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可降解塑料产业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可降解塑料产业分析范文1
记者:通常说到解决污染问题,人们想到最多的是工业污染,禁止工业污水倾倒等等,您提出来的解决污染问题却是从生活污染角度出发的。您能给我们谈谈您提出这一方案的背景和出发点吗?
李壮:曾经有文献做过这样的调查报道,“从1852年英国诞生第一座冲水公厕开始,水冲厕所逐渐在世界范围内普及。水冲式厕所对改善人类的生活环境,防止粪源性疾病的流行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水冲式厕所也是污染环境的一个主要根源。据统计,每人每天大约上厕所6~8次,一年大约2500次。成年人每人每年平均产生粪尿约550l,其中粪便约50l尿约500l,COD约30kg粪尿中所含的养份以氮、磷、钾为主。含氮4.5kg磷0.8kg钾1.8kg这些养份80%以上存在于尿中水冲式厕所每次需用6-13自来水冲洗,即用99%的清洁水冲洗1%的粪便,产生100%的生活污水。据测算,冲厕用水约占生活用水量的20%全国城镇人口每年冲厕用水不低于50亿吨相当于25座中型城市的年供水量。生活污水中人体粪便是地表水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据中国科学院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的调查和研究认为:太湖流域各种途径对太湖水体磷的贡献率依次为:人体(粪便)排磷43 57%,洗衣排磷16.1%,畜禽排磷12.51%,农业(化肥流失)排磷11.89%,工业(污染)排磷7.41%,水产养殖排磷5.30%,其它排磷3.22%。在江河湖海中有70%的氮也来源于生活污水。”
根据2008年度的环境统计年报报道的数据,当年全国的废水排放总量为571.7亿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占废水排放总量的42.3%,生活污水排放量占废水排放总量的比例高达57.7%。全国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1320.7万吨,其中生活污水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占化学需氧量占排放总量的65.4%;全国废水中氨氮排放量127.0万吨,生活污水氨氮占到氨氮排放总量的76.6%。
据统计,当年全国共有1692座城市污水处理厂,全年共处理废水237.3亿吨。其中,生活污水202.9亿吨,占到总处理水量的85.5%,其中仅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就达到57.4%。我国的辽河、海河、淮河、长江、黄河、松花江和珠江七大流域的污水治理设施的年运行费用在351.6亿元,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为57.0%。
在国家的“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中,主要着力削减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规划将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由2010年的2551.7(万吨)降低到2015年的2347.6(万吨);氨氮排放总量由2010年的264.4(万吨)降低到2015年的238(万吨)。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国家还启动了建国以来投资最大的水污染治理科技项目,总经费概算三百多亿元的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水专项)。
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得知,一方面,人类粪便处理造成了大量宝贵的水资源的浪费,污染了环境,人们不得不投入大量的资金建设污水收集与处理系统;另一方面,巨量化肥的使用不仅降低了土壤质量,而且进一步污染了地下水及河流。我们很早就意识到:如果能将粪便单独收集、集中处理就可以变废为宝,从源头上解决粪便污染,大大降低生活污水中的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而且,从现有技术发展来讲,具有实施的可能性。进一步延伸,还有可能同时解决餐厨垃圾对环境的污染。
但是,由于冲水马桶在世界各个城市及富裕地区的普及,城市居民打开水龙头就能得到自来水,如厕之后一按按钮马桶就会出水,将排泄物冲走;很少有人关心这些自来水是从哪里来的,以及那些排泄物进入下水道之后去了哪里。要改变人们的“方便”系统,非常困难。然而,来自互联网的一则消息为解决“将粪便单独收集、集中处理、变废为宝,从源头上解决粪便污染”,这一难题找到了突破口。
记者:您所讲的突破口是什么?
李壮:2011年11月15日,云南省盈江县委副书记在微博上发帖称盈江地震灾区盏西镇中心寄宿制小学是一所山区小学,共有师生1000多人,全校却只有男女各七个蹲位的小厕所。每到早操结束或课间休息时,厕所都非常拥挤,要排长长的“方便队”。该小学一老师说,“……大部分学生都去这个厕所方便,课间休息15分钟,一直都很挤,学生们需要排队如厕。确实有个别学生靠每天少喝水来减少去排队。”“老师们采取了调剂措施,学生上课后,老师讲完课程或者抽空去上厕所……”该县委副书记呼吁:“孩子们希望能有一个大厕所,希望有能力的人们能帮助解决这个难题!”
因为我的童年时代是在陕北度过的,曾经在农村城镇的学校就读,所以对微博上的这条消息感同身受。目前我国许多农村城镇学校仍然以使用旱厕为主,卫生条件差,夏天蚊蛆四串,苍蝇乱飞,臭气熏天,即便如此,相当多的农村城镇学校仍然由于蹲位少,存在如厕困难的问题。
我们本着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提出了简洁而有效地“零污染、零感染、零废弃物排放,变废为宝”解决方案。
尽管目前的方案比较实用,还可以解决没有卫生间的家庭在室内大小便的问题。但还比较简陋。然而,对于没有水冲厕所,甚至旱厕也不够的农村城镇来说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可以在使用过程中进一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全面推广提供经验教训。成为“由农村包围城市”,向全人类推广“零污染、零感染、零废弃物排放,变废为宝”如厕方式的突破口。
记者:您是研究应用化学和电分析化学专业的,不仅是电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而且还曾在德国著名的Jena分子生物技术研究所分子细胞和电子显微学实验室担任客座科学家。是什么力量促使您关注到“如厕”这一看似不起眼的问题的?
李壮:这些年来,我主要从事DNA与蛋白质相互作用、扫描探针显微学及纳米化学领域的研究工作,曾经提出了利用原子力显微镜制作基础因组DNA高分辨物理图的概念,改进和发展了DNA、单链DNA及DNA/限制性内切酶EcoRI在DNA质粒pBR 322上酶切点和星号活力高分辨物理图,成功获得了人类基因组130kb-190kb BAC DNA克隆分子展开形貌图,为发展快速、精
确、简便的用于解决大规模DNA测序中排序与组装困难的高分辨物理图提供了可能。近年又负责973项目“纳米材料与纳米技术在水污染物检测与治理中的应用基础研究“课题“基于纳米材料与纳米技术发展高效、快速、智能检测表征系统的新原理、新方法”作为一名科学家,研究工作不能局限在书斋和实验室,应该放眼到外界更广阔的天地里。
我们从事科学研究目的是为人类提供更好的生活、生存环境,解决国家、人民切身相关的实际问题。我童年时期在陕北的生活经历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所以我了解农村城镇学校、家庭如厕难这一实际问题。有人曾经说过,人不吃饭可以坚持生存一个月,不喝水能够维持生存一个星期。但是,人不大小便能够坚持多长时间?如厕问题看上去简单,实际上是人类最基本、最重要的生命活动内容之一。目前水冲厕所虽然方便,但后果是浪费了资源,污染了环境。人们不得不花大力气治理。
记者:您能给我们具体介绍一下您所研究的解决污染源头.改善如厕环境的方案以及这一方案的特点吗?
李壮:要在农村城镇学校推广必须考虑经济性和实用性,我所提的方案特点是“零污染、零感染、零废弃物排放变废为宝”,而且简便易行。
具体到方案本身,因为关系到如厕问题,其实本方案可以按照大便和小便的步骤来区别划分。1.小便:步骤:A.将饮料瓶用剪刀剪成塑料杯作为支撑物。B.将一次性不透明可降解塑料袋放入塑料杯,可降解塑料袋袋口粘有封口胶带或扎口丝。C.将小便便入可降解塑料袋后,用粘在袋口的封口胶带或扎口丝将装有尿液的塑料袋密封。D.将密封的装有尿液的塑料袋从支撑的塑料杯中取出,放到指定的地方集中处理。E.将支撑的塑料杯归还或放到指定位置以便重复使用。如果希望能够进一步降低费用,用口径较大的带盖的饮料瓶也可以。小便后,将瓶中尿液倒入指定的尿液收集桶,空瓶盖盖后可重复使用。(当然,为了避免交叉感染,最好每个人用自己的尿瓶)。而且经过适当的练习这一方法也可适用于女性。
2.大便:步骤:A.将塑料便盆(淘宝价格5元/个)作为支撑物。B.将一次性不透明可降解塑料袋放入塑料便盆,可降解塑料袋袋口粘有封口胶带或扎口丝。C.将大便便入可降解塑料袋后,用粘在袋口的封口胶带或扎口丝将装有大便及手纸的塑料袋密封。D.将密封的装有大便及手纸的塑料袋从支撑的塑料便盆中取出,放到指定的地方集中处理。E.将塑料便盆归还或放到指定位置以便重复使用。
3.使用场所:本方案无需构建特殊建筑,只要能将男女分开,各自拥有隐秘空间即可。甚至下课后可以在教室或礼堂用布或不透明塑料布拉成隔离空间,分别供男女当厕所用,大小便后将密封在塑料袋中的大小便放到指定的地方,将布或不透明塑料布撤离之后,教室或礼堂即又可正常使用。此外还可采用更简单的办法:下课后将教室分为男教室和女教室,在规定的时间内分别用作男厕所和女厕所,规定的时间结束后恢复原教室。其实在任何地方拉个帘子形成隐秘空间,都可以方便,将帘子撤掉又可还原原来空间,但是如果有条件还是建议建造专门使用地方。
4.集中处理:A.在大小便的场所或指定其他地方放至少带有两个容器的车(或手推车)用于分别收集小便和大便,容器中放大的较结实的塑料袋,当快收集满时,将袋口密封进一步保证没有臭气泄露。B.将密封的塑料袋中的大小便运到指定的地方堆肥还田,或制造有机化肥,制造沼气或制备生物燃料。小便还可以卖给生物公司提取尿激酶等。
由于本方案采取将大小便密封在一次性不透明可降解塑料袋中,解决了臭味问题,也解决了蚊蛆苍蝇寄生虫及交叉感染问题。但要求教育使用者必须习惯将塑料袋口封闭,严格管理。
原则上本方案可用于解决任何多人同时如厕、可以解决没有卫生间的家庭在室内大小便的问题。由此扩展,原则上本方案可以解决人类的如厕问题。当然,在技术和加工制造及管理方面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相应地改进和发展。要全面推广,必须进一步研究和发展完善更方便的全自动技术。
记者:您认为您的研究方案还有哪些需要改进和注意的地方?
