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城市的建设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智能城市的建设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智能城市的建设

智能城市的建设范文1

关键词:能城市体;模式简析;技术框架

1 绪言

北京航天大学教授傅予在《基于物联网和云计算的智能城市体研究》一文中首次提出智能城市体的概念,所谓的智能城市体,更多的是一种包含城市综合体、智能社区以及其他的偏重智能化服务的综合性质浓厚的城市生活区域概念。智能城市体不仅拥有智能社区的特点,还融合了互联网和云计算的各项功能与特点,对于整个城市综合体的长远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近期,三亚市院地科技合作项目各项活动顺利开展,将智能城市体的概念引入城市建设过程中,对于进一步推动三亚院地合作,促进整个城市的全面发展,有着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

2 当下建设智能城市体的必要性

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向前发展,城市化建设的速度也越来越快,在建设的过程中,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也得到了迅速的扩展,全世界范围内的、不同领域内的人群在城市内部聚集生活,他们对于城市的发展有着更高的要求,这给城市的发展带来极大的挑战,无论是城市的硬件建设还是软件建设,必须要上一个台阶,才可能满足人们越来越复杂化的要求。

智能城市体的概念,在这个过程中应运而生,它是一种全新的城市化建设模式,摆脱了稍显落后的行政色彩浓厚的城市管理与发展模式,采用物联网与云计算的功能,为城市的长远发展设计了一套全新的框架结构。这套发展体系能够及时的感知城市体内人们需求的变化情况,能够为在城市中生活的人们提供多样化的生活服务,最为关键的是,它建立起了一个智能化的、可以扩展的系统平台,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个通用的管理体系,对整个城市体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支撑作用。智能城市体的建设在当下是非常必要,也是尤为迫切的,最主要是因为它在很大程度上对政府的公共服务活动进行了创新,给生活在城市体之中的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快捷化、高质量的服务。

3 当下建设智能城市体的简要模式分析

3.1 智能城市体的建设框架技术构成

在当下,我们建设科学而有效的智能城市体,最主要是积极的将物联网与云计算的科技引入建设过程中,使得管理过程中各种类型的信息与数据都能得到迅速有效的收集处理。

具体来讲,对于社区中居民需要监控的物品,包括车辆、房屋等等,会配备主动型的标签,而对于一些服务型的公共设施,则配备有一定的被动标签,在一定情况之下,两者可以互相结合起来共同利用。无论是主动的标签还是被动的标签,最终都是为了更好的信息收集服务,之后再依赖一定的物理信息服务完成各项信息的处理与交付。

在利用物联网与云计算建设智能城市体的过程中,从技术层面来考虑的话,主要的参与者包括五种类型,譬如说处于中心位置的云服务的提供者、整体城市体的管理者、居民使用平台、平台各种应用的开发者以及第三方的信息需求者,这些要素互相作用,互相补充,共同构建了智能城市体的基本框架,促进了智能城市体各项服务的顺利开展。

3.2 SaaS模式与PaaS模式服务区分

当下我们在城市中建设智能城市体,主要运用的模式包含有SaaS模式与PaaS模式,这两种模式的服务方式和服务对象都存在一定的区分,各有优势。

譬如说在SaaS模式的应用过程中,云服务的提供商可以向用户提供各种应用服务,这里面的应用服务,通俗的来讲可以设置一些需要保护的弱势居民用户(老年人或者孩童)的保护系统,对他们的行踪进行自动的定位与搜索,防止走丢;还可以对城市体中各种自然气候状态进行监控,方便居民应对自然灾害。这一系列服务当然都是建立在SaaS模式对于所监控区域内各种信息的成功搜集上。

在应用PaaS模式的过程中,主要的参与者包括云服务的各种提供商以及各种平台以及应用的开发者。中心服务商为第三方的软件开发者提供一个良性的应用平台,保证各个应用能够顺利通畅的运行,而软件平台则需要为第三方的软件开发者提供一个允许符合体系标准的软件可以运行的平台,从两方面保障了各项应用的顺利运转,从而促进了城市体的信息搜集与服务工作的开展。

3.3 基于物联网与云计算形成的智能城市体的服务优势

我们将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应用在城市公共服务系统之内,不仅仅为城市的发展在技术层面构建了信息服务框架,它还在很大程度上规避了以往的城市服务过程中系统不够兼容,升级速度慢、升级能力弱,前期投入大等缺陷,在当下城市化发展越来越走向精细化与人性化的过程中,这种智能城市体的构建方式,无疑是有着巨大的优势的。

4 结语

运用物联网与云计算技术构建的智能城市体的发展,从技术层面为城市的全面发展构建出了一个合理有效的框架,对各种信息进行高效的收集和处理,方便了城市居民各种服务的开展,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整个城市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董贺轩,卢济威.作为集约化城市组织形式的城市综合体深度解析[J].城市规划学刊, 2009,(1).

