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温室气体的治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温室气体的治理范文1
关键词:企业 全面预算管理 问题 启示
在现代化社会中,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社会生产的组织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因此需要通过有效地内部管理来保证和提升自身对风险的抵御能力和竞争力,从而实现企业以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为主体的内部管理。全面的预算管理是当前社会的发展需求,是一种良好的企业管理模式,因此全面预算管理的效果会影响到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是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一、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作用
(一)加强企业内部风险的控制
全面预算作为企业内部财务控制的有效手段,是一种有效的控制管理工具,能够有效整合业务、生产、资金、人力信息和投资流程等,充分发挥企业有限资金的价值,再通过全面的预算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化险为夷。
(二)整合、优化有限的资源
全面预算不仅能够有效整合高层领导与基层员工之间的资源,而且还可以实现企业总部与各个分公司以及各个部门的资源。因此,全面预算就是要在预算执行的过程中对企业资源进行系统性地整合,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
(三)实现发展战略的经营目标
企业战略需要通过好几个阶段才能真正完成,而战略实施的质量关系到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通过全面预算的实施,能够分解和细化企业的经营目标,将预算项目真正落实到实际操作中,使具体性的方案与企业经营规划进行紧密结合,更好地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
(四)实现激励和制约作用
科学有效的全面预算能够将总公司与分公司、各个部门之间以及员工之间的职权关系明确、规范化的实现,从而对投资者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加强经营者对该企业及其员工的控制和经营管理。全面预算的执行情况可以反映出企业内部利益主体对企业的实际投入和影响制约,而从全面预算的执行结果中能够看出不同企业、部门以及员工对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在此基础上,企业进行适当奖惩,充分激励和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
二、企业在全面预算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真正把握全面预算管理的理念
当前,部分企业将预算管理与计划经营混为一体,认为只要安排好每个阶段的经营计划,就算是做好预算管理工作了。但在我国,把预算管理做得比较好的一些企业用自身的实践证明,预算管理与经营计划有着本质性的不同:预算管理主要是运用相关的学科知识,再有效结合一些财务管理方面的分析方法,从而真正达到企业自身预设的经营目标的有效管理模式及方法;而经营计划则是对经营生产进行有效的计划编制,是一种前期策划。只有企业对全面预算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才能合理、科学安排企业有限的资金,并对企业的经营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
(二)没有建立并实施有效的预算管理体系
全面的预算管理是对先进管理经验的一种良好积累,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如何真正明确预算目标的科学性并保证预算的落实,预算管理体系的构建在运行管理的过程中有着关键性的作用。当前,基层单位以及部分企业在各自的运行管理上比较松散,虽然某些企业也落实了一定的预算管理,但实际上预算范围还没有真正融入到企业自身的经营活动中,这就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实际预算管理,导致企业的预算目标编制与相应的监督考核无法得到真正落实,也没能充分发挥预算管理的功效。
(三)预算管理的编制具有很大的随意性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企业经营环境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同时其经济资源在价值上也有很大变化,如果仅仅依靠之前的经营指标作为有限的依据,就会导致数据的不全面。另外,如果没有选择恰当的预算管理,就会使企业各部门、员工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和交流,从而导致全面预算管理的失败。因此,上下结合的预算编制是一种较好的选择,但当前在我国还没有得到普遍应用。
(四)预算管理方面没有明确的权责分工
