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考改革的具体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考改革的具体措施范文1
高考录取参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
小升初建立对口直升机制,发展九年一贯制办学
12月7日,教育部网站披露了已经制定完成的考试招生改革总体方案的部分细节。总体方案和高考改革等配套实施意见将于明年上半年出台。
根据“三年早知道”原则,不会对未来三年内参加高考的学生产生大影响。配套实施意见现行试点,2017年正式推广实施,到2020年,基本形成新的考试招生制度。
而在高考改革中,将探索外语考试不再在统一高考时举行,而进行社会化一年多考。
【总体目标】
招考分离 多次选择
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这主要包括3个重要组成部分: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基本模式;健全考试与招生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可多次选择、学校依法自主招生、专业机构组织实施、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参与监督的运行机制;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人才成长“立交桥”。
【高考改革】
外语将实行社会化 一年多考
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说,推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可以引导学生学好每门课程,不偏科,全面发展,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兴趣、优势、志向的课程,充分发展个性潜能和学科特长,还可以引导学生参加公益服务和社会实践等,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同时,也能减轻学生不必要的课业负担。我们全面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也为高考科目、内容改革提供了空间,今后外语不再在统一高考时举行,由学生自主选择考试时间和次数,增加学生的选择权,并使外语考试、成绩表达和使用更加趋于科学、合理。
针对高考改革,此次教育部计划推出的考试招生总体方案提出,要对考试评价制度和招生录取制度进行系统设计。其中,在改革考试评价制度方面,将重点推行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及全面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
值得注意的是,将探索外语不再在统一高考时举行,实行社会化一年多考的改革,由学生自主选择考试时间和次数。
“从世界趋势和个人发展来看,都需要改变外语在高考中和语文、数学同等重要的局面。”对此,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袁振国解读称,此次探索外语考试“社会化一年多考”,如果能够成功,还能为接下来继续打破“一考定终身”取得经验。
【招生改革】
推行职业院校分类招考和注册入学
有专家担心,高考改革如果只是局限于科目调整,却不对招生制度也进行改革,可能令改革效果大打折扣。
昨日,教育部网站披露,在改革招生录取制度方面,重点分成两个方面,一是普通高校逐步推行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二是加快推行职业院校分类招考和注册入学,“一些报考高职院校的学生可不参加高考,由学校依据其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职业倾向性测试成绩录取。”
参与此次高考改革设计的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此前表示,从趋势上看,研究性大学优秀人才招生和大面积的普通学校招生之间,也将有所区别。
不过,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袁振国表示,高校在此轮招生改革中的动力稍显不足,因为按目前高招机制,高考后留给高校选拔优秀学生的时间太少,很难实现在考察考生高考成绩同时,参考面试、高中综合评价等方面,所以,他认为,央属部属高校招生办法的出台十分必要。
【保障公平】
各类人群 都有机会
促进教育公平是重要的价值取向,必须努力建立一个更加有效地维护公平的新机制。一是建立健全入学机会公平的保障机制。具体措施包括:改革高校招生计划管理,国家对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相对短缺地区采取支持性政策,扩大实施“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加快缩小区域差距;对基础教育薄弱的农村、边远、贫困、民族等地区采取倾斜性政策,扩大实施“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完善配套政策;建立起招生机会公平的动态监测和调节机制。二是严格考试招生管理,完善考试诚信、安全的管理制度。清理并严格规范各类加分政策。建立个人、学校考试评价诚信档案体系,加大对诚信失范行为的处罚力度。三是全面深入实施招生“阳光工程”,完善信息公开公示制度,加强高校招生自律,严肃招生纪律,加强责任追究,完善社会监督机制。
【政策实施】
各地最迟明年底出台实施办法
对于高考等重大教育改革,教育部一般都按照“三年早知道”原则,将方案提前一段时间公布,确保改革有序进行。
2014年上半年,教育部将总体方案及高考改革等各领域改革实施意见,有条件的省份开始综合改革试点或专项改革试点,2017年,总结成效和经验,推广实施,到2020年,基本形成新的考试招生制度。
方案要求,各省(区、市)最迟要在2014年年底前出台本地区具体实施办法。
实际上,一些地方已在先行探索,如浙江,2011年,便已推行“三位一体”招生,将考生高中学业水平成绩、综合素质测试成绩和高考成绩三者,按一定比例折算成最终成绩。云南、浙江、天津等地也已在高考英语听力测试时,率先尝试外语一年多考。
【改革路径】
有条件可9年一贯制办学
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介绍,目前关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主要有七条路径,贯穿义务教育到高等教育全程。
1.探索义务教育阶段免试就近入学的多种实现形式,包括小学初中对口直升;合理划分学区,学生在学区内直接进入初中;有条件的地区新建校实行9年一贯制办学等等,综合有效治理一些大城市择校过热问题。
2.推进高中阶段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包括建立健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鼓励各地积极探索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情况为依据的招生方式;完善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办法;中等职业学校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为依据,实行注册入学。
3.建立健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4.建立健全适合高等职业教育特点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招生制度。
5.改革统一高考,建立普通本科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
高考改革的具体措施范文2
日前,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就全面推进我省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提出明确要求。近日,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对广东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热点问题进行了回答。
1、问:我省《实施意见》是如何制订的?
