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工业互联网研究背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工业互联网研究背景范文1
>> “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微思政”模式 基于“互联网+”背景下微信营销研究 基于“互联网+”背景下微信创新高校思政教育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的微课程研究 “互联网+”环境下高校思政课程教学的创新与思考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微信创业实证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微营销策略研究 互联网时代下服装品牌微信营销手段的研究 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微信营销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英语听说课堂互动研究 移动互联网时代下微信反腐Sit制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的课堂教学 谈互联网背景下的翻转课堂 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微信营销探析 浅析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微信电子商务发展与应用 “互联网+”时代下微课教育模式研究 浅析互联网背景下微课在高校教育中的应用 “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微”宣传育人功能探析 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微课程开发探索 略谈互联网思维下的微课制作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南国农,李运林.教育传播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6-11.
[3]刘长庚.理性认识传统教学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应用[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0(03):83-84.
工业互联网研究背景范文2
关键词:互联网+ 计算机 IT产业 产业转型
通过在计算机进展课程中的学习,对于现今的计算机发展的趋势有所了解。特别在国家的“十三五”计划下,“互联网+”已经成为了深入各行各业的关键词。因而理解并且把握“互联网+”的未来是尤为重要的。因而通过“互联网+”在各行各业的影响因素,分析“互联网+”时代下的信息科技变革,对于今后计算机课程的学习显得特别重要。在现今的互联网时代的大背景下,理解和深入学习互联网技术和时代背景前提都是十分有必要的。将互联网作为本专业的技术支持,为自己的专业服务更加是显得十分有用。
一、典型行业“互联网+”的现状
(一)“互联网+”的产生
“互联网+”需要互联网平台基础上,是因为互联网的使用频繁,我们将大数据的各种技术,和物联网的不同技术以及很多的其他信息科技方面的技术进行融合,这样产生了互联网时代。而“互联网+”可以在很多方面进行“+”的内容的普及,比如金融,房地产等行业,同时也增加了信息的流动性和可靠性。在国家的号召下“互联网+”逐渐成为了重要的行动主旨,需要通过各行各业的产业变革进行宣传和有效落实。
(二)“互联网+”的产业影响
受到互联网影响的行业分别为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其中,第二产业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因为在所有产业中中国的第二产业占比最大,其中支持第二产业的主要行业为手机行业和电视行业,比如现在小米所推出的运动手环还有百度一系列的产品,通过了客户自助选择为宗旨进行有效地产业变革。互联网对第一产业的渗透也已经开始,比如在现今的“互联网+”的技术下改变农业原有的传统销售模式,通过了线上与线下的结合。
从广度上而言,第三产业已经逐渐被“互联网+”时代多颠覆,比如在金融行业和教育等方面已经出现乐互联网金融和互联网教育这样子新型的产业业态,同事在第二产业的带动下,第一与第三产业的“互联网+”时代革命也逐渐显现,比如在工业方面,工业的互联网潮流已经影响了对于产品设备的制造,对于能源的挖掘和对于新型材料的开发者几种创新生产方式,这也推动了之前第一产业的传统形式的变革。在以往所较为保守的第一产业比如农业方面也逐渐走向了“互联网+”的时代,向农业每个环境进行影响,比如传统的销售,种植,这也使得在互联网时代下农业的发展前景更加广阔。
从深度上而言,“互联网+”在信息行业有着很大变革。对于之前传统的产品的制造,营销方面有了突破,这几个环节都被“互联网+”所渗透,向更深的方向进行发展,在“互联网+”时代下比较突出的并且投入使用的便是物联网,物联网将电冰箱等传统家电进行网络连接,这使得传感器、控制器和机器以及人都通过网络比较全面地连接在了一起,推动了产业的开放,同时也改革并且提升了传统模式,由此以用户体验为第一位,实现了以用户为中心来满足用户个人的个性化需求的新模式,这也使得在信息技术行业的产业转型可以加速。
“互联网+”所“+”的不仅仅是行业,更加将各行各业的技术,资金或者技术人才进行整合,通过互联网这一载体进行全面有效地全方位地产业升级由此来满足该行业
二、“互联网+”战略发展思路和对策
(一)大数据背景下的“互联网+”
在数据资源层面而言“互联网+”整合数据,将互联网的智能智慧和意识的产生作为该技术的底层支持。而由此也引申出一个新的技术“大数据”。目前的大数据工作比较多样,但是主要有数据存储,数据加工以及数据分析处理这几个方面。这些大数据的研究技术也能够极大推动在当今互联网时代背景的大数据的分析技术的发展以及创新变革。然而,因为大数据所增长为指数级犹如爆炸式增长,数据的多样性也越来越复杂,数据量不仅很大而且也很复杂,这些庞大的容量已经不是人工所能够完成收集和处理,因而对于大数据的处理以及收集技术的发展很关键。这也使得对于这些大数据上进行分析的作用十分重要。正是因为如此,需要基于互联网大数据来进行一个技术提升,并且形成一个体系化地分析,同时,需要对于大数据进行整体资源的一个判定,从而提升对于数据采集以及数据收集技术的优化,这样才能够在“互联网+”层面下完成数据革命。
(二)技术层面的“互联网+”
