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地质勘查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地质勘查方法范文1
中图分类号:U445.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8-0177-01
一、有关地质勘查技术的原则
1.1 合理布局
由于中国的矿产资源非常丰富且分布非常广泛。所以在进行地质勘查时应该充分考虑当地的地理特征及人文特点等,应结合人口分布、国土利用、基础设施建设和城镇化格局,多方面的规划地质勘查工作区域布局,从而引导商业性的地质勘查工作能够更加顺利有序地开展并得到迅速的发展。
根据中国地质调查局于2011年4月1日发表的《全国地质勘查规划》,可以得知近三年内中国的矿产地质勘查的重点工作布局如下:
1.2 统筹调整
为了地质勘查的工作进行能够在基础性作用上更大程度的发挥,统筹和部署工作也必须提前完成。中国向来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实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方式,要将公益类型的一部分地质调查工作与商业性质的一部分的地质勘查工作进行结合。同时,也要把矿产的勘查工作与环境问题相结合。统筹中央与各个分散地区的地质勘查工作,对于规划区所开展的地质勘查工作,也要进行统筹。并且在基于国内地质勘查事业的发展的同时还要积极拓宽对外的前景,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率先完成地质勘查工作的统筹规划。
1.3 重点拓宽
立足于中国的优越的矿产条件,要分清主次,加强对一些重点矿区地质的勘查工作。格外要引起注意的是矿产种类以及重点的成矿区域所开展的勘查工作,要从深度和高度全方位地调高地质勘查的水平,以此来迎合当代社会迅速发展的经济与科技实力,立足眼前,积极拓展,展望未来。
1.4 科学创新
立足于我国“科技兴地”战略,注重创新基地建设,从而加快地质勘查工作现代化步伐。发展勘查技术突出重大地质理论问题研究,把地质区位优势变为科技创新优势。 地质部门要以科学的态度分析问题,巧妙转化资源和地域 ,充分利用科技创新成果,为地质勘查技术的发展提供一定的保证不断完善地质科技创新体系,将科研与勘查的有机结合,发挥科技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1.5 完善体制
要更好地开展地质勘查工作,不仅仅在中央上,更要在地方政府所负责的工作上进行完成,俩者还要注意互相配合,互相协调。要能够调动每一个地区,各个部分的参与性,造就积极竞争的局面,从而形成一种多渠道投入的地质勘查新机制。另一方面,也要尽快完善商业性矿产勘查机制,让财政资金的流动在对整个社会的资金流动中起引导作用,也能作为其他社会投资的吸引力和拉动力。
1.6 扩大合作
要采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模式,即一个国内市场,一个国外市场;一个国内资源,一个国外资源。针对国内资源,要充分挖掘其潜力。要进一步促进国内资源的对外开放,积极地与国外的企业进行合作。而针对国外市场, 则要加大对一些国外的企业的合作,要积极地“走出去”并“引进来”,促进双方的交流,取长补短,一次提高矿产资源的保障以及勘探技术的进步。
二、地质勘查技术创新方法
2.1 地震勘探
基本原理为在地表进行人工激发地震波,由于地下介质在弹性和密度上有着一定的差异,所以会对接收到的地震波进行研究和分析,从而预测推断出出地下岩层的性质和形态的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其基本操作为:工作人员在地面通过一些探测仪器向地下发送地震波,由于岩层有分界面,而在这些特殊的分界面上,地震波将会法上一定的物理反应,即反射和折射,这时,在地面便可以通过仪器接收到这些反馈回来的信息,再通过对这些反馈信息的分析测量研究,从而对地下的状况对行预测和推断。
2.2 重力勘探
所谓重力异常,就是因为地球的质量分布不均匀而导致地球上不同位置的重力矢量G与正常的重力矢量G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此时,便可以通过重力矢量之差推断出这些特殊的地质体在地球上的位置,预测出其形状,从而大致推测所勘查地区的地质构造情况。在用于区域的地质调查及矿产搜查和勘探的各个阶段都可应用重力勘探o所以要根据实际地质状况进行不同的勘探方案设计。要注意的是,重力勘探有一定使用条件,应用重力勘探的条件是s被探测的地质体与围岩的密度存在一定的差别;被探测的地质体有足够大的体积和有利的埋藏条件;干扰水平低。
2.3 磁法勘探
通过观测和分析由岩石、矿石或者其他地质状况在磁性方面的差异所引起的磁异常,由于地磁场的理论分布是有变化的,而实际上测得的地球磁场强度和理论磁场强度是有区别的,便把这种区别称地磁异常。它主要是由地壳内磁性不同的岩石受地磁场磁化而产生的一种附加的磁场。磁法勘查就是通过磁异常进而研究地质构造和矿产资源等的分布规律的勘探方法。
2.4 电法勘探
此类方法主要是通过所测区域的岩石或者是矿石等地质体所具备的一些物理特性,例如导电性、导磁性等类的特征进行分析与测量。 通过对人工或天然电场、电磁场包括电化学厂的一些分布规律和在时间上的一些特性所进行的观测和研究,从而寻找类型各异的有用矿床和研究地质的构造以及解决地质问题的一种地球物理方法。
2.5 采用GPS感应系统
这项新型技术在勘探行业被广泛使用,且主要地质勘测方面。其拥有一功能强大的特别系统,把所有得到的信息进行汇集整理,GPS作为全球定位系统,能高效并且精确地测量出所测矿物资源在地下的分布状况,甚至可以辨识地质中的矿物组成成分与构成,是现代科技技术的新结晶,正被广泛采用中。
2.6 遥感地质
遥感是“遥感技术”的简称。是利用各种各样探测的仪器,从较远的距离进行探查、测量或侦察地球上、大气中甚至是其他的星球上的各种事物和变化情况,这种与目标不直接接触而获取有关目标的、信息的技术方法称遥感。而地质遥感技术这项技术是对现代遥感技术的一种应用,通过遥感技术得到空中获得的地质信息,也就是对地质层体对于电磁波,电磁辐射所作出的反应进行分析和研究。
三、结论
综上所述,在中国进行地质勘查,要遵循合理布局、统筹规划、重点拓宽 、科学创新 、完善体制 、扩大合作等原则,而地质勘查的方法则有地震勘探、重力勘探、磁法勘探、电法勘探、采用 GPS 感应系统采集法、遥感地质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也要不断地进行创新与发展,在地质勘查方法,更要遵循原则,创新方法,以促进地质勘查的迅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联荣,郭峰利.新形势下浅析当前地质矿产勘查及找矿技术[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12):19.
