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新高考改革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谈谈新高考改革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谈谈新高考改革

谈谈新高考改革范文1

关键词:高考改革 考试 教学 影响

一、对各个学科的影响

可以说这次新实施的《意见》对各个学科的影响是最直接和最明显的。具体产生的影响和带来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三大门”的地位“稳中有升”。此次新《意见》规定:高考科目由原来的“3+x”模式转变为“3+3”模式。即从原来学生高考时的考试科目语文、数学、英语另外再考一门文科综合或者是理科综合,转变为今后高考考试时的语文、数学两科依然采取统一化的考试而且分值保持不变,依然为150分,学生再从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六门课程中,凭借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志愿报考的学校专业要求随机“搭配”选出三门课程,其成绩可以作为录取时的参考,将不再分文科、理科,取消“文综”、“理综”的界限。新《意见》规定未来的高考英语考试可以分两次来考,考生可以选择其中考得最高的一次分数作为最终的高考录取分数。在英语考试的方面学生有了更多的灵活性和自主选择权。数学由原来的文理两张试卷将变为统一的一张试卷,数学试题的难度无疑会增加。由此,这种变化很有可能带来的结果就是,学生会肯定会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往数学和英语方面倾斜,同时对语文课程的关注也会比以往多,那么这“三大门”课程的地位肯定会比以往有所上升。

2.对学校教学课程编排的影响。新的《意见》规定,除统考科目外,其他所学的14门课程都是每门课程“学完即考”、“一门一清”,在高考时不必重新再考,在统一高考之前都已经全部考完。实际上学生到最后的高三阶段时所学的科目只剩语文、数学、英语三门。而且其中的英语又有两次考试机会,学生可以选择把考得最好的一次成绩计入高考录取总分。不难想象,如果某一学生一次就觉得英语达到了最高分,为了给语文和数学分配更多的时间,就会主动放弃第二次的考试机会,那么最后阶段的学习就变成了半天的语文、半天的数学。这样的情况无疑会令枯燥的高考冲刺阶段的学习更加“雪上加霜”,反而不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因此,面对这样的情况如何巧妙编排课程表,合理安排课程,减少因课目变少而令学生产生的枯燥感?这也是以往从未出现过的新情况,从而更加考验学校管理者的课程编排技巧和智慧。

二、对学校教学管理的影响

1.对班级管理的影响。现在高中学校班级管理模式相对比较固定,划分班级的标准比较单一,大多数学校都是根据文理两大类进行分班,一般是以每个行政班级为单位进行教学和管理。但是,新《意见》实施后,由于学生要自主选择所学课程,“走班”上课将成为必然,那么势必就会打破原来相对“固化”的班级管理模式,从而使班级处于“流动”状态,原来的班与班的界限就会减弱和被打破。由此,同班同学的概念会逐渐淡化。

2.对学校师资力量分配的影响。原来学校里的教师分配也有一个比较固定的模式和方案,一般来讲大多数学校都是根据学生的成绩和老师的教学经验、教学水平来分配本校的师资力量。一般的分配形式和方案,大多是优秀的、有经验的教师去代成绩好的学生。但是,新的高考方案实施后,这种情形恐怕就会随之改变。

3.加强对学生专业选择的指导。以往的学校更注重学生平时的考试成绩,对学生的指导更多的是集中在如何提高各个学科成绩上面,传授更多的是学习方法和技巧,或者是在高考前针对学生的紧张心理进行集中辅导,而很少会对学生未来的志愿报考院校和专业进行专门性的指导,导致很多学生在填报志愿的时候就会显得比较盲目。因此,很多学生演变为只是为了上大学而上大学,导致学生进入大学后对所学专业兴趣不大甚至是没有任何兴趣,浑浑噩噩在大学度过四年的时光,没有明确的目标,这些也就为大学毕业后找工作埋下了隐患。显然,新的《意见》就是要改变这一状况。那么,同时也就要求学校在平时工作中更要加强对学生专业选择的指导。一方面,学校要迅速掌握各个院校的专业信息;另一方面,就是要帮助每个学生认识自己的特长和尽早了解感兴趣的专业。可以说学生的选择学校和专业不再仅仅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对学校也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

