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解气候变化的措施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缓解气候变化的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缓解气候变化的措施

缓解气候变化的措施范文1

关键词 气候剧变 政策 社会责任

作者简介: 段一帆,湘潭大学国际法硕士,研究方向:国际法。

气候变化问题是一个多维度的社会与环境问题,对社会各行各业都影响深远。因此,世界多数政府及其它利益相关者制定政策的重点现已从气候未来的发展方向转向应对气候变化的最佳措施上,更为具体、务实。由于气候变化已经开始对大气特别是非洲大陆产生了影响,关于气候变化实际存在影响的科学研究成果也已进一步得到证实。如果气候持续变暖,除非采取并实施显著的顺应性及缓解性战略,否则气候变化所产生的一系列负面影响在短时间内将不会消失。

一、 顺应性及缓解性战略确立的背景

南非采取的缓解性及顺应性战略主要是就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意义而言,南非政府1998年的能源白皮书中清晰阐述了其一系列减小碳排放速度的行动,包括整合能源部门、刺激经济发展、增加享用可负担性能源服务途径、加强对与环境影响相关的能源的管理、多渠道确保能源供给等政策、这些在政府1998年的能源白皮书中均有清晰的阐述。

《国家气候变化战略》(NCCS)(2004)及南非政府2008年的《长期缓解方案》(LTMS)(2007)是尤其关注缓解气候变化的两个关键政策。NCCS的制定旨在处理南非气候变化的首要问题;作为一种在发展中国家间罕见的气候变化战略,它有助于南非确立在国际气候谈判中的强势地位。LTMS的主要关注点是如何使南非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LTMS包括不同的缓解行动方案、一份技术性报告及一个宏观经济分析,其中,技术性报告由能源排放、非能源排放的技术性投入与研究作为基础。

二、顺应性及缓解性战略确立的原因

关于顺应性和缓解性战略的争议主要存在于气候变化的潜在影响同目前环境承载能力易受影响程度相关。目前,南非对气候资源的依赖尤为严重,在传统产业里,采矿业与能源产业受气候变化缓解性措施的影响犹大。

由于即便实现了减排(即使是以减小的比率与量级),气候变化仍会发生,因此有必要强化顺应性及缓解性战略的实施。这是因为,协调性的全球减排可信度还很低。成功的改变将会提高南非的国际谈判地位;也将在抵御气候风险的过程中获得收益。可信且成功的缓解性与顺应性政策,辅以正当而长久的气候战略形象,可以为投资者提供一个稳定的环境,从而提高了南非对投资者的吸引力。

更重要的是,人们越来越认识到,针对气候变化问题,采取顺应性与缓解性原则已经变得不可避免。不同的活动有顺应与缓解能力的各种混合面。不过,在抵御与不断增强的温室效应有关的风险时,顺应性与缓解性之间具有协同作用。首先,他们各自应对未来的、气候相关的危险的不同部分。缓解性可以减小潜在气候危害的数量与大小,从而首先降低了最为严重的变化。顺应性可以通过降低系统的敏感性或降低损害的后续程度,提高应对气候危害的能力。其次,它们从不同极端应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可能幅度,从而抵御风险。此二者是应对气候变化影响的两个最重要的策略。

与气候变化相关的一些挑战是由气候变化的频度及强度、非线性变化及长期的潜在危险所引起。所有这些问题产生了大量的不确定性,使得预先的顺应性与缓解性变得步履危险却又必不可少。我们对未来气候情况的偏见本身也是一个新的挑战。目前,南非政府通过实施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活动的紧缩政策、战略及措施,来应对该挑战。南非这样做,旨在通过采取整合顺应性与缓解性的规模效应的措施,在应对气候风险中获得最大收益。

三、南非实施顺应性及缓解性战略的举措与成效

(一)可再生能源

在气候变化及相关的能源政策方面,南非是非洲大陆的领军国家之一。这种说法不仅适用于南非的温室气体减排的努力,也适用于其总体的制度、信息、认知、技术及科学能力方面的高水平。最近,南非政府扩大了其政策措施的适用范围;例如,可再生能源的引入关税与技术(尤其是风能和太阳能)充分说明了南非已经开始关注气候变化。 Eskom正在筹建发电量超过100兆瓦的风能及太阳能发电站。这将是南非使用可再生能源最大量的地方。发电项目远不止输电网输电,还包括在农村土地上实行离网输电计划,这将为七个农村地区提供35万个家用太阳能系统。值得指出的是,Eskom公司的总发电量为4.3万兆瓦,因此,相比而言,100万兆瓦的可再生能源发电站堪称小巫见大巫。

