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土壤的作用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红土壤的作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红土壤的作用

红土壤的作用范文1

[关键词]金属矿产 矿产勘查技术 发展现状 思考

[中图分类号] P6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2-165-1

金属矿产是自然界中具有较高价值的一类矿产,对于人类社会生产与生活的正常进行与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本文将主要对金属矿产勘查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有关的思考进行分析与研究。

1以寻找隐伏矿为目标的覆盖区地球化学勘查

1.1取样介质研究与应用

1999年澳大利亚学者A. Pwa等人为了利用风化层中的酸不溶物作为取样介质对Cobar地区的金属矿产进行寻找时做过这样的研究。他们利用水和硫酸对酸不溶物进行处理,并将反应后的物质作为取样介质,用其来当作寻找金矿和贱金属矿的地球化学标志物。A. Pwa等人的研究最后证明这样一条结论,那就是由石英、燧石与少分量云母组成的酸不溶物与水和硫酸反应后的残留物在很大程度上具有金属矿化的初期地球化学表征,因此它们能够被作为识别金矿与贱金属矿的地球化学晕标志[1]。

同样在1999年,巴西金属矿学者M・L・Costa等人曾经对巴西某地区的砖红土、崩积层、红土型铁壳与铁帽中的An―An―B―(Cu)―Sn―W地球化学组合对原生矿识别的重要作用进行了相关的分析与研究。人们在研究中发现,这一地区处于热点,属于热带气候,土层常年被茂密的原始森林所积盖,潮湿且富营养,土壤呈红色。而这一地区的基岩主要是由太古时期的高级变质地体、绿岩带与经历过地质构造后的花岗岩所组成。而富金铁帽就处于红土层中,在红色砖红土、铁壳、铁帽与崩积层中,研究人员发现了金属矿物。在此基础上,巴西的学者为了进一步揭示出这些地球化学取样介质对于金属原生矿的指示能力的强弱,利用多元素地球化学测量方法在此地区进行了研究。最终根据研究测试的结果学者们得出了这样的结论,那就是As-Cu-Mn-Pb-B-Au-W-F这样的金属矿物组合元素主要富含于砖红土、铁壳与崩积层中,具有较为明显的原生组合特征[2]。而 Cr-V-Ga-Mo-Ni-Zn-Se-Sc-Hg-Sn-Cl-Y-Zr这样的金属矿物组合元素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对此地区砖红土的演化特征进行反映与表现。也就是说,砖红土与崩积物由于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隐伏原生矿的地球化学特征和信息,因此寻矿者可以将砖红土与崩积层作为找矿过程中的取样介质,指引其找到隐伏金属矿藏。

1.2偏提取技术

偏提取技术(partial extraction)又被人们成为选择性提取技术,只要指的是,工作研究人员为了能够使某些物质的性状能够得到强化异常,因此会利用一些具有较弱属性的提取剂来对某种特定的相态进行提取的技术[3]。

澳大利亚著名金属矿物研究学者D・J・Gray曾经对澳大利亚某地地盾七个金矿床上的运积物进行过金矿勘查与偏提取研究。Gray沿着金矿床的矿体对其附近各个区域内的土壤样品进行了采集,并将它们进行自然风干处理,最后将风干后的土壤样品筛分成直径小于两毫米的微小颗粒物。之后,Gray利用各种反应物对这些土壤样品进行了选择性提取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这些元素之间很有可比性,并且在金矿中取得的土壤样品具有极强的地球化学表征。

其中Gray所采用的活动态金属离子分析法分析的实验操作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对于Cd、Cu、Pb、Zn这集中元素来说,除富碳酸盐土壤给出更低的活动态金属离子结果外,酸提取与选择性和HCl提取具有类似的可比性结果。②对于As、Au、Co、Ni和Pd这集中元素来说,碱提取与用碘化物和HCl提取Au具有非常特征的结果[4]。对于金属矿产的地表覆盖层较薄的地区来说,长期存在的机械与生物的混合作用很有可能会将金属矿物带到地表上来。对于活动态金属离子法与HCI法和碘化物提取法来说,这三种提取方式能够给出更加准确的隐伏金属矿产的信息。对于金属矿表层覆盖物大于二十五米的金属矿藏,人们利用选择性提取法即偏提取法能够使异常的强度。

因此,我们能够得出这样的结论:运积覆盖物的厚度对于金属矿产的显示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意义。当覆盖的运积物的厚度高于十米时,地表并不能对金属矿产的情况进行显示,因此偏提取分析法的异常显示通常是无变化。也就是说,偏提取法不能够很好的在寻矿过程中产生作用。

2金属矿产勘查技术的思考与建议

第一,要想更好的对隐伏金属矿床的位置进行确定,就需要努力的对取样介质进行正确的选择并找准相应的分析技术。在选择取样介质时,应该尽可能的选择那些富含更多种找矿信息的介质,这些包含着同生成矿作用信息、后生成矿作用信息与原生地质作用成矿信息的取样介质,能够最大限度的帮助找矿工作人员提升找到金属矿床的效率。

第二,为了寻找隐伏金属矿床,地质勘探学家总结了一个针对不同金属矿床种类与外界环境景观条件的化学勘查新方法和新技术,即金属活动态提取法、酶提取法与活动态金属离子法等。这些找矿方法都是以对深部矿体的成晕、成矿物质进行提取、分析与检测等方式实现的。

3结束语

金属物质分为贵金属与贱金属,通常来说,贵金属具有极高一般等价物特性因此具有极高的价值。而贱金属如铁、铜、铝等则是社会工业生产等的重要原材料。无论是哪种金属对人类的进步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本文主要对金属矿产勘查技术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两点思考,希望能够进一步促进我国金属矿产勘探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永清,夏庆霖.我国矿产勘查企业"走出去"战略研究[J].中国地质大学,2011,25(1):69-72.

[2]袁桂琴,熊盛青,孟庆敏,周锡华,林品荣,王书民,高文利,徐明才,史大年,李秋生.地球物理勘查技术与应用研[J].地质学报,2010,24(03):342-345.

