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计算机职业认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计算机职业认知范文1
摘 要:面对中职计算机类毕业生新的就业形势,学校要从社会人才需求多元化、应用性出发,结合职校生自身特点和学习需求,改革现行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多规格、多方向、有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
关键词 :计算机专业 人才培养 课程设置
学生的就业情况直接影响到专业的生存与发展。目前中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对口就业形势比较严峻。中等职业学校要直面问题所在,结合当地经济发展需要和学生实情,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新路子,改革现行的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
一、分析需求,研究对策
地域经济发展直接影响到人才需求。笔者学校地处山区县,电子类、机械类毕业生多数输送到大城市的经济开发区就业。可是计算机类毕业生去大城市就业机会不多也不适应,一方面跟高学历求职者竞争不是对手,另一方面自身能力与专业技术欠缺。因此,异地就业市场不大。
随着信息技术的推广和网络技术的应用。缙云县大多数的企事业单位以及城市居民家庭都用上了计算机和网络。通过调查了解到,本地的很多个人与企业还是比较喜欢录用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因此,中职计算机类毕业生只要是“物美”,立足本地寻找发展平台,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还是有较大的施展空间。
笔者通过收集就业学生的反馈信息和对缙云县企事业单位的人才需求调查了解到,比较适合中职计算机类毕业生的职业岗位主要有:办公室文员、仓库管理员及车间统计员、计算机营销及售后服务人员、网站建设及维护人员、图形图像处理师等。从这些需求情况可以看出,随着计算机应用功能的开发和应用领域的拓展,计算机类毕业生的就业具有面宽而需求规格多样的特点。
因此,学校计算机人才培养必须与社会需求互动,结合职校生自身特点和学习需求,改革现行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多规格、多方向、有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
二、定位目标,明确规格
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面向生产服务第一线的技能型和技术型人才。在此大目标指导下,中职学校在确定专业培养目标时,一方面,可以依据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需求多规格、多方向的特点,构建多元化的人才培养目标;另一方面,基于“全体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学校应正视职校生素质参差不齐的现状,允许每位学生“学习起点不同,专攻方向不同,成才目标不同”,将专业人才培养分多个层次。
从需求信息收集可知,中职计算机类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主要有两类:第一类是以计算机为工具开展工作,即计算机操作员,这类工种对计算机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较低,只需掌握计算机应用的一些基本操作技能。第二类是依靠计算机知识和技术进行工作,如售后服务人员、网管、网站建设人员、图形图像处理师等。这类工种就要求学生除了掌握计算机基本技能外,还应具备职业岗位需要的专业方向技能。因此,学校可以将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分两个层面,即计算机操作员和技术服务人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能力、兴趣爱好以及未来从业的意向,自主选择一个层面的某个方向进行专攻发展。
为此,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可以根据国家计算机教育指导委员会提出的以“培养规格分类”为核心思想的计算机专业发展的建议,结合市场人才需求和中职学生自身的认知规律、学习需求,实施“大专业多方向”的人才培养战略,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多元化。
三、制订方案,落实措施
中职学校在制定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时,应坚持就业导向原则,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从学校实际出发,对专业课程设置、教学方法选择和能力培养途径等方面进行合理设计,突出专业培养特色,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优势。
1.优化课程设置,突出专业特色
课程设置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因此,学校的课程设置要集中、合理、实用,体现专业培养方向,突出专业特色。
课程设置要与学生能力要求相结合。计算机应用领域广,知识更新快,可学内容多。但学校的课程设置不可能也没必要面面俱到,应坚持“必需、够用”的原则,切忌过大过多。例如,把《电工基础》和《电子线路》缩为一门《电路基础》,《C语言》和《QBASIC语言》选学一门,同时针对岗位培养需要,把网络与三维设计分为两个专业方向,增加一些实用性的专业方向课程,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个专业方向发展,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对专业方向课程进行精雕细琢,从而掌握更专业化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形成特长优势。
