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药发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现代中药发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现代中药发展

现代中药发展范文1

第一部分、“中药现代化” 发展战略背景、现状分析

一、背景分析

(一)经济全球化。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中国产业和企业面临着激烈的挑战。同时也蕴含着发展机遇。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各产业的发展形势会有所变化,需要对产业比较优势做进一步分析。对药业而言,中国最有希望取得国际竞争优势的就是中药,中药是中国最具知识产权优势的产业。中药产业既是传统产业又是现代产业,应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使大量的中药、中成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获得国际专利,符合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的要求。

(二)“三观”的变化。由于中医药符合全球“发展观”转向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的潮流,“消费观”向重视生活质量方向发展的潮流,“医疗保健观”转向提高自身免疫力和整体医疗保健的潮流。因此,中药成为一些国家发展的重点,它们多从国家角度提出发展战略支持中药业发展,而且都把中国作为最大的竞争对手和战略上的赶超目标。这些国家的判断是,当前中国尚无国家级的中药现代化产业发展战略,对它们而言是好时机,如果中国制定出适宜中药现代化产业发展的国家战略,它们和中国竞争将会是很艰难的。世界需要现代化的中药,中药现代化发展战略的宗旨在于促进中药产业成为中国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让我国几千年发展积累并体现优秀传统文化的中药为全人类做出新贡献。这就是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课题——“中药现代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的宗旨。

(三)绿色潮流。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深入人心,人们的环保意识和健康意识增强,安全健康的消费观念成为市场消费的主流。绿色已经成为“安全健康”的代名词,成为人们衡量和判别衣食住行优劣的标准。绿色生态产品逐渐成为21世纪的消费新潮,绿色的概念已经成为人们生产和消费活动中必不可少的指导性原则。追求高生活质量消费成为人们选择商品的标准,绿色消费成为时尚。有关机构的调查显示,67%的荷兰人、80%的德国人表示在购物时会考虑环境因素;77%的美国消费者表示,企业的环保形象会影响他们的购买欲望。

(四)回归自然、辩证统一等观念的变化推动着中医药在世界范围内的兴起。具有整体观、辩证论治、复方中药等特点的中医药是中华民族长期医学实践的结晶,中医药优势集中表现在能够全方位地提高人体的免疫力,为人们高质量的生存方式提供一种有力的维护手段。中医药既能治疗病毒感染性疾病、各种慢性病、功能性病等,也能养生保健、提高人体免疫力、祛病延年。在中医整体观的指导下,中医医疗保健活动遵循可持续发展模式,能够持续地高质量地保证人的健康。中医整体观与现代健康观相对应,中医辩证论治的治病原则能够适应人们个性化和多样性的健康需要,中药相互搭配的复方药物对现代疾病具有针对性,中药大多源于自然能适应人类回归自然的要求,中医药重视对人体的全面调整和提高人体自身的免疫力。

二、现状分析

我国中药产业的现行国家政策、法规、措施、发展环境等构成了我国现行的中药产业发展框架。应该说近几年在促进中药产业现代化上已做了大量工作,但从总体来认识仍需完善。比如,把中药产业仍作为一般性的产业来对待,在客观上对中药有某种程度的歧视;尽管在某些方面对中药的特点作了一些考虑,对中药产业的要求和管理基本上沿用了化学药物的管理方法;对中药产业的市场管理与市场准入的规则有待完善;近期对中药科学技术和基础研究的支持有所增强,但仍不能满足中药产业现代化的发展要求。

总的来讲,存在创新不足、低水平重复、规模小、投入少、国际品牌匮乏、市场体系开发不足等问题。1、技术创新不足,过多的仿制,限制新药的开发。2、在药品开发与生产上低水平重复。3、规模化经营不足,整体的现代化水平亟需提高。4、企业在资金投入和人力资源开发方面明显不足。5、缺乏中药国际品牌及其系列产品。6、市场体系开发不足。

客观现实将影响中药产业这样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优势的产业充分发展。应通过改善政策环境,使中药与西药平等竞争。中药产业目前难以赶上中药市场的发展步伐。由于中药特别是中成药利润很高,如1998年中成药产值占中西药总产值的19.8%,但利润占中西药总利润的41%,国内国际的市场主体纷纷进军中国中药市场。由于国家缺乏统一的战略规划,国内中药市场存在出现混乱情况的危险,影响中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的培育。中药产业现在的国际竞争力难以经受国际市场挑战,甚至连国内中药市场也受到威胁,如今,“洋中药”已经开始向我国及周边市场跨进。这样的发展态势,中药产业很难实现跨跃式发展。

三、“洋中药”对我国中药市场的冲击

“洋中药”是国外从中国进口初始中药材,按照西药的标准,提高中药(复方或单味药)的科技含量,探明中药有效成分,严格进行质量控制,给中药量化标化,阐明中药药理,临床疗效肯定,提高中药制剂质量,做到服用方便。日本的救心丸、韩国的牛黄清心丸、德国的银杏叶制剂均是开发成功的例子,即国内所说的“中药西作”。

国外制药产业很发达,研发西药经验丰富,但是还要搞“中药西作”,因为由于研制成功一个合成药一般需要10-15年,花费2-3亿美元,而且避免不了药物的副反应。而中药资源丰富,药方现成,利用中药来研发新药,相对西药来说,投资少,收效快。“中药西作”后符合西方用药习惯,既可投放本国市场,又可出口,可谓一举多得。因而国际上出现一股转向从传统药物如中草药中寻找新药的潮流。

“洋中药”早已打入国际乃至中国市场,我国目前中药出口销售量仅占国际中药市场的5%。因为西方跨国公司凭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先进的科研水平、高效的市场运作经验欲分中国中药市场一杯羹。他们按照西药标准进行研发生产,去年流入中国市场26亿美元,特别是日本提出要建“东方医学”,其主要内容就是利用先进的技术,提高中医中药科技含量,实现中医中药的一个飞跃。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中医药的出路在于现代化。

四、中药知识产权保护迫在眉睫

中国是天然药物的巨大宝库,又有5000多种中药临床经验的知识积累,最大份额地拥有中药知识产权。但是,我国医药卫生研究院、所及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观念十分淡薄。我国的职务发明被外国人或从国内出去的中国人,以各种理由窃为己有或到国外申请专利甚至以国际申请的面目回到中国申请专利的事例,并不鲜见。一些记载老中医经验的专著中,许多处方拿出来稍作修改就可以开发成新药。由于科研体制不健全,缺乏严格的保密制度,加之科研成果开发成功后与科技人员的切身利益无关,有些科技人员只重视、晋升职称、获得新药证书和奖励等,而忽视对科研成果的保护,最后导致的成果是,或者成果得不到应有的保护,或者因保护不当而流失。

我们应认识到,保护知识产权能够有效地促进新药的研发。例如,日本在1976年实施药品全面专利保护以前,35年间仅有10种新药出现;实施之后11年间就有81种研发成果。美国2000年被FDA批准上市的生物药品达27种,并在多个国家申请了专利,均极大地促进了新药的研发。据不完全统计,截止目前,国外已有170多家公司、40余个研究团体正在开展从中草药中开发新药的工作,东南亚等国更是竟相采用现代化技术研发中药。

从1980年,日本就从《伤寒论》等我国古代名方中,原方原量开发出新药,如小柴胡汤颗粒等,甚至在我国境内委托加工。韩国也仿制我国的“牛黄清心丸”。韩国还对市场上常用的100多种药材,在其本土试种栽培,目前绝大部分已经自给自足,且有少量出口。日本正在大建中草药基地,并制订了庞大的中药材发展计划。现在日、韩两国已抢占国际中成药70%以上的市场份额。另外,已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多种天然药物在我国注册。据粗略统计,我国每年进口的“洋中药”超过1亿美元,是出口中药的1/5。正是中药知识产权的流失导致了我国中药市场份额的丢失。

