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创意产业的特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文化创意产业的特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文化创意产业的特点

文化创意产业的特点范文1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金融支持;作用机理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4)12 ― 0104 ― 02

一、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金融需求分析

文化在我国传统生活中一直被认为是一种与人文相关的生活方式,而忽略了它的生产方式,文化的商品属性被弱化。所以直至20世纪末文化产业在我国才开始全面建设,21世纪初文化产业在中国得到快速发展。而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高端形态,更是我国的新兴产业,刚刚处于起步阶段,且具有投资期限长、轻资产、风险大等特征决定了其独特的资金需求。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高端形态,是文化产业的核心。所以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与壮大离不开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文化资源包括显性文化资源和隐性文化资源,显性文化资源不需要开发,也不可再生,所以过度开发会造成文化资源的毁损。隐性文化资源需要开发,但也用之不竭。文化创意产业大发展主要是对隐性文化资源的开发,隐性文化资源包括市场、人才和文化。该类资源积聚于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经济基础差的国家和地区,对人才、资本的吸引能力弱,导致隐性文化资源的缺失,因此在强调文化强国战略时,不仅要关注显性文化资源,更要关注隐性文化资源的的开发,文化强国除对显性文化资源的合理利用外,更要通过对隐性文化资源的开发来实现,二者都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尤其是对隐形文化资源的开发更需要金融资本的支持,即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存在强烈的金融需求。

文化创意产业对资金的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文化创意产业在产品、项目等研发设计阶段对资金需求较多,并且在该阶段文化创意企业一般没有资金回笼,特别是投入期较长的项目,对资金的需求往往会超预算。

二是文化创意项目、产品研制成形后,由于受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在销售过程中要借助于媒体进行广告宣传、消费者体验等,以期被认可或接受,这些活动的都会带来后期的资金需求。

三是文化创意产业完整的产业链较长,创意产品一旦被市场接受,创意产业链条会被无限延伸,多形式的衍生产品会被不断地开发、生产和销售,在该阶段也会有资金需求,但相对于创意产品的开发设计阶段对资金的需求量会减少,产出会不断增加。

文化创意产业的资金需求不仅体现在文化创意项目或产品的开发、创造与销售上,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以及技术的开发同样需要金融的全面支持。

二、 金融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与繁荣需要金融的大力支持,近年来虽然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资金仍然是制约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很多文化创意企业由于资金不足限制了其前进的脚步,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金融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支持效果不是很理想。所以为了提高金融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效果,我们要深入的研究金融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有哪些,以便对症下药解决问题。经过分析我认为制约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政府方面的影响因素

1.政府政策支持和引导不足

2006年之后我国不断推出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金融政策,且支持的范围不断扩大,支持的力度不断加强,使银企合作进一步深化,并获得了一定的实际效果,比如各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积极相应号召与文化部和一些文化企业签署合同创新金融产品,加大投资力度助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虽然颁布的大部分政策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但也有些条款缺乏必要的监督和分类指导而导致政策缺乏操作性,很难得以执行,政策虽然有了却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如文化产品出口贴息,没有规定该项资金的来源和出处,也没有规定执行的部门、出口贴息的标准以及具体执行的程序方法等,所以该政策很难落到实处。

另一方面对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缺乏统一的战略规划和实施方案,也没有建立统一的统计评价体系。导致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各自为政,没有协调性,各省市竞相上马大型文化创意产业项目,使文化创意产业资金投向严重失衡。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出台行之有效的扶持政策,尤其是财政政策予以支持,应加大支持的力度,如加大税收支持和设立文化创意产业基金等。

2.文化创意产业的相关法律不健全

对于文化创意产业我国已制定了衣蛾法律法规,但相对于其他立法而言有以下不足:(1)立法层次较低,而高阶位的法律如“文化创意产业法”目前还未出台,所以低层次的法律制定时没有统一的依据,不同法律之间相互抵触或矛盾;(2)立法进程落后,文化创意产业的立法进程滞后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进程,所以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遇到很多问题都无法解决,当现问题时才开始着手起草法律,导致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进程中无法可以;(3)现有的法律内容比较空泛,没有可操作性。

3.政府的公共服务功能未完全发挥

文化创意产业在我国是一种新兴产业,正处于起步阶段,仅靠企业自身的能力是不够的,因此政府应积极深化其公共服务功能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搭建公共服务平台,这其中包括鼓励各类中介服务机构的成立和组建,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专业化的咨询。此外,政府还应加快建立文化创意行业协会,组织展示会、研讨会等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交流与合作。

(二)金融主体方面的影响因素

1.金融对文化创意产业的信贷支持缺乏灵活性和创新性

金融企业为文化创意企业的信贷支持仍然主要是传统的信贷,由于文化创意企业多是无形资产,缺少信贷抵押的不动产,很难获得信贷资金,而适合文化创意企业特点是金融产品和服务较少,金融机制创新不足。

2.信贷结构不合理

从近几年金融机构对文化创意产业的信贷规模快速增长,但投放的领域大都是一些大型集团企业和传统领域。而对新兴领域和中小规模的文化创意企业信贷支持严重不足。在中小型的文化创意企业中,也有一些具有发展潜力、有信誉、有市场的企,金融企业对它们应区别对待,量身定做创新金融产品服务。

3.金融服务体系不完善

就银行而言,贷款手续复杂,工作效率低,不能满足文化创意产业对资金需求的时效性,没有根据文化创意产业特点提高便捷的个性化服务。在资本市场融资方面,缺少专业性的服务。金融服务网点不能遍布到文化创意产品消费的各个角落,给消费支付带来一定的困难。

(三)文化创意企业自身的影响因素

1.文化创意企业资产结构的特殊性

文化创意产业的企业主要依靠知识产权和技术等无形资产的投入,因此它的资产结构中无形资产较多,有形的固定资产很少。并且大部分文化创意企业成立时间不长、规模小,有的可能只有一个创意,或一些知识产权,价值不确定,这种严重的轻资产特性使金融企业缺乏介入的积极性。