红土壤的作用范文2

历代王室皇朝社稷坛上的五方之土,中黄土,东青土,西白土,南红土,北黑土,如作为土壤分类仅仅考虑到颜色、地域和一些模糊的属性,在今人眼里未免失之简单,然而这种布局竟然意外地粗略勾勒出华夏文明的生发和演进之路。

得水土者得天下

《国语・郑语》有云:“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万物。”在用五行构筑的宇宙观里,“土”居于中问,包容、调和其他元素,用它持久绵长,仿佛永不枯竭的膏腴化出生命,滋养生命。“夫民之所生,衣与食也;食之自所生,土与水也。”在以农业立国的时代,年幼的文明,像人类的婴儿一样潜能无限而又分外脆弱,无一不是依傍临近水源,生殖力强健的土地而脱颖而出,进而向四方开疆辟壤。

社稷坛上居中的黄土代表黄帝,手执绳索掌管四方的土神辅佐他。“昔三代之君皆在河、洛间,故嵩高为中岳(《史记・封禅书》)。”华夏族最初兴起于豫西、晋南一带,以嵩山为中心的颍水、伊水、洛水和济水流域。据出土的青铜器铭文推测,河洛地区最迟在西周初年已经被视为天下之中。

这一带山冈丘陵间的盆地上是半淋溶土纲的褐土,俗称黄土。现在普遍认为黄土形成于第四纪,物理特性表现为疏松、多孔隙,垂直节理发育,极易渗水,且有许多可溶性物质,容易被流水侵蚀形成谷地,也易造成沉陷和崩塌。我国分布的黄土土层厚达十米以上,最大厚度可达二百米,占国土面积的百分之六,西起甘肃祁连山脉的东端,东至山西、河南、河北交接处的太行山脉,南抵陕西秦岭,北到长城。

河洛地区的黄土属于含沙量低的细黄土,土质细腻肥沃。四季分明的大陆性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无需排水施肥即可耕种;且夏商周三代的气候比当代温暖湿润一些,降雨量大约是现在的一倍。再者,彼处是森林和森林草原的过渡带,一则土地易于整理开垦,二则喜暖湿和喜冷喜旱的植物并存,物种很是丰富。天时地利让河洛的黄土地成了文明安全生长的温柔乡。

在铁器和大型水利设施尚未出现的时代,土与水的天然配合是成就文明最紧要的条件。说得绝对点,得水土者得天下。《国语・周语》曰:“昔伊洛竭而夏亡,河竭而商亡。”秦人在渭河上大兴水利而立下西北的农业基础,从此直至唐朝国都均在长安。唐朝三百年江山气候温润,农业区因之北移,有了当地的给养支持,边防稳固,北方游牧民族不敢轻易南下。到北宋,陕西的灌溉制度被破坏了,而技术可以支持开发东部的湿源,到南宋建都杭州时,立国的农业基础随着迁徙过了江东,并且一去不返。

积灰止水:人与土的斗争

青色象征东方的太嗥,手持圆规掌管春天的木神辅佐他。有人认定,红土的氧化铁还原成浅蓝色的氧化亚铁,就是青土。仅就土壤的性状而言可以说得通,如果放在历史的维度看,还得画个问号。传统上社稷坛的青土由山东进贡,山东半岛古时被称为青州,与其境内广布的滨海盐土不无关系,这一点在我国最早涉及土壤分类的《尚书・禹贡》里就提到了。

而白土,则确凿无疑地指向西部广袤的盐碱土。白色是西方少昊的颜色,他由手持曲尺掌管秋天的金神辅佐。其实,盐碱土不单限于西北,而是差不多遍及淮河、秦岭、巴彦克拉山、念青唐古拉山和冈底斯山一线以北的大半个中国。除了为数不多的耐盐碱植物外,不经过改良的盐碱地作物无法生长。文明的乐土源于水与土的和谐,而在水土不协调的土地上繁衍生息的人类,更能体现文明的智慧和力量。

《淮南子・览冥训》记载,“往古之时”,女娲“积芦灰以止”。“止”很长一段时间被后人误会为修建水利设施。“芦”,即芦草,是少数能在湿地和水甸的盐渍土上生长的植物。“芦灰”即草木灰,芦苇燃烧后的灰色残留物,含钾量较高,具有速效水溶性,主要成分为碳酸钾,含有氧化钾和钙、镁、磷等多种微量元素,有改善土壤结构成分的功效。而“,浸随理也(《说文解字》)”,“平地出水,是为”。有专家因此考证说,“”浸渍而出之地,指的是平原上芦苇丛生,但地势低洼、地下水位偏高的“湿地”。

从神话时而可以窥见历史一斑。华夏族一支曾活跃在汾河盆地一带,这里古时湖泊河道星罗棋布,虽然草木繁盛,也有不少可供采摘食用的植物,但不少土地是盐碱成分偏多的“湿地”,易于“板结”,不利于农作物生长。人类聚落在从渔猎采摘向农耕阶段推进,“刀耕火种”的时候,发现荒地里的芦苇燃烧后的草木灰不仅能有效吸附地下水分,而且可以增加土壤的营养成分,让农作物得以生长,甚至获得丰收,有效地为聚落的固定提供了物质条件。

而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历次戍边屯垦的过程,也就是开发治理盐碱地的过程。不得不提的是,几千年来盐碱土的开发仍然以大水漫灌为主,人在改良盐碱地的时候,也在制造新的次生盐碱地。这一点古老的粮棉基地渭河谷地、汾河盆地,以及西北垦殖的诸多绿洲都有体现。人类接受土地的馈赠而变得越来越强大,反身作用于先前的赠与者。人类社会一路向前,加之于土地的影响也愈来愈深重。

天下粮仓

红色象征南方炎帝,手持秤杆掌管夏天的火神辅佐他。红土生于热带和亚热带,土体中的铝酸盐矿物彻底分解,钾、钠、钙、镁、硅等成分不断淋失,铝、铁、锰富集,尤以铝的富集最为突出,土壤呈酸性反应。红土的分布北起长江沿线,南至海南,东起台湾,西至云贵和藏南。季雨林和常绿阔叶林的原生红土并不贫瘠,有机质含量甚至会在10%以上。而森林一旦被破坏,红土的养分损失很快,成了需要改良的低产田。

