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泥的处理办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污泥的处理办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污泥的处理办法范文1

关键词:丝状菌污泥膨胀 选择池 活性污泥工艺

污泥膨胀问题是活性污泥自产生以来一直伴随并常常发生的一个棘手的问题。其主要特征是:污泥结构松散,质量变轻,沉淀压缩性能差;SV值增大,有时达到90%,SVI达到300以上;大量污泥流失,出水浑浊;二次沉淀难以固液分离,回流污泥浓度低,有时还伴随大量的泡沫的产生,无法维持生化处理的正常工作。污泥膨胀是生化处理系统较为严重的异常现象之一,它直接影响出水水质,并危害整个生化系统的运作。

污泥膨胀的发生率是相当高的,在欧洲近50%的城市污水厂每年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污泥膨胀发生,在我国的发生率也非常高。基本上目前各种类型的活性污泥工艺都会发生污泥膨胀。污泥膨胀不但发生率高,发生普遍,而且一旦发生难以控制,通常都需要很长的时间来调整。针对污泥膨胀,各方面的理论很多,但并不完全一致,甚至有很多相互矛盾,这给水处理工作者造成很大的麻烦。本文将从污泥膨胀的内在因素着手,整理出几种较为成熟且有普遍意义的观点,并归纳一下污泥膨胀控制的一般方法。

1、 污泥膨胀的原因

污泥膨胀分为丝状菌膨胀和非丝状菌膨胀。非丝状菌膨胀主要发生在废水水温较低而污泥负荷太高的时候,此时细菌吸附了大量有机物,来不及代谢,在胞外积贮大量高粘性的多糖物质,使得表面附着物大量增加,很难沉淀压缩。而当氮严重缺乏时,也有可产生膨胀现象。因为若缺氮,微生物便于工作不能充分利用碳源合成细胞物质,过量的碳源将被转弯为多糖类胞外贮存物,这种贮存物是高度亲水型化合物,易形成结合水,从而影响污泥的沉降性能,产生高粘性的污泥膨胀。非丝状菌污泥膨胀发生时其生化处理效能仍较高,出水也还比较清澈,污泥镜检也看不到丝状菌。非丝状菌膨胀发生情况较少,且危害并不十分严重,在这里就不着重研究。

丝状菌膨胀在日常实际工作中较为常见,成因也十分复杂。影响丝状菌污泥膨胀的因素有很多,但我们首先应该认识到的是活性污泥是一个混合培养系统,其中至少存在着30种可能引起污泥膨胀的丝状菌。而丝状菌在与活性胶团系统共生的关系中是不可缺少的一类重要微生物。它的存在对净化污水起着很好的作用。它对保持污泥的絮体结构,保持生化处理的净化效率,及在沉淀中起着对悬浮物的过滤作用等都有很重要的意义。事实也证明在丝状菌与菌胶团细菌平衡时是不会产生污泥膨胀,只有当丝状菌生长超过菌胶团细菌时,才会出现污泥膨胀现象。

1、污泥负荷对污泥膨胀的影响

一般认为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的增长都是符合Monod方程的:

式中X----生物体浓度,mg/L;

S----生长限制性基质浓度,mg/L;

μ----生长限制性基质浓度,mg/L;

KS-----饱和常数,其值为μ=μmax/2时的基质浓度,mg/L;

μmax-----在饱和浓度中微生物的最大比增长速率,d-1

研究证明大多数的丝状菌的KS和μmax值比菌胶团的低,所以,按照以上Monond方程,具有低KS和μmax值的丝状菌在低基质浓度条件下具有高的增长速率,而具有较高KS和μmax值的菌胶团在高基质浓度条件下才占优势。同样认为低负荷对于丝状菌生长有利的理论还有表面积/容积比(A/V)假说。这里的表面积和容积,是指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表面积与体积。该假说认为伸展于絮凝体之外的丝状菌的比表面积(A/V)要大大超过菌胶团细菌的比表面积。当微生物处于受基质限制和控制的状态时,比表面积大的丝状菌在取得底物方面要比菌胶团有利,结果在曝气池内丝状菌就变成了优势菌。

低负荷易导致污泥膨胀这一观点无论是在实际运行中还是在理论上都有了较为成熟的解释。但在我国,通常生化反应的负荷设计都是较高的,的大量污泥膨胀却是在高负荷条件下发生的,这引起了人们对该理论的怀疑。事实上,在高负荷条件下的污泥膨胀往往是由于供氧不足、曝气池内DO浓度降低引起的。我们下面就针对溶解氧DO对于污泥膨胀的影响。

2、溶解氧浓度对污泥膨胀的影响

微生物对有机物的降解过程实质上就是对氧的利用过程。溶解氧在活性污泥法的运行中是一个重要的控制参数,曝气池中DO浓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有机物的去除效率和活性污泥的生长。低DO浓度一直被认为是引起丝状菌污泥膨胀的主要因素之一。丝状菌由于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较低的氧饱和常数,在低DO浓度下比絮状菌增殖得快,从而导致丝状菌污泥膨胀。根据各方面的研究反应,DO对于污泥膨胀影响的的临界值并不确定。DO浓度的要求是与污泥负荷息息相关的,负荷越高,则对应的临界值就越大。这一值的确定与工艺选择、池型及进水类型都有着密切关系,必须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实验才可以得出。

3、其它方面对污泥膨胀的影响

1) 污水种类

污水种类对污泥膨胀有着明显的影响。通常来说,那些含有易生物降解和溶解的有机成份,特别是低分子量的烃类、糖类和有机酸类等类型基质的污水易引起污泥膨胀,例如酿酒、乳品、石化和造纸废水等。

2) 营养成分的不3) 均衡

当污水中N、P不足时,易引起污泥膨胀的发生。通宵认为,N、P的合适比例为BOD5:N:P=100:5:1。很多研究表明许多丝状菌对营养物质N、P有着较强的亲和力,这可能就是缺乏营养物质导致污泥膨胀的原因。

4) pH值与温度

一般认为pH偏低易引起丝状菌的大量繁殖。而温度的对丝状菌的影响也是很普遍的。例如,冬天Microthix parvicella在丝状菌群中占优势,而温暖季节时Nocardia form,0041型或Nostocoida limnicda较易大量繁殖。

另外污水在进水处理系统前的早期厌氧消化产生的有机酸和硫化氢也可能导致污泥膨胀的发生。硫磺菌的的贝氏硫菌、硫丝菌等能从硫化氢氧化中获取能量。而这么细菌以非常长的丝状性增殖,有时能长达1厘米,从而导致污泥膨胀的发生。  2、 污泥膨胀的一般解决办法

