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发展存在问题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乡村旅游发展存在问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乡村旅游发展存在问题

乡村旅游发展存在问题范文1

一、九江乡村旅游的供给现状分析

九江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得天独厚的田园风光和生态环境。近年来,在九江市政府的规划和支持下,九江乡村旅游地区的公共交通不断完善,旅游项目不断增加,众多便利条件吸引了众多去往九江乡村旅游的游客,因此九江乡村旅游具有广阔的市场。

(一)乡村旅游购物

橘子园山下大多是出售橘子,没有其他特色购物商店。而农家乐地区也没有特色购物商店,只有在较大的农家乐地点偶尔有出售当地土特产等商品,二者附近几乎都没有正规的购物门店。

(二)基础设施建设

通过实地走访,橘子园和农家乐地区的接待设施差强人意,忽略了许多细节问题:如停车场的规模和范围不合理;卫生间数量有限,又有些简陋。农家乐地区的卫生间则相对好一些,因为大多数农家乐农庄就是开在自己家里,因而其数量和质量上要比橘子园的好一些。垃圾桶数量也都明显不够。

(三)公共交通

易家河橘子园没有直达的旅游专线,散客都需要乘坐客运车以及出租车才能到达,而去往各个农家乐地点的交通则相对便利许多,因为大多数农家乐都建在大型旅游景区周边,交通设施以及路面都相对完善。

(四)餐饮

橘子园山下有许多餐饮店,在价位上高低不等,提供当地的特色或者传统餐饮;农家乐本身就是以餐饮为主,因此也分为两类,一类是游人亲自动手做,一类是直接享用。但无论哪一种,都能基本满足游人的需求。

(五)娱乐项目

易家河橘子园主要的旅游项目是上山摘橘子。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对于亲自体验摘橘子还是很感兴趣的,并且几乎老少皆宜;农家乐主要以小型的娱乐项目为主,大部分农家乐除了必有的厨房、餐厅以外,还配有卡拉OK、麻将桌、台球桌等。单纯的乡村农家乐还提供蔬菜、禽类等食材,但是近郊的农家乐地区例如五七二七厂附近则不提供食材,需要自己备好。

二、九江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乡村旅游地区交通有待完善

在九江乡村旅游地区中,多数采摘园的交通不是很便利,尽管有直达的公路,但是公共交通工具数量很少。加之路面稍窄,有些崎岖,通行存在一些安全隐患。而且交通拥堵现象经常出现,最终需要步行到达采摘园的小路也没有修建得十分完善。大部分乡村旅游景区的都有一些黑车,宰客现象时有发生。至于景区门口缺少足够的停车位,一些自驾游客的车无法就近停放,也存在安全隐患。

(二)乡村旅游地区缺乏品牌建设

品牌是乡村旅游乃至整个旅游业都非常关注的方面之一。九江乡村旅游资源很丰富,但是缺乏品牌经营意识。目前九江大部分农家乐及农庄都是自给自足,有的甚至连牌子都没有,许多人根本都不知道还有这样一些农家乐农庄。没有自己的独特品牌和创意。

(三)乡村旅游项目缺乏创意和特色

调查发现,各个乡镇几乎都有不同规模的采摘园,农家乐山庄的数量也相当庞大。在环庐山的大型景区周边,不少乡村旅游景区都提供漂流项目,但在项目设计上缺乏创意,造成同质化竞争。九江大多数乡村旅游如采摘园、农家乐等只是为游客提供表层的参与和体验。每个乡镇的乡村旅游产品具有很强的相似度,没有与当地文化、经济等紧密结合起来,缺乏应有的特色。

(四)乡村旅游地区服务不到位

在旅游业中,服务至关重要。乡村旅游地区的服务在质量以及服务人员的素质、态度方面更应该有所重视。九江众多的乡村旅游项目,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服务缺失,如交通及信息服务不足;人员服务不专业;景区内的向导及安全服务缺失等。

(五)乡村旅游管理缺失

由于缺乏整体规范的管理,没有系统专业的管理模式,存在许多管理上的漏洞和死角。管理缺失造成了景区内环境被破坏、秩序混乱、资源浪费等,最终影响整个乡村旅游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六)乡村旅游地区营销及宣传不到位

