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工业互联网的理解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工业互联网的理解范文1
什么是互联网思维这个问题,并不象它看上去那么简单。比较各位大佬关于互联网思维的说法,其中董明珠的说法离我心目中的正确答案最远。她在暗讽雷军只谈“线上买卖”时,用“提升企业效率”描述互联网。但这正好落到张瑞敏一个观点的陷阱里。张瑞敏认为中国企业存在的问题是效率高而效能低,互联网提高的是效能(“打飞靶”)。德鲁克在《有效的主管》中也强调:“对企业而言,不可缺少的是效能,而非效率”。可见,即使在这样非常简单的问题上,我们也可能把问题理解反。
只有充分考虑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方式和制度创新这些背后的基本面因素,才能全面理解互联网思维。
互联网思维的技术特征
生产力对思维的影响,可以从技术角度观察。经验式思维是原材料驱动的自然式思维,理性思维是能源驱动的机器式思维,互联网思维是数据驱动的智慧式思维。因此我的第一个观点是,互联网思维是智慧思维。
什么是智慧式思维呢?智慧式思维从形式上,比较接近我们平常说的直觉、本质直观、悟、灵巧(SMART)等等。它既不是经验思维,也不是理性思维,而是不经过感性认识、理性认识,而直达解决问题的要害。论个体,六祖慧能(“顿悟”)和拿破仑(“穿透战争迷雾”)就是典型的智慧式思维;论群体,中国人(实事求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犹太人(随机应变)的思维方式,是典型的智慧式思维。智慧式思维是一种直接把握复杂性的思维(农业思维直接但把握不了复杂;工业思维复杂但不直接),是农业思维与工业思维两种相反属性的优点嫁接,嫁接成功的标志就是灵活(SMART)应变。因此互联网思维的技术特征,可以概括为灵活应变。它的反面是经验主义与教条主义。
互联网思维作为智慧式思维不同以往智慧式思维之处在于,它有技术的支持,因此全社会中等智力的常人也可以稳定把握它。大数据支持下的思维,就是这样的智慧式思维。用一个词形容,就是美国白宫大数据定义中说的“洞察”。洞察就是越过经验和理性,直达真理。靠大数据帮助,普通人也可以达到慧能和拿破仑的思维水平,穿透不确定性的迷雾,达到“明”(自知之明或知人之明)这样一种意义澄明的状态。搞互联网的人也经常搞错这一点,以为大数据是一种数学计算,那就违背了图灵的本意,与工业时性思维半斤八两了。
互联网思维的社会特征
我们所说的互联网思维,主要还不是一种个体水平的思维,而是社会思维。互联网思维在人际关系上反映出的特征是自组织、去中心、对等关系的思维,我的第二个观点认为,互联网思维是社会网络思维。
张瑞敏虽然不是搞互联网的,但他的管理思想体现的就是一种互联网思维,强调面对互联网时代的市场复杂性,管理和经营不是降低复杂性,而是提高复杂性,不是降低差异性,而是提高差异性,“以变应变”。
传统管理思想强调以不变应万变,强调对复杂进行化简。主要是因为越复杂边际成本越高,因此要分层建立金字塔。但互联网思维却是反的,在人际关系上通过体现互联网特征的去中心化、扁平化、自组织、自涌现、自生成等生物有机化的管理方法,实现无组织的组织力量。
微信体现的人际关系,是去中心化有机联系的小世界网络关系。人们常见的SNS,也是一种这样的网络关系。
互联网思维的生产方式特征
有人讲互联网思维方式,提到用互联网的方式做事。这是正确的。互联网方式就是互联网生产方式,即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方式。我的第三个观点认为,互联网思维是低成本差异化思维。
互联网思维作为一种思维方式,是生产方式的映射。有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就有什么样的思维方式。例如小生产的农业生产方式,决定了小农式的经验思维方式;大规模社会化生产的工业生产方式,决定了理性的思维方式(例如过去我们讲工人阶级具有严格的组织性、纪律性等,是由其从事大机器生产决定的)。同样,互联网思维不是偶然的点子,而是与小批量多品种的信息生产方式相适应的思维方式。
互联网思维在这里与工业化思维是正好相反的。互联网思维认为,越复杂(边际)成本越低;而工业化思维认为复杂不经济,越复杂(边际)成本越高。这正好是张瑞敏思维与董明珠思维的差异所在。董明珠的标准是效率,效率通常意味着复杂不经济,只有单一产品大规模生产才经济;而张瑞敏的经济标准是效能,效能是多样性与效率的统一。效能是效率的变化率,即目标变化多样情况下的效率。互联网思维就是张瑞敏这种思维。
