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光伏产业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光伏产业分析范文1
引 言
随着我国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大潮来临,我国光伏产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对我国能源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在光伏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一些问题也随之出现,例如产能过剩、核心技术水平低等问题,要想使我国光伏产业有一个良好的发展前景,解决这些问题是必不可少的。工业转型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发展中我们需要不断地面对和解决问题,只有如此,才能使我国的工业上升到更高的台阶。
一、中国光伏产业面临的困境
1.国外市场需求下降
我国光伏产业在国内的需求较小,导致我国光伏产业主要依赖国外市场。可是近年来西方国家陆续陷入债务危机的泥潭,国内资金减少,导致对光伏产品的需求也相对减少,我国光伏产业在国外发展空间减小。国内市场狭小,国外市场又受到重创,产品无法销出,致使相关企业发展受限。
2.光伏产业资金不足,融资较为困难
光伏产业属于高科技产业,技术要求高,相应的设施造价也比较高,再加上我国光伏产业刚刚起步,相关技术不够成熟,一些设备的制作工序比较复杂,所以需要的资金量较大。而且光伏产业主要运用的是太阳能电池板,铺设范围广,面积大,需要的单位太阳能电池板数量也比较多,就使得企业必须拿出相当的资金来进行投资。可是由于一些光伏企业破产后无力偿还贷款,导致银行对此类的融资也是谨慎又谨慎,光伏企业融资的范围很狭小。
3.国家关于光伏产业的标准不够规范,光伏产品的技术水平较低
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刚刚起步,相比美国、西欧等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相关标准也达不到正常水平,所以制作出来的光伏产品等级较低,缺少竞争力。而且,我国缺少专业性人才,产品核心竞争力低,创新性不够,在市场上处于相对被动的局面,行业发展还不够成熟。
4.我国政府对光伏产业的相关补贴未落到实处
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逐渐向新能源型产业过渡,自然少不了国家政策的扶持与帮助。政府虽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但是审批过程纷繁复杂,所需要的手续较多,给相关企业造成了很大的不便,而且有些由于地方政府的原因,扶持款项迟迟没有下发,企业科研经费紧张,相关工作也难以维系,阻碍了光伏产业的发展。
5.光伏产业占地税收不标准
光伏产业占地面积较大,土地赋税也占企业支出的一个重大款项。可是当前我国关于光伏产业的税收并不规范,相关标准变动大,征收方式不统一,给相关企业带来了很大的困扰。有些企业赋税支出过多,无法维系正常的企业运转,利润下降甚至导致破产。
6.一些企业发展盲目,导致产能过剩
受政策影响,2010年各省都将新能源产业作为经济增长的首要产业,而光伏产业清洁、安全、实施比较简单、应用较广泛,成为大家追捧的对象。然而到了2011年底,各地的光伏企业却有一多半处在停产状态,盲目的建设造成了行业内产业过剩。如何淘汰落后产能、促进光伏产业高质量的发展,是每个参与者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中国光伏产业的出路分析
1.企业要积极引进相关人才,提高技术水平
光伏产业属于技术型产业,要想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就必须掌握核心技术。现在大部分的光伏企业只是随着国际环境亦步亦趋,盲目跟风,产品的同质化特别严重,中国企业要想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最重要的是提高技术水平,增强创新能力,只有如此,才能将我国的光伏产业上升到另一水平。
2.积极扩展国内外市场
我国对新能源产业越来越重视,并且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促进光伏产业的发展,国内市场会得到大范围的拓展。另外,要通过对外贸易积极扩展国外市场,正确应对西方国家“双反”限制,实行海外赞助并购,破解贸易保护主义,及时抓住贸易机会,打入国外市场。
3.国家要规范光伏产业相关标准,简化行政审批手续
对于光伏产业的扶持发展,政府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减少行政审批中的程序,有利于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加快生产进程。规范相关生产俗迹有利于提高光伏产品生产质量,提高产品等级,增强市场竞争力。政府可以适当减少光伏产业在审批中所缴纳的资金,将一些权利下放到企业,还可以出台政策积极引进和培养相关人才,促进光伏产业的发展。
4.国家要积极投入资金,加大光伏产业研发力度
要充分利用高校资源,努力培养新能源人才,下放大量资金到一些科研机构,给予相关人员以政府补贴,提高我国光伏产业的创新能力。从国外引进相关人才和技术,努力向其他国家的高水平看齐,带动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只有提高我国的技术水平,掌握了核心科技,我国光伏产业才能获得长足、稳定的发展。
三、结语
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减少传统能源的使用,逐步使用新能源作为驱动经济发展的动力,是大势所趋。我国光伏能源虽然起步较西方国家晚,基础也比较薄弱,但是它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随着人们环保素质的提高,接受新能源的人们也逐渐增多,发展新能源产业的呼声也日渐高涨。虽然现在我国的光伏产业还面临着一些问题,但是在政府和企业的努力之下,这些问题将会很快得到解决。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我国的新能源产业必将迎来一个崭新的春天。
参考文献:
[1]李雷.杨春.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对策探讨[J].中外能源.2011(7)
光伏产业分析范文2
关键词:光伏产业市场;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和研究
前言:光伏发电是当今世界利用太阳能最主要的一种方式。面对当今全球面临的严重化石能源危机和环境危机,光伏发电从资源可持续性和环境友好这两个角度都具有显而易见的优势,作为全球新兴行业的一个重要代表,长期来看具有广阔发展前景,吸引着大量企业参与和投资。我国是光伏产业主要发展国家,是光伏产品制造和出口最大国家,在世界范围内发挥较大影响,在世界光伏产业市场中占据较大发展比例。随着光伏产业的不断发展,在调查和分析后,受到内部和外部因素影响,阻碍光伏产业的发展。面对这一发展形式,需要不断完善光伏产业产业布局,避免产业布局单一性,倡导整合产业链发展模式,提高创新型能力,来满足多元化市场发展需求。
1、发展现状分析和阐述
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具有自身发展特点,其利用现状具有如下特点。其一,预计到2015年末期,我国光伏电网容量将高达8.26MW,在2016年初期光伏网络容量将高达30WM。其二,据统计在2015年末期,光伏热积面积将要增加到55万平方米,在2016年将会增加为25万。随着十三五政策出台,我国加以关注光伏产业发展进程,建立全新发展目标。首先要实现光伏产业60MW规划发展目标,实现乡村和城镇规划25万和城市规划目标55万。随着国家对光伏产业发展关注度不断提高,国家不断颁发众多政策,完善当下光伏产业市场。例如:江苏省为了发展自身,就增加对本省光伏产业关注度,增加对企业投资。在发电环节投资了123.7万元,对光伏发电项目投资150万元,极大的促进江苏省的发展。江苏省这一行为,主要是受到我国发展战略影响,各个不同省市也要 学习国家发展理念,发挥各个城市自身优势[1]。
2、发展局限性分析
2.1市场发展弊端,投资力度较大
