生物降解为主。

生物降解塑料的主要来源于淀粉、纤维素、壳聚糖及其他多糖类天然材料。其降解的最终产物为CO2和H2O,可完全为自然界吸纳。淀粉又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生物,是丰富的可再生资源,它最主要的特点是为易受微生物侵蚀,为微生物提供养分,具有优良的生物降解性能。因此,淀粉在生物降解的材料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二、粉的结构和性能

淀粉是自然界中分布极为广泛的物质,分布于植物的根、茎、叶和果实中,目前常用的淀粉包括玉米淀粉、木薯淀粉、土豆淀粉等。淀粉的分子式为(C6H5O10)n,n为聚合度,一般为800―3000.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淀粉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可溶的,称为支链淀粉;另一种是不可溶的,称为直链淀粉。

天然淀粉是在其内部有结晶结构的小型颗粒状态存在着的,他的结构分为直连和支链两种,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性质也是截然不同的,直链淀粉难溶于水且它的水溶液也是不稳定的,凝沉性也是比较强的,支链淀粉易溶于水,溶液稳定,凝沉性弱。直链淀粉可以制成强度高,柔软性好的透明薄膜,它无臭、无味、五毒,具有抗水和抗油性能,是一种良好的食品包装材料,支链淀粉也可以制成薄膜,但是性能差,遇水即溶。

三、淀粉及生物可降解材料

以淀粉为基质的降解塑料中有很重要的一部分,是以天然淀粉作为填充剂或是以天然淀粉和其衍生物为共混体系组成的塑料都属于此类,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共混型

淀粉共混塑料是淀粉与合成树脂或其他天然高分子共混而成的淀粉塑料,主要成分为淀粉(30%~60%),少量的PE的合成树脂,乙烯/乙烯醇(EVOH)共聚物,聚乙烯醇(PVA),纤维素,木质素等,其特点是淀粉含量高,部分产品可完全降解。

2.填充型淀粉塑料

所谓填充型淀粉塑料,又称生物破坏性塑料,其制造工艺是在通用的塑料中加入一定量的淀粉和其他少量添加剂,然后加工成型,淀粉含量不超过30%。严格地说,淀粉在塑料中并非仅仅起到一个填充的作用,而是在一定条件下,活化了淀粉与塑料中的羟基,使之形成了高聚物共混体。天然淀粉分子中一般都含有大量的羟基,使其分子内和分子间形成极强的氢键,分子极性较大,而合成树脂的极性较小,为疏水性物质。因此必须要对天然淀粉进行表面处理,以便于提高疏水性和其与高聚物的相容性。

3.全淀粉型

由于填充型塑料在降解性能上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全淀粉塑料被人们所寄予厚望。将淀粉分子变构而无序化,形成具有热塑料性的淀粉树脂,再加入极少量的增塑剂等助剂,这就是所谓的全淀粉塑料。其中淀粉的含量在90%以上,而加入的少量其他物质也是无毒且可以完全降解的,所以全淀粉是真正的完全降解塑料。几乎所有的塑料加工方法均可应用于加工全淀粉塑料,但传统塑料的加工要求几乎无水,而全淀粉塑料的加工则需要一定的水份来起增塑作用,加工时含水量以8%―15%为宜,且温度不宜过高,以避免烧焦。全淀粉塑料是目前国内外认为最有发展前途的淀粉塑料。

可降解塑料现状范文2

【关键词】生物降解塑料 二氧化碳基材料 生物安全评价

引言

当前世界塑料工业技术的迅速发展,塑料用途已渗透到工业、农业以及人民生活的各个领域,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材料。但是塑料的大量使用后随之也带来了大量的固体废弃物。目前城市固体废弃物中塑料的质量分数已达1 0%以上,体积分数则在30%左右,而其中大部分是一次性塑料包装及日用品废弃物,它们对环境的污染、对生态平衡的破坏已引起了社会极大的关注。二氧化碳基塑料是以二氧化碳和环氧化物为主要原料共聚合而成的新型绿色高分子材料。该材料既可高效利用二氧化碳,变废为宝,又具有良好的氧气阻隔性、透明性,并可实现完全生物降解,有望广泛应用于食品包装领域。但是,二氧化碳基材料的生物安全性还有待进一步的评价。本研究依据《化学品毒性鉴定技术规范》中生物学评价的要求对二氧化碳基塑料进行了系统的生物安全性评价,包括急性毒性、亚急性毒性试验,致突变毒性,遗传毒性等,为二氧化碳基塑料的食品包装用途提供生物安全性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材料

二氧化碳基塑料(聚对二氧环己酮,PPD0树脂):分子量≥10万道尔顿

1

1.2 实验方法

1.2.1 受试物处理

将聚二氧化碳基塑料低温粉碎后分别过120目和200目筛待用。

1.2.2 小鼠急性毒性试验(最大耐受剂量法)

选用18g-22g健康昆明种小鼠20只,雌雄各半,进行试验。聚二氧化碳基塑料最大使用用浓度0.25g/mL,灌胃容量为20mL/kgBW,即以10 0g/kgBW的剂量,2次灌胃,每次间隔6小时,连续观察14天,记录中毒状况和死亡情况,确定最大耐受剂量(MTD)。

1.2.3 亚慢毒性试验(90天喂养试验)

