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对教育教学的影响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核心素养对教育教学的影响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核心素养对教育教学的影响

核心素养对教育教学的影响范文1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教育主旋律培育

一、核心素养的概念

在相关学者对核心素养的研究过程中,其中影响最大、最深远的就是OECD核心素养的框架体系,在这个框架体系中将核心素养分为类分别是:自主行动、交互使用工具和在异质群体中可以有效互动的三种能力[1]。三类核心素养但是以相互作用的形式进而实现人全面的发展。此后在某年某大学中有将核心素养按照所涉及的领域分为三部分分别是:文化基础、社会参与和自由发展,其中的每一版块都明确反映出了小学教育中核心素养对学生的基本培育要求。

二、核心素养在小学教育中的作用

小学阶段是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与实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新课改计划的实施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适应小学教育对学生学习的要求。在对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过程中,核心素养是培养学生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的能力与满足个人发展所需的知识储备量的重要素质,以期为学生今后的综合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学生的学习、成长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说培育核心素养是小学教育的主旋律,而核心素养的培育途径就是我们需要研究的重点内容。

三、核心素养在小学教育中的培育途径

(一)将核心素养融入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作为传递知识的媒介,是核心素养培育的基本内涵。故在完成培育核心素养的目标任务的过程中,需要做到的第一步就是优化教学内容,尤其是将核心素养融入教学内容培育途径的运用。将核心素养融入教学内容不仅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式学习,还需要教师重视知识的交融、内化。教师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中,也要根据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兴趣爱好,适当的拓展授课内容,在扩大学生知识领域的基础上拓展核心素养的内涵。

(二)将核心素养融入教学示范

教师的教学示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与效率,教师规范化的示范不仅有助于完善学生的核心素养,而且有助于教师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目标的实现。所以教师将核心素养融入到教学示范中需要做到:第一,教师要结合语文课程的优势,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明确核心素养培育标准、完善学生的道德情感。在此工作中,教师要做到以身教学,充分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第二,学生在学校的集体生活中,与人为善是每一位学生的必备技能,同时也有助于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营造和谐的学习环境。教师在教学示范中表现出友善的情感,积极引导学生情感用自己的行动为学生的情感流露做铺垫,以尽快达到核心素养的培育目标。

(三)将核心素养融入教学课堂

课堂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主要基地,更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平台。将核心素养融入教学课堂需要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角色,就应该积极参与到课堂的各种活动中,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第一,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发掘每位同学的潜能并指导学生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进而帮助学生提高其实践能力。第二,教师要根据每位学生的特点,组建科学的学习小组或者是平台,在引领学生积极学习的环境中培育学生间互帮互助的美德,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实力。第三,教师也要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学生的反思过程是其深入思考的过程,也是学生将课堂知识内化的关键途径。

核心素养对教育教学的影响范文2

关键词:教育教学工作;中职语文;职业和心理;整合

一、导论

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课程分为专业文化课程和文化基础课程两类,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之内,我国中职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着高度重视专业基础课程,对文化基础课程有所忽略甚至严重缺失的弊端,导致了中职学校毕业生毕业之后虽然能够通过自身的一技之长找到相应的职位,但是由于其文化基础课程的缺失,影响了中职学校毕业生今后的长远发展、健康发展、和谐发展。在发现了此问题之后,中职学校的文化基础课程教育教学工作一度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为此,教育部还发出了专门的文件规定了中职学校的语文课时要达到200节左右。由此可见,中职学校语文课时安排是占据了较大比重的,甚至有的专业课程的课时也还达不到语文课程的课时。但是,落实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当中,教师仍然存在忽视语文课程教学的现象,语文课教学的深度、广度和丰富度没有其他专业课程强,学生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通常无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具体学习生活当中。为此,必须将职业核心力和中职语文教学进行整合,在实现学生的语文素质、文化素质得到提升的同时,不断提升中职学生的职业核心,实现两者的相得益彰、相互促进,从而促进学生更加健康成长。