信息与网络通讯技术在现在所提出的“互联网+”的号召下正在处在一个十分重要的变革时期。首先现在的前端技术,网络通讯技术,信息媒体技术,业务界面平台技术,终端技术,游戏媒体技术都成有着多样化地发展,这也使得所有的技术有着不同的语言进行编程,使得“互联网+”的实现有所困难。第二是信息形式的多样性,因为信息可以以文字文本,图像,音频甚至是如微信的小视频的形式进行表达,这也使得多样性以及多元化的增加,人需要更加密切和计算机交流,这也意味着在海量的数据下人要通过更加合适地方式与这些大数据打交道。第三,基于网络的信息服务规模和复杂程度与日俱增。现在有更加多的用户来进行网络使用,这也对的用户的数量不够确定,用户使用何种服务不够确定,我们需要对于多样的频繁变化和多目标需求的控制来进行调节。这就需要计算机的建模和精准的反馈系统,来满足这些需求。
(三)面向全产业链的“互联网+”
在前“互联网+”的潮流下,发展比较快速的行业主要集中在第三产业服务业,但是从其他发达国家看,如德国的工业4.0,美国的工业互联网则重点聚焦在第二产业尤其是制造业的“互联网+”。当然中国制造2025也是同样聚焦在第二产业。所以在“互联网+”时代下,应全面考虑所涉及的三大产业,打通面向全产业链的“互联网+”战略,并进行商业模式上的创新,从过去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产业向资本密集型产业专业,特别是从传统的产业向战略新兴产业转移。我们需要集合新的技术新的人才来全产业的升级,不仅仅是需要将“互联网+”这个技术进行升级,而且在“互联网+”这个产业所进行的整个行业进行产能升级。这就需要在国家提出“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将语言人才,技术人才,营销人才进行整合,从而可以获得一个全面而整体的销售体系,同时能够通过各方的努力将“互联网+”在各行各业进行铺开,打破原有产业的传统模式,从而可以进步产业,提升产能的高效性。同时需要非技术人才来进行其他环节的配合从而可以提升“互联网+”的产业普及化。
三、“互联网+”研究进展与展望
(一)数据分析平台
在“互联网+”时代,数据已经渗透至各个行业,并且呈现出数量大、动态性、类型复杂等显著大数据特征。目前已有大数据分析平台的数据研究工作侧重于大数据管理,处理,分析和可视化中的一个或两个。但是因为现在的数据量比较大,不单单能够依靠一个个体能够完成,因而需要各方努力。基于这样的考虑,大数据分析的首要任务十通过数据“勘探”的方法,形成大数据资源宏观上的认识、为此提出一个基于索引网络的大型数据资源服务框架,包括三个部分:数据资源识别与获取、数据资源存储于分析、构建服务支撑平台。
(二)互联网交通
在交通领域,可以通过发展“互联网+”来进行交通的便捷性。比如现在的UBER,滴滴打车平台都借用了定位系统,移动互联网的定位技术,大数据比如车流量的分析,云计算等比较前沿的新晋技术。这已经不打单是对于传统运输行业的变革,更加是融合在原来的运输行业中,将交通运输业能够智能化,能够个性化,能够满足现在百姓的需求,方便大家的出行,同时也可以方便决策者可以更加人性化并且科学化制定交通整改的技术,加快和推动我们现在的交通行业的发展。
(三)互联网金融
在互联网金融领域,通过“互联网+”推出新的商业模式,比如现在比较流行的支付宝,微信支付这类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并且可以通过在线理财打破传统银行的理财产品,比如余额宝。当然,现在互联网金融也可以提供小额贷款,这已经打破了传统银行的借贷模式。可以说互联网金融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传统的金融行业,但是我们也要清楚认识到在对于股票等这类高风险的金融产品,互联网仍旧无法十分有效地进行控制,这也是因为大数据分析无法提升到这一层面。但是在如今互联网金融下已经改革并且改变了现在的生活
(四)互联网医疗
在医疗领域,发展“互联网+”战略,需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手段,构建医学影像,健康档案,检验报告。现在微信平台已经可以将病例,检验报告通过在线的方式进行传输,而电子病历也解决了在现在医生病患量大,书写潦草的误诊率,应该说“互联网+”极大改变了医疗行业,同时也改变了医患关系,十分有效提升现在精准治疗,个性化治疗的好找。
(五)互联网出行
出租车行业几乎成为移动互联网渗透率最高的行I,以滴滴快的为代表性的出行类APP,正以互联网特有的速度颠覆着整个出行产业。互联网+出行,可以选择的不仅仅有专车,还有快车、顺风车等更高效的差异化服务模式,让出行变得更加舒适。而且这样使得传统的出租车行业受到了打击,正是免去了垄断,可以对于消费者而言更加便利,更加有效。
四、体会
在这次的学习中,我通过大量的资料阅读了解到了当今“互联网+”的时代下计算机的发展,从中了解到计算机在互联网发展中的重要性。通过自主的学习和资料搜集,了解到了当今中国比较时新的技术,从而使得我能够更加深入了解到计算机行业在当今时代的前沿科技和发展。同时,在这次的学习中也使得我学会对于各类资料和信息的取舍,通过自己学习到的知识来对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回到这次的报告题目,在现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互联网正在逐渐改变我们的生活并且改变了我们诸多行业,正如上文所提及的各个方向,“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我们的很多行业比如医疗治疗,教育领域,交通方面甚至在房产金融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因为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我们需要不停的革新和改变我们的技术,我们需要在互联网科技的引领下改变我们O生活,我们需要更加深入理解和了解我们现在所处的变革时代,将自己的专业进行结合并且深入理解透彻我们的互联网所需要的各方面人才这才是我们能够把握时代的主要动脉。一个行业的兴起在现在的大背景下是肯定需要互联网的,所以如何结合互联网是很重要的也是十分有必要的。“互联网+”背景下的中国一定会改变我们生活中安歇司空见惯的普通的平凡的行业,这也是我们中国的一场“工业革命”。我们应该欣喜互联网改变了生活,但是对于传统行业我们也应该注意到需要保留传统,避免一味地进步。我觉得在接下去的生活中,“互联网+”必将融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我们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并且能够为我们将来的生活做出极大的贡献。我也希望尽管这次的计算机科学进展课程已经结束,但是计算机这个行业的发展是很快的,能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法也一直深入去学习这个行业的技术,把握时代的脉搏,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对计算机这一行业有一个更全面,更宏观的了解。
参考文献:
[1]互联网+对哪些传统行业堪称颠覆?[DB/OL].2015.
