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污染治理措施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塑料污染治理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塑料污染治理措施

塑料污染治理措施范文1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我镇专门召开党政领导班子联席会议和机关全体会议,集中学习县大气污染治理攻坚会议精神,并通过短信平台将县会议精神传达到51个村支部书记和村主任。并研究制定《镇大气污染攻坚行动实施方案》,方案明确了工作目标和和工作任务,成立了镇大气污染治理攻坚行动领导小组,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任副组长,其他领导班子成员任组员,下设办公室,抽调精兵强将,将大气污染治理工作任务落实到人。会后马上开展了有关工作。

二、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我镇充分利用电子屏、条幅、宣传车、村喇叭广播、宣传栏等形式,对大气污染治理攻坚行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行大力宣传,镇政府电子屏全天不间断滚动播出大气污染治理攻坚行动方案和宣传标语,悬挂宣传条幅20条,镇政府出动一辆宣传车流动宣传大气污染治理有关精神,各村喇叭每天早、中、晚三次广播,在村宣传栏开辟大气污染治理专栏,在全镇形成了大力开展大气污染治理攻坚行动的浓厚氛围。

三、采取强硬措施,展开突击行动

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小组成立了巡查治理开采加工、红石板岩非法开采、红石板岩加工、秸秆焚烧四个工作突击队,分别由镇领导班子成员任队长,有关部门负责人和镇政府有关人员任队员,从10月2日开始,出动8辆突击车辆,不间断开展巡查、治理工作。

(一)对加工企业采取断电措施

镇联合工商、派出所、供电所,对我镇辖区内41家加工企业进行全面检查,并全部采取断电措施;全镇29个菱苦土土窑已全部进行拆除、填埋、封堵处理。

(二)对红石板岩非法开采加工企业实施停产处理

工作小组联合工商、派出所、供电所对辖区内所有红石板岩开采、加工企业进行全面检查。全镇共有红石板岩开采点126个,全部为无证开采;共有红石板岩加工企业64家,其中有证23家,无证41家。至12月11日,我镇已出动突击活动车92次,组织人员巡查368次,拆除42家红石板加工企业(包括有证加工企业19个,无证23个),对126家无证开采点全部实施停产处理,捣毁绞索、钢丝绳等开采工具80余套。

(三)秸秆禁烧

镇抽调专职人员成立秸秆禁烧小组,配备车辆,悬挂条幅15条,秸秆禁烧宣传车在我镇辖区内进行巡回广播、检查,大力宣传秸秆禁烧工作。禁止焚烧秸秆,严禁露天焚烧落叶、杂草、垃圾、废旧轮胎、废旧塑料等废弃物,全面取缔露天炭火烧烤,确保“不着一把火,不冒一股烟”。

(四)深入整治“黄标车”

对我镇登记注册的68辆“黄标车”车主逐个上门进行宣传告知和政策引导,现已督促16辆“黄标车”车主办理注销登记和报废手续。

(五)加大冬季植树力度

我镇提前谋化及早动手,确保按时完成绿化任务,现已完成植树26000株。其中包括村庄绿化9个,植树2500株;补植补造5500株;其他造林300亩,共计18000株。

塑料污染治理措施范文2

【关键词】新农村 河北省 环境污染 综合治理

一、河北省新农村建设进程中的环境污染现状

(一)工业污染源从城市转向农村

随着现代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城市人口规模的扩大,加上产业梯级转移和农村生产力分布调整的加剧,越来越多的工业园区在农村地区悄然兴起,造成城镇工业废水、生活垃圾向农村地区转移,农村环境污染严重。而其中的工业企业废水、废气、废渣等“三废”超标排放是导致农村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不得当

农民的环保意识相对比较薄弱,农村环保基础实施相对滞后,大多数农村没有地下污水处理站和垃圾处理站。村民们将自家的生活垃圾直接倾倒在田间水渠,污染生态环境的同时,生活污水中含有的重金属和难以降解的有毒物质随着渗透土壤中,如果到达地下水系统,将会引起地下水的污染。河北省农村地下水污染情况比较严重,根据《华北平原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显示,华北平原局部地区地下水存在重金属超标现象,主要污染成分为贡、镉、铬、铅等,污染来自海河流域污染地表水入渗补给,严重威胁河北省地下水饮用水源安全。

