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工程学发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人体工程学发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人体工程学发展

人体工程学发展范文1

关键词:学习评价;应用型工程人才;发展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6-0062-02

一、目前高校常用的学生评价方法及其主要问题

(一)学习评价的定义

学习评价通常指的都是对学习者的学习成果进行评判。学习评价的主要手段是依据系统信息收集,根据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各方面的发展和结果来进行价值评价。教师在学习评价的基础上判断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和得失,然后制定出促进学习者进步的方法并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为完善部门管理提供具有高价值的依据。学习评价的特点包括:(1)学习评价是一个活动过程;(2)学习评价与教育目标联系紧密;(3)学习评价注重分析和诊断;(4)学习评价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大学生课程学习评价主要是以大学生传统形式中的考试和测验为依据,对教学过程进行有针对性的真实评估。

(二)目前常用的学生评价方法及其主要问题

终结性评价、绝对评价和量化评价是目前高校较为常用的学习评价方法。终结性评价也称总结性评价。它是在一个阶段的学习结束之后,为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对学生的学业进行评定,毕业考试、一门课程结束后的结课考试和学分认定等,都是典型的终结性评价。绝对评价,它是以预先设定的学习目标为基准,对评价对象实际达到目标的程度所做的评价。目前的学习评价方法导致以下问题:

1.评价主体单一。目前大部分高校对于学生的评价仍然停留在以老师为唯一的评价主体,学生不曾参与或者很少参与到对自我或者他人的评价当中(评教除外)。这种现象在工科院校尤为普遍,由于文科院校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都更为灵活,因此评价方式也比较能顾忌到学生的发展。

2.评价功能失调。作为未来应用型工程人才培养的摇篮,高校的课堂显得尤为重要,学生评价的目的本应该是为了促进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获得更好更全面的发展,可现行的评价体系的工程却发生了异化,高校和老师为了评价更简单更省力,挑选了最简单易行的纸质测验作为评价的唯一工具,纸质测验通常以百分制计分,学生是否学好一门课程,是否具有应用型工程人才的基本素养,靠的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分数。评价的功能明显失调,从全面评价学生、为了学生的发展而评价、为了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而评价变成了按照分数来评价。

二、发展性评价的内涵及特点

(一)发展性评价的内涵

发展性评价是针对传统的评价方法存在的弊端并为解决这些弊端而提出来的新的评价理念和方法。发展性评价主要表现出来的是以学生为本的多元化发展性价值取向,也是实施发展性评价的最终目标。一般情况下发展性评价是教师运用多样以及全面的视角将学生的学习信息进行收集,如学生在学习中的态度、学习进度等等,根据具体的信息对学生的综合发展水平进行有效判断,然后制定恰当的管理方式来促进学生发展。

(二)发展性评价的特点

1.发展性。发展性评价与传统的学习评价方式有着本质的不同,传统的测试方式是以学生学习成绩为最终目的,而发展性评价的根本在于促进学生发展,发展性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活动都围绕学生的发展来开展。体现在过程性评价及终结性评价中,学生的发展内涵广阔,不仅仅指知识方面的增长,更指能力、态度及情感的全面发展。

2.多元性。多元性它是对发展性评价本质的一个重要体现,也是教育改革中的一个长远发展方向。多元性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评价主体的多元性。传统的学习评价方式的主体多为老师,学生处于被动的状态,由老师给出测量的标准及方式,以及最后学生的测量结果的评价都是由老师一人完成。发展性评价则主张多主体共同参与到评价中来,在义务教育阶段,发展性评价甚至主张家长及社区都参与到对学生的评价中来,在高等教育阶段,由于学生与家庭的联系不再像义务教育阶段那样紧密,所以发展性评价评价主体的多元性主要是指学生自评、学生互评、老师评价相结合。(2)评价方法的多元性。传统的学习评价方式以测验为主,发展性评价的主要手段则是充分利用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将量性和质性评价、形成型评价以及终结型评价完整结合。把课堂观察、平时成绩、完成项目情况等方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套全面立体的评价体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利的保障。

3.情境性。在传统的学生评价中,将对学生的正式评价看得非常重要,也就是说即使是对学生进行评价也必须准备相应的评价工具和预案。而评价的情境性,更多的是对学生进行即兴评价,也就是说对学生的表现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境评价。在实践中,可能教师一句不经意的评语,燃起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与希望,学生会一辈子记住,也可能教师一句不负责任的评价将学生所有的激情都湮灭。

