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高考改革的影响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高考改革的影响范文1
关键词:新高考;化学;师范;挑战;对策
1 调查方法及内容
1.1调查方法
本次调研活动中,我们主要采用文献查阅、问卷调查等方式,力求以最具真实代表性的资料反映新高考形势下化学师范生面临的挑战,准确并客观地得出调研结果。在调查中,本调研小组以浙江省内的化学师范专业高校生为调查对象,严格遵循抽样调查原则发放问卷共1000份,再对每张回收的调查表逐项认真审核,剔除由于调查误差、废卷等造成的无效问卷16份,共计有效问卷984份,有效率高达98.40%。
1.2调查内容
本次调研问卷设计合理,调研内容丰富详实。问卷内容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1)样本的构成调查,即抽样样本的性别、年级等方面的构成情况调查;(2) 现状调查,即化学师范生对新高考改革的了解情况以及在新高考形势下职业规划情况;(3)问题调查,即新高考形势下化学师范生面临的挑战的调查;(4)应对策略,即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有效的对策及建议。
2 调查结果及分析
2.1化学师范生对新高考改革的了解情况及内容分析
2.1.1新高考形势下化学学科教学要求的变化情况
新高考改革形势下,化学师范生的确面临着不小的挑战,这也进一步表明研究化学师范生适应新高考改革的对策的必要性。
2.1.2新高考形势下化学师范生所需能力的分析
由图中数据可知,专业文化素养和组织教学能力是化学师范生面对挑战亟需的能力。同时,培养科研创新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是新高考形势下十分必要的。
2.2新高考形势下化学师范生面临的挑战
由图五可见,由此可见,竞争人数多、市场饱和、考研考公难度大与增大的工作压力为新高考形势下化学师范生所面临的主要挑战,化学师范生应直面挑战,有针对的提升自身素质。
3推动化学师范生适应新高考改革的对策
3.1学校层面
3.1.1加大教师教育课程的教学力度
教师教育课程在对于促进学生更快更好的适应工作,积累经验提高教育整体水平,辅助落实专业知识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教育能力是衡量教师能力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在新高考改革形势下,学校可以增加教师教育课程的课程数量或者在课外开展丰富多彩的模拟上课微格教学等活动满足学生对教师教育课程的要求。
3.1.2加强师范生的教学实践
教学实践是提高师范教育专业学生素质和技能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一般师范学院都选择大四才组织学生到高中实习,实践时间恐难满足新高考形势下对于师范生师范技能要求提高的现状。故学院每年暑假都可以组织学生来到学校进行交流学习也可以在学院内举行模拟上课教学等活动来加强教学实践。
3.2学生层面
3.2.1夯实专业知识
专业知识是师范学生立足于教师行业最重要的基础。一切教学内容的传授都需要过硬的专业知识做保障。化学师范生在面对新高考改革时仍需将夯实专业知识放在显要位置。夯实专业知识,首先要认真学习掌握上课教师传授的知识,同时还应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巩固上课所学,另外也可利用慕课网等新型资源来增长专业知识。
3.2.2加强师范技能训练
作为一名师范生,师范技能帮助我们将专业知识以最恰当的方式传递给学生,展现教学魅力。在加强师范技能训练之前我们应明确高考改革会从哪些方面影响师范生技能训练方式,以及明白自己该从哪方面着手加强师范技能训练,更为重要的是要在心中明确师范技能对于一名人民教师的重要性,对于自己面对新高考改革的重要性。
4总结
从上述种种分析中,不难发现,化学师范生在新高考改革的背景下遇到了很多的挑战,因此我们要从自身及学校层次克服这些挑战使自己依旧可以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参考文献:
[1]浙江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业指导委员会制订.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2012版. 化学[M].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12.