2.文化创意产业的高风险性

文化创意企业的业务大多是业务性的,其创造的产品是一种创意产品不同于一般的物质产品,它赋予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决定了它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它的价值不仅取决于生产者的创造,更取决于消费者的体验,正是由于文化创意产品生产、市场交易和消费过程的不确定性,导致现金回报不确定,即收入的不稳定性。

由于文化创意产业的的轻资产性和高风险性使金融企业很难准确掌握它的财务状况和资信水平,也就制约了金融企业支持文化创意产业的积极性。

(四)配套服务体系不健全

1.缺乏文化创意类项目的价值评估机构

文化创意产品多属无形资产,目前各省市缺少权威性的无形资产价值评估机构,造成很难信贷审核和风险评估,文化创意产业无形资产无法流转。同时专业的文化创意产业担保机构缺失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文化创意企业的资金获得。

2.缺少文化创意产业担保机构产权交易所

目前我国只有少数的城市成立了“版权交易中心”,但没有完善的无形资产的评估机制,缺少统一的评估标准和参数,文化创意产品的著作权、版权等保护机制不健全,没有成熟的交易市场,知识产权质押登记制度不健全。

3.缺少服务平台

文化创意产业同其他产业一样对资本、人才、技术和信息有着共同的需求。应建立文化创意产业公共服务平台,该平台主要是提供文化创意产业的公共需求服务,如人才服务、产品研发设计服务、投融资服务、市场拓展服务、技术服务、产业信息服务等,以实现政府、金融机构、文化创意企业的信息沟通。

4.保险体系不健全

我国的保险公司所设立的险种和保险产品不符合文化创意产业的特点,还没有针对文化产业的保险产品,使文化创意产业避险途径缺失,也阻碍了资本市场的进入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三、金融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作用机理分析

金融发展体现为扩大金融规模、提高金融效率和完善金融金融结构。金融规模扩大可以扩大文化创意产业部门资本的形成规模,同时规模的扩大必然有强大的储蓄量,强大的储蓄量会刺激高涨的投资需求,可以为文化创意产业带来外源的资金支持。金融资本市场的发展可以为文化创意产业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

金融结构的优化可以促进金融体系的完善,金融风险控制力也就越强,为控制盒管理文化创意产业风险提供保障,通过金融系统的协调作用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金融效率的提高使得金融的宏观功能强大,文化创意产业由于高风险的特征决定了资本缺口是其发展的瓶颈问题,在内源融资和财政融资都不能满足时,可以通过宏观金融功能提高资本形成和运营效率。另外金融资源的敏感性能够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优胜劣汰,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升级和优化。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得益于金融的大力支持,同时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又反作用于金融业,为金融业拓宽了业务渠道,不断开拓了金融业的服务领域。所以金融业应抓住文化创意产业繁荣发展的机遇,开发符合文化创意产业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提升服务内涵,为文化创意产业的繁荣推波助澜的同时也为金融业培育了新的利润增长点。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金融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金融业的发展可以提高金融企业的资金融通能力,把资金从供给者融通到文化创意产业资金不足者手中,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和良好的生态金融环境,最终实现金融与文化创意产业的高校无缝对接。同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又反作用于金融业,文化创意产业具有高风险性同时也具有高收益性。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会带动其他产业同步发展,会创造很高的经济增加值,金融业吸纳文化创意产业的存款,扩大资金来源,开发创新金融产品,以更好的服务于文化创意产业,形成良性循环,金融业与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参 考 文 献〕

〔1〕杨忠华.文化产业融资体系建设分析〔J〕.价格月,2013,(01).

〔2〕孙晓春.黑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J〕.兰州学刊,2013,(03).

〔3〕罗艳.金融支持与天津文化产业发展研究〔J〕.华北金融,2011,(07).

〔4〕许一帆.文化产业金融支持机制创新探索〔J〕.生产力研究,2013,(07).

文化创意产业的特点范文2

关键词 文化产业;女性;就业;比较优势

中图分类号 F27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13)01-0102-03

一、文化产业及其就业者的特质

作为新的产业形态,文化产业不是简单的传统的文化产业。现代文化产业更不同于制造业,不是“汗水”产业,更不是劳动密集产业。现代文化产业是在制造业和服务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二三产业的融合和发展,也是文化创意与科技的高度融合,是科技高端产业。现代文化产业借助文化创意和现代科技,推动着文化事业的产业化、数字化,改变传统的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式,形成全新的文化产业,推动经济的发展。作为一种知识密集型新兴产业,现代文化产业与网络技术、数字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等的广泛应用密切相关,呈现出高知识性、智能化的特征。现代文化产业链也很长。以文化产业为核心向上下游产业延伸,显现出完整的产业集群。

现代文化产业从业者的特质我们可以从如下几方面来归纳:

(一)文化产业的从业人员是知识型人才

知识型人才是高素质、创造型的人才,是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文化产业依靠的不是体力劳动,而是富有创造性的脑力劳动。文化产业的产品不是全物质的,它不完全依靠体力产生,而是通过各种思维的碰撞,从而进发新的创意,推动优秀产品和服务的产生,推动产业的发展。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核心,需要的是创意,是与现代科技接轨的创意,是以先进文化为内涵的创意。

(二)文化产业的从业人员应该具有敏锐的视觉

文化产业的“创意”,表明了“创新”是文化产业的关键,是文化产业的生命。如果离开了“新”,那么文化产业也将不复存在。文化产业的从业人员必须时刻走在信息的前沿,在第一时间接收到新的信息,这就要求他们必须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只有这样,才能察觉到新事物的变化和发展。敏锐的视觉,将给从业人员带来知识的更快更新,并且对于自己领域的产品和服务开发提供一个较为精确的方向。假如缺乏敏锐的视觉,就不可能开发出反映新事物、新现象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三)文化产业的从业人员必须是专业人才