可降解塑料产业分析范文2
关键词:生物技术环境污染应用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的物质生活也得到了空前的满足,但是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也带来了环境的持续恶化。环境问题目前已经成为一个全世界都关注的课题,严重制约着全球经济发展新局面的到来,在我国环境问题则表现的更为严重,对经济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有非常大的影响。近年来我国对污染治理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已经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但是总体来看,目前的污染问题还十分严重,需要加大对其治理的力度。生物技术是指利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生物体以及其组成器官和组织,去研发新工艺或者新产品的一种技术应用体系,而环境生物技术就是指可以应用到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工艺或者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生物技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环境生物技术在污染治理过程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无论是在污水处理、废气处理和固体废物处理的过程中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科技的发展,环境生物技术的发展和革新速度也非常快,酶工程和基因工程等都是生物技术发展革新的结果。
1环境生物技术的发展概况及特点
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是造成当前各种污染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而环境生物技术对生态系统的构建有非常好的作用。从微生物学的观点来看,构成生态系统最基本的要素就是自然界中各种生物体,生态系统需要通过内物质的循环去保持平衡,而当前的生态系统遭到了非常严重的破坏,进而就造成了水污染、空气污染以及固体垃圾污染等各种我们能够看到的污染现象出现。当前的环境生物技术主要就是利用微生物自身的代谢功能去进行各种污染的治理,近年来随着微生物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也有越来越多的诸如酶工程、基因工程以及环境修复工程等新工艺和新技术的出现,并且在环境污染治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环境生物技术不仅仅只被用在污染治理之中,在健康产业、环境监测以及医药产业等等方面也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在世界范围内,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都非常看好环境生物技术的发展前景,也非常重视生物环境技术产业的构建和发展,以此可见在不久的将来环境生物技术必定会有更好的发展。环境生物技术之所以在世界上受到如此青睐,主要是因为其本身有诸多的优点,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效果也明显优于其他技术。传统的物理或者化学技术处理污染的过程比较繁琐,且一次性的处理量非常有限,投资相对来说也显得更高,最重要的是还会造成二次污染,而环境生物技术与之相比则有速度快、消耗低、效率高、成本低、反应条件温和以及无二次污染等许多的优点。此外,环境生物技术可以利用修复技术去净化环境,使得受到污染的资源能够再次有被使用的价值,这是其他传统技术和方法无法比拟的一项巨大优势。
2环境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2.1污水的生物净化
水为生命之源,水污染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身体健康所带来的危害是非常大的,因此,水污染的治理在我国一直被重点强调。相关的研究资料显示,造成水污染的污染因子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有机磷、重金属、氰化物以及各种酚类物质等等都是造成水污染的重要污染因子,传统的治污技术很难处理污水中这些有害的物质,而利用生物技术则比较容易实现。当前,通常采用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的技术进行污水的处理,这两种技术都是通过微生物自身的生命活动,利用生物体的新陈代谢过程去祛除或者转化污水中的有毒物质。无论是固定化酶还是固定化细胞的技术都属于微生物技术的范畴之内,都是环境生物技术在污染处理中应用的直接体现。
2.2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
土壤的污染是近几年来被重点关注的一种污染形式,因为我们所食用的粮食和蔬菜都来源于土壤,我们的生活更是片刻都不能离开土壤,因此必须要解决土壤污染的问题。相关的研究数据表明重金属是造成土壤污染最重要的污染因子,对于土壤中重金属的处理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难题,当前主要采用微生物的修复技术。土壤修复技术的原理是利用生物本身吸收和代谢的生命体活动去改变重金属的化学形态,使其化学特性固定,从而降低其在土壤中的移动性,最终达到对受污染土壤中重金属的净化和消减。通过上述生物技术处理过的土壤,不仅能够大大降低或者清除重金属的污染,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通过微生物活动改善土壤生态结构,防止水土流失。
2.3白色污染的消除
白色污染是当前表现非常突出的一种污染现象,其污染源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废弃塑料袋,还有就是很难被化解的农用地膜,据统计我国每年所产生的塑料垃圾有数百万吨之巨,广泛分布于河沟和土壤之中。许多人可能认为塑料垃圾只会有碍观瞻,却不是什么有毒有害的物质,实则不然,塑料垃圾会造成严重的水污染、土壤污染以及空气污染。生物可降解塑料袋的研发已经成为全世界都关注的一个课题,当前也已经有许多环保袋产品问世,这些生物可降解塑料袋的制作就需要用到环境生物技术。当前利用环境生物技术可以广泛地分离筛选能够降解塑料和农膜的优势微生物、构建高效降解菌,还可以分离克隆降解基因并将该基因导入某一土壤微生物中,从而使得两者同时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加速塑料袋垃圾的降解。
结语
综上所述,环境生物技术在污染治理工程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同时在环境修复工程中的应用也很广泛,从目前的实际应用情况来看环境生物技术非常有效。然而,由于我国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长期以来对环境问题有所忽略,所以尽管现在的污染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所面临的形势依然不容乐观,需要进一步加强环境生物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在实际的污染治理过程中,许多环境生物技术的虽然有很好的效果,但是由于其成本和适用性等条件的限制,还不能被全面推广应用,这就要求环境生物技术要不断的进行革新与进步,使其能够在环境工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于洁,冯裕,解玉红等.PCR-DGGE技术及其在环境微生物领域中的应用[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2(06):227-234.
[2]林杰喜.分子生物技术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4,12(07):129.
可降解塑料产业分析范文3
蜂窝纸板介绍
蜂窝纸板性能
1.蜂窝纸板结构
蜂窝纸板是利用仿生力学结构,根据蜂窝格六边形结构的受力原理而成的夹层材料。它是把上下两层面板和中间蜂窝状的芯纸,用一定粘合剂粘合,定型、干燥后形成的。
2.蜂窝纸板生产工艺
目前,我国所应用的蜂窝纸板生产线有多种。从进纸(原材料)到出成品(蜂窝纸板),由多道工序自动完成。
蜂窝纸板生产线所涉及的主要设备有:供纸系统、供胶系统、烘干系统、裁切机、压芯块机、传送带、拉伸机、涂芯胶系统、芯-面复合系统、面压加热制板机、切纸板机等,其生产工艺流程为:同时上多卷纸“纵向涂胶并预压痕复合并烘干”分切“自动收集”压实“纸芯拉开”纸芯涂胶“放面纸”复合“预压滚”烘干“压平”切断“快速分开”收集。