[2]蒋昌俊,王俊丽,王鹏伟,丁志军.互联网+战略的研究进展与趋势[DB/OL].2016.
工业互联网研究背景范文3
关键词:互联网;市场营销;变化;营销策略
互联网的发展对市场营销产生重要影响,互联网影响市场营销的方式,营销活动依赖于互联网,两者之间紧密联系。对营销工作而言,如何在互联网经济背景下发展市场营销,如何在营销活动中推进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市场营销理论的发展起源
市场经济衍生出市场营销这一营销方式,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变革,商品经济社会的背景下,人们对商品的生产要求逐渐提高,商品消费需求有所增加,此时,如何更好地开展营销活动,实现商品在营销工作中的价值,是市场经济参与者最为关注的。而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商品消费意识的提高,是市场营销活动不断变化发展的基础。工业革命到来之前,人们一直将生产作为重要环节,注重生产的效率。然而,随着工业革命的来临,给社会带来了巨大变化,使人们对生产销售的认识逐步深入,开始意识到生产与销售之间的密切联系,市场营销因此开始被更多的人关注。早在1921年就有西方的经济学家提出市场营销这一理论,但是并没有引起世人的重视,直到20世纪50年代尼尔•鲍顿提出了“市场营销组合”,市场营销才开始被学者、从业人员所重视,对市场营销学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市场营销中重要的“4P”理论就是根据“市场营销组合”的观点演变而来的。虽然在20世纪70年代也相继有新的营销理论问世,但是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1986年菲利普•科特勒提出“大市场营销理论”,而后依据市场营销的变化,编写出市场营销非常经典的教材《营销管理》,促进了市场营销理论的发展。
2.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市场营销的变化
2.1市场营销理论的变化
从4P理论到12P理论。4P理论指的是价格、产品、促销、渠道,而菲利普•科特勒在对市场进行分析后,在4P理论中加入公共关系、政府两个影响因素,形成了“大市场营销理论”,对4P理论进行升华后,科特勒针对市场的变化,继而将4P理论丰富到12P理论。4E新观念产生。4E观念是互联网市场营销的主要特点,虽然传统的12P理论在市场营销的理论中有重要地位,但是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市场营销迎来了新的挑战,基于顾客的变化,4E理论应运而生。4E理论注重顾客体验,提升顾客对品牌的忠诚度,从产品转变为体验。在4E理论的背景下,互联网营销打破了市场营销的空间阻碍,人们在购买时地域限制缩小,购买空间增大,互联网市场营销的消费者在这些条件下,更注重商品价值。
2.2营销环境、方式的变化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传统的市场营销环境、市场营销方式相继发生改变,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对降低经营的成本、缩短营销的周期,都有一定促进作用。(1)打破营销限制。营销限制包括有时间限制、空间限制,比如电子商务,电子商务实际上是一个网络市场,网络市场没有购物的时间限制,可以24小时营业,改变了实体商店的营业时间限制。而传统的实体营销有很明显的地域限制,实体店服务范围有局限性,距离远的顾客购物便利性差、购买成本高,而电子商务没有空间限制,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购物。(2)支付手段多样化。传统支付手段有空间上的限制,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付款方式也随之发生变化,比如目前常用的支付宝付款、网银付款、微信支付等。网络技术的不断提高,网络支付的可靠性、安全性也随之大幅提升。(3)加快传播速度、扩大传播范围。互联网信息传播速度的加快,覆盖范围不断扩大,打破企业信息传播的时间、空间限制,许多企业在互联网投放广告宣传,树立品牌形象,利用营销网站,与客户之间进行有效沟通,为顾客提供商品信息,降低企业的营销成本。互联网经济的发展、网络群体的特殊性,给精准营销提供基础,企业通过互联网对网络用户进行分析,向顾客精准宣传产品。
3.传统市场营销、电子商务与网络营销的异同
传统市场营销和网络营销都是一种营销活动,同样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出发点,两者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产品、价格、销售上。网络营销的产品范围广,可以做任何商品、服务项目,是传统市场营销难以实现的。网络营销的成本相对要比市场营销低,能够把价格调整到更有吸引力的位置。网络销售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可以进行直接营销,不同于传统市场营销的模式。电子商务以网络营销为基础,电子商务离不开网络营销的支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电子商务是网络营销比较高级的一个阶段,因此,网络营销不等同于电子商务。
4.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市场营销存在的问题
互联网经济的发展,使得许多的市场营销活动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支付方式快捷、灵活。但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各种钓鱼网站、网络诈骗、支付陷阱等形式的犯罪活动开始涌现,因此,人们越来越重视互联网营销的安全问题。在进行互联网营销活动时,营销者应注重保障营销活动的安全性,保护消费者的个人信息以及消费行为。网络营销平台应加大安全保护力度,避免钓鱼网站篡改网站信息,防止消费者信息被盗。
5.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市场营销的创新
5.1促销策略的改进
