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医疗现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移动医疗现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移动医疗现状

移动医疗现状范文1

而本文所指的移动医疗服务是一种基于无线传感技术、无线宽带网络和数字化技术而形成的新兴医疗服务模式。移动医疗服务技术通过各种先进的移动医疗设备为患者提供实时的医疗服务,无论患者是在家中还是在路上,都可以接受医生的医疗监护。患者可以通过移动医疗终端设备接受对健康有益的医疗资讯、医生的嘱咐等;也可以通过随身佩戴的传感器获得自身的体征信息,供自己查看或传递给医生;甚至可以通过移动医疗设备与医生进行交互,实现远程就诊的过程;医疗信息平台可以通过移动医疗设备向患者提供预约挂号、掌上资讯等服务。

1移动医疗服务相关技术欧洲委员会引发的移动医疗项目中提出,移动医疗服务可以满足病人在医疗监视器的监控下任意移动[7]。每个病人会佩戴一种轻量级的医疗监视系统———人体局域网络(bodyareanetwork,BAN),这种系统首先通过无线传感技术与人体相连接,然后通过无线宽带技术与网络相连接,可以实时将病人的有关信息传输到网络上,供医生查看。BAN可以针对不同种类的病人设计个性化的监视功能,无论是需要长期还是短期医疗监控的患者,都不需要留在医院接受监视。移动医疗服务不仅可以为患者带来自由,也为医生提供了便捷的医疗模式。医生可以使用掌上电脑或者移动医疗车,通过患者佩戴的BAN,实时查询患者的医疗信息。无需采用传统的固定式医疗设备替患者诊断,也无需与患者当面交涉,即可完成医疗过程,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环节,提高工作效率[8]。用户随身携带的BAN通过无线传感技术获取医疗数据,然后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将信息传递给医院的医疗信息处理中心,供医生查看。

2移动医疗服务技术实践进展在实践中,移动医疗服务技术也处于技术研发的主要阶段,应用解决方案是目前热切关注的问题。欧洲投入了大量的研究经费来开发移动医疗设备,主要使用计算机和无限网络技术,结合嵌入式解决方案,开发可以随身携带甚至直接穿戴的医疗监护系统[10]。很多知名公司已加入了研发的热潮,如诺基亚、飞利浦、爱立信等公司正在对移动医疗服务技术进行研究与开发[10]。爱立信研制的MobiHealth系统,已进入测试阶段,该系统通过在患者身体上佩带传感器,以获取病人的健康数据,然后通过蓝牙技术将数据传输给医生,供医生进行诊断与实时的医疗监护。飞利浦目前正在研究可以对心脏进行实时监护的衣服,由患者直接穿在身上,便可以随时随地得到医生的医疗监护。应用解决方案的研发是目前移动医疗服务技术所处的主要阶段,而嵌入式是众多解决方案中的主要技术之一[10]。例如:嵌入医用传感器的衣服、手表、戒指等,病人穿戴在身上便可以轻松检测到各种生理参数。然而,由于移动应用涉及技术的多样性和实施的复杂性,移动医疗服务技术的解决方案仍然存在很多的障碍,导致产业链暂时还无法实现整体产品价值的创造和交付,技术研发仍处在不断的探索中[10]。

3移动医疗服务信息传送方式研究在医疗信息传送方式上也有几种不同的技术:1)信息的静态传送方式,将患者的实时医疗信息定期发送到一个固定的远程计算机上,由计算机记录处理数据,并展示给医生查看。该模式中信息的传送方式固定,接收端不变,由统一的主机接收并处理信息,有助于医疗资源的统一调度。2)信息的动态传送方式,将紧急的医疗数据传送到患者附近的局部区域,由患者最近的医护站点处理该医疗请求,信息的传送范围与接收对象都随着患者的移动而发生动态变化。该方式实现了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也减少了医疗救助的交通时间,提高了医疗效率[3]。信息的动静结合传送方式,结合了静态和动态两种特征,在产生医疗实时信息时,信息首先被传送到内部网络,在局部范围内寻找回应。若寻不到回应或因信息内容需要,信息会被内部网络传送出去,发送到医疗信息处理中心,由特定单位进行接收处理,并提供医护服务[2],移动医疗服务技术发展前景移动医疗设备可以为人们提供更便捷的医疗护理服务,提升或维护患者的健康状态,并促进医疗行业的发展[11]。移动医疗服务在紧急事故处理[3],慢性疾病的日常护理和远程医疗服务[1]领域都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在移动医疗服务平台下,无论是非紧急情况(头疼,感冒,咳嗽等),还是紧急情况(交通事故,烧伤,急性胃痛等),用户都可以通过移动医疗设备与移动医疗服务中心取得及时联系,轻松地获取医疗帮助[12]。2移动医疗服务的主要媒介是移动通信技术。全球性移动通信网络的普及和低成本的手机、PAD等终端设备,为移动医疗服务的发展提供了可行的技术基础。近年来,移动通信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大量的应用和服务都可以通过低成本的带宽接入通信网络,同时网络覆盖范围也不断扩展,这些现象都为移动医疗服务应用的发展提供了帮助。

4紧急状况的处理移动医疗服务设备可以在患者遇到紧急的生命威胁状况时,通过移动医疗服务平台,将患者的实时数据传送给附近的救助者或医疗服务中心。当紧急状况发生时,移动医疗服务设备可以迅速收集当时的有关信息,包括患者的地址、健康记录信息以及生理状况,供医护人员了解并及时施救[3]。目前,在医疗紧急事故中,因未获得及时拯救而丧命的人很多,移动医疗服务设备有助于缓解这一状况。根据医疗卫生统计年鉴[13],2009年,我国有166万的居民死于交通运输事故,若在发生交通运输事故时,患者能及时获得合理的救治,交通运输事故死亡率将大大降低。同样,我国每年急性病患病率很高,由于病情紧急和交通问题而延误就医,导致病情加重甚至丢失生命的病例也非常普遍。移动医疗服务可有效缓解紧急状况给患者带来的就医压力。使用信息传输方式中的动态方式,将紧急状况中患者的医疗信息发送给离患者最近的医疗点,可更高效地展开施救,并且为医院优化了医疗资源的配置。