假如只具备敏锐的视觉和广博的知识积累,不具备深厚的专业基础,也是无法把握所在领域的现状和发展方向的,更无法知道文化产业中何为“新”。从业人员在自己的专业方面只有具备深厚的基础,才能在第一时间提出新的创意理念和技术实现手段,而不是只重复同行做过的事情。因此,文化产业从业人员还必须对专业问题有足够的理解,有过硬的专业技术并注重积累行业经验。

(四)文化产业的从业人员需要心灵手巧

文化产业的终端毕竟是新的产品,这就必须将创意付诸于实施,不能付诸实现的想法只能停留在理论阶段,纸上谈兵。如何应用于产业实践才是最重要的,这就要求文化产业从业者要有较好的手脑协调能力。一个既能有创意,又能动手实现创意的从业者才是文化产业中最佳的从业者。甚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动手能力更为关键,因为具备良好的动手实现创意的能力,才能将大脑中的创意转化为现实,成为产品。创意只有成为现实,成为产品,才能服务于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五)文化产业的从业人员需要有勇敢的创新精神

现代文化产业是在打破传统文化产业的基础上出现的新兴产业。文化产品的核心价值在于创意,而创意的本质是创新。如果墨守成规、胆小怕事,又何来创意?从人看到鸟在飞,到人类发明飞机,这是一个天马行空、勇于幻想、打破常规的过程。有些事就算在当下可能不切实际,但是,也许有那么一天,令人难以想象的事情也可能变成现实,成为创新。不具有勇敢精神,墨守成规的人只会在原有的旧框框里兜圈子,没有勇气跨出固有的思维。只有勇敢的人,才能走在创新的前沿,才能去尝试,将不可能变成可能。

(六)文化产业的从业人员需要良好的学习精神

文化产品是为人类的精神服务的产品。现代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人们的思想和观念也在快速的发展变化,而文化产品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服务,就必须根据人们的思想和观念发展变化不断更新换代。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文化产业的从业人员具有良好的学习精神,不断向社会和书本学习,不断生产新的创意,打造新的产品。

二、文化产业与女性的发展机遇

随着文化产业发展以及女性学历等自身素质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女性进入了文化企事业单位,并成为现代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文化产业的发展,全面拓宽了女性就业渠道,为女性提供了更多的职业选择,也为女性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2006年文化产业人才调研报告》对文化产业中从业人员的状况进行了分析,男性占58.76%,女性占41.24%,从比例上看虽然男女构成比例差不多是“开”,但从总体上来说是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

《2006年文化产业人才调研报告》也对文化产业从业人员需要具备的能力素质进行了分析,53.61%文化产业从业人员认为创新精神是文化产业人员必备的能力,充分体现了文化产业的特征。然后依次是沟通能力、职业素养、责任心、学习能力、灵活性、开拓精神、适应能力、协调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见下图)

著名心理学者布罗伊宁格曾开发出一套评价企业潜在接班人能力的测验。在1000多份测验中,好学、勇敢、勇于创新,重视合作和团队建设是女性接班人的最突出优点。女性的特点正是文化产业从业人员中女性比例较制造业等行业更高的原因。

新西兰著名女导演坎皮恩的《钢琴课》获得戛纳电影节金棕搁奖和最佳女演员奖、奥斯卡最佳编剧奖和最佳女主/配角奖、恺撒奖最佳外语片奖、金球奖最佳女演员奖、独立精神奖、最佳外语片奖等。墨西哥著名的女导演诺瓦洛致力于将女性的日常生活编入电影中,体现了女性在现实生活中面对家庭和感情双重压力下的自我拯救。阿根廷女导演,玛丽亚·路易莎·班姆伯格在58岁时才开始自己的导演生涯。她的电影短片剧本《玩具》,指出父母为儿女买的玩具是造型男女不平等的罪魁祸首。德国女导演玛格丽特·冯·特洛塔,她的电影《克里斯蒂娜的第二次觉醒》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重视女性之间可能发展的关系,这部电影还被列为德国十部电影精品之一。荷兰最著名的电影导演之一玛琳·格里斯的《安东尼娅家系》荣获1995年度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以上举例都足以说明女性在文化产业的重要部门之一的电影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与电影导演的角色一样,女性在一些文化产业部门出现伊始,或许真的不如男性。但是,随着女性自身素质的提高,她们逐渐进入该行业,逐步显示职业性别优势,崭露头角,进而成为该行业的重要力量。

三、文化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对女性就业的建议

文化产业是后工业时代的产物,是知识经济的产物,也是全球化下的必然产物。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和经济结构转型时代,各国都加强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在经济、科技中注入文化,把文化产品商品化、科技化是国际经济的发展趋势。从美国到加拿大、欧洲、日本、韩国无不把发展文化生产力,提升文化产业的竞争力作为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城市经济而言,发展文化产业不仅可以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力,还能给城市一个新的发展平台和展示的平台。据联合国统计,文化产业已占全球GDP的7%,并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大大高于全球GDP的增长速度。在一些发达国家,增长速度更快,美国达14%,英国达12%。2011年,我国文化产业总产值预计超过3.9万亿元,占GDP比重将首次超过3%。2009年北京市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达到12.6%,2010年上海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达到9.75%。在我国文化产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很多省市明确提出了“十二五”文化产业要达到的目标。

很多有实力的企业在产业结构调整中,也大胆涉足文化产业。高附加值的文化产业吸引了大批企业的目光,文化产业已经成为社会资本追逐的新热点。如,电子业的深圳华强集团,大规模投资文化产业,成为国内文化主题公园的新锐。化纤业的广西维尼纶集团参与投资《印象·刘三姐》,成为广西文化旅游的名片。地产业的大连万达集团,文化产业已上升为企业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旗下的电影院线公司拥有400块电影银幕,2009年电影院线票房收入居全国第一。索具业的河北巨力集团巨资投入影视产业,影视产业成为公司的3大支柱产业。

