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创新性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智慧城市创新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智慧城市创新性

智慧城市创新性范文1

在亚洲地区,日本也提到这样的智慧城市战略,它特别提到了U Japan和I Japan这两个不同的概念,U代表的是一个无处不在,并且普适皆准的一个概念。韩国也同样提出U Korea,也就是U韩国的整体战略,他们希望建立一个无处不在的智慧城市。他们大量借助了像三星等等其他信息技术公司的支持。

在国内,一直到2012年才有154个城市宣称他们要打造智慧城市,总投资金额已经到了1630亿美金。虽然我们起步比较晚,但是我们是比较全面的推进,我们还提出了一个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指标体系,这其中包含了基础设施、建筑、管理以及公共服务、经济发展等等各个方面的指标体系,和美国或欧洲的智慧城市发展情况相比,它们都只是在一个区域来推动和发展,我们是站在国家层面来做整个推动。我们希望进一步优化城镇环境,以及公共安康。同时,也希望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的效能以及透明度。这将是全世界的发展趋势。

通过传感器提升效能

在第二轮的智慧城市试点的名单中,我们可以看到智慧城市的一个发展历程,它从最早的数字城市发展到智能城市,到现在的智慧城市。智慧城市的骨干,其实还是数字城市,因为它其中涉及到许多传感器以及信息技术的支持。这其中最重要的是传感器,因为这些传感器在智慧城市当中有许多不同的应用,它们可以支持的服务包含了导航、交通、监控、健康照护以及建筑等等。

一谈到传感器,我们都知道像GPS定位,无线射频的身份识别,行动传感器等。另一方面,还有可戴式的行动传感器,头戴式的摄像头等等。在智慧城市的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传感器的建设。另外,还有智慧交通的传感器,在交通工具中,可以使用这些传感器清楚地定位我们的位置。另外,它也可以提供一些不同的应用,例如汽车自动驾驶等等,也可以直接通过摄像头做全景拍摄。

最重要的是提供更高的精确度,可以告诉我们通往何方,这些都跟城市相关。如果一些室内的导航技术在移动建筑物当中,这一种室内导航技术还是可以通过WiFi的方式在建筑物内给我们定位,我们也可以使用RFID,也就是无线射频身份识别的方式来告诉我们现在身处在建筑物当中的哪里。另外,我们在建筑物内,也可以设置这些摄像头。这些都是用户友善的一些方式。甚至我们也可以使用像在博物馆当中会使用到的这样所谓的一个磁场的技术应用。这个所谓的室内导航系统,其实当我们碰到紧急事件需要疏散的时候,这也是非常智慧的一个技术应用手段。另外,我们也可以看到在所谓的智慧监控的传感器方面,还有智慧的医疗照护,这对于我们高龄化的一些人群也是特别适用的,它可以及时地传递信息,可以及时地派出救护车以及医疗人员等等。所以,像是体温或者等等这些方面,我们可以通过这个方面来进一步把我们的建筑物做得更为聪明、更为智慧。

还有我们在整个环境当中也可以有这些不同的传感器,来确定我们的能源消耗是否更为智慧、更为有效。

也可以通过分析停车位的定价,也就是可以更智能地发现在我们附近有哪些空置的车位,可以让驾驶人用更符合成本的方式到达最近的空车位来停放他的汽车。

建立可重复利用的数据库

在之前做过的一个案例当中,我们已经设计出这样一个程序,可以建立起一个能重复利用的数据库。如果你们到微软问一个问题,其实这些问题都经由后台数据库分析然后导出答案的,因为这些都是以案例为核心的一个数据库。所以,我们在设计这些应用的阶段也可以使用这些数据库,看看之前是否已经有过同样类似的案例。我们可以好好地利用手上的这些数据库,进一步协助我们作出决策。

这样的一个系统,也就是我们称之为可以自学成长的一个系统。因为它会知道我们在改变过程当中必须要使用到不同的指标,因为我们使用的频率也不同,所以它可以告诉我们在哪些地方已经发生了重大改变了。