课程设置要体现专业人才培养特色。为适应社会多元化人才需求和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学校应按“大专业多方向”方法设置课程,突出专业培养特色。例如,计算机应用专业的课程设置可分为三个模块,即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专业课模块细化为多个专业方向,如文字数据处理、微机安装维护、网页设计制作、网站建设管理、图形图像处理等。各专业方向根据职业岗位知识和能力培养需要开设相应课程,并渗透行业知识。如网站建设管理模块开设网络技术基础、局域网组建与管理、网络安全与维护等专业课程。课程管理坚持“基础统一,选修放开”原则,对文化课和专业基础课实行学、统一考试,使每位学生都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对专业方向课程实行“活模块”选学,分方向选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和职业意向选择一个适合自己发展的专业方向,进行专业特长精修。此外,学校的教学计划编制要便于课程管理和适合学生的学习规律,避免“统一”与“放开”的冲突,尽量将专业基础课放在前三个学期开设,从第四个学期开始集中开设专业课,实行分专业方向教学。
2.加强能力培养,提升就业优势
对于面向就业的职业教育来说,学生技能优势不强、实践能力薄弱是造成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因此,学校要努力搭建适合学生专业技能成长的教学平台,突出技能优势,进而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实行“操作+应用+实训”的技能教学模式,提高实践能力。“操作”是指学生对计算机操作要熟练。首先,在教学计划上,增加上机操作的课时比例,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其次,在教学方法上,可以在带有大屏幕投影的计算机房上课,让学生边学习边操作。再次,要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定时开放计算机实验室。比如在课外活动或周末开放机房,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计算机,增加操作机会。
“应用”是指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过程。首先,理论教学以够用为度,强调以应用为主,重视现场教学和案例教学。其次,理论学到一定程度,教师要给学生布置综合习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路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学习网络技术课,可以布置校园网方案设计、网络安全技术等习题,让学生通过讨论或查资料等途径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再次,开展各种与计算机应用相关的科技活动和竞赛。如组织网页设计大赛,参加校园网设计与维护等,让学生有机会检验和展示自己的专业技能。
“实训”是指接触实际工作岗位参与实习训练。学校可以把技能训练场所从课内扩展到课外,从校内拓展到校外,让学生面向职业岗位参与实践。例如,学习Photoshop时,让学生去摄影楼,学习婚纱照的处理、颜色搭配、色相饱和度的调整、色阶的应用等。如此一来,可以学以致用,从而提升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可以增强学生对行业知识的了解,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劳动态度、服务意识、合作精神等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实施“自助式”专业技能分向培养策略,突出技能特长。“自助式”专业技能分向培养策略是指将计算机技能进行优化组合,分层次、分方向,归类为基础技能和专业方向技能两个模块,专业方向技能模块依据岗位需求细化为多个方向模块,然后让学生在掌握计算机基础技能的前提下,根据自身特点及未来从业需求,自主选择一个方向模块的技能精修,开展“自助餐”式技能分向培训,从而形成专业技能特长的个性化技能培养模式。分向培养策略的实施可采用“课内打基础,课外练特长;理论统一学,技能分向练”的教学形式。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各种技能兴趣小组和实行专业教师负责制的形式来实现,利用课外活动、晚自修或双休日等时间段有计划地开展技能辅导教学,强化特长训练。例如,想成为网管的学生就参加网络技术兴趣小组,跟随学校网管员,学习局域网组建、维护、网络安全等方面技术,在解决校园网维护维修问题过程中学习、锻炼、提升,从而初步具备网管员应有的专项能力。
四、关注市场,注重实效
学校的市场就是用人单位,若不了解企业的需求,在办公室中闭门造车,是对学生极不负责任的行为。计算机技术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一门科学技术,其软、硬件平均一年甚至更短就要更新一次。这种发展使得学校人才培养总是滞后市场需求。因此,学校要经常性地进行社会调查和市场调研,根据市场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变化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向,优化课程设置,修改教学计划,补充教学内容,实现人才培养规格与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同时,学校要及时收集用人单位对就业学生的信息反馈,检查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专业培养方案,改进培养措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相适应。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趋势,未来的中职在许多专业领域都将被高职取代,适合中职生的岗位将减少很多。面对这种形势,中等职业教育在有危机感的同时,要看到自身优势,正视当前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努力用科学的方法去解决它,争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沈才梁等,高职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社会调查及培养方案研究[J].计算机教育2005(10).
[2]王万森,计算机专业还有几分天下?[J].计算机教育, 2006(2).
计算机职业认知范文2
