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产业特征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体育产业特征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体育产业特征

体育产业特征范文1

目前,国内对休闲体育产业的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大多数的研究都还处在产业模式、产业发展现状等一些基本概念的定性描述上,或者从产出比研究具体企业的核心产品或核心竞争力,而很少有学者从决定休闲体育产业竞争力的消费者,消费者本身所具备的可见的经济能力、消费条件,强大消费潜力进行研究。所以,结合现在我国的政策、区域划分和对人们的意识导向及国家对不同产业的重视与投入研究,从人口经济学特征和其它一些关联指标并以行政区域划分研究休闲体育产业竞争力,无疑是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和研究角度,有其研究的价值,这是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和切人点。 

而对于休闲体育产业竞争力的评价问题研究也还处在起步阶段,国内目前从这个角度去研究的学者还很少。所以,本文运用经济学相关理论建立了适合休闲体育产业特性的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并用统计学方法对13个省市休闲体育产业的竞争力水平进行实证分析。它的理论意义在于开辟了一个全新的研究视角,抓住了我国正在研究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热点议题;实际意义是为13个省市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建立了实际的指标体系,各行政区域可根据白身的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升自身的休闲体育竞争力水平。 

1 人口经济学特征及其相关指标 

人口经济学是研究社会发展过程中人口与经济相互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它的任务就是揭示人口经济关系运动的规律性,而这种规律性是用人口经济学的一些具体特征描述,比如人口的数量与经济总量的关系,人们的种种需要以及各种需要变动的相互联系,人口质量影响经济过程以及社会经济如何影响人口质量的发展,人的专业化分工和经济结构的多元,人的不同时期需求催生出多样化的产业。而所有的人口经济学特征又可用与之相适应、可量化的人口经济学指标体现,如:以一定区域为单位(国家、省、地区)的人口数量、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地区生产总值、区域内产业结构、产业竞争力,各产业就业人数、恩格尔系数、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本课题是研究一定区域内人口与经济中一定产业(休闲体育产业)的相互关系,所以与这些人口经济学中的特征指标密不可分。同时,本文是从消费者角度研究产业的竞争力,决定消费者能力的是区域内一定数量的人口应有的余暇时间,一定的经济能力和区域内休闲体育产业所具备的产业基础,通过人与经济互为运动,相互发展,提高其产业竞争力。所以,本文根据休闲体育产业的特点以及决定其竞争力的消费者两层面,有针对性地选取极具相关性的人口经济学指标体系: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恩格尔系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休闲体育产业就业人数、居民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居民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体育用品制造企业生产总值等。 

2 休闲体育产业竞争力 

产业竞争力是一种生产力,它通过为国际或国内市场提品或者服务的效率和质量表现出来,其产品或者服务在市场上的占有率即为该产业竞争力的强弱。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某产业的竞争力不仅表现在国内不同区域间的竞争,还表现在全球范围内的国际间竞争。 

休闲体育产业竞争力是产业竞争力的具体化,它是为国际或者国内市场提供休闲体育产品或者服务的竞争能力,它比较的是休闲体育产业的生产效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以及消费者的经济能力。由于各个区域的政府政策、经济结构、资源优势、居民的消费习惯、消费能力等不同,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不可能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任何区域也不可能把休闲体育产业各个方面都发展到最强作为最终目标,应该集中力量去发展其他地区不具有但本地区拥有的休闲体育产业特色和优势,做出选择性的竞争,扬长避短,发挥区域特色和优势,最终提高休闲体育产业的综合竞争力。 

从研究的规范和严整,本研究有针对性的认为:一定区域范围内的休闲体育产业竞争力,是指区域内休闲体育产业相关的部门和企业及消费者能够持续有效的提供和消费休闲体育产品和服务,并具有强大消费潜力的能力。 

3 休闲体育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的建立 

3.1 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 

从人口经济学特征和其它一些关联指标看,能够反映休闲体育产业竞争力的指标有区域内人的经济因素、人口因素、人均休闲体育资源因素、相关产业与政府投入因素等四个方面来设计休闲体育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3.1.1 区域内人的经济因素指标地区经济的发展是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的基础,人的经济因素指标选取:人均地区生产总值(X1)、恩格尔系数(X2)、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3)。

3.1.2 人口因素指标人是生产力的主体,人是社会各个活动进行下去的必要条件。人口的数量与质量直接影响着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人口因素指标选取:居民闲暇时间(X4)、休闲体育产业就业人数(X5)。 

3.1.3 人均休闲体育资源因素指标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各种客体资源的支撑。资源因素是整个休闲体育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中最主要的部分。休闲体育资源因素指标选取:健身和户外俱乐部数量(X6)、居民人均体育场地面积(X7)、居民人均公园绿地面积(X8)、家庭平均每百户拥有健身器材数(X9)、每年休闲体育的研究成果数(X10)。 

3.1.4 相关产业与政府投入因素指标休闲体育产业在我国还属于新兴产业,该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与其相关的其他产业发展紧密相连。休闲体育产业要想做大做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还需要政府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政策上的支持,因为政府对该产业的态度将对本地休闲体育产业的健康发展意义重大。相关产业与政府投入因素指标选取:体育彩票收入(XII)、体育用品制造企业生产总值(X12)、交通密度(X13)、政府支持力度(X14)。 

交通密度=(公路总里程+铁路总里程)/土地面积 

政府支持力度=政府在文教事业的财政支出/政府财政总支出 

3.2 评价指标体系的分析方法 

选取中国13个省市作样本,采用因子分析法,从消费者的人口经济特征对区域休闲体育产业竞争力水平进行评价。因子分析法(Factor Analysis)是主成分分析法的延伸和扩展,就是在评价某一问题时,把影响这一问题的关联性强的指标划分在一起,这些指标就总结归纳为少数几个因子,这几个因子能够反映出评价问题的全部信息,这样就在压缩各个分析指标的同时,又保存了这些分析指标与所总结的几个因子之间的联系性。通过因子分析法,可以综合评价某地区休闲体育产业竞争力水平的高低,以及在选取样本中的具体排名,同时还可以把指标数据归纳总结为少数的几个影响因子,从而为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4 休闲体育产业竞争力的实证研究 

根据休闲体育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对13个省市2011年、2012年、2013年休闲体育产业竞争力指标数据收集和整理(当年的经济数据都是一年半后公布,所以没有2014年),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指标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对因子分析的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得出13个省市休闲体育产业竞争力反映在12个具体评价指标体系中的优劣势,为各省市在休闲体育产业做顶层设计时提供具体细分而又量化的指标依据,强优改劣,有针对性的调整体育产业结构,真实的做到把休闲体育产业作为“拉动内需和经济转型升级”的国家战略层面上来。 

