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智慧城市前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智慧城市前景范文1
[中图分类号]F29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16-0123-02
城市的发展伴随着科技的进步与文化的积累,当这种推动力逐渐演变成一种智慧的成果,便为智慧城市的发展创造了基本的理论支撑。在智慧城市的理论指导下,普通群众对于社会发展以及技术创新所带来的服务和产品能够实现不间断的体验,而且智慧城市的发展也已经受到了政府越来越多的重视,关于智慧城市的研究工作也日渐深入。智慧城市的建设与发展要以现今的技术为依托,本文对智慧城市关键技术以及其实现途径进行了阐述。
1 智慧城市的内涵
智慧城市是指根据科学合理的城市发展理念,根据最新一代的信息技术,在互联网和信息全面感知的基础上,实现人、物、城市功能系统之间无缝连接与协同联动的智能自感知、自优化,从而对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功能、商务活动等多种城市需求做出智能的响应,形成具备可持续内生动力的安全、便捷、高校、绿色的城市形态。可以看出,智慧城市的形成与发展是以技术革命为根本指导,通过高新技术的运用,实现城市居民在生产和生活方式上的巨大变革。智慧城市的发展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高级阶段,其建立在数字化城市的基础上,实现了信息化、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有机融合。另外,智慧城市的发展也需要以不断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为基础,这也是新时期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2 智慧城市关键技术
智慧城市的建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经阶段,也是现代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体现,其充分展现了人类对城市信息的认知与利用,这也是我国城市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需要以先进的科学技术做支撑,其中关键技术包括以下几点:
2.1 网络通信技术
智慧城市的建设需要以大量的数据存储作为依托,同时需要各个不同部门的协调维护,才能实现数据的共享,而这一系列的操作必须要依靠计算机信息技术来完成,只有具备先进的网络通信技术,才能实现一个大规模的、统一的数据库,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数据资源。从宏观上看,智慧城市可以看成一个空间基础信息框架,在该框架下将各种社会信息、网络信息以及与城市发展相关的环境信息进行有效的整合,从而向各个信息使用者提供全面和准确的数据信息。而实现信息传递与共享的基础,就是以无线化和数字化为主要标志的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其也是实现物联网和互联网链接的关键技术手段,是支撑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技术。
2.2 物联网技术
智慧城市的建设以互联性和智能性作为基本的特征,而互联网技术的引入与应用则是智慧城市建设与发展中最为关键的技术。物联网技术是利用感知设备和技术,通过对信息的识别、定位、传递等操作,实现物体与信息网络之间的连接,同时实现信息交换和自动控制,以此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识别与定位。从某种意义上说,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实现了人与物体、物体与物体、人与人之间的智能化连接,这对于现代城市建设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物联网技术已经能够有效的实现人、物体以及设备之间的有机结合,并且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不断创新运行模式,进而实现了跨领域、跨系统、跨应用的巨大信息网络,从根本上促进了计算机系统的信息采集和处理能力,也实现了智慧城市由宏观向微观的跨越,并且促进了宏观和微观的有机结合。
2.3 云计算技术
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节奏不断加快,其所面临的数据存储和处理压力也越来越大,这对于信息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云计算技术作为一种全面解决方案,被引入到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云计算技术主要是通过网格计算、分布式计算、并行计算等方式,将传统的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相结合,从而达到更高水平的运算能力。对信息进行高效的计算和存储,是云计算技术的核心思想,其具有数据安全性高、客户端运行要求低、数据共享无障碍等特点。利用云计算技术建立的云计算平台应用到智慧城市的建设与发展,能够及时处理各种突发问题,对智慧城市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数据和信息进行合理的分配,从而确保每个信息使用者都能够及时获得准确的、全面的信息数据。