1 目前我国高职计算机人才培养的现状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全球的高新产业迅猛发展,我国也处在经济体制转型阶段,对科学技术的需求大大提升,当前各个领域的公司企业对计算机领域的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显著提升。为此,我国各个高职院校也都设有了计算机专业,计算机专业也成了学生报考的热门专业,然而学生毕业后就业仍然困难,企业也没有找到高技术型人才,导致学校培养出的人才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轨。深入分析后总结有以下几个问题。
2 高职计算机人才培养的问题
2.1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较低
虽然我国的教育体制改革处于不断发展过程中,但就目前而言尚处在一个不成熟阶段,还处于以前所说的“应试教育”阶段。学生从小学到高中都是一种填鸭式教育,因此当他们迈向高校甚至是大学时,他们自主学习知识的能力很差,甚至没有意识到知识、专业技能和实践以后在工作中的灵活应用。而学生学习专业知识也只是为了考取证明或是来源于就业的危机感,这种被迫、消极的学习与源于兴趣积极主动的学习有很大的不同,积极主动性低从根本上妨碍了专业技能的应用、涉猎更多的知识和创新突破。
2.2实践性项目较少,质量不高
高职院校为促进学生感受就业氛围,自主提升专业技能水平创建一些就业论坛、相关社团、知识竞赛、学生模拟创业等实践项目。这些实践项目有利于学生巩固专业知识,提高交际能力,也有很多学生有很好的专业创意得以发挥和完善。但是也发现了很多问题,比如普及率不够,参与其中的同学只是一部分学习成绩好、有专业特长的人;举办此类的实践项目较少,很多同学想参加却没有机会;质量水平较低,很多同学提出了一些创新型的概念和想法,但是由于技术水平和现实的环境要求受限没有得以实施。
2.3毕业设计的质量水平较低
当前我国高校检验学生专业知识水平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学生的毕业设计,因此大学生的毕业设计这几年来受到重视,但是它的选题越来越趋于僵化,也只有很少学生会将它与专业知识进行综合和交叉。最大的原因是老师对毕业设计的题目形成了思维定势,辅导老师的思路也已经定了型,很难再给学生创新型的指导意见。
2.4实践项目与社会关联度低
当前举办的社会实践项目不仅存在项目数量少,学生参与度低等问题,而且没有与社会企业相接轨。这些实践项目只是对一些传统项目的模仿,而没有走出校门,看看社会、企业真正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这些人才究竟需要具备什么样的专业技能和交际能力。
3 高职计算机人才培养的方案
3.1深化教学体制改革,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深化教学体制改革,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学和课堂首先得进行创新,让教学走出课堂,加强实践教学的力度。高职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成为社会上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他们不仅熟练掌握专业知识,而且能将专业知识转变为实际技能,有动手操作的能力解决问题,而且在解决问题时有不断自我学习、自我总结经验、自我成长及随机应变的能力。因此,高校要不断深化体制改革,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推进研究性教学和研究性学习,优化学习环境和教学条件,优化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
3.2鼓励学生举办、参加实践项目
当前我国有很多国奖、省奖不同层次的专业技能比赛,它们面向全国大学生,采取学生自主报名参加,自主选题,自主组队,自主查阅资料参与比赛的形式。这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优秀同学敢于挑战自己、越挫越勇、不断学习进取的精神,并且让他们在比赛的过程中不断巩固专业知识水平,将专业知识学习灵活的运用,通过这种好多途径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让自己好的想法有途径可以落实,将认知转变成实用性技能,这在学习过程中是一个很大的突破。
3.3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水平要求
毕业设计是大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前,高校对学生在专业技能方面一个重要性的考验和提高学生创新思维、拓展专业知识、提高应用能力的一个重要机会。当前我国的毕业设计要求熟悉掌握专业知识技能,基本上学生只要能独立完成一个作品便可毕业,然而在质量上要求很低,这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对毕业设计的要求高,学生的作品需要有自己的创新型特色,否则很难毕业。然而我国毕业生的就业率较低,对毕业设计不同质量上的要求影响了我国大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不高,这也直接影响了就业。因此,需要的不是教师直接帮学生选题,而是引导他们不断创新选题,勇于发现问题,怀着谨慎谦虚、不怕挫折、严肃认真的态度解决问题。让毕业设计成为迈向社会的垫脚石,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水平和创新思维。
3.4校企合作,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加强与社会企业的合作,加大投资力度建立实训基地,将教学课堂真实的搬到工厂企业,做到教学实训一体化。将课堂与工程企业相融合,给学生创造工作氛围,深入认识并理解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应用的重要性。根据专业特色,建立信息管理、平面设计、编程、网络系统等多个计算机工作室,这种优质的工作室能切实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的创新性的想法可以落实,安排老师及企业人才切实指导学生做实践项目,帮助破解专业上的难题以及实际操作上的困难,激发学生的创新型思维。可以推进学生的深度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让学生切实感受工作氛围和企业文化,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计算机职业认知范文3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专业;网络工程;技能型;职业能力
网络工程是计算机网络专业的一个重要分支(专业方向),在一些学院甚至作为单独的专业开设,是近年来随着我国信息高速公路的加速建设孕育而生的新型专业,培养的人才主要为我国信息高速公路基础建设服务。