三、对考试组织和管理的影响

1.一考定终身的局面将会逐渐改变。多年以来,我国的高考都集中在每年的六月6号、7号两天进行,学生最终会被哪所学校录取就全看这两天考得如何,因此,可谓一考定终身。但是新的高考方案实施后这种局面将会被打破。以英语考试为例,新的方案规定学生可以有两次考试机会,可以选择其中成绩考得最理想、考得最高的一次作为高考录取时的最终成绩。这样的变化能更好地反映出学生平时真实的学习成绩,也更好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改革理念。

2.对考试过程的影响。多年以来,高考都一直被称为中国第一大考试,就是因为考试在每年固定的日期进行,时间紧、任务重,在这两天的时间里就要把整个中学阶段所学的知识都要体现出来。新《意见》实施后,其他课程“一门一清”、“学完即考”,意味着最后在统一进行的考试中就剩下语文和数学了,其他课程的考试都在提前已经考完了。根据的以前的报道,高考时曾发生过泄题和考试过程中出现过作弊的事件。那么如何保障其他非统一进行考试的其他课程的保密性和公平性,就成了必然要面对的问题。因为其他“学完即考”科目的成绩依然是要计入最终录取总分的,这就对各个地方以及学校考试组织的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四、评价及反思

1.更加注重公平。公平应该是高考最基本的原则和出发点,直接针对的就是部分高校在自主招生活动中出现的招生乱象。其中最能体现公平的就是这次对于高考加分政策的修改,最突出的就是规定高校的自主招生由考前变为考后。本轮改革新公布的大纲规定大幅减少了加分的项目,以此来促进教育公平。凡是有意愿申请自主招生的学生都要先参加全国统一的高考考试,条件达到相应的规定和要求后才有资格参加所报考高校的自主考核。取消了以往的艺术、体育加分,对于确有必要加分的项,也要合理设定加分的分值,目的就是要通过“做减法”,本着公平的原则,把人们所说的真正具有创新潜质的“偏才”、“怪才”给选。

2.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正如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所说:“要把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结合起来选拔人才,促使人才选拔从只看冷冰冰的分向关注活生生的人转变。”比如以复旦大学为例,2015年将在自主招生中取消已经沿用八年之久的水平测试,取而代之的是学生高中阶段的学业考试成绩,而且还会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多少门课程达到A等的标准,学生只要达到标准即可通过初试。这也是国内一流大学首次将中学成绩作为选拔标准,不仅仅看最终的高考成绩,还要看高中阶段的平时成绩;不仅看高中三年的成绩,还要看高中三年的学习表现。可以说未来的高考不仅仅是某几天,而是延伸和渗透到整个平时的学习中;录取时不再单一看重最后的考试分数,而是一个综合的考察。

谈谈新高考改革范文2

关键词:高考改革;课程改革;化学学习;教学衔接

一、做好初高中化学教与学衔接的背景

1.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教学过程中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我们发现一些传统问题阻碍了教学的发展,在此基础之上课程改革应运而生,在其不断深入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新的指导教学发展的方法和理念,其中初高中化学教与学的衔接工作受到了高度重视。

2.学科内部知识学习的内在要求

化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十分强的学科,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系统。初中化学学习是为高中学习打基础的阶段,是化学学习的启蒙阶段,高中化学是对其的深入和继续。化学学科内部的学习要求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一起去努力,构建和完善化学知识的前后衔接工作,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化学知识,更好地学习和生活。

3.高考改革的现实需要

高考是学生学习生涯的第一大考,对于学生有着非凡的意义。对于化学学科来讲,高考也进行了多次改革,其中总的方向是更加注重学科知识内部的衔接。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紧密结合高考需要,将初中和高中的化学知识串联起来,帮助学生构建严密的知识网络,提高学生化学学习的质量和效率。