3.蜂窝纸板性能
(1)材质消耗少,比强度和比刚度高,重量轻。
蜜蜂用最少的材质消耗,构筑成容积最大,也最坚固的蜂巢。经科学研究论证,蜂窝的几何结构,形成整体恰似拱桥的结构,从而使面上的抗压强度提高了100倍。蜂窝纸板采用蜂窝结构,因而也同样以最少的材质消耗,获得最大的容积和最大的强度、刚度。
(2)优异的缓冲隔振功能。
蜂窝纸板为芯状结构,具有优异的缓冲隔振功能,接近EPS。
(3)良好的隔热、隔音性能。
蜂窝芯的蜂窝孔为密闭结构,其中充满空气而互不流通。因此具有良好的隔热、隔音性能。
(4)强度、刚度易于调节。
改变芯纸的厚度、克重或改变蜂窝芯的孔径、芯柱高度,蜂窝纸板即可获得不同的强度和刚度。
(5)可进行特殊的工艺处理而获得独特的功能。
蜂窝纸板是全纸质材料,易于进行特殊工艺处理而获得防水、阻燃、防霉、固化增强等特殊性能。这也是蜂窝纸板能够推广应用的原因之一。
(6)出口无需熏蒸,免检疫。
蜂窝纸板由于在生产过程中经过红外线烘干或微波烘干,相当于进行了消毒灭菌处理,所以出口无需熏蒸,免检疫。这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替木材而用于出口产品的包装。
(7)环保型产品。
蜂窝纸板在生产过程中无污染,又能回收再生,也易于废弃处理。因此可以代替EPS作为缓冲材料。
虽然蜂窝纸板有上述各种优点,但也存在一些缺点,比如耐破性能、耐折性能、耐戳穿性能等较差,这就限制了其在某些方面的应用;加工性能较差,不能像瓦楞纸板那样很容易制成箱型等包装容器,即使能够制作,生产时自动化程度较低;同时进行印刷时,印刷适性较差,不能满足现代装饰装潢的需要,这也限制了其在包装方面的应用。
纸浆模塑制品发泡技术
项目简介:该课题组采用纸浆、淀粉、树脂、助剂,发泡干燥后,纸浆占总重量的70%以上。对纸浆模塑发泡制品和未经发泡的纸浆模塑制品进行跌落冲击实验,在跌落高度相同、静应力相同的情况下,纸浆模塑发泡制品的最大加速度为203.23g•m^(-3),未经发泡得纸浆模塑制品的最大加速度为412.23g•m^(-3),由此可看出,纸浆模塑发泡制品的缓冲性能远优于未经发泡的纸浆模塑制品。
一株嗜水气单胞菌及其应用
项目简介:该项目研究的一株嗜水气单胞菌及其应用,涉及一株嗜水气单胞菌及其利用该菌生产3-羟基 丁酸和3-羟基己酸共聚物的方法。该发明提供的嗜水气单胞菌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45/90 CGMCC №0650及其突变体或变异体。利用上述嗜水气单胞菌低成本生产3-羟基丁酸和3-羟基己酸共聚物的方法是将嗜水气单胞菌在常规培养基中进行发酵,所述培养基的碳源包括大豆油或花生油或它们的混合物。为了促进3- 羟基丁酸和3-羟基己酸共聚物在嗜水气单胞菌45/90中的合成,所述培养过程中采用限制氮源、磷源或供氧三种措施中的一种或几种,还可以向培养基中添加月桂酸。利用该发明的方法,使得新型生物可降解材料3- 羟基丁酸和3-羟基己酸共聚物的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成为可能。
生物可降解材料
项目简介:该研究开始了第三代生物聚酯PHBV的微生物合成,第一代、第二代生物聚酯附加值不高,主要用于对环境无害的生物塑料。第三代除具有di、第二代生物聚酯的生物可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及物理性能更好以外,更具有促进生物组织快速生长的特性,是一代新型的生物材料。少数微生物在特定条件下能合成一系列结构新颖的生物聚酯,这样的高分子目前无法用化学法合成。其中少数几个生物聚酯可望被开发为第四代和第五代生物材料,具有更高附加值。
全淀粉生物降解材料
项目简介:采用一步法将粉状的淀粉直接加入到自行设计的反应型挤出机中生产出淀粉基片(膜)材,无需通过造粒,不仅简化了加工工艺,而且降低了加工成本;应用该技术可成功生产出淀粉含量高达95%以上的淀粉基半透明硬质片材和薄膜,硬质片材可用于热塑成型加工,可制得深宽比大于1/2的热塑成型制品。所开发的全淀粉材料制品检测生物分解率达83.0%,片材的拉伸强度可达49.7MPa,断裂伸长率可达33%,是国内唯一的完全生物降解型淀粉材。
淀粉基完全可生物降解材料
项目简介:长春应化所自1999年末开始一次性完全生物降解餐盒的研究、开发工作。目前生产的样品餐盒色泽洁白,具有非常好的耐水、耐油和耐温性能。以吹塑方法制备淀粉膜材料一直是世界性难题,长春应化所近期在吹塑方法制备淀粉膜材料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以淀粉为底物经生物发酵过程获得的脂肪族聚酯是指直接获得的聚羟基烷酸酯(PHAs)和获得的乳酸再经化学合成获得的聚乳酸(PLA)。
高强度淀粉基生物全降解制品
项目简介:该课题组研究的高强度淀粉基生物全降解材料是采用高分子淀粉及衍生物为基料,添加以微生物发酵法生产的生物柔脂加纤维素,多元醇等物质,用专用设备(专利技术)制造出机械性能好的全降解材料。该材料可塑性强、抗冲击强度大、耐高温(+15℃)、全降解。经多项国外检测,符合国际标准,并获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注册号(11017755520)、韩国《环保证书》、《卫生许可证书》。
淀粉基生物全降解材料制备技术
项目简介:该项目根据淀粉的反应挤出加工特性,在系统研究高粘度淀粉原料的熔融强度和流变特性的基础上,运用计算机模拟方法设计出适合淀粉基材料生产的反应挤出设备,并对国内通用塑料加工设备进行改造,制造出适用于淀粉加工的挤出和成型设备,成功开发了淀粉基生物全降解材料制备新技术。应用该技术可成功生产出淀粉含量高达95%以上的淀粉基半透明硬质片材和薄膜,硬质片材可用于热塑成型加工,可制得深宽比大于1/2的热塑成型制品。
该技术设计的具有知识产权的反应型挤出设备,不仅适合于淀粉基生物降解材料的生产,而且还可用于制备不同品种的变性淀粉,具有无污染,低能耗,无需反应溶剂等优点。
丝胶与有机单体聚合物降解材料的合成
项目简介:该项目以醋酸乙烯酯(Vac)、苯乙烯(PS)有机单体和丝胶(Ser)为原料合成得到了可降解聚醋酸乙烯酯―丝胶接枝共聚物(PVAc•g-Ser)和苯乙烯―丝胶共混物(PS&Sermixtures),经红外(IR)、紫外(UV)、扫描电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热分析(TG)、降解性能及机械强度等测试,表明PVAc?Cg?CSer、PS&Sermixtures分别是可降解共聚(混)物,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比醋酸乙烯酯均聚物(PVA)有较大提高,同时材料的柔性得到提高。特别是通过IR,证明PVAc?Cg?CSer系首次合成得到的可降解共聚物系列,可分别通过调节单体、引发剂的量控制共聚物的分子量大小,进而改变共聚物的机械强度和柔软性。
该研究表明,得到的共聚(混)物,与实验单体相应均聚物相比,分子量适中(特性粘度接近100)、机械强度(拉伸强度>4,多数>8MPa;杨氏模量一般>200MPa)和柔软性好(多数断裂伸长率>100%),又容易在自然界中降解。
利用剩余活性污泥和工业废水制备生物降解材料―聚羟基脂肪酸酯
项目简介:该项目开发了以土著PHA合成微生物回注法利用剩余活性污泥和工业废水制备PHA的技术。该技术是生于活性污泥经过一定时期的驯化,积累和富集了大量的PHA合成菌,随后加入工业废水进行发酵,发酵结束,分离纯化出为生物体内的PHA。整个过程无需灭菌,对企业现有污水处理系统稍加改造,在不影响污水处理的同时,即可进行PHA的合成。该研究采用回注少量土著PHA高产合成菌,“规制”驯化初期活性污泥的驯化方向,促使活性污泥中PHA合成菌成为优势菌群,提高活性污泥合成PHA产率。该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活性污泥合成PHA的产率三成至五成。目前项目组已经完成了实验室规模的研究,正在进行中试。
含淀粉的可降解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项目简介:该研究根据要求选择一种可以熔融的高分子材料,按照确定的淀粉添加量称量淀粉和制造用的辅料,制备前对淀粉和辅料进行混合研磨,然后进入一个进料漏斗。高分子材料加热熔融后进入另一个进料漏斗,并经喷头(记为喷头1)喷出在冷却辊上。淀粉和辅料从另一漏斗的喷头(记为喷头2)中喷出,两个喷头喷出的物料轨迹接近垂直。喷头1、喷头2分别可以沿物料喷出方向的垂直方向移动,两喷头的运动轨迹平行,冷却辊转动速度可以控制,因此可以控制单位面积上制成的材料中淀粉的含量。两个喷头同时喷出原材料,因此可以形成高分子-淀粉逐层累积、成型。该产品主要用作快餐盒,一次性杯、盘、刀叉、食品托盘及超市净菜盘等,还可用于农用及园艺材料、包装材料和一些高附加值的产品上。
矫形外科生物可降解材料的研制
项目简介:聚乳酸与人体组织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无毒性,无排异反应,其降解产物乳酸可以参与人体内糖类代谢循环,无残留,医用的高度安全性得到确认,已经成为最重要的可生物降解的人体内植材料。课题组经过多年努力已掌握合成技术,所制备的不同尺寸的骨螺钉,其弯曲强度已达280Mpa,剪切强度达180MPa,上述指标已达国际报道同类材料的最高水平。可用于矫形外科各种骨折治疗的生物可降解内固定材料系列,逐步替代金属内固定物,达国内领先水平。