第二部分、“中药现代化”发展战略的内涵、任务、途径

一、“中药现代化”发展战略的内涵

中药产业发展战略是指在中药现代化的基础上,大力推进中药产业现代化。宏观上推进的主体是国家,实践主体是企业。

中药现代化产业发展战略的内涵如下:

1、中国加入WTO后,相当一部分化学合成药都面临着进一步开发知识产权问题。中国有希望取得国际竞争优势的产品是中药,特别是中成药和中药保健品。要在今后医药的发展中,把中药作为主流药物来看待。可以通过大量的中药、中成药、中药保健品等获得大量的国际专利,为中药产业的国际竞争获得战略优势。

2、政府必须要有一个对中药现代化产业发展的总体考虑,必须要有一个中药产业发展的国家战略,把中药确定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产业,指导企业按市场经济原则发展。围绕中药产业的现代化,确定支持中药产业现代化的政策体系,包括标准规范、融资渠道、知识产权、市场准入、法律支持、市场规范等方面为中药产业的现代化发展奠定基础。

3、从国家的高度重视中药产业的发展,以现代化的手段村立中药产业的国际竞争优势。如果国家重视中药这个产业,其他国家在中药领域甚至在天然药物领域的产业就很难与中国抗衡。政府要鼓励产业主体参与国际竞争,要为中药产业特别是中药企业的国际经营作一些基础性的工作。政府要选择重点中药企业,培育跨国公司。在此过程中,国家要积累对产业国际经营的管理经验,形成支持中药产业国际经营的法规、政策和措施。

二、中医药文化是塑造“中药现代化”产业发展战略核心能力的源泉

中药产业的核心能力是我国中药产业所特有的难以被其他产业和其他国家及地区模仿的竞争能力,是我国中药产业发展过程中保持长期全局主动的不可缺少的力量源泉,是发挥其他优势的基础。主要有:几千年积累并不断发展的中医药理论和实践经验;优秀的中医药文化;不断积累的中医药自主知识产权和不断提升的中医药创新能力;政府持续进行的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基础工作和正在建设、完善的法规支持;中医药人才资源的积累;丰富的可持续发展的中药材资源;一定数量的有疗效、有市场的知名品牌;若干先进的有竞争力的具有成为跨国公司基础的中药企业。

中医药文化不仅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精髓,也是世界人类文化宝库存中的灿烂明珠。中医药文化本身就是中国医药产业竞争力的核心支柱,用这样优秀的中医药文化作指导,结合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成就,制定和实施中医药产业发展战略,会对中药产业竞争力的提高发挥重要作用。中医药学科的方法论是整体和系统,它越来越被现代科学方法体系的最新成就老三论(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新三论(耗散结构论、协同论、突变论)所印证。

中医药学科治本学说的许多观点方法与现代正在发展中的免疫学说、基因学说越来越显示出诸多吻合之处。中医学科“通则不痛、不通则痛”的思想阐明了健康的生命系统是一个彻底的开放系统,只有坚持“以通为纲”,调整人体自身内部之间关系和人体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才能在调整中开发、释放人体潜能,增强自身免疫能力,消除人体疾患。中医药学本身是一门整合医学,包括:明理、辩证用药的整合;外治法与内治法的整合;君、臣、佐使指导下的配伍整合。在中医药学整体观、系统观的指导下,用整合的思想去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中医药文化在对中药产业发展中的贡献。 三、现代科技是“中药现代化”产业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

中药已有数千年的历史,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中药生产的各环节,如中药材资源开发、中药材的储藏养护、中药炮制、中成药生产(粉碎、提取、浓缩、干燥、制剂)等都在日益广泛地吸纳着现代科学技术成果,逐步走向现代化。

1、现代科技应用于中药材资源开发。中药材主要来源于植物、动物及矿物。在长期、过度地采集和猎取下,野生动、植物药材资源日益减少乃至枯竭。为了解决药源问题,人们在不断地探索着药用动、植物的养殖、栽培及引种。目前,北药南种,南药北移,野生变家种、家养等已取得显著实效。如麝的养殖和西洋参的引种等。80年代以来,我国在解决中药材资源的研究中,已取得一系列成果。无性繁殖技术、遗传育种技术、植物生长调节技术等已被广泛地用于中药材的引种、栽培,提高了药材的品质和质量,改进了生产方式。

2、现代科技在中药材仓贮养护中的应用。中药材贮藏的好坏直接影响其质量。大多数中药材都含有淀粉、糖类、蛋白质、脂类、纤维素等成分,易发生霉烂、虫蛀、走油及变色等变质现象。80年代初我国在中药材仓贮养护方面开始研究并成功地应用了气调养护技术。该技术的原理是人工降低贮藏中药材周围的氧含量,提高了CO2等气体含量,使害虫窒息死亡,使霉菌和细菌的生长受到抑制,药材的生理活性降低,从而达到保鲜、防霉、杀虫的目的。除气调贮藏技术外,近年还应用了真空包装技术、除氧剂密封贮藏技术、气调与机械吸潮相结合的贮藏技术以及计算机管理仓贮技术等。

3、现代科技与中药炮制技术的进步。炮制亦称炮炙,是指根据医疗和制剂的需要,对原材料进行修治整理和加工处理的方法,具体地说,就是对中药材进行渍、泡、洗、切、蒸、煮、炒、炙、煅等加工处理。传统的炮制器具为锅、铲、缸(池)、刀等,完全是手工操作。炮制的“度”也完全凭经验掌握。随着机械制造技术的进步,洗药机、炒药机、蒸药机、润药机、切药机、煅药机等的研制与应用,中药炮制已基本实现了机械化。中药微机程控炒药机的研制成功,显示出中药炮制已经走向自动化。同时,在现代分析技术以及药理学研究方法的推动下,对中药炮制理论的研究正在不断深入,初步阐明了一些药材炮制后解除毒副作用、改变或缓和药性、提高疗效等原理。

4、现代科技推动中成药生产现代化。中成药是以中药材为原料,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按规定的处方或方法加工制成一定的剂型,供医生临床辩证使用的一类药物。中成药的生产是受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最深、最广泛、最敏感的领域之一,其现代的色彩最浓厚。现代科学技术在中药制剂领域的广泛应用,已使中成药生产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前店后厂的作坊式手工生产方式已逐步发展为半机械化、机械化直到自动化的现代化生产方式。1)中药材粉碎实现了机械化、自动化。2)中药提取新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提取效率。3)中药提取液的浓缩及干燥新技术。4)中药新剂型不断涌现。这些新剂型的开发应用,使传统的中药不再难喝,良药不再苦口,具备了现代药物所具有的便于服用、起效快、疗效好、剂量小的特点。5)中药质量控制的现代化。现代科技的发展,带动了药物分析技术的发展,使中药质量控制逐渐从定性走向定量,从古老迈向现代化。

四、“中药现代化”产业发展战略的未来指向

将我国几千年发展积累并最能体现优秀文化的中医药理论和实践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结合起来,使中医药为全人类健康不断做出新贡献。这是中药产业发展的宗旨。在继承的基础上推行中药及其产业的现代化和国际化,这是完成中药产业推进战略任务的根本途径。而中药内含的优秀的中医药文化将成为中药国际化持久的推动力。在实现中药及其产业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同时,使中药产业成为中国经济的增长点。中药产业是战略性产业,要从国际角度制定中药产业的发展战略,支持中医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在中药领域内确立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政府、市场、企业三者间的作用框架,创造形成一个中药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并重视培育中国的中药跨国公司。

中药产业是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产业,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不断丰富既能体现中医药特点又能被国际社会接受的标准体系和产品体系。中药产业是大健康产业,除了药物进入医药主流市场,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发展符合现展观、消费观和医药保健观的涵盖保健品、食品、化妆品等健康用品的中药大健康产业,体现“选择了中医药就选择了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的新理念。中药产业是大中药产业,中药产业是以中药农业为基础、中药工业为主体、中药商业为枢纽、中药知识经济产业为动力的大中药产业。中药产业是国际化产业,中药产业的发展不能局限于国内市场,而要以全球天然药物市场作为自己发挥作用的舞台,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中药产业是具有紧迫感的产业,面对世界天然药物领域日趋势激烈的竞争,中药产业应积极推进自身的现代化和国际化,开拓未来。