答:2019年9月,国家颁发了《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为推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要求。我省现行的高考方案在维护教育公平,多元选拔人才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仍存在着一些有待改进的问题,特别是评价标准、选拔方式、入学通道等相对单一的问题,难以适应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健康成长的需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贯彻落实,省主要领导多次作出批示指示,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文件精神和要求,并认真制定好我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案。《实施意见》稿听取了各市、县(市、区)教育局、中学、省内高校以及有关教育专家、省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的意见和建议,在广泛听取意见、充分酝酿、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形成了《实施意见》,并在2019年上半年先后经省政府常务会议、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和省委常委会议审议通过,教育部今年2月同意备案后向社会公布。
2、问:我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我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多样化高素质人才需要,从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科学选拔各类人才和维护社会公平出发,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充分发挥考试招生制度的正确导向作用,积极推动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的培养,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教育强省和人力资源强省提供有力保障。
我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一是坚持正确育人导向。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二是坚持公平公正。把促进公平公正作为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在科目设置、考试组织、录取实施等环节着力完善规则,建立健全监管机制,切实保障考试招生机会公平、程序公开、结果公正。三是坚持科学选才。注重人才评价的系统性和综合性,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多样化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满足学校多元化的人才选拔要求和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选择,提高选拔水平,促进科学选才,确保考试招生工作安全高效、有序实施。四是坚持有序推进。按照统筹规划、试点先行、分步实施、有序推进的要求,统筹推进考试、招生和管理制度综合改革,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积极有序推进各项改革,确保考试招生制度改革顺利推进、稳妥进行、不断深化。
3、问:我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答:按照国家部署,积极有序推进选拔方式、制度设计、保障机制、管理办法的改革,健全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体制机制,推动素质教育深入实施,促进考试招生公平公正,提高各类人才选拔水平,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学习立交桥。
4、问:我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有何亮点和特点?
答:《实施意见》按照国家顶层设计的要求,结合我省教育工作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工作实际,对全面深化我省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做出了具体部署,明确了改革的五大任务和23条具体措施。主要的亮点和特点:一是坚持正确方向,体现广东特色。我省改革方案把国家对考试招生制度改革顶层设计要求贯穿于全过程,既落实了国家顶层设计的改革方向、思路和重大决策,又总结了我省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经验,体现了广东特色,如分类考试招生制度、一年多考制度和高校招生综合评价录取模式等都是我省的改革特色。二是坚持问题导向,促进科学选才。我省改革方案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统筹考试、招生和管理制度综合改革,通过改革考试形式和内容,改革高校招生录取机制和改革监督管理机制,改变单一评价标准、评价方式,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体现了人才选拔培养规律,较好地满足了高校多元化的人才选拔要求。三是坚持以生为本,促进学生发展。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通过全面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一年多考制度、分类考试制度等,有效地引导素质教育,切实减轻学生考试负担,增加了学生成长发展的选择性,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四是坚持统筹规划,有序推进改革。我省改革方案在统筹规划、系统设计的基础上,按照分步实施、稳步推进的原则,分项目、分步骤稳步推进我省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如2019年的高考加分政策调整,2019年的调整和优化二本招生录取批次,2019年增加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2019年出台高考综合改革方案,2021年高考实施新的高考综合改革方案等改革内容,既有已启动的单项考试招生改革,也有未来改革的任务和路线图。五是坚持公平底线,深化阳光招生。我省改革方案把促进公平公正作为改革的重要内容,通过增加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推动随迁子女升学考试工作、改革监督管理机制、完善考试招生诚信体系等改革,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大力促进机会公平,大力促进考试招生公平公正。
5、问:我省改革方案提出积极有序推进各项改革,主要考虑是什么?
答: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关系教育基本制度,必须按照国家统一部署,自上而下,统筹规划,有序推进,审慎操作。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意见》要求统筹规划、试点先行、分步实施、有序推进的原则,教育部鼓励各省积极启动考试招生制度单项改革,高考综合改革待上海、浙江试点一个周期,总结经验、完善措施后再整体推进。因此,全国大部分省(区、市)高考综合改革整体推后一年。按照教育部的部署和要求,我省明确了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即考试招生制度单项改革从2019年、2019年陆续展开,2019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2021年高考实行新的高考综合改革方案,分年度、分项目、分步骤,稳步有序推进我省考试招生制度各项改革工作。
6、问:如何完善中小学招生办法?
答:《实施意见》对中小学招生制度进行了总体设计、统筹推进,对改革完善中小学招生办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标准化发展,破解中小学择校难题。完善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的具体办法,试行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对口招生。深化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积极推进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为依据录取高中阶段学校新生;全省统一取消公办普通高中招收择校生,完善优质普通高中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学校的招生办法,逐步扩大优质高中指标到校比例。具体改革办法由各地市制定。
7、问:为什么要完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考试的科目和次数是多少?
