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人体工程学理论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人体工程学理论范文1
[关键词]人机工程学理论与实践教学改革
一、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首先我们来审视一下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应该说关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我们更多的是取自于哲学;所谓实践就是指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活动,理论便是人们在这种活动中总结出来的相关经验;理论与实践是辨证统一的关系,理论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可以作用于实践,指导人类对于世界的再认识。也可以说理论与实践是一对反义词,这主要体现在理论的观念性和实践的物质性,以及理论的理想性和实践的现实性。但是,尽管理论与实践是一对反义词,我们并不能割裂的去看待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他们之间有着不可忽视的联系性,并且我们追求的最高境界应该是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
二、人机工程学课程体系
工业设计的核心是以人为中心,人机工程学是实现以人为中心的设计思想的重要理论基础,是衡量当代产品设计水平的重要指标。人机工程学课程是产品设计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本课程运用人机工程学的基本原理,较全面地分析了产品设计中人的因素,人的因素作为一项可以被用来在人的领域中创造产品而使之为人们更好服务的技术而被添加到产品设计中,它关注产品的使用者,它的主要目标是确保产品易于使用、学习、生产和安全。让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基本掌握产品设计中各种人的因素,并通过人的因素的研究得出一定的设计数据,并将这些数据融入到整个产品开发中,以解决实际的设计问题。
人机工程学涉及到的主要内容有:人的因素与设计进展,人体测量学因素,人体作业姿势研究,共用性设计理念等;从开创以来发展到今天,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一、传统人机工程学,是一个培训使用者适应机器的时代;二、发展中的人机工程学,以人为中心的设计理念,让机器设计更好的去适应人的需求,从而使人类从中解放出来;三、现代人机工程学理念,共用性设计理念的提出;用平等的眼光去看待所有的使用者,从而为更多的人创造舒适、便利的生活工作空间。
随着人机工程学学科的发展,该课程的相关理论在工业设计专业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它为具体设计工作提供了更多的科学依据和理论指导,为我们的设计评价提供了更加合理的评价标准,虽然它不是我们设计评价的唯一标准,但却是重要的不可或缺的评价标准之一。
三、现有人机工程学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一般分为两大块,一是教师理论知识的讲解,二是学生实践;这种教学模式在我国的人机工程学教学中已延续多年。初衷当然是好的,意为首先让学生对于相关理论知识有一个系统的把握,然后再把理论知识应用到设计实践中去,但是往往事与愿违,教学的结果是学生机械的把课本中的人机尺寸生搬硬套到设计实践中,与其他设计元素完全脱离,其根本就在于学生虽然对相关理论知识有了一个系统的把握,但始终停留在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基础之上。最终形成的结果就是理论高高在上,教学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或理论在设计实践中机械的出现。斯大林曾经说过,脱离实际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空洞的理论是没有用的,不正确的,应该抛弃的。所以面对这种情况,有必要来重新审视一下理论与实践在教学活动中的关系问题。
四、人机工程学教学模式改革
人类教育的产生、发展都是来源于并且归根于实践的“生活世界”的需要。教育和接受教育,都超不出“生活世界”的界限。
同志认为,真正的理论在世界上只有一种,就是从客观实际抽出来又在客观实际中得到了证明的理论,没有任何别的东西可以称得起我们所讲的理论。把实践――理论――实践的认识路线应用到现代人机工程学教学模式中;是对于科学理论的尊重,是一种科学的教学模式。其研究方法源于的认识论和方法论。认识从实践来,实践出真知。人与动物不同,人不是环境刺激的被动反应者,而是生活的积极创造者。人的行为是由希望指引、由目标导向的,人总要追求生活的意义与生命的价值,因此教学中,我们必须要去给予学生一定的目标导向,从而激发他们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的潜能,从而将学生的这种潜能转化为智慧和才能。
第一阶段:从实践出发,进行相关课题的布置;
首先根据人机工程学的内容给学生布置相关的课题:课本当中本都是前人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及筛选出来的大量关于人机工程学的理论知识,但如果教师只是原本的把这些理论灌输给学生,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导致的结果是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此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我们采取首先把目标导向给予学生,至于如何去完成任务达到目标则由学生自己去思考并进行解答,这样便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有探索问题的欲望;针对人机工程学重点内容课题设置如下:
1)为手的设计
2)座椅的设计
3)显示装置的设计
在学生完成每一个课题的过程中,会因为理论的缺乏提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解答或引导,从而辅助学生完成课题,增强其自信心。