新高考改革的影响范文2
新高考改革 高中生 学业规划
学业规划,是指通过对自身个性特点和未来需求进行深入分析,确立和认识自己的职业目标,在此基础上对学业所进行的一系列统筹和安排[1]。有效的学业规划有助于学生合理定位,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增强成才的主动性[2]。然而目前的学业规划指导主要局限于部分职业技术学校[3]和本科院校[4],在高中却鲜有涉及[5]。从儿童走向成年的青少年时期,是个体未来规划快速发展、分化和拓展的重要时期[6]。个体经历着从生理、认知到社会角色的新变化,需要在学业、职业等领域做出更多抉择,以便为进入成人期做好准备[7]。在这一心理发展需求下,高中生有必要对未来进行科学规划。
本文以2014年浙江省新高考为切入点,分析了面临新高考的首届学生的学业规划现状,结合学生对学业规划指导的需求程度,就如何有效地在高中开展相关学业规划指导提出了相应对策。
一、学业规划现状
1.对自我认识明确但对环境评估不足
一个有效的学业规划必须是在充分且正确认识自身条件与环境的基础上进行的。在新高考改革的背景下,我们考察了高中生的自我认识水平和对新高考改革这一大环境的认识和评估情况。
(1)自我认识较明确。通过对自我的能力特长、兴趣爱好、人格特质、处事风格和职业倾向的认识程度研究发现,高中生各方面的自我认识均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这反映出高中生的自身认识与定位较明确,该结论与埃里克森提出的高中阶段需实现自我同一性的发展任务(12~18岁)这一理论一致,他们需要通过不断地自我认识、定位,以避免生活和学习中的盲目。
(2)环境(新高考改革)认识不足。学业规划要求能充分认识当前环境,把握环境的优势与限制,评估环境对自己学业发展的影响[1]。对于将参加2017年新高考的高中生而言,新高考改革是他们所处环境中最突出的内容。而53.8%的学生对新高考的认知水平为中等程度,仅有2.8%的学生对新高考有非常充分的认识,对新高考认识不太清晰或根本不了解的占到总体的12.6%,这表明高中生对新高考改革的认识存在不足。
(3)对新高考利弊持中立态度。有关新高考对个人的影响,11.6%的学生认为利大于弊,即高考改革有利于学生的升学和长远发展,26.4%的学生认为弊多于利,而高达57.2%的学生视新高考为机遇和挑战并存,这表明学生对于新高考的利弊评估较为中立。
(4)兴趣成为选考和专业选择的重要依据。在选考方面,高中生的主要参考依据分别是备选科目成绩优劣(42.1%)、个人的科目兴趣(30.8%)、科目与高校专业相关性(24.8%),而较少考虑该科目的师资力量(0.9%)。在未来高校专业选择方面,64.2%的高中生将兴趣作为高校专业选择的最重要依据,另外性格特点和专业热门程度的影响分别占到了16.0%和8.8%。由此我们发现,兴趣不论是在选考或是专业选择上均占据重要地位。
2.对学业规划认知缺乏,行为缺失
调查结果表明,只有15.2%的高中生对学业规划比较了解,而对学业规划认识不足或认识程度一般的高中生则占到84.8%。在学业规划行为层面,仅有7.8%的学生对自己的学业做过较详细、系统的规划(包括短期、中期和长期的规划),40.1%的学生只做了近期规划,而高达44.8%的学生想过做规划但未付诸行动,还有6.3%的学生没有意识到要做规划。
面临新高考,仅18.6%的高中生采取了积极主动的应对方式,即愿意主动寻求解决方案并自信能够应对;而高达81.5%的高中生在面对新高考改革时采取消极或被动的应对方式,其中包括对新高考改革未作考虑并幻想到时候总会解决(49.4%),以及对新改革所引发的不确定影响而感到焦虑(14.8%)或茫然(17.3%)。
由此我们认为高中生的学业规划意识淡薄,对学业规划了解不足,同时自我学业规划行为缺乏主动性,很少制定详细的学业计划。面对新高考的到来,相当一部分学生采取较消极的应对方式,甚至产生焦虑、茫然等负性情绪。
3.获得学业规划指导的需求迫切
从接受学业规划指导经历(包括团体或个体指导性质的)的调查结果来看,仅有1.3%的高中生接受过相关的指导服务,而高达73.0%的高中生对学业规划指导接触少,甚至从未接触过。在学业规划指导的需求上,有68.4%的学生表示需要或非常需要获得学业规划指导。可见高中生较少有接受学业规划指导的经历,同时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对高中生的自主选择提出更高要求,促使他们对学业规划指导的需求强烈。