以往的促销主导者是厂商,消费者只能被动地了解到相关的促销信息,从而做出购买决策。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消费者改变了以往的被动接收,变为信息的主动接收者。消费者可以直接与营销方进行交流,通过互联网了解自己感兴趣的商品,向营销方提出问题、给予建议,营销方可以对顾客提出的问题和建议进行相应的调整、改进。
5.2产品策略的改进
市场营销活动中,产品是立足点,消费者进行消费活动达到购买产品的目的,不管营销发生怎样的改变,产品都是不可缺少的因素。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消费者可以通过互联网来选购商品,互联网具有包容性、开发性的特点,让消费者的选择越来越多。消费者的不同,其对商品的注重点也有所不同,在消费过程中,具有差异性。因此,生产者、营销者应针对消费者的特性,对产品进行改进、升级,以适应消费需求。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倾向都会以数据的方式反馈给市场,而市场营销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对产品进行更新换代。营销者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了解消费者的消费倾向,在开展营销活动时,打造更加适应消费需求的产品。这种产品的更新换代,都是以互联网所提供的数据以及消费现象作为前提条件,创新互联网营销。
5.3价格策略的创新
就市场环境而言,生产方对产品的定价方式,摒弃了原有的生产成本定价方式,而是以消费者能够接受的价格进行产品定价,依照定价来进行生产、销售。在互联网市场营销的背景下,营销者可以利用互联网了解消费者对产品价格的接受程度,从而更好地开展产品定价工作,对生产成本的把控也有一定帮助。5.4开拓适合发展趋势的营销路径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对网络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市场营销人员也应紧跟时展的步伐,改变传统市场营销模式,与网络营销进行有机结合,利用网络科技的发展,推动市场营销的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给市场营销提供了新的营销方式,打破了传统市场营销模式下的时间限制、空间限制,提高了营销效率,有效降低营销的成本。在互联网的冲击下,传统的市场营销理论已经不适应市场的发展,市场营销理论由原先的4P理论发展为12P理论,再到后来4E概念的出现,市场营销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完善互联网市场营销。本文简要阐述了市场营销理论的发展起源,分析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市场营销的变化,重点解析市场营销理论、环境、方式的变化,探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市场营销存在的问题,研究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市场营销的创新,着重介绍促销策略的改进、产品策略的改进、价格策略的创新,利用互联网开展营销活动,提高市场营销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李引霞.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广东企业对高职市场营销人才需求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5(12)
[2]谢治春.互联网金融与我国商业银行零售金融业务营销渠道的变革[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6)
[3]蔡立媛,张金海.负熵:大数据时代TPWKR企业营销五阶段模型的建构[J].现代传播,2016(05)
[4]王硕,李强.互联网金融客户行为研究及对商业银行转型的思考[J].当代经济管理,2015(05)
[5]张长乐.试论新媒体语境下企宣内容整合策略[J].今传媒(学术版),2016(04)
[6]易秋香."互联网+"时代民办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08)
工业互联网研究背景范文4
德国学术界认为,未来10年,基于信息物理系统CPS(Cyber-Physical-System)将资源、信息、物品、和人进行互联,从而将这种服务模式用于工业领域,促进制造业智能化、网络化发展,并将使人类步入以智能制造化为主导的工业4.0革命时代。把工业互联网、人人的互联网、云计算、机器人、3D打印技术融合在一块,然后运用最新的很多人工智能算法、ERP算法、数据融合的算法和分布式计算方法来整合整个的生产过程。工业4.0牵扯到很多东西,核心是智能化、数据化、去人工化,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在高校的新媒体专业教学上也带来的新的突破,可以说机遇和挑战并存。
二、工业信息化与新媒体教学的关系
工业信息数字化的出现将其细化为传媒产业的生产、传媒方式的改变与其对传媒的促进与发展关系。从而改变传统媒体专业的教学内容和方式。
互联网的发展必将迫使传媒产业更新换代,新的传媒产业发展模式必将出现。《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称2013年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竞争更加白热化,互联网及移动媒体行业收入的增长幅度领跑各细分市场,市场份额超越传统媒体,网络广告市场规模也追平电视媒体,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替代作用愈发明显。互联网正在剧烈地冲击传统媒体,旧格局正在坍塌,互联网媒体必将成为传媒市场的主导者,建立传媒产业新格局是新趋势。纸媒等一些传统传媒行业已经陷入困局,智能化得普及使得传统媒体失去了竞争力,发展速度缓慢。传媒产业的市场价值与它是否有效吸引受众的眼球密切相关,其实质是强调“受众本位”。受众的需要是传媒发展的动力,要打破传统媒体的困局,需要转型,去迎合受众的需要,注入新的符合当代人们生活习惯的血液。工业智能化的到来会引发技术性革命,未来的传媒产业是新的开始。