(三)农业面源污染严重

根据2012年河北省环境公告显示:2012年全省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134.9万吨,其中工业和生活排放量为42.3万吨,农业源排放量为91.8万吨。可见河北省农业面源污染严重,已经逐渐超过工业点源污染和城镇生活污染。而近几年,由于农民缺乏相关的环保意识,盲目提高农产品产量,使得农药、化肥、地膜的施用量呈上升趋势。据《2012年河北省环境状况公告》数据显示,2012年河北省粮食播种面积为6302.37千公顷,其中农用化肥施用量为329.33万吨,农药使用量为8.48万吨,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为12.69万吨,其中地膜使用量68248吨,地膜覆盖面积达1159.06千公顷。与2011年相比全省农药、化肥、地膜使用量呈上升趋势。

二、国内外环境污染治理典型案例及启示

(一)德国的环境污染治理实践

德国注重保护生态农业发展。德国政府高度重视对农场生态环境的保护,规定禁止使用化学农药,采用与自然控制力相协调的病虫害防治措施;禁止使用化学肥料,采用农家肥料,种植豆科植物,实施秸秆还田措施;采用合理多样的轮作和间作制度。政策上,实施环境保护补贴,使得生产对环境的影响向着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方向发展。

给我们的启示:一是推进农村环境局域化管理。可以从农村的整体规划入手,以村为单位,结合村子自身的农业及景观特点,制定具有特色的环境保护局域规划。二是发展生态农业。例如可利用“秸秆还田”等措施,对土地施天然肥料而减少化肥的实施,这样一方面可以促进土壤有机物及氮、磷、钾等含量的增加,提高土壤水分的保蓄能力,还能防治燃烧秸秆所导致的大气污染。

(二)美国的环境污染治理实践

美国农村拥有一整套完整的垃圾处理回收产业链。在美国的乡村,生活垃圾都是由规模不大的、专门从事废弃物收购的家庭公司来承担,这些公司在当地“比比皆是”,家庭公司的员工也是农民,他们开着垃圾车去各家各户收取垃圾,并取得一定费用。这样美国农村生活垃圾就得到了很好的处理,经过收集、回收、处理、加工、销售等一系列商业化的运行模式,形成一个垃圾回收的产业链。

给我们的启示:一是农村环境污染治理,需要村民提高自主意识。政府的法律制度是约束外因,提高农民自身的环保意识是内因,内因外因相结合才是实施环境污染综合治理的有效途径。二是制定更加完善的法律制度。目前我国农村的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过于分散,没有一部农村环境保护的专门法,造成农村特有的一些环境污染,没有明确的监管和治理措施,因而有必要进一步完善农村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

三、河北省农村发展的环境污染治理建议

通过借鉴国内外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经验,提出适合河北省新农村建设的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建议:

(1)积极完善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开展村镇污水处理和城乡一体垃圾处理试点工作。多增加一些环保服务站,垃圾处理回收站,完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争取做到每个村落都能够设一个能够解决自身污水垃圾的处理系统,村中建立更多的符合卫生条件的厕所,并定期有专人负责清理回收。各级政府要动员村民捐助农村环保设施,为农村环境治理争取到更多的资金。

(2)发展生态环保农业。在农业生产上,要科学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农膜等化学物质,实行有机肥和无机肥相结合,通过采用生物防治病虫害方法进而大量使用农家肥、种植绿肥等方法,提高农作物的产量;采用合理多样的轮作和间作制度,提高土壤肥力,保护生态环境;合理采用“秸秆还田”措施,增加土壤中的有机物质,防治大气污染。

只有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业生态经济,才能将“环境污染治理”落到实处,而非停留在口头上,真正为村民谋取利益,从根本上调动村民积极性,从而促进河北省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

