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要素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要素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要素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要素范文1

【关键词】供应链 核心竞争力 要素 形成机制

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关核心竞争力的研究已经成为企业管理学的一个研究热点。目前,众多学者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来源于企业的内部,是企业所拥有的特定的、非常稀缺的、难以复制的资源,或者说是企业以及企业的员工或者管理者拥有某些特有的能力。但是随着市场竞争由基于企业逐步向基于供应链转变,供应链核心企业越来越重视供应链的构建与管理,供应链管理被看作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一种重要竞争战略。本文提出基于供应链的核心竞争力的概念,以期对供应链环境下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框架的建构进行有益的尝试。

一、基于供应链的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及特点

Prahalad和Hamel(1990)定义核心竞争力为“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整合多种技术流的学识”。“协调”和“整合”是核心竞争力形成过程中的关键点,因为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不是企业内技能或技术的简单堆砌,而需要管理的渗透。基于供应链的核心竞争力是指供应链核心企业通过实施对供应链进行有效规划和管理,整合供应链内部资源形成的快速反应市场(潜在)需求、更高效地产生价值的能力。从本质来看,基于供应链的核心竞争力体现的是核心企业对供应链各节点企业的一种整合能力,即把相互关联的、侧重于技术的和市场的能力、信息和观点整合起来的能力,以便在组织内部和外部创造、转移和组合知识,并快速有效地体现在产品当中,整合能力的提高有利于企业更有效地利用其资产,扩大经营范围,提高在市场中的竞争力。由于供应链是一种动态联盟,因此,基于供应链的核心竞争力除了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一般特征外,还具有动态性等特征。其特征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动态性

一方面,供应链本身是动态的,其各个节点企业是根据最终顾客的需求而动态组合在一起,共同满足用户的需求。另一方面,供应链管理战略要求链上各节点企业不断根据市场需求发展核心竞争力,持续不断地积累、培养、开发、运用、扬弃企业的资源和能力,形成循环往复的增强回路。因此,其核心竞争力也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变化,呈现动态特征。

2、整合性

基于供应链的核心竞争力是供应链核心企业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而形成,如果没有有价值资源的整合,供应链管理战略就不可能有效得到实施,更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获得竞争优势。

3、价值性

基于供应链的核心竞争力是富有战略价值的,它能使供应链更为高效,更好地为最终顾客提供独特的价值和利益,从而为链上的企业创造更高的价值,最终使企业获得超过同行业平均利润水平的超值利润。

4、独特性

基于供应链的核心竞争力是核心企业与其相关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长期培育和积淀而成的。对供应链资源进行整合的能力会由于参与企业的不同,而导致形成途径、内容和环境不同。这种特殊氛围和特殊文化,是企业所独具的,也是其他企业难以复制的。

5、延展性

基于供应链的核心竞争力能应用于多种产品和服务,并对企业的一系列能力或竞争力都有促进作用,它犹如一个“能量源”,通过其发散作用,将能量不断扩展到终端产品上,从而为消费者源源不断地提供创新产品。

二、基于供应链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要素

根据以往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学者们将研究重点主要放在企业内部,普遍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主要由技术、管理、文化三个要素构成。而基于供应链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在本质上体现的是核心企业对供应链各节点企业的一种整合能力,因此,在研究基于供应链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时内外部环境也应是核心竞争力的一个要素。

1、技术要素

技术要素不仅包括农产品加工企业在进行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技术软件和技术硬件所组成的专业系统,包括技术专利、技术诀窍、技术资料和工艺文件、技术装备及其配套设施等;同时,也包括作为供应链核心企业所应据有的供应链构成与控制技术。

2、管理要素

管理要素是企业的无形资源,它由企业的管理模型和管理信息所组成。它通过组织机构、规章制度等方面,来组织、协调企业内外众多复杂关系,对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进行管理,实施各项管理的职能。因此,管理要素是基于供应链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和发展的不可缺少和不能替代的整合要素。

3、文化要素

供应链核心企业应该对该供应链上其他企业进行协同管理,以提高供应链效率。在这一过程中必须进行跨企业文化的管理,通过企业文化的相互认同,才能协同运作,形成战略联盟。因此,企业文化成为基于供应链的核心竞争力的一类无形要素。在企业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是企业价值观念,它通过影响企业员工的行为和偏好,从而体现在企业经营决策和管理实践中。价值观念的更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创新的动力,企业价值观只有与科技发展同步,甚至是领先当前的科技潮流,才会使核心竞争力保持长久的优势。

4、环境要素

供应链核心企业十分重视对内外部资源的整合,其企业的生产与绩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内外部资源的整合程度。企业的外部资源主要包括社会资源、行业资源和外部竞争资源等。对核心企业来说,供应链上相关企业的生产、管理资源是最重要的外部资源。核心企业的内部资源与这些外部资源通过供应链管理方式协同运作,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进而形成基于这一特定供应链的生产、管理能力。

三、基于供应链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机制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巩固的,企业可以通过自己的主观努力,加速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和强化过程,这就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系统论认为,机制是构成系统要素之间的本质联系。因此可以把基于供应链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机制理解为在供应链环境下,将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各要素建立联系和实现组合,并作用于企业的业务过程和管理过程,从而使企业形成培育核心竞争力的有机体系。它主要涉及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要素的获取和对这些要素的不断创新与整合。

基于供应链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过程如图1所示,它经过三个步骤完成基于供应链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造。

第一步是获取要素。核心企业通过内部培育、企业合作等手段获取实施供应链管理的各种要素,主要包括供应链构成与控制的各种技术的获取、跨企业管理的方法和制度的获取,为各节点企业共同接受的企业文化的建设等。

第二步是基于供应链的创新,企业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产生的关键,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标志和独特性的表现。供应链具有选择性、动态性、复杂性和虚拟性等特征,因此,供应链需要随目标的转变而转变,随服务方式的变化而变化,它随时处在一个动态调整过程中;另外,供应链犹如一个虚拟的强势企业群体,在不断地优化组合联接,所以组织内的吐故纳新、优胜劣汰是然的。因此,以往基于企业内部资源管理的静态管理模式必须根据供应链的动态性等特点进行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或组织创新。