PET上连续镀复二氧化硅新型食品包装材料
项目简介:该产品是一种在树脂薄膜上镀复二氧化硅膜的新颖食品包装材料,具有针孔少、致密性好、透明、无毒等优点。美国发达国家已全面推广应用,产品将全面取代镀铝塑料薄膜,市场前景十分良好,经济效益高。
年产600吨铸涂纸工程
项目简介:铸涂纸又称玻璃卡纸或高光泽纸,是高科技产品。该项目产品是利用原纸进行涂布涂料后,将处于塑化状态的涂层压贴于高度抛光的镀铬烘缸表面,由烘缸表面赋予涂层似玻璃镜面的光泽,因而其成品不仅具有极高的光泽度和平滑度,而且印迹清晰,画面色彩艳丽,富有立体真实感,极具包装装潢价值,是当今最具有魅力的包装材料之一。同时其生产技术简单,设备投资少,无污染,是造纸和化工结合项目,适合中小厂家生产。
新型RNTPVC无毒透明包装材料
项目简介:随着包装工业的迅速发展,透明包装材料的消耗量越来越大,人们对其内在性能和外观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国内外早有聚氯乙烯无毒透明包装材料的应用。但河南作为人口和消费大省,每年消耗无毒透明PVC包装材料1万多吨,而无毒透明硬质PVC包装材料却为空白。为此,该项目采用特殊工艺配方研制成功了新型RNTPVC无毒透明包装材料。该包装材料力学性能优异,无毒透明,价格低廉,应用前景广阔,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农业废弃纤维制环保包装材料
项目简介:该课题利用农业废弃纤维(甘蔗渣、稻草、麦草、玉米秆等)为主要原料,用专利方法将多层不同纤维一次复合成模塑包装材料,如工业品(尤其电器产品)内衬的缓冲防震材料、环保容器(观赏花盆、快餐具)等产品。我国农村每年有稻草、麦草、玉米秆等总量为4.8亿吨,其中仅有20%用于制浆造纸及制板工业。
新型软包装材料开发
项目简介:该课题组研制的SiO_x膜是Si_2O_3和Si_3O_4的混合物,与塑料膜粘合牢,耐蒸煮性、抗弯性、耐消毒性极佳,且适宜用于微波加工。用等离子体辅助电子束蒸发沉积(PECVD)SiO_x作为阻隔层,利用等离子体高密度,高能量,反应活性强,特别是把PECVD和电子束(EB)蒸发相结合沉积SiO_x薄膜,则产生具有如下优点的薄膜:对O_2、水蒸气、油脂等阻隔性优;阻隔层和PET膜粘合牢,耐蒸煮性好, 可微波加工;PET膜物理性质在涂覆前后几乎无变化。PET的表面颜色、雾度、光泽、光通过率、折射率、反射率等方面均无变化;PET薄膜润湿性好(表面能增加到约58dyne),有利于印刷或复合;生产速度快,价格低。
自发光植绒制品研制
项目简介:该发明专利,可以广泛地应用在汽车内饰、指示标志、家居装饰、箱包、首饰盒、工艺品、家具、服装等包装材料等领域;所述的自发光短纤维,直径为0.5 ~5D;长度为0.5~5mm也可以应用于货币及票据的防伪标识。其植绒的工艺与现有植绒无差异,只是根据所选用发光剂的性能特性在纤维原材料中加入合理的比例,熔融制成,其制作工艺简单。现有的植绒设备和植绒短纤维生产线无需变动即可生产。
镀铝纸涂料开发与应用
项目简介:镀铝纸是一种用途十分广泛的包装材料,由于其光亮度高、防潮性能优越而成为包装纸产品中的“贵族”。目前的生产工艺主要有三种:铝箔复合法、转移法及直镀法。我所研制开发的GYZ系列产品是专为镀铝纸直镀工艺设计的底涂胶,可用于铝箔卡纸、烟衬纸、酒标纸的生产中,具有光泽高,与铝结合性好,无异味,胶膜韧性较好,使用后污染小等优特点。产品的性能达到进口样品的检测指标,并完成了应用实验。目前正在进一步开展其它相关领域的应用研究和实验工作。
新型包装材料
项目简介:该产品采用新型纸塑多层复合工艺加工而成,具有良好的阻隔性和避光性,常温保质期长,各种质量性能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该产品适用于牛奶、果汁、饮料的包装。产品特点包括采用新型工艺,降低了成本,增强乳品企业的竞争力;采用新型高阻隔材料,常温条件下保质期长;卫生性能安全、可靠;可直接微波加热,方便饮用;易加工操作,加工效率高;高强度,方便长途运输;可环保回收再利用。
高阻隔纳米复合塑料包装材料
项目简介:许多商品在保存、储藏和运输中要求包装材料具有高阻隔特性。塑料包装材料有一定的阻隔性能,但在某些场合下仍然显得不足。该材料,采用层状无机物经有机插层处理,无机物层状分散后以纳米片状形态分布在塑料包装材料中。该技术利用层状无机物的高阻隔特性,可以大大提高塑料包装材料的阻隔性能,同时也提高了其稳定性、耐热性。与多层复合包装相比,生产工艺简单、成本低。可以广泛用于各类商品的包装。
多层共挤高阻隔包装材料
项目简介:该成果主要用于肉类、奶制品、饮料、生鲜食品、高温蒸煮食品、儿童食品、药品、化妆品等产品的包装。研制出的产品各项性能经国家指定行业法定检测单位《吉林省塑料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检测,均达到项目立项所制定的指标。使用多层共挤高阻隔包装材料包装的物品,可以在取消防腐剂的状态下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和货架期,可使食品达到保鲜、保质、保味、无污染的目的,可确保被包装物在运输、储存、分销过程中不变质。该项目研制的配方采用了纳米技术,通过纳米材料对PA6和MXD6的改性,提高了阻隔性能,降低了价格昂贵的高阻隔材料EVOH的用量,提高了高阻隔膜的强度和透明度,可降低高阻隔膜的整体厚度。
真空镀SiOx高阻透薄膜
项目简介:镀SiOx高阻透薄膜是九十年代出现的新型高阻隔包装材料。与目前市场上的高阻隔材料相比,具有阻隔性能优良、透明度高、保香性优良、耐蒸煮、具有良好的微波透过功能,能回收利用,无公害,是理想的环保产品。该技术成果利用硅棒连续供料和在真空条件下利用激光电子束加热熔化SiOx技术、化学等离子体气相淀积技术,较好地解决了低温、低真空镀SiOx膜的连续性生产问题,降低了生产成本(产品远低于进口产品售价),保证了产品质量。
纸浆模制品生产线(ZXA、ZXC型)
项目简介:纸浆模制品是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在我国发展起来的新型纸品包装材料,已广泛用于禽蛋、鲜果、玻璃、陶瓷、搪瓷制品、工艺品、电子元器件、医疗药品等包装材料和农用育秧床、营养钵。纸浆模塑制品生产线是生产纸浆模制品的专用机械,它可利用纸箱厂的边角余料、印刷纸边、旧书刊报纸及废纸作为原料,通过不同的成型模具加工成各种形状和尺寸的纸浆成型包装产品。“ZXC”型纸模生产线主要由制浆、模塑成型、化工防潮、干燥四部分组成,整机性能优越,已投入小批量生产,已在济南、宜昌、沧州、南京等地推广使用。
多层共挤低温高收缩膜
成果简介:多层共挤低温高收缩膜以尼龙、聚烯烃共聚物、粘合剂及多种改性剂为原料,经过塑化、共挤、复合、两段双向拉伸,热定型特殊工艺过程加工而成。其产品结构为五层,每层均有不同性及作用,具备阻水、阻氧、隔气、耐磨擦、抗拉、抗穿刺、柔软、透明、遇热瞬间收缩,易封口,贴体性强,易印刷等特点,主要应用于冷藏肉的包装,是一种现代的食品软包装材料。
可食性生物多糖食品包装膜
项目简介:该项目产品可食性生物多糖食品包装膜是由葡萄糖连接而成的高分子物质,具有可食性、可降解性,无色透明,隔氧性好;作为食品包装膜,其直角撕裂强度、机械强度、透光性等指标均达到塑料包装优等膜标准。该膜可薄至0.01mm,在塑料封口机上热压成袋,袋装奶粉和色拉油不漏粉不漏油,可以与奶粉共溶于水一起食用,是一种典型的绿色包装。该膜可用于食品的可食包装、医疗卫生(医药的载体和胶囊),替代塑料的可降解包装、可降解农膜等,也可制成度密度卡片食品。该技术产品有着广阔而长远的市场。
展会信息
第十六届东莞国际塑胶及包装展
展览时间:2008年6月10日―13日
展馆地址:广东现代国际展览中心
展览范围
一.橡塑胶类
1.生产设备
2.塑胶辅助设备及配件
3.塑胶原料
4.测量仪器:材料实验机,测色仪及其他专用仪器
二.包装类
各种包装机器及自动化生产线 食品及药品包装 制袋及制盒机械 印刷包装机械 入瓶及入罐包装 标签,喷码及条码 各类包装材料 其他相关产品及技术
2008第十六届上海国际印刷、包装、纸业工业展览会
展览时间:2008年7月2日―5日
展馆地址: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
参展范围:
一、商标标签、丝网、柔印、凹印、特种印刷
二、印前数码快速印刷、胶印、轮转印刷
三、纸盒、纸箱、纸制品加工包装印刷
四、印后、包装印刷机械设备
延伸阅读
天然空调”一年节电38万度
――绿色、科技装点国家会议中心击剑馆
这是一个充满现代气息的运动场馆,四部滚动电梯平稳地将观众载往四层,高大明亮的落地窗外可见精致的“鸟巢”和繁花似锦的奥运景观大道,这里就是国家会议中心击剑馆。
据介绍,国家会议中心击剑馆位于奥林匹克公园国家会议中心内,奥运会期间用于击剑、现代五项的击剑和气手枪比赛场馆,建筑面积为56000平方米,设有固定座位数5900个。多层复合结构吸纳噪声
远远望去,国家会议中心击剑馆独特的金属屋顶分外抢眼,现代并且有质感,但是人们也不禁要问:金属屋顶每逢下雨不是要叮叮当当响个不停吗?
