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网络建设现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村网络建设现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村网络建设现状

农村网络建设现状范文1

关键词:有线电视网络;建设;现状;策略

农村有线电视是我国有线电视网络向农村拓展的关键。基于农村文化素质有限、信息闭塞等现状,构建农村有线电视网络是广电单位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出路。促进农村电视网络建设,不仅能够使得农民了解到国家相关政策,又能够为其提供致富技术与信息。然而目前大多数地区农村有线电视网络建设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线损大、用户分散、传输线路长等[1]。怎样构建适用、经济、多功能、优质的综合信息传输系统,这便是有线电视网络建设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

1 目前农村有线电视网络建设现状

1.1 建设资金匮乏

由于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地理环境复杂(丘陵、山区较多),有线电视网络布线布局困难,需要充足的资金支持。然而有线电视农户人户承担的费用高,农村经济能力有限。因此农村有线电视网络建设具有高投入、低回报的特征,投资回收的特征,投资回收期限长,还需要承担维修、维护成本。

1.2 缺乏系统的规划设计

绝大多数农村地区有线电视网络建设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规范不合理、规划混乱等现象,再加上建设资金有限,混乱的规划无疑加重了建设成本,有些地区甚至出现费网、空网的现象。有些农村地区大多数光纤和光缆悬挂在电杆上,管理不到位,有些光纤和光缆已经丧失其功能。这么多的漏洞或人为破坏,无疑是加重了广电部门的经济损失,以前的建设规范并未立足于全局,使得后期安装或维修工作更加困难。

1.3 服务水平不高

有线电视网络的建设是服务三农的重大举措,农民日常生产生活过程中了解农业生产的最新技术、科学知识、农业政策等都能够从电视中获取。因此农村有线电视网络的建设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然而当前网络覆盖后配套服务并未跟上节奏,例如工作人员对电视节目的宣传与制作、对故障设备的维修、对农民用户的指导等等,均未进行统一的管理与规划,从而严重阻碍了有线电视网络建设发展进程。

1.4 技术人才匮乏

由于有线电视网的技术含量远远超过了以前单一的有线广播网,要求工作过人员必须具有相对应的技能与数字。例如有线电视系统的设计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然而大多数下基层有线电视机构并未配置这一方面的专业工作过人员,甚至有些施工人员完全看不懂设计图,那么有线电视网的很多功能都没有被开发出来,因此各种问题层出不穷。同时,有些地方购买的设备和器材并不符合规格,不仅使得系统技术并不符合规定指标,信号质量差,更不利于以后的多功能开发和升级改造。

2 加快农村有线电视网络建设的举措

2.1 增加财政补贴,加大资金融合

以后农村有线电视网络的建设必须拓展服务范围、加强管理,实现联网,这些工作都需要充足资金的支持[2]。广电部门积极开辟多样化资金渠道,不仅需要在财政预算体制中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农村电视网络建设,而且还需要尽量获取企业农村用户的支持。另外,政府可以考虑社会资本投入,突破资金瓶颈。

2.2 加强设计规划,注重资源整合

农村有线电视的规划、设计及安装,必须重点考虑有线电视的将来发展方向,各地广电部门在规划农村有线电视网络时,以新技术为基础,避免多次投资,尽可能实现一步到位。同时争取各地政府的支持,将建设农村有线电视网络列入到该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中,统筹安排,协同发展。在安装过程中,高度重视有线电视队伍建设与管理,保证工程按质按量完成。

2.3 完善管理和服务

新时期农村有线电视网络建设必须具有相对性的服务与管理机制,把规划建设、检修维护、客户服务等工作细分给所属部门,确定负责人员,实行责任人机制。随着网络建设进程的加快,管理工作也发展到新的水平,对网络正常运行的监督、外部设施的管理、保养维修工作也必须到位。同时广电部门还需要设立专门的服务团队和开辟服务热线,及时、准确地街道农民提出的任何问题,对农民反映的保修问题及时处理,同时向农民宣传有线电视网络建设的最新消息,调查分析用户各种服务需求,并构建新型服务机制[3]。

2.4 加快人才建设

广电事业是典型的服务产业,同时也是一项技术含量较高的事业。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广播电视事业渐渐地融入到市场,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广播电视事业的生存与发展需要依靠众多的专业人才。在农村有线电视网络建设过程中,大量懂技术又善于管理的综合性人才队伍尤为匮乏。因此高度重视人才建设,促进广电工作人员专业水平与综合素质对于构建农村有线电视网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广电部门在社会上进行公开招聘人才,对于真才实学的人才不管背景、学历而任用。同时积极组织开展各种专业技能竞赛和岗位培训,努力构建一支业务较强的在岗工作队伍。另外,进一步建立健全激励机制,营造一种人人争优创先的工作氛围,加快人才队伍建设。

