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的含义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工业互联网的含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工业互联网的含义

工业互联网的含义范文1

最近一些新新人类提醒我注意—马上将要成为“前沿”的创意经济,实际已经老朽了。所以要在创意经济概念还没有普及之前,先提出“新创意经济”以正视听。昨天我在万圣书园的醒客咖啡厅被他们洗了脑之后,现在就现学现用,采用新创意经济理念,重新解释“新”知本主义。

创意经济,是凯夫斯在即将流行的《创意产业经济学》中,给我们指出的未来方向。而新创意经济,是对“创意产业第一理论权威”凯夫斯的批判,要给人们指出有区别的未来方向。我认为,北京和中关村,如果能看出我们下面将指出的凯夫斯的盲点,发展新创意经济,可以彻底解决困扰多年的“中关村问题”。

开门见山,先说结论。凯夫斯创意经济的致命伤,是没有把信息革命内生到创意经济中,所以说它是“旧”创意经济或现代版创意经济;新创意经济要把网络革命内生于生产方式来搞创意经济,所以是后现代版的创意经济。或者说,凯夫斯创意经济是创意经济第一版(“互联网除外”版);新创意经济是创意经济第二版(“互联网2.0”版)。

凯夫斯的“硬伤”

凯夫斯这种激进理论,在我们看来已经保守了。这是站在不耽误少年儿童前程的立场上的特殊思考。少年儿童在未来10年内,可能实现的最大奇迹,就是在结婚之前成为中国首富。试想,丁磊、张朝阳,在这个天旋地转的时代,如果不靠互联网,能在结婚前进入首富榜吗?门儿也没有。可凯夫斯偏偏在创意经济这么大一个关系少年儿童前程的事业上,只字不提互联网,这不充分说明凯夫斯理论过于保守吗?这里说“只字不提互联网”,当然是一种比喻。不是说凯夫斯没有注意到互联网、没有致力于互联网创意产业(如游戏、动漫之类);而是说,没有把互联网当作方法论,用于有效发动“‘创意’转化‘经济’”的商业革命。

凯夫斯《创意产业经济学》其实是很前卫的理论,但更适合30岁以上的人阅读。如果说它有值得推荐的理由,在于它是对更传统的观念的冲击。更传统的观念,还停留在物质生产和有形资产的玩法上。而《创意产业经济学》说的是文化生产和无形资产的玩法。通过这本书,人们可以认识到内容的生产与物品的生产,具有许多不同规律。区分这一点很不容易,但也仅此而已。

凯夫斯注意到了精神生产不同于物质生产的特殊产业规律,这是他的贡献。但他的一大败笔,是没有留意到,不仅内容特性决定创意的独特生产方式,而且技术革命特性也决定创意的独特生产方式,而后者是更有普遍意义的结论。新创意经济理解的创意,要比创意产业、尤其是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创意,更为宽泛,更具普遍意义。它更接近知本的原始意义,即活的精神创造,而不光是指生产内容。对于中关村来说,它要发展创意经济所面对的问题,不光是形成内容文化产业;更具战略意义的问题,是如何将中关村蕴含的创意资源,也就是人头脑中的“湿件”资源,利用互联网新的游戏规则,迅速释放成经济能量,形成区位优势,完成现代化转型。因此这里所涉及的创意,就不光限于文化产业的内容创意(或者说凯夫斯意义上的创意产业),还包括把广义的知本,也就是可以运用于各行各业的创造性的头脑活动,作为生产要素,以互联网的核聚变方式,迅速形成社会生产力,创造财富。新创意经济可以包容文化创意产业之外的许多经济形态。比如自主创新的技术研发产业,比如提升传统制造业价值的各种创意策划,比如缺乏资源的青少年和中小企业在相关孵化平台上发挥创意优势低门槛创业的行为等等。这些问题,虽然不是文化产业问题,但对“建设创新型国家”来说,都是要务,是新创意经济的题目中应有之要义。

中关村拥有全国最宝贵的资源,即创意资源。中关村单个人看,都极富创造力,汇合到一起,却是一盘散沙,难以形成“经济”。单纯用凯夫斯的路子,也解决不了主要问题。中关村搞创意经济,不是缺“创意”,而是缺“新……经济”,缺少“网聚人的力量”这一新创意经济的路子。

新创意经济要重点提醒人们的,就是将创意转化为经济的新方式、新玩法,特别是跟互联网的爆炸性增长有关的新玩法。而这却正是凯夫斯的思维盲点,他光注意在互联网兴起前上个世纪文化产业中早已有之的木乃伊级、骨灰级的老玩法。