我们可以看到在网际网络的空间,我们使用了互联网,所以,我们可以使用这些线上的商店来采购,线下的物流会将这些产品交付给我们。这里最有趣的一点就是虚拟的世界以及实体的空间,其实它彼此之间有一个互动关联的。但是,如果谈到智慧城市建设的话,我们还是会实地到这么一个城市考察参观的。所以,我们要如何将线上线下的虚拟与实体做一个结合呢?像是我们在线上淘宝买一些东西,但是线下可以享受直接收到这些产品和服务。那么,在一个智慧城市里头,如何做到这一点呢?具体来说,如果你到一个购物中心,你可能会发现你不会迷路,因为在这个购物中心中有很清楚的配置图或者路线图,但是在城市当中,有这么多的不同单位建筑物或者购物中心等等,如果我们在城市当中也可以有这么一个清楚明确的路线图,那么我们也可以很清楚地找到这些路标指示。所以,这些是我们在现实城市当中可能会见到的,它上面可能会告诉我们说,我们距离目的地还有多久。

我们还可以看到触碰式的屏幕,它也可以提供这些路标指引的功能。像是在这样的路标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它告诉我们应该是左转还是右转。

在智慧城市当中,应该有一个很清楚的计划或者这样一个地图,但是很不幸的是,我们发现在大多数的城市当中并没有这么清楚明确的一个路线图。如果经过合理的城镇化规划以及建设,其实我们应该要有这样一个设计的。

如果我们接下来使用这样一个建筑位置的定位方式,像是谷歌地图等等,我们可以看到所定位的一个建筑物是在哪,就需要一个更聪明、更智慧的配对或者是所谓地理编码的系统。因为我们看到现有的技术其实当中存在很多的错误。

每个建筑物都应有独特的编码

我们看到如果需要制定这样一套系统,其实有些设计原则应该在里头,其中设计原则,我们看到有三点。第一是每一个建筑物都应该有一个独特的编码。第二个设计原则,也就是它应该让使用者更便于记忆;第三个原则是在设计的时候要更容易生成这些建筑物编码。这也是我们现在提出的一个解决方案,我们其实可以结合现有的一个邮政编码,像是我们在国内或者在英国等等,都有这些邮政编码。再加上我们所谓的一个简单的图形法制作,因为简单的用XY轴坐标可以做这样一个定位,这样一来,你就可以很简单地通过我们的邮政编码以及XY轴的一个对应找到相应的窗户。

它还可以进一步再细分,所以我们可以细分到最后两位号码。为了便于记忆或者方便生成这样的编码,我们应该考虑只是使用五位数的编码方式。

其实我们也需要政府、单位有相应的一个管理系统,这些信息应该都是集中管理,如此一来,如果人们已经知道他们自己的位置,他们可以简单地就通过一些标准生成属于他们自己的这一栋建筑物的编码,这样一来,也可以让使用者很快地找到它们。

像这些名片,可能会长成这个样子,里面有IC芯片,也有它的一个编码的扫描,就可以直接定位到它们的区位。甚至在建筑物内部,我们也可以有不同的一个编码。所以,如此一来,不管是送货人员或者是参访者,他们都可以很简单地通过扫描或者定位的方式就找到应该到哪去。所以,用这样的二维码扫描,也可以放在网站上头,也可以作为一个公司的宣传。

我们可以看到,可以通过邮政编码或者XY轴的一个定位,再进行分区。

智慧城市创新性范文2

韩长赋指出,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建立两年来,在科技和机制创新上取得了积极成效。在科技创新方面,聚焦科技资源共享、区域重大问题、产业瓶颈问题,初步形成了“一盘棋”“一体化”“一条龙”的创新格局。在机制创新方面,聚焦创新资源整合、创新主体融合、创新环节结合,搭建了多学科协同、科企合作、上中下游衔接的平台。实践证明,联盟建设成为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的有效方式和途径。

韩长赋强调,联盟的建设运行要坚持三个原则: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联盟的“联”主要是解决科技创新的机制问题,把分散的资源联接到共同的使命上来,做到联心、联利;联盟的“盟”主要是解决产业的重大问题,形成共同的任务,开展联合攻关,推动资源共享。坚持发挥行政领导和科技主导两个积极性。促进两股力量在解决农业重大问题中拧成一股绳,形成创新驱动农业发展的强大合力。坚持科技创新“顶天”和“立地”两个导向。既要在基础和前沿领域取得理论突破,抢占制高点,又要在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上取得突破,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有效的科技供给。