第三步是基于供应链的管理整合,主要包括内部整合和内外整合。在企业创新的基础上对有关要素进行有效整合,企业核心竞争力才能够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整体性,要求企业核心竞争力要素达到最佳或比较合理的动态组合,企业不断创新使得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要素不断改变,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要素的作用方式也不断变化,因此有必要有效地整合创新后的要素,使其贡献于企业核心竞争力这个整体。相比企业内部整合来说,由于供应链是一种跨企业的结构,核心企业更要对各企业之间的管理功能、管理系统、组织结构、生产资源进行整合,通过这种外部整合才能使相关节点企业更有效地进行运作,形成区别于其他供应链的管理模式,最终构成独特的基于供应链的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通过基于供应链的核心竞争力要素的获取、创新与管理整合构成了基于供应链的核心竞争力不断形成与提升的机制系统,并贯穿于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与提升的整个过程。在这一机制中各种要素是基于供应链的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和载体,创新是核心竞争力形成机制的关键,没有创新就没有所谓的独特性;管理整合是基于供应链的核心竞争力的转化器多种要素、技术和文化的简单堆砌不能形成基于供应链的核心竞争力,必须通过管理行为的介入,才能实现各部分相互之间的协同性,完成功能上的耦合,从而形成系统化的、强化的显著优势。

四、结论

随着社会分工的细致化,相关企业间的关系由竞争走向战略合作,它的生产经营效果越来越取决于它所在的供应链的整体效率,对供应链进行控制和改善的能力成为企业的一种至关重要的关键成功因素,由此,基于供应链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得以提出。本文对基于供应链的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要素和形成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认为基于供应链的核心竞争力有4个形成要素,分别是基于供应链的技术要素、管理要素、文化要素和环境要素。企业通过对以上4个要素进行获取、基于供应链的创新以及基于供应链的管理整合三个阶段形成基于供应链的核心竞争力。

(注:本文受湖南农业大学青年基金项目“农产品加工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资助,基金编号:05QN31)

【参考文献】

[1] 马士华、林勇:供应链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 张智:企业竞争力形成的价值体系[J].生产力研究,2008(2).

[3] 俞安平:时基竞争供应链联盟的核心竞争力探究[J].南京社会科学,2007(5).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要素范文2

现代物流企业是通过运用计算机信息联网等高科技手段,科学管理物流信息,将物流企业的各种业务流程集为一体的独立核算的经济组织。与传统物流企业相比,现代物流企业有着更先进的管理方法,成本更低,速度更快,库存更少,准确率更高,将传统物流的功能进行了延伸和扩大,使物流管理与企业核心竞争力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1990年,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首次提出了“核心竞争力”概念,并引起了极大反响。核心竞争力是以企业的核心资源为基础建立的,可支撑企业在市场上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现代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一种在物流市场的激烈竞争中顽强生存和不断发展的能力,也是一种能比竞争对手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的能力。现代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以下特点:是现代物流企业所拥有的、明显优于且难以被竞争对手所模仿的特殊能力;从长远来看,能够很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维护客户的重要利益;能够使企业进入多种市场领域。

二、现代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分析

结合核心竞争力的涵义、特征以及现代物流企业自身的特点,现代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主要有以下六种构成要素:

(一)生产能力 生产能力指的是现代物流企业为客户提供服务产品的一种能力。现代物流企业作为服务业的一员,它的经营内容就是为客户提供服务产品,这也是现代物流企业的基本能力。如果无法提供客户满意的服务产品,企业就无法生存。现代物流企业只有不断提高和改进其生产能力,并不断为客户提供更多、更新的服务产品,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提高其市场竞争力。因此,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是提高其核心竞争力的基本要求,生产能力是现代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构成要素。

(二)人力资源运营能力 人力资源运营能力是构成现代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首要因素,是核心竞争力的“核心”。它指的是企业人员的素质及其工作效率和工作能力。由于现代物流企业属于服务业,其主要工作就是为客户提供物流服务,而提供服务离不开人,提供服务质量的高低也取决于提供服务的人的素质及工作效率、工作能力等,再加上现代物流企业引入了高科技手段,并对物流信息进行科学管理,这些都离不开高素质人员的工作。因此,人力资源是现代物流企业的核心资源,人力资源运营能力越高,其在市场上就越能立于不败之地,核心竞争力也就越强,人力资源运营能力是构成现代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核心要素。

(三)管理能力 管理能力指的是现代物流企业通过其高素质管理人员运用有效的管理方法对企业进行科学管理,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种能力。现代物流企业可以通过先进的物流管理方法,降低成本,加快速度,减少库存,提高准确率,将传统物流的功能进行了延伸和扩大,使物流管理与企业核心竞争力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企业管理能力的提高与其核心竞争力的提高成正比,且关系密切。因此,管理能力是现代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最密切的构成要素。

(四)服务能力 服务能力指的是现代物流企业可以满足客户需求的一种能力。现代物流企业归属于服务业,其服务能力的高低对其核心竞争力的影响颇大。如果企业提供的服务不能满足顾客的需求,那么企业将逐渐失去所有顾客,最终导致企业的灭亡。只有不断根据顾客的需求提供优质的服务,改进服务方式,才能保证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越做越强,不断提高其核心竞争力。因此,服务能力也是现代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

(五)技术创新与发展能力 技术创新和发展能力指的是现代物流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和产品创新,以保证企业持续发展的一种能力。现代物流企业只有不断研究客户需要的新技术,开发客户满意的新产品,才能永远在市场上拥有优于并且不易被竞争对手模仿的独特能力,并能够很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维护客户的重要利益,促进企业的不断发展。因此,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发展能力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技术创新和发展能力是现代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构成要素。

(六)交易能力 交易能力指的是现代物流企业与外部其他经济主体之间进行交易和联系的一种能力。由于现代物流企业主要是为客户提供物流服务的经济组织,它们提供的这些服务都离不开企业与外部他经济主体之间的交易和联系,其交易能力越强,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也就越强。因此,提高企业的交易能力,可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交易能力也是现代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之一。

三、现代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财务评价

(一)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财务指标体系构建 现代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六个构成要素都各自有评价的财务指标,这些财务指标形成了现代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财务指标体系,见表1。

对表1中财务指标的解释如下:

第一,.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现金流量比率能够反映企业的经营能力及为社会提供服务产品的能力,可以用来评价物流企业的生产能力。

第二,劳动效率和相对劳动效率可以反映人力资源的利用情况,其值越高说明利用情况越好,故可以用来评价物流企业的人力资源运营能力。

第三,社会贡献率、社会积累率以及物流利润率水平的值可以说明物流企业的管理状况如何。社会贡献率可以反映物流企业使用其资产为社会创造财富的能力,社会积累率可以反映物流企业从其社会贡献总额中拿出多大比例用于上交国家财政的情况,物流利润率水平可以反映物流企业的市场支持力情况,其数值与物流企业的市场支持力状况成正比。

第四,评价物流企业服务能力的指标有主营业务利润率、物流服务成本推动率和服务渗透支持率。主营业务利润率可以反映物流企业通过服务渗入而引起的产品附加值的提升状况。物流服务成本推动率可以反映物流企业的成本推动其销售增长的情况。由于企业产生成本支出的目的是为了销售产品,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将成本视为一种无谓的消耗,而应将其看作是一种能够推动销售增长的动力。对企业来说,降低成本就是降低那些不能推动销售增长的、过剩的成本。而由于服务性企业的特点,这类企业的服务成本相对于实体成本来说更能推动销售收入的增长,故现代物流企业可以通过加大服务成本来增加销售收入。物流服务成本推动率的值越大,说明推动效果越好。服务渗透支持率反映的是物流企业中服务成本的增加所需要的销售利润支持的数量。

第五,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和每股收益增长率的高低可以反映企业技术创新所带来的收益多少,以及企业今后发展能力的大小。因此,这三个指标可以用来评价物流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发展能力。

第六,每股收益、营业活动收益率和总资产周转率的值越高说明企业与外部其他经济主体之间进行交易和联系的能力越强,可以评价物流企业的交易能力。

(二)基于层次分析法(AHP)的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财务评价针对现代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价属性多样、结构复杂、通常具有多个层次结构的特点,选出最适合它的评价方法――层次分析法(AHP)。本文运用AHP方法对国内著名的三家现代物流企业(具体名称省略)的核心竞争力进行财务评价,步骤如下:

(1)分析现代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各构成要素及其财务指标体系之间的关系,建立系统的递阶层次结构。

从表1中可以看出,现代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财务评价体系可以分为三个递阶的层次,第一层是“现代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层次,代号为R,称为目的层;第二层是“构成要素”层次,包括生产能力等六个要素,代号分别为S1~S6,称为准则层;第三层是“财务指标”层次,包括资产负债率等18个指标,代号依次为T1~T18,称为指标层。

(2)根据大量专家给出的打分,构建判断矩阵。写出判断矩阵的相对重要度向量,并进行相容性检验,以剔除那些有问题的判断值。

第一,判断矩阵R-S,如表2所示:

该矩阵的相对重要度向量AR=[0.117,0.057,0.208,0.117,0.25,

0.25]T

λmax=1/6*(6.009+6.314+6.198+6.009+6.078+6.078)=6.114

C.I.=0.023<0.1,相容性检验通过。

第二,判断矩阵S1-Ti,如表3所示:

该矩阵的相对重要度向量AS1=[0.291,0.127,0.291,0.291]T

λmax=1/4*(4.309+3.291+4.309+4.309)=4.055

C.I.=0.018<0.1,相容性检验通过。

第三,判断矩阵S2-Ti ,如表4所示:

该矩阵的相对重要度向量AS2=[0.75,0.25]T

λmax=1/2*(2+2)=2

C.I.=0<0.1,相容性检验通过。

第四,判断矩阵S3-T i,如表5所示:

该矩阵的相对重要度向量AS3=[0.105,0.258,0.637]T

λmax=1/3*(3.036+3.04+3.04)=3.039

C.I.=0.02<0.1,相容性检验通过。

第五,判断矩阵S4-Ti,如表6所示:

该矩阵的相对重要度向量AS4=[0.23,0.648,0.122]T

λmax=1/3*(3.002+3.004+3.005)=3.004

C.I.=0.002<0.1,相容性检验通过。

第六,判断矩阵S5-Ti,如表7所示:

该矩阵的相对重要度向量AS5=[0.592,0.333,0.075]T

λmax=1/3*(3.015+3.016+3.012)=3.014

C.I.=0.007<0.1,相容性检验通过。

第七,判断矩阵S6-Ti,如表8所示:

该矩阵的相对重要度向量AS6=[0.149,0.066,0.785]T

λmax=1/3*(3.079+3.082+3.080)=3.08

C.I.=0.04<0.1,相容性检验通过。

(3)计算现代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财务指标总权重,见表9。

(4)分别计算出各备选方案的综合财务评价值,并对其进行排序,最后得出结论。

选出国内三家著名的现代物流企业(企业名称以甲、乙、丙代替),根据三家企业2009年的财务报告数据,计算出评价其核心竞争力的财务指标,然后得出这三家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综合财务评价,见表10:

通过表10中计算出来的层次分析综合财务评价数据可以看出,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最强,其次是乙企业,丙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最弱。由表9中可知,现代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中,交易能力与技术创新和发展能力的权重最大(二者权重都为0.25),然后依次是管理能力(权重为0.208)、生产能力和服务能力(二者权重都为0.117),最后是人力资源运营能力(权重为0.057)。因此,丙企业应以提高权重最大的交易能力与技术创新和发展能力为重点,采取相应措施,不断提升其核心竞争力。而表10中显示的数据表明,构成丙企业交易能力与技术创新和发展能力的财务指标中,净利润增长率、每股收益增长率、每股收益和总资产周转率都是三家企业中最低的。因此,丙企业应采取措施使这些比率大幅度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交易能力与技术创新和发展能力,同时兼顾其他要素水平的提高,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提升其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汪应洛:《企业管理系统工程》,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2]王增孝、高庆祥:《评价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财务指标》,《中国农业会计》2003年第12期。

[3]刘云枫、崔敬东:《现代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中国物流与采购》2002年第8期。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要素范文3

【关键词】财务资源 财务资源配置 核心竞争力

随着我国加入WTO、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企业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格局,企业如何提高核心竞争力和经营绩效一直以来都是企业战略管理研究的重点之一。而财务资源配置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资源配置能力是企业参与竞争、实现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能力。