三、构建发展性评价应用型工程人才评价体系

(一)未来应用型工程人才的简单内涵

按照正常生产活动中所需要的知识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难易程度,对应用型工程人才主要可以划分为工程型和技术性。这两种人才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来说都相当重要,是完成社会生产必不可少的环节。其中工程型人才主要作用是将自身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根据科学体系逐渐转化成为设计方案或者是图纸,而技术型人才主要作用则是在社会中发展生产,将工程型人才设计出来的方案和图纸转化为产品,实现生产管理和生产经营。目前在国内高校中所培养的工程型应用人才都有相应的侧重点,通常情况下,重点院校培养的学生是以工程型人才为主,而一般本科院校培养的学生更多的是偏向于技术型人才。

(二)培养应用型工程人才的目标

在现代化工业社会中,社会和企业对工程师的要求都比较高,如他们需要有非常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技术规范知识、非常良好的技术思维能力,拥有擅长应用的技术,有将理论知识转化为操作应用的能力、以科学技术指导达到提高生产力的能力等等。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两个培养目标:

1.学生在知识方面需具有良好的广度和深度,培养“基础扎实,后劲充足”的大学生群体,让学生逐渐形成全面完善的理论知识体系,为未来发展铺平道路。

2.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不仅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还必须具备一定程度的非专业素养。未来工程型本科人才高素质的主要表现就是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充分结合,让学生在具体生产、设计、开发中运用自身强大的知识理论体系,在应用和发挥中充分表现自身的责任心、道德心和意志,无论是专业或是非专业的素养都对工程质量和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三)基于发展性评价构建应用型人才评价体系

重庆大学唐胜利教授等人发表在《教育研究与实验》2014年第6期的文章《基于知识分类的工程基础课程教材编写模式的构建》中提出了《流体力学》的组合式弹性教材的编写,将该门课程的教材分为两部分来编写,一部分是基础教材,以纸质教材为主,包括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一部分是拓展教材,以电子教材为主,包括按学科分类的部分、具体工程实例、学科前沿等。针对组合式弹性教材,以重庆大学唐胜利教授、付红桥副教授、何川教授为主的项目研究团队提出了基于发展性评价的应用型工程人才学生考核体系的设想:

人体工程学发展范文2

目前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高新技术发展迅速,产业不断升级,迫切需要大批应用型高级人才。其核心是“应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学术、技术、职业三者的结合;二是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职业技能的提高,重视学生新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实现“强化创新驱动”是党的十召开以来实现深化改革目标,促进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升育人质量,服务经济建设的重要措施之一。将大学生创业创新项目应用于艺术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中,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培养具备创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人体工程学课程是室内设计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是一门非常讲究应用的技术学科。它作为设计的基础,其内容在室内设计诸多方面中应用,使得学生掌握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掌握人体工程学的应用方法和规律,形成具有人体工程学意识的室内设计师。

1.室内设计人体工程学课程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现状问题分析

人体工程学课程作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基础课程知识容量非常大,它作为完善室内设计的综合性学科包括室内心理环境设计、声环境设计、光环境设计以及家具尺寸、摆设设计等内容;1)为确定空间范围提供依据;2)确定家具、设施的形状、尺度及其使用范围的依据;3)为确定感觉器官的适应能力提供依据;4)提供适应人体的室内物理环境的最佳参数.这对学生了解室内设计的方法和提高创新思维意识十分重要,且具有一定的难度,因其授课的最终目的是通过理论向实践过渡,从而对教师的要求更高。在目前高等教育教授此课程的老师大多沿用传统理论的教学模式,绘制和记背相关概念与数据没有完成真正意义上的实践指导意义,缺乏创新性的培养,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人体工程学教学与行业发展的主动适应性不强

伴随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室内设计的需求日趋增加,此专业也发展迅速。设计理论不断更新,设计技术和工艺快速进步,而人体工程学的教育发展和改革未能跟上时代的发展,积极主动适应性不够,以致学生所学内容落后于社会需求。

(2)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性不强

环境艺术专业学生多数师艺术类考生,逻辑思维能力不强,思维方式多以感官为主缺乏理性。人体工程学需要有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精益求精的设计态度。传统的课堂教学手段比较单一,主要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学生缺乏动手实践和创新的机会。再者有实践的课堂上实践大多都是教师给出的都是虚拟案例,缺乏实际项目练习。

(3)授课课堂主体定位不明确

授课课堂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定位为引导学生。在传统的课堂授课活动中,教师大多很负责,充分应用课堂的四十五分钟时间灌输知识给学生,学法缺乏创新思考和实践能力。