创意生产方式的特性

互联网是什么?如果回答是TCP/IP,人们可能什么感觉也没有。我们要换一种对社会、经济、文化都通用的语言,把互联网说成是从集中模式向分布模式的转变。从经济角度理解,农业经济是分布模式经济,工业经济是集中模式经济,信息经济是集中模式复归分布模式的经济。“新”创意经济的“新”,在根子上与利用这一特点有关。

在传统的创意经济中,“经济”的主要含义是与“规模”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创意成为经济的问题,主要还是“通过大规模生产以降低成本”这样的老问题。只不过创意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实现规模经济的逻辑有所不同,这是凯夫斯致力剖析的问题。但在新创意经济中,“经济”的含义本身发生了变化,“经济”的主要含义是与“大规模定制”联系在一起的;也就是说,是“规模经济”,与同它相反的“定制经济”的结合,是两个性质完全相反的东西的结合。规模经济,意味着较高的社会化程度和较低的成本;定制经济,意味着较高的个性化程度和较高的价值。用传统的方法,是无法实现二者结合的;只有在人均3000美元收入条件下,利用信息技术革命、互联网、新经济,才能达到这种经济效果。因为互联网一头通向社会规模,一头通向个性节点。有什么样的工具,就有什么样的经济。

工业互联网的含义范文2

【关键词】物联网 体系结构 技术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物联网技术也随之出现,并且在众多领域迅速推广,如:零售与物流等,但目前,关于物联网的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缺少其体系结构与相关技术的研究报道。因此,本文结合物联网研究存在的不足,重点分析了其体系结构、相关技术,旨在为其发展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1 物联网的概况

物联网的应用价值巨大,其发展前景广阔,因此,其相关研究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同时工业界也给予了高度重视。但目前,关于物联网的相关内容仍十分模糊,如:基本含义、体系结构及相关技术等。

根据国际电信联盟可知,物联网促进了物与物、人与物及人与人的互连,在其基本含义基础上,可总结一下几点特点:

1.1 物的广泛性

物联网中的物涵盖范围较广,不仅包括物理实体,也囊括了虚拟实体,此时的物存在于时间与空间,在对其进行发现与识别过程中,主要是借助其属性实现的;

1.2 信息的传递与共享

物联网的基础为感知外界物理信息,借助RFID技术有效发现与识别物,并采用传感器节点,进而实现了对环境信息的动态感知,此后在通信技术支持下,使信息得到有效传递,同时,在感知子网和既有互联网络融合背景下,信息数据便具有了共享性;

1.3 管理与控制

互联网在管理数据时,主要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的,其管理具有明显的智能化特点,在决策信息反馈后,其将实现对物体与环境的控制。

对于物联网而言,其中涉及的人与物在任何时间、地点及网络中均呈无缝融合,因此,它作为新型的智能互联网络,保证了人与物、物与物、人与人间信息的有效连接。

2 物联网的体系结构

当今,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在先进技术支持下,物联网利用开放型协议,满足了各种应用的需求,同时它也实现了数据与互联网的有机融合。根据相关文献报报道,了解了物联网的含义及特点,在此基础上,对物联网的五层体系结构进行了分析,旨在丰富其理论研究。

物联网主要是由数据识别与感知层、数据传递网络层、资源管理层、信息处理层、具体应用层等构成的。在物联网发展与应用过程中,其基础层便是数据识别与感知层,其具体构成包括识别器、传感器、接入网关等,利用不同的工具对数据进行采集,此后借助无线网络技术或其他高新技术设备等,传递数据,最后后台将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处理。数据传递网络层在互联网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主要是对上层的数据进行传递,它不仅保证了数据的远距离传播,还提高了数据的真实性与有效性,但当前,物联网数据的网络传递要求应具备较高的互联网技术支持,而偏低的互联网技术水平,制约着物联网的发展,因此,相关人员仍需展开深入的研究,通过升级等手段,促进互联网技术发展。资源管理层主要是对资源进行初始化,通过实时监测,以此掌握其运行状况,并对各个资源进行有效的协调,进而促进跨域资源实现交互;信息处理层主要是主要是对感知数据进行理解、推理与决策,同时也提供数据查询、存储、分析及挖掘等;应用层通过对感知数据的分析处理,根据用户的需求,为其提供不同的服务,其应用类型较为丰富,具体有监控型、控制型与扫描型等。