采用离乳大鼠(试验开始时体重为70g-85g,差异不超过平均体重的±20%)8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0_25g/kqbw、0.50g/kgbw、1.00g/kgbw3个剂量组和基础饲料对照组。实验用样品的掺入量分别为0.312%、0.625%、1.25%,动物单笼饲养,每天观察并记录动物的一般表现,行为、中毒表现和死亡情况。每周称一次体重和两次食物摄入量,计算每周及总的食物利用率;在试验中期和末期分别测定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血清中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尿素氮、肌酐、葡萄糖、血清白蛋白、总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等:称量肝、肾、脾、的脏器绝对重量和计算脏体比。对各剂量组动物大体检查未发现明显病变时,进行高剂量组和对照组的肝、肾、胃、肠、脾、、卵巢的病理组织学检查,并进行统计学处理。

1.2.4致突变性毒性

(1)Ames试验。选用经鉴定符合要求的鼠伤寒沙门氏组氨酸缺陷型TA97、TA98、TA100、TA102四株试验菌株,采用平板掺入法进行试验。采用多氯联苯(PCB)诱导的大鼠肝匀浆,经生物活性鉴定合格后作为体外代谢活化系统。根据毒性测定结果,试验用样品共设8 ug/皿、40μg/皿、200μg/皿、1000μg/皿、5000μg/皿5个剂量组,同时设阳性对照、溶剂对照(加入10%的吐温80替代样品溶液)、未处理对照。在顶层琼脂中加入0.1ml试验菌株增菌液,0.1ml试验用样品溶液和0.5mlS-9混合液(当需要代谢活化时),混匀后倒入底层培养基平板上,每个剂量3个平皿。在37±1℃培养48h,计数每皿菌落数。试验用样品组菌落数超过自发的2倍以上;进行活化(加S-9)和非活化(不加S-9)试验,并具有剂量一反应关系时即判定为阳性。试验在相同条件下重复做两次。

(2)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选用体重25g-30g小鼠5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试验用样品设1.0g/kgBW、2.0g/kgBW、4.0g/kgBW3个剂量组。同时设溶剂对照(10%吐温80水溶液)和阳性对照(环磷酰胺40mg/kgBW,腹腔注射)。采用间隔24h两次经口灌胃法给予聚二氧化碳基塑料,连续5d。末次给试验用样品6h后,颈椎脱臼处死动物。取股骨骨髓用小牛血清稀释涂片,甲醇固定,Glemsa染色。双盲法阅片。在光学显微镜下,每只动物计数1000个嗜多染红细胞(PCE),计算微核发生率。每只动物观察200个嗜多染红细胞,计数成熟红细胞(NCE),计算PCE/NCE比值。

1.2.5 遗传毒性实验

(1)小鼠染色体畸变试验。选用健康常年雄性体重25g-30g小鼠,每组5只。试验用样品设1.0g/kg、2.0g/kg、4.0g/kg体重3个剂量组。同时设溶剂对照(10%吐温80水溶液)和阳性对照(环磷酰胺40mg/kg体重,腹腔注射)。灌胃给予受试药物,每天一次,连续5天。受试药物后的第15天脱臼处死、制片。于处死采集样品前4h腹腔注射4.0mg/kg秋水仙素。取组织,制备悬浮液,用姬姆萨染液染色,计数畸变细胞:对每只动物选择100个分散良好的中期分裂相,在显微镜油镜下进行读片。在读片时应记录每一观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对于畸变细胞还应记录显微镜视野的坐标位置及畸变类型。所得各组的染色体畸变率用X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以评价试验组和对照组之间是否有显著差异。

(2)小鼠畸形试验。用体重25g-30g的性成熟雄性小鼠25只,随机分为5组。以1.5mg/kg体重剂量的丝裂霉素C(经口给予)为阳性对照,10%吐温80水溶液为溶剂对照,试验用样品设1.0g/kg、2.0g/kg、4.0g/kg体重3个剂量组。每日灌胃一次,灌胃容量为10mL/kgBW,连续5天,末次灌胃后30天处死动物,取附睾制片,伊红染色,高倍镜下检查小鼠的形态,每组计数5只动物,每只动物计数1000个结构完整的,计算畸变发生率(以百分率计),并进行统计处理。

(3)胎鼠致畸试验。25g一30g的孕鼠25只,随机分为5组。以1.5mg/kg体重剂量的丝裂霉素C(经口给予)为阳性对照,10%吐温80水溶液为溶剂对照,试验用样品设1.0g/kg、2.0g/kq、4.0g/kg体重3个剂量组。孕鼠处死和一般检查:小鼠于妊娠第20d处死。剖腹检查卵巢内黄体数,取出子宫,称重;检查活胎、早期吸收和死胎数;活胎鼠检查;胎鼠骨检查;胎鼠内脏检查。

1.2.6 数据处理

采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对计量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但需按方差分析的程序先进行方差齐性检验,方差齐,计算F值,F值

2 结果

2.1 急性毒性

BALB/C二月龄雄性小鼠10只,经口给予10g/kg体重的二氧化碳基降解塑料水悬液,间隔6小时重复给予一次。连续观察14天,未发现小鼠出现毒负作用症状;未发现小鼠出现死亡情况。实验表明经口给予二氧化碳基降解塑料LD50>10g/kg,属于实际无毒。表明二氧化碳基降解塑料不会对生物产生急性毒性。

2.2 亚慢毒性试验(90天喂养试验)

对二氧化碳基降解塑料进行大鼠90天喂养试验。试验过程中未见动物有明显异常表现。试验期间大尉舌动自如、毛发光亮、饮水、进食、大小便正常。二氧化碳基降解塑料对各剂量组大鼬的体重、进食量及食物利用率与对照组比较,雌、雄性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临床检查、血液学检查、血液生化学检查、脏器称量等结果表明各检验项目的实验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大体各检查各剂量组大鼠共80只,雄、雌各半。剖检后肉眼观察,心、肺、肝、脾、肾、胃、肠、(卵巢)、脑等主要脏器的颜色、形状、大小等均未见明显异常。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表明对照组和高剂量实验组雌、雄性大鼠的肝、肾、胃、肠、脾、、卵巢均未见明显损伤性病理变化和与二氧化碳基降解塑料有关的病理组织学改变。