2.5 加强有线电视网络的维护管理工作,确保收看质量

由于基层广电部门工作人员有限,无法完成网络维护工作,在每个村聘用有线电视兼职人员是加强有线电视网络管理和提高维护质量的重要方法。通过同村委会协商一致,再通过一段时间考察后确定有线电视兼职管理人员[4]。兼职管理人员拥有牢固的群众基础,办事公平公正,负责心强,热心为群众服务,具有一定的专业。这样一批责任意识强的村级管理人员参与到农村有线网络维护管理工作中,为网络管理工作提供了人力保障。村级管理人员平常负责该村的网络维护工作,必要情况下还需要帮助安装网络。年终广电部门按照管理人员所在村的在网户数、收视费收缴情况及网络维护质量对其进行绩效考核,划分各种级别,支付一定的报酬。这一做法能够有效调动村级管理员的工作热情,确保有线电视用户的收看质量。

有线电视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拥有很多适应并促进现代化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功能与作用,具有无法估量的经济价值。作为广电部门最基层的机构,必须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解农民之所忧。建设农村有线电视网络,这是一项长期、艰巨并且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的工程,广电工作人员必须责无旁贷地充当这一工程的建设者、拾荒者。广电人必须广开思路,抓住机遇,勇往直前,不畏艰难,拓展农村信息网站市场,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广电部门在激励的市场经济环境中生存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黄中元.当前农村有线电视发展中“空网、废网和累网”现象形成的原因及对策[J].中国有线电视,2011,33(15):1478-1479.

[2]杨洪春.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 大力推动有线电视发展――河北省抚宁县农村有线电视普及情况的调研报告[J].现代农业科技,2011,20(24):214-216.

农村网络建设现状范文2

关键词:长输管道;现状分析;发展建议

中图分类号:TU723 文献标识码:B

一、长输管道通信网络建设的现状分析

现如今经济高速发展,乡村和城市的建设发展进程也在逐步加快。为了避免过时的技术给城市和农村的不利影响,专家学者提出在城市中构建现代通信管道网络,用来提高现代技术的应用与扩展同时大大减少不良影响。通信管道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构成通信光缆网络的主要承载介质。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内的通信管道越来越多,而且已经成为城市的标志性建设,成为公众普遍认可的一项基础设施。从目前情况来看,城市通信管道已经成为城市基础设施的有机组成部分和构成城市发展的基础性条件。但随着科学技术的深入推进,长输管道通信网络建设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这同时也成了对科学技术的一次考验。因此要求长输管道通信网络建设能与时俱进,更好地服务社会。

二、推行长输管道通信网络建设的必要性

展望未来的城市与农村,传统的通信网络管道建设方式必然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转变,近几年管道建设的实践活动也告诉我们现在的设施已经落后于世界发展的脚步。各种与管道通信网络建设与关的技术相继被研究和投入使用,这就要求长输管道通信网络建设必须提到日程上来。

城市的发展已经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基础设施的建设作为“上层建筑”必须符合城市发展的“经济基础”,作出相应的转变与发展。

三、长输管道通信网络建设的问题

长输管道工程的投资估算是整个工程研究报告的核心组成部分。它影响到城市地区以及国家经济的发展等很多方面。因此确保长输管道通信网络建设项目投资估算的科学性与准确性,才能保证长输管道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但是由于全球金融危机,国内外经济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长输管道建设项目要求不断提高。现实生活中诸多不确定的影响因素无时无刻不在限制着长输管道通信网络建设的深入发展。长输管道通信网络建设的发展前途一片光明但是道路崎岖坎坷。

四、对长输管道通信网络建设的建议

1 大幅度提高相关人员的认知及能力

大幅度提高工程设计、造价、项目建设管理等相关人员对项目认知,使他们对这个项目有一个完整全面的认识,进一步提高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从业经验。应加强技术研究应用与经济对比分析的专业人员的培训与实践要求,更要强化其业务素质和能力水平,以尽可能的促进工程的顺利发展。

在此基础上,也要加强对长输管道通信网络建设管理者的知识培训与管理经验的疏导,充分增强工程整体的管理水平。

2 强化建设项目的设计研究工作

强化管道建设项目的设计研究工作,更多地了解与掌握管道建设的各个方面的知识,提供相对准确的工程建设事项清单。同时充分发挥设计阶段的研究结果的效力。工程人员要及时了解项目进展,收集与项目有关的信息以及各项信息。同时,又要充分考虑各种可能的需要作出相应的反馈。从而更好的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保证工程建设的质量。

3 加强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编制工程成本控制计划,充分进行成本分析,最大程度降低费用开支、增加盈利。同时保证工程项目的质量合格,符合国家对长输管道通信网络建设工程的要求,也对人民的利益负责。