九江绝大多数乡村旅游地区都缺乏营销战略和广泛积极的宣传。在九江乡村旅游类别中,农家乐和果园占多数,但其中大多数为自家经营,几乎没有营销策略。

(七)乡村旅游地区对资源环境保护不力

乡村旅游发展存在问题范文2

关键词:乡村旅游;低碳旅游;对策;达州

资助项目:四川旅游发展研究中心“基于低碳视角下乡村旅游地产业耦合互动研究——以达州市为例”(LYM12-31)

一.引言

低碳旅游是指在旅游发展过程中,通过运用低碳技术、推行碳汇机制和倡导低碳旅游消费方式,以获得更高的旅游体验质量和更大的旅游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一种可持续旅游发展模式。低碳旅游的核心理念是以更少的旅游发展排碳量来获得更大的旅游经济、社会、环境效益[1]。维护生态安全,保护乡村景观与文化是土地整理的根本目标之一。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分析达州市乡村旅游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发展低碳化乡村旅游的必要性,并探寻达州乡村旅游实现低碳的对策,对达州市乡村旅游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二.达州市乡村旅游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

(一)达州市生态优势明显,农业资源丰富

达州市位于四川东北部,大巴山南麓,是四川省的人口大市、农业大市,素有“川东明珠”之美誉。由于地处南北气候分界区域,自然生态环境优越,空气质量好,绿色资源丰富,所在的秦巴地区被《国家地理》杂志评价为中国的“中央公园”,境内现有国家级森林公园1处(大竹五峰山),省级森林公园4处(达县铁山和雷音铺、渠县大坡岭、宣汉观音山),还有着大面积园林,被评为“四川省园林城市”、“四川省环保模范城”。此外,达州农耕历史悠久,耕地面积达90.8万公顷,农产品种类繁多,特色鲜明,盛产富硒茶叶、魔芋、香菇、竹笋、核桃、蕨菜等土特产,其中萼贝、皮桔、天麻、银杏等名贵药材广为人们喜爱,宋氏葛业系列保健产品享誉省内外,富硒名茶“巴山雀舌”曾获国际文化名茶金奖,旧院黑鸡中国绝无仅有,被誉为世界珍禽。

(二)发展速度快,增加数量多,经济效益好

近年来,达州市将乡村旅游产业作为新兴的支柱产业和经济增长点精心培育,涌现出了通川区王家山、莲花湖、新村,达县桂花村、宣汉县黄金槽、大竹县清河镇等众多乡村旅游基地;目前已有乡村旅游示范县1个,乡村旅游示范镇3个,乡村旅游示范村7个,仅通川区便有农家乐一百多家,其中一星级11家,二星级1家,三星级3家,四星级1家,直接从业人员近2000人,年接待游客60余万人次,乡村旅游经营收入一年达5亿多元。这些从事乡村旅游服务的农民户年均收入一般在10—50万元左右,有的更在百万元以上。2011年,政府共投资2.7亿元用以改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十二五”规划乡村旅游发展目标是30家三星级“农家乐”,五星级乡村酒店1家,四星级7家。

(三)基础设施不完善,生态安全隐患大

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一、开发主体单一,开发投资少,多为农民自发发展;二、开发过程缺乏整体的规划,论证不充分,旅游地容量不足,大量游客的涌入致使乡村环境的承载力严重超标;三、旅游地配套的污水处理、垃圾回收等基础设施不完备,加之旅游者的环境保护意识淡薄,以至于旅游区水体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以及噪声污染等现象频频出现。

(四)乡村景观破坏,乡村文化流失

乡村性和地方性是乡村旅游的核心吸引力,也是发展的重要资源。乡村性是乡村旅游整体推销的核心和独特卖点[2]。但部分景观开发者为追求短期利益,一味迎合消费者需求,致使农田斑块出现破碎化和减少趋势,失去了原有良好的乡村景观特色;地域景观的特征逐渐被城市的景观特征所吞没,特别是住宅布局混乱,建筑风格不协调,地域性建筑被现代式建筑、各种西式别墅吞没:各类设施建设脱离自然景观的盲目建设,侵占和破坏了原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及具有历史价值的地域景观。