我国目前的很多企业在工作岗位的权限和范围上没有做出明确分工,因此就会导致责权失衡等现象的出现,无法最大限度地调动和激发各级预算负责人的工作积极性,而最主要的原因是:第一,责任目标的不一致性,分散性的预算任务会导致部门之间出现权责错位的现象,不能真正完成既定的工作任务;第二,不同工作级别的错位,每个部门组织都会为了自身的目标进行工作,进而造成职责不明、权责不清的现象,没有人真正负责预算目标的完成,因此也就谈不上责任的明确,最终严重影响了企业管理工作的质量。
三、有效提高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对策
(一)重视并加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全面的预算管理涉及企业经营过程的方方面面,是一种整合性很强的管理体系。首先,全面预算管理的性质决定了这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不仅要做好计划与财务部门的工作,还需要领导与员工在整个企业内部全面贯彻方案的实施。通常来讲,需要企业负责人对全面预算管理进行审批预授权的具体工作环节,并有效发挥领导在工作中的权威作用,推动工作的有序进行。另外,全面的预算管理涉及不同企业及层次的权责制度的安排,就会关系到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及内容,因此就需要各个部门及全体员工的参与。
(二)加强全面预算体系的建设和完善
1、明确有效的预算管理制度,并贯彻落实
首先要成立各级预算管理的委员会,并在此基础上有效依照资本支出预算、经营预算、筹资预算、投资预算以及财务预算等方面的要求,充分发挥不同部门在预算管理中的职能特色,最终明确适合该企业不同预算管理的方法与指标,加强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和推广。
2、构建合理、科学的全面预算管理的管理架构
合理有效的管理架构对全面预算管理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要想真正促进预算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就需要构建并不断完善相应的组织架构。并且还需要切实建立专门的办事机构,这是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首要前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企业自身的发展,并不断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三)构建全面的预算考核体制,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预算不是最终目的,这只是企业对自身管理经营的一种控制手段,能够将业绩考核与预算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作为整体考核评价的有力依据,从而充分发挥预算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预算管理的考核需要实施必要的奖惩,不断完善奖惩与考核的指标与制度,保证管理的合理、公正,进而真正调动和激发员工的工作主动性。全面预算管理的实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企业内部员工之间的工作沟通与协调,使大家都能够团结一致,实现共同的奋斗目标。这样不仅有利于企业日常活动的规范,还能够降低企业的运行风险,完成资源优化,最终大大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要想充分发挥全面预算的功效,必须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并根据问题来选择恰当的解决方式,以一种科学、积极的态度来对待,不仅能够促进我国企业在预算管理上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而且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推动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胡清华.对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失控的思考[J]. 中国商界(下半月). 2009(02)
[2]徐耀明.企业执行力现状分析及其对策探究[J]. 经济师. 2010(08)
[3]韩丽萍.浅议应收账款的管理及风险防范[J]. 现代农业. 2010(11)
[4]姚力,张圭圭.关于民营企业员工培训的几点思考[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8(11)
温室气体的治理范文2
一、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知识产权管理人员水平低