文化产业不仅服务于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服务于经济发展的需求,服务于工业发展的需求。各国都不遗余力地推动文化产业,文化产业将很快从新兴产业转化为支柱产业,这点可以从文化产业对于GDP的贡献和创造的就业岗位显而易见。未来将是一个充斥创意的时代,文化产业也将成为推动经济进步的重要力量。

在文化大发展和大繁荣时代,女性应该抓住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根据产业的特点和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专业能力,适应产业的发展和需要,具体来说,有如下几点建议:

(一)女性应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

文化产业有很多部门,女性应该根据性别特点和自身的教育背景、特长、素质、能力等特点找准自己发展的产业部门。一般而言,影视业、广告业、演艺业、艺术品制作等文化产业部门女性显现的优势更大。同时,在经济全球化、知识化、信息化的今天,女性应抓住自己在文化产业中确定的就业方向,加快知识的储备和转型,只有立足于知识的不断储备和更新,才能在现代文化产业中追求成功。

(二)女性应发挥自己的优势,强化性格特点

男性与女性在文化产业中的就业比例,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然而男性与女性在文化产业质比较,女性处于相对优势。女性应该发挥自己的性别优势,主动适应文化产业的特点。女性管理者应该在文化企业管理上表现得更加人性化。特别是目前很多文化企业还处在创业初期,对于创业初期,资金相对短缺的中小型文化公司是难以以薪酬福利来吸引和激励员工的,运用女性以情感和沟通留人的方法就具有很大的亲和力,更能使创业获得成功。

文化创意产业的特点范文3

“文化创意是以文化为元素、融合多元文化、整理相关学科、利用不同载体而构建的再造与创新的文化现象。”文化创意是创新、创造、创意及文化的作用日益凸显和经济文化一体化的产物,文化创意对推动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要以文化创意推动传统产业的提档升级, 努力实现文化创意与传统产业的融合模式。

文化创意对传统产业的重要意义

创意是具有新颖性和创造性的想法, 文化创意就是以文化为素材和资源,以创意为手段,以推进文化本身的提档升级、价值实现,因此文化创意意味着先进的生产力。“现代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已不再是资本,而成了创新、创造、创意。”文化创意可以创造产品的核心价值,成为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发展的动力。从另一个层次上看文化创意是创新、创造,能够凸显经济活力和企业竞争力,决定企业的盈亏兴衰。因此文化文化创意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能够起到改善产品文化层次、优化传统产业结构、提高产品档次、打造企业品牌等作用。

河北省传统产业的现实情况

河北省经济在改革开放后实现了30多年持续稳定快速的增长, 成就巨大。在河北省的经济结构中,传统产业如钢铁、建材、医药、纺织等产业占有重要地位。但这些行业普遍存在着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产业技术层次不高、龙头企业实力不强、自主创新能力弱、产品附加值低、能源消耗量高、资源消耗量大、环境污染严重、易受国内外贸易环境影响等问题。经济发展方式仍属于粗放式、外延式的, 而非集约式、内涵式的, 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物质资源投入的增加和简单劳动,而非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形成“一流产品,二流包装,三流价格”的现状,导致发展的后劲不足,消耗不少却效益不高。

河北省正面临着从资源消耗、投资拉动、粗放发展向资源节约、创新驱动、集约发展的模式转变的局势,传统产业面临着提档升级的巨大压力。在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都比较低、利润微薄的形势下,大力发展以文化创意为核心的传统产业,将成为我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传统产业提档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通过文化创意可以使文化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其转型升级,使其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

文化创意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

在文化创意的背景下,人们越来越注重工业产品的文化含量和品牌形式,消费观念的发展将带动传统产业的革新和发展,因此文化创意可以带动传统产业的结构调整,在具体产品中提高产品价值。“按照现代文明的理念,利用高科技、互联网等现代文明的成果,以当地的历史名人、名事、名景以及历史传说、文化典籍、艺术精品等传统文化为资源,将企业的经营、生产活动分为企业精神、企业制度、材料和能源、设备和工艺、宣传推销、形象识别等若干环节,在其中的某个环节或融入名景、名物、名人、名事等形象文化资源,或融入精神、理念等无形文化资源,独出心裁地进行创意,使产品、服务及其工艺、包装、商标、门牌等表现出独特的民族、地方及创意者个人的风格、特色,从而打造出自己的品牌, 实现产品、产业的提档升级[4]。”使得文化创意在传统产业中的调整过程中起到主导作用,传统产业将利用文化创意推动产业提档升级。

1.利用文化创意推动传统产业结构调整

文化创意是以文化为资源,以创意为手段,文化意味着先进独特的生产过程和生产结果,文化创意融入传统产业意味着成本低、投资回报率高的产品出现,意味着传统产业文化竞争力的提高。能够吸引传统产业的增量资本、存量资本等资源的转化和提高,增进文化创意整合传统产业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文化产业引导传统产业结构调整的变化方向,引起传统产业内部结构的调整,实现传统产业的升级,提高传统产业竞争力的持续性发展的延续性。

2. 利用文化创意提高传统产业文化内涵和内在品质

文化创意融合传统产业是工业生产产品具有创新特性,赋予传统产业一种全新价值属性。目前消费者要求传统产业提供的产品必须注重产品的文化含量、文化品位,在大众需求引导下,传统产业将文化创意渗透到产业中,就必须在产品中注入文化创意元素,在经营过程中注入更多的文化创意内涵,在品牌塑造中注重品牌文化的打造等。文化创意与传统产业的渗透与融合,以创新理念打破原有行业界限,研发设计新产品激活市场,推动传统产业跨界经营,从品牌命名、形象提升、文化融入、产品研发、包装创新、信息传播等全方面为企业提供创新体系建设,提高传统产业产品的文化内涵和经济价值,提升企业的品牌力和市场竞争力。