2.3 突变毒性

2.3.1 Ames试验

用二氧化碳基降解塑料进行Ames试验。各剂量组菌落数均未超过溶剂对照组菌落数2倍以上,亦无剂量―反应关系,对鼠伤寒沙门氏菌TA97、TA98、TA100、TA102四株试验菌株,在加与不加肝微粒体酶活化系统时,结果均为阴性,而且试验结果可重复,说明二氧化碳基降解塑料无致突变活性。

2.3.2 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

对二氧化碳基降解塑料进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各剂量组两种性别小鼠骨髓多染红细胞与成熟红细胞的比值(PCE/RBC)在1.1 6-1.23之间,未见试验用样品对两种性别小鼠的骨髓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各剂量组雌、雄小鼠骨髓多染红细胞微核发生率与样品溶剂对照组比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环磷酰胺组与样品溶剂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见图1)。说明该二氧化碳基降解塑料未使小鼠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发生改变。

2.3.3 小鼠骨髓染色体畸变试验

经口给予小鼠2.0g/kg体重、4.0g/kg体重二氧化碳基塑料5天后,与溶剂对照组比较,小鼠骨髓染色体畸变细胞率在两个剂量组与溶剂对照组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聚乳酸在2.0g/kq体重、4.0g/kq体重剂量范围内无致骨髓细胞突变作用。二氧化碳基塑料对小鼠体重增长无不良影响。

2.4 遗传毒性试验

2.4.1 小鼠染色体畸变试验

昆明种健康清洁级雄性小鼠(25g-30g)进行小鼠染色体畸变试验。经口给予小鼠2.0g/kgBW、4.0g/kgBW聚二氧化碳基塑料5天后,观察结果显示在本实验剂量范围内聚二氧化碳基塑料不引起小鼠初级精母细胞染色体畸变数增加,说明聚二氧化碳基塑料在2.0g/kgBW、4.0g/kgBW剂量范围内无致生殖细胞突变作用(见图2)。聚二氧化碳基塑料对小鼠体重增长无不良影响。

2.4.2 小鼠畸形试验

对二氧化碳基塑料进行小鼠畸形试验。各剂量组小鼠畸形发生率与样品溶剂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而丝裂霉素C组小鼠畸形发生率与样品溶剂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见图3)。未见二氧化碳基塑料对雄性小鼠生殖细胞有明显损伤作用。

2.4.3 胎鼠致畸试验

1g/kg BW剂量组的聚二氧化碳基塑料对孕鼠体重、子宫总重,胎鼠体重、身长、胎盘重及着床率、活胎率、外观畸胎率、骨骼畸胎率、内脏畸胎率无明显影响。即在1g/kgBW剂量未发现聚二氧化碳基塑料有致畸作用。

结语

二氧化碳基塑料经大鼠口最大耐受剂量均大于10.0g/kgBW,且未发现亚急性毒性,属实际无毒物质。AM ES实验未发现二氧化碳基塑料具有致突变性毒性,二氧化碳基塑料每天灌胃10mL/kg体重,5天后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染色体畸变作用为阴性,表明受试物无致突变活性。遗传毒性实验表明,二氧化碳基塑料没有遗传毒性作用。

参考文献

[1]俞文灿.可降解塑料的应用、研究现状及其发展方向[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自然科学、医学版),2007,28(1):22-32.

[2]王火喜.国内外降解塑料的现状及发展方向[J].现代塑料加工应用,2002,14(4):61-65.

[3]秦玉升,顾林,王献红.二氧化碳基脂肪族聚碳酸酯的功能化研究进展[J].高分子学报,2013,5:600-608.

[4]刘宇娜,花玉香,郭胜辉.二氧化碳基生物可降解塑料研究概况及工业进展[J].天津科技,2011,5:125-126.

[5]胡洁,李东风,臧红霞.二氧化碳基塑料降解性能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26):10793-10795.

可降解塑料现状范文3

一、有关白色污染的相关知识

1、白色污染的危害。

白色污染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埋入土壤中的塑料制品,对耕作和播种造成了极大困难,影响了农作物对水分、养分的吸收,污染地下水,使农作物减产甚至不产。如果将塑料燃烧,则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破坏环境。将塑料倒入海洋(海洋中塑料的分解需250年),若被海鸟、鱼类误食,会造成这些动物死亡,若是缠住一些舰船的螺旋桨,则会造成海上交通事故。

2、目前国际上较为先进的白色污染治理办法。

白色污染形成的关键是塑料不易分解,因此,科学家研制了多种自毁可降解塑料,如生物自毁塑料、化学自毁塑料、医用自毁塑料等。

制造这些塑料的指导思想是:在塑料中加入某种化学物质,使塑料能被光照、细菌或其他化学物质溶解或消除。这些方法的共同特点是造价昂贵,无法与便宜的不可降解塑料竞争。我们盼望着早日出现可以与不可降解塑料一样便宜的可降解塑料能够回收、再生、利用。

二、调查情况

我们小组在学校随机挑选50人参加我们的问卷调查,共收回45份,占90%(调查问卷附表),结果如下:

问题一:你知道什么是白色污染吗?

调查者中,有2/3表示知道白色污染,而有1/3表示不清楚。结果表明,大部分中学生是知道什么是白色污染的,这与学校教育有很大关系(高二化学教材对于白色污染有过讲解)。但仍有一部分(1/3)的人不清楚,这表明,学校还应加强对学生的教育。

问题二:你经常购买小食品吗?