知识产权作为现代企业发展的一部分,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不仅涉及到经济、法律、管理,同时它对技术的要求也非常高。然而就我国当前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来看,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人员难以符合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需要,许多管理人员都是由其他岗位人员兼任,进而影响到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另外,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人员缺乏专业的业务知识能力,不能科学、合理的对待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
2.知识产权工作重视不够
在我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建立比较晚,而在这个以经济效益为核心的市场环境下,企业的发展重心偏重于经济管理,对知识产权管理工作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进而极有可能造成企业畸形发展。同时,由于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工作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进而造成了知识产权意识比较薄弱,增加知识产权流失风险,不利于企业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发展。
3.制度的不完善
就我国当前社会发展形势而言,企业的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同时又受经济、科技等因素的制约,企业用于知识产权的研发投入少。企业在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中还没有确立一个较明确、规范的审核流程和规范合同,很可能会因知识产权的真实性造成业务纠纷。另外,我国知识产权制度起步晚,对知识产权管理的法律制度还没形成,进而造成了企业在进行知识产权管理工作时无法律依据,侵权现象屡见不鲜。
二、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应对策略
1.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与任用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市场竞争已经演变为人才与科技的较量,谁拥有了专业的人才,谁就能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更好地发展下去。知识产权管理作为企业发展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工作,企业要想稳定发展,就必须重视人才的培养与任用。首先,企业要加强现有知识产权管理人员的教育和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知识产权管理专业水平,进而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保障。其次,要引进外来专业的人才,在招聘人才的时候不仅要注重知识产权相关知识的考核,同时还要考量他们的管理能力,为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提供全方位的管理人才。
2.提高知识产权意识
为了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发展,在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中,提高全体人员的知识产权意识非常重要,只有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知识产权意识,才能更好地开展知识产权工作,做好知识产权工作。首先,企业必须优化企业的舆论环境,以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知识产权意识,通过多种渠道,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产权教育,积极鼓励人们群众监督、举报不法行为,让维权、侵权无处可藏。其次,加强对企管理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知识产权宣传培训,通过专业性强的知识产权战略联盟、工商联等平台等,强化知识产权战略意识,把知识产权战略与企业经营战略结合起来,进而为企业的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3.健全相关制度
作为企业,必须健全企业内部相关管理制度,将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纳入到日常行程中去,为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工作提供保障。其次作为国家及相关部门,要健全知识产权执法和司法体制,加强司法保护体系和行政执法体系建设,发挥司法保护知识产权的主导作用,提高执法效率和水平,强化公共服务,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并且进一步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通过司法、行政两条途径,有力维护知识产权人的利益,改善经济发展软环境,进而为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提供法律保障。