达州乡村厚重悠久的巴人文化、内涵丰富的红色革命传统文化是吸引省内外众多游客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随着城市旅游者的到来,发达的经济孕育产生的城市文化对相对弱势的乡村文化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城市游客的进入使乡村的弱势文化向城市的强势文化靠拢,直至被同化,最直接的表现便是一些达州乡村居民开始模仿游客的生活方式,在装束打扮和娱乐方式方面盲目崇拜,继而发展到有意识的追求,传统文化失去了其生存的环境,其性质随之发生变化,以致“淳朴”的乡村吸引力消失,乡村旅游丧失了乡村特色、区域特色,必然影响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三.达州发展低碳乡村旅游的必要性

(一)引领乡村旅游新时尚,树立品牌

2009年5月世界经济论坛做“走向低碳的旅行及旅游业”报告,自此,“低碳旅游”概念被广大景区和游客了解、接受,低碳旅游的风潮也随之悄然升起,且逐渐成为未来旅游业发展的主流方向。达州市乡村旅游是近年来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提倡低碳经济下的低碳乡村旅游理念具有一定前瞻性,虽然“小众”却很时尚,在同质化严重的乡村旅游竞争中,利用生态优势发展低碳化的乡村旅游,更有利于独辟蹊径,避免激烈的市场竞争,树立达州独特的乡村旅游个性和品牌,获得旅游者的认同并引领旅游者的消费导向[3]。

乡村旅游发展存在问题范文3

一、银发旅游市场现状分析

(一)银发旅游需求状况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 60岁以上的老人已经达到了2.12亿。到2050人,预计将达到4亿人。老年游客成为旅游市场中的重要力量。随着生活观念的转变,老年人的可支配收入逐年提高,促使了老年人旅游需求增强,预计到2025年,老年人的潜在购买力将高达5 万亿元。

(二)银发旅游市场供给状况

国内传统旅行社推出老年旅游团,在线旅游商也推出针对老年人的旅游产品。如携程网,推出“爸妈度假游”等产品,未来还会有针对周末游和疗养游的产品

国内邮轮旅游市场也发展迅速,邮轮旅游舒适豪华的特点与许多老年人的旅游需求相符,因此也深受老年人欢迎。

二、银发旅游市场发展的趋势及存在问题

(一)银发旅游几大发展趋势

1.国内养生医疗旅游受追捧。近年来医疗旅游已经成为新旅游趋势。例如泰国和日本开发“理疗+旅游”温泉和水疗的旅游模式,以理疗为特色,深受中老年人欢迎。我国的养生旅游主要是三亚推出的中药养生旅游,结合养生旅游目的地发展养生旅游,如在旅游产品中加入参观养生文化园、中式推拿按摩、吃药膳养生美食等项目。

2.候鸟式旅游养老成为新方式。候鸟式旅游养老是指老年人因为气候变化,去到气候宜人的地区暂住或旅游。在欧美国家,候鸟式旅游养老已经相当普遍,退休老人冬天都会到南欧度假养老,南法因此成为度假养老的圣地。我国候鸟式旅游养老发展较好的是海南,冬季气候宜人,海南将发展旅游养老产业作为发展旅游的重点,将旅游与医疗养生结合。

(二)银发旅游市场存在的问题

1.缺少针对老年人的旅游产品。国内大多旅行社都没有针对老年人的旅游产品,大多数旅游线路都是大众化,没有进行客户细分,部分有老年旅游产品的旅行社,产品也比较单一,产品种类不够丰富。

2.产品质量存在问题。银发旅游市场存在很多不规范之处,要发展银发旅游市场,必须要解决这些问题。老年旅游者容易受到价格的诱惑,一些旅行社利用老人这一心理特点推出低价团,服务和质量大打折扣。

3.相关的保险和医疗保障不健全。老年人生理和心理状况比较特殊,必须有健全的医疗保险才能保证旅行安全。但国内旅行社在这方面仍然不足,一旦老人突发疾病,大部分医药费只能自己支付,这样使老人出游的风险增大。