2006年,时任环境部长的van Schalkwyk在自己家中演示了能源效率转换,其中的装置包括“节能灯,太阳能烧水设备,较好的绝缘材料,以及一系列其他措施”。 van Schalkwyk部长强调说,虽然政府行为也关注这些问题,但是南非公民个人也应该在自家付诸节能行动。他同时还指出,用荧光灯泡取代普通的灯泡,每年可以节约18.50兰特、430千克煤以及1100公升水。

还有五个由私营糖业公司经营的以组合蔗渣和煤为燃料的发电厂,主要利用甘蔗残留物为主料、以煤为辅料发电。南非已经采用了一种大胆的方法,即从油菜、大豆、向日葵、糖用甜菜、玉米、高粱、小麦机甘蔗等农作物中榨取油料,促进与生产环境友好型生物柴油和乙醇燃料。这将创造新的就业机会,稳定国家动荡的石油价格,减少环境损害。

(二)可再生能源补贴

目标的主要目的是逐步减少依靠煤炭发电的方式,而朝着可持续性能源的方向发展。可再生能源补贴在很多国家都是常见的,其目的在于鼓励可再生能源的研发,并使其在可再生能源发电方面经济可行。

(三)高效节能燃料

缓解气候变化的措施范文2

一、以推进经济与农业经济发展为基础

气候变化与经济及农业经济发展是一种互联互制关系。气候变化通过对环境因素的改变影响和制约经济及农业产业的发展;而经济及农业产业的发展水平又决定了对气候变化适应能力建设的财力支持水平。气候变化制约发展,而不科学的发展又会使气候向着制约发展的方向改变。因此,正确处理气候变化与经济及农业经济发展的关系,在科学、协调、可持续发展框架下,通过经济发展增强实力来加强适应能力建设,以应对气候变化的负面影响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同志曾指出,气候变化是环境问题,也是发展问题,但归根结蒂是发展问题。关注和应对气候变化,采取积极的适应和减缓措施,不断提升生态环境保护的层次和水平,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从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战略上,我们应该努力寻求面对现实的可持续发展途径,通过振兴经济,来解决气候变化问题。在经济发展中,坚持科学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改变不可持续的生产模式和生活方式,坚持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统筹兼顾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及农业发展的关系。在农业发展方面,现代条件下的农业从生产规划、资源投入及利用到产后加工全程,都应充分估计气候变化可能带来的各种不利影响,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适应措施,规避风险。

由于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特殊重要地位及其产业性质,无论气候变化的速度和强度如何演变,农业都必须无条件地面对;农业增产增效是不容逆转的客观要求。因此,在与天奋斗的同时,促进农业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并加强对可能愈演愈烈的不利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建设,是当今中国乃至世界农业发展的大势所趋。

二、以建立健全组织机构为保障从事任何一项事业都离不开组织保障。早在1990年,我国政府就成立了跨部门的国家气候变化协调小组;1998年,在中央国家机关机构改革过程中,又重组了该协调小组。

由于机构调整和人员变动,2003年,经国务院批准,又成立了新一届的国家气候变化对策协调小组。为了积极应对新的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国际、国内形势,2007年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工作体制方面又作出了重大调整,威立了由总理任组长的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使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实现了体制升级。在进一步完善了相关体制和机构建设的基础上,我国政府成立了共有17个部门组成的国家气候变化对策协调机构,在研究、制定和协调有关气候变化的政策等领域开展了多方面卓有成效的工作。农业是最易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弱质敏感性产业,而且这种趋势还将与日俱增。在新的严峻形势下,应在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加速完善各地区各部门相关体制和机构的建设,快速提高中国农业的适应能力。在具体行动上,有专家建议,应加强领导,建立领导协调机制,把如何适应气候变化纳入各级农业部门的计划和规划中,并逐步落实。目前,涉农方面的应对气候变化的组织机构在各地区还较少,难以胜任全局性的适应与协调工作。这就需要国家有关部门予以相应的政策引导与财力支持;建立形成覆盖全国各地的应对气候变化组织管理网络,以适应新的形势,促进农业产业的发展。