我院从2000年开始计算机网络专业建设,先后结合了省级教改试点专业、省级精品专业、国家示范高职重点专业等建设项目,进行了近十年的人才培养模式体系构建和实践,在网络工程岗位技能型人才职业能力培养上有了很扎实的研究基础,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下面就结合这十年来的建设经验谈点研究感悟。
1网络工程岗位职业能力培养现状
目前,随着全球网络技术应用的迅速发展,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猛增。据IDC预计,到2009年,高级网络专业人才的总短缺量约为39.6万人,比2006年的21万人有大幅度的上升。随着网络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此类人才短缺最终将会制约地区的经济发展[1]。
在这种需求趋势的推动下,多数理工类本科院校、高职院校都加大了该专业建设的力度,按照专业人才培养的层次,网络人才可分成三种类型[2],如图1所示。
1.1研究型人才职业能力培养
对研究型人才,主要培养针对网络技术标准、网络新技术、新产品等方面研究的创新人才。而网络工程注重实践应用,所以研究型大学不适合开设本专业。
1.2应用型人才职业能力培养
应用型本科及高职注重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所以这类岗位人才的培养任务就落到应用型本科和高职院校头上。
应用型本科一般开设网络工程专业,而不是在计算机网络专业中分方向,他们培养的是新产品、新技术的推广者或网络技术新标准的应用先锋,是在整体上指导或设计网络工程实际项目的领导者,一般从事网络架构师、网络规划师、网络系统设计师、系统集成工程师、网络存储工程师、网络安全工程师、项目经理或技术主管等IT管理类和高级工程技术类工作[3]。
因此,应用型本科学院开设的网络工程专业对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很高,一方面要具有很扎实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又要有很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这样的人才应该是信息化建设队伍中的绝对领军人物,也是最难培养的人才。由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处于转型过渡时期(从研究型转为应用型),培养出的毕业生研究水平往往不如研究型大学,工程实践能力不如高职院校,处于两难的境地,正所谓“前有伏兵,后有追兵”。
1.3技能型人才职业能力培养
虽然在理论研究上远不如研究型大学和应用型本科,但是由于高职学院体制灵活、定位准确,往往围绕市场需求开设专业,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正是社会发展或缺的人才,因此成为信息化建设大军的主力,其中也不乏领军人物。
高职院校一般在计算机网络专业中设立网络工程岗位方向,培养的是网络工程项目的实施者,一般从事网络安装工程师、综合布线工程师、系统测试工程师、数据库管理员、系统管理员、网络管理员、服务器管理员等初、中级工程技术类工作。
我们对这类人才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并不高,一方面只需要他们具备够用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重点培养他们在工程实践中的实际操作能力。这样培养出的毕业生具有很强的社会适应能力,一部分毕业生能够胜任与网络有关的中级职业岗位,如网络测试工程师、网络安装与调试师等;一部分毕业生能够胜任普通的网络管理员等初级职业岗位;少部分优秀毕业生甚至能够胜任网络规划师、网络设计师、技术主管等高级职业岗位,或继续深造。
2网络工程岗位职业能力结构分析
在上述初、中、高级职业岗位中,高职院校毕业生占据了绝对地位,是我国信息化基础建设的主力军。在培养网络工程岗位职业能力的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非常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高职院校凭借这个优势,为我国网络基础建设输送了大量人才。下面我将从三个维度分析网络工程岗位职业能力结构[2],如图2所示:
2.1功能维度
从功能维度分析,网络工程岗位职业能力结构(由低到高)可以分为网络工程施工、网络工程设计、网络应用开发、网络工程测试及工程项目管理五个层面。
在这五个层面上,我认为高职院校应当在网络工程施工和网络工程设计两个职业能力方面重点培养学生。为了使学生能够持续发展,其他层面可以适当在课程体系中有所体现,如某些专业课程内容作为了解层次讲授或以选修课等形式体现。
2.2技能维度
从技能维度分析,网络工程岗位职业能力结构(由低到高)可以分为基本技能、综合技能及创新技能三个技能层次。
高职院校培养的技能层次应当以基本技能为主,并结合岗位特点、技能拓展、职业态度和职业素养进行一定的综合技能培养,同时在课程学习中倡导创新技能的自我培养意识。
2.3技术维度
从技术维度分析,网络工程岗位职业能力结构(不分高低)由LAN/MAN/WAN、交换、路由、安全、无线等多方面技术能力组成。
对于应用型本科网络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要熟练掌握甚至精通这些技术能力。而对于高职网络工程专业或岗位方向的学生而言,在各种技术能力的掌握程度上应有所侧重,有些技术能力需要熟练掌握,而有些只要基本掌握或了解就可以了。
3网络工程岗位职业能力培养策略
我院在计算机网络专业建设的十年中,始终贯彻工作岗位职业能力课程的原则(即通过深入企业调研,了解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员所从事的工作,确定岗位职业能力,然后将能力分解到各课程),确定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要培养的能力。
根据前面职业能力结构的分析,结合我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情况,我们将网络工程岗位方向的功能维度定位为网络工程设计与施工;技能维度定位为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有一定的综合技能;技术维度定位为掌握LAN、路由、交换及安全等方面的技术能力。
我院计算机网络专业网络工程岗位的职业能力培养策略如下。
3.1将职业能力培养引入课程体系
3.1.1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通过市场调研,我们在专业教指委的指导下,根据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面向网络工程、网络管理、网站建设等工作岗位的要求,建设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结构。其中网络工程岗位的主要典型工作任务如下所示:
(1) 分析用户需求。
(2) 制订用户需求方案。
(3) 选择组网技术。
(4) 选择网络设备。
(5) 制定网络工程实施方案。
(6) 阅读网络施工图。
(7) 选择、测算布线材料。
(8) 准备施工工具。
(9) 布置线缆。
(10) 安装、测试模块。
(11) 安装、配置网络设备。
(12) 联调网络。
(13) 编写施工文档。
我们根据工作任务的特点和要求,将原有课程整合为以工作过程为基础,以工作任务为内容的项目课程。为全面强化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我们在企业设置顶岗实习活动,学生在企业独立完成。为了学生持续发展的需要,我们还增设了多业务网络解决方案等综合性课程,按照网络工程技术的认知过程,将所有课程顺序化,构建实践主导型专业课程体系。
按照“教、学、做合一”的原则,我们利用校内生产性、仿真性实训基地和企业生产现场,开展以典型任务和案例为主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合的教学活动。通过校企联合,企业全程参与人才培养,达到人才培养目标。
3.1.2以工作任务为主线,建设核心课程
(1)制订课程标准。通过与企业合作,聘请企业一线工程技术人员参与设计课程,参照Cisco、华为等业内龙头企业的IT认证中级标准,建立起项目化的专业人才技能水平评估标准,确定各门课程的评估标准。
(2) 设计教学模块。以岗位工作任务为主线,以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的技能要求为指导,重新序化所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模块,将技能和相关知识系统地结合起来。按照认知过程对核心课程进行教学模块设计。
(3) 改革教学方法。根据课程的技能培养目标和特征,探索适合于各类课程的教学方法,如项目教学法[4]、任务驱动教学法、“三明治”教学法,实行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法和现场教学法等,以任务方式组织实施。
3.1.3以工学结合为目标,进行教材建设
以核心课程教材、精品课程教材建设为龙头,带动专业其他课程的教材建设。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同开发以体现工作任务为主线的工学结合特色教材。
3.2将实验实训基地构建成职业能力培养基地
3.2.1将校内实训基地建成职业能力培养基地
以“校企共建,职业环境,服务社会”为指导思想,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在现有实训条件的基础上,将校内实训基地建成能进行网络工程技能培训,拥有国际、国内知名品牌设备,具有真实职业环境,能应用网络最新技术、能整体承接网络工程服务项目,集教学、培训、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于一体的职业能力培养基地。
为了从组织和制度上保障校企合作,拟整合校内实训基地资源,在专业教研室的统一规划管理下,通过筑巢引凤、自创实体、承接工程项目扩大校内实训基地的规模和功能,为学生开展生产性实训提供保障。
3.2.2建立稳固的校外实习基地
巩固与网络工程企业的合作,同时依托行业,扩大校外实习基地的规模,新建多家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确保毕业生全部参加半年顶岗实习,形成企业、学校、学生三赢的合作模式。
加强对校外实习基地和顶岗实习工作的管理,制订校外实习基地的选择、评价和重新选择制度,完善校外实习基地的功能,与企业共同制定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兼职教师实习指导管理制度、顶岗实习教学组织管理制度等。
3.3引入行业标准,衡量职业能力培养尺度
参照Cisco认证、中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标准、Fluke认证标准等,建立本专业的课程标准和评价体系,使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和技能培训过程相互融合,课程过程考核与最终技能鉴定相结合。实行学生参与技能鉴定可取代对应课程考核的制度。我校毕业生获得中等以上职业资格证书的比例达100%,其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达40%以上。
3.4将职业能力培养引入教学团队建设计划
依托行业,按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要求,通过“内培外引,校企互聘”等方式,建立起一支具有双师结构的职业能力较强的专业教学团队。通过顶岗实践、技能培训和企业在职锻炼等途径,培养出一支教学能力强、职业素质高、技艺精湛的具有双师素质的专任教师队伍。
学校重点培养网络工程方向的院级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使本岗位方向“双师”素质教师的比例达90%以上;建立一支“稳定+动态”的兼职教师库,确保专业教师中的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比例达到1∶1。
4结语
上述四方面的建设充分提高了学生在网络工程岗位职业能力培养的水平,培养的学生能够实现真正的“零距离”上岗,并具备拓展学习和深造的能力。
当然,由于网络工程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在不断变化,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需要一个发展与长期实践的过程,因此就更加需要专业教师根据社会需求,不断提高职业能力水平,为国家网络基础建设培养出更多优秀的网络工程人才。
参考文献:
[1] 思科资助IDC研究表明计算机网络人才短缺. (2006-11-07)[2009-08-30]. .cn/article/article. asp?id=52030&bid=4278.
[2] 施晓秋.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网络工程实践课程体系构建[J]. 中国大学教育,2008(12):35-37.
[3] 胡山泉,高守平,于芳. 应用型网络工程本科专业知识体系建设初探[J]. 计算机教育, 2009(12):88-89.
[4] 杜颖.虚拟项目教学法在网络工程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4):117-119.