塑料污染治理措施范文3

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春季行动战役,对沟渠田林路进行综合治理,统筹实施河湖、沟渠等清淤、疏浚、连通、岸坡整治;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20年上半年污染防治工作总结,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为进一步落实《XX市2020年大气、水、土壤和农业农村污染治理重点工作安排》及各项生态环境保护决策部署,XX镇全面做好污染防治工作,严格按照XX县生态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工作要求,积极开展污染防治工作。现将上半年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秸秆禁烧

XX镇领导高度重视,针对秸秆禁烧工作实行领导干部包村划片、网格化管理制度,实行24小时巡查。包村领导干部及各村对辖区内田间地头、湖泊水系及庄点着火隐患进行全方位、无死角摸排,利用人工、机械及时清理秸秆、杂草、枯枝落叶,通过深翻、掩埋和秸秆综合利用回收等方式进行安全无害的处理,确保辖区内“不着一把火,不冒一股烟”。截至目前,XX镇未被区市县督查组发现着火和黑斑情况。

(二)扬尘污染治理

各包村领导干部及各村积极开展渣土堆场、裸露地面扬尘综合整治,要求所有渣土堆场、裸露地面全面落实扬尘防治措施,对未采取扬尘防治措施的,责令立即整改,实时追踪整改情况,整改不到位的及时协调相关单位予以处罚,确保辖区内扬尘污染得到有效防控,督促南北全村一队渣土堆场落实扬尘防治措施,遮盖渣土2000方。

(三)“散乱污”企业治理

取缔红星二队塑料加工厂。2020年5月22日,XX镇巡查人员发现红星二队有一无名塑料加工厂,无营业执照经营,非法加工塑料颗粒,且存在乱排乱放问题,工作人员高度重视,立即联系供电部门进行断电处置,要求企业立即停产,并将生产设备自行拆除搬移,目前已整改到位。

(四)河湖沟渠清理方面

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春季行动战役,对沟渠田林路进行综合治理,统筹实施河湖、沟渠等清淤、疏浚、连通、岸坡整治等;开展河湖水域日常保洁,落实保洁人员、责任片区,及时清理水域垃圾及杂物全面清除河湖管理范围内堆弃的生产、生活垃圾,坚决杜绝垃圾入河,并督促各河长、巡河员严格按照河长制巡河制度进行巡河。清理整治纳入河长制管理的河湖沟道。以“清四乱”为主线,解决河湖水域岸线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对我镇纳入河长制名录的24条湖沟共65.3公里进行集中清淤整治,保证湖沟“水清、岸绿、河畅、景美”。

(五)“三减”方面

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行动、果菜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秸杆处理行动、农膜回收行动和水生物保护行动等农业绿色发展“五大行动”和减化肥、减农药、减除草剂“三减”计划,加快普及有机肥替代化肥、测土配方施肥和精准施药,全面推广低毒低残留农药,发展循环农业,按照XX市农药化肥减量目标要求,实现2020年农作物化肥、农药、除草剂再减量10%以上。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打击力度不够。相关部门执法手段不足,对污染环境的违法违规行为打击力度不够,整治一段时间后“死灰复燃”的现象常会发生。二是宣传教育工作不到位。镇村宣传污染防治工作力度不足,村民在污染防治方面知识欠缺,环保意识不强,不能自觉维护生态环境良好状态。三是制度落实不彻底。在日常生态环境管理工作中,虽然制定了各种管理制度,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得不到彻底的落实。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加大巡查力度,夯实责任落实

今后XX镇实行领导干部包村划片制度,充分利用网格员管理,明确责任分工,构筑镇、村、队三级防护网;镇村巡查人员对所包片区进行全方位、无死角巡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实行销号制度,确保发现的问题全部整改到位,同时镇纪委制定了问责措施,严促责任落实到位。

(二)加强宣传,营造全民参与氛围

进一步做好污染防治宣传工作,XX镇在辖区主干道路、住宅小区、各村庄点,张贴宣传横幅,各包村领导干部及各村工作人员,深入农户家中,宣传污染防治知识,进一步提高群众知晓率,提高群众的环保意识。同时鼓励动员群众参与污染防治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向镇、村汇报情况,有效提高巡查效率。