温室气体的治理范文3
关键词:上市家族企业;公司治理;利益相关者;制度设计;机构投资者
中图分类号:F2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9-0-01
“国美控制权之争”注定成为2010年中国资本市场最重要的新闻事件,甚至成为现代中国商业社会中的一个经典案例,不管结果如何,都给其他已经上市或者还未上市的家族企业提供了经验和教训。家族企业是否要上市、是否要引入职业经理人、大股东如何处理与职业经理人的关系、大股东如何处理与中小股东的关系、是否要引入机构投资者?这些给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资本市场和公司治理提出了重大挑战。
李心合(2004)提出,公司价值取向存在两种模式:一是股东价值取向模式,二是利益相关者价值取向模式。杨雄胜(2008)指出,现代公司出于各种利益关系矛盾之中,如何协调这些利益关系,使之统一服务于公司的长远发展,成为现代公司成长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一个根本问题,形成了公司治理的原始含义。钱海婷(2008)认为落后的治理结构是制约家族企业成长的重要因素,我国家族企业要突破成长中的“瓶颈”,从长远来看,实行产权多元化是必然的,也符合企业成长的路径。
本文从利益相关者角度出发,对上市家族企业的公司治理进行深入的研究。当前财务学基本观点是财务资本发展观,其根本就是以股东的利益作为价值导向,上市家族企业尤其如此。这样的基本逻辑结构就是:股东是上市家族企业的唯一所有者,财务治理结构中股东占主导地位,治理目标是股东财富最大化,具体政策是以股东的利益为导向。
一、利益相关者理论
利益相关者理论上支持者有许多种解释,归纳起来主要有共同所有者理论、受托责任理论、公司社会责任理论等。共同所有权理论认为,“公司是一种法律框架结构,其作用在于治理所有在企业的财富创造活动中作出特殊投资的主体间的相互关系。”(Blair,1995)。托管责任理论认为,上市家族公司的董事会并非家族股东的人,而是公司资产的受托管理人。公司社会责任理论认为,公司董事应积极实施利他主义行为,以履行公司在社会中的应有角色业务。家族企业想要做强做大,上市融资是必然选择。然而成为公众公司就要披露信息,要妥善处理各方利益。
二、上市家族企业的内外交困
上市家族企业往往都是一股独大,以控股股东为中心的利益各方矛盾十分明显。长期的任人唯亲也造成了企业管理和运作上的不规范。
(一)上市家族企业利益各方的冲突。上市家族企业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创始人家族控股,这时的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和控股股东与经营者的利益冲突比较突出。
控股股东与经营者的利益冲突。两权分离产生了严重的问题,公司治理是为了降低成本。显然,这对于家族企业的解释明显欠缺,家族企业更接近熟人社会,更加重视血缘、亲缘和情缘,体现了一种非正式契约安排和松散的制度约束。家族企业往往是家族人完全掌握了财务、人事大权,而经理人却被看作是“管家”。“国美控制权之争”可以看成是公众公司文化和家族企业文化在上市家族企业中的一次激烈对碰。
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的利益冲突。一些学者指出,虽然在大多数家族企业,控股股东对中小股东的存在问题,前者掌握企业的控制权,如不受制约,就可能侵害中小股东利益。控股股东的独断专横使得中小股东的利益受到考验,这样一来许多中小股东也不顾及公司的利益,把赚取差价而非公司发展作为目标。
机构的介入。机构往往以“社会公众股东”的身份参与公司的管理,有助于提高外部股东的“话语权”。机构一般在大股东、中小股东和管理层之间起着制衡作用。
(二)内部组织结构及运行不规范。企业内部完善规范的组织结构建设是家族企业有效治理的保证。我国目前的家族企业决策机制不科学,治理结构设计不健全,运行也不规范。
董事会权责不对称。董事会的职责是监督经理层的行为,保全公司财产。董事会不但要指导公司的战略,监督管理层,而且要对中小股东和利益相关者利益的维护有责任。然而在家族企业中外部董事通常都是由控股大股东提名的,这种提名机制导致外部董事难以保持其独立性,使得董事会难以履行有效监督和科学决策的责任。
激励机制缺失。经营者的薪酬以基本工资、效益工资、奖金、福利、补贴、职务消费、股票等多种形式来体现。一般来说,基本工资奖金等属于短期激励措施,只能在很小程度上激发经营者的积极性。不推行年薪制、员工持股等长期激励措施,经营者不能共享企业发展的成果,从而导致经营者没有积极性去服务企业。
缺乏监督机制。公众公司不是控股股东的圈钱工具,而是一个真正的利益共同体。缺乏对大股东的监督机制,会使得大股东独自擅权,会损害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三、结论
上市家族企业因为它的一些固有特征出现了新的公司治理问题,这是公司治理研究中的新问题。家族企业先天性的不足和相关外部环境的欠缺给上市家族公司的经营造成很大的困难,我们要针对这些缺陷和不足去探寻解决方案,促进家族企业的成长。
参考文献:
[1]钱海婷.四维度的家族企业治理结构演进分析[J].企业天地,2008(04).
[2]李心合.利益相关者财务论[J].会计研究,2003(10).
[3]周俊颖,李媛.基于博弈视角“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财务管理目标探讨[J].财务与管理,2011(02).
温室气体的治理范文4
