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体育产业内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体育产业内涵范文1
区域特色体育资源整合机理。区域特色体育资源由于资源分布较为宽散,就会导致一些特色体育资源不能被社会所关注,难以引导产业发展。例如湘中梅山武术则主要是集中于湖南省新化县等周边区域,而离开该区域的人员一般很少有人来关注与认识。这样类似的特色体育资源在我国还有许多,这样不仅浪费了大量的资源,同时也将难以产生有效的经济效益,这就需要对特色体育资源进行有效整合。资源整合动力来自于产业内部需要以及外部的推力,通过一个有效的机制来协助资源进行整合。通过市场调节、政府引导、文化激励以及区域协调机制来促进特色体育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从特色体育产业价值链整合、特色体育产业集聚发展、以及特色体育产业与其余产业衔接与耦合三大路径来实现资源整合,进而提升特色体育产业内涵价值,促进产业良性发展。
二、区域特色体育产业整合机制
区域特色体育产业的有效发展,不仅是需要自身发展,而且还是需要相互之间进行有效整合,通过一种有效的机制来整合特色体育,为此形成有效的、具有充分竞争能力的行业。在此构建一个政府引导、文化激励、市场调节、区域协调的“四位一体”的整合机制。
(一)政府引导机制。实践证明,市场并非是万能的,它需要政府适当干预。体育产业有效发展与形成,离不开政府的有效支持与引导。当前我国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时间较短,是属于后发市场主义国家。体育发展基础与国情就决定了我们国家开展体育产业市场化的过程注定是曲折的、复杂的,因而其需要政府来适当引导。在这种体育资源非常稀缺的情况之下,仅仅依靠市场机制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从而就是需要政府部门来进行干预以及调节。政府部门就是需要利用强化的政策制度、完善的规划管理以及有效的行业支持等相关机制来破解体制的约束,从而充分地整合整个市场的资源,推动整个特色体育产业规模发展。[3](p65-68)
(二)市场调节机制。自从我国在确定市场经济体制以后,市场化程度不断加快,对于体育产业的发展也是逐渐从计划配置资源的时代向市场化配置资源的时代转换。市场调节机制也是逐渐在体育资源配置中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特色体育具有独特性与观赏性,因而蕴含着巨大的投资价值,零散性的特色体育资源不利于形成整体化的规模效益,容易降低特色体育本身所蕴含的内在价值,这就是需要市场化的调节机制来帮助特色体育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合理配置,从而达到整个市场需求均衡。实践证明市场机制是配置资源最为有效的方式,在特色体育产业化整个过程当中,市场化的因素已经成为资源配置最为决定的作用。我们国家的整个体育需求市场潜力大,要努力培育特色体育产业,提升特色体育市场品位,引导市场化竞争机制,以此来达到促进特色体育产业的创造与实现。[3](p65-68)
(三)文化激励机制。体育从本质而言就是一种既存文化形式,是整个社会文化教育体系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地区特色体育往往具有特定文化背景,这种赋予特色文化蕴涵的特色体育能吸引人们的关注。例如湖南梅山武术就具有浓厚特色的梅山文化特性,梅山文化推动了梅山武术的发展与推广。我们国家推行的“文化兴体”的策略,其已经成为当前国家建设体育强国的必要性选择。通过培育人本主义的体育思想文化,大力推广区域文化,从而增强国家体育软实力,进而来促进特色体育产业的发展。特色体育产业发展需要多元化推动力来进行,以区域文化为契机,提升特色体育的知名度,进而优化资源整合体系,进而促进特色体育产业的长久发展。
三、区域协调机制
特色体育资源在我们国家比较分散,同时也打上了区域特色文化的烙印。由于地域关系,各地特色体育资源开发就会形成相互之间对立竞争方式,因此整合相互之间的特色体育资源,推行产业化就显得非常重要。但是由于利益关系,这种整合就会显得比较困难,这就需要构建一种区域协调机制来协调相互之间的利益,促进利益共享,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特色体育资源的品位与内在价值,进而推进特色体育产业发展。行政体制的划分,致使区域特色体育资源归属不同行政区域管辖,这就需要超越行政区域划分的协调机制举措来调整特色体育产业的整合与发展。四、区域特色体育产业资源整合实施路径区域特色体育的发展需要将各类分散特色体育资源全面整合,通过整合特色体育价值链、发展特色体育产业集群、以及特色体育产业与其余产业对接的方式来实现特色体育资源整合。
(一)特色体育产业价值链整合路径。美国著名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提出价值链的概念,认为价值链不仅是存在企业相关活动之中,同时也存在产业发展过程之中。伴随着特色体育发展不断深化,产业分工不断细化,特色体育产业中的各个价值创造活动主要还是由诸多企业来共同协同地完成。产业中各个企业都是基于一定技术经济关联,同时也是依据特定逻辑关系以及时空布局关系来形成相关联系。在产业中的每个企业都是处于产业链中的一个环节,企业如果要想取得竞争优势这不仅是要取决于整个内部价值链,同时还是需要取决于其在产业价值链中情形,一个企业的整体性价值链则需要相关的供应商、营销商以及其余与价值链相联系的部分之间衔接。[4](p40-43)从整个特色体育产业链的情况来看,特色体育产业还是一个门类比较众多,其整体性内涵比较复杂,与此同时还具有一个非常强大的品牌构造力与延伸力,在不断推进特色体育产业改进,打破特色体育资源之间流动,以此来构建一个整合机制。特色体育产业的发展则是需要政府部门以及企业多层面的关注,以此来促进特色体育产业中整个价值链之间的整合过程以及激励特色体育产业的优化与升级。特色体育产业发展与管理方面比较薄弱,特别是在价值链管理过程中,这就是需要来不断地推进特色体育产业相关工作,从而就是使得“产、供、销”之间形成一个整体化的价值链。在整体化过程中,就是需要不断提升体育产业之间的协调性与一致性关系。特色体育产业资源需要不断发掘产业链节点的价值潜力,不断推进特色体育资源之间的优化与整合,形成一个优化、有序的发展产业空间。