第一类:应急措施

适用于临时应急,主要方法是投加药物增强污泥沉降性能或是直接杀死丝状菌。投加铁盐铝盐等混凝剂可以直接提高污泥的压密性保证沉淀出水。另外,投加一些化学药剂,如氯气,加在回流污泥中也可以达到消除污泥膨胀现象。投加过氧化氢和臭氧也可以起到破坏丝状菌的效果。

采用这种方法一般能较快降低SVI值,但这些方法并没有从根本上控制丝状菌的繁殖,一旦停止加药,污泥膨胀现象可以又会卷土重来。而且投药有可能破坏生化系统的微生物生长环境,导致处理效果降低,所以,这种办法只能做为临时应急时用。

第二类:改善生化环境

污水厂发生污泥膨胀的时候,一般无法从工艺流程、池型和曝气方式的改变来解决,只能在正在运行的流程基础上通过改变生化池内的微生物生长环境来抑制或消除丝状菌的过度繁殖。在不同的工艺和水质的情况下,很难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解决方案。但生化工艺常遇见的几种应该注意的问题必须加以注意。

1) 污水性质的控制

首先应该检查和调整pH值,当pH值低于5以下时,不仅对污泥膨胀会有利,而且对正常的生化反应也会有一定的危害,所以当pH值偏低时应及时调整。另外在北方寒冷地区一定应注意冬季时的水温,若水温偏低应加热,因为低温也会导致污泥膨胀的发生。采用鼓风曝气能有效的在冬季较高的水温。

当污水中营养成份不足或失衡时,应补充投加。N、P含量应控制在BOD:N:P=100:5:1左右。

若污水处理生化系统前已有消化现象的发生,产生的低分子有机酸将有利于丝状菌的生长,这时可以对废水在调节池内预曝气来加以改善。一般采用空气扩散器向3-5米有效水深的调节池曝气,供气量可以控制在0.5-1.0m3/废水米3·小时。它能使调节池的废水保持新鲜,并有效防止由于厌氧所会带来的臭气。

2) 保持池内足够的溶解氧对于高负荷的生化系统特别重要,3) 一般至少应控制DO>2毫克/L。

4) 沉淀池内的污泥应及时排出或回流,5) 防止其发生厌氧现象。若发生厌氧现象,6) 产生的各种气体吸附在污泥上,7) 也会使污泥上浮,8) 沉降性能变差。而9) 且发生厌氧的污泥回流也会引发丝状菌的大量繁殖。这种情况时除排泥和清除沉淀池内的死角,10) 并缩短污泥在池内的停留时间外,11) 还应提高曝气池DO值,12) 使出入沉淀池的水保持较的溶解氧,13) 或者在污泥回流进入生化池前曝气再生。如左图所示。

在解决了以上问题后,如果污泥膨胀现象仍得不到控制,就得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分析,下面针对几中常见的工艺提出一些指导性的方法,供污水处理工作者参考。

A. 高负荷活性污泥工艺

目前国内对活性污泥工艺的设计通常采用中等负荷(0.3KgBOD5/(kgMLSS·d)),而在实际中人们从经济角度考虑总是采用较高的负荷,所以高负荷下的污泥膨胀在中国具体较为广泛的意义。在高负荷情况下,最常见的是DO不足,所以先采取提高气水比,强化曝气,在推流式曝气池内首端采用射流曝气等方式,观察一段时间,找出问题的所在。

如果在以上措施采取后一段时间情况仍无好转,则可考虑在曝气池头部加设软填料。这一部份对于有机酸去除率很高,从而去除丝状菌的生长促进因素,帮助絮状菌生长。这个方法比较有效,但造价较高,且对以后的维修管理造成不便。或者在曝气池前设置一个水力停留时间约为15min的选择器,一般能很有效的抑制丝状菌的生长。

对于间歇式进水的SBR工艺来说,反应器本身是完全混合式的,而且在时间上其污染物的基质就存在浓度梯度,所以无需再另设选择器。通常间歇式SBR工艺产生污泥膨胀的原因是,污泥浓度过高,而进水有机物浓度偏低或水量偏小而导致污泥负荷偏低。对于这种情况,降低排出比,提高基质初始浓度,并对SBR强制排泥,一般就能够对污泥膨胀现象进行有效的控制。而对于连续进水的SBR如ICEAS和CASS等工艺如果发生污泥膨胀的话,就有必要在进水端设置一个预反应区或生物反应器了。

B. 低负荷活性污泥工艺

低负荷活性污泥工艺曝气池内基质浓度较低,丝状菌容易获得较高的增长效率,所以是最容易产生污泥膨胀。除了在水质和曝气上想办法外,最根本和有效的是将曝气池分成多格且以推流方式运行,或增设一个分格设置的小型预曝气池作为生物选择器,在这个选择器内采用高污泥负荷,吸附部分有机物并消除有机酸。这个办法不但有助于抑制污泥膨胀,并能有效的改善生化处理效果。在曝气池内增加填料的方法也同样在低负荷完全混合工艺中适用。

对于A/O和A2/O工艺可通过在在好氧段前设置缺氧段和厌氧段以及污泥回流系统,使混合菌替处于缺氧和好氧状态,并使有机物浓度发生周期性变化,这既控制了污泥膨胀又改善了污泥的沉降性能。而交替工作式氧化沟和UNITANK工艺等连续进水的系统因为其本身在时间和空间上就有了实际上的“选择器”,所以对污泥膨胀有着效强的控制能力。如果这两种工艺发生污泥膨胀,则可通过调整曝气控制溶氧量和控制回流污泥量来调节池内的污泥负荷及DO,通过一段时间的改善,一般能够控制住污泥膨胀现象。

3、 总结

污泥的处理办法范文2

关键词:污水处理活性污泥曝气池

中图分类号: U664.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常见问题产生的原因

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较多,但较常出现的有污泥上浮,活性污泥不增长或减少,曝气池产生大量泡沫这3类,其出现的原因又不尽相同。

1.1污泥上浮产生的原因

在活性污泥法的二沉池中,比较容易产生污泥沉降性能不好,大部分污泥不沉淀而随水流出,或者成块从池下部浮起而随水漂走,极大地影响了出水的水质。这种现象的产生既有管理上的原因,也有设计考虑不周的原因。

从操作管理方面考虑,二沉池污泥上浮的原因主要有3种:污泥膨胀、污泥脱氮上浮和污泥腐化。

1.1.1污泥膨胀

正常的活性污泥沉降性能良好,含水率一般在99%左右。当活性污泥变质时,污泥含水率上升,体积膨胀,不易沉淀,二沉池澄清液减少,此即污泥膨胀。污泥膨胀主要是由于大量丝状细菌(特别是球衣细菌)在污泥内繁殖,使泥块松散,密度降低所致;也有由真菌的大量繁殖引起的污泥膨胀。