第二阶段:从实践中总结出理论,从而使学生形成一定的理论概念
通过第一阶段的反复实践,学生会从中总结出一定的经验,所谓的实践经验就是理论知识的来源,这时学生对于每个课题对应的人机工程学理论已然有了一定的把握,可能还不能成体系,但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第三阶段:教师对学生总结理论的评价及补充,并使学生形成人机工程学的知识体系;
设计师与工匠的区别就在于,设计师对于设计理论有一个系统的把握,而工匠的理论只停留在实践经验的简单总结;因此要想使学生系统的把握人机工程学的相关知识,单纯的靠学生自己的实践总结是不够的,还需要教师系统理论知识的补充,从而使学生系统的掌握相关知识;这种教学理念也是借鉴于包豪斯学院的双师制教学模式,只是把其中的工匠师换成了学生自己的实践经验总结;进一步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第四阶段:通过设计课题的布置,使学生明了人机工程学在设计中的指导地位;
实践――理论――实践的认识路线,毋庸置疑,最终我们的教学还是要回归到实践中来,应该说我们最终的教学目标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所以无论教学模式如何改革,都不能偏离我们的教学目标。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的最后阶段,还是实践环节,学生在前边的环节已经形成了系统的人机工程学理论体系,接下来的任务就是要学会如何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下更好的完成设计任务,如何在设计实践中灵活的把握相关理论知识;这里又要提到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我们都说理论来源于实践经验的总结,又对新的实践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理论和实践的关系不是程式化的,具有很强的可调性;尤其人机工程学理论与设计实践之间,人机工程学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它更多的是从理性的角度为设计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但设计本身是一门非常复杂的学科,它包含了科学、文化、心理等多方面的内容,所以人机尺寸及相关理论只是我们设计中要考虑的众多因素中的一个,而不是我们设计的唯一衡量标准,因此,这个环节的设置目的是让学生在掌握了人机工程学的理论体系之后,学会如何在设计中处理好人机工程学理论与设计实践之间的关系。
五、总结
实践―理论―实践的模式运用到人机工程学的教学中,只是一种尝试和探索,这种理论与实践角色在教学活动中的互换,优点在于它使得学生真正的参与到了整个教学活动中来,由原来的被动角色转化为主动角色,教学理论由原来的高高再上,转变为出身于实践,并回归于实践;当然这种教学模式还有待进一步改进或提高,不足之处在以后的教学实践及研究中会进一步加以完善。
[参考文献]
[1]丁玉兰.人机工程学,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2]王继成.产品设计中的人机工程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3]金生.教育哲学是实践哲学[J],教育研究,1995,(1);
人体工程学理论范文2
【关键词】任务驱动法 人机工程学 探索 实践
一、任务驱动法的认识
任务驱动法就是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以任务为主线,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性,让学生在一个解决实际问题的“任务”的驱动下,紧紧围绕既定的目标,学习和运用相关的知识和方法,来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知识的脉络。任务驱动法教学一般过程:教师根据当前教学主题设计并提出“任务”,针对提出的“任务”,采取演示或讲解等方式,给出完成任务的思路、方法、操作提示及结果,然后引导学生边学边练,并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这种教学法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相对独立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任务驱动法人机工程学教学中的探索
工业设计人机工程学主要涉及人机工程学的四个主要方面:人体测量与数据应用、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人机的信息界面设计、人机系统设计。所有这些方面都体现了“以人为核心”的设计价值观,在人机工程学课程教学中引入任务驱动教学法,让学生带着“解决实际任务”的目标去学习,让学生在“做”中学,这样的教学方法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再由“兴趣”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主地去探求知识、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另外,通过这种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的教学形式,可以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智力,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系统掌握和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基于上述分析,本文设计了任务驱动教学法下的人机工程学课程的基本操作流程:
1.授课前分析教学目标,结合学情,设计整合任务;
2.从任务中引出人机工程学课程目标;
3.学习人机工程学课程相关知识点;
4.任务评价,突出人机工程学应用目标。
三、任务驱动法在人机工程学教学中的实践
1.设计任务