第三部分、“中药现代化” 发展战略的对策思考

改变我国中医药产业落后面貌的主要举措,不仅仅是中药科技创新资金量的增加,更为重要的是首先从中医药观念更新与知识产权保护入手,培育我国中药科技创新市场化机制,并使之逐步发展和完善。在这方面,关键在于观念的更新、制度的改革和机制的创新,政府、企业和科技界应发挥各自的作用。

一、政府与科技界应积极推进“中药现代化”发展战略

首先、政府应尽快制定国家“中药现代化”产业发展战略,以此对中药产业起到引导、规范、监督和服务作用。通过对重大中药科技项目的立项,引导企业和科研单位瞄准国家目标进行技术创新。因此,建议国家在资助中药技术项目时要有大手笔的投入和瞩目性的标志。其次,在立法、制度和市场方面,政府也要为中医药企业的发展提供权益保障、咨询与服务,特别是在建立科技成果孵化机制方面,不妨设立经纪人制度,帮助风险投资企业和中药技术研究单位的沟通与合作。再次,对技术相对贫乏的西部地区,不但要进行资本扶持,还要在技术和人才方面予以扶持,帮助这些地区发展有植物药优势资源开发型的中医药企业。

其次、科技界要充分利用国家支持和中药企业需要的机遇,面向市场和社会,大力进行技术创新的研究与开发,为中药企业提供技术和产品服务。同时,改革旧体制,向企业靠拢是必由之路。技术创新是发展的动力,因此,科技界务必以技术创新为研究开发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当前,我国的中药现代化技术和生物医药领域亟需创新型人才,因此创新型人才的引进和利用将成为中医药企业管理的热点。

二、政府、企业、科研单位应从多角度、多层面大力推进“中药现代化”发展战略

首先、针对“洋中药”的冲击,“中药现代化”要求中医药观念必须创新。中医药理论博大精深,有数千年的历史,要用通俗的语言描述它,使大家都能接受,这非常难,一两代人难以取得突破。而中药的现代化相对较易,中药现代化搞好了反过来会推动中医现代化。“中药现代化”要两条腿走路。对传统中药我们要提高其科技含量,可先仿效国外的“中医西作”,与国际接轨,使中药不仅站稳国内市场,而且进入国际市场。

其次、中医药理论必须现代化。对于成分复杂、现代医学尚未能够完全弄清其奥秘,但屡试不爽、临床疗效确切的中草药有必要“中药中作”,探索建立中药自己独特的标准,让“洋中药”与中国中药的标准接轨,否则,中药将不成为中药。中药与西药是两条不同的医学道路,没有必要唯西药马首是瞻,不能用西药的标准来衡量中药。灵芝孢子粉注射液的开发,对治疗神经肌肉疾病非常有效,便是一个实例。孢子粉注射液中究竟是什么活性成分在起作用至今尚不清楚,但临床效果肯定,药理作用明确,生产工艺稳定,仍可作为药物使用,孢子粉注射液已经生产和应用27年了,颇具有中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味道,这是我们今后应当加强研究的。

再次、怎样保护中药知识产权?加入WTO后,我国在世界中医药市场面临的竞争形势将更加激烈。为了保护中药科研单位、企业或个人研发新药的积极性,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了《新药保护和技术转让的规定》,但暂时难与国际接轨。比如,仅牛黄解毒片就有150多家企业生产,复方丹参片有140余家生产,安宫牛黄丸有100余家生产。谁是正宗、产权归属均不得而知。不能解决“技术的产权归属”,在专利保护上就要出问题。2000年7月卫生部了《卫生知识产权保护管理规定》,实施一年多来,强化了各级单位特别是专家们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国家知识产权局、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品种保护审评委员会、新药审评中心等权威部门,应尽快协调制定一整套切合中药实际情况的专利法规,防止中医药传统知识继续流失。我国中药品应严格实行专利和行政保护,企业之间不能随意仿制新药。有的中药研制单位在研发过程中即应开始申报专利,这样一段时间后既可获得新药证书,又能获得专利授权。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统计分析,研究者若能充分利用专利文献,则可节省40%的科研开发经费,缩短65%的开发时间。

三、中药企业应在“中药现代化”发展战略中发挥主导作用

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精心调整产品经营结构,加强创新药物的研发。企业进行产品经营结构的调整,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为依据,抓住国家推行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发展机遇,加快调整步伐,扩充网络,开拓新的市场领域,扩大市场覆盖范围,特别要重视高新技术产品的引进经营和市场推介,提高市场占有率和覆盖面。企业要配合政府与科研单位紧密合作,建立企业自己的研发中心,进行自主性、创新性和前瞻性研究,牢牢占领中医药生物技术发展的前沿阵地。

2、强化中药企业内部管理,转变经营方式,搞好资本运营。跨入21世纪,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尤为重要。由于政策、市场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中药企业经营将步入微利时期,利润空间十分有限。要特别重视中药企业的经营管理、财务管理和成本管理,降低费用,提高服务水平,向管理要效益。企业要转变经营方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寻求大的发展,必须不断进行资本运营。要围绕提高企业竞争力、利润最大化、优化配置、保值增值等目标,盘活存量资产,置换不良资产,吸收优良资产,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保证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

3、注重市场开发,寻找新的效益增长点。市场开发能力是企业发展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寻求新的经济效益增长点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21世纪,农村市场的开拓、社区服务的药品供应、零售要店的连锁发展、中成药、保健药品、康复医疗器械等都有潜力可挖。老年病用药将是今后发展的重点。妇女、儿童用药及预防性用药、保健和营养药物市场广阔,也将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加强网络信息化市场开发建设。在市场调研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提高信息化运作的水平和信息的利用价值。

4、中药现代化与生物技术产业化相互渗透,实现双赢。中药与生物医药企业要在理论、技术、人才等资源方面相互渗透、优势互补,推动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发展。要将系列化、成熟和潜力巨大的产品推向市场作为突破口,形成一定产业规模,从而开辟第二战场,以此冲击洋人垄断的生物医药市场。要充分利用高科技园科技成果孵化器的环境和条件,培养自己的产品开发体系,提高核心竞争能力,推进产业化进程。要大力挖掘中医药资源和潜力,发挥自身在挖掘祖国中医药文化遗产的优势,并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将宝贵的文献资源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5、创名牌效益,开拓国际市场。依靠企业自身力量,开发一批能够正式进入国际医药市场的中药产品,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通过“二次开发”,“九五”期间上市2—3个中药产品,2010年前至少10个中成药产品进入国际主流医药市场,预计年产值可达100亿元人民币,实现利税20—30亿元。用名牌优质产品引导国内产品结构调整,使其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医药产业向我国支柱型产业方向发展。

6、建立规范生产和管理的标准化体系。企业要积极参与我国中药研究开发和生产的标准规范体系的建设,并争取使之成为国际传统药物研究开发的标准规范。大力发展科技先导型、外向型产业,增强企业国际竞争能力。我国在进行中药材规模化、规范化(GAP)栽培示范的同时,要组建5个中药科技产业基地,争取培育年产值可达50亿元人民币规模的5个跨国型中医药企业集团。加快规模建设。企业要充分利用我国政府开辟国内高科技板快二级证券市场的契机,迅速在今明两年内通过各种形式筹建一批全资公司、控股公司、参股公司,从而使生物医药上市公司成群增加。如能达到500—1000个群体规模,则为下一步组建集团规模打下基础。