与菌胶团相比,丝状菌和真菌生长时需要更多的碳素,而对氮、磷的要求则较低。在对氧的要求方面,菌胶团要求较多的氧(一般至少0.5mg/L)才能很好地生长;而真菌和丝状菌(如球衣菌)在微氧(低于0.1mg/L)环境中也能较好地生长。所以,在氧量不足时,菌胶团将减少而丝状菌、真菌则会大量繁殖。对毒物(如氯)的抵抗力,丝状菌不如菌胶团。另外,菌胶团生长适宜的pH值范围为6~8,而真菌则在pH值4.5~6.5之间生长良好,所以pH值稍低时,菌胶团生长将受到抑制,而真菌的数量则可能大为增加。根据我国某污水厂的运行经验,丝状菌在高温季节宜于生长繁殖,当夏季水温在75℃以上时,常发生污泥膨胀;而在水温降低时,膨胀发生的次数减少。因此,中碳水化合物较多,溶解氧不足,缺乏氮、磷等营养物,水温高,pH值较低等都易引起污泥膨胀。

1.1.2污泥脱氮上浮

当曝气时间较长或曝气量较大时,在曝气池中将会发生高度硝化作用而使混合液中含有较多的硝酸盐(尤其当进水中含有较多的氮化物时),此时,二沉池可能发生反硝化而使污泥上浮。有试验表明,若使硝酸盐含量较高的混合液静止沉淀,在开始的22min~90min内污泥沉降较好,再以后则会发现由于反硝化作用而产生氮气,在污泥中形成小气泡,使污泥比重降低,整块上升,浮至水面。在例行的污泥沉降比试验中,由于只关注污泥30min的沉降性能,所以往往忽略污泥中可能发生的反硝化作用。

1.1.3污泥腐化

若曝气量过小,污水在二沉池的停留时间较长或二沉池排泥不畅,二沉池可能由于缺氧而腐化,即污泥发生厌氧分解,产生大量气体,最终使污泥上升。

此外,除上述操作管理方面的原因外,构筑物设计不合理也会引起污泥上浮。如对曝气和沉淀合建的构筑物,往往会有以下两点原因会导致污泥上浮:一是污泥回流缝太大,沉淀区液体受曝气区搅拌的影响,产生波动,同时大量微气泡从回流缝窜出,携带污泥上升。二是导流室断面太小,气水分离效果较差,影响污泥沉淀。

1.2活性污泥不增长或减少在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管理中,有时会发生污泥不增长或减少的现象,其主要原因可能有:第一,污泥由于上浮而随水流出。第二,活性污泥所需养料不足,尤其是进水中的有机物含量少。

1.3泡沫问题

在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管理中,有时会发现曝气池中产生大量泡沫,其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进水中含有大量合成洗涤剂或其他气泡物质。泡沫的大量产生,会给污水厂的日常操作管理带来诸如影响操作环境,带走污泥等困难;当采用机械表面曝气时,大量的泡沫还会影响曝气叶轮的充氧能力。

2常见问题的技术对策

克服上述问题,首先必须加强操作管理,力求严格规范操作,科学管理,尽可能做到预防措施到位,避免问题的出现;在此基础上还要做到当出现问题后,立即分析原因,及时正确地加以解决,避免对污水厂的正常生产造成损失。

2.1控制污泥上浮的技术对策

2.1.1污泥膨胀

预防丝状菌性污泥膨胀可采取以下一些措施:一是结合进水浓度和处理效果,变更曝气量,使有机物和曝气量维持适当的比例。二是严格控制排泥量和排泥时间。

抑制丝状菌性污泥膨胀可采取以下一些措施:一是加强曝气,使中保持足够的溶解氧(一般不少于1mg/L~2mg/L)。二是若进水中含有工业,则可能引起C/N比的失调。此时,可根据水质适当投加氮化物或磷化物。三是在回流污泥中投加漂白粉或液氯以消除丝状菌,加氯量可按干污泥质量的0.3%~0.6%投加考虑。四是调整pH值。

2.1.2污泥脱氮上浮

防止污泥脱氮上浮的措施如下:一是增加污泥回流量或及时排泥,以减少二沉池中的污泥量。二是减少曝气量或缩短曝气时间,以减弱硝化作用。三是减少二沉池进水量,以减少二沉池的污泥量。

2.2活性污泥不增长或减少的解决办法

解决活性污泥不增长或减少有以下3种办法:第一,提高污泥沉淀效率,防止污泥随水流出。第二,加大进水量或投加营养物。第三,若营养物少,则可减少曝气量,否则将可能引起污泥的“过氧化”;若营养物多,则可加大曝气量,使活性污泥快速增长。

2.3控制泡沫的措施

控制泡沫问题可采取如下措施:第一,用自来水或处理后的出水喷洒曝气池水面。此法效果较好,价格低廉又易于操作,被广泛采用。但采用自来水时,浪费水资源,采用处理后出水时,影响操作环境。第二,投加消泡剂,如柴油、煤油等。此法效果也较好,可采用等,价格低廉,但投量较多时将污染水体。从节约油量、减少油类物质进入水体造成污染的角度考虑,应慎用此法。第三,增加曝气池中活性污泥的浓度。此法是控制泡沫大量产生的最有效的治本之法,但在实际运行中可能没有足够的回流污泥以加大曝气池的污泥浓度。

3结语

在活性污泥法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日常运行管理中,由于水质、水量水温的随时变化以及微生物生长繁殖条件的变化,再加上操作不当或设计本身存在缺陷,都可能引起诸如污泥上浮、活性污泥不增长或减少、气池中产生大量泡沫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将直接影响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严重时将导致污水处理厂的处理效果下降,出水水质变差以至于出水不达标,使污水处理厂的运行失败。所以,在日常运行管理中,应严格规范管理,例行检测需要测定的项目,加强预防,避免问题的出现。当问题出现后,应及时分析原因,及早正确而彻底地排除,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参考文献:

污泥的处理办法范文3

控制指标

SBR工艺是基于活性污泥法,利用好氧和厌氧微生物的新陈代谢来分解有机物和脱氮除磷的过程。因此在SBR反应池工艺运行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进水污泥负荷、池中污泥浓度以及污泥龄,为微生物提供充足的营养条件,并保持其活性,使微生物对有机物的分解和合成代谢得以顺利进行。否则,将直接影响SBR反应池出水水质,严重情况下将会导致微生物的死亡。渭化集团2期废水进、出水控制指标见表1。