Research of Professional Ability Cultivation of Computer Network Engineering Skill Talent
in Higher Professional Colleges
HUANG Han-wen1,2
(1.School of Computer and Communication, Hunan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6, China; 2.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Hunan Industry Polytechnic, Changsha 410208, China)
计算机职业认知范文4
关键词:网络技术;岗位需求:校企合作
1、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人们需要获得大量的信息来满足日常生活和工作的需要,网络和通信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为人们获得这些信息提供了条件,由此社会对于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也是不断增加。怎样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高素质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是我们每一个从事网络技术专业教学的高职教师需要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本文以我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为例,探讨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创新与实践。
2、按照岗位需求,合理设置专业模块
在制定本专业人才方案前,我们对省内多家网络公司、软件公司和一些大中型企事业单位进行了大量地调研,以此来了解用人单位对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通过调研,结合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特点,我们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网络工程”、“中小型网站开劣与维护”和“企业网络维护”三个方向,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根据这三类岗位的岗位要求,将专业课程教学设置为相应的三个模块,这样学生既可以对计算机网络技术有一个整体的认知,又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将来的就业取向,在学习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去重点学习相应的模块。
3、引入开源软件课程
目前国内使用的软件大多是以微软的Windows平台为基础的,导致国内各大中院校在计算机相关教学时,无论是在计算机基础、服务器配置、软件开发和应用软件使用等方面,也都是以Windows平台为基础。微软公司开发的软件,使用简单,开发效率高,但使用它的费用也是高的惊人,对于一个中小型单位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负担,从而导致盗版软件的泛滥。随着国内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日益重视,盗版软件也将逐渐退出市场。
开源操作系统和大部分开源软件是免费的,遵循开源协议开发的应用软件成本低,非常适用于中小型单位。开源软件项目已纳入到国家科技部“十二五”规划中,随着开源软件项目不断推广,社会对开源软件人才的需求量会不断增加。因此,我们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将开源软件课程引入其中,比如,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加入Linux基本操作的内容;阿络操作系统课程,以windows Server为主介绍各种网络服务的配置和应用,同时开设另外一门课程介绍Linux环境下网络服务的配置和应用。通过引入开源软件课程,提高学生就业时的竞争力。
4、紧跟社会发展,将新知识、新技术引入教学中
人们的需求和社会的进步,导致网络和通信技术高速地发展,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一味地按照传统给学生讲述一些过时的、落后的技术,将非常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就业,因此我们在选修课中开设了网络新技术、网页制作新技术等课程,将新知识、新技术及时地带到课堂。同时网络和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也带动了相关专业地发展,将自动控制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等多学科相结合的物联网产业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一个趋势,对人才的需求量也非常大,我们在进行课程设置中,将物联网技术引入培养方案中,比如开设了物联网概论、无线通信技术等课程。新知识、新技术的引入,—方面扩大了学生未来就业的范围,同时也锻炼了师资队伍,为学院将来开设新专业提供了师资储备。
5、教学组织与实施
5.1 聘请企业专家给学生授课
职业教育的特点是面向企业的用工需求去培养人才,在企业一线工作的专家是最了解企业需求的,对企业中所使用技术也是最熟悉的,把企业专家聘请到学校中进行专业知识的讲授,—方面企业专家丰富的工作经验非常吸引学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方面企业专家的现场经验,也使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少走不少的弯路。同时把企业专家聘请到学校来,还为专业课教师提供了与企业专家交流的机会。教师与专家面对面地交流专业领域的热点问题;教师深入企业一线调研,了解企业需求,根据企业需求更改人才培养方案;与企业专家共同对企业中的一些项目进行研发。这些大大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
企业专家大多工作繁忙,尤其是IT业的企业专家更是如此,因此我们在聘请企业专家授课时并不要求专家整学期的来学校授课,而是采取多种形式来完成企业专家的授课,在专家有时间时,在保证教学计划完整、合理的前提下,将课程中的一部分内容交给专家来讲授;还有—种形式是请专家来学校举办专题讲座,介绍企业一线所使用的新知识,新技术。
5.2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职业教育的核心任务是为企业服务,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快地适应企业的需要,我们在授课时将企业已经完成的案例拿到课堂上来,作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同时与多家网络公司合作,在不影响企业正常工作的情况下,让学生积极参与企业的工程或项目,比如企业将一些小型网站的制作任务交给学生来完成、学生参与企业所承担的网络工程项目等。学生通过参与企业的工程和项目,使学生更加了解企业岗位对自己的要求,学习更具有针对性和主动性。
5.3 团队合作,自主学习
为了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根据专业方向,我们组建了三个工作室:网站设计维护工作室、网络工程工作室和网络维护工作室。各工作室配备优质资源,教师负责安排工作室的工作计划和挑选可以进入工作室学习的学生,模拟企业用工制度,引入竞争机制,定期进行考核,对已进入工作室,但不能完成工作室任务的同学要求其先离开工作室,对未能进入工作室,但在自己的努力下,成绩提高快,各方面表现优秀的学生吸纳进工作室。各工作室安排负责人,由负责人独立管理,给组员按工作计划安排任务,整个工作室以团队的形式配合完成工作任务,教师只起到一个安排计划、指导和考核的作用。通过设立工作室,一方面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计算机职业认知范文5