任务必须有鲜明的现实意义,能实现学习的情景性设计,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任务的目的是为了引出将要学习的知识,反过来学习知识则是为了解决现实中的任务。因此,任务必须能驱动学生有的放矢地学习,并能让他们体会到所学知识的实用性。同时,为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设计任务时还必须兼有趣味性和实用性,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去学。
现代家具的设计要可靠、耐用、安全更需要的是要满足它的使用功能与舒适度。无论是静负荷类家具或动负荷类家具,都应根据人机工程学的基本法则,结合人体的生理和心理需求,设计出合理的家具尺度和空间距离,给使用者设计与制造出最大限度的自由活动空间以及更多的方便和安全感、视觉美感等。家具的尺度要符合人机工程学,家具设计时不能只考虑其美观性,还要使用起来舒适方便,即要满足其功能要求,因此现代家具设计首先要与人机工程学相结合。人机工程学在现代家具设计中的应用,特别强调其在使用过程中对人体的生理及心理反应,并对此进行科学的实验和计算,在进行大量分析的基础上为家具设计提供科学的依据。良好的家具设计处处体现人性化设计,人性化设计是指设计中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设计始终以人为中心。它主要运用人机工程学的原理,从生理和心理的角度围绕使用者的需求来进行设计。首先,要满足使用功能,也就是从物质上来满足要求,如座椅,就是最大程度上使人的肌肉得到充分的放松和休息柜类家具则要满足储藏的功能。在家具设计时除了满足静态功能要求的同时,还要注意在动态条件下对生理状况的满足,其次,从精神功能的角度上讲,要从造型、色彩、材料的搭配等方面,要给使用者心理上带来愉悦,以达到“人—家具系统—环境”相互和谐,笔者分析现代家具的设计流程几乎涵盖了本课程的全部四个教学方面。因此选择家具设计作为教学任务。
2.分析任务
提出任务后,教师不要急于讲解,先让学生讨论、分析任务,提出疑问。教师最后对任务进行总结、归纳,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很自然地带出了一个个新知识点,并将大任务细化成子任务和小步骤,从而帮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内容和目的。根据现代家具设计的特点,对任务进行分解,并确定各个子任务在坐具设计中的归属。在现代家具设计的这个大任务中,又分五个子任务:任务一,数据测量与应用,任务二,设计基础与依据,任务三,环境与界面设计、任务四,造型设计,任务五,模型制作。
3.任务处理
这是一个全开放性的教学环节,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完成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在人机工程学课程中,学生通过教师引导来完成本课程任务。例如在家具设计教学任务上,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采取三个递进层次教学过程。一是“示范”,即教师通过各种测量工具、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演示等方式进行教学示范,让学生在示范中加深对任务设计的理解。二是“应用”,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或同学们适当的帮助下,经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完成任务。三是“创新”,即在完成上述任务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进行探索、创新,运用不同方法完成相同任务。在这个阶段,教师应该加强引导,启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学生间也可以互相讨论、互相协作。
4.交流讨论
这一环节教师要查漏补缺,讲解一些共同的重、难点知识,给出大量应用家具设计实例,进一步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5.评价
评价采取动态评价的方式,达到激励学生完成任务、创新进取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旦发现学生有创新思想,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从而激励学生积极探索。
四、总结
任务驱动法在人机工程学教学中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改变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心态转变,进而培养他们良好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达到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的。同时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具备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特点来设计出激发学生兴趣和思维活动的教学任务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丁玉兰.人机工程学[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2.
人体工程学理论范文3
关键词:人机工程学;机械工程;人性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F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6-0314-02
0 前言
人机工程学是一门运用系统科学理论和方法,正确处理人、机、环境之间的关系,研究人――机――环境系统相互作用及最优组合的工程技术科学。其研究的对象是人在某种工作环境中的解剖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各种因素;其研究的内容是人和机器及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其研究的目的是提高工作效率,保证人的健康、安全和舒适性等问题。