新媒体产品具有一个明显的特性,就是低的边际成本和高的生产成本。比如美国的第三产业所占GDP比重为78%,其中高科技产业所作的贡献又是特别巨大,最为明显的特点就是苹果公司,苹果作为曾经的全球第一市值公司,它所创造的利益简直是一个天文数字,它所创造的利益几乎引领了手机发展的方向并形成了品牌效应,现在的苹果甚至可以说是一个时代标志。由于科技进步,新媒体、自媒体也又手机技术的革新而产生和演变。那么新媒体教学势在必行,应该把手机自媒体教学和网络媒体教学引进课堂,甚至从以前上课不允许玩手机不允许上网,到现在必须运用手机APP进行教学练习。在未来媒体依靠高度数字化的产业背景下,连新闻都不需要人去写作,电脑就能完成大数据和模式化写作,新闻发生及时机器报道。那么学新闻、学主持、学编导的学生们如果在高校教学上再不与时俱进创新,想必不久即将被行业淘汰。
三、融合发展与工业革命是共同的发展方向
作为文化产业的一部分,传播范围广、时效快、影响大。工业4.0的发展促进中外企业交流。中国企业的“走出去”、外国企业的“引进来”,需要传媒的穿针引线,对其进行传播,促进中外企业文化交流,进而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
现在的传统传媒方式将会走向衰落,但也是对于传统传媒的一次挑战和机遇,如何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对接融合发展,是教学过程中和科研中需要深思的问题。美国学者尼古拉・尼葛洛庞蒂首次提出了媒介融合理论,1978年他用了一个图例演示了三个相互交叉的圆环趋于重叠的融合过程。美国新闻学会媒介研究中心的教授认为:“从本质上讲,媒介融合首先是传播技术的融合后形成的某种新的传播技术,新传播技术具有多种技术特点又具有其独特性;其次,媒介融合又是产业内容的整合,例如网络媒体可以把报纸上的文字新闻和电视上的图片新闻加以整合,再进行播报。”产业发展本质上就是一个持续的演进和升级的过程。工业4.0和工业互联网概念的提出与加速演进反映出各国已经形成了一个共识,即面对二十一世纪全球化的智能化、网络化、服务化趋势,工业和互联网加速融合并推动了现在的生产制造体系加速转型是抢抓这一发展的主要途径。这一信息点需要全面运用于传媒专业的教学,高校传媒专业和新媒体专业不是纸上谈兵,不是空做理论研究,需要擦亮眼睛,引领新生力量发展。
参考文献:
工业互联网研究背景范文5
全球经济正在从产品经济向服务经济过渡,创新和服务逐渐成为整个经济的价值核心[1];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互联网与各领域的融合发展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在这两股力量驱动下,制造业正发生着深刻的变革。
1 引子:四个文件引起的问题
长期以来,依赖于能源、资源和劳动力的投入而实现快速增长的中国制造业,是典型的粗放型经济,迫切需要转型升级。2015年国务院印发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国发〔2015〕28号)指出我国制造业发展的方向是智能化、绿色化和服务化,在第三部分战略任务和重点里,提出“深化互联网在制造领域的应用”,“推动发展服务型制造”。接着,国务院颁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将“互联网+”协同制造作为重点行动之一,提出“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协同制造新模式。在重点领域推进智能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制造和服务型制造,打造一批网络化协同制造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形成制造业网络化产业生态体系。”2016年国务院《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28号)在主要任务上,推动制造业企业与互联网平台企业“相向而行”:打造制造企业互联网“双创”平台;推动互联网企业构建制造业“双创”服务体系;支持制造企业与互联网企业跨界融合;培育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新模式。其后,2016年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国家发改委和中国工程院共同《中国制造2025》规划体系中11个指南之一:《发展服务型制造专项行动指南》指出“服务型制造是制造与服务融合发展的新型产业形态,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
在微观制造业企业层面,推进“互联网+”与制造服务化是两项密切相关又独立的活动,但就企业战略或者商业模式创新上来讲,不仅都是无法回避的大势所趋,而且方向一致――提质增效。那么,就带来了问题:在制造业企业资源有限的条件下,怎么协同推进以免顾此失彼;制造企业一直都在向用户或者客户提供服务性质的活动,譬如主要包括产品的安装、调试、维修和使用人员的培训乃至融资等等。那么在“互联网+”背景下,今天的服务化又有什么不同;制造业服务化趋势下,“互联网+”起到什么作用、扮演了什么角色,制造业服务化为什么需要“互联网+”?
2 制造业服务化、服务业工业化和信息化三者之间关系
制造业服务化是指制造业企业由仅仅提供有形产品或有形产品及其售后服务的运营模式向提供“产品+服务”包的运营模式的转变过程[2]。服务业工业化是指按照工业方式的开展的服务活动在服务业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服务业活动中融入更多的工业设备作为中间投入要素,服务走向标准化、专业化和规模化。
自1980年以来传统工业与服务业出现了明显的融合趋势[3]:一方面工业产品的生产融入越来越多的服务作为中间投入要素,工业企业产出中实物要素比重下降 , 服务要素比重上升[4],工业逐步向服务化发展;另一方面,服务业逐渐摆脱过去的小生产方式而融入更多的工业化元素,服务业进一步向工业化发展。