4 制定科学合理可行的施工计划,充分采用高效合理科学有效的手段,科学安排施工的时间,地点,注重施工条件与人员调配安排,并严格落实施工计划,避免影响工程项目建设进程的现象的出现,大大提高施工建设效率。

5 减少施工材料的浪费与不必要的流失。加强现场材料管理工作,最好可以落实到个人,充分做到用料准确不浪费;按工程进度需要,组织不同品种、规格的材料分批进入施工现场。管理者在施工时做到合理分配施工用料,降低材料的损耗量。

6 加强和科学施工人员的调度与管理,按工程进度的需要配备人员。施工机具配备也要合理,选用效率高的施工机械,以尽可能地提高生产率及机械化施工水平。选用先进合理的施工工艺及施工方法,充分利用施工场地,提高拌制加工效率,减少工程费用。

7 认真贯彻执行各项质量管理制度。在施工过程中,确保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严把各项质量检验关,对重点施工部分加强监督检查,将质量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避免因质量问题而造成的整改、返工损失。

8 在施工过程中,积极推行新工艺、新材料、新机具等新的施工方法手段,以提高施工效率,降低工程费用,注重技术革新和合理化建设工作,以确保工程质量、进度及成本目标的实现。

9 提高计划管理水平,抓住计划编制,综合平衡和检查执行环节。加强生产管理工作,及时解决施工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以加快施工进度。

结语

通信网络管道建设作为通信建设的基础工作,在规划,设计和实践工作中要贴别留意市场及社会需求。同时,人员要善于发现,总结,反馈并解决问题。要大胆尝试,突破传统建设的理念,认真测算设计,合理规划。着眼未来,并综合管道的功能和效益,积极利用新技术,新人员,新工艺。把一切有利于长输管道通信网络建设的因素结合于建设的生产实践,创造更利于城市发展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唐晨,孙立峰,杨士强.基于减小切换延迟的P2P流媒体服务器带宽分配研究[A].第六届和谐人机环境联合学术会议,(HHME2010).

农村网络建设现状范文3

关键词: 森林;防火;阻隔网络建设

中图分类号:S762.3 文献标识码:A

根据2006年森林资源分类经营调查:万州区林业用地总面积为151988.3hm2,占幅员面积的43.96%,林业用地中森林面积为111818.2hm2,占林业用地的73.57%。森林覆盖率32.34%。通过近几年天然林保护工程、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后续项目建设特别是森林工程的全面实施,全区森林面积大幅度增加,预计到2012年底,万州区森林面积将达162479hm2,森林覆盖率上升到47%,一幅满目青山、风景迷人的森林万州画卷正展示在我们目前,长江中游的生态屏障逐渐形成。如何让这良好的生态、优美的森林画卷长流人间,为维护生态环境、确保三峡水库的永久运行做出贡献呢?除了人们的环保意识加强,加快库区生态环境治理步伐,采取综合措施减少污染外,森林资源保护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当前,虽然万州区林木盗伐、滥伐、森林病虫时有发生,但损害的是庞大森林群体中的极少量个体,对整个生态环境没有绝对的影响,而森林火灾却是当今世界发生面最广、危害性大、时效性强、处置救助极度困难的自然灾害。因全球气候变暖、人们防火意识不强等各种原因的影响,森林火灾次数和损失都呈上升趋势, 全球火灾频发、数字惊人。据不完全统计,世界平均每年发生森林火灾约22万起,过火森林面积达640多万hm2,约占全球森林总面积的1.8‰。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破坏是巨大的。

因此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减少森林火灾发生就是保护库区生态环境、维护三峡水库安全运行的重要手段。而加快森林防火阻隔网络建设,预防森林火灾发生,控制森林火灾蔓延就是有效地保护森林资源,最大限度地减轻森林火灾损失的关键所在,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1 万州区森林防火阻隔网络建设情况

1989~1990年,原万县市林业局根据四川省林业厅的要求,开展了森林防火“四网两化”总体规划,曾规划按每公顷24m宽的标准建设生物防火林带9.9km,但由于种种原因,只实施了很少部分。2004年8月,按照重庆市林业局的要求,万州区及时编制了《重庆市万州区森林防火总体规划》,市林业局以渝林防火(2004)17号批复同意实施,全区森林防火阻隔网络建设开始正式起步。2005年万州区行政体制调整后,针对全区森林面积大、林木长势好、林农间作多、农村烧灰积肥等陈规陋习,为了彻底解决森林防火难度大、扑救困难等不利因素,提高森林自我防护能力,预防森林火灾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减少森林火灾的损失,确保森林资源的长期安全,维护三峡库区的生态稳定,区森林防火指挥部、区林业局及部分镇(乡)政府加快了森林防火阻隔网络建设的步伐。据初步统计,2005~2010年,全区已经批准建设森林防火阻隔带252条,建设总长度309614m,批准森林防火阻隔网络皆伐林地面积531.09hm2,其中建设生物阻隔带247条,总长度303064m,工程阻隔带5条,总长度6550m。