4.1 数据的收集 

本文选取了我国13个省市作为研究的样本区域。主要是选取东南沿海省,因这些省从地域上相似,都是沿海经济较发达地区,4个直辖市选了3个,同时,选取3个相邻的内陆省,因为这些省市经济发展水平大体相近,因为一个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这个地区经济的发展,这样才具有可比性(主要是通过每年各省市GDP进行比较,相对讲其它省与选取的省市相差太大,不适合做因子分析)。由于居民闲暇时间、健身和户外俱乐部数量这两个指标的数据难以获得,因此,在实证研究中,将其从指标体系中删除。剩余12个指标重新调整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X1(万元)、恩格尔系数X2(%)、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3(元)、休闲体育产业就业人数X4(万人)、居民人均体育场地面积X5(㎡)、居民人均公园绿地面积X6(㎡)、家庭平均每百户拥有健身器材数X7(个)、每年休闲体育研究成果数X8(篇)、体育彩票收入X9(亿元)、体育用品制造企业生产总值X10(亿元)、交通密度X11(%)、政府支持力度X12(%)。上述12个指标数据值直接从中国统计年鉴、地方统计年鉴、中国体育年鉴以及各种统计网站中获取。 

4.2 计算过程 

4.2.1 公共因子的确定 用因子分析法进行产业竞争力分析时,必须首先确定能够解释变量指标值之间相关关系的最少公共因子的个数。 

表2为变量共同度表(Communalities),变量共同度表示公共因子对原始变量的信息反映程度。由表2可知,大部分变量的变量共同度分布于0.7-0.9之间,表示公共因子比较充分的反映了原始变量的信息。 

4.2.2 因子得分的计算 计算样本的总得分如表4、表5、表6所示。 

第一个公共因子F1主要包括人均地区生产总值(XI)、恩格尔系数(X2)、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3)、家庭平均每百户拥有健身器材数(X7)、交通密度(X11)等5个指标。这些指标主要反映了影响休闲体育产业竞争力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因素,这个公共因子为经济社会发展因子。 

第二个公共因子F2主要包括休闲体育产业就业人数(X4)、居民人均体育场地面积(X5)、政府支持力度(X12)等3个指标。这些指标主要反映了影响休闲体育产业竞争力的政府相关行为因素,这个公共因子为政府行为因子。 

第三个公共因子F3主要包括居民人均公园绿地面积(X6)、体育彩票收入(X9)、体育用品制造企业生产总值(X10)等3个指标。这些指标主要反映了影响休闲体育产业竞争力的相关产业与设施因素,这个公共因子为相关产业设施因子。 

通过整理表4、表5、表6得到2011-2013年的13省市休闲体育产业竞争力综合得分排名及平均得分,如表7所示。 

5 实证结果分析 

5.1 休闲体育产业竞争力的公共因子得分分析 

通过表4、表5、表6的分析得到3年来13个省市休闲体育产业竞争力水平的具体情况,即某地区在哪些因子上得分比较高,在哪些因子得分上比较低;哪些因子对休闲体育产业竞争力具有较大影响,哪些因子对休闲体育产业竞争力影响较小。

        从表4来看,2013年休闲体育产业竞争力排名第1的是上海,它的F1在当年也排第1位,虽然F3排第13位,F2第4位;北京排第2位,它的F1也排第2位,而F3排第8位;再看第3位的山东,F1排第3位,可F2排到了第12位;广东F2排第1位、F3排第3位,但是F1排第10位,所以它的竞争力排名在第6位。四川F2虽然排第3位,但F1排在第13位,它的竞争力水平排在第12位。所以F1是决定一个区域休闲体育产业竞争力的关键因子,因为这个因子是代表本区域居民的经济指标,反映居民所具备的消费条件。同时,各省市F1因子在连续3年内的排位没有变化,这表明一个特定区域内人的经济因素不能在短时间内会有明显的改观,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持久性。所以F1占优的省市无疑在发展休闲体育产业上具备了竞争力的优势。 

第4、5、6位的是浙江、江苏和广东,浙江F1、F2排第5位,F3排第4位,3个因子数平均,决定它的综合排名也不俗;江苏F1第4位,F2第10位,F3第2位,综合起来排第5位;广东虽然F1在第10位,但F2排第1位,F3排第3位,所以它的综合排位在第6位(从表5、6分析2012年和2011年也存在类似的现象)。所以除了F1关键指标因子外,F2、F3在发展、培养和决定本区域休闲体育产业竞争力时的重要性也不可小视,应均衡对待。 

从连续3年各省市休闲体育产业竞争力综合排名看,三年来,排名几乎没有大的变化,一般也就是上一个或下一个名次,说明休闲体育产业竞争力的培养和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一蹴而就,政府要有长期的政策、规划和布局,不能急功近利,搞形像或面子工程。但是,从表4、5、6中各因子数据的变化可以看出政府行为的急迫性、任务性及不连续性(不知是好是坏?)。按表的顺序依次往下探讨:四川省,2011年F3因子排第3位,到2013年就下降到了第9位;北京2011年F2在第13位,到2013年到了第2位,F3从第4位到第8位;上海,2011年,F3第1位,到2013年排第13位了,而F2从第10位排到第4位;浙江,201 1年F3在第1 1位,到2013年排在第4位;江苏2011年,F2在第2位,到2013年就下到第10位;山东,201 1年F2排第1位,到2013年就下降到第12位,而F3从第7位上升到第1位;云南2011年F3在第12位,到2013年排在了第7位。F2、F3因子在许多省市3年中上下波动较大,而这两个因子主要体现是与政府行为有关的指标体系,如:休闲体育产业就业人数、居民人均体育场地面积、政府支持力度、居民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体育彩票收入、体育用品制造企业生产总值。 

综合这3年的13个省市休闲体育产业竞争力在3个公共因子上的得分情况,可以得知各省市的因子得分在连续3年内都存在着参差不齐的现象,存在着所谓的“短板”,影响了各省市休闲体育产业整体竞争力水平,部分省市休闲体育产业没有实现质与量的协调发展,各具体区域休闲体育产业竞争力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5.2 休闲体育产业竞争力的综合得分分析 

通过对表7的分析比较,可以看出我国13个省市2011-2013年3年来休闲体育产业竞争力水平的整体情况及发展趋势。我国13个省市休闲体育产业竞争力水平整体上保持着越来越好的发展水平。 

根据2011-2013年的竞争力平均得分可以将这13个省市划分为3个等级:竞争力强劲省市、竞争力中等省市、竞争力落后省市,如表8所示。 

竞争力强劲省市都是经济发达地区,竞争力落后省市都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由此可以得出,休闲体育产业竞争力水平很大程度上和该区域内居民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关。 

我国13个省市休闲体育产业竞争力水平之间的发展不平衡,竞争力强劲省市与竞争落后省市之间的综合得分差距还是很大。 

6 结论 

(1)F1(经济社会发展因子)是决定一个区域休闲体育产业竞争力的关键因子,F1占优的省市无疑在发展休闲体育产业上具备了竞争力的优势。同时,各省市F1因子在连续3年内的排位没有变化,这表明一个特定区域内人的经济因素不能在短时间内有明显的改观,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2)连续3年F2(政府行为因子)、F3(相关产业设施因子)指标数据上下波动大,表明各省市政府的行为表现出急迫性、任务性及不连续性特征,不利于该产业的培育和发展,违背了休闲体育产业竞争力需要长期性发展和培育的特点,切记不应搞形像或面子工程。 