许多人在经营上概括互联网思维的特征,想表达又表达不出来的,实际是两种极端相反,而又统一在一起的状态,这就是极致的差异化(导致高品质、高附加值)与极致的低成本的对立统一。反映的就是这种生产方式。它是农业方式(差异化)与工业方式(低成本)杂交出的生产方式。互联网人这样思维,不是偶然的,是生产方式引导他们不得不这样想问题。我们常说转变观念,之所以转变不过来,是因为没有转变观念背后作为基础的观念的方式即思维方式。
互联网思维的制度特征
许多人把免费当作互联网思维的特征之一,这是好事。但没有说明为什么,好象免费只是人们头脑中“术”这个水平的“招”(招术)。其实,免费是互联网生产方式作用于制度,反过来所决定的思维。因此它对于互联网人来说,几乎是不由自主的,是制度决定的思维。我的第四个观点认为,互联网思维是分享的思维。
免费背后的制度是一种新产权制度,是分享型经济的产权制度。它自法国大革命以来,第一次将所有权分割为归属(支配权)与利用(使用权)两权,前者免费,后者收费(即按“使用”收费)。传统人士不理解免费,主要是没看出这一分割的门道,以为是前后都不要钱(那是共享而非分享)。
互联网人不是出于个人点子想免费,而是有一种制度压力要他必然免费,这种压力来自互联网生产力天然具有的复制特性。免费只不过是把复制用于资本(生产资料)的结果。互联网人在用脚改写《资本论》。
对工业互联网的理解范文2
从2005年开始,海尔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就提出要把传统制造变成大规模定制。2008年,海尔对整个企业的产品设计和制造体系进行了模块化改造,同时在虚拟设计、实体制造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建设。从模块化到自动化再到黑灯工厂,到现在智能制造互联工厂,不断持续的探索试错,取得了初步的实践成果。
张瑞敏:从自产自销到产消合一的转变
10月15日上午,首届世界互联网工业大会在青岛举行。作为国内首次聚焦“互联网+工业”这一重大命题的国际性会议,大会以“互联网时代工业变革之路”为主题,受到了国内外工业领域和互联网领域相关企业、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
会上,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应邀作了题为《互联网工业变革之路的海尔实践》的主题演讲,与参会人员共同分享了海尔在互联网道路上的探索与试错过程。事实上,海尔对于互联网的探索已经进行了近十年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海尔始终坚持“自以为非”的态度,以不断颠覆自我的姿态迎接互联网时代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并以创造全流程用户最佳体验作为自己在互联网工业变革之路上的核心目标。
谈到互联网转型,张瑞敏表示,一直以来海尔以“黄金圈”法则作为自己在互联网转型过程中的重要指导。在互联网转型这条道路上,海尔对于互联网工业的思考更加深刻。张瑞敏表示,海尔目前对于互联网工业及互联工厂的思考主要来自两个维度,即以端到端的信息融合为核心的企业价值维度,和以共创共赢、攸关各方分享增值为核心的用户最佳体验维度。海尔的两大维度注重构建用户生态圈,通过在圈内与用户的交互,企业可以更好地进行生产,并满足用户的个性化定制需求。
在最后谈到海尔探索互联网工业变革的目标时,张瑞敏认为,就是要实现从自产自销到产消合一的转变。《零边际成本社会》的作者杰里米・里夫金曾表示,互联网时代的经济是共享型经济,将来的社会也会是共享型社会,相较于产权与所有权,用户将更加关注使用权。在这个背景下,企业的互联网工业之路应成为一条产消合一的道路,即我们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在张瑞敏看来,未来的用户市场,更多的可能是用户自己创造设计的产品,而这种充满了个性化创意的市场,也恰恰就是互联网时代最具特色的表现。
海尔的互联网工业路径:“智慧家庭+互联工厂”
10月16日,世界互联网工业大会与会嘉宾参观了海尔位于胶州的空调互联工厂,这是继沈阳冰箱互联工厂、郑州空调互联工厂、佛山洗衣机互联工厂、青岛热水器互联工厂之后又一重要布局。而就在10月14日海尔・斐雪派克电器电机智能互联工厂在黄岛海尔工业园开工生产,这是海尔进一步将智能制造延伸到核心模块互联工厂的新举措,也标志着海尔进一步提高了快速响应与满足用户需求能力,并率先完成了智能制造新生态布局。