SBR运行工艺调整及经验总结

1进、出水CODCr超标

2009年9月7日、8日SBR反应池进、出水CODCr均超标,具体指标见表2。此时该SBR反应池为满负荷运行,执行3池4循环程序,各反应周期次序及运行时间为:好氧(15min)厌氧(30min)好氧(30min)厌氧(30min)好氧(30min)厌氧(30min)好氧(15min)沉降(120min)排水(60min)。其中厌氧第1、2、3阶段,甲醇污水泵运行时间均为10min,甲醇泵运行时间均为10min。各反应池污泥浓度为3800~4200mg∕l。根据以上运行时间设定,分析判断为污泥负荷过高,好氧不足。故采取了减少污泥抽出量,提高污泥浓度,降低污泥负荷的办法;同时采取了延长曝气时间,加强好氧反应,使大部分有机污染物在好氧条件下彻底氧化,达到去C、去COD、吸收P的目的,还考虑到进水C/N比较高,故减少了甲醇的投加时间,将厌氧各阶段甲醇泵运行时间调整为5min。此时各反应周期次序及运行时间调整为:好氧(30min)厌氧(20min)好氧(30min)厌氧(20min)好氧(30min)厌氧(20min)好氧(30min)沉降(120min)排水(60min)。经上述调整处理后系统逐渐恢复正常,CODCr出水指标见表3。

2出水NO3-—N较高

2009年6月9日、10日出水NO3-—N较高,具体指标见表4。此时SBR反应池为满负荷运行,执行3池4循环程序,各反应周期次序及运行时间为:好氧(40min)厌氧(30min)好氧(40min)厌氧(30min)好氧(40min)沉降(120min)排水(60min)。其中厌氧第1、2阶段,甲醇污水泵运行时间均为8min,甲醇泵运行时间均为5min。根据表4可知C/N比较低,分析判断为因碳源不足造成的脱氮不足。故主要采取了增加甲醇投加量的办法,延长了甲醇投加时间和频次,将各厌氧阶段甲醇泵运行时间均改为8min。同时缩短了曝气时间,抑制硝化反应,促进反硝化反应,使NO3-—N在反硝化菌的作用下转化为N2或N2O。将各反应周期次序及运行时间调整为:好氧(30min)厌氧(30min)好氧(30min)厌氧(30min)好氧(30min)厌氧(30min)沉降(120min)排水(60min)。经上述调整后系统出水水质明显好转,出水NO3-—N逐渐恢复正常,具体进、出指标见表5。

3生物相的监测

在日常运行中,还可以通过镜检观察生物相,以判断活性污泥法状态是否良好。例如SBR池运行初期以植物性鞭毛虫、肉足类为主;中期以动物性鞭毛虫、游泳性纤毛虫为主;后期以固着型纤毛虫为主,表明活性污泥成熟。再如动物性鞭毛虫、游泳型纤毛虫等出现表明污泥结构松散,出水水质差;固着型纤毛虫如钟虫、累枝虫出现,表明污泥正常,出水水质好。还有线虫的大量出现意味着污泥膨胀的发生;轮虫出现在上清液较为清澈的活性污泥中,而其大量出现意味着污泥老化等等。

4运行管理和维护

通过日常定期巡回检查,定期、定时记录进水量、剩余污泥量、剩余污泥的排放规律、污泥浓度、曝气设备的工作情况以及空气量、电耗、加药量等,以此作为运行控制调整的依据。

SBR池异常情况处理

集中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对常见异常情况及处理总结见表6。

污泥的处理办法范文4

关键词 UASB;污泥培养;甲醇;工业水

中图分类号 X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89-0139-02

0 引言

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最早是由1971年荷兰瓦格宁根(Wageningen)农业大学拉丁格(Lettinga)教授发明的。作为一种高效厌氧生物反应器,在世界范围内被大量应用并且运转非常成功。具有水力停留时间短、剩余污泥量少、运行稳定、耐负荷冲击等优点[1]。

考虑到厌氧污泥培养时间长的特点,拟在上游装置投料试车前开始进行厌氧污泥接种、培养,由于没有废水来源,本项目采用向工业水中投加甲醇方式进厌氧污泥培养。

1 培养条件

1.1 器材

UASB反应器1个,Ф13000×8800mm;

内循环泵2台(1开1备),150m3/h;

进水调配池1个(1#中间水池),4m×4m×5.5m;

提升水泵2台(1开1备),100m3/h;

出水池1个(低浓度调节池),17.8m×8m×5.5m;

盐酸加药箱1个,Ф1800×2000mm;

沼气柜1个,Ф6180×6217mm;

污泥浓缩池1个,5m×5m×4.5m;

还包括管道、阀门、仪表等。

1.2 营养物质

甲醇、尿素、磷酸二铵

2 结果与讨论

2.1 接种污泥

向UASB注水1000m3,投加污泥54吨,以C:N:P=200:4.5:1比例投加纯甲醇200kg,尿素9kg,磷酸二铵4kg,起始温度10℃,PH为7.2。循环泵启动连续运行。

2.2 污泥培养

2.2.1 低负荷运行阶段(投加200kg甲醇,容积负荷小于0.2 kg/(m3・d))

UASB反应器在0.2 kg/m3负荷下运行了55天,COD处理能力差,温度缓慢增长,从10℃增长至22℃,PH在6.9-7.7之间波动,多数时间在7.0左右波动,COD从1020 mg/l下降至417 mg/l,反应器厌氧微生物初步具备一定的处理能力。

2.2.2 低负荷运行阶段(投加500kg甲醇,容积负荷为0.5 kg/(m3・d))

此负荷阶段持续29天,PH在6.88-7.64,温度从22℃升至27℃,碱度逐渐增大,从400 mg/l增至550 mg/l,VFA小于300 mg/l,溶解氧均小于0.16 mg/l,平均在0.12 mg/l。COD最高达到937mg/l,最低COD降至80mg/l。

2.2.3 低负荷运行阶段(投加1000kg甲醇,1 kg/(m3・d))

此负荷运行阶段持续10天,PH在6.95-7.44,温度从27℃升至28℃,VFA最低为4.2mg/l,最高为463.2mg/l,平均小于300mg/l,碱度增至630mg/l,溶解氧均小于0.12 mg/l,平均在0.11 mg/l。

此阶段共加甲醇5次,每次1000kg,每天处理COD能力达到800mg/l。

在此阶段现状:UASB表面水发黑发臭,伴随微量气泡产生。在循环泵运行情况下,从UASB下面取样口取样,样品浑浊发黑发臭。水样沉淀后,水样分三层,上下层为污泥层,絮状,中间层为清水层。上层厚道几乎等于下层厚道。

2.2.4 增负荷运行阶段(1.5 kg/(m3・d)-6.0 kg/(m3・d))

此阶段持续了30天,每天COD处理能力逐渐升高,最高可达到3000mg/l,PH在7.00-7.47之间,温度由28℃增至33℃,ALK增至896.4mg/l,溶解氧在0.11 mg/l左右,VFA均低于180 mg/l。

此阶段现状:UASB表面水质发黑发臭,伴随大量气泡产生,发出“嗤嗤”的声音。在循环泵停运情况下,水面变清,微黄。从UASB下面取样口取样,水样浑浊发黑,沉淀后污泥下沉,絮状,上面逐渐出现澄清水质。