2.4 “3S”一体化数据采集技术
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技术(RS)是建立数字城市的三大支柱技术。3S技术将卫星定位、传感器基础、计算机通信技术等多个科学领域的技术进行有效的整合,实现了更高空间领域中的信息采集与处理,同时也实现了对信息的传播与共享。GPS技术对传统测量技术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飞跃,其具有较强的抗干扰性,而且定位速度较快、精度较准,这是传统的测量技术无法比拟的。GIS技术是智慧城市数据库管理的关键基础,其能够实现空间信息的直观表达,从而给予信息使用者更加直接的感受,有利于形成科学的整体观念。RS技术是智慧城市建设的空间数据基础,也是实现整个一体化数据采集的基本载体,通过现代科学设备和技术的应用,在不需要与测量目标直接接触的情况下,便可以通过电磁波分析的方法实现远距离测量。
2.5 数据挖掘技术
智慧城市中的数据大多包含空间数据,存储在空间数据库中,比一般的关系数据库和事务数据库具有更丰富、复杂的语义信息。利用空间数据挖掘可从空间数据库中提取出用户感兴趣的空间模式与特征,空间与非空间的普遍关系及其他一些隐含在数据库中的普遍的数据特征,可提高智慧城市的智能化水平,使智慧城市真正成为智能化的空间咨询和决策支持系统,从而更加智能和科学地为社会管理、企业决策和个人生活服务。
3 智慧城市实现路径
智慧城市的实现,需要以现代通信技术的应用与渗透为基础,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
3.1 物联化
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可以将任何周围的环境因素植入到其感知器中,并且通过感知器的运转将这些静态的环境因素进行动态的反映。对于智慧城市来说,其感知系统往往体现在城市的公共建筑、交通系统建设、水资源等各个领域中,在空气、水、道路、车辆、医院、工厂等多个以往无法有效实现数据信息收集的数据系统中实现了数据收集。在智慧城市的感知系统中,需要依靠各种相关的技术和设备对数据信息进行收集与处理,才能实现整个智慧城市感知系统的稳定运行。在信息的收集和处理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的数据使用需求,构建不同类型的数据存储机构和网络系统,通过无线设备实现数据的传递,以此来完成网络传感。
3.2 互联化
互联是将原本不处在同一时空或领域中的复杂的信息流和知识流进行连接与处理,从而实现对信息的优化。在智慧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必须要借助相应的互联模型和互联软件,根据不同的领域,按照智慧性和广域性的特征进行分类处理。智慧城市所使用的事件处理软件通过传感器中输入的业务和数据信息,便可以通过集成软件将这些数据深入到不同的环境和情景中,以此实现对系统实际运行情况的全面掌握。通过有效的信息互联化,能够将每个单独的信息系统中的数据进行连接,形成一个整体的城市信息事件,并且最终形成一个能够关注到每个单独事件的数据库,利用其中丰富的数据资源实现对问题的改进。通过互联化实现智慧城市的关键在于对各项数据和事件的处理,其中包括事件和流处理、数据识别聚集和关联;数据建模和集成,包括针对域的信息模型、可互操作的信息框架与现有数据集成、联合数据管理;流程整合,包括扩展现有系统并启用新的业务流程、监控业务流程等。
3.3 智能化
智慧城市的实现必须要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对数据和事件进行处理,才能将城市中跨行业、跨部门的数据和信息进行有效整合,并且利用不同专业的数据信息解决相应的问题。智慧城市系统中包含着很多特定的行业和部门,同时也涉及各种特定的技术和解决方案,智能化的应用便能够有效地满足不同特定信息处理的需要。智能化应用一方面体现出较强的普遍性,无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够实现数据处理服务;另一方面也存在着很强的敏捷性和综合性,其能够在解决普遍问题的同时,根据决策会员的指示,实现不同特定信息的处理,以此提供各种最优化解决方案。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智能化设备如计算机终端、移动电话、电视机等。
4 结 论
智慧型城市建设是现代城市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其本身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以不断发展和创新的科学技术作为基本的技术支撑,同时通过物联化、互联化和智能化三个途径,将智慧城市的遥感信息扩展到城市建设的各个领域中,将传统城市建设中无法实现的数据流进行全面的处理和传输,借助科学的算法和工具对其进行计算和汇总,通过结果预测和场景模拟的方法,实现城市建设决策的科学性和广泛性。总之,智慧城市建设与实现,不仅是我国城市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实现我国市场经济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参考文献:
[1]戴强,黄庆德.智慧城市关键技术投资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4).