韩长赋指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要坚持问题导向、创新驱动,不断加强联盟建设。一要明确主攻方向,着力发挥联盟解决行业性和区域性重大问题的重要作用。围绕节本增效、质量安全、绿色环保、区域发展等问题,加强技术熟化配套和系统集成,形成综合解决方案和可复制、可推广的应用模式。二要加强组织协调,着力发挥联盟在开展农业基础性长期性科技工作中的协同优势。在土壤质量、农业环境等10个学科领域选好点、布好局,建立观测规范和数据标准,做好数据的深入分析和深度挖掘。三要创新管理机制,着力提高联盟整体运行效率。在国家层面,加快推进任务牵引、资源共享、行业协同、市场驱动等机制建设落到实处。在联盟内部,建立目标一致、优势互补、平台一体、利益共赢等机制,激发联盟的发展活力和内生动力。四要推进科企合作,着力提升联盟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要打通创新要素双向流动的通道,让优势科研单位与企业相互融合、深度介入,推动科研院校与企业共建研发中心、集成示范基地等,建立联合开发和转化技术成果机制。五要强化齐抓共建,着力激发联盟各主w的创新活力。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主动作为,落实科研人员权益分享、持股兼职等激励政策。科研单位、高校和企业,要按照既定的时间表、路线图抓紧项目对接和任务落实。六要加大支持力度,着力促进联盟可持续发展。农业部有关司局要统筹资源,大力支持联盟建设。各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推动实现产业对接、政策对接和项目对接,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支持联盟建设。

智慧城市创新性范文3

1.智慧城市的概念与内涵

1.1智慧城市的概念

智慧城市是把新一代信息技术充分运用在城市的各行各业之中的基于知识社会下一代创新(创新2.0)的城市信息化高级形态。智慧城市是基于互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大数据、社交网络、Fab Lab、Living Lab、综合集成法等工具和方法的创新应用。智慧城市实现全面透彻的感知、宽带泛在的互联、智能融合的应用以及以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为特征的可持续创新。

1.2智慧城市的内涵

1.2.1 更透彻的感知,更全面的互联互通

智慧城市基于无处不在的智能传感器,实现对城市物理空间的全面、综合的感知,动态的获取城市的各种信息,对城市核心系统进行实施感测,实现“无所不在的连接”。

1.2.2 更深入的整合,更协同的运作

通过城市“三网”融合,再加上物联网和基于云计算平台的多元异构数据(多参考系、多语义、多尺度、多时相等)的整合,构建智慧城市的信息基础设施。1.2.3 更多样的服务,更积极的创新

智慧城市所构建的服务,是一种新的提供服务的体系结构,对所感知到的海量数据能够进行不同深度的处理、挖掘与延伸,为人们提供不同种类、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低成本、高效率的智慧化服务。同时智慧城市给了政府、企业、个人更多的创新的机会,鼓励在智慧城市提体系内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文明前进提供不息动力。

2.智慧城市实现的关键技术

2.1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的网络架构可以分为三层: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如图1所示。感知层对物理世界感知、识别并控制。网络层实现信息的传递。应用层在对信息计算和处理的基础上实现在各行业的应用。

图1

2.2云计算

2.2.1云计算的定义

现今,广为接受的是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定义:云计算是一种按使用量付费的模式,这种模式提供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网络访问, 进入可配置的计算资源共享池(资源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软件,服务),这些资源能够被快速提供,只需投入很少的管理工作,或与服务供应商进行很少的交互。

2.2.2云计算的特点

云计算是通过使计算分布在大量的分布式计算机上,而非本地计算机或远程服务器中,企业数据中心的运行将与互联网更相似。这使得企业能够将资源切换到需要的应用上,根据需求访问计算机和存储系统。特点如下:(1) 超大规模(2) 虚拟化(3) 高可靠性(4) 通用性(5) 高可扩展性(6) 按需服务(7) 极其廉价2.3物联网与云计算的关系