国家会议中心的总承包方北京建工集团技术负责人给观众吃了一个“定心丸”:屋顶经过独特技术设计可保比赛不被噪声“打扰”。
负责人说,为了防止雨水敲打金属屋顶形成噪声,干扰室内活动,会议中心主体部分的屋顶由内向外采用穿孔铝板、吸音层、隔热层、防潮层、防水层、防雨层等多层复合结构。从而既保证馆内的噪声能够及时被吸纳,又避免了雨水敲击屋顶对馆内形成噪声干扰。计算机控制整体提升
击剑馆所在的国家会议中心总建设用地面积约12.22公顷,总建筑面积约53.4万平方米,实属一个庞然大物了,而其6万平方米的大屋面也运用了计算机控制整体提升的新技术来解决。
“运用计算机的控制,我们提升屋面和观众席的台面,这样可以保证结构的稳定不变形。”北京建工集团国际会议中心工程项目经理李志远介绍,国家会议中心的结构类型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和钢结构,建筑高度43米,基础埋深15.47米,它的钢结构工程分为地下、地上两部分,吨位分别约为1380吨和1500吨。
根据工程的特点、难点,充分利用现有的提升支架及结构本身,施工人员制定了合理的组装、提升、焊接顺序与工艺,采用计算机控制液压千斤顶群同步提升技术,通过有效的控制,进行了承重系统的平稳转换及卸荷,高空精确合拢,整体达到设计规范要求,完成了四次钢桁架提升。同为奥运工程项目的广播中心200米长大梁也是运用了这项技术。“我们有天然空调”
“有人问过,这样一个27万平方米的建筑开启空调后,电表的数字得以多快的速度往上蹿?大家不用担心,我们有天然的空调。”项目经理李志远介绍,承建者北京建工集团的专家们设计出了一个独具匠心的方案――在击剑馆下面修建了3个低于地面7米的下沉花园,共计约1200平方米,这个巨大的室内花园使得局部温度低于正常室温,同时击剑馆顶部设有3个天窗可通风,由于空气上下具有温差,可形成自然对流,构成一个天然的“空调”,在炎热的夏季,国家会议中心室内即使不开空调也能让人感到凉爽。
李志远说,这样的设计将使得每年换季的四个月时间内,国家会议中心可以不使用空调,从而每年节电38万度。
同时,造型巧妙的屋顶也成为雨水回收的绝佳工具。国家会议中心的设计融入了中国传统建筑中屋檐和拱桥的设计元素,屋顶呈现“双曲线”图形,四角微微上翘,下方则形成一条向上拱起的弧线,形似拱桥。这样的设计不仅外形美观,而且面积多达6万平方米的整个金属屋面就能充分地收集雨水。
设计人员说,雨水经过中水回收利用中心处理可用来浇灌绿地。按照北京正常年降雨量计算,降雨能够基本满足浇灌需求。
新材料对北京奥运贡献大
据悉,“水立方”ETFE(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膜结构等最新科技,使北京奥运会场馆建设得以高水平顺利完成。北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蒋效愚在回答本报记者提问时说,国内化工新材料工业对北京奥运会场馆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蒋效愚说,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外墙采用的ETFE膜结构就是化工新材料应用的一个例子,是中外化工新材料企业成功合作的结果。如此大面积地采用ETFE膜结构,在全世界也是首次,这不仅使国家游泳中心的建设速度大大加快,成本降低,而且隔热、保温、环保。
据了解,国家游泳中心采用ETFE膜结构,使馆内透光性大大提高,可保证90%的自然光进入场馆,平均每天有近10个小时可采用自然光照明。和温室一样,“水立方”通过收集太阳能并将其导入加热水池,大大节省了能源。
在问到北京奥运会举办期间靠近市区的化工企业需不需要停产时,北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王伟说,在奥运会期间,将采取一些临时性措施来确保空气质量。这些措施,有的在奥运会的测试赛期间,包括在体育场馆附近搞一些监测点,来确保空气质量的良好。奥运会期间化工企业需不需要停产要根据这些测试结果再决定。国家和北京市政府特别重视大气污染的治理、北京环境的改善。根据国际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北京城区的好天气已经从1998年的100天增至2006年底的241天,中、重度污染的天气从141天下降到了24天。
北京首套垃圾精分选系统奥运期间启用
据北京市环卫集团一清分公司介绍,中国国内首套专门用于接收、处理已经居民分类过的垃圾精分选系统小武基光谱分选系统即将开工建设,并将在北京奥运会期间投入使用。
据《北京日报》报道,北京市环卫集团一清分公司有关负责人说,此系统是目前世界最先进的垃圾分选技术之一。建成后,小武基大型固废分选转运站将成为中国第一家实现光谱分选的垃圾分选站。
届时,奥运中心区场馆产生的大量分类垃圾将通过此系统进行精细分选,使垃圾的转运、处理和再利用率大大提高,为北京实现“绿色奥运”提供技术保障。该系统建成后还将配套建立全透明的空中参观通道,参观者可以零距离观看垃圾分选设备运行过程。
光谱分选系统是根据不同物质对光谱形成的反射不同的原理,实现不同物质之间更为精细的筛分。光谱分选系统投入使用后,仅废塑料一类就能分辨出PVC、PE、PP、PET等8种不同材料,更好地实现再利用,提高分选和处理效率。此外,该系统还能分辨出纸张等轻质物质。
由北京市政府投资建设的小武基分选转运站渗滤液处理工程,已通过工艺验收,进入试运行阶段。该工程总投资550万元,日处理渗滤液能力可达60立方米。经过该工艺处理后的渗滤液和污水可达到国家二级排放水标准。
热点关注:塑料产业凸显新商机
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塑料橡胶工业展览会(简称:2008国际橡塑展于4月17日至20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行。本届展会的主办方之一,雅式展览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朱裕伦先生日前表示:今年展会为迎接8月份的北京奥运会,特别增加了体育元素,举办“橡塑与体育”的主题活动。
北京奥运会,为塑料产业带来商机
我国的塑料工业是以塑料加工为核心,包括塑料合成树脂、助剂及添加剂、塑料加工机械与模具。“塑料与奥运密不可分,在场馆装修及体育器材上被广泛使用。”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会长廖正品在接受《市场报》记者采访时说:“塑料的节能降耗、节约材料及其可回收利用的环保特性在奥运场馆等设施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大量的塑料管道管件、塑料异型材门窗在奥运场馆建设中大显身手,大型场馆建设使用了PC屋顶板材、塑料座椅、跑道、草坪以及体育器件上塑料材料的使用,为这一产业带来无限商机。”
塑料新材料,为北京奥运添绿
廖正品介绍:生物降解塑料将为北京奥运添绿。据悉,奥运会举办期间,在集中用餐地点将有选择地使用生物降解塑料餐;在使用一次性餐具场所将全部使用生物降解塑料餐具;为积极推动生物降解塑料在北京奥运会上的应用,践行绿色奥运的理念,奥运村将使用800多万个生物降解塑料袋,以解决传统塑料袋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其中有40万个黑色塑料垃圾袋,750万个白色塑料垃圾袋和20万个医用黄色塑料垃圾袋。
塑料材料,体育运动中得到广泛应用
记者了解到:塑料是现代体育中不可或缺的材料。体育设施和用品一向是塑料应用的重要领域,目前,塑料行业正在积极地准备开发和使用能够提供更高性能、更强机械强度和环保性能的塑料复合材料,以满足体育运动的更高要求。
国家体育用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候都兴先生指出:自第奥运会之后,历届奥运会的田径赛场主要跑道与辅助区均采用了塑料铺装,塑料跑道已被国际公认为最佳比赛跑道。现在以聚氨酯、三元乙炳橡胶(EPDM)、丙烯酸酯为主要面层材料在塑料跑道、篮排球场、网球场等运动场地得到广泛应用。
以聚丙烯PP、聚乙烯PE、尼龙PA为原材料制造的人造运动草坪,也得到了国际足球联合会的认可,正在各级学校和正式比赛中被广泛使用。
PVC运动地板则广泛应用于各室内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场馆;采用高级合成革制作的沙滩排球,具有美观的外形和良好的手感。
聚氨酯材料的篮球鞋,备受球迷的喜爱。统计表明,现代篮球鞋多以人造鞣皮及轻质的网眼织物组成鞋面,整个鞋底多为聚氨酯材料制成,配以篮球运动规律的花纹,使运动员在运动时更加灵活、迅捷。
此外,纤维增强重合材料也广泛应用于自行车赛车、越野赛汽车、冰球棒、赛艇桨、帆船桅杆、登山用品以及滑翔机等。
候都兴强调:随着现代体育运动对运动器材越来越苛刻的要求,将选进的塑料复合材料运用到体育用品中,是21世纪体育用品产业发展的主流。
高科技助阵奥运应急 特种车首次集中亮相
即将举行的2008奥运会,对北京城市应急管理机制提出了考验。近日,“2008中国突发公共事件防范与快速处置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会上展示的不少高科技产品,无论是对各级灾害管理部门,还是对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办奥运的北京来说,都有着非同小可的意义。
特种手术车会“变身”
看似普通车,后半部分其实是折叠起来的,一到关键时刻,能变宽成为一个手术室、在车内就可实施开颅、开放性气胸、呼吸道阻塞、紧急气管切开术等大、中、小手术。据称,在这种车上,一昼夜可完成40例手术。研讨会期间,会议中心正门展示的15辆各式应急特种车成为热点。
“这些应急车是第一次大规模集中展示。”工程师袁光明说。这15辆应急车由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所属苏州江南航空机电工业公司为大会提供,包括适用于各种突发事件处置工作的应急通讯指挥车、救援车、救护车等,“其中急救车等曾在土耳其、海地地区的联合国维和行动中大显身手。”
“X光线车和手术车都包含了我们的最新技术。”袁光明说,“两种车型均有空间扩展功能,而手术车最大的特点是具有双面扩展功能。”在工作人员的操作下,手术车两侧挡板各自伸展,几秒钟功夫就将车内面积扩大了3倍。
据介绍,苏州江南航空机电工业公司还提出了由现场应急指挥车系列、通信车系列、急救和救护车系列系列、抢险车和保障车系列五大分系统组成的“建设机动应急救援系统”的方案,以快速应对突发事故。
“绿色通道”保障通信
无论是自然灾害、事故灾害,还是公共卫生与社会安全事件,针对突发应急事件及时发出预警信息是确保指挥调度通信是减少损失、提升指挥水平、统筹协调救灾力量的重要内容。
记者从研讨会上了解到,随着先进的全球宽带网络通信技术以及第四代卫星成功入轨,目前中国交通通信中心的海事卫星已经实现集通话、传真、数据通信网络一体的3G水平卫星通信网络,在林业系统、地震系统、电信系统、武警系统、军队系统、安全局系统、机要系统、电力系统、铁路系统许多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已经作为国家应急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与国家应急网络平台全面互联。其中,在信息安全方面,包括北京奥运会移动和固定通信两大合作伙伴中国移动和中国网通公司的机动通信部门,都将海事卫星作为必备系统,承担紧急事件发生时期应急通信保障任务。
可见,有了这些高科技,2008年奥运会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防范与快速处置能力将大大增强。
国内首个“漏斗屏”落户奥运篮球馆