二、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有利于促进职业核心能力

语文素养是文化素养的重要体现,人们只有在具备了一定的语文素养之后才能够不断提升其他诸如历史、哲学等文化素养,为此,语文素养是提升学生文化素养的基础性条件。与此同时,语文知识是学生进行交际的基本前提,语文是非常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语文课程的相关知识实际上是工具性和人文性两者的和谐统一。由于语文是一门工具性的学科,如果中职学生掌握了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必将有利于学生学习其他专业课程知识,有利于学生提升自己的职业知识技能,语文课程内容和中职学生的职业核心力之间存在同质关系。在通常的情况下,我们将职业核心力分为职业方法能力和职业社会能力,职业方法能力、职业社会能力和语文教学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语文课程内容的扎实掌握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职业社会能力、职业方法能力。比如,学生通过认真学习语文课程基础知识,掌握了良好的写作能力、演讲能力,这必定为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带来极大的好处,因为学生们在今后的工作当中需要一定的文字表达、语言表达来开展工作。

三、职业核心力和中职语文教育整合的具体举措

(一)将职业核心能力的模块具体引入到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

要实现职业核心力和中职语文教育教学的整合,首先就得掌握职业核心力到底包括哪些方面的模块,在此基础上将职业核心力的模块引入到语文教育教学活动当中,在具体的语文教学当中使得职业核心力得到提升,语文知识也得到相应的巩固提高。在笔者的教学过程中,为了实现职业核心力和中职语文教育的整合,将职业核心力分为人际交往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自我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与人合作能力、数字应用能力、外语应用能力。将职业核心力分为不同的模块之后,笔者特意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的上述不同模块的能力,比如,在讲授《雷雨》等戏剧作品的时候,按照不同的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模拟剧情,提高其人际交往的能力和角色体验的水平;布置相应的课外阅读作业,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提升阅读能力,教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考察,提升其自我学习的能力。总之,要按照具体的语文课程内容,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提升学生不同的职业核心力当中的某种能力,经过长期的语文教学之后,实现学生职业核心力的整体提高。

(二)以职业导向为突破口弥补语文教学缺乏实践性的弊端

传统的中职语文教育教学活动中缺乏实践性,语文课程几乎就是教师讲讲、学生听听,在整个语文教学活动中较为缺乏相应的活动和实践,导致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动脑能力、笔记能力等难以真正提高。为此,我们在整合职业核心力和中职语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将职业导向作为突破口,弥补语文教学缺乏实践性的弊端。比如,为了将语文教学和职业核心力两者结合起来,语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企业去参观考察活动,活动结束后要求学生写出考察报告、对职业的体验等,这样,既能够增加学生的职业体验、职业理解,同时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当然,对于学生参观考察的报告、体会等写得比较好的,要在班级语文课上由学生自己朗读,这样,既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同时还锻炼了朗读者的口语表达能力。针对中职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还不是很牢固的实际,要着力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这也为学生将来毕业走入社会之后处理外界的相关信息提供方便。中职学生的学历较低,所以其在毕业走入工作岗位之后大多数还要通过进修等多种方式获取更高的学历,所以,中职语文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时候要注重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如果学生具备了良好的自学能力,有利于其在走入工作岗位之后通过自学及时更新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

(三)在具体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当中注重两者的整合

笔者认为,要实现职业核心力和中职语文教学的整合,必须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就要高度重视两者的整合问题,从而使教师的教学设计更加具有目的性,按照教学设计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将职业核心力和中职语文教学两者的整合具体落实到每一堂语文课程教学活动当中。由于语文教学肩负了和学生职业核心力进行整合的任务,所以在开展语文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不能仅仅采取传统的“教师讲、学生被动听”的模式,通过此类传统的教学模式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时是无法提升学生的职业核心力的。这就要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就先设计相应的需要学生去做的任务,通过每一堂语文课程的学习去提升职业核心能力当中某一个或者几个模块的能力。学生在学习相关题材课文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收集相应的和日本侵略中国相关的故事,让学生在课堂上交流2―3个小故事,这样既能够活跃课堂,同时也能够丰富学生视野,锻炼学生信息收集整理的能力水平。在教学和亲情相关的语文课文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收集相应的和自身相关的亲情故事,让学生在体验亲情的过程中其情感得到升华。概而言之,教师要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之前,就要有意识地对如何通过语文教学实现学生职业核心力的问题进行全盘的考虑、谋划,将两者的整合问题融入到具体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过程当中,从而使中职语文课程教学更具有活力,更具有职业性和现代性。

