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责任意识的重要性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社会责任意识的重要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社会责任意识的重要性

社会责任意识的重要性范文1

【关键词】商学院;MBA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教育

MBA是源于欧美的一种专门培养中高级职业经理人员的专业硕士学位,培养目标定位在高素质的管理人员、职业经理人和创业者。我国MBA教育自开办以来,已经有20余年的办学历史,为中国社会培养了15余万名MBA毕业生,他们其中不少已经是单位的高层或骨干,是重要的决策者和行为示范者,他们对社会责任的认识将影响企业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决策。

我国目前正处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时期,需要大批掌握经济运行规律、熟悉工商管理、恪守职业道德的MBA人才。但是,长期以来,由于MBA教育偏重于对知识和技能的教育,MBA人文素质和社会责任意识的缺失逐渐显现出来。伴随着近几年环境、社会、经济等领域负面问题的频频出现,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成了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商学院MBA的社会责任教育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一、社会责任内涵、重要性

1.企业社会责任内涵

著名学者阿基.B.卡罗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社会在一定时期对企业提出的经济、法律、道德和慈善期望。”国际上普遍认同的社会责任理念为: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利益负责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对社会和环境的社会责任,包括遵守商业道德、生产安全、职业健康、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节约资源等。可见,企业的社会责任是社会寄希望于企业履行的义务,不主张把赚取利润作为企业的唯一目标,而更强调在生产过程中对人的价值的关注,注重生产过程中人的健康、安全和应该享有的权益,注重企业对社会的贡献。

2.社会责任重要性

对于企业来说,承担社会责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能够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可以得到单位内部员工和社会的认可,树立良好的企业公民形象,赢得较高的口碑。其次,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会积极关注社会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而促进企业提升管理水平和降低能源消耗率,改善企业所在地的生产经营环境,从长远来看会促进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升。企业通过承担社会责任,可以赢得组织认同和社会声誉,为企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使企业得以保持长期可持续地发展。

对于商学院来说,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商学院MBA教育项目作为培养职业经理人和高级管理人才的摇篮,加强MBA学生的社会责任教育,有利于毕业生在走向工作岗位后,自身或者推动企业更好的承担社会责任,进而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效益。其次,加强MBA学生社会责任教育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和趋势。社会责任是跨国企业普遍所倡导的理念,我国进入WTO后,企业经济行为要和世界接轨,要改变传统的经营方式和单纯追求经济利益的行为,而MBA教育是社会责任培养的重要载体。再次,加强社会责任教育是商学院办学的需要。当今商学院的办学竞争日益激烈,一些知名商学院积极参加国际认证和国际排名,而MBA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是其重要考核指标之一。他们认为商学院需要在课堂教学之外,组织学生参与多种层次的社会活动,为不同社会群体提供帮助,多做社会贡献。可见,商学院通过加强MBA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可以培养更加全面发展和更为合格的经济管理人才,同时也促进了其培养体系的完善,提升了办学质量。

二、商学院MBA社会责任教育现状与问题

1.商学院MBA社会责任教育现状

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曾经就商学院的MBA社会责任教育做过一个调查,发现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已经受到商学院普遍关注,绝大多数的院校认为有必要把企业社会责任融入MBA教育中,而且所有的MBA培养院校都愿意支持和参与推动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工作。

目前,国内大多数商学院已经将社会责任教育引入到课程体系中。已开设的社会责任相关课程主要有“企业伦理”、“商业伦理”、“公司治理”、“企业社会责任”等;还有一些商学院将有关内容嵌入到“领导学”、“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等课程中。此外,各商学院还通过举办形式多样的活动,加强MBA学生的社会责任教育,较常见的有研讨会、讲座和社会实践等,邀请企业高管、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通过对话形式共同探讨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同时部分院校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社会慈善公益事业,在实践中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如积极组织学生进行地震捐款、捐物,组织MBA学生参加中国红十字会的活动等;有的学校还鼓励MBA学生捐知识、捐经验,比如中央财经大学开展的“学长助推成才计划”,组织MBA学生与本科生进行结对,帮助本科生成长成才。可见,加强MBA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已经成为商学院的共识,在商学院的积极努力下,我国MBA社会责任教育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2.存在的问题

(1)商学院对MBA学生社会责任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虽然国内商学院已经通过各种方式对MBA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意识教育,但相比国外商学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国内商学院MBA教育强调商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对MBA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教育重视不够,仅有一半左右的学校设置了企业社会责任相关的选修课。围绕企业社会责任的讨论研究并没有深入到商学院的核心观念,商学院也没有把它作为教学内容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MBA学生对社会责任教育的重要性认知不足