2.大学生创业创新模式下的人体工程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与实践

以大学生创业创新项目--《学生视角下的课堂桌椅设计》引入室内设计人体供工程学课程教学为例,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是在目前学生的视角下来解读高校课堂桌椅的最优化设计,充分考虑当代高校学生的因素,通过调研和考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紧密结合国家建设部《基于室内空间设计的大学生人体尺寸的研究》项目的数据及其结论使得尺寸符合大学生生理尺寸和人体动作尺度保证大学生有一个健康良好的坐姿从而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减少疲劳和不舒适感。

(1)教学模式上

多维教学基本出发点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核心、理论作为指导进行教学:

①调研报告;调研我们现在学校现有校园环境下――寝室、教室、绘图室等空间中的桌椅、寝具等硬件设备,用人体工程学的眼光去发现现有校园生活中不合理的人体工程学问题。以组为单位在课堂上内容将调研搜集结果进行讨论总结,重点在深入发现问题确立研究项目从而将所学知识应用到该项目中进行深入分析和提出相应解决方案。

②结合项目课堂实践安排;根据学生已有的调研报告将每节课程安排成一次次小项目的设计。

(2)课程内容与专业现状的衔接与调整

通过大学生创业创新项目教师布置大量的任务由学生动手完成,进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创新精神。教学内容不局限于教材,室内设计专业人体工程学应注重人体测量学及应用,空间环境行为与环境心理的知识相对应,相应删除人体工程学关于生理学及解剖学的相关知识。1)调研(方法)、思考并产生自我观念与想法,2)集思广益(方法)、查阅、咨询、讨论,3)明确基础课(人体工程学)与大学生创业创新项目融合的培养思路,根据培养目标及生源素质现状具体分析,4)适应性教学模式改革、教学大纲、课程内容设计等改革、学生考核模式改革,5)分步实施与后期专业课程相结合推进项目进程。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根据学生能力,分组分阶段完成项目内容;采用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方式对项目该阶段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并为优秀创作作品提供更多的展示平台。

结语

人体工程学发展范文3

1.含义论述

人体工程学是我们大学中一门应用型学科,主要研究人和机器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为人们更好的实现各种居住的舒适环境与家居产品之间的交互提供科学的理论。

2.人机研究范围

人机工程学范围十分广泛,大到工业产品,小到手机界面交互。人机工程学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例如:鼠标,不再是以前那么简单的造型,用久后手会很疼。现在的鼠标用起来更舒适,仅仅只是在造型上做了一点点的改变。再到家居的灯具,以前的灯具不讲究光感,柔和度,时间照久了,人会稍感不适。随着科技的发展,LED灯的兴起,现在的家居灯具更讲究光感的柔和度,照明舒适度,照明范围,这些都是人机工程学的范畴。

1.家居设计与人机工程学

家居产品也就是工业产品,产品的诞生是为人所用,既然为人所用就要服务好人,也就是要符合人机工程学。在工业革命开始,工业产品都是标准化生产,在这个个性化的时代,现代化设计与个性化设计充斥在产品里面,这就表示着标准化生产逐渐失去生命力。家居产品朝着私人定制的方向在发展。而私人定制,注定离不开每个人的尺寸,每个人不同的造型审美,色彩的选择……这些都是人机工程学的体现。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家是人居住的场所,家居产品是人在使用,如何提高人在使用家居产品在家活动的幸福感,就得看家居设计与人机工程学的契合度。

2.家居设计的灵魂

家居设计的灵魂在于造型,而造型设计,注定牵扯到材料的选择,工具的选择,制作工艺的选择。这些都是人机工程学的核心,也就是说家居设计的灵魂是人机工程学。而做到这个必须从造型起手,以造型落地。一个好的家居设计必定是造型上吸引人,造型上符合人使用舒适度,造型上感受到家居的艺术灵魂。通过设计,将家居产品的艺术性,交互性,表达出来,使它存在而被感知,既是一种形式上的赋予活动,也是家居艺术的灵魂体现。

下面介绍一个案例,能充分体现人机工程学的理念。Designarium的创意总监Stephane

Leathead设计的第一款椅子《飞鱼椅》,造型上仿生了一只鱼,十分优雅,线性感十足。材料采用原木,体现了一种大自然的视觉感官。首先在视觉上体现了一种回归大自然的感觉,给人的心理传输着一种舒适感。这是人机工程学的一种体现。