参考文献:

[1]刘瑞斌.以学生为本的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年第2期.

核心素养对教育教学的影响范文3

【关键词】卫生类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专业素养发展;核心能力

随着卫生、职业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适应临床护理的需求、卫生职业教育的发展规模,各卫生类高职院校引进大量青年教师(年龄在40周岁以下),已经出现了“青年教师峰值”,青年教师成为教师群体的中坚力量和发展希望,他们的专业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卫生类职业院校的未来发展水平,其专业化发展对职业教育自身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本文拟分析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困境,探究其专业化发展的核心能力组成,注重其在教育过程中的成长性。

一、青年教师专业素养发展的现实困境

目前,从高职院校教师招聘条件来看,卫生类职业院校专业教师主要来源于医学类高校,绝大多数都要求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青年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存在着以下现实的困境:

1、专业理论知识较丰富,专业实践经验缺乏

卫生类职业院校青年教师具有较为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但刚走出校门,缺乏医学实践经验,实践操作能力也不强。

2、学历起点较高,教育理论缺乏

青年教师学历起点较高,但多数刚从医学院校毕业未获取高校教师资格却需要立即走上讲台,缺乏系统的教师职业技能培养和训练,缺乏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体系,对教育教学理论的支撑高度认识不足,对教育理论的学习存在着畏难情绪,对教育理论的学习不够重视,也不能与具体教学实际有效结合。

3、成就欲望较强,现实认识不足

青年教师精力充沛、成就欲望较强,但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走上社会,身份转换及角色认知定位需要时间。青年教师一般有较为繁重的教学任务,大多承担班主任工作,由于工作比较杂乱,容易把日常教学变成机械重复的简单劳动,敷衍了事。青年教师工作年限较短、对教育教学工作认识不足,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不断冲击着他们,如果不能从自身寻求突破,就极易产生职业倦怠。

4、创新热情较高,耐挫折能力较弱

青年教师学习能力较强,对新事物接受比较快,思想活跃,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较强,敢于面对改革和挑战。但有些青年教师缺乏规划与反思意识,容易受挫,消磨其自主精神和创新热情,降低青年教师对职业目标与预期成就的认识。缺少奉献精神等因素也限制了青年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二、青年教师专业素养发展的核心能力构成

1、专业化发展的内涵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教师的专业成长或教师内在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依教师专业结构,教师专业发展包括观念、知识、能力、专业态度和动机、自我专业发展需要意识等不同侧面;根据教师专业结构发展水平,教师专业发展有着不同的等级。”

2、专业化发展的核心能力构成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教师专业成长、终身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教师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情感和社会责任感不断成熟、不断提升、不断创新的过程。与义务教育的类型相比,卫生类职业院校兼具“教育性”、“职业性”两大特征,需要将职业性贯穿于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实训实习组织、教学研究与专业发展之中。因此,卫生类职业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所需的两大核心能力是:教育教学能力、专业发展能力。

三、青年教师专业素养发展核心能力的影响因素

核心能力的确立对于专业化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是青年教师改善专业化发展的方向与途径。

