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生物的有效措施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保护生物的有效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保护生物的有效措施

保护生物的有效措施范文1

在篱挡墙、埋根、扦插以及灌丛垫等生物工程措施的截流以及减沙效果方面,使用了人工降雨的策略。将针孔式降雨仪器作为试验仪器,仪器周围利用遮雨布进行挡风,这样能够降低风对降雨造成的影响。进一步需要对不同降雨强度下以及不同生物工程措施下的初始产流时间以及产沙量等指标做好详细记录。基于降雨试验前期,需做好土壤含水率的测定工作,在这方面所使用的工具是铝盒,并完成铝盒取土工作。在降雨器雨滴开始滴落的时候进行计时,做好降雨时间以及坡面起始产流时间等方面的记录,每间隔5分钟完成1次采集,使用量筒测量体积。另外,经过滤之后,还需要做好径流过程中泥沙含量的测量。

2土壤生物工程减少坡面侵蚀效果探究

2.1径流特征分析

结合试验策略可知,所应用到的生物工程措施包括篱挡墙、埋根、扦插以及灌丛垫等。在这些措施跟随雨强变大和土壤含水率增大的情况下,初始产流时间发生了很大程度的改变,和边坡比较,这些生物工程措施的延缓产流效果非常显著,地表产流经过的时间显著向后推移,从而使水土时间实现有效延长,使雨水入渗功效得到有效增强。基于土壤生物工程措施当中,使产流时间停止最长的是灌丛垫,同时它的滞留效果也非常好。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对于土壤生物工程措施来说,延长坡面水土作用时间的效果是非常显著的,同时使水流动力得到有效降低,进一步起到了保护坡面的作用。

2.2土壤侵蚀特征分析

可以清楚地判断出4类土壤生物工程措施坡面产沙率的大小顺序,即为:扦插>灌丛垫>埋根>梢捆。基于降雨过程当中,梢捆生物工程措施的坡面产流以及产生率较小,这是由于梢捆受到土壤水分含量小的影响。另外3类土壤生物工程措施的产沙率维持在每分钟0.01~0.08g。由此可知,若雨强<1.0mm/min,那么每一类土壤生物工程措施均能够发挥出降低坡面侵蚀的显著效果。

2.3防护效果分析

结合其他一些学者的研究,可以发现:对于土壤侵蚀过程线来说,是存在比较大的波动的,各类土壤生物工程措施对坡面产生的防护效果也存在各大的差异。要想使坡面的侵蚀得到有效改善,最好选择扦插与埋根两类土壤生物工程措施。主要依赖于这两类措施能够使植物枝叶生长较稀疏,这样便能够为草本植物的覆盖提供便利,在草本植物根系庞大的情况下,便能够使坡面侵蚀得到大大减小。与扦插与埋根比较,灌丛垫与梢捆两类土壤生物工程的效果却显得比较差,主要会造成较大的产沙率。在雨强变大的情况下,每一种土壤生物工程坡面产沙量均会呈不同程度的增加。但是,和边坡比较,各类土壤生物工程措施还是起到了制约坡面侵蚀的良性作用。

3结语

保护生物的有效措施范文2

关键词:营林;森林;有害生物;作用

森林中有害生物主要指的是会对森林、林木以及幼苗等造成发育方面的负面影响的,且会造成林木出现严重病害的生物物种。此类生物种类包括了本地生物,也包括一部分的外来生物。当前阶段,在全球范围内形成的对林业方面的病虫害影响巨大,一方面造成了较大程度的经济损失,另一方面也严重影响了林业生态平衡,因此,林业管理单位应当加强对其相关的防治工作。

1 森林有害生物产生的危害性

有害生物主要是指在一定环境中,会对人类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以及生活环境造成影响的物种。通常情况下,包括动植物、微生物以及病毒等。

对森林造成危害的生物种类较多,就我国山东以及河南地区为例,对森林造成危害的生物物种包括松毛虫、白鹅、蛀干类型害虫。受到地域因素影响,不同地区的害虫在类型以及危害程度等方面具有各自特点。我国现阶段,在全国范围内形成的关于林业害虫的样本信息采集达到八千余种。经常性对林木造成危害的生物物种达到两百余种。这也生物一方面会对林木资源造成伤害,还会造成热工林降产甚至是绝收的情况。