在1967年,鲍莫尔(Baumol)最早指出了服务业成本病问题:服务劳动密集的内在本质使得服务业生产率的提高比制造业更难实现;服务产业的“成本病”理论主要观点:服务产业需要劳动力的直接参与,劳动力节约型的生产率很难提高;服务产业无法标准化,规模经济效应无法实现;与其他产业相比,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增长滞后,服务就业增长就相对较快。相对于产品,服务更具有收入弹性,对服务需求的增?L速度快于收入的增长速度;如果越来越多的劳动力进入劳动生产率相对较低的部门,经济增长最终将趋于停滞[5]。来自我国的经验研究[6]确实观察到鲍莫尔服务业成本病假说。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分析,2008~2015年,劳动生产率增长8.16%,比高峰增长期间有所下降,而预计“十三五”期间则下降到6.9%,原因是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增长是比较快的,增长速度为7.4%,第三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增长只有5%;服务业所占比重不断提高,那就意味着大量资源转向服务业,劳动生产率不是提高而是下降[7]。然而, 来自特里普利特和博斯沃思的实证研究分析显示, 在1995年以后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比制造业增长得更快;而且服务业中多要素生产率(MPF)的增长也超过了制造业,“ 鲍莫尔弊病” 不治自愈了[8],其原因在于服务业生产率的增长与知识和创新紧密相关,基于信息通信技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技术等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成为经济增长最快的动态部门,信息技术广泛应用成为服务业创新和劳动生产率提高的主要推动力,服务业大量引入新技术,开始类似工业化的产业经营[9-12]。由此,信息化极大推动了服务业发展壮大。传统上认为服务是无形的,具有生产与消费不可分割的特性,是不可贸易化的[13],而在信息化条件下,服务的自动化、自主化、远程化有利于实现服务的规模聚集,实现规模经济,促进了服务业现代化发展[14]。信息与通信技术降低了服务交付对物理空间上临近性的要求,增强了服务的可贸易性[15],1990年服务贸易占全球贸易的20%,2015年世界服务贸易额(以出口额计算)达到9.245万亿美元,约占全球贸易总额的56.21%(国家商贸司网站)。
信息化和工业化是相互融合在一起的,二者具有内在的、不可分割的联系:一方面,工业化是信息化的物质基础和需求之源,是新经济发展的条件;另一方面,也必须同样认识到,信息化是工业化的最新发展阶段和“引擎”,它赋予工业化以崭新的内容和现代的意义[16]。在发达国家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的情况下,我国必须大力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入融合”,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就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制造业服务化遭遇到两化深入融合,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出现了新的制造模式或者服务业态,譬如,面向服务的网络化制造新模式―云制造(如图2所示)。采用传感和物联网技术在产品智能化基础上,制造商得以开展智能化服务,英国著名的航空发动机公司罗尔斯?罗伊斯公司推出针对其航空发动机产品的Total Care包修服务:按飞行小时收费,确保航空公司的飞行可靠性和在翼飞行时间,实现了与航空公司的双赢。
3“互联网+”对制造业企业服务化转型的影响
“互联网+”指以互联网为主的一整套信息技术(包括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等)在经济、社会生活各部门的扩散、应用过程,与信息通信技术不断应用深化的过程的所谓息化有根本的不同。信息化如果没有释放出信息和数据的流?有裕?促进信息、数据在跨组织、跨地域的广泛分享使用,就会出现“IT黑洞”陷阱或者“信息孤岛”,信息化效益难以体现。而在互联网时代,信息化正在回归“信息为核心”这个本质[18],即,不仅企业要做到数字化、而且要内外互联互通。互联网是迄今为止人类所看到的信息处理成本最低的基础设施,因此,在“互联网+”背景下,企业信息化成本被大大降低,对于制造业企业服务化转型产生三个方面的正面影响:
第一,有效破解制造业企业开展服务性业务遭遇的“成本病”问题。过去十年,制造业呈现从采购和销售向企业内部逐步互联网化的过程。在制造业企业价值链层面上,表现为一个个环节的互联网化:从消费者在线开始,到广告营销、零售、到批发和分销、再到生产制造,一直追溯到上游的原材料和生产装备。借助互联网开展这些服务性业务大大提高了效率,降低了业务成本,以互联网广告为例,真正实现以消费者为中心比传统广告手段投入少,传播面广,投入产出比高。
第二,“互联网+”为制造业企业服务化转型创造出更多新业态、新的商业模式、新服务。对于装备制造企业,网络化协同制造等新生产模式正在蓬勃发展,悄然出现设备状态监测、在线计量、在线检测、生产运行分析等全产业链质量控制服务,并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平台为客户提供实时、专业和安全的产品增值服务。在服装、家电等消费品行业,制造企业开始利用互联网采集并对接用户个性化需求,开展基于个性化产品的研发、生产、服务和商业模式创新,开展在线支持和数字内容增值服务,提高自身盈利水平。随着消费类产品智能化水平提高,未来还可为客户提供环境监测、医疗健康、生活服务、在线教育等高端服务[19,20]。
第三,“互联网+”的本质是传统产业经过互联网改造后的在线化、数据化[21]。只有制造业企业、其供应商、客户与用户以及他们之间的交易行为迁移到互联网上,才能实现“在线化”;只有“在线”才能形成“活的”数据,随时被调用和挖掘。在线化的数据具有最强的流动性,随时可以在产业上下游、协作主体之间以最低的成本流动和交换,使得制造业企业精准化找到市场、精准的满足客户或者用户的需求成为可能。
4 “互联网+”制造业企业沿着价值链转型升级的路径分析
一般认为,制造业高盈利的业务模块主要有研发、分销或营销,因此价值曲线多呈现两端高、中间低的微笑形状:价值曲线两端的业务模块分别需要高端的技术优势和行业洞察能力。行业洞察衡量了企业对顾客的了解程度、对行业发展趋势的判断能力以及市场推广能力,技术优势则衡量了企业能以怎样的质量、成本和速度实现产品创新以满足所感知到的市场需求[22]。一般的,制造行业都是由若干业务模块构成的,不同的业务模块往往具有不同的盈利能力,价值曲线形象地展示了这些业务模块盈利能力的差异。根据业务环节对技术优势、行业洞察能力要求的强弱及其附加价值的高低,价值曲线可以大致分为三个区:技术优势区、成本优势区和市场优势区,如图3所示,不同的区域分别需要企业不同的优势。