[2]胡登峰,黄庆德,戴强.基于期权理论的智慧城市关键技术投资决策研究[A].第六届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
[3]袁远明.智慧城市信息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12.
[4]徐静.智慧城市关键技术与实现路径研究[J].电信科学,2013(2).
[5]段淑敏.智慧城市关键技术研究[J].电子世界,2013(11).
[6]郦月飞.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技术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2013(1).
智慧城市前景范文2
本报告的研究特色主要体现在如下两点:1、研究对象聚焦化――政府对智慧城市的管理。本报告不是针对智慧城市全产业链的研究报告,而聚焦在政府如何对智慧城市进行管理创新;2、研究内容策略化――政府怎样管理智慧城市。本报告没有对智慧城市的概念、发展现状等方面的内容进行过多阐释和描述,而重点分析了政府在智慧城市建设中会面临哪些难题,以及怎样解决这些难题,所以“问题+对策”就构成了本研究报告的主体架构。
智慧城市的本质――新理念、新模式
提到智慧城市,很多人首先会想到各种最新的技术应用,然而智慧城市的本质不是新技术,而是以新技术为依托形成的城市管理与服务的新理念、新模式。在2014年8月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八部委印发的《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智慧城市的概念被如此定义――“智慧城市是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式”。由此可见,智慧城市的本质是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后,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所形成的新理念、新模式。
从计算机世界研究院针对国内智慧城市主要试点城市普通民众所获调研数据来看,多达83.87%的民众认为做好智慧城市最重要的因素是“政府能提供一流的管理和服务”,只有16.13%的民众认为“企业和科研机构能提供一流的技术”是最重要因素。由此可得出两条结论,一是绝大部分民众都认为政府在智慧城市中发挥关键作用;二是绝大部分民众认为做好智慧城市最重要的是管理,而不是技术。
民众对智慧城市发展现状和前景的态度分析
民众是智慧城市的最终服务对象,了解民众对其所在城市面临的问题、对智慧城市建设现状和前景的态度,是政府对智慧城市进行管理创新的重要出发点。民众对智慧城市的认知、态度和建议虽然不一定科学,但对政府优化智慧城市管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计算机世界研究院经过调研,得出如下发现。
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是城市存在的最突出问题
高达84.95%的受访者认为“环境污染”和“交通拥堵”是他们所在城市主要存在的问题;其次是“资源紧缺”,有66.67%的受访者选择此项;“社会治安不稳”是反映最少的问题,仅有11.83%的民众选择该项。
智慧交通是民众认为智慧城市最应优先发展的领域
计算机世界研究院在调研中列出10个主要的智慧城市细分领域,让受访者选择其所在城市最应该优先发展的三个领域。最终调研结果显示,智慧交通是民众认为最应该优先发展的领域,有69.89%的受访者选择该项;排在第二位的是智慧医疗,有60.22%的受访者选择该项;位列第三的是智慧政府,有47.31%的受访者选择该项。
大部分民众看好智慧城市的建设前景
在被问及“您看好您所在城市智慧城市的建设前景吗”时,表示“非常看好”和“比较看好”的受访者分别占15.05%和41.94%,另外持“一般看好”态度的受访者占35.48,只有5.38%和2.15%的受访者持“不大看好”和“很不看好”的态度。总体来看,不看好智慧城市建设前景的民众不到一成,这一方面反映出当下中国智慧城市建设进程得到了民众普遍认可,另一方面也显示出民众对中国智慧城市的建设前景充满信心。
大部分民众认为3~5年内智慧城市会极大改善城市生活
当被问及“您认为再过多久智慧城市会极大改善您的城市生活”时,32.26%的受访者选择“3~5年内”,占比远高于选择其他时间段的民众。
智慧城市前景范文3
人类的文明史也可以说成是城市建设发展史,优秀的城市建设发展模式也会被借鉴和学习。当前我国城市的发展面临诸多实际操作与管理相融合协调的问题,智慧城市将改变现有的城市管理模式使之达到一个新的管理层面,会带来几个方面的转变:一,科学地规划我国的城市建设体系;二,智慧中枢的建立可以第一时间管理城市发生问题;三,智慧应用会让人们更好地体验到城市配套系统的便捷,极大地促进城市的高效管理和循环再生。