5慢性疾病的监控慢性疾病是长期积累形成疾病形态损害的疾病的总称[14],具有病程长、病因复杂、健康损害和社会危害严重等恶劣影响。慢性病长期以来一直给很多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一旦防治不及时,会造成经济、生命等方面的危害。慢性病需要长期的医治,传统的医疗方式是住院治疗。但由于地理位置、经济条件和教育限制等各方面的原因,往往给慢性病的长期治疗带来了很多障碍[1]。2003年,我国慢性病患病人数达到近1.6亿人,而2008年上升至2亿多人,可见慢性病在我国的分布比重非常大。慢性病的治疗导致医疗资源的长期占用,是造成医疗资源短缺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移动医疗服务技术可以大幅度减轻慢性病的治疗压力。慢性病患者在佩戴移动医疗终端设备的情况下,接受远程医疗监控。BAN将患者的生物信号实时的发送给远程监控系统,医生查看发送过来的数据,当发生异常或病情加重时,再进行入院治疗。移动医疗终端设备可以替代医院的某些医疗设备,无需留院查看,即可获取医疗数据。这一技术不仅给慢性病患者带来了自由,减轻了住院的经济负担,而且为医院节约了医疗资源。特别是,与慢性病性质相似,老年人需要长期的医疗监控。由于老年人的患病率是所有年龄阶层中的最高者,因此,老年人需要更多的医疗关注。最有效的方法是让每一个老年人都佩戴移动医疗设备,进行实时的医疗监控。

6为偏远地区就医提供帮助目前,解决偏远地区就医难的主要途径是使用流动医院,虽然给偏远地区的人们带来了不少便利,但是流动医院的构建也需要投入大量的医疗资源,就医成本依然较高[15]。移动医疗服务可以为偏远地区就医难的问题提供一些解决途径。远程医疗是最有效的解决方法,移动医疗属于远程医疗的一种方式。偏远地区的居民可以借助移动医疗设备将医疗信息传输给远程的医疗中心,医疗中心也可以借助移动医疗设备为患者开展远程治疗。在很多情况下,偏远地区的居民无需前往医院即可获得医疗服务,移动医疗服务大大降低了偏远地区居民就医的医疗成本。

移动医疗现状范文2

[中图分类号] R197.1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4208(2008)21-0001-03

在全民医保时代,农村流动人口的医疗保障制度衔接是否顺畅、衔接是否紧密关系到城乡医保制度的健康运行、关系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目标实现。江苏省是一个农业人口流入地,据权威部门信息,目前在江苏省就业的外来务工人员总量约900万人;江苏省也是一个农业人口流出地,统计数据显示,农业劳动人口比重已经从1984年的70.83%降到2006年的36.94%。本文以江苏省为例,研究其在农村流动人口医疗保障制度衔接方面的特点和运行情况,评析其在农村流动人口医疗保障制度衔接方面的缺陷与不足,探究改进农村流动人口医疗保障制度衔接的对策。

1 江苏省农村流动人口医疗保障制度衔接现状

1.1 流出地衔接现状 允许外出务工人员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农合)和事后报销,但执行上存在障碍。从流出地的角度上讲,江苏各地对务工人员参加新农合是没有限制的,允许打工者在工作地选择公立医疗机构就医治疗,事后凭相关材料回原籍的新农合报销医药费用。近年来,随着补偿水平提升,老家的新农合也开始吸引在外打工的流动人口。江苏省参加新农合率从2005年85.5%到2006年90.5%再到2007年95%,连续三年保持全国各省之首,本省农村流动人口参加老家新农合情况可见一斑。但农村流动人口参加新农合并真正享受新农合待遇存在障碍:一是存在信息障碍,外出人员的新农合信息只能通过亲朋好友获得,信息滞后、不完整在所难免;二是容易错过筹资期,新农合普遍实行一年一筹的做法,外出流动人口长年不在家,容易错过缴费期,一般来说,各地是不允许补办的,主要为了防止生了病以后再参加新农合情况的发生;三是农村流动人口以青壮年居多,健康状态好,自愿原则难以杜绝逆向选择;四是事后报销手续繁琐,机会成本高,打工者多需要电话告知并在一定时间内返回原籍报销,否则不予补偿,另外,除一般性资料外,还需有外出务工单位证明(有的地方还同时要求村、镇务工证明);五是大多数地方仅对打工者急诊进行补偿,报销比例低于流出地定点医疗机构,有地方还规定了年度补偿限额;六是新农合保障水平低,对流动性较高的农民工缺乏吸引力。

1.2 流入地衔接现状 有多种医保制度可选择,但存在制度设计和执行上的不足。从流入地的角度上看,江苏农村流动人口目前有四种医保制度可以参加,第一种是加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是江苏各地普遍的做法;第二种是加入大病或住院医疗保险,以南京市为代表;第三种是加入城镇居民医保,如镇江、淮安等地允许;第四种是加入新农合,允许的地方较多,如镇江丹徒区、盐城大丰市等。详述如下。

1.2.1 农民工加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 将与用人单位建立稳定劳动关系的农民工纳入职工医保体系进行管理是江苏各地普遍、一贯的做法。此制度下农民工用人单位按照当地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办法参加医保,同时参加统账结合的基本医疗保险和大额医疗救助,部分地方如苏州还需同时加入地方补充医疗保险。在城镇从事个体经营等灵活就业的农民工也可以按照灵活就业人员的参加医保的办法以个人名义缴费参加基本医疗保险,费用全部自己承担。农民工与城镇职工同等享受各项医疗保险待遇,满足男30年、女25年连续缴费等条件者还可享受退休医保待遇。农民工在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后,根据本人意愿,给予保留医疗保险关系,或者随同转移个人账户、接续医疗保险关系;对无法转移、接续医疗保险关系的,可以将个人账户余额一次性支付给本人。