2.2.5污泥培养结论

UASB厌氧污泥经过4个月的培养,COD负荷从小于0.2 kg/(m3・d)增长至6.0 kg/(m3・d),温度在33℃左右,PH在7.2左右,均在最适运行状态,UASB水面产生大量气泡,取样浑浊发黑,充满着污泥。做静止沉降试验,前30min沉降速度很快,30min后仍有沉降,但很慢。经过50min沉降,污泥占取样体积的40%。

3污泥培养过程中的异常现象分析及处理

污泥培养过程中的异常现象很多,下面现象及处理是本次污泥培养过程中出现的情况。

3.1 VFA高的原因及处理

在培养过程中,有时会出现VFA大于1000mg/l,COD过高,一般有以下2个原因:

1)追加的污泥中可能含有大量有机物;

2)投加的营养物质过多,造成当前状态下的微生物不能及时消耗。

在本次污泥培养过程中,追加污泥后,会出现COD突然上升,VFA升高,解决办法是暂时停加营养物质,并根据VFA变化适当置换水;如果出现分析不及时,营养添加过多造成VFA升高,可以根据VFA升高情况调整。VFA太高,则停加营养物质并置换水;如果VFA增幅不大,进行停加营养物质观察处理。

3.2 污泥上浮的原因及处理

在培养过程中,常出现污泥上浮现象,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追加的污泥中本身含有很多没有活性的污泥;

2)产气量增加。

对于第一原因,只能对上浮的污泥进行洗出;产气量增加导致污泥上浮,这是必然的现象,但产气量的增加只会导致小部分淘汰的污泥上浮,必须调整循环时间,避免因循环时间过长、上流速度过快造成更多的污泥上浮。

3.3 UASB表面水质变乳白的原因及处理

在污泥培养过程中,有时会出现UASB表面水质变乳白色现象,并伴随产气量明显减少,从UASB下部取样口取样,水样沉淀30min后,样品中污泥集体上浮的现象,主要是因为挥发性脂肪酸偏高和温度低所致。

发生此现象后,现场立即添加营养,并增加伴热提高温度。

有研究表明[2],持续的低温造成了反应器内挥发酸的积累,使出水呈乳白色。

3.4 污泥生长过慢的原因及处理

在本次培养过程中,污泥生长过慢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第一次投加污泥量过少,后面追加污泥也不及时;

2)UASB运行温度过低;

3)管理人员更换造成部分时间处于停止不前状态。

具体解决办法就是尽快追加污泥,提高温度,加强管理。

4 结论

对于没有废水来源情况下的厌氧污泥培养,如果采用向工业水中投加甲醇方式进行,本次试验有以下结论:

1)UASB启动初期,COD处理能力极差,甚至不见下降,略有上升的波动;

2)UASB反应器温度低,厌氧污泥增至较慢;

3)随着COD容积负荷的增加,ALK逐渐增大;

4)污泥培养过程中,PH、VFA、碱度、温度、营养物质、操作管理以及分析化验都是影响污泥培养的因素,需要加强每个因素的管理,才能使得培养过程更加顺利。

参考文献

污泥的处理办法范文5

关键词:印染污泥、焚烧、二恶英

依据《广东省严控废物处理行政许可实施办法》,印染废水处理污泥属于严控废物,除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理外,企业也可自身处理且不需要申领许可证。本文以某印染企业印染污泥焚烧处理环境影响评价案例为例,简要介绍印染污泥焚烧处理适用条件和二恶英影响。

1. 焚烧污泥企业和规模简况

该企业为一家集染整、针织、梭织、服装、热电于一体的综合性纺织集团企业,年产染整加工布约3500万米,年产印染针织布13000吨。公司配套4台35t/h锅炉和热电联产机组,配套印染污水处理站1座,日处理印染废水能力20000m3。本次环评项目规模为:焚烧处理含水率60%污泥6730吨/年,约23t/d。

2. 印染污泥焚烧适用条件

印染污泥焚烧通常有以下几个适用条件:

2.1 锅炉炉型

目前国内已逐步推广印染污泥焚烧,一般在厂内通过改造污泥压滤、干化和焚烧锅炉工艺来实现。污泥焚烧适用的炉型包括链条炉、循环流化床和煤粉炉等。因为锅炉炉型的不同,对入炉污泥的含水率、污泥前处理要求也有一些区别,为确保锅炉运行不因掺烧污泥而影响,对污泥与燃煤混合比也有严格的要求。

本次实践的某印染厂锅炉为普通链条锅炉,型号为UG35/3.82-M。通过实践评估,入炉污泥含水率控制在60%时掺烧比在6%~15%对锅炉燃烧工况影响不大。

煤粉锅炉对入炉污泥需要干燥磨成粉末状,循环流化床锅炉需要与燃煤和石灰石按比例掺混,对粒径和含水率要求也较为严格。前面两种炉型对污泥前置处理的要求比较高,工艺相对复杂。而本次实践的普通链条炉对入炉污泥的要求较低,适用含水率和混合比范围更广,是比较理想的焚烧污泥的炉型。

2.2 污泥含水率

根据相关文献[1]介绍,煤粉炉要求污泥含水率控制在30%~40%,循环流化床锅炉污泥含水率要求控制在40%左右,而本次实施的普通链条锅炉污泥含水率控制在60%即可。

为降低污泥含水率,该企业对水处理污泥脱水工艺进行了技术改造,淘汰原带式压滤机2台,新增X16MZGQ500/1600-Uk箱式压滤机2台及其配套系统,可使污泥含水率稳定在60%以下。

2.3 掺混方式和掺混比

污泥焚烧时,污泥与燃煤混合越均匀,对锅炉负荷的影响越小,焚烧过程产生污染物的影响也越小。

煤粉炉和循环硫化床锅炉由于入炉煤粉和燃煤混合工艺比较复杂,因此混合非常均匀,对锅炉负荷影响极小。而普通链条炉对入炉煤的要求较低,污泥与燃烧的混合较难均匀。为解决这一困难,企业对输煤系统进行了技术改造。通过振动筛、破碎机和入炉煤斗三级混合,以泥定煤,电子监控、加强管理和制订操作规程等措施达到充分混合的目的。

3. 印染污泥焚烧二恶英影响分析

印染污泥焚烧过程中公众最担心的是二恶英的产生和排放。本文从环评过程中监测和预测结果进行分析。

3.1 污泥性质

本次实践焚烧印染污泥含水率63.8%,热值2464kJ/kg,干基挥发分39.72%,干基含硫率3.35%,干基灰分56.2%。

3.2 掺混比:

本次实践通过纯烧煤、焚烧污泥掺混比8.5%和15%时分别监测烟气二恶英浓度。

3.3 烟气二恶英监测结果:

通过监测,掺烧比8.5%时,烟气二恶英浓度为0.0069~0.018 I-TEQ(ng/Nm3),提高掺烧比至15%时,烟气二恶英浓度为0.002~0.020 I-TEQ(ng/Nm3),纯烧煤时,烟气二恶英浓度为0.001~0.007 I-TEQ(ng/Nm3)。从监测结果可知,在煤中按正常比例掺烧污泥(8.5%)和提高掺烧比至15%后监测二恶英最大浓度值均远远低于排放标准0.1I-TEQ(ng/Nm3),提高掺烧比至15%、正常掺烧(8.5%)和纯烧煤三种工况对比,二恶英监测最大排放浓度和平均排放浓度均呈增加趋势。

3.4 污泥焚烧二恶英影响分析

本次环评通过AERMET处理气象数据、AERMAP处理地形数据,最后利用AERMOD进行预测。预测结果显示,污泥焚烧烟气中二恶英日均、年均浓度增值占标率小于0.3%,叠加本底浓度后占标率小于52%,对周围环境和敏感目标影响不大(如下表1和图1所示)。

表1 二恶英排放日均浓度预测结果

图1二恶英排放日均浓度预测结果分布图

4. 印染污泥焚烧优点和改进建议

4.1 印染污泥厂内焚烧处理优势表现在:

1)相对委外处理可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运力,实现固废处理减量化、无害化;

2)污泥含有一定热值,锅炉高温燃烧工况比较适合污泥焚烧,可实现固废处理资源化;

3)同时高温燃烧可除臭, 保证处理过程不会产生过高的二恶英排放;污泥焚烧时,污泥中病原体不会传染。

4.2 燃烧锅炉混烧污泥主要改进建议:

1)为减少对环境影响,要求处理的污泥进行脱水干化处理,含水率越低越好;

2)根据实践不断调节,控制合适的掺烧比,减少对锅炉负荷影响,降低二恶英等污染物产生和排放。

污泥的处理办法范文6

关键词: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现状;基本形势;基本对策

中图分类号:X7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2)12-0074-05

1武汉市污泥处理处置现状分析

1.1污水厂现状

武汉市从1984年开始建设污水处理厂,并于1990年开始正式运行,至2010年年底,武汉市都市发展区范围内已建成污水处理厂16座,总规模195万t/d[1],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1.2污泥现状

1.2.1污泥现状产量

武汉市主城区已建成的12座污水处理厂中正常运行产泥的污水厂有9座,主城区外已建和在建的8座污水厂中正常运行的有4座,目前,污水厂的污泥脱水后含水率平均在75%~80%左右,2010年武汉市主城区脱水污泥总产量为226419t,产泥率为1.66~9.13t湿污泥/×104 m3污水;主城区外脱水污泥总产量为38902t,产泥率为4.32~5.4t湿污泥/×104m3污水。因此截至2010年年底,武汉市已建成16座城镇集中式污水处理厂,日产污泥(80%含水率)约730t。

1.2.2污泥现状泥质

武汉市主城区各污水处理厂现状泥质特性见表2。

1.3污泥处理处置现状

目前武汉市都市发展区范围内正常运行产泥的污水厂有13座,仅三金潭污水厂建有污泥厌氧消化池,其余污水厂污泥处理主要采用离心脱水和带式脱水等机械脱水方式脱水,脱水污泥的最终处置方式均为委托外运填埋。

1.4污泥处理处置建设项目及发展情况

目前武汉市三金潭污水厂消化池已调试运行,已批复立项准备建设武汉市亚行三期环境改善项目污泥处理子项(表3)、陈家冲污泥处理项目。

近两年来,随着武汉市对污水厂污泥处理处置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到污泥处理处置事业中来,比如湖北省华新水泥公司拟将脱水60%的污泥运至黄石水泥窑焚烧制成水泥骨料,湖北亚东水泥有限公司计划新建一条水泥生产线协同处理城市污泥,湖北博时城乡环境能源公司已建成运行污泥炭化处理示范工程,湖北和远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已动工建设利用复合酶-OSA污泥减量技术和太阳能-热泵污泥干化技术处理市政脱水污泥工程。

1.5污泥处理处置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历史与体制的原因,我国排水行业历来“重水轻泥”,武汉市也不例外,近几年来武汉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主要以污水处理厂为主,而污泥作为污水处理的产物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主要是因为以前污泥量较小,对环境的危害程度没有现在严重。随着污水厂大规模建设并相继投产运营,污泥的产量急剧增加,目前全市的污泥量接近730t/d,污泥的处理处置问题凸显出来,亟需解决污泥出路问题。

目前武汉市污水厂污泥未考虑污泥干化等常规处理设施,仅采用浓缩、脱水等处理,处理效率偏低,污泥含水率普遍高达80%,运往垃圾场填埋后,由于污泥细小,可能造成垃圾场渗滤收集系统的堵塞,同时如此大量的剩余污泥进入垃圾场,势必会影响垃圾场的正常运行,降低垃圾场的处理能力,缩短垃圾填埋场的使用寿命。目前武汉市垃圾填埋场已不接纳此类污泥。同时这些污泥含水率高,呈糊状,给储存、处理、运输等环节带来极大困难,造成现有污水污泥出路不畅。因此未来应根据污泥现状泥质的特性,寻找合适的污泥处理处置方式。

同时,武汉市目前没有专门的污泥处置设施,现有污泥的外运填埋如处理不当,将不可避免地造成二次污染。污泥处理处置的失效不仅是污水处理厂全部功能实现的问题,而且作为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的结点其整体功能也将随之失效,污泥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甚至会造成更为严重的环境灾害。

2武汉市污泥处理处置面临的基本形势

2.1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的紧迫形势

截至2010年年底,武汉市已建成16座城镇集中式污水处理厂,日产污泥(80%含水率)约730t,按武汉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速度和规划规模,污泥产量在相应的规划期内还将处于高速增长阶段。依据《武汉市主城区污水收集与处理专项规划(2010~2020)》,主城区污水厂规划处理总规模将达到369万m3/d。另外都市发展区污水厂规划处理规模为244.5万m3/d,远城区(不在都市发展区范围内,仅前川和邾城)污水厂规划处理规模为20万m3/d。根据环保部及规划部门对水环境保护的要求日益提高,大部分污水厂的尾水排放标准将由原来的GB18918-2002一级B标准提高至一级A标准[2],因此污水厂污泥量远期将大大增加。通过污泥量预测,至规划远期,武汉市各污水厂的干污泥总量约894.8t/d,如果按处理到含水率80%的要求,则运出厂外的污泥总量约2986t/d;如果按环保部“十一五”期间对污泥减量化的要求,污泥含水率不得大于50%运出厂外[3],则运出厂外的污泥总量约1194t/d。