[2] 罗顿.刍议地质矿产勘查技术[J].科技与企业,2011(7):85.
[3] 朱国昌.关于我国矿产地质勘查技术与方法的探究[J].科学与财富, 2012(10):121.
地质勘查方法范文2
关键词:地质勘查 原则 方法
中图分类号:F407.1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地质勘查是指对那些拥有特殊结构的地质进行取样研究或者是实地考察的行为。它按照勘查目的可以分为很多种,这里要讲的是矿藏地质结构勘查,目的是寻找可用矿采资源。目前,以这一目的而进行的地质勘查工作非常重要,因为我国急需要寻找到大面积矿物质所在地以跟上经济发展步伐,为其提供足够的资源动力。
一、基础地质和岩土工程勘查的概况
地质勘查是地质勘查工作的简称。广义地说,一般可理解为地质工作的同义词,是根据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对一定地区内的岩石、地层构造、矿产、地下水、地貌等地质情况进行重点有所不同的调查研究工作。接不同的目的,有不同的地质勘查工作之分。例如,以寻找和评价矿产为主要目的矿产地质勘查。地质勘查必须以地质观察研究为基础,根据任务要求,本着以较短的时间和较少的工作量,获得较多、较好地质成果的原则,选用必要的技术手段或方法,如测绘、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探矿、钻探、坑探、采样测试、地质遥感等。狭义地说,在我国实际地质工作中,还把地质勘查工作划分为5个阶段,即区域地质调查、普查、详查、勘探和开发勘探。
二、地质勘查技术的相关原则
1、统筹规划
对公益性的地质勘探和商业性的地质勘探都要认真规划,对矿产资源的调查及地质环境的调查也要进一步加强,对中央的地质勘探和地方的地质勘探工作都要做到统筹规划。以及地区性的地质勘探工作,完善国内外的地质勘探事项,发挥地质勘探在找矿工作中的重要性和关键性,有关部门必须提前10~15年对地质勘探工作进行规划。
2、遵循规律,合理布局
根据我国地质条件和资源分布特点,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宏观布局要求,结合人口分布、国土利用、基础设施建设和城镇化格局,统筹地质勘查工作区域布局,引导商业性地质勘查工作的有序发展。
3、突出重点,并确定拓展勘查的领域
地质勘探是一项系统化工程,不仅涉及到地质条件、环境基础,并且涉及在项目的内部环境和市场环境等,同时也需要我们全面根据他们的具体需求做综合性研究。面对这样一个复杂的工作,全面的实施肯定会有投资大、风险高和利益相对较少的风险。所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应该突出重要的矿源和加强对重要资源勘查,使得勘探项目效益最大化。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提高地质勘探的精度,深度和广度,综合利用当前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地质勘探工作,应用于越来越多的广泛领域。并且将低碳发展对于人类的重要影响,还会对新的矿产资源勘探和开发新的技术提出新的要求。面对越来越复杂的形式,做好创新工作已经成为势在必行的举措。
4、增强工作能力,做好科技创新
“科技兴国”是我们的国家的发展战略,且“科学技术”是我国采矿业的发展的原则,地质勘探工作的也应该进入现代化领域。努力完善信息化的全面建设并推动成矿理论的完善和地质勘查技术的发展,为发挥现代技术的有效作用必须大力促进地质勘探科技能力的提高,以促进科研与勘探工作的有机结合。还应该大力着重发展加强勘探队伍建设,为努力培养一支有能力的地质勘探队伍而努力。
三、地质勘查技术的具体方法
1、地质剖面要进行实地测量
在重要的、出现异常的区域和各个地区的地质体,都要布设一条到两条剖面用以展布构造带、控制地质体的分布。对侵入的岩体和火山的机构以及矿点都要进行剖面控制,并布设特殊字形路线来精测重要火山机构的剖面,以此探索得出重要的地质问题的解决办法。
2、地质路线的填图
地域填图是在1∶50000的区域范围内,在先进的地质理论的指导下将地质研究作为基础的一项技术。地质填图以解决找矿问题作为路线布设的原则,而布设路线是以穿越法为主、追索路线为辅。
3、充分利用遥感技术
所谓遥感地质,即在1∶50000的矿调设计前的设计图编制、地质草图、矿产检查及地质填图和室内综合研究这些所有过程的结合。遥感工作的工作核心,就是解译区域构造格和辅助解译地质填图、追踪锁定已知道的成矿地质体和控矿地质体、圈定岩体等等,在ETM影像中,可以清楚地分辨出不同的解译标志,大体上将地质界线解译出来,而野外验证则使地质填图完成的更加快速,从而让工作的效率也得到提升。
4、保证物探仪器的正常运行
在野外工作中,一般会使用三台仪器,其中用一台来观测日变,还有两台用来进行测量。根据相关法律规程的要求,三台仪器在工作前后都要进行校验。在1∶20000激电中梯中工作的原因就是为了合理运用激电中梯,用在化探异常的区域使用梯度法来查找异常的机电的方法来探测其走向,以此来寻找矿体。在选择仪器方面,最好使用重庆地质仪器厂的DJS-8激电仪,在野外测量中使用激电中间的梯度装置来获取视电阻率以及视极化率的参数。以1200 m为供电极距、20 m为点距、40 m为测量极距, 测量工作使用三台接收机, 供电工作使用一台发送机。在工作之前要对所有接收机作对比试验以确保他们的一致性。
5、化探工作的注意事项
矿藏样点一般布设在一级或二级水系中,少部分布设在三级水系以上。在超过300 m长度的水系样点,分布要均衡,并且没有重复控制的现象发生,以每平方千米4.14点为采样密度。在不发育地段类似于个别的小格水系中,每个小格应采集两个到四个土壤样本以避免连续采样导致空格情况的出现。应该在水系沉积物的分选性比较差的部位进行取样工作,最好不要在有机质淤积或者岸边泥炭堆积的地方和早期河漫滩这些部位采样。尽量在汇入沼泽水系的上游山口地区采取样本。在对所得数据进行仔细分析之后,还要认真全面的校对,要保证没有问题之后才能把所有样品的分析数据和相对应的样品的编号、横纵坐标和所属的地址单元进行串连工作,然后再使用相关的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此外,在编制有关地球的化学图件时,大部分时间使用MAPGIS这个软件。