(二)特色体育产业集聚发展路径。关于产业集聚问题的研究主要还是产生于十九世纪末期,马歇尔在1890年的时候就开始来关注产业集聚的经济现象。所谓的产业集聚就是特指的在同一产业要在某一个特定的地理区域中高度集中,而整个产业的资本化要素的空间范围也是不断地扩展与聚集的一个过程。在集聚中企业不仅是一个独立性的,同时也是一个相互依赖的过程。在产业集聚的整个结构之中就是能够充分地体现整个资源之间的相互整合以及协同效应的一个深度。在产业集群网络则是通过组织以及协调,这就是需要重新进行资源配置,凸显出整个产业集聚群以及企业所体现出来的核心竞争力。[4](p40-43)对于特色体育产业而言,这不是一个简单性产业集聚,而是需要在一个较为宽广的区域之内来围绕到整个特色体育产业来发生相互的作用以及相互联系,以此来推动整个特色体育产业链之间来发生相互的作用以及相互联系,这些都是需要企业之间的支持体系来相互结合,从而形成一个具有生命功能性的有机体。特色体育产业集群之间的发展是可以来不断地降低以及消除到整个体育企业来获取相关资源转换的一个壁垒,通过建立一个特色体育产业集群来为相关的共享专业化的基础性的设施、劳动力市场提高服务品质,从而促使整个大量生产相同或者是相关的体育产品的企业以及相关性的支撑机构能在一定地域的范围之内来组成一种生产性的网络。
体育产业内涵范文2
杨树安在新闻会上,首先代表国家体育总局对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发展,积极参与和支持体博会的各界朋友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他表示,很高兴在这个春意盎然的时节与大家欢聚一堂,共同迎来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的第18个春天,共同见证体博会走过的18年发展历程。
杨树安表示,创办于1993年的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不仅见证了中国体育用品行业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历史转变,也伴随着中国体育用品行业的不断发展与变化,见证了中国体育用品行业民族品牌的崛起和壮大,极大地促进和推动了中国体育用品行业的飞速发展,对中国体育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地推进作用。作为亚太地区规模最大、最具权威性的体育用品专业展会,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已成为全球体育用品生产商和买家重要的贸易和交流平台,成为中国体育用品行业与国际同业交流的最佳平台。他相信,不断发展和提高的体博会,今后将会更好地促进中国体育用品行业在科技创新、自主知识产权和不断扩大产业规模效应等诸多领域的发展,使中国体育用品行业持续健康的发展,促进中国体育产业的兴旺与繁荣。
接着,杨树安就国家“十二五”规划如何与体育产业发展相结合的业内热点问题进行了解读。他认为,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体育产业也在探索中起步,从无到有、迅速发展,逐步成长为国民经济的新亮点,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体育产业在水平、结构和规模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发展。他同时强调,2011年对中国体育产业而言是一个非常值得记忆和必定载入史册的一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以及消费结构不断升级,都将为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和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从而迎来中国体育产业蓬勃发展的春天,体育系统各级部门要抓住机遇,扎实工作,继续深入围绕贯彻落实《指导意见》,实现体育产业的新发展。
杨树安表示,过去的五年,体育产业取得了突出成绩,尤其是去年《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出台,填补了这个领域的政策空白,也充分说明党和国家对体育产业发展高度重视。“十一五”期间,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我国体育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已初具规模。而在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的进程中,体育用品行业构筑了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基础,成为中国体育产业的中坚力量。中国体育用品行业正在由过去的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转变,成为体育产业中开放度与竞争度最高、增长最快的领域,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体育用品制造基地,中国体育用品行业也进入了稳定增长的成熟期。
可以说,《指导意见》从国家层面进一步明确了体育产业的地位,明确了体育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杨树安强调,体育产业作为全社会共同兴办的产业,决不是体育部门自己的,而是全社会的产业。因此,在发展体育产业过程中,要坚持大体育观,把体育置身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体育发展的大背景中,更好地发挥体育的多元功能与价值;坚持大产业观,通过体育产业发展,拓展体育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渠道。各级体育部门在制定体育产业政策、落实各项工作措施时,要定位于体育产业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贡献的大局,促进体育产业整体发展。要根据《指导意见》积极引导社会力量,促进体育资源与市场、相关行业的结合,提高体育产业的社会融合度。
更令人欢欣鼓舞的是,今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的《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明确指出,坚持体育事业的公益性,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全民健身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建立,无疑为中国体育用品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更强劲的发展动力,将极大地推动中国体育用品行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体育产业内涵范文3
少林功夫是中原体育文化产业的典型代表,依据产业链理论,少林功夫产业是一个包含少林功夫价值链、少林功夫企业链、少林功夫供需链和少林功夫空间链四个维度概念的集合体。这四个维度在少林功夫产业发展相互对接的均衡过程中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产业链,这种“对接机制”是产业链形成的内模式,作为一种客观市场规律,它像一只“无形之手”调控着少林功夫产业链的形成。在少林功夫产业形成初期,我们应充分认识到产业链结构在产业发展周期中的作用,并加以科学规划和引导,更好地促进少林功夫产业的健康高效发展。