1.2.2 农民工加入大病或住院医疗保险 按照“低费率、保当期、保大病、不建个人账户”的原则,单独设立农民工大病医疗保险或允许农民工只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大病或住院统筹部分,实施地方不普遍,并且时间较短,如南京、泰州2007年开始,扬州2008年开始。南京的做法是农民工聘用单位按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2%按月缴纳大病医疗保险费,同时参加农民工大病医疗互助保险,标准为每人每月4元。自缴费次月起,参保农民工可享受大病医疗保险和大病医疗互助保险待遇。农民工大病医疗保险保障范围包括门诊恶性肿瘤放、化疗、重症尿毒症的血液透析治疗、肾移植手术后抗排斥治疗等三种门诊大病和住院两部分。泰州的做法是住院统筹费率为5%,其中农民工个人缴费为1%,大病医疗救助每人每年96元,其中农民工个人缴纳36元。

1.2.3 农村流动人口加入城镇居民医保制度 部分地区将农村流动人口纳入城镇居民医保体系进行管理,各地在覆盖人群和是否给予财政补贴方面做法有所差异。其中镇江覆盖人群最广、优惠最多,该市允许农民工通过企业集体参加医保,实行个人50元、用人单位250元缴费办法,允许持有一年以上该市暂住证、未办理就业登记的非本市户籍人员,或者从事流动性工作的农民工,自愿参加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享受与该市居民同样的财政补贴政策。淮安等地允许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有困难的农民工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贴部分由雇用单位承担。部分地区学生参保不分户籍统一纳入学生(或居民)医保管理体系,但在是否享受财政补贴方面做法不一:苏州等地同等对待;南京等地规定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参加居民医保时不享受财政补贴。

1.2.4 农村流动人口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允许或规定外来务工人员加入新农合的做法最早见于苏州地区,后渐被其他地区采用,不过这种做法正随着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向不同性质企事业单位推进、新农合向城乡居民医保制度转化而逐渐转型、萎缩,事实上它在苏州市区与各辖市、镇江市区等地已经不存在。目前还有一定量的地区保留着这种做法。各地做法差异主要在于农村流动人口是否享受当地政府财政补贴,其中镇江丹徒区、扬中市等地外来流动人口同等享受地方政府财政补贴,扬州宝应县、盐城大丰等地允许参加,但不享受财政补贴。

1.3 流入地农村流动人口医保制度安排的缺陷与不足

1.3.1 现有医保制度没有覆盖到全部的农村流动人口 各地农村流动人口医保制度建设主要集中于有固定劳动关系、工作稳定的农民工,而对工作不稳定、就业方式灵活的农民工以及近年日渐增多的农民工家属给予关注的城市并不多,加之制度设计缺陷和执行不力,农村流动人口医保制度覆盖出现盲区。非官方现场调研显示,农民工参加医疗保险比例为19.4%[1]。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11月底,江苏省全省参加医疗保险的农民工人数达到273万,约占与用人单位建立稳定劳动关系农民工总数的50%。

1.3.2 现有医保制度设计有适应面窄、公平性差的问题 一方面城镇职工基本医保缴费门槛较高,大部分农民工难以承受。如苏州需缴纳11%的基本医疗保险费(9%用人单位交纳+2%个人工资代扣,灵活就业者自己交纳11%)、1%的地方补充医疗保险费、每月5元的大额医疗费用社会共济基金;又如镇江参保的农民工要交纳11%的统账结合基本医疗保险费(9%用人单位交纳+2%个人工资代扣,灵活就业者自己交纳11%)、0.5%的大病高额医疗费用统筹费;又如南京为11%的基本医疗保险和每月10元的大病医疗救助。捆绑在一起的基本医疗保障、大病医疗统筹以及地方补充医保费用将大部分农民工挡在基本医保门外。另外,一些地方如苏州、南通等地的五险合一更增高了农民工参保的门槛。另一方面,现有医保制度安排下农民工医疗保障福利有限、且不公正。城镇职工医保必须连续缴费,而农民工工作不稳定,容易出现重复参保、重复断保的恶性循环,反复处于医保等待期而影响医保受益;城镇职工医保有代际转移性,符合一定条件可以不缴费享受退休医保待遇,农民工难以满足“男30年、女25年”最低缴费年限、难以满足当地连续缴费年限(如苏州规定10年)及其他规定,自然难以享受退休医保待遇,在代际转移中贡献多、享受少;农民工收入水平低,相同的起付线、自付比例等控费手段更容易抑制农民工就医;大病(住院)医疗保险以保障大病为目的,没有个人账户,但农村流动人口多属健康青壮年,对住院和大病门诊需求不高、他们收入水平低,对普通门诊医疗保障有需求,该制度不适合农村流动人口;农村流动人口加入流入地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地方不享受财政补贴具有歧视性。

1.3.3 流入地农村流动人口医保制度存在执行不力的情况 各地普遍强调对有劳动关系农民工的参保管理,故医保制度执行首先受正式劳动合同签订情况影响,900多万农民工只有400多万签订合同,提示农民工不签合同现象比较普遍;其次,部分企业法制意识不强,不为农民工办理社保,农民工维权意识不强或担心失去工作不敢向用人单位争取应有权利;再次,部分农民工健康状况好,对医疗保障重视不够;最后,上级政府对农村流动人口参加新农合、城镇居民医保没有指标要求,基层政府激励不足。