71.1%的人偶尔购买小食品,22.2%的人经常购买,只有6.7%的人不买小食品。这是因为,学生族很少有时间在家吃早饭,所以来学校购买食品充饥的人很多,而食品包装袋绝大部分都是塑料制品(请看以下的调查),这就为校园白色污染的产生提供了前提条件。

问题三:你如何处理塑料袋?

上图显示只有7人(占15.6%)将塑料袋随地乱扔,而扔进垃圾箱的占80%,但这并不表示大部分塑料袋进入垃圾箱中,因为据我们小组成员观察发现,很多人虽然知道应当把塑料袋扔入垃圾箱内,却总是扔到垃圾箱旁,风一吹,塑料袋就满校园乱飞了。另外值得提出的是,在两位选择其他的同学中。一人表示会把塑料袋扔进视线所见的垃圾箱内。我们发现。校园内垃圾箱以前并不多,而且大多锈迹斑斑的,沉重、固定的老式垃圾箱十分不方便。不过本学期开始后,学校增加了垃圾箱的数量,这对于防治校园白色污染是有帮助的。

问题四:请同学对校园白色污染的处理方法提出一些建议。

提供建议如下:

(1)学校应教育同学们增强环保意识,多宣传白色污染的危害。

(2)同学们不要随意扔垃圾,对随地扔废弃物的人讲讲环保的重要性。

(3)学校统一将垃圾分类、回收,集中处理。

(4)增设垃圾箱,放在白色污染严重的地方(如小卖部门口)。

(5)设计一个环保标志,挂在醒目的地方。

(6)尽量减少用塑料袋包装物品,并杜绝使用一次性发泡饭盒(现在校食堂使用的一次性饭盒就是国家禁止使用的饭盒,但仍在使用)。

(7)呼吁全社会增强环保意识。

(8)学校不要焚烧垃圾。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①大部分学生对于白色污染比较了解,但仍有部分人对白色污染的概念不清楚,这需要学校增强环保方面的教育。

②相当一部分人虽然知道什么是白色污染,但依然使用或随手丢弃白色污染物。由此可见,学校培养学生环保的观念十分重要,同时学校也要作出实际行动,如多设置分类垃圾箱,组织回收有价值的垃圾等。

三、学校白色污染现状调查

通过上一阶段的调查,我们已经调查清楚了学生对白色污染的了解情况,与同学们初步探讨了如何防治校园白色污染。这一阶段我们的主要目的是调查我们学校白色污染的情况,并对处理方法进行可行性探讨。

可降解塑料现状范文4

关键词:白色污染;危害;防治对策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7.234

1 前言

数量较多的塑料袋、农用薄膜以及一次性塑料在运用之后被丢弃为固体的废物,因为胡乱的扔、丢,同时很难进行降解处理,造成此废弃物挂在树上,草坪、路边以及水面等随处可见,对人们的生活环境造成了非常大的破坏,因为废弃塑料的包装物大都为白色,所以其引起的环境污染便是“白色污染”。

2 白色污染概述

白色污染是人们对于难以降解的塑料垃圾(塑料袋)污染环境情况的一种概括。其所代表的是以聚丙烯、聚苯乙烯以及聚氯乙烯等其它的高分子化合物所合成的各式各样的生活塑料物品被运用之后变成的固体废物,因为胡乱的丢弃,无法降解处理,以造成较大环境污染的现象。

3 白色污染的危害

3.1 视觉污染

塑料是一种非常难以降解的生活垃圾,数量较多的废弃塑料品在旅游区、城市以及水体等地方均能看见,对城市市容、人们的视觉以及景点的美感等均造成了非常大的消极影响。特别是铁路运输领域,旅客在车辆行驶中的过程将已经用过的餐盒扔出窗外,部分列车的服务人们同样将垃圾扔到窗外,导致铁路沿线两侧植物的白色化。

3.2 潜在危害

除以上所述的白色污染外,白色污染依然有着非常多的潜在危害。以下针对其所具有的潜在危害进行全面的研究。

(1)塑料袋、一次性饭盒造成的危害。仅仅是由于“一次性”的运用便会导致非常多资源的浪费。在我们国家,超薄塑料袋的加工材料大都源自于废弃的塑料,此废弃塑料里面或许会包含氯乙烯这一类的毒害物质,若运用了涵盖氯乙烯单体塑料品来盛装食物,能够引起手指、手腕浮肿的问题,或许还会造成肝损伤,在一定程度上危及到了人们的身体健康。

(2)土壤恶化加剧,对农作物的生长造成影响。当前人们所大量运用的塑料品均是无法降解的,其加工工艺即使非常的简单、便于操作,然而其在运用之后的处理是非常困难的。由于自然界里面所具有的微生物仅仅可以对分子量低于2000的物质实施分解与运用,但是塑料品的分子量均超出了2万,若微生物可以对其实施分解,其分解所需要的时间为200年。所以,若将塑料品扔在农田里面,是难以在较短的时间范围内被微生物所分解运用的,然而遗存在田间的塑料品不但会对土壤的气密性造成影响,同时还会限制农作物对于水分、阳光的吸收与运用,进而对农作物的生长造成影响。

(3)塑料填埋对于环境造成的影响。当前,填埋处理依然是我们国家处理城市生活垃圾最为主要的形式。因为塑料膜的体积较大、密度相对较小,其可以非常快的填满场地,削弱了填埋场地对于其它来及处理的效率;同时,填埋之后的场地因为地基非常的松软,垃圾里面所涵盖的病毒与细菌等其它有害物质非常容易渗透至地下,对地下水造成污染。