一、文献回顾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最早萌芽于亚当・斯密的《国富论》(1776)中:企业内部的劳动分工决定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其后,新古典经济学家马歇尔(1925)指出: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企业之间、产业之间的差异分工的结合与各自的技能和知识有关;1990年哈默尔教授和普拉哈拉德教授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公司核心竞争力》一文,其后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更是迅速被企业界和学术界所接受,他们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三个要素,即知识性、配置性、积累性,单一的要素和能力不能形成核心竞争力,各要素和能力只有经过一定的配置才能发挥其作用。此后,国内外许多学者围绕着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对企业核心竞争力影响因素展开研究,他们的观点多数是对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观点的延伸。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理论研究及其实践环节也引起了国内理论界及实践中的企业战略管理高层的高度重视。经济学教授张维迎认为:企业的生死存亡取决于其是否具有强有力的核心竞争力,即是否具有独特的某种资源和能力。这些资源和能力应该具有以下五个特征:①偷不走,即其他企业难以模仿,如企业的文化、品牌优势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资源和能力;②买不到,即核心竞争力不可能在市场交易中获得;③拆不开,即企业的资源和能力之间具有互补性、系统性,他们之间的有效配置形成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④带不走,即资源和能力的组织性和影响核心竞争力的各要素之间具有的综合运行效应;⑤溜不掉,即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持久竞争性。

(二)财务资源配置

在经济学历史上,对于企业资源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776年,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劳动分工理论,指出:企业内部分工的性质和程度是限制规模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从而决定了企业成长的规模界限。Penrose(1959)通过深入研究,从“企业内部知识积累”方面进一步完善了劳动分工理论,认为企业的功能在于获取和组织人力和非人力资源以赢利为目的向市场提品和服务。从这一理论已经开始对企业内部资源进行分类,企业资源的概念逐渐清晰。Wernefelt(1984)提出“企业的资源基础论”,它的发表意味着资源基础论的诞生。该理论假设:企业具有不同的有形和无形的资源,这些资源可转变成独特的能力;资源在企业间是不可流动的且难以复制。资源论的基本思想是把企业看成是资源的集合体将目标集中在资源的特性和战略要素市场上,并以此来解释企业的可持续的经营成果和竞争能力。

财务资源是形成企业的核心能力的重要基础,在对财务资源配置的研究上,国内目前研究成果还比较少,在相对较少的研究成果中有比较大的比例是对我国银行业的核心竞争力的研究,主要有研究结果:余永定等(2002)指出资源配置是在不同的生产目的之间合理地分配与使用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各种需要。张衢(200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银行资源配置的策略和方法》一文中,阐述了商业银行资源配置的特征以及优化资源配置的方法及策略,重点指出财务资源配置的重要性。张振民(2006)通过分析财务资源配置的创新方法如何促进企业全面发展作出研究,结果表明资源配置方法的创新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李宽(2007)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在财务资源配置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立以 EVA 为核心的财务资源配置机制等。

二、财务资源的高效配置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

(一)财务资源和核心竞争力的关系

企业的财务资源分类,从大的方面可以分为硬财务资源和软财务资源。所谓硬财务资源是指企业现实存在的可以在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不同形态的实物资源,包括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与之相对应的是软财务资源,是指由于财务制度的一些局限性,目前无法在财务报表中反映,但是其存在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的资源,如顾客的信息需求、财务信息资源、人力资源、企业管理制度和管理结构等。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得企业不在盲目追求硬资源的累积,而是更加注重软资源的内在培养,以期获取比较优势,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由于软资源具有内部培育性,因而企业很难从市场中获取,使得软财务资源比硬财务资源更具有竞争优势,并成为企业核心能力形成的关键要素。硬财务资源和软财务资源的高效配置可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财务资源配置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系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外层架构和内部涵义上均离不开财务资源的支持;优化的财务资源配置方式可极大地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此同时,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以及由其带来的企业竞争优势和可持续发展,又为企业进一步扩大财务资源的来源提供了重要保证。总之,财务资源优化配置和企业核心竞争力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

根据帕累托最优可知:在整个社会中的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在各个经济主体之间已经得到了合理的配置,没有所谓的闲置和浪费,在此时的资源配置方式下,资源所产生的效用或效率已经达到了最大化,任何改变资源配置的方式,其后果都必然导致总效用或总效率水平的降低,不可能再改善某些人的境况,而不使任何其他人受损。从这一理论出发可知,财务资源的优化配置可以极大的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如果财务资源的配置没有达到最优,那么企业可以通过一些手段,将财务资源的配置达到最优并达到最佳生产效率,提高核心竞争力。

硬财务资源是企业实物产出及收益获取的基础源泉,因而它的结构是否合理 质量是否优良及使用是否有效,直接影响着企业的财务能力的强弱。软财务资源由于是附着在硬财务资源上发挥作用,因而其对企业财务能力的形成及提升也是起着间接的影响作用,虽然顾客的信息需求、财务信息资源、人力资源、企业管理制度和管理结构不能直接生产出可供销售的产品,也不会带来可视的现金流入 但却可以产生重要的财务能力,软财务资源产生的财务能力甚至可以超过硬财务资源产生的财务资源。不管是硬财务资源还是软财务资源,其在企业财务能力的形成及提升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两类资源的优化配置可以有效地形成企业核心能力,从而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财务资源的高效配置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1.企业通过并购或内部资源的培育、加强企业财务管理文化培育,对财务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可以达到以下效果,从而提高企业的财务资源能力,最终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侧重财务目标的预算和控制,改善企业财务状况,通过对企业财务资源的配置,企业的资本结构更加合理化,债务比例和债务结构更加合理化,提高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销售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销售毛利率等,从而强化企业的竞争能力,获取竞争优势。

(2)近年来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要取得企业收益最大化的主要途径就是深挖内部潜力,降低成本及能耗,以成本领先战略取得市场竞争优势,达到提升盈利能力,有效控制成本的效果,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3)提升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地位,侧重于对软财务资源的配置,以财务管理的加强来促进其他方面的管理效果,使得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得到加强,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