光伏产业是我国具有代表性企业,其也是我国朝阳产业之一,是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较大影响。据调查,我国光伏产业市场在将会在近几年不断再加,但是站在短期发展形势来说,发展具有难度,压力较大。详细来说,光伏产业市场发展弊端,主要就是市场供求和需求弊端。在我国共有一百多家光伏企业,在2011年初期,太阳能能源产量高达37GW,在2012年达到45GW之多。结合世界的光伏产业能源发展情况来看,我国太阳能能源的高于世界性光伏产业,发展一半之多。但是结合本国国内市场和世界性市场来说,都可以看出我国光伏产业产能过多,这样就增加了企业财务支出力度,光伏产业融资难度高,阻碍产业的长远发展[2]。
2.2实质性操作弊端
实质性操作弊端,主要体现在上网电量结算环节。就一个外资企业来说,其在发展中,结算工作环节,无法利用发票,去电网单位开展结算工作。导致这一现象发生的主要和原有就是,企业具有外资性,在开具发票时,无法对经营范围进行更改,无法的搭配发电财务补助。其次,一些家庭居住期间,在上网电量结算时,也具有这一问题,需要加以关注和完善。其次,光伏产业在发展环节,也会受到不同机构和系统影响。例如:光伏产业和农业和林业联系密切,和国土规划和水利单位联系密切。但是光伏企业在和不同系统整合发展时,存在一系列问题,导致在联系时,没有系统文件,不愿意审批等问题。
2.3光伏产业对于补贴政策的依赖。
由于对补贴的依赖,导致的补贴政策变化对产业周期和起落的影响。政策补贴力度容易受到宏观经济周期等因素的影响,经济疲弱就容易引致补贴力度的收紧,欧洲是摆在眼前最活生生的实例。
3、解决方法阐述
3.1发挥政府机构积极作用,增强和市场联系性
为了实现我国光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需要完善当下存在问题,解决市场产能过剩问题,确保企业产业投资的合理性。这一问题的解决,政府要发挥自身优势,结合世界性光伏产业发展形式,优化国内市场,倡导分布形式发电理念,政府做好引领工作,充分发挥表率作用。其次,政府也要整合不同资源,合理安排融资方法,构建合理化商业运作模式。给予分布形式发电工作全面支持,把自身企业结合发展,为光伏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解决分布形式发电问题[3]。
3.2保证计量工作有序开展
上网电量结算工作存在一定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电网系统不同企业和单位,需要深入分析和研究上网和下网系统,计量的形式和方法,利用科学性设备和装置,进行计量。建立计量标准,构建合理化量方案,完善和优化光伏项目管理方法和营销策略,为核算工作奠定基础,确保电费计算合理性[4]。其次,企业要增加和不同产业联系,包括和农业和林业,国土规划和水利单位搞好关系,保证审批工作顺利开展。光伏产业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较大影响,需要政府和不同机构加以关注,不断完善发展中存在问题,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发展目标,利用科学方法和举措发展光伏产业[5]。
3.3政府减少补贴,应给光伏企业慢慢断奶,加强分布式光伏发展。
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此前联合的《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我国太阳能发展目标在11000万千瓦以上,其中光伏电站为4500万千瓦,分布式光伏为6000万千瓦。“分布式是全球能源革命的必然趋势。首先,业务形态、市场机遇、融资渠道等更加多样化和碎片化,其次,政府在新能源发展中的角色将发生重大变化,从政策主导者和资源分配者,转变为市场监督者和配套服务者。此外,分布式的电力交易结构也将进一步推动整个电力交易市场的改革,通过合同能源管理、竞价上网、直供电等多种形式,实现新能源电站的价值回报。
结论: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存在自身发展弊端,包括市场发展弊端,投资力度较大,实质性操作弊端,上网电量结算难度较大,增加了企业财务支出力度,光伏产业融资难度高,阻碍产业的长远发展。面对这一发展现象,需要完善当下光伏市场存在弊端,发挥政府机构积极作用,政府也要整合不同资源,合理安排融资方法,构建合理化商业运作模式。其次,也要增强和市场联系性,保证计量工作有序开展,增加和农业和林业,国土规划和水利单位联系性,建立满足市场方案。
参考文献:
[1]辛魁武. 中国光伏产业市场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 中国商贸,2014,12:169-170.
[2]陈晓梅,朱玉卿,贺筱筠. 国内二三线电影市场的发展现状、面临问题及对策分析(上)[J]. 中国电影市场,2011,09:17-21.
[3]张保民. 中国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1,36:9-10.
光伏产业分析范文3
关键词:“双反”措施;光伏产业;COMPAS模型;经济效应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BJL060);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1YJA790043)
作者简介:宏结(1964-),女,北京人,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教授,经济学博士,主要从事世界经济、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研究;黄什(1991-),男,重庆人,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国际贸易研究。
中图分类号:F832.5/F06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096(2014)04-0049-07收稿日期:2013-10-16
自2006年美国对华首次采取“反倾销”和“反补贴”的合并调查(简称“双反”措施)以来,“双反”措施已经成为美国对华贸易摩擦中一种新的、有效的贸易保护手段,美国借此抑制中国产业,保护其国内相关方利益并促进产业发展。2012年11月,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通过了其商务部认定的中国输美晶硅光伏电池产品①存在倾销和补贴的肯定性终裁。同年12月,商务部对其10月份做出的反倾销终裁结果做出修改。最终,中国出口美国年价值超过30亿美元的晶硅光伏电池产品,将面临18.32%~249.96%的反倾销税和14.78%~15.97%的反补贴税②。美国的“双反”措施很快引起了欧盟的响应。2012年9月和11月,欧盟分别对华光伏产品开展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2013年欧委会宣布将从6月6日起对产自中国的光伏电池产品征收临时反倾销税③。在两个市场上中国光伏电池产品的直接涉案金额高达200多亿美元,占中国光伏行业年产值的90%以上。
毫无疑问,以美国为先导的一连串的“双反”措施将给产能严重过剩、市场基本在外的中国光伏产业以重创。同时,近年随着中国出口产业转型升级,美国对华光伏电池产品采取“双反”措施也折射出美对华“双反”措施由传统产业向新兴制造业扩散和转移的新趋势。与传统产业贸易摩擦不同,由于中美两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趋同,国家间产业竞争涉及国家竞争力的竞争。新兴制造业的贸易摩擦更加激烈,表现出涉案产品技术水平高、附加值高、总金额大的新特点。因此,对美国涉华光伏“双反”措施的经济效应进行评估,不仅对中国光伏产业,而且也对中国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如何应对和运用“双反”措施、促进产业发展具有指导和借鉴价值。
一、文献综述
(一)COMPAS模型在贸易政策分析中的相关研究