智能城市的建设范文2

关键词:智能化技术;城市配网;线路建设;应用

作为一项民生工程和发展工程,城市配网线路建设对确保城市居民的生产和生活用电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长期以来,由于设计、施工和管理等技术不过关,导致城市配网线路一直没有得到完善的调整,不少城市的配网基础设施十分脆弱,这严重制约了地区的电力消费。而近年来随着各种智能化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我国城市配网线路所存在的问题得到了极大地改善,这对于提高城市配网线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都是非常有益的,故本文将对此展开探讨。

1.智能化技术在城市配网线路特殊气候应急处理方面的应用

冰冻灾害等特殊气候对于城市配网线路的损害是十分严重的,如2008年初的冰冻灾害造成很多城市配网的瘫痪,而采用人工方式很难快速除冰和恢复供电,因此可以采用移动式直流电源融冰装置,根据线路情况来选择合适电压,达到快速除冰的目的。

直流融冰装置将交流电源通过大容量电力电子设备转化为直流进而加热一定长度的覆冰线路达到融冰的目的,由于直流融冰电流本身在线路上流动时不消耗无功,仅直流换流器自身需要消耗一部分无功,因此直流融冰装置适用于多个电压等级的融冰。需要注意的是,在城市配网线路中应用直流融冰装置时,要特别重视如下关键问题:

(1)最小融冰电流的确定。直流融冰装置最小融冰电流通常是采用试验的方法确定的,即在试验大厅或室外试验场地对不同电压等级、不同型号的覆冰导线进行试验,通过多次试验来确定其最小融冰电流。

(2)融冰时间的确定。融冰时间tr(h)的计算公式如下所示,其中Ir为融冰电流,R0为导线在0℃时的电阻,?t为导线与外界的温差,Rr0为等效冰层传导热阻,Rr1为对流辐射等效热阻,g0为冰比重,d为导线直径,b为冰厚,D为导线覆冰后的外径。

(3)直流融冰电压及功率的确定。以500kV输电线路为例,其长度一般在400km以内,常用四分裂导线,即4×LGJ300,4×LGJ400、4×LGJ500。融冰回路电阻RL=1.5RdL(线路由直流融冰时,将线路两相并联后再与另一相串联),融冰电压Ud=IdRd;融冰功率Pd=UdId。2.智能化技术在城市配网线路保护方面的应用

传统的配网线路继电保护是在电力系统最大运行方式下进行离线整定计算,并在系统运行中基本保持不变,按系统最小运行方式校验保护的灵敏度和保护范围。由于现代城市配网的电力设备数量大且类型多,线路结构复杂,运行方式变化频繁,这些可能导致传统继电保护在某种运行方式下出现保护性能严重变坏甚至拒动现象,因此难以满足现代城市配网线路保护的需求。

智能化技术在城市配网线路保护中的应用中,比较典型的是自适应保护技术。自适应保护技术的研究可以分为如下两类:(1)保护装置的自适应,它利用本地信息,不需要通信手段,因此适合于系统运行方式变化范围较小的场合;(2)保护系统的自适应,它通过通信网络利用系统的本地信息和远方信息,再结合自适应保护算法和功能策略,能够适应系统各种运行方式的变化。相较于传统的继电保护,自适应保护能够克服选择性和灵敏度问题,因此具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

3.智能化技术在城市配网线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应用

智能化技术在城市配网线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应用较多,笔者选择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来进行阐述:第一,采用新型的分界负荷开关(FFK开关)和变电站相互配合,自动切除短路故障,同时还能自动断开发生单相接地故障的线路;第二,在城市配网线路中加装联络及分段断路器设备,减少故障和停电检修范围;第三,及时更换老化的配电变压器、跌落式保险、避雷器和刀闸等配变设备,针对专变用户,定期安排专人进行管理和维护,从而确保城市配网线路的供电可靠性;第四,对运行时间过长且老化严重的线路(如LGJ-120、LGJ-70等早期型号导线)进行淘汰,依照对应的功率来选用合适的导线。此外,还可以采用最新研究的新型导线,如如GZTACSR-445型超耐热间隙型导线,以此确保城市配网线路的稳定运行。

4.智能化技术在城市配网线路其它方面的应用

(1)馈线自动化技术

馈线自动化是指变电站出线到用户用电设备之间的馈电线路自动化,正常情况下发挥着用户检测、资料测量和运行优化的作用,事故发生时发挥着故障检测、故障隔离、转移和恢复供电的功能。馈线自动化系统可以分为如下两种:①电压型开关。电压型开关通过配网线路电压来监控线路,判断故障,其特点是自动隔离故障段并自动恢复非故障线路的供电,但如果因支线故障导致全线路的短暂停电,影响范围就会很大;②电流型开关。电流型开关通过配网线路来监控线路,判断故障,其特点是支线故障不会影响到主干线,其故障影响范围比较小,但缺点是容易出现越级跳闸的问题。