产业链是对产业部门间基于技术经济联系,而表现出的环环相扣的关联关系的形象描述。依据产业链的结构属性和价值属性,从以下几点分析讨论少林功夫的产业链特征。
一、加强少林功夫竞赛表演业发展,打造少林功夫完整产业链条
目前,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作为体育本体产业的竞赛表演业不赚钱,究其原因,在于长期以来固有的行业发展思维,政府垄断了体育竞赛的核心资源,使得目前许多管理机构切割了产业链,少林功夫竞赛表演业的市场表现也不甚乐观,在产业链的发展中处于弱势地位。产业链是产业层次的表达,少林功夫产业链中存在着以少林功夫竞技表演为上游企业、以少林功夫培训教育为中间环节、以少林功夫器具装备为下游的产业上下游关系,通过上下游相互价值的交换,上游环节向下游环节输送产品或服务,下游环节向上游环节反馈信息。参照美国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不难发现其核心价值:体育竞赛表演业对体育产业的发展起到发动机的重要作用。少林功夫产业能有今天的成就,与1982年电影《少林寺》的上映关联巨大,电影《少林寺》对少林功夫产业形成和发展起着巨大的广告效应和推动作用。少林功夫产业的发展需要树立正确的产业发展理念,按产业的规则来发展体育产业,而要使体育产业做大做强,必须引入产业思维,完善体育产业链,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产业价值。以少林功夫的竞赛表演作为上游产业,对整体产业链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要把少林功夫的竞赛表演作为产业的核心发展内容,打破行业资源垄断壁垒,借用现代科技手段和舞台表达方式,大力促进少林功夫的竞赛表演业态发展,不断完善少林功夫上游产业,打造少林功夫完整产业链条。
二、加强少林功夫产业内部分工,促进产业链的深化合作
随着技术的发展,迂回生产程度的提高,生产过程划分为一系列有关联的生产环节。少林功夫产业内部分工与交易的复杂化使得在经济中通过什么样的形式联结不同的分工与交易活动成为日益突出的问题。少林功夫产业组织结构随分工的发展也将呈递增式增加。因此,在少林功夫产业组织中搜寻一种企业组织结构以节省交易费用并进一步促进分工的潜力,相对于生产中的潜力会大大增加。企业难以应付越来越复杂的分工与交易活动,不得不依靠企业间的相互关联,这种搜寻最佳企业组织结构的动力与实践就为产业链深化合作创造了条件。
如图所示,产业链的形成首先是由社会分工引起的,在交易机制的作用下不断引起产业链组织的深化。少林功夫产业链形成的原因在于少林功夫产业分工的创造和细化是其产业价值实现和增值的根本途径。随着少林功夫产业链的深化发展,产业价值由在不同部门间的分割转变为在不同产业链节点上的分割,它的本质是体现“1+1>2”的价值增值效应,这种增值来自少林功夫产业链的协作乘数效应。围绕当前少林功夫产业以武术教育培训为主的产业特点,结合当今国内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大环境,少林功夫教育培训也应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着眼于打造优秀传统禅武医文化,积极提高受训人员综合文化素质的同时,建立独具特色的少林文化产品体系,铸造闪亮的少林功夫文化品牌,以更大力度推进少林文化产业发展。当前我国体育产业资源的市场化程度低,具有商业价值的体育赛事资源和体育明星资源相对仍集中在体育主管部门手中。而体育产业的发展恰恰需要将体育资源市场化,通过市场的运作和包装,提升体育资源价值。目前体育资源开发后的价值归属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企业对体育资源的开发无法作长期投入计划,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投资体育产业的积极性。少林功夫产业实践中存在资源归属模糊不清、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等状况。研究表明,体育产业和文化产业之间关联性和融合度呈增加趋势,文化产业具有很强的扩散效应,产业影响力系数与感应度系数都高于整个三产的平均水平,对体育产业发展具有强大的拉动作用。
在当前政府大力促进文化创造,共享文化产业发展成果的背景下,少林功夫产业组织内的进一步分工细化和完善,是推动产业升级发展的内动力。根据产业关联理论,少林功夫产业组织内的分工细化需要促进少林功夫文化产品的发展,如:图书、报刊、影视、音像制品的生产与销售;加强少林功夫的文化创意产品的生产、版权保护、传媒服务、投融资服务;提高少林功夫赛事IP和功夫明星价值的开发与经营等产业细分市场的发展,全面挖掘少林功夫产业链发展的价值增值效应,激发在文化软实力、文化竞争力和文化持续发展能力方面的乘数效应,大力推动少林功夫产业的纵深发展。
三、发挥区域产业优势,带动关联产业发展
体育产业的关联带动能力日益彰显,对旅游业、服务业、传媒业、金融业、通讯业、信息业和交通物流业等都将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创造出不小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登封依靠国家体育产业基地的成功创建,积极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坚持体育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充分发挥登封儒、释、道“三教”荟萃,禅、武、医传统养生文化优势和中岳嵩山“世界地质公园”优越的山地运动自然条件,定期举办有影响力的国际性和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逐步形成大众化、多元化的健康养生、休闲运动、体育赛事、体育+旅游的新生业态圈。实施全域体育旅游战略,大力推进体育健康养生产业,整合优化资源要素,把自然资源和體育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优势。
四、结语
少林功夫产业链建设,以登封的少林功夫发源地为特征,积极打造以少林功夫为特色的体育产业大发展为区域发展目标。在此过程中,需要加强登封国家体育产业基地规划、建设。推进以少林功夫竞赛表演展示、少林文化体验、中原文明交流、嵩山休闲观光、禅医健康养生、少林功夫文化创意等为主的少林功夫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打造好少林功夫这张体育产业名牌。利用少林功夫的品牌号召力,积极推动登封体育+旅游、体育+竞演、体育+养生的体育健身休闲产业发展。深度挖掘“禅武医”文化,积极开发习武、修禅、素斋、禅居等项目,不断丰富体育产业的内涵,实现少林功夫与传统养生融合发展,积极发展大众健康养生产业。依托少林功夫品牌,开发少林功夫类文化用品和特色产品。完善体育产业链和配套体系建设,不断强化文化创新驱动,激发产业发展活力,增强登封乃至中原地区体育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辐射、带动效应。