互联网时代消费模式发生了改变,用户要的不是产品,而是体验。谁能给用户带来最佳生活体验,谁就能获得用户资源。海尔互联工厂就是对这一探索的实践、落地。
对工业互联网的理解范文3
1. 低成本要素。
工业经济的构成单元是原子,互联网世界构成的基本介质是比特。工业经济时代的原材料――各种资源、生产要素是有限的,总有被人类用完的一天;互联网时代所依赖的原材料――数据是无限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工业经济时代的经济学是一种稀缺经济学,而互联网时代则是丰饶经济学,数据成为企业竞争的最为宝贵的资源。对于中国经济已经进入高成本时代而言,互联网经济的要素低成本化意义更为重大。
2. 扁平式结构。
传统社会是科层式社会,是一个层级结构的社会;互联网是网状的,是没有中心节点的,因此互联网世界是平的世界,互联网社会是网状结构社会,是扁平式社会。互联网的技术结构决定了它的本质精神,是去中心化,是分布式,是平等,是民主。
3. 开放式连接。
在互联网社会,一个企业的价值,是由所在连接点的广度与厚度决定的。企业连接越广、连接越厚,掌握的数据越多,价值就越大。在互联网社会,开放是一种生存手段。
4. 快捷化传输。
互联网使世界发生的最根本性变化是消除时空距离,整个世界被网络连为一体,成为了“地球村”。比尔・盖茨讲,现在是十倍速时代。根据摩尔定律,电脑的运算处理能力,每18个月就会翻一番。
5. 人本化社会。
互联网商业模式是建立在平等、开放基础之上的,互联网思维也必然体现着平等、开放的特征。平等、开放意味着更多的民主,互联网经济体现了更多的人性化。从这个意义上讲,互联网经济是真正的以人为本的经济。
6. 体验式消费。
在互联网上,用户选择成本很低。你的产品不好,服务不好,在传统社会,用户可以用脚投票;在互联网条件下,用户是用鼠标投票,鼠标一点就用了,鼠标再一点又不用你了。商家要想办法向用户整体让渡价值,更要让用户得到超出预期的感受,产生交易之外的感情认同。马化腾和马云两个IT界的大佬,可以用几个月时间,“烧钱”十多亿元,就在于俘获一个亿用户,预期能取得一年七八百亿的市场交易额。
7. 价值链创新。
互联网上,很多东西都是免费的,互联网经济就是基于免费的商业模式,因此互联网经济推崇的是“用户是上帝”。淘宝通过免费开店,颠覆了竞争对手eBay;360通过免费,颠覆了收费的杀毒软件厂商;微信通过免费发信息,对电信运营商形成巨大威胁。
对工业互联网的理解范文4
1月27日,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推动《中国制造2025》与“互联网+”融合发展。于此中国经济新旧动能转换、转型迈向中高端的关键时期,互联网及由其技术发展所带来的一系列衍生变革,被寄予厚望。
“互联网+”写进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被视为中国经济转型的一个标志性事件。2015年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10月召开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分享经济,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
于政商学三界,“互联网+”均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话题之一。其中,互联网万能论似乎被部分人奉为圭臬,认为只要把电脑、鼠标、网线加上,任何行业都可能创造出奇迹。与之相对,“+互联网”概念作为一种回应,其指向也颇值得关注。大多数持此论者,更多倾向于将互联网作为一种工具看待。
“互联网+”还是“+互联网”?一时间莫衷一是。
一般而论,对“互联网+”的阐释,一部分人侧重于从以互联网产业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产业革命出发,为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和产业覆盖“跑马圈地”。而对“+互联网”的理解,一部分人是为传统行业和产业在互联网时代实现转型升级从而“活下去”、“活得好”乃至“越活越好”寻找出路。
两者都重视互联网,而观察其差别可以发现,“互联网+”有颠覆式、化学反应式思维方式的特点,比如对某些传统社会生活和经济业态产生颠覆性改变,如网络专车、网络送餐等。而“+互联网”具有改进式、外在性思维方式的特征,比如重视以互联网为新渠道和新工具,来提升和放大传统行业所累积的产品、服务、实体技术、品牌、文化等优势,从而改善自身效率和客户体验。