机械设计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程,在设计过程中不仅需要设计人员考虑机械的材料、力学、温度、工作环境、工作强度和频率等因素外,还要求充分考虑人 ――机――环境之间的关系。因而人机工程学在机械工程领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人们在设计机械产品的时候会因为所设计的作业空间的不同,颜色、温度、亮度等因素考虑角度的不同,对人的作业效能和作业疲劳等方面考虑的不同,使同一种机械产品在工作中产生不同的效果。这些效果可能表现在工作效率的不同,工作者安全的保障与否,工作者工作时间的长短差异等等。因此,在机械工程中,我们一定要综合考虑人、机、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不仅要注重工作效率,还要注重作业人以及环境。
1 人机工程学的应用技术
人机工程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它是运用人体测量学、生理学、心理学和生物力学及工程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手段,综合地进行人体结构、功能、心理以及力学等问题研究的学科。通过人机工程学的研究与应用,可为机械设计中考虑“人”的因素提供人体尺寸参数;为机械设计中考虑“物”的功能合理性提供科学依据;为机械设计中考虑“环境”因素提供设计准则;为进行人、 机、环境系统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1.1 人体尺度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
为了使各种与人体尺度有关的设计对象能符合人的生理特点,让人在使用时处于舒适的状态和适宜的环境之中,就必须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人体的各种尺度。在进行各种机械、设备、设施和工具等的设计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如何使它们适合于人的形态和功能的范围的限度。例如,所有的作业动作都必须在人的肢体活动所能及的范围之类,其高低位置必须与人体相应部位的高度位置相适应;同时还要考虑将其布置在人操作方便,反应最灵敏的范围之内。其目的是为了提高设计对象的宜人性,让使用者能够安全、健康、舒适、高效率的工作,从而有利于减少人体的疲劳和提高人机系统的效率。
人体不同部位的尺寸在机械设计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现举一些人体主要尺寸的应用原则:
(1)肘部高度:对于确定柜台、梳妆台、厨房案台、工作台、以及其他站着使用的工作表面的舒适高度,肘部高度数据是必不可少的。通过科学研究发现,最舒适的高度是低于人的肘部高度7.6cm。休息平面的高度大约应该低于肘部高度的2.5-3.8cm。
(2)大腿厚度:这是设计柜台、书桌、会议桌、课桌、家具及其他一些室内设备和为人们提供座位的设备的关键尺寸。要是大腿和大腿上方的物体有一定间隙。
(3)立姿垂直手握高度:可用于确定开关、控制器、拉杆、把手、书架以及衣帽架等等的高度。
以上只是列举了一部分。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人体的各种尺寸,使设计出来的产品让人用着舒服,并尽量减轻人的疲劳感;同时还要注重工作效率的提高。
1.2 人体机能的应用
人主要有9个子系统,其中与外界直接发生联系的主要有三个系统,即感觉系统、神经系统和运动系统。人在人机系统中作用过程大致如图1。
图1由图可知,要使系统有效运行,要求人体各部位协调工作。感觉器官感受外界的信息;大脑理解和决策信息;运动器官执行相应的动作。
1.2.1 感觉系统
不同的感觉通道有不同的适应场合。例如视觉通道适合传递比较复杂或抽象的信息,比较长或需要延迟的信息,与空间方位、空间位置有关的信息等;听觉通道传递比较复杂的信息,短的或无需延迟的信息,与时间无关的信息,快速响应的信息等;触觉通道适合非常简明的、需要快速传递的信息,经常用受触摸的机器或装置的场合等。
当我们的信息用视觉通道传递时,我们设计机械装置时,要综合考虑人的视角与视力,视野与视距,中央视觉和周围视觉,色觉与色视野,暗适应和明适应等各方面的因素。例如眼睛沿水平方向运动比沿竖直方向运动快而且不宜疲劳;视线的变化习惯从左到右,从上到下;颜色对比与人眼也有一定关系,所以危险等信号标志都用红色。
当信息用听觉通道传递时,要综合考虑声音的频率,动态范围,人耳的方向敏感度,掩蔽效应等。同时,还要注意考虑人耳的安全。
1.2.2 神经系统
通过感觉通道传入的信息,在大脑中枢进行复杂的处理。大脑处理信息的速度以及对信息的记忆活动等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对于人脑反应的速度,我们在设计产品的过程中不能使之快于人脑的速度。同时,我们又要充分利用人脑的记忆功能,进行复杂只能活动的能力,来合理设计,从而提高效率,创造价值。
1.2.3 运动系统
运动系统是人体完成各种动作和从事生产劳动的器官系统。骨的功能,各种关节的活动范围,肌肉的强度与力度等,都是我们设计机械器件时应该考虑的。例如关节必须处在一定的舒适调节范围内。对于肢体的运动,要考虑肢体的出力范围,运动范围,动作速度与频率等。
因此为了使操作者可以灵活、方便、快捷地执行动作,我们要考虑作对象的空间与操作者肢体所能及的范围的关系,完成工作所需要的力与操作者可以提供的力之间的关系等。
2 环境因素的影响
在机械设计中经常要考虑的环境因素很多,如温度、湿度、照明、噪声、振动、粉尘、风力及有毒物质等;随着人类生产活动领域的扩大,影响因素还有失重、超重、异常气压、加速度及电离辐射等。设计者必须全面考虑各种条件和要求,将环境因素和人的因素与机器的所要达到的要求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分析和决策,求得正确的解决方案。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代机械工程的设计阶段要充分考虑人机工程学原理,进行人性化的设计。综合考虑环境因素,人的因素在设计中的影响。在保证工作者舒适、安全、健康、方便、快捷、灵活工作的同时,保证工作效率,寻求更优更高效的方法,找到人――机――环境间的最佳组合。
参考文献
[1]丁玉兰.人机工程学(第三版)[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2]李建中,曾维鑫,李建华主编.人机工程学[M].南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9.
[3]严杨.人机工程学设计应用[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3.