三、政策措施与法律法规方面

发展农业,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这已是多年来众多人士的共识。现代条件下气候变化对农业产业的影响已愈加严重。正确的政策导向及相关法律法规规范下的农业生产,不仅能确保农业产业科学、依法从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更重要的这也是应对气候变化适应能力建设的重要措施之一。

缓解气候变化的措施范文3

【关键词】:气候变暖 ; 林业生态建设 ; 必要性 ; 策略研究

【前言】:气候变暖已经成为了全世界共同面对的环境问题,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不断增加,温室效应也逐渐明显,对环境的变化造成明显的影响,比如海平面上升,气候干旱等等,这些变化无疑是我们人类造成的,这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必然会对我们的生活和经济发展造成恶劣的影响,对于我国也是这样。森林有“地球之肺”的美称,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进化空气,吸收二氧化碳,减轻温室效应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也是本文研究的主题,浅析气候变化与我国的林业建设研究。

1、全球气候变化与我国气候现状分析

全球气候的首要问题就是气候变暖,主要原因就是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不断增加,造成温室效应、海平面上升、沿海城市淹没、气候干旱、气候异常等环境问题。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加,是由于工业社会的发展,经济进步,人口增长,废气排放过多等原因。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气候的类型也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包括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等。整体而言,我国大面积地区气候温和、雨水充足,比较有利于林业的建设。气候变暖对我国的气候变化也造成巨大影响。而且我国经济发展较快,而忽略了生态文明的建设,人口增加,造成环境进一步恶化,所以建设生态文明,研究我国林业生态建设势在必行,对人民健康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我国林业生态建设的必要性

森林历来被人们称为“地球之肺”,它是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主成部分,成为了科学家和学者研究的对象,这正是因为森林对缓解气候变化,减轻温室效应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1森林具有与生俱来的固碳潜力

森林的独特性在于,它是在光合作用的影响下,吸收二氧化碳,而产生氧气的特殊生态系统。曾经有科学研究发现,每一立方米的树木,就会吸收1.83吨的二氧化碳,从这个方面来说,每扩建一立方米的森林,就会减少那么多的二氧化碳,在现今社会减少排放是一方面,吸收二氧化碳是另一重要方面,扩建树林就是固碳,就是等同于减少排放。

2.2森林能够很好的缓解全球变暖

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口增长、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排放了大量的废气,其中包括很多的二氧化碳。森林能够大量的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减少空气中的热量,减轻温室效应,森林是陆地上重要的生态系统,是“地球之肺”。所以森林的生态建设能够很好的缓解全变暖现状,从而回复其后的正常化。

2.3森林的生态建设有利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森林是整个生态系统不能或缺的部分,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环境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乱砍乱伐就是其中的一个方面,造成我国森林大面积被破坏。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政策是可持续发展,在保持经济高速发展的前提下,同时保持生态文明建设。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森林不在于它的绿化和美观,而在于它可以维持生态平衡,提高居住水平,有利于人民健康,提高国家的环境承载力,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总之,我们必须给予我国的林业生态建设高度的重视,积极研究林业生态建设,并提出合理的建设策略,下面我将对此现状提出我的策略研究。

3、我国的林业生态建设的策略研究

3.1分区治理,分类策划,统筹兼顾,因地制宜

在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我们要根据不同的地形特征而采取不同的策略,分类指导,因地制宜。首先对于山区和丘陵地带的林业,主要是采取保护的措施,减少乱砍乱伐的现象,对于一些荒山要根据气候特征,大量的种植合理的树木,扩增森林的面积覆盖面。对于平原地区,要切实贯彻退耕还林政策,鼓励农民发展林业,种植果树,发展立体农业等等。对于沙漠地区要加强研究,种植合理的树木,比如胡杨、白杨,在沿海地区保护和扩建红树林。在城市建设中要加强绿化,在道路两边多种树,科学指导,提高绿化的层次和水平,发展森林公园等等,在城乡交界的地方,要植树造林,形成合理的城市森林生态圈。

3.2加强林业生态建设的文化体系

要加我国的林业生态建设,必须要加强对文化体系的构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的素质是不相符合的,要积极开展森林生态建设的文化宣传教育,普及环境变化的现状和森林的重要作用,促进人们形成热爱森林,保护森林,植树造林的意识。要加强科研,开发新的产品,提高创新能力,开发新的设备和技术。