一些被辟为稻田的土壤,每年受到泡田、翻耕、耙细、磨平、排水烤田,以及轮作施肥等农业技术措施的影响。还有大量富含有机物和矿物的河泥被拖入田里以加速增厚耕层。久而久之,土壤熟化成水稻土。水稻土这种人工土在南北方都有培育,红土区的水稻土有机质丰富,稻子可以一年收三季。然而由于灌溉水含有重碳酸钙,且过量施用石灰,碳酸钙常常在土壤剖面上聚集,形成石灰板结层,耕作起来比较困难。

西晋亡国后,五个游牧民族入主中原,北人慌忙南下,是为第一次南迁。安史之乱引发的第二次南迁已经使长江流域的经济规模与北方不相上下。北宋灭亡后,长江三角洲平原更是一举跃居为天下粮仓。所谓“苏湖熟,天下足”。三次北人南迁让江南成为立国之农业基础的过程,也是长江中上游毁灭原始森林,以致中游湖泊淤塞,吸引愈来愈多人口在新生成的沙洲上垦荒的过程。无论是源自森林,还是源自沙洲的水稻土,都像病床上插满管子的植物人一样,固然靠输入调配的养分也可以维持平衡,作为一个有机体生存下去,但是人工远远比自然要拙劣,人工调配的平衡也远远比自然的平衡脆弱得多。

黑色象征北方颛顼,手持秤锤掌管冬天的水神辅佐他。黑土学名暗棕壤,是温带真阔叶混交林下形成的土壤,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东北的松辽流域,面积百万平方公里。低温湿润的条件下,微生物的活动受阻,土壤表层有机质至高可达30%,土质极其肥沃。从距今七千年的中石器时代开始,松辽流域的各种人类聚落就以采集和渔猎为生,漫长的封建时代一直是游牧民族的大本营之一。辽金以后虽零星有开发,距清朝对“龙兴之地”的开禁也不到二百年时间,而黑土地的大规模农垦是解放后五十年代才开始的,解放后开垦的农地面积约占现有耕地的三分之一强,其中国营农场面积占全国农场总耕地面积的二分之一。大型机械化农场,变“北大荒”为“北大仓”已经是一个讲了又讲的神话。

红土壤的作用范文3

1.红土镍矿回转窑直接还原粒铁技术

研究目标:以红土镍矿为研究对象,开发回转窑直接还原含镍粒铁技术。通过开发矿石表面预处理技术、增加低廉添加剂和改变物料配比调整渣型等手段,在降低烟尘率、解决炉料粘结结圈和加速镍铁合金颗粒团聚等方面实现突破和创新,达到简化流程、降低成本和能耗的目标,实现我国在该技术领域研究和工程应用零的突破。

研究内容:(1)红土镍矿表面预处理技术,研究物理、化学等矿石表面预处理技术,显著降低物料在回转窑还原过程中的烟尘率,同时能够降低矿石含水,降低能源消耗;(2)通过不同成分红土镍矿的配型混合,优化熔炼作业过程,实现无熔剂还原;(3)粒状镍铁合金颗粒团聚技术研究,研究不同添加剂对加速粒状镍铁合金团聚的作用,实现合金相与渣相的良好分离;(4)粒状镍铁合金与窑渣的选矿分离技术,通过不同选矿方法和手段,提高合金相回收率。

主要指标:(1)研制开发一种添加剂,实现粒状镍铁合金与渣的良好分离,80%(质量比)合金粒径大于1mm;(2)镍回收率大于90%;(3)粒铁镍品位不低于15%;(4)吨矿能耗不高于250kg标煤;(5)试验规模达到日处理矿石量50t/d以上;(6)申请发明专利2项。

本方向拟支持课题不超过1项,支持强度不超过300万元,课题支持年限不超过3年,要求产学研联合申报。

2.锂镁超轻金属低能耗电化学冶炼新技术

研究目标:以我国储量丰富的盐湖金属氯化物为原料,开发电流效率高、能耗低、纯度高的超轻金属电化学冶炼锂镁关键共性技术与装备,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年产1.0万吨金属镁及年产100吨金属锂电化学冶炼工艺设计软件包。

研究内容:(1)电解槽耐腐蚀内衬材料研究;(2)阳极材料电催化技术;(3)强电磁场条件下的反应器流场研究与相应稳态连续反应器结构设计;(4)成套工艺参数系统优化。

主要指标:(1)研制超轻金属电化学冶炼核心装备并编制工艺软件包。其中,镁电化学冶炼操作电流强度260-300KA,能耗不超过12500kWh/t-Mg;锂电化学冶炼操作电流强度2KA,能耗不超过30000kWh/t-Li;(2)申请发明专利4项以上。

本方向拟支持课题不超过1项,支持强度不超过300万元,课题支持年限不超过3年,要求产学研联合申报。

专题二复杂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技术

1.火山岩地层钻井提速技术

研究目标:针对火山岩地层钻头寿命短、机械钻速慢、螺旋稳定器耐磨性差、钻井液抗温性差、井塌、井漏等影响钻井速度的难题,探索新型破岩技术与工具,形成火山岩地层配套的钻井提速技术。

研究内容:深入研究火山岩钻井破碎的分形理论与方法;研制抗研磨新型钻头和螺旋稳定器;火山岩地层安全密度窗口预测技术;抗高温、中转速、大扭矩螺杆钻具的研制;气体钻井技术应用研究;抗高温钻井液技术;高效承压堵漏技术。

主要指标:(1)火山岩地层机械钻速提高25%以上;(2)形成火山岩地层的高效钻井工具、井壁稳定、承压堵漏、井下动力、气体钻井、抗高温钻井液等配套的钻井提速技术与设备;(3)申请发明专利3项以上。