3 物联网的相关技术

3.1 标识技术

物联网作为大型网络,其借助智能设备与互联网,促进了不同物体的互连,其中涉及的物具有广泛性与复杂性,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首要问题便是有效识别物。物的标识技术主要是利用全局唯一值对物体进行标识,此技术的本质便是对物联网中物进行编码,从而使物具有了数字化的特点。在编码过程中,需遵循不同的规则,常见的编码有EPC、IPV6等,各编码间的规则各异,存在映射与兼容问题,因此,在物联网发展过程中,应对其给予关注。

无线射频身份识别即RFID,它作为识别技术的一种,具有非接触式。在实际识别过程中,利用射频信号对目标展开自动的识别,并采集相关的数据。此技术对物体的识别具有唯一性,从而保证了其在通信或信息处理中定位的准确性与管理的有效性。

3.2 感知技术

物联网中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便是数据产生、获取、传输、处理及应用,在获取数据过程中,需要智能化与信息化的设备,常见的数据采集设备由传感器、红外感知设备及全球定位系统等。传感器即sensor,它主要是对外部环境信号进行探测,包括光、热、力及声等,它为物联网提供了原始数据,由于其获取的物的信息具有动态性,进而物拥有了感知外部世界的能力。

3.3 通信技术

物联网中数据传递主要是利用网络与通信技术实现的,其中通信技术有两种类型,分别为短距离无线通信与广域网通信。前者涉及的技术主要有WLAN技术、RFID技术、蓝牙技术及ZigBee技术等,在上述技术支持下,无线通信网络具有了简单的结构、较低的功耗及成本,但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不足,最为严重的便是干扰问题。后者涉及的技术主要有IP互联技术、移动通信技术与卫星通信技术,它为物联网提供了远程数据传输服务,但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对不同的技术进行整合,在此基础上,才能够保证网络环境的多元化与交互性。

3.4 信息处理技术

物联网中采用的信息处理技术,融合了数据挖掘、智能计算、机器学习等,在对物体相关内容进行智能处理与分析后,将结果交付给用户。物联网通过变革,使物与人实现了直接的交流,在智能化的网络中,物拥有了思想,从而推动了物联网的发展。

4 总结

综上所述,物联网技术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其相关内容的研究得到了各个领域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介绍了物联网的含义、特点、体系结构与相关技术,旨在为其发展提供理论保障。

参考文献

[1]孙杰,徐红.物联网的体系结构与相关软件系统代码自动化的研究[J].微计算机信息,2012,09:329-331+361.

[2]周Z.物联网的体系结构与相关技术研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20:119-120.

[3]林声伟.物联网的体系结构与相关技术研究[J].信息通信,2012,06:83-84.

[4]朱云娜.浅谈物联网的体系结构与相关技术[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08:33.

工业互联网的含义范文3

[关键词]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

中图分类号:F6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4-0292-01

一、物联网的定义和发展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顾名思义,物联网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有两层含义,其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是互联网,在互联网的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其二是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体与物体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因此,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一定的协议,把任何物体与互联网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有四个关键性的应用技术D射频识别(RFID),传感器,智能技术以及纳米技术。物联网被看做“第四次工业革命”。在可以预见的未来,物联网未来可以在众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一)射频识别(RFID)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可替代人在各种恶劣环境中工作。

(二)传感器是一种检测装置,能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并能将这信息,按一定规律变换成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要求。它是实现自动检测和自动控制的首要环节。

(三)智能技术就是能够代替人的脑力劳动的一种技术,它把人的重复性的脑力劳动被计算机所代替。

(四)纳米技术是研究结构尺寸在0.1至100纳米范围内材料的性质和应用技术。

二、物联网技术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已经引起了国内外学者、专家的广泛关注,许多行业都加深对物联网的开发应用,并将物联网积极应用于社会各个行业。在我国,物联网产业的总体规模由小到大,由弱变强。预计在不远的将来物联网技术会被大量应用于社会生产、管理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2.1 云计算应用于互联网

物联网往往需要处理大量的数据,离不开云计算的支柱。云计算可以从多个方面促进物联网更加快速,健康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发展规模庞大的数据计算工作,而且在云端更改数据的处理方式更为方便,可以做到一次更改应用于多个终端;2>物联网设备自身的计算能力往往有限,借助强大的云计算可以处理海量数据。