2 森林防火阻隔网络建设效果及存在问题

2.1 建设效果

从已经建成的森林防火阻隔网络情况看:全区主要林区以国有林主体的森林防火阻隔网络基本形成,铁峰山脉国有森林基本被铁峰山林场、分水林场的森林防火阻隔带所隔断,连片森林面积不超过66.7hm2;王二包山脉(除部分自然保护区外)、打阵坪山脉基本形成了以龙驹林场、新田林场及集体林森林防火阻隔带为主体的森林防火阻隔网络;新田林场乌龙池管护站、广头山管护站、打阵坪管护站、陈家槽管护站、方家沟管护站、双流管护站等连片森林资源防火阻隔带网络棋布,余家、弹子、后山、分水、走马等地大片森林被隔断,已经形成的森林防火阻隔网络效果明显。一是森林防火阻隔网络的逐年建设,进一步强化了群众的森林防火意识;二是森林防火基础设施逐渐到位,森林防火预防体系逐步形成;三是主要林区万一发生森林火灾,可以最大限度地减轻火灾损失。2008年3月16日傍晚,后山镇铁厂村烂泥沟发生森林火灾,由于农村劳动力缺乏,扑火力量少,加之天黑路远,支援队伍难以到位,火情又十分危急,严重威胁着铁峰山脉近6666.7hm2连片森林资源的安全,幸好2007年建成的一条森林防火阻隔带起了作用,全体扑火人员借助已有的森林防火阻隔带进行加宽,并依靠森林防火阻隔带的阻隔作用,最终消灭了这场大火,确保了6666.7hm2森林资源安全。

2.2 存在问题

虽然万州区森林防火阻隔网络建设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全区森林防火阻隔网络建设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原有的《重庆市万州区森林防火总体规划》已经不适应新形势下林业发展的需要。一是万州区森林面积大幅度增加,森林分布的范围扩大。2002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时,全区森林面积86484.9hm2,森林覆盖率25.01%,到2012年底森林面积可达162479hm2,森林覆盖率达47%。二是万州区林农交错分布,特别是退耕还林的大面积实施,频繁的农事活动增加了火险隐患;三是森林防火阻隔网络要求提高,原有的《重庆市万州区森林防火总体规划》规定,森林面积50hm2以上应该建设森林防火阻隔带,新的即将出台的《重庆市森林防火条例》(草案)(已经下发征求意见)第二十五条规定:林区应当建设防火隔离带。在充分利用自然阻隔带的基础上,成片的针叶林区应当营造抗火性能强、以阔叶林为主的生物防火林带。新造林面积在20hm2以上的、现有林区成片林面积在30hm2以上的、林区的住宅、厂房、行人休息站周围,应当开辟宽度在10m以上的防火带。

已经批准的森林防火阻隔网络建设除国有林场按原有的《重庆市万州区森林防火总体规划》进行建设外,集体林森林防火阻隔网络建设缺乏全面、规范、系统的实施方案,森林防火阻隔网络建设绝大部分是在方便、可以出材的地方进行,不能出材、收不抵支的地段没有业主愿意搞。甚至存在事先没有广泛征求林主意见,国有与集体、集体与个人、个人与个人利益之争,受山高坡陡、林主不配合等不利因素影响,出现杂灌未清理、网络不闭合、建设不规范,批而未建等情况。同时受王二包市级自然保护区资源保护政策的影响,梨树乡与龙驹林场主要林区的森林防火阻隔网络建设还不完善,森林火险隐患十分突出。

森林防火阻隔网络没有维护资金,已经建成的防火阻隔网络中生物阻隔带防火树种更新效果差,而易燃的部分乔木树种已经长大成林,杂灌丛生,地被物堆积,防火作用及效果难以体现。

缺乏规范的全区已经建设的森林防火阻隔网络图,万一发生火情不便统一指挥扑救。

3 对策及建议

结合《重庆市森林防火条例》(草案)的新要求搞好万州区新的森林防火阻隔网络规划。原有的《重庆市万州区森林防火总体规划》规定的任务部分实施完毕,从时间上看也已经过时。同时随着退耕还林、封山育林、天然林保护工程特别是森林重庆的建设和绿化长江重庆行动的启动,万州区森林面积将大幅度增加,森林分布的范围扩大,加之《重庆市森林防火条例》(草案)对森林防火阻隔网络建设的要求明显提高,过去成片森林面积在50hm2以上才能建设森林防火阻隔带,新规定明确:新造林面积在20hm2以上的,应当按14:1的比例营造生物防火林带。新造林与其防火林带应当同步规划设计、施工和验收,并将有关资料归档管理。现有林区成片林面积在30hm2以上的,应当按照生物防火林带建设规划,逐步改建。林区的住宅、厂房、行人休息站周围,应当开辟宽度在10m以上的防火带。因此按照《重庆市森林防火条例》(草案)要求,结合即将开展的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制定新的《重庆市万州区森林防火总体规划》刻不容缓。