COMPAS全称Commercial Policy Analysis System,是由Francois等(1997)正式提出,用于对贸易政策进行分析的局部均衡模型。他们根据微观经济的弹性理论,在开放经济体的消费收入问题和局部均衡前提下的关税福利效应问题的基础上,建立了COMPAS模型的完全替代、不完全替代和非线性三种变形。其中第二种是建立在Armington假设基础上的,也称Armington模型,而第三种是第二种的非线性形式。COMPAS模型相对于可计算的一般均衡模型而言,所需变量大为减少,模型实用性和灵活性更强。此模型已经被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用于终裁的指导性方案中,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政府部门也开始效仿。近年,COMPAS模型在学术研究中也开始被运用并取得良好成果。Jung(2004)对COMPAS模型的理论体系进行梳理,并用来就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后对美国西红柿产业的产量和价格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向洪金等(2009)用COMPAS模型对倾销行为的产业损害从同类产品价格、进口竞争行业产出收益和就业等方面进行理论推导,并以2002年我国铜版纸反倾销案为例进行实证检验,得到和实际数据较吻合的结果。向洪金等(2010)运用COMPAS模型分别对我国铜版纸反倾销案和白羽鸡“双反”措施案件的贸易和福利效应进行拟合分析,都得到贸易保护措施保护了国内该产业,但社会总福利受损的结论。
(二)关于美国对华光伏产业实施“双反”措施经济效应的研究
美国对华光伏产业实施“双反”措施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但由于肯定性终裁时隔不久,目前对其经济效应的研究十分有限。Clark(2013)通过对奥巴马政府经济能源政策、“双反”调查内在缺陷和中国应对措施的分析,认为此案对中美经贸关系、美国下游光伏厂商和世界光伏产业均产生不利影响,美国政府应该避免这样的和宏观政策目标相违背的贸易政策。有作者从大国关税模型视角认为此案会造成光伏产品世界价格下降、中国出口量减少、中美社会净福利受到不同程度影响。韩玉军等(2013)认为此案对中国的影响有利有弊,虽然会造成我国光伏企业在美国市场丧失价格优势、出口额下降、继而造成国内光伏企业和关联产业损失、信贷系统和就业市场受到冲击,但从长远来看,有利于我国光伏行业优胜劣汰、调整发展路径并提升行业整体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也有利于我国政府在培育新战略性新兴产业时吸取经验教训。廖玫等(2012)、张永(2013)运用GTAP模型对此案经济效应进行拟合分析后得到征收惩罚性关税会对中美光伏产业和中国整体福利产生不利影响、对美国福利水平有一定正效应而对其他国家和中国其他产业影响不显著的结论。
综上所述,运用回归等计量模型进行参数估计,进而得到反倾销、反补贴的各种经济效应有一定的说服力,但这样的方法不适用对个体案件进行数据分析和预测。因为:(1)不具有大样本数据的条件,从而影响计量结果的准确性;(2)对福利效应的分析显得力不从心;(3)无法对该案本身提供及时的评估和指导。而建立在微观经济学基础上的COMPAS模型能很好地弥补这一缺憾。对于美国对华光伏产品实施“双反”措施一案,目前已有的文献大多从原因和应对措施出发,在经济影响方面基本上停留在定性的描述性分析上,并且由于其缺乏实际数据支持而说服力有限。本文将在Francois等和Jung等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COMPAS模型的Armington线性形式就美国对中国光伏电池产品实施“双反”措施的贸易抑制效应、产业救济效应和社会福利效应进行模拟分析和预测,并通过对实际贸易数据分析证实模型结果的有效性。
二、COMPAS模型的理论分析
(一)模型的建立
1.基本假设和理论模型
模型的基本思路:由于征收“双反”税后中国输美光伏电池产品价格会发生变化,两国产品在美国市场上的均衡状态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动,通过对比征税前基期和征税后预测期的市场出清状态下各经济要素的存量,得到其变动值,即是“双反”措施的预期经济效应。模型的前提假设:(1)在一国某产品市场上,来源于不同国家的产品相互间是不完全替代关系,并且其替代弹性为常数,而来源于同一国家的产品是同质的;(2)该国该产品市场的大小变化不会产生对来源于不同国家产品的需求有结构性改变;(3)国民收入、汇率和消费者偏好等其他经济因素在考察期内不变;(4)在考察国市场上,来源于某一国家的该产品的供给,是其自身价格和来自其他国家该产品价格的函数。
根据Armington对产品需求函数的设定,有
QDi=JσiQD(Pip)-σ(1)
对上式两端同时乘以(PiPQD)并同取自然对数可得到市场份额函数
lnPiQDiPQD=σlnJi+(1-σ)ln(PiP)(2)
其中,QDi和Pi表示来源于i国的光伏产品的需求量和价格,P和QD分别表示美国市场上光伏电池产品的价格指数和总需求量,Ii表示常数项,σ表示弹性参数。
同样,采取线性对数形式假设得到来自i国的光伏电池产品在美国市场上的需求和供给函数式。
需求函数:lnQDi=KDi+Niiln(Pi)+∑j≠iNij
ln(Pj) (3)
供给函数:lnQ5i=KSi+εSiln(Pi)(4)
其中,KDi和KSi表示常数项,Nii和εSi分别表示对i国光伏电池产品的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Nij表示来自市场上i国光伏电池产品对j国光伏电池价格的交叉需求价格弹性。
当市场完全出清时,有lnQDi=lnQSi (5)
将公式(3)和公式(4)带入公式(5)并化简可得:lnPi=KDi-KSiεSi-NSi+∑i≠jNijεSi-NSilnPj (6)
令i,j=1,2分别表示产地是美国国内和中国。因此可以建立一个关于P1和P2的方程组。进行求解就可以求出“双反”税征收前美国市场上产自其国内和进口中国的光伏电池的均衡价格,进一步可以考察其他经济因素的基期值。带入征收“双反”税后的价格:P′2=P2(1+t),就可以求解出考察期各经济要素的均衡值。
COMPAS模型中的一系列弹性参数需要另行估计,包括外生给定的市场总需求弹性、交叉弹性、来自各国的产品供给弹性。而公式(6)中的各产品的需求弹性和交叉价格需求弹性则可以由输入的参数计算出来。下面给出计算表达式及其推导过程。
根据两阶段消费理论,消费者先根据其收入决定在光伏电池产品上的总支出,再将其分配到不同来源国的光伏电池产品上。即对一国产的光伏电池产品的需求是总支出和各国产的光伏电池产品价格的函数
QDi=Di(Pi,Pj,j≠i,y)(7)
对价格i求导,可得dDidPj=DiPj+DiyyPj(8)
可简单地表示为
Nij=ηij+ηiyηyj(9)
其中,ηij表示当消费者总支出不变的前提下i对j价格变化的偏价格弹性,ηiy为i的需求量对消费总额y的弹性,ηyj为消费总额y对j价格变化的弹性。
对需求的局部价格弹性进行斯勒茨基分解,得到
ηij=η*ij-θjηij(10)
其中,η*ij表示产品i需求对产品j价格的补偿替代弹性,θj表示j产品的市场份额。
根据艾伦替代弹性定义,有
σij=ηij/θj(11)
其中,σij表示产品i和j的替代弹性。将公式(10)和公式(11)带入公式(9)可以得到
Nij=θjσij+ηiy(ηyj-θj)(12)
对于公式(9),当j=i时,有
Nii=∑ηij+ηiyηyi(13)
将公式(10)和公式(11)带入(13)可得
Nii=∑η*ij+ηiy(ηyi-θj)(14)
由希克斯需求函数的零阶齐次性质可知
∑jη*ij=0(15)
因此有
-∑j≠iη*ij=∑j≠iη*ij(16)
将公式(11)和公式(16)带入公式(14)可得
Nii=-(∑j≠iθjσij)+ηiy(ηyi-θi)(17)
公式(12)和公式(17)称为两阶段预算等式,表达了在两阶段预算模型下,一种产品价格的变动怎样对另一种产品或该产品自身的需求量产生影响。
定义在第一阶段消费总额效用最大化条件下的价格和数量指数P和Q(P),将其带入ηyi,有
ηyi=yPj Pjy=(PQ)Pj Pjy=(PPjQ+QP PPjP)Pjy(18)
相同偏好的假设表明了每种产品需求的收入弹性都为1(ηiy=1),因此如果用NA表示对该产品综合价格指数P的总需求弹性(PPi=QiQ ),则可以将公式(18)化简为
ηyi=(1+NA)θj(19)
其中,NA=QP PQ (20)
将公式(19)带入公式(12)和公式(17)可以得到用总需求函数、市场份额和替代弹性表示的不同产地产品的交叉需求价格弹性和自需求弹性:
Nij=θj(σij+NA)i≠j(21)
Nii=-θiNA-∑j≠iθjσij(22)
2.经济效应公式
征收“双反”税迫使中国涉案光伏电池产品价格上涨、竞争力降低、市场份额减少。对中国涉案产品的贸易抑制效应会引致对美国国内生产商的保护效应和产出效应,即使得其国内同类产品价格上升和产量增加。COMPAS模型还可以对“双反”措施对美国生产者剩余、消费者剩余以及税收收入等福利效应进行计算。由于篇幅限制,本文根据Jung和向洪金等(2010)的相关研究直接给出以下经济效应公式。保护效应和产出效应:
E=(σ-NA)θ2(ε1+σ)-(σ-NA)θ1=
(σ-NA)θ2ε1+NA+(σ-NA)θ2 (23)
QD1P2=QD1P2+QD1Q QP2PP2=QP(σ-εQ)NAσ(PP2)σ(24)