结束语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经济发展前提下的重要要求,生态是保障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生态和谐发展,则人们也能安居乐业,必定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森林是“地球之肺”,本文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浅谈我国林业生态建设的研究,希望可以提供相应的理论指导和方法借鉴。

【参考文献】:

[1]胡海清,魏书精,魏书威,气候变暖背景下火干扰对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灾害学》 . 2012

缓解气候变化的措施范文4

气候变化是人类活动的直接结果,只有通过全人类的集体努力,这种变化才能得到缓解。

气候变化与商业银行融资

商业银行在为社会调动和分配金融资源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尤其那些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和大型融资,无论他们善待气候,还是损害气候,都需要商业银行的大力支持。由于这类投资在未来几十年内可能持续进行,银行业现行的投资组合决策就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了巨大,持久的影响作用。

然而,到目前为止,气候变化如果有影响也是有限地影响了商业银行的投资组合决策。当规模优势驱使商业银行为需要大量资金的项目提供融资时,商业银行经常以支持当前产业和成熟技术为借口,往往会提供大部分份额的投资款项。根据最近的两项研究,有些大型商业银行的间接融资增加了更多温室气体的排放,甚至超过了某些国家的全部排放量。由于继续坚持这样的经营策略,部分商业银行事实上已经成为危害人类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的帮凶,

幸运的是,这种情形目前正在悄然变化。商业银行已经逐渐意识到气候变化将会对他们的业务产生各种各样的影响。例如,为实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旨在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国际性管理框架将会要求客户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投资洁净能源的生产。此外,由于严重天气事件发生的频率加快,强度加大,将造成客户财产和人身意外伤害风险的大量发生,从而增大了商业银行自身投资组合的风险。最后,越来越受到公众关注的全球变暖问题也将会给那些“产业落伍者”带来名誉上的损失。

因此,目前金融机构不但意识到了一般性的金融风险,而且也意识到了过渡到与气候友善的经济将存在大量的盈利机会。据估计,目前气候变化影响了全球20%的国内生产总值,众多产业部门中的气候风险比利率风险或外汇风险更加严重;商业银行潜在的商业机会可能更大。到202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市场可能高达1.9万亿美元,全球碳市场价值可能达到2500亿美元。商业银行应采取积极的措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

商业银行应对气候变化的具体措施

避免进一步破坏气候。一是减少甚至停止支持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及运输的新建项目。几乎所有的经济分析家一致认为,要避免气候进一步恶化,一定要大幅度,迅速地降低使用化石燃料发电。斯特恩估计,到2050年二氧化碳量要低于550ppm,全球电力部门必须减少60%~75%的碳排放量;二氧化碳浓度要低于450ppm,其他行业也应进一步减少碳排放量,而要使气温达到2℃的目标值,仅有60%的可能。如果要使这种可能性增加到90%或以上,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则必须低于450ppm。目前已知能实现回收利用的全部化石燃料的含碳量已经远远超过了目前全球的碳汇量。即使只消费这些目前已知的化石燃料,也会引起气候风险。从气候角度看,继续寻找新的化石燃料矿,不但没有任何意义,而且具有高度的危险性:每一个新矿的勘探和开发都会造成现有碳汇量的更大压力,破坏为稳定气候正在进行的任何努力。无可置疑的是,商业银行往往是高利润行业重要的融资人。如果商业银行要在促进过渡到低碳经济方面发挥出积极作用,就必须逐步明确减排期限和目标,停止对石油,煤和天然气开采及相关运输(例如管道和装卸站)新建项目的支持。二是减少甚至停止对新建燃煤电厂的支持。从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来看,与天然气相比,煤炭是最肮脏的矿物燃料,每单位能耗比天然气多排放70%的二氧化碳。燃煤发电占全球发电总量的38%,但在全球电力行业的气体排放中却承担72%的责任。因此,商业银行必须从现在开始就立即终止对新建燃煤电厂的支持。三是减少甚至停止支持其他最具危害性的温室气体密集型行业。化石燃料的燃烧是目前全球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一些其他产业部门的活动也对气候造成了重大影响。商业银行在为这些部门提供融资活动时应该考虑它们对气候的影响,并应停止支持在这些部门中对气候产生高度影响的活动。需要特别考虑与温室气体密集的活动和部门,包括但不仅限于:砍伐森林,过度开发土地,交通工具气体排放等。