4.缺少相关的服务。老年旅游团需要更加细心周到的服务,尤其是导游,大多数旅行团都没有专门针对老人团培训的领队。专业导游能够理解老人的心理,具备急救等基本的知识。

三、银发旅游市场发展战略

(一)创新银发旅游产品

1.乡村旅游。近年来,居住在城市的老年人都喜欢在周末与家人到周边旅游,促进了乡村旅游的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在于远离都市的喧嚣和优美的环境。娱乐方式也多种多样,如摘新鲜的蔬菜水果,体验农家生活。将本地的旅游资源与养生结合,推出符合老年人的活动,摘茶品茶,特色农家养生餐厅,当地特色的民宿等等。

2.邮轮旅游。根据同程旅游的《2015年邮轮旅游出游报告》显示,中老年游客占游轮出游总人数的81.06%,成为邮轮旅游的主力。邮轮旅游的方式相对比较轻松休闲,不用舟车劳顿,大多数时间在游轮上,用餐住宿都在船上,不需要转乘其他交通工具,非常符合老年人的需求。

3.房车游。自驾游是新兴的旅游方式,老年人自驾游也渐渐流行起来。许多欧美国家流行房车旅游,就如移动的公寓一样,既方便也能体验旅途不一样的风景。发展房车游市场需要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包括沿途建立停车休息处,汽车旅馆,房车营地等。

(二)注重特色旅游产品,合理宣传产品

宣传老年旅游产品时,不应再以低价的方式作为宣传的方式,应结合老年人的需求进行宣传,要注重宣传旅游产品中针对老年人的旅游项目和为老年旅游者的服务,可结合中华传统文化和传统节日进行宣传,以孝心、亲情作为重点,更能引起老年人的共鸣。还可推出亲子旅游优惠措施,鼓励子女陪伴父母旅游。

(三)提升服务水平

1.重视老年游客需求,开设旅游专线。随着银发旅游市场的发展,老年人不再满足于走马观花的旅游方式。旅行社应有针对性的推出相应的产品。如亲子游路线,乡村游路线,养生疗养游等。

2.提供更加细心周到的服务。老年游客的旅游服务应当注意细节。如餐饮方面,应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结合养生的料理。行程安排方面应考虑老年人的体力,乘坐交通工具的时间不应太长。安排住宿应考虑楼层,离通道是否太远等。

(四)改善旅游设施

乡村旅游发展存在问题范文4

关键词:乡村旅游;项目开发;开发问题;对策

引言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随着环境保护观念逐步的深入人心,在旅游环境向田园回归以及农村经济自身寻求发展和突破的双重作用之下,乡村旅游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乡村旅游项目的开发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满足人们休闲需求的同时,也呈现出了一些问题,影响到了乡村旅游的持续稳定发展。

一、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一个科学而合理的乡村旅游整体发展规划,重复建设现象比较严重

当前大部分的农村地区都没有建立起当地的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从广西农村地区的情况来看,绝大部分的乡村旅游都是农民自主以农田、鱼塘、果园和山林等乡村自然资源为依托而建设起来的小规模旅游项目。这导致农村旅游项目的规模偏小,没有鲜明的特色,而且没有一个长远的发展规划,导致发展规划处于无序发展的状态。这些问题在乡村旅游项目开发的过程中予以重视,否则将使得未来只能使用价格作为最主要的竞争方式。而一旦出现价格战,不但不能够通过乡村旅游来帮助农民提高其收入,反而伤害了他们自身的利益。

同时,缺乏整体规划的另外一个表现就是乡村旅游缺乏规范的高质量服务,一些乡村旅游的档次较低,服务质量跟不上消费者的需求。例如,乡村的道路设施没有跟上来,道路狭窄、凹凸不平;房屋的取暖制冷设施不完善或者是居住条件较差等;乡村的客房、卫生间以及厨房等卫生条件较差;停车场等公共设施过于简陋、对应的设备不足等。