塑料污染治理措施范文4

关键词 现代生物技术;环境保护;应用;前景

中图分类号 X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7-0216-02

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迅速发展,我国国民经济社会总体发展速度较快,城市化进程的步伐也日益加快。在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环境问题也随之而来。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保证国民健康,维护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必须采取有力措施进行环境保护。因此,积极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加强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人民日益关注的课题。为了实现社会健康、持续发展,实现各类资源的永续利用,环保工作者的首要工作任务就是努力保护和提高环境质量。

1 我国生态环境现状

在我国过去几十年的经济快速发展中,由于片面重视经济GDP的高速发展而忽视了经济发展中的环境保护,导致目前环境状况十分严峻。近年来虽采取了大量控制措施,但环境质量下降的趋势仍在继续。我国是世界上环境污染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由于工业“三废”污染、农用化肥和农药的污染,造成水体污染严重,无法利用。全国约300个城市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水较为短缺,成为缺水城市,占全国600个城市中的50%;而农村这一情况更加严重,约有1亿人口和2亿头牲畜饮水困难。在广大农村,由于水体和土壤的严重污染,耕地利用效率大大降低,不仅减少了有效耕地面积,而且直接威胁居民身体健康,引发各类疾病[1]。目前的当务之急就是要尽快应用高新技术,综合治理和保护环境,从而有效控制环境污染,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2 现代生物技术在治理环境污染方面的优点

由于基因重组技术的发现和应用,一项以基因工程为核心的现代生物技术迅速崛起,并成为高新产业革命的重要标志之一。现代生物技术是以DNA分子技术为基础,包括微生物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等一系列高新技术。环境生物技术是由现代生物技术与环境工程相结合的新兴交叉学科,是应用生物圈的某部分使环境得以控制,或治理预定要进入生物圈的污染物的生物技术。这一技术在解决环境问题过程中显示出了独特的功能和显著的优越性,不仅充分体现出这项技术是一个纯生态的过程,且从根本上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在环境的保护和污染治理中,环境生物技术与传统方法相比较,具有明显优势。生物转化技术可以真正实现清洁生产的目的,其充分利用生物过程减少生产中产生的污染,很大程度上代替了传统生产中的化学过程,更有利于实现无废生产,促进了生产工艺的生态化。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尤其是酶工程、细胞工程、基因工程等,提高了生产效率,强化了环境生物处理过程,在工农业生产中应用这些技术,可以降低成本,其高专一性等特性为环境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展示了更为广阔的前景。

3 现代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3.1 环境监测与评价

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较多的是应用PCR技术生物芯片、生物传感器等生物高新技术进行环境监测。Niedrhauser等利用PCR技术检测了食品中的单核细胞生利斯特氏菌(易导致人类脑膜炎)。传统方法至少需10 d时间,应用PCR技术大大缩短了分析周期,对该菌种的分析只需数小时。刘永军等通过设计多种肠道病原细菌的通用引物,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实现了环境水体中肠道病原细菌的定量检测[2]。可以预见,PCR技术在检测水体、土壤等环境中的致病菌、指示菌及基因工程菌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利用生物传感器监测环境中的污染物,日益为人们所青睐。目前,生物传感器具有使用方便、成本低、省时、易制作等优点,如甲烷生物传感器、氨生物传感器、乙醇生物传感器、亚硝酸盐生物传感器、BOD生物传感器等已达到商业化应用水平,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前景广阔[3]。

3.2 工业污水和生活废水的处理与净化

工业污水和生活废水中含有多种有毒物质,例如氰化物、酚类、有机汞、重金属、蛋白质、有机酸、醇、醛、有机磷等,这些污水和废水成分构成复杂,净化难度也较大。生物净化污水的常用方法为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技术,也就是酶工程技术。国外已经有许多成功的应用经验,利用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实现对工业污水和生活废水中无机金属、有机污染毒物的高效处理。例如德国,以共介结合法制成农药降解酶柱,将酶固定于硅珠及多孔玻璃上,从而实现对多种农药的降解,包括对硫磷等,去除率超过95%。而在我国,固定化细胞技术的应用也有了较大发展,主要用于降解合成洗涤剂中的表面活性剂,对于含100 mg/L废水,酶活性保存率和降解率均超过90%。