3. 利用文化创意塑造企业文化

文化创意使得传统产业商品具有整体性、多元化、个性化的象征特点,当文化创意意象融入商品并具体呈现于消费者,透过外在表现的图像或是符号造成明显的不可替代,将有力的促成消费者运用商品的符号意义去表达消费者的自我形象。同时通过文化创意,塑造企业形象,引导企业理念形成,确立传统产业企业的价值观和消费的认同感,通过文化创意使传统产业企业内在的、抽象的经营意识和商业哲学外显,从而赢得消费者, 带动传统产业的企业文化塑造。

4. 借文化创意提升传统产业生产手段

传统产业中融入创新要素和文化元素,创意与科技相结合,文化创意渗透到传统经济的活动之中,衍生出新的工艺和市场,衍生出更加质优或价廉的新产品,推动传统产业的发展。鉴于此应通过文化创意,引导企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文化创意为核心,实现设备的更新和工艺的优化,推动传统产业由资源驱动型向科技驱动型、文化牵引型转变。

5. 借文化创意进行品牌塑造

实施品牌战略,推进特色化经营,是提升传统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文化创意的市场价值在于其传达着一个能够令消费者信服和感动的品牌故事,从而将商品拟人化、生活化。故事和符号正是在产品同质化的今天某一品牌能够脱颖而出的关键所在,也是最能体现文化创意的特点。“价值创新基础上的,是由创意引领的产业活动的集成,也是产业与创意融合基础上的商业创新[5]”。有品牌就有无形资产,从而增强其吸引力和市场号召力,增加市场价值。文化创意在传统产业的渗透将改变传统产业的价值链,形成企业响亮的品牌。品牌的轰动效应,能够促进企业进步,推动产业升级,带动区域发展。

6. 借文化创意提升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文化创意融合传统产业提升传统产业,既包括生产过程的创意升级,还有产业经营过程的创新,文化创意的融入改革传统产业企业整体模式的变革,引起新的产业模式的建立。进而提高传统产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结 语

文化创意产业的特点范文4

一、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

1998年英国首次提出文化创意产业这个概念,文化创意产业起源于个体创意、技巧及才能的产业,通过知识产权的生成与利用,来创造财富与就业机会。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许多专家学者都对这一概念重新进行了定义,然而却始终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世界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将文化创意产业划分为三种类型,以美国为代表的版权型、以英国为代表的创意型和以中韩为代表的文化型。我国在2006年《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纲要》中具体阐述了文化创业产业的形态和业态,指出现阶段我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主要任务。综合上述观点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实践,可将文化创意产业定义为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下,集文化、创新和科技于一体的,具有“一动、二低、三高”(即动态性发展;低消耗、低污染;科技含量高、渗透性高、附加值高)的新型产业集群。

二、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的主要方式

文化创意产业以其巨大的商业价值和独特的文化内涵成为21世纪的朝阳行业。其投融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政府的财政投入

政府的财政投入在文化创意产业的投融资上发挥的作用不可小觑。近年来,我国设立多项资助计划和专项基金促进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2014年,中央财政一般公共预算安排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相关资金208.07亿元,比2013年增加26.39亿元,增长率为14.53%。

(二)民间资本融资

民间资本融资有着快速、灵活的特点,但也存在着趋利性和盲目性的弊端。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家看中文化创意产业这块沃土,将民营资本投入到文化创意产业中来,通过独资、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等方式进驻文化市场,以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

(三)国外资本投融资

外资在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市场上的地位举重若轻。外资的进入给文化市场带来了新鲜血液,充足的资本促使文化创意产业快速稳步发展。据相关数据显示,在2011年已公布投资者的202起投资事件中,外资投资机构参与其中的108起投资事件,占总投资事件54%。从投资比重来看,投融资事件涉及美元规模为488889.69万美元,占投融资总规模的76.17%。

(四)文化企业上市融资

上市融资具有融资金额大,成本低的特点,但存在不确定性的风险。近年来,上市融资逐渐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投融资的重要途径,大大的促进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各大文化企业纷纷上市,在创业板上大展头脚,成为资本市场上各类资本追捧的对象。 截至2012年底,我国共有100家文化企业成功上市,这些企业的融资规模高达1057.85亿元。

(五)金融市场融资

金融市场是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的重要来源。文化创意产业想要发展,就离不开金融市场的支持。截至2013年7月,约有80多家文化创意企业在银行间市场进行180多次各类债券融资工具交易,融资规模累计约1820亿元。文化产业通过发行信托产品进行约124次融资,融资总金额达到198.56亿元。

三、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投融资面临的主要问题

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已从投融资渠道单一走向多元,政策法规及相关机制逐步完善,投融资结构主体趋向合理。然而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方面仍存在以下一些不足。

(一)由于经验不足而导致投融资失衡

与英国、美国、韩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文化创意产业领域缺乏投融资经验,对文化创意产业某些细分领域投入较大,而对于某些改革不够深入的领域则投入较少,导致某些文化创意产业企业资金供应不足,并呈现出两极分化的趋势。

(二)金融投资结构不平衡,致使中小企业融资难

在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处于起步阶段,企业普遍规模小,资本金较少,缺少有效的质押物、抵押物,经营能力和偿债能力相对较低。投资方更注重对大企业集团和市场前景好的企业投资,而作为文化创意产业主体的中小企业获得资金则比较困难。

(三)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中介服务体系不完善

现阶段,我国在文化创意产业无形资产的管理方面还存在问题,如对无形资产的评估、登记、质押等。除此之外,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中介服务体系还不健全,缺少专业人员、成熟的评估方法和权威的评估机构等中介组织,出现了文化资源与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对接困难的现象。

(四)政府对文化创意产业财政投入不足

政府的财政投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尽管我国政府对文化产业的财政投入力度逐年加大,但投入的整体水平仍然偏低。由于政府财政专项基金投入金额有限,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呈现出“僧多粥少”的局面。据文化部的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文化事业费占国家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基本低于0.4%的水平,而且不断下降。据财政部统计,2013年全国文化事业费占财政总支出的0.38%,全国文化事业费相比其他事业费的增长速度明显落后。