体育产业特征范文2

关键词 高等院校 体育产业化 经济效应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体育产业是指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而使体育产品进入生产、流通、消费和服务的产业门类。体育产业化则是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使体育产业全面走向市场,依市场规律最佳配置体育资源的动态发展过程。因而发展体育产业,在一定的政治保证下,最关键的经济决定因素是体育投资和体育消费。

一、我国高等院校体育产业化经济现状

当今世界,许多国家的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一个明显的标志就是第三产业的异军突起,属于第三产业的体育产业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一次奥运会或一次世界大赛,就是几十亿美元的经济消费活动,全世界每年体育产业总产值约4000亿美元,体育产业的经济效能已被各国政府和人民所认识,大力发展体育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美国、日本、法国等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其体育产业总产值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国对体育产业的开发虽晚,但市场潜力巨大。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有各类体育经营企业2万多家,总投资额约2000亿元人民币,营业额约6000亿元人民币,全国的体育消费总额大约在1400亿元人民币,体育消费已开始成为大众消费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在积极主动承办各项世界体育比赛,一方面促进了我国居民身体素质的提高,另一方面就是考虑到经济的因素,未来将是体育与经济的融合。

二、高校体育产业化发展的经济效应

现代体育作为产业最显著的是其消费特征。当我们想从宏观上把握体育产业的主体特征时,往往只能从消费需求的角度,从消费者的消费支出给出消费需求的总量规模和结构特点,计算出体育产业对于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从买方的角度,通过对消费者的抽样调查得来,由此得出的收人涵盖了体育消费活动的全过程,涉及到体育消费的所有范围。如果用这个收人水平来对应供给一端,计量体育产业各门类的产出水平,则很难找到供给和需求的平衡点,产出数额明显低于收人数额。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以卖方数据来计量在产业概念的判别上很难区分体育产业与相关产业的边界,无法涵盖体育消费活动的全部过程。

从产业要素的角度来看,体育产业具有综合性的特征,体育用品、体育旅游、体育服务与国民经济的主要产业部门都紧密相关。如果就把这种综合性作为体育产业的产业特征,体育产业将变成一个包罗万象的庞杂的产业群体,无法个独立的产业需要归纳出明确的内涵和外延,需要有鲜明生产特点的产业要素做支撑。如果一个产业仅仅表现为若干个产业活动的集合,表现为对相关产业成果的再汇集和整理,是很难获得独立的发展品格,在国民经济的产业体系中谋得一席之地的。正由于此,体育产业无法成为一个完整的统一的概念,作为产业组成部分的体育用品、体育旅游等也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分列在其他产业中。作为一种遍及社会诸多领域的大规模的经济活动,体育产业必须要有市场的培育和发展,有一定的消费规模作基础,才能谈到产业化的发展。体育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只要是对需求的激活与拓展。

三、我国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及对策

体育部门是一个以特殊的生产方式为其特征的经济部门。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体育和经济的关系,表现为体育和财政之间的关系,体育是纯消费部门。国家财政对体育投入的多少,既影响了体育事业发展和增长的速度与结构,又间接地决定了体育增长对经济增长影响力的大小。而财政对体育投入的比例与结构,除了意识形态、观念和国家的体育政策外,经济总量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体育产业是建立在社会经济发展基础上的,并与社会经济结构和发展水平相互协调,其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发展规模与水平依赖于一个国家的体制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客观而论,体育作为一个经济部门,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体系中,尚未成为一个独立完善的产业。体育产业的发展壮大有赖于体育市场的培育和发展,培育市场就应该从影响市场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来做文章,只有这样,才能运用市场机制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育资源,提高体育事业为社会服务的整体效能。现阶段我国的人均收入水平比以往有很大提高,群众的闲暇时间增多,对于体育产品(劳务)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不失时机地把一些群众基础好、易于形成市场需求的体育产品推向市场,是体育产业化的必由之路。体育不应该只是消耗国家资源的部门,集刻苦、拼搏、艺术健身与振奋民族精神于一体的体育产业,应该成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增长点。

要加强体育经济理论的研究,培养一批既懂体育、又懂经营管理的人才,满足体育产业经营不断发展的需要。加快体育的职业化进程,这是体育产业化的必经之路。其重要特征,一是组织者必须是企业法人,如俱乐部等;二是运动员是商品,即运动员可以像其他生产要素一样自由流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运动员技术水平,提高体育部门的经营效益。

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还不太高,不可能对所有项目进行全方位的改革。最好的办法是寻找一个突破口,由点及面,通过培育若干个有影响体育项目的市场,刺激对体育的需求,进而扩大到其他项目,形成体育的产业化格局。

(作者:武汉纺织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高校体育教育,体育经济与产业)

参考文献:

[1]张贵敏. 对我国体育消费的几点思考. 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0,(5).

体育产业特征范文3

[关键词]高校体育产业发展战略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体育产业在我国发展方兴未艾。高校体育产业是我国体育产业发展中产生的新的概念,是目前我国高校体育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在深入探讨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一些理论和实践问题的基础上,对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战略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一、高校体育产业的内涵与地位作用

1.高校体育产业的理论内涵

一般认为,与高校体育运动有直接联系的一切生产经营的总和都可视为高校体育产业。因此,高校体育产业主要是指,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消费需求,高校所提供的各类体育服务及其有关体育产品活动的总和。它主要包括体育产业又称体育本体产业(各类高水平的体育竞赛表演、各类体育健身健美服务、各类经营性的运动训练培训、各类体育休闲和娱乐服务,以及体育所创造的无形资产,体育电视转播开发等)、体育派生产业(各类体育器材和一部分特殊的体育运动装备、体育出版物、体育报刊、体育文物、一部分体育科学研究等)和体育相关产业(体育场馆设施的建设、运动服装和一部分体育装备的生产等)三个方面。

高校体育产业作为社会体育产业的组成部分属于第三产业,它具有双重性:一是经营性,二是社会性。相对于发展公益性的体育事业运行方式,体育产业所具有的经营性是体育产业运作的基本特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体育产业的经营者享有法律规定的产业经营者才有的权利,获得应有的利润,按照法律规定交纳赋税,承担相应的义务,根据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进入市场进行体育服务和相关产品的经营。高校体育产业的经济性也决定了其必须社会化,即利用现有体育资源向社会开放,加强与社会之间的合作交流,使高校体育产业逐渐适应体育市场需求,以全民健身计划为切入点与社会接轨。随着人们体育消费观念的转变,更多的人将会走向体育健身场所,特别是较为容易接触的高校体育场所,高校体育场所的社会性开放也就越来越强。