(1)废水好氧生物处理。活性污泥法是一种应用最广的废水好氧生物处理技术,它是利用某些微生物在生长繁殖过程中形成表面积较大的菌胶团来大量絮凝吸附废水中污染物,并在氧的作用下将这些物质同化为菌体本身组分。活性污泥有着很大的表面积,能够与混合液进行广泛接触,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吸附作用,除去废水中大量的呈悬浮状态和肢体状态的有机污染物,使废水的BOD值大幅度下降。该方法不仅操作简单、方便,而且能使运行管理人员随时了解曝气池中活性污泥的浓度和泥质情况,从而掌握和控制整个工艺的运行参数,通过确定稳定的污泥沉降比值,从而达到高效污水处理的效果[4]。

(2)废水厌氧生物处理。厌氧生物处理又称厌氧消化,是在厌氧条件下由许多种微生物的共同作用,使有机物分解并形成甲烷和二氧化碳的过程。其过程包括水解发酵阶段、产氢产乙酸阶段和产甲烷阶段。由于厌氧处理能量需求低,污泥产量低,能分解好氧生物所不能分解的微生物,因此这项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当今废水处理方面,并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3.3 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

土壤污染也是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之一,其最主要表现形式是土壤板结沙化、重金属污染,导致土壤无法利用,威胁农业生产。利用生物修复技术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主要是通过酶促反应等生物作用,对土壤中的重金属进行固定,由于重金属元素的化学形态发生了改变,其移动性也相应降低,通过有针对性的生物对其吸收、代谢,可以削减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达到净化土壤和降低毒性的目的。其中应用最广的属低温微生物修复技术,重金属的低温微生物修复是利用低温微生物的生物活性,对重金属亲和吸附或转化为低重金属的污染程度。此外,污染土壤经过生物修复过程后还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激发微生物的活性,由此可以改善土壤的生态结构,这将有助于土壤的固定,遏制风蚀、水蚀等作用,防止水土流失等[5]。

3.4 白色污染的处理和消除

我国每年产生的塑料垃圾数量十分巨大,对环境的破坏程度也十分严重,城乡废弃塑料袋和农用地膜在土壤中几十年都不分解,是形成环境污染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广泛分离可以降解塑料的微生物群。对塑料制品中的主要成分聚酯分子结构进行破坏,从而消除污染物质。日本及德国已经开展了相关研究,利用细菌生产塑料,通过基因工程方法,对细菌生产聚合物的功能基因进行分离和重组,实现多功能塑料的高效生产。英国在这方面的应用已经实现了产业化,利用微生物生产的塑料深受消费者欢迎,尤其是受到生态环境保护者的青睐。在应用现代生物技术治理白色污染的同时还应大力推广可降解的塑料制品和地膜的应用和研发,从根本上解决白色污染。

3.5 化学农药污染的消除

据估计,我国每年大量使用农药后,仅有0.1%左右的农药可以作用于目标病虫,99.9%的农药则进入农业生态系统,并在食物链中不断传递、迁移,对长期生活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人类构成危害,同时也对大气、水源造成污染。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们致力于研制安全有效的方法,也取得了相应的进展。一方面是利用微生物对农药的毒害残留成分进行降解,消除其不利影响。微生物通过其生化途径,分解农药成分,形成无害产物,如CO2和H2O,从而实现无副作用的农药污染治理。另一方面应全面推广生物农药,从源头上消除农药对环境的污染。生物农药,主要是利用某些特殊微生物或微生物的代谢产物所具有的杀虫、防病、促生功能。其有效功能成分完全存在和来源于自然生态系统,是一种来于自然、归于自然正常的物质循环方式,它的最大特点是极易被日光、植物或各种土壤微生物分解。因此,可以认为它们对自然生态环境安全、无污染。英国科学家利用一种叫绿僵菌的真菌杀灭蝗虫,已经取得良好效果。目前,国际上真菌杀虫剂的开发研究方兴未艾,发展迅速[6]。