公式(23)和(24)分别表达了中国涉案光伏电池产品价格的变化对美国市场上其国产光伏电池产品价格和需求量的影响,在市场出清的状态下,需求等于供给,得到行业的产出量。
福利效应:
美国光伏电池生产者福利变化量:
a=P1D1(1+t)ε52ε52(N11+ε51)ct-1+1/2(25)
美国消费者福利变化:-(a+b+c+d)=P2D2[(1+t)N2(N11+ε51)ct-1][(1+t)ε52[ε52(N11+ε51)]ct-1]/2 (26)
美国税收收入变化:c+e=tP2D2(1+t)(ε52+1)[ε52(N22+ε51)Gt]-1(27)
将美国光伏电池生产者福利变化、消费者福利变化和税收收入变化加总可得此次“双反”给美国带来的总福利变化:(b+d)-e=-(a+b+c+d)+a+(c+e)。
3.模型中弹性参数的估计方法
COMPAS模型的计算先要输入一些关键参数:基期关税率、“双反”税率、中国输美和美国国产光伏电池的替代弹性、中国输美光伏电池的供给弹性、美国国产光伏电池供给弹性、美国市场总需求弹性、美国光伏产业的就业人数、基期美国市场上国产和进口光伏电池的总量和总额。在这些参数中,四个弹性参数σ、εS1、εS2、NA需要利用相关历史数据进行估计。本文采取佟苍松(2006)的方法估计Armington弹性σ,模型如下:
美国消费者对进口于中国和国内生产的光伏电池的消费效用CES函数为
U=a[βDσ-1σ1+(1-β)Dσ-1σ2]σσ-1(28)
其中,U为消费组合效用,β为消费者在两阶段消费中第二阶段给国产和进口产品的额度分配比例,其他字母含义和前文COMPAS模型一致。
当消费者对第二阶段支出分配达到使U最大化时,国产和进口品的边际替代率相等:
D2D1=(β1-β P1P2)σ(29)
将公式(29)取自然对数可得
lnD2D1=σlnβ1-β+σlnP1P2(30)
将公式(30)中lnD2D1作为因变量y,lnP2P1作为自变量x,σln(β1-β)作为常量c,则问题可以转化为用回归的方法进行估计得到σ的值。笔者对美国国内光伏电池的供给弹性、中国输美光伏电池的供给弹性以及美国市场对光伏电池的总需求弹性这三个参数拟用双对数回归的方法估计,在此不作赘述。
三、模型的实证分析
(一)数据搜集和弹性估计
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代表性和可计算性,笔者选择HTS编号为8541.40.60.20项下的商品为考察对象,以1999年~2010年作为考察期,从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USITC)数据库中获得中国输美和世界输美的光伏电池产品的FOB金额和数量(片),从美国能源信息管理中心网站(eia.gov/)获取美国国内光伏电池产品的总销售额(美元)、总销售数量(峰瓦)和总进口数量(峰瓦)等时间序列数据。
笔者从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网站查到征收“双反”税以前,光伏电池产品在美国的进口税率为0。而“双反”税率则根据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的数据,取反倾销税率和反补贴税率的平均值之和。
中国输美光伏电池供给弹性、美国市场总需求弹性和美国国产光伏电池供给弹性,由搜集和处理得到的相关时间序列数据建立双对数回归模型计算得到。估计中美光伏电池产品替代弹性σ的过程:先统一用未单位标准化的美国从世界和中国进口光伏电池产品数量(片)算得中国输美光伏电池产品数量的市场份额,将其乘以美国总进口量(峰瓦)得到中国输美光伏电池产品数量D2(峰瓦)。用美国国内光伏电池产品总销售数量(峰瓦)减去总进口数量(峰瓦)得到美国国产光伏电池产品在其国内市场的销售量D1(峰瓦)。用中国输美光伏电池产品的年度金额W2(美元)除以数量D2(峰瓦)得到其平均价格的时间序列P2(美元/峰瓦),再以1999年为基期进行标准化。然后以同样的方法得到美国国产光伏电池产品价格的时间序列P1(美元/峰瓦)。在此基础上就可以计算得到x和y值的时间序列。对其进行ADF检验发现x和y都是一阶单整序列,于是采用Engle等的两步法,运用Eviews7软件建模得到协整回归模型:
Δyt=0.176-0.814(yt-1-2.55xt-1+1.67)+0.22Δxt
(2.79)(-4.70)(0.216)
R2=0.78DW=1.5F=13.7
协整回归后的残差项通过平稳性、正态分布和异方差检验,回归方程解释了被解释量的78%,F统计量显著。但是Δxt项系数的t统计量不显著,因此我们只能得到y和x的长期协整回归关系:y=2.55x,即中国输美和美国国产光伏电池的替代弹性σ=2.55。
(二)COMPAS模型计算结果
表1是此案中COMPAS模型计算输入的基本参数,将其输入专为COMPAS模型建立的 Excel 计算表格中。
表1COMPAS模型输入参数列表
参数名称数值参数名称数值基期关税率(%)0基期美国国产光伏电池产值(美元)367,650,000“双反”税税率(%)149.52基期美国国产光伏电池产量(峰瓦)461,400,750中国输美和美国国产光伏电池替代弹性2.55基期美国进口中国光伏电池金额(美元)2,684,942,685美国国产光伏电池供给弹性1.2基期美国进口中国光伏电池数量(峰瓦)1,978,532,762中国输美光伏电池供给弹性17.172基期美国国内光伏电池生产产业就业人数100美国市场总需求弹性2.2资料来源:基期关税率、美国进口光伏电池数量和金额来自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USITC)数据库(dataweb.usitc.gov/);美国国产光伏电池数量和金额根据USITC数据库和美国能源信息管理中心网站(eia.gov/)相关数据整理得出;因为“双反”调查始于2011年年末,故基期美国国产光伏电池产品和进口中国光伏电池产品总金额和数量取2011年度数据;基期美国国内产业就业人数设为100。
得到的结果见表2。
表2COMPAS模型计算结果
经济因素 变化量经济因素变化量美国国内光伏电池价格(%)7.0中国输美光伏电池销售收入-63.2%美国国内光伏电池产量(%)8.5消费者剩余(美元)-1,964,290,179美国国内光伏电池生产(%)产业销售收入16.1生产者剩余(美元)17,609,086美国国内光伏电池生产(%)产业就业量9关税收入(美元)548,409,068进口中国光伏电池价格(%)124.6国家总福利(美元)-1,398,272,025进口中国光伏电池数量(%)-83.6资料来源:根据为COMPAS模型设计的Excel表格计算得到。
根据表2的COMPAS模型计算结果,可以得到美国对华光伏电池产品实施“双反”措施后对两国产生的经济效应:
1.对中国涉案产品的贸易抑制效应:33.1%~265.3%的“双反”从价税,迫使中国出口企业将其出口价格提升:一方面,以弥补被征收额外关税后产生的出口成本上升的损失;另一方面,也为争取在行政复议和日落评议中获得有利地位。价格上涨使得中国输美光伏电池产品竞争力下降,出口数量减少。由于出口金额受出口数量减少(-83.6%)而减少的数额大于因价格上升(124.6%)而增加的金额,总出口金额减少(63.2%)。因此,“双反”措施对中国涉案产品产生明显的贸易抑制效应,中国光伏电池产品在美市场份额减少的同时,总体销售收入也大幅降低。
2.对美国光伏产业的保护效应和产出效应:当光伏电池产品的生产规模化以后,其可变成本相对于固定成本很高,这决定了中国的大型光伏电池产品生产商的供给弹性较高(17.172)。因此“双反”措施的贸易抑制效应迫使中国涉案出口商让渡出大量的美国市场份额。这部分市场份额一部分为美国生产商占有,从而对美国光伏产业产生保护效应。对美国光伏电池产品需求的增加引致了产出效应:拉动其价格上涨(7%),推动产出增加(8.5%)和就业增加(9%),产业总收益提升16.1%。
3.对美国的福利效应:美国此次“双反”措施付出了巨大的政策成本。虽然“双反”措施使生产者剩余增加1700余万美元,关税收入也将增加5.4亿美元,但是消费者(包括下游的光伏电池产品应用供应商)将承担因国内光伏电池产品价格上涨以及消费减少而造成的高达19.6亿美元的消费者剩余损失。三项加总可知最终美国社会总福利将损失近14亿美元。
(三)模型预测分析结果的初步检验
下面根据美国采取“双反”措施前后中国输美光伏电池产品的海关统计数据来初步验证模型的预测分析效果。
图12011年和2012年中国输美光伏电池金额的
月度数据及其变化率统计图
资料来源:根据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USITC)数据库(dataweb.usitc.gov/)相关数据整理得到。2013年3月整理。