4.学业规划课程指导成高中生的首选
关于高中生对学校层面提供的学业规划指导方式的喜好调查发现:开设相关的学业规划课程是最受欢迎的指导方式(42.7%),此外提供社会实践机会以及为学生提供个体指导也较受学生欢迎(分别占到22.2%和17.1%)。
二、学业规划指导势在必行
通过对高中生的自我认识及对新高考大环境的认识、高中生学业规划的意识与行为以及对学业规划指导的需求三方面进行分析,我们发现随着新高考改革从试点逐渐到全国普及,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高校选拔的多元化的趋势逐渐增强,在高中阶段进行学业规划指导势在必行。
1.开设学业规划课程,强化学业规划意识
高中生学业规划意识淡薄,多数学生无具体学业规划。学校应开设相关学业规划课程,将其作为高中生学业规划的主渠道,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学业规划,并增强自主开展学业规划的意识和技能。
2.课程指导,突出选考
为实现科学选考及合理选择高校专业,科目任课教师应加强课程指导:根据学科特点和性质,介绍学科最佳学习方法、科目和专业之间的内在联系及相应的潜在职业发展方向等。从学科角度出发,帮助高中生对该科目进行学业规划,为学生选考提供重要依据。
3.科学评估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自我了解程度处于中上水平,自我反省和他人评价是学生认识自己的主要途径[8],而这两种自我认识方法的缺陷在于简单、片面,易产生认知偏差。学校指导人员应运用心理测验、情景模拟等科学方式评估学生的兴趣、能力特长、职业倾向等,以帮助其获得更客观、准确的数据支持。
4.提供个性化学业规划指导
学生的个性差异受到尊重,个性价值得到充分发展是学业规划指导的更高要求。学校应给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业规划咨询服务。指导人员借助科学评估手段,结合资料收集、深度探究、面谈等技术使学生的自我认识加强,同时结合当前及未来社会环境的发展趋势,为学生定制个性化学业规划蓝图。
5.加强社会实践,从现实生活中了解职业
高中生生活圈的狭隘性及高中阶段对知识学习的过分强调,导致其实践活动缺乏,进而限制了对社会环境的认知。学校应该为学生创造社会实践机会,让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参与社团活动、社区调查以及职业技能类培训,获得与职业相关的直接体验,以便为其开展学业规划提供直接经验。
参考文献
[1] 张恒亮.学业规划:筹划未来[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
[2] 王训兵,李晓波,王飞.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现状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2(5).
[3] 郑昌辉,张景书.浅析高职学生学业规划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广东农业科学,2011(20).
[4] 李小红.大学生学业规划与人生规划现状的调研与分析[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
[5] 成丹.高中阶段职业规划教育问题的研究.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6.
[6] Nurmi,J.E..Socialization and self-development,channeling,selection,adjustment and reflection.In R.M.Lerner & L.Steinberg,Handbook of adolescent psychology. Hoboken,New Jersey:John Wiley & Sons.Inc,2004.