MBA学生平均有着6年左右的工作年限,大都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和人生阅历,有着明确的目标,其人生观价值观已经形成。有相当一部分MBA学生在攻读学位的目的上存在着功利主义倾向:如通过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技能实现职业转换,获得更高的收入;结交更多的朋友,扩大人脉资源等。这种倾向导致了学生乐意参加有助于实现他们目标的活动,对于社会责任教育、诚信教育等相关课程和活动,缺乏一定的兴趣。就目前国内商学院已经开展的企业社会责任教育而言,其课程内容匮乏,不具有可操作性;同时,尽管院校组织的慈善捐款活动很多,但多流于形式,很难让MBA学生明白社会责任的丰富内涵,结果是使MBA学生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识较为肤浅,简单认为履行企业社会责任能帮助企业建立良好的形象,但与降低成本和风险,提升社会经济效益无关。

三、加强MBA社会责任意识教育的措施

1.增加社会责任教育投入,强化相关课程设置

为了应对社会责任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商学院需要增加社会责任教育方面的投入,包括培养专门教师,组织编写教材,吸引更多的教授投入到相关研究和教学中等。很多院校将社会责任教育作为相关课程的一个模块,建议将《企业社会责任》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来设立,并将企业社会责任原理融合到商业课程中,进行适合中国本土文化的企业社会责任案例的开发与撰写。

2.通过多种方式,提升MBA学生对社会责任的认知和实践

商学院在做好招生、教学、就业工作的同时,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多种方式全面加强MBA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增强学生对社会责任的理解,促使商学院毕业生能够以对社会负责的态度判断问题、做出决策、采取行动,并积极影响周围的人。如以研讨会和讲座形式,邀请企业高管、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加强实践环节,鼓励学生当志愿者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使他们了解国情、了解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公益组织举办的活动,如积极捐款、担当社区义工、关爱社会弱势群体等活动。

3.多方力量积极参与,共同推进社会责任教育

企业社会责任教育是一个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需要政府教育相关部门、企业等各方力量的积极参与。首先,建议由教育部学位办牵头指导,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举办任课教师培训班和研讨会,组织教材、案例的编写,并制定MBA社会责任教育标准,对各培养院校进行指导和考核。其次,企业在招聘行为中,应设置环节对MBA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进行考核,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参加过社会责任教育相关课程并拥有社会责任实际经历的MBA毕业生;同时,有着良好社会责任的知名企业,应走进课堂,就其社会责任的做法和经验对学生进行讲授,并积极参与社会责任教学案例的开发。此外,国际认证机构及排名机构也应加强对社会责任的考核,增加其分值比重。

参考文献:

[1]王鲜萍.社会责任视角下的MBA教育取向[J].经济研究导刊,2007(10).

[2]方桂荣.论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8).

社会责任意识的重要性范文2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教学 教学资源 学生 责任意识

责任意识是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对学生进行责任意识教育,就是让学生学会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从而对社会负责。责任心是一个人今后能够立足社会、获得事业成功与家庭幸福至关重要的人格品质。思想品德学科教学对学生责任感的培养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更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这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新课标明确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可见,使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是新课程培养目标之一。作为政治教师应该明确培养责任意识是政治课教学的一个永恒主题,因此,作为政治教师我们的责任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唤醒学生的责任意识”。 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把学科知识与责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依托教育资源,培养提升学生的责任意识。

一、巧妙设计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开展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加深学生对责任意识理解。初中生通过合作学习完成教学任务,这既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团队合作意识,也有利于学生在活动体验中获取知识,感悟道理,提升价值。合作学习要求每一小组成员必须承担一定的任务,担负一定的责任,并承担相应的后果。并且让学生学会互帮互助、资源共享、共同进步。比如,在讲解《科教兴国战略》这一课时,我将学习任务分成四部分,每一小组完成一部分,第一组负责收集我国科技和教育方面取得的成绩和不足;第二小组负责探究人类历史上三次科技革命的时间、标志、影响;第三小组结合教材知识负责归纳整理科技、教育的重要性;第四小组探究如何能够提升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各小组按照分配的任务精心准备,在分工合作充分准备的基础上,积极展示各小组的成果。他们运用丰富详实的资料,证实了我国科技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同时也客观清醒的看到了我国在这方面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认识到科技创新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为了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作为中学生必须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运用时政生活案例充实课堂教学,使学生在体验和感悟中提升责任意识