从图1可以看出,自2011年11月美国开始“双反”调查以来,中国输美光伏电池金额在最初的三个月还维持高位④,但随后迅速减少,反映出“双反”措施的调查效应显著。在2012年10月份美国商务部终裁前的数个月内,中国输美光伏电池金额在低位震荡,显示出进出口商信心低迷和对仲裁结果的观望态势。随着10月份美国商务部和11月份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相继做出肯定性终裁,中国输美光伏电池金额进一步下行。为了避免时间序列中可能存在的季节性因素的影响,再观察两年数据的同比和环比变化率:2012年的同比变化率,除了在1月和2月为正值,在其他月份均为负值,整个序列成明显的递减趋势,并且4月至10月的同比变化率与模型估计的-63.2%十分接近;2012年的环比变化率除了5月和9月,均小于前一年同期的环比变化率,并且2012年大多数月份数据呈负增长,这和2011年形成鲜明对比。因此,在对中国出口商的贸易抑制效应上,目前的实际数据较好地验证了模型的结果。当然,COMPAS模型具有严格的假设条件,其拟合结果是理想状况下征税后新的市场均衡值,只能代表现实状况下一段时期内市场的走向和大致范围,与现实数据相比难免会有所误差。因此,还需要进一步持续观察。
四、结论
本文运用可计算的局部均衡COMPAS模型,基于产业数据,对美国对华光伏电池产品采取“双反”措施的经济效应进行了定量的预测评估。结果表明:在未来的一定时期内,中国出口至美国的光伏电池产品价格上升,市场份额减少,销售收入缩水;而对美国光伏产业而言,行业产出、行业收益、市场份额、就业人数等指标均有一定改善,美国初步达到了保护国内光伏产业的初衷;不过“双反”措施也给美国产生了巨大的政策成本,由于消费者下游厂商必须购买价格更高的光伏电池产品而遭受到了大量的福利损失,而生产者剩余的增加量和关税收益并不足以抵补,因而社会总福利水平降低。由此可以看出,美国政府牺牲了消费者的利益来保护国内光伏电池产品生产商。尽管如此,从长期来看,由于可能产生贸易转移、直接投资效应等经济效应,可能削弱甚至抵消产业保护效应,因此“双反”措施能否真正促进美国光伏产业的长远发展也需进一步观察。
基于以上研究结果,可以从此次美国对华光伏电池产品实施“双反”措施中得到对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和国际化的一些经验和教训:
1.“双反”措施的贸易抑制效应会给涉案企业带来重大损失甚至被迫退出实施国市场。因此一旦遭受“双反”措施,企业和行业组织应该予以重视,通过各种渠道搜集有利证据,积极应诉,争取终止调查或否定性终裁。如果被征收“双反”税,也可以通过WTO争端解决机制来争取有利的国际仲裁结果。
2.“双反”措施对实施国标的产业能产生增加行业产出和收益、促进就业等产业保护效应。因此我国政府应该重视运用“双反”措施保护和支持国内尚处于幼稚阶段且又受到贸易伙伴国企业倾销和其政府补贴损害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应当注意“双反”措施可能产生的负面效应:“双反”措施会扭曲国内市场,使消费者蒙受损失;从长期来看“双反”措施可能产生贸易转移和直接投资效应而抵减产业保护效应。因此,要真正促进产业长远发展和竞争力提高,还应该出台系列产业政策。
3.“双反”措施已经成为中美贸易摩擦中一种有效的非关税壁垒手段并被美国频繁使用。美国涉华光伏案件预示着,美国不仅将“双反”措施用于钢铁等传统产业,而且会用在光伏这样具有战略性产业特征的新兴产业,成为战略制高点争夺的手段。因此,中国如何应对由此引发的贸易摩擦、合理地将其用于贸易反制措施,从而对外国滥用“双反”措施打击我国产业的行为形成威慑是一个需要不断研究的课题。当然,在运用“双反”过程中,中国同样应当注意,采取“双反”措施可能给国内消费者造成福利损失(可以给予消费者适当补贴避免国内市场萎缩);也可能引起贸易报复,恶化贸易环境。
①涉案产品为晶硅光伏电池产品(无论是否组装入模块),涉案产品海关编码为85016100.00、85072080、85414060.20、85414060.30。
②资料来源: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整理(/cacs)
③资料来源: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cacs)
④由于国际贸易合同基本上都有一段期间的设定,因此“双反”调查前签订的订单会使得“双反”调查展开的调查效应具有时滞性。但是随着“双反”案情的发展,进出口厂商具有了理性预期,因此初裁和终裁的贸易抑制效应的时滞性会因为进出口商的持续关注和理性预期而减少甚至消除。
参考文献:
韩玉军,李雅菲.2013.美欧对华光伏产品反倾销的成因与影响[J].国际贸易 (7): 18-22.
廖玫,张倩. 2012. 惩罚性关税的多重效应研究――基于GTAP模型的中美光伏产品贸易摩擦分析[J].江苏商论 (12): 63-68.
佟苍松.2006.Armington弹性的估计与美国进口中国商品的关税政策相应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 (3): 45-48.
向洪金,柯孔林,冯宗宪.2009.反倾销产业损害认定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基于COMPAS模型的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 (1): 42-52.
向洪金,赖明勇.2010.我国反倾销措施的产业救济效果和福利效应研究――基于COMPAS模型的理论与实证分析[J].产业经济研究 (4): 23-31.
张永.2013.美国反倾销申诉的贸易转移效应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4):16-26.
CLARK D P. 2013.Shedding light on the recent US-China solar dispute[J]. Global Economy Journal, 13(2): 251-259.
FRANCOIS J F,HALL H K.1997.Applied methods for trade policy analysis[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JUNG J.2004.Understanding the compas model: assumptions,structure,and elasticity of substitution[D]. Florida :University of Florida.
(编校:薛平)
An Analysis on the Economic Effects of the AD and CVD Duties Simultaneously
Imposed on China’s Solar Energy Industry by the U.S.
HONG Jie, HUANG Shi
(Business School, China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Beijing 102249, China)
光伏产业分析范文4
关 键 词:投入产出;服务业;产业关联 ;产业波及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entering the ‘post-industrial society’ and facing the course of economic transition, Guangdong pays more attention on service industry .In this paper, using input-output tables of Guangdong province and China, we apply input-output model to analyze services in Guangdong. Based on the research of some indicators about services’ industrial relationship, we draw some conclusions: First,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Guangdong services is irrational, particularly high proportion of the real estate industry output. Second, the sectors of intermediate product in Guangdong services should be the driving force of economic growth, but the proportion of their output is not high. Third, the level of service industrial relationship in Guangdong dose not match the average level in China.