事实上,“互联网+”和“+互联网”存在辩证统一的关系。作为中国站在新一代互联网科技革命的“风口”乘风起飞的路径选择,两者存在表述上的不同,又有着相互支撑的逻辑。
从本质上说,无论“互联网+”还是“+互联网”,关键就在于“+”号。“+”,无论放在互联网之前还是之后,都绝不仅仅是把互联网作为一种技术手段和包装、甚或工具和平台,而是要用互联网对传统思维、结构、体制、业态进行深度再造。这才是“互联网+”与“+互联网”的本质意涵与根本目的。
经过30多年迅猛发展,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但制造业总体大而不强,自主创新能力不足,部分产能严重过剩,总体仍处于国际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中低端。当前,发达国家加紧实施再工业化,发展中国家也在加速工业化进程,我们面临双重挤压,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从而带动经济新旧动能转换迫在眉睫。要实现传统产业行业由大到强的历史跨越,就必须贯彻新的理念和新的方案。
对工业互联网的理解范文5
自马化腾向总理提出“互联网+”概念后,国内舆论迅速掀起了一股热潮,食品行业也不例外,个别企业甚至仿佛找到了救命稻草,一窝蜂似的扑进来。2015年春季糖酒会期间,食品企业纷纷擎起“打造热产品”大旗,对原材料、包装、品牌形象投入巨资进行全面升级,更有部分企业打出了互联网思维的旗号,以各种名目彰显自身的互联网思维。笔者认为,盲目跟风实在毫无必要。“互联网+食品”,到底应该怎么“+”?这是值得每一个食品企业的决策者,以及每一个食品行业从业者值得思考的问题。
食企需正确理解“互联网+”
网上流传一个段子:“地上有一毛钱,无人捡,网上有1毛钱,所有的人都来抢,这就是移动互联网。”笔者觉得用这个段子来形容现阶段人们对互联网的态度也是说得通的,很多人带着浮躁的心态在拥抱互联网。无疑,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为我们带来了很多很多的好处,改变了原有的商业生态。但是有些企业在拥抱互联网中对互联网思维理解产误解,如下是最常见的:
迷信互联网,互联网是万能的,只要从事互联网企业就可以发展壮大,就可以赚大钱;以为在天猫、京东开个店铺、或者打造一个电商子品牌、或者做开通微博微信就理解互联网,就在做互联网;盲目跟风,看到很多企业触网,好像自己不做互联网就不时尚的;拿来主义,崇拜小米模式,有些企业将小米做法照搬使用,而未考虑企业自身情况;将原有的东西完全丢掉,有些企业拥抱互联网急切,将自身原有的优势放弃。
那么,食品企业应该如何正确理解互联网思维呢?
虽然互联网高速发展,但是互联网发展并未成熟,互联网思维理论也未成熟,没有明确的定义。目前,提及率最高的一点仍是“用户思维”,以用户为中心,挖掘痛点,提升用户体验。因此,我们只能辩证地去理解互联网思维,恰当地去运用它。我们应该清楚的了解互联网现状。
第一,互联网经历了从PC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同时用户的发展也在变化,最早以80后为主的用户,现在又增加了一大批90后新生群体,他们是互联网最主要的用户,他们的思维方式与行为习惯是不一样的,所以这也是互联网思维研究最核心点。
第二,虽然中国的宽带用户超过7.8亿户,智能手机突破5亿户,但是移动互联网还是发展初期,尤其是O2O,都还未到高速发展,包括腾讯、阿里、百度他们都是在摸索中前进。创新工场联合创始人汪华说:“互联网经济只占整个国民经济的10%;在接下来5-6年,移动互联网会影响整个国民经济,不是互联网的10%,是50%,60%,甚至更多。”
第三,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从web1.0到web2.0,再到web3.0的发展,即当今的云服务、大数据、移动互联网;而云服务、大数据、移动互联网才刚刚开始,在未来,这三者将会出现更多的创新。
第四,中国的互联网经历了野蛮生长后,有了一定的规模,但还是处于不规范的时期,之前一直没有完善的互联网管理条例,但现在国家已经开始规划发展战略。从农业时代到工业时代,再从工业时代到互联网时代,都有其文明之处,也就是从原来的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再到现在的互联网文明。互联网文明也是由人创造的,互联网用户有自己的符号、语言、文化。