(二)乡村旅游资源缺乏深度开发,文化内涵亟待加强

当前,广西省的乡村旅游项目开发还处于一个探索性的阶段,部分人将我国乡村旅游项目开发的内容总结为——“几间房子,几张桌子,爬爬山,喝喝茶,打打麻将,钓钓鱼虾”。这种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存在着夸大的成分,但是它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我国当前乡村旅游的开发现状:当前的乡村旅游项目开发初具规模,硬件基本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部分需求。但是,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尤其是在软实力方面还没有予以开发。尤其是在当地乡土文化的开发,以乡村民俗为代表的文化产品的开发深度亟待加深。简单的来讲,就是当前的乡村旅游项目和产品只能够满足部分游客低层次的感官需求,而对于内在的精神层面的感受和需求则缺乏对应的关注。

再次,乡村旅游项目缺乏文化内涵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由于乡村旅游开发和发展过程中没有一个有效的自我定位。自我定位的模糊是导致乡村旅游项目缺乏文化内涵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过程中,一些乡村自身极具乡土气息的特有资源不断消失,开始出现了城市化的苗头,尤其是乡村中的一些自然和半自然的生态环境与景观都遭到了破坏。使得乡村旅游项目的开发不能把握好自身的优势,更加不能形成自己的品牌。

(三)旅游者自身行为不够成熟

我国当前的一些旅游者的行为基本还停留在一个较低的层次,主要偏重的依然是物质享受,对精神享受不予重视。同时,日常休闲的意识不够强,主要是在一些较重大的节假日休闲较多。再者,各个地区的城市消费水平是不同的,开展乡村旅游项目较早地区消费水平可能较高,例如长沙的人均消费在200~800元之间,济南的一些地区则基本在200元以下。

消费者基本将乡村旅游定位在观光旅游的层次上,基本没有参加旅游地区所提供的体验性娱乐活动。主要注重的是物质享受,其中土特产和土家菜是消费者最为津津乐道的特色。而国外的一些乡村旅游者,其主要的服务对象是那些接受教育程度高、经济条件好的人。他们选择乡村旅游和度假不是由于费用的考虑,而是需要在乡村度假的过程中获得净化空间下的精神享受,而不仅仅只是物质享受。同时,一些游客还存在这“凑热闹”的心理,一般只是在旺季出行,而淡季则较为冷清,导致了旺季基础设施超载、服务质量下降的问题。

二、解决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问题的若干策略

(一)预先整体规划,逐步可靠执行

在进行乡村旅游规划的过程中,必须将整体规划和区域旅游整体规划、乡村周边城市发展的整体规划协调起来,使之服从并结合区域旅游规划和城市的发展规划。在整体规划的过程中,应该在其中将当地乡村旅游发展资源的结构优势、开发的具体区域范围、旅游项目以及相关的配套工作都要详细的列出。在对景观建筑以及旅游设施的建设方面,应该注意其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力争实现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之间的完美统一。这就要求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保持这样三个基本状态:景观设施的生态化、建筑材料的原始化以及餐饮食品的原生态化。

在景观建设的过程中,尤其要结合广西省自身的自然资源特殊,要保护好乡村既有的原生态自然风光和环境,尤其是要注重森林和植被的保护工作,对乡村中的自然水景和原生态湿地系统要予以完全保护,然后以之为中心打造出和谐自然的滨水景观。而在道路交通的建设方面,应该尽量采用由卵石和片石组成的石阶,或者是由碎石铺成的小道,然后以藤蔓植物和树木等来予以点缀,以营造出“小桥流水人家”的田园休闲氛围。在建设的过程中切忌大量的采用金属质感的建筑材料,诸如铝合金、瓷砖、不锈钢等材料。简而言之,就是要在建设的过程中力争打造出田园原始味道的景观,而不是城市化的景观。这就要求建设的景观不应该是简单的模拟和仿造,同时还要考虑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切忌短视行为的出现。

乡村旅游发展存在问题范文5

【关键词】全域旅游 乡村旅游

近年来,乡村旅游发展颇为迅猛,已成为我国居民休闲、度假的重要方式,也越来越受到各地政府的重。本文将从全域旅游的视角,探索乡村旅游发展的新思路,以期对我国乡村旅游发展有所启示。