2.通过财务资源配置完善产品与服务体系。一个企业最终能够创造价值的是其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在价值创造的财务资源配置下,可以提高企业的产品与服务的附加值,从而让产品和服务体系得到不断的完善。按照价值链会计的思想,一个企业应该将所有的经营活动划分为增加价值的经营活动和不增加价值的经营活动。只有在对产品、部门、机构和客户的价值贡献进行完整、公正评价的前提下,才能按照价值创造的原则为企业创造价值,提高核心竞争力。企业必须在对产品、机构、部门和客户进行明确定义的基础上,借助内部转移价格、成本分摊制度、责任会计制度等管理会计手段和工具,实现价值创造,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

三、优化财务资源配置,创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思路

1.确定财务资源配置的原则和目标。企业进行财务资源配置的最根本的目标就是通过财务资源各要素的科学合理配置,促使企业核心竞争力得到有效提高,进而取得可持续性的效益最大化。在进行财务资源配置时应该遵循的原则:一是投入产出原则或是成本效益原则,即企业在进行财务资源配置时必须考虑成本效益,不能为了进行资源配置而投入的成本大于因资源配置产生的效益;二是可持续发展原则,即资源配置不能以牺牲长期利益为代价牺牲短期利益;三是协调性原则,在财务资源配置的过程中使硬财务资源和软财务资源相互协调。

2.构建财务资源优化配置,专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文化环境。一个企业的文化环境对企业至关重要,构建财务资源优化配置,专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文化环境,使全企业上下都致力于核心竞争力的构建,促进企业快速发展。

3.优化企业管理制度和管理结构。管理制度和管理结构的优化可以提高企业管理效率,管理效率的提高也可以促进企业财务能力的提高,进而加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4.加大优秀人才的引入。人力资源的竞争,人力资源的竞争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尤其是在21世纪,人才最重要,企业必须重视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只有引入对企业构建核心竞争力有促进作用的人才资源,才能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5.建立财务监督约束体系,强化内部机制约束。在正确评价企业经营业绩的基础上,建立一套完整的财务监督约束体系,从而更有效地约束财务资源配置行为,是降低管理成本,提高资源整合效率的有力保障。

企业为了适应外部环境快速变化,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企业必须引入适当的人才,优化企业管理制度和管理结构,创造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环境,建立适合自身需求的战略管理系统,否则势必造成资源浪费,不利于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最终被市场所淘汰。

参考文献

[1]张维迎.谈企业核心竞争力.第四届北大光华新年论坛(2002-1-12)[EB/ OL]1finance.省略.

[2]田奋飞.李国英.基于资源及其配置的企业竞争力分析[J].经济师,2002 (6) P192-196.

[3]陈洪转.基于价值链的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影响要素研究[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7(01).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要素范文4

[关键词] 企业诚信企业诚信文化核心竞争力

一、企业诚信文化

企业文化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新型的管理理论,是社会文化与组织管理的融合,是一种思想,一种价值观,一种行为。关于企业文化的概念,国内外学者有不同的看法和理解,本研究将企业文化概括为: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为企业全体员工所认同的企业哲学,即企业的价值观和经营理念,以及以其为核心所产生的道德规范、行为规范、企业风俗和企业行为的统一体。企业的理念和思想只有真正融入到行为中去才称之为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企业创始人的哲学、企业价值观、企业员工的素质和行为、企业模范人物、企业规范、企业的物质设施建设以及企业形象等。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灵魂,不仅给现代企业注入了无限的活力,并且给企业带来了有形的和无形的、社会的和经济的双重效应。具体表现在企业文化有助于增强企业的凝聚力;规范和约束企业员工的思想和行为,提高员工素质;激发员工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和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以及还有利于树立企业的品牌和企业在社会上的口碑。

企业诚信是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一种稀有资源,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企业诚信即是企业诚实守信的品德在企业价值实现过程中的体现,企业诚信具有经济学价值,是对企业在道德、法律等方面价值的肯定。企业诚信文化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用以规范和调节企业与社会、企业与企业、企业与个人之间信用关系的一种道德理念,它要求企业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尊重他人利益,诚实守信,遵纪守法,不损害对方和公众利益。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

1.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定义

国内外研究者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定义存在着不同的看法,但比较一致的定义是1990年由美国著名管理学者拉哈拉德和哈默在《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文中提出的,文中把核心竞争力定义为:“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派的学识”,并指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之源”。现代企业的竞争,不只是产品、服务和价格的竞争,最根本的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竞争,竞争的实质是看谁拥有难以模仿和学习的竞争力,谁能赢得持久的难以被替代的竞争优势。巴顿(D.L.Barton)将核心竞争力划分为四个维度,即技巧和知识、技术系统、管理系统和价值观系统。其中价值观是核心竞争力的源头,位于核心竞争力的中心。由这四个维度可以看出,构成核心竞争力的主要要素有:人力资源、技术体系、管理体系、企业价值观和研究开发能力。

2.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特征

(1)稀缺性,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长期经营管理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是企业个性化的产物,具有区别与其他企业的独特性,这个特征使得企业极具竞争力。企业有了稀缺性且极具价值的要素就能更好地满足顾客的需要从而在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并最终实现企业的目标。

(2)可延展性,核心竞争力使企业能够渗透到相关市场中去参与竞争。

(3)价值性,这种能力在给企业创造价值的同时也能够给客户带来利益。企业核心竞争力在使企业在提高企业效率、降低成本和创造价值等方面能比竞争对手做得更好,同时也给企业的目标顾客带来独特的价值和利益。企业在满足顾客需要之中实现价值,并从中获得利润,从而保证企业的生存发展。

(4)难以模仿性,核心竞争力应该是不能轻易被竞争对手模仿和学习的。

(5)动态性,核心竞争力是不断发展的能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旦形成,不是固定的、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产品特性和市场环境的变化,尤其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更新的。