Keywords: input-output analysis, services industry, industrial relationship, industrial-spread
中图分类号: F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一 、引言
产业关联是指产业间以各种投入和产出为关联纽带的技术经济联系。在20世纪初,里昂惕夫提出了投入产出分析方法,标志着产业关联理论的正式产生。
在国外,投入产出分析不仅应用于国家层面分析,例如区域投入产出、区域贸易,而且也应用于超国家层面上的分析,例如二氧化碳、水污染、空气污染等问题上。Thomas Wiedmann等人(2007)基于多区域、多产业投入产出框架,建立环境-经济模型以说明两者之间的关系。在国际贸易与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分析中,投入产出的分析框架已经被很多研究人员使用――Bin Su和B.W.Ang(2010)将中国分为区域,同时利用大量的中国数据对区域集聚进行投入产出分析,结果表明结论高度依靠空间集聚。在政府和公司越来越注重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企业越来越注重利润和当地环境之间的平衡。Silvana Kuhtz、Chaoying Zhou等人(2010)在企业层面上利用投入产出,分析两头生产企业(two tile manufacturers)。
在国内,也有很多的学者应用投入产出模型对产业关联进行研究。汪斌(2007)根据投入产出表和计量经济学模型,对15个OECD发达国家的数据进行横向对比,籍以说明生产业如何提升制造业的效率。张小兵(2008)利用产业增加值数据,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和灰色关联分析,证明了生产业与制造业之间的互为因果,以及两个产业之间的关联度。李晓和张建平(2010)整理出国际/国家间投入产出模型的综述,并应用于东亚产业关联的研究。张亚雄和赵坤(2008)利用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对北京奥运投资的经济拉动效果进行分析,其结果显示,中国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密度是地区发展的重要支撑因素。朱钟棣、鲍晓华(2004)在反倾销税价格效应的研究中,利用中国投入产出表定量分析反倾销税价格效应对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的关联影响。王国军、刘水杏(2004)对房地产的相关产业的带动效应进行研究,借助投入产出表模型对我国及美、日、英、澳4个发达国家房地产业与其密切关联产业的关联度进行分析。李冠霖(2002)在《第三产业投入产出分析》中,将投入产出模型应用于第三产业的分析,并对国内外的情况进行对比。
在我国,产业关联实证分析主要集中于国家层面上,忽视在区域上产业关联分析。事实上,经济发展是由不同增长极带动。广东位于改革开放前沿,是中国经济发展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增长极。现在,广东位于一个重要经济转型时期,服务业作用凸显。因此,有必要理清广东服务业产业关联。从产业关联视角探讨广东服务业特点,利用投入产出方法分析服务业不同部门在广东经济中作用,对于经济转型中广东服务业发展方向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 服务业产业关联效应的分析方法
投入产出模型是20世纪30年代由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里昂惕夫建立,是目前世界各国进行产业结构分析时运用得作为普遍的数学工具。其基本思路是:为获得一定的产出,必须有一定的投入。投入产出模型运用线性代数建立数学模型,以数学形式表达投入产出表所体现的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与分配使用之间的平衡关系。
投入产出模型:X=AX+Y
其中,X、A、Y分别表示部门总产出、直接消耗、最终需求。
投入产出分析中用到的系数较多,主要是使用中间投入率、中间需求率、直接消耗系数、影响力系数、感应度系数。
(1)直接消耗系数
在价值型投入产出表中,第一象限纵列个元素xij是j部门生产中消耗第i部门产品的数量,xj是j部门的产出,根据直接消耗系数定义:
aij数值越大,表明i部门与j部门之间联系越紧密;反之,i部门与j部门之间的联系越松散。
(2)中间投入率和中间需求率
中间投入是指个部门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消耗的其他部门产出的价值,其与总投入之比为中间投入率。中间投入包括物质投入与服务投入,其表达式:
中间投入率越高,该产业的附加价值就越低,因而高中间投入率产业就是低附加价值部门;反之,中间投入率越低,该产业的附加价值就越高,因而低中间投入率产业就是高附加价值部门。
部门总产出中的一部分时作为其他部门的中间投入而重新进入生产过程的,这一作为中间投入的产出占总产出的比率称为中间需求率,其计算公式:
一个产业的中间需求率越高则最终需求率越低,说明该部门就越具有原料产业的性质;反之,一个产业的中间需求率越低而最终需求率越高,则说明该部门就越具有提供最终产品的性质。
(3)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
影响力系数指国民经济某产业增加一单位最终使用时,对国民经济各产业所产生的生产需求波及程度。其表达式:
其中, 是里昂惕夫逆矩阵的元素,n是投入产出表中的部门数。 >1(
感应度系数指国民经济各产业均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使用时,某一产业由此受到的需求拉动,也称为前向关联。其表达式:
>1(
三 、广东省服务业产业关联实证分析
依据投入产出模型,对广东省服务业的产业关联和增长进行分析,原始数据来源于《2007年广东投入产出表》、《200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
(一)经济结构分析
对广东服务业进行产业关联分析之前,有必要对广东服务业结构进行阐述。总产出由中间使用和最终使用构成,最终使用由消费、投资、出口、进口构成。下面表格数值表示某行业在列向项目中的比重。
根据广东服务业总产出构成,金融业(13.33%)、批发和零售业(15.19%)总产出水平最高,两者占广东服务业总产出较大比重。从四层次服务业分类看,生产业和分配业构成了广东服务业总产出的主体,两者占广东服务业总产出的71.5%。在最终使用方面,房地产业(14.88%)、批发和零售业(17.16%)占总最终需求的份额最大。具体到最终需求构成:①进出口主要集中在分配业;②房地产(52.97%)、批发和零售业(25.55%)的投资水平在服务业中最高;③房地产业(12.97%)、住宿和餐饮业(11.81%)、教育(10.26%)、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13.85%)等四部门的消费比重高达48.90%,其中房地产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两者的消费份额最大。
根据服务业经济结构分析,金融业、房地产业、批发和零售业三大产业在广东服务业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表12007年广东服务业经济结构(单位:%)
部门 消费 投资 出口 进口 最终使用 总产出
A 8.91 15.85 2.90 0 8.91 7.53
B 7.83 0 0 0 6.04 13.33
C 12.97 52.97 0 0 14.88 12.00
D 1.38 0 1.16 0 1.31 8.68
E 2.40 0.21 0 0 1.89 2.75
F 3.15 5.42 29.34 29.80 6.86 12.09
G 9.79 25.55 59.46 70.20 17.16 15.19
H 11.81 0 5.02 0 10.17 8.55
I 5.11 0 0 0 3.94 3.68
J 2.54 0 0 0 1.97 1.20
K 10.26 0 0 0 7.94 4.30
L 7.69 0 0 0 5.97 3.37
M 2.30 0 2.12 0 2.23 1.64
N 13.85 0 0 0 10.72 5.71
注:A代表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B代表金融业,C代表房地产业,D代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E代表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F代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G代表批发和零售业,H代表住宿和餐饮业,I代表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J代表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K代表教育,L代表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事业,M代表文化、体育和娱乐业,N代表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二)依存度分析
产业间依存度是指产业间消耗分析,具体分为直接消耗和完全消耗。其中,直接消耗是指一种产业生产一个单位产品所直接消耗其他产业(包括自身产业)产品的数量,作为中间消耗的重要指标。由于服务业部门较多,直接讨论部门之间消耗关系较为繁琐,因此依据方远平、毕斗斗(2008)对服务业进行四层次分类,即生产业、消费业、分配业和社会业。广东产业直接消耗分析如下:
农业对工业(0.224)、金融业(0.016)、物流(0.018)的直接消耗较高,服务业在农业中的投入很少,主要集中在流通和融资领域。
工业对自身产出的消耗最高(0.684),其次是农业(0.02)。工业对服务业直接消耗主要集中在分配业(物流,0.017;批发和零售业,0.016)、租赁和商务服务业(0.013),生产业(0.036)在工业中的投入比重不是很高。
表22007年广东农业、工业的直接消耗系数分析
注:表中字母含义与表1相同。
生产业对不同行业直接消耗的程度不一,但对自身部门的依赖较高。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业和软件业中间投入较高的部门为工业(0.217)、租赁和商务服务业(0.073)、批发和零售业(0.039)。金融业对工业的依赖最低(0.028),但是最自身直接消耗最高(0.221),因此金融业明显具有相对独立性。房地产业对工业的依赖程度仅高于金融业(0.058),其对金融业直接消耗较高(0.067),借以满足生产过程中资金缺口。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本身涉及各种资金融通和资产租借,因此对工业(0.309)和金融业(0.068)的直接消耗高。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着重于消耗工业(0.408)、生产业(0.072)和交通运输行业(0.04)。
在分配业内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中间投入中占绝大部分的是工业(0.308)、金融业(0.076)以及对自身直接消耗(0.076),这反映了物流行业对资产、资金的需求以及物流网内部相互配合。而批发和零售业对工业(0.064)、房地产业(0.042)、物流(0.044)、租赁和商务服务业(0.069)的依赖程度一般,原因在于批发和零售业本身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不需要太多的工业产品以及资金资产支持。
表32007年广东生产业和分配业的直接消耗系数分析
注:表中字母含义与表1相同。