本方向拟支持课题不超过1项,支持强度不超过300万元,课题支持年限不超过3年,要求产学研联合申报。

2.裂缝性气藏地震检测与流体识别技术

研究目标:针对深层有效裂缝预测及含气性识别这一世界范围内尚未攻克的技术难关,研究转换波分裂机理,形成纵横波联合的裂缝检测技术,以得到更加精确的裂缝方位、密度参数;研究多波叠前联合反演和多波属性提取方法,建立流体识别技术指导致密裂缝性储层的高效勘探开发。

研究内容:裂缝模型波场模拟方法及裂缝各向异性介质地震波传播规律研究;纵波、横波匹配及层位标定技术研究;多波各向异性裂缝检测技术研究;纵波、横波联合反演;基于双相介质理论的多波含气性识别技术研究。

主要指标:(1)形成多波裂缝检测和流体性质识别的配套技术;(2)裂缝方位、密度参数准确率达到80%,流体识别准确率达到70%;(3)开发出2-3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配套软件;(4)在国内外核心期刊4-6篇。

本方向拟支持课题不超过1项,支持强度不超过300万元,课题支持年限不超过3年,要求产学研联合申报。

专题三环境污染治理新技术

1. 土壤环境传染性病原菌污染控制与修复技术

研究目标:针对典型土壤环境传染性病原菌污染的特点,研制高效安全的修复剂,通过技术集成和应用示范,形成传染性病原菌污染土壤修复的成套技术,以有效控制土壤环境传染性微生物污染。

研究内容:选择具有高度传染性病原菌污染土壤,筛选高效安全的化学、生物修复剂,建立高效修复剂的生产制备和安全使用方法;研发土壤环境传染性病原菌污染控制和修复技术;选择2-3个不同污染类型土壤进行集成技术的应用示范,建立相应的技术应用规程和环境安全性评价方法。

主要指标:(1)研制1台(套)修复剂生产设备样机和2-3种高效安全的修复剂,研发2-3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修复技术;(2)形成土壤环境传染性病原菌污染控制和修复技术,在2-3个污染场地土壤进行应用示范,面积不少于1亩,使传染性病原菌杀灭效率达80%以上;(3)申请发明专利2-4项。

本方向拟支持课题不超过1项,支持强度不超过300万元,课题支持年限不超过3年。

2. 燃煤工业锅炉低温SCR烟气脱硝技术

研究目标:针对我国燃煤工业锅炉NOx排放的特征,考虑与工业锅炉湿法脱硫技术的匹配性,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节能型低温选择性催化还原(SCR)烟气脱硝技术,并通过技术集成,完成实际烟气条件下的中试。

研究内容:开发出适合燃煤工业锅炉烟气特点(含硫、高湿)的低温SCR催化脱硝工艺;筛选催化剂活性组分和催化剂载体,形成低温SCR催化剂制备工艺;优化反应器主体设计和还原剂注入方式,完成在线分析控制系统、催化剂层密封系统等配套系统的设计;实现SCR脱硝反应系统与湿法烟气脱硫系统的匹配与集成,进行中试试验研究。

主要指标:(1)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反应温度在150℃以下的低温SCR催化剂及脱硝工艺,催化剂设计寿命不低于15000小时;(2)建立处理烟气量为2000-5000m3/h的中试装置,脱硝效率≥70%,氨逃逸量<5ppm;(3)申请发明专利4-5项。

本方向拟支持课题不超过1项,支持强度不超过300万元,课题支持年限不超过3年,要求产学研联合申报。

专题四环境监测及环境风险评价技术

1. 土壤污染诊断和生态毒性测试技术

研究目标:针对我国土壤环境中主要毒害污染物及其污染特征,开发基于污染物对土壤微生物、动物和植物毒性效应的生态毒性评估关键技术,通过技术集成和示范应用,形成一套毒性测试技术工具包,以服务于农田土壤和场地土壤污染诊断、风险评估和修复质量评价。

研究内容:土壤中污染物的生物有效性测试技术:包括评价土壤中植物有效态重金属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现场采样装置和测试技术,土壤中重金属类(如镉、铅等)和有机类污染物(如多环芳烃、多氯联苯等)的化学选择性提取或净化的快速自动控制装置、方法及其技术规程;土壤污染快速诊断技术:建立一组快速筛查和诊断土壤污染所产生的遗传毒性效应和其他慢性毒性效应的体外成组测试方法;土壤污染生态毒性测试技术:包括基于土壤功能微生物(如氨氧化菌)、动物(如蚯蚓)和植物的污染物毒性测试方法,建立相应方法的技术规程;选择2-3个不同污染类型土壤进行集成技术的应用示范。

主要指标:(1)开发2-3套评价土壤典型重金属或有机污染物生物有效性的现场采样装置和测试技术;研制1台适用于土壤重金属化学选择性快速提取的可自动控温控速装置,研发1种能快速、经济和安全的土壤提取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净化装置;(2)建立1套土壤污染快速筛查和诊断的方法规范,包括遗传毒性效应、类二恶英效应、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毒性效应、砷/汞类污染物的毒性效应的测试技术和质量控制/质量保证方法;(3)筛选出指示土壤污染的土壤功能微生物2-3种,土壤动物1-2种,植物2-3种,并建立相应的毒性测试规程;(4)申请发明专利3-5项。

本方向拟支持课题不超过1项,支持强度不超过400万元,课题支持年限不超过3年。

2. 空气中感染性病原微生物的在线检测技术与设备

研究目标:针对大型重要公共场所(如机场、车站、医院等)空气中携带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气溶胶进行实时监测的需求,研制相关的监测技术和设备,以有效预警空气中病原微生物污染所引起的传染性疾病。

研究内容:研究空气中病原微生物定性和定量方法,开发特征谱库等关键技术,在已有生物气溶胶检测设备研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制能够实时采集和实时分析空气中携带有不同类型的病原微生物生物气溶胶的技术和设备,并选择典型场所对所研发技术和设备进行示范应用。