1、相关研究进展

1.1乡村旅游

我国乡村旅游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可谓发展迅猛。学者有关乡村游的研究也随之增多,且主要集中在乡村旅游的内涵研究、乡村旅游的影响研究、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及发展策略研究等方面。

在乡村旅游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只顾眼前利益、破坏环境、破坏文物、文化缺失、社会参与不足等负面影响,使得众多学者都将关注的重点放在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上。张玲(2013)认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回归与和谐生态;王成志(2011)认为要充分发挥政府在乡村旅游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坚持特色化、差异化建设,坚持产业化、多元化发展,以实现我国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化发展;总之,这些学者虽处的地域不同,分析问题的视角和方法不同,但是他们的观点中都强调了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保持乡村性、保护本土文化,不能脱离当地的人、财、物等,殊途同归,宗旨相同。

1.2 全域旅游

“全域旅游”就是指,各行业积极融入其中,各部门齐抓共管,全城居民共同参与,充分利用目的地全部的吸引物要素,为前来旅游的游客提供全过程、全时空的体验产品,从而全面地满足游客的全方位体验需求。厉新建等(2013)全域旅游作为一种新的发展理念,能够正确地指导旅游规划的战略方向。全域旅游从实践的角度上来说,以城市(镇)为全域旅游目的地的空间尺度最为适宜。吕俊芳(2013)认为全域旅游的发展也需要具备一定的基础条件,如:社会、人口和资源条件等。但有着丰富民俗文化资源以及生态资源的乡村旅游发展迅猛,结合民宿、文化创意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全域旅游也会对乡村旅游有较大的影响。

1.3全域乡村旅游

有学者提出了“全域乡村旅游”的概念。朱世蓉(2015)所谓“全域乡村旅游”理念,是指把一定区域的各个旅游景点、各种旅游资源当做一个整体来加以统筹的理念,也是以乡村环境为依托,使得各行业、各部门、各居民等共同参与到乡村旅游的建设中来,以此来推动乡村旅游的顺畅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的有效整合。“全域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理念,其所倡导的全新的资源观、时空观、产业观,不仅可以促进乡村旅游的顺畅发展,也可以使得乡村的产业结构得到全面调整,是乡村的幻境得到改善,还能够全方位满足游客的各种需求。以“全域乡村旅游”理念整合农村产业结构,是一种非常可行的方式。

2、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2.1产业规模小,基础设施不完善。

受家庭经营方式的制约,乡村旅游项目的规模总体偏小,尚未形成观光、休闲、购物、娱乐、旅游一条龙服务的产业体系。在部分地区,乡村旅游点设施不够完善、房屋及内部摆设简陋,吃住卫生条件达不到游客的要求。

2.2乡村旅游产品单一,项目雷同。

乡村旅游还停留在田园观光、农事劳作体验、农家乐等传统项目,形式单一、缺乏精品,项目雷同、缺乏特色,内容泛化、缺乏内涵,游客的重游率较低。

2.3乡村旅游产业链短,产业融合不高。

乡村旅游业是个高度复合型产业,不仅涉及到食、住、行、游、购、娱等旅游核心产业,还与第一产业的农、林、牧、渔业,第二产业的农副产品和手工艺品的加工业,第三产业的交通运输、信息、金融、服务等行业相互依托、互生共荣。但是,现实的乡村旅游业发展,却与第一、二、三产业中的相关产业融合度不高,未能充分发挥乡村旅游对其他产业的拉动作用。

2.4经营与管理体制不健全。

乡村旅游的管理尚未纳入政府行政职能,相关部门从各自部门利益出发,协调难度大。同时,乡村旅游企业大都采用家族式管理,经营管理混乱; 经营和服务人员素质差,服务水平低。到目前,乡村旅游管理法、“农家乐”管理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尚未出台。

3、对策研究

国内学者对乡村旅游发展的问题和对策进行了诸多的探讨。对乡村旅游发展策略的研究中, 学者们特别强调在发展的同时, 也强调保护乡村旅游的自然和文化传统,即乡村的“乡村性”特征。