(一)国内发展的实际现状
我国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国,最近几年城市化发展迅速,城市化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城市化让一切变得皆有可能,城市功能的完善,让公共设施更加便捷地服务于人民,城市设施的承载能力也日趋加强,城市建设中信息网络技术的普及慢慢变成了一个最基础的重要设施。
(二)我国智慧型城市发展现存问题
近几年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也相应地产生饿了一些问题。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拓展,人口问题日益严重,出行拥堵、产业结构不合理、环境治理脏乱差、食品安全问题突出、信息网络不公开透明等一系列的城市问题正日益严重。
二、共性和个性的融合创新,科学地发展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的建设已经是一个重大的课题,在建设的过程中不仅要和现在的城市建设互相融合,也要注重其自身的特点,找到好的可行的办法去实施。就目前来看,大多数城市都可以发挥城市自身优势,在此基础上做出智慧的方针和设计,找到可行性发展方针。
(一)智慧城市跨领域发展及新兴产业集群凸显
搞任何事物都需要创新,智慧型产业也是如此。目前中国各大城市已经纷纷进行了跨界的产业调整,以及互相融合的产业模式来开展智慧型城市建议,如智能公交系统、智能电网设计、智能在线教育、智能医疗救助等,并在智慧城市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运用新技术来更新这些系统。新技术新产业比来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这些产业有待孵化,可以先抓重点的应用示范设施,比如医疗卫生、公共安全、城市交通等一些民生领域的应用。通过这些应用的实施,再来争取一些大型的企业投产,形成一个良性的发展,来带动本地其他产业的有效发展。
(二)坚持中枢平台化控制、集成模块化发展
在产业链结构复杂、行业众多以及信息资源整合共享的时代,智慧城市建设首要就是抓重点抓关键。方案解决商和运营商都在解决问题,目前无法实现平台信息的交换,只能够在自己的领域作业,这就必须通过城市管理者来协调,让这些领域实现真正的信息交换,打破交流屏障,实现跨系统的综合应用发展、各个部门的信息共享,这样就可以避免各自为政的信息孤岛局面,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智慧化城市建设。
三、技术与课程的交互实施
本项目以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为研究对象,针对当前环境艺术设计课程进行应用型探讨,培养出具备工程实践和艺术设计能力,符合社会需求,顺应国家战略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这一重要选题进行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一)智慧型城市中智慧环境艺术设计课程的研究
城市的健康循环发展必定会变成一个智慧循环的系统,这是发展趋势、要有崭新的资源整合理念、新的产业结构、要发展智慧产业、要有信息化整合能力、要有新理念规划智慧城市,这就需要环境艺术专业的课程对此作出融合,环境艺术是一门综合学科包括了室内和室外,但是现阶段单一的设计已经不能满足宏观城市规划下的需求,很多设计一拥而上,各搞各的,结果只能是能源过剩,不整体规划就总有一天需要推倒重来,很多城市建设了没多久,因为地铁建设和新的环境建设,不得已又要把还是很新的建筑景观重新修筑,这是一个资源的浪费。环境艺术设计课程在以前单纯做基础上应该做一些交互和转变,让智慧型设计融入进课堂来。
(二)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的顶层设计与环境艺术设计
教学内容的融合创新这个新的产业必定在环境艺术设计中有一个大的融合,通过教学内容的扩充以新目标为指导,充分发挥城市智慧型产业优势,集成先进生产力,真正做到“推进信息网络综合化、宽带化、物联化、智能化,加快智慧型商务、文化教育、医药卫生、城市建设管理、城市交通、环境监控、公共服务、居家生活等领域建设,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城市管理水平和市民生活质量”,提升现有的生活环境。引进这个教学内容,是设计与智慧产业的基础,从整体设计出发,将城市建成为一个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优美、城市管理完善、信息快捷、应用便利、生活便捷、公共服务完备的智慧城市。
(三)在环境艺术设计中新学科的融合方法与实践