4.实际教学情况的需要

在我们研究调查之后发现,许多学生在进入高中之后,普遍存在化学学习困难的现象,在分析之后我们认为初中化学知识与高中化学知识没有很好地链接在一起是其重要的原因。许多学生在假期,放松自己,遗忘了大量的知识,在进入高中之后缺乏化学基础支撑,导致化学的学习质量和效率都不高。

二、做好初高中化学教与学衔接的具体措施

化学学习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高度重视学科内部知识的衔接,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初高中化学知识的衔接,同时要做好教与学的衔接工作,以此来促进化学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高。我认为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教师积极转变教学理念

(1)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角色

新的时期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进步,在教学中出现了许多新的教学理念。同时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过程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受到高度的重视。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教师和学生教学角色的转化。传统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处于从属地位。在新的时期教师和学生的教学角色发生了转变,教师成为教学过程中的引导者,学生转变为教学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人翁地位。在初中教学的过程中,比如,在讲授化学实验部分的内容时,在介绍化学实验常见仪器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地去将高中化学相关的知识渗透其中,教会学生试纸的使用和实验物质的保存方法。在学习初中化学知识的同时为高中化学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2)教师要不断完善自身

新时期新理念的出现对于教师来讲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对于新理念的接受和使用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不断地提高个人综合素质,从而不断地实现自身的超越。同时教师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帮助教师更好地扮演引路人角色,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化学知识。教师可以自觉参加多种形式的教学培训,同时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以此来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理念和知识,提高个人综合素质。

2.教师要不断使用新的方法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新的教学方法,新方法的出现对教师来说是一种福音。教师要积极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提高衔接质量和效率。以下教学方法可以采用:

(1)小组合作学习法

小组合作学习法是新时期十分有效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学生进行分组,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以小组进行,教师在课堂之上将问题分发给学生,让学生组成小的组合,从而在小组内部解决问题,不断提高个人化学学习质量和效率,在小组内部形成一种相互激励的文化氛围,从而实现化学教和学的衔接。

(2)自主探究学习法

自主探究能力,是新时期社会对学生的新要求,在学习的过程中,尤其是化学学习,需要学生有较高的自主实践探究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相关意识,培养学生的相关能力,让学生不断地去实践,从而在实践中自己发现化学知识的魅力,从而不断激发学习化学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在学习高中知识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不断回顾知识,从而在学习新内容的时候不断巩固旧的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新的知识。

3.学生要积极投身化学学习

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要参与者,在学习过程中处于主人翁地位,是整个学习的主体。在新的时期学生要积极投身化学学习,积极配合教师,做好教与学的衔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积极转变角色

新的时期学生要树立主人翁地位,在学习过程中,要发挥主体作用,积极主动地接受知识,不断地完善自身的知识。同时在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中,要及时回顾知识,不断地巩固知识,促使自身不断进步。

(2)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学习需要有正确的态度作为支撑,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更需要有严谨的态度去帮助学生学习。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树立认真严谨的态度,改变敷衍、懒惰的态度,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回顾初中知识,配合教师的引导,从而做好初中和高中化学知识的衔接,做好教与学的衔接。

(3)寻求正确的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是十分重要的,在学习的过程中正确的学习方法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中,学生要在课前积极预习,解决化学问题;在课上学生要高度集中,在教师讲解自己预习解决不了的问题时,要认真听讲,抓住重点,不断超越自己,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在课后要及时复习,对知识进行巩固。

化学是一门十分有用的学科,其理论性和实践性都比较高,在学习的过程中受到了学生和教师的高度重视。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要重视学科内部知识的相互联系,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体系,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减轻压力,让初中的化学知识成为学生学习高中化学知识的基础。积极采用新时期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不断推进新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化学学习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王兴锋.新课改背景下初高中化学衔接现状及策略探究[J].数理化学习,2013(3).

[2]王小玲.新课程标准下初高中化学衔接的教学策略[J].新课程(教师),2010(3).

[3]陈经雨.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策略研究[J].新课程(中学),2010(2).