然后这把椅子没有看上去那么简单,他可以同步折成不同角度,就可以看到不一样的鱼,亦可变化不同的使用方式,一张椅子满足了你不同的行为方式。不仅在功能上十分强大,他也是经过设计师冥思苦想,调查研究人在不同活动状态的尺寸,活动范围以及他的布置方式。通过折叠成不同的角度,变换成不同的形式,可以满足人在不同的行为方式下的使用状态。轻尔易见的就能看出他在家居设计中的人机工程学的体现。比如说,坐着看书时,椅背的高度,椅面的长度都恰到好处的符合人在使用中的尺寸,不会感觉坐的不舒服。椅面也有一定曲线性,符合人坐着的时候的身体曲性。还有躺着和趴着的时候,曲线性都符合人体结构,使用这款椅子时不会感觉到累。唯一的感觉就是舒适。最后来看下材料的运用与结构的穿插。采用原木质材料的椅子,在中国历史上是经久不衰的,视觉感官上也很体现人的视觉舒适习惯。结构上,采用穿插的形式,去掉了平面的单调性,由于穿插的比较密集,不会产生坐上去感觉不舒服。连接部位中空,有一定的收纳空间。这在一定程度上又上升的这个产品的档次。在家居设计充分体现人机工程学的基础上,运用了空间。这是一个很成功的案例。

3.家居与人的融合发展

面对这个大设计,小个性的时代,家居作为人类日常,朝夕相处的产品,必定是要与人融合发展才能兴盛下去的。这就要求家居设计不仅仅只是在造型上光有美感,还得使用舒适。重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要求设计师在以人为设计主体的前提下,进行一切有可能的融合发展设计。这就要求设计师对人体结构有一定了解,例如设计座椅高度时,以人的坐位来测量,高度常设定在390mm-420mm,高于这个数值或低于这个数值就会在人使用时感觉不适。当然,这仅仅只是一个家居与人融合发展的一个小方面,还有更多方面需要我们去考虑,例如:从人的生理需求来说有尺寸,活动范围,色彩,材质等等。从人的心理需求来说有造型设计的美感度,艺术性,色彩搭配所带的感官体会,家居的气质等等。

所以说良好的家居设计是符合现代化家居设计的趋势下,追求个性化的。不仅能够减轻人的负担,还可以愉悦人的心情。

4.家居的发展趋势

继现代化艺术的发展,简约化艺术发展之后,现在的设计走向了个性化的发展。家居产品是工业产品,在符合人机工程学的前提下,追求个性,才能成为好的设计。这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

人体工程学发展范文4

关键词:人体工程;室内设计;心理因素作用;应用

“以人为本”是新时代的发展趋势,虽然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也期望有更好的社会服务质量。将人体工程学充分的运用到室内设计中,正是适应了人体舒适度的基本要求,通过充分的了解人体结构和心理状态,可以在工作和生活场所中能够实现人性化的舒适度设计。通过处理好人与生活环境的和谐发展关系,使室内设计能够顺应人们生活需求的基础上得到快速稳定的行业发展。

1将人在空间环境中的心理特征作为室内设计的参考要素

在进行室内设计时,设计师通过调查了解人民对于空间环境的心理评价,从空间色彩搭配,采光布置、设计角度规划等方面着手,使室内设计能够为人们提供一个全方位都具有精神舒适感的空间。室内环境设计主要从以下几个心理特征进行研究。

1.1合理考虑人际关系的心理特征。室内设计要充分的考虑到有效的空间内与人口结构对应的领域性规划。一定空间内的人与人之间需要进行沟通交流,不同空间和场景内人际沟通的内容和方式都各不相同。室内设计就要在这种合理的人际距离设计上,能够实现人们心理关系中密切或者疏远的交流需求。

1.2室内设计中要考虑人的隐私心理。任何人难免的都有个人的隐私,所以室内设计工作中药充分的考虑到人的隐私保护性。隐私保护主要指设计中要注意对人的声音、视线等的隔绝效果。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人在所处的空间环境中不喜欢被人打扰,希望能够有保护自己隐私的私有空间。为此,在室内设计特别是办公场所及娱乐场所设计中,应该充分的考虑到使用隔断来进行局部的空间隐私保护。这样即使自己的行为不会打扰别人,也容易使自己能够在没有任何戒备的环境中正常的进行学习和工作。

1.3室内设计中要充分进行到人的心理上的舒适和安全性考虑。在人对空间感受上来分析,合理的室内设计能够让人感觉到舒适和安全。并不一定是开阔和宽广或者色彩亮丽就能给人舒适度。要考虑室内设计的舒适和安全,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1.3.1在室内设计中,要重视一些固定依托物体的设计,比如室内吊顶、硬件家装、墙壁粉刷等各个方面的设计效果。通过这些物体的美化衬托来填补室内环境的空白,使室内形成一种人体舒适感,让人在心理上形成一种可靠感,达到情绪上的平衡。