6、对勘查资料进行综合整理
在1∶50000的重点研究中,对于实际测量到的地质剖面、物探、化探和遥感等找矿信息的总体研究和分析,以及对资料的整理, 可以分析得到成矿地质的背景, 进而对矿场展开预测,编制成矿预测图以及综合成果图。同时将成矿区找出来并进行圈定,从而对出区域内的矿产的综合潜力做出评价。
7、探矿过程中要注意的事项
在矿藏的区域,内开凿探槽是探矿工程中仅有的方式。探槽的开口应该在1.4×1.9 m之间,最宽不要超过2 m,槽口两侧应该都要清理出宽约半米的通道来避免由于坍塌而使石块脱落伤人的情况发生,从而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施工后槽的底端宽不得小于60 cm,也不能超过1 m,掘进基岩要达到30~50 cm之间,最深可达1 m。当工程验收完以后,要对槽底先进行人工清理,完成编录,再划分样段,然后对刻槽样和相关的样品进行采集,通过对基岩样品的分析取得直接的找矿信息。由此说来,探槽施工这项工作非常重要,除了少部分测区探槽因为涌进的水过多而不得不中止工作,大部分都能圆满完成工作。这些探槽所采集的样品质量都非常有保证,所以可以放心用于科研和找矿工作。
结语: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还出现了不少勘查方面的新理论,因此我们应重视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的利用,同时结合以往多种勘查手段,以期提高矿床发现能力,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叶国琳.初探岩土工程勘察基础技术问题[J].山西建筑,2009-06-01.
地质勘查方法范文3
摘要:在工程地质勘察过程中,使用物探方法和钻探方法相结合的方法,能够有效的提高勘察效率和质量。这样的勘测模式,极大程度的缓解了旧的勘测模式中单一化、片面性的缺点,并且也能够适应更多的勘测领域。现阶段,在我国的工程地质勘测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其技术也相对不够完善。因此,相关的工作人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有效的采取最为恰当的勘测技术,因地制宜,这样才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关键词:工程地质勘查;综合物探;具体运用中图分类号:E271
文献标识码: A
一、物探勘查的概述1、物探勘查技术优势在勘查一个未知地质区域中,物探勘查技术有很多比较明显的优势,其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可以大大的减少工作量,进一步的节约成本。为了了解某水域的地层变化状况,物探方法的应用不但可以减少钻探的工作量,还可以间接的节约了成本。第二,物探方法的应用在探索地层基岩面起伏状况方面表现了极强的精准性,基岩面是比较复杂的,物探方法使工作人员能更准确的布置钻孔,从而也减少了钻孔的使用量。第三,在较为复杂的岩溶发育区,要实行物探和钻探相结合的方法来实现对该区域地质情况的掌握,首先了解岩溶的分布情况需采用物探方法,然后再根据物探的结果开展合理的钻探布置。第四,确定地下人工设施规模大小,合理投入钻探工作量。对于人工设施的地下赋存情况,通过物探方法可以准确判断,从而合理投入钻探工作量,节约成本。2、物探技术发展趋势物探技术的理论依据是地球物理学,研究的是地质问题,物探技术是科技发展的产物,是目前地质勘探的重要标志之一,代表现代化的勘查水平,随着人们对物探技术的不断了解和重视,加上多方面科技的不断发展,物探技术势必会不断改进、完善和创新,当今物探技术的发展趋势是实现数字化、自动化和智能化。3、物探技术值得注意的问题在地质勘查中,物探技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当中会存在一些问题,其中主要表现在下面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物探方法的合理运用。其中一方面,物探方法比较注重物性前提和场地条件,所以想选择物探方法时不能忽略其针对性;另一方面,物探方法的使用会耗费一定的成本,考虑选用此方法的同时一定还要对成本的问题做出充分的考虑。第二,物探方法的多解性。这里需要很多种不同勘探的方法来进行验证,或者进行相互的验证。二、物探方法和钻探方法相结合在工程地质勘察中的具体运用1、地震波CT技术1.1原理地震波CT技术是一种以不同方向的地震波所组成的技术方法。地震波是成像技术,并且它的走势具有一定的人工激发特性,这种技术的主要针对勘测的方向为内部速度结构,不管是任何地质勘测环境,其单元的弹性波速都是通过波动走势来表示的,以这样的方法得到被勘测地址体的波速分布图像。1.2发展和应用地震波CT技术进入我国的时间已经有了多年的历史,而其最初的发展,首先是在石油勘探中,这种技术有效的实现了对工程地质的勘探效果,保障了数据的准确性,并为工程的进一步测量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在科技的不断推动下,我国进入了经济型社会,这项技术得益于科技的进步,也有了极大程度的进步与完善,因此其在地质工程领域也有了更加快速的普及和推广,并逐渐发展成为了最为重要的新型地球物理方法,在实际的勘测过程中,很多技术人员都会使用全方位观测地震波层析技术,例如在世界瞩目的三峡工程中,其大幅度岩石体工程中的地质勘测就应用了这项技术,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2、瑞雷波法2.1原理瑞雷波法,是一种新型的地质勘测方法,并且由于其优点众多,也得到了人们的认可。