2.2 移动互联网应用于物联网

物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相融合以后,将会发挥非常大的作用。智能化的家居生活能让物联网的应用更加具有生活化的气息,包括智能厨房,智能农业,控制遥控器,远程控制网络,自动定时和报警器等功能,让普通大众能够安装应用,更换扩展和维护都非常简单。

三、总结与展望

物联网应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已成为星火燎原之势。物联网在工

业监控、城市管理、智能家居、智能交通、等领域正得到了快速发展。随着物联网的快速发展,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智能,物联网将会惠及更多人。但是,物联网刚刚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技术标准混乱、产业链条盲目、安全问题比较突出。可是随着技术的逐渐发展,相信这些问题都将随着技术的成熟发展迎刃而解,物联网将会带领人们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在不久的未来,智能化物联网的应用将无处不在,当气象感应系统预知台风来袭时,交通感应单元自动通知渔船返港,高速关闭,居民及时转移;当发生车祸时,路面监控系统可以自动通知急救,提供最佳路线,并提示来往该路段的车辆绕行;每个月公共服务系统会自动记录水电费等,然后通知户主后从银行卡中自动扣款。这一切都会为人类的生活带来颠覆性的变化。

参考文献

[1] 张铎.物联网:技术、应用、标准与商业模式[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2] 物联网产业发展研究2010.

[3] 张天军.物联网时代的创新教育[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0,2,5.

工业互联网的含义范文4

强大文化促进互联网

纵观互联网行业,全球有且只有两个主宰者,美国和中国——如果说市值不是一切的话,至少也很大程度说明了这个现象。

在全球市值前五的企业当中,排名是Google、阿里巴巴、Facebook、亚马逊、腾讯;在前十名当中,中国占据4席;而在前20名当中,美国有11席,中国有6席,日、韩有3席,欧洲和其它国家无一入选,这足以说明互联网行业已经是中国美国,或者说是盎格鲁-撒克逊文明对东亚文明。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因为决定互联网行业的关键因素当中,文化是壁垒,在这个壁垒包围的池塘当中,经济体量是关键因素,也就是说它体现的是“文化GDP”,文化壁垒和GDP同等重要。

首先,只有强大文化才能在互联网行业中取得成功。这里的强大文化,包括两层含义:一方面是强,强才足以抵挡进攻,美国是互联网的发祥地,也是英语国家里的最强者,大多数拉丁语系的市场都无法抵挡欧美互联网巨头的进攻。所以,即使法国、德国、阿拉伯等富裕国家都曾经花费了极大的力量去发展本土的互联网企业,但是无一成功。反之,中、日、韩、俄四国有独特的语言文字系统,也有和欧美差距巨大的文化,才能够自成一体。换言之,很差的英语基础某种程度上成为了护城河。

其次,还要大。挪威、瑞典、芬兰、荷兰等是经济强国,同时也有很强大的文字系统、文化传统,都有强大的工业、甚至传统硬件技术企业,但是,它们却从未建立起自己强大的互联网企业。就是因为它们强而不够大,不足以形成足够的网络效应。

正因中国有仅次于美国的市场规模,有较为强大而保守的文化,加上一些竞争壁垒,最终才得以孵化出阿里、腾讯、百度等本土巨头。日本有两家公司位列互联网20强企业、韩国有一家,也与该逻辑相关;而俄罗斯、印度的互联网企业都比德、法、英的企业更有前途,原因也正在于此。

中国有望超越美国

阿里巴巴的市值已经约等于Google的四分之三,如果计入支付宝等业务,甚至与Google不相上下,那么,未来中国互联网企业是否能超越美国呢?这是完全可能的。这并不是说中国的互联网企业技术、创新上超过美国,而是时势造英雄。

首先,中国经济总量可能在2019年左右超越美国,这是一个很现实的基础。趋势不可阻挡,就算是未来中国经济明显减速,也不会改变这个结局。而互联网其实是一个“总量经济”,人头数也是非常重要的,加上强大的网络效应,美国也很难再次反扑回来。

其次,还有一种“结构性”特色,也可以说是后发优势。阿里巴巴之所以比亚马逊、eBay更强大,除了业务模式之外,还因为中国的零售企业成熟度远逊于美国,市场高度分散。最强大者如苏宁,年销售额不过1000亿人民币量级,而美国的沃尔玛在4000多亿美金。因此,阿里巴巴在中国的对手都没有形成任何阻力,而亚马逊们在美国的传统行业对手则很难速胜。这种后发优势,不仅造就了阿里、京东、唯品会三家TOP20互联网企业,实际上,百度、腾讯、小米等也分别受益于此。比如百度,就是因为中国中小企业数量更多,而使得它们更有动力投放相应的广告。