谈谈新高考改革范文3

【关键词】高考英语改革 中小学英语教学 困惑 反思 建议

自2013年以来,笔者一直以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部分中小学生为调研对象,采取一对一采访和问卷调查等方式,调查中小学生的英语学习模式,了解他们对于现有英语学习模式的真实感受和对于英语教学改革的期待,尝试从另外一个全新角度和途径反思高考英语改革大环境下真实的中小学英语学习现状。

一、现有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困惑

本次调查发现,多数学生对于现有英语教学模式感到困惑。超过50%的受访学生表示自己“不喜欢上英语课”。交叉分析后发现,受访学生总体上呈现年级越高爱好英语程度越低的趋势。在定性分析中,我们了解到,“难度大,考试多”和“课堂闷”是学生们不喜欢上英语课的主要原因。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内容比较简单,考试也比较容易,教师还经常组织一些趣味性游戏,因而学生兴趣不高。而到了初中和高中阶段,随着应试压力的逐渐增大,课堂教学基本上以知识点灌输为主,不少中学生抱怨“课堂单调乏味”“一上英语课就想睡觉”,情况令人担忧。

二、英语“教”与“学”新格局下学生的新期待

高考英语改革对中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的“教”与“学”双方都产生了影响。在这个新格局中,作为“学”一方的中小学生又有什么样的心声和期待呢?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超过80%的学生期待学校课堂有创新。结合Focus Group定性调研发现,学生们普遍期待除了学到课堂知识之外,教师也能教一些诸如英语流行歌曲、英语诗歌和英语文化风俗方面的内容,每学期能举办一些口语方面的比赛。

三、反思及建议

(一)反思

综合本次调查,总体而言,在高考英语改革的大背景下,现有中小学英语“教”与“学”两个层面都存在一些亟待改进和调整的地方。

首先,在长期英语教学过程中,比较重视的是“教”。教育部门和学校想方设法大力提升英语教师的素质和教学技能。这个做法并没有错,但是却忽视了“学”这一主体,即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我们教师往往按教学大纲传授知识,而对学生的感受了解不到位,这就容易造成“教”与“学”之间沟通的单向性和不和谐状况。

其次,小学、初中和高中三个阶段的英语教学相对独立,条块分割较为严重。不同学段的英语教师之间缺乏必要的双向沟通,难以形成教学合力。以音标教学为例子,小学阶段的教学大纲就已经纳入国际音标教学,但是小学教师大多重视不够;初中教师却以为小学已经学过了,且中考又不考音标,所以在教学中也不重视音标教学;而高中教师则根本没有时间再教音标,这就造成了很多学生到了高中根本不会用音标来读单词。

最后,小学、初中和高中的考试模式衔接不够合理,三个阶段的考试设计对于英语自身作为语言的沟通和交流本质重视不够。在现有考试模式的引导下,很多学生还是在学“哑巴英语”,能较为流利地讲英语的高中毕业生少之又少。目前,我省普遍在小学三年级开始进行英语学科考试,但是语法方面的考核比重仍然偏高,词汇考核内容较少,口语考核基本上没有;初中阶段的考试基本上是以语法为重点,作文分值15分,偏低,口语基本上不考核;高中阶段则突然转向词汇和阅读为主,而听力和口语考核有点流于形式,分值很低。

(二)建议

第一,教育部门和学校需要进一步引导教师调整英语教学理念。英语教师要重视教学之外与学生的互动沟通,倾听学生的内心呼声,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在调研和交流的基础上适度调整上课的方式和内容,比如增加一些学生普遍喜欢的西方文化风俗、英语歌曲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谈谈新高考改革范文4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改革课程策略

伴随着我国新课程的改革,在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当中,教师已经开始逐步的接受数学新课程的方式和理念,但是在落实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和弊端。如何才能够解决高中数学所存在的问题和弊端,关系到了是否能够实现所预定的高中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效果。就此关于高中数学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和弊端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仅供参考。