1.4 流入地与流出地医保衔接困难 衔接中重复和遗漏皆有可能,医保关系转接困难。在属地化管理体制下,农民工可以同时参加老家的新农合(包括居民医保)和流入地为其安排的各种医保制度,具有重复参保的可能,但由于两边均没有实现百分之百覆盖,漏保也是很容易发生的。对于“允不允许重复报销”,镇江规定“可以”,很多地方没明确表达,但访谈中更多地方对此说“不”。目前农村流动人口医保关系转接仅限于职工医保对职工医保,无职工医保与新农合异地衔接机制,如不具备苛刻的享受退休医保待遇的条件,最终也只能退出职工医保。农民工大病医疗保险制度没有普遍开展且各地做法差异大,异地关系转接、与城镇职工医保转接、与流出地新农合转接均难实现。

2 进一步改进农村流动人口医疗保障制度衔接

2.1 充分重视农村流动人口医保制度的衔接 农村流动人口的医疗保障是医疗保障制度城乡间、地域间的联接点。公平地享有医疗保障是农民工和农民工家属的基本人权,也是宪法赋予他们的基本权益。解决好农村流动人口的基本医疗保障问题,不仅是“民本政府”的重要体现,更是政府“执政为民”的职责所在。解决好农村流动人口医疗保障问题必须解决好农村流动人口医疗保障制度的衔接问题。在全民医保时代,农村流动人口的医疗保障制度衔接是否顺畅、衔接是否紧密,关系到城乡医保制度的健康运行,关系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农民工的身心健康和家庭幸福,关系到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关系到社会公平正义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有必要将农民工医保制度建设纳入地方政府政绩考核范畴,强化各级政府责任。

2.2 加强和完善农村流动人口现有医保制度 短期内农村流动人口在流入地实现应保尽保和全员覆盖是不现实的,应继续加强新农合在农村流动人口医疗保障中的兜底作用;完善新农合的筹资机制,允许外出务工人员春节期间缴纳参加新农合费;完善新农合的补偿机制,简化、缩短报销流程,放宽报销时间期限,打工地医药费用报销比例不降低;提高新农合补偿水平,吸引农民工参加;改进宣传工作。城镇职工医保制度对收入高、工作稳定、准备在城市定居的农村流动人口是适合的,符合工业化、城镇化、市民化发展趋势,将农民工纳入城镇职工医保体系的做法值得肯定;各地要增强对农民工用人单位和农民工的宣传教育力度,督促用人单位及时为农民工参保;将农民工参保纳入政绩考核范围,构建促进地方政府重视农民工参保的激励相容机制;对农民工参保打破“五险合一”限制;完善补偿机制,实行与支付能力挂钩的起付线和自付比例。

2.3 强化流入地农村流动人口医保制度 工业化、城市化、市民化过程具有长期性,大部分农民工收入水平低、不稳定也具有长期性,建立符合农民工自身特点、可连续转接的、过渡性的医保制度是必要的。鉴于单纯的大病医疗保险的诸多缺陷,以及江苏省普遍建立起城镇居民医保制度、城镇居民医保制度具有大小病均保障特点、各地普遍建立起城镇居民医保和城镇职工医保间转接机制的事实,主张逐步放弃农民工大病医保制度,同时放宽城镇居民医保制度户籍限制,要求参加城镇职工医保制度有困难的企事业农民工集体参加城镇居民医保,财政补贴部分由用人单位缴纳,农民工自己也缴纳一部分,允许灵活就业农民工及其家属参加城镇居民医保。允许居住在乡镇的农民工及其家属参加当地的新农合。流入地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在财政补贴上应一视同仁。可考虑由省级财政给予适当补贴,优化对地方政府的激励相容机制。相关部门应强化居(暂)住证管理,为农村流动人口纳入流入地包括卫生服务在内的公共服务体系保驾护航。

2.4 促进流入地与流出地医保制度衔接、整合 设法解决农民工异地就医事后报销难和医保关系转接难这两个问题。对于第一个问题,框架内的解决办法之一是跨区域设立定点医疗机构,如安徽省金寨县与苏州吴江市第三人民医院签订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协议,河南信阳在北京设立定点医院长峰医院,这种方法只能适用于外出务工人员较集中的地区,否则成本太大。同时解决两个问题的办法有两个:一是提高统筹层次,实行省级、乃至全国统筹,二是建立区域间统筹机制,难度均较大。还有一个办法是避开医保关系转接,通过计算机联网,网上审核,只解决异地就医难题。不管哪种办法,都要先解决地区间、城乡间医保制度差异过大问题,不断整合、统一城乡医保制度,不断降低地域间医保制度差异,是农村流动人口医保制度衔接、整合的必要前提。据了解,江苏省目前拟采用全省联网方式解决城镇职工医保制度的异地就医问题。应加速医保制度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使广大城乡居民(包括农村流动人口)均能享受到异地就医的便捷。

2.5 应允许农村流动人口参加两种医保制度 允不允许农民工同时参加两种医保制度,学者和实践者意见不一[2-3]。笔者认为,目前阶段新农合、城镇居民医保制度水平均不高,城镇职工医保制度又有起付线、自付比例等限制,同时参加两种医保制度有互补作用,所以应允许同时参加。应由省级政府做出明确规定,统一规定先在流入地按相关医保规定报销,再凭相关票据和证明至流出地新农合经办机构报销,总补偿不能超过100%。新农合保障力度足够大,或实现了省级统筹、联网,这一规定再取消。

参 考 文 献

[1] 邹农俭.江苏沿江农民工现状调查报告[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4(3):11-25.

[2] 胡务.农民工大病医疗险与城镇基本医疗险的衔接[J].经济管理,2007,29(9):11.