2.高校体育产业的地位作用

高校体育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和朝阳产业,在以高科技为核心的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全面推进高校体育产业的开发,使高校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在人与经济社会实现协调发展的进程中,高校体育产业将成为一种广泛存在、广泛利用的社会体育资源。高校体育所具有的教育和激励功能,在振兴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方面将发挥重要的作用。高校体育产业将成为一种社会生产,是以精神产品为基础的产业,对自然资源、环境不构成威胁,具备了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基本要素。把高校体育建设成为教学、科研、训练与生产相结合的基地,增强高校体育产业的自我发展能力,形成高校体育产业本身发展的良性循环,实现其在市场经济规律指导下的自我更新、自我完善,促进高校体育产业的规模化发展,使我国高校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二、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现状与机遇

1.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现状

目前,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尽管在整体上还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但经过十几年的探索,现代高校体育产业体系已初步形成。从我国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来看,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具有以下特点:第一,高校体育产业发展规模逐步形成,以本体市场为主体的市场形成了一定的规模,高校体育市场体系的基本框架已趋清晰;第二,高校体育产业的多元化趋势逐步形成,体育产业开发领域不断拓宽,体育产业的质量和产业效益逐步提高,许多体育资产和资源显示了巨大的开发潜力和潜在的市场优势;第三,社会投资办高校体育产业的形式发展很快,确立和形成保证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产业化筹资机制。

同时,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也面临许多问题:第一,理论研究严重滞后,特别是对高校体育产业发展战略的研究力度不够,政府对高校体育产业行使宏观管理的体制与机制尚未形成;第二,产业化程度低,产业链条短,与体育市场相互动关系不明显,未能充分利用资源发展高校体育产业;第三,相关政策法规的不健全,限制了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体育教育业(指专业体育教育)远未实现市场化、商业化和社会化,导致体育教育与体育人才市场的脱节以及体育教育结构与内容随市场变化的相对滞后。

2.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机遇

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加入WTO,以及成功举办奥运会,为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发展前景。第一,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大大提高了体育事业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大大扩展了体育事业的社会空间,进一步肯定了体育工作对经济增长和社会生活发展的作用;第二,产业结构调整使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高校体育产业在此时期可望得到飞速发展,群众体育的多元化需求,促使高校大力有效利用、开发和整合各类体育资源,为我国高校体育产业的快速带来了机遇;第三,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我国加入WTO和成功举办奥运会,为我国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使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市场更加开放,我国高校体育产业资源也进入国际化配置的循环,从而为我国高校体育产业进入新的快速发展期提供难得的机遇。

三、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方向、重点及途径

1.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

伴随着后工业社会的来临,现代体育已逐步呈现出普及化、商业化、职业化和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体育的社会功能发生了变化,体育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经济生活中的功能逐步增强,所有这些对体育的发展走向产生了巨大影响。而高校体育产业作为体育产业的重要部分,也必将受到有益的影响,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现状已表现出一些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发展要求。

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要以提高高校体育产业整体的质量和效益、增强国际竞争能力为中心,以培育国民经济增长点、提升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为目标,以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优化升级为主线,依靠深化体育体制改革和技术进步,走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协调发展的创新之路。

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基本要求:要坚持总量扩张与质量提高并重,坚持改革与发展统一,坚持组建大型体育企业与发展中、小型体育企业相结合,坚持启动国内体育消费需求与拓展国际体育市场的统一,坚持体育主体产业与体育相关产业协调发展,从而使高校体育专业教育和体育竞赛表演业在高校体育产业化进程中发挥主导作用,使高校成为体育科研与体育产品设计、开发的基地,在国际体育交流中发挥主人翁作用。

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战略重点:优先发展高等体育教育产业,大力发展体育用品产业,稳步发展体育健身娱乐产业,积极发展体育竞赛表演产业,着力培育体育中介机构、规范体育场地和器材出租市场,努力开发体育无形资产,加速体育科技产业化的发展,促进体育产业的成果转化。

2.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应该坚持以少数首位型城市的高校为核心,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地区高校为先导,以经济快速发展的城市高校为重点,以东部地区城市高校带动西部地区城市高校的发展战略。充分发挥高校体育产业的自身特点,促进体育产业化发展;充分开发和利用现有的高校体育人才和设备,大力发展高校体育产业;加快建立高校体育联赛体制,繁荣高校体育产业市场;大力培养高校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人才,保证高校体育产业发展。

四、当前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与建议

1.树立高校体育产业的市场观念

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明确地树立体育市场观念是发展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必须首先要解决好的一个根本问题。没有真正掌握和树立市场经济所要求的一整套观念、原则、方法和手段来发展体育产业,就不可能促进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健康发展。发展高校体育产业必须要具有专业策划、专业设计、专业运作、专业推销、专业服务的基本观念,必须正确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一是处理好体育产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必须从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实际出发来发展高校体育产业;二是处理好体育产业与体办产业的关系,凡是不具备体育服务和体育产品性质的经营和生产活动都不能认为是体育产业;三是处理好体育产业与体育事业的关系,我国体育事业属于公益性事业,不具备营利性的特征;四是处理好体育产业与体育产业化的关系,不能把体育产业化错误地理解为体育市场化,或者理解为把体育事业全面推向市场。

2.完善高校体育产业的法规体系

法律法规是保障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健康稳定运行的关键。目前,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市场的管理不够规范,多头管理和无人管理并存,部门分割和地方保护问题较严重,缺乏促进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政策。要从战略高度出发制定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长远规划,加强体育市场的立法管理。政府部门除了制订对高校体育产业的宏观经济政策外,还应保障体育产业规范化经营,使之符合我国实际,与国际体育产业、体育服务业及体育市场的规则接轨,在推动高校体育产业成长、开展国际性及跨国性的体育服务时遵循国际惯例。同时,还要建立健全高校体育产业市场管理机构,加强对高校体育产业市场的监管,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

3.开发高校体育产业的经营市场

高校体育产业是一个社会性产业,从目前发展趋势来看,它有以下三个主要经营领域:第一,体育竞赛表演。一些观赏性强,为观众所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通过有组织的大学生联赛为观众奉献高水平的比赛,是高校体育产业的一个重要经营领域。联赛的投资者从门票、电视转播权、广告、销售相关产品以及转让球员等方面获取回报。第二,全民健身服务。这是基于广大消费者花钱买健康、学技能的需要而经营的领域,主要包括体育健身、健美、休闲和娱乐、体育运动技术、技能和体育咨询等方面的体育服务。第三,体育推广或经纪人业务。体育经纪公司既不是职业队的老板,也不是场馆的业主,它主要是策划、组织、推广各种体育赛事,球员转会、财务管理、形象包装及广告投放,参与体育赛事有关经济、法律事宜等。其收入是按协议收取佣金,或者买断比赛,靠经营门票、电视转播权、广告、销售相关产品获利。