其中严重的情况可能会造成整个森林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促使生态系统失衡。结合相关数据信息统计可知,现阶段,我国共拥有超过733万公顷的森林资源正在遭受到生物损害,这部分森林资源能够达到总森林资源面积中的10%。受到生物资源危害且造成的直接性经济损失将达到50亿元。这对我国实现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将起到极其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加强对森林资源进行可持续发展,提高森林害虫的防止具有重要价值。

我国作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森林资源十分丰富,因此,需要切实加强在营林措施方面的科学性与综合能力。在发展防治技术的过程中应当从害虫以及环境的关系、社会经济效益等多角度出发才能够有效解决这项大问题。

而森林防治工作的开展更加应当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基本原则。还应当在此基础上形成更加科学的防治观念。将这种观念传递到实际工作中,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防治工作也应当始终都坚持自然规律,将其作为客观因素进行思考,并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对害虫造成的危害性进行总结,形成理性认知,才能够在此基础上切实形成保护森林资源方面的具体对策,并实现林业资源的健康发展。

2 营林措施在森林有害生物防治中的作用

森林有害生物的防治,主要是基于森林生态系统以及有害生物种群的生态变化规律,通过对森林结构和生态种群的调节和控制,结合相应的营林措施,使得森林内部的生态系统保持一个动态的平衡,实现物种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从而减少有害生物造成的危害。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 明确防治策略

林业有害生物对于森林资源的危害是非常巨大的,因此,应该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尽可能将危害消除在萌芽阶段。林业管理部门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引入先进的营林技术,实现由重处理向重预防、由治标为主向标本兼治的转变、由化学防治向生物防治的转变。在林业生产管理中,应该以预防为主,通过定期的巡检工作,了解林业生态情况的动态变化,始终将其控制在安全的范围内。通过的防治策略的明确和防治方法的转变,能够有效减少林业有害生物的影响和危害,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

2.2 完善森林生态系统

在人工造林时,应该采取混交的方式,构建相对完善的生物链,通过更加合理的生物种群,实现对于林业有害生物的控制。例如,在复杂生物链环境下,部分昆虫可能对林木有着一定的危害,但是却是一些寄生天敌的补充寄生,当有害生物减少时,可以保证其天敌的数量,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而且,与单一林相比,混交林复杂的生物链能够有效强化林业生态环境的抗干扰能力和稳定性。

2.3 建立专业测报机制

要想实现对森林有害生物的有效防治,应该建立其合理有效的专业病虫害测报机制,结合相应的技术性措施,对森林资源的发展情况进行实时监测,随时掌握森林系统的健康状况,一旦发现有病虫害爆发的趋势,可以立即采取针对行动额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理,从而降低病虫害造成的损失和破坏。

2.4 推广绿色药剂

如果森林病虫害比较严重,必须使用杀虫剂进行处理,则应该尽可能选择植物药剂和绿色药剂,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从而减少其对于植被和环境的损害。从目前来看,在一些针叶林和阔叶林中,应用植物药剂进行森林有害生物的治理,有着良好的效果,在控制病虫害的同时,也不会对林木的生长造成不良影响,值得营林人员的推广。

2.5 加快队伍建设

林业部门可以与高职院校相互配合,选择优秀的毕业生,扩充营林技术人员队伍;应该适当提高从业人员待遇,增加岗位吸引力,确保能够在留住人才的同时,吸引更多的、综合素质更高的专业技术人员。不仅如此,对于现有的从业人员,应该加大培养力度,不断提升林业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确保营林技术的有效应用,实现对于林业有害生物的有效控制。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向前发展,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与林业发展直接相关。为了确保我国生态环境良好,不断提升森林资源的有效利用,实现经济、生态以及社会效益等的综合提升,就需要进一步深层次的对森林资源进行防治与管理。通过借助多种方式提升营林水平。一方面需要加强进行资金投入,另一方面也应当通过有效防控有害生物的方式改善环境,真正意义上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新君,阳娟玉.森林有害生物防治中营林措施的作用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5,16:106.

[2]单永俊.探析森林有害生物防治中营林措施的作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02:134.

[3]张凤玲,候广有,李敏,曾庆国,范景铎.浅析营林措施对森林病虫害防治的作用[J].林业勘查设计,2008,03:92.