一、面对新课程高中数学教学的弊端

高中教学的改革对教师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教师不明白为什么好好地教材要进行改革。对于一些优秀教师来说,其教学成果丰硕。面对我国的应试教育,面对教师、家长以及学生都还在以分数来衡量学生整体成绩的时候,来衡量教学水平的时候,提出了新课程的改革。其实新课程改革的提出是为了我国更加久远的发展,是从近年来无数的研究和探索中摸索出来的,是从我国近年来教育的现实问题反思中得来的,相对于世界各国的比较而提出来的,是为了我国以后的繁荣富强而改变的,其核心就是为了我国民族的振兴。

从我国基础教育的实践来说,和世界各国的教育进行了比较,在进行教育教学的时候,对于学生的培养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和弊端,尤其是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主动性等方面显得不足。很多教师误把高中教育的改革认为是要改变应试教育的弊端,从而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问题,减轻教师的劳动强度。

现代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不是说不考虑学生的学习成绩,减轻学生学习的压力,减轻学生学习的负担。其学习成绩仍然是非常重要的,是教学成果的一种表达方式,尽管新课程教学要求教学的评价要从多元化着手,新课程的教学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方式上予以改革,即便是原来优秀的教师在新课程教学当中仍然需要进行变革,改变其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效果,尤其要加大学生主动性、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

二、新课程改革的策略

对于新课程的改革问题,高中数学课程有利于帮助学生增加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其应用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尽管说大多数高中教育已经了解到了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和理念,但是无论是高中新课程教学目标设计的再完美,在高中教师的心中其最终的目标仍然是高考的分数,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对于高中新课程的数学来说,其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认知程度,提高学生的学习精神。坚决落实教学目标,让学生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更加扎实,从某种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对于学习内容研究不到位的问题,可以采取每周进行一次专题模拟训练,比如说在高中人教版教学当中,对于选修系列3~4由若干个专题组成,每个专题是1学分(18)学时,每两个专题可以组成1个模块。只有进行了专题模拟工作,才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的认识到新课程的结构、内容、以及要求。所以说,作为新课程教学的教师一定要深入的研究其新课程结构、内容以及要求。更新高中数学的知识结构、内容,尽快地完成高中数学新课程知识结构以及内容的调整。

改变教学方法,不仅要让学生熟知概念、结论以及技能的记忆、模仿和接受等。还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努力地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将行为与思想并行,既要有教师的指导以及讲授,还应该锻炼学生自主探索以及合作交流。要设立相对应的情景模式,进行情景模拟工作,鼓励学生发现数学的规律和问题的解决方式,从而使得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对于不同的内容,要采取适当的方法。比如说可以采取调查研究、阅读理解、撰写论文等方式。要求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重视在教学学习的作用,鼓励学生进行直观的思考问题。对于高中教学新课程目标来说,将学习形式与生活实例结合在一起,比如说统计学,对于统计学的教育要通过实际的案例了解其学生思想以及方法,了解统计学的意义以及作用。在进行导数学习的时候,要理解导数的概念,通过实例了解导数的概念的实际背景以及变化率,体会其中心思想以及内涵,要求教师根据不同的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

结语:

面对高中数学新课程的改革,最为关键的的就是教学,大幅度的提高高中教师的专业能力,提高教学能力,全方位的提高教师对于新课程改革的信心,在课程改革的能力以及教学目标中下大功夫。要接受新事物、新理念还要落实新课程目标以及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从而全方位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学生的总体素质。

参考文献

谈谈新高考改革范文5

关键词:高职教育 药品营销与管理 考试改革 形成性考核

当前,高职教育的发展应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重点应放在内涵建设上。实践中发现,许多高职院校按照工学结合理念,进行了许多教学改革,诸如课程体系的构建、课程内容的优化、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等,这些固然重要,但作为激励教学正常发展手段之一的考核体系的改革,也不容忽视。