思想政治教学的基本原则之一是理论联系实际,政治课的教学内容都与现实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在教学中,通过真真切切的生活案例来充实课堂,使学生在生活的体验中,意识到自己身上的责任,从而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如:我们在讲解生态文明建设这一内容时,可以充分利用生活中“雾霾现象”的实例,因为这一现实情景,学生在生活中经常看到并且有着真实的生活体验和感悟,于是,我围绕这一现象设置了一系列问题。比如,雾霾问题的出现对于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对此谁应该负主要责任?这时候学生经过激烈的讨论和实例证明,得出了结论。我们每个人都是雾霾天气的制造者,同时我们也是雾霾天气的最大受害者。于是,我接着提问,你在生活中有哪些生活习惯造成了大气污染?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提出了几点做法:(1)吃烧烤食物(2)燃放鞭炮(3)坐私家车出行,焚烧垃圾等等,这时,引出了下一个问题,:大气污染现象严重,为此你有哪些合理化建议?从中得到哪些启示?通过对生活中这一现象层层递进的分析,参与讨论,深刻感悟,使学生意识到环境保护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建设生态文明,改善大气环境,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从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做起,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到自己对环境应负的社会责任。

三、要充分挖掘教材的有关知识,唤起学生对责任意识的认知

社会责任意识的重要性范文3

关键词大学生;感恩;责任

1感恩及感恩教育的内涵

感恩是人的一种较为普遍的情感,自古有之,中华民族一直具有很好的感恩传统,在长达数千年的中华文明发展史中有着不少感恩教育的痕迹,知恩图报,乌鸦反哺等古训对现代的中国人生活方式的选择依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随着时代的不断前进,感恩教育的内涵也得到了不断的丰富,是人们对自然,社会和他人给予自己的恩惠的认可并真诚回报的一种认知情感和行为,它蕴含着人与人、社会及自然之间的认知,情感和态度。感恩教育,是教育者采用一定的教育方式方法,通过感恩教育的相关内容对受教育者所实施的知恩、感恩及报恩反馈的人文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更是一种以人性唤起人性的人性教育。”使得受教育者能够共情,学会体验他人的内心情感体验,从而去理解他人,积极帮助他人,推进受教育者健全人格的养成。大学生的感恩教育是高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该遵循一定的教育规律,运用一定的教育手段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让大学生学会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完善和健全大学生的人格。结合感恩教育的内涵定义和高校教育的实际,笔者认为大学生的感恩教育应该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感恩父母,感恩师长,感恩社会,感恩自然。每一名健康成长的大学生的背后都一个为之默默付出的家庭,父母给予了他们生命,又尽心尽责的将子女从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逐渐抚养成一名身心趋渐成熟的青年。这个过程父母所付出的汗水和精力是难以想象的,所以大学生要学会感恩,首先是要学会感恩父母。师长是大学生在成长路上的重要引领者,他们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向学生们传播知识,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大学生应该对师长有一颗感恩之心。现今我国高等教育得以迅猛发展,国家对教育的投入逐渐加大,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为同学们的安心学习提供许多便利条件和一个安定的学习环境,大学生对这些来之不易的一切应该怀着一颗感恩之心来对待。大自然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条件,大学生应该珍惜大自然给予的这一切,常怀感恩之心,保护大自然。

2责任及责任意识

责任是行为主体在特定社会关系中对特定任务的自由确认和自觉服从。[2]人的责任,即是作为个体在扮演一定社会角色时所应完成的任务,反映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者之间的关系。它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个体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所做所为要与自己的社会角色相符合,二是个体在社会中根据所扮演的角色必须接受并完成相应的任务。责任意识是个体在理解和接受自身所扮演社会角色和要求的基础上,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规范的态度和意愿。它是个人的一种自我感受和内心体验,反映了个人的精神境界和思想品德。大学生的责任分为社会责任和自我责任,与此相对应的大学生应该具备社会责任意识和自我责任意识。大学生一方面应该对自身所作出的行为及其后果有充分的考虑,能够承担相应的责任,另一方面要认可并接受社会所赋予大学生这一社会角色的任务,将自己与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紧密联系起来,承担相应的义务,通过自己的行为去积极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从社会责任意识层面看主要包括孝敬父母,回馈家庭,尊重与帮助他人,热爱集体,热爱祖国,遵守社会公德等方面的内容。从自我责任意识层面主要包括尊重自我生命和发展提升自我等方面的内容。

3实施感恩教育对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1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源于感恩教育

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养成依赖于外部环境与个体心理因素的整合。拥有一颗感恩之心对责任意识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随着95后逐渐成为大学生的主体,大学生的独生子女占比较大。部分父母由于教育理念的偏差,对子女过分的溺爱与迁就。加之,目前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教育过分偏重智力教育,忽视了学校的德育,感恩教育更是流于形式。感恩教育的缺失导致了大学生缺少明确的认识,认为家长、学校和社会提供给他们便利的学习条件都是理所当然的,不能理解他人的艰辛和困难,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团队合作精神。久而久之,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自己所扮演的社会角色,只享受权利不去履行相应的义务,同时不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造成了学生责任意识淡化。例如,现在国家为确保大学生能安心学习,建立了一套完备的资助体系,尽量去解除学生学习的后顾之忧。但是部分学生受资助后,缺乏感恩意识,认为国家给予的资助是自己理所应当拿的,获取资助后依然违反学校纪律旷课缺勤,不去通过学习上的努力来回馈社会和父母的养育之恩。这些事例的出现,呼吁高校教育工作者们加强大学生的感恩教育力度,强化大学生的责任意识。