移动医疗现状范文3

[关键词] 流动儿童;医疗保健;调查;对策

[中图分类号] R19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2(a)-0162-03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谋求工作,形成规模庞大的流动人口群体,他们为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活力的同时,也给医疗卫生保健事业带来新的问题[1]。浙江省慈溪市是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南翼环杭州湾地区的县级市,目前流动人口总量已接近当地户籍人口数,并且流动人口结构发生较大变化,由过去分散、单身外出式流动向家庭型、举家迁移的形式转变,流动儿童的比例越来越高,流动儿童的健康问题引起了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本研究通过对居住在浙江省慈溪市境内的2 963例流动儿童进行抽样调查,了解他们对基本医疗保健服务利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为流动儿童提供医疗保健服务的适宜模式和管理的政策建议,以期逐步实现流动人口基本医疗保健服务的均等化。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照慈溪市20个镇(街道)流动人口登记数量,按比例确定每个镇(街道)的流动儿童抽样调查数量,共计3 000例。样本纳入标准为年龄小于6周岁的儿童,并且随其父母在当地居住半年以上,其父母均为非本地户籍。调查人员于2012年6月~2012年8月按各镇(街道)确定的样本数对辖区内居住的流动儿童进行随机调查,其中37例的回收资料不全,予以剔除,共有2 963例纳入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对各镇(街道)的调查员进行业务技术培训,统一调查项目和质量控制措施。调查员根据辖区内的流动儿童情况入户对儿童的看护人进行现场问卷调查,指导被调查对象按要求逐项如实回答调查内容。现场调查结束后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汇总、分析。

2 结果

2.1 流动儿童家庭基本情况

被调查的2 963例儿童中,男性1 570例,占52.99%;女性1 393例,占47.01%。家庭构成为父母加孩子的核心家庭共1 915例,占64.63%;家庭中有父母加祖父母或其他人员的共1 048例,占35.37%。居住环境为简易出租房的共2 348例,占79.24%;为单元房的共378例,占12.76%;为大杂院或其他用房的共237例,占8.00%。家庭月收入少于3 000元者1 053例,占35.54%;在3 000~5 000元者1 550例,占52.31%;大于5 000元者360例,占12.15%。孩子由父母亲照看者2 543例,占85.83%;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照看者405例,占13.67%;由保姆或其他人照看者15例,占0.50%。

2.2 流动儿童基本医疗保险情况

被调查的2 963例中,随家庭成员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者1 281例,占43.23%;无任何医疗保险者1 682例,占56.77%。

2.3 流动儿童健康管理情况

被调查的2 963例中,前1年内接受过儿童健康检查者2 550例,占86.06%;未参加过儿童健康检查者413例,占13.94%。接受过新生儿疾病筛查者2 457例,占82.92%;未接受过新生儿疾病筛查者506例,占17.08%。3周岁以下儿童者1 356例,按儿童健康管理服务规范要求进行系统管理者696例,占51.33%;未达到系统管理要求者660例,占48.67%。

2.4 流动儿童预防接种情况

被调查的2 963名儿童中,定期接种疫苗者2 882例,占97.27%;未按规定接种疫苗者81例,占2.73%。

2.5 流动儿童患病就诊情况

在被调查的2 963例中,前2周内感到有身体不适或患过病者594例,占20.05%。询问这些患儿的就诊去向,去社区卫生服务站医治者138例,占23.23%;去医院医治者351例,占59.09%;去私人诊所医治者29例,占4.88%;去药店买药治疗者68例,占11.45%;未采取医治措施者8例,占1.35%。

3 讨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从农村向城市、内地向沿海发达地区流动现象渐趋明显,并由过去的个体流动逐渐转变为家庭迁移,妇女和儿童在整个流动人口群体中所占比重逐年增加,这一特殊人群的医疗保健服务水平已经成为本地区社会、经济、生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2]。流动人口多数收入低、居住地的生活条件和卫生状况相对较差,往往缺乏基本的医疗卫生保障,尤其是流动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对基本医疗保健服务有更多的需求[3]。至2011年底,浙江省慈溪市登记在册的流动人口总数达95.77万人,其中18周岁以下13.26万人,流动人口总数及其中未成年人口数均接近户籍人口,如何加强流动儿童的基本医疗保健服务,提高流动儿童的医疗保障水平,对缩小儿童发展的城乡区域差别、提高儿童整体素质、促进儿童健康全面发展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3.1 流动儿童基本医疗保健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3.1.1 流动儿童医疗保险覆盖率低 调查结果显示,慈溪市流动儿童中随家庭成员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比例为43.23%,基本无针对流动儿童的其他形式医疗保障,流动儿童的参保比例明显低于当地户籍儿童。流动儿童家庭经济条件普遍较差,生活环境相对恶劣,面临着比本地户籍儿童更多的健康危险因素,如果没有良好的医疗费用分担机制,一旦患病,可能会为其家庭带来沉重的医疗负担,影响整个家庭的生活质量。导致流动儿童参保率低的原因,主要是目前的医疗保障制度中除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外,基本上没有适合流动儿童群体的保险类型。而新农合制度一般要求流动人口回原户籍地参保,由于流动性大、回户籍地参保不方便,以及流动儿童家长保险意识淡薄等因素,使很多流动儿童游离在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之外。

3.1.2 流动人口健康管理体系缺乏 面对日渐庞大的流动人口群体的医疗保健服务需求,缺乏与之相适应的专门管理机构和专业人员队伍, 目前对流动人口医疗保健服务的管理处于一种面向个体、零星、松散的管理方式,缺乏面向群体、宏观、综合的管理模式。涉及流动人口管理的各个部门各自为政,相互之间缺乏协作配合机制,信息共享、交换、利用途径不畅,常常发生流动人口基本信息的重复或遗漏,缺乏权威性的流动儿童基数资料, 更缺乏流动儿童医疗保健方面的基本资料。医疗机构设置、公共卫生人员配备及政府的财政投入等方面基本上以户籍人口为标准,明显加重了医疗机构和公共卫生服务机构人员的工作负荷,也严重影响了针对流动人口群体的医疗保健服务的正常开展。