【本文系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中原经济区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研究”(142400410024)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体育系教授)
体育产业内涵范文4
内容摘要:美国体育产业的高速发展,与政府实施以反垄断豁免为主要内容的产业政策是分不开的。对职业体育运动实施反垄断豁免,给予职业体育联盟限制运动员自由流动权利,以及在电视转播权转让和俱乐部进入与退出上所享受的反垄断豁免优惠,确保了各个运动队的竞技水平和竞技体育市场的稳定性,既维护了职业体育联盟的整体利益,同时也有力的促进了体育产业发展的进程。美国对体育产业实施反垄断豁免所表现出动态性、框架性、选择性特征,为其它国家制定体育产业政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关键词:美国 体育产业 反垄断豁免
美国反垄断政策与反垄断豁免
进入19世纪末期以后,美国经济出现了一个非常典型的特征,即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产业的集中化和垄断趋势非常明显,并在很大程度上伤害了中小企业和劳工的利益,引起中小企业和劳工的强烈不满。为了消除垄断对经济生活的不利影响,美国通过制定以反托拉斯法为主要内容的产业政策,对垄断趋势加以控制。美国产业政策的根本目标是促进和保护竞争,所以产业政策的核心内容是如何规制垄断行为。反托拉斯法规定,对竞争的不正当限制、垄断、图谋垄断和不正当的竞争方法,均属违法行为。美国所制定的一系列贸易法规的基本目的,也在于保护消费者和竞争者不受竞争过程中的某些违法行为的侵害。美国制定的反垄断法规主要包括1890年通过的《谢尔曼法》、1914年通过的《克莱顿法》和《联邦贸易委员会法》、1936年通过的《鲁滨逊-帕特曼法》。这些法规通过结构的方法、行为的方法和运行的方法来限制垄断行为(马歇尔•C•霍华德,1991)。
结构的方法确信合理的产业内部结构应该是一种确保市场竞争有效进行的结构,只要产业内部结构是适当的,就不需要政府运用政策工具来进行监管和控制。运用结构方法关键是要确定最低限度的企业数量和这些企业集中的比例,也就是要确定某些结构标准。例如,最大的四家企业所允许占有的市场份额,如果达不到这些标准,那么政府的干预将会自动产生,以完成必要的结构调整。美国白宫反托拉斯政策特别工作组在1968年所提议的集中行业法就采用了结构的方法,这个法规规定如果一个行业中有四家或更少的企业集中占有了70%以上的市场份额,就必须重新调整结构。20世纪70年代美国国会通过的行业调整法规进一步把四家企业的市场集中度下调为50%。人们认为这种方法通常有两个缺点:一是有可能影响规模经济从而限制经济发展;二是缩小企业规模的解散法令会对经济生活形成一定程度的冲击。
行为的方法是针对竞争的行为所建立的一些规则。只要某些企业的市场行为对其它企业的市场行为产生有害的影响,无论这种影响是实际的还是潜在的,或者当其它企业和消费者受到虚假或欺骗性做法的有害影响时,政府就能出面干预制止这种行为。行为的方法并不针对企业的规模大小,这是因为企业本身规模经济效益并不能成为政府进行干预的依据,除非人们已经发现其市场行为切实影响到了市场竞争。在所有反托拉斯法的执法领域中,行为的方法居于支配地位,而且在有关欺骗性的行为和做法的案例中,行为的方法是唯一切实可行的方法。
运行的方法就是政策的制定者可以通过调查市场运行本身来判断政府的干预是否必要。对市场运行的调查范围包括是否存在有效的生产,价格是否能够真实的反映资源的稀缺状况和市场需求情况,适当的价格、利润和销售成本以及改进的生产过程和产品的稳定性。由于在不完全竞争的情况下,人们无法准确地预测市场的行为和运行的状况,所以只能期望市场运行产生尽可能好的结果而非最完美的结果。很显然,通过反垄断政策对经济生活实施的干预实际上是一种帕累托改进,所期望的干预效果也只能是经济运行比原来更好。
反垄断豁免是反垄断政策的有机组成部分,尽管反垄断法规具有十分广泛的法律调整范围,但美国国会和最高法院认为在某些领域不应该受到反垄断法规的约束。一是工会,在《克莱顿法》通过后,美国国会关于反托拉斯法律的注意力基本上集中于将不包括在《谢尔曼法》有效约束范围之内的例外写进法规。1935年的《国家劳工关系法》的确保护工会不受反托拉斯立法的约束。二是小企业,美国1953年通过的《小企业法》允许小企业在不触犯反托拉斯法规的限度内从事某些一致性的活动。三是劳工和农业,根据《克莱顿法》第六条的规定,劳工和农业组织免受《谢尔曼法》的约束。农业免受反托拉斯法规约束的范围由1922年通过的《卡珀-沃尔斯特德法》、1926年通过的《协调销售法》和《鲁滨逊-帕特曼法》的某些条款所扩充。四是保险业和银行业,《麦卡伦-弗格森法》使所有保险业务活动免受反托拉斯法规的管辖。银行业的日常经营活动是免受反托拉斯法规约束的,但对银行业的兼并问题则依据《克莱顿法》第七条可以进行。五是对外贸易,《韦布-波默林法》使在出口贸易过程中通过生产者的协商而采取的服从出口贸易目的的行动或达成的协议,免受反托拉斯法规的影响。六是公共事业,受到政府管制的公共事业是那些收益被认为只有通过政府的措施才能保持公正的产业,尽管进入完全被禁止,但不能被反托拉斯法规所。七是政府,政府所采取的一些阻止竞争的活动免受反托拉斯法规的管辖。《谢尔曼法》对任何人限制贸易的契约的禁止,被认为只适用于民间企业,而不适用于政府机构。除了上述领域以外,体育运动也享受着比较广泛的反垄断豁免。
美国体育产业反垄断豁免及其效应
对体育产业实施反垄断豁免是美国体育产业政策的重要内容。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以体育运动职业化为主要特征的美国体育产业迅速发展起来;到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体育产业已经发展到一个相当高的程度,体育产业的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约为1.3%,在国民经济各大行业中排到第22位,超过了石油化工、汽车制造业以及航空、初级金属和木材加工等传统产业;20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体育产业持续快速发展。据美国学者的研究分析,1995年美国体育产业的产值达到1519.64亿美元,在全国最大产业中的排名也上升至第11位。事实上要准确统计美国的体育产业产值是非常困难的,这主要是因为对体育产业的内涵界定在不同学者之间有很大差异。但是,据有关学者依据投入产出模型对20世纪90年代美国体育产业发展的数据进行测算,美国体育产业直接为整个国家提供了约560万个就业机会,对整个美国经济支持超过了4000亿美元。美国体育产业发展到今天,其产值估计不会低于5000亿美元(鲍明晓,2000;刘江南,2001)。