“互联网+”背景下制造业企业沿着价值链转型升级的路径(图4):首先诊断企业处于价值曲线的位置, 以创造客户或者用户最大价值为导向,判别哪些业务是自身的现实的或者潜在的强项契合客户或者用户的“痛点”,以最小化实体成本和数量的方式设计并提供捆绑产品/技术和服务的系列产品服务系统(PSS),根据竞争优势对产品或服务依赖程度的不同以及交易过程中产权是否发生转移,可分为面向产品的PSS、面向方案的PSS、面向应用的PSS和面向效用的PSS等四类。在经济下行压力下,制造的产品积压、产能过剩,但是服务永远不过剩;因此竞争优势的重点代表了在产品上附加了多少服务;而不转移产权则代表了产品以服务的形态进行交易,即产品的服务化。四类产品服务系统处于不断的演化之中:对于某些面向产品的PSS 而言,虽然其最初状态是以产品为主,但它的侧重程度可能会向服务转移,处于服务与产品并重、相互促进的状态;面向效用的PSS 是面向产品的PSS、面向方案的PSS 以及面向应用的PSS 的最终演化目标[23],这个过程也是服务在制造企业产品服务系统中所占比重逐步增加的过程。与此同时,以服务化转型为牵引,制造业企业提升自身信息化水平,并加快与互联网融合,不断衍生出创新设计服务、个性化定制、卖产品功能、系统解决方案、自动化集成服务、供应链专业化服务、再制造、信息增值服务、网络化协同制造、工业金融、基于互联产品的智能服务、AR/VR工业服务新应用等等服务型制造业务新模式,围绕客户或者用户需求,持续创新,企业“应需而变”会成为常态。
互联网作为一种基础设施已经广泛安装,并通过物联网和传感技术应用正在加快向生产制造环节渗透融合。微观上讲,“互联网+”是制造业企业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线下业务进行深度融合(部分线下业务完全消失),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在制造业企业服务化转型效率提升与成本降低内在需求的推动下,制造业企业实施“互联网+”路径[24]。
第一,企业平台化。互联网时代是双边市场,企业不仅仅卖产品赚取利润,同时还需要客户保有量,即客户流量,有了客户流量才能保证持续盈利。制造业企业为避免被淘汰,选择自建平台或者利用第三方互联网平台。该平台需要具备的基本功能有聚合交易功能、社交功能、移动平台功能和支付功能。
第二,企业内部结构的扁平化和去中心化。随着平台功能完善丰富和在企业内部普及,使得企业内部的结构必须适应平台时代的要求,打破传统的“中心化”和层级制,颠覆所有的领导是中心,每个员工都有上级,甚至多中心,多上级的状态;还有要颠覆企业内外部的中介,实现企业员工与企业客户或者用户的直接对接,逐步把员工从雇佣者、执行者,转变成创业者、合伙人。
第三,用户参与创新和产品制造。互联网时代用户不是简单的购买,而是要参与企业的前端设计,企业采集用户个性化定制需求,把用户个性化需求通过互联网在企业实现,并通过物联网视频等监控手段看到产品制造过程。
第四,相关者协同共享。互联网时代其实就是社会协同共享,协同共享就是每个人都是产销者,企业或个人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很多商品或服务大家在共享,不再要求个人的所有权,只要求使用权。
第五,线下与线上融合:利用O2O网络效应,一方面所有线上和线下的商品统一统合是必然趋势,另一方面,同时产品服务系统越来越多的部分在线上进行;与加工制造、使用维修等线下活动融合,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O2O模式。
5 协同推进制造企业服务化和“互联网+”政策建议
人类从农业经济社会走到工业经济社会,未来一定是走进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的服务经济社会。随着“互联网+”深入推进,三次产业的划分将越来越模糊,从一定意义上讲都可以看作是服务业,其共同特点是智能、互联、服务人。在“互联网+”背景下,制造业企业服务化是大势所趋。在美国,制造与服务融合的企业占制造业企业总数比例的58%,而我国具备服务型制造能力的企业仅占所有企业的2.2%――这是中国制造业发展长期处于价值链低端的重要原因[25,26],关键制约因素就是制造企业信息化和互联网化水平偏低。
制造业企业服务化转型牵涉到制造系统的创新,具体包括全生命周期的思维、互联网思维、新的价值主张、营运模式、内外组织流程与能耐、人力训练等配套措施。“互联网+”背景下推进我国制造业企业服务化的几点思考:
第一,将推动两化深度融合列为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首要事项。多管齐下大力深入实施两化深度融合,把制造业服务化作为推进两化融合的重要任务。首先。信息技术与制造环节的融合日益深化,呈现出设计信息化、装备智能化、流程自动化、管理现代化的发展趋势,以及产品设计、客户定制、集成制造、市场营销、供应链管理、质量管理、测试认证、金融服务等方面的服务活动。因此制造业信息化的过程也是向服务型制造转型的过程[26]。 其次,当今新一代信息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核心科技,在我国科技成果转化中,大部分都多多少少与信息技术类成果推广与产业化相关,因此,两化融合可为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提供巨大需求,从两化融合入手加快科技创新,正是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捷径”。
第二,加快促进职业教育由生产型技能人才向服务型或者设计型技能人才转变。随着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深入推进,智能制造普及使得越来越多的劳动的工人进一步被机器代替。在物联网支持下,基于智能制造技术的工业产品的制造过程的“人的劳动”所占比重越来越少,直至人的劳动量消失;与此同时,产品本身包含的人的因素,个性化需求越来越多,追求个性的消费者将深度参与产品的设计和销售中,但是往往缺乏设计能力,所以更多专业的服务型或者设计型技能人才出现,一方面与消费者沟通理解他们的想法,另一方面,能够运用智能的制造系统,让消费者的想法能够顺利变成真实的产品。这种情况需要现行的职业教育要培养出更多具备主观的创造和分析的能力的技能人才。
工业互联网研究背景范文6
关键词:互联网+;管理会计信息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3-0101-02