【关键词】知识管理 隐形知识 显性知识
隐性知识对于企业来讲是非常关键的知识,它们往往比显性知识更完善,更具有创造价值,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和创新更有赖于他们固有的隐性知识。通常一个企业内部的隐性知识是显性知识的三到五倍之多。如何挖掘企业内部的隐性知识并促进其显性化是知识管理中非常关键的一环,也是企业知识管理亟需解决的瓶颈。
一、隐性知识的定义和分类
隐性知识是迈克尔?波兰尼(Michael Polanyi)在1958年从哲学领域提出的概念。隐性知识是和显性知识相对的,是指那种我们知道但难以言述的知识,它代表了以个人经验为基础并涉及各种无形因素的知识,存在于个人头脑中,存在于特定场景中,难以系统化和难以交流,因而具有一定的独占性和排他性。
按照隐性知识是否可显性化,可将隐性知识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能够文档化的隐性知识,一旦某个经验被员工整理成文字,其他同事就能够阅读学习并快速掌握经验;第二类是较难文档化的隐性知识,或者即使整理成文,其他人员也难以理解和学习,主要是通过人-人的模式实现。
二、隐性知识显性化的意义与策略
对于企业而言,真正有价值的知识是员工通过经验累积起来的隐性知识,通过隐性知识显性化,可以保护企业知识资产,避免因为员工流失带来的知识流失风险;同时,通过隐性知识显性化可以加快培养新员工。
对于个人而言,隐性知识显性化能够促进个人成长。虽然个人将隐性知识分享给其他组织成员可能会使自己的工作优势受到威胁,降低个人的专家权,但是整体而言也给个人带来许多优点,例如:可以增加互相学习的机会;可以分享企业的共同利益;可以获得与企业激励系统的回报。
隐性知识要实现由个体到组织、由组织到个人的不断循环与深化,应重点参考采取以下几种策略:
——塑造具有企业自身特色的知识共享文化;
——紧密结合业务流程;
——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技术;
——建立利于隐性知识显性化的高效激励机制。
三、隐性知识显性化方法
(1)组织统一梳理的方式。企业组织对隐性知识进行统一梳理,首先要梳理出隐性知识点,把隐性知识点对应内部可求助的专家,再进一步,就需要组织知识贡献者(知识专家)把隐性知识点显性化。企业可以定期(例如每年)组织隐性知识梳理工作。可以按照职能和项目两种类型梳理隐性知识点。
职能型隐性知识指与企业部门的职能或具体工作直接相关,由承担这些职能的员工掌握的知识。职能型隐性知识梳理的内容一般包括:职能分类分级、隐性知识点内容、现在的知识管理方式、建议的隐性知识管理工具、是否可以文档化、文档化的优先级别、是已经积累的知识还是需求的知识、贡献知识的人员等。
项目型知识梳理方法是以工作任务为基础切入,按照任务的阶段、类别、隐性知识点类型,系统地清点出工作中所有需要的隐性知识。项目型隐性知识梳理内容包括:该工作任务阶段的划分、隐性知识点具体内容、已采用的隐性知识管理工具、还可以采用的管理工具、是否可以文档化、文档化的优先级别、是需求的知识还是已经积累的知识、贡献知识的人员等。
以上两种方式梳理完成后,就要针对优先级比较高,可以文档化的隐性知识点,组织相关贡献者做整理工作,作为内部的最佳实践。
(2)在业务流程中获取的方式。作为第一种形式的补充,企业有必要结合业务流程,制定常态化的规定和机制,促使隐性知识能够不断地从流程中获取、积累和沉淀。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
一是通过工作总结实现隐性知识显性化。部门或者项目组定期做的总结、暴露出现的问题、分析原因和提出解决方案,这些就是隐性知识显性化的过程。
二是通过问题事件将隐性知识显性化。在企业中,经常重复发生类似的问题。如果当该问题事件出现时,把该问题事件和解决方案能及时储存并传播给相关人员,将有效的减少重复发生的机率。
温室气体的治理范文5
众所周知,影响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压力。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的教育形势对教师提出的一系列新的要求,成了新的压力源,考验着教师们的心理承受力。
1.由于不能自我否定,深感自责和痛苦
为适应社会的需求,学校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因此,转变观念和自我否定无疑是一种自我挑战和超越,其经历既艰难又痛苦。对不能自我否定、在实践中又不能得到快速成长和取得良好教育教学效果的教师更是如此。他们为此深感自责,进而对自己产生怀疑,甚至失去自信。
2.构建新型师生关系,进行心理调整
在新的教育体制下,新型的师生关系强调教师的引导作用。为追求人格的完美,塑造更好的形象,教师们自然会关注、制约自己的各种言行举止。这样的强迫性行为,是造成不健康心理的直接诱因。但更令人担忧的是,在对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上,学生家长与学校在教育上往往存在一些不协调的地方。更让教师不能接受的是,在处理教师与学生的矛盾冲突时,往往是家长站在学生一边,学校站在家长一边,把所有的责任推向教师。教师因而深感委屈、无助和失望。这些问题使教师面临一个严峻的心理适应过程。
3.知识更新和高素质的要求下所产生的焦虑感
知识经济时代对教师在知识结构、思维方式、教学能力、执教手段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对照要求,不少教师深感自身不足,为此,想通过继续学习和培训来提高自己。但这些都需要有一个过程和一定的付出,决不是一蹴而就的。再加上繁重的工作和家庭负担,对于精力有限的教师们来说,这无疑是一种巨大的压力。如果调整不好,教师很容易产生无助感,进而焦虑和自责,并严重影响心理健康。