各级财政应把森林防火阻隔网络建设和维护投入纳入财政专项资金, 确保防火阻隔网络的效果和目的实现。对交通不便,资源结构不好,建设防火阻隔网络投入大,入不敷出,群众不愿意建设的地方落实森林防火阻隔网络建设补贴资金,进一步完善森林防火阻隔网络投入机制,加快森林防火阻隔网络建设步伐,使之形成完全有效的森林防火阻隔网络,确保现有森林资源安全。同时森林防火阻隔网络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投入巨大的、森林防火基础性工作,需要一次建设,砍除隔离带,终身维护,即每年防火期前清理掉隔离带中的幼树、幼苗、杂灌、地被物及地表可燃物、确保万一发生森林火灾,方能达到防火阻隔效果。如果每年不清理,幼树、幼苗、杂灌很快长成,天长日久地被物及地表可燃物日益堆积增多,森林防火阻隔效果不明显,达不到阻隔目的。因此建议财政对森林防火阻隔带清理纳入林业基础性投入,每年每米安排资金10元,用于森林防火阻隔网络的清理。当财力好转时,可以考虑逐年增加投入,用于森林防火阻隔网络的林地补偿费用。

积极争取国家、市林业主管部门把森林防火阻隔网络建设和维护投入作为林业基础性投资建设范围,逐年增加其投入,让逐渐增加的森林资源能够减少火灾损失,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益,确保三峡库区生态屏障的安全。

建立森林防火阻隔网络惩罚性建设机制。凡发生森林火情造成人员伤亡或出现较大森林火灾的,责成当地镇(乡)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在发生事故的当年自筹资金建设不少于10km的森林防火阻隔网络,尽可能减轻森林火灾的损失。

农村网络建设现状范文4

一、基本情况

*市供销社原有9个公司,25个核算单位,1169名职工。改制前资产总额4682.2万元,负债总额66*.1万元,累计亏损4934.1万元。中发[*]5号,特别是国发[*]5号文件下发后,社党委、理事会根据文件精神和市委、政府的意见,将少量资产和社机关23名干部职工移交市财政,由市财政按照“事业单位行政管理”的办法核拨经费;将原9个公司合并改制为6个公司,14个核算单位,现有职工323人(下岗17人,内退144人),离退休干部职工7*人(离休9人,退休650人)。市社党委现有总支3个,支部5个,党员166名(其中离退休党员18名、下岗内退党员54名),市社机关在职干部职工15名,离退休人员29名(其中离休干部4名)。

*市供销社作为全市供销系统的联合社,有成员社4个,即*县供销社、*县供销社、灵武市供销社、金凤区供销社,这4个成员社共有乡镇基层供销社22个、村级综合服务社158个,分别占全市乡(镇)、村个数的81.5%和58.1%。县(市)区供销社在册干部职工6*人。有各类公司18个,农业生产资料经营商店154个、日用品经营商店1*个、综合经营商店127个,农贸市场2个、废旧物资回收经营场所44个。经营总面积186.7万平方米,仓储总面积3.6万平方米、院落等空闲地面积13万平方米。

二、在探索中找出路,在发展中求生存

随着社属企业改革转制工作的完成,供销社直属企业和基层网点基本上没有了,供销社机关失去了管理企业、管理资产的职能,网络服务功能几近丧失,供销合作社发展举步维艰。为此,20*年以来,我们克服各种困难,自找工作,自加压力,积极探索发展之路。首先,从农资供应入手,与工商等部门配合,加大农资市场整治力度,对全市农资经营网点进行拉网式排查,坚决取缔无证经营和经销假冒伪劣农资网点。在全系统推行服务承诺、诚信经营制度,引导企业创新服务方式,为农民提供测土配方施肥、农资使用技术、科技推广等服务,提高农民对供销社这块牌子的信赖度,为企业的经营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通过努力,20*年以来,全市供销系统化肥等重要农资的销售量逐步占到全市销售量的一半以上。其次,我社于20*年和20*年先后成立了*市农民经纪人协会和*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通过这两个平台,帮助农民经纪人、农村专业合作组织联系师资举办农业技术培训班、向外省区推介销售农副产品、引导农民经纪人组建专业合作社等,使全市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快速发展,合作组织数量迅速增长。截止20*年底,全市有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组织197个,入会会员33747人,占农业人口总数的5.98%,辐射带动78*7户农民。但由于供销社传统为农服务职能逐渐丧失,同时又缺少必要的政策、资金支持,尽管我们在为“三农”服务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但往往得不到理解、支持和重视。如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扶持项目多年来一直由农牧部门实施,供销社几乎插不上手,我们的许多工作大都靠感情推动,对农民和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吸引力不强、推动力不大,引导合作组织发展工作总体措施不力、成效不显。痛定思痛,我们认为最大的原因在于企业改制时供销社没有参股,导致供销社在“三农”工作中资金不厚,实力不强,抓手不显,许多工作显得很被动。