在艺术设计课程里环境艺术设计一直是核心的专业课程。环境艺术专业的学生具备一定的创意思维能力,审美品位的可塑性强,有分析处理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在课堂教学之外,可以帮助学生联系一些社会的项目来让学生参与设计,与企业和公司合作,根据实际的课题,来进行课程教学以及动手操作。在与市场相结合的方式下,来进行课题设计,能使学生的设计创意与市场的大环境和城市发展的动脉保持一定的联系。本课题的研究,将着重解决以下问题:我国的环境艺术教育进入了一个鼎盛发展的历史阶段,但我们必须还要居安思危,好的市场前景带给我们好的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一些问题,如果不进行资源整合或者进行创新,一个再好的专业也会出现人才过剩的情况,在这个情况下必须有一些新的想法出现。环境艺术除了有环境设计的专业学科外对于城市规划的整体设计也应该有一定的研究,让环境艺术设计不再只是室内外的界面设计,更是一个系统的设计,这个系统涉及到了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问题,环保问题、绿色能源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当今世界首待解决的具体的问题。智慧型城市建设课程的实施,将突出以下创新特性:智慧城市的基础首先必然是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什么构成了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有序的交通、绿色的楼宇、良好的水处理技术以及智能化供电系统,能让城市化进程步入可持续发展道路。借助适当的技术,城市可以变得更环保,居民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同时还能降低相关成本,这里可作出深入的课程研究。通过环境艺术专业的系统的设计为绿色楼宇、水处理、交通基础设施,公共安全系统以及医疗等领域定制的环保的、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在中国创建拥有新面貌的可持续发展智慧城市。智慧城市设计让城市的各项基础设施和信息设施建设有了一个长远的整合,积极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四、环境艺术设计中智慧型城市的建设发展前景
智慧城市的发展前景和目标就是“发展更科学,管理更高效,生活更美好”。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研究室内外环境的学科,在做功能性设计的基础上,去研究智慧型的设计,做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是环境艺术设计的精髓。
(一)发展趋于科学模块化
智慧城市建设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分析现状、找出问题、转变设计建设方式,并以此来带动整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智慧型也是低能耗型产业发展,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绿色建筑,智慧城市设计等专业的开展在此基础上做出了相关的研究。
(二)中枢系统下的统一管理
城市系统的有效循环,必需有一个中枢的管理系统来做统一的管理。通过物联网的技术、空间地理控制等手段,对环境,道路、地设施、管网等基础的城市设施进行有效的编排设计用于以后的定期维修;对生活物品、医疗物品、战争储备等重要的物品进行有效的管控并有可视的监测系统;对于人口的进出和流动有一个有效的监测以用来反映城市人口现状问题。通过有效的中枢管理系统来实现智慧的交通枢纽、智慧的清洁管理、智慧的城市应急系统、智慧的城市配套设施、智慧的食品药品监管系统、智慧的政务便民系统。
(三)生活更美好
信息环境和基础环境的完善,让市民在任何地点、时间、渠道下都可以随时得到想要的24小时服务,这将是非常便捷的一个事情;强大的基础设计的智慧建设,可以让人们感受到城市的美好,心理上获得认同感,体会到便捷与关怀。地理上的位置再也不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障碍,人与人的交流变得更加简便,不论是来自哪里的人都会被这样一座智能的城市所吸引从而留下来继续发展,这是城市建设的美好目标。
五、智慧城市的技术体系
智慧城市前景范文4
从2010年在业内首次发起举办第一届以“会”为主的国际性会议,发展到如今“展会并举”,拥有来自比利时、德国、意大利、荷兰、法国、日本、美国、瑞典和中国等120多家展商参展,展览面积近6000平米;国内外权威专家和企业代表近40位演讲嘉宾,内容覆盖物联网前沿技术、智慧城市与社区、智慧农业与食品追溯、智能交通与车联网、移动支付、大数据、智能电网、智慧医疗、智能家居等各行业应用发展……中国国际物联网大会暨展览会从“动”、“听”、“展”、“演”等多角度诠释民生物联网新一轮的发展潮流。