保护生物的有效措施范文3

关键词 杨树;害虫防治;无公害;技术内容;措施

中图分类号 S763.7;S792.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4-0155-01

林业是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纽带,是生态建设的主体,承担着生产生态产品、物质产品和生态文化产品的重大任务。因此,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大力推广以生物防治为主的无公害防治,走“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现将杨树害虫无公害防治技术的主要内容、关键措施及技术要求等介绍如下。

1 技术内容

目前,在杨树害虫无公害防治生产中可以推广应用的技术主要包括喷洒生物杀虫剂或仿生制剂、保护和释放害虫生物天敌和人工物理防治等内容。在害虫种群密度迅速上升,无公害防治措施难以奏效时,为有效控制虫情的蔓延和扩散,可以采取必要的化学防治手段,但必须尽量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药剂。

1.1 喷洒生物制剂

采用喷雾或喷粉技术将Bt(苏云金杆菌)、灭幼脲、阿维菌素、苦・烟乳油喷洒到杨树叶片上,可以有效地控制害虫危害,这是应用较多的生物防治技术。

1.2 保护和释放害虫生物天敌

杨小舟蛾等杨树害虫的自然寄生或捕食性生物天敌较多,如卵期有舟蛾赤眼蜂、松毛虫赤眼蜂和杨扇舟蛾黑卵蜂等;幼虫期有颗粒体病毒、小茧蜂等;蛹期有白蛾黑基啮小蜂、日本追寄蝇等;此外,鸟类、蚂蚁和蜘蛛等对害虫幼虫具有捕食作用,其中白蛾黑基啮小蜂对越冬蛹的自然寄生率平均高达20%左右,是害虫蛹期的优势天敌种群。因此,在制定防治方案时,要充分考虑这些生物天敌的保护措施,如尽可能不采用化学防治方法,减少对害虫生物天敌的杀伤力。人工释放生物天敌防治害虫是近年来防治工作的发展方向,东海县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在青湖镇、黄川镇等地释放松毛虫赤眼蜂防治第2代杨小舟蛾,不仅对当代害虫卵的寄生效果达30%~60%,对第3~4代也有一定的持续寄生效果。目前,东海县森防站在掌握杨小舟蛾蛹期天敌(白蛾黑基啮小蜂)生物学特性和室内繁蜂技术的基础上,初步建立害虫生物天敌繁育场,以柞蚕蛹为繁蜂材料,开展人工规模化繁蜂,并在林间进行释放防治试验示范,为本项防治技术的推广应用打下了较好的理论基础[1-2]。

1.3 人工物理防治和营林防治

主要是指利用害虫的生物学特性,采用人工物理方法,或加强幼林抚育、营造混交林等营林措施防治杨树害虫的方法,它也是杨树害虫无公害防治的重要内容。如在杨尺蠖、草履蚧成(若)虫爬上树干为害之前人工绑扎塑料阻隔带,并辅以毒环防治杨尺蠖幼虫和草履蚧若虫。在杨树害虫化蛹盛期人工铲除地表虫蛹,可有效降低下一代或翌年害虫种群基数。

1.4 必要的化学防治措施

当害虫种群密度迅速上升,采取上述无公害防治措施难以及时有效地控制虫灾时,可以采取必要的化学防治手段来控制灾情的发生。为巩固无公害防治效果,尽量减轻对害虫天敌的杀伤作用,在防治生产中必须尽量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药剂。目前,已全面禁用氧乐果、甲胺磷、久效磷等高毒有机磷杀虫剂,在防治生产上推广使用的替代农药产品为高效、低毒、低残留杀虫剂[3]。

2 关键措施与技术要求

2.1 合理规划,制定控制目标

各乡镇要结合杨树害虫发生和防治的实际,对防治重点地区进行合理规划,采取建立防治示范点,以点带面,逐步推广应用无公害防治技术。采取释放生物天敌、喷施生物制剂的生物防治示范区要严禁采用化学防治,保护林间自然天敌种群和释放的天敌种群,发挥其在林间自然增殖作用,实现持续控灾的治理目标。当害虫种群暴发成灾时,也要采用喷洒生物制剂为主要措施,以压低虫口数量,巩固已有的生物防治效果。

2.2 加强低虫口期监测预报,为防治提供依据

众所周知,害虫生物防治在虫口数量急剧上升时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需要在害虫低虫口期进行,因此加强低虫口期的虫情监测预报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杨树舟蛾类食叶害虫应掌握在第1~2代种群数量积累阶段进行生物防治,此时应采用灯诱、性诱等低虫口期测报技术,准确掌握害虫发生初期的发生范围、种群数量变化动态,为生物防治提供科学依据[4]。