这项技术,分为稳定状态和瞬间移动状态两种形式,如果从其稳定方面来说,其设备不足的主要因素是其体积较大,并且其所需成本也相对较高,因此,在时代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会被淘汰。那么与其相对应的瞬态瑞雷波法,其优势就较为明显,这种方法能够快速移动,并且其操作方法也非常简单便捷,其分辨率也非常好。尤其是在建筑工程的地质勘查中,更是显示出了不可比拟的优势,在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估中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门技术。瞬态瑞雷波测试的信号的主要来源是垂直作用于地面的冲击震源,它在相应的频率范围内可以瑞利波信号进行高度的集中化处理。在进行正演和反演分析方面,还研制出多种专门软件。2.2应用实例在落重震源与瞬态面波法迅速普及和应用的形势下,在煤矿开挖平台施工中,其所创造的价值也更加明显,以我国某煤矿开挖平台施工为例,在利用了这种技术之后,技术人员就能够准确而快速的得到所需要的数据,并且能够通过勘探深度的变化,而分析出波速度以及实际的钻孔柱状图。然后通过这些数据,进行综合研究,最后得到地下矿物质的空间结构脉络,实现了研究的直观性,提高了勘测的效率和质量。3、地质雷达3.1原理地质雷达在实际应用中,比较广泛,在很多公路工程以及地质考古方面都发挥着非常巨大的作用,其具有携带方便,抗干扰性强的特点,并且其分辨率也相对较高,因而得到了业内人士的广泛青睐。使用地质雷达技术,工作人员能够通过设备以及岩土层物理性质的分析,获取所需数据。通过研究发现设备参数和岩土层的物理性质,会影响到地质雷达的探测深度以及分辨率,比如天线的中心频率、天线距离以及地下介质中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等等。目前主要有两种方法可以作为双天线地质雷达的观测方法,分别是剖面法和宽角法。其中,前者指的是以固定间隔沿侧线同步移动接收天线和发射天线,这样在移动的过程中就可以得到若干个记录,地质雷达探测地下得到的剖面图像就是这条测线记录的表现,通过实践研究表明,可以将正对侧线下方的地下物体变化情况准确反映出来。后者则是沿着测线来移动一个天线,固定另一个天线,对地下不同层面反射波的双程走时进行记录,将地下介质的电磁波传播速度以及地下介质的电性参数等给求取出来,在处理地质雷达资料的时候,类似于地震波的处理方法处理手段有很多,比如数字滤波和偏移绕射处理等,这些方法在处理软件方面都是相似的。3.2发展及应用地质雷达的优势在于它具有快捷性和简单性、而且它的抗干扰性和分辨率都比其他的探测方法强。它应用的范围非常广泛,例如地质勘探、公路质量检测以及文物考古工作等。其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不胜枚举,它是一个将钻探和物探很好地结合的方式。下面探索地质雷达配合钻探在岩溶探测方面的实例:在某地某厂区内的部分道路及地面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怀疑地下有溶洞等物体,需进行勘探,,由于不知地下物体的具置、形状,应用此技术进行勘探。但是还不明确物体的具体情况,如果利用单一的钻探方法,消耗了能源还不能完成任务。后来利用地质雷达配以适当的天线进行探测,并进行了灌浆处理,最终才能高效地完成工作。由此可见地质雷达这一将钻探和物探结合的方式的重要作用。工程地质勘察主要将拟建场地地下岩土体进行调查,以此将相关资料提供给设计部门和施工部门,主要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如不明目的物、构造断裂带以及地下水和分布特征等等。结束语综上所述,地质勘查工作其实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单一的勘查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综合勘查是较为合理的勘查方法。重力、放射性、电法、地震、电磁波、磁法和地质雷达等多种方法的使用,起到互补的作用,从而降低勘查风险;通过不断的验证,不同的地质结构选择相应的物探方法,从而使采集到的地质信息更精准;科学合理的布置钻探工作量,节约成本,不断提高地质勘查现代化水平。参考文献[1]吕螺,季越.小议物探技术在工程地质中的应用.北京出版社,2013.[2]韦力思,米娜.物探技术在工程地质勘查中的应用.北京出版社,2013.[3]白静,林中.工程地质勘查中物探技术之我见.北京出版社,2013.[4]李晓斌,蔡向民,赵勇,王志辉.物探方法在城市地质勘查中的应用[J].城市地质.2008(04)[5]张永雨,石明生,张顺和.电测深物探方法在山区工程地质勘察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05(18)[6]姜早峰,王振强,董旭光.物探方法在水库坝基渗漏勘探中的应用[J].华北地震科学.2004(04)
地质勘查方法范文4
关键词:物化探测地质勘察矿井方法
中图分类号:F40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煤炭是我国主体资源的物资基础,也是我国最具有优势的矿产资源。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煤炭资源开采日益枯竭,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威胁。勘测程度也逐渐降低,经济适用的煤炭开采量不断减少,资源浪费的现象严重。并且煤炭勘测程度的不断降低直接影响因素是水资源和生态资源,因此综合物化探测方法是目前煤炭深度的重要手段。
1、矿井开采工程的概况