(2)带电巡检技术

带电巡检设备可以实现电气设备在运行状态下的故障评估,由传感器、信号采集、滤波放大装置和数据处理等部分构成,其特点是:在城市配网线路工作的状态下就可以进行检查,避免了停电造成的经济损失;由于传感器可以通过多方方式实现,因此检测信号具有很强的选择性;可以实现多信号采集,综合分析故障来源。

5.小结

从全文的分析可知,智能化技术在城市配网线路建设中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它对于提高城市配网线路运行的自动化水平和供电可靠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当然,随着智能化和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智能化技术在城市配网线路建设中的应用还将不断拓宽,这需要我们日后在工作中不断总结和探索。

参考文献:

[1]吴洪勋,等.智能型馈线自动化实现方式的比较分析[J].山东电力技术,2011(03).

[2]蒋彦龙.配网自动化系统的研究与设计[J].科技风,2012(16).

[3]洪健山,郝小欣,吴斌.自适应接地保护的研究[J].电网技术,2001,25(11).

智能城市的建设范文3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城市建设;智能建筑;应用;问题

电气自动化是研究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试验分析、研制开发以及电子与计算机应用等领域的一门学科。实现机械的自动化,让机械部分脱离人类的直接控制和操作自动实现某些过程是电气自动化和人工智能研究的交汇点。积极运用人工智能的新成果无疑有利于电气自动化学科特别是自动控制领域的发展,也有利于提高电气设备运行的智能化水平,对改造电气设备系统,增强控制系统稳定性,加快生产效率都有重大意义。“楼宇智能化”通常包括建筑自动化、通讯自动化、办公自动化等多个方面,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和“数字奥运”的提出,高档智能化建筑已成为当今建筑的主流。

所谓智能建筑就是以建筑为平台,兼备通信、办公、建筑设备自动化,集系统结构、服务、管理及它们之间的最优化组合,为人们提供一个高效、舒适、便利的建筑环境。智能建筑各智能化系统高度集成;随着社会现代化的发展,各方面能耗越来越大,并且在整个社会能耗方面,建筑所消耗的能量是最多的,因此智能建筑的发展其主要特点之一就是节能;智能建筑首先能够确保人们的人身、财产安全,能够让人们在适宜的温度、湿度等舒适的环境下生活。

1.电气自动化的概念和优点

电气自动化是研究与电气工程相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实验分析、研制开发以及电子与计算机等领域的一门科学。在我国解放后便开始对电气自动化进行深入研究,并且开始设立本科专业。进入新世纪随着电力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其发展日趋多元化。尤其是结合了目前嵌入式、网络、通信等技术后,电气自动化已出现在我们身边的各个领域。

从目前电气自动化控制应用的效果来看,其技术优势主要体现在:(1)实现了设备与系统全工作流程内的高效监控。在结构复杂的大型建筑中,电气系统组件繁多、结构复杂、功能多样,传统运行方式常常留下管理盲区,导致故障的发生。而现代自动化技术则通过“采集―处理―反馈”模块,对系统进行实时的数字化监控,能及时将控制中心的指令传达到系统, 并将反馈信息同时传递到控制中心,以实现对整个系统高效、实时、不间断的控制和管理。(2)联动性的提高。电气自动化技术将建筑中配电、照明、消防、空调等系统连接为一个整体,大大提高了其联动效果,解决了电梯系统依照各层用户流量实现其速度的自动调节,以及紧急情况下(火灾、水管爆裂等)系统的自动识别、判断,及时实现预设的应急处理方案,开启紧急照明系统、调整水压或开放喷淋灭火系统等,实现子系统间的配置与互动。(3)安全性强。由于电气系统固有的危险性,设备故障、操作失误以及环境变化等因素都可能导致系统产生严重的安全风险。而自动化控制有利于系统对异常情况及时作出反应,并可通过遥控模式降低故障对维修管理人员产生直接伤害的风险。(4)数据完备、计算精确。自动化系统可综合其操作流程、故障处理等数据建立准确清晰的数据库,以便为后期优化的决策提供信息支持。