体育产业高速发展,与政府实施以反垄断豁免为主要内容的产业政策是分不开的。对体育运动的反垄断豁免首先是针对棒球运动的。按照《谢尔曼法》的最初看法,棒球运动不是商业活动,所以不能受反托拉斯法规的约束,1922年美国最高法院裁决棒球运动不属于州际之间的商业关系,认定了棒球运动不受反托拉斯法规的限制;直到1998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柯特•弗勒德法案》,对棒球的反垄断豁免进行了一定程度的限制,但仅仅是允许棒球运动员运用反托拉斯法规通过诉讼来解决纠纷,但同时要受到最高法院1996年对布朗诉职业足球公司判决的限制,该判决规定在球员提起反垄断诉讼之前,球员协会必须自行解散,很显然这种限制所规定的程序是非常不利于球员诉讼的。事实上,在各种职业体育联盟成立以后,为了促进职业体育的发展,保证职业运动队的相对稳定性,最高法院做出许多有利于职业体育联盟的判决,许多竞技体育项目都受到反垄断豁免的优惠。
首先,对职业体育运动的反垄断豁免优惠,给予有关职业体育联盟限制运动员自由流动的权利,对保证各个运动队的竞技水平具有重要作用。给予职业体育联盟反垄断豁免的优惠,实际上就是给予职业体育联盟市场独占和各种规则独立制定的权利,从而形成在各种体育竞技项目和市场运作上巨大的权力。在球员转会市场上,各种职业体育联盟为了保证市场的吸引力,完全控制了球员的转会市场,职业运动员事实上成为联盟的巨大资产,任何球员都无法在不同运动队之间自由流动。按照美国的反垄断法规,如果企业要限制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都被认定为限制市场竞争的行为,是要受到反垄断指控的。对职业体育联盟反垄断豁免的优惠,在应用过程中造成了职业体育联盟的权力被不断放大,这引起了各方面的不满,特别是来自于球员工会的压力,到1970年最高法院取消了部分职业体育项目的反垄断豁免优惠,这些项目的运动员才享有了自由转会的权利。
其次,在竞技体育比赛与表演活动的电视转播权转让上所享受的反垄断豁免优惠,既保证了美国职业体育联盟的整体利益,同时也有力地促进了体育产业发展的进程。在职业体育联盟和各个俱乐部的收入结构中,竞技体育比赛和表演活动的电视转播权转让收入在总收入中占有非常高的比重。如果由职业体育联盟下属的各家俱乐部分别与电视转播机构进行交易谈判,不仅会造成总收入的减少,而且会使各家俱乐部在电视转播权转让收入上存在巨大的差异。若由代表各家俱乐部的职业体育联盟出面与电视转播机构进行谈判和交易,就能够使电视转播权转让收入最大化。但是,这种集中谈判的形式实际上是一种在电视转播权定价上的串谋,具有图谋垄断的嫌疑,是要受到反垄断调查和指控的。根据《谢尔曼法》的精神,体育比赛与表演活动的电视转播权定价上的集体谈判行为,属于反垄断法规禁止的行为。1957年的拉多维奇判决,也明确了任何一个没有反垄断豁免的组织与电视机构签订一个涉及整个联盟的同一合同是违法的;为了支持职业体育发展,1961年美国国会通过了《体育反托拉斯转播法案》,这个法案批准职业体育联盟在这一问题上享受反垄断豁免的优惠,这样体育比赛与表演活动的电视转播权定价上的集体谈判行为就避开了反垄断法规的约束,职业体育联盟在电视转播权收益上就能够实现最大化。20世纪70年代以后,各个职业联盟与电视转播机构之间围绕体育比赛电视转播的矛盾日益尖锐,他们之间的争端不得不由法院做出裁决。有线电视网产生以后,这种矛盾涉及范围更广,更为复杂。1976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版权法》,明确职业联盟体育比赛的电视节目可以享受联邦政府的版权保护,从而为解决公共电视网、有线电视网和职业体育联盟之间的争端解决提供了一个法律框架。总的来看,美国国会对职业体育联盟电视转播权交易上的反垄断豁免和《版权法》对体育比赛电视节目的版权保护,给予职业体育联盟的优惠是独一无二的,这对之后美国的职业体育乃至整个体育产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
最后,对职业体育联盟在俱乐部进入和退出上的反垄断豁免,确保了竞技体育市场的稳定性。美国商业公共政策的核心精神是促进和维护竞争,并以竞争性经济体制作为最理想的资源分配手段。反托拉斯法规明确规定,对竞争的不正当限制、垄断、图谋垄断和不正当竞争方法,均属违法行为。所有贸易立法也都以保护消费者和竞争者不受竞争过程中的某些违法行为的侵害为根本目的,为市场的进入、扩展和存在提供便利,所以美国高等法院称《谢尔曼法》为自由企业大。按照美国反托拉斯法规的基本精神、要求和一些重要判例,除了特别规定以外,美国的任何一个行业都无权限制新厂商的进入和退出。如果把这一原则运用于体育产业特别是竞技体育经营业职业联赛,意味着职业体育联盟就不能对试图加赛的新俱乐部给予任何限制,这种情况一旦成为事实,职业联赛的竞技水平和观赏性将会大大下降,甚至会导致职业体育市场的解体。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国会针对美式足球和篮球职业联赛的情况,给予职业体育联盟确定参赛运动队数量和空间分布方面反垄断豁免的优惠,并且职业体育联盟还可以根据反垄断豁免特权,在决定扩充参赛运动队数量时,向申请加赛的俱乐部收取巨额的费用。职业体育联盟对参赛运动队数量和空间分布的严格控制,以及运动队工资总额控制制度、奢侈税征收制度、运动员选秀制度、运动员转会制度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实施,确保了每一支运动队稳定的竞技水平和球迷队伍,使职业体育市场不断壮大。
美国体育产业反垄断豁免的主要特征
美国对体育产业实施的反垄断豁免政策具有非常复杂的结构,一部分反垄断豁免政策体现在反垄断法规之中,更多的部分则体现在大量的判例之中,而为数众多的判例又因为不同时期高等法院对反垄断法规的理解不同,出现极不相同的结果。但无论如何,美国对体育产业的反垄断豁免政策作为体育产业政策的主要部分,在推动体育产业发展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并表现出许多重要的特征,为其它国家制定体育产业政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动态性。体育产业与其它任何产业门类一样,会在其发展的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征,产业政策必须与此相适应,进行不断的调整。体育产业在发展初期是一个非常弱小的产业,如果严格按照反托拉斯法的精神进行约束,就很难培育出具有一定规模的体育市场,因此在这个阶段反垄断豁免成为具有很大覆盖面和调节范围的体育产业政策,以加速体育产业的发展进程。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美国体育产业已经发展到一个相当高的高度,过多的反垄断豁免势必对消费者利益和社会的公共利益产生实质性影响,因而对体育产业反垄断豁免政策的调节范围进行调整已成为必要,这时美国的体育产业政策开始实行以反垄断为主的政策,适度缩减反垄断豁免的范围,其目的是弥补市场失灵、保护有效竞争、维护消费者利益和整个社会的公共利益。随着体育产业,特别是职业体育的发展,职业体育受到更多的审查,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反垄断法规对职业体育市场主体行为的约束,对保证消费者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从美国体育产业发展的进程和绩效来看,动态性的美国体育产业政策既保证了体育产业的发展,同时也保证了有效竞争和公共利益。