报道赛时具有精彩瞬间捕捉、奇特镜头回放、实时直播同步、赛况信息播报、计时记分统计、公商广告播出功能的一套国内独一无二的全彩高清LED显示系统落户五棵松奥运篮球馆。目前,该套显示系统已安装就位,正加紧调试。
据介绍,为满足奥运会及赛后NBA篮球比赛的需要,该套系统由漏斗屏、环形屏及计时记分控制系统三部分组成。
漏斗屏整体框架结构为钢制或铝制。其结构复杂且庞大,内部分为五层,设有维修通道。整体结构由美国生产。漏斗屏具有升降功能,在屏幕上方有4台升降机组。漏斗屏的升降由计算机系统控制,最高可升至底部距地面15.922米。可根据观众视角和客户需求升降以达到最佳的显示效果。
看台层环形显示屏,安装在场馆内首层内廊一周,由110面屏幕组成,每块屏幕最长3米,最短1.8米,总长度约为270米,像素点间距为23毫米,可显示各种视频,主要用来播放渲染现场热烈气氛的视频图像,比如焰火、水流喷洒等场景。还可以像漏斗屏一样显示赛况信息,循环播放即时消息等。
赛场计时记分控制系统。主要集中控置和显示赛事计时记分统计信息,是专业的集成裁判系统,可综合设定和控制赛场分数和时间,将比赛结果通过控制室内的设备投放到漏斗显示屏和看台层环形显示屏上,并同步更衣室计时时钟和比赛时钟,使得赛场秩序井然有序,比赛结果更加准确、公正。
新闻链接
“漏斗屏”自重22吨
悬挂于场心正中央的显示屏自重22吨。因形似“漏斗”,俗称“漏斗屏”,分上下五层,纵身净高9.042米,最大直径约为11米。自下而上第一层为环形像素点间距为20毫米的显示屏,可显示各种文字、图案信息,显示效果可以根据客户需要随意设计,俗称“走马灯”。第二层为4面像素点间距为10毫米的视频显示屏,每面高3.234米、宽5.76米,4面屏幕可播放同一视频信号也可播放不同视频信号,屏幕图像色彩柔和逼真、灰度丰富、层次感和立体感强,画面清晰不闪烁,也是观众收视率最高的看层。第三层为非背光式广告板,可放置粘贴式海报等平面广告。第四层为8面像素点间距为20毫米的显示屏,每面高2.91米、宽3.2米,可显示视频和赛场比分及球员信息等,也可播放同一视频或不同视频信号。第五层为背光式广告板。
科技奥运融入北航体育馆 实现智能化监控
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体育馆的改建过程中,场地灯光供电在原有双电源供电系统基础上,引入了临时柴油发电机作为第三电源,同时引入了快速EPS装置,将电源转换过程中停电时间控制在3ms以内,大大提高了供电可靠性。
可降解塑料产业分析范文4
关键词:玉米;农业生产;作用;展望
中图分类号:F326.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432014
玉米是一种起源于美洲大陆的谷类作物,其在世界上多个国家中都被作为主要农作物之一[1]。玉米在中国粮食作物中产量仅次于水稻与小麦,其可显著促进我国现代化农业经济快速建设与发展,这就意味着玉米产业的发展对于国家农业生产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因此,为促进玉米产业的长远发展,推动农业生产,农业相关工作者应重视探究玉米产业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并就玉米产业现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1 玉米产业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1.1 重要粮食作物
在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粮食可直接影响国计民生,当其出现短缺时,国家安全及社会稳定一定会受到直接的影响。我国总人口约占到世界人口的1/5,属于人口大国,因而在粮食供给的问题上一直采取粮食自给政策[2]。玉米作为我国3大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面积约占了我国现有耕地的1/5,在粮食年总产量中,玉米年产量更是占到25%以上。这意味着玉米产业在促进我国粮食增产增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2 主要饲料作物
相关研究指出,世界上近65%的玉米均被用作饲料。玉米可作为能量饲料,其秸秆可作为青贮饲料,100kg的玉米可发挥的饲用价值等同于135kg的燕麦,这就意味着玉米提供的饲料价值与其他谷物相比有明显较优,因而玉米被称作“饲料之王”[3]。畜牧业作为农业生产中的重要部位,其发展与饲料供给量与质量离不开。而玉米作为饲用价值较高的农作物,其产业的发展对于畜牧业而言也起着毋庸置疑的推动作用。
1.3 高效经济作物
由于玉米籽粒中含有丰富的淀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因而其在食品加工或工业中也多被视作良好的加工原料,其综合利用率远高于其他作物,可达99%。由于玉米中淀粉含量高达78%,且化学成分佳,可作为药源、糖源、能源等,所以其在各类加工中均能作为优异的淀粉供给源。在工业领域的生产中,其不但可提供淀粉,可加工出氢化油、饲料、果葡糖浆等。玉米淀粉还可用作可降解塑料的生产,以推动环保工作的开展。加之玉米油富含维生素E,含较低饱和脂肪酸,因而被称作“健康营养油”,在目前人们愈加重视健康食品的环境下也逐渐开始受到了追捧。玉米可在商品农业生产中作为高效的经济作物。
1.4 有效调节作物
在现代化栽培技术的影响下,玉米种植也实现了合理轮作,主要表现在茬口好、耐连作等方面,因而可发挥着优于水稻与大豆的轮作优势。加之玉米种植可为畜牧发展提供充足的饲料,推动畜牧业的发展,而畜牧业的发展又可为有机肥料提供大量的原料,从而得以持续循环地维持土壤肥力。玉米秸秆实施还田时,还能有效增加了土壤养分与有机质,对其生物活性的提高起着良好的促进作用,以此真正实现了维持土壤良好肥力的农业生产良性循环。
2 玉米产业在农业产生中的前景展望
玉米产业的发展受市场需求的直接影响。而由于玉米产量稳定,具备较大增产潜力,种植成本较低,且在食用、饲用、加工等多个方面均能发挥良好应用价值,因而玉米产业在农业生产中具备较良好的发展前景。玉米可在饲用、食用、工业原料等方面应用,这就对玉米产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随着能源危机的加重,绿色能源的使用也逐渐开始受到了人们的重视,而玉米可用作生产酒精,因而其在未来对燃料乙醇消费需求不断增加的环境下也将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也要求玉米产业应提高单产水平[4]。在此认知基础上,玉米产业应将发展目光聚焦于培育并推广优良杂交种,确保实现玉米高产、减少病虫害、提升适应性。主要可通过优化玉米化肥理化特性,实施科学合理施肥来达到玉米增产增收,还要对玉米病虫害的物理、化学防治手段积极进行完善、创新,确保的玉米优质栽培,并需加强玉米现代化耕作栽培水平,以真正实现玉米稳定增产。
3 结语
玉米在农业生产中不但可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还能作为饲料作物、经济作物、调节作物等,从而在农业多个方面发展中均发挥着良好的影响作用。而在现阶段农业生产对玉米产业愈加重视的环境影响下,探究玉米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积极推广科学玉米栽培技术已然成为了玉米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因此,这要求农业相关工作者应重视研究如何科学栽培玉米,真正实现玉米增收,从而为推动农业生产提供重要的技术助力。
参考文献
[1]周晶.玉米栽培技术的研究与展望[J].农业与技术,2016(04):
130.
[2]张秀青.中国玉米产业困境及破解途径[J].农业展望,2014(07):
50-52.
[3]王倩.关于我国玉米产业问题研究综述[J].科技展望,2016(10):
可降解塑料产业分析范文5
摘要:近年来,基因工程技术广泛应用于马铃薯抗病、抗菌、抗虫、抗除草剂、品质改良及生物反应器的研究中并取得了一定进展。本文综述了近20年国内外基因工程在马铃薯育种上的应用现状,为马铃薯产业的大力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基因工程;马铃薯育种;应用现状
中图分类号:S532.035.3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1-4942(2013)06-0130-04
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是世界上广为种植的粮、菜、饲兼用型作物,也是我国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重要的经济作物,可以加工制成各种产品[1],其栽培面积仅次于小麦、水稻和玉米。全世界每年的总产量将近3×108 t,中国占了其中的18%,居世界第一位[2]。马铃薯以其独特的经济价值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尤其近年来随着生物能源的兴起与开发,马铃薯也被视为一种新型的能源材料,从而掀起了对马铃薯生物学性状及应用的研究热潮[3]。
马铃薯为同源四倍体作物,其遗传分离复杂、后代筛选繁琐,用常规育种方法改良品种难度极大。尽管已培育出许多食用加工的优良品种,但至今许多优良栽培品种仍受到多种病虫害等的严重危害。近些年发展起来的植物基因工程技术,可以将各种来源的基因导入马铃薯,使马铃薯基因工程取得了许多突破,显示出诱人的前景。
1 马铃薯抗病基因工程
11 马铃薯抗病毒病基因工程
病毒病是马铃薯的主要病害之一,也是造成马铃薯退化的主要原因,严重危害着我国马铃薯的生产。随着病毒检测技术的发展,人们发现几乎所有马铃薯品种都受到一种或几种病毒的侵染[4]。目前已报道的侵染马铃薯的病毒有40余种[5],国内发现的专门寄生于马铃薯的就有9种,即马铃薯X病毒(PVX)、马铃薯Y病毒(PVY)、马铃薯S病毒(PVS)、马铃薯A病毒(PVA)、马铃薯M病毒(PVM)以及马铃薯卷叶病毒(PLRV)[6]。其中马铃薯Y 病毒和马铃薯卷叶病毒是最主要的马铃薯病毒[7]。而且PVY+PVX或PVY+PLRV混合侵染带来的损失远远大于各病毒单独侵染。
马铃薯抗病毒基因工程主要有病毒外壳蛋白(CP)基因的交叉保护作用,RNA和反义RNA介导的抗性,核酶、缺损的复制酶基因介导的抗性以及干扰运动蛋白等[8]。在以上技术中, 利用病毒外壳蛋白基因介导植物产生抗病性是目前马铃薯抗病毒基因工程的热点之一。近十多年来,应用生物工程技术将病毒外壳蛋白(CP) 基因导入马铃薯的研究工作已取得重要进展[9],有些学者鉴定了表达PVX+PVY双价CP基因转基因马铃薯的抗病性,结果表明转基因马铃薯对PVX+PVY复合感染产生不同程度的抗性[10]。利用反义RNA技术,有些学者用非翻译的序列转化植株也能产生抗性,RNA与反义RNA转化阻碍翻译的进行,导致基因产物减少[11]。马铃薯抗病毒基因工程的成果还有很多,随着对病毒与植物相互作用机理的深入研究,抗病毒基因工程在育种上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12 马铃薯抗真菌病基因工程
真菌性病害也是限制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主要病害之一,马铃薯真菌病害种类繁多,其中最主要的是晚疫病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往往造成马铃薯大幅度减产。近年来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在马铃薯抗真菌病方面取得一定的进展。在马铃薯抗真菌病基因工程育种中大量使用的主要有植物病程相关蛋白、水解酶——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抗真菌蛋白(肽)、抑制病原菌毒性因子的蛋白等等。付道林等[12]将携带有Ⅰ型烟草β-1,3-葡聚糖酶基因和Ⅰ型菜豆几丁质酶基因的pBLGC质粒导入津引8号马铃薯品种中,获得了抗病转基因品种。Ali等[13]将人工合成的4种阳离子肽基因导入马铃薯并对马铃薯病原真菌和细菌的抗菌活性进行了测试,所获得的转基因植株对相应病原菌的抗性都得到一定程度的增强。