1、教育教学能力及其影响因素

教育教学能力包括良好的教学设计能力、可控的课程实施能力、强烈的教学反思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是教学实施的关键所在。教学设计是教师结合专业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生源情况,分析本课程的性质、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所起的作用、先修课程与后续课程的衔接和配合等,并综合运用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技能,预先设计教学程序,确定教学方法,将“以知识为逻辑线索组织教材内容”转变为“以职业活动、工作过程为导向组织教学设计”,教师的教育理念需要通过恰当的教学设计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如何组织教学活动过程以及在活动过程中将采取什么策略、方案,进行一系列的系统设计与安排。课程实施能力直接影响着教学的实际效果,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渠道,教学实施能力构成课程实施能力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中,教学实施能力不仅包括课堂教学的各项基本能力,如,组织教学的能力、反馈调控的能力、教学监控能力等,由于教育的动态性和拓展性,单向文化传递已经不能满足未来的要求,需要建构起双向主体间的互动模式。教师为了确保自己的教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在教学全过程中,要不断地对教学活动进行积极和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教学反思能力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教学行为、教学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因而,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化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否则,教学将只能建立在冲动、直觉或常规之上。教学反思能力实际上就是立足自我之外,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动及情境的能力。反思能帮助教师把经验和理论联结起来,从而更加有效地运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只有通过自我诊断,才能有效提升自我审视与自我完善的能力。影响教育教学能力的主要因素有:专业知识技能、教学基本功、教育教学理论、信息化技术手段等。

2、专业发展能力及其影响因素

专业发展能力主要包括:专业理论知识、专业实践经验和专业操作能力、专业科研能力等。卓有成效的教学常常基于对专业学科理论知识、实践经验的通透理解,对专业课程内容能准确驾驭,能构建起融职业素质、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培养于一体的课程体系,主动贴近专业发展,了解所在区域经济发展情况、相关行业现状趋势与人才需求等。职业教育强调工作经历和实践经验,就要求教师自身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熟悉工作过程,更要求教师具备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设计能力,是对教师综合能力的全面考验,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基于职业岗位工作过程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影响专业发展能力的主要因素有:专业理论知识的深度、宽度和完整性,专业实践能力的精深等。教育教学能力与专业发展能力是影响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两大核心能力,学校是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生态环境,除鼓励和引导青年教师自主发展外,还必须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推进、调控、影响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内在机制的发展路径和质量。

【参考文献】

[1]叶澜等.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226.

[2]孔凡哲.数学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困惑及若干对策[J].湖南教育(综合版),2006(5)7-10.

核心素养对教育教学的影响范文4

关键词:初中教学;历史;核心素养

在以往的初中历史课堂中,大多数教师都将历史知识作为教学的重心,过于重视对历史课本教材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历史这门课程对学生的教育功能。“核心素养”的提出,使得国家教育教学工作逐渐转变了重心,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跟随国家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和创新,从知识本位转向以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为中心开展教学工作。

一、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由于初中阶段历史课程在考试中所占的分值较少,学生对历史课程的学习重视不够,没有付出百分百的精力学习历史;再加上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过于重视课本教材的知识,教学方式呆板,课堂氛围较为沉闷。学生认为历史课程的学习十分枯燥,学习积极性较低,历史教育质量得不到提高。为了改善初中历史的教学局面,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以个人发展和终身学习为主体的核心素养模型来取代以学科知识结构为核心的传统课程标准体系,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了解历史知识的同时学会用历史角度分析题。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国家教育教学事业的重点内容,初中阶段的历史课程教学应符合国家发展的需要,以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为主要内容。

二、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研究策略

历史的学习是学生整个学习生涯的重要学习内容。历史学习的目的是认识和了解历史,分析和研究历史事件的产生与发展,用客观公正的态度对历史事件进行评断,汲取其失败的教训,学习其成功的经验,为现在和以后的生活和学习积累知识与技能。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历史的基础阶段,也是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关键阶段。教师应抓紧这一阶段对学生历史课程的教学工作,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学习历史知识,学会用公正客观的角度对待历史问题,借鉴历史事件中的经验教训应对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和实践技能。