以某一井田为例,其主要开采煤层是K2-K9,其中煤层K6-2,其他的煤层都是不开采煤层。此井田煤层在勘测去曲线上的反应是不同的,其中泥灰岩与石灰岩相比电阻较低,在GR、NR、GG三种曲线上显示的依次是低中幅值,中高幅值和相对低幅值异常。石灰岩泥质灰岩属于碳酸盐类的岩石在曲线上显示比较明显,如在NR曲线值最高,GG值最大,GR值最低的岩层。而泥灰质灰岩随着泥质含量的不断增加GR值在不断增加,NR和GG值却在不断的降低。包括其他的细粒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等岩层在GG,NR,GR曲线上的值随着其物质含量而定。
2、测井技术条件和物性参数
2.1测井仪器的准备
在矿井勘测中的主要应用仪器要按照国家对煤炭开采使用仪器相关规定进行在选择,如JCH-1000测井绞车,DELL式手提电脑,JGS-1A测井主机,JCH-3绞车控制器等。
2.2勘测的主要任务
以下表格是勘测的主要任务也是测井的工作量,在勘测过程中主要是8个钻孔具体见下表:
2.3勘物性参数条件和技术
测井时要根据当地的地质地理特征和现场的仪器准备采用参数方法和技术参数,测井的主要参数在上述概况中也有提到GG、NR、GR它们分别代表的是密度、电阻率电位和自然伽玛,还有一种是自然电位SP。在矿井测量中GG采用的主要是铯源,源距0.5m,电极系数极的距离为0.05m。
物性参数条件和方法:自然电位,电位电阻率,同样是将划分地层的剖面和自然电场分布。电位电阻率主要是将煤层和岩层定性,定厚进行划分钻孔地层剖面。自然伽玛,将煤层和岩层定性,定厚进行划分钻孔地层剖面并且了解孔内。其中伽玛是对煤层进行定性和定厚,然后再对断层,裂隙带和破碎带进行划分。井温是对井内的温度进行测量,根据其温度的变化判断其含水量多少。井斜主要对钻孔线的进行确定,保证其空间位置。
3、矿井测量中的解释原则
煤矿井开采测量主要的解释方面包括两项:定性和定厚。
3.1定性解释方法
以文中煤矿井田为例,在定性解释方面主要是以GG、GR、SP和NR等的曲线测量来反应煤矿井田地质的物理性质并且采用综合的方式进行测量和确定。煤层和岩层是根据定性解释,不同的沉淀环境和岩性在所测量的不同井田上所反应的具体情况不同。
3.2定厚解释方法
定厚解释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岩层,煤层和断层破碎带。其中断层破碎带主要是根据测量的曲线对比图与测量孔的曲线进行对比。并且也不难发现断点(出现异常的地方),曲线重复的地方或是缺失的地方可解释为断距,层位缺失为正断层。如果在对比分析过程中返现相对应层位发生了变化或是层距孩子见也发生了变化,以此可以推断为断层。
岩层解释是从深度和厚度进行综合分析和确定,采用的主要参数是GG、GR和NR。煤层解释采用的参数依据也是GG、GR和NR,曲线比例是1:50,然后在定性解释的基础上选取平均值作为最后的确定值。
4、矿井勘测的主要方法
4.1工程测量中,一般证井斜测量的参数要先在其他测量参数进行,测量的位置是从井口开始然后从上到下进行测量,钻孔的顶角和方位角是主要的测量目标。(测量过程中要按照25m/点做好测量数据记录)
测量井温时要按照要求进行和井斜的测量方法一样,但是在记录过程中主要是按照20m/点的标准进行。
4.2曲线的记录方式和成果比例。曲线记录方式中采用的是连续测量的方式,其中除了GG和GR曲线要采用组合探管进行测量之外,其他的测量曲线都是单独进行测量。
为了方便矿井勘测,便于运用曲线进行检查和对比,煤系层采用的是1::200比例,非煤层采用的比例是1:500,。煤层的GG、GR、赫然电位阻曲线采用的比例是1:50。
4.3曲线的测量范围和采样间距。矿井勘测的主要范围峰分为两系:煤层系和非煤层系采样间距为0.1m。其中煤层系勘测的范围是从井底开始测量一直向上直到非煤层系的20m以上,采样间距为0.05m。煤层定厚一般在测量期间要对所有似煤进行连续性的记录,同时在测量过程中也可以直接测量到井口、水位线以上的位置或是套管内。
5、矿井测量的地质效果分析
5.1上述矿井概况中主要是岁矿井中的8个钻孔进行勘测,为地质划分和钻孔以及地质构造提供了正确的依据,并且对勘查的煤层和岩性进行了解释和划分。
5.2上述论述中以某一矿井井田为例确定了地层的层位,并对煤层的岩性进行了分析解释。钻孔岩性和地层界面的确定以此基础为可靠的依据,利用参数曲线进行了对比,准确的划分出了断层。同时岩层的解释和岩性分层是相互重合的,从地层界面顶板解释可以看出其曲线的形态和特征,位置的划分基本上合理。
5.3在此次物性测量过程中,为了煤层的深度和厚度以及结构提供了比较准确的资料,助于再次进行测量矿井时,作为参考依据。矿井的测量和解释结果与钻孔探测相符合,能够准确的划分出煤层的厚度和深度以及结构分布,为煤矿井勘测技术的顺利应用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和依靠。
6、深度钻孔所要考虑的问题
6.1钻孔的偏斜距离和岩石的样品采取
钻孔中距离大小的变化不是很大,角度基本也不存在多大的偏斜。如果钻孔的方位不正确就会使钻孔的落点无法确定,也难以进行勘测工作。钻孔的主要目的是样品的采取,由于深部勘测中地质构造比较复杂,岩层多因而岩层的样品采取是适应设备进行勘察的主要聚点。
6.2钻孔复杂地层以及探测成本
煤矿井中深部的地质构造比较复杂,在测量过程中的难度往往会增加。岩层的石层比较多,而且还会遇到风化、坚硬以及松散等的复杂地层,从而造成地质勘查的技术复杂,难度增加。深度钻孔遇到的问题比较多,勘察过程较难。因此工艺技术要求也比较高,相应的就需要选用高端设备,其性能和强度、韧性和密封等都要达到高水平的程度。相对比较普通的技术设备及工具就要被淘汰,涉笔的增多,能耗量的增加,使得深部勘察钻孔所需的费用就会很大程度上增加。到但是要满足要满足深部勘察钻孔的技术要求又要保证成本费用经济效益,着就需要对勘察技术进一步额度研究和探讨,也是关键性问题。
参考文献
[1]陈进超,王绪本,王丽坤,李晶.云南ZC金矿床地质特征及其物化探找矿实践[J].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2(30).