三、企业诚信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之关系

企业诚信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系,可以用兰德公司对核心竞争力的三层次理论来解释。兰德公司将企业核心竞争力分为产品层、制度层和文化层。其中产品层包括企业生产的产品及控制其质量的能力、企业的服务能力、成本控制能力、营销能力和技术开发能力;制度层包括各经营管理要素组成的结构平台、企业运行机制和企业产权制度;核心层则包括以企业理念、企业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内外一致的企业形象、企业创新能力、差异化个性化的企业特色、拥有卓越的远见和长远的全球化发展目标。由此可见,企业诚信文化在培养和加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处于最基础、最核心的地位。加强企业诚信文化建设对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企业诚信文化和核心竞争力都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逐渐积累形成的,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企业诚信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并为全体员工所认同的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企业经营理念和企业行为规范与准则等。企业核心竞争力也是通过组织学习和信息共享而缓慢积累起来的,核心竞争力也不能以加倍投入的形式而得到开发和提升。

其次,企业诚信文化是全体企业员工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并且这种价值观表现于每一个员工的行为中,表现于企业领导者的管理理念中,表现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企业独特的文化一旦形成,就难以被其他企业所模仿和学习,这也正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征。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种能使企业不断地延伸和发展新产品、新市场的能力,是一种能整合各种技能技术的能力,这样一种能力是不易被对手学习和模仿的。

再次,企业诚信文化建设为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提供了保障。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经济社会中,企业的生存发展有赖于核心竞争力,而企业核心竞争力只有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品创新和管理创新,才能永远保持其生命力,成为企业发展的强大支柱。创新是核心竞争力的基石。然而,无论是技术还是经营管理创新,都要依靠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企业诚信文化恰恰可以为企业培养出高素质高水平的员工,具有激励员工士气,凝聚全体员工的功能。

最后,从某种意义上看,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而产生的一种综合力,它对企业的资本、资源、劳动力、技术、科技知识、文化、管理等各种要素的交互作用起粘合、膨胀作用,从而使企业投入的生产要素能释放出更大的能量,给企业带来更多的价值。企业诚信文化则渗透于影响核心竞争力各要素的各个方面或领域,对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和加强起着不可忽略的作用。

四、打造企业诚信文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1.加强企业诚信文化建设,培养高素质高技术的企业人,为提升企业核竞争力提供坚实的保障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来自于企业的创新,而企业的创新靠的是企业的全体员工。因此,企业要通过建设诚信文化,通过各种培训和活动,提高员工素质和业务水平。诚信文化的价值观一旦深入到员工的意识中,员工就会在其工作和生活中自觉按照诚信观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另一方面,通过建设企业诚信文化提高员工的业务水平,技术机制才能创新,企业的研发能力才能增强。由此可见,培养一支稳定的、具有多学科知识、多方面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员工队伍,形成企业自身的知识积累体系,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障。

2.加强企业诚信文化建设,培育诚信的企业价值观

一个企业需要有共同的价值观,才能把企业各部门团结在一起,才能把全体员工凝聚在一起,从而才能引导企业各部门以及全体员工统一行动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如果在企业中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能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和企业发展的需要,就会在企业内形成巨大的凝聚力,推动技术创新和企业发展。把培育全体员工共同认知的价值观当作企业诚信文化的核心,才能够确保企业核心竞争力持续升级发展。以诚信为核心的价值观,不仅能增强企业的凝聚力,而且能够为企业创造无限的经济价值如拥有更多的合作伙伴,降低企业交易成本等,以及树立企业信誉,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市场,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得到极大的提升。海尔公司就是以“卖信誉而不是卖产品”“真诚到永远”为理念,以其无形资产带活其有形资产,以改变人的观念和精神面貌改变整个企业的面貌。海尔的成功进一步地证实了一个企业要想提高核心竞争力,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保持竞争优势,就必须培育共同的价值观,加强企业诚信文化建设。

3.加强企业诚信文化建设,提高企业领导者自身素质,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

领导者由于其身份和地位的特殊性及对企业潜在的影响,企业对领导者的素质要求也较高。同时,企业领导者是企业伦理建设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其伦理人格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企业精神和企业形象,同时也对企业员工的伦理素质的提升产生着深刻持久的影响。显然,企业领导者素质直接影响到企业诚信文化的建设。因此,企业领导者首先要做到诚信,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建设好企业诚信文化并使企业核心竞争力得到提升。

4.加强企业诚信文化,增强企业竞争力要素的整合能力

1994年,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又在《竞争大未来》中指出“核心竞争力是能使企业承包为用户提供某种好处的一组技能或技术整合,而不是指单个技能或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是由不同的竞争力要素有机联系起来的一种综合竞争实力。而这种对资源的整合能力是以知识为基础的,靠的是员工的知识和技能。企业要加大力度建设企业诚信文化,丰富员工的知识,提高员工的技能,通过对企业现有资源的识别、利用与更新,挖掘出不同于其他企业的稀缺性能力,最后对这些能力进行整合形成企业特有的核心竞争力。诚然,只有在诚信、和谐、令人奋发向上的企业文化氛围中,企业的各种潜力才能被挖掘出来,企业的各种知识技能才能得到整合。

五、结语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要素范文5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 评价指标 培育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8-258-02

一、核心竞争力的特性

一般说来,核心竞争力有如下特性:

1.价值性。核心竞争力必须富有战略价值,它能为顾客带来长期的关键性利益,为企业创造长期的竞争主动权,并为企业带来超过同业平均利润水平的超值利润。企业提高价值活动包括价值保障、价值提升和价值创新3个方面。其中价值保障是一种有效过程,它要求在不断降低成本的同时,保证产品价值和顾客可接受的价值不受影响;价值提升是一个提高过程,是对现有产品和服务进行不断地改进,以提高其档次和顾客可接受的价值水平;价值创新是一个创造过程,是真正的核心能力。衡量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是看在过去5年的产品销售总额中,有多少用于企业内部的创新。有的企业主要是依靠对现有产品经常性地改进,有的企业则能够不断地开发研制出全新的产品,而后者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创新企业。

2.独特性。又称独具性,即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企业独自所拥有。同行业中几乎不存在两个企业都拥有准确意义上相同或相似的核心竞争力。这是因为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在企业演进过程中长期培育和积淀而成的,它孕育于企业文化,深深融合于企业内质之中,为该企业员工所共同拥有。企业运作模式、规章制度、员工的素质、能力、概念、行为方式等支撑企业核心竞争力,因而企业核心竞争力不为企业中的个别人所拥有,更不为其他企业所能模仿和其他竞争能力所替代。独特性和持久性内化于企业整个组织体系、建立在系统学习的基础之上,因而更加不容易被别人轻易模仿、转移或占有。