红土壤的作用范文4

关键词:史密斯桉;轻基质;网袋生产;育苗技术

1引言

史密斯桉是近年来从澳大利亚引进的一种迅生用材林树种,因其生长快,轮伐期短,抗逆性强,也在各地得到了推广种植。红河州国营芷村林场于2009年引进轻型基质网袋容器育苗设备,进行史密斯桉树轻基质育苗生产,经过近两年的不断摸索试验,也取得一定的成效。此技术培育的史密斯桉苗与传统技术培育的苗木相比较,其根系比较发达、不窝根,通透性好、造林成活率高、种植后无端苗期、生长快、容器重量轻、运输方便,且栽植时无需拆袋、种植成本低。现将此育苗技术作交流如下。

2材料与方法

2.1原料来源及处理

锯未主要来自本场华山松、杉木锯材加工后的废弃物,需经过6~10个月的人工堆沤发酵处理,锯未颜色由淡黄色变灰黑色或黄褐色,且无刺鼻难闻气味为止。蔗泥来自本地糖厂制糖的废弃物,同样需经过半年左右的堆积发酵,颜色发生改变且无刺鼻气味方可用。稻壳来自于本地大米加工厂,需经碳化处理,要求达到70%以上的碳化率,颜色由淡黄色变为暗褐色或深黑色,若颜色变为白色则属碳化过度。深红土来源本场苗圃,需经粉碎和筛分处理。

2.2设备和设施

设备包括育苗机械设备(筛分机、搅拌机、容器成型机、切段机)、无纺布通过中国林科院引进购买。

育苗设施包括用50mm水管建两层的苗床架,高2m,上盖70%以上遮阳网作荫棚,苗床架宽1.2m,床间距1.2m,层间距为0.4m,底层距地面0.3m,以保持空气流通,同时具有一定的空气湿度。一般每亩场地可摆放轻基质网袋10万个。

2.3轻基质网袋容器生产

(1)轻基质原料配制。锯未:稻壳:蔗泥:深红土,按5∶4∶0.5∶0.5的体积比例搅拌均匀。

(2)轻基质网袋容器生产。基质原料用搅拌机搅拌均匀后,上成型机生产成直径为35mm的肠状容器。

(3)轻基质网袋容器消毒和切段。用0.1%高锰酸钾容液对轻基质肠状容器进行浸泡消毒处理,浸泡时间为24h。消毒完成后用切段机或人工把肠状容器切成8~10cm长的基质容器袋,整齐摆放于苗盘内,并用清水冲洗,以稀释高锰酸钾消毒液体和平衡基质的酸碱度。

2.4育苗生产

2.4.1播种育苗

根据夏季造林的需要,一般在1~2月份左右开始播种,在作好苗床平整后,用0.2%高锰酸钾溶液作苗床消毒处理,并用薄膜覆盖一周后揭开凉晒2~3d再播种,按10g/m2播种,播完后用过筛的细草木灰或深红土覆盖,以不见种子为宜,忌覆土过厚。上撒一层松毛以便于浇水土壤不板结,再用1000~1500倍液的多菌灵溶液浇透苗床,最后在覆盖一层塑料薄膜,以保持土壤湿度即可,一般播后7~10d左右种子发芽出土,待60%以上出土时即可先揭去地膜,并加强水、肥及病虫害管理。

2.4.2苗木移植

移植时间主要选择早、晚或阴天,一般播后50d左右,幼苗可生长到5~8cm,苗木具有三对半子叶时可上袋移植,每袋移植一株,先在肠状基质袋上打好在移入小苗,移植时忌出现苗木窝根,以免影响苗木的移植成活,移后应及时摆放于阴棚内,浇透定根水,并用1000~1500倍液的多菌灵喷施苗盘及基质进行消毒处理。

2.5苗期管理

2.5.1水分管理

苗木移植后主要根据基质原料的干湿度来看,应充分保持基质湿度,不能使苗木出现脱水,一般睛天早晚各一次,中午2~3次为宜,阴天早晚各一次即可,但主要根据基质网袋失水情况而定。随着苗木生长可逐步减少浇水的次数及水量。

2.5.2光照管理

苗木移植后成活前对光照要求有70%的遮阴率,随着苗木成活后光合作用的增强,需要的光照会强一些,应适当调整光照的遮阴率,以满足苗木生长的需要。

2.5.3施肥管理

苗木生根成活后,便可用复合肥按0.1%的浓度进行根外淋施肥,一般10d左右施一次,因苗木稚嫩每次施肥后应清水喷洗幼苗植株,以防肥料灼伤幼苗,随着苗木不断生长,施肥量可逐渐增加到0.2%~0.3%,最高不应超过0.5%,每次施后均应用清水清洗幼株植株。

2.5.4病虫害防治

轻基质培育的苗木一般病害较少,但也应做好预防工作,在温度过高、空气流通不好、湿度过大的条件下苗木根部和茎干易出现腐烂,发生根腐病和灰霉病,应每7~10d用多菌灵、百菌清、甲基硫菌灵、代生锰锌等药轮换施用,也免产生抗药性。虫害主要是一些食叶类虫害,如袋蛾、卷叶蛾等,用吡虫灵、高效氯氰菊酯、敌百虫等轮换喷施即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2.5.5空气修根

空气修根是轻基质网袋容器育苗技术培育壮苗的一项重要措施之一,当苗高长到15cm左右时,应认真观察苗木侧根生长状况,当有苗木须根穿出容器袋时,应适当控制水分,移动容器苗使其间隙性生理缺水,产生空隙来修根,以促进侧根根系的生长,如此经过2~3次的空气修根处理,使侧根根系数量不断增多,和基质网袋交织成团,从而增强苗木的抗性能力,以提高苗木上山造林的成活率。

2.5.6炼苗

苗木出圃前,苗木需经过20d左右的炼苗处理,先少量揭开遮阳网增加透光率,再逐步完全揭开,直到苗木完全适应全日照条件下的生长环境,同时减少浇水次数和浇水量,以提高苗木的木质化程度,增强苗木抵抗病虫害的能力,能大幅提高苗木上山造林成活率。