13 马铃薯抗细菌病基因工程
近年来植物抗细菌病基因工程研究取得的进展,主要表现在阻断病原细菌的致病途径,强化植物抗病反应及其信号转导途径,植物防御基因的表达,利用非植物源抗菌蛋白和利用细胞凋亡反应控制病害的发生等方面。Dong等[14]将克隆于芽孢杆菌的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AHL)水解酶基因aiiA转入烟草和马铃薯,转基因烟草和马铃薯对软腐病菌(Erwinia carotovora)的抗性显著提高。贾士荣等[15]将人工合成的Cecropin B及Shiva A基因转入我国7个马铃薯主栽品种中,经温室和田间接种试验鉴定,部分转基因材料对青枯病的抗性比对照提高1~3级。
2 马铃薯抗虫基因工程
在马铃薯的整个生育期,常常遭受各种害虫的侵袭,如蚜虫、马铃薯块茎夜蛾、蛴螬等,直接危害地上与地下部分,造成产量和品质下降,甚至导致死亡。迄今为止,各国研究人员已经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分离得到了不同来源的抗虫基因,其中用于提高植物抗虫性的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从细菌中分离出来的抗虫基因,如苏云金芽孢杆菌毒蛋白基因(Bt基因);另一类是从植物中分离出来的抗虫基因,如蛋白酶抑制剂基因(PI基因)、淀粉酶抑制剂基因、外源凝集素基因等。其中,Bt基因和PI基因在农业上应用最广[16]。Arpaia等[17]的研究结果表明,雌性科罗拉多甲虫取食了含有cry3B的转基因马铃薯后,生殖能力受到了严重损害,不能产生后代。Marchetti等[18]从大豆中分离得到了几种蛋白酶抑制剂基因(KTi3、C-Ⅱand PⅠ-Ⅳ),并将其导入马铃薯中,经检测在表达足够数量抑制剂的情况下,幼虫重量的增加降低50%。
3 马铃薯抗除草剂基因工程
通过化学方法控制杂草已成为现代化农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除草剂在杀死杂草的同时不仅污染环境,有的还会对农作物的生长产生伤害。而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耐除草剂基因导入作物,增加了对除草剂的选择性和安全性[19]。耐除草剂基因工程主要从两个方面解决问题,一是修饰除草剂作用的靶蛋白,使其对除草剂不敏感,或使其过量表达让植物吸收除草剂以后仍能进行正常代谢;二是引入酶或酶系统,在除草剂发生作用前降解或解毒。如比利时植物遗传部门的研究人员把编码乙酰CoA转移酶的Bar基因导入马铃薯,获得耐除草剂的转基因植株。
4 马铃薯抗逆基因工程
干旱、高温、低温、盐胁迫等逆境条件影响马铃薯生长,严重时甚至导致死亡。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研究者从基因组成、表达调控及信号传导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明确植物对逆境胁迫的耐(抗)性机理,将相关基因导入马铃薯以改良胁迫抗性。例如,Goddijn等[20]成功地将大肠杆菌海藻糖合成酶基因复合体otsAB基因导入马铃薯,明显提高了转基因植株的抗旱性。赵映琴[21]将AtNHX1基因转入马铃薯株系中,在相同盐浓度胁迫下,转基因马铃薯的株高明显高于对照,尤其是在高盐条件下胁迫90 d时,大部分转基因株系的株高均显著高于对照。
5 马铃薯加工品质改善基因工程
51 马铃薯淀粉品质改良基因工程
在淀粉的生物合成过程中,影响淀粉品质的关键酶是淀粉合成酶(SS)、淀粉分支酶(SBE)和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GPase),它们共同作用影响淀粉颗粒的结构和特性。利用基因工程手段改变这些酶在植物中的表达,从而获得具有独特性质、新型的马铃薯淀粉用于食品加工或其它工业生产之中。宋波涛等[22]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法将CaMV35S驱动的正/反义sAGP基因导入马铃薯后,转正义sAGP基因的淀粉含量增加5%~6%,而转反义sAGP基因淀粉含量下降达27%。在马铃薯中,AGPase水平降低时,直链淀粉含量显著降低,而支链淀粉含量升高[23]。
52 马铃薯块茎抗褐变基因工程
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是产生褐变现象的主要原因。许多研究者运用反义RNA技术特异抑制PPO的表达,从而达到抑制马铃薯褐化的目的。如Bachem等[24]将反义多酚氧化酶基因导入马铃薯,能够有效增强块茎的抗褐变能力。
53 马铃薯块茎抗低温糖化基因工程
据资料介绍,块茎在低温贮藏条件下的低温糖化给马铃薯加工产业带来的损失高达数千万美元。于是,人们借助基因工程技术来解决这一难题。张金文[25]克隆了马铃薯栽培品种“甘农薯1号”的酸性转化酶基因,构建了反义植物表达载体,获得了转基因植株。除了运用反义RNA技术外,还可通过表达自身或外源的酸性转化酶抑制因子来改善马铃薯低温糖化。如超量表达烟草酸性转化酶抑制子的马铃薯在4℃低温贮藏后块茎中的还原糖含量与液泡酸性转化酶的活性都显著降低,两者呈正相关[26]。张琼[27]用低温诱导块茎特异表达融合启动子pCL与pCLMlb的反义转基因株系,结果酸性转化酶的活性显著降低,进而引起还原糖含量不同程度的下降。
6 马铃薯生物反应器基因工程
马铃薯作为生物反应器的基因工程主要有:利用马铃薯生产疫苗、植物抗体、蛋白质多肽药物、糖类物质、工业可降解塑料的原料及可降解生物塑料等。Zhang等[28]利用农杆菌介导将人免疫缺陷Ⅰ型病毒 HIV-1p24蛋白插入马铃薯基因组,叶片中的表达量为35 mg/g。李晋涛等[29]报道,将人源轮状病毒(RV)转入马铃薯,并用小鼠口服该转基因植株进行免疫应答研究,结果显示,人源轮状病毒转基因植物疫苗联合黏膜佐剂免疫动物可诱导特异的系统与黏膜免疫应答,且黏膜免疫强度略高于系统免疫。谢安勇等[30]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从真养产碱杆菌H16染色体DNA中扩增并克隆了调控PHB生物合成的phbB和phbC基因;雍伟东等[31]将多聚β-羟基丁酸酯(PHB)合成过程中所需的2种酶phbB和phbC的编码基因转入到马铃薯体内,并采用特定的启动子使这些基因的编码蛋白最后定位在细胞的叶绿体中,结果表明,转基因马铃薯叶片中PHB干物质的含量可以达到0025~1800 g/kg,并且这些外源基因的表达并不影响马铃薯的生长和育性。
7 前景展望
马铃薯基因工程育种在短短十几年中已取得了丰硕成果,其在抗虫、抗病、抗逆等方面具有传统育种和生产无法比拟的优越性,提高了对病虫的抵抗和防御能力,增强了对干旱高盐的适应性,并能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及保护生态环境,为培育马铃薯优良品系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同时,作为生物反应器,生产人们所需要的大量疫苗和药物,可供人类和家畜直接使用,便捷可靠。但是,目前马铃薯基因工程还受许多因素的制约,如转基因效率低和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发展和应用这项技术,在今后的研究中应着重解决以下问题:首先继续发现新型、高效基因,并研究其机制;其次应加强研究目的基因在转基因植株后代中的遗传、表达稳定性;且深入研究基因抗性的机制并制定确实有效的反抗性措施。尽管还存在许多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但应该看到,马铃薯基因工程的发展速度是非常快的,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参 考 文 献:
[1] 宋国安马铃薯的营养价值及开发利用前景[J]河北工业科技,2004,4:55-58
[2] 屈冬玉,金黎平,谢开立,等马铃薯产业化与西部开发[M]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1
[3] 张 琨,袁利兵,彭志红,等基因工程研究现状[J]湖南农业科学,2011,5:6-8,11
[4] Salazar L FPotato viruses and their control[M]Lima,Peru: International Potato Center(CIP),1996
[5] 谷爱仙马铃薯病毒病及其防治[J]植物医生,1998,11(5):11-12
[6] 李芝芳中国马铃薯主要病毒图鉴[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7] Singh R P Development of the molecular methods for potato virus and viroid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J] Genome,1999,42:592-604
[8] 白 斌基因工程技术在马铃薯育种中的应用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06,18(6):55-58
[9] 范亚丽,刘春林,阮 颖,等马铃薯抗病基因工程研究[J]生物技术通报,2007,3:39-43
[10] 闫 霜,吴洪生,周晓冬,等黄瓜枯萎病生物防治研究进展[J]山东农业科学,2011, 1:86-92
[11] 王晓明,金黎平,尹 江马铃薯抗病毒病育种研究进展[J]中国马铃薯,2005,19(5):285-289
[12] 付道林,王兰岚,蓝海燕,等将抗真菌病基因导入马铃薯的研究[J]激光生物学报,2000,9(3):189-193
[13] Ali G S,Reddy A SInhibition of fungal and bacterial plant pathogens by synthetic peptides:in vitro growth inhibition, interaction between peptides an inhibition of disease progression [J]Molecular Plant-Microbe Interactions,2000,13(18):847-859
[14] Dong Y H,Wang L H,Xu J L,et alQuenching quorum sensing dependent bacterial infection by an N-acylhomoserine lactonase[J]Nature,2001,411:813-817
[15] 贾士荣,屈贤铭,冯兰香,等转抗菌肽基因提高马铃薯对青枯病的抗性[J]中国农业科学,1998,3:5-12
[16] 高宏伟,陈长法,董道峰转基因马铃薯PCR检测方法[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2002,4:428-433
[17] Arpaia S, De Marzo L, Di Leo G M, et al Feeding behaviour and reproductive biology of Colorado potato beetle adults fed transgenic potatoes expressing the Bacillus thuringiensis Cry3B endotoxin [J]Entomologia Experimentalis et Applicata,2000,95(1):31-37