1.3.2实验表明,人们在不同的空间环境中会形成相关的色彩审美感受。色彩心理学作为人体工程学中的一个重要方向,不同的色彩会带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应。像红橙黄这三个明亮的暖色就会给人以很强的视觉冲击感,让人有欢乐和温馨的心理感受。绿蓝青三色则属于能带给人清凉沉静的冷色调。由于不同的空间的基本功能不同,所以在进行室内设计时,要充分的考虑到色彩搭配在室内装饰上的作用。为星级消费场所打造金碧辉煌的尊贵感。为儿童打造活泼明亮的儿童房。餐厅则以增强食欲的橙色为主打等。

1.3.3室内的采光设计上,应该对空间的采光效果进行因地制宜的分析,并切当运用窗帘、天窗等自然光线进行调节。同时,根据空间整体风格,选择合理的灯饰形状和材质及发光效果。使整个空间能形成良好的灯光效果。

2人体工程学在室内设计中的具体应用表现

2.1以人体工程学为依据进行室内空间面积的确定。室内空间的主要作用就是满足人的生活舒适度。人体工程学能够将人的生理心理作为主要的研究依据,通过精准的数据分析和调查,为室内设计提供良好的数据和理论支撑。使室内设计从空间上满足人们的生理和心理需求。

2.2室内配套设施的人性化趋势。室内设计中所涉及到的家具、生活用具、摆件等的布置都是为了满足人们正常的生活需求进行的。所以,在室内布置上,最终目的是通过各种设计和规划,是的所有的陈设都能够满足人们舒适和安全体验感觉,实现生活方便。当然,对于配套硬件的布置,应该考虑到人体的个性化需求,从功能和使用便捷性上都应该统筹老少皆宜的使用效果。

2.3体现无障碍式的设计理念。室内设计的人性化主要体现在,它的使用性上不仅能满足正常人群的需求,更能估计到老弱病残特殊群体的使用需求性。这就要充分的利用人体工程学的相关理论,统筹考虑各项实际因素。比如,既要保证儿童不会被一些尖锐的桌角磕伤,又要确保一些特殊身高的人群的使用便捷性等。2.4室内设计的总体环境是实现对人的生理和心里的各项组织作用。室内设计中要对室内的声音、光线、温度、辐射、通风等各种问题进行周密的考虑和研究。人为一定室内环境中难免会“触景生情”,室内设计效果在客观上都会影响到人们的感官感受。如果各项设计未能达到人体工程学中的各项标准,将会对人们的心理产生一种消极的影响。所以,室内设计要考虑对设计效果人的身体力行方面的影响。为人们营造一种和谐轻松的空间氛围。通过人体工程学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可以使一些形状、色彩、光线等的设计更能贴近人在不同环境下的心理需求。

3结语

总而言之,虽然人体工程学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还是初步阶段,但是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需求的提升,室内设计中将会充分的纳入人体工程学体系,室内设计人员应该积极的在做好设计技术提升的同时,将人体工程学巧妙的纳入到设计理念中来,以人们的实际心理诉求来指导室内设计方案的制定,通过两者的有机结合实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通过室内设计的不断人性化来满足社会和人们工作及生活各方面的需求。

作者:许带娣 单位:中国美术学院风景建筑设计研究院

参考文献:

[1]林晓净.人体工程学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J].学术交流,2013(S1):129-130.

人体工程学发展范文5

关键词:人体工程学;计量检测;电子计量仪器

中图分类号:TP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8-0301-01

1 人体工程学的含义

按照国际工效学会所下的定义,人体工程学是一门“研究人在某种工作环境中的解剖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各种因素;研究人和机器及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在工作中、家庭生活中怎样统一考虑工作效率、人的健康、安全和舒适等问题的科学”。以确保人类与科技实现完整的协调,即达到设备和任务与人类的特征的统一。使人们能用人体工程学主动地、高效率地支配工作、生活环境。

2 人体工程学的构成

人体工程学的组成:人体工程学研究科技和工作环境与人类间的交互作用,涉及到比较基础的自然科学分为解剖学、生理学和心理学。人体工程学者运用这些科学以实现两个主要目标:人类潜能的挖掘和维护人类的健康与幸福。简言之,人体工程学必须在各方面做到“以人为本”,并且工作环境不应该降低人类的能力发挥。