(五)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风险大,企业缺乏有效的风险防控机制

虽然文化创意产业市场前景广阔,但是由于该产业“硬资产少、软资产多”的特殊性,无论是投资方还是融资方都将面临极大的不确定性。文化创意产业的投融资风险是一个动态复杂系统,主要包括的风险因子有技术风险、信用风险、管理风险、市场风险、财务风险、金融风险。如果不建立有效的风险防控体系,对风险进行正确的预测与规避,无疑会阻碍文化创意产业的健康发展。

四、解决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问题的有效途径

(一)借鉴国外文化产业投融资经验

国外一些资本主义国家文化创意产业起步较早,不仅拥有丰富的发展经验,还拥有健全的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体系。例如融资方式多元化,设立专业化的金融机构和专门的文化创意产业部门等。因此,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想要发展,就要在借鉴西方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先进经验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在实践中逐步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体系。

(二)加强和改进对文化产业的金融服务

文化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金融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支持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我国可效仿西方发达国家成立专门为文化创意产业服务的金融机构,为文化创意产业中众多的中小企业解决资金不足问题。同时,政府应制定有关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配套政策措施,积极引导金融资源和文化产业的有效对接,切实加强和改进金融机构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服务,为文化创意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环境保障。

(三)建立健全的金融支持文化产业的配套体系

建立健全的金融支持文化产业的配套体系,完善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中介服务管理体制;建立多层次的贷款风险和补偿机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保险市场;建立文化产业金融服务考评体系,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文化企业信用评级和评分制度;完善知识产权等法律体系,制定有利于文化创意产业无形资产评估、登记、质押、托管、处置变现等的管理办法;积极培育文化市场,为文化创意产业的产权交易的专业化服务提供保障,降低和规避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风险。

(四)设立专项资金,扶持重点文化创意产业

文化创意产业是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集文化、创新和科技于一体的,具有“一动、二低、三高”的新型产业集群。由发达国家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历程可知,各国对文化创意产业扶持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像美国侧重版权业、日本侧重动漫业、韩国侧重影视业等。这种重点扶持文化创意产业的某个子行业的方式,能够最大限度的提高资金的利用率,有的放矢,加快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打造出文化创意产业的品牌效应,快速积累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经验。

(五)创新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方式

经过近几年的加快发展,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体系基本建成,在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上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从总体上来看,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仍存在投融资渠道单一,投融资效率不高的问题。因此,创新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方式,拓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投融资渠道,建立多元化、多形式的投融资体系,对解决文化创意产业的投融资问题有着重要意义。

文化创意产业的特点范文5

关键词:城市文化;创意产业;规划;措施

中国开始从“十一五”期间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它的目标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经济发展的基础,文化的重点和创意产业是其鲜明的产业特色,在全国各地政府的高度重视。

1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计划状态

(1)在中国各大城市,以增加文化创意产业规划政策的倾斜。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资金和政策支持是分不开的。相对于发达国家,中国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文化创意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由于文化创意项目投资回收期长,是难以估量的价值投资风险,融资已经成为制约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跨越困难。为此,国内各大城市纷纷加大了文化创意产业的政策偏好和财政支持。2012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下发了“关于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出版活动的实施细则”,文化部也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文化领域的实施意见”民营资本进入文化创意产业得到政策支持。除了国家部委的政策出台,当地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支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如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并介绍了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创新工作23意见设立的企业集团的文化条件已经放宽,并扩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资金来源。的文化创意产业的政策和法规,政府出台了多项密集支持文化创意产业的政策,涵盖多个维度。

(2)文化创意产业在主要城市的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利润的快速增长的绝对值。国内主要城市,新的文化创意产业企业和员工数量逐年增多,整个创意文化产业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北京2012年产业规模,去年达到198.99亿美元,近两百亿元,占北京整个国内生产总值的已经达到了12.2%,北京的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产业。县规模以上文化创意产业总收入810.8亿元,2012年文化创意产业投资前三季度已经完成了197亿,同比增长36.1%。 2012年,深圳文化创意产业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发展,全市每年文化创意产业为115十亿亿元,同比增长25%,占GDP9%。在深圳,文化创意产业,动漫游戏,文化软件,新媒体及文化信息服务等为核心的数字内容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平均增长率近30%。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2 存在问题

在规划上缺乏一个全面的整体协调和布局。目前,部分城市往往是支离破碎,各县市区政府单独对很多事情负责,单位更唱独角戏。虽然城市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必须注重文化创意产业突破,重点加强和扩大城市范围和改变的发展模式,这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的战略,实施这一战略是不是一个县或区的事情,不是一个行业的事情,但不是唯一政府或私营部门,这需要各方携手合作,共同规划和建设。政府推动创意产业的发展,在创意产业的一支重要力量,应成立专门机构,负责跟踪国际最新潮流的创意产业的发展,创意产业发展规划,加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研究和规划工作,促进发展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行动计划。

3 加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的措施和建议

(1)大力发展文化经纪和管理人才,促进创意成果转化为经营资源。在文化创意产业,文化产业的形成,不仅需要设计师,工艺美术师,创意策划人,你还需要创造性的工作要善于“产业化”和“市场化”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和文化市场营销人才,所谓的“新媒体人”类(如艺术经纪人,传媒中介人,制作,出版,文化公司经理等),他们是熟悉的艺术,但也是一个强大的商业运作能力,而不是只有直接的艺术市场,还能促进创意渗透到传统产业等方面,因而艺术家的创作成就,为创业企业资源,提升产业附加值和竞争力。像美国的米老鼠,有日用品,服装,玩具,文具及其他行业渗透,形成超过一亿美元的产业。同样,英国辣妹,流氓兔韩国,日本的凯蒂猫,也正在开发一个庞大的产业。我们的创意成就的大多数未能形成规模化产业。原因是:一个失败的聚集创意力量不断发展的“故事”,这种特定的“文化资本的积累。”二是缺乏经营管理人才,创造性的成就和接触文化和行业文化经纪人。因此,加快培养和引进各类文化创意产业的专门人才,特别是高级人才是必不可少的。