第四部分、从中药产品的“二次开发”来剖析中药企业的现代化发展

一、对阿胶“二次开发”的剖析

(一) “东阿”牌阿胶的优势

1、文化底蕴丰厚。东阿阿胶具有两千多年悠久历史,历代医药经典著作均有记载。东阿阿胶在继承中华民族医药文化精华的同时,逐步孕育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东阿阿胶文化。2、水质独特,原料纯正。东阿阿胶生产所用的地下水比重为1.0038,水中含有大量的矿物元素和多种有益于人体的微量元素,为优质矿泉水。用此水熬制阿胶,有利于杂质分离,保证阿胶纯正,并有助于药效发散.东阿阿胶在甘肃、河北、新疆、河南等地建立了驴皮收购基地,每年收购优质纯驴皮5000多吨,保证生产所需。3、做工精细,工艺独到。公司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国家级技术开发中心,与清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全国20余所高校院所建立了长期密切的合作关系。不断改进阿胶的生产技术、设备、将现代高新技术和传统工艺精华有机融合,实现了化皮工艺微机控制、离心分离、微波干燥等专有技术,编制了行业第一部阿胶工艺规程和质量标准,并载入《国家药典》。4、药效成份分析显著。阿胶的临床作用主要为补血、抗休克、改善钙代谢平衡、调节免疫功能,止血促进淋巴细胞转化率等,此外还有对抗内毒素引起的实验动物血液粘滞性增高和改善微循环障碍等活性作用。阿胶为驴皮经煎煮浓缩制成的固体胶,它主要含胶原蛋白纤维的降解物明胶蛋白及多种氨基酸和矿物元素等成分。5、品牌具有较高无形资产价值。“东阿”牌阿胶是阿胶制品中唯一三次荣获国家金质奖,唯一荣获传统药“长城”国际金奖,在医药保健品中唯一被评为全国用户满意产品。“东阿”牌阿胶通过国家原产地标记注册,“东阿”牌商标2002年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二)阿胶产品“二次开发”的背景分析

1、良好的机遇催生阿胶“二次开发”。现代人类医学模式已经由“生物医学”向“生理——心理——社会医学”转变。因此,对医疗模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由单纯的疾病治疗转变为预防、保健、治疗、康复相结合的模式。众多学者认为,中药开发应发挥其自身预防性长处,针对当前及未来人类由于体能综合状况不佳而导致的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癌症、爱滋病、老年性痴呆症等,建议将中药研究重点放在抗病毒、抗肿瘤、抗衰老、抗免疫缺陷等方面以及健脑、强身、滋补等保健品上。这个观点,对于东胶集团的具有抗衰老、抗休克、增强免疫力的主导产品——“东阿”牌阿胶来说,尤其值得借鉴。

2、巨大的市场空间亟待阿胶产品“二次开发”。由于人们对天然药物的普遍认可,目前国际社会对天然药物的需求日益扩大,“入世”把国门打开,中国与世界市场通道的接通,巨大的国际市场份额有待现代化的中药产品去填充。从国内来分析,我国医药消费正处于跃变期,人民群众在已经普遍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不再满足对生活的简单需求,开始注重生活质量和生存质量的提高,尤其关注与生命健康有关的药疗保健消费。此外,老年人用药水平与其他人相比为4∶1,而我国已逐步进入老龄化国家,而日渐成长、国际化了的国内市场也需要现代化的中药产品来占领。

3、严峻的挑战呼唤阿胶“二次开发”。日益升温的全球天然药物“研发热”,与我们中药资源大国却拥有极低的市场份额,加上“洋中药”拥入国门的严峻现实,都逼迫我们加快中药产品现代化进程,加速阿胶“二次开发”的步伐。

(三)阿胶产品“二次开发”应整合资源,加强管理,大力推进中药企业的现代化

1、中药现代化从中药行业来说是从产品到工艺、技术、设备、标准、管理等综合水平的大幅度提高,是前所未有的产品创新和产业结构的优化与调整,必须以一流的人才和科技资源为支柱。要加大人才引进、培养、激励制度的改革力度,更重要的是要整合利用社会科技人才资源。目前,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已经启动。在同华东理工大学、山东省医科院联合建立了3个研究所,吸引了一大批教授、博导的基础上,今年又在北京建立了研发中心。阿胶“二次开发”项目吸收了清华、浙大、中国医科院、协和医院等一流院校的顶尖人才,从分子学、细胞生物学、现代临床医学的领域和角度研究阿胶系列产品,如此,才能在国际医药主流市场上进得去、打得开,有规模、有效益。

2、中药现代化既要整合人才资源,更要整合信息资源。国家有关部门应当为企业提供大量的市场信息和科技信息,当好企业的“耳目”,尤其是在中药现代化项目的审批上,一定要把好关,防止课题项目的雷同和重复。企业要加快信息现代化工程的建设,如果仍然采用原始的、落后的、低效的信息手段,即使有了现代化的中药产品,将来也无法融入全球一体化的大市场,无法进入信息经济高速公路。东胶集团投资近两千万元,已经开始实施集企业资源计划、办公自动化、电子商务于一体的信息现代化项目,年降低成本可达数百万元。人民网最近的台湾科技人员发现了阿胶中抗癌物质的消息,被企业信息中心接受到,这为阿胶“二次开发”提供了较好的信息资源。

3、中药现代化还要从市场的角度、经济效益的角度整合商机资源。天然保健品热销的潮流已经形成,商机已经摆在我们面前,中药药食同源的优势、滋补保健的优势和功能是有目共睹的。恰恰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限制相对较少,已经给我们敞开了一扇大门。阿胶“二次开发”项目中,其中阿胶颗粒剂产品的改造,即立足抗衰老、美容、养颜、降血脂等保健功能,已经研制了6种阿胶软胶囊保健食品和部分药品,这个项目已被国家计委列为国家中药现代化重点项目,并拨款500万元资助支持。中药现代化须采取两步走的战略,先抓住商机,这既从市场上练了兵,又为将来的研发积蓄了力量,形成了“滚雪球”式的开发。同时研发中心也必须立足于适宜搞药的科研成果搞药,适宜搞保健品的搞保健品,这才是对待“中药现代化”的务实态度。

(四)阿胶产品“二次开发”应与未来发展战略对接

现代中药发展范文2

2016年12月11日,在被誉为中国工业“奥斯卡”的第四届中国工业大奖颁奖典礼上,中药现代化国际化领军企业天士力控股集团荣膺大奖。

中国工业大奖是2004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是中国工业领域最高奖项,旨在表彰坚持科学发展观、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代表中国工业化的发展方向、道路和精神,代表工业发展最高水平,对增强综合国力、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工业企业和项目,以树立一批优秀标杆企业和项目,并带动形成一大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

该项大奖花落天士力可谓是当之无愧,成立20多年来,天士力致力于打造大健康领航品牌,秉持集成创新:实现了中药产业标准化、新药研发组分化、生产制造智能化;构建成现代中药、一类生物新药和一类化学新药等现代生物医药产品集群。

在荣膺中国工业大奖之前,天士力还被国家工信部评定为 “2016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就源自于其创建的现代中药智能制造模式,公司自主研发的以高速磁悬浮震动滴丸机为核心、从提取-滴制-冷却-干燥包衣等完整的中药制剂智能制造技术链,获得国家专利保护,通过欧盟GMP认证,成为中国中药工业智能制造典范。

中药国际化“三步走”

在“十三五”规划提出的“促进中医药继承与发展”战略的引领下,中医药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开放性、融合性、持续性和适应性,这一文化瑰宝的魅力受到越来越深度的关切。

而屠呦呦荣获201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则把中医药的创新成果推向世界科技荣誉殿堂,也进一步激发了国内外对中医药的兴趣和热情,国内外掀起一股“掘金”中医药的热潮。

面临新形势、新机遇,天士力对中医药的发展思路也更加清晰:用“现代化”与“现代话”的融合过程,实现“两个带动”(带动国际化标准,带动全产业链的提升)。

事实上,天士力从1996年开始,就积极响应国家倡导和推动中医药现代化的战略部署,现代中药复方丹参滴丸开启了申报美国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简称FDA),经历了从摸索、坚持到积累、创新再到稳步推进的艰难历程,取得了中药国际化的重大突破,也带动现代中药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和发展成就。