4.现实与课改理念的矛盾,让教师深感迷茫
新的教育体制促进了教育观念深层次的转轨。但在实践中,教育体制的诸多环节还没能为“转轨”提供更好、更全面的保障和相互配套环境。如:现行的评价体系还没有完善,各级各类学校仍然要面对沉重的升学压力,教师仍然是“一考定终身”。因此,很多学校对教改虽然大力宣传,做足表面文章,但实质上教育教学还是为应试服务,使教师们找不到方向,定不好角色,从而深感迷茫。
5.在市场经济下,高付出后的低回报导致教师心态失衡
社会需求对教育的高期望、高要求,迫使教师不断地去更新知识,频繁地去参加各类考试,这无形中加重了教师的学习任务和经济负担。同时,超负荷的工作和更为严格的要求也加重了教师的身心负担。然而,教师努力了、付出了,但社会地位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提高。教师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他们的生活也要以一定的物质为基础。看着自己为了学生一天到晚忙个不停,生活还那么辛苦,难免会产生消极的情绪。
二、构建改善教师心理健康的体系
教师如果出现了以上这些心理障碍,对于学生的发展、学校的发展,甚至对于社会的和谐发展,都会产生不利影响。为此,我们必须构建有效的防御体系,使教师的心理得到健康发展。
1.构建人文管理体系
(1)关心教师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在生活上,学校要让教师切实体验到来自领导的深切关怀和爱护;要为他们建立较为舒适的工作与学习环境,并提供给他们更多的学习机会;同时,要创设和提供展示的平台,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评价既要重结果,更要重过程,以评价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
(2)构建民主的教育环境,尊重教师的话语权。政府有关部门要认真对待教师的合理建议和不同意见,还其教育教学的主人翁身份。真正做到政务公开,让教师了解管理,参与管理,全面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地位,增强其自信心。
(3)建构社会、家庭、学校与教师的和谐关系,使社会、家庭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让社会、家庭理解教师,尊重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在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人文环境,增强教师的使命感和认同感。
2.构建自我防护体系
(1)自我反思,肯定自我。教师的自我反思对其心理健康极为重要。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教师应建立自我意识,能正确评价、辩证看待自身的优缺点。“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只有正确地对待自我,才会减轻庸人自扰的苦恼。
(2)善于交往,融洽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教师顺利进行教学工作的保证。教师只有不断地与社会交往,保持自身与社会的平衡,将自己和谐地融入社会之中,才能保持健康的心理。成功的教师往往是乐于与学生及社会交往的。特别是善于与学生交往的教师,能够使课堂气氛活跃,给学生以如沐春风之感,也使自己的心灵得到抚慰和升华。
温室气体的治理范文6
关键词:制药企业 成本控制 常见问题 处理措施
通常,任何企业进行成本控制与管理,都是按照企业在某个时期特定的成本管理目标,企业的成本控制主体在自身被允许的权责范围以内,通过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针对企业将要发生的生产成本消耗及其他各种成本的影响因素进行干预和调节,进而确保实现企业生产的成本管理目标的一种管理活动。下面,针对制药企业成本控制中的常见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关的处理措施。
一、常见问题
(一)成本控制意识不强、观念模糊
一般地,制药企业的成本主要包括研发阶段的成本、采购成本、制造成本、物流成本、财务管理费用、销售成本等。在成本控制方面,制药企业的管理体制还不够健全,往往把企业成本控制的对象局限在生产加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存在严重的重视生产环节及生产成本的控制,而忽视了同样重要的其他各项成本的现象,这为我国制药企业的成本控制效果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在进行成本控制的过程中,缺乏将相关资料进行综合整理分析的科学手段;管理体制及规章制度的制定要执行缺乏系统化和程序化规范;信息系统的建立还不够完善;人员的管理能力和综合素质相对较低,对电子信息软件应用能力有待加强。
(二)存在成本信息失真的现象