3.1让乡村旅游社区居民充分参与到旅游发展中来。调动社区发展乡村旅游的主动性,加强社区居民和旅游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提高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能力和收入,以缓解相关利益者之间的矛盾。

3.2大力发展民宿旅游。民宿旅游是乡村旅游的高级发展模式,本身也是一种旅游吸引力。民宿是可以同时容纳民俗文化“原真性”和旅游创新性载体,相对国内的“农家乐”来说,民宿的形式发展更加成熟,产业状态更加稳定。

3.3在乡村旅游产业升级和乡村智慧旅游建设的过程中,可采用后现代主义旅游建筑的理念,在尽量不改变乡村原有建筑内外部风格的前提下,适当接入现代化生活设备。两权相较取其轻,留不住原居民,从何谈起“原乡性”。

3.4将文化创意应用到乡村旅游发展当中。随着文化创意产业对促进经济发展和增强国家软实力的作用日益增强,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成为旅游业的一种创新发展形式,为旅游业注入了活力和生机。

4、结语

乡村旅游在全域旅游、民宿旅游、文化创意产业等发展契机下,迎来了产业升级的最佳时期,然而,乡村旅游如何在全域旅游理念的前提下健康发展,还需要针对实践问题的解决进行更多的关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王婉飞.浙江乡村旅游[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朱姝.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杜,

2009.

乡村旅游发展存在问题范文6

一、基本情况

目前,该县有15个乡村旅游示范村,开发最好的有3个村。即肖营子镇温泉村、隔河头乡花果山村和三叉榆树村的水泉沟“农家乐”示范村。

(一)温泉乡村旅游示范村

肖营子镇温泉村地处古长城冷口北侧。由于距京沈高速公路较近,地理区位、交通条件十分优越。该村主要有“冷口”温泉、古代长城、田园风光和水上娱乐等旅游资源。温泉历史悠久,为清代“四外八景”之一,且四季流量稳定、水量充足,村南侧和西侧的山上,古长城绵延起伏,城墙与峰火台保存完好。

为将该村建设成为首批乡村旅游村示范村,首先是发动较为富裕的农户投资800多万元,兴建了16座中小型浴池;其次是村里投资50多万元,在村中的河流上兴建了“人工湖”,并配置了小木船、脚踏船、垂钓、喷泉等水上娱乐设施;三是投资200多万元,修建了村内水泥公路,有效改善了村容村貌;四是选定定点接待户30户,并加强了环境、卫生、餐饮及住宿等设施建设。

(二)花果山乡村旅游村

该村地处祖山西侧的花果山风景区之中。景区内奇山怪石、溪流飞瀑随处可见。“二鬼把门”“二狼拾鞋”“晴天雨露”“水帘洞”等70多个自然景观流传久远,秀美壮观。“白蛇吐瀑”落差80多米,远观其景,壮观恢弘;近闻其声,如雷贯耳;身临其境,心旷神怡,远近闻名。

近年来,为进一步发展乡村旅游,投资300多万元硬化改造了11公里长村间公路,使交通环境极大改善;对30个定点接待户进行了环境、卫生、餐饮等设施建设,并对从业人员进行了正规培训,使接待能力和服务质量得到明显提升;开展了游客骑毛驴观光、坐轿子观景等满族特色的旅游项目,受到游客好评;争得有关部门的支持,建造了2座移动信号发射塔,并安装了60余部固定电话,解决了困扰多年的通讯问题;加强旅游广告牌和标示牌建设,进一步提升了花果山的知名度。仅2008年以来,接待游客总数达8万人次以上,旅游综合收入达800多万元。其客源多为北京、天津、秦皇岛等附近大中城市的游客和大学师生团队,也有美国等华人华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水泉沟“农家乐”示范村

该项目是从2003年启动的。该村自然资源和农林资源十分丰富,有成规模的蔬菜大棚、1.5公里葡萄长廊、大型果园、中型水库和“人工湖”等,可进行生态观光、水上娱乐、观赏果园、野外采摘、体验农家风情等。来到这里,不仅可使人赞叹绿色生态农业的神奇与奥妙,更可观赏满族风情、满食文化与品尝地道的农家饭菜,是城市居民观赏田园风光和体验农家风情的绝好去处。