4.倡导积极的余暇体育消费观

高校体育产业是否成长起来,关键还得看它的产品能否成为消费热点。而构成消费的因素有两个:一是支付能力,二是消费冲动。当前条件下支付能力弱是制约体育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而缺乏体育消费意识,却是更具现实性的一个瓶颈。长期以来,政府体育部门重视竞技比赛成绩,普通群众认为体育是政府行为,对“体育锻炼是科学、文明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认识不足,尚未树立正确的余暇体育消费观。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体育逐渐成为生活的必需,成为人们愉悦身心的方式,在政府支持下倡导健康投资和体育消费,扩大体育场馆开放领域、延长开放时间,组织丰富的群众体育活动,举办各种体育项目培训班,培养公众的体育兴趣,夯实群众体育基础,对高校体育产业的开发和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梁晓龙:对当前我国体育产业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J].体育科研,2005,26(1):1~6

[2]姚宏茂吴兰芬:学校体育产业化的理论内涵和特征分析[J].体育与科学,2001,22(4):29~31

[3]王良炬:我国现代体育产业发展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3:19~20

体育产业特征范文4

[关键词] 体育产业经营研究动态

一、前言

随着中国经济稳步、高速的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构建和谐社会进程的加快,人们的健康观念、生活观念也发生了深刻变化,提高生活质量与生命质量已成了人们不懈的追求目标。从而极大地激发了人们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当代体育正在以其独特的魅力、无限的活力、多元的价值加速融入生活经济的大潮,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及提高人们生命质量与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并直接间接地扩大了体育产业市场,促进并推进了体育产业的迅速发展。在此背景下,我们必须重新认识体育的经济价值和体育的商业价值,本文以体育产业经营的发展背景为起点,对体育产业经营研究动态进行综述,为促进我国体育产业健康、快速、持续地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借鉴。

二、体育产业经营的发展背景

经营,可以说是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说它古老,是因为自从有了交换就同时有了经营;说它年轻,是因为它在本世纪初才从经济学中分离出来,并只在美国这样一个小范围内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虽然随后迅速在全世界流行起来,形成了多行业、多种类、多系统、多领域结合的、大规模的、真正的多元化现代经营。在逐渐成熟和日趋扩大的经营发展进程中,美国经济学们提出了“体育产业经营”理论体系。

体育产业经营的发展,应该是伴随着体育的生活化、大众化、社会化、商业化等等的兴起,在体育消费不断扩大和日益增长的过程中逐步明朗化的。纵观世界体育产业经营发展进程,横比世界体育产业经营发展状况,可以将以美国为首的英、德、意等高度发达的西方资本主义先进国家,划分为“体育产业经营高度发达的第一集团”;以日本为首的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先进国家,包括韩国、新加坡等少数发展中的先进国家,划分为“体育产业经营发达的第二集团”;以中国为首的所有发展中国家(个别先进国家除外),划分为“体育产业经营发展中的第三集团”。

在这“三大集”中,第一、二集团国家的体育产业的发展背景非常相似。经济发展速度的减慢或停滞不前,带来了提供健康体育、休闲活动等公共事业组织机构维持正常运行的“经费危机”。而解决“经费危机”的最终办法,都选择了将商业经营机制导人原来单纯作为发展事业、社会福利的公共事业组织机构运行之中。从而建立了“不仅适用于盈利为目的商务活动,也适用于社会公共发展事业活动”的体育产业经营新观念。认识到了经营除谋求盈利以外存在着的社会功能,走出了职业体育等于体育产业的误区,打破了体育事业的经营,拓宽了体育产业的经营范畴,在进一步扩大体育社会功能的基础上迅速提高了产业化的参与程度,从而巩固了体育产业的社会经济地位。第一集团体育产业经营的成功,不但为第二集团体育产业经营的发展树立了榜样,也为第三集团体育产业经营的兴起提供了借鉴,并促进着体育产业经营走向了全球化的发展道路。

我国在导入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同时开始了体育系统内部“经营创收活动”为主的体育产业化尝试。随着社会物质基础地提高和人们观念的转变,再加上闲暇时间地增多和高龄化社会的开始,体育发展成为了人们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国家体委“中山会议”把体育产业化列入议事日程。市场经济体制内容正式写进了《宪法》,全国体委主任会议出台了《关于培育体育市场、加快体育产业化进程的意见》。足球开始实行“职业体育俱乐部制度”,并在全国正式发行体育彩票,同时开始启动实现单项体育协会实体化的具体步骤――组建了国家各体育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国务院颁发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正式启动了“社会福利事业产业化发展”的研究课题。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更名为国家体育总“局,由原来的国务院组成部门变为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国家教育部正式实施学校教育收费制度,使“适应教育发展,加快学校体育改革进程”成了重要研究课题。因此,借鉴第一、二集团国家体育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现阶段以发展经济为中心的远大目标,将体育产业发展作为2l世纪新的经济增长点纳入未来国民经济发展的整体布局之中,已经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第二次世界体育产业发展高峰的到来,加快了我国与国际体育产业发展的接轨速度,又推动着这个发展趋势可能更快地成为现实。

三、体育产业经营的研究动态

体育产业经营研究,可以分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两大部份:基础研究,主要是关于体育产业经营的原理、结构、产生、背景等方面的理论研究(体育产业经营的启蒙研究也包括在内);应用研究,主要是关于如何提供体育机会、制定实施计划、解决体育产业经营中实际问题等方面的具体实践研究。