关键词 任务驱动 计算机专业 中职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1任务驱动教学法
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的应用正以极快的速度向着网络化、多功能化、行业化方向发展,作为培养面向地方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初中级实用型人才的中等职业学校来说,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鼓励学生敢于动手、勤于实践,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学生向专业化和行业化方向发展。“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提倡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2教学中任务驱动法的实施
“任务驱动”教学方法不仅仅要“授之以鱼”,更强调“授人以渔”,强调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全面素质的提高,是对传统教学的发展,非常适合计算机类课程的教学。在多年教学过程中,不断学习理论指导上机实验,并将“任务驱动法”在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实施,得到了学生的认同,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2.1设计任务
任务驱动教学方法体现了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任务”设计是教学方法实施的关键环节。教师在精通教材的基础上进行“任务”设计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现有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兴趣等特点,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等原则。任务是知识与技能的载体,它把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与技能进行有效的组织,形成具有趣味性的任务,任务的设计必须以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为指导。“任务”可以是具体的实践环节,也可以为问题形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通过创设的问题情景,把所学的知识巧妙地隐含在一个个“任务”当中,让学生参与进来,通过各种途径、各种方法、各种手段去完成“任务”,在学生完成“任务”的同时能够掌握知识的要点,也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协作能力。任务的选择要注重实用性,要对学生有吸引,难度适宜,任务量适中,要能激发学生的完成欲望。
2.2解析任务
布置完成任务后,教师不要急于讲解,先让学生自由讨论,分析任务,提出问题。在教材和教师的启发和帮助下,学生对任务进行分析,产生一系列需要分别独立或者依次可以完成的子任务,并找出哪些需要用到旧知识,哪些需要新知识,从而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最后,教师可以通过亲自上机演示和讲解的方法,给出完成该任务的思路,演示具体的操作步骤。
2.3学生自行实践
在实施“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通过模仿、观察、实验、类比,高标准地完成设计的“任务”。在此基础上,再采取引导、点拨、释疑、评价等多种教学手段,促使其在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同时,教师应重视引导学生在组内进行交流、合作,然后再到全班进行交流。这样,学生可以在互动合作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培养合作精神和合作技能,体现团队合作的精神。
2.4评价任务与展示
学生完成一项“任务”后,要及时进行经验交流、展示、讨论并点评,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作出反馈和评价,并进行恰当的深化和提炼。这是知识形成和提高的重要阶段。学生每独立完成一项任务,都体现出学生自己的思路,每个学生的思路、表现形式各不相同,所以答案并不唯一。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获得成就感,这时教师应及时表扬和鼓励,这样可以刺激学生学习的热情与学习兴趣,增强自信,使其在不断地建构与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的同时,也提高自我认识与对自身的评价,让学生在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下不断学习、进步。学生完成任务后,学生相互间进行评比、总结,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指点,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最后,挑选出几个优秀学生作品,对他们的设计成果进行展示,以鼓励创新。由大家一起来评论其优点,并由作者本人来说明制作思路及实现过程。
2.5归纳总结
“任务驱动”的教学思想,是将新知识分解到一些“任务”中,忽略了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和完整性,知识在学生头脑中还是零散的,在一节课或一个单元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并建立起与已学知识间的联系,以加深记忆、理解,从而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建构。
3计算机教学中使用任务驱动法的优势
3.1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与兴趣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爱迪生曾说过“兴趣可以创造出人间奇迹”兴趣是创新的动力,成功的先导。在计算机教学中使用任务驱动法,布置任务后,教师并不限定实现任务的方法和思路,为学生发挥想象力和自由创(下转第88页)(上接第86页)作留充分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兴趣吸引学生去思考、探索、创造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的目的。
3.2使学生更容易掌握教学内容
使用任务驱动法,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是围绕如何完成某个具体任务进行的。教师教学思路清晰,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容易理解教学内容,学得快、记得牢,不论教师教还是学生学,整个学习过程条理清楚、层次分明、顺理成章。
3.3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激发学习兴趣
使用任务驱动教学,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可充分自我发挥,在学习中起主导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起组织、引导、促进、控制、咨询的作用。在计算机课教学中,学生可以在教师的组织下、引导下,用不同的方法完成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知识、思维、技能和情感都得到了锻炼和熏陶,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自然学习兴趣也被激发出来。
4计算机教学中使用任务驱动法需注意的问题
4.1任务驱动教学法虽然有很多优点,但也不是万能的