答: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以下简称学考)是党的xx届三中全会《决定》和国务院《实施意见》提出的要求。学考主要检验学生学习程度,成绩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依据。国家规定的所有学习科目均列入学考范围,包括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通用技术、音乐、美术和体育等14门。目的是引导学生认真学习国家规定的所有科目,避免发生严重偏科,同时也为高校科学选拔人才创造条件。学考分散安排在各学期进行,创造条件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同一个科目两次参加考试的机会,同时计最好成绩为最终结果,可以减轻学生集中备考和一次考试所产生的心理焦虑和精神负担,同时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高中学校更加注重个性化教育,更多地实施因人施教。
8、问:怎样增强学考权威性,确保考试安全有序、成绩真实可信可用?
答:学考由省、市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按国家课程标准和考试要求组织实施,这就保证了它的规范性、安全性、科学性、公信力和权威性。一是大部分科目由省级专业命题机构按照国家课程标准统一组织命题,确保试题的科学性。二是大部分科目考试在标准化高考考场里进行,确保考试的安全。三是统一阅卷程序、统一标准和方式,确保评分准确。在这方面,我省已经有了实践经验。从2019年开始,我省学考就已向考生提供1年2次考试机会;全省统一命题、统一组织考试、统一阅卷、统一评定成绩;目前,我省标准化考点考场建设已有了确保考试安全的技术支撑。学考考试管理与高考一样,全部在标准化考点和考场进行,考试全程监控录像。省教育厅将于2019年制定完善学考制度的实施方案,对实施学考工作作出具体的规定。
9、问:为什么要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答:一是综合素质评价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参考,实施综合素质评价是党的xx届三中全会《决定》和国务院《实施意见》提出的要求。二是人的发展和人才选拔标准应具有全面性;而考试成绩主要反映学生的认知水平,不能完全反映学生的行为表现,也不能完全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建立规范的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客观记录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突出表现,把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的情况结合起来评价和选拔人才,方式更加科学,有助于扭转单纯用考试分数评价学生的做法,促使人才评价和选拔从只看冷冰冰的分,到关注活生生的人,实现知行统一。
10、问:怎样实施综合素质评价?如何保证综合素质评价规范有序、真实可信?
答:一是规范评价内容,确保全面真实。如实记录反映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突出活动和表现并收集相关事实材料,全面、充分反映学生高中阶段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兴趣特长、社会实践等方面的发展情况。注重考查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做到有据可查。二是建立规范的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和统一的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平台,客观真实准确地记录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情况及突出表现。三是规范管理,强化监督。建立综合素质评价监督管理机制,严格记录和评价程序,建立公示、申诉和诚信责任追究制度,活动记录和事实材料要进行公示,确保公开透明、内容真实准确。通过这些制度的设计,保障综合素质评价真实可靠。省教育厅将于2019年制定完善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的实施方案,对实施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作出具体的规定。
11、问:基于高考基础上综合评价录取是指什么?
答:2019年,我省在南方科技大学试点进行基于高考基础上的综合评价录取模式招生改革,即在学校录取的标准中,高考成绩占60%,学校测试占30%,学生学业考试成绩占10%,简称631录取模式。近几年,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上海纽约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西交利物浦大学、北师大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等高校先后参与了这项改革。从改革试点的情况看,631录取模式在人才选拔、促进学生成长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效。《实施意见》明确,我省将继续深化基于高考的综合评价招生录取模式改革,发挥统一高考成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高校测试成绩和高中综合素质评价在招生录取中的积极作用,逐步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和多元化的人才选拔机制。
12、问:对随迁子女升学考试工作有何考虑?
答:我省是全国进城务工人员第一大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随迁子女升学考试工作,2019年底省政府办公厅转发了省教育厅等部门《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我省参加升学考试工作的意见》,确定了随迁子女在我省参加升学考试的条件,要求积极稳妥、分步有序地解决随迁子女升学考试问题。按照省政府文件精神,改革方案把促进随迁子女升学考试工作作为维护教育公平公正的重要内容,进一步落实和完善随迁子女升学考试政策措施,切实保障随迁子女公平享受教育权利和升学机会。
13、问:我省高考综合改革什么时候启动?
答:《实施意见》明确我省2019年出台我省高考综合改革方案,从2019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新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方案、新的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2021年高考开始实行新的高考改革方案,基本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高考综合改革具体方案将在2019年制定并公布。
14、问:从现在到实行新的高考方案期间,我省高考实行什么方案?
答:我省2019年出台高考综合改革方案,2021年高考实行新的高考综合改革方案,即2019年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实行新的高考方案,现在在读的高中学生以及2019年、2019年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仍执行目前的高考方案,考试科目、内容和方式不变,从2019年起语文、数学、外语、文科综合、理科综合统一高考科目使用全国卷。在实施新的高考综合改革方案前,这几年过渡期,各中学和考生要按照目前的高考方案要求安排好教学和备考工作。
15、问:新一轮高考改革是否分文理科?考试科目如何组成?
答:考试科目设置是高考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实施意见》对此已明确了改革的方向,即实行3+3考试模式,也就是普通本科院校实行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科目和3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考试方式,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科目分值不变,每科满分150分。考生高考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门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门科目成绩组成。计入高考总成绩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由考生根据所报考高校的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考试科目组合上不分文、理科。
16、问:哪些科目提供一年多考?