1.基础研究

体育产业经营的基础研究中有许多有价值的成果,其中霍华德(Howard,D.R.)和克朗普顿(J.L.Crompton)两位先生是做出重大贡献的杰出代表。他们公布的研究成果不仅介绍了闲暇体育作为产业经营的观点,而且还重点论述了商业经营与闲暇体育事业发展的关系,从而提出了建立闲暇体育产业经营理论体系的研究命题,并且对这个命题的研究,在他们的同期或后期公布的研究成果中都得到了充分体现,因此他们的研究得到了世界各国同行们的高度评价和赞誉。此后,以“对在公共体育M・闲暇体育・体育服务中导入商业经营机制重要性”,和“对在行政为主导的公园闲暇活动中导入商业经营机制以及作为闲暇产业经营包含的实际业务”等课题的研究为起点,在高等院校开始了“对高等院校中闲暇体育的计划制定和高等院校中休闲体育计划的经营”等方面的课题研究。随着再次掀起的世界性健康体育浪潮,虽然 ,“关于保持良好健康状况的研究”,和“关于保持良好健康状态的相关研究”,在体育产业经营研究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但是对于人们是否真正掌握了保持良好健康状况的健康体育方法,是否真正养成了保持良好健康状况的健康体育习惯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如何使其更接近产业市场经营运作的研究,仍然是体育产业经营研究中反复强调的重要内容。在这项研究中,杰尔逊先生发表的“关于对闲暇体育服务计划以及计划制定的研究”成果,可以认为是指导这一时期闲暇体育实践的优秀成果之一。另外,关于将体育产业经营的理论结构、学科特点、重要性等方面作为中心的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主要有《体育产业经营的特征分析》、《体育产业中的经营作用以及体育产业经营的作用》、《经营研究成果在闲暇活动研究中的作用》、《体育产业经营与体育社会学的关系》、《怎样在体育产业经营中体现体育社会学研究成果的实例》、《体育产业经营与体育事业的关系》、《体育管理中的体育产业经营学》、《体育产业经营理论体系》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其主要代表人物有福克斯艾尔、马斯林、山下秋二、扬奈克斯等,我国随着体育产业化发展目标地明确建立,广大科研人员和体育工作者立足于对体育产业的基本概念等基础研究,重点突出并加强了体育产业的发展对策、方法等应用研究。张发强先生公布的研究成果,将我国目前的体育产业类型划分为“体育的主体产业和为体育提供服务的相关产业、为体育部门开展旨在弥补和推动体育事业发展的其它各类经营活动”三大类。谢琼桓先生公布的研究成果以详实的数字为依据,在高度总结、分析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未来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李明先生公布的研究成果以系统论述《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时期、体育产业类型和体育产业经营体系》为基础,在理论上初步构画出了“中国体育产业(经营)理论体系”的框架。他公布的主要研究成果有个人专著《体育产业学入门》和《中外体育产业比较与思考》。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对体育产业问题的研究日益升温,一批学术论文和专著相继出版,如鲍明晓的《体育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体育市场:新的投资热点》和《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报告》全面反映了中国体育产业发展与管理的相关理论和实践问题。

2.应用研究

体育产业经营的应用研究,是广大体育产业学家共同关注的重要研究课题。体育产业经营的主要作用,可以理解为“灵活运用体育产业经营的基本理论和原理,解决体育产业中的具体经营问题”。因此,关于体育服务产业实际操作中,如何更好地利用、发挥经营作用的具体方法研究,在应用研究中的比重一直居高不下,占有绝对主导地位。其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顾客” (作为顾客的体育参与者)和“体育产业市场、体育服务产业经营、体育产业经营实施计划”这两大方面。前者主要是将顾客作为体育服务产业的具体消费者,对其行为特征的微观研究;后者则主要是关于体育产业的经营市场、体育服务产业经营、体育产业经营实施计划的功能、评价等相关问题的微观、中观、宏观的综合研究。

体育产业的应用研究,一直是我国体育产业研究的重中之重。因而至今发表的体育产业研究文章大部份集中在应用研究方面。但是,由于基础理论的研究不足,特别是对体育产业认识和理解上的缺乏,再加上经济、产业、经营等必须具备的相关基础知识基础不牢,“精品和名品”长期处于孕育之中,实际中的许多应用研究成了“工作总结”或“国、内外工作情况介绍”或“涉及到应用的研究”。直到卢元镇公布了《体育消费行为与心理及其发展预测》和《中国的老年健康与老年体育》的研究成果,才打破了这一持续很久的僵局。另外,田雨普和杨印川先生公布的《20世纪末我国群众体育的发展趋势与对策》研究成果,蔡军先生公布的《对我国城市居民体育消费的研究》成果,王天民先生公布的《我国西北地区民众对发行体育彩票态度的研究》成果,周毅先生公布的《中国职业足球的产业化研究与对策》研究成果等等,都可认为是代表作。因此,我国的体育产业应用理论研究,必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四、小结

综上所述,体育产业经营是经过“十月怀胎”、“足月分娩”的新兴学科,也是一门灵活运用经营方法,充分发挥体育功能,提高体育功能效率,为所有需要体育的人们提供适时体育机会的实践科学。随着体育产业的全球化发展,虽然体育产业经营的各种相关研究越来越多,但仍然主要集中在解决体育产业经营实践中出现问题的具体对策或具体方法的应用研究。从以上的论述中还可以看出,体育产业经营存在着各式各样的不同研究对象,准确地说:体育产业经营是一门新兴的、以社会学、心理学为起点,包括经济学、管理学、市场学等等各种关联学科组成的“集团科学”,所以“跨学科交叉、多学科结合”应该是体育产业经营研究的一个基本特征。因此,如何结合经济学、经营学、市场学、人类学等相关学科,以社会学和心理学为基点,将社会学和心理学的丰硕成果灵活地运用于体育产业经营研究,并在具体的体育产业经营实践中体现出来,将成为我国体育产业经营研究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顾渊彦等:体育社会学[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李明:体育产业入门[M].南方出版社,1999

体育产业特征范文5

关键词:西部;体育产业;增长点;判别分析

中图分类号:G8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3612(2009)05-0021-03

A Study on Rapid Growth Points of Western Sports Industry Develo pment

――A Study Based on Data from10 Provinces of Western China

HOU Gang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Chongqing University, Chongqi ng400044, China)

Abstract: By methods of investigation, literature material and statistics, thispaper studies the general characters of western sports industry development, andanalyzes its growth points. Meanwhile, according to discriminant analysis princ iple and social economy development target as variables, we establish a discrimi nant equation model on the speed of western sport industry development. It willhelp to forecast and distinguish the local sports industry development speed andits stability. In addition, it is benefit to provide quantification criteria an d reference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western sport industry.

Key words: western China; sport industry; growth points; discriminant an alysis

西部体育产业是“十一五”时期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目标,诸多学者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论述 不一,他们对西部体育产业的发展提出了诸多好的想法或思路,如闵健(2003)对西部地区 体育产业的发展机制进行了专门研究,运用体育管理原理,产业理论分析了西部体育产业发 展中存在的机制性问题和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1]。同时还有许多学者 针对具体 的某些省、市(自治区)进行了专题研究,这些成果的出现为西部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 了有利的理论支撑[2]。

从目前对西部地区体育产业的研究来看,主要是从理论的高度提出了诸多有益的构想与发展 规划,本研究为了从量化的角度反映我国西部10省市体育产业的状况及各经济带或都市区的 发展程度,寻找适合自身的体育产业快速增长点,推动体育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拟对西部10 省市体育产业进行整体调查统计分析,较为系统的对西部10省市体育产业结构特点进行梳理 与论证,以期较为全面的了解西部10省市体育产业发展的现状,推动西部体育的整体协调发 展及城市化进程,同时也为相关城市体育产业发展提供有益理论借鉴与参考。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法 本研究通过各种途径查阅了《中国统计年鉴》(2000-2007)[3],《西部统计年鉴》 及西部各 省、市(自治区)统计年鉴(2005-2007)[4,5],并结合互联网及各地区事业公报统 计等资料,确立研究指标及数据,为本研究提供数据来源。

1.2 数量统计 为了能够比较清楚的反映我国西部体育产业发展状况及与社会经济指标的作用程度,本研究 对统计数据利用spss12.0进行了分类统计处理,力求比较准确的反应我国西部体育产业整体 现状与发展程度。