3结语

轻基质网袋容器育苗技术能培育出健壮的苗木,能大幅提高造林的成活率,降低造林的成本。笔者认为必须做好以下几个环节。

3.1降低育苗生产成本

轻基质育苗技术首先要考虑生产成本,原料应选择当地具有的农林废弃物资源,与传统的育苗方式相比较,要能降低苗木生产成本,不然就失去推广的意义。

3.2基质的处理

3.2.1基质的筛分

基质需经过细筛分处理,以除去颗粒过大石块、金属及其它杂物,避免造成成型机镙杆和下料管过早磨损,影响机器的生产效率。

3.2.2基质发酵

基质应发酵彻底,且不同基质需要不同的发酵时间,一般均在3~12个月以上,应前提早做好基质原料的准备工作,以免影响育苗生产任务的完成。

3.3基质的配方

不同的苗木生长需要不同基质配方技术,需经过一定的试验后才能总结出,忌仓促地大量组织生产。

3.4空气修根

空气修根技术是轻基育网袋容器育苗技术中一项比较重要的技术,只有修根到一定的程度,苗木的侧根系才会越多,其抗逆性才会越强,上山造林的成活率才会越高。

参考文献:

[1] 张建国,许传森.著网袋容器育苗新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1~24.

[2] 吴光枝,温恒辉,麻静.杉木轻基质网袋容器育苗技术[J].广东林业科技,2009(2):95~96.

[3] 康文玲.史密斯桉栽培及利用技术[J].云南林业,2003(6).

红土壤的作用范文5

【关键词】德麦隆;公路工程;路基土方;施工质量

1 工程概况

赤道几内亚米格梅森-德麦隆公路工程建设于非洲中西部大陆地区,路线经过的地区为山岭重丘区,路线两侧均为茂密原始森林,沿线气候属热带海洋性气候,潮湿多雨,年总降雨量高达2000毫米。一年分为两个雨季,即3、4、5为小雨季,9、10、11为大雨季。项目沿线工程地质条件良好,线型良好,坡度较缓,沿线的红土砾石料,石山和施工用水都比较丰富,基本能满足施工所需。工程地质复杂,主要为杂填土,粉质粘土,红土粒料等。公路项目设计行车道宽度为7米,两侧为沥青混凝土硬路肩各1.5米宽,外加各0.2米宽的软路肩;路面结构为:面层为8厘米厚的沥青混凝土,20厘米厚的级配碎石基层和30厘米厚的天然红土砾石料底基层;全线的土方工程量约在70万方左右。

2 公路工程路基填料土的选择及要点

路基压实的状况对公路路基影响很大。为此,在选择路基填料土时,需要选择优良的土质,而不是片面追求便利,就地取材,需确保土质质量。一般在选择路基填料土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土料塑性指数在8-18范围内,如土料抗剪力很差、塑性指数较低,在使用压路机进行辗压作业时,路面容易出现松散与起皮问题。如土料粘性过大,塑性指数过高,则会导致土料干燥后难以打碎,在水作用下变的脆弱,导致其稳定性较差。所以在公路工程路基填料土选择时,需要选择塑性指数合理的土料;提高路基填土层平整度,较好的平整度才可以确保在压实过程中,土质能够受力均匀,从而提高整体联结度,如填料中存在石料,则需要根据工程设计标准,控制孔隙率,确保密实度;充分重视挖方段路基处理工作,因挖方路段水文条件等较为复杂,其路基设计及排水设计问题较多,容易出现施工质量问题,为此,在挖方路段施工时,需要充分重视填料土质,确保辗压质量。德麦隆公路工程在进行路基土方填筑作业之前,清除耕植土,确保将原地面中的树根、腐蚀土、垃圾、杂草等清除干净,清除后的耕植土放置于规定位置,作预压土用。为确保路基质量,在填料使用上,选择腐植土剥落完毕的裸土,并稍微掺加带砾石的红土粒料作为混合土应用。

3 影响公路工程路基压实度的因素

3.1 土含水量

水是破坏公路工程的重要因素。在水的侵蚀作用下,公路面层会出现松软、沉降及翻浆等现象,路基稳定性降低,甚至会出现路基坍塌等严重问题。但在公路工程路基土方施工过程中,水是必不可少的施工材料。没有水,则会导致土壤颗粒之间的摩擦力过大,导致辗压不实;而含水量过高,在压实过程中则会出现翻浆等现象,不利于压实作业。为此,在路基土方施工中,需要确定最佳土含水量,确保路基土方压实度。由于赤几大陆地区的黄土及砾石料普遍含水量较高,特别是在雨季阶段,含水量更是极高。为确保德麦隆公路工程土含水量最佳,在填筑之前在路线两侧挖设临时排水沟,降低路基水位与土含水量,并进行填料含水量检测,根据实际工程情况,选择对填料作洒水和晾晒处理。

3.2 每层路基填土的厚度与平整度

在进行压实作业时,会应用到不同型号及种类的压实机具,其功能与作用不尽相同。为此,需要在确定压实机具作业及性能的基础上选择路基填铺厚度。一般机械摊铺厚度在25cm以下,人工摊铺厚度在30cm左右。严格控制辗压厚度及平整度,才可以保证在压实过程中,土体受力均匀,确保辗压效果。在德麦隆公路工程施工中,确定路基填层厚度为0.45m,松铺厚度为0.5m。根据设计,采取分层填筑,确保优质土应填在上层,移挖作填的土,含水量符合要求,可随挖随填,并及时压实;应用振动压路机进行辗压作业,确保轮迹重叠度及接头重叠度符合标准,不存在死角。

3.3 土的性质

由于地质条件不同,其土的成分与级配是不同的,所适用的辗压机具也不同。为此,需要根据工程所具备的碾压机具,确定土方施工所适用的土料。土质的选择,对于确保路基强度及质量发挥着很大重要。

3.4 机械操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机械操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影响公路路基压实度的重要因素之一。为确保压实度,需要操作人员能够掌握较多的土质适用的机械类型及操作方法,在碾压过程中,安排好碾压进度及轻重,控制碾压速度等。

4 现场路基土方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为确保工程质量,德麦隆公路工程在施工过程中,进行了大量实验,对土方施工压实度、含水量、土层厚度、分层压实厚度的质量标准及误差作出了明确要求,加强施工现场管理,确保各项施工满足设计要求。