答:为减轻考生集中应考的压力,改变一考定终身的弊端,我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和统一高考的外语科目,将创造条件为考生提供两次考试机会,由考生结合自身实际选择参加考试,并选择最好的成绩使用。
17、问:高职院校分类考试包括哪些形式?考生如何报考?
答: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是指从统一高考中分离出来的实行单独招生的考试方式,目前主要包括:3+技能证书考试、五年一贯制、中高职三二分段、高职院校自主招生等考试招生形式。
《实施意见》明确要加快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高职院校考试招生逐步实现考试的内容、形式、时间安排和录取与普通本科院校相对分开,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方式。2019年我省将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增加语文、数学、英语3门考试科目,高中阶段学校毕业生自愿选择报考,并以此成绩作为报考高职院校文化素质的成绩;2019年启动新的高考方案后,进一步完善高职院校分类招生改革。高职院分类考试方案由省教育厅制定,考生报考办法将在高职院校分类考试专项改革配套文件中予以明确。
18、问:高校招生录取批次有何变化?下一步如何考虑?
答:《实施意见》明确2019年起将创造条件逐步淡化和取消高校招生录取批次。根据我省招生工作的实际,我省从2019年起,将原第二批本科A类及B类两个招生录取批次调整合并为第二批本科批次。今后,我省将创造条件逐步减少和淡化高校招生录取批次,让学生有更多选择院校和专业志愿的空间。
高考改革的具体措施范文3
新高中课程标准在明确高中培养目标、优化课程结构、确保教学内容、促进教学方式转变等方面作了积极的改革探索,在教学中我们应紧跟高中课程改革的步伐前进。为适应这一新形势,确保高中教育质量的稳步前进,我们的教学要切实有利于广大学生的自主发展;针对这一新形势,我们提出了“培养具有中国灵魂、世界眼光的现代人”这一口号。要培养这样的跨世纪人才,首先要求教师自身应该胸怀祖国,放眼世界。高中历史新课程这一高中历史教育的实验田,对我们教师来讲既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遇。只有认真研究,深入思考,努力实践才能赢得主动,取得事业和人生的双重进步。在接下来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要本着拓展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技能、放宽教学视野的指导精神,积极摸索和总结教学规律,尽快提升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认知能力和求知兴趣,实现望亭中学历史教学的新突破。
二、学生情况分析:
高一年级共六个班近三百四十个学生,重点班生源质量相对较好,普通班生源质量相对差一些,高一新生一方面由于初次来到一个新环境,心理和作息习惯都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另一方面由于初中的历史基础知识都比较薄弱,所以高一历史教学应注重基础的培养和兴趣的培育。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穿插一些与历史教学相关的历史典故,尽量多地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历史知识与历史发展脉络通过生动活波和直观浅显的方式呈现给学生。
三、教学方法:
综合考点内容,突出学科内的知识衔接,注重学科间的贯通,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基础训练,重在运用;拓展训练,重在提高;综合训练,重在发展。使学生既从“点”上拓展,又能对所学知识点结合,融会贯通。
高中历史教材的主体结构按“学习专题”构建。历史上的政治活动是丰富多彩、极其复杂的,他与经济活动、文化活动一起构成了人类历史上多彩的生活活动。只要同学们潜心学习,细心探究,就一定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感悟许多历史的真谛。
四、重点工作及具体措施:
(一)、重点工作:
(1)明确教学任务、抓好教学常规、注重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兴趣。
(2)精心备课,把每一堂课当成优质课来准备,注重教学设计的探索。
(3)注意教学方法的改进,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更能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
(二)、具体措施:
1、增加历史教学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
高中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相较于初中生来说,已经开始发生重大转变,理性思维的能力大幅提升。但是由于毕竟高一年级的学生还没有完全过渡到成熟的理性思维,完全枯燥和单一的理性分析还不完全适合他们的认知层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培养他们对于事件本质和事件规律的认识和分析,也要糅合趣味性较强的历史典故和历史逸闻,辅助学生对当时历史环境和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
2、转变教学方式,力求做到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 (2)每两周一次小考,把两周内所学主要内容以提问形式或试卷形式考察一遍。做到周周清。
(3)每月一次月考,查漏补缺,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做到月月清。
3、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研究能力
(1)每学完一个单元引导学生概括本单元的知识体系,培养他们的概括总结能力。
高考改革的具体措施范文4
一、以主干知识为依托,凸显基础性