消费业都表现出对工业的依赖性,但是住宿和餐饮业由于自身的行业特点,其对农业(0.122)、房地产业(0.059)、租赁和商务服务业(0.075)有着较大需求。最后,社会业均表现出对工业和金融业的较大需求。
社会业生产过程同样表现出对工业产品的较大依赖,同时社会业有其自身的特点:社会业各部门之间直接消耗低,表明这些部门之间基本上相互独立;社会业部门生产过程中属于服务业的中间投入主要集中在生产业、分配业和消费业,这表明社会业依赖性大,其发展是以其他层次服务业发展为前提。
表42007年广东消费业和社会业的直接消耗分析
注:表中字母含义与表1相同。
综合上述,广东服务业直接消耗有如下特点:①工业生产过程中,服务投入不高;②总的来说,服务生产过程需要较大比例的工业投入;③金融业对工业依赖较弱,其本身产出主要依靠对自身的消耗,而其他各项服务业生产过程需要金融业服务的大量投入;④房地产业生产过程对各个部门的直接消耗较小,与其他部门的产业关联度低。⑤社会业部门在四层次服务分类中属于一个依附产业,其发展受制于其他层次服务业的发展。
(三)前向关联与后向关联分析
在经济活动中,各产业之间存在广泛的、复杂的和密切的技术经济联系。如果A产业的生产所需要的原材料B或更多其他产业提供,则B及其他产业为A的前向关联产业,而A是B及其他产业的后向关联产业。利用中间需求率测度前向关联,用中间投入率测度后向关联。
(1)前向关联分析。在中间需求率指标中,生产业与分配业的数值偏高。在每1万单位价值的产值中,金融业有7580元作为其他行业的中间投入,而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数值更高达9200元。其次,中间需求率较高的有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0.634)、交通运输、存储和邮政业(0.698)。因此,若要满足广东地区经济发展要求,则上述中间需求率较高的行业必须加速发展,以满足产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对中间投入的需求。
(2)后向关联分析。广东服务业的后向关联普遍不高,中间投入率高于0.5的行业有租赁和商务服务业(0.501),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0.574)、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0.53)、住宿和餐饮业(0.62)。高后向关联的行业对中间投入消耗较大,因此对其他产业形成较大的需求。因此,积极发展高中间投入率的服务行业有助于提高广东经济发展的动力。
(3)服务业产业立体结构分析。参照杨治(1985)在《产业经济学导论》中的产业分类方法,将中间需求率作为横轴,中间投入率作为纵轴,之后将服务业部门归类于坐标系的四个象限中,形成一个产业立体结构。广东服务业产业立体结构如表3所示:
最终需求型产业包括: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住宿和餐饮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事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这些属于最终需求型产业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产业关联主要体现在对其他部门的拉动作用上,其最终产出大部分流向最终使用领域。
最终需求型基础产业包括:房地产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教育,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最终需求型基础产业具有低中间需求率、低中间投入率的特点,从而导致这些部门与其他经济部门之间的关联度较弱,注定了这些不能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而倾向于独立发展。
中间产品型基础产业包括:金融业,批发和零售业。中间产品型基础产业具有高中间需求率、低中间投入率的特点,表明这些部门的产出主要作为其他部门的中间投入。因此,中间产品型基础产业必须与总体经济协调发展;否则,中间产品型基础产业部门的产出供给将对经济发展造成制约。
中间产品型产业包括: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中间产品型产业具有高中间需求率、高中间投入率的特点,表明这些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产业关联度较高。因此,中间产品型产业可以作为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利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高度关联,带动其他部门发展。
表32007年广东服务业产业立体结构
注:表中字母含义与表1相同。
综合上述,通过分析广东服务业部门之间的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得出以下结论:①积极发展中间产品型产业,通过其较高的产业关联带动服务业乃至整体经济的发展。②属于最终需求型基础产业的部门不应当成为推动经济的主要力量。③协调发展中间产品型基础产业,避免其滞后发展对整体经济形成制约。④合理发展最终需求型产业,满足生产生活的基本需求。
(四)产业波及分析
在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产业间相互作用并通过各种方式传到到国民经济,对国民经济运行造成不同影响,这涉及产业波及效应。在投入产出分析中,产业波及效应主要通过影响力、感应度两个指标反映。
从投入产出分析看,2007年广东省服务业感应度系数大于影响力系数的部门为: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这3个部门受经济拉动的作用比其他部门大,即它们的发展速度大于总体经济的发展速度。而其他的部门感应度系数均小于影响力系数,表明这些部门主要表现为拉动经济发展;其中,住宿和餐饮业(影响力系数1.62)对经济的拉动作用高于其他部门,属于劳动密集型的消费业。
与中国服务业部门的对比中,广东金融业在影响力上具有优势,但不是十分明显。在感应度指标中,广东有四个服务部门具有高于全国水平的优势――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1.43),金融业(2.19),房地产业(1.31),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64)――相对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广东这些部门对经济发展较为敏感;同时,这些部门均属于生产业,因此广东生产业发展与广东省总体经济发展密切相关。除此之外,广东服务业部门的感应度、影响力指标均低于全国水平,说明了广东服务业部门关联度不高。
投入产出表中,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构成了增加值,根据投入产出表的恒等关系,增加值事实上是国民收入。广东省增加值比较高的行业有房地产业(80.9%)、批发和零售业(72.16%)、教育(70.70%)、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65.47%)、金融业(61.17%),分别属于生产业,分配业和社会业。消费业的增加值较低,其中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为38%。与全国数据对比,广东大部分服务业部门的增加值比重高于全国水平――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这两个行业的增加值比重不及中国平均水平。
表52007年广东与中国服务业的影响力、感应度和增加值对比
注:表中字母含义与表1相同。
四、 结语
利用投入产出的分析方法对广东服务业产业关联进行分析,通过直接消耗系数、中间投入率、中间需求率、感应度系数、影响力系数四个指标的对比,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通过投入产出分析,广东服务业内部各部门与经济之间有着不同的关系。因此,不同的服务部门在广东经济发展中有不同重要性:①金融业是唯一具有高影响力、高感应度、高增加值等特征的部门,其自身发展不仅能辐射其他部门,并且本身对经济发展较为敏感,同时能创造出较高的增加值――金融业与经济发展之间互动性较强。②相对于中国的平均水平,广东生产业更容易受总体经济发展的带动――广东经济转型不能单纯强调发展生产业,因为生产的需求源于其他部门,其发展比较依赖于其他产业发展。③与中国平均水平对比,除生产业外,广东服务业的感应度和影响力均较低,表明广东服务业部门产业关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第二、金融业、房地产业、批发和零售业这三者在广东服务业产出结构中占有较大比重,但是这样的结构不一定合理,原因在于房地产业具有以下特点:①从直接消耗系数分析,房地产业的中间投入较低、附加价值高,从而造成其不能对其他服务业部门有较大的带动作用。②从产业立体结构分析,房地产业属于最终需求型基础产业部门,其与其他部门之间产业关联度较低。③从产业波及角度,房地产业属于高感应度部门,其发展主要受总体经济发展的带动,但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不大。因此,房地产业虽然在广东服务业产出结构有较大比重,但是其不应当成为服务业发展的动力,甚至是经济发展的动力。
第三、金融业、批发和零售业在服务业中的产出比重较高,在投入产出分析的角度解决了广东服务业发展的制约因数。广东服务业发展的重点应当在于中间产品型产业部门,利用中间产品产业部门高产业关联度的特点,带动广东服务业乃至广东整体经济的发展。但是目前广东中间产品型产业部门的产出比重仍然不高:租赁和商务服务业(8.68%),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2.75%),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12.09%),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3.68%)。
参考文献:
[1] Thomas Wiedmann, Manfred Lenzen, Karen Turner, John Barrett. Examining the global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regional consumption activities ― Part 2:Review of input-output models for the assessment of environmental impacts embodied in trade. Ecological Economics, Volume 61, Issue 1, 15 February 2007, pp.15-26
[2] Bin Su, B.W. Ang . Inputoutput analysis of CO2 emissions embodied in trade: The effects of spatial aggregation . Ecological Economics, Volume 70, Issue 1, 15 November 2010, pp.10-18
[3] Silvana Kuhtz, Chaoying Zhou, Vito Albino, Devrim M. Yazan. Energy use in two Italian and Chinese tile manufacturers: A comparison using an enterprise input-output mode. Energy, Volume 35, Issue 1, January 2010, pp. 364-374