企业成本信息数据是企业制定目标和计划、确定预算的重要依据,直接影响着经营决策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同时,通过参照企业成本信息数据,可以对企业生产经营效益的考核和控制起到一定的作用。因此,在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成本信息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但在实际中,由于一些不健康因素的诱导,致使企业成本信息失真,从而为企业的成本管理造成障碍。有些制药企业在完成各个指标任务方面存在急功近利的错误思想,对企业成本进行人为的调整,或者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法不得当,这都会导致企业成本控制出现缺失和混乱现象,使企业的成本不能将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状况真实地反应出来,进而使企业的成本控制失去科学性与合理性,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处理措施
(一)制药企业要树立正确的战略成本思想,健全完整的成本控制体系
有效降低成本,切提高企业各项效益,是企业进行各项管理活动的永恒主题。在当今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中,作为竞争主体,制药企业树立怎样的成本控制理论和思想来有效支配成本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制药企业能否获得长足发展,对制药企业来讲是一个极具现实意义的重大问题。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管理思想和理论不断的创新,制药企业成本控制的概念要突破生产成本控制的局限,运用战略成本理论和思想,将企业成本拓展至各个相关部门和研发、生产、销售等每个关键环节,切实将成本控制贯穿于整个产品的生命周期,为此能够确保企业成本控制的有效性,有助于提高企业的效益及其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二)切实有效控制销售成本
销售成本的范围极其广泛,主要包括市场开发推广费、存储费用、办公费、差旅费、配送费、信用损失成本、售后服务费用、各种管理费用等,控制销售成本对于任何企业而言,都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制药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要想在竞争中站稳脚跟,制药企业必须重视对销售成本的有效控制。因此,制药企业要首先针对跟销售成本相关的各项费用制定合适的开支波动范围,有效避免企业资金的浪费。还认识到销售成本的控制不只是销售部门的事,整个企业内各个部门都跟销售成本有联系,必须要促进企业各部门之间的配合。企业还需要考虑精简销售组织,尤其是对于已经走上轨道的企业,很有必要对销售区域进行重新划分,减掉不必要的销售人员,这样可以为企业节省诸如差旅费等方面的开支,同时促进企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三)将改造企业的技术项目提升至战略高度,通过技术创新有效控制成本
制药企业将改造企业的技术项目提升至战略的高度,利用技术创新对企业成本的有效控制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首先,制药企业要树立树立节能环保的正确理念,仅仅围绕企业成本的有效降低这一核心问题,系统、具体地对企业产能、运营成本、绿色工艺、环保理念等方面进行合理的理论分析,优化配套的设备设施,提高产品研发生产的相关工艺技术,对产品要进行适度包装,有效降低污染排放,从而促进成本控制工作的有效进行。其次,制药企业要强化采购环节、生产环节等的成本控制,利用现代化手段推行物流工作的信息化,强化对间接费用的日常控制,提高资金的周转速度,充分重视企业成本控制各项指标的贯彻执行工作。
(四)提高收集整理成本信息数据的准确性与时效性
在制药企业的成本控制工作中,成本相关数据信息的收集整理工作与企业成本控制决策的制定、目标的实现有着密切的关系。为此,制药企业内部的成本会计人员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树立成本效益的重要思想,在成本信息数据的收集整理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并合理利用国家相关的优惠政策,同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促使成本会计的只能作用得以充分发挥。此外,还需要实行成本发生问责制,以此提高企业内部相关人员的工作责任心与积极性,对提升制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着积极的作用。
综上所述,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制药企业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针对企业成本控制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构建合理的价值链,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从而促进企业的长期、稳定、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余红刚.企业成本控制的现状分析及其治理措施[J].企业导报,2009,(1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