1.构建学生为主的历史教学模式,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学生在教育教学中占据主导地位,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对学生的引导作用,在课堂教学时,鼓励学生自己主动去学习知识文化,引导学生往正确的思考方向对学科知识进行理解。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由于课本教材较为死板枯燥,学生难免会产生厌学情绪。为了提高学生对历史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入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情境中感受历史的魅力。例如,在学习《春秋争霸》这一章节的内容时,教师根据教材内容为学生搜集一些有关的史实资料或者影视视频,以及对主要人物进行一个较为详尽的了解。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利用历史资料、视频资料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播放之后鼓励和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对历史事件的看法以及自己的一些理解。或者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学习,再由每组选出一名同学在全班与其他同学分享,让学生在主动交流学习中增强学习历史的乐趣。

2.带领学生深入分析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

回望漫漫历史之路,存在着许多与现代相近的事件与内容,历史虽然已经过去,但对我们现在的生活仍然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和正面影响。改革是国家振兴发展的主要途径。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和文化素养渐趋落后而逐渐腐朽,不但不能帮助国家进步,反而会加剧国家的落后与衰亡。无论哪个国家和地区,为了促进自身的进步、适应世界的发展,都需要进行及时有效的改革。历史上有许多著名并且成功的改革先例,比如“北魏孝文帝改革”。教师在进行课堂讲解时,应带领学生深入分析事件,从改革的背景、改革的主要内容、已经改革的影响等方面向学生进行深入的讲解,让学生在了解历史事件的前提下从事件中总结出自己的想法。学会借鉴历史中的精华,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对待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

3.引导学生主动分析历史问题,提升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为了改变学生对历史课程学习缺乏重视的教学情况,教师可以将教材中比较容易理解的章节内容安排给学生讲解,让学生扮演教师的角色为学生讲解历史知识。学生在进行独立思考时难免会遇到较多问题,教师应悉心为学生解答,引导讲解的学生自己主动地去搜集一些相关的历史资料和史实书籍,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学生独立学习,并且扮演教师的角色为其他学生讲解,不仅能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还能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技能。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平台,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历史问题。

总之,为了适应国家发展的需要,学校在培养学生时应注重对学生个人素质和修养的培养以及对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提高,帮助学生将在学校课堂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社会生活中去。对于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应围绕着“核心素养”,充分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增强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提升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核心素养对教育教学的影响范文5

关键词:离散数学 核心素养 教学方法

离散数学作为一门数学应用课程,首先我们应该掌握其理论知识,其次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最后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最短路径,最优选址,旅行环游路线的实际问题。因此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学会解决实际问题具是学习的关键。

一、教育教学方法需要改革

课堂是教学实施的主要场所,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学习起来比较枯燥,很多的概念、定理、性质。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教学应该让学生积极参与的形式进行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课堂教学直接影响学生的各个方面的素质提高,课堂教学与学生未来的发展密不可分。因此教师要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手段。在教授《离散数学》时我们多与现实联系,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中国邮递员问题,七桥问题、最优环游、物流配送线路等等。将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转化为欧拉回路的问题。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例子讲授知识点,学生也会立即理解你所讲授的内容。在适当的时候多扩展一下知识的广度,向学生介绍一下这一问题当前正在研究和发展的情况,并告诉学生这类问题未来的发展空间和前景。还可以将离散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建模的中去,通过数学模型达到离散数学在生活中实践的目的。反之离散数学中很多算法能够对数学模型求解有大帮助,并能运用离散数学算法思想解决更多的问题。学生的学习方法就会有较大的转变,学生就会尝试用新的数学方法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最大程度的去的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二、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高校教师是人才培养的先导因此更需要具有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能力。首先教师要不断提高基础知识。教师的自身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教师应该时刻保持充实专业内容,不断提高自身水平、不断地调整自身的知识结构的心态。教师自身专业能力和知识都需要不断地提高;知识结构是教育的基础,知识结构需要不断地更新,才能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对于教师既要体现促进教师专业素养及能力的提高,又要体现教师的专业精神和专业涵养。教师只有通过有效而深入的研究,才能更好地服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会反思和积累,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积极改进。教师在教育的路上能够不断的成长。只有通过教师课程的改革与发展。所以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实施核心素养的关键。只有高师院校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具有一定的效能,才能提高学的素养。