人体工程学理论范文4
一、现代电脑办公作业的人体健康因素研究
目前,这种现代电脑办公作业系统的迅速普及,已经悄无声息的严重威胁到办公人员的健康,就是因为人体工程学在电脑办公空间中没有得到很好的应用与重视。这就要求设计人员在设计电脑办公系统、办公人员在使用现代电脑办公作业时,充分考虑到以下问题:(1)保持正确的姿势。电脑办公系统中主要包括显示器、键盘、鼠标、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电话机等,一般操作的视距范围在380mm~760mm之间,在
560mm处最为适宜,小于380mm时会引起目眩,超过760mm时细节看不清。观察时头部转动角度,左右均不宜超过45°,上下均不宜超过30°,根据这些人体工程学数据,电脑屏幕应该放在距离560mm处最佳,位置略低于眼水平线10mm~
20mm,显示器的亮度也不要太亮,以免光线刺激眼睛,导致视力下降。显示屏、键盘和鼠标的位置也应该放置合理。首先,键盘放置的高度以手臂自然下垂时,肘关节的高度为宜,操作时使键盘稍微向工作人员的方向倾斜,这样的放置有利于减少肩周、手腕部位的损伤。再者,使用鼠标时,在手腕处放置一个增高的柔软垫,使得手臂不处于悬空状态。移动鼠标时尽量靠臂力,不要用腕力,减轻对手肌腱鞘的损害。(2)若有条件,应该使用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的键盘和鼠标。现在市场上已经出现了各种采用人体工程学原理设计的键盘和鼠标,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与喜好选择适合自己手型、臂长的键盘鼠标。使手腕、手指、臂部操作时不仅提高使用舒适度,而且提高工作效率,从而避免患上“鼠标手”、“肩周炎”等疾病。
二、现代办公座椅的人体疲劳因素研究
依据美国的人体工程学研究协会指出,单靠采用优良的座椅就能使工作人员每天增加相当于40分钟的工作时间,笔者认为,好的办公用椅应该具备以下条件。(1)保持脊椎自然s曲线的靠背,可以防止不自然的躯体姿势。为了能够在坐着工作的时候,人体的腰椎曲线保持自然的s形状,座椅的靠背必须符合人体工学的腰椎设计,当坐下来工作时,能很贴切地保持腰椎的自然曲线,使椎间板承受压力平均,以获得更舒适与健康的姿势,来提高工作效率,保持脊椎健康。(2)符合人体臀部曲线的坐垫,减轻肌肉负担。在座椅上放置符合人体臀部曲线的坐垫,可以增加大腿底面及臀部与椅座的接触面积,降低并分散这些部位的压力。如果坐垫向座面里面的方向后倾3~5度,可以避免臀部向前滑动,增加盆骨的稳定性。(3)座椅材质的构成。一个品质好的座椅,不仅要注重正确的靠背、坐垫等,最重要的是它的舒适度,舒适度的高低与办公座椅材质的好坏密不可分。办公家具中,选择坐垫与靠背都是pu发泡的是最适合的,因为pu发泡具有弹性好、不变形、不老化和无毒等特征。如果坐垫材质过硬,无法均衡的支撑身体;若坐垫材质过于柔软,会使坐姿变化,导致肌肉疲劳。因此,办公用椅的坐垫需采用弹性优异、密度均一的材质。
三、办公室内空间设计对人体疲劳因素研究
办公人员一般上班8小时都处于室内,有些办公人员在办公室的时间会更长,因此,在进行办公室内空间设计时,要把办公系统中的“人—机—环境”作为一个整体去设计,使得室内办公空间利用人机学理论,来改善与提高工作效率,更改变工作人员的舒适、健康与安全,使各类办公空间在长时间内不影响人的健康。首先,办公家具的放置必须按照功能要求去确定,充分考虑到使用办公家具时工作人员的各种活动姿势所需要的范围,以及维修、移动等情况下所需的余地。其次,要充分考虑家具与家具之间、现代办公用品与办公用品之间、工作人员行走的通道、线路因素等,保证它们之间和谐、统一、整体。
人体工程学理论范文5
首先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传导给学生的专业知识。这就要求老师首先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技巧,丰富的人生经历和经验,以及大量的能传导学生正能量的东西;结合工作室教学理念,投入到工作室教学管理中,室内设计课程内容要坚持“原理—方法—实践—工程运用”的主线,学生要在实践教学环节中主动参与任务调研、材料市场调研、工程工地参观认知实习等内容,加强认知,深化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技能。承接社会项目,摒弃传统教学模式:整个课堂全部讲解理论知识,在很大程度上,理论知识在没有应用到实际上的时候,对于学生来说都是“死”东西,不理解,久而久之,大多数的学生对理论知识课程产生排斥,感到乏味;将项目引进课堂,结合实际项目,穿插讲解理论知识,这样既让学生对枯燥的理论得以接受,而且很快就能将所学理论投入到项目实践中,有效地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从而摆脱了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错误认识。在实际项目施工中或完成施工后,多带学生去实地现场考察、学习,相对室内设计而言,在施工现场看到的、学到的东西要比课堂理论讲解所学到的知识更多。其次是教师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了解自己是为什么而学?如果单纯只为拿文凭、拿毕业证书的话,那么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消极、怠慢的学习态度,这样的话哪怕老师再用心,专业知识再丰富,你学到的东西可能微乎其微,学生的学习态度一定要端正。一旦出现问题,作为教师,引导学生正确的设计人的价值观势在必行。这些道理,对于尚未处世的在校学生来说势必不能完全明白,这就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正确的引导起到的作用是积极的、向上的,而且可以最大限度的调取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学生自身投入到设计学习中
大学本身就是以教师引导、学生自学为主的自我成长的学习环境,要摒弃传统教学模式,不能老师讲什么就学什么,不讲就不去研究,这样学到的知识想承接社会文化是远远不够的。而室内设计专业又不同于普通的文理科专业,它的专业针对性很强,就是室内设计、室内装修,众所周知,室内设计、装修是一门综合性专业,除日常掌握老师在课堂上所传授的知识外,还应掌握以下几方面内容:
1.语言表达、沟通能力(谈单能力)