减少直接导致气候恶化项目贷款和投资。一是评估和报告与金融服务有关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为了减少金融服务对气候造成的影响,商业银行应评估并向客户报告与金融服务有关的排放量。为了更有效地管理金融服务当前对气候造成的影响,评估的计算方法应该建立在以企业为单位和以投资组合为广度的基础上。为了践行温室气体排放量转让的最佳做法,商业银行应要求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排放的客户在评估和报告融资过程中采用温室气体议定书。一个大型机构投资者联盟要求跨国公司报告其温室气体排放量和披露其他与气候相关的资料,商业银行也可以依托碳披露项目计划进行工作。目前1000多家跨国公司在碳披露项目计划网站上披露了各自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二是建立投资组合,企业单位的减排目标。三是建立管理气候变化的机制。为确保达到或超过了减排目标,商业银行应建立并使用适当的管理机制,并把最佳气候政策传递给他们的顾客。这包括可以适用于全部银行业务和单独金融服务如市场研究、资产管理、零售,企业及投资银行业务、项目融资和保险等不同的管理机制。

为确保符合其他的企业政策和战略目标,管理气候变化的机制应与商业银行已使用的、较高级管理手段和监督机制如信用评级,风险管理框架或人力资源政策一样的严格。但管理气候变化的机制关键在于,他们还应包括一些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实现减排目标的激励机制。

为过渡到低无碳经济提供融资服务。一是增加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技术的融资,支持可再生能源和提高能效的项目。商业银行应制定一项积极主动的策略,增加对可再生能源和提高能源效率计划和项目的投资。商业银行应侧重选择为最好的、长期的能源提供融资,包括效率性能源,太阳能及风能。在支持有更多混合影响的技术,如生物量和生物燃料,或作为临时的过渡性的办法,如天然气发电厂的问题上,他们应该更加地谨慎。二是扩大对气候有积极影响的零售产品和金融服务的供应。商业银行应为他们的零售客户开发一系列应对气候敏感性变化的产品和服务,这些产品和服务可能包括一些帮助消费者购买更多的节能住房和家用品方案,并对客户的存款以有效缓解气候影响的积极方式进行投资。

商业银行应增加供应能提高能源效率的产品,例如,“区域效率”和“能源效率”的按揭。目前,一些欧洲商业银行已经对家园提供了符合一定能源效率标准的较低利率的抵押贷款。其他商业银行也创造了融资项目,以帮助业主安装太阳能发电系统,并购买更多的节能型家电。商业银行也应创造储蓄和投资工具,投资于这些抵押贷款中,或投资于其他可再生能源和节约能源措施中。

必须要指出的是,商业地产是许多商业银行的一个重要的业务,是实现大幅度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能源效率的一个最有前途的行业。根据IPCC的报告,使用成熟的技术可以大大减少排放量,而且也可以实现净投资回报率。为确保这些机会能够被抓住,商业银行应要求商业地产客户满足严格的效率基准,与客户一起进行结构化投资,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结论

气候变化已经发生,并影响到地球上生活的每个人,而且,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可能对发展中国家更具有严重性和破坏性,因为对世界上许多穷人来说,气候变化很可能直接威胁到他们的生计和生活本身。

缓解气候变化的措施范文5

在价值层面,欧盟更加珍视平稳与均衡,勇于承担国际历史责任;

在处理国际关系问题上,欧盟则更加强调多边协作及权利与义务的平衡。

因此,欧盟在与气候变化作战中领先。

联合国第一部具有法律约束力的环境立法――《京都议定书》终于在2005年2月16日生效。这其中欧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工业化国家减排:欧盟领跑