(1)压实度(%):每2000m2,每压实层8点,不足200m2时至少检验两点,安排实验人员进行灌砂法实验,最后得到的实验数据按照规范来比对,确定不小于规定值。

(2)松铺土原始含水量(%):每一施工作业段,每一层检查3个断面共计9个点,采取酒精燃烧法进行实验,然后得出的数据是要接近最佳含水量,然后方可碾压。

(3)松铺土层厚度(cm):每一施工作业段,每一层检查3个断面9点,用米尺或者钢钎丈量,误差控制在±30mm以内。

(4)分层压实厚度(cm):每一施工作业段,每一层检查3个断面9点,紧接着用水准仪抄平;(注意测量误差 ≤20mm)。

除此之外,在进行土方施工质量管理时,还需要做好技术交底,建立完善的自检互检制度,严格按照施工标准进行操作,加强岗位培训,提高施工队伍技术水平等。

5 结语

在麦德隆公路工程路基土方施工过程中,为确保工程土方施工质量,采取了积极的质量管理措施,本文从公路工程路基填料土的选择及要点、影响公路工程路基压实度的因素出发,提出路基土方施工质量控制措施,从而确保工程质量,最终收获良好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红土壤的作用范文6

摘要分析广西地区不同土壤类型的特性及其对桑树生长发育条件和桑叶产量、质量的影响,并针对不同类型土壤提出施肥及改良建议,以为桑树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桑树;土壤类型;特性;土壤改良;广西

随着“东桑西移”的实施,近年来广西桑蚕业发展迅速,桑园面积从2000年的2万hm2增至现在的13.4万hm2左右。桑树已然成为广大农村养蚕地区种植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土壤是决定桑树产量和品质的基本条件,以肥力和物理化学性状为特征[1-2],加之环境条件配合桑树的生长。广西蚕区植桑的土壤主要是赤红壤、红壤、黄棕壤、紫色土、石灰岩土和潴育、淹育性沙泥水稻土。虽然桑树对土壤的要求并不严格,在pH值4.5~9.0的范围内都能生长,还能耐轻度盐碱(0.2%)。在各种农业土壤上均可生长,但是土壤类型不同,所生产的桑叶品质和产量也各不相同。了解桑树种植条件与广西土壤类型的关系,同时对各类可以进行桑树种植的土壤类型提出相应的改良措施,不但能够保障桑园面积,提高桑叶产质量,还有利于进一步加强与巩固广西种桑养蚕业的发展。

1广西主要土壤类型

1.1水稻土

水稻土是广西地区面积最大的一类耕作土壤,遍布全区各地,共有164.72万hm2,占耕作土壤的64.21%。水稻土起源于各种母质和土壤,在长期种植水稻条件下,母质受人为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双重影响,经过水耕熟化和氧化还原过程形成水稻土。广西全区水稻土主要分布在江河冲积阶地、平原和三角洲及盆地、山间谷地、滨海滩地等,主要分为淹育、潴育、潜育和咸酸4种水稻土。

桑植水稻土即在水稻田上种植桑树,实行水旱轮作或水改旱作。种植桑树的水稻土以只能进行单造水稻种植的(潴育)杂沙田、(潴育)紫(沙)泥田等沙土田为主。这些土壤多含有半风化的砂页岩、花岗岩、紫色岩的碎屑、石砾,上沙下粘,耕性良好,通透性强,土壤热容量和比热小,吸热散热快。以潴育沙泥田为例:耕层有机质3.07%,全氮0.164%,全磷0.024%,全钾1.20%,速效钾66.9 mg/kg,速效磷17.1 mg/kg,阳离子交换量4.66 cmoL/kg,pH值为4.7,Ca2+含量2.29 cmoL/kg,Mg2+含量0.35 cmoL/kg,Cl-含量54.8 mg/kg。

1.2赤红壤

赤红壤是广西地区南亚热带地区的代表性土壤,大致分布在海拔350 m以下的平原、低丘、台地,有485.11万hm2,其中旱地26.72万hm2,占全区旱地面积的29.30%,占该类土壤面积的5.51%。其土地多为林、荒草地,土地开发利用潜力大。成土母质有花岗岩、砂页岩风化物及第四纪红土,土层多在1 m以上,土体呈红色,酸度高,pH值4.0~5.2,盐基饱和度多在10%~30%,有机质1.50%~2.08%,全氮0.051%~0.100%,全磷多在0.025%左右,钾含量因母质和耕作水平不同而差异很大。

1.3红壤

红壤是中亚热带地带性土壤,有显著的脱硅富铝化成土特征,在广西全区有564.24万hm2。除钦州、北海、防城3市外,其他市均有分布。红壤耕地20.95万hm2,占全区旱地面积的22.98%,占红壤土地面积的3.71%。成土母质有花岗岩、砂页岩风化物及第四纪红土。一般土层比较深厚,呈红色、酸性至强酸性反应,pH值4.0~6.0,有机质含量随植被情况而异,但有机质积累较赤红壤和砖红壤高。红壤地区水、热条件优越,养分含量协调,钾含量较高,有利于桑叶生长和桑叶质量的提高。

1.4黄棕壤

黄棕壤是中亚热带山地垂直分布的土壤,在广西全区共有8.08万hm2。成土母质有砂页岩及花岗岩,具有较弱的富铝化特征。土壤呈酸性反应,盐基不饱和。整个土体均以棕色为主,土壤疏松肥沃。黄棕壤质地土壤所处海拔较红壤和赤红壤高,日暖夏凉,多露雾。植桑的土种是黄泥土和砂质黄泥土,质地为壤质土,土色红、黄相兼,pH值5.5左右,土层较疏松,有机质、全氮含量比红壤、赤红壤高,全磷0.060%左右,全钾>1.5%,其他微量元素含量也相当丰富。

1.5石灰岩土

石灰岩土是在亚热带的生物条件下,由泥盆纪、石炭纪、三迭纪的石灰岩风化物发育而成,在广西全区共有81.86万hm2,其中耕作土壤20.41万hm2,占旱地总面积的22.26%。植桑的石灰岩土有棕泥土、含沙棕泥土和砾质棕泥土,质地为砂壤至粘壤土,土层较厚且疏松,多含有石砾、砂页岩等母岩碎屑和云母、长石等的花岗岩半风化或未风化物。耕层有机质、全钾、速效钾含量中等偏高,全氮、全磷含量适中[3]。