[4]汪斌,金星:《生产业提升制造业竞争力的作用分析――基于发达国家的计量模型的实证分析》,《技术经济》2007年26期。
[5]张小兵:《论生产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和融合――以江西省为例》,南昌大学,2008年。
[6]李晓,张建平:《东亚产业关联的研究方法与现状――一个国际/国家间投入产出模型的综述》,《经济研究》2010年第4期。
[7]张亚雄,赵坤:《北京奥运会投资对中国经济的拉动影响――基于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的分析》,《经济研究》2008年第3期。
[8]朱钟棣,鲍晓华:《反倾销措施对产业的关联影响――反倾销税价格效应的投入产出分析》,《经济研究》2004年第1期。
[9]王国军,刘水杏:《房地产业对相关产业的带动效应研究》,《经济研究》2004年第4期。
[10]李冠霖:《第三产业投入产出分析――从投入产出的角度看第三产业的产业关联与产业波及特性 》,中国物价出版社2002年版。
光伏产业分析范文5
[关键词]太阳能光伏产业;现状;综述
[DOI]10.13939/ki.zgsc.2016.03.056
随着光伏产业飞速发展,光伏产业的研究也日益增多。但从整体上看,国内关于光伏产业的研究起步较晚,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太阳能光伏产业属于新兴产业,其发展需要识别时间,使得学术研究跟不上实际发展;二是新兴产业许多指标没有纳入统计口径,导致研究数据匮乏。
1 光伏产业现状分析
纵观国内学者的研究,学术界总体上依然看好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的未来发展,同时也明确指出了目前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旦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光伏产业将迎来高速发展。具体说来,国内学者对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现状的认识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1.1 发展迈入新阶段
太阳能光伏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我国具有重要的现实和战略意义。从现实角度看,光伏产业的发展,具有能源结构优化效应、产业经济效应以及节能减排效应,这些效应都可以很好地满足我国低碳经济建设的诉求,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从战略角度看,抢占新能源高地已经成为全球发展趋势,我国也应当顺应大势,居安思危,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2011年,我国光伏产业受欧美国家反倾销战略的影响,遭遇了最强“寒冬”。2013年年底,随着我国光伏产业在欧美市场份额的萎缩,这场“双反之争”也基本落下帷幕。关于我国光伏产业的未来,国内学者大多持乐观态度,认为产业发展已经迈入了新阶段。自2014年以来,我国光伏产业整体状况开始企稳回升,各大光伏上市公司也逐步扭亏为盈。伴随新兴市场对光伏产品需求量的增大以及国家扶持力度的加大,众多利好消息昭示着我国光伏产业的春天已经来临。
1.2 国内市场培育滞后
从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历程来看,虽然近几年我国光伏产业年增长率远超世界平均水平,但是我国光伏产品几乎全部用于出口,国内需求市场的培育远远落后于世界光伏需求市场的发展。熊勇清等认为,市场培育严重滞后于产业发展速度,背离了新兴产业培育的基本规律;市场培育过度依赖国际市场,严重背离我国新兴产业发展的现实国情。“两个背离”是造成我国光伏产业面临诸多问题的重要原因,而国内外市场协同培育当是破解这些问题的务实之举。
1.3 存在“产能过剩”问题
据工信部的相关数据显示,2013年上半年我国光伏产业产能利用率不足60%,出现了所谓的“产能过剩”问题。不过,国内学者在承认存在产能过剩问题的同时,也指出光伏产业的产业过剩不同于传统行业产能过剩,只是由于国内市场需求不足导致的相对的“产能过剩”,而不是绝对的“产能过剩”。王文祥认为,我国光伏产业产能过剩,是由于需求暂时萎缩与产能迅速扩张之间的矛盾造成了光伏产业的产能相对于需求而言出现了显著的阶段性过剩,产业并没有因此进入产业生命周期理论中描述的衰退期。
1.4 产业技术创新不足
刘燕认为,国内光伏产业“大而不强”,技术水平不高,科技附加值低,在硅料提纯、生产设备设计开发、光伏组件生产及组装、测试技术等方面差距较为明显,偶有创新也多为工序创新和工艺细节改进。我国光伏产业要想实现长远发展,必须不断提升自身技术水平,以创新为驱动,掌握行业核心技术,只有这样,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 光伏产业发展国际经验借鉴
自太阳能光伏概念兴起之时,发达国家就抓住机遇,大力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德国、美国、日本等国家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名副其实的光伏强国。对于这些光伏强国的发展经验,也引起了国内学者的关注。刘益君分析了各国的发展经验,为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2.1 德国经验
1991年,德国首先提出了“1000光伏屋顶”计划,开创了政府支持太阳能产业发展的先河。这一计划的主要目的在于获取安装太阳能设备的经验,使住房与可再生能源发电需求兼容,并鼓励民众消费太阳能。之后德国主要采用了两种鼓励方法:一是用高价收购居民的太阳能电力汇入总电网;二是通过贷款优先鼓励居民购买太阳能发电设备,并对贷款贴息。
2.2 美国经验
美国太阳能光伏产业以《能源政策法》为法律依据,通过法律上制定光伏产业相关公共政策、税收政策、融资和研发支持政策,采取减免税收、税收抵扣、财政补助、投资科研等手段,推动国内光伏市场发展。
2.3 日本经验
日本由于国土狭小、资源匮乏,很早就开始重视新能源的发展。日本政府在1994―2005年间对住宅建筑用光伏发电系统实行补贴政策,促进了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在住宅建筑中的应用,且根据初期设置费用的降低逐步减少补助费用。如今,日本政府又开始大力鼓励光伏企业技术开发和创新,以期用先进技术来提升国家产业竞争力。
3 光伏产业激励政策机制分析
近年来,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受到了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一系列相关鼓励性发展政策得以出台并实施。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推动了国内光伏产业的发展,但是,由于管理体制不完善,这些政策在制定或实行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达不到政策制定的预期效果。
3.1 国家级激励政策存在扭曲现象
肖兴志等在观照他国政策的基础上,梳理了我国光伏产业激励政策的历史演进过程,发现我国现有光伏产业链不同环节的激励机制存在标准不一的扭曲现象,表现为对光伏产品生产补贴过度而光伏发电补贴不足。激励政策指向不平等,导致了国内光伏发展重生产而轻应用,为此,必须要重构我国光伏发电激励机制,合理确定光伏上网电价,禁止对光伏生产环节实施不当补贴,完善光伏发电环节补贴和光伏发输电及计量的研发激励。
3.2 地方性激励政策存在缺陷
谭琪等分析了我国地方性的光伏产业激励政策体系,发现现行的地方激励政策体系中,存在着结构性、内容性、配套性以及沟通性四个方面的问题。其中,结构性缺陷表现为缺乏完整专项的产业规划;内容性缺陷表现为缺乏目标依据、原则规定、研发战略、政策手段;配套性缺陷表现为大量综合配套政策不够完善;沟通性缺陷表现为各级政府政策体系之间存在一定沟通障碍。
参考文献:
[1]王开科,黄如良,关阳.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光伏产业发展路径选择[J].经济问题探索,2010(10):43-47.
[2]肖翠仙.中国光伏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4(3):117-118.
[3]熊勇清,黄健柏.光伏产业困境摆脱与市场的协同培育[J].改革,2013(12):52-57.
[4]王文祥,史言信.我国光伏产业困境的形成:路径、机理与政策反思[J].当代财经,2014(1):87-97.
[5]刘燕,聂思痕.我国光伏产业发展路径选择[J].江西社会科学,2015(2):58-61.
[6]刘益君.国内外光伏产业政策比较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0(12):221-223.
[7]肖兴志,李少林.光伏发电产业的激励方式、他国观照与机制重构[J].改革,2014(7):75-86.
[8]谭琪,及月如.我国地方新能源产业激励政策创新体系研究[J].生态经济,2011(11):108-111.
光伏产业分析范文6
>> 中国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家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研究 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应用研究 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当前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应用现状与趋势分析 浦江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的问题识别与对策研究 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研究评述 太阳能光伏发电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太阳能光伏发电发展现状与前景 对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独立储能单元的设计研究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控制问题研究 基于DSP的太阳能独立光伏发电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太阳能光伏发电量预报方法的研究与发展 山东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应用中的相关问题刍议 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应用中的相关问题探讨 浅析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法律问题 太阳能光伏发电存在的问题及促进措施 探讨太阳能光伏发电在照明系统中的应用问题 新新产业太阳能光伏组件封装设备制造现状研究x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3]袁婉玲.危机中见机遇 太阳能光伏产业正和时宜[J].无线电技术,428.
[4]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的近期进展、挑战和政策建议[J].宏观经济研究,2009,(2).
[5]刘慧芬,史占中.我国发展太阳能产业政策刍议[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8,8(22).
[6]李晓刚.中国光伏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