语言是一门艺术,表达得当,事半功倍;表达不当,事倍功半。而语言表达在室内设计专业没有特定的课程,在处理语言表达方面就会有所欠缺,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的日常生活、学习中积累经验。试想当我们面对一位陌生的客户时,如果上来就给客户阐述你的设计方案的话,在对方没有了解你个人能力的时候,夸夸其谈,很有可能会导致你客户的流失。在这些问题上想成功,首先要让客户了解我们个人能力,再去了解设计能力,对我们个人能力有所了解的话,相对设计能力似乎更有说服力。在多元化的今天,想让一个陌生人对自己快速的有所了解,没有强大的库存知识是不行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完成日常专业知识的积累上,还要足够多的掌握信息化的知识,例如实事、政治、人文、地理、最新重大新闻、证券股票、旅游、娱乐、文玩等等,包罗生活的方方面面,快速准确分析客户,单拿出其中一项投客户所好,找到一个基准点与客户攀谈,一旦有共同语言了,陌生感、紧张感随之削弱,再谈设计,前提是在设计没有纰漏的情况下,自然而然会得到客户认可,事半功倍,这就是语言的魅力,也恰恰是学生最薄弱的环节。
2.手绘、计算机制图
手绘是一门传统表现形式、表现技法,是设计师的必修课。它不光用来和客户沟通,不光是画给客户看的,也是对设计思想的备忘记录,是一种思考方式。因为手绘的速度快,能快速记录头脑中的闪念,有时灵感转念即逝,通过手的生动表现对头脑又再次刺激,可能又迸发出不同的方案。设计师要从繁忙的具体事务中解脱出来,就必须将绘图等琐碎事交给绘图员做,最好的交代方式是手绘稿,绝大多数学生忽视对手绘的练习和重视程度。计算机制图是一种辅助设计工具,与手绘表现不可等同。在电脑信息化的今天,传统化的东西逐渐淡忘在人们的视野,但做为设计师来说,手绘的重要性,越来越得到了大家的认同!因为手绘是设计师表达情感、表达设计理念、表诉方案结果的最直接的“视觉语言”,它可以通过“草草”几笔快速传达给客户设计方案和理念;而电脑软件是一个辅助设计工具,对于室内设计来说,无论CAD、3dMAX还是V-Ray还是photoshop都是用来表达设计方案,模拟施工后效果的,是辅助手段而不是设计。会操作软件、会做效果图还不算是设计师,顶多是名绘图员。所以在软件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懂得这一点,并尽可能的多将电脑制图与设计方案、材料和施工等知识进行学习。手绘的优势是电脑永远取代不了的。
3.材料、施工工艺
室内装饰材料对于本专业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是想学好本门学科并非易事。因为本门学科涉及到的装饰材料种类繁多,虽然有独立的课程系统的学习,但是由于课程课时的局限性,材料种类的繁多,仅靠课上时间老师的讲解是远远达不到预期效果的。材料大体又分为主材和辅材,实际上课堂上大部分讲解的主要是主材部分,而且是主材部分的常用到的主要材料而已,更别说各式各样、功能各不相同的辅材了,由于种类太多,课堂上的有限时间基本上讲不到。举个简单例子:就木工部分,如果说主材是人造板材(人造板材分为细木工板、密度板、胶合板、刨花板、奥松板、饰面板等,每个板材又分为不同的厚度,不同的厚度又有着各不相同的功能)的话,那辅材常用到的是钉子,一个小小的钉子,虽说不起眼,但对于学生而言可能就是一个大问题,简单说家装中最常用到的钉子一个是气排钉,一个是钢排钉,气排钉常用型号:F10、F15、F20、F25、F30等,钢排钉常用型号:ST25、ST38、ST45、ST50、ST57等;这些字母代表什么?数字又代表什么?这些不同型号应用在哪些地方?其实这些型号和使用原理非常简单,但是不给学生讲,那留给学生的就是一个非常深奥的问题!如果说材料重要的话,那施工工艺的重要性可谓是重中之重。施工工艺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家装的质量问题,无论是学生、设计师,如果你不懂施工工艺那就称不上一名专业的设计人员,它是整个家装的灵魂。效果图设计的再完美,如果施工工艺跟不上,那装修出来的效果势必差强人意,永远达不到一流装修水平。最重要的是施工工艺考验的是设计师综合的技能水平,往往一些设计师设计出来的造型非常完美,由于不懂施工工艺无法跟工人交底,有可能造成方案的二次调整或一些不必要的材料、财力浪费等问题。
4.人体工程学
多元化背景下室内设计工作室学生应掌握的专业技巧学术论坛人体工程学联系到室内设计,是以人为主体,运用人体计测、生理、心理计测等手段和方法,研究人体结构功能、心理、力学等方面与室内环境之间的合理协调关系,以适合人的身心活动要求,取得最佳的使用效能,其目标应是安全、健康、高效能和舒适。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绝大多数时间是在室内环境中度过的,无论生活、工作、学习和娱乐,如果对空间尺度、家具尺寸把握不好的话,将不能给我们的生活空间创造舒适的环境。人体工程学是室内设计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学科,人体基础数据主要有人体构造、人体尺度、以及人体动作活动域,而人体尺度是人体工程学研究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数据之一;人体动作活动域是人们在室内各种工作和生活范围的大小,它是确定室内空间尺度的重要依据因素之一,主要考察的是对人体静态、动态尺寸和家具尺寸的把握,无论CAD绘制施工图、3D制图效果还是施工中家具的制作,都离不开这几个知识点,而高等院校所函授的人体工程学课程受课时的制约不能全面的系统学习,只能从最基本的人体尺度这一板块下大力度讲解,从而学生在这一领域的学习就要受到限制,这就要求学生在工作室学习中取长补短,通过老师、图书馆或网络资源等多手段积极学习,因为人体工程学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未来将向多元化、人性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只有靠努力和自学,才能做到知识的运用自如。
5.预算书、报价单
人体工程学理论范文6
关键词:人机工程学;教学改革;教学方法;教学内容