新高考改革的影响范文3
关键词:新高考政策;数学教学;教学方法;思考探究
新高考政策以及一系列的教育改革给高中数学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老师必须制定出一系列符合现状的教学方法,但是,在教学方法探索中很多老师会对政策的理解出现误解,认为在提倡现代教学方法的时候,将传统的教学方法全盘否定。其实,这里的改革是对传统的扬弃,不能一棒子打死。因此,老师在进行教育方法改进的时候,要将现代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扬长避短,使课堂教学结构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优化,给学生创造一个最有利的学习环境,高效有序地对学生进行思维引导。
一、新高考政策下数学教学的现状
无论是对高考政策已经有深刻的理解并且已经适应的高三学生,还是对刚跨入高中大门的高一学生来说,数学都是高中学习生活中的一大难题。数学的抽象性和其严密的逻辑性,都为学生的学习增加了一道道鸿沟,打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传统的“题库式”教学方法,将学生置于高压之下,心理的压力使他们对数学渐渐失去了兴趣。为了改变这种方法,新高考政策出台了,它更多的是强调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以及对课堂有效性的重视。在此背景下,老师都相应的对教学方法做出调整,以此来适应高考改革,讲提高课堂有效性,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作为主要的目的,而不是强加给学生“应试教学”的帽子,培养出一批高分低能的考试型人才。
二、新高考政策下教育观念的改变
长期的应试教育,使教育者对教学的目的有很大的误解,在他们看来分数是衡量一个学生学得好坏的最重要的标准,因此,他们也就相应的进行一些高压的方法进行教学。但是,随着一系列教学教育政策的改革,老师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这种死板的教学观念是错误的,应该摒弃。尤其是新高考政策的推行,老师应该了解到,现代社会需要的是有能力的人才,而不是只会考试的人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新时代新要求,老师必须对教学观念做出改变,顺应时展要求,将只关注学生分数转变为能力、分数一把抓。
三、对新高考政策下将“传统与现代”结合的教学方法的思考
传统的教学方法不是错误的教学方法,它只是与现代教学理念有一定的出入。如果能够用现代教学理念指导教学,那么传统的教学方法也会重焕生机。守住传统的教学经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突破,这才是成功的改革。
1.突破旧教学模式,将传统的教学方法逆向讲授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的影响下,然后老师在课堂上都是先进行概念等知识点的讲解,再让学生看例题,然后老师进一步讲解。利用现代信息教学技术,笔者思考,是不是可以不再按部就班地进行课程讲解,先让学生自行进行实例的学习,学生讨论探究以后,老师再根据学生反映的问题,用多媒体直观地展现出来进行讲解。这样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不是迷茫无目的的,他们知道哪里是重点,哪里是难点,听课的时候也更加有着重点,学生也能更好地掌握知识点。例如,在进行“统计案例”这一章的教学时,老师就可以先让学生自己看例题,进行研究讨论之后,将不理解的知识点反映给老师,老师再根据他们的反映制作PPT,将统计的数据、相应的统计图制作出来,再利用多媒体的动画效果更直观地给学生展示出来。
2.把传统教学方法与“电子书”相结合
多媒体快捷、方便、信息量大、文字多彩且能打破时空的限制。因此,老师一定要将这一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利用动画和录像将抽象的知识点制作成电子课件,更加直观地展示给学生。但是,老师一定要注意,再优秀的电子课件都不能代替传统的板书,老师必须将传统的黑板板书与多媒体展示相结合,使课堂更加生动直观。例如,在进行“空间几何体”的讲解时,因为空间几何的抽象性很强,所以,老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地制作成电子课件,将空间几何题利用现代技术更加直观地展示给学生。
3.“游戏课堂”打破传统教学的陈规
以电脑游戏导入教学,可以营造趣味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课前几分钟进行课前预习或者回顾前一节课的知识,当然,这样的教学安排是有一定科学性的,对于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好处,但是,长此以往,一成不变的模式会使学生产生厌倦的心理,最终也会影响到教学效果。因此,笔者认为,课前可以适当地进行别的安排。例如,根据课堂内容,进行课前引入,将与课堂内容有关的电脑教育游戏展示给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辅助学生进行学习。
综上所述,数学这门课程的目的不仅在于教会学生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自我探究能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学生的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有这很大的影响。因此,老师一定要以新高考政策为契机,对高中数学教学方法进行改进,但是老师一定要把握好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和传统的教学方法的优缺互补,不能一味地追求新,而将传统教学方法一棒子打死。老师必须探索出传统方法、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新理念相结合的科学的现代教育方式,高效有序地对学生进行思维引导。