三、抓住机遇,整合资源,切实推动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

20*年,我社进一步调整工作思路,加大与县(市)区供销社的联合与合作力度,充分发挥基层供销社传统网点和经营优势,积极参与实施商务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不久,全国供销总社提出了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工程(以下简称“新网工程”)。我社党委、理事会结合近几年面向“三农”服务所进行的探索,认为“新网工程”是供销社在新农村建设中有所作为、不可多得的抓手,必须抓住机遇,尽快出台“新网工程”实施方案,争取市委、政府的政策支持。为此,我们一是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制定出了“新网工程”实施方案并提交主管市长阅示,主管市长又向市委书记作了汇报,引起了市委书记的重视,提出要对此进行专题调研。二是邀请四套班子领导视察经我们改造的农村经营网点,提出工作设想等,以期引起重视。去年4月份,市政协领导首先视察了我们的经营网点,并把我们的意见向市委提交了专题报告。5月份,市委书记、主管市长又专门进行了考察,在听取了我们建设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的意见后,要求我们“要跳出供销社的圈子,从大农村、大流通的角度,通盘考虑农村流通网络的建设”。按照这一要求,我们抓紧研究制定了《加快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的实施意见》,经市委、市政府主管领导组织相关部门反复论证、修改,报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后,以两办文件下发执行。该《意见》提出,从20*年起,用三年时间,围绕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城乡双向流通,按照发展“大流通”的要求,打破行业、行政区域界线,广泛整合商务、农牧等部门面向农村流通的政策、资金,重点培育“三个主体”,建立完善“四个网络”,搭建“一个平台”,即着力培育农资、农产品、日用消费品配送、销售主体,建立完善农资、农产品、日用消费品、再生资源经营服务网络,搭建农村流通信息服务平台,为农民的生产、生活消费提供便捷、安全的服务。为了确保网络建设的顺利实施,《意见》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措施,市委、市政府还指派我社两名副主任分别兼任市商务局、农牧局副局长,专门负责这两个部门面向农村流通的具体工作。应该说,“新网工程”不仅赋予了供销社新的职能,也给供销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一显身手定了位、带来了机遇。实施好这项工程,对于提升供销社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国供销合作社“新网工程”建设经验交流会上,总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李成玉在讲话中指出:必须进一步提高对扎实推进“新网工程”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责任感,进一步加大推进“新网工程”建设的力度、广度和深度,集中精力,凝聚智慧,把“新网工程”建设不断引向深入。为此,我社将积极响应总社号召,从今年开始,把认真贯彻实施“新网工程”、“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及自治区“三新工程”和加快我市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相结合,整合各方面资源和力量,积极协调商务、农牧等部门,利用三年时间,抢抓机遇,扎实工作,切实构建起我市农村现代流通网络服务体系,为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贡献。

四、上半年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情况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我市服务业发展和加快我市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的文件精神,上半年,我社按照市委、市政府赋予我社“加快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的职能,紧抓机遇,转变服务职能,积极协调*市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在对全市农村流通情况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初步制定了《*市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三年规划》,确定了20*年第一批实施项目。为此,我社积极协调商务、农牧等部门,抓紧落实各项建设任务,主要工作如下:

积极实施农业生产资料配送服务网络建设。确定的第一批实施项目中,包括改造建设*县金贵镇、*县杨和镇、灵武市东塔镇等3个农资配送中心和规范发展120个直接配送的农资农家店。目前,正在抓紧进行配送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已改造规范农家店70家,争取下半年完成建设任务。

积极实施农产品购销网络建设。确定的第一批实施项目中,包括:⑴建设*县*乡*西芹产销合作社蔬菜保鲜冷库。建筑面积400平方米,计划投资80万元,目前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争取下半年建成并投入使用。⑵建设兴庆区塔桥花卉基地保鲜库。建筑面积200平方米,计划投资60万元,目前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设备安装正在进行,争取下半年建成并投入使用。⑶支持灵武市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建设冷藏保鲜库配套设施。由灵武市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自主投资,完成已建6间冷库的设备配套,经验收合格后,由市财政从支农资金中补助10万元。目前已完成了冷库安装,争取下半年全部完成并投入使用。

积极实施日用消费品配送连锁经营网络建设。确定的第一批实施项目中,包括支持*雯翔商贸公司、*县小石配送批发部分别在*、*两县各改造建设1个日用品配送中心,发展160家直接配送的“农家店”。目前,正在抓紧进行配送中心建设,改造规范农家店488个(*雯翔商贸公司68个,*县小石配送批发部420个),争取下半年完成建设任务。