几年来,该村硬化道路、美化庭院、改善居住条件、培植具有特色的水果、蔬菜,让游客真正“吃好农家饭、住好农家院”。加强了生态农业建设,使游人观赏美丽的田园风光,着力突出自然、朴实、绿色清新的环境氛围,强调闲趣、野趣与乐趣,突出“原汁原味”的乡土特色,让游客真正体验好农家风情。据统计,2008年秋季,曾有韩国、日本等中外游客和记者前来旅游,市、县电视台都曾予以报道。去年以来,该村接待各方游客已达2万余人,旅游综合收入达300多万元。

二、取得成效

发展乡村旅游,对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实现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协调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带动相关产业,促进生产发展

一方面给交通运输、饭店宾馆、餐饮服务、商业网点等带来客源,另一方面,也带动了建筑、加工、邮电通讯、金融保险、文体等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一业带百业”的作用。同时,对于推动农业结构调整,打造规模、优势产业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生活宽裕

乡村旅游的每项活动都会给农民直接带来经济收入,以温泉村为例,去年仅五一黄金周期间各农户接待游客达1000余人,旅游总收入达40余万元。

(三)发展民族、民俗文化,树立文明新风

开展乡村旅游,使村民自觉树立新风尚,为游客服务的好人好事不断涌现。

三、主要做法

(一)合理规划、科学发展

为使乡村旅游得到合理规划,科学发展,聘请中国旅游学院专家对乡村旅游资源进行实地考察,按照“一村一品、一镇一特、品品出优、特特出彩”的原则,因地制宜地对乡村旅游示范村进行高起点规划设计,避免出现盲目开发,破坏资源、破坏生态的现象。总体规划与城镇建设、村庄建设总体规划结合起来,与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结合起来,做到发展不破坏,开发不乱来,保持住“土气”,建设出魅力。

(二)典型示范,规范发展

以花果山、温泉、水泉沟三个村为示范,突出特色,重点发展;完善乡村旅游服务规范,从环境、交通、公共设施、旅游住宿、餐饮服务、旅游购物、安全管理、行业管理等方面制定具体标准;确定定点接待户,实行挂牌管理,提高接待水平;建立县级领导包村联系点,尽快解决制约发展的“瓶颈”,促其增强接待能力,形成发展规模,为其他乡村发展提供示范。

(三)强化基础,重点发展

借助建设文明生态村、实施“村村通”工程、扶贫开发工程、生态家园富民工程等契机,着力进行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及特色房屋、公共卫生设施建设,并重点治理好村容村貌、景容景貌,提高准入性,加快发展步伐。

四、存在问题

该县乡村旅游虽然取得阶段性成果,但还存在一定问题与困难亟待解决。首先是开发建设资金不足。目前,乡村旅游的投资主体为各村村委会和部分村民,筹资力量有限,造成投入资金严重不足,制约了乡村旅游的发展规模和建设质量。满族民俗风情村的内涵建设还没有真正到位,无法吸引和留住更多的游客,其次是规模偏小,仍属起步阶段,接待服务能力与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应以游客“高兴而来,满意而归”为标准。

五、解决对策

为有效解决存在问题,促进乡村旅游的跨越式发展,应重点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指导作用,为乡村旅游保驾护航

加强组织领导。县旅游工作领导小组推动和协调部门间、区域间乡村旅游合作与发展。县直各成员单位要牢固树立全局观念,加强配合,按照职责分工,加大扶持力度,提供便捷服务。要多促进,少限制,多服务,不设卡,形成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强大合力。通过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全社会参与”的良好格局,为进一步加快乡村旅游提供有力保障。

(二)拓宽融资渠道,保障乡村旅游健康发展

各级政府应加大对乡村旅游发展的投入,重点支持乡村旅游规划、人才培训、市场宣传、基础设施建设等。积极引导社会资金以购买、租赁、承包、联营、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投资开发乡村旅游项目,兴办各种旅游开发性企业和实体。农行、农村信用联社等要加大面向农户和中小旅游企业小额贷款和联保贷款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