4 白色污染的防治Σ

4.1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在1980年之后,伴随联合国《二十一世纪议程》与《环境宣言》的出台。我们国家在1989年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其它法律条文,针对固体废弃物所造成污染的防治进行了相应的规定与应对对策。在1996年的时候,中国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处理法》,其间明确制定了对于固体废弃物的防治全面遵守“无害化、减量化以及资源化”的准则,针对地膜、一次性塑料品的运用同样进行了相应的规定。在2008年6月1日明确指出,在全国所有的超市禁止运用一次性塑料品。将塑料袋的免费使用改为“有偿”使用。针对生产一次性塑料品的企业征收塑料袋治污与生产税费,同时明确限制了塑料袋的运用范畴。然而最为主要的便是增强市场监管,对于违背制度的人员严格惩处。唯有这样,“白色污染”的防治才可以收获较好的成效。

4.2 增强宣传教育

增强环境保护意识的宣传教育,在社会层面产生一个相对较好的环保氛围,是防治白色污染的重要基础。增强宣传教育,全面发挥广播、电视以及网络等其它媒体所具备的教育作用。融合图片、构建志愿团队等,以使人们能够有不运用塑料袋的观念,能够达到不随意扔垃圾、对生活垃圾实施区分等。

4.3 大力发展科技

高度关注“白色污染”防治的研究与技术创新,研发能够降解的塑料。可降解塑料具备与一般塑料完全相同的运用功能,然而在运用被丢弃之后,其化学架构能够在一些环境下出现改变,使得高分子分解为分子量相对较小的分子,最终被自然所同化。在塑料品的制造环节融入相应数量的添加剂,使得塑料品的平稳性不断降低,非常容易在自然环境里面成功降解。可降解的塑料主要有以下三种:双降解塑料、光降解塑料以及生物降解塑料。我们国家全新塑料的研发同样有了较大的发展,正在研发以秸杆纤维、淀粉以及天然草浆等其它原料所制作成的“绿色”取代品。

4.4 确定合理的经济政策

我们国家所具备的全面运用优惠制度无法促使塑料废弃物的回收运用领域产生相对较好的市场体制。为了能够不增多政府部门的负担,并且完全遵循“污染者付费”的准则,需要造成废弃品的企业自身进行回收运用,无法回收运用的公司又或是个人需要上缴相应的回收处理费用,又或是关停整顿,直到将其调控在所规定的范畴内,能够极大的降低白色污染。这样的做法在国外已经普及,然而我们国家当前依然不具备类似的经济政策。

5 结语

“白色污染”不单单是技术层面的问题,同时还是社会层面的问题,需要循序渐进。在全球环境趋于一体化的背景之下,非常多的发达国家与民间组织均允诺在环境保护层面向发展中的国家提供技术与资金的支持,我们需要以积极进去的态度,引入资金与最先进的技术,推动“白色污染”的防治。

参考文献:

可降解塑料现状范文5

关键词:绿色设计;白酒包装;实用性

中图分类号:J5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7-0092-03

白酒作为中国特有的一种蒸馏酒,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因此白酒包装也就成为消费者了解白酒最直观的名片。目前,市场上的白酒包装在设计形式方面,呈现出琳琅满目的情况。由于设计理念的不完善,使白酒包装在现实应用中存在诸多问题。随着环境、资源等问题的日益凸显,绿色设计理念越来越受到重视。白酒包装设计也迎来了绿色时代。

绿色设计也称生态设计、环境意识设计,它源自于人们对环境和生态破坏的反思,其本质是可持续性发展。也就是说在产品整个生命周期里,着重考虑产品环境属性(可拆卸性、可重复利用性、可回收性等)并将其作为设计目标,尽量减少环境污染、减小能源消耗,实现产品和零部件的回收再生循环或者重新利用,对白酒包装而言,绿色设计的理念核心就是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提高利用价值,从降低白酒类包装产品的非绿色因素的角度去思考、探究白酒包装走向无废弃物设计的可行性方案。

一、当前白酒包装的现状

白酒包装是一个发展迅速、淘汰极高的产业,在我国白酒包装物在一次性使用后就成为废弃物的比例大概占白酒包装产量的70%,而且这个比例还在不断增加,从而加重了对环境的污染。目前,我国白酒的绿色包装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绿色包装设计理念模糊,没有深刻地理解绿色设计理念设计元素,没有兼顾实用性原则,使白酒包装的功能单一,没有从包装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来考虑包装对环境的影响,将塑料包装置于绿色包装的对立面,甚至提倡全面实行以纸代塑,加剧对林业资源的消耗。

因此,为了寻求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方法,设计师们更多地以冷静、理性的思辨来反省白酒包装的劣势。于是绿色设计理念成为设计师们的研究重点,越来越多的白酒包装开始融入绿色设计理念。

二、绿色设计理念下白酒包装的设计方式

1.可变形式。在减少环境污染、减小能源消耗、产品和零部件的回收再生循环或者重新利用原则下包装结构的功用延伸设计成为白酒包装的一大发展趋势。包装功能延伸设计是指,为使包装物在完成流通过程到达消费者手中后,仍能发挥“余热”或继续具有“使用价值”而实施的设计行为,相对传统的“即抛型”包装而言,它的功能在得到延伸和拓展后,可以二次、多次再利用。绿色包装结构设计可应用于功能延伸设计,通过设计可循环重复使用的包装和可拆卸的包装达到时空效应意义上的简约设计目的。