3.2推进感恩教育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感,强化大学生的责任意识

学生的感恩意识是在个体对自己和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的正确认识的基础之上产生的,在感恩基础上所采取的实践行动则是学生具备责任意识的体现。在大学生中开展感恩教育活动是为了培育大学生的高度负责的精神,使得他们能够明晰自身所扮演的社会角色,使之成为一个对个体行为负责和对国家和社会具有奉献精神的人。现今的大学生生活条件优越,家长和老师给予了他们太多的关爱,他们太需要拥有一颗感恩之心来对待和回报这些关爱与呵护,这是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这些回报不应该是他们外在的负担,应该使之成为他们由衷自发的行为。通过感恩教育,大学生具备感恩的意识和外在行为之后,他们会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对外在赋予他们的关爱不会认为是理所当然的。能够体谅父母的艰辛,学会理解他人,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引导学生对自然心存感恩,有利于培养其良好的环保意识,自觉履行保护自然的责任。对社会心存感恩,大学生们会明晰自己与社会联系密切,使之能够自觉履行相应的社会义务,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对他人心存感恩,可以使学生能够更加明晰自身的社会属性,懂得社会中的人与人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学会付出和关爱他人。通过这一系列的感恩教育活动,有助于大学生感恩意识和生命意识的形成,其责任意识也能进一步得到强化,从而形成健康的思想情感和健全的精神人格,从而提升其精神境界,完善其生命质量。[3]

4以感恩教育为切入点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意识

4.1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大感恩教育力度,凸显大学生责任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大学生心智尚未完全成熟,是其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大学生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既有成熟的一面,也有冲动和非理性的一面,对外界的一些人和事缺乏成熟和深入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的日常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高校开展感恩教育必须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抓手,深化学生的感恩意识和责任意识。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舆论导向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得大学生能够正确处理个人与自然、社会及他人的关系,明白人生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教育他们懂得奉献与索取之间的辩证关系。学会感恩,教育大学生树立责任感。大学生的责任是对祖国负责、对他人负责、对自己负责的统一。教育广大青年学生感恩自然、感恩社会、感恩父母。引导大学生逐渐形成自强自立、报效祖国、服务社会的责任意识。[4]

4.2在感恩教育实践中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将责任意识教育落到实处

我们开展实践活动都是在一定意识的指导下开展的,同时在实践活动中意识也能够得到强化。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意识的最终目的是希望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有一颗责任心去对待一切。所以,在感恩教育中,要凸显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寓责任教育于感恩教育的实践之中,在活动中让他们通过活动进一步地增强社会责任感和自我责任感,在活动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实现责任认知与责任行为的统一。要把感恩和责任意识教育渗透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可以结合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创新学生活动形式,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提升校园的感恩氛围。例如举办感恩与责任教育的主题班会,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增强学生的感恩之心,强化责任意识。当今社会,各种思潮影响着大学生思想观念,对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形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思政教育工作者,应该紧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一主线,在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渗透感恩与责任意识教育,以感恩促进责任教育,引导大学生形成良好的责任感。

参考文献

[1]陶志琼.关于感恩教育的几个问题的探讨[J].教育科学,2004(4).

[2]程东峰.责任论[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3.[3]华莹.大学生感恩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

社会责任意识的重要性范文4

当代美国著名哲学家尤纳思指出,“深刻的自我责任意识是一切一切的根基,它构成了人生存的意义。”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责任在实现人生价值中的意义,将责任意识贯穿于人生中,才是实现自我的根源。在世界经济发展全球化、政治发展多元化的情况下,人才储备成为国家发展战略,人才决定了国家的发展、祖国的强盛。对于肩负着祖国伟大复兴的大学生而言,加强责任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重点是要着力培养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在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国家明确提出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大学生,因为大学生是社会的先进群体,具备深厚的理论基础,是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并对社会产生实际作用的主体,大学生是否具备社会责任感意识,决定了他们自身的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因此,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十分重要。

2.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严重性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物质财富的快速上升,人们在享受物质带来的成功与愉悦的同时,社会出现了金钱至上、金钱万能的价值取向,财富成为衡量一个人成功的首要条件;与此同时党内的少数人经不起诱惑,、,造成社会的巨大影响。这些社会风气,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成长和认知发展,进而部分大学生急功近利,追求物质享受,一切以金钱为目的,完全丧失社会责任感意识。另一方面,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稳固,对外交流进一步加强,各种国外思潮涌入国内,大学生作为社会的先进群体,最先和最容易接受新的思想。部分大学生在不辨真、善、美的情况下,盲目学习与接受,并深信不疑。追求个人的自由主义,一切以自己为中心,重个人利益的追求,轻社会利益;重个人理想的实现,轻社会理想。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因此,加强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是时代的要求。