智慧农业把关食品安全
智慧农业作为今年活动新增的重点板块,以“慧三农、聚万物”为主题,集中展示物联网技术提升下农业信息数字化、生产自动化、管理智能化的创新成果。国内农业物联网双巨头上海农业物联网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安徽朗坤物联网有限公司首次同台亮相,分别展示其自主研发的“水产养殖物联网系统”以及“智慧农业生态圈”等。同时,欧洲相关领域著名研究机构(LEI Wageningen UR)也带来了未来智慧农业的美好远景,并和中国优秀企业共同探讨行业未来发展。智慧城市勾勒美好生活
只需一个IPAD,就能轻松完成排队挂号、网上订餐、超市配送、代收包裹、家居安防……物联网正好似一张“智慧支持网”,让智慧城市的蓝图成为一个个惠民的应用,开启百姓智能生活新模式。展会现场,来自杨浦、浦东、嘉定的崭新智慧社区,世界500强企业微软带来的云计算智慧城市平台,天龙VHOME智能家居展台,以及来自无锡、杭州、青岛等外省市展团带来的优秀案例展示,都在预示着智慧社区已成为发展主流,智慧城市建设不在遥不可及。
智慧城市前景范文5
进行详细的论述,最后预测智慧城市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大数据;智慧城市;研究与规划;运用
信息技术与通讯技术的高速发展引领了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而智慧城市的建设已经成为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运行的体现形式,此时大数据在智慧城市的研究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这主要是因为大数据的运用能够为智慧城市的研究与规划提供新型的数据思维模式与理念[1] ,能虼蠓度的提升城市管理者分析与处理城市在发展与运行过程中衍生出的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大数据对智慧城市的建设健全发挥了指导性的作用。
一、浅谈大数据时代下智慧城市的规划
与传统的城市规划相比较,大数据时代中的智慧城市规划并非是使规划落实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更不是在原有的城市规划体系之时添加一个新型的数据源;恰恰相反,大数据时代中的绝大多数数据信息显示的是群众个体的大数据,其可以被视为我国经济社会与城市发展发生转型与升级之时所衍生出的新型理念,此时大数据参与的智慧城市研究、规划以及建设等环节均要体现出“以人为本”的原则,实现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为智慧城市的研究以及规划带来又一个春天!
二.大数据在智慧城市规划中主要应用的方面
(一)大数据在智慧城市空间规划方面的应用
智慧城市构建的核心环节就是对城市的总体规划,只有对智慧城市有限的空间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才能保证城市的和谐、稳定发展。积极的对城市的空间体系进行重建之时必须有大数据的辅助,这主要是因为大数据能够对城市在发展期间的质性、空间、行为方式进行系统的分析,对城市各类空间资源进行有效的调整,这些空间资源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社区、交通、产业等,此时智慧城市的规划就等同于大数据对城市空间发展的预测、战略、布局、评价等方面的研究与规划;
大数据在对智慧城市的空间进行规划之时,最终要达到的目标是使未来城市的发展方向明确化,结合城市主题发展的诉求,分析其与相关、相邻城市在经济、文化等方面建立的联系,落实终极目标;此外,大数据在对智慧城市的空间资源进行布局时应该做好以下几点工作内容[2]:一是处理好企业、政府、居民对城市活动空间产生的影响;二是对网络数据进行深入的分析,促进智慧城市用地现状更趋于合理性;三是做好智慧城市在未来发展中对土地资源利用与规划的预测工作。大数据在对智慧城市的发展前景进展预测之时可以有选择性的应用智能手机等新兴的移动设备,有助于统计智慧城市当前的发展规律以及城市人口的变化情况,所统计的数据信息对智慧城市的未来发展发挥一定的指导作用;
(二)大数据在在智慧化多规协同体系建设中的应用
过去在对城市开展规划工作之时一般都是在相关政府部门的领导下进行的,此时行政管理机构发挥的效能较大,且衍生出很多问题,例如规划体系杂乱、数据信息缺乏安全性、有些内容被重复的规划,而最为显著的问题就是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体制的编制以及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低等问题;