2.电气自动化控制在智能建筑中的现状

随着住宅小区建设的需求量大大增加和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住宅的要求越来越趋于智能化的建筑,电气自动化系统是楼宇智能化的核心内容,智能建筑中的空调系统制冷机组给排水变电设备系统都是通过电气自动化系统进行控制的。在办公室现场可以布置控制灯光,在人员流动性较大的地方安置人体感应控制,做到无人关灯,还可以安装电动窗帘,挡烈日的同时控制了室内的温度节约了空调的利用,所有的卫生间的照明空调抽风也可以自动感应进行控制,通过应用这些自动化设备,保证了员工工作的方便,也同时提高了员工的工作效率节约了能源。在公共通道大厅还有公园等一些公共场合,定时控制灯光开关,当自然光变暗时,光感自动泛光照明,在出现消防报警时,可以自动发出强光启动紧急照明控制,进而实现了楼宇智能化设备管理的自动化,也起到分散控制、自动管理、节约能源的作用。现阶段,一些商业建筑特别是星级酒店已经作为了多功能服务的高档场所,为了吸引更多商户,酒店更应该从客户的需求角度考虑规划,通过提高建筑的多方面设施的智能化,采用先进的智能化技术,赢得更多的盈利机会。

3.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

(1)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是数字视频监控报警系统中的主要技术,而报警探头是CCD摄像机。视频信号由探头获取,然后将其经光电转换向主机传输,然后主机里的高速图像处理器对视频信号进行数字化处理,将视频信号形成的图像与背景图像进行比较分析,如果发现有差异就报警,这种全屏幕报警系统最大的特点就是漏报现象很少发生。但该系统需要很大的更换和维护量,即光发射机的光端数据接口Rs422,室外摄像机防护罩配置的温度继电器、冷却风扇、电加热器、雨刷器经常会被烧毁,这些主要都是由于电力负载的频繁开关和负荷频繁变化引起的。另外,电磁铁的直流电源是由三相可控整流取得的,故电源线路内含有大量的3、5、7、9等奇次谐波,已经大大超过过谐波电压限制和谐波电流允许值,配电线路及设备的安全被谐波严重危害。因此,智能化系统应有效地抑制瞬流、谐波的产生,即选用净化电源。各个功能的实现最大程度地提高和改善了电源质量,并且使整个智能化系统的安全得以保证。

(2)电梯系统是超高层智能建筑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设施。电梯系统要求自身具有良好的性能和自动化程度来为高层、超高层的智能建筑服务。电梯系统作为建筑设备的自动化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该系统,是以计算为核心,构成对电梯设备的监控系统。此系统属于BAS的一个子系统受BAS中央计算机的监视、管理及控制,并与整个BAS协调运行。但在实际运行中,电梯常常不能正常工作,会出现一些问题,如电梯在上升的过程中突然会直掉底层,不能按照正常指令运行,其原因就是未做功能性接地所致。只有在机房内设置一根独立的接地线(绝缘线缆与动力线等截面),采用非金属接地模块独立式接地,接地电阻R≤0.4欧。接地极与原接地极距离为20m~25m呈零电位。做了电梯功能性接地后,电梯才能正常运行。

(3)电子计算机中心的接地装置要求不仅要确保人身安全,更要保证电子计算机正常运行和网络系统设备的安全。电子计算机“接地”系统是比较复杂的,电子计算机“接地”系统处理的好坏对电子计算机是否能正常工作起到决定性作用,主要是由于高层、超高层建筑场地、位置、施工和投资等条件的限制。不容忽视弱信号条件在工作时数字设备地线的脉冲干扰。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和“数字奥运”的提出,高档智能化建筑已成为当今建筑的主流。电气工程作为建筑工程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自动化技术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着智能建筑的使用性能。基于此,提高电气自动化水平可以有效提升建筑工程的质量及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周期。

【参考文献】

智能城市的建设范文4

国际能源署于2013年7月10日一项研究报告,通过分析世界30个大城市的市政规划和出行需求,提出了多项提高城市交通效能的途径和建议,以期降低噪音、空气污染、拥堵、气候变化、金融危机对城市的影响。报告首先指出,交通占据了全球原油消耗量的50%和世界能源的20%,其中40%被城市交通消耗。在许多城市,交通已取代工业成为城市恶劣空气的罪魁祸首。到2050年,世界城市将有居民63亿人,城市交通能耗将比现在翻一倍。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许多城市已行动起来,采取多项措施,其中,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韩国首尔及美国纽约三个城市被该报告作为经典案例加以引用,展示城市交通高效能的改革成效。报告建议将城市的交通政策分成三大类,简称为“规避、变更、提升”。1.规避出行。通过城市规划和管理出行需求降低出行率。2.变更为更节能的出行方式。3.提高机动车节能与燃油技术。严格燃油标准,推广清洁柴油卡车、混合动力车、纯电动车的使用。该方案若能顺利实施,预计到2050年,将为交通领域节省70万亿美元,国际能源署因此建议各国政府高瞻远瞩,规划好基建、物流、能源系统,适应城市当前及未来几十年的需要。