(2)加大集群规模。有些城市的创意产业刚刚起步,它的穿透力和辐射是不是很大。大多数从业者是艺术家,知识分子,设计师,工艺师,并有多种才华的自由职业者。他们有创意的独立,自由活动,工作的灵活性和广度领域。但也因为文化艺术创作和商业活动的一般都是独立的个体活动,有时不得不满足之前和之后的过程或一组协作,不像一般的生产和科学技术工作的规范有序,具有休闲和松散的特点。许多文化创意产业的初创企业,他们往往与探索,实验,目标是不明确的情况,很多从业者没有雄厚的资本。因此,需要加强园区建设,将吸引有创意的人去公园在过去,这样的生活和工作相结合,促进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消费结合起来,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多样化的,不仅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但具有国际化的特点。

(3)建立各自品牌,重点发展创意产业本地化。现有产业的创意产业基地格式分析可以发现,来自国外的资本,特别是跨国公司投资中占有重要地位。开发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产业,完善机制,从创意策划,可行性研究到生产成品,生产,然后广告,市场营销等,已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的市场运作程序,因此,比较好地把握市场动态,制作精良的文化产品,以满足市场的需求。另外,来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文化合作,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由于发达国家依靠资金,技术和市场经验的优势,往往能够控制方向和合作的过程中,这样的合作,实际上仍然是增加或扩大其市场份额,消费文化产品的全球行动。相反,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条件下,文化产品的相对缺乏,加上缺乏文化经验在工业生产和其他客观和主观因素,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普遍不高,这是很难有效地吸引生产商。在文化及创意产业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注重打造自己的品牌,注重文化创意产业的本地化保护,以避免从国外的大公司,领导和控制的情况。

(4)促进主流文化,亚洲文化的发展。为了促进文化创意产业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政府部门应加强宏观调控和政策导向倡导主流文化,促进两个文明建设。在亚洲文化精神的文化创意产业基地,有宽容的态度,并促进其发展。所谓的亚洲文化是在尊重文化的主导,是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中,文化现象。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艺术家往往追求艺术的前卫风格,而文化创意产业通常与亚洲的文化,这是LOFT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城市的最有灵性的地方。在这方面,我们应该允许它的存在,引导其发展,以创造一个多元文化的气氛,激发创造力。

(5)一些工业遗产保护和发展创意产业基地,特别是那些与旧厂房和仓库的基础上的老地方。大多数城市的改造旧的国家,几乎无一例外的,新的渠道,非选择性的目标块实施的业务性质,在市场的整体发展,经济和数字,以显著提升缺乏的表现文化追求。商业,市场开发容易实现,与人文,传统仍然很难找到,但它被收购。此外,人们普遍认为,只有那些大的历史建筑或房屋应该去保护,建筑等行业,是不值得保留。因此,建立在创意产业的老工业基地,是有可能成为市区重建和商业剥削的受害者。

虽然文化创意产业领域的外商投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先进制造技术的扩散具有积极的意义,但居民身份的文化创意产业价值链提升和带动作用产业结构,一旦跨国公司形成的文化创意产业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中国劳动力的国际分工地位,将形成一个非常不利的局面。因此,保护文化和创意产业的本地化是必不可少的。

参考文献:

[1] 俊杰.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思考(一).2007.

[2] 王伟年,张平宇.创意产业与城市再生 城市规划学刊,2006(2).

[3] 金元浦.当代世界创意产业的概念及其特征[J].电影艺术,2006.

文化创意产业的特点范文6

一、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简述

进入21世纪,文化创意产业在全球得到深化发展,然而文化创意产业在国际上有着不完全相同的命名与内涵。目前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英国、美国、日韩等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之一。英国作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鼻祖,注重创新的内核,使用“创意产业”的概念;美国更加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有着完备的法律体系和市场运作体系,因此美国倾向于“版权产业”的说法;日本将文化类的产业称为“内容产业”;法国、韩国等国家使用“文化产业”的概念。北京市结合自身经济发展特点,由北京市统计局《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分类标准》,明确使用了“文化创意产业”的说法。

自2006年北京市政府制定将文化创意产业作为重点发展产业的战略规划以来,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支柱产业,并呈现出广阔的发展空间。北京市的文化创意产业自2004年起步,经过了近10年的发展,到2014年,增加值从613.6亿元跃至2794.3亿元,实现大跨度发展。至2014年,全市文化创意产业稳步发展,规模持续扩大,支柱地位进一步加强,全年实现增加值2794.3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3.1%;规模以上文化创意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平均人数为109.7万人,同比增长2.2%。

数据来源:北京市统计局网站历年年鉴

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以集聚式发展为特点,由北京市政府分四批认定了30个市级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这些集聚区是整个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主要力量。30个集聚区分布在北京市16个区县,其中朝阳区以8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居于榜首,海淀区有3个,其余各区1-2个不等,从地理分布上来看,集聚区主要集中分布于主要城区,远郊区县大部分只有1个集聚区。而从2014年开始,北京市政府在原有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基础上,提出了文化创意产业功能区发展的新规划。北京市政府在2014年5月印发了《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功能区建设发展规划(2014-2020年)》,之后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出了“在市级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和国家级产业基地、园区的发展基础上,统筹整合资源,着力优化文化创意产业空间布局”。这标志着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步入了“功能区”引领的新时代。

二、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的政策演变

2004年以前,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属于无统筹时代,由于没有明确的概念定义,政府并没有对文化创意产业进行明确的政策定位和政策支持。随着经济不断发展,文化创意产品日益成为人们生活需求的一部分,文化、科技、艺术等多种业态的文化创意产业不断新生,北京市对于文化创意产业开始进行规划。2004年以后,文化创意产业进入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目录》,国家对于文化产业开始重视和发展,北京市也加强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关注与支持,先后成立了中关村文化创意产业先导基地等园区,政策扶持也以原有的园区为对象。至2006年,北京市政府开始对文化创意产业进行有统筹的规划,开始进行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认定,截至2013年,北京市分四个批次共认定了30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这一阶段是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大规模发展的结算,政府的政策从原有的园区支持演变为主动规划、引导发展、集聚引领,对集聚区的文化创意产业进行重点的扶植,充分发挥集群效应。