参考文献:
新高考改革的影响范文4
关键词:新高考改革;招生;转型
一、背景概述
2014年,教育部出台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吹响了全面深化高考制度改革的号角。同年9月,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印发了《浙江省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为浙江省考高制度改革明确了时间进程表。改革方案通过取消招生批次、实行“专业+学校”招生以及扩大学校自,为促进高校办学特色多样化发展提供了制度驱动,同时也将更多的选择权交给了学生。
二、针对不同时间段做好招生工作(When)
在新高考制度中,新生入校后,进入大类进行学习,一年后再进行专业分流。这样的模式,使得招生工作必须实现“两个‘一’”的延伸――即向前延伸至高中一年级向后延伸至大学一年级。
(一)招生宣传与职业规划指导相结合,引导高中生选考相应科目
1.充分利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结合各类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调研活动等,向高中在校学生以及家长宣讲学院优势和招生录取政策。
2.挖掘特色竞赛,实现双向互动。充分利用高校优势竞赛,与高中对应竞赛联系,如各类奥林匹克竞赛、程序设计竞赛等,输送学院竞赛指导教师、赛事获奖学生进入高中进行交流学习并参与到各高中集训队已有的假期训练当中,也可以把高中生请进大学,举办夏令营或者冬令营。通过双向互动,增加高中生对各专业的了解,潜移默化培养学生对高校的感情。
3.寻求社会热点、网络事件提升专业知名度。过去的几年时间,多所知名高校都采取Y合网络热点的形式提升本校或本专业的知名度。如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推出学校“女神”,吸引考生报考;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在针对新闻报道中有学生提出杭电女生太少拒绝报考为宣传点,借机对学校各项软硬件、办学特色做了宣传,达成吸引眼球的效果。
(二)抓住志愿填报黄金时段,做好传统招生宣传工作
1.特色宣传,亮点吸引。以学院的师资力量、优秀学生代表、以及重大学生创新实践成果为宣传亮点,通过海报、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宣传形式生动介绍学院的特色。
2.校园开放,增强联系。以学校的校园开放咨询日为契机,整理学院招生亮点宣传资料,安排教师专人负责讲解,拓宽学院与高中学校的联系。
三、动员多方力量针对不同人群做好招生工作(Who)
新高考制度改革后,高考考生有了更多的选择权,针对这一现状,我们应该动员多方力量、完善招生宣传队伍的组织架构,建议一支高效、稳定、分工明确的招生宣传队伍,针对不同的人群,有的放矢地做好招生宣传工作。
(一)招生工作应该提升在校生的参与性
学院招生宣传除了专职招生人员的培养,更应该重视让在校生参与到招生宣传中。因为年龄、经历的相似使得大致同龄的学生更了解相互之间的想法,而且在校生对于学校生活、学习有更直观的感受。
(二)招生工作应该激发专业教师的积极性
新高考改革为专业的优胜劣汰提供的政策动力,生源的情况直接影响了每个专业的发展,高校应当将出台相应政策,积极调动各专业系主任、年轻教师的积极性。
(三)招生工作应该发挥学生家长的主动性
根据往年的经验,高考志愿填报过程中,学生家长的意见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随着新媒体的普及,可以尝试建立各年级老生家长微信群及新生家长微信群,一方面通过老生家长向周边人群辐射学院的影响力,一方面在新生家长微信群中专业相关知识、未来就业情况等家长较关注的信息。
四、整合多样化平台和宣传重点做好招生工作(What)
(一)做好招生工作,要立足于高校长远发展
能否吸引优质生源填报,根本上来说是取决于高校自身的建设和发展水平。教职工、管理者、学生的素质,以及基础设施等也都对招生工作起着重大影响。只有在做好基础工作的前提下,才能为招生工作提供强大的支持,因此,必须用发展战略眼光看待招生工作。
(二)做好招生工作,要利用更多的平台载体
1.编印招生宣传资料和刊物。高校应该注重利用各种资料和招生刊物进行招生宣传。详尽地介绍学校及专业简介,并在新生入学后,发放相关资料,一方面详细介绍各专业的特色活动、规章制度、服务指南,一方面也从榜样教育的角度对学生进行影响。
2.注重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宣传。近年来,学院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建立多种网络宣传渠道进行招生宣传工作。通过建立招生专门网站、微信公众号、QQ、微博等网络平台进行交互宣传平台,尽量扩大招生宣传工作的影响范围。
3.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生源地宣传工作。近年来,大多数高校每年会组织参与生源地宣传工作,高校的行政人员、专业教师都应当积极主动参与到宣传工作中,深入中学进行一对一的咨询,解答考生及考生家长的疑惑。
4.精心筹备,组织好校园开放日。高中生走入校园已经成为浙江高校招生宣传的重要部分,各高校应当利用好这一契机,充分展现校园风采及办学特色,让目标考生对学校情况有更为直观的印象。