1.6紫色土

紫色土是由紫色岩发育的土壤,是母质特征明显、而成土过程标志不十分明显的初育土。主要分布在桂东南、桂南、桂东北和右江南岸及南宁盆地等有紫色岩分布的地区。广西全区有紫色土88.48万hm2,其中林荒地85.31万hm2,旱地3.17万hm2。紫色土是优质桑生产的常见土壤,呈紫色、红紫、棕紫或暗紫色,土层较薄,矿质养分一般比较丰富,肥力较好。紫色土土体浅薄,最深约2 m,土壤质地变幅很宽,质地为砂壤土至粘土,但以壤土为主,耕层为核状或核粒状结构,疏松,底层较上层粘重,为块状或棱状结构。土壤反应从强酸至石灰性均有,以酸性为主。紫色土一般分布在低丘缓坡,抗蚀性不强,土层浅薄,蓄水量少,渗透性小,易引起严重的土壤侵蚀。紫色土缺乏有机质,保水性差,故农作物经常受旱。耕层pH值4.5~8.0,有机质0.72%~2.40%,全氮0.055%~0.084%,全磷0.050%~0.087%,全钾0.50%~2.40%,速效磷0.5~1.4 mg/kg,速效钾18~37 mg/kg。

2广西植桑土壤特征分析

2.1土壤质地

土壤质地对桑树生长发育以及桑叶产量、品质具有重要的影响。广西植桑土壤质地从砂壤土至重壤土,以中壤土、砂壤土较多;另一特点是土壤含沙粒、砾石及母岩碎屑多,如砾质棕泥土。土壤质地基本符合桑树生产要求,有的土壤质地虽然较粘重,但因含有较多砾石,加上结构良好,通透性强,仍能适应桑树生长发育要求[4]。

2.2土壤养分

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高,有效氮供应充足,往往有利于桑株的旺盛生长和桑叶较高产量的形成,但桑叶中的全氮、蛋白质和水分含量往往偏高。土壤中磷、钾含量丰富则有利于桑叶碳水化合物的积累。只有当土壤氮、磷、钾等供应协调时,才能生产出优质桑叶。

桑叶对养分的要求也因气候、地理等生态条件而异。广西蚕桑区有机质、碱解氮和钾含量符合优质桑叶生产要求范围,而土壤全氮、全磷和速效磷含量不能完全满足优质桑叶生产的需求,应注意根据不同土壤类型增施有机或化学肥料,平衡土壤供肥状况。

2.3土壤pH

桑树在土壤pH值4.5~9.0的范围内均能生长,但从生产角度来讲,最适宜的土壤pH值在6.0~7.5,为弱酸至中性土壤。而广西地区0~20 cm土壤层次的土壤pH值为4.07~7.65, 20~50 cm底土层次的土壤pH值为4.7~7.8,多数在5.5~7.0之间[5],该pH值范围的土壤很适合桑树生长。但是少数赤红壤、红壤地区以及潴育沙泥田pH值偏低,酸性强,代换性铝、锰离子含量较高,容易引起铝害、锰害等桑叶中毒变灰现象,可使用碱性肥料或施入石灰改变酸度,以利于桑树生长。

2.4土壤钙、镁及微量元素含量

镁是叶绿素组成部分,镁对桑叶成熟性和色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广西蚕区砂棕泥土、潴育紫泥田含镁量较多,砂土田、红壤土含量较低,因此,如有种植需要应通过增施镁肥予以补充[5]。

广西蚕区土壤中代换性钙含量较丰富,尤其是石灰岩土,但红壤土中钙含量稍低,应施入钙肥予以补充。硼、锌、铜、锰等微量元素在桑叶中的含量甚微,但它们都是桑叶生长发育的必需营养元素。广西蚕区土壤含锰丰富,尤其是pH值

3广西区植桑土壤施肥及改良建议

总体来说,广西蚕区土壤基本适合生产优质桑叶,但不同的土壤又存在一些不利于优质桑叶生产的因素,针对广西蚕区各土壤类型特点,提出以下土壤施肥及改良建议。

3.1因地制宜进行测土配方施肥

整个蚕区土壤全氮、全磷和速效磷含量不能满足优质桑叶生产的需求,建议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田块的不同土壤条件进行测土配方施肥,平衡土壤供肥状况。

3.2改良酸性土壤

偏酸性土壤如红壤、咸酸水稻土,容易引起铝、铁、锰含量高,造成桑株受毒害和桑叶质量降低。可使用碱性肥料或施入石灰改变酸度,使其更加利于优质桑叶的生产。

3.3制定合理的套种和间作方案

对于某些由于不合理的连作造成的土壤土体结构紧实、病害严重的桑田,应制定合理的套种和间作方案,用养结合,以利于广西区桑园的可持续发展。对于砂土水稻田水改旱种后,雨水季节注意清沟排水,防止桑园被水淹浸泡[6]。

3.4合理安排种植制度

蚕种生产是蚕业发展的根本,而种茧育桑园桑叶质量是其有效发展的保障。广西地区的优质桑叶多产于紫色土、砂质棕泥土、砂质黄泥土和红壤土。这些土类是优质桑叶生产的常见土壤,土壤特性均符合优质桑叶生产所要求的条件,所以,建议广西地区各个蚕种场应合理安排种植制度,若能划定基本种茧育桑田予以保护,则蚕桑业发展将更加有序、有效。

4参考文献

[1] 宋春风,贺亮军.我区召开会议示范推广:利用桑枝栽培云耳[N/OL].广西日报,2007-05-12(2)[2007-07-01].gxcounty.com/news/jjyw/20080306/10205.html.

[2] 西南农业大学.土壤学[M].南方本.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3] 杨守春,孙昭荣,刘秀奇.广西土壤[M].南宁:广西僮族自治区人民出版社,1963.

[4] 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中国桑树栽培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