在“互联网+”基础上品牌再造
品牌的建立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前不久关于日本众多际知名企业严重亏损的话题一直在网上传得沸沸扬扬,这些企业曾经是行业翘首,但都在新品牌新技术的冲击下掉到了谷底,这就是现代技术高速发展下不创新不进步的结局。一家企业要保持基业长青,其创新能力至关重要。同样,一个品牌也需要不断创新才能保持持久的竞争力。
对于食品来说,如何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实现创新发展,进行品牌再造呢?这需要企业做到品牌互联网化、产品互联网化、营销互联网化、运营互联网化。
近日,笔者曾拜访一家有着20多年历史的糖饼生产企业,其核心产品月饼之前在深圳市场份额排行数一数二,但由于业绩下滑,目前只能占有小部分市场。笔者调查发现,其品牌与产品完全老化,品牌形象、产品包装、产品种类都已经不符合现在发展的形势。如果把这些产品拿给90后,他们或许会说“这是爷爷们才吃的东西”。
纵观一些新兴的互联网品牌,其规模并不大,但是运营效率却很高,战斗力强,经济回报也高,也就是马云常说的“小而美”,例如近两年诞生的新品牌三只松鼠与江小白,这两个品牌均属于纯粹的互联网品牌;传统行业中的乌江榨菜(涪陵榨菜)也是值得我们研究与学习的榜样。
涪陵榨菜互联网转型核心思想是“互联网+用户+创造”。乌江触电,不是在利用互联网平移存量,而是从根本上寻求增量。涪陵榨菜跟众多传统企业一样,其最大的优势是掌握渠道,以商品销售为核心,关注规模、质量、成本。当思路理清后,涪陵榨菜以线下乌江牌为主力品牌,线上重新塑造互联网新品牌(副品牌),以用户的价值挖掘为核心,关注用户黏性、行为分析与价值挖掘。新品牌以85、90后互联网新生代消费主力军和生力军为主要消费群体,并通过校企联合设计活动、网民试吃体验活动、网民提供试用报告改进产品等来建设其副品牌,获取新生代用户。
三只松鼠在品牌建设、产品研发与营销推广方面都极具互联网文化。卖萌是互联网的一大特性,也是现代人生活常有的表现。三只松鼠的品牌联想都极具萌的特性,产品包装精美,品质、口感上佳,自然受到年轻人的青睐。三只松鼠本是一个品牌名,但是它会通过自媒体向用户讲述三只吃货松鼠的故事,并且经常一些很萌的创意用来与用户互动。在服务运营的过程中,三只松鼠的创始人章燎原更是身体力行,充当客服代表,通过与用户的频繁交流,他领悟到品牌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买卖这么简单,而是将自己与客户的关系转变成“宠物和主人”一样亲昵的关系,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黏性与品牌忠诚度,在前两者都做好的前体下,口碑的形成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在“互联网+”基础上寻求新的商业模式
传统企业的运作模式是企业将产品通过中间环节再到用户,“铺渠道、砸广告、杀价格”这样的运作模式不但运营效率低而且成本较高,用户也没有享受到更优惠的产品价格与更好的服务。在竞争日益激烈下,一些食品企业难免被卷进红海的漩涡。
互联网思维运作模式是用社群将企业、产品与用户聚合在一起。因此,食品行业要通过网络突围,寻求新的商业模式,以做到渠道互联网化、运营互联网化。笔者认为,新兴的微商比较适合食品企业尝试,而通过微商卖茶、卖酒的品牌不断增加,下面几个是比较典型的案例。
老杜酱酒是微博红人杜子健创立的一个互联网品牌,自2015年1月面世以来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近三个月的时间“老杜酱酒”微博搜索结果达17233条,微博名含有“老杜酱酒”的达494个,话题阅读量高达1087万。
对工业互联网的理解范文6
《互联网时代》是中国第一部、也是全球电视机构第一次全面、系统、深入、客观解析互联网的大型纪录片,全片共十集,每集50分钟,是中央电视台继《大国崛起》、《公司的力量》、《华尔街》等之后的又一部力作。
互联网是全球共同面对的课题,纪录片《互联网时代》站在人类社会的高度,以国际化的视野来观察一个时代;全片以宏观的视角、全景式的描绘,呈现互联网带给人类经济、文化、社会、政治、人性等各个方面的深层变革;互联网引动的变革是时代性的,该片以历史情怀、时代意识探寻种种改变背后的本质,探讨互联网未来发展的可能和对人类社会、人类文明的深远影响。