分析2011年高考试题我们可以发现,2011年高考试题注重对考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考核,突出对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核。在对基础考核中渗透着各种能力考核要求,实现了基础知识与能力考核的有机统一。因此,一轮复习的目标:系统复习高中政治全部内容,夯实基础知识,构建知识网络,熟悉高考考点。要求:第一轮复习应遵循按章节或单元从知识要点、重难点、例题讲解、练习巩固、单元检测、讲评的程序进行夯实基本知识。以高考考纲考点为主干知识,重点把握最主要的概念和最基本的原理及相互联系与区别。复习中要学会抓住“点、线、面”,建构起考生自己的知识体系,使学习的知识系统化、明晰化、精确化。要求考生吃透概念原理,要做到在脑子里有一张“知识结构图”、一棵“知识树”,做到“点、线、面”相结合。
二、以能力培养为主导,突出素质教育要求
能力培养是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新课程要求采用恰当方式培养考生的综合能力,帮助他们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2011年的思想政治高考试题坚持能力立意,在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程度的基础上,注重考查了考生运用学科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要训练考生科学的解题思维,培养考生基本的解题能力。良好的思维习惯的养成,主要是指导考生解题时能遵循以下思路:阅读题目;分析题意,确定答题方向和范围;根据已有的知识判断问题材料情景有无符合的知识原理;根据题目所给信息,确定应选用什么样的语言和基本知识原理来表达。
高考中考生失分的原因包括对考点所涉及的知识点梳理得不够完整清楚,对教材的知识体系把握不够准确,专业术语表述得不够规范,也缺少对题型的强化训练。要加强审题和答题能力的培养,通过典型习题的训练和常见错误的分类分析,提高考生对试题的分析能力和答题要点的构建能力。
三、关注学生发展,加强能力培养
(一)抓主干知识,抓实抓细
复习时,要以基础理论为主线,整合知识专题。基础主干知识包括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基本事实及其相互联系。基础主干知识构成了学科的骨骼,这部分知识必然成为高考重点。
(二)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
文综政治卷强化了对考生各种能力的考查与导向。因此,要求考生既要夯实学科基础,掌握好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又要关注国内外重大时政热点,注重培养运用所学理论理解分析实际的能力,更加重视时政热点、政治导向、知识能力以及三者的关联度。
(三)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在复习教学中,要注意落实新课程理念,体现新课程的学科特色,把握方向,活化知识,培养学生学会运用基本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把反映国内外形势发展中的重点、热点问题与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对接。如:学会运用经济和政治常识分析某个问题(现象)形成的原因,说明问题可能产生的影响,及解决问题的意义,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运用哲学知识,分析某种做法(政策、措施)的哲学依据,指导我们解决某个问题的思路,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等等。
(四)掌握文综答卷答题基本要求
培养文综答卷良好习惯,控制训练难度,要在速度、准确率上下工夫,提高审题技巧和解题能力。细节决定成败,实施复习的精细化学习管理,要精选习题,优化训练;精心批改,指导激励;精讲习题,提升水平;精细分析,全面掌握。
四、科学处理好复习备考的四个关系
(一)传统复习模式与新课程下复习之间的关系
新课程下的复习既要继承传统复习模式的优点,又要体现新课程新高考的特点。传统的复习模式是多年复习经验的积累,在新课程下的高考复习仍然有效,建议第一阶段以夯实基础为复习目标,紧扣教材,单元、模块过关,加强落实;第二阶段专题复习以能力提升为目标,整合知识,构建网络,辐射热点;第三阶段模拟训练以反馈改进为目标,综合演练,查漏补缺,调整心态。
(二)新教材与旧教材的关系
① 注意教材的变化。②复习过程中要注意从生活主题入手,处理好新教材与旧教材的关系,不要把新教材强行纳入教师所熟悉的旧教材体系中,克服不自觉地回归老教材、老教法的现象。对待教材的态度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要具备课程整合概念,不要被教材束缚了手脚。③适当关注“名词解释”“专家点评”等辅助文栏目中与重大时事相关的重要知识。明确新课程高考范围和要求,合理规划教学复习进度立足于夯实基础,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高考改革的具体措施范文5
1.继续推进作风建设,积极营建精神家园。
扎实推进作风建设,提升师德,增强师能;积极营建师生精神家园,致力师生人心凝聚;确保教职工无重大违纪。
2.加强德育工作,打造平安校园。
坚持德育为首原则,着力师生美德养育;抓实安全管理,打造平安校园;杜绝师生安全责任事故,确保师生违法犯罪率为零。
3.深入实施学校课改方案,积极争创省特色示范普通高中。
营造创特氛围,制订创特方案,落实课程方案,力争创特成功。
4.强力推进教学改革,努力提升教学质量。
强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仔细研究新高考方案,力求高考质量平稳过渡;抓好学考工作,力争提升学考优秀率;重视学科竞赛,扩大省级以上学科竞赛获奖面,提升获奖档次。
5.提高教育科研品位,加强优秀教师培养。
重视教科研工作,提高教育科研品位,力争有市级以上课题立项并获奖。
6.改善办学条件,优化后勤服务。
继续拓宽开源渠道,积极改善食堂管理,继续加大硬件建设力度,努力优化后勤服务。