智慧城市在建设的进程中必须有效的处理上述问题,此时有些城市规划与研究部门出台了“两规合一”甚至是“五规合一”等多样化的规划对策,在城市整体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而大数据时代下ICT在智慧城市建设进程中的使用,是建立在多规合一等体制基础上的,继而达到对众多城市规划成果有效汇总的目标,此时大数据时代所凝结的“智慧”有利于城市规划整体方案的拟定;除此之外,大数据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运用还体现在各类先进技术的引进与应用方面,借此途径使目前城市规划方案中不同种类的规划规则落实合理整合的目标,此时在大数据时代的指引下多规协调等合理的发展体制得以建立健全;
(三)大数据强化智慧城市对问题的研究、分析以及处理能力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局势下,大批量的传感器、摄像头等设备在城市内部广泛的安装,同时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工具也实现了普及应用的目标,此时对城市在发展与运行中产生的数据源能够精确的观察、有效的分析以及深入的研究,也就是说大数据能够协助智慧城市处理好城市公共服务、经济运行、生态环境等各类问题。正因如此,政府、企业以及智慧城市研究对大数据的重视度大幅度的提升,肯定了大数据所衍生出的现实价值,其不仅仅能够降低经济社会运行的成本,还能够提高我国政府决策的效率与精准度,当然最主要的是为智慧城市的发展创造了优质的空间。例如对于智慧城市的交通而言,大数据源能够使城市规划者全面对城市公交服务、货物输送以及物流配置等方面进行综合的分析,在此基础上为智慧城市交通发展拟定更为科学、规范的规划体制与方案。
三、对大数据下智慧城市发展进行研究
强化国家政策支持的力度本文作者主观的认为,不论是大数据的运用还是智慧城市的研究与规划工作,对国家相关政策体制均表现出极强的依赖性。我国政府应该借助数据方法这把利器将广大群众吸引进服务型政府建设进程中,同时积极对现有的数据进行创新运用,此时政府公共数据信息的附加价值体现在智慧城市规划与发展的进程中;
(一)对“信息孤岛”问题进行及时而有效的处理
在目前智慧城市的研究与规划的进程中,数据信息不能共享与集成是两大显著的问题。因此为了推动智慧城市的发展进程,我国政府机构应该颁布与实施相关标准规定接口和协议,使数据信息孤岛问题得以顺利的处理;
(二)采取多元化的措施以确保智慧城市信息的安全性
只有在相关政策体制的约束下,政府数据才会实现“有限开放”的目标,此时智慧城市数据信息的安全性得到全面的维护。
四、结束语
智慧城市的研究与规划方案日新月异,因此积极的对大数据进行开发与利用是极为必要的,目前大数据在智慧城市研究与规划进程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此时城市规划者还应该对大数据的实效性进行深入的研究,使其为智慧城市的建设与管理工作发挥更大的作用,提供更多的参考信息。
参考文献:
[1] 柴彦威,龙瀛,申悦.大数据在中国智慧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探索[J].国际
智慧城市前景范文6
当前,浙江省正处于城乡居民网络信息消费扩大、企业装备投资消费升级、城市公共环保与安全消费扩容、政府公共服务消费转型的新阶段,云工程、云服务市场需求萌发兴起。抓住机遇,启动培育云工程与云服务产业,对于建设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提升智慧城市示范试点水平,全面推进“机器换人”,发展现代制造方式,抢占大数据、物联网与移动互联网产业制高点,打造经济“升级版”都具有重要意义。
云产业前景将会越来越好
目前,浙江省在网络信息产业发展和智慧城市示范试点方面,无论是进度水平,还是推进力度,都可圈可点。就在5月24日,浙江又实施了两项举措:一是以省政府办公厅的名义发文――《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启动云工程与云服务产业培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浙政办发〔2014〕67号,以下简称67号文件),支持培育和发展云工程与云服务产业,这把培育云工程与云服务产业摆上了重要位置;二是以购买云服务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签订了6个智慧城市业务购买云服务的协议),这为浙江省推进智慧城市示范试点与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建设进一步明确了工作重点和发展方向。