(三)做好招生工作,要突出宣传重点
新高考制度改革后,学生对未来专业选择的思考周期相比以往大大增长,对于专业的选择必然更加理性,所以在招生宣传过程中,更应该把握宣传重点,突出高校各专业人才培养特色、软硬件实力、学生未来升学就业机会等学生及学生家长感兴趣的内容。
新高考制度的改革,对各高校招生工作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应当结合高校特色和专业优势,创新工作方法,坚持原则,不断强化影响力,吸引优质生源理性报考,真正实现招生工作从“招分”工作到“招生”工作的转型。
新高考改革的影响范文5
关键词:新高考模式;物理教学策略;物理兴趣
一、新高考模式背景及主要内容
根据我国当前教育的发展状况及社会对教育的需求,国务院及教育部对传统的高考模式进行了改革,语文、数学和英语依旧占据着高考的重要地位,不过英语给予考生一年两次考试的机会,这更加全面考查了学生英语的综合水平。对于物理、化学、地理等其他科目,将由学生自主选择考试,文理不再分科。实施新高考模式的主要目的有两个方面:一方面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在掌握理科知识的同时也能掌握文科知识;另一方面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与特长。新高考模式下学生高考科目由学生自主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开放了学生的学习目的,这使得高考在一定程度上包容了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有利于学生在某些科目上有优秀的表现。
高中物理能够对生活中的各种物理现象进行解释,同时也是我国高科技发展的最重要基础,在这样的环境下,既要迎合新高考模式的需要,同时也要促使物理发展,如何进行高效率的物理课堂教学成为物理教师的当务之急。
二、新高考模式和传统高考模式下物理教学对比
1.教学方法上
传统的物理教学主要注重言传身教,对于物理的课程知识、物理概念、公式、计算等通常都由教师在讲台上进行讲解、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进行学习、思考,传统的教学模式一般为“学生预习―教师课堂讲解―课后复习”。而新高考模式下,对高中物理教学方法也做出了相关要求,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上,教师应当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设立恰当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对物理知识进行探究,从而达到教学目的的同时也能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
2.成绩考核上
传统高考中,物理通常被认为是最难考的科目,全国大部分地区的物理高考成绩平均分都没有达到60分,难度可想而知,这主要是因为在传统的物理考试中试题针对性强,并且相对较为深入。比如,“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这类型的题都非常难,从而导致大部分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对这些题无所适从。新高考模式下,试题将会更加广泛,并且综合性也进一步增强,深入计算的题所占比分有所下降,这强调了学生的综合性发展,使得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研究课外的一些物理知识。
3.自主学习上
传统的物理教学由于考试的单一以及学生对物理认识的有限,导致学生对于物理的自主学习性较低,或者自主学习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难度较大的问题上,浪费了学生大量的时间。新高考模式下,由于考试的综合性增加,要想在物理学科上取得更好的成绩,学生就要掌握更多的物理知识。只有将物理知识综合运用,才能符合答题的要求。在这样的考试模式下,学生为了掌握更多的物理知识,满足教学要求,就必须自主学习,拓宽物理知识面。
三、新高考模式下物理教学的几点建议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对未来人才的培养要求,新高考模式下我国的物理教学也应当与时俱进,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物理知识,提升物理成绩,从而促进物理发展。
1.注重培养学生的物理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重要动力,只有拥有了学习的兴趣,学生才能自主学习,并为解决问题而不断探究。要提升物理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兴趣成为物理教学的首要任务。高中物理相对其他学科来说,对于物理概念、公式、计算这些物理知识要引起学生的兴趣相对较难。因此,教学中设立实验教学、情境教学、探究教学等,通过物理现象的解释、物理实验的展示、物理视野的开拓等,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加强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基本教学方法之一。对于物理来说,其内容相对枯燥且难懂,而通过实验教学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并且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比如,高中物理常见的电路分析,由于课堂教学较为抽象,通过物理实验,能够很好地使学生了解到电路中各个用电器和线路的关系,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3.借助多媒体技术教学