中药国际化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根据国际市场不同需求,分类突破,分类覆盖,分类普及;在不同类别当中,找到定位,找到发展路径,找到突破口,创造不同企业在国际化之路上的定位和角色。

天士力的中药国际化采取“三步走”的战略。

第一步“走出去”,就是要走出国门,体现中药产品和中药企业的一种创新精神;第二步“走进去”,就是要实现中医药科技和标准的国际化对接,实现技术升级,使中药真正成为“国际药品”;第三步“走上去”,走上高端市场,成为国外医生、患者和医保机构都能够接受并使用的临床一线用药。

通过这三个步骤,中药才能达到通过国际药政注册,技术标准接轨,语言文化无障碍,产品有亲和力,消费者有信赖感。

“走出去”:让中药直面国外消费者

天士力以应用传统药物比较广泛的东亚、东南亚地区,以及经济欠发达、医药资源紧张的非洲地区为主,建立国际营销体系,在局部区域市场,搭建中药企业和中药产品走向世界的通路,以处方药、保健品进入更为恰当。

“走进去”:进入发达国家主流医药市场注册和研究体系

“走进去”,是技术、标准、监管的融入和接轨的过程。在欧美发达国家市场,中药新药要主攻技术高端、标准高端、市场高端的处方药,绝对是挑战药品标准的“极限”,能够真正促进中药创新的“含金量”。

天士力的中药国际化走过了一段艰难曲折而又坚持不懈的历程。

从1996年复方丹参滴丸被推选为第一例复方中成药申报美国FDA,到2009年顺利完成Ⅱ期临床试验,天士力通过十余年艰苦卓绝的努力,取得了中药国际化的历史性突破:创新了一种研究方法、突破了一些研究瓶颈、搭建了一个研究平台、建立了一条对话通道、锻炼了一支人才队伍。

2010年7月,美国FDA充分认可复方丹参滴丸的研究结果,同意进入Ⅲ期临床试验。

2016年3月,现代中药――复方丹参滴丸在全球9个国家和地区的120多个临床中心顺利完成美国FDAⅢ期临床试验,进入数据统计和新药申报准备阶段。这是全球首例完成FDAⅢ期临床试验的中药复方制剂,对中国中药国际化事业具有里程碑意义。

在复方丹参滴丸国际化研究的带动下,天士力以大平台为基础,继续推动更多国际化项目。

截至目前,天士力的国际化研发项目达到13项,其中重点项目8项,主要分为面向申报美国FDA的国际化研发项目,以及面向欧盟申报的研发项目。复方丹参滴丸、柴胡滴丸、芪参益气滴丸、藿香正气滴丸、穿心莲内酯滴丸、水飞蓟宾胶囊已经注册批准成为加拿大天然健康品。

2016年1月,天士力的丹参胶囊顺利获得欧盟植物药品注册批件,成功以药品身份进入欧洲市场,揭开了中药进入欧盟市场的新篇章。

国际化研发也带动了研究水平的突破。根据国际化产品研发实践,设计创新中药关键技术研究方向与路线,天士力于2015年10月成功获批国家科技部“创新中药关键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为创新中药研发、中药国际化奠定技术支撑平台。

“走上去”:走向产业高端,走向临床一线

“走上去”的过程就是要使中药成为国际临床一线用药,成为医生和患者都能接受和使用的药物,能够被医保机构接纳,进入医疗保险用药目录体系。

“走上去”的过程也是现代中药全产业链优化升级的过程,带动全产业链先进制造的提升,也带动中医药文化走向国际化。

天士力现代中药国际化研究带动了多组分药物质量控制标准体系的建立。从Ⅲ期临床研究和CMC(Chemical, Manufacturing and Control,化学、制造和质量控制)研究,都始终紧紧围绕着“安全、有效、质量一致”的主题,天士力在这些研究领域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通过对全过程体系进行科学、全面的管控,以过硬的产品质量确保消费者的用药安全。天士力及多家子公司被天津市及当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评为“放心药厂”称号。

现代中药国际化也带动了中药制药技术和制药装备的创新。经过持续不懈地工艺摸索和装备研发,天士力逐步打造出具有国际水平的现代中药先进技术制造平台;智能化装备使数据集成化,保证了制药技术数据的完整性。

创造微滴丸胶囊新剂型及其制剂装备。创新微滴丸高速滴制与深冷气体成型技术与装备,建设了全新的提取与制剂(含无菌制剂)生产线,建立中药生产数控模型,实现药品生产和质控信息的数字化,形成常规滴丸及微滴丸国际化OEM生产基地。

创新集成化高速微滴丸技术系统。持续开展工艺、装备、生产制造新技术改进与创新,实现中药先进制造关键技术突破,天士力于2016年1月成功获批国家发改委“中药先进制造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天士力中药国际化的研究与创新,要达到中药的有效物质基础一致性,中药质量评价的一致性,中药临床疗效的一致性,将现代中药制药技术和制药装备推进到一个新水平,并逐步建立中国独有知识产权的现代中药集成化技术体系与制药装备体系,通过技术信息化推动中药智能制造走向世界。

现代中药发展范文3

关键词:钢结构;应用;原则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gress to economic, the application in modern building technology more and more, this paper mainly with application of steel structure in construction, analyzes the advantages of steel structure, compared with other structures, its advantages, in the weight, to some of the project application finally, combined with personal experience analysis the stick in steel structure design principle and some problems needing attention.

Key words: steel structure; application; principle

中图分类号:TU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引言

我国钢结构住宅起步很晚,只是改革开放后,从国外引进了一些低层和多层钢结构住宅,才使我们有了学习与借鉴的机会。大规模研究开发、设计制造、施工安装钢结构住宅还是近二三年才发展起来。钢结构住宅体系区别于传统体系住宅的内容主要是指主体钢结构体系、护墙和内隔墙体体系以及楼板体系。

2、钢结构优点分析

一般来说,材料的特性是推出新型建筑形式的出发点。钢结构是用钢板、热轧型钢或冷加工成型的薄壁型钢制造而成的。和其它材料的结构相比,钢结构有如下一些特点。

2.1材料的综合性好

首先是钢材的强度要高,钢材和其它建筑材料诸如混凝土、砖石和木材相比,强度要高得多。因此,特别适用于跨度大或荷载很大的构件和结构。钢材还具有塑性和韧性好的特点。塑性好,结构在一般条件下不会因超载而突然断裂;韧性好,结构对动力荷载的适应性强。良好的吸能能力和延性还使钢结构具有优越的抗震性能。另一方面,由于钢材的强度高,做成的构件截面小而壁薄,受压时需要满足稳定的要求,强度有时不能充分发挥。

然后,材质均匀方便使用构造,与力学计算的假定比较符合。钢材内部组织比较接近于匀质和各向同性,而且在一定的应力幅度内几乎是完全弹性的。因此,钢结构的实际受力情况和工程力学计算果比较符合。钢材在冶炼和轧制过程中质量可以得到严格控制,材质波动的范围小。

2.2钢结构可以大大缩短工期

钢结构所用的材料单纯而且是成材,加工比较简便,并能使用机械操作,因此,大量的钢结构一般在专业化的金属结构厂做成构件,精确度较高。构件在工地拼装,可以采用安设简便的普通螺栓和高强度螺栓,有时还可以在地面拼装和焊接成较大的单元再行吊装,以缩短施工周期。此外,对已建成的钢结构也比较容易进行改建和加固,用螺栓连接的结构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拆迁。