地质勘查方法范文5
关键词:煤田地质勘查;问题;解决方法
中图分类号:P62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等理念的逐步落实,我国正在不断地优化资源结构,但是我国的能源结构依旧以煤炭资源为主,而且对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而在国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煤田地质勘查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为了保证我国煤炭工业健康、持续、高效的发展,我们需要建立科学的煤田地质勘查,充分考虑煤层储量、开采条件等地质条件,以确保勘查工作顺利完成。
一、煤田地质工作简述
一般情况下,煤田地质工作可以归结为四个步骤:预查、普查、详查、勘探。 各个环节都应该严格按照相关方面的标准和规范执行下去,保证其工程控制和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在工程基本线距的基础上,开展更加全面和深刻的地质情况勘查,通常涉及到地质构造、煤层情况、煤炭质量、矿区水文情况、开采技术条件、资源储量等信息。 实践经验告诉我们,一味地将注意力集中在工程密度和资源储量比重上, 而对各环节的地质研究工作视而不见,一旦出现更加复杂的地质问题,将对整个工程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 情节严重的,可能导致重大的安全事故,这对于施工工程来说是致命的。对于这样的情况,如何有效地提高煤田地质勘查的研究程度,就成为最重要的工作。 对此,我们首先应该保证勘查工作能够获得完备、准确的资料和数据,在此基础上开展综合研究和分析工作;其次,在合理科学的方案的基础上开展施工,并以“边勘查施工、边整理资料、边修改勘查设计”的技术工作原则为指导,保证地质勘查工作的高效合理。上述三边工作原则是从无数实践经验中总结出来的,贯穿于整个施工流程,无论在何种施工环节,都应该牢牢把握这样的原则。 其中,完备有效的地质资料是三边工作的基础,强化对于资料的研究和分析是三边工作的核心, 而三边工作的最终目的就是保证地质报告的合理性、科学性、有效性。
二、当前勘查阶段存在的一些问题
1、煤田地质勘查工作太过粗略
煤田的地质勘查工作是一项长期、完整、系统的工程,这就要求我国的煤田地质勘查工作人员在勘查的过程中,一方面进行勘查施工并仔细地分析研究有关地质资料;另一方面,要适时地调整和修改地质勘查计划、改进工作计划。实现与时俱进、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目前来说,煤田地质勘查的过于粗略是其最主要问题,并且其导致的直接后果非常严重:由于一些工程部署不合理,导致浪费了不少资源。
2、无视标准工作程序,盲目操作
有的地方违反正规的地质勘查程序,并且不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而是盲目施工。还有一些项目,事先没有规划工程图,直接实地施工,而后补充填图,甚至有的没进行实地的地质调查,只是“道听途说”依据听说的信息进行勘查。这些都不符合我国的地质勘查有关规定。
3、质量标准的监督体系没有落实到位
这主要表现在:质量标准的监督过程中存在应付的现象,有时会遇到突击检查时临时填写或补写质量记录表,这个过程没有严格按照程序文件执行,更不用说其他的项目策划书、特殊作业指导书了,更是违反规定。这主要归因于其监督体系落实不到位。
4、行业内部管理质量相差太大
为适应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煤田资源生产的速度加快,生产规模也逐步扩大,外协队伍也成为各单位开拓市场的重要手段。但是以包代管问题也随之出现。因为有些分包队伍的资质、技术水平等没有经过严格的审核,再加上勘查项目的工作量普遍过大、工作过于紧张,从而导致其队伍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一部分工作进度、技术质量跟不上,致使外协队伍在管理和施工方面出现严重的问题。
5、煤矿地质勘查的程度过低
我国煤田地质背景复杂,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往往经济发展比较滞后,而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却资源匮乏。总体来说,我国的煤炭地质勘查程度较低。而尤以地方煤矿为突出,虽然它在一般情况下投入少、见效快。但是受条件限制,没有持续生产的能力,地质工作的程度不高。
6、地质勘查规划体系不健全,宏观调控力度不够
某些地方的地质勘查规划比较滞后,没有健全地质勘查规划体系,并且缺乏科学的宏观调控,以至某些项目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有很大的距离。同时个别地区的矿产勘查监督没有落实到位,地方保护主义盛行,导致煤田地质勘查秩序混乱、无证非法开采矿产和某些团伙盗采勘查区内的煤田矿产资源的行为。
三、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