二、城市优良的视觉环境有助于减少犯罪发生

2013年7月,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团队一项新的网络在线工具,测量市民对城市环境的主观印象,从而量化城市的情绪效应。具体来说,志愿者在线测试时,计算机程序随机从谷歌地图抽取一组组街道图片,呈现在他们面前。志愿者从中挑出最符合既定定量属性的图片。电脑程序再据此给出某城市区域的分数,分值在0~10之间,每项属性都有分数。在最初的实验中,城市街区的排序常用标准为三个:看上去是否安全,是否为高端社区,是否有独特的气质。研究选取了四个城市的图片——美国的纽约和波士顿、奥地利的林茨和萨尔茨堡。结果显示,美国的城市在高低端和安全性上差别巨大;隐去收入、地理位置、人口等信息,纽约市各区域的视觉安全程度和实际的暴力犯罪发生率相当吻合,看上去越安全的地区,犯罪率越低。研究人员希望社会科学家能用更为严谨的态度看待城市居民对环境的情绪反应,最终使政府在制定政策时考虑到该领域,一视同仁地为城市所有区域铺设道路、建造公园、架设地下电缆等,从城市形象入手,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犯罪的发生。

三、节能空调有助于对抗全球严峻的能源危机

美国密歇根大学世界可持续交通研究室主任Michael Sivak(迈克尔·斯瓦克)近日在《美国科学家》期刊上发表文章,称美国目前是使用空调最多的国家,消耗的能源超过所有其他国家之和,但这一局面将很快被打破。通过统计170个国家的人口与气温,他发现随着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振兴,空调普及程度提高,有八个国家将有可能飞速超越美国。以中国为例,家庭拥有空调的比例从1990年的1%上升到2003年的62%。印度2007年只有2%的家庭有空调,之后每年以20%的速度上涨。照此态势发展,几年之内,印度、中国、印度尼西亚的能源消耗量将分别是美国的14倍、5.2倍和3.1倍,169个国家的能源需求之和将是美国45倍。他建议各地政府加大技术创新,不断制造出新一代的节能空调,并在房屋设计、城市规划上多下功夫,以此对抗全球气候变化和能源减少带来的危机。

智能城市的建设范文5

(1宜昌市夷陵区住建局 湖北 宜昌 443100 2国防信息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10)

摘 要:美国强调法律法规,发挥业主作用,重视全过程质量管理、实施担保与保险制度、规范工程咨询服务等先进经验值得借鉴。我国应立足于具体国情,加强工程质量监督队伍建设,加大监督执法力度,完善全过程质量管理,促进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协调发展,推动工程质量监督能力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 :美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机制;启示

中图分类号:D25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02.022

收稿日期:2014-10-27

本文从美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运行机制以及质量监督管理的基本特征入手,并结合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具体实际,提出了相关的监督管理建议,以达到促进我国工程质量监督控制能力的目的。

1 美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运行机制

1.1 健全完善的工程质量监督制度

美国的建筑市场建立了一套较为健全完善的市场机制和法律机制,并通过严格的执法手段来保证法律制度的实施。首先,建筑市场的各方主体行为均受到法律、规范和合同的约束。美国的《统一建筑法规》明确指出,全部建设项目应当具备执照,并要受到相关机构的管理控制,在重要建筑项目里还要开展阶段性审核;其次,为了推动质量监督工作的开展,项目执照申请人必须符合法定的工程质量标准。《统一建筑法规》规定,所有建设项目和工程需申领执照后,都必须接受工程质量的监督和检查,执照申请人应提供必要的条件方便监督检查的开展;再次,工程质量监督必须实地考察,工程质量主管官员可以按照工程结构和所批准的设计图纸对建筑工程进行实地测量。

1.2 直接参与的工程质量监督形式

美国政府直接参与工程项目的管理与监督,由政府向建设单位发放《发展许可证》和《建筑许可证》。从工程质量的监督章程来看,按照《建筑许可证》工程质量监督项目标准,根据工程的类型和性质,一次或多次开展现场检查监督。工程项目竣工之后,监督人员进行全面地验收检查,在《建筑许可证》签署完工验收意见。从工程质量监督的组织形式来看,主要包括政府直接监督、委托监理、开发商自己管理等3种。直接监督主要是针对联邦、州、市政府投资的大中型项目,政府组织专门的工程质量监督与管理队伍和机构,直接由注册工程师检查。委托监理主要是经政府批准,由投资方申请委托的监理(或咨询顾问公司)进行监理,主要由注册监理工程师负责,并向政府提交书面报告,受政府受监人员抽查。开发商自己管理主要是对于单户或双户住宅楼等小型建筑项目而言,对于这些小型项目只需要提交书面报告供政府检查人员抽查即可。