3.当代大W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模式与问题

(1)理论教学缺乏吸引力,学生不感兴趣

高校承担着大学生的专业培养与思想建设,是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主战场,主要通过理论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养。高校在理论教育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方面的问题,目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高校自身并没有充分认识到理论教育的重要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以及市场对人才需求的情况下,高校的培养模式渐渐趋向市场化,纷纷提出培养注重专业技术的应用型人才,反观思想政治更多的是流于形式,为了存在而存在。另一方面,思想政治课的内容空洞、缺失吸引力,与当代大学生的生活现状脱离严重,不符合实际情况,过于教条化。再加上教师满堂灌的授课方式,学生更是被动接受,只是为了学分而学分,在思想政治方面不仅没有实质性效果,在某些方面反而成为反面教材,引起学生的反感。

(2)社会实践内容形式化

高校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与理论教育相辅相成,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能更好的深入社会,了解社会,充分认识与理解社会,并对自身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通过实践学习,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但高校的实践活动大多过于形式化,只为组织而组织、宣传而宣传,忽视实践活动的真正意义。并没有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角度,去思考和设计实践活动的内容与过程,学生在实践中没有得到锻炼,从一定程度上看,反而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

(3)设计学科的内在属性

设计是技术与艺术的统一,是理性思维与感性思维的结合。作为设计专业的学生除了要熟练掌握操作技术以外,还需具备高尚的艺术修养。起初国内对设计专业的培养,是基于美术与工艺的培养模式,随着国内学者的对外交流与自我思考,设计专业的培养慢慢趋向于多学科之间的交叉性,在这种情况下,艺术不仅没有被取代,两者之间的联系反而更加紧密。艺术是寻找美、发现美、欣赏美、升华美的过程,对美的追求就是艺术的本质,设计源于艺术,对美的追求同样是它的本源,设计是从艺术的海洋中吸收养分,将其融入自身,提升自我价值。对美的追求体现了艺术的价值,同样对艺术的追求体现了美的价值,艺术不仅提高了人的审美,还塑造人的心灵美。从美的角度出发,发现美的存在,用美的方式诠释人的一生,用美的意义实现人生价值。艺术是净化人的心灵、创造美的世界,是大学生美育培养的重要方式。通过艺术培养大学生高尚的思想,陶冶美化心灵,追求美好事物,体现社会正能量,用正确的方式去理解实现人生价值。

(4)设计课程责任感培养的体现

一是.设计“以人为本”的责任意识

设计是“以人为本”的活动,从人的角度出发,组织与实施设计过程。从宏观看,设计是以人类的需要为出发点,改变生活与环境,创造一个美好的世界。从微观看,设计是根据客户的需求,思他人所思,想他人所想,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他人改善生活,从而实现自身的价值。“以人为本”的设计原理,参透着为人服务的意识,具备帮助他人的社会责任意识。设计的发展大约经历了三个阶段,从追求造型到功能至上再到服务体验,从三个阶段看,设计得到完善与提升,主要是体现在服务意识的不断强化。体验设计中的服务意识,完全改变了以往设计师高高在上的服务态度,而是转变为客户至上的服务意识。这种服务意识就是思想转变的根本,具备责任意识的体现。可以得出设计专业的大学生必须具备了责任意识,才能设计出符合客户与市场需求的产品,才能通过专业实现人生价值,才能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二是.设计理念的责任意识

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的变迁,设计理念在不断完善的同时,也延伸出新的概念,如“绿色设计”、“可持续设计”、“公益设计”等等。这些设计概念的提出,都是在社会大环境下产生的,每一个都体现着高尚的社会责任感。工业革命以来,经济迎来快速发展,同时环境和资源也受到前所未有的破坏和掠夺,人类的生存面临巨大挑战。在生态失去平衡、人类面对困境时,设计界提出 “绿色设计”、“可持续设计”等概念,并将此理念付诸于实施,旨在保护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绿色设计”和“可持续设计”是设计对于生态破坏的反思,是设计界的社会道德和责任心的体现。在设计课程中,通过理论的方式将设计概念传达给学生,以设计方向或思路来引导,思考如何通过设计来改变现有问题,加强思想上的认识,实现专业学习与责任培养相结合。