因此,武汉市现有已建及在建污泥处理处置设施总规模还远不能满足污水厂正常运转和持续发展的需要。

2.2武汉市污泥处理处置面临的政策形势

2000~2010年期间,国家相关单位相继颁布了《城市污水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试行)》(建城[2009]23号)、《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最佳可行技术导则》、《关于加强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环办[2010]157号)、《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指南(试行)》(建科[2011]34号)[3~8]。当前我国污泥处理处置事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这些政策体现了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和土地节约利用政策的要求,明确了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的发展方向和技术原则,对指导各地开展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促进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避免污泥二次污染、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节能减排和污泥资源化利用等具有重要意义。

2010年12月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根据国家下发的有关规定制定了《关于加强全省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劳动的意见》,对全省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建设、监管、投融资体系以及组织领导等提出了指导意见和明确要求,为加快推进湖北省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和资源化利用工作提供了政策支持[9]。

我国对污泥处理处置的认识是在近几年才逐渐展开的,存在国家层面的法律法规缺失的问题,这也导致了武汉市缺乏对城市污泥处理处置的相关规定,目前市水务局、环保局和城管局等行政主管部门对城市污泥处理处置都具有管理职能,但未能形成有效的管理机制,造成管理和监管缺位。

2.3武汉市污泥处理处置面临的资源形势

武汉市有多种可用于污泥处理处置的资源条件,如土地利用、焚烧和填埋资源,各种资源条件的优缺点分析如下。

2.3.1土地利用条件

污泥土地利用主要通过堆肥进行农用或通过无害化及稳定化处理后进行土壤改良。林地和市政绿化的利用因不易造成食物链的污染而成为污泥土地利用的有效方式。污泥用于严重扰动的土地(如矿场土地、森林采伐场、垃圾填埋场、地表严重破坏区等需要复垦的土地)的修复与重建,减少了污泥对人类生活的潜在威胁,既处置了污泥又恢复了生态环境。

2.3.2农业利用消纳的资源条件

根据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分析,到2020年,武汉市耕地保有量将不低于338000hm2(507万亩)。

可见武汉市农用地规模较大,可消纳污泥产品量大。根据《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 农用泥质》(CJT 309-2009),施用符合标准的污泥时,一般每年每亩用量不超过7.5t(以干污泥计),连续在同一块土壤上施用不得超过10年,则仅耕地年可消纳污泥量253.5万t。不过由于污泥中含有部分重金属和其他有毒物质,且目前国内相关标准缺失,难以控制土壤中积累的重金属和其他有毒物质含量对农作物的影响,同时污泥制肥尚无产品消纳体系,堆肥产品无法保证稳定持续的消纳,且一旦不慎造成污染进入食物链,后果将十分严重难以挽回。

2.3.3绿化利用消纳的资源条件

武汉市主城区现状绿地总面积为25.17km2,规划公园绿地、生产绿地总量分别为74.04km2和5.01km2。新城组群现状绿地面积总量为22.36km2,规划公园绿地和生产绿地面积分别为74.38km2和26.03km2。

武汉市绿化用地规模较大,可消纳污泥产品量大,由于该方式污泥产品不进入食物链,在保证环境安全前提下,可有效解决污水污泥出路问题。但是此方式缺乏污泥产品施用地域、方式、数量整体的规划。

2.3.4矿区恢复消纳的资源条件

武汉市在蔡甸区、江夏区等共有7610hm2废弃砖瓦厂、矿山用地需进行土地复垦和改造。

污泥经过干化或者石灰(水泥)稳定后,不仅其含水率大大降低、病菌杀灭,其物理性能也得到较大改善,可作为部分建设场区的填方土源。但开采矿区为企业使用,需相关政策才能保证该种消纳方式使用。

2.3.5焚烧条件

考虑环保部门要求,污泥不宜采用直接焚烧方式,已避免造成环境二次污染,同时污泥的建材利用等综合处理措施需在干化前提下实施,本次焚烧条件分析以干化条件分析为基础。由于武汉市污泥热值尚不能支持自身干化需要,外来能源的补充就成为污泥干化最重要的制约因素。武汉市内现有青山热电厂、武昌电厂、关山热电厂、阳逻电厂、沌口电厂、武钢电厂、武石化电厂、晨鸣纸业自备电厂、葛化祥龙电厂、东西湖世源热电等,装机规模为425.15万kW,武汉市已建及在建垃圾焚烧厂有5座,分别为长山口、滠口、青山、新沟和锅顶山垃圾焚烧厂,现有水泥厂有阳逻亚东水泥厂,在武汉市周边100km范围内还有华新水泥黄石、大冶和赤壁等生产厂。

武汉市目前在三环线周边分布的电厂和垃圾焚烧厂较多,能源分布较广,为污泥干化提供了良好的能源条件。同时干化后产品可与煤掺烧补充能量,达到资源循环利用效果。但是这些电厂余热已开发利用,且掺烧对现有锅炉本身存在不利影响,无相关政策鼓励企业积极参与。

2.3.6卫生填埋条件

武汉市内目前共有长山口(2000t/d)、陈家冲(2100t/d)2处在运行的垃圾填埋场,尚有千子山规划垃圾填埋场待建,处理规模为1500t/d。

卫生填埋以其成本地、易实施的优点,在污泥处置中占据了重要位置,同时作为污泥处置基本和安全手段,污泥填埋场地的控制必不可少。目前由于武汉市垃圾焚烧处理设施处于大规模建设期,现有垃圾填埋场处理能力较大,可有效接纳污水污泥的填埋需求。但是考虑土地利用价值及不可再生性,土地填埋不可持续,且选址难度较大,同时若脱水污泥不符合垃圾填埋场的剪切强度要求,勉强填埋会影响填埋场的透水透气性能及覆土,缩短填埋场使用寿命。

3解决武汉市污水厂污泥处理处置现状

的基本对策3.1尽快编制完成相关专项规划

随着城市发展污水厂污泥产量显著增加,污泥处理处置已经成为政府、行业专家和公众共同关注的焦点,2008年武汉市规划研究院启动了新一轮《武汉市污水厂污泥处理处置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并于2010年正式开始编制,以指导污泥处理处置项目的实施。在专项规划的编制过程中,面临许多难点和意见分歧,给污泥规划方案的确定造成了诸多困难,经过多番协商和修改,目前已基本完成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政府应尽快完成规划的审查和批复工作。