1.3 各司其职的工程质量监督机构与人员

在美国开展检测任务的都是具有资质的工程质量监督机构,但是施工承包商、中间监理、咨询顾问公司等机构不允许设立检测机构,其主要对原材料、成品、半成品进行检测,并出具具有法律效力的检测报告。这些机构实行企业化管理,按经济合同向投资方收费,一般按建筑项目总造价的7-8%收取监督费用。工程质量监督与管理人员各司其职,主要包括图纸检查官、建筑检查官等。其中,注册工程师或注册监理工程师的是主要的工程质量监督人员,必须拥有法定的资质,在实际工作中必须严格按照设计标准、联邦、州、市的技术法规、工程项目的管理法规办事,如有越轨行为就会被注销工程师资格。为防止腐败,政府官员脱离政府部门3年以后才能转变为注册工程师或监理工程师。

2 美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能力建设的基本特征

2.1 强调法规与许可制度建设

美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最主要特征就是法规与许可证的制度建设。从监督法规上看,美国制定了较为系统地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法规和许可制度,主要以施工许可制度和建筑产品使用制度为主,同时以质量体系认证、市场准入度、设计文件审核等制度为辅。从监督管理对象看,主要是大型政府公共项目和大型投资项目等重点领域。从从业人员管理上看,主要对工程质量监督从业人员实行注册制度,强调从业人员的个人资质管理和从业企业的资质管理。

2.2 实行强制性担保与保险制度

除许可制度外,美国还实行了全方位和全过程的工程担保与保险制度,为质量监督管理的良性发展提供了保证。美国政府规定所有工程建设方包括这类单位包括质量检查公司、总承包商、设计承包商、施工承包商、建筑产品制造商以及业主和建筑师等,都必须向担保与保险公司进行强制性投保。相应地,工程建设方通过担保与保险,一方面可以加强质量管理;另一方面也可以积累良好业绩,提高企业声誉。在美国,工程担保与保险制度是建设工程质量实现的基本保证。

2.3 重视全过程控制与管理

与我国把质量管理地重点放在施工阶段不同,美国非常重视项目建设的全过程控制与管理。①重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时就充分考虑工程质量监督要素;②重视对工程设计进行质量控制,质量控制原则从设计阶段就开始介入;③注重现场管理,监督与控制工程项目的材料、设备等质量;④重视监督与施工的协调工作,正确处理质量控制和进度控制的矛盾;⑤严格进行施工阶段的检查与监督,对施工过程的进行质量管控。

2.4 注重项目管理者的主导作用

项目管理者主要指项目经理或者业主代表,美国要求项目管理者必须从多个方面对建筑工程质量管理进行全面控制,包括项目进度、项目成本、项目质量等。如此重视项目管理者的主导作用,关键在于项目管理者全程参与了建筑项目的设计、承包、施工、管理以及合同文件等全过程运作,美国政府注重业主在工程质量管理方面的主导作用。一方面是由完善的法规制度约束业主和施工单位;另一方面也出于监督成本考虑。但是,如果建筑项目危及社会生活秩序和公共利益时,政府也会进行直接干预。

2.5 规范建筑工程质量咨询服务

为了规范建筑工程质量咨询服务,美国政府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工程咨询服务资质评定和审核制度体系,严格规范专业组织和专业人士资格认证制度。一方面,要求工程咨询人员合规介入工程质量监督工作,这不仅有效提高了质量监督工作,同时也提升了工程管理服务质量;另一方面,要求咨询行业建立严格的自律约束机制,为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提供专业化社会服务,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另外,要求专业咨询人员严格规范工作行为,强调从业人员的职业精神,进而有效地保证了工程质量管理的实现。

3 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能力发展的对策建议

目前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与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还不健全,现行的监督机制与科学的质量监督与管理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建筑工程质量事件仍层出不穷。结合我国工程建设监督与管理的实际情况,借鉴以美国为代表的国外先进管理方法,我国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促进我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能力的发展:

3.1 健全符合国情的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制度

对于政府是否应该介入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问题,答案是肯定的,即使从美国的经验来看,政府也是必须亲力亲为进行工程质量监督的。但是我国需要回答的并不是政府“管不管”的问题,而应该是政府“怎么管”的问题。美国政府虽然不设置专门从事工程质量监督的政府机构,但是以多种许可制度和担保、保险、管理控制制度对工程质量进行管理。同样,我国也应该坚持政府对工程建设实行直接监管的基本制度。一方面可以健全工程质量监督的法规体系;另一方面为社会一个公开公正的市场运作平台和竞争机制,同时转变政府工作作风,大力提高政府的工程监督效率和管理能力。