目前物联网的发展存在“信息孤岛”现象,其在各个行业、各个小地域的应用互相隔离,不能形成城市范围的一体化协作平台。究其原因除,社会经济层次上的困难外,主要是标准化程度较低,缺乏统一的中间件接口,以及各部门、各行业应用融合所带来的海量信息存储和计算的压力,而云计算技术为后者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案。

3.智慧城市建设应用体系

3.1智慧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智慧公共服务和城市管理系统。通过加强就业、医疗、文化、安居等专业性应用系统建设,通过提升城市建设和管理的规范化、精准化和智能化水平,有效促进城市公共资源在全市范围共享,积极推动城市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协调高效运行,在提升城市运行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的同时,推动城市发展转型升级。

3.2智慧城市综合体:采用视觉采集和识别、各类传感器、无线定位系统、RFID、条码识别、视觉标签等顶尖技术,构建智能视觉物联网,对城市综合体的要素进行智能感知、自动数据采集,涵盖城市综合体当中的商业、办公、居住、旅店、展览、餐饮、会议、文娱和交通、灯光照明、信息通信和显示等方方面面,将采集的数据可视化和规范化,让管理者能进行可视化城市综合体管理。国内公司也在“智慧地球”启示下提出架构体系,如“智慧城市4+1体系”(图2),已在城市综合体智能化天津智慧和平区等智能化项目中得到应用。

图2

3.3智慧政务城市综合管理运营平台:此类项目已有实际案例,天津市和平区的“智慧和平城市综合管理运营平台”包括指挥中心、计算机网络机房、智能监控系统、和平区街道图书馆和数字化公共服务网络系统四个部分内容,其中指挥中心系统囊括政府智慧大脑六大中枢系统,分别为公安应急系统,公共服务系统,社会管理系统,城市管理系统,经济分析系统,舆情分析系统。

3.4智慧安居服务体系。开展智慧社区安居的调研试点工作,在部分居民小区为先行试点区域,充分考虑公共区、商务区、居住区的不同需求,融合应用物联网、互联网、移动通信等各种信息技术,发展社区政务、智慧家居系统、智慧楼宇管理、智慧社区服务、社区远程监控、安全管理、智慧商务办公等智慧应用系统,使居民生活“智能化发展”。

3.5智慧教育文化服务体系:积极推进智慧教育文化体系建设。建设完善我市教育城域网和校园网工程,推动智慧教育事业发展,重点建设教育综合信息网、网络学校、数字化课件、教学资源库、虚拟图书馆、教学综合管理系统、远程教育系统等资源共享数据库及共享应用平台系统。

3.6智慧服务应用。组织实施部分智慧服务业试点项目,通过示范带动,推进传统服务企业经营、管理和服务模式创新,加快向现代智慧服务产业转型。

智慧贸易:支持企业通过自建网站或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网上询价、网上采购、网上营销,网上支付等电子商务活动。积极推动商贸服务业、旅游会展业、中介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领域运用电子商务手段,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层次。

建设智慧服务业示范推广基地。积极通过信息化深入应用,改造传统服务业经营、管理和服务模式,加快向智能化现代服务业转型。

4.智慧城市建设面临的挑战及未来展望

伴随网络帝国的崛起、移动技术的融合发展以及创新的民主化进程,知识社会环境下的智慧城市是继数字城市之后信息化城市发展的高级形态。智慧城市建设需要技术和金融的创新,需要有统一的标准和完善的法规,更需要政府的引导和市场的主导。但是发展智慧城市要防止一哄而起,急于求成,炒作概念。希望我们智慧城市的建设能够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我们相信我们通过城市的智慧的发展,我们一定会迎来一个幸福城市、智慧城市、绿色城市和和谐城市的时代。

然而,智慧城市建设必然会改变城市人的生活和生产方式。21世纪的“智慧城市”,能够充分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于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的响应,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