1.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扎实推行“人文关怀”,充分尊重每一个教职工,积极主动为教职工做好事、做实事,公正处事,公道待人,致力于营建学校理解教师、教师理解学校、师生互相理解的精神家园,努力提升教职工的幸福指数,激发教职工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学校的向心力、凝聚力。本学年主要举措:⑴继续完善已开展的洗车服务、教职工ktv休闲活动等人文关怀举措;⑵加强食堂优质服务;⑶鼓励教职工身心锻炼,提高教职工身心健康水平;⑷实施“减免”政策,鼓励教职工多在学校工作与锻炼;⑸改善教职工住宿条件;⑹考虑实施“放心菜”工程,⑺恢复教职工乐队活动。
2.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认真抓好“整改落实、建章立制”环节,认真抓好党性体验、党员评议工作,坚持不懈地开展教师批评与自我批评活动,进一步完善体现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师德师风考核评价机制,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3.大力推行师德师风建设,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严禁教师违规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等行为的规定》及县教育局有关文件精神,认真落实《__中学教职工违规处理办法》,坚持说理引导和规范督查相结合、正面鼓励和严肃惩戒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公平、公道原则,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强调规章制度面前一视同仁,建设良好的师德师风。
4.以团结、智慧、实干、有作为为班子队伍建设目标,重视行政干部的理论修养自我提升工作,改良工作方法,转变工作作风,积极追求智慧管理,不断提高管理艺术、管理水平。
5.学校工会要继续围绕学校凝聚人心的工作目标开展工作。⑴贴近教职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发挥桥梁作用、监督作用和参谋作用,营造民主和谐的校园氛围、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充满关爱的生活氛围、有利于教职工发挥积极创造性的工作氛围。⑵开展更为丰富的工会活动,组织教职工社团活动,进一步丰富教职工的课余生活。⑶关心教职工的身心健康,开展教职工课余锻炼,倡导乐观、健康、高雅的生活情趣。
6.团委工作要围绕“让学校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让学生快乐生活、健康成长”这一目标开展工作。⑴加强对学生干部的培养。努力培养一批思想品德优良、工作责任心强、工作水平高的学生干部,加强学生自主管理,维护校园和谐。⑵精心设计并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短小精悍、令学生终身难忘的活动,寓教育于活动之中。⑶完善“海螺山”文学社团,恢复《海螺山》社刊,改良《__学生报》,提升报刊质量,编印“国旗下讲话稿”集。⑷积极做好扶贫帮困、青年志愿者服务等工作。
1.围绕尚美教育“整一、和谐、明晰”的基本内涵,通过“尚美教育”体系的构建、浸染,“以美立德、以美启智、以美健体、以美怡情”,促进师生全面、和谐、长效发展,使“淳美”成为__全体师生的内在精神气质。
2.改“政教处”为“德育处”, 坚持德育为首,将重“管”转化为重“育”,以培养社会栋梁之材为已任,深化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美德养育务求系列化、主题化、课程化、实践化,围绕“感恩、善良、爱校、责任”四个重点,有计划地开展教育活动。
2.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以“爱、实、活、效”为班
主任队伍建设目标,贯彻学校对班主任的“保障待遇、提高地位、严格要求、减负增效”的工作思路,做好班主任工作责任心强化、工作水平提高两篇文章。3.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紧紧围绕学校“尚美教育”特色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努力营造和谐健康、积极向上的育人环境,从小处着手,从长远布局,大力创设学校理念文化、制度文化和历史文化,精心设计广场文化、教室文化、寝室文化、餐厅文化等校园环境文化,继续开展“三百”活动,培育学校精神,养育学生人文、科技素质,让全校师生浸润在浓浓的高品位的校园文化之中。
4.重视师生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处、团委、教科室、工会、班主任以及任课老师,尤其是学校心理辅导与人生规划指导师,要积极开展诸如学生早恋、暴力倾向、自闭等各种青春期心理问题的研究与疏导,通过心理健康知识专题讲座、知心吧活动、校长信箱、__贴吧、校园网等各种途径,加强对师生心理问题、现实困难的了解、教育、帮扶与疏导。切实提高心理健康的程度,提高师生心理调适和适应社会的能力,积极缓解师生因工作和学习的紧张而引起的各种心理压力。
5.强化安全监管。全体师生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做到人人讲安全、时时讲安全、事事讲安全、处处讲安全。学校要完善并强化安全工作教育、防范、应急处理体系,完善校园数字监控系统,扎实开展各种安全自救演练,完善游泳池管理办法,修改、完善通校生管理办法,完善门房管理办法,完善值周班、值周组管理办法,狠抓安全制度措施的检查与落实,杜绝师生安全责任事故,确保师生违法犯罪率为零。
6.狠抓常规管理。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从细节抓起,认真抓好以下常规工作:①严格学生仪容仪表。②严格学生校牌佩戴制度。③严格手机管理制度。④继续加强跑操管理,提高跑操质量,让跑操成为培育班级精神、振奋学校精神面貌的重要载体,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7.继续加强家校合作,完善三个年级的家长委员会。寻求家长的支持配合,家校连心,共育新人。
1.认真落实《__省__中学课程方案》,彰显“尚美教育”特色,让“尚德笃行”成为全体师生的共同行动,让“博雅淳美”成为全体师生的共同追求。