3.2 建立建筑工程监督人员的“准公务员”制度

在我国,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应该是政府职能的延伸,连着千家万户的安居乐业,应该是不附带任何利益诉求的公益部门。但实际情况是该项工作长期游离在政府和市场之间,其原因是如何端正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定位和看待监督管理人员的身份问题。在美国,图纸检查官、建筑检查官等都是带有“准公务员”性质的管理监督人员。在我国,将工程质量监督站的自收自支的经费方式改为财政全额拨款的经费方式,将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纳入国家公务员序列或者参考公务员管理的“准公务员”,这样才有利于改进质量监督手段和方式,提高质量监督的公正性和公平性,保障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水平。

3.3 明确行政执法权,加大工程质量监督执法力度

为保证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执法的合法性与合规性,我国必须将必要的行政执法权明确赋予相关监督机构,这样才能使监督工作与执法工作相辅相承。我国往往赋予了工程质量监督的具体工作内容,但对工程质量监督站的行政执法权一直处于模糊状态。在当前尚不规范的建筑市场环境下,明确行政执法权,进一步加大监督执法力度,这样才能规范工程质量行为,有序发展建筑市场,创造良好建设环境。

3.4 实行建筑工程质量的全过程监督

目前,我国的工程质量监督主要集中在建筑工程的施工阶段,这种监督方式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建筑物的形成并不是仅仅只有单一的施工阶段,还包括规划、勘察、设计、施工、竣工验收、试运行等多个环节,工程质量问题可能会发生在其中的任一环节。实施全过程监督是美国普遍采用的有效办法,这也启示我国在建设工程质量监管范围方面,也需要将勘察环节、设计环节、施工环节、竣工验收环节等纳入进来,从而实行建设工程质量的全过程监督。

3.5 实现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转型与发展

我国工程质量监督部门传统的监督模式和监督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必须市场发展的要求,向行业管理型发展,向服务型发展,向技术型发展。向行业管理型发展就是要求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开展行业标准研究,协助政府研究工程质量标准、规范、操作规程,从而促进工程质量规范与时俱进。向服务型发展就是要求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必须加强工程质量问题预防服务能力建设,为建筑工程提供预防服务,将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目标从事后验收向事前预防转移。向技术型发展就是要求质量监督机构加强技术能力培训,学习行业领域出现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将之与工程质量监督技术结合起来,从而形成技术精通、队伍精干的行业管理与执法队伍。

参考文献

1 郭汉丁.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管理研究[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2 郭汉丁,刘应宗.发达国家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特征研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04(4)

3 朱学红.我国建筑业发展的回顾与展望[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

智能城市的建设范文6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施工;现状;问题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十多年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得到了很快的发展,已基本上形成了一个行业。从建设项目主管部门,到广大建设单位、行业从业人员,均认为在现代建筑中,智能化系统技术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施工的现状存在着很多问题。根据本人多年来专职从事这个行业的实践和体会,本人认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概括起来说有五个不到位,即设计不到位、施工不到位、监理不到位、检测不到位、验收不到位。五个不到位严重影响了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质量和技术水平。从目前已建成的工程项目看,能够达到功能要求的,建设单位满意的较少。这需要广大从业企业、从业人员及行业主管部门共同努力。

设计不到位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设计单位主要是建筑设计院和系统集成商。无论是设计院,还是集成商,在从事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中均存在各自的弱点,以致由于设计问题影响到工程质量。

建筑设计院专业配套,人才济济,但主要集中于建筑、结构、水、电、暖五个专业,能从事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的人员缺少。更何况智能化技术并非专一,要有这么广泛知识面的设计人员十分困难,而且这些人员要懂技术,还要熟悉设备产品。虽然有的设计院领导重视智能化系统设计,抽调设计人员组建专职的建筑智能化设计研究所,但要完全符合工程设计要求也做不到,以致设计院的设计图纸及设备材料表达不到施工招标的要求,更谈不上能指导施工。

系统集成商智能化系统设计人员大大多于建筑设计院,且大多对智能化系统各子系统技术比较了解,对设备产品也比较熟悉。问题在于这部分人员走出校门后未经设计培训,施工图设计质量较差。而且由于建筑设计中建筑、结构、水、电、暖各专业均由设计院设计,系统集成商只搞智能化设计,与各专业配合困难。从严格意义上说,系统集成商并非勘察设计单位。但他们取得了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专项设计资质,成为专项设计单位,也有建设主管部门发的出图章。其实与建筑设计还有很大差距,这些企业甚至对校审也无规定。系统集成商企业领导对参与施工招投标投标文件比较重视,对于设计目的也想从建设单位中取得施工标,所以对设计并不重视。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设计依据主要是国家现行标准规范和建设单位的投资情况、功能需求。目前国内关于智能化系统技术的规范很多,但不够具体。