在白酒包装的实际设计中,很多包装物由于材质、结构和造型等限制难以和酒瓶相互结合或配合。可变形式的拆分组合设计就是让包装物具有新的功能,其二次功能和主产品没有任何关系。酒包装设计见图3-1,设计师将木制的酒结构包装盒设计成一个优雅别致的台灯,并在设计包装盒时就将台灯的结构和配件安装考虑周全,方便消费者的二次利用。酒的木质包装在完成包装功能后可组装成雅致的台灯,被继续利用。

酒包装设计见图3-2,设计师将酒包装的包装盒设计成一幅精美的装饰画,并在包装外侧附上拆分说明,丰富了包装的趣味性,使白酒包装有了新的“使用价值”。此类可变形、可拆分的设计需要消费者具有一定的环保意识,能够亲自动手对白酒包装物进行一些组装改变,能够方便、引导消费者。

从绿色设计减少环境污染的角度看,在新的白酒包装开发设计时,合理地规划出白酒包装废弃物可以发生变化的方式,使用者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性地使用白酒包装,使其功能得到扩展和延伸。经常变换使用功能,可避免单调乏味,保持包装的新鲜感,使白酒包装不会因为功能单一而过早地废弃,在延长白酒包装使用寿命的同时也减轻了因白酒包装废弃物造成的环境污染。

2.绿色节能式。发展绿色包装,包装材料是关键。绿色包装材料就成了首选。所谓绿色包装材料是指在生产、使用、报废及回收处理再利用过程中,能节约资源和能源,废弃后能够迅速自然降解或再利用,不会破坏生态平衡,而且来源广泛、耗能低,易回收且再生循环利用率高的材料或材料制品。按照绿色包装的定义,常用的绿色包装主要包括以下几种:首先纸的原料主要是天然植物纤维,它无毒、无味,在自然界中会很快腐烂,不会造成环境污染,也可回收重新造纸。在白酒包装设计中如图3-3所示的这款酒瓶便携式包装是2011“世界学生之星”国际包装设计奖获奖作品。其采用“一纸成型”设计法,以图3-3一纸成型包装纸类中的牛皮纸为主要材料,包装整体结构呈“S”型,美观大方,工艺简单,材料耗用量少,在降低成本的同时,具有很好的环保效益,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其次选用可降解包装材料,可降解塑料是指在自然环境中分子量可以自发地逐渐降低,最终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的塑料。发展可降解塑料是世界科技发展的大趋势。可降解塑料既具传统塑料的功能与特性,又可降解,可广泛用于食品包装、周转箱、杂货箱、工具包装及部分机电产品的外包装箱。例如某外国公司研制的一种由木屑、谷类以及其他自然作物成分而制成的包装材料,其形成的产品具有木制品的外观,而它多样化的特性可以代替传统的木材或塑料包装,大大降低成本,并且可完全降解。这种材料也可以应用在白酒包装中,达到绿色设计理念中节能环保目标。

无论哪种绿色包装材料,它们在白酒包装的应用方面可以说大部分是共性的基本性能,如保护性强、易操作性、实用性、便捷性和节约资源性等,但作为绿色包装具备的独特性能是对人体健康及生态环境均无害,既可以回收再利用节约资源,又可以自然风化回归自然。

3.便携式。绿色设计的理念也是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要做到白酒包装的可持续性,就需要设计师们在设计之初就将贴近日常生活的、能够提供便利的功能合理地融入到包装中,实现白酒包装的便携式应用。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消费时总是希望产品能够为生活提供更多的便利,哪怕是白酒的包装也不例外,消费者也希望这些盒子能够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一些便携、实用的功能。因此,绿色设计理念成为实现这一理想的有效途径。这也是绿色设计理念的另一个重要发展趋势,这种方式既能有效地提高白酒包装的利用率,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又能降低白酒包装废弃物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设计师通过绿色设计将白酒包装完美融入到日常生活当中,利用包装的材质和造型等特征,让包装物成为产品实用功能的一部分。此类包装不仅具有保护物品的功能,同时还兼顾了实用、便捷的绿色设计理念,能够更合理地利用白酒包装物。如图3-4,设计师将纸盒外包装设计为手提袋,白酒的包装盒将会伴随白酒一起使用,一方面它在运输和销售的过程中,能起到保护白酒的作用,另一方面当完成购物时,它又可以成为一个手提袋。从而为顾客减少了一个购物袋,既方便了消费者又兼顾了环保。这种形式应用到白酒包装设计中,就是将白酒包装盒融入到生活中,使其成为一体。这样白酒包装就兼备了双重功能。但在考虑此种设计方式时,必须了解包装材料的一些固有特性,比如:防潮性、耐热性、坚固性等,选择适合的材料或通过一些有效的加工工艺来克服其材料的局限性,以符合产品使用的需要。

总之,便携式的白酒包装设计方法所要表达是一种积极的、环保的生活态度,它需要消费者具有较高的环保自觉性。它的实质是将白酒包装物的实用价值最大化,提高白酒包装的重复使用率,这是实现白酒包装废弃物减量最为有效的方式,是绿色包装的最基本的要求。而且随着新工艺、新技术的不断涌现,这种包装形式将蕴含更多价值和机遇,为绿色白酒包装的发展和生态的保护注入新的力量。

三、对绿色设计理念的综合应用

设计师对绿色设计理念在白酒包装中的实用性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探索。对白酒包装而言,绿色设计的理念核心就是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提高利用价值,从降低白酒类包装产品的非绿色因素的角度去思考、探究白酒包装走向无废弃物设计的可行性方案。

首先在构思的阶段,出发点是将白酒包装设计与绿色设计理念进行适当的结合。

其次在包装的定位上,例如将白酒包装定位为中低档包装类型,那么此款包装产品的受众定位为年龄在35岁以上的男性社会群体,这一人群白酒消费意识较为深刻,且有较强的环保意识。