2.3钢结构重量轻盈节省成本

钢材的密度虽比混凝土等建筑材料大,但钢结构却比钢筋混凝土结构轻,原因是钢材的强度与密度之比要比混凝土大得多。以同样的跨度承受同样荷载,钢屋架的重量最多不超过钢筋混凝土屋架的 1/3 至 1/4,冷弯薄壁型钢屋架甚至接近 1/10,为吊装提供了方便条件。对于需要远距离运输的结构,如建造在交通不便的山区和边远地区的工程,重量轻也是一个重要的有利条件。当然任何一种材料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钢材的耐腐蚀性和耐火性就较为欠缺,在对结构进行防护时费用比钢筋混凝土结构高。不过在没有侵蚀性介质的一般厂房中,构件经过彻底除锈并涂上合格的油漆,锈蚀问题也并不严重。近年来出现的耐大气腐蚀的钢材具有较好的抗锈性能,已经逐步推广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钢材长期经受 100℃辐射热时,强度没有多大变化,具有一定的耐热性能,但温度达 150℃以上时,就须用隔热层加以保护。钢材不耐火,重要的结构必须注意采取防火措施。

3、钢结构在现代建筑的应用

在建筑的应用以及推广价值与砖混结构、混凝土结构相比,在建筑中应用钢结构主要具有优势如下:

(1)结构自重轻,根据比较,相同的建筑造型,六层钢结构住宅重量仅相当于四层砖混结构住宅的重量。建筑总质量小,地震力效应小,且延性好,相应抗震性能优良。历次大地震灾害资料对比都说明了这一点。

(2)材料各向同性,符合力学假定,提高了设计精度。

(3)由于工厂化加工制造,精度高,易于保证质量,与混凝土相比,更符合结构设计要求。同时施工速度快,工期缩短40%以上,可使建筑物更早的投入使用,提早产生效益。

(4)在设计中由于业主的要求,经常要进行变更,采用钢结构较易配合变更。施工时干式作业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且构件运输方便,费用低。

(5)可在梁腹板处开孔走管道,不像混凝土结构在梁底通过。因此在楼层高度一样的情况下,采用钢结构可提高层间净高。

(6)轻质高强,简单实现大跨与复杂几何结构,创造开放式住宅。传统结构(砖混、混凝土)由于受材料限制,其开间一般在 3.0m、3.3m、3.6m、4.2m。如果需要更大开间,则会造成“肥梁胖柱”,房高也会受到影响。而在梁高相同的情况下,钢结构开间可比混凝土大 50%。在梁柱等强度条件下,可增加建筑有效使用面积 5%~7%。

4、钢结构稳定设计的准则

结合个人的工作经验,本人认为在钢结构稳定性设计中是钢结构的一个突出问题。在各种类型的钢结构中,都会遇到稳定问题。对于这个问题处理不好,将会造成不应有的损失。根据稳定问题在实际设计中的特点提出了以下三项原则并具体阐明了这些原则,以更好地保证钢结构稳定设计中构件不会丧失稳定。

4.1结构整体布置必须考虑整个体系以及组成部分的稳定性要求。目前结构大多数是按照平面体系来设计的,如桁架和框架都是如此。保证这些平面结构不致出平面失稳,需要从结构整体布置来解决,亦即设计必要的支撑构件。这就是说,平面结构构件的出平面稳定计算必须和结构布置相一致。就如上述很早之前的加拿大一停车场的屋盖结构塌落等,事件中没有设置适当的支撑而造成出平面失稳。

4.2结构计算简图和实用计算方法所依据的简图相一致,这对框架结构的稳定计算十分重要。目前任设计单层和多层框架结构时,经常不作框架稳定分析而是代之以框架柱的稳定计算。在采用这种方法时,计算框架柱稳定时用到的柱计算长度系数,自应通过框架整体稳定分析得出,才能使柱稳定计算等效于框架稳定计算。然而,实际框架多种多样,而设计中为了简化计算工作,需要设定一些典型条件。

4.3设计结构的细部构造和构件的稳定计算必须相互配合,使二者有一致性。结构计算和构造设计相符合,一直是结构设计中大家都注意的问题。对要求传递弯矩和不传递弯矩的节点连接,应分别赋予它足够的刚度和柔度,对桁架节点应尽量减少杆件偏心。这些都是设计者处理构造细部时经常考虑到的。但是,当涉及稳定性能时,构造上时常有不同于强度的要求或特殊考虑。例如,简支梁就抗弯强度来说,对不动铰支座的要求仅仅是阻止位移,同时允许在平面内转动。然而在处理梁整体稳定时上述要求就不够了。支座还需能够阻止梁绕纵轴扭转,同时允许梁在水平平面内转动和梁端截面自由翘曲,以符合稳定分析所采取的边界条件。

5、钢结构设计所注意的问题

在钢结构,有低层和多层之分。低层一般不超过3层,用于别墅;多层用于公寓。然而, 超过9层为高层。10~12层又称小高层。抗震规范GB50011 对12层以下和12层以上的房屋提出不同要求。住宅钢结构一般不宜超过 12 层。

在结构抗震性能与结构布置规则性有很大关系。结构布置不规则,地震时易损坏,而且除弹性设计外还要作弹塑性层间位移验算。因此应尽量使结构布置符合规则性要求。

在钢结构的平面布置应力求规则、对称。住宅钢结构常见的布置不规则,主要是平面不规则。如平面形状不规则,L 形等,特别是支撑剪力墙偏置,明显不对称等。若楼层的最大弹性水平位移超过质心水平位移的1.2倍就属于平面不规则,此时需对支撑剪力墙的配置进行调整。目前,国内高层钢结构钢材几乎都从国外进口,工程总承包由国外承担,制造和安装则由国内廉价劳动力承包,随着我国钢产量的增加,钢结构在建筑中的应用必然会越来越广泛,也必然会产生越来越深远的影响。

6、结语

总之,钢结构无论是在住宅建筑还是一些工业、商业建筑中,都符合国家未来发展的其中目标之一,符合可持续性发展的战略,并对保护耕地、提高城市建设水平有较大作用。有了国家政策的支持、技术的保证,钢结构住宅具有光明的前景。

参考文献:

[1]梁龙星.我国钢结构住宅发展前景展望[J].交通科技与经济.2010.(02).

现代中药发展范文4

[关键词]生态园林;现代化城市;作用;必然要求

中图分类号:TU986;TU98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9-0228-01

现代化的城市,生态园林是城市中安全、健康、工作效率与舒适愉快所不可缺少的空间组成部分。现代化城市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作指导去规划和设计,生态园林是城市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园林绿化在城市生态系统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现代化城市只有保持有效的城市生态系统,才能营造出现代化城市建设魅力。

一.生态园林的概述

生态园林是生态学的原理,建设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科学的植物群落,建立人类、动物、植物相联系的新秩序,达到生态美、科学美、文化美和艺术美。是以人、社会与自然的和谐为核心,用生态学原理研究植物个体和群落与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互惠共生、生态位、物种多样性、竞争,化学互感作用等)的关系,同时研究以植物群落的发展、组成、特性及其相互作用,扬其共生,避其相克,形成有规律的人工生态经济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乔木、灌木、草本和藤本植物被因地制宜地配置在一个群落中,种群间相互协调,有复合的层次和宜的季相色彩,不同生态特性的植物,能够充分利用阳光、空气、土地空间、养分、水分等,构成一个和谐有序、稳定的群落。使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同步发展,实现良性循环,为人类创造清洁、优美、文明的生态环境。

生态园林应有三个方面的内涵:一是具有园林的观赏性,依靠科学的配置,建立人工植物群落,创造景观,美化环境,提高游览观赏价值,提高社会公益效益提高保健体养功能为人们提供一个更高层次的文化、体憩、游览等生存发展的环境。在可能的条件下,生产各类园林产品;二是具有改善环境的生态效应性,充分利用绿色植物,通过植物的光合、蒸腾、吸收和吸附作用,调节小气候,吸收有毒有害物质,衰减噪音,防风降尘,维护生态平衡;三是具有生态结构的合理性,它应具有合理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和营养结构,与周围环境一起组成和谐的统一体。