积极实施再生资源流通服务网络建设。确定的第一批实施项目中,包括:⑴支持*市金泰物资回收有限公司,规范整治西夏区、金风区再生资源回收网点及回收行为;⑵支持宁夏供销社再生资源有限公司,规范整治兴庆区、*县再生资源回收网点及回收行为。为此,我社配合市商务、工商、公安等部门,自5月6日起,对全市废旧回收网点及其经营行为开展为期2个月的专项整治工作,已在兴庆、金凤两区检查清理整治废旧回收网点15次共66家,查实无照经营55家,取缔无照经营43家,责令其它无照经营户限期清场并到指定的废旧回收市场进行经营。通过检查整治,有效遏制了无照经营、超范围经营及盗窃公用设施等违法经营现象,进一步规范了全市再生资源市场秩序。

积极做好农村流通信息服务工作。积极配合市信息产业办做好“*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网”的筹备建设工作,按时报送我社农村信息工作计划、网页设计方案、内容,并做好一级栏目“农资供求信息”的信息收集整理及工作。截止目前共农资供求信息600余条次。

五、机构改革情况及问题

早在*年2月,市政府召开会议专题研究解决市供销社问题。在会议纪要中明确提出:“市供销社机关23名工作人员列入行政事业编制,由市财政解决经费,晋级调资等,同其它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享受同等待遇”。但由于种种原因,只解决了经费问题,单位性质、人员编制至今没有解决。*市机构“三定”时,我社机关也因此没有进行“三定”。而全国其它省市供销社都已根据中央、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确定为政府直属事业单位,陆续解决了经费、编制问题。

20*年,全国供销总社、自治区供销社列入被批准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兰州、西宁、呼和浩特、阿拉善盟等周边城市供销社都依照国家有关文件精神,落实了参照公务员管理待遇,而我市至今尚未明确。虽然我社自1993年机关工资制度改革以来,在年度考核、培训、工资福利等方面,一直严格执行国家公务员管理暂行条例的相关规定,但由于未能参照公务员管理,20*年工资制度改革时,我社干部工资未能按照机关工资套改,暂按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工资执行。

我社机关现有干部职工15人,其中:现职4位处级干部是20*年以来由市委任命,以公务员身份从行政单位调入的,由于我社机关性质不明,个人身份不清,一定程度影响了工作的积极性,其他人员也因性质和编制问题思想不稳定。

20*年5月8日,自治区党委常委、市委书记崔波来我社调研.针对供销社的现状,责成市人事局、市编办对我社进行实地调研,解决供销社的有关问题。20*年6月20日,市编办、人事局在调研后,向自治区编委印发《关于将*市供销社纳入事业机构编制管理的请示》,拟将*市供销社纳入事业机构编制管理,列为市政府直属事业单位。

但自治区编办考虑到全区的因素,如果给*市解决,其它市县也要相应解决,带来的扩编问题本区内无法消化,所以至今没有给予定性定编及参照公务员管理。

六、意见和建议

农村网络建设现状范文5

关键词: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手段;应用

一、加强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首先,加强宽带建设。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以网络作为基础,做好农村区域内网络建设,完善宽带设施,保证信息化管理手段可以正常使用。作为相关政府部门需要和网络运营商合作,完善农村当地的网络建设,采取合理的建设方式,保证网络的稳定性。其次,注重网线网络的应用。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发展,农村地区的人口比较稀疏,密度相对来说比较小。在农村经济信息化管理中,需要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以最小的投资完成网络建设,保证网络通信更加的稳定、快速。网络运营商需要根据农村网络特点,完善网络联系,推动农村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最后,政府部门加大投资力度。农村信息化建设中,政府部门需要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加大财政方面的投入,缓解农民压力。农民的收入相对较低,宽带给农村家庭带来一定的经济负担,不利于农村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因此,政府部门采取资金和补贴措施,保证农村网络建设的同时,缓解农民的经济压力,实现农村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政府部门需要高度重视农村经济,了解我国经济的发展趋势,结合社会经济最新信息,引导农村实现跨区域、跨行业的资源整合,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不断提高农村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强化政府部门的组织功能,加强农村经济建设,避免出现资金浪费的情况,引入更多的社会资金援助,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采取多样化农村经济信息化管理手段