3.1.3 流动儿童保健服务利用不足 本次调查发现流动儿童前1年内接受过儿童健康检查的比例为86.06%,接受过新生儿疾病筛查的占82.92%,而3周岁以下儿童达到儿童健康管理服务规范要求进行系统管理的只占51.33%。导致流动儿童保健服务利用率低的原因有流动人口自身流动性大难于进行系统管理、家长保健意识淡薄对保健服务重视不够等因素,但更重要的是由于非属地化管理的政策因素所致。

3.1.4 流动儿童基本医疗服务利用不足 本次调查显示流动儿童的2周患病率高达20.05%,家长在孩子患病后的处理方式、就诊医疗机构选择方面存在不安全因素,有不少家长采取自己去药店买药的方式进行治疗或去非正规医疗机构就诊,也有一些家长不采取任何医疗措施,等待患儿自然痊愈。流动儿童基本医疗服务利用不足的状况,不仅影响到这一群体的生命健康,也容易导致儿童传染性疾病的蔓延,严重威胁到公共卫生安全。导致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有流动人口优先和充分考虑医疗服务成本、健康意识相对薄弱的因素,也有目前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安排上对流动人口这一特殊群体健康问题的重视程度、具体措施不到位的因素。

3.2 加强流动儿童基本医疗保健服务的对策

3.2.1 加大流动儿童医疗保健服务投入力度 应根据区域内户籍人口和流动人口医疗保健服务需求、该区域主要的医疗卫生服务问题等,制定区域卫生规划,合理配置卫生资源,确保向包括流动人口在内的人群提供公平、有效的基本医疗卫生保健服务,使流动儿童享受与户籍儿童同等的健康权益,保护和促进人群身体健康,不断满足全体居民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4]。按照包括流动人口在内的实际服务人口数量作为卫生人员编制配置的核准基数,增加配置公共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政府部门应加强流动人口的医疗保健服务管理工作,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在配置卫生资源时应将流动人口作为重要参数,并将此纳入财政预算,增加对流动人口医疗保健服务经费的投入力度,确保医疗卫生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3.2.2 完善流动人口医疗保健服务机制建设 建立健全流动人口信息管理体制,以公安为主体,卫生、工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计划生育、民政、房管、教育等部门密切配合,共同做好流动人口信息管理,准确收集并掌握流动人口的真实数据,实现各部门数据共享。由政府牵头,组建流动人口综合管理机构,协调各部门的工作,明确各部门职责和工作目标,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和服务工作指标作为考评相关部门工作业绩的内容之一[5]。卫生行政部门要研究制订适合当地实际的流动人口医疗保健服务本地化管理模式,将流动人口完全纳入当地公共卫生管理范畴,把流动儿童的医疗保健服务作为对各级医疗服务机构综合目标管理考核指标,实行奖罚措施,使目标考核起到正确引导作用。针对区域内流动儿童的特点,充分利用现有公共卫生服务网络,积极探索流动儿童公共卫生工作运行机制,有重点地做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落实工作,使流动儿童充分享受与本地儿童同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6]。

3.2.3 提高流动人口医疗保健意识 要加强对流动人口医疗保健知识的普及宣传,不断提高流动人口卫生保健意识,使流动儿童家长及时了解儿童医疗保健方面的有关政策,鼓励他们主动到居住地卫生保健服务部门进行基本信息登记,提高其接受医疗保健服务的主动性。要根据流动人口自身特点改进健康教育模式,在企业、社区、医院为流动儿童家长定期举办儿童保健、常见病防治等专题讲座;媒体特别是电视要充分利用现有健康频道,有计划地宣传流动儿童卫生保健知识,在社会上营造加强流动儿童卫生保健工作的氛围。通过各种途径的健康宣教让家长充分了解儿童保健服务在促进孩子生长发育、减少疾病发生方面的重要作用,提高他们的科学育儿水平。同时,要加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宣传力度,完善流动人口参加新农合的具体办法,积极探索方便流动人口就医、审核报销的模式,为流动人口提供零距离、一站式的新农合服务,及时解决流动人口的基本医疗需求,增强流动人口的健康风险意识,提高其参加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自觉性。

[参考文献]

[1] 段建华,王惠珊. 中国流动儿童分布及卫生保健状况[J]. 华南预防医学,2010,36(1):57-60.

[2] 蒋燕萍. 流动人口妇幼保健服务现状分析[J]. 中国现代医生,2011, 49(3):159-160.

[3] 董红芬,乔滨. 流动儿童保健管理研究[J]. 卫生经济研究,2012,12(9):56-57.

[4] 许锋华,汪垂章,夏时畅,等. 浙江省流动人口公共卫生服务与管理现状研究[J]. 浙江预防医学,2010,22(1):8-11.

[5] 安琳,高燕秋,郭春晖,等. 北京流动人口妇幼保健现况研究[J].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7,21(1):47-50.