人机工程学是工业设计、工业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也是机械、电子、车辆工程等专业的学科选修课,在课程教学中,一方面要系统地给传授学生人机工程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方法和技能,另一方面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和创新实践的能力。通过对人机工程学课程的教学实践和研究,我们根据该课程的特点和教学目标,结合课程内容,采用了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以课堂教学为载体,改变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改革教学方法,建立研讨式的教学模式,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在课堂内、外与学生展开交流讨论,张扬学生个性;结合工业设计的专业特点,积极引入最新的设计成果,使理论的转化既快又直接,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教学内容的研究
(一)教学内容要有明确的目的性
人机工程学是工业设计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它通过介绍与工业设计相关的人的结构、生理和心理等基本特征,研究人、机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使人机系统最优(见图1)。其理论方法可为设计中考虑“人的因素”提供人体尺度数据,为设计中“机的功能”合理性提供科学依据,为“环境因素”提供设计准则。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具备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掌握人机系统设计的一般方法,在明确系统总体要求的前提下,分析和研究人、机、环境3个要素应具备的功能及其对系统总体性能的影响,寻求人机系统最优组合方案,并能应用人机工程学知识指导具体产品的设计,使人机系统安全、高效、可靠。
(二)构建课程框架体系
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编排要符合教学规律,要按照一定的程序将完整的知识教给学生以保证教学的系统性和循序渐进性。人机工程学是一门交叉性的学科,是人体科学、环境科学、工程科学交叉渗透的产物,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涉及的范围较广。它的研究对象是人、机、环境系统,我们将课程也分为4大模块,人的模块、机的模块、环境模块和其他。而其中的重点是“人”,所以在课程安排上围绕“人”的因素来展开,首先通过人体测量与数据应用来了解人体的生理结构和测量数据的具体应用方法,探讨人的设计心理学在设计上的应用;从与设计有关的“中枢神经系统”、“感觉系统”、“运动系统”3大系统的特点来讲述其与设计的关系及应用方法;机器模块主要是“显示系统”和“控制系统”为主的人机的信息界面设计;环境模块主要是与人和机器有关的环境因素,如热环境、光环境等。其他模块主要研究人机系统的总体设计、事故的成因等。通过以上模块的教学给学生构建出一个清晰的课程框架体系,从全方位把握课程内容,强化各部分的内在联系和整体性,形成一个相对合理的课程体系框架结构。
(三)教学内容动态更新
人机工程学近几年在我国的发展十分迅猛。随着人机工程学研究的深入以及人们认识上的提高,在学术界和企业界都取得了很多成果。因此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要紧跟时代的发展,在教学内容上不断更新。一方面要不断把人机工程学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及时纳入到教学内容中,让学生充分了解当前发展的新动向和新趋势;另一方面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及时将教师本人和他人的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实现了课程教学内容的动态更新。再者紧密联系人机工程应用的最新发展,用案例的形式向学生介绍,如网上资源、学生作品、毕业设计、教师制作等,及时穿插入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丰富课堂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还要依据学生的不同情况与需求,进行适当的调整。如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来源有两个方向,一个是工科的,一个是艺术类的,对于这两类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要有不同的侧重点,针对学生思维活动方式的不同以及所掌握的知识的不同进行适当的调整,在教学模块上进行变化,增加不同的内容,与学生的特长相结合,使课程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二、教学方法的实践
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一)以教师为主体的讲授形式
对于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的学习主要采用讲授方式,原理和概念一般都是比较枯燥、抽象的,在讲授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深入理解,帮助他们理清楚概念的基本构架,掌握其内在的含义,从而改变了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也培养了学生富于思考和综合理解的能力。讲授中要注意将抽象的内容用形象的方式进行传达,将枯燥的理论用一种新颖的表达方式呈现,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强化记忆效果。如在讲感觉和知觉时,用了“瞎子摸象”来说明感觉和知觉的区别与联系,学生很容易就记住了。在理论讲授中结合实物直观来配合,即用不同的实物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来体会原理的具体应用。如在讲授控制装置的布置原则时,用几种不同布置方式的摇控器让学生进行操作,并提醒学生注意其操作过程,然后再讨论在布置时应该注意的问题,总结出布置的原则。这种原则是由学生在思考过程中自然产生的,所以对于原则的理解更加深刻。人机工程学的知识系统性较强,并且作为一门交叉性的学科,涉及的知识面较广,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与其它学科的联系,在讲授时要注意促进学习的正向迁移,使知识的理解更深刻,对于学科的知识有一个整体上的认识,学习的知识能以一种更稳定的形式存储,提高问题的解决能力。