农村经济信息化管理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在实际的经济管理中,需要根据农村经济发展的特点,采取有效的信息化管理手段。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技术选择需要根据农村经济发展进行,保证农村经济发展处于稳定发展的状态,革新信息化管理手段,时期适合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效保障。面对农村信息化技术和网络技术落后的问题,相关人员需要不断优化管理方式,将其很好的应用到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中。农村经济信息化管理可以为农村经济管理提供更加便利的管理方式,以农村经济发展实际作为基础,做好相应的调查和研究工作,采取针对性的管理方式。目前,智能手机在农村普遍应用,人们对手机的依赖程度更大,借助智能手机开展信息化管理工作。目前,部分农村对信息化理解不够深入,对信息化经济效益难以理解,没有体会信息化带来的好处,政府部门可以借助信息化管理示范基础建设,让农村了解信息化手段带来的经济发展,展示先进的信息化经济管理手段,切身体会信息化管理手段带来的经济效益。通过这样的方式,农村更加乐于接受信息化管理,推动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农村经济管理是一项复杂并且综合性的工作,涉及到不同的单位和部门,需要其加强协作与交流,推动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在信息化手段推广中,构建完善的农村经济管理平台,构建完善的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共享制度,加强不同单位和部门之间的交流,保证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的顺利开展。

三、重视信息技术人才综合素质培养

农村经济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信息技术人才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各项工作的执行人员,相关信息技术人员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并且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保证信息化手段在农村信息技术管理中有效的应用。目前,我国信息技术人才匮乏,农村地区信息技术人员更少。在农村经济信息化管理中,由于缺乏专业信息技术人才,导致很多工作难以顺利进行。部分信息技术人才的专业素质有待提高,难以承担经济管理信息化工作的重任。因此,应当注重信息技术人才的知识培养和职业素养培养。在实际的培训工作中,定期开展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挑选具备较高专业素质和能力的人负责农村经济信息化管理工作。加强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培养,发挥其岗位职能。加大信息培训和宣传工作,将信息化网络不断深入到农村基层,让农户感受到信息化手段的优势,自主的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农业发展中。加强农村财务人员培训,使得财务人员更加重视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有效利用财务软件,完善农村经济信息化管理工作。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中,除了加强信息技术人才的培训外,还需要注重经济管理人员的引入,引入更加专业的人才,发挥专业人才的优势,加强农村经济的指导和引导,促进农村经济的进步和发展。

农村网络建设现状范文6

会议认为,市政府专项工作报告的内容全面具体,总结的成绩及存在问题符合实际,提出的工作举措切实可行,对市人大教科文卫工委收集反馈的意见和市人大主任会议初审的意见做出了积极充分的回应。

会议认为,全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的成效应予充分肯定。近年来,围绕建设文化大市、文化强市的目标,市政府科学统筹,抢抓机遇,整体联动,强势推进,相关职能部门积极履职,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努力破解制约瓶颈,既积极利用上级的扶持政策,又充分调动基层的积极性,全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发展迅速,尤其是镇、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的硬件建设得到明显改善,全市文化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对统筹城乡发展、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提高农民素质发挥了积极作用,促进了和谐社会的构建。

会议指出,全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的现状与上级要求和群众需求仍然存在差距,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不足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阵地建设上,规划明显滞后,布局不尽合理,有的起点较低,特别是市图书馆等条件太差,中心城区的文体活动设施不足。农村部分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闲置现象突出,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缺乏正常管理和服务的人员。基层文化队伍不稳定,群文人才青黄不接,人员严重老化,待遇普遍偏低,有的工资发放不够及时足额。

会议对市政府的专项工作报告表示赞同的基础上,强调了以下几点意见:

一、切实履行政府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职能。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突出强调了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对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了全面部署。建立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是实现和维护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要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努力把全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提高到新水平,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要将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摆上同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基本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加大财政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力度,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益性文化建设,拓宽服务渠道,健全服务网络,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能力。

二、继续加强阵地的规划和建设。要科学规划,适度超前,合理布局,在人口密集、文体活动需求高的区域增加硬件建设,特别要优先安排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紧密相关的图书馆、文体广场(小型文体活动场所)、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公共文体活动设施的建设,努力改变市直属及中心城区文体活动阵地较为薄弱的现状,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迫切需求。

三、高度重视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要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素质高、作风正的要求,努力建设适应新形势下文化发展要求的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市级要有过硬的文化专业队伍。研究和探索文化人才引进的新办法、新措施,在编制、福利待遇等方面予以倾斜,不断增强文化工作的吸引力,使优秀人才能够引得进,留得住,干得好。镇级要有稳定的文化骨干队伍。高度重视镇级文化站人员的配备和使用,严格条件准入,调配热爱、熟悉、专心文化工作的同志到文化站工作,切实解决养老保险等后顾之忧,激励他们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全力为文化建设作贡献。积极引导和鼓励民营文艺团体、文化经营户的发展,既积极鼓励,又强化管理,支持他们拓宽文化服务渠道,活跃基层文化生活。镇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聘请热心公益文化事业的离退休人员及其他文化爱好者,建立志愿者服务新模式,缓解人才不足、服务不了的矛盾,提升文化阵地的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