移动医疗现状范文4

在丁香园CTO冯大辉眼中,在移动医疗领域创业,是一件苦哈哈的事,这家运作了十四年的公司,依然在求索之中。

冯大辉的身份,不仅仅是丁香园的CTO,他是有相当知名度的自媒体人,自媒体账号小道消息在微博上拥有百万粉丝,更是最成功的微信公众账号之一。在互联网上,无论说话还是行文,冯大辉的风格都是一针见血,而对国内医疗现实的分析,也是如此。“你去看病,你的主治医生当着你的面打开电脑,用搜索引擎搜索药品,你会不会觉得他不专业?”换个角度想想,如果医生对药物不够了解却依然给你开出呢?这件事绝对属于“细思极恐”,就医本就是寻求专业的服务,但基于目前国内医疗环境的现状,有限的医生资源需要救治无限的诊治需求,而医患之间信息的不对称,往往会产生各种各样的误解甚至是矛盾。

专业的,更精准

“在国内目前的医疗环境之下,让患者挂上号不是最迫切的问题,节省医生的时间才是。”从2011年开始,丁香园将精力放在移动端,主打产品面对专业医生,全方位提升医生的工作效率,这同样是对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除了传统的医学会议和线下期刊,移动医疗也应该是医生持续学习的工具。”在他看来,丁香园目前的定位是为整个医疗行业服务,说起来宏大,真正做起来,却在点滴间。

“我们会让医生了解最新的科技进展,哪款药物最近有副作用或者危害?新工具有助于减少错误,同行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可以更进一步提升医技,医生们可以在线交流、进行会诊。”在冯大辉看来,二十个世纪,医生阅读行业期刊、参加医学会议吸纳新知识,如今,他们可以下载丁香园的产品。

这绝非妄自尊大,丁香园的每个移动产品,都有不同的侧重,一锅烩的问答,这里没有。举例来说,“用药助手”收录了上万种药品说明书,由一线临床医生参与开发,完全根据临床医生实际工作流程进行优化设计,“医药大辞典”提供专业医学词汇翻译,而“医药调查”,则携手专业调查公司,针对医药工作者的具体需求进行调研。专业的分科资讯平台:骨科、内分泌、风湿……则致力于为分科医生和科研工作者提供有价值的前沿医药信息。对专业医生的需求,丁香园绝对分析到了骨子里,他们甚至针对医生必须参加的执业医生资格考试开发了两个应用,一为模拟题库,一为视听教室,以解决医生的实际问题。除了移动端的二十多个专业应用之外,丁香园也推出自己的医学杂志,和旗下产品一样,保持专业态度始终是他们的诉求。在专业读者之外,丁香园也给普通用户留下了空间,移动端应用家庭用药已经上线,但依然不提供百度百科式的糖水问答,而是一款严肃认真的药品信息查询工具,药品的禁忌、警示和真假才是他们的着眼点。

影响三百万业内人士

若以用户数量计算,丁香园的影响力或许不如大众类产品,但以下的数字绝对会让你惊讶,丁香园拥有超过三百万用户,而这已经超越了国内所有医生数量的总和,自然,丁香园的用户不只是医生,也包括医药行业从业人员,他们使用丁香园的应用,服务于自己的医药产品。这正是丁香园目前的另一项主要业务,也是目前营利的主要收入,帮助医疗企业进行E-Markting。处方药不能做商业广告,又有宣传需要,总得有管道让医生了解新药的功能和用法。过去,这个步骤由医药代表完成,在利益驱动之下,本该清白又正常的流程,成了医疗行业最大的灰色地带。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他以一个简单的例子做比,“医药企业需要对感冒药品进行市场调查,能直接去医院发调查问卷吗?还是给医生打骚扰电话?这些都不可行。” 医疗行业和医药产品有其特殊性。冯大辉说,丁香园赚的一直都是“干净的小钱”,以技术手段填补切实需求。

“我们父母一辈经常看电视、报纸、听广播,但往往容易被不可靠的信息所哄骗。朋友圈里的伪科学就是一大问题。正是这些虚假信息,让中国的医疗环境更加恶化。”在冯大辉看来,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既是国情,也是现实,患者只有多了解一些医学基础尝试,医患对立关系,才能逐渐改善。“如果丁香园的所作所为能对医疗行业的现状有所裨益,或者从错误的观念里拉回一两个人,也算是善莫大焉。”

移动医疗现状范文5

在医学领域,医生教授并不缺乏数据,甚至有医生发出了“我们已经信息过载了”的声音。

那么,以专业数据为传播内容的的医卫APP似乎就没有了生存的空间。事实是这样么7恰恰相反,来自据安永会计师事务所的医药行业报告显示,仅2010年医疗信息技术公司增加了78%,研发智能手机应用程序的公司占41%。据MobileHealth News报道,去年,移动医疗应用的数量在Android平台上增长了150%,在BlackBerry平台上增长了140%。在Apple平台上已有超过4,200个移动医疗相关的应用,Android上也超过500个。到2015年,将有超过5亿的用户在自己的智能手机上使用移动医疗应用。而2月15日GSM协会和普华永道联合的一项“全球移动医疗市场报告”则从更为宏观的角度进行了预测,在全球范围内提供广泛的移动医疗服务和应用到2017年可为移动运营商带来约115亿美元的收入,届时设备厂商、内容和应用供应商以及医疗保健服务供应商可因此分别获得66亿美元、26亿美元和24亿美元的收入。这意味着整个行业的火爆前景仍将至少持续5年。

在上述背景下,国内医疗移动APP企业也异军突起,出现了以珠海软件“全科医生”、春雨“掌上医生”、丁香园“用药助手”为代表的一批优秀医疗APP应用程序。

移动医疗现状范文6

关键词:医院医疗服务;移动医疗服务;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25-0167-01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和提高水平的发展,人是活的更长,医疗费用成为国家一个严重的经济负担,在医疗卫生服务和供应模式致使面临严峻挑战。如何根据医疗费用和技术的发展,以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成为医疗服务和移动网络技术的切入点[1]。将移动医疗服务应用于医院医疗服务中,可以改善医疗服务绩效与质量,优化配置医疗资源,促进卫生服务与居民健康的均等化,具有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1 移动医疗服务概述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通信技术在医疗事业中的应用可以实现空间与时间层面的无障碍沟通,节省排队等候与挂号等的成本及时间,能够随时随地获取与健康相关的咨询或听取医生的建议。移动医疗服务在医院医疗服务体系中的应用,有利于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促进医疗服务体系的更好建设。