二.生态园林建设对现代化城市中的作用

生态园林建设有利于提高、改善城市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环境,有利于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对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生态园林的建设不仅能防风沙、涵养水源、吸附灰尘,杀菌灭菌,降低噪声,吸收有毒物体,有毒物质,调节气候和保护生态平衡,还能促进居民身心健康都有一定的自然环保作用。单一的景观元素是无法造就人们所需求的具有各种功能的场所,同时也很难形成怡人的、令人耳目一新的景观来的。在营造的过程中经常涉及到绿地生态景观、山体景观、水体景观、湿地景观、道路廊道斑块等景观,是自然生态景观再现于城市景观当中,从而使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尖锐矛盾得到缓和。这样一来就更加有利于丰富城市景观的多样性。而景观的多样性包括了植物群落的多样性、地貌景观的多样性和生物景观的多样性。园林景观艺术提倡生态之园,丰富的植物群落中,较多的植物品种,乔木、灌木和地被植物错落有致,丰富的山体、水体等景观都是动物们喜爱的栖息、繁衍的地方。这样一来更加有利于保护城市生物的多样性,真正地增加了城市的生气。

生态园林建设对城市的影响首先体现在视觉效果上,通过植物群落、水体、园林建筑、地形等要素的塑造来达到目的。通过营造人性的、符合人类活动习惯的空间环境,从而营造出怡人的、舒适、安逸的景观环境。绿地植物是现代城市生态园林建设的主体,它具有美化环境的作用。植物给予人们的美感效应,是通过植物固有色彩、姿态、风韵等个性特色和群体景观效应所体现出来的。一条街道如果没有绿色植物的装饰,无论两侧的建筑多么的新颖,也会显得缺乏生气。同样一座设施豪华的居住小区,要有绿地和树木的衬托才能显得生机盎然。许多风景优美的城市,不仅有优美的自然地貌和雄伟的建筑群体,生态园林效果对城市面貌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生态园林景观艺术有利于更好地宣扬城市文化,使得城市更加具有地方特色,更能充分体现城市的个性。生态园林景观艺术有利于体现城市的地方特色文化,主要体现在它的造景艺术手段和对当地植物与构筑物的采用上。生态园林景观艺术的理法有利于更好地宣扬城市的文化,使得城市更加具有地方特色,充分体现城市的个性。往往该国家或城市的名称与该树种是连着的,比如荷兰的郁金香、中国的牡丹,漳州水仙、福州榕城、广东木棉,等等。植物如此,其他的构筑物、建筑形式也是如此。

艺术的生命是特色。城市景观作为艺术而言也必须创造特色。特色的大敌是模仿。一时一风,竞相模仿,令人置身城市中周环回顾而不知身居何处。病因在于不借鉴先进城市如何寻觅、捕捉和创造特色,寻找本城市的特色,而是人云亦云,不知为何而云。

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主要理法――“巧于因借,精在体宜”。借因才出果,精在如何体验本城市之异宜,包括宜和不宜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首先是保护和发展山水形胜的特色。利用当地的地貌特点,因地制宜,合理地处理与生态自然景观的关系,营造出具有本地特色、历史人文的景观。“巧于因借”的“巧”体现在“借景随机”。山形水势、四时季相、树木花草、风花雪月、昼夜阴晴无不可成为随机的所在。有心的创造意旨往往开始只是星星的火花。要善于捕捉微小的火花,捉准了就可以夸张放大,逐渐从逻辑思维的概念设计向形象思维逻辑飞跃,景观便顺理成章了。

现代化城市规划越来越追求文化内涵,现代化的城市景观设计越来越关注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发掘、传承与表达。文化景观是城市各类景观之一,其主旨是追忆、展示和传颂本民族本地域的优秀传统和文化。文化景观符号是城市文化景观中的视觉形态设计元素,其基本意义既传达具体景观的特定文化信息和文化意义,又彰显其装饰的审美意义与社会意义。

三.生态园林建设是现代化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

近几十年来,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长和经济的高速发展使生态园林建设成为现代化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

现代化城市建设中的生态问题,城市是以非农产业和非农人口集聚为主要的居民点。城市的形成是与产业和人口联系在一起的,产业和人口的聚集形成了城市。城市不仅是产业的中心,更是生活、消费、休闲的中心。城市的出现是人类走向成熟和文明的标志。城市化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和趋势,随着经济的发展,大城市、特大城市的不断形成成为必然。然而,城市化的进程也使人的生存环境急剧恶化。主要表现在:城市人口急速膨胀,居民的基本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威胁。户外体育休闲空间极度缺乏,广大劳动者的身心再生过程不能满足。土地资源极度紧张,因此通过大幅扩大绿地面积来改善环境的途径较难实现。通过郊区化来改善居民环境的道路在中国难以行得通。自然资源有限,生物多样性保护迫在眉睫,整体自然生态系统十分脆弱。欧美文化侵入,乡土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我们应当建设怎样的城市,“我们的城市应当是为人设计和建设的,实际上是一个放大的家园,服务设施应有,青山绿水温馨舒适,人与自然融为一体”。我们建设的应当是一个适宜人居的城市、一个生态的城市、一个绿色的城市、同时还应该是一个健康的可持续的城市。城市园林绿化作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在改善城市环境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建设生态园林城市这将对提升城市品味和形象,发展和促进了生态环境的明显改善,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从而逐步向实现园生态的城市景观的方向迈进,最终实现生态的城市景观。

参考文献

[1] 刘敏.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规划初探[J].上海环境科学,2002,.02.

现代中药发展范文5

【关键词】文化管理;现代企业发展;重要方式;创新

企业的发展和壮大离不开有效的管理,其中文化管理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现代企业管理注重文化管理可以营造良好的企业氛围,增强企业员工的凝聚力,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促进现代企业的稳定发展。

一、现代企业的文化管理特征

1、创新文化

创新文化是让每一位企业员工都能够深谙市场竞争的游戏规则,即“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和“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转”。创新意识必须渗透在企业的每一个环节中,如人力资源规划、年度营销计划、发展战略定位、市场定位等等,尽可能的制定多套方位,为及时应变提供更多选择。当下市场经济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创意经济,现代企业要想谋求生存和发展,就应该使其产品、技术和服务符合客户的需求,符合市场的需求。

2、虚拟文化

在现代企业各种资源当中,相较于有形资产而言,无形资产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其占比逐渐赶超有形资产。可以将虚拟环境理解成一种人文环境,有利于无形资产通过技术监督局、互联网、媒体、专利局等实现增值的目的。例如现代企业的广告宣传、专利、知识产权等等。虚拟文化可以在法律层面上保障企业的正常运作,并突出其合作、高效输出、柔性、灵活、快速反应、共享等特点,并有可能带来更多的有形资产。

3、融合文化

我们可以将现代化社会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的现代化主要是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是征服大自然的阶段;第二个阶段的现代化主要是工业社会转向知识社会,是将大自然与相关产业进行有效融合的阶段。在第二次现代化中,企业逐渐从恶性竞争关系过渡为“竞合”关系,即在竞争中谋求合作,这就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其不断地融合多元文化。这种合作文化、共享文化、多元文化的集合体实际上可以打破社会结构和市场空间的有限性,实现资源重组、资源互补。最近几年,在市场活动中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在建设某智能小区时,由于其较大的规模和较广的涉及面,单独企业无法胜任,所以业主将其分为若干个招标项目,再将中标的企业进行优化组合,企业只有善于“整合”才能中标,才能做大。