第一、解剖学的作用首先要了解人体的基本数据,人体基础数据主要有下列三个方面,即有关人体构造、人体尺度以及人体的动作域等的有关数据。清楚的了解到这些数据后就可着手改善人与其所使用物间的身体“配合”。当考虑到人的身体尺寸各异时,获得良好的身体舒适感就绝非易事。人体测量学给出人在不同姿势下身体的各种尺寸数据,而生物力学研究肌肉和上肢的活动规律,确保人的工作姿势得当,从而避免用力浪费。另外,由于人有性别、年龄、人种的不同,因而人体的结构尺寸是有差别的。

第二、人体生理学的知识服务于两个主要的技术领域:劳动生理学强调身体的能量需求,制定了人体能承受的工作速率和强度的标准;环境生理学分析外界工作条件对人的影响,包括:热、噪音、震动和照明,即在制定工作计划或设计人的工作环境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些条件,从而为这些要素制定最合理的要求。

第三、心理学与人类的信息处理能力和决策能力密不可分。简言之,可以看作是满足人与其所使用物间认识上“配合”。相关的话题包括感官过程、理解、长期和短期记忆、决策和采取行动,其间包括一个组织心理学的明晰思路。

3 人体工程学在电子计量检测方面的应用

3.1 重要意义

由于电子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技术的应用无所不及,因此电子仪器也广泛的应用在科学研究、工业生产、国防建设等各个方面,并在这些国民经济的重要行业、岗位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这些电子仪器在使用中,其操作的舒适性、可靠性是否符合人体工程,就可圈可点了,有些品牌的仪器制造商对电子仪器的设计制造投入了较大的精力经费进行研究,其生产的产品充分考虑了人体工程学,因此其产品就会让我们在检测中感到舒适、顺眼、顺手,就会提高我们使用电子仪器的效率,减少工作的差错;而另一些制造商对此关注少,我们就可能会感觉其产品没那么好用、别扭、心烦、效率低,造成操作困难,易使眼睛疲劳,以致给出错误的数据、结论,甚至严重危害到我们的科研、决策。

可以说,人体工程学在电子计量检测中影响范围广,是科学发展到今天人们追求完美的一次提升,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3.2 电子计量仪器的检测与人体工程学结合的探讨

人体工程学能把人、人的环境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完整的协调起来,同样也可在我们的电子计量仪器检测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也就是说:以人为主体,运用人体计测、生理、心理计测等手段和方法,研究人体结构功能、心理、力学等方面与电子计量仪器检测活动之间的合理协调关系,以适合人的身心活动要求,取得最佳的使用效能,达到在检测活动中的高效、准确和舒适。

考虑人体工程学在电子计量仪器检测方面的应用要考虑两个方面的情况,一个是要考虑有适合电子计量仪器检测方面的外部因素,另一方面还要考虑仪器本身的内部因素。

3.2.1 仪器以外的考虑

(1)确定检测活动的空间范围

根据人体工程学中的有关计测数据,从人的尺度、动作域、心理空间以及人际交往的空间等,以确定空间范围。也就是说设置实验室或实验场地时要考虑计量仪器及辅助设备应放置得当,不要有空间的相互影响,并为仪器的周围留有活动空间和最小余地,使人在空间尺度方面方便操作、降低劳动强度、节约时间,且不宜疲劳、不感到约束、拘谨,从而能有较高的效率和质量。

(2)确定人体的室内物理环境的最佳参数

我们的计量检测活动通常在实验室进行(为方便叙述,暂不考虑室外情况),实验室内的物理环境主要有室内热环境、声环境、光环境、重力环境、辐射环境等,这些参数不仅要满足计量仪器及环境的使用,还要符合人体的需求,使人工作在其中感到安全、舒适,切不可影响人的工作,使人感到危险、压抑、烦躁。在设计实验室时有了符合上述要求的科学的参数后,在设计时就可能有正确的决策。就能较好的保证计量检测活动高效、顺利、平稳的开展。

(3)确定科学的室内视觉环境

人眼的视力、视野、光觉、色觉是视觉的要素,人体工程学通过计测得到的数据,对室内光照设计、室内色彩设计、视觉最佳区域等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譬如,现场的照明条件要合适,光过强会使反光过大,无法识别判断数据、人眼过快疲劳或无法看清实验的情况;过弱则无法看清,也无法识别,更有甚者,造成误判,严重的影响到计量检测结果的准确。