参考文献

智慧城市创新性范文4

智慧城市是在现代信息科技的影响下进行建造的、能够促进城市更有效率的发展、并促进城市长期持续发展的全新城市形态。建设智慧城市意义重大。首先,能够促进经济进一步的发展。我国经济建设虽然一直保持着较高的速度,推广智慧城市建设能够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打开一个全新的发展模式。其次,能够为科技发展提供基础。信息化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科学技术更新速度加快,在智慧城市的理念指导下,能够真正实现科技的规模化发展,以及为保障科技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技术和资金,可以说智慧城市为科技的发展搭建了一个全新的平台模式,在这个平台上集合所有的资源为科技创新提供支持。

二、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存在的误区

我国许多城市展开了智慧城市的建设,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不能忽视的是智慧城市建设还存在一些误区:

1.智慧城市建设的规划过于盲目

党的十以后,我国加大了智慧城市建设的速度,许多地方政府将建设智慧城市作为发展目标,积极采取措施。但是加快智慧城市建设的结症也在于此:许多地方政府没有看到智慧城市需要的一些先决条件,没有认清智慧城市建设的真实内涵,比如在科技、人才、资源等方面极为欠缺的情况下,盲目地进行项目上马,缺乏前期的规划和合理的实施方案,过度地进行城市基础建设,致使智慧城市没有建成,却出现了许多城市建设“后遗症”,对于城市未来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

2.智慧城市建设过于表面化

智慧城市的建设和发展需要一个合理的资源配置,需要有一个平台设计,所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结合才能完成智慧城市的建设。但是在我国许多智慧城市的建设缺乏这些核心的因素,地方政府在盲目提出智慧城市建设的过程中没有长远的计划和安排,在经济能力、科技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方面都存在许多的问题,其只看到智慧城市建设的表明现象,没有注意到智慧城市内部所具有的巨大潜力和支撑力量。在智慧城市的建设思路和发展方向上存在照搬他国或者其他城市发展的现象,这种方式就是脱离本地区实际的表面化现象,对于智慧城市的建设是极为不利的。

3.智慧城市建设的创新力有限

智慧城市建设离不开新一代信息技术如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的强力支撑。然而,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多项核心技术和关键问题仍没有突破。一方面体现人才的匮乏上,缺少创新创造的原动力和智力支持;另一方面体现在许多领域并没有掌握先进科技,据不完全统计,信息领域我国对外依存度高达80%以上。因此,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仍处在模仿阶段,智慧城市建设自主创新能力不足问题突出。

三、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正确发展策略

针对我国智慧城市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误区,我国政府要切实结合智慧城市所包含的全新理念进行全面解读,根治问题并找到正确的发展策略。

1.智慧城市的建设应当做好前期规划

在构建智慧城市的过程中要避免表面化、政绩化的现象,政府要把智慧城市建设作为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真正看到智慧城市建设的内涵,在确定智慧城市发展目标之前要对城市的整体优势和实力进行详细的分析,并且从智慧城市建设的实际情况出发,认识到智慧城市未来几十年乃至一个世纪发展的目标,这样才能保障智慧城市建设的长久和可持续;另外,还要从自身优势上挖掘能力,构建起良好的资源平台,为智慧城市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2.避免智慧城市建设的表面化

智慧城市建设不是一项简单的工程,而是一个需要长期努力、坚持和规划的复杂架构。在发展过程中,我们国家首先要对智慧城市建设的城市进行评估,确定适合发展智慧城市的目标,这样能够避免盲目的项目上马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其次地方政府在建设智慧城市的过程中要做好内部工程建设,积累起雄厚的建设资本,为智慧城市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再次就是从智慧城市建设责任分工到每一项工程实施都要思路科学、落实细致,防止因为表面化的建设为城市带来背离规划目标的灾难。

3.加大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

智慧城市应依托信息技术的创新,促进技术创新与智慧城市建设有效对接,从而形成对智慧城市发展强有力的驱动力。一是要优化技术创新环境。要进一步完善研发、试验、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着力完善协同创新机制,优化智慧城市建设的技术创新硬环境;要引导和鼓励全社会更加积极主动地依靠科技进步投身技术创新创业实践,不断优化智慧城市建设的技术创新软环境。二是要加快智慧技术发展,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不断改变我国技术对外依存度高的问题;三是要完善人才吸纳利用制度,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要针对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技术,引进和培养一批具有智慧技术的专业性人才。