2.3 因地制宜,综合治理

如前所述,杨树害虫无公害防治技术较多,应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地选用多种防治技术,开展害虫综合治理。对杨尺蠖、草履蚧等早春杨树害虫应重点开展树干阻隔防治。对舟蛾类杨树食叶害虫,可采取释放啮小蜂等蛹期天敌、喷施生物农药和铲除地表越冬蛹等多种措施,经连续多年多次释放害虫生物天敌,发挥天敌自然增殖作用,从而实施害虫的综合治理,将害虫种群维持在有虫无灾的状态。

2.4 加强技术培训,强化督查考核

杨树害虫无公害防治是一项新的防治技术,各乡镇要加强技术培训,尤其是杨树栽培大户,要通过技术培训、防治示范,逐步推广本项防治技术。近年来,国家林业局把“无公害防治率”列入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四率”考核指标,这也是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因此各地要高度重视杨树害虫无公害防治的示范与推广工作,切实加强防治督查、考核,压缩甚至避免化学防治,逐步扩大无公害防治规模,确保完成无公害防治的考核指标。

3 参考文献

[1] 王守兵,施建华.杨树病虫害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8(15):154-155.

[2] 陈士连.宝应地区杨树主要虫害的危害特点及无公害防治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4(16):118-119.

保护生物的有效措施范文4

关键词:茶叶种植;质量安全;病虫害;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S57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1033099

1 种植环节中茶叶的质量安全问题

在茶叶的种植过程中,总会不可避免的遇到以下多种病虫害:从虫害的角度来看,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治,茶叶就会遭遇茶尺蠖、茶小绿叶蝉、叶蝉类害虫、茶蚜、黑刺粉虱、象甲类害虫以及蜡类害虫等虫害,严重影响到茶叶的品质;从病害的角度来看,茶叶在种植环节可能会产生的病害有茶赤星病、茶饼病以及茶碳疽病等,一旦遇到以上任意一种病害,轻者减产重者绝收,给当地茶农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2 茶叶种植环节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措施

2.1 生物防治措施

所谓的生物防治,就是利用病虫的天敌来有效防治病虫害。在茶叶种植过程中,采取生物防治措施,一方面不会威胁到人畜的安全,另一方面还有效保护了茶园的生态环境,与此同时,生物防治措施的时效性较长,并成为当前病虫害防治措施的首选。其中,采取生物防治措施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在茶园中有选择的投放一些寄生性、食肉性天敌动物,比如天敌蜘蛛、赤眼蜂、捕食螨以及瓢虫等;做好害虫天敌的保护工作。在茶园里投放了害虫天敌后,还要采取必要手段来加强对它们的保护,并为它们营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空间,举例来说,针对害虫的天敌蜘蛛,可以通过放草把的方式来保护蜘蛛;在茶园内喷洒活体微生物农药。

2.2 物理防治措施

运用于茶叶种植环节的物理防治措施,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类:趋向性诱杀法。茶园管理人员可以在了解各类害虫的习性之后,有针对性的利用光、味、波、色等方式来诱杀害虫,在这一过程中,尽量避免对害虫天敌造成伤害,只有这样,才能在害虫天敌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的同时,进一步的保证整个茶园的灭虫效果;生物信息素诱杀法。利用生物信息素可以对害虫的行为进行干扰,并配合诱捕器来进行灭杀;人工捕杀法。在茶园中,有些害虫的群体性较强,或者目标相对明确,管理人员可以利用它们的这种习性来进行人工捕杀。例如,对于那些有假死性的害虫,可以在茶树树冠下铺一层塑料膜,轻轻晃动茶树,收集并杀死掉落到塑料膜上的害虫。

2.3 化学防治措施

病害防治:一旦在茶叶种植过程中出现茶赤星病、茶饼病、炭疽病,茶园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喷洒0.5%波美度合剂进行清园,并将染病的茶枝去除并集中烧毁,加强做好茶园的水肥管理,定期增加适量的有机肥,增强树势,提高茶树的抗逆性,减少茶树病虫危害;虫害防治:对有虫害危害的茶园采取挑治、早治方针,尽量使用生物制剂,如:苦参碱、BT等,将虫害控制在萌发初始阶段。

3 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茶叶种植环节产生的病虫害,不能盲目的使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应该严格遵循绿色环保的理念,采取一系列有效的绿色防控措施进行防治,只有这样,才能在维护生态平衡的同时,为当地茶农创造巨大的经济收益和保障消费群体舌尖上的安全。

参考文献

[1]向长海,郑军,周立永,等.三峡库区无公害茶园病虫害综合防控实践与效果[J].湖北植保,2008(2):32-33.