当前,不管是国家层面还是现实需求,都预示着云产业发展的前景会越来越好。我们在利用信息化造福于民之外,也要把云产业培育发展起来。因为不培育自己的产业,就会永远落后,永远不可能实现“并行跑”与“领先跑”。如果浙江省有一批先发展起来的云公司,那在全国就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因此,我们要赶上时代步伐、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以云产业的发展来提升智慧城市示范试点水平
目前,智慧城市建设的重点是往“云”上走,往云工程公司、云服务公司或者云工程与服务公司方面走。做成了云公司,智慧城市建设就提升了层次。这需要重视五个抓手:
抓认识。智慧城市最终要在云公司上见分晓。物联网产业最核心的部分在于“云”。抓住了“云”,就抢占了物联网产业的制高点。抓产业发展不能总是“柿子捡软的捏”,要敢于抢在别人前面,组织一些科技人才,从“云”抓起,抢占制高点,这才会有可持续发展、高端发展、高水平的发展。省里下决心出台67号文件,不是为了在全国抢发这类文件的第一,而是为了在全国抢发展 “云”产业的第一。所以,我们要统一认识,下决心抓“云”,抓云公司的发展。
抓培育。省经信委要会同科技、财政等部门按照67号文件的精神尽快筛选符合条件的云公司,筛选完成后再召开会议,签订购买云服务的协议,签订建设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的责任书。争取再建五、六家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对新设立的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省里一次性给予500万元或1000万元的经费支持,每年给予100万元或150万元重大瓶颈(或叫“短板”)技术攻关的科研经费支持,实施青年科学家培养计划,连续支持3年。
抓示范。示范不是给政府官员看的,而是给客户看的,目的是为了开拓市场;演示,是一种科普,是一种可体验的示范,是一种开拓市场的手段。不仅是省里要抓演示,市、县都要抓演示。演示的重点不在于演示你的技术,而在于你的功能,应该演示你能为客户解决哪些问题,可以为客户提供哪些管用的、切实的服务,有过哪些服务成功的例子。假如外地客户来看项目的演示效果,看完后恨不得马上跟你签约,说明你的演示是成功的。省里给各地提供了一个方法论,提供了一个样式,各地要通过演示抓完善,通过完善抓市场开发。
抓复制。各试点单位都要抓完善、抓复制、抓推广,把盆景变成风景。比如衢州的“智慧环保”要尽快复制出去,为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提供样本,这本身也是贯彻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会精神的举措。如果一个企业能在全国50个、100个城市中推广使用你的业务应用,那这个企业肯定是全国第一。
抓直接融资。简单地说,就是不断增加公司资本金的融资,就是从股票证券市场不断得到资本金补充的公司发展模式,这是高技术公司通行的发展模式。对于依靠直接融资的发展之路,我建议分三步走:第一步要组建云公司,第二步要成为上市公司,第三步要不断地做吸引资金投资的好题材。智慧医疗、智慧安居、智慧能源、智慧环保、智慧水务等都是好题材,问题在于如何把好题材做出希望与空间来。
以购买云服务来启动体制改革
建设智慧城市,要靠改革,以体制创新为动力来推动发展。购买云服务,看起来是项业务,但其实是一项改革,要用改革的理念去理解它,用改革的实践去抓好它。
要研究改革。要研究明白改革业务,设计好整体方案。比如合同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可以接受、可以签约,需要多少经费等。不研究,哪有科学的合同?不模拟测算,哪有准确的、合理的购买服务费?
要推广购买。这次的6项签约,实际上也是示范。各市、县(市、区)要把推广购买云服务工作抓起来。比如许多个体加工厂要“机器换人”,不是光给他几台机器人就行,而是要把自动化的控制软件一并解决好,把机器人与加工机床的自动化协同配置好。否则,个体工商户因为不懂技术,实现不了“机器换人”。在这一过程中,就需要商业模式的创新,需要培育云工业工程公司来推广“机器换人”。这样,一方面可以大大加速个体工商户与企业“机器换人”的进度,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云工程公司、云服务公司、云工程与服务公司的市场开发。
要完善合同。要遵循合同法,把双方的权利、义务或者说权利与责任研究透,如什么时候付钱?付多少钱合适?根据什么样的服务质量的付钱机制最好?不要随意签一个合同,更不要形式主义地签个合同。可以通过测算,采用多种方式来签约。比如诸暨的智慧安居业务,可以与诸暨市统一签订购买云服务的协议,也可分别与市里、各乡镇、各相关企业签协议,但是购买服务的总经费收入中要让安居云工程与服务公司有合理的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