四、结语

智慧城市创新性范文5

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沈建国指出,“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历史性的机遇,也是一项长期性的任务”,她认为,信息化带来的城市管理和服务模式的改变,已然倒逼城市建设机制的创新,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必须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引导社会力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设,建立新机制,开创新局面。

工信部原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朱宏任按照建设偏重,将智慧城市分为以数字城市为中心的“科技型智慧城市”、以智能管理为中心的“管理型智慧城市”和以智慧生活为中心的“人文型智慧城市”3类,他强调推进智慧城市建设需要“注重顶层设计,实施统筹规划”、“注重整体推进,抓住建设重点”和“注重技术创新,保障信息安全”。

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理事长高新民表示:“智慧城市建设需要致力于提高城市的宜居能力、宜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只有将以人为中心的智慧城市建设做好,才能加速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他认为,不重视数据的城市不是合格的智慧城市,信息化建设不能只停留在硬件投入层面,而应该充分挖掘应用数据的能力,通过数据助力智慧城市发展。

“建设智慧城市既是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提高市民生活品质的现实需要,也是积极引领经济新常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的战略抉择。”中国经济传媒集团公司副总经理王璐在致辞中表示,建设智慧城市有利于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城市产业经济提质增效,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创新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保障和改善民生。

“《经济》杂志社累计刊发了300余篇智慧城市相关的深度报道,牵头成立智慧城市媒体联合实验室,充分发挥媒体的宣传报道作用,引导民众充分认识和理解智慧城市的核心和内涵,记录和展示智慧城市试点城市的运行情况。”《经济》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陈志强总结了《经济》杂志在智慧城市领域所做的工作,他表示,“今后《经济》杂志社将一如既往发挥中央级主流媒体的引领作用和辐射效应,通过新闻媒体与研究成果的高度融合,以中国智慧城市经济技术合作组织为载体,为中国智慧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会上,《经济》杂志社中国智慧城市经济技术合作组织同期成立。该组织还与贵州省赤水市人民政府签署合作备忘录,共同设立智慧城市产业基金,为赤水市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资金保障;与美中合作基金会、印尼太和集团、马来西亚巴生中华总商会签署合作备忘录,接受其不低于50亿美金的授信资金;与欧盟中国经济文化委员会签署合作备忘录,接受其不低于50亿欧元的金融授信资金。

同时,中国智慧城市经济技术合作组织了《中国智慧城市投资环境报告》及《2800个项目报告书》,并评出了“2015中国智慧城市最具投资价值潜力奖”和“2015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示范企业”吉林省辽源市、北京市丰台区丽泽商务区、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等10个城市获得最具投资价值潜力奖,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智能交通系统(控股)有限公司公路集团、北京博宇通达科技有限公司等15家企业成为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示范企业。在中国智慧城市重点项目推介大会中,贵州省赤水市、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吉林省辽源市和北京市丰台区丽泽商务区作为代表,进行了发言和项目推介。湖南智慧旅游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岳辉和辽宁九通摩擦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闫九龙作为优秀城市建设示范企业代表进行发言。刘岳辉说,智慧旅游以智能化平台为中介,以满足客户需求为发展战略,以科技、创新、品质为重心,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闫九龙表示,辽宁九通通过不断地研发和技术升级,结束了我国在摩擦材料技术领域没有话语权的历史,以创新促进智慧城市建设。

智慧城市创新性范文6

自从2009年2月24日,IBM提出“智慧地球赢在中国”后,一时间,由IBM“智慧地球”战略衍生的“智慧城市”概念在中国各地政府间掀起一股热潮,被大肆推广。2012年3月7日,北京市政府刚刚印发了《智慧北京行动纲要》,旨在明确智慧城市建设重点领域的发展目标、行动计划和关键举措。作为“智慧北京”的一个组成部分,“智慧海淀”建设在“十二五”开局之年率先破土而出。为了深入了解智慧海淀建设的相关工作,记者采访了长期从事海淀区政务信息化建设工作,参与智慧海淀顶层设计规划工作的北京中海纪元数字技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尧川先生。