3.2.2 仪器自身的考虑

(1)确定科学的视觉指标

人的视觉过程就是重要的感官过程,视觉通常是人们信息来源最主要的途径,然而,有的仪器往往设计不合理,使用者不能够清楚地看到电子仪器的工作区域(指针移动,图像变动,数据变化),发生眼睛疲劳从而降低工作效率。合理的考虑到人体的视觉特性,将能方便、快速、准确的发挥人类的信息处理能力和决策能力,人的视觉包含视野和视距,其中有:

①视野:人的视野是指眼球不动情况下能够看见的空间范围。人的最有效视野区为从眼球中心向上30°,向下40°,以鼻为中心左右各15~20°的范围内,且在人的视野中心区3°以内为最佳视觉区。同时,眼睛水平方向运动比上下方向运动快,且不易疲劳,对水平方向的比例和尺寸的估计比垂直方向更为准确。

因此,电子计量仪器显示的指针、数据、图像在设计制造时就要遵守这些原则。

②视距:视距范围是指人的眼睛观察操纵指示器的正常距离。一般认为700mm为最佳视距,过远和过近都会使人的辩认速度和准确性下降,最大视距为760mm,最小视距为300mm。

(2)确定科学的仪器参数

人眼具有视觉暂留特性(或称为惰性),即亮度在眼睛里的感受时间快,而消失时间慢。人眼的视觉暂留时间约为100ms;另人眼在观看电子计量仪表的信息时还受人的分辩力影响,人眼在中等亮度,中等对比度的分辨力为0.2mm。因此,在设计电子计量仪表的信息参数时,就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以设计合理的数字、指针、图像的大小和闪烁频率。另外,由于人对颜色的知觉特点,在设计检测仪器的信号灯或标示时,作为警戒或不安全的最好用红色,引起注意的用黄色,表示正确运行的用绿色。

(3)确定科学的工作规划

根据人体工程学的理论,在进行计量检测活动规划时,不仅要考虑人体能承受的工作速率和强度的标准;要充分的考虑到人体的差异;还要考虑外界工作条件对人的影响,包括:热、噪音、震动和照明,即在制定工作计划或设计人的工作环境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些条件,从而为这些要素制定最合理的要求。

譬如:在做某一项检测计划时要统筹安排工作以满足人的要求,充分利用检测人员的差异,如身材、力量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等方面。然后,围绕这些差异布置任务,并科学合理的规划好工作场所,设计或选择合适的仪器和工具,这样有助于提高效率、检测质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工作满足度。如果忽略这些因素,造成的损失包括出错率高和身体疲劳,都将会导致不良的甚至是严重的情况发生。

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体工程学实际上已经被人们有意、无意或部分的应用在电子计量仪器检测活动中,但这还是远远不够的,离我们的要求还差很远,还有很多路要走,还需要我们不断的深入探索和开拓。

人体工程学发展范文6

一、人体工程学课程现状

从课程设置来看,人体工程学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必修课程,通常安排在大学二年级的下半学期,是进入专业课程学习前的专业基础课,有8周的课程安排,共32个学时。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的课程主要为基础必修课,如素描、色彩、设计构成、图案、计算机辅助设计等。从课程内容来看,人体工程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边缘学科,研究的内容和范围极其广泛。因此,许多专业都开设了此门课程,只是针对不同专业的特点,在授课内容的重点、难点及时间安排上略有不同。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为例,课程的内容包括人体工程学及其应用、人体工程学基础(包括人体生理学知识、心理学知识、人体测量学知识)、人与环境(包括人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行为与环境、视觉与环境、听觉与环境、肤觉与环境、嗅觉与环境、人和环境质量评价)、环境行为与室内设计(包括居住行为与户内设计、商业行为与店堂设计、餐饮行为与餐厅设计、观展行为与展厅设计、人际行为与室内交往空间设计)。从教师授课情况来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人体工程学涵盖的理论知识多、涉及范围广,若要在短短8周的时间内既对每个章节进行细致的分析讲解,还对每个知识要点进行扩展和延伸,时间明显不够。因此,教师通常以理论课的方式讲述人体工程学,主要讲授人体工程学的基本原理、概念、方法,课程结束后以传统的理论考式进行考核。从学生学习情况来看,相比专业课程而言,人体工程学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所占学分分值较少。大部分学生认为此课程属基础理论课,以理论课的心态对待,对人体工程学课程重要性的认识不足,课堂出勤率不高,常出现迟到、旷课现象。

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陈旧

教师围绕教材内容,固守传统教学模式和思维模式,采取单一的教学方法,是导致人体工程学教学效果差的直接原因。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常常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学生是信息的被动接收者,习惯性采用机械的、死记硬背的方式记住知识要点,完成对课程内容的学习,很难将知识内化成与实际经验相符的内容。加之受课时的限制,教师忽视了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这种授课方式既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使教师很难收到学生反馈的信息,更无法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进而不能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的教学调整。