从2014年开始,北京市进入了“文化创意产业功能区”时代。原有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划定,局限与某个区县内,而功能区打破了区县的界限,有些功能区呈现了跨区分布的特点,以业态的发展方向和功能的共性为界定。新的政策是在原有政策的基础上衍生而来。北京首创了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为全市文化创意产业的集群化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各集聚区纷纷进入发展瓶颈,园区容量受限、同质化严重等问题愈演愈烈。为了打破现有的格局的局限,北京市政府提高了站位,从全市的角度,重新对文化创意产业进行整合,在原有基础上形成20个文化创意产业功能区,以“文化+科技”融合与“文化+金融”融合为两条主线,实现文化创意产业的多种业态发展。

三、新常态给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2014年5月,在考察河南的行程中提出:“中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此后,“新常态”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现状的代名词。“新常态”是经济学范式转换、经济模式转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新经济发展模式。目前,全国经济增长从高速转为低速,经济结构在不断优化升级,同时,原有的粗放型增长出现了明显的要素性转变,从资源、投资等驱动转变为创新驱动。“新常态”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阶段,是一个深刻变化、持久维持的状态,是整个经济结构进行优化、转型、升级的过程。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北京市的经济发展同样存在着“新常态”的挑战。“调结构”、“产业升级”等说法已有数年,在“新常态”的定义下,经济发展的新模式的重点是实现“产业优化升级”,内核是“创新驱动”。作为高附加值、创新驱动的新兴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在新的背景下,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进入“新常态”背景,传统产业已经呈现相对饱和的状态,新产品、新业态大量涌现和融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双创”概念引领“创新”成为新经济环境中的发展内核,“双创”将改变过去缺少创新、以模仿为主的发展方式,将创造力提升为当下最重要的发展引擎之一。而文化创意产业正切合了这种新常态发展的需求,文化创意产业的创造力和活力正是其发展的优势,因此,文化创意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

近年来,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以政府规划和引领为主,其发展的政策环境在不断的优化,而政策环境的支撑也是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主要力量。北京市认定的30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中,只有三个集聚区是自发形成,分别是北京798艺术区、宋庄原创艺术与卡通产业集聚区和北京CBD国家传媒产业集聚区,其余的27个集聚区中,政府主导建设的有17个,包括中关村创意产业先导基地、北京数字娱乐产业示范基地、中国(怀柔)影视基地、北京时尚设计广场等,剩下10个集聚区是在原有资源和产业的基础上进行升级而来,包括前门传统文化产业集聚区、北京(房山)历史文化旅游集聚区规划建聚区、北京古北口国际旅游休闲谷产业集聚区等。在政府的主导规划和引导升级政策之下,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带动全市的文化创意产业迅猛发展。而在新常态下,文化创意产业除了政策引导,更需要不断强化内功,使其增长的内在动力成为发展的主要推手,在市场需求和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中,更加适应新常态下的市场发展态势,在既有的发展模式和发展理念下,发现新的创新点和增长点,能够不断升级或是转型,充分利用新常态下的新思路,如互联网+、创客时代等新概念,为应对新常态下的市场冲击与挑战做好充分的准备。

四、“新常态”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对策建议

面对新常态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须立足当下,放眼未来,以多种融合为基础,实现新的跨越。

(一)把握市场动向,适当“去政府化”

当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以政府为主导,在整个发展过程中,政府的确功不可没,但任何产业的发展要经得住市场的考验。文化创意产业更多应以市场为主导,政府应当以公共秩序维护者、公共服务提供者的身份,引导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为文化创意产业功能区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完善市场秩序,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形成良性发展的大市场环境。

(二)加强业态融合,注重“互联网+”

互联网全面渗透人们的生活已是不争的事实。无论是发展相对成熟还是初期建设的文化创意产业,充分利用互联网、进行“互联网+”式的发展是大趋势。国务院印发的《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18年,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融合发展进一步深化,基于互联网的新业态成为新的经济增长动力,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协同互动的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文化创意产业需要加强融合力度,在现有的与科技和金融融合的发展主线下,充分利用互联网时代特点,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多业态模式。

(三)优化集聚发展,完善产业链

新常态下,已成集聚发展态势的文化创意产业要不断优化现有发展模式,在产业内部进行深度结构调整,使集聚发展的效应更加凸显。从集聚区到功能区的转变,文化创意产业的集群突破了行政区划界限,目的就是让集聚区能够打破现有固态竞争格局,形成外部互动,使现有集聚的产业能够更好的融合多种业态,完善产业链,通过龙头企业或行业的带动,促进其上下游关联产业共同发展,提升功能区的整体活力。优化集聚发展,还要注重品牌打造,形成品牌效应,让集聚效应实现最大化。

(四)京津冀协同发展,打造北京圈

当前新常态下,国家提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格局。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快于天津市与河北省,而其辐射力度也应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得到长足发展,力求打造出以北京为核心的“北京圈”文化创意产业格局。从市场上,实现三地融合,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输出能够拥有更广阔市场;从合作上,三地可形成“比较优势”,各有侧重,避免扎堆发展形成恶意竞争;从发展上,拓展融资渠道,为企业发展注入更多资金支持,同时拓展交流渠道,使三地的文化创意产业形成组合优势,向全国进行辐射。(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 张炜,姚海棠.试析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影响因素[J].北京市社会科学2011,(3):20-25.

[2] 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北京市“十三五”时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Z],2016.

[3] 管怡舒.论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从集聚到功能的转变[J].城市文化2015,(4):12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