3.延展性。企业核心竞争力有力地支持企业能延伸到更有生命力的新事业领域中去。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种基础性的能力,它为企业其他各种能力的发挥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平台”,即能够从该项能力衍生出一系列新产品或服务,使企业的核心能力形成某项或几项核心技术,而该项或几项核心技术相互交叉进而形成一个或多个最终产品,不断为消费者提供创新产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延展性能保证企业多元化发展的成功,而多元化战略的成功关键在于同心多元化,这个“心”不是别的,正是企业核心竞争力。

4.价值可变性。核心竞争力也有自己从产生、成长、壮大直到衰亡的生命周期。经过一段时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特别是最终产品、核心产品、核心技术会随着市场竞争加剧、科学技术发展而逐渐失去其竞争优势,甚至被淘汰。这样,原来的核心能力就会变成基本的、一般的能力,甚至完全失去竞争能力。因此,企业必须不断地学习,进而自行创新和在市场竞争中反复磨练,才能不断培养和强化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二、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及评价指标体系

1.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个复杂和多元的系统,包括多个层面,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核心技术能力。构成核心竞争力的核心是企业的核心技术能力,它包括企业的R&D能力、产品和工艺创新能力,核心技术能力的高低决定了企业将技术资源向技术优势进行转换的能力和水平。(2)应变能力。企业应变能力是指企业随时根据市场供求状况的变化、消费倾向的改变和技术革新进展而及时调整产品结构,这种应变能力是使企业在复杂的竞争环境中得以取胜的关键。(3)组织协调能力。它涉及到企业的组织结构、信息传递、企业文化和激励机制等诸要素,它的作用在于通过管理过程的制度化、程式化。将企业的技术知识和生产技巧融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中,企业组织效率的高低决定了企业将技术优势向市场优势转换的效率。(4)企业影响力。反映企业在成长过程中培育的对外影响力,其直接或间接影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企业的市场营销能力以及企业产品在消费者中的美誉度。

2.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的原则。为了科学地评价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应遵循如下原则:(1)系统性原则。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因素很多,对它的评价不能只考虑某一单项因素,必须采用系统设计、系统评价的原则,才能全面客观地作出对核心竞争力的评估。(2)可行性原则。设置指标时应注意指标含义的清晰度及数据的可得性,尽量避免产生误解和歧义。另外还要考虑指标数量得当,指标间不出现交叉重复,消除冗余,以此来提高实际评估的可行性。(3)可比性原则。核心竞争力指标应在企业间普遍适用,其所涉及的经济内容、空间范围、时间范围、计算口径、计算方法应可比,既便于企业的横向对比,又便于企业的纵向对比。

3.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1)R&D能力。企业科技人员比重=企业科技人员总数/企业职工总数。该指标反映了企业科技力量和整体科技素质,比例越大,说明企业科技力量和科技整体素质越高。

R&D人员占科技人员比重=企业直接从事R&D人数/企业科技人员总数。该指标反映企业投入R&D人力状况,比例越大,R&D能力越强。

R&D经费比重=企业R&D经费数额/企业销售收入总额

该指标反映企业用于R&D的资金能力,比例越大,R&D能力越强。

(2)创新能力。专利拥有比例=企业拥有专利数量/行业拥有专利总数。该指标反映企业R&D能力的效果和科技水平领先程度。

新产品产值率=同期内新产品总产值/一定时期内全部产品总产值。该指标反映企业技术开发的实绩。

产品和技术领先当时科技水平的程度。该指标反映了企业综合的技术能力,领先程度越大,产品和技术使竞争对手越难以模仿。

同类产品更新换代速度。该指标反映了企业综合技术能力,更新速度越快,竞争对手越难以超越。

企业具有与自己技术有关的产品族。该指标反映了企业核心技术的衍生和科技开发及转化能力。

(3)应变能力。应变能力=企业新产品开发率/行业平均新产品开发率。其中新产品开发率=(在研产品数+储备产品数+新产品投产数)/现有生产产品数。

(4)组织协调能力。聚合力=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聚合力指企业培养企业文化,使企业群体建立共同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和经营理念从而形成的内聚力。它包括领导班子的团结进取和职工群众的凝聚力,因为企业聚合力是以企业为力场的一种动力,它对企业的整体行为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所以用全要素生产率表示。

生产能力有效利用率=有效的生产能力利用规模/总平均生产能力。该指标反映了企业现在生产能力所生产的产品在市场销售中实现其价值的程度,是企业组织协调能力的外在表现。有效的生产能力利用规模是指一定时期生产的产品中实际销售的产品数量相对应的生产能力利用规模。

(5)企业影响力。产品市场占有率=本企业对应商品的销售额/同行业的商品销售总额。该指标反映企业产品的市场渗透能力。

产品美誉度=对企业信赖或有好感的人数/对企业认知的人数。

该指标说明企业产品及服务给社会和消费者带来的好处。

三、核心竞争力的培育

1.核心技术能力培育。核心技术能力具有静态和动态双重特性,企业核心技术储备水平是企业核心技术能力的基础,也是其核心技术能力的静态表征存量,而对核心技术存量的应用和操作,则涉及核心技术的递增和重组过程,是核心技术能力的动态表现。要提高我国企业的核心技术能力,企业的经营者首先要转变对科技进步的认识,把推进企业科技进步、培育企业核心技术当作头等大事来抓,加大科技开发资金的投入,调动工程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要积极引进科技人才。

2.战略决策能力的培育。企业战略决策是企业带有长远的全局性的谋划。企业要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对可能发生的重要事件、机会和威胁、优势和劣势及时作出灵活的反应,准确预测产业的动态变化趋势,才能把企业的核心技术转换成企业的竞争优势。这就要求企业努力提高全体职工的素质,提高对信息是企业资源的认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参与市场信息的收集、分析和研究。在现代信息技术已成为普通人得心应手的工具的今天,企业组织中的普通成员均有可能通过电脑网络系统、报纸、杂志、电视等渠道获得大量的信息,通过这些信息来提高广大职工参与企业重大决策过程的积极性,从而推动企业决策迈向民主化、科学化,以适应新的市场竞争环境。