智慧海淀建设的内核

探密“智慧海淀”建设,其实就是了解“智慧海淀”的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建设模式及管理模式。尧川强调,探究“智慧海淀”时首先要明确一个基本认识,即“智慧海淀”是“智慧北京”的一个组成部分,而“智慧北京”是“智慧城市”在北京这个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下的一个具体表现形式,它区别于上海、广州等其他城市。而“智慧城市”则是在信息资源极大丰富,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基础之上构建的信息化城市模式。因此,在谈“智慧海淀”建设时脱离不了“智慧城市”的概念。

“智慧城市”关键在“智慧”。然而何为“智慧”?在《新华字典》中对“智慧”一词这样解释:“对事物能迅速、灵活、正确地理解和处理的能力。”那么,智慧的城市是否拥有能迅速、灵活、正确地理解和处理的能力?尧川指出,现在我们提出的“智慧地球”、“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其实都是希望建立一套机制,用信息化的技术和手段,使我们的企业、城市、政府,像我们人体一样能“自我感知”和“自我处置”,从而使社会有一种良性的、快速的、便捷的方式,让我们的工作和生活、管理、经济、生产等方方面面更健全。智慧城市与非智慧城市的区别就在于对信息的感知、采集、传输、加工、存储和应用的方式有先进与落后之分。“我认为‘智慧海淀’的内核就是信息的感知、采集、传输、加工、存储和应用体系的建设和不断提升。”尧川说。

智慧海淀建设的体系

在谈到智慧城市应如何建设时,尧川提出了“六大体系”的建设。

首先,如果一个城市没有一套完善的信息感知体系,就不可能称之为“智慧城市”。所以现代城市要走向智慧城市,首先要建设城市的信息感知体系。而物联网、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等新的信息技术,是感知体系建设所不可或缺的。

其次,要建设信息高效传输的网络基础设施体系,包括有线、无线,甚至是太空网络体系,它是支撑智慧城市运行的基础。通过网络基础设施可以把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有效地传递到有需求的地方去。

第三,要建设综合信息应用体系。它与感知体系相适应,是各类信息采集、加工、存储和管理的信息综合应用体系。

第四,要建设信息综合评价与决策体系,它相当于智慧城市的大脑,是智慧城市“智慧”的集中体现。

第五,要建设智慧城市的运行规则与技术标准体系。这是保障智慧城市所有的信息技术运算逻辑和指挥调度的规则体系,让整个城市的运行有规则可循。

第六,要建设城市社会伦理与社会管理体系。这套体系是知识体系的一个形态,就是社会道德伦理和法规行为规范管理体系,是一种软环境和意识形态领域的体系。

尧川指出,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和建设规划应至少包括这六大体系的内容,在这六大体系建设中,应该优先建设城市信息感知体系和网络基础设施体系,它们是其他体系建设的基础。同样,智慧海淀建设也应全面思考和规划这六大体系内容的建设。

正如尧川所说,在各地的智慧城市建设纲要中,大都将网络基础设施体系作为首要任务,但对城市的信息感知体系建设并不明确,也缺少体系化的规划。《智慧北京行动纲要》指出,未来要建设“无线城市”,形成覆盖全部平原地区的高速无线网络,开展新一代宽带无线网络试点。建设城乡一体的高性能光纤网络,实现光纤到企入户,覆盖全市各社区(村)。加快有线电视高清交互改造,推进“三网融合”。进一步提升政务信息网络的性能,有效利用卫星通讯技术保障应急指挥,加快建设政务和公共服务高清视频传输网络。按照 “智慧北京”发展战略,“智慧海淀”以打造信息基础设施国际领先的智慧城区、打造引领企业自主创新的一流数字园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信息产业高地、打造城市运行管理精细有序的智能典范、打造数字公共服务惠及民生的幸福家园五个方面为具体发展目标,以期为市民提供优质、便捷、幸福舒适的生活环境,让海淀区成为市民宜居生活的标杆城区。

“现阶段,我们的城市还处于 ‘智慧城市’建设的初始阶段。”尧川认为,智慧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是一个相当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在这个历史发展过程中,大量的技术发明和科技创新会对城市发展和建设,乃至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在总体目标和方向的指导上,“智慧海淀”建设应当优先满足当前人们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立足当前,展望未来。