1、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目前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归纳起来主要有这5个方面,即人、材料、机械、方法和环境。而人作为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工作人员的素质,即人的决策、管理、组织、作业、文化、技术能力、身体素质及职业道德等,都会对地质勘查产品的质量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由此可见,勘查工作人员的素质是关系工程质量好坏的关键因素。据了解,我国在煤田勘查方面存在很多问题,煤田地质勘查的专业人员十分短缺,而且人员的知识结构不合理。故提高勘查质量要求我们必须大力加强人才建设,把其作为首要任务。
2、加强技术管理
严格把关从根本上消除地质工作的问题:一是能够使企业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增强其生存能力;二是能够规范企业的各项工作;三是能尽可能的减少工作失误;四是能够提高企业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3、健全相关制度、强化执行力
地质勘查工作之所以出现种种问题与企业的制度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坚持“与时俱进”的理念要求企业单位建立健全相应的制度,并要有适应科学发展的创新机制,这样才能使企业健康持续的发展,减少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合理、科学、严格的质量制度管理,能够实现工作的智能化、制度化,明确管理者的权利,提高质量管理的效率。
4、加大煤矿地质快速精细勘探技术的研发力度
上边提到的勘查程度低、对一些煤炭资源的分布状况及其所在地区的地质条件掌握程度低的问题。解决办法只能是将其开发、开采的风险降到最低。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必须掌握煤矿区、矿井、尤其是采区及其工作面的地质条件。
5、加大国家对其的宏观调控力度
市场经济尤其固有的问题:自发性、盲目性及落后性。这就要求国家在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的基础上,适时地进行宏观调控。需要“有形的手”和“无形的手”相结合的方法。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加强对煤田地质勘探工作的宏观统筹:统筹公益性的地质勘探和商业性质的地质勘查,统筹国内地质事业发展与地质领域对外开放,统筹矿产地质勘查与环境地质勘查,统筹地质勘探部署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需求。同时要按照国家关于煤田勘探产业的相关政策,按时修改煤田资源的总体规划,并及时编制全省、全市的煤田地质勘查规划。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加快转变其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从而更好地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质相适应的地质勘查体系。
结束语
综上所述,煤炭地质勘查阶段的质量检测是非常重要的,是决定和影响着工程质量好坏的重要因素。所以我们应当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及时发现问题并认真的思考其产生的原因,从而从根源上解决问题,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瑞明,尹淮新.煤矿区地质勘查总结报告编制中值得注意的问题[J]. 《中国西部科技》,2009,(19).
地质勘查方法范文6
【关键词】:煤层对比标志层测井曲线
中图分类号:P62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中石炭世是本区晚古生界聚煤作用的序幕,本煤系建造于中石炭滨海平原之上,继承了前古地理地势,使之在大范围内普遍接受了石炭二叠纪含煤建造沉积。在整个含煤建造期间,由于地壳小幅度的频繁颤动,造成海水时进时退,沉积物时而为海相,时而为陆相,使该含煤建造为海陆交互相沉积。由于当时古地理、古气候适宜古植物大量茂盛生长,植物遗体迅速保藏,变为泥炭沼泽环境,促进了成煤作用。但煤层薄而层数多,主要原因在于发育的泥炭沼泽极易遭到海水的淹没、侵蚀。说明地壳频繁的小幅度振荡虽对于泥炭沼泽环境有利,但对于煤层厚度不利,常为薄煤层,有时还被冲蚀。之所以含煤建造于海滨地形比较平坦,聚煤作用常是在大面积内同时发生或间断,这就使聚煤作用在同一平坦地势上,在同一时间里发生、发展或终止。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生产实践中也将产生一些新的对比方法。如中国的“岩石煅烧法”,岩石在一定温度下煅烧一定时间,因其中有机质被消除,原来颜色相同或相近的岩石则显示了不同特征,进而与标准煅烧样品比较进行煤层对比。
一、岩相旋回法
石炭二叠纪含煤建造是一个海退型剖面。是一个从海相逐渐变为陆相的过程。太原组多以海相为主,其次为过渡相、陆相,而山西组则以陆相为主,时而为海相。从下而上整个剖面反应出了下部海相沉积多而厚,上部陆相多而厚。海相沉积明显渐少。也就是逐渐由浅海相到过渡相。然后过渡为陆相沉积,最后,被红色建造所代替。从含煤地层岩相一旋回柱状上可以看到,该地层一般由18个小旋回组成。分三个阶段加以叙述。