3.6 微生物脱硫治理空气污染

煤炭直接燃用时将排放出大量的SO2等有害气体,造成大气污染,并由此引发酸雾、酸雨,破坏生态平衡,危害人类健康。据北京环保局计算,2010年北京市仅燃煤每年排入大气的SO2就高达26万t。生物学家利用微生物脱硫,把Fe2+ 变成Fe3+,把单体硫变成硫酸,取得了良好效果。如日本中央电力研究所从土壤中分离出一种硫杆菌,它是一种铁氧化细菌,能有效除去煤中的无机硫。目前,在美国和德国已建成2个实验室规模的连续生化脱硫试验装置。4个欧洲研究组织在意大利撒丁岛已建成一套工业规模的中试连续生化脱硫装置。这些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获得了许多有价值的数据,为朝着工程应用方向发展奠定了基础。微生物脱硫技术简单,成本低,更为重要的是符合“源头防治”的环保新理念,比“末端治理”(污染产生后再治理)效益高,是很有前途的大气污染治理方法[7]。

4 发展前景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改革开发30余年来,我国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2位,但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同时也伴随着严重的物质资源过度滥用和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现代生物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环境污染治理措施,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在环境生物监测、污染治理、生物修复等方面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更新环保理念,积极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现代生物技术,对适合我国国情的新技术要加以引进、消化、吸收、创新,大力发展现代生物技术,是我国推进循环经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的重要技术保障。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研究的进展和人们对环境问题认识的深入,人们已越来越意识到,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为根本上解决环境保护问题

提供了无限的希望。现代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无疑将会推动环境保护理论及技术的日臻完善,为人类治理和保护环境提供更多可行、可用、有效的方法。

5 参考文献

[1] 陈坚.环境生物技术[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2] 孔繁翔.环境生物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 姜成林,徐丽华.微生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4] .环境生物技术与环境保护[J].安徽农学通报,2007(3):46-48.

[5] 姜虎生,张洪林.现代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J].辽宁城乡环境科技,2003,23(1):11-12.

塑料污染治理措施范文5

关键词:垦区、农场、环境、对策

一、垦区农场环境污染现状

黑龙江垦区作为大型国有企业,实行的是农牧业为主的国营农场发展模式,虽然与农村有较大区别,但生产职能上基本相同,只是管理方式和运营模式上存在差异,实际上是特殊环境下的特殊体制农村。垦区农场在发展中,虽然实现了规模化、机械化,但大量化肥、农药的施入和畜牧业的强力发展,结果带来了农畜环境污染严重,整体环境质量下降,间接或直接地影响了垦区人民生活的健康发展,加大垦区农村环境治理,改善垦区环境质量已成为环境保护工作开展的中心工作。具体污染表现如下:

(一)化肥污染:据统计,化肥在使用过程中浪费严重,约有70%逸失于环境中,造成环境污染,主要表现几个方面:一是部分化肥随农业用水和地表流入河、湖、库、塘,污染了水体,造成了水体富养化。二是不合理使用化肥,使土壤板结、地力下降。三是化肥中重金属、无机盐等有害成分,长期施用对农用环境造成影响。四是氮素化肥浅施、撒施后部分逸失进入大气,造成污染。

(二)农药的污染:我国农药的利用率较低,大部分农药散失于环境之中,使大气、土壤、水体、农畜、水产品受到污染并通过食物链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一些高毒农药的施用在杀死害虫的同时,也杀死、杀伤害虫的天敌和其它益鸟,影响了生态平衡。田间施药时部分农药落入土中,严重污染土壤。农药的大量使用造成生态平衡失调、物种的多样性减少,使农场本来较脆弱的农业生态系统更加脆弱。