保护生物的有效措施范文5

【关键词】退耕还林;幼林地;兔害;防治;探讨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当前,幼林兔害可持续控制已经成为一项系统化的综合工程,其主要内容是通过提高幼林防治的自控能力,逐步加强对幼林兔害的生态管理,坚持“以防为主、综合治理”原则等进行控制。此外,近年来陕北地区的幼林兔害,严重的影响了生态平衡,必须加大力度对其进行综合治理,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以确保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正常进行。

近几年,幼林兔害的实例发生越来越多,幼林破坏面积在不断扩大。加上近年来,退耕还林面积的增大,幼林兔害现象加剧。兔害不仅对幼林危害甚大,而且直至目前都未曾发现切实可行的防治方法,造成幼林资源被严重破坏。对于此类危害性较大的野兔,虽然国家在保证不对幼林资源造成破坏的情况下,已经采取措施极力控制,但是兔害潜在的威胁却不容忽视,必须深入研究,制定新的防治措进行防御方可。

1、幼林兔害产生的原因

1.1陕北地区虽然进行大量的退耕还林,营造植物环境,但是其结构简单,可塑造性比较大。再者,退耕还林稳定性比较差,生态平衡的能力相对也比较弱,退耕还林种植的某些植物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相对较弱,极易被伤害,导致兔害的数量增多。

1.2近年来我国政府有禁止猎杀野生动物的明文规定,并且对猎枪进行收缴,人类捕杀野兔的数量大大减少。再加上野兔的繁殖能力比较强,一年四季均可产仔,并且每次产仔均有3~6只【1】,因此造成了野兔的数量和种群密度急剧增加和上升。

1.3防治野兔的过程中,使用的化学药物不准确,药物比例调和出现问题,加上农药使用的时机不当,以盲目的“高药量、高浓度”【2】认识进行防治兔害,结果防治未果,反而增强了野兔的抗药性,加剧对幼林资源的危害。除此之外,如采取的防治措施不当,缺乏技术性等都是造成兔害产生的原因。

2、幼林资源兔害防护措施探讨

近年来,我国针对兔害防治问题进行多次讨论、研究,同时也不断加强了对幼林兔害的预测管理力度。针对幼林兔害进行侦查,以“快、狠、准”的方式对幼林兔害进行定位,根据不同的兔害种类选择相应的防治措施进行防御,以免增大幼林破坏范围。预测兔害种类不明,切勿盲目用药,尽量采取措施将野兔局限在一定的范围内,待专业人员对野兔进行过研究之后,再利用相关措施进行野兔整治。因此,为了使幼林兔害得到更好的防治效果,可以采取以下几种防治方法:

2.1兔害的化学防治法。针对幼林兔害防治采用正确的,合理的高效化学药物。化学药物是治理兔害最快最方便的一种高效方法。针对幼林兔害进行防治时,可选取高效、毒性小及无残留的化学药剂、农药及生物药剂。农药在幼林兔害防治过程中,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杀死野兔,并且季节和地区等客观条件对农药没有特别影响,而且化学防治还可以应用于病虫生长的不同阶段。因此,兔害化学防治法具有良好的防治成果。由于农药具有不同的特性,同时也决定农药不可乱用,必须对农药进行详细的了解,例如农药的种类、功能、危害等方面的知识,农药内含对身体有害的化学药剂,合理施药,避免伤害到自己。

2.2兔害综合防治法。加强幼林防治宣传,加深人们防治幼林兔害的观念。幼林兔害本身是一种长期性且复杂的工作,需要社会各界的帮助,增强人们对兔害的危害意识,促使他们积极参加兔害生物防治活动中去。另外,幼林具有多样性,根据幼林区域的不同、树种的不同以及气候环境的不同,所采取生物治理方法也不同,在药物的使用上,一定要选择无公害药剂,避免扩大生态防治的范围。

2.3幼林兔害的生物防治法。生物防治是一种利用有益生物消灭有害物质的方法。此防治法主要是利用自然学中生物物种间的亲密关系进行相互制约。(1)自然界中,野兔的第一天敌无疑是捕食性动物,比如猫头鹰、老鹰、雕隼等等【3】。这类防护措施不仅能够有效防止幼林兔害,还可以维护生态平衡的可持续发展。(2)微生物防治兔害。常见的有真菌、细菌及抗生菌一类的病毒。目前,在我国微生物防治方法是最受欢迎的一种兔害防治法,不仅能减低兔害数量的增加,还能够避免化学药剂使用给自然环境带来的污染,更不会威胁到人类的身体健康,是其他兔害防治方法所不能比较的。