在计算机教学中,应该在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刻细致分析后,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本人认为应用软件的学习采用任务驱动法,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则不宜采用。
4.2任务驱动教学法要与其他教学方法有机的结合
任务驱动教学法具有别的教学法不可替代的优点,其他教学手段也有独到之处。因此,我们要根据计算机课程的具体内容和学生特点,借助多媒体技术,将多种教学方式结合起来进行教学。
4.3任务设计要明确、具体
不要过于简单化,缺乏可操作性。有的教师对“任务驱动”理解过于片面,认为“任务驱动”就是让学生完成某项个体的工作或制作某件作品。这样的教学结果势必会使学生的学习放任自流。难以收到应有的成效。
4.4设计的任务难度要有层次性
教师在进行任务设计时,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设计任务的难度应具有层次性。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应该设计不同难度的任务。
4.5交互式的多媒体电子教室中进行
采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时,最好在交互式的多媒体电子教室中进行,使任务驱动法的各步骤环环相扣。
总之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适合中专学生的计算机教学法,它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驱动力,是一种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的创新型教学法。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下,提出明确具体的任务是前提,分析任务以形成一个个解决方案是关键,在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中完成任务是重点,最后进行学习效果评价、形成反馈信息是总结提高阶段。它不仅提高了课堂效率,而且拓宽了学生的专业知识,提高了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参考文献
计算机职业认知范文6
关键词:工作室;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建立策略
1高职院校试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期间的问题剖析
首先,专业设置同产业需求之间不具有科学合理的匹配。进行现代学徒制期间,对于适用于现代学徒制试点的专业是有相应规定的,也就是并非全部的专业都可以采取这种模式。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必须要密切的配合好产业实际需求状态,进而推动现代学徒制朝着更加科学合理以及先进性的方向发展。其次,课程内容同职业标准之间未形成合理的对接效果。产生这种问题的主要因素就是,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时,通常是将高职院校作为主要的位置,企业处在辅助的地位上,导致很多的课程内容的设计不同程度的脱离开企业岗位,同时也会大大降低满足职业标准要求度。最后,缺少科学的激励与评价机制,而且现行的机制缺乏创新性。国内展开现代学徒制的职业教育起步尚短暂,所以依然是缺少良好的文化氛围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群体涉及到两方面,即学校和企业,进行试点期间,普遍的具有缺乏创新企业的激励以及评价机制、“高职院校热”而“参与企业冷”的实际状态。
2基于计算机专业工作室探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首先,工作室模式属于现代学徒制的科学性策略,通过实践显示所产生的效果是明显的。当前,在我国高职院校中,具有越来越多的计算机类专业构建起丰富形式的专业工作室,而且覆盖较多的领域,同时逐渐的扩大建设的规模以及扩展建设的范围。在这种形势下,工作室模式逐渐的在增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中发挥出突出的功效,而且成为适用性较高的手段,所以提供给实施现代学徒制的科学策略。其次,工作室模式发展达到了瓶颈期。对于建立计算机专业工作室并且获得到良好成效的期间,在运行管理以及师资队伍的方面上,也产生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工作室教师队伍的构成人员通常是校内的教师,所以导致了不具有较高的项目综合开发能力,以及专业知识滞后等情况显著。所以,以上的部分问题成为阻碍工作室深化内涵建设的关键要素,以及导致基于工作室探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处在一个瓶颈期状态中,但是也充分的表明了,基于工作室的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以及实施潜力巨大,具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3基于工作室的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策略
3.1构建起多层次以及可流动的学生团队
工作室学生队伍的组建需要面向整个年级群体,让各个年级学生均有机会在工作室中加入实施相应的任务。对于一年级的学生,主要就是进行认识性的学习,经学习掌握住计算机行业动态、市场需求规格等,进而对于自身学习目标以及未来发展合理明确。对于二年级学生而言,重点就是进行项目化训练,对于专业知识以及技能实施强化,培养更好的综合技能水平。对于三年级学生,重点实施项目研发以及职业素质训练。相同层次学生,为了有效的将学习热情度提升,应该展开灵动性的考核、按能分级以及按级定岗、按岗接项,将团队工作效率和质量水平提升,获得到最佳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成效。
3.2形成校企互融以及双元培养的高素质导师团队
进行校企深度互融的双元培养制调研,让高素质水平的双师能手带队,构建起新型的、先进的导师团队建设方式。严格的遵循教学原则、结合专业原则、实用性原则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内训外引举措形成专业的教师队伍。内训其实即为增大培养校内教师培养的力度,提供给教师加入到国培项目以及企业顶岗计划方案等中的机会,大力的支持导师团队研究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外引即遵循有关的文件要求,在导师团队中纳入进实训基地的项目负责人或者专业技术者。整个导师团队经常展开教学研究,互相分析最新的计算机行业市场动态、新型专业技术等,将团队职业素质显著的增强。
3.3应用岗课对接的运行管理模式
专业培养目标应该相同于企业岗位需求,所以应该让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运行管理方式做到课内外无边界联动以及岗课立体化互融。因此,应该形成技术服务共建专业课程,首先大力的建设实训基地,将专业带头人的优势充分发挥,密切的联系市场有技术服务需求单位,使得不断的增加技术服务项目数量。其次,发展技术服务项目资源库,平稳有序的落实相应项目,确保课上训练具有良好的质量,切实的落实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达到理想的成效。
3.4实施双标准的学生考核评价体系
高职教育实施现代学徒制期间,师生双方的身份都是双重性的。即人才培养时的学生,不仅要满足高职院校提出的学业要求,同时应该满足企业提出的职业要求。所以,校企合作应该形成合理的、实用性较高的学业标准以及学徒标准,更好的满足对于学生水平的考评,并能够科学的检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质量。学业标准重点对学业的要求进行考评,包括专业知识以及技能掌握程度的考核。学徒标准是依照企业用人标准提出,评价学生职业素质、职业道德等,使得职业技能培养密切的结合起职业精神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