引言
2015年3月5日,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概念,政府将制订 “互联网+”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会计信息化经过了2.0 时代进入到协同交互的 3.0 时代、工业 4.0 时代,企业发展已经进入了“互联网 +”时代。在“互联网+”时代下,管理会计信息化也同样面临着新的发展方向。
一、互联网时代管理会计的内涵
管理会计是企业进行精细管理和价值创造的重要工具。“互联网+”时代下,企业内部之间、内部和外部之间都在实施着精细化的管理,“互联网+”时代对企业精细管理提出更高要求。随着企业内部之间、企业与外部间的互联互通,精细管理已由企业内部扩展至企业的整个供应链。企业互联网化加速财务工作与业务的深度融合,并在融合过程中逐渐强化内部控制和流动性管理。基于责任中心会计,集聚企业内部的“小数据”与互联网“大数据”,内部管理报告的内涵将进一步丰富,为管理会计价值最大化提供可能。
二、“互联网+”时代下管理会计信息化的新发展
在云计算、大数据背景下,在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集团型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以流动性管理为支撑的营运资本管理的核心,财务绩效评价、会计责任中心,基于大数据和决策分析的内部报告是企业的“互联网+”应用管理会计发展的新趋势。
(一)云计算的发展推动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
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广泛运用催生出新的管理工具和业务模式。企业的财务部门参与到业务活动中来,使传统的“财务业务一体化”、“三流合一”真正成为可能。比如,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能够促进财务体系的再设计,推动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相分离,为财务职能转型提供基础;互联网技术手段与传统企业的融合可以促进互联网企业进一步拓展业务版图。新技术的发展是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重要助推剂。
(二)互联网促进整个价值链条的流动性管理
传统企业现金流管理中的结算管理主要集中于内部的现金流管理。企业通过采用云计算和互联网技术,使得企业内部开发出上游和下游供应商以及经销商对流动性管理的产业链。“互联网+”金融的大力发展,要求企业能够实时实现对应收应付账款、库存现金等运营资本的监控。企业通过管理和优化资金周转期,实现对资金的实时预测与预警分析,确保企业具备较充足的资金量以及良好的偿债能力,同时能够为管理层做出合理决策提供依据。随着未来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管理会计不仅可在投融资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还可在经营决策等活动中充分发挥价值创造的作用。
(三)大数据时代提升管理会计的数据价值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财务管理工作的内涵与模式发生巨大变革。财务共享中心的建立,一方面使得会计核算重复工作量大幅减少,另一方面促使财务人员的职能分工由传统会计核算向管理会计职能转变。财务管理工作逐步向企业业务领域延伸和渗透,并收集、分析、处理业务领域中的数据,从而为企业决策者提供更加有效、更加精细化的信息。管理会计的作用在于通过对企业内外部数据的分析与处理,为企业管理层提供企业过去的经营业绩以及当前的财务状况等信息,从而为管理层作出科学决策提供合理依据。大数据在管理会计工作中发挥的积极作用越来越显著。
大数据背景下,企业应该如何收集、处理、应用数据,才能充分发挥管理会计的功能呢?首先,建立数据收集系统。企业建立的数据收集系统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建立企业历史数据收集处理系统与当前数据收集处理系统。企业对内部的数据收集不仅包括财务数据,还包括业务领域中的数据。第二,建立行业数据收集系统。企业通过对行业数据的分析与处理能够获取信息,一定程度上可提高自身的综合竞争力。第三,建立其他数据收集系统。利用互联网等媒介平台收集宏观动态等信息。其次,数据处理阶段。该阶段主要是搭建数据管理的框架。最后,科学合理地应用数据。企业科学合理地应用数据能够为企业带来巨大价值增长,如何充分合理地应用数据也是大数据时代管理会计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管理会计是一个从数据收集到做出决策的过程。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推动精细化管理;第二,提供决策支持;第三,强调预测的价值。
(四)企业需积极塑造复合型管理会计人才
“互联网+”时代,企业不仅需要积极转型,管理会计的发展同样要求财务人员积极转型。“互联网+”背景下,管理会计人才的社会需求将进一步扩大,企业应积极塑造复合型的管理会计人才,从而满足日益变化的管理会计实务操作新需求。复合型管理会计人才团队的构建是企业管理会计工作全面推进的重要保障。企业应从以下两方面积极培养复合型管理会计人才。一方面,企业需要培养财务人员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和会计实务操作技能,提高财务人员的数据处理和数据分析的能力;另一方面,企业应加强培训,促进财务人员知识结构层次由单一化向多元化的转变,使其工作重心由会计核算转向会计信息分析和财务管理,从而真正实现会计核算向管理会计的转变。因此,在“互联网+”时代下,企业积极塑造复合型管理会计人才也是管理会计信息化未来发展的一个新方向。
参考文献:
[1] 任丽瑛.互联网+时代企业管理会计的新发展[J].财会学习,2016,(8).
[2] 徐海宁.互联网+时代下管理会计的新发展[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29).
[3] 张秀珍,王建伟.“互联网+”时代管理会计发展趋势和变化的探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