框架性。美国的体育产业政策从一开始就承担着双重使命,即促进体育产业发展和规制体育市场主体的行为。前者主要是在服从国家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根据体育产业的特殊性选择恰当的方式促进体育产业发展;后者则是有效约束体育市场主体的行为,防止过度集中和垄断,保护有效竞争,避免消费者的福利损失。基于这种原因,美国对体育产业的反垄断豁免一直保持着一个基本的原则性框架。首先,反垄断豁免是置于反垄断政策之下的。从严格意义上来看,反垄断豁免是反垄断政策的延伸,是根据体育产业的特殊性而对反垄断政策的深化,是把促进体育产业发展和规范体育市场主体的行为更有效的结合。其次,在实施反垄断豁免的条件下,各个职业体育联盟与政府在维护有效竞争上需要进行深度合作。再次,在与消费者利益密切相关的产品定价问题上坚持消费者福利至上的原则,最终产品采取完全的竞争性市场定价,以避免了消费者的福利损失,这也是美国对体育产业反垄断豁免政策所坚守的红线。
选择性。选择性突出体现在实施对体育产业的反垄断豁免时,并不是让职业体育联盟和俱乐部的所有市场行为都免受反垄断法规的约束,而是专门针对那些不采取反垄断豁免就不能保证体育产业健康发展的市场行为或者将会大幅度降低体育市场运行的效率并导致消费者福利的损失的体育市场行为。选择性还体现在伴随着体育产业发展的进程,对反垄断豁免的优惠范围、程度和项目的适时调整。
参考文献:
1.[美]马歇尔•C•霍华德. 孙南申译.美国反托拉斯法与贸易法规[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
体育产业内涵范文5
关键词 民族传统体育 转型 发展
1概述
民族传统体育是人类体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一种带有民族特点的文化形式,又是一种颇具传统色彩的文化形态。换言之民族传统体育能够影射出传统文化的精髓。目前,很多风靡全球的体育项目最初都是由民族传统体育发展而来的。但我们发现在竞争激烈的奥运会赛场上,在种类繁多的体育项目里,却很少有民族传统体育的身影。
纵观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进程,其传播滞缓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
(1)民族传统体育传播力度小,传播范围窄。民族传统体育蕴含了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追求长期的修炼和精华的沉淀。这些观念的限制和束缚,造成民族传统体育的渗透力较差,传播范围狭窄。
(2)民族传统体育受传统思想的限制,部分功能不符合现代社会的需求。在快节奏的今天,人们更多的是追求身心上的娱乐和放松,这些传统的思想使民族传统体育变的枯燥乏味、墨守成规,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也渐渐偏离了人们的生活。
(3)不同的民族在传统体育文化的认知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换言之,民族传统体育及其文化缺少一定的渗透力和认同感。所谓文化认同,就是指对人们之间或个人同群体之间的共同文化的确认。认同是文化固有的基本功能之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讲究“精”、“气”、“神”,而这些理论和思想却着实让外国人头疼,这就会导致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误读和曲解。
(4)民族传统体育资源配置不充分,忽视了学校教育的重要性。学校是民族传统体育传承和传播的重要阵营和牢固根基。学校要合理配置传统体育资源,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和人才的培养,积极引导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
为了使民族传统体育今后能够更好地传播和发展,民族传统体育转型势在必行。
2民族传统体育转型的动态化分析
2.1民族传统体育转型的动因
本文引入PEST分析模型更加直观形象地阐述推动民族传统体育转型和发展的动因。所谓PEST分析模型指的是利用政治(Political)、经济(Economic)、社会(Social)和技术(Technological)四种因素对企业或行业所面临的环境进行宏观地分析。影响民族传统体育转型的政治因素主要是指政府对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和转型的扶持,经济因素主要是指市场需求的变动,社会因素主要是指现代人们需求的变化和观念的转变,技术因素指的是信息技术、通讯技术的科技支撑。这四种因素共同组成民族传统体育转型的重要动因。
2.1.1政治因素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发展民族传统体育的力度,出台了一系列的发展规划和意见。2006年国家民委、国家体育总局印发《关于加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工作的意见》指出:“把民族传统体育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意见》还指出:“在民族地区广泛开展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为主的体育健身活动。鼓励和支持民族传统体育参与旅游,进入健身中心。”2014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指出:“鼓励地方根据当地自然、人文资源发展特色体育产业,大力推广武术、龙舟、舞龙舞狮等传统体育项目,扶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发展。”由此可见,这些政策和规划推动了民族传统体育向功能多样化,产业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2.1.2经济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为民族传统体育的转型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现在人们越来越追求多样性,个性化,娱乐性。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可以积极开发民族传统体育的商业价值,挖掘娱乐功能,积极引入流行的文化元素,推动民族传统体育产业与旅游业、文化产业等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