中美互联网未来走势

互联网还会更深入地改变传统行业,在这一点上,中国美国未来的技术走向也会颇为相似,但是商业效果可能不尽相同。在技术走向上,大数据、物联网、AI&BI等是大势所趋,但是在商业走势上,却可能南辕北辙。

比如,从商业竞争来说,这个行业不但会杀死、改造很多纯粹的传统行业,也会很大程度上颠覆传统的IT行业,IBM、微软、思科等巨头,其盈利能力都受到互联网公司的竞争,在云计算、大数据等领域已经短兵相接。这一点在中国则显得无足轻重,因为中国在传统的软件、信息服务领域本来就没有什么积累,这反倒给很多互联网公司更大的发展空间。

再如,中国的很多传统行业企业不强大,必然导致众多新的互联网公司去颠覆传统行业的细分领域,其难度也远远小于美国,中国的互联网生态应该能容纳更多的企业存在。其实,这种现象已经存在,在门户网站方面,中国就有新浪、腾讯、搜狐、网易、凤凰五家,美国只有Yahoo和AOL勉强算是。

工业互联网的含义范文5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同时也促进了网络经济的发展,这些都对现代企业形成了不小的影响。基于此,本文对互联网+作了简单阐述,然后对互联网+形态下的网络经济进行了分析,最后探讨了网络经济在互联网+形态下对现代企业产生的各种影响和应对措施,希望可以给相关行业起到参考作用。

关键词:

互联网+;网络经济;现代企业;影响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各行各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但是也制造了一定的挑战。在这一时代背景下,现代企业应该如何面对来自网络经济的压力,转变企业的发展方向和业务形式以应对网络经济的冲击,值得现代企业深入研究辨析。因此,必须对互联网+形态下的网络经济形成深入认识,分析其对现代企业的影响,才能针对性地展开相关工作。

一、互联网+

所谓互联网+,在某种程度上说来可以看作是互联网的升级,也就是互联网2.0。互联网+的到来,改变了许多传统行业的发展形势,总理也曾指出:需科学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加速电子商务、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和现代企业的融合,推动互联网金融、工业互联网以及电子商务的可持续发展,促使互联网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开疆拓土。互联网+的实质就是立足互联网,辐射到各个行业之中,以互联网引导各行业的创新型发展。如此,也就可以明确“+”的含义,即连接互联网和各行业之间的纽带。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此处的“+”并非将各行业和互联网简单联系起来,而是要实现更深层次的融合。所以,互联网+表现出了几个基本特点,即跨界融合、结构重塑、开放生态、以人为本以及驱动创新等。

二、互联网+形态下的网络经济

所谓网络经济,从其基本内涵上说来就是立足互联网开展的经济活动,比如电子商务就是网络经济的典型代表。而在互联网规模不断扩大,互联网+已成常态的情况下,网络经济的形式发生了诸多变化,并且形成了较大的规模,产生的经济效应也越来越明显。首先,网络经济规模的扩大化,导致相应的流量和不断增多,这也反映出用户数量的增长。通过基数庞大的网络用户数量,可以有效提升网络经济的规模和效益。其次,网络经济的发展表现出了“先到先得”的特点,即最早开始涉足网络经济的企业能够积累足够多的原始用户,并且能够对网络经济的发展形成独到的见解。这就导致后入者难以望其项背,只能对一些尚未开发或是存在遗留的领域展开竞争。最后,规模的扩大化,会导致网络经济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但是鉴于国家对网络经济方面缺少详细完善的法律法规,导致恶性竞争不断涌现。这不仅会导致网络经济自身发展受到阻碍,还可能会危及用户利益。

三、现代企业在互联网+网络经济中受到的影响及发展策略

(一)经济市场

市场是企业发展的主战场,谁能在市场中掌握主动权,谁就能够在竞争中胜出。由于互联网+的普及性和及时性,网络经济能够通过网络数据对市场变化作出快速精准的决策,而现代企业由于自身获取信息数据方面存在局限,无法和网络经济相比,因此在市场竞争中无法快人一步判断市场趋势,从而导致竞争处于不利局面。对于网络经济给现代企业造成的这一影响,企业必须通过科学合理的办法予以回击,重新夺回市场竞争的主动权。首先,企业需要扩大信息来源渠道,提升信息的权威性。由于互联网信息来源驳杂,质量高低各异,因此,现代企业无法在及时性上战胜网络经济,就必须在信息质量上狠下功夫,用高质量的信息对市场变化作出更加可靠的预判,为企业的发展制定更加科学的方案。其次,企业应该加强与互联网的融合,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将企业自身的长处予以发挥,短处予以弥补,基于互联网+构建战略发展平台体系,实现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