三是设计实践的责任意识

众多设计理念的提出,通过设计实践得到检验与完善,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绿色设计、公益设计等理念的社会责任感,通过设计实践的实施,体现的淋漓尽致。例如:绿色设计课程项目-“洗衣机过滤器设计”。在理论的基础上,本着绿色设计的理念,通过社会调研,发现洗衣机作为家庭电器,在极大的方便生活的同时,也造成极大的污染。如果平均每个家庭每周洗三次衣服,每次排放水量为70L,放置全国13.6亿人口大国,这是一个巨大的污染,而且长期对土壤和地下水进行污染。“洗衣机过滤器设计”就是为了减少对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在洗衣机与管道之间设计一个净水器,在水流入地下之前先进行过滤,减少水中化学成分。公益设计课程项目-“智能障碍者社区协作”,是可益会(江南大学设计学院)为中轻度成年智能障碍者及其家庭的幸福生活而设计的。以“游戏、艺术和手工”等社会协作手段,参与无锡市残疾人庇护所的职业康复培训,并积极向市民传递“残友平等生活机会”的理念,以温暖和有趣赢得了残友们和相关人士的喜爱。以设计为媒介,传递社会正能量,通过设计实践,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设计专业的学生在设计实践中,不仅强化了自身的专业水平,还通过具体的设计解决了社会问题,提高了社会的满意度,提升了自身的幸福指数。

高校现有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模式,已不能完全适应当代大学生的现状,高校应探索更加符合大学生自身需求,全面发展的新路径。笔者在承担设计专业课程中,深感“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以及“绿色设计”“公益设计”等设计概念的社会担当,设计思想与设计实践中包含着社会责任意识。 如果能把设计专业知识与社会责任感结合起来,在培养社会责任感的同时提升专业能力,在加强专业学习的同时提高社会责任认知,试想更容易启发学生兴趣与积极参与,产生更好的效果。

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是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是高校培养合格人才的尺度,是国家长期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如何提高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不是通过改变一种方式所能完全解决的,而是需要整体的协调发展。

社会责任意识的重要性范文5

关键词:大学生;责任意识;意义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4)02-0113-02

人生活在社会中,因此个人必须承担社会赋予的责任,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储备人才,作为民族振兴的重要力量之一,对其进行责任意识教育和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责任,就是具有一定自由和能力的行为主体,基于对自身作为关系性存在和所占有的社会角色的发展性认识,以特定社会道德价值体系为标准,自觉践行各种道德要求的道德行为能力以及自觉自愿承担相应义务的良好品质。可见,责任本身是道德能力、社会规范和个性品质的统一。

责任和责任意识是两个既紧密联系,又互相区别的概念。相对来说,责任是一个客观范畴,是社会规范和个体发展对人的客观要求;责任意识则是主观范畴,是责任主体在面对社会及自身发展要求的责任过程中,将对责任的认知和践行的必要性内化于本人内心世界的情感和意愿,是一种心理特征,是个体履行责任行为的精神内驱力,是个体从接受责任到履行责任的中心环节。具有责任意识的责任主体应能够正确认识所处社会的客观要求、自身的角色以及社会对此角色的期待,能较为准确地预测行为的多种可能,对自身行为与社会要求的关系有清醒的认识,依据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价值规范对行为做出负责任的理性的判断。只有真正具备责任意识的人,才是严格意义上的有德之人。

当今社会发展迅猛,现代化进程超乎人们的想象。物质力量的扩张与道德精神滑坡成为不可忽视的现实问题,由此突显了责任的重要性。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人才,培养其责任意识,使其成为负责任的人,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客观需求,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加强大学生责任意识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大学生良好人格的形成

“‘道德人格’主要是指人们的道德主体意识,包括人们追求高尚道德的内心动力,道德选择的权力感、责任感、独立进行道德选择的能力自信和人格尊严等。”[1]着眼于价值去看待人格,人格存在好与坏,高尚与卑下之分。关于什么样的人格最适合个体与群体的和谐发展的问题,“目前学者们基本达成共识,认为答案应该是‘Big Five’(五大人格理论),包括外倾性、宜人性、责任感、情绪性、开放性。”[2]具体来讲,大学生良好责任人格的目标应为以上五点。

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增强能够使学生自觉理性地把握好人生之路,学会如何完善自身,积极追求使物质和精神生活幸福和智慧的生活方式,不断适应个人和社会发展需求,使得在个人社会化过程中能够立足于社会,促进适应社会发展的良好人格的形成。自觉承担道德责任是个体在社会中生存、发展,成为真正社会人的必要条件,是个体自我完善的内在要求和手段,是保证道德人格形成的内在条件。

良好人格的养成来源于生活,体现着不同的生活方式。教育的目的之一在于塑造人格。大学生责任意识培养有助于大学生全面认识人的责任,学会承担责任,养成完善的责任意识,形成良好人格。强烈的责任意识是大学生健康人格的集中体现。“道德教育的崇高使命在于通过塑造伦理精神,培养完满人格,改善人们的道德生活,实现道德对人生的肯定、调节、引导和提升,而不是教导人们无条件地遵从某种固定的外在的准则。……道德是为了人而产生,而不是人为了道德而生。”[3]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培养表征着道德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客观要求和方向,合乎大学生人格发展的内在价值需求,有助于大学生良好人格的形成。