在高职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住考核关,重点在加强过程考核与规范实践教学考核。虽然考核并不是教学的根本目的,而仅仅是督促学生学习的一种手段,但事实上,考试已成为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指挥棒。因此,改变过去单一的、固定的考核模式,采取灵活多样、各具特色、切实可行的考核方法,一方面可避免传统的终结考核(期末考试)一次定优劣的弊病,另一方面又可提升高职教育凸显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就高职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药品营销与管理》课程考试改革的初步尝试,与同仁们交流。

一、课程任务及目标

1.课程任务

《药品营销与管理》是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是对药品营销管理综合知识的运用与实践。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药品市场调研与预测,药品营销决策、计划与采购,药品销售与推销技巧,药品价格策略、包装与商标策略及药品储运管理等。其重点是使学生在药品营销与管理方面得到职业素质训练、专业技能训练和综合实战技能训练。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药品市场营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药品市场调研步骤与方法;运用营销策略和技巧实施药品的销售、推广工作;模拟完成上岗前的知识积累和技能训练,增强在实际工作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从事药品营销工作奠定基础。

2.课程目标

(1)掌握药品营销与管理的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

(2)熟练掌握药品营销基本技能、基本技巧,具有一定的应变和药品营销策划能力;

(3)具备一定的药品市场营销的分析、运作能力;

(4)学会对药品营销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

(5)具有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良好的礼仪仪表和团队合作精神;

(6)具有从事药品营销应有的良好职业道德,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

二、课程考核改革的具体实施内容

《药品营销与管理》课程的考核形式在改革之前基本上是按照传统的考试方式进行,侧重于对理论知识的考核,然而《药品营销与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结合高职教育的特性,应强调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如果还是沿用以前的考核方式显然达不到这个目标,笔者对《药品营销与管理》课程的考试考核进行了以下改革。

1.考核设计

取消传统的以终结性考核(期末考试)成绩为主、约占70%~80%,平时成绩为辅、只占20%~30%的考试形式,代之以课程形成性考核和课程终结性考核两部分的结合,并将考察和评价的结果作为评定学生课程学业成绩依据的过程。课程形成性考核成绩占总评成绩的70%,终结性考核(期末考试)只占30%。而形成性考核又由平时学习表现考核(20%)、平时作业考核(20%)、阶段性测验(20%)和实践实训考核(40%)四部分构成,对学生进行综合考评,以体现考评的公平性、灵活性、客观性。在开学之初老师就明确告诉学生考试考核形式及有关要求。

2.评价标准

课程形成性考核的成绩采用百分制记录,其评价标准如下表。

三、课程考试考核方案实施效果分析

谈谈新高考改革范文6

关键词:高校 后勤 管理 问题 对策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等院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学生人数大幅度增加,都为后勤保障与服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新时期如何解决突出的热点、难点问题,如何不断创新、提高后勤保障与服务水平,如何促进高校后勤又好又快的健康发展,成为广大后勤人员思考的问题。

一、加强高校后勤工作的重要性

高校后勤社会化是学校提高办学质量与效益的客观要求,有利于高校实施素质教育。高等院校的后勤工作关系到整个高教事业的发展,起到基础、保障和先行的作用,同时高校后勤改革又是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高校必须要认清大形势,要有大局观,要站在高校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后勤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高校后勤工作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纳入市场经济的范畴,才能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益。

(二)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关于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教育部在《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就提出:“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着重加速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进程,高等学校招生计划的扩大必须同学校后勤社会化的进度挂起钩来。”因此,高校后勤改革势在必行,要服从和服务于高教体制改革。

(三)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适应高教事业发展的需要。推进科教兴国的战略,必须积极稳妥地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建设需要现代化的教育,现代化的教育需要用现代化的后勤管理和服务去保障。

高校后勤实行社会化改革就是要在政府引导下,运用社会的力量办后勤,运用现代企业制度及科学管理的方法去管理后勤,并创建一种新体制和新机制。高校后勤社会化要建立一种多元化支撑教育事业发展、全方位服务于师生员工的后勤保障体制和服务体系,这样才能解除师生员工的后顾之忧,使他们专心致志地抓教育,搞教学和科研。同时,这种新体制,也能使后勤职工从旧体制中解脱出来,进一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解放和发展后勤生产力。