(二)师生互动式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由于人机工程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关系较为密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结合教学内容提出一些常见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这些问题一般是我们司空见惯,然而又没有进行过深入的思考,或尚未归结出错误的原因的,让学生进行广泛地讨论,并适时把握讨论的方向,最后总结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方法,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如给出市场上的两种电磁炉的控制面板,让学生思考在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由此还引发出了上市场找缺点的一个。另一方面根据教学内容布置一定的作业,在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及时给予指导,由于是在实际的制作过程中发现的错误,便于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展示作业让学生对作业进行评论,并就一些普遍性的问题展开讨论,利用作业的讲评来完善教学内容。在讲评过程中,由于相互的激励往往会产生一些新颖的想法,课堂气氛热烈,互动效果很好。
(三)案例教学式
结合典型案例和综合性案例进行讲解。通过对具体案例的评析、讲解和讨论,使学生理解其中所隐含的人机工程学知识和设计原理,掌握相关教学内容和设计方法。案例的选择要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能体现相关的知识点或原理,存在着从多方面进行分析的可能性。一般案例的选择是国内外的优秀的作品、学生作品、教师作品等,内容一般是与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生比较熟悉的产品。通过对案例的研究能领会到理论应用的条件和环境,激发学生对人机工程学课程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索欲,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习的思路。有助于学生举一反三,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上述3种教学方法的结合,可以有效地将理论内容的传授与实际中的应用进行有机的结合,针对工业设计专业的特点,在平时练习和毕业设计中,强化人机工程学的应用,指导大学生参与科研工作,在具体的实践中体会理论的应用方法,并将这些成果不断转化为新的教学内容传授给下一届的学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三、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结合
(一)课件的设计
人机工程学的内容繁杂、信息量大,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而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灵活运用多种直观形式如文字、图形、声音、视频等,将传统教学中的各种信息表现出来,在较短时间里,让学生的各种感官并用,利用多种信息渠道,提高对信息的吸收率,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结合多媒体的教学,通过精心设计的插图、声音、视频等,使知识简单、直观、明了,将抽象的理论形象化,所以对于人机工程学来说,制作多媒体课件是达到良好教学效果的一种途径。课件的每一章都要依据章节的特点来确定其结构与布局、色彩的搭配、界面的表现形式等方面的内容。使重点和难点突出,知识点易于理解,并加深记忆。在课堂教学来检验课件的效果,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再将课件加以修改,从而使其达到最优。并在此基础上推出了网络课程,实施远程教育,方便学生适时查看课程内容并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强化知识,并在网络课程中补充了大量相关信息,如案例分析、精品文章、名人名作等,为学生详细讲解案例,推荐课程相关精品文章及名家作品,内容涵盖全面。以此确保学生在网络学习中不仅掌握了本课程知识,并且通过对相关信息的摄取极大地大扩充了知识层面,从而达到有效地辅助课程学习的目的。
(二)教学方法
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同样要注意言语直观。大部分多媒体课件使用者只利用鼠标或键盘控制演示内容,忽略了通过教师的授课形体、语调、表情和动作来提高学生的感知效果。反而不能与学生进行更好的沟通,缺少了在课堂上面对面的互动。另外在课件的演示过程中要把握好节奏,有张有弛,给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
参考文献:
1、汪惠芬,刘婷婷.“人机工程学”课程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07(9).
2、王兴凯.设计基础课程――人机工程学教学探索[J].艺术与设计,2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