1.3 比较分析 通过整理我国西部10省市(自治区)体育产业发展的相关指标,对各地区的体育产业结 构特点进行了比较,希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地区上的差异现象。

2 结果与分析

2.1 西部10省市体育产业的整体特征按照2003年5月14日国家统计局印发的《三次产业划分规定》对体育产业的重新定位[6 ] ,并依照国际惯例把体育产业划分为了13个行业,包括:消遣性和参与性体育业、体育用品 制造业、体育赛事经营业、体育旅游、体育中介业、体育报刊和书籍出版及体育卡片经营业 、体育彩票业、体育场地出租业、体育冠名权业、体育广告业、体育场馆等体育设施建筑业 和体育保险业。这样的界定和划分,把体育产业从统计学的角度纳入了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使其更具科学性和可比性。

笔者首先对西部10省市体育产业的13个行业进行了营业收入的均值比较(图1),研究显 示,体育彩票尤为突出,其次是体育用品业、体育旅游和消费性与参与性体育行业,体育赛 事表现出一定的优势,而其它行业相对薄弱,这一点与以往的相关研究相符,也正因为如此 ,笔者认为,体育旅游、体育彩票、体育赛事将成为促进西部体育产业快速发展的增长点。 同时,随后,笔者为了进一步对西部10省市的相关社会经济指标进行了比较(表1),结 果表明:各地区发展程度差距极不均衡,尤其是地处西部的三大都市区,即:四川、重庆、 陕西,呈现水平较高。

2.2 西部地区体育产业发展类型的确立 为了较为清楚的反映西部省市(自治区)体育产业发展整体情况及差异,本研究运用聚类分 析的方法,并设置迭代次数,对我国西部地区10个省市的体育产业发展进行聚类分析(表2),从统计的结果来看,根据目前西部地区体育产业的发展情况,可大致分为三到六类, 但处于简洁原则考虑,以及结合西部10省市的体育产业发展状况,本研究将西部省区体育产 业发展程度确立为四大类,即:广西、、内蒙、青海、甘肃、宁夏及新疆等地区为第一 类,重庆为第二类,四川为第三类,陕西为第四类。

2.3 西部10省市体育产业发展增长点

2.3.1 体育旅游得天独厚 发展体育旅游是西部体育产业发展打出的一张特色牌,早在80年代,甘肃就成立了甘肃国际 体育旅行社,立足国内,面向世界着力开展汽车、摩托车、自行车、滑翔、热气球徒步、登山 、冰川探险等体育旅游项目,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极限运动、野外探险、三江漂流、攀岩、 峡谷探险等已是体育旅游运动的品牌项目,在国际国内享有盛名。新疆、广西、云南等体育 旅游开发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相结合为体育旅游开辟了一块新天地。据统计,西部现有民族 传统体育项目700多项,其中广西150多项;新疆180多项;陕西120多项;云南380项,这些民族 传统体育项目,不仅是中华民族体育的瑰宝,也是发展体育旅游良好的资源禀赋。因此,得天 独厚的旅游资源使西部体育旅游独占鳌头,是西部体育产业重要的支撑点。

同时,从西部绝大部分省市旅游统计情况来看(图2),旅游发展较好的省区目前主要集 中在四川、陕西、重庆及广西等地区,尤其四川旅游发展较快,2000年旅游收入仅258亿元 ,到2007年达到700亿之多,增幅较大。新疆、广西、内蒙等地区则表现出了较快的发展态 势,西部旅游事业的发展及特色的地理优势为体育旅游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3.2 高原体育资源全国共享 云南、青海、等地属高原地带,独特的高原体育资源是体育产业的重要资源,昆明具有 全国知名的“海埂国家体育训练基地”以及拓东体育馆等现代化体育基础设施和体育场地30 00个左右。海埂体育训练基地可以认为是我国21个训练基地中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综合 训练基地,其占地面积612亩,现已建成标准化保龄球馆,旅游馆和跳水馆,草坪足球场12个, 标准400 m田径场2个,垒球场2个,室内沙地标准网球场和室外标准塑胶网球场6个,综合球类 训练馆9 000 m2。由于海埂训练基地平均海拨1 800~1 900 m,气候适宜,加之综合性的规 模 优势和良好的知名度优势为运动队提供了良好的冬训、夏训训练场地。因此,努力开发高原 体育资源,实现高原体育资源全国共享,对西部地区尤其是云南等地区体育产业的发展是一个 有力的促进。

2.3.3 体育赛事市场 体育竞赛市场的发展可被认为是西部体育产业发展的新亮点,体育赛事的举办为西部地区体 育事业及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推动力[7]。近十年来,西部地区承办了一些国际和国内 重大体 育赛事,通过初步资料整理,目前开展较好的品牌项目如环青海湖公路自行车公开赛、甘肃 国际铁人三项积分赛、的喜马拉雅汽车越野集结赛、内蒙古滑雪大赛、新疆环塔克拉玛 干汽车拉力赛、国际热气球巡回赛等等,为地区经济及体育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增长点。 体育竞赛市场的发展,在西部部分省市初具规模。为此,可成为西部地区体育产业发展的第 二增长点。2.3.4 体育彩票业 从1994年3月国务院批准在全国范围内发体育彩票开始,西部地区体育彩票业蓬勃发展,以四 川省为例,到1999年销售市场就已扩展到全80%的地区,1999年8月成功地发行电脑型体育彩票 ,仅在短短的17个月便创下了两个全国第一:一是发行增长速度全国第一,从首期的190多万到 期的2 900多万,创当时全国电脑型体育彩票单销售最高记录;二是四川省当年人均消费体育 彩 0.93元,也是全国第一,2006年,售总额达到9.6亿元,体育彩票业在四川地区表现出了明显 的发展态势。近五年来,新疆体彩销售1亿元,甘肃1亿元,青海4千万元,均取得不同程的发展 ,体育彩票是群众性极强的自乐游戏和筹集资金的好办法,在西部地区,特别是在城市有较好 的群众基础,虽然目前体育彩票发行管理还不健全,有些省市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但是体育彩 票产业在西部地区仍有很好的前景和广阔的市场。

2.4 我国西部省区体育产业发展程度判定 西部体育产业的发展必须建立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体育产业发展战略,否则,体育产业 将势必影响城市的社会化进程及体育事业和谐发展战略的实施[8]。本研究对我国 西部地区 的社会经济发展指标与体育产业发展进行分类的基础上,建立判别函数,在一定程度上较为 准确的反映或预测某一地区体育产业发展水平,从而为体育产业的有序发展提高理论指导及 程度的判定。

根据费舍尔(R.A.Fisher)提出的判别分析模型[9],结合前面对西部地区体育产 业分为四类的基础上,

判别模型为:y =b0+b1x1+b2x2+…+bnxn

其中,y是判别函数值(亦称判别分数),b0为常数项;x1,x2…xn为反映研究对 象特征的各判别变量;b1,b2,…bn 为相应变量的判别系数,表示各判别变量对于 判别函数值的影响。