三、注重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能将学生培养成为有独立意识,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教师根据自身所讲授的内容培养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在课堂教W中,不断地激发学生想向空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此同时积极促进学生参与课外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都会得到提高。教师和学生都会进步和发展。教师帮助学生提高核心素养。在学生核心素养理论的带动下,教师会进行深度的探讨学习,自身的素养得到最大效能的发挥。

四、注重课程交叉

《离散数学》课程可以和运筹学、统计学、数学模型、计算机理论、经济学等很多的学科进行交叉。其中和计算机的交叉最多,我们可以和计算机理论中很多内容联系在一起,同时也可以应用计算机程序来解决图论中的很多内容,比如无向连通图的最小生成树的算法,最短路径,网络优化等问题。还可以将线性代数与图中的内容结合在一起,比如用矩阵研究图,反之也可已通过图来研究矩阵。通过不同课程的交叉,让学生发现现在学习的很多知识是相通的,现在学习的知识是可以互相求解,相互联系的,没有一门课程是独立存在的。

通过对《离散数学》课程的改革,提高学生对于离散数学的学习热情,学生更愿意学习这门课程。不但教师的专业素养得到了提高,而且教学的内容和质量也就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通过课程改革让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就有了动力,知道向着什么方向努力。大大的提高了课程的教学质量,为培养新形势下的人才,做出相应的改革,做到适应时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张娜.项目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及启示[J].教育科学研究,2013,(10).

[2]成尚荣.回到教学的基本问题上去[J].课程教材教法,2015,(01).

[3]耿素云,屈婉玲.离散数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4]李刚.离散数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核心素养对教育教学的影响范文6

关键词:职业核心能力 教师专业化发展 课程改革

课 题:本文系教育部信息中心课题《职业核心能力课程与职业素养提升研究》(课题编号CVCC14A01,课题负责人朱淑静)的研究成果之一。

课程改革关系到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素养,关系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程度,进而关系到职业教育的质量和中国优质制造的实力,只有教师专业水平不断提高,才能有高质量的职业教育水平。积极推行职业核心能力课程改革,有利于保持课程的先进性和实践性,有利于教师走持续发展的专业化道路。

一、教师专业化发展概念的界定

根据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教师专业化发展是职业特性对教师的必然要求,它能激发和坚定教师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精神,有助于实现教师的职业价值。从现代信息控制论的角度来看,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一个由学习(包括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输入到展示(教育教学成果)输出,确保教育教学质量体系有效运行,并使教师专业素质持续上升,力求避免停滞、低落的科学系统。它贯穿在教育生涯中,教师通过继续教育提升专业思想、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等,从新手到能手,再到专家的专业成长过程。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化发展包括观念意识、职业素养、专业素质三大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教师专业化发展以职业教育发展为取向,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更新观念,提升职业素养;另一方面,教师的专业素质是以一种结构形态而存在,涵盖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意,它们受教育工作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的影响,受教育发展和学生发展的现实需要支配。上述因素互为作用,共同促进,协调发展。