然后在市场调查研究阶段中发现在北方地区或在寒冷的季节里人们有喜爱喝温酒的习惯,通过进一步探究发现传统的“酒煲子(图4-1)”的设计造型可以和白酒包装进行融合,这一发现成为毕业作品的主要灵感来源,在设计中可以为白酒包装的结构造型做一项功能上的延伸,改变白酒包装盒的单一功能,具体而言就是在白酒包装与酒瓶之间设计一款用于温酒的夹层(图4-2)。

当人们需要温酒时,直接往夹层里注入热水。白酒的外包装为可降解的绿色材料,其废弃物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夹层为耐高温的材质,可以重复使用,也可以作为放其他物品容器,从而使两种容器得到合理地融合。

此款白酒的包装运用了绿色设计理念的诸多元素,使作品呈现出了丰富的内涵;从实用角度这个类似碗状的容器要具备密闭性、不易碎、耐高温、易于批量生产等特点,降低白酒包装的废弃物。从便捷角度,这款包装打开后,人们可以直接在夹层里注入热水用来温酒,可以在冬季直接为人们提供温酒容器,提高白酒包装的利用率。从环保角度,选用节能环保的绿色包装材料,使包装的各项指标达到环保要求,从而缓解包装带来的环境和资源问题。

结语:

“绿色设计”在现代化的今天,不仅仅是一句时髦的口号,而是切切实实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的事。这对子孙后代,对整个人类社会的贡献和影响都将是不可估量的。年来我国政府大力提倡建设环保型社会,这就为绿色设计理念下的白酒包装设计带来了更多的挑战,也带来了更多的机遇。以实用、便捷、环保为核心的绿色白酒包装设计将成为当今时展的主流,这样的设计能够更科学合理地解决白酒包装造成的环境和资源的问题,为白酒包装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李砚祖.艺术设计概论[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8:203-206.

[2]王绍强.新包装[M].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2010:6-7.

[3]黄钰岚.色彩效应×平面设计[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14-15.

[4]戴云亭.覃旭瑞.空间与材质[M].第二版.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98-100.

[5]黄志雄.商品包装设计构成[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08-113.

[6]刘志峰.绿色设计方法、技术及其应用[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8:134-137.

[7]刘光复.绿色设计与绿色制造[M].机械出版社,2000.

[8]杨京平.生态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1-4.

[9]朱和平.现代包装设计理论及应用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57-58.

[10]郁文娟.硬质塑料包装容器的生产与设计[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9:03-04.

[11]吴国强.绿色设计的时代使命与设计指南[J].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60-62.

[12]詹伟峰.低碳理念下的包装设计[J].莆田学院报,2012,(19):65-70.

[13]孙容芳.绿色包装的发展趋势[J].塑料包装,2011,(21):6-8.

[14]李沛生.发展绿色包装是包装工业可持续发展之路J].专家视角,2012,(03):34-39.

可降解塑料现状范文6

关键词:地膜覆盖;环境污染;防治

中图分类号:X59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发展,农村使用地膜覆盖栽培已成为确保农业高产稳产的重要手段。地膜覆盖是一项成熟的农业栽培技术,具有增温、保水、保土、保肥提高土壤肥力,抑制杂草生长,减轻病害,在连续降雨的情况下还有降低湿度的功能,从而促进植株生长发育,提早开花结果,增加产量,减少劳动力成本等作用。但随着使用地膜栽培年限的延长,残留地膜若得不到及时回收,必然给后人带来难以解决的污染危害,对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威胁。

1 我国地膜覆盖的现状

中国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国,人多地少,要解决13亿人的穿衣吃饭,每一寸土地都需要做到能效最大化。我国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是20世纪70年代末从日本引进的,经80年代初的示范实验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增产技术,增产幅度达20%~60%,因此迅速在全国得到推广应用,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近2、30a来,我国地膜覆盖面积和使用量一直位居世界第一,每年差不多要用100万t以上,覆盖面积超过0.13亿hm2。由于长时间大面积使用地膜,而没有有效的回收利用,致使现在农田里随处可见地膜残留。由于地膜厚度不够,清理起来非常困难,农民也只能简单的清理一下,堆在路边,所以路边随风飘舞、随处可见的地膜碎片在农村已是司空见惯。

一年又一年,土壤中的地膜到底累积了多少呢?目前我国地膜污染最严重的地方要数新疆的棉花种植区。2008年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新疆地区棉田中,地膜残留量平均265.3kg/hm2,并且随着覆膜年限越长,污染越严重。在新疆,连续覆膜10a、15a和20a的棉田,地膜残留量分别为262kg/hm2、350kg/hm2、430kg/hm2,最严重污染田块农用地膜残留量高达597kg/hm2。这是什么概念呢?一般情况下,如果要给1hm2土地铺上地膜,使用量约为60kg,597kg的地膜残留量相当于地里已经储存了10层地膜了。

土壤中如此大的地膜残留量,其潜在的危害是难以估量的。在被调查农田土壤中的残膜碎片每667m2在几千至20几万块之间,如果残膜的回收问题不加以解决,不要几年,每667m2农田残膜碎片将达到上百万块,既又多又细的残膜碎片几乎不可能回收了,这必然对农田土壤造成不可逆转的危害。特别是山区农民现在依靠地膜覆盖栽培,使他们很快地解决了温饱问题。但由于地膜残留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将有可能导致他们有地无法种的境地,再次陷入贫困。