打造智慧海淀的优势

在IBM提出“智慧地球”后不久,海淀就着手打造“智慧海淀”。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在跟进研发,跟进应用,跟进投入。记者从海淀区政府办公室的《关于印发本区“十二五”时期信息化及重大信息基础设施发展规划的通知》中获悉,“十一五”期间,海淀区在综合处置和共享信息方面,尤其是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技术应用、信息产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完善了“一个平台、两套体系、三大领域”的信息化总体框架。

在谈到建设智慧海淀的优势时,尧川说:“独特的区位优势,聚集的智力资源,让海淀无论是在办公自动化阶段,还是在信息数字化阶段,一直都在引领北京,乃至全国,在未来智慧城市建设发展阶段,海淀区也将会走在全国前列。”具体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信息基础设施不断提升。截至2010年底,海淀区宽带接入用户数达59.9万户,其中FTTH(光纤到户)用户达29万户,平均接入能力达到20M,城区平均接入带宽达到2M。3G(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实现规模部署,覆盖率超过90%,其中五环内覆盖率达到100%,3G用户超过60万。广电有线电视网络积极推进双向改造,高清交互式数字电视覆盖绝大部分家庭。目前,海淀区已经启动了网络基础设施提升工作。

全面深化的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应用已成为海淀区政府管理和多数企业进行研究开发、生产制造、市场营销与内部管理的基本手段。在信息化建设领域,海淀区涌现出一批在全国信息化建设领域的领军企业,如神州数码、用友、中科软、联想等,引领全国信息化服务。

信息产业发展引领全市。在资本市场上,海淀区信息产业也形成了中关村特色行业板块。截至2010年,在全球各类资本市场上,海淀区信息产业上市企业达到97家,占全区上市企业的55%。2010年,海淀区离岸外包收入达到8.03亿美元,占北京市的52.2%。

相对完善的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发展环境。海淀区委区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加强信息化建设的政策文件,与北京市建立了联合支持企业创新、提升企业发展能力的机制,通过设立多项专项资金支持区域内信息产业发展的优先领域。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市场要素建设取得突破,在工信部和北京市政府的指导下,组建软件和信息服务交易所,推广正版软件应用,知识产权保护得到加强,政府内部基本确立了层次清晰、权责明确的信息化组织管理体制,相继建立了一批信息化行业协会和功能机构。

尧川认为,上述四方面的优势为“智慧海淀”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是海淀区率先迈出“智慧城市”建设步伐的根本所在。

正视智慧海淀的难点

尽管海淀区智慧城市建设有着显著优势,但在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化产业发展方面仍存在着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在光纤接入方面,海淀区远低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水平。日本是全球接入带宽排名第一的国家,达到61M,韩国次之,为48M,而中国平均仅为1.77M,海淀区目前为2M,虽然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与先进国家和地区尚有很大差距。无线宽带网络尚未实现全覆盖,全区统一的物联网传输网络尚未建成,智能传感终端部署仅在有限范围内试点,城市级的感知体系尚未规划。

“海淀区离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目标还相差甚远。”尧川认为,智慧海淀建设的主要难点一是技术创新,二是建设机制和管理体制转变,三是社会信息共享。

打造“智慧海淀”首先要靠技术创新,推动智慧海淀的直接动力是技术创新。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都是靠直接的技术创新来推动的。蒸汽机和珍妮纺纱机的发明,成为工业大生产的标志;电的发明将人类推进到了电气化时代;计算机、互联网的发明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化时代。每一次的技术创新或发明都改变着人类生产、生活的方式,没有技术创新做支撑,其他的目标都将是空中楼阁。

其次,支撑技术创新的建设机制和管理体制也很关键。尧川指出,现有的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管理机制在某种程度上限制或是制约了技术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间接地制约了智慧城市建设的进程。因此,现有的管理机制也应从单一投入模式向市场化运营模式转变和创新。

第三,全新的社会运行管理模式中社会信息共享涉及到各种隐私,需要整个社会的诚信、道德、管理模式、人的意识的支撑。提升信息安全的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相关法规、标准的完善,公众信息安全意识的提高是智慧城市良性运行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