(三)塑料薄膜污染:农膜的使用一方面给农业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给农田土壤带来污染,被称为“白色污染”。垦区每年大约有近千吨塑料薄膜残留在土壤中,使土壤的通透性变差,另外地膜中有害物质的分解还会对农产品品质产生较大影响,由于大部分农膜使用非降解地膜,农作物减产20-30%。这对农业发展来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隐患。

(四)空气污染:秸秆焚烧,虽然灰分可当化肥并省去了清除秸杆的麻烦。但给大气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并增加了二氧化硫和降尘的含量。

(五)工厂污染:由于城市环保力度加大而使大量工业企业转移到农场,这种污染转移造成了污染加剧。造成了农场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六)城镇化问题:随着垦区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连队人口向农场场部转移,由于环境意识的薄弱和经济发展水平限制,造成城镇生活污染不断加剧,进而对其周边农业区域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更大的污染。

二、解决垦区农村环境问题存在的意义

黑龙江垦区是一个机械化程度高的现代化农业地区,农业的发展状况对黑龙江省乃至全国粮食安全影响重大,农业及农场的可持续发展,是垦区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和优先领域,它直接关系到整个垦区经济社会建设的成败。环境保护在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使农业生态环境由恶性循环走向良性循环,实现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的农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关系到垦区农业能否持续发展的一件大事。垦区农场环境的污染主要有农药、化肥、塑料薄膜等农用化学物质形成,破坏生态平衡、降低产品质量。

三、垦区农场环境污染治理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是缺乏长效机制。农场环境是垦区环境保护的薄弱环节,基础设施落后、监管力度不够、环保意识薄弱,区域污染难以得到及时有效控制。二是畜禽养殖业增长速度过快,难以控制,规模化养殖场治理费用高,企业无力承担,治理率低;三是农场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存在技术和资金方面困难,沿溪流江河随意倾倒排放,造成土壤和水体的严重污染。四是化肥、农药的过量使用,有机肥用量减少,造成环境有机污染负荷加大,污染物消纳能力降低。五是全社会环保意识仍然较淡薄,对区域性污染危害的严重性和长期性认识不足,对农场的环境保护整治力度不够。

四、相关对策

(一)加大农场环境保护的执法力度,建立农场环境保护长效管理机制。一是开展区域性的环境污染综合治理活动,建立农场环境和卫生长效管理机制;二是落实环境保护领导责任制,将环境质量和环境保护工作列入各级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主要内容,确保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三是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抓紧出善有关农场生态环境保护的考核办法,明确任务职责,实施目标考核,使农场生态环境保护走上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二)设立农场环境治理基金,解决区域环境治理。各管理局要将环保投入列入本级财政预算的重点内容并逐年增加,加大对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的资金投入,设立基金,重点解决辖区污水和生活垃圾的处理。

(三)加大对农场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把“人人环保”的意识引入农场环境污染治理。一是环保局和广电部门联合,利用各种形式宣传农场环境污染状况、危害,让群众了解到环境污染危害的严重性,培养良好的环保习惯,提高农场环境保护意识,自觉关注自身和社会利益,提高职工生活质量。二是在中小学广泛开展环境保护教育,通过学生带动家长影响社会;加强对农民等生产者科技文化教育,多方位,多角度提升农场人居环境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能力。

塑料污染治理措施范文6

 

我国开展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多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这与实际的要求相比,还远远不够,农村环境问题的总体上并没有得到控制,水域污染、生态功能失调等新问题不断出现,这使得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形势更加严峻,本文针对现阶段农村环境保护的重点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保护措施。

 

一、农村环境保护的难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得到了很快的提高,但是,农村自然生态系统也付出了沉重代价,环境污染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农民自身环保意识不强。农民缺乏一定的环保意识,造成秸秆乱焚、生活垃圾乱扔乱放,购物时使用塑料方便袋,使用后的农药塑料瓶、塑料袋未能正确安置等。

 