根据有关部门规定,建筑设计施工图必须经具有审图资格的审图公司审查,经审查合格才能取得施工许可证。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图经审图公司审查的极少,这是一个被遗忘的角落。一方面部分工程项目在土建施工开始后才进行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由系统集成商设计的工程项目施工图更不会送审;部分建筑设计院设计的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图如果送审也由于审图公司未配备相应智能化设计审图人员以致走过场。施工图设计质量未得到有效监督。

建筑设计一般有三个阶段: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前两个阶段一般要经规划部门、建设部门组织的评审。由于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未与建筑设计一道委托,以致滞后未参加评审。部分工程项目智能化设计与建筑设计同步进行,但由于参加评审者为有关主管部门,以致智能化部分无人评审。

施工不到位

1.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单位一般由招投标产生。由于招标公司大多缺乏智能化系统工程招投标的实践和经验,在招标文件的编制,特别是招标内容和技术要求章节编制中缺乏针对性,套用土建施工招投标只要求投标单位描述一些施工组织、质量保证措施、施工进度安排、施工机械等内容,并按此技术标打分,根据不符合智能化系统技术要求,没有投标单位对系统设计图纸的理解,设备配置的完整性、先进性,对各子系统的优化建议或合理化建议等。技术标无技术内容,评标专家对投标单位的技术水平及能力看不出。

2. 设计单位在完成工程施工图设计时有一份主要设备材料表,但这个设备表作为施工招投标时的工程量清单则还有很大的距离。由于目前设计质量参差不齐,有的设备表只有名称、数量;有的甚至连设备表都没有。所以业主在施工招投标时委托招标公司或预概算编制单位编制工程量清单,任务也很繁重,设备的技术性能指标(因设计单位一般不能指定设备型号),管线的数量,要在设计图纸上细查。工程量清单的正确性直接影响商务标的报价及评分。目前能正确编制智能化系统工程项目工程量清单的单位也很少。

3. 智能化系统工程商务报价的评分分值高达60,甚至70 分,以致商务报价可决定中标与否,系统集成商在投标时也重视商务报价。虽然目前主流评标办法为综合评分法与最低价中标评分法,实际上综合评分法也趋向于次低价。由于总的形势是低价中标,投标单位也只能报低价。在工程中要能用上著名品牌高档设备是困难的。虽然招标文件中推荐品牌为三个,性能指标完全一样不可能,往往为三个品牌中最便宜的那个设备材料品牌中标。系统集成商为了商务标取得好分数,不惜以低于设备供货商报价的价格直接投标,但中标后为了公司利润,以变更产品型号规格或品牌施工影响工程质量。

4. 目前有大量的工程施工并非中标单位在做,而是挂靠企业。这些挂靠企业低资质甚至无资质,人数少,管理成本低,可以低价中标,低价竞争能力高于管理规范的高资质企业。但由于低资质、无资质企业技术力量薄弱,施工能力较差,工程质量很难保证。

5. 项目经理到场率低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招标文件中往往规定要一级资质的项目经理,系统集成商投标时也承诺为一级项目经理,但实际上往往是一般现场管理人员,施工时无能力指导手下工作,也缺乏方方面面的组织协调能力,勉强应付完成工程,不能把工程做精做好。系统集成商企业领导也一般重视标中标,不重视施工。

6. 系统集成商施工工艺与技术能力低于机电安装公司。本人有时也参加一些工程的竣工验收,发现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要整改的问题多于机电安装施工。例如很简单的一只弱电箱,从箱子安装,进出线缆管子固定,接地线的规格,线缆端子的标识等均存在问题,说明项目施工人员缺乏施工工艺的培训和技术。有的机柜背后线缆绑扎也存在问题,进出管线电缆井内十分无序,弱电管线敷设不规范影响到信号传输的质量。

检测不到位

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结束要经过检测,检测结论是评估工程施工质量的依据。目前,第三方检测得不到落实,有的仅一、两个项目经过第三方检测,有的工程甚至什么也不检测。建设单位也没有认识到检测的重要性。

验收不到位

工程施工完成后是竣工验收。质检部门有这方面的验收技术人员,但他们也缺乏智能化系统工程质检验收人员。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完成后必须进行专项验收,由质检部门、设计单位、行业专家等有关人员对工程施工质量进行审查,包括所有文件资料、竣工图纸及现场查看,对不符合规范的提出整改意见,以对建设单位负责,对工程负责。

结束语:

多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质量不尽如人意,存在较多的问题,迁涉到方方面面,主要是行业主管部门、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图审查单位、招标单位、施工单位、设备材料供应单位、监理单位、检测单位、质量管理部门等,要提高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质量是大家的共同责任。特别是行业企业、行业从业人员、行业专家,大家共同努力,为提高行业信誉,提高工程质量尽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