为此,本研究对体育产业产值与西部社会经济发展相关指标进行了相关性统计分析(表3 )。从统计结果来看,以r>0.3为分界标准,初步可以确立地区GDP、体育人口、居民 消费 指数及地区人口等发展指标作为体育产业发展程度或预测的评判因子。继而笔者对该几项社 会发展指标与体育产业发展进行了判别分析(表4,表5),从统计结果来看,表4中给出了三 个判别函数,其中从显著性可以得出,前两个判别函数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据此,我们可给出以下两个判别函数:

y=3.816x1-6.024x2+0.356x3+2.881x4

y =-1.475x1+6.869x2-0.144x3-4.872x4

从统计结果来看,西部地区体育产业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存在极不一致的现象,与社会经 济发展的各指标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互制约性,从而导致在相关指标上可能存在负向变化 ,指标之间也表现出了一定程度的交互影响。因此,在西部地区体育产业发展的同时,应注 重与社会的整体协调发展,才能在稳步推进的过程中获得经济与社会的双重效益。

3 结 论

1) 从对目前西部各地区体育产业的发展来看,发展程度是极不一致的,在进行相关体育产 业数据调查统计的基础上,根据聚类分析的原理,将西部省市体育产业发展程度确定为四大 类型,即:广西、、内蒙、青海、甘肃、宁夏及新疆等地区为第一类,重庆为第二类, 四川为第三类,陕西为第四类。

2) 从对西部体育产业发展的整体分析来看,其后发优势明显。体育彩票是西部体育产业发 展的龙头,体育彩票业在西部各地区有广泛的市场,并且从图1的统计来看,各省区体育彩 票业基本上呈现较高的发展态势,在体育产业产值中占有重要的比例。为此,可依此为基础 ,充分发挥其带动作用。体育旅游是西部体育产业发展打出的又一张特色牌,西部诸多省区 (直辖市)旅游资源丰富,而且随着现代社会消费理念的改观,体育旅游越来越成为大众消 费的取向之一,另外,根据各地区确立的体育产业发展战略,可将体育用品、体育赛事、体 育广告等相关产业确立为地区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全面发挥西部体育产业的后发优势 性效应。

3) 本研究对我国西部地区体育产业的发展程度进行了判别分析,并确立了发展程度判别函 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应或预测地区体育产业的发展程度或水平及速度,并且根据与社会 经济发展的相关指标,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体育产业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和谐程度,从而对西 部乃至我国体育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有益的理论参考与评判标准。

参考文献:

[1] 闵健.西部体育产业发展机制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5):1-4.

[2] 祝莉,许传宝.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西部体育产业发展规划研究[J].体育科学 ,2005,25(1):11-19.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2007.

[4] 西部各省区统计局.西部各省区统计年鉴[M].各省区:各省区统计局,2005-2007.[5]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西部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2007.

[6] 国家统计局.三次产业划分规定[J].北京统计,2006,(6):8.

[7] 祝莉.西部体育产业发展思路与对策[J].体育科学,2003,23(3):20-23.

体育产业特征范文6

[关键词] 体育经济 体育产业 结构关联 变动机制

一、前言

体育产业的基本结构的生成扩展变异和置换都实现于形态各异的内外要素的变动。尽管变素很多,其生成扩展的变动模式是遵循一定关联关系演进的。体育产业与其关联产业的结构关联机制问题的研究至少有两个方面的意义:

1.体育产业与其关联产业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关联(前向关联与后向关联),建立产业结构模式,便于把握各产业部门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2.该结构关联模式的建立,便于人们认识产业间的增长型传导路径和传导机制,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打开产业发展链中传导的“瓶颈”,促使体育产业部门与其关联产业的时空上从非均衡渐进到均衡发展。

二、体育产业基本概念的界定

体育产业通常被认为是一个纯粹的消费性产业,发展体育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不大,但经过投入产出分析发现,中国的体育产业具有较高的影响力,也就是说,发展体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政府可以制定一些政策,通过发展产业来刺激经济增长。

三、体育产业与其关联产业部门的经验模型

当我们在考察体育产业与其关联产业的结构关联问题时,思维落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生产体育产品的投入品产业部门――体育产业部门――体育产品及其无形资产消费主体的产业部门之间存在着后向前向关联,并由这种关联形成相互依存的链式传导性。

2.上述三种类型的产业部门关联的内部自组织性和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两种力量支配着产业间关联效应放大以及双向传导耦合整体效应提升的主要因素。基于这样的讨论起点我们必须构建体育产业与其后前关联产业部门结构关联的经验模式。

四、体育产业与其关联产业部门的结构关联变动机制

1.体育产业与其关联产业部门内部关联传导机制的分析

由于体育产业部门与其前后相关产业部门存在着链锁路径,产业间生产能力的配置构成必然与其需求结构相对应,并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动。从这层意义上讲,产业的结构关联是着眼于产业间的供给与需求结构相适应的问题。

从体育产业与其关联产业部门的结构变动体系来说,体育产业总量的增加,取决于其前向关产业需求的增加,而体育产业的总量增加又会有效的刺激其后向关产业的总量扩张,它们之间的关联变动形成一个链式反应系统,这种产业间连锁反应构成了产业结构关联的传导机制。

2.在外部变量影响下的体育产业与其相关产业部门结构变动机制分析

(1)人均收入水平对体育产业与其相关产业部门结构变动机制的影响。大量的资料显示,人均收入水平与体育产品消费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当人均收入水平达到一定水平时,体育产品消费量将会随之扩大,这种体育产品需求的扩张行为,不仅使体育产业的资本存量利用率提高,同时还会引致社会资源转移,使体育产业资本投资增量提高,以满足各类体育的需要。

(2)制度变量对体育产业与其相关产业结构的影响。当体育产业发展的制度安排从直接的计划分配资源状态向有序的市场分配资源转换时,市场力量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会逐渐扩大,各类资源的配置构成则会随着需求结构的变动而有弹性地变动,体育市场则逐渐会在相对完全竞争状态下形成进入与退出机制,使体育产业与其相关产业部门结构关联变动的正向传导机制得以真正实现。

五、结束语

通过以上的考查与分析,我们认识到:搞清楚体育产业与其相关产业部门之间存在的内部关联,其关联的基础是产业间产品的联系即通过相互利用对方产品来实现,因此提高体育产业结构关联质量即体育产业各部门间耦合状态及由此决定的结构的整体功能表现为一个部门的生产需要其他部门的投入,而该部门生产的产品生产的产品又提供给其他部门使用,从而建立产业结构模式。

参考文献:

[1] 丛湖平:体育产业研究的重要逻辑起点―行业的结构关联[J].中国体育科技,2000(10):1

[2]方 早:产业结构问题研究[W].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