高中物理所涉及的知识相对较为广泛,从简单的自由落体到复杂的粒子电磁场运动,这些绝大部分的物理知识很多学校并没有条件进行实验。在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物理教学应当注重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涉及物理运动时,教师可通过多媒体设计理想状态下物体的运动情况,这就能更加形象、直观地让学生一目了然,提高课堂效率。
新高考改革的影响范文6
一、旧高考模式中历史教学存在的弊端及原因
旧高考模式中,历史学科教学存在着部分致命问题,这些问题不仅来自于考试模式所带来的变化,而且也源于家庭及学校对旧高考模式的解读和反应。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高中历史教学目的和功能不清晰。虽然设立历史课程的初衷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培养高中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部分中学为了高考而高考,没有让学生真正掌握历史内容;第二,历史课堂被孤立,与学生生活关系不紧密。目前的高中历史课程基本是一种固定模式,如了解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或者历史沿革等,这些生硬的东西反而增加了学生的反感情绪,导致学生丧失学习历史的兴趣;第三,教师对学生缺乏引导。旧高考模式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他们负责向学生教授内容,布置作业。日常中较少了解学生的真正诉求,也缺乏引导学生亲身体验历史或者广泛阅读,最终致使学生对课堂教学感到单调乏味。
这种弊端存在的根本原因是传统历史观念的束缚。在旧高考模式和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许多学校以升学率作为教学的最终目标,家长和学生对文理科的倾向性更加明显。理科好就业,因此大部分选择读理科。这种极端的思维和做法造成的结果是理科生不涉猎文科相关知识,文科生也无法对理科知识产生兴趣,最终使得各高中重理偏文,并且如此恶性循环,使学生的知识面受限。
二、新高考模式下的教学策略
新高考模式的提出是对传统教学观念的致命一击。高考改革中不再文理分科,而是从整体上考查学生。这一巨大变化,引起了各中学教育工作者、家长及学生的高中重视。他们不得不改变传统的观念和思维方式,需要根据当地的教育实际和学生的学习特点合理地辅导各位学生开展学习。
1.教学方式的改变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单一的单向教学活动。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然而,现有考试模式的变化引发了历史教师的热议和反思。面对不同基础的学生,教师应当选择多元化的教学方式。首先,教师可以借助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如多媒体技术进行讲学,同时也可以自制一些教学道具。历史课是对历史的记录和描述。学生与历史的关系过于遥远就会使得课程变得枯燥。如果教师可以借助一些生动的照片或视频,可以丰富课堂内容,同时也能使历史知识更加生动、形象和具体。其次,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发挥文理科生的优势,对于一个问题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或者在某个方面互相学习、互相协助。例如,理科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他们擅长年代推算题和地域记忆,可以由此帮助文科生。再次,教师在讲解课程中,可以采用归纳式讲解、重难点讲解或者讨论式及演绎式。归纳式讲解是在分析各个历史事件之后,分析其中的共性和个性,引导学生对零散、碎片化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整合。重难点讲解可以提取历史知识中的重点知识,或对难点知识透彻分析。讨论式是将班级分成小组,让学生参与课堂讨论。
2.教学内容的改变
在信息化迅速发展的今天,教育教学远远不止于教材相关的知识,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及了解可以通过多种渠道。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采取生活化教学方式。所谓的生活化教学,就是利用生活中的已有资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融入历史讲堂中。同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发现生活中与历史相关的信息,并搜集和整理。生活化教学丰富了教学内容,扩展了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将历史与现实紧密联系起来,并且锻炼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思考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的相关理论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寻找案例,结合时事热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