二、现代企业文化管理的重要作用

现代管理最突出的特征就是文化管理,当然文化管理是需要经历一个认知的发展过程的,文化管理是随着人们认知的深化而深化。在泰勒提出的科学管理理论中表示:假设人是“经济人”,其本性是推卸责任的、懒惰的,员工的工作动机是经济的。在这种情况下,领导的基本职能就局限在监督和控制,在员工没有自的时候,其工作的内容就是听从上级领导的质量,企业的工资薪水要接受,企业的控制制度要服从。实际上在这套控制体系的影响下,员工几乎没有主动工作得空间,自己的才能也得不到施展。而领导者为了有效地控制员工,并且监督他们生产技能的掌握情况,细致的划分生产环节,分解员工的动作,实行标准化的时间、动作和工作方式,员工的任务就是重复简单劳动。在这种管理体制的影响下,员工工作的唯一目标就是为了获得工资。为了改变此种状态,阿基里斯提出,要将员工的工作范围进行扩大,将更多的控制权和权利赋予他们。从这两种管理理论的对比来看,前者很难将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激发出来,更太不上挖掘员工潜力,提高员工工作效率了。于是,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全新的企业文化理论,即人既是“社会人”也是“文化人”,这一理论在深化认知的同时,也使领导职能得以丰富。企业文化理论认为,价值观和文化管理是领导者的主要智能,通过有效的文化价值观管理,将人力资源充分发掘出来。这一理论不仅使领导理论和管理理论得以丰富,而且其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主要内容。

此外,企业文化是创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石。从客观上来讲,每个企业具有其区别于其他企业的特色和个性,而企业核心竞争力正是在充分重视企业个性的前提下形成的比较优势。自我创新推动比较优势,创新则源自于文化,因此,企业创新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文化素质的高低,创新能力对比较优势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具备比较优势就等同于具备核心竞争力。通过诸多的经历发展、、衰败的企业可以得知,企业的发展状态由企业经络系统、制导系统决定,但是企业的生存权则由企业文化决定,丢失文化即丢失生存权,缺失文化的企业势必走不长久。

三、企业文化管理的建设方法

1、策划目标

现代企业管理的有效形式就是系统化的企业文化建设,这是企业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企业在制定文化建设目标时,应该遵循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不同的企业会具备各自的特点,在充分考虑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注重突出个性。任何事业要想取得成功,势必要遵循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规律。在策划企业文化目标的过程中,要以企业特点为基础,对其所面临的政治经济环境和内外优势进行科学的、客观的分析,争取做到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从而使制定出的文化建设目标符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

2、注重上升

我国企业管理的飞跃和进步,主要体现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其始终朝着健康、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在企业管理中,文化建设在未来三十年,乃至更长的时间均是重头戏。在特定条件或环境下,除去生产环节以外,企业文化管理将成为管理全过程。不仅现代企业注重企业文化,即便是进入“后现代企业”发展时期,依然会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企业文化建设的上升方略突出向上、健康、积极的特点,这是企业发展的灵魂。而上升方略中最活跃、最积极、最根本的因素就是人。站在国际市场制高点,制定创名牌的管理方略,制定创文化建设上升方略。如果在企业文化创建的过程中,没有对其内在吸引力引起足够的重视,那么包含企业文化本身在内的整个企业管理过程就会逐渐干瘪、萎缩,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渐丧失竞争能力,自古以来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就可以充分说明这一点。

3、实施共融

企业文化建设是不能脱离企业管理而单独存在的,企业管理与企业文化建设是一种共同共进、相辅相成的关系。站在管理的角度来看,企业文化属于企业管理的范畴;站在工作的角度来看,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建设具有统一的、同方向的目标。但是这其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就人。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管理既可以发挥先导作用,也可以发挥制导作用。在制定企业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时,要充分考虑到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实现人性化、科学化的企业管理。

4、采取激励措施

企业文化建设的众多措施当中,对企业员工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激励措施是效果最为显著的,搞好企业文化建设势必要使企业文化环境不断地优化,制定科学合理的激励方略。通常来讲,工作氛围与环境条件的好坏实际上对一个人的情绪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好的效果势必出自良好的氛围和环境当中。激励措施的内容主要包括:

(1)、特殊任务激励,通过实施某种特殊的任务来对从事者的才能和智慧进行考验,对具有突出表现的人给予一定的奖励。

(2)、地位提升激励,以平时的工作情况和表现情况为基础,进行制度化的目标考核,表现优秀的人可以予以工资晋级激励或职务提升激励。

(3)、心理沟通激励,指的是上级领导和下级员工之间的心理上的交流,有效的交流可以增进彼此双方的信任、支持和理解,有利于增强向心力和凝聚力。

(4)、诚信救助激励,当企业内部员工在遇到天灾人祸或特殊困难时,企业应该给予适当的帮助,这种方式在西方国家被称之为“救灾式的激励”。

此外,还有典型榜样激励等等。在企业的实际管理过程中,企业文化建设可以采取多种策略,多种措施,但是都要建立在符合企业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的基础之上,这样才能够促进文化建设的发展。

5、推进整合方略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不仅多变,而且复杂,因此在建设过程中,必须遵循分层次、分阶段推进的原则。充分整合来自各个方面的建议和意见,并融入管理元素,体现“存贮、分析、吸附、确定、反馈、综合、辐射”等程序化的工作机制。同时,现代企业的各级管理人员在建设企业文化中应该做到重点突出、精心运筹、整合推进,充分发挥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的价值和作用,促进现代企业的进步和发展。

就一个企业而言,如果只是只是重视其技术的进步、知识的进步,而忽略了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那势必会造成强烈的反差,甚至会给企业带来不可挽回的创伤。即便企业有技术、有知识,但是却没有形成共同崇尚、共同遵守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就无法有效的利用现有的技术和知识,甚至会严重阻碍企业的发展和进步。一个企业会出现技术泄密、人才流失等情况就直接的反映出其企业文化的滞后。如若连最基本的企业精神和事业价值观都不具备,那么何谈凝聚人心,何谈共同追求愿景?实际上,单纯的将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关系定义为雇佣关系式有失偏颇的,因为每个人都会有追求最大化利益的权利,雇佣关系会让员工从行为上、心理上与企业斤斤计较、讨价还价,甚至是对抗。作为企业,应该将企业目标与个人目标有机的统一起来,其管理的首要任务就是共享价值观的建立,通过多种途径来引导员工追求理想。在这种同化作用下,企业不仅仅是依靠经济利益来凝聚员工,更是依靠行为规范、追求理想、共同价格观念来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和个人能力,提供良好的工作氛围和环境,有助于员工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从而实现企业的发展和壮大。所以,现代化企业应该充分重视文化管理的作用,并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将企业文化建设落实在各个环节中。

现代中药发展范文6

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在北京小汤山特菜基地视察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研制的智能农业系列产品、浙江台州一鸣机械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全自动水稻育秧播种流水线、北京市农机试验鉴定推广站的秸秆藤蔓处理机等设施农业装备时指出,设施农业是综合应用工程装备技术、生物技术、环境技术和信息技术,按照动植物生长发育所要求的最佳环境,进行动植物生产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促进设施农业发展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任务。

张桃林强调,智能化、精准化、信息化是设施农业装备的重要发展方向,科研院所和企业一定要努力提升科研创新能力,加强技术攻关,研发生产轻型、简捷、实用、质量好、(受)市场欢迎的设施农业装备,着力解决农业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从而推进设施农业装备应用发展,提升我国设施农业整体水平。

在设施农业装备技术专题报告会上,据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司长宗锦耀介绍,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初步形成了以设施品种繁育设备、设施栽培管理设备、营养和植保设备、温室设施设备以及设施农机具为主的设施园艺装备体系;以规模化饲养设备、养殖管理和标识设备、畜禽舍冲洗消毒设备、环境调控设备以及粪污处理设备为主的设施养殖装备体系:以工厂化基础设施、水质检测及处理设备、精准饲喂设备、产地保鲜设备为主的设施水产装备体系。为设施农业的安全稳定生产提供了物质基础。2010年,设施蔬菜总产量超过1.7亿吨,占蔬菜总产量的25%;规模化养殖场猪肉、牛奶产量分别达到3,270.9万吨、1,662.6万吨:设施水产品产量达到780万吨,约占水产品总产量的15%。设施农业产业经过引进、消化、吸收和自我创新的过程,已进入全面提升的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