[18] Marchetti S,Delledonne M,Fogher C,et alSoybean Kunitz,C-Ⅱ and PI-Ⅳ inhibitor genes confer different levels of insect resistance to tobacco and potato tronsgenic plants[J]TheorApplGenet,2000,101:519-526
[19] 赵志英,雷彩霞,臧爱梅植物源除草剂研究进展[J]山东农业科学,2010,6:91-93
[20] Goddijn O J M,Verwoerd T C,Voogd E,et alInhibition of trehalase activity enhances trehalose accumulation in transgenic plants[J]Plant Physiol,997,113(1):181-190
[21] 赵映琴转拟南芥AtNHX1基因马铃薯耐盐性的田间鉴定[D]兰州:甘肃农业大学,2009
[22] 宋波涛,谢从华,柳俊马铃薯sAGP基因表达对块茎淀粉和还原糖含量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05,38(7):1439-1446
[23] Lloyd J R,Springer F,Buléon A,et,alThe influence of alterations in ADP-glucose pyrophosphorylase activities on starch structure and composition in potato tubers [J]Planta,1999,209(2):230-238
[24] Bachem C W B,Speckmann G J,van der Linde P C G,et alAntisense expression of polyphenol oxidase genes inhibits enzymatic browning in potato tubers[J]Nature Biotechnol,1994,12:1101-1105
[25] 张金文马铃薯块茎抗低温糖化基因工程研究[D]海口:华南热带农业大学,2001
[26] 成善汉,柳 俊,宋波涛,等马铃薯转化酶抑制子St-inh cDNA克隆及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和功能测定[J]实验生物学报,2004,374:269-275
[27] 张 琼2个融合启动子在马铃薯中低温诱导块茎特异表达功能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0
[28] Zhang G G,Rodrigues L,Rovinski B,et alProduction of HIV1-p24 protein in transgenic tobacco plants [J]Mol Biotechnol, 2002,20:131-136
[29] 李晋涛,费 蕾,牟芝蓉人源轮状病毒转基因马铃薯口服免疫小鼠的免疫应答研究[J]免疫学杂志,2005,21(6):449-452
可降解塑料产业分析范文6
【关键词】绿色环保包装;纸质包装材料;可持续发展;回收再利用
纸质包装材料是工业包装中最重要的包装材料之一,在各种包装材料中应用比例很高。同时纸质包装材料污染小、可降解,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一长远要求。但如果在包装中应用不合理,同样会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因此,分析纸材在绿色工业包装中的应用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纸材在绿色工业包装中的应用现状
纸制品包装材料是重要包装材料之一,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工、建材、家电玩具、机电、纺织、陶瓷、工艺品、广告等诸多产品包装中。纸的来源广泛,价格便宜,成本低廉,加工性能好,印刷性能优良;品种多样,容易形成大批量生产,重量较轻,便于运输,稳定性高易切割;具有很好的不透明性和阻隔性,满足了某些产品的包装需要;具有轻微的静电性,适宜包装面粉类产品和高速在线包装。
目前,纸盒、纸箱、纸袋、纸桶、纸浆模塑制品等已成为现代工业包装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用于食品、酒类、轻工、医药、保健品、化妆品、电子、家电、服装、玩具、文体用品等的销售,包装和运输包装,确保这些包装对人身无害、安全,促进环保化。因此,纸包装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极广,且被认为是最有前途和潜力的包装材料。国际卫生组织和国内环保专家认为,今后购物必须用无毒、无害的“全纸类环保袋”。
二、纸材在绿色工业包装中存在的问题
(一)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应用相对比较少
纸和纸板使用废弃后,则通过碎解、疏解、漂白后,获得新纸浆,生产再生纸。据统计,在发达国家,杂志刊物已经100%使用再生纸,包装纸制品也80%使用再生纸浆,书籍用再生纸也达到40%。在英、美、日,再生纸均已成为一个大产业。相对于其他发达国家来说,我国环保意识不强,对纸质包装材料的应用也不是很广泛。在工业包装中,我们还是常常能看到塑料包装材料的大量使用。尤其在日常生活中,塑料袋的使用更为广泛。商店、餐馆、菜市场等等这些地方可以看到塑料袋的大量使用,而且由于塑料袋质量不好,人们用完一次后就随手丢弃,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同时给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
(二)重复利用率低,环保意识不强,污染问题仍然非常严峻
在我国,纸质包装材料的重复利用率不高。由于纸质包装材料容易破损,人们在第一次使用完后就会将其丢弃。目前我国一些大型的乳业企业已经把包装物回收作为企业一项重要的活动来抓。以蒙牛为例,2011年上半年,蒙牛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成都等多个城市发起包装回收行动,并提出不限品牌回收包装。但普遍来说,纸质包装材料利用率仍不是很高。另外,环保意识不强,污染问题仍然非常严峻。
(三)纸质包装材料的原材料短缺
中国人口众多,人均占有森林面积仅0.12公顷,与世界人均量之比为1:5.8;人均森林蓄积量9.1立方米,与世界人均量之比为1:8.2。但近几年来森林覆盖率(亦称森林覆被率)快速从12.7%降低到12%,森林面积有所减少,主要林区森林过伐。全国森林资源年消耗量约29410万立方米,而立木总生长量为27532万立方米,年赤字为1878万立方米。这足以说明我国森林资源不足,这就给纸质包装材料的原材料采购带来了诸多问题。
三、进一步开发纸材在绿色工业包装中的应用空间的建议
(一)研发天然绿色工业包装材料,加大对绿色包装材料的使用力度
从包装材料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出手,现在很多国家各种新的绿色包装材料大量的研制成功,所以大量传统包装不断被绿色包装所取代。绿色包装材料不仅可以有效减少包装废弃物对环境的有害影响,并且在包装生产、使用及回收再利用的全过程中,原材料和能源的利用效率较高。目前采用的主要包装材料有塑料、纸类、玻璃、金属四种材料。塑料包装的发展方向是以光合作用或生物作用下能自然降解的生物降解塑料为主要,这样可以减少对土地的一次性塑料的白色污染。那么纸类的包装材料具有成本低、因为它绿色特性较好,原料来源广泛,在自然环境中容易腐化,既可以回收再生纸张,又可用作植物肥料,回收利用率极高。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绿色包装材料。快餐巨头麦当劳的产品很早就采用了纸质包装袋,但是在全球森林减少的情况下,应该多多发展天然植物纤维材料。
(二)做到产品与包装整合,做到适度包装
近年来过度的包装形成了一种浪费也造成不必要的污染。在中国每逢佳节,粽子、月饼,这些食品往往被穿上过度繁杂的包装外衣。现在许多国家都倡导适度包装并制定出许多相应的法规,对商品包装复杂豪(下转第50页)(上接第48页)华程度按照一定比例予以限制,超出要求则重罚、加税,迫使商家简化包装,减少环境污染。目前环境问题是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的问题,许多国家己颁布了有关绿色包装的法规、法令,不允许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包装进入市场。因此,我们要大力实施绿色包装,选择合理的结构或形状减少包装材料的使用,避免包装物的随意丢弃,标出包装材料的成分及网收标志,并且考虑到包装废弃后的回收和再循环利用,努力做到产品与包装整合,进而实现适度包装。
(三)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加大环境保护的宣传推广工作
西方国家在经济发展中,曾经历了“先污染,后治理”的阶段,这就提醒其他国家一定不要走这样的老路,而应该在经济增长的同时使污染降低到最小程度。这就需要我们的有关部门积极、及时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指导、扶持和保护绿色包装企业及其产品,同时对于不符合绿色包装发展方向的企业要限期整改或关停运转。在制定法规时,既要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提高技术水平,又要结合我国实际,要做到立法全面谨慎,与国际接轨;执法严格规范,确保绿色包装健康发展。同时,大力宣传环境保护意识,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四)建立科学的纸制品废弃物回收处理机制,大力发展人工速生工业林基地
纸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可以减少天然纤维原材料资源消耗,解决包装资源短缺的问题。同时,可以节约大量的包装原材料和能源。纸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大大降低生产成本,取得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回收利用纸包装废弃物,是减少包装污染、保护环境的重要措施之一。纸包装生产和废弃的纸包装废弃物往往会污染环境,造成社会公害。纸包装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是防止环境污染的基本原则和重要措施,也是解决包装污染问题最积极、最有效的方法。
近几年来,我国的森林资源逐渐减少,如果在对纸质包装材料的原材料木材进行砍伐,势必会造成更大的危害。因此,应大力发展人工速生工业林基地,扩大原料来源。这样既可以从源头提高纸材的质量,又可以保护自然森林资源。
参考文献:
[1]杨贵军.浅析未来产品的绿色包装设计[J].中国包装,2005(06).
[2]叶柏彰.叶铭.应对绿色贸易壁垒 绿色包装势在必行[J].电器,2006(02).
[3]葛饶明.谈绿色包装设计[J].包装世界,20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