《互联网时代》制作近三年,采用高清格式在全球十四个国家进行拍摄,采访与互联网发展、研究相关的各界重要人物,如世界公认的互联网之父罗伯特·泰勒、拉里·罗伯茨、蒂姆-伯纳斯·李、温顿·瑟夫、罗伯特·卡恩等,全球著名学者和业内人士曼纽尔·卡斯特尔、凯文·凯利、克莱·舍基、维克托·迈耶尔-舍恩伯格、马克·扎克伯格、杨致远、埃隆·马斯克等近二百人,以及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牛津大学、红杉资本等数十家大学、权威研究机构和公司。
《互联网时代》将于2014年8月在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综合频道、纪录片频道、科教频道播出,并同步进行网络在线播放。
附:十集内容概述
第一集《时代》
从冷战这个偶然的历史背景展开,本集描述互联网技术的诞生过程,它如何在技术、社会、文化、制度等多重因素作用下,逐步发展为连接起每个人的互联网。同时,回望人类历史长河中科学技术带给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比照农耕时代、工业时代和互联网创造的社会变革,理解互联网技术正开创人类一个全新的时代。
第二集《浪潮》
互联网技术在短短二十年的商业化浪潮中,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谱写着改变世界的产业传奇和创业人生。本集从个人兴趣的创造、风投资本的力量、创新创业的精神,解析互联网商业化过程和企业成长背后重要的动力,描绘新技术与需求在市场运动中,如何彼此发现并掀起一波波智慧创造与创业人生的浪潮,成长为今天俯瞰和照耀人类生活所有层面的新行业。
第三集《能量》
互联网在经济领域引发各产业生产方式、生产关系、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建构。本集对比传统工业时代和互联网时代,不同的分工协作方式、产业链关系、消费与生产的关系等,解析互联网如何改变、解构原有的价值链条和产业格局,创造全新的产业生态和经济模式。当然,互联网带来的效率变革,必然同时给人与机器的赛跑提出新的时代性命题。
第四集《再构》
互联网去中心化、扁平化、自组织的特性,解构并重构着社会结构,创造新的组织方式和组织形态。本集对比工业时代和互联网时代不同的组织特征,解析人类因互联网实现充分、即时的彼此连接、相互影响,让矗立千年的传统社会组织呈现出自组织、扁平、多元和碎片化的趋势。传播方式和社会结构的变化,必然也深刻影响各国政府的执政理念和施政方式。
第五集《崛起》
互联网赋予每一个人无限的可能,让个人力量增强、个人价值释放。本集通过群体智慧创造、新闻传播变革、自我价值实现的途径等,描绘互联网时代个人的崛起。互联网让普通的个人越过几百年塑造的专业屏障、权威评价和路径依赖,获得平等而充分的展现机会,个人和个人力量的汇聚释放出以往不曾有过的创造力与自我价值。
第六集《迁徙》
互联网催动了人类一场新的迁徙,由传统社会向网络化生存的“新大陆”的一次集体迁徙。本集从工作、社交、游戏与人生三个侧面,描绘人类的生存与生活方式如何由线下到线上、由物理空间向网络空间迁移,在这场向时时在线的未来生活不可逆转的大迁徙中,有收获也有失去,伴随的人类的,将是种种不适和情感的、观念的冲突。
第七集《控制》
技术是中性的,但人性有善有恶,互联网的能量同样让人性恶的一面的破坏力放大。新时代涌现的网络犯罪、网络暴力、网络安全等问题,使管理和控制变得更加迫切、重要而复杂。人类探索着新的管理规则与方式,学习对互联网进行科学、必要、合理的治理和应对。如何共同努力在治理与发展的平衡中寻求新规则,这项新的技术已经向整个人类发出了叩问。
第八集《忧虑》
隐私,是人类精神秩序、自我尊严的基本体现和保障。在互联网时代,使用网络和获取服务常常会以牺牲隐私为代价。在保护与出让的博弈中,在选择个还是保留隐私的两难中,一个近乎全透明的时代环境渐渐到来,人类的隐私变得脆弱不堪。这是伴随网络发展将长久存在的挑战,人们需要建构新的隐私观念和保护制度,来适应一个全新的世界。
第九集《世界》
世界是多元的,人类过去、现在和长久的将来,都将依然是文化传承和价值观的多样化。互联网进入不同发展阶段、不同文化和社会特性的国家,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影响,也影响着各国的现在和未来。本集选择七个代表性的国家,描绘互联网如何受到不同本土文化的影响,每个民族国家、文化传统与互联网之间的融合与冲突。同时,解析各个国家正如何选择自己的互联网战略,面对未来的发展与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