2.畜禽养殖业的污染。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目前畜禽养殖业发展迅速。畜禽养殖业由农村个体家庭,逐步向集体化、规模化养殖方向发展,这些养殖场产生大量畜禽粪便中的大部分有机污染物(如氮、磷)不经过处理,便被直接排入外界,造成严重污染。

 

3.农业生产中带来的环境问题。

 

(1)农业生产中农药使用不节制。农民为追求高产农业,片面追求利益最大化,选择化学试剂和农药进行促生产,人工合成化学物在农业上的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的过量使用导致农药残留和周边环境的富氧化现象严重,已成为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

 

(2)农膜是高分子聚合物,农膜的使用给农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但另一方面也给农田带来污染,在很多地方农民使用的农膜都是用过,致使田间的土壤中残留大量废旧农膜,使土壤的透气性变差,阻碍植物养分和水分的吸收,使农田逐渐劣质化,造成农村环境恶化。

 

4.村镇建设能力和思想认识均起点偏低,缺少科学规划。固定的思想模式导致错误普遍性发生,如要想发展经济,必须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错误思想,以经济发展为主,环境保护为辅的错误思想,另外,需要加强环境基础设施的建立与完善,推进环境整治规划进程。

 

5.对农村环境治理的投资不足。我国绝大部分乡镇未设专门的环保机构,环境保护、环保规划、环境宣传也就无从谈起,所以,存在缺乏统一规划和组织领导的前提下,农村环境的保护经费会出现短缺现象。

 

二、强化农村环境保护,构建和谐生活环境

 

1.多种手段提高农村环保意识

 

环保意识较低是影响农村环境的主要原因,因此要采取有效的、多样的手段提高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首先采取村广播、印发手册等宣传手段让农民了解当地的环境污染现状和危害程度,给农民敲响警钟。其次,采取讲座、演讲的形式在农村的中小学开展农村环保教育,通过学生影响家长,从而达到提高农村全体人员环保意识的目的。最后,将绿色生产、清洁生产、有机种植标准、生态养殖技术等环保生产手段介绍给农民,从多个角度采取多种手段提高农村的环境保护意识。

 

2.完善农村环境保护法规体系

 

我国目前的环境保护法规体系不能很好的适应农村污染治理的要求,也无法界定农村环境污染的责任,因此要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将农村环境保护和城市环境保护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看待,建立农村环境可持续发展保护法律体系,完善农村环保管理制度,让农村环境污染能够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3.积极落实环保资金投入

 

足够的资金投入能够实现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快和完善,能够引进科学有效的环境污染治理技术,进而加大农村环境保护力度,改善农村环境保护现状。因此要扩宽资金渠道,采取多种举措落实农村环保资金投入。首先要了解国家相关扶持政策,积极申请国家在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环境保护投入方面的资金支持。其次要积极与上级政府部门进行沟通,申请农村环境污染环境治理专项资金,例如农村饮用水水源污染治理专项资金、农村垃圾处理专项资金以及养殖场污染处理专项资金等。最后,要鼓励、争取社会投资,尤其是公益性质的投资,从多个角度、多个方向,采取多种举措增加农村环保资金投入。

 

4.提倡发展生态农业

 

面源污染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问题,农药化肥的使用、地膜的过量使用以及农村养殖业规模的不断扩大,都导致了面源污染的加剧。通过分析面源污染产生的原因可以发现,发展生态农业是控制面源污染的根本途径。要持续、有效的指导农民在农业生产中的化肥和农药的使用,积极倡导农民采用测土配方施肥的方法,鼓励农民使用对环境污染较少的生物农药、低残留农药。在农业生产中,加大科学技术的支撑,建立种植养殖生态格局,尽量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在农村养殖方面,将禽畜污染环境质量与有机食品生产、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建设等项目紧密的结合起来,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三、结语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必须要同时进行,多年的惨痛经验告诉我们,失去了良好环境这个依托和背景,任何经济发展都是空谈,最终都会以损害人类的根本利益收场。在我国环境保护体系中,农村环保是有机组成部分,科学做好农村环保规划,落实国家各项环保政策,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突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