(二)经营模式

网络经济的经营模式方便快捷,通过互联网就可以实现主体与客体的经济交易活动,不需要投入太多成本。但是,对于现代企业而言,其主要是依靠实体完成经济活动,比如实体书城、服装店等,这些都需要大量的成本投入。在网络经济的压榨下,如此高昂的成本投入不仅会减少现代企业的经济利润,更会降低其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因此,基于互联网+,现代企业必须对经营模式进行创新。首先,优化实体经营结构,简化中间环节,缩减成本投入,最大程度提升利润。其次,企业需要立足互联网,构建“互联网+产品”的经营模式,创设全新的互联网经济体,以此对抗网络经济的冲击。最后,企业应该着眼未来,加强对“互联网+企业”模式的构建。毕竟网络经济是未来经济形式的主流,现代企业必须着力发展网络经济,创新出具有企业特点的网络经营模式,如此才能保证企业能够长期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三)人才储备

互联网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因此投身于互联网的人越来越多,高素质人才的数量也与日俱增,这给网络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能量。对于现代企业而言,实体经济方面的人才不断缩减,尤其是一些较为传统的冷门行业,几乎已经出现了青黄不接的局面。这对于企业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因此,现代企业必须加强人才的储备,尤其是对实体经济和网络经济都有独到见解和技能素养的人才,企业更是应该不留余力地将其招入企业当中,为企业的发展转型打下坚实的人力基础。不仅如此,企业还需对内部员工展开互联网+思维的培训,让各级员工认识到互联网+的未来趋势,并学会用互联网+的思维处理各项工作。如此,才可确保企业能够应对互联网+的改革浪潮。

四、结束语

互联网+形态的网络经济发展迅速,并且是未来的主流趋势。对于现代企业而言,必须认识到互联网+网络经济对现代企业产生的影响,以此立足从市场竞争、运行模式和人才储备等方面加强工作,加快企业与互联网+的融合,增强对网络经济的竞争力。

作者:隋殿海 单位:抚顺市东洲区委党校

参考文献:

[1]易伟杰,张奕萌.浅析“互联网+”背景下网络经济对现代企业的影响[J].经营管理者,2015,24.

[2]胡志英,黄宁,夏建刚.网络经济对现代企业的影响探讨[J].商业时代,2012,05.

工业互联网的含义范文6

不约而同,另外两则信息同样引人注意:其一,本报今年第9期“GE 工业互联网未来战士”的文章里介绍了世界现代工业巨擘GE大力开发的人与机器、数据(网络)之间互联互通、完美融合的工业互联网。其二,华为数通事业群将应用于特殊作业环境的工业路由器产品全面推向市场。

三件看似割裂的事件,其中存在着一个显见的内在联系:在西方经济发达国家反复重申“再工业化”的大背景下,传统制造加工业与现代IT技术产业之间的化学反应,两大产业之间水融的技术融合、协作和共赢。

所谓“再工业化”,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经济发达国家力图通过再工业化重振本土工业,重归实体经济的复苏之路。但再工业化绝不仅仅是恢复传统制造产业的霸主地位,而是以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以新兴产业为核心的结构性转型。再工业化战略的核心将紧紧围绕着加快传统产业更新换代和科技进步全面展开,现代科技的技术支持和渗透将对工业化的再次回归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形成对照的是,我国政府、工业和信息化部坚持倡导了数年之久的“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早在2007年,十七大报告便确立了工业化与信息化“两化融合”的战略,中国产业升级进入强行突破通道。十上更是将两化深度融合作为新四化中的重中之重。如果在两化融合之初,信息化只作为企业生产、销售、国际竞争等管理层面的战略选择,那工业与信息化业深度融合派生的新兴产业的发展和市场机遇将彻底重新定义两化融合的内在含义。

西方的“再工业化”与我国的“两化深度融合”将彻底跳出传统CRM、ERP等企业研发、生产、销售、售后、内部管理等企业内部和外部产业链流程管理的狭窄领域,而转向基于互联网、数据采集、云计算、工业设计等IT手段下的精密高端现代化工业的又一次产业革命和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