2.设立学校课程处,强化学校课程资源建设与师资队伍建设。切实开展研究性学习、学生社团活动、教师岗位技能比武、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3.积极稳妥地深化课程改革,围绕“立德·启智·尚美”的校训和“淳美、智慧、坚毅、博雅”的现代公民的培养目标,构建学校“三层四类十二群”课程体系,形成学校的课改特色。
4.完善创特工作组织,制订创特工作方案,营造创特工作氛围,明确创特工作职责,做实做细化创特材料。切实做好迎接省一级普通高色示范学校评估考核相关工作,全校师生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努力争创省一级普通高色示范学校。
5.改革学校管理体制,试行教师“三级聘任制度”。由学校聘任年级长,由年级长聘任班主任,由班主任聘任任课教师,进一步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重视教师队伍建设,致力于打造甘于奉献、勇于拼搏、精于教艺的教师队伍。充分落实“青蓝工程”“名师带徒工程”“骨干教师示范课”等措施,充分发挥老教师、名教师的传帮带作用。通过新教师同堂练习、晚上坐班、基本功大比武、撰写课后反思等举措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1.强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认真总结近年我校高考的经验教训,制定学校教学改革行动纲领,认真制订基于学生学习力提升的《学科建设纲要》,贯彻“学生主体”观念,突出“探究、合作、自主”方针,强化学生自主性培养和良好学习方法培养,力求课堂教学高效、高质。
2.狠抓高考、学考和学科竞赛工作。着力挖掘学校质量提升的潜力,拓宽质量提升的空间,坚持“抓研究、抓课堂、抓协作、抓有效”策略,完善学校高考激励机制和高考管理办法,提升高考成绩。重视学业水平考试,制订学业水平考试激励机制,充分关注各学科学业水平考试的复习教学,明确奖惩措施,不断提升学业水平考试优秀率。强化“以抓竞赛促尖子成长”观念,不断扩大省级以上学科竞赛获奖面,提升获奖档次。完善高一高二年级教学激励机制,把高一高二成绩放到十二校平台中进行比较。
3.研究高考改革,明确改革方向,谋划备考策略。要加强基础学科教学,适当减缓教学进度,降低新授课的准入门槛,切实解决好初、高中的教学衔接问题,积极稳妥地推进起始年级的教育教学工作。
4.强化科研兴校意识,抓好教科研队伍建设,努力营造“崇尚研究”的氛围,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科研骨干队伍,提高教师研究能力和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不断提升学校办学品位。以重引导、压担子两条途径扩大教科研工作的参与面,提升教科研工作档次;每个教研组要根据本组教学实际,推进落实一项教学改革,力争有市级以上课题立项并获奖。按学年编印《__中学教师优秀论文集》。
5.继续规范教师业务学习和教研活动,切实发展教师个性,鼓励教师追求自己的教学风格,做到学养深厚,教养精湛。
1.增强总务后勤人员的服务意识,继续拓宽开源渠道,在上学年校产盘点的基础上,深入了解家底,查找节流漏洞,完善校产管理制度,提出厉行节约的具体措施,狠抓落实。
2.切实加强食堂管理工作。加强食堂职工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紧紧围绕服务优化、质量提升两大目标,大胆革新食堂现有的服务方式,最大程度满足全体师生的需求。
高考改革的具体措施范文6
关键词: 文理兼招 理工科专业 措施
一
我国普通本科高校按照功能定位可划分为三种类型:研究型、教学研究型和教学型;从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也可划分为三种类型培养研究型人才、研究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其中研究型高校(国家重点大学)主要是培养学术型精英人才和高素质技术创新人才,毕业生多从事技术创新研究和基础理论原创性研究;而教学型高校(一般本科院校)以培养应用型专门技术人才,主要从事技术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与创新[1],所以我们也称教学型高校为应用型高校。
但是,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培养目标与高职高专又存在很大的差异。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的是具有创新潜力和技术开发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高职高专教育培养的是具有从事某种职业能力的技能型人才。[2]
二
广东省率先开始在高考科目设置和考试内容上进行改革,之后各省高考改革紧跟其后,各不相同。最近几年,各省都在摸索自己的高考改革方案,大致有以下几类:3+2方式:3即语数外,2分为两种,文科(政治、历史、地理)之中选考2科,或理科(物理、化学、生物)之中选考2科。3+X方式:3为语数外,X指由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自主从文科、理科2个综合科目中选择一个或两个考试科目。其他考试方式还包含4+X、3+文(理)综等,其中地理、历史、政治属文科,称之为文科大综合,高考时放在一张考卷上,分三个模块;化学、物理、生物属理科,合称为理科大综合,高考时放在一张考卷上,分三个模块,此两种模式即谓大文大理。
2008年是江苏高考改革的第一年,普通高考模式为“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按照规定,学业水平测试均按等级划分,分ABCD4个等级。4门必修科目必须达到C级以上才能参加高考,两门选修科目必须达到B级以上才能报考本科。2008年高考,有许多优秀考生因为选修科目得C而无缘本科,这类考生被称为高分低等级的C型考生。
三
地方工科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生力军,同时教学工作是该类院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是其生存与发展的根基。[2]江苏省2008年高考改革后实行文理统一划线,部分理工科专业文理兼招引发的问题在部分地方工科院校中已经暴露出来。