(二)同质化教学,缺少与专业课程的联系

作为一门交叉学科,人体工程学常以基础课的形式引入不同学科专业,如工程制造专业、工业设计专业等。教师常以讲述的方式对课程内容进行陈述式的讲解,往往忽略人体工程学针对不同学科、不同专业具有不同的重点与难点,若均采用同样的教学方法讲授相同的内容,必然导致学生对该课程在本专业的作用理解不足,做不到有的放矢的学习,影响学习效果。

(三)缺乏实践环节,理论与实际脱节

人体工程学属应用型学科,需要在理论框架上辅以实践教学。但是,目前教学中教师讲授理论知识的时间占据了全部课时,实践部分流于形式,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授课教师将本门课程定性为理论课,仅按照理论课的步骤和方法,围绕书本内容完成讲解部分;二是课堂缺少实验环境,无法进行有效的实践教学环节;三是课程学时少,除理论讲授之外没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实践教学,导致本门课程终究无法与专业相结合,最终沦为一门讲授纯理论的课程。

三、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一)明确课程定位

人体工程学包含对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人的行为模式、人体基本数据、人与环境关系的分析,其内容是环境艺术设计顺利实施的基础。教师应围绕教学大纲的要求,明确人体工程学在专业中的基础作用,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和课程设计。同时,在上课之初就应该向学生指出人体工程学课程的重要性及其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教学工作更好的开展。

(二)转变教学理念

“以学生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在教学中的地位,改变学生以往作为教学附属者而导致学习目标不明确、产生学习惰性的现象。学生由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体系的构建者、信息加工者,提高了学习的能动性,强化了学习效果。教学模式的转变,首先要求教师改变教学理念,由知识的传输者转变成学习的引导者,加强师生互动,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通过案例分析、课题讨论、现场教学等环节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应用,使理论与专业有机结合起来。

(三)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由于受到教学条件、学时的限制,人体工程学的实践课题很难在既定的教学时间开展,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体工程学只能作为理论课的形式出现。若仅注重理论框架的完整性而忽视与实践课题的结合,势必会限制其与专业课的联系,也必然会使其成为无关紧要的理论课。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教师可采用多样的教学方式,如案例分析、实地调研、小组讨论等,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问题分析能力的同时,强化学生对人体工程学的认识,使人体工程学真正成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不可或缺的基础课。具体做法如下:第一,在教学中以实践为导向,以理论为指导。人体工程学和环境艺术设计都属于应用型学科,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使理论更好的指导实践。教师讲授理论时,可将文字讲解与视觉图片相结合,用图片展示空间形态,用文字做阐述,如在讲到人的行为与环境的关系时,可联系学生熟悉的校园环境,以某一行动路径为导向,分析学生的行为方式及由此形成的空间形态,并对行为模式与空间形态之间的相互制约的关系做进一步的解释。第二,引入调研课题,开展实践教学。在学生已基本掌握概念、原理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设计实践课题,如指导学生综合运用自然观察法、实测法、资料研究法、调查分析法等,对人体、家具进行测量,制作人体模型或空间模型;或是对校园空间进行实地考察与测量,分析人的行为模式与空间形态的关系等。课题实施的方式可以是自主研究,也可以是团队合作。通过对个案的调查、测量、分析、总结,将教师口中抽象的理论与学生切身体验结合起来,转化成形象、生动、可感知的内容,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第三,设计课堂讨论环节,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通过前期实地调研课题的开展,学生对空洞的概念、数据、原理有了更多的理性认识。教师设计课堂讨论环节,鼓励学生以汇报演讲的方式,对前期调研的成果进行总结并提出自己的观点。通过理论——实践——总结的过程,使学生完成课程的学习,提高学习能力,逐步完善知识体系。第四,考核内容既要涵盖基础知识,又要体现专业特色。人体工程学涵盖的知识点多,教师常采用问答的模式进行考核,虽然能够考察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却不能考察到学生的实践能力,也无法了解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因此,考核形式应多样化,内容应当从理论与专业结合的角度设计,如针对室内设计方向的学生,考核内容可以是“完成一套居室空间的平面布置图”。由教师提供原始建筑图,学生假定空间性质、人群使用情况等,完成对空间的分析与布局。如此,学生将人体工程学课程学到的知识综合运用于实际案例中,既得到了实践的机会,又提高了学习兴趣,同时帮助学生建立起学科专业间的联系。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