2.4兔害的物理机械防治法。物理机械防治法主要采用物理因子在兔子生长、繁殖时期对其进行干扰、阻挠,同时也可以选择机械作用。无论选择两种中的哪一种,都可以较好的防治兔害。物理因子通过光、电、温度以及红外线辐射等方式阻挠兔害;机械作用主要是运用生物技术、放射能等,在兔害发生前进行使用,最适合兔害大量产生的阶段。

2.5兔害植物检疫防治法。植物检疫防治法是最传统的幼林兔害防治法,与其他幼林兔害防治法具有一定的差别。植物检疫防治法主要涉及到植物保护预防、免疫及铲除等多个方面,通过对植物进行检疫发现兔害,趁没有扩散、传播之前采取措施将其扼杀在摇篮之中,将兔害一网打尽,避免造成更大的危害,此方法是一种既有效又经济的幼林兔害防治法,被大家所提倡。不过,在实施这项方法的时候,必须要综合生态环境、生态安全及经济等方面考虑,促进生态平衡的持续发展。植物检疫防治法的优势有【4】:遵循了自然规律、有助于保证自然的生态平衡、对环境不会造成污染、可以有效的控制野兔数量,保护植物安全,节省了经济资源,起到了保护幼林资源的生态结构的作用,有效提高了森林兔害综合防治措施的能力。

此外,想要幼林兔害得到更好的综合防治,必须加强对幼林兔害防治工作的规划,在幼林植物栽培时,不能单单只考虑美化,还应注意要防治兔害的产生。随着近年来我国林业的迅速发展,伴随着许多外来野兔侵入,造成生态严重的不平衡,给我国林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必须加强幼林综合防治措施的实行力度,将幼林兔害根除。

3、结语

综上所述,幼林兔害防治工作为维护陕北地区幼林生态平衡作出巨大的贡献,保证幼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近年来,我国林业发展迅速,幼林兔害近年来已经成为国家的减灾工程中的重点,为了能够有效的保护幼林资源不被破坏,必须加强幼林兔害的防护工作,利用综合防治措施从本质上遏制野兔的侵入。此外,加强人们对幼林兔害的防护意识,做好幼林兔害综合防治的辅助工作,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保护方针,避免对幼林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从而威胁生态平衡的发展等。

【参考文献】:

[1] 宋晓斌,韩恩贤,薄颖生,韩 刚. 兔害对退耕还林的危害调查与防治对策[J]. 陕西林业科技. 2002(01):55-57

[2] 任王民,杨国强.新造中幼林地兔害防治技术初探[J]. 陕西林业. 2009(03):40

保护生物的有效措施范文6

一、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它包括三个层次:生物种类多样性(即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生物种类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三者关系:

(1)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最直观的体现,是生物多样性概念的中心。生物种类多样性影响生态系统多样性。

(2)基因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内在形式。基因多样性决定种类多样性,种

类多样性的实质是基因多样性。

(3)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外在形式。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也会加速生物种类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所以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二、我国是生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其中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仅次于巴西和哥伦比亚,居世界第三。我国是裸子植物最丰富的国家,被称为“裸子植物的故乡”。

三、生物的各种特征是由基因控制的。不同生物的基因有较大差别,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在基因组成上也不尽相同,因此每种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

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基因的多样性。

四、我国是世界上基因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特别是家养动物、栽培植物和野生亲缘种的基因多样性十分丰富,为动植物的遗传育种提供了宝贵的遗传资源。

五、每种生物都是由一定数量的个体组成的,这些个体的基因组成是有差别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基因库,;每种生物又生活在一定的生态系统中,并且与他的生物种类相联系。

某种生物的数量减少或绝灭,必然会影响它所在的生态系统;当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也会加速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

因此,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六、造成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

(1)生态环境的改变和破坏

(2)掠夺式的开发和利用

(3)环境污染

(4)外来物种的影响

七、被称为植物中的“活化石”是银杉;被称为中生代动物的“活化石”的是扬子鳄;中国鸽子树(珙桐)也是植物界的“活化石”。

八、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1、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我国现已建成许多保护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和保护珍稀动植物的自然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能够保护许多物种和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为开发生物科学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地;自然保护区是“活的自然博物馆”,是向人们普及生物学知识和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

2、人们把某些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的保护和管理;建立濒危物种的种质库(植物的种子库、动物的库)以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