二、职业核心能力课程改革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新动能

瑞士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有关教育和教学的问题中,没有一个问题不是和师资培养的问题有联系的。如果得不到足够数量的合格教师,任何最使人钦佩的改革必定在实践中失败。”诚然,新的课程要求教师学习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技能,但部分教师知识结构老化,部分中老年教师正处于职业倦怠期,对课程改革给自己带来的挑战感到紧张与惊慌,并出现潜意识的抗拒心理。因此,教育理念的更新将成为课程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观念中,教师处于至高无上的权威地位。在这种状态下的教学,课堂缺乏互动,学生缺乏参与,学生养成了知识等老师教,案例听老师讲,总结由老师做的不良习惯,并逐步形成了依赖心理,缺乏自信和独立意识,失去了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以学生为中心”的职业教育理念决定教师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和组织者,要引领学生主动探究、系统归纳、分享成果、及时总结,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职业素养的提升作为职业教育的出发点和宗旨,需要教师通过环境的营造、指导学生“自主、互动、全面”地学习,充分体现课程的实践性、主体性、开放性和教、学、做三合一的新型教育理念。同时,尊重教师的个性特点,制定层次性、激励性、科学性的培养计划,加强课改的引领和指导,营造良好的课改氛围,创新培训形式和评价机制,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教学业务素质,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搭建良好的平台。可见,关注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既是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所提出的必然要求,也是教师教育体制改革提出的必然要求。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根植于教育教学实践。以构建职业核心能力课程体系,切实提升技校学生职业素养为改革的核心,整合课程内容,倡导教学方法的转变,倡导评价方法的转变。不断拓展职业指导教师的专业知识,提升他们的专业能力,努力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在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课堂教学组织和发展创新潜力等各方面能力获得提高,从而促进技工院校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核心能力的提升,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独具特色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体系。

三、职业核心能力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与技工院校的内涵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只有进一步健全有效的驱动机制,进一步加强职业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唤醒教师的职业教育使命感、责任感,引领教师积极参与教研教改,使之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知识结构,才能确保课程改革的顺利与成功。

1.健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驱动机制

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直接决定着技能人才培养的质量。由于教师专业化是动态的、个体与群体互动的过程,不同层面的教师都处在一种不断成长的状态之中。因此,从学校层面来讲,健全职业指导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驱动机制是当务之急。笔者学校探讨由就业创业处牵头,以职业指导教研室为主体,学生处管理干部协同支持,形成职能明晰的职业指导管理机构。先后出台《关于构建职业指导科学体系的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强毕业生职业指导的方案》《关于应届毕业生就业与创业大赛的方案》等,以制度规范职业指导的工作流程,实现职业指导网络化,进产业系、进班级,进课堂,并进一步拓展就业渠道,加强就业跟服务。可见,教师专业化发展离不开教师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学校环境的支持,只有通过强师工程,构建全程指导、定向培养、竞赛锻炼、有效评价、绩效激励的驱动机制,建立教师人才梯队,才能以有效的激励机制为教师的专业发展保驾护航。

2.加强职业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

鉴于职业核心能力课程涵盖了多学科的知识,无论具有怎样教学经历的教师,都要面对自己不太熟悉的新课程,去构建适应新课程的新课堂;都要调整专业发展的步伐,修正自己的专业成长途径与策略。目前,技工学校职业指导课程大都由德育教师担任,部分教师是在师范大学毕业后参加工作,缺乏职业背景知识,很少深入人才市场和用工单位,对企业入职考核、岗位职责、技能要求、操作规范等要求不甚了解,创业经验仅限于理论知识,因此,对技校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专业素质养成、就业与创业指导等方面给予学生的指导效果欠佳。可见,加强职业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必须建立一支以专职教师为主体,企业专家、创业成功人士兼职担任指导的稳定队伍。为职业指导教师提供针对性强、科学精准的分层次、分类别和多功能的培训,定期选派教师深入企业调研,了解企业及行业的用人需求、生产组织方式、工艺流程、产业发展趋势等基本情况;熟悉企业相关岗位职责、管理制度、企业文化等,为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奠定基础。

3.职业指导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管理体系

职业指导课程的改革倒逼职业指导教师不断更新知识管理体系,一方面要掌握自我管理、职业沟通、团队合作、信息技术、社交礼仪等学习模块,也要拓展多学科、多维度、多层次的复合知识。另一方面必须重建新的能力结构,即交往能力、管理能力及教育教学能力。基于上述认知,职业指导教师逐步形成与时代精神相通的教育理念,即在认识基础教育的未来性、生命性和社会性的基础上形成新的教育价值观、学生观和教育活动观,从而实现专业自主发展。