一般而言,移动医疗结构,包括医疗数据中心,移动设备,无线网络,和医疗信息系统,分别承担着医疗信息的处理、存储、传输与采集等环境。①医疗数据中心。作为数据信息的接收端,是分析和处理数据;移动医疗系统无缝连接传统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精干的业务协同和数据交换,并送至医疗中心的数据统一,医疗信息管理,保证了闭环流程。

②移动终端设备。移动终端设备具有诸多种类,如移动电脑推车、平板计算机和手持移动PDA等,其中移动电脑推车可在车上放置一切用品,便于护士进行护理与治疗等工作;手持PDA具有灵活坚固、便于携带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医院护理工作中[2]。当前大部分医院都将移动电脑推车与PDA相结合,利用推车优势来弥补PDA在治疗患者与执行医嘱等方面的缺陷。

③无线网络。在移动护栏网和无线通信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许多医院已经建立了覆盖面广的无线网络环境。无线网络架构涉及Zigbee、RFID(射频识别)技术和Wi-Fi网络等,可以有效拓展医院的有线局域网。

④医疗信息系统。对于医疗信息系统而言,其主要是补充和延伸传统计算机终端的有线状态,使其转变为移动终端的无线状态,可以通过多种智能录入手段来采集数据;同时操作端逐渐拓展到平板计算机、掌上电脑和智能手机,数据采集端转移到患者床旁。该系统包括无线消毒物品追溯管理、移动镇痛管理、无线的输液管理、移动护理和医生无线查房等,在医院医疗服务中的应用可以促进医疗质量和效率的提升。

2 医院医疗服务中移动医疗服务的应用

1)三网融合患者自助服务的应用

医院可以将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进行融合,为病房室内提供集点餐、上网冲浪、观看电视等于一体的多媒体信息终端,这样患者可结合自身的实际需求来自由切换功能。三网融合服务终端的应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消极情绪,避免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烦躁与焦虑情绪,促进患者康复时间的缩短,便于患者疾病的迅速诊治及恢复。

2)射频识别定位服务的应用

射频识别定位服务在医院医疗服务中的应用,可以有效细化与拓展临床医疗服务,解决患者走失、婴儿防盗和母婴配对等问题[3]。通常医疗物质涉及设备和与药品等,借助移动物联网管理理念,利用医院内部的射频识别网和无线网,可以对物质进行统一编码,定位管理各个环节,实施查询物资的位置,实现物资的闭环管理。

3)医护服务应用

第一,移动输液管理系统。临床输液区主要是由多半患者家属与少半患者组成,而陪同家属的任务则是对“空液、漏液、跑液”等情况加以监控,呼叫护士进行处理,往往会出现混乱的场面。移动输液管理系统的构成部分为无线输液监控器、Wi-Fi无线网络、移动输液工作站,能够计量监控输液的状态与速度、液体容量,在护士站系统界面有效现实每个输液床位的状态图标,便于护理工作的顺利实施,防止混乱场景的出现。

第二,移动阵痛管理系统。该系统主要是将无线收发器、镇痛泵和中央监控工作站组成智能的监控系统,实时调整与监控镇痛泵的输注状态及输注信息。这样可以将镇痛泵的功效加以充分发挥,实现个体化镇痛,促进患者对术后镇痛满意度的提升。

第三,移动心电诊断系统。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护士可以使用数字心电图设备到病人的心电图数据采集,在此基础上,要保存,然后直接心电图诊断中心平台,通过专业医生的诊断后,,将检查结构即时传回医生工作站[4]。移动心电诊断系统在医院医疗服务中的应用,可以有效缓解诊断质量与方便患者之间的冲突,及时捕捉到偶发异常心电图,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及效率。

第四,无线生命体征采集系统。当使用无线生命体征收集系统,护士需要使用PDA来扫描腕带信息,确认与病人的床;和使用标志收集装置的,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采集,并保存好采集的数据;在此基础上借助无线网络,将数据传输到护士工作站,即时生成相关的护理表单,如生命体征观察单、护理记录单和患者体温单等。该系统在医院医疗服务中的应用,能够将正在发热患者信息加以自动显示,在数据库中保存采集人和采集时间,改变以往护士手工录入、登记和确认表单的操作,减少护士穿梭护士站与病房的次数,提高患者满意度与护理质量。

第五,移动护理系统。用于移动护士工作站,它的主要的现有的HIS资源和本地无线网络是基于,为了实现他的病房延伸和拓展。护士可以是由移动终端PDA进行的一系列操作,如费用查看、检验和配药确认、体征采集、医嘱执行与查看等。可以说,PDA的使用可以改变传统的工作模式,有效实现诊疗记录、医嘱执行与药品审核的移动化及条码化,规范护理行为,提高医疗质量和护理管理水平。

第六,移动医生查房系统。移动医生工作站可以与图像报告系统、电子病历系统和医院信息系统等进行无缝集成,医生可以利用平板计算机和移动电脑推车实时调阅诊疗信息,如检验报告、医嘱和患者病历等[5]。同时医生可以患者的实际病情为主,采取或调整治疗方案,保证剂量和药品的正确性,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管理水平。

3 结束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应用,医疗卫生事业逐渐朝着无纸化、移动化和信息化的方向发展。移动医疗服务在医院医疗服务中的应用范围愈加广泛,如三网融合患者自助服务、射频识别定位服务、医护服务等方面的应用,有利于改善医疗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医护操作差错,实现医院的精细化与信息化管理。

参考文献:

[1] 黄永刚,王蕾. 移动医疗在医院医疗服务中的应用[J]. 医疗卫生装备,2015(4):133-134+140.

[2] 李小华. 移动医疗推动医疗服务模式的变革[J]. 中国数字医学,2014(4):7-9+16.

[3] 严春美,吕晓荣,许云红. 移动医疗服务技术研究进展与发展前景[J]. 传感器与微系统,2013(2):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