2.1.3社会因素
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指出:“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务院印发的《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强调:“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以民族优秀体育项目为主要内容的体育竞赛和活动,在学校体育课和课外活动中设置与优秀民族体育项目相关的教学内容。建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培训基地,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之乡’。”由此可见,全民健身的热潮不仅给民族传统体育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今天人们更加追求精神上的满足和愉悦身心的享受,这就要求民族传统体育不断注入新的元素,开发新的功能,开拓民族传统体育转型的新格局。
2.1.4技术因素
随着信息科技的完善和成熟,催使着各种技术开始发生融合和交叉。而这种融合和交叉也为民族传统体育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奠定了基础。民族传统体育的转型,要充分适应和利用信息科技带来的转变和益处。科技的进步使各地的特色体育项目和优秀传统文化淋漓尽致的展现在我们的面前,也成为推动民族传统体育向多元化方向转型的中坚力量,同时也为传统体育的传播和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
总而言之,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这四大因素成为民族传统体育转型的重要动因。
2.2民族传统体育转型的关键――产业融合
产业融合是指基于生产技术发展、政府管制降低以及产业间壁垒的模糊等诸多因素,发生在不同产业或者同一产业内的不同行业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导致产业边界模糊甚至消失,产业边界重新调整,最后形成新产业的经济现象。民族传统体育蕴含优秀的传统文化,为了使其更好地传播和推广,可以与旅游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等相关产业融合。
2.2.1民族传统体育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
我国很多地区都是传统体育项目的发祥地。这些地区可以积极鼓励和引导传统体育项目与当地旅游业结合,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体育旅游。由此可见民族传统体育和旅游产业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在融合发展过程中起到渗透作用,而旅游业在融合过程中对民族传统体育起到传播作用。传统体育产业和旅游业可以通过以下三种途径实现互动发展。(1)充分利用信息网络、影视制作等虚拟技术,将区域性传统体育项目的历史传承和发展过程制作成纪录片或宣传影片,在旅程中播放,不仅可以丰富旅游内容,还让游客更好地了解传统体育和中国文化。(2)借助景区资源优势,基于区域特色文化,积极举办传统体育会展和表演,使传统体育文化更加直观地展现在游客面前,也为游客提供了亲身体验传统体育的机会。(3)充分利用区域资源,打造传统体育项目基地,并借助旅游等形式进行对外宣传和推广。
2.2.2民族传统体育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互动发展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既是文化产业的子范畴,是文化产业中重视创新的部分。也是创意产业的子范畴,是创意产业中以文化内容为主要产品和服务的部分。将传统体育项目与文化创意产业相结合,不仅可以使民族传统体育变得生动形象,更加具有吸引力,还为传统体育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由此可见,二者是相互关联的。一方面,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时尚前沿的风向标,能够持续为民族传统体育提供新的元素和思想。另一方面,民族传统体育沉淀了传统文化的精华,融入到文化创意产业中可以深化其内涵。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可以通过以下两种途径实现融合发展。(1)固定举办传统体育项目的表演,通过互动,让人们真正参与和体验传统体育。(2)减轻传统体育项目里沉重的思想束缚,融入时尚的文化元素,并与大众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相结合。
3结论
综上所述,得出以下结论:(1)民族传统体育要想成功的转型,就要符合当今时代背景的发展要求,满足人们即刻的精神追求和娱乐享受;(2)民族传统体育蕴含巨大的商业潜能,要积极开发其潜在的功能和价值,大力发展民族传统体育产业;(3)以当地资源为依托,坚持政府主导与民间推动相结合的方针,丰富和拓展传统体育项目的功能,形成有地方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4)民族传统体育转型的关键在于与其他产业相互融合。除了充分发挥自身的功能和价值外,还可以将民族传统体育产业与新兴的旅游业、文化创意产业等相关产业结合起来,使民族传统体育能够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体育产业内涵范文6