二、有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马克思曾说过:“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是无所谓的。”[4]人是一种责任存在。责任的本质是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对现实的人的要求,是成为人的条件。具备良好的责任意识是人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因此责任意识教育和培养应是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的内容之一,现在所强调的理想信念教育、世界观、人生观教育都是以责任意识教育和培养为基础和前提。因为全面发展的人才必是具有责任意识,对自己、对社会能够担得起责任的人才。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教育和培养以教会大学生学会负责为目的,以培养良好的责任意识为目标。因此,高校责任意识教育和培养的加强将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提供重要的精神动力和现实基础,有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最终实现。

三、有助于中国高等教育跟上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

责任意识培养是社会发展向人类提出的要求。早在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的报告中,确定的教育发展的方向之一,就是使每个人承担起包括道德责任在内的一切责任。1989年该组织将“面向21世纪的教育”国际研讨会的主题确定为“学会关心”,呼吁一种道德关怀与道德责任。1998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召开了首次世界高等教育大会,明确提出,高等教育首先要培养“高素质的毕业生和负责的公民”。由雅克·德洛尔任主席的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中指出:“事实上,社会的每一个成员在其职业、文化、结社和消费活动中,每天都应承担自己对他人的责任。因此,学校应为每个人发挥这种作用做好准备”[5]。为此,责任意识教育和培养一段时间以来受到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高校的重视。西方主要国家在学校德育中都提出了责任意识教育和培养的内容。如美国的学校德育,强调培养青年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道德推理能力,在塑造国家精神的同时更注重发展青年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在德国,《联邦德国教育总法》规定:“培养学生在一个自由、民主和福利的法律社会中……对自己的行为有责任感。”并在一些州的法规中有进一步具体的责任意识教育和培养目标及内容的规定。法国教育部1977年在《法国教育体制改革》文件中指出:“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培养自由社会的公民,使每个青年具有头脑,从而使他能够独立地重申社会协约,或他认为在需要时能够修改这种协约。”日本的高校德育也一直遵循着1947年颁布的《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的要求进行责任教育和培养。同时,这些国家为实施责任教育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从理论体系上对责任意识教育和培养进行了大量研究,出版了许多相关著作;尝试了一系列责任意识教育和培养的具体方法;对德育课堂教学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其中最重要的是“隐蔽课程”概念的提出与实践。

由上可见,责任意识教育和培养已成为世界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我国的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也必须加强向世界各国学习,重视对大学生进行责任意识教育,培养具有责任感的当代青年,才能使我国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

四、有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2009年9月,时任国务院总理同志在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听课后讲到:“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不仅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而且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要立足于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实际需要,不断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设计,努力培养创新型、实用型和复合型人才,同时要加强爱国主义和理想信念教育,培养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报效祖国,服务社会”。创新型、实用性和复合型,并具有爱国主义和坚定理想信念,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人才,即是国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人才的要求。

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养成对于大学生顺利走入社会,成为合格、有用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责任意识的增强利于大学生创新意识的激发,是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源泉。众所周知,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人才的主要来源,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他们的精神状态,他们的创造能力将对社会发展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具备高度责任意识的大学生必然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更易生成和发扬爱国主义情怀,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合格人才。

加强对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教育和培养,能有效增强他们对社会发展趋势的把握能力,使其合理地完善自身的责任意识,并诉诸责任行为,不断向着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合格人才的标准完善、发展。具备强烈责任意识的大学生将进一步有效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健康、快速发展。同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提高公民责任意识,构建责任社会的过程。因为,只有每一位公民,尤其大学生都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才能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的和谐社会。总之,加强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使其具备责任意识,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人才,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 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53.

[2] 戚万学.道德教育新视野[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9.

[3] 郭金鸿.道德责任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296.

社会责任意识的重要性范文6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责任意识

所谓责任意识,就是指一个人明确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和不应该做的事情。例如,学生的责任应是在校认真学习,课后完成作业,在校期间不旷课、不逃学,考试不作弊等。一个有责任的人会很清楚自己需要去做什么,会认真自觉地付诸行动。有强烈责任感的人,遇到再大困难都会去解决,反之,责任感较弱或毫无责任感的人,面对很小的问题也会退缩。因此,注重初中生责任意识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分析当代初中生责任意识的缺失

经调查统计加以结合,总结出初中生责任意识缺失的几个表现:

1.纪律上放任自己。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校亦是如此,如今的中学生守纪律的大大降低,他们课堂上,东张西望,不能全神贯注的听老师讲课,作业也不能认真完成;课下,沉迷在网络中无法自拔,有的是迷恋网上聊天,有的是沉迷于网上游戏;同学之间打群架;经过调查中学生中80%都有手机,20%的学生离开了手机就无心思做其他事情,对老师的禁带手机怀敌意。