诚然,职业指导教师还要从自主研习、教学反思、教研教改等方面,挖掘潜能,提升自我,以课程改革为契机,改革教育教学方式,建立科学的质量评价制度,努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不断提升课程建设能力,拓展教师专业成长的空间。

4.以自主研习为方略实现进步

课程改革促使职业指导教师努力适应知识社会迅猛发展的要求,重视学习,善于学习,以学习作为专业发展的精神支柱,在教育教学中发现问题,正视问题,并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作为教师成就自身专业发展的一条捷径,自主研习要求教师以崇高的职业使命感对自身的专业发展进行有效的规划,激发自我发展的意识和潜能,认真开展自我认识与评估,把握发展目标,确定行动策略。职业指导教师通过形式多样的继续教育,提高自身的学历层次和专业技术水平,并有计划地考取职业指导师、创业指导师等专业资格证书,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力争成为通识型、技能型、专家型的职业指导教师。

5.以教学反思为方略实现自省

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认为,要成为具有反思能力的教师应当具备虚心的态度、高度的责任感和全心全意的投入。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以职业指导大纲为依据,以教案为蓝本,因材施教,且教且反思。一方面,教师可采用回顾分析、批判自省、修正完善等方法,从课堂教学、专业水平、学习发展、教育现象等方面不断进行自我反思,积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所得、所思、所感及所悟。另一方面,通过构建学习共同体,以专家团队的方式开展有效的研讨与交流,形成建设性的质疑、批评和反思,从而迸发出“思维的火花” “智慧的火花”,有利于从不同的角度厘清存在的问题,找出相应的办法与策略。

6.以教研教改为方略实现提升

教研教改是教驾驭教育教学的专业本领。通过参加各类教科研活动,“在战争中学习战争”,职业指导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实现了“习得”,专业教学环境与教育教学资源设计开发能力得到了提升,有力促进和带动了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如通过开展一课三研活动,即备课研修、观课研修和议课研修,准确把握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方案,采用“翻转课堂” “互动课堂” “微课慕课”等形式多样的方法,营造以生为本的和谐课堂。

7.以参加企业大学培训为方略实现突破

企业大学是站在实现组织目的的战略高度来预测并制定员工发展需要的学习计划和教育培训内容的战略机构。如华为大学、海尔大学等,它们的课程体系建设与职业指导课程的改革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通过参加企业大学的培训,通过案例研讨、互动教学、实战模拟等实效性教育手段,掌握职业选择的理论,职业角色的适应以及职业生涯规划等,充分理解职业素养与职业能力在今后工作中的重要性并加强实践。

8.以指导学生创新创业为方略实现腾飞

职业指导课程的改革顺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要求,把做好扶持技工院校学生创业和带动就业的工作提上议事日程。教师以专业发展为己任,把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创业技能的养成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构建五位一体“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创新培育、创业实践、平台孵化”的新模式,开辟“绿色通道”服务,支持学生创业,营造创业氛围,优化创业环境。从转变观念、加强教育、营造氛围和强化实践入手,培养学生自信、自立、自强的双创精神品质,通过建立优质的孵化器,为有志创业的学生提供法律政策、团队合作、技术创新、市场营销、管理财务等方面的支持,努力提升创业团队成员的创业技能。

综上所述,职业指导课程改革有利于促讲教师的专业发展。没有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没有课程改革的成功。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时展的需要,是教师成长的需要,是学生成长的需要,是教研教改的需要。职业指导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在于技工院校顶层设计的创新发展,驱动机制、激励机制的不断完善,教师只有坚持终身学习,不断提升专业素质,拓展专业知识面,提高专业能力,才能持续发展。可见,以职业核心能力课程改革作为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载体,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动力,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朱旭东. 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 杜一凡,张晓军,张桂荣.试论建构模式下的职业教育课程设置[J].职业教育研究, 2017.

[3] 魏建培.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6.

[4]方贤忠.教师专业发展的四项基本技能[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