摘 要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与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人们追求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愿望愈来愈强烈,而其中人们休闲度假生活方式之一便是旅游。体育旅游现已成为现代生活中一种重要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进步,民族传统体育是我国宝贵的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文化价值、娱乐价值、健身价值以及其经济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那么在发展体育旅游产业与西南地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之间是否能够找到两者的结合点,利用我国宝贵的民族传统文化资源,大力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体育旅游产业,促进西南地区经济的迅速增长。
关键词 西南地区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体育旅游产业
一、体育旅游产业以及在西南地区发展现状
(一)体育旅游产业的概念
关于体育旅游概念,学术界有关研究越来越多,但争论也越来越多。目前,有关体育旅游概念还没有一个准确的界定。本文认为,体育旅游作为旅游形式中较为特殊的一种,有不同于第三产业群的方面,体育业以及旅游业作为其相关的产业,体育旅游不是两者简单的结合,而是对两者的依托。
(二)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体育旅游资源在西南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我国开展体育旅游区域中,西南地区是较早的地区。但我们也应该看到较低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资金的有限性,体育旅游相关投入在西南地区并不多,更有旅游景点在后期管理方面不尽理想,这也对体育旅游资源产生了不利影响。
二、西南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体育旅游发展中的优势
(一)西南地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现状
由于西南地区地理气候条件较为复杂,使少数民族的自然人文风貌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大分散,小聚居”的特点,进而形成了少数民族众多且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特点。在生活方式、地理文化特质等方面存在的差异,使许多少数民族保留了存在于不同的人类发展阶段的遗风遗俗以及异化现象,也同样造就了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与文化。
(二)西南地区发展民族特色旅游项目的优势
首先,体育旅游资源在西南地区得天独厚,各种各样的地势,为登山探险、越野挑战赛等各式各样的体育探险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条件。气候温暖湿润、独特的川味饮食以及布满西南各地区的名胜古迹同样对游客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其次,西南地区体育旅游产业在民族传统体育的填充下,得到了极大的丰富。我国少数民族在西南地区有较多的聚集,由于民族特色的存在,这些传统体育活动一定程度上具有不可替代性与垄断性,对西南地区体育产业内容具有重要的丰富作用。
三、利用西南地区独特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发展体育旅游产业
(一)利用自身得天独厚的优势,发展民族特色体育旅游项目
在发展体育旅游方面,西南地区的资源优势较为巨大,不仅民族体育旅游项目较为独特,而且在体育旅游活动的场所上也有独一无二的优势。故而,发挥资源优势是发展西南地区体育旅游产业的要点之一,特色体育旅游的开发是重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尤为重要。为了使活动独特的民族性得到体现,一定的文化内涵是这些体育旅游项目所应有的。在体育旅游活动的开展的过程中,将各个民族特有的文化底蕴贯穿始终,独特的文化性得以体现。
(二)民族传统体育依托体育旅游共同走出产业化的道路
在我国西南部,民族传统体育是一种特色的人文资源,但考虑到较为落后的经济水平,追求物质享受占据较多情况,所以在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发展上,仅仅依靠民族信仰维持较为困难。在民族信仰得到尊重,民族特色得以保持的前提下,对活动项目的开发应更具大众化的特点,对于游客来说,亲身参与相比较单纯观赏更具诱惑力。
(三)发展西南地区体育产业不能盲目求大、求全
虽然我国经济总体在不断发展,而一个不争的现实,是西南地区在总体经济发展水平上落后于东部。而且体育产业较世界范围在我国的发展起步较晚,因而对于西南地区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切不可贪大、求全、急功近利,在认清人力、物力资源有限的基础上,使西南地区的相关优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开创出符合西南地区实际情况的体育旅游道路。
(四)在发展体育产业的同时,注意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西部大开发在我国开展已有数年历程,使得少数民族地区在经济上得到空前的发展。但经济发展带来的民族交流、融合以及现代生活方式与意识上不可避免的渗入,更有得到广泛传播的现代体育加以影响,在思想和观念上,少数民族变得越来越开放,独具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与文化同样收到空前的冲击,面临流失与消亡的危机。
四、结语
通过分析西南地区的地理环境人文特点,可以看出这一地区在发展体育旅游产业上有着优越地理区位与得天独厚的传统文化资源,这对发展西南地区体育旅游产业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在区域优势得到发挥的前提下,促成西南地区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也顺应了我国旅游业发展趋势。结合上述西南地区所独有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发展体育旅游产业是大势所趋,也是西南地区经济发展道路上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 陈峰.体育旅游开发模式[J].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报.2001(2):8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