2.思想上“自我”为中心。如今的初中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在学校都以自我为中心,存在着强烈的自我中心意识。凡事都只希望满足自己的欲望,要求人人为己,却置别人的需求于度外,不愿为别人做半点牺牲,而且对班集体缺少合作互助主动为集体服务的精神,自己从来没有责任意识,到了社会,不仅会影响自己的人际关系,也会影响自己的一生。

3.生活上追求享乐。部分初中生不懂得生活来之不易,用父母的辛勤汗水去买自己喜欢的,追求流行,喜欢品牌,互相请客、买贵重生日礼物,互相攀比,虚荣心强,而他们却忽视了作为一名学生应该做的事情,这样的观念影响了学生的正常生活,更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和以后的发展。

二、初中思想品德中的责任意识教育的有效策略

1.教师要加强自身素养,提高专业能力

有一些初中教师很愿意与初中生建立一种亲密的关系,很愿意与初中生进行沟通,但是由于诸如代沟问题、专业知识匮乏等问题,教师始终没有办法真正成为初中生的心灵导师。所以初中教师想要对初中学生进行思想品德中的责任意识教育,首先就要学会了解学生,而了解学生的前提,则是需要教师掌握专业的知识,诸如心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的知识,只有教师真正有能力的时候,才能给学生正确而充分的指导,才能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做到及时发现学生问题,与学生适时沟通,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学习中的问题。这样学生也更愿意和教师分享自己的想法,教师了解了初中学生的想法,就可以提出有针对性的责任意识的指导。

2.家长要多与学生进行沟通

家长与初中生进行沟通,可以拉近家长与学生的距离。一个初中生自己不喜欢学习,她想放弃学业,想去学习跳舞,但是一直以来都得不到家长的同意。直到有一次这位家长在广场看到自己的孩子跟着音乐翩翩起舞,那一刹那,家长就决定尊重孩子的想法。有时候沟通并不一定要利用语言完成,也可以是行动。父母适时地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不仅可以了解学生的想法,更有助于学生的思想品德的教育。就如这位学生,父母在思想品德教育时,就可以告诉她,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任,要对自己选择的生活负责任。生活的姿态有千百万种,但是属于自己的人生只有一种,那就在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尽最大的责任将其做到做好,这就是一种责任意识的培养,对初中生终身受用。

3.丰富教育活动,增强责任意识社会实践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品德课对学生社责任意识教育的重要方法。教师要按照联系实际、突出主题、灵活多样的方式开展教育活动。如通过主题实践活动课开展辩论赛、演讲会、时事报告会等课内活动,以及社会调查、社区服务、公益活动等课外活动培养和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如进行教科版七年级思品课第一单元“共同的责任”的教学中,我曾布置过“请为我们自己设计一条关于责任的标语”这样一道作业题。我看到学生设计出:“对自己负责,对朋友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国家负责”“关心别人就是关心自己”“为父母分忧,是子女的责任”“学校兴衰,我的责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治国平天下,先从修身起”等标语。我还倡议学生在课余时间参加一次青年志愿者活动等。这些活动,寓教于乐,在教学中营造了一种正能量,让学生体验承担责任的感受,提升了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履行责任的能力。又如,在教科版八年级思想品德课第九课教学活动中,我布置学生调查收集日常生活中对青少年学生的诱惑。通过调查活动,学生了解和掌握了黄、赌、毒以及等不良诱惑及其危害。这一调查活动激起了学生的法律意识,强化了社会责任感。再如,在九年级,我围绕“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以此为主题展开讨论。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积极讨论,从不同的角度谈了自己的看法,既认识到我们生活中存在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现象,又通过对这一现象剖析,认识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进一步理解建设生态文明,发展低碳经济,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从自身做起,从点滴的小事做起,认识到自己承担责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4.改善评价标准,落实责任意识评价内容

《课程标准》对思想品德课的总体说明是:“评价是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设计思想品德课程评价方案时,应以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为依据,体现学科评价特点,搜集学生学习的完整信息,客观评价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教师要总结与反思评价结果,改进教学,进而更好地实现课程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要客观、公正、准确地记录和描述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思想品德发展状况,调动学生道德学习的积极性;评价不仅要重视结果,更要注重发展、变化和过程,不能用单一的知识性考试成绩作为对学生思想品德课程学习质量评价的唯一方式,而要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突出形成性评价。

初中阶段是学生责任意识培养的最重要的阶段。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还应该结合实际情况,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刻理解书本所要传授的知识,让学生多参与各种活动,在活动中获得宝贵的经验,让学生成长为具有责任感的人。只有这样,社会才会更加的和谐,民族会更加有凝聚力,国家才会更加强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