二、高校后勤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科学、规范的资源配置,运行机制陈旧。国内高校后勤普遍存在这一问题,后勤基础设施陈旧,硬件设施落后,难以为高校的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后勤保障。

(二)人员配备方面的层次普遍不高。在水电维修工人队伍中,基本上都是正式职工,绿化修剪、室内卫生雇佣临时工,校园卫生采用学生勤工俭学劳动课。专业技能上缺乏系统培训和过硬技术,个人收入相比较低,多年来形成只出不进的人事制度,无新鲜血液和后备力量,随着定岗定员工作推进,还会出现人员压缩,这样状况势必影响后勤服务质量。

(三)人员思想陈旧,服务意识薄弱,自觉性不强。后勤是服务高校师生强有力的后盾,是以服务为“根”的单位。然而高校后勤人员经常找不准自己的定位,服务意识薄弱,缺乏主动为学院正常教学秩序保驾护航的责任感和自觉性。

(四)高校后勤普遍不受重视,队伍结构不完整,人员文化、素质参差不齐。由于高校后勤长期处于弱势地位,难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导致高校后勤始终墨守陈规,难以推陈出新、跳出以往陈旧的思维模式,创新意识滞后,难以可持续发展。

三、加强高校后勤管理的对策

(一)转变观念,遵循后勤管理特点和规律,提高决策能力。正确的决策来源于准确的判断,准确的判断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思想的解放和观念的转变。要提高后勤管理决策质量,后勤管理者就应做到:首先要善于辩证地思考问题。决策成败的关键在于认识上能否深入事物的内部, 从复杂的矛盾中找到主要矛盾,从相互的联系中找到本质的必然联系。其次要按科学决策程序办事。进行决策时, 要掌握准确信息, 从实际出发, 加强预测论证, 更要树立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科学决策观念。最后要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水平。管理者思想观没有创新,后勤管理工作就难以取得质的飞跃。

(二)提升后勤服务队伍的整体素质,有效利用后勤资源。加强后勤管理人员培训与学习,提升后勤服务队伍的整体素质,有效利用后勤资源。在后勤服务过程中,后勤职工直接参与服务过程。后勤工作具有服务属性,后勤服务与管理工作中的“产品”交换过程是以人为载体的。所以产品质量的好坏实际上就是服务质量的好坏和满意率的高低。因此,要重视提升后勤服务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后勤管理与服务质量。

(三)加强和完善高校后勤财务管理。采用现代化财务手段,保证高校后勤资产的安全与完整,保证后勤财务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与完整性。根据内部财务核算,进行总结反思,制定详细的、合理的财务管理手段,开源节流,实现利益的最大化。首先是强化“减付”是增加效益的观念,着力在“减付”上做文章。当前“钱少事多”是后勤保障的主要矛盾,“钱少要把事情办好”的正确途径主要是节流。即通过节流来减少财力的支出, 在总投入量不变的情况下, 谋求增加经费的潜在效益。其次是增强“节约是增收”的意识,注重在厉行节约上使真劲。节约工作表现在工作各个方面,节约工作抓得如何, 直接影响着高校后勤经济效益。因此, 要牢固树立“勤俭办一切事业”的思想, 增强“节约是增收”的意识。良好的节约意识能够转化为―定的经济效益。强化后勤管理人员勤俭节约的价值观念, 教育要先行;要把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教育制度化、经常化,并纳入高校整体规划之中。使广大后勤工作人员认清节约与部门发展的关系、节约与个人的关系。从而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良好风尚。

(四)进一步构建完善的后勤保障服务体系。高校后勤发展的基本思路应该立足于高校发展实际,构建以服务于教育、科研、教学、校园文化的后勤保障服务体系,这也是高校后勤系统获得更大发展空间的明智选择。构建以服务为中心的后勤保障服务体系,可以有效提高后勤管理和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