2 地膜覆盖对环境的危害

2.1 难降解

农用塑料薄膜都是聚乙烯烃类化合物,自然条件下极难降解,在土壤中可存在200~400a,降解过程中还会溶出有毒物质。随着地膜应用量和使用年限的提高,就会有大量地膜碎片残留在土壤中,大量的残膜存在就会导致土壤的物理结构层次改变,使得土壤水分、养分向下运输受到阻碍,土壤间隙和通透性降低,不利于土壤空气循环和浇灌,最终造成土地质量下降,影响作物对水分、养分的充分利用,从而造成作物营养不良,产量下降。据测定,残膜污染严重的土壤会使小麦产量下降2%~3%,玉米产量下降11%~28%,棉花产量则下降10%~23%。

2.2 缠绕根系

由于这些残留地膜的存在,导致作物在生长时其幼小的根系被残膜缠绕,从而导致水分、养分的吸收被阻碍,造成死苗。

2.3 影响农事操作

如果土壤中残留大量地膜,还会影响农事操作,在进行整地、耕地、播种等农事时残膜经常缠绕在农具上或堵塞播种机,从而影响农事操作或播种的质量。

2.4 影响土壤肥力

残膜影响土壤养分的释放,导致肥力下降。由于大量残膜在土壤耕作层内构成的薄膜隔离层影响微生物的活性,从而不利于土壤养分的矿化释放和肥力的提高。

2.5 地面污染

地膜残留在土壤中或者丢弃在田间地头会造成白色污染,破坏环境景观。如果被牛羊等牲畜误食,阻隔食道影响消化,还可能引起牲畜中毒死亡。

3 防治残膜危害的几点建议

3.1 选用相对厚一点的地膜

在选购地膜的时候,要购买相对厚一点的地膜(0.008~0.012mm)。我国的地膜厚度最低标准为0.008mm,加之标准中允许的偏差值,厚度在0.005mm甚至0.004mm的地膜也能合格流通。0.008mm的地膜厚度可以在增温保墒的同时,最大限度降低造价,利于推广增收。0.004~0.005mm的地膜抗拉强度低,容易老化,破碎率高,不易收集。国外农膜的厚度一般为0.01mm,有利于覆膜和收膜,地膜厚度从0.008mm增加到0.01mm,抗拉强度增加25%。因此,应尽量规范农膜的质量和厚度,避免过多使用超薄膜,给残膜回收带来困难。

3.2 要适时揭膜

在地膜完成功能以后就把它揭掉,这样既能回收地膜也能使土壤空气进行交换。使雨水直接被植物吸收,同时也会提高中耕和施肥的效果。当前在可降解、无污染的地膜还没有大面积推广应用的情况下,适期揭膜技术是防治残膜污染的有效措施。此技术提高回收率,防治地膜污染,保护耕地肥力,因此,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各级领导和农民群众的环保意识,大力推广适期揭膜等地膜污染防治技术,减少残膜留量,确保农业持续丰收。

3.3 机械回收

我国地膜覆盖面积很大,由于技术和国情的原因,可降解地膜短时期内还难以在农业中大面积推广,靠单纯的人工捡拾回收农田残膜已经越来越困难,机械回收将成为必然趋势。目前我国研制的地膜回收机械分别用于苗期、秋后和播前的农田残膜回收。

3.4 应用可降解地膜或液态地膜

现行的各种地膜在大气、水域、土壤环境下都不易分解,寻求能自动降解的新型降解塑料用于农田地面覆盖,就成为解决农田残膜危害问题的出路之一。生物降解地膜是一种用淀粉和纤维素等原料制作出的生物降解地膜,价格是普通塑料地膜的2~3倍。可降解地膜难以推广的原因就是“贵”,农民们的日子不宽松,不愿意从自己腰包里多花钱,这与超薄膜难以禁绝的原因是一样的。如果政府能从资金上给使用可降解地膜的农民或生产可降解地膜的企业一些补贴,情况将会大有好转。或对生物降解地膜的性能进行改进和优化,逐步降低成本,以利于推广和应用。山东科技大学研发而成的多功能可降解黑色液态地膜,是以富含腐殖酸的风化煤为主要原料添加活性剂、交联剂、除草剂等混合而成的。该液态地膜既具有塑料地膜的增温、保墒、保苗的作用,又有较强的粘附能力,可将土粒联结成理想的团聚体;提高土壤微粒的毛管作用,改善土壤的通透性,成为土壤改良剂。而且操作简单,可现场喷施造膜,省工省时:可将相应作物所需要的除草剂掺混到液体膜中一起喷施。喷施后,作物可以自然出苗,不用人工引苗放苗,节省劳动力,且适用于各种地形地貌。

3.5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环保意识

要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各级领导和农民群众对地膜污染危害的长远性、严重性,恢复困难性的认识,提高回收地膜的自觉性。

3.6 加快制定有关回收残膜的经济政策

要制定一些优惠政策以鼓励回收、加工、利用废旧地膜企业的发展,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为了不增加政府负担,同时体现“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应要求地膜销售部门和地膜消费者自行回收利用。国外对回收地膜的做法是,普通地膜是你用1kg,就得交回1kg,强制回收。这事由专业公司做,但要付费。农民也可以选择用生物降解地膜,虽然价格贵些,但可以省掉回收地膜的钱,算下来成本差不多。不管用哪种,都不能留下白色污染,这有严格的法律规定。而那些生产可降解地膜的企业还可以享受政府补贴。我国的国情不可能做到这样,但也是发展趋势。

残膜对农业生态的污染后果严重,如不及早治理,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将不再有丰收,也将必然遭到大自然的惩罚。所以,治理地膜污染,保护农田生态环境是地膜种植持续发展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侯书林,胡三媛,等.国内残膜回收机研究的现状[J].农业工程学报,2002,05(3):186-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