3.2确保按期建设近期成熟项目

按现状污水厂规模和在建(含已立项)污水厂规模预测污泥量,到2013年,武汉市污泥总量为干污泥342.9t/d、80%含水率的湿污泥为1714.5t/d。近期应完成在建及已立项的污水厂污泥处理处置项目,包括华新水泥龙王嘴污泥深度脱水加外运水泥厂协同处置项目(80%含水率污泥150t/d)、北京恒通陈家冲污泥堆肥项目(80%含水率污泥220t/d)、亚行三金潭污泥热干化项目(80%含水率污泥100t/d)、亚行南太子湖污泥石灰稳定项目(80%含水率污泥50t/d)和亚行落步嘴污泥热干化项目(80%含水率污泥200t/d)。建设长山口基地的污泥卫生填埋工程,规模为80%含水率污泥400t/d。完成各污水厂厂内污泥含水率控制工程,包括近期所有在建及已立项污泥处理处置项目中未明确集中处理的污水处理厂,分别为汤逊湖、豹澥、沌口、纱帽、纸坊、黄金口、蔡甸、高桥污水处理厂,总计规模80%含水率污泥167.5t/d。同时建设汉西污水处理厂污泥消化工程,规模为80%含水率污泥200t/d。这些近期工程的建设将处理86.8%的含水率80%的污水厂污泥。

3.3尽快开展相关研究

3.3.1污泥处理处置方式研究

污泥的处置方法各有利弊,也在不断发展,对于武汉市来说不宜局限于一种处置方法。污泥处理处置方式的选择应有利于污泥处理处置的全过程安全风险控制,确保污泥处理处置系统满足城市环境保护的要求;有利于污泥处理处置的市场化运营,促进污泥资源化利用;有利于污泥处理处置项目的顺利推进,确保污泥处理处置各阶段目标的实现;有利于污泥处理处置新技术的应用,探索与武汉市相适应的处理处置技术路线。

通过对武汉市污泥泥质进行分析可知,各厂污泥含水率在75%~85%,均需要经过脱水处理才能满足各种处置方式的需求;将各厂干污泥重金属含量与各项泥质指标对比可知,龙王嘴污水厂污泥相对于园林绿化用泥Cd超标,汤逊湖和南太子湖污水厂的Zn含量严重超标,沌口污水厂污泥相对于部分泥质Pb含量超标,汉西相对于部分泥质Cd含量超标;而各厂污泥干基中有机物含量均能满足园林绿化、农用以及土地改良对有机物含量的需求,只有龙王嘴和三金潭污水厂污泥干基中有机物含量满足单独焚烧对有机物的需求;另外各厂干污泥肥分(总氮+总磷+总钾)均能满足土地改良、园林绿化以及农用泥质对肥分的要求;但是各厂热值均偏小,且不能满足焚烧对干污泥中热值的需求,因此对各厂脱水污泥进行焚烧皆需要热源,利用工业余热、废热先将污泥进行干化,提高污泥的热值再进行焚烧,是经济有效的方法,干化后的污泥可送入水泥厂、热电厂焚烧。

3.3.2污泥处理处置产业政策研究

政府应制定鼓励多元化投资的政策,在争取政府划拨污泥处理处置专项资金的同时建立多元化的污泥处理处置融资渠道,广泛吸纳国内外各类资本,鼓励成立专业污泥处理处置企业,实现污泥的集约化和产业化经营;制定保障污泥产品出路的政策,对污泥资源化利用产品优先采购;采取鼓励和扶持污泥处理处置产业发展的财政、税费优惠措施,以财政补贴、税费减免等经济杠杆引导和支持企业从事污泥处理处置工作;同时对在特许期限内,因政策调整而利益受损的公司进行补偿;鼓励污泥无害化和资源化的科学研究与技术进步,优先给予“三项经费”立项与资助,用于污泥无害化处理与综合利用技术改造的贷款,政府给予贴息扶持。

3.3.3污泥处理处置监管政策研究

污泥的处理处置监管主要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来考虑。一是源头监管:污水厂是污泥产生的源头,污泥处理处置的监管是目前污水处理厂监管的重要工作之一,各污水处理运营单位必须建立污泥产期、产量、去向等详细台账,健全相关管理制度,各厂在生产报表中上报污泥量和脱水污泥含水率,以便进行核查。二是转移监管:污泥产生后要进行处理处置,则必须进行转移运输,而运输公司或运输车辆必须置于监管之下,污泥运输应采取密封措施,防止沿途抛洒,更不得随意倾倒,避免在运输过程中产生二次污染。环保的危险废弃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是个有效的办法,可以借鉴。三是处置监管:污泥的处置方式及产品最终去向必须得到监管,防止企业在盈利驱动下,会在可减少成本的环节钻空子,让污泥最终得到安全有效的处置。

3.3.4污泥处理处置资金政策研究

目前,由于污泥的偷排或不妥当的处理处置会带来环境的二次污染,同时也严重影响污水处理的效果,且污水处理费收费不到位、收费水平过低,同时污泥处置要涉及到多部门、多企业,需要建立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不是一个企业可以解决的,需要政府系统规划、组织协调其设施的建设与运行,因此政府承担了污泥处置设施投资、建设的责任。政府应从污泥处理处置费用纳入污水处理费以及污泥处理处置费用由政府列入专项资金进行管理两方面尽快开展武汉市污泥处理处置工程资金政策研究,促进污泥处理处置产业化发展。

4结语

(1)按武汉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速度和规划规模,污泥产量在相应的规划期内还将处于高速增长阶段。现有已建及在建污泥处理处置设施总规模还远不能满足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转和持续发展的需要,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的形势紧迫。

(2)当前我国污泥处理处置事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国家相关政策体现了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和土地节约利用政策的要求,但是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缺失的情况下,武汉市缺乏相关的污泥处理处置政策和管理机制。

(3)武汉市有多种可用于污泥处理处置的资源条件,如土地利用、焚烧和填埋资源,虽各有利弊,但是总体上规模较大,可消纳量较大,分别广泛,可选择性多样,这有利于确定武汉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方式选择、设施布局等。

(4)在武汉市污水厂污泥处理处置面临的基本形势下,为解决污泥处理处置现状存在的问题应尽快完成专项规划的编制、近期污泥项目的建设及污泥处理处置方式、产业政策、监管政策和资金政策的研究。政府应制定鼓励多元化投资的政策,对污泥资源化利用产品优先采购,采取鼓励、扶持污泥处理处置产业发展的财政、税费优惠措施,制定风险补偿和科研资助政策,保证项目公司的利益,鼓励污泥无害化和资源化科学研究技术的进步。

参考文献:

[1]武汉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武汉市城市防洪勘测设计院.武汉市主城区污水收集与处理专项规划(2010~2020)[R].武汉:武汉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武汉市城市防洪勘测设计院,2010.

[2]武汉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武汉市都市发展区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方案及用地控制规划[R].武汉:武汉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11.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关于加强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环保[2010]157号)[R].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2010.

[4]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环保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城市污水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R].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环保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2000.

[5]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试行)[R].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09.

[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最佳可行技术导则[R].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2010.

[7]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指南(试行)(建科[2011]34号)[R].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