为此我们对江苏某高校二级学院进行调研。就该学院2008级本科生而言,土木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建筑智能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现代汽车技术、通信工程这8个专业共招收536名学生,其中高考选考物理/化学(生物)的考生为184名,选考历史/政治(地理)的考生达352名,选考历史的考生占录取考生的65.7%。
针对理工科专业文科考生多的这一情况,我们对2008级以上8个专业的学生2008―200年的相同科目考试成绩作了分析,详见下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在英语、数学、线性代数、物理、历史五个科目上,文科生和理科生的成绩存在显著差异。其中,英语和现代史两门科目,文科生的成绩显著(p
从问卷中我们还看出,在这156名学生中,高中阶段学习理科的为63人,学习文科的为93人,文科生占60%;自愿填报所学专业的同学为79人(占总人数的50.64%),父母要求填报所读专业的为52人(占总人数的33.33%),调剂生为25人(占总人数的16.03%)。由此可见,自愿填报本专业的学生仅占调查总人数的一半,在这79名学生中,有的学生是非第一志愿录取,有的学生是考虑到就业因素填报本专业,所以对本专业感兴趣的学生数量又有所下降。
除此之外我们还调查了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困难,文科生中觉得目前学习比较困难的科目包括电工电路(19人)、高等数学(13人)、C语言/VB程序设计(15人)、英语(2人)、化工原理(6人)、物理(86人)。觉得物理学习难度大的86人中有50人觉得自己基础不好,36人没有学习兴趣。究其原因,主要是学校在高中时实行文理分科,为了应对高考,很多学生在分科或者会考后,放弃了所谓副科的学习。在所调查的文科生中,高一停止学物理的为50人(占文科生的53.76%),高二停止学习物理的为39人(占38.71%),会考后停止学物理的为4人(占4.3%),文科生中只有2名学生觉得物理学习没有困难,一名是基础比较好,一名是因为埋头死学。
理科生中,学习有困难的科目包括C语言/VB程序设计(16人)、英语(14人)、电工电路(17人)、数学(2人)、物理(31人)、化工原理(3人)。觉得物理学习难度大的31人中,有8人觉得基础不好,7人是因为大学物理包含了微积分的知识,因为数学薄弱进而影响了物理的学习,7人是没能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方法,9人对学习没有兴趣。
综合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就该二级学院学生的情况来说,目前物理、电工电路、C语言/VB程序设计是学生普遍认为比较难学的科目,在调查中发现,有72人认为学习过程中困难没有及时解决,使得学习难度增大,这一方面和学生的基础薄弱有很大的关系,另一方面也和学生的学习自觉性欠缺密不可分;另外有64人认为老师讲解比较枯燥,上课的效率不高,除此之外有3人沉迷网络游戏,造成学习困难。
从以上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就该学院学生而言,文科生学习困难主要集中在物理、高等数学等理工科目上,理科生学习困难主要集中在物理、英语等科目上。由此可见,物理是文理生所面临的共同难题,这主要是因为二级学院的学生是本科第三批次,相对来说基础就比较薄弱,而且进入大学以后,大学物理需要用到高等数学、物理两个学科的知识来解答问题,加入高等数学知识之后,基础薄弱的学生学习难度加大,又因自觉性比较差,没能在课后及时复习、预习,解决学习中的困难。而且文科生学习理工科目难度更大,一方面基础薄弱,另一方面与心理上畏惧理工科目的学习有很大关系。
这种情况的出现,对高校而言是一种低效培养,学校要对不及格学生进行补考、辅导等,势必造成教育资金的浪费,使得教育效率降低,更重要的是学校教学质量降低,进而影响学校的声誉,学生的招生、就业,学校和家长之间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
四
针对以上情况,我们认为应当采取一定的措施,提高教学质量,来缓解这一矛盾。
一是按照专业性质制定招生计划,理工科性质强的专业,招生时只针对理科学生,此外,高校在招生咨询的过程中,也应当尽量详细地告知考生各专业的主干课程,让考生对以后大学的课程有所了解,便于填报志愿。
二是理工科专业仍然采取文理兼招,理工科性质强的专业尽量录取第一志愿的学生,第一志愿大多是考生感兴趣的专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持久性。但是学生入学后要采取分班教学,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专业的性质,采用分班教学,可以缓解这一矛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文科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对于一些抽象的理论和概念,要辅助多媒体教学,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同时老师要及时批改学生的作业,对于学生作业中出现的普遍错误,要在课堂上及时讲解纠正,使学生的学习困难能够及时解决,进而提高学习兴趣,从而使得文科生学习理工科目的难度降低。
三是学校安排一些经验丰富的老师上课,避免经验不足的老师上课。理工科课程相对来说比较抽象,文科生基础比较差,如果老师上课枯燥乏味,容易造成学生反感,进而使其降低学习兴趣和课堂学习的效率,从而产生一系列不良后果。而经验丰富的老师讲解形象生动,容易提高学生的兴趣,进而增强教学实效。
四是学校可以组织兴趣学习小组。学生之间更容易交流,而且学生中的榜样更具有说服力。学校可以挑选一些品学兼优的贫困生,让他们作为其他学生的日常辅导老师,及时解决他们在课后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这样既可以给贫困生提供勤工助学的岗位,又可以解决其他学生的学习困难问题。
参考文献:
[1]柳友荣,龚放.“本科教学质量”辨证.中国大学教学,2008,6:7-11.
[2]邹栎.地方工科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探析.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2008,2: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