1、上升阶段。包括4个旋回,4层煤(11-14号煤),属过渡相的沙洲、泻湖相、沼泽相沉积物。其中12、13号煤层为全区可采煤层,出现在2旋回顶部,至3旋回结束。12号煤层顶板为海相泥岩,为厚层状,含大量动物化石,菱铁矿、黄铁矿结核。13煤底板是耐火粘土,为块状,具鲕状、灰色,见大量根茎化石,为泻湖相沉积。在初始阶段植物化石少见,可认为是滨海过渡相;底部以砂岩为主,上为泥岩、粉砂岩,岩性由粗到细,反映出水由浅到深的过程,层理一般见波状、块状、水平层理。
2、相对稳定阶段。包括太原组上部、山西组中下部,含8个煤层(3-1O号煤),旋回有1O段为5-14号,这一段在旋回、岩相上是复杂的。由于这时地壳活动有所加强,不论在幅度上和运动频率都与前不同,时而为海相,时而为陆相。岩性差异也较大,各类沉积都有,不仅有陆相的各种不同颗粒的砂岩、泥岩和粘土岩,而且还有厚层的海相泥岩。如4、8煤顶板含有丰富的动物化石,7煤顶板灰黑色泥岩也很厚。所含化石有时为植物碎片,时为动物化石,为泻湖相之产物。说明在此阶段,由于地壳幅度加强和活动频繁,旋回~岩性复杂、多样化。
3、下降阶段。完全由陆相沉积组成。由15- 18旋回组成,共含有1-2号煤层,煤层较薄,有时仅有层位,有时甚至被河流相所代替,故此本阶段以河流相为主,次为河漫滩相、沼泽相、湖泊相。岩性主要以砂岩为主,具有交错层理、波状层理。也具有含粘土质粉砂岩、泥岩。
综上,三个阶段虽特点各异,但总的趋势是地壳不断上升,海水逐渐后退,最后完全为陆相所代替。3、7、12、l3号煤是本区主要可采层。各煤层沉积环境受三个阶段所控制。如3、7号煤层位于相对稳定阶段第8旋回和13旋回顶部。两煤组都是由过渡相向陆相迁移时所形成泥炭沼泽相,后又被湖泊相沉积所覆盖。由此可知,优越的聚煤条件是过渡相与陆相的交界地带。12、13号煤层底板和顶板都可能为泻湖相沉积,上下都为海相。
二、标志层法
本区含有三层区域性的标志层,即4、8、12号煤层的海相泥岩顶板,均有明显差异,即其岩层厚度、动物化石种类、个体大小、含量及黄铁矿结核分布情况等各不相同。
1、4号煤层顶板。位于山西组上部,黑色致密无层理,贝壳状断口,含石燕、海百合茎、珊瑚等化石。通常厚5.0m,顶界距3号煤层平均厚5.Om,是3煤、4煤的对比依据。
2、8号煤层顶板。位于太原组顶部,黑色致密无层理,含菱铁矿结核,含腕足类、腹足类海相动物化石,化石个体较大。平均厚10m,为8煤的对比依据。
3、12号煤层顶板。黑色致密含大量菱铁矿、黄铁矿结核,贝壳状或参差状断口,含海相动物化石:腕足类,石燕、长身贝,腹足类螺以及海百合茎、珊瑚等。平均厚度11.5m,是12煤的对比依据。
4、D层粘土岩。位于太原组底部,灰褐色,具有菱铁矿结核,岩性局部变粗为粘土质粉砂岩,含大量植物根部化石,厚O.5~5.Om,是13号煤层的对比依据。
上述明显标志层,为煤层对比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另外各煤层之间也存在一些局部发育,厚度较小的标志层。如2号煤层上部鲕状含粘土质粉砂岩;3号煤层顶板具稿状层理之细砂岩;5煤之一含白云母片灰色砂岩,6煤之二底板灰色具鲕状结构之(C层)粘土岩;7号煤层顶板黑色泥岩;山西组底砂岩,粘土质胶结;9号煤层顶板泥岩,黑色含菱铁矿结核及海相动物化石,厚1.0m;10号煤层顶板含瘤状黄铁矿及腹足类螺化石,厚4.Om:11号煤层底板灰色中粒砂岩等。
综上所述十余层段标志层,在本区沉积稳定,岩性特征明显,厚度变化小,普遍存在,好辨认,易对比,是地质人员现场指导必不可少的有利助手。是预报见煤的重要依据,对矿井地质生产具有指导意义。
三、测井曲线对比法
本区煤层特征为中、高阻,视电阻率、侧向电阻率曲线呈中高峰反映;低密度,人工伽马曲线呈高峰值反映;低伽马,自然伽马曲线呈低幅值反映。
1、7煤。一般分为三个分层,上分层为独立的单一煤层,下部为两个紧密相连能合层的较厚煤层,且上薄下厚。这两个煤层间夹有碳质泥岩或泥岩。上下围岩多为较细的泥岩或砂岩。电阻率、人工伽马曲线为高峰值,反映明显。全区可见,是全区物性标志层之一。
2、12煤。由12 和12 两个分煤层组成,夹矸为低阻泥岩。煤层及夹矸厚度变化不大,煤层顶板为海相泥岩,有lore左右,电阻率曲线是带有小锯齿状的平直段。底板为粉、细砂岩。电阻率曲线呈中高阻反映,一般情况下,12 煤层阻值高于12 煤层阻值。
3、13煤。在12 煤层下部,以1~2m左右砂岩为标志,多为含有薄夹矸的两个分层,电阻率曲线值高于整个12煤层。
四、煤炭地质勘探发展趋势
目前,煤矿深部开采中的地质勘探技术是以地球物理方法为先导,其它基础地质手段加以配合,依托计算机技术实现地质工作的动态管理是煤矿深部开采地质勘探的特点。而从现今的发展方向来看,煤矿深部开采地质勘探技术的发展方向是将地球物理方法、基础地质勘探手段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进行有机结合。利用三维地霍、瞬变电磁、矿并物探、地面钻探和井巷工程等多元数据,查明采区内断层分布、煤层埋藏深度与厚度、岩溶裂隙发育带的分布和隔水层厚度等。利用地理信息系统作为平台建立矿井多元信息集成系统,把三维地震、瞬变电磁、矿井物探、构造地质、水文地质等多元信息进行复合、综合分析后建立预测与评价模型,实现地质资料的信息化、数字化和可视化,为开采地质条件的快速评价、生产地质工作的动态管理、突发性地质灾害应变对策的制定提供技术支撑。
结束语
本煤田采用多手段进行煤岩层对比,通过分析含煤建造岩相的共生组合规律和煤层对比,对于判断建造中各类岩相出现的层位和分布地带、确定煤层层位及空间变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舟波.盂令顺,梅忠武.资源综合地球物理勘查[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