3.组织协调能力和生产制造能力的培育。传统的工业企业是以管理人员为塔尖,操作人员为塔底,人员结构成塔形。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从事知识和信息工作中的白领职员人数的大幅度增加,蓝领工人数量锐减,从而使人员结构呈菱形。这就要求现代企业组织系统的扁平化和分工合作方式的小组化。通过优化组织结构和改变分工合作与分配方式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逐步向精益生产(Lean production)、并行工程(Concurrent Engineering)、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等一系列新的制造和管理模式迈进。这对于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率,提高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有重大的促进作用。

4.营销能力的培育。企业的营销战略是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营销策略是营销战略顺利实现的重要保证。从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看,大多数企业都不太重视营销策划工作。有不少企业甚至连营销策划的组织都没有,这就很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因此,确实转变营销观念,加快企业营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在企业中逐步建立起以顾客为向导,以价值增值过程为中心,整合营销的各种要素,提高营销整体运作效率和效果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证。

此外,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全球化、数字化、信息化步伐的加快,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也越来越快,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念等无形资产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贡献也越来越大。企业不仅要抓好技术体系的完善,组织管理体系的建设、信息体系的培育,还要抓好职工技能的学习和积累,抓好企业文化的建设和价值观念的更新,这些都是培育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面。总之,核心竞争力的提高是通过一系列连续强化过程来构建的,这一过程可能会经历很长一段时间,但是企业一旦建立了核心竞争力,就不会因为被模仿或其他竞争力所替代。没有投资核心竞争力建设的企业,今后会越来越难以进入新兴的市场领域。

参考文献:

1.管理世界,2002(4)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要素范文6

关键词:煤炭企业 财务 竞争力

一、煤炭企业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与企业财务核心竞争力的区别和联系

从本质上来说,煤炭企业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企业财务核心竞争力与其他企业是相同的,因此,本文将煤炭企业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与企业财务核心竞争力简称为企业核心竞争力与企业财务核心竞争力。

就现代而言,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在企业中对知识与技能的整合,以及企业对行业知识的创新、感知与预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决定了企业的发展前景与发展路线,是企业最基本的必备要素。企业核心竞争力主要包括三个特点:第一,独特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应该是该企业独特的知识与技术,是其他同行所不具备且不能效仿的;第二,长期稳定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应该具有使企业能够在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下长远发展的作用,简而言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要具备先进优秀的技术与技能,使企业不被社会所淘汰;第三,整合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应该是对现今已有知识与技术的有效整合,将已有的知识与技术创新为更加高效先进的知识与技术。

企业财务核心竞争力是基于企业核心竞争力上的,企业财务核心竞争力由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成长能力以及社会贡献能力等财务能力高效整合而成。企业财务核心竞争力主要包括四个特点:第一,动态持续性,企业财务核心竞争力应该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而发展,要在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下,自身不断的吸收新事物,不断的改进,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从而使得企业能够长远发展;第二,价值创造性,企业财务核心竞争力要为企业创造价值,使企业的盈利最大化,这是对企业财务核心竞争力最基本的要求;第三,内隐综合性,企业财务核心竞争力应该是独特的、难以被人察觉的,自身应具备足够高的隐藏性,对外具有神秘感;第四,协同效应性,前文已经说过,企业财务核心竞争力是由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成长能力以及社会贡献能力等财务能力高效整合而成的,因此,企业财务核心竞争力为企业创造的价值应该要远远大于企业各项财务能力所创造的价值,要体现出各项企业财务能力之间的协同效应。

由上文可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财务核心竞争力的联系相当密切,企业核心竞争力包括企业财务核心竞争力,企业财务核心竞争力在企业核心竞争力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企业财务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从而促进了企业的长远发展。

二、煤炭企业财务核心竞争力的影响因素

煤炭企业财务核心竞争力的影响因素无疑有许多,一一细数过于冗长,因此本文将影响煤炭企业财务核心竞争力的因素归结为三大主要因素。

第一,财务资源。财务资源分为资本、财务关系以及财务人员三大部分。首先来介绍一下资本,资本在财务资源中是最根本的部分,也是企业运行与发展的基本要素。企业财务核心竞争力最重要的就是要使资本逐步扩大,资本对企业有着重大的影响,资本分为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固定资本越多,企业的社会信誉度就越高;流动资本越多,企业的运行就会越流畅。其次来讲讲财务关系,企业与股东、债权人、员工之间都存在着不同的财务关系,正确明了的财务关系可以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行,能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最后是财务人员,从本质上来讲,财务人员属于人力资源,但从财务的角度上来说,财务人员可以看作一种活的财务资源,高素质的财务人员可以使企业的财务竞争力更大。

第二,财务战略。在企业的基本财务活动中,企业的财务战略包括筹资规模战略、投资规模与方向战略、收益分配战略等。企业的财务战略对财务资源进行了长远有效的分配,使企业的发展更加源远流长,也使得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获取更大的利益。从根本上来说,企业的财务战略决定了企业的财务核心竞争力。

第三,财务能力。财务能力主要包括财务营运能力、财务管理能力以及财务应变能力。财务能力使企业能更有效地使用资金,更科学地进行企业财务管理,更冷静地处理企业所面临的风险与危机,保障了企业的流畅运行与长远发展,提高了企业财务核心竞争力。

三、提升煤炭企业财务核心竞争力的要素

提升煤炭企业财务核心竞争力主要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企业经营者应重视企业财务核心竞争力对企业运行与发展的影响,在企业运营时,要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不断整合各项财务能力,对财务资源进行正确有效的分配,提升企业的财务核心竞争力。

第二,在确定企业的财务战略之前,要先明确企业的出发点,要以提升企业财务核心竞争力为出发点去确定企业的财务战略,这样才更利于企业财务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第三,企业应时刻重视并加强对财务能力的建设,这对于提升企业财务核心竞争力来说是最本质的要求。

四、结束语

煤炭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要求煤炭企业重视企业本身的发展,而企业财务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无疑是企业发展的一大助力。本文对企业的财务核心竞争力做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并提供了提升企业财务核心竞争力的要素,可使煤炭企业通过提升企业财务核心竞争力得到更为高速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黄邵筠.基于财务分析视角的A煤炭集团盈利能力评析[J].中国煤炭,2013,(11):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