为了实现阻止全球气候变暖的目的,《京都议定书》规定了温室气体的限排指标,要求工业化国家在2008年至2012年将其全部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到1990年水平的95%,即减排5%。其中各主要工业化国家2008年至2012年必须完成的目标分别为:欧盟15国(2004年5月1日第五次扩大之前的成员国)、瑞士及大部分中东欧国家减排8%,美国减排7%,日本、加拿大等减排6%,俄罗斯等可与1990年持平。为了减少发达国家为此付出的经济成本,议定书规定了清洁发展机制和排放贸易机制。清洁发展机制是指工业化国家的政府或企业,以资金和技术投入的方式,帮助发展中国家实施具有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目的项目的一种合作机制。例如,他们可以通过在本国或外国造林来“赎买”其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这种清洁发展机制“一举两得”,不仅可以帮助发展中国家减少工业化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更重要的是,工业化国家可以以此种方式折抵他们在议定书中承诺的削减份额。排放贸易机制则是允许那些已经超额完成削减目标的国家将自己多减排的部分卖给无法完成削减目标的国家。议定书还规定在今后的会议上就2012年“承诺期”后的强制性目标进行谈判。

欧盟早在联合国发起阻止全球气候变化行动之前就注意控制联盟内部温室气体排放量增长。由于欧盟侧重于技术进步,能源结构中清洁能源所占比例较大,且能耗总量也趋于稳定,其2000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仅比1990年增加1.5%。这为2002年5月31日欧盟15国率先批准《京都议定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国际社会一致采取行动遏制全球变暖增添了信心。

承担责任:推动议定书生效

根据《京都议定书》的规定,议定书成为具有法律效力的国际条约必须得到不少于55个缔约国的批准,且这些缔约国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不低于1990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55%。因此,欧盟不仅自身率先减排,还在第六次缔约方大会上与日本、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在森林吸收二氧化碳、违约惩罚机制等方面达成了妥协,促使日本、加拿大和中东欧国家陆续批准了议定书。截至2004年,全世界共有131个国家批准、接受、核准或加入了《京都议定书》,但是这些国家在1990年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只占全球的44.2%,还不能使议定书生效。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的立场对于《京都议定书》能否顺利出世就显得十分重要了。俄罗斯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1990年全球排放量的17.4%,对于批准议定书,俄罗斯政府内部阻力重重。虽然实现议定书规定的排放目标不是难事,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俄罗斯不能保证在满足经济增长的同时仍维持其目前的二氧化碳排放水平,而且为了履行议定书,俄罗斯还要为工业基础设施改造投入不菲的资金。最后,欧盟以支持俄罗斯加入WTO的承诺,促使其在2004年11月4日批准了《京都议定书》。

《京都议定书》在获得通过十年后才成为具有约束力的国际法,这主要是由于美国的消极态度使然。美国人均能耗大,能源税率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程度高,因此其二氧化碳排放的总量和人均量均领先于世界。2000年其二氧化碳排放量比1990年增加了17.4%,且远没有下降的可能。鉴于自己单位能耗和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相对较低,美国强调弹性履约,在排放贸易问题上采用完全的市场措施,以降低减排成本。美国认为,议定书规定的有限制的弹性和非完全的市场化措施会让自己付出相当的经济代价,加之是否将发展中国家纳入“第一个承诺期”的分歧,布什政府在2001年宣布退出《京都议定书》。美国的极端利己做法引起国际社会的众怒。

表面上看,欧盟与美国的分歧在于对履约方式和承担历史责任的方针的不同,深层次的原因则是:在发展路径上,欧盟强调可持续发展,倾向于环境友好、高技术含量的发展道路;而美国则希望突出高化石能源消费、高经济增长的方案来实现发展。在价值层面,欧盟更加珍视平稳与均衡,勇于承担国际历史责任。在处理国际关系问题上,欧盟则更加强调多边协作及权利与义务的平衡。

持之以恒:防止气候变化

为了实现议定书规定的目标,也为了能够在2008年启动的全球温室气体排放贸易中拔得头筹,欧共体在2003年通过指令,创设了共同体内部温室气体排放许可交易制度。该指令自2005年1月1日开始执行,规定了温室气体排放许可、配额管理、排放监督和报告以及处罚等多项制度;并在联盟内部和世界范围内积极利用清洁发展机制,节省成本,兑现承诺。

工业化国家实现减排5.2%,仅仅是缓解气候变化的开始,要实现“稳定温室气体在大气中的水平,阻止人为的干预对气候系统造成威胁”的目标,人类社会还需要规划2012年后,即《京都议定书》规定的第一个承诺期(2008年~2012年)结束之后的行动战略。

为此,欧盟在2005年春召开确立“中长期减排战略和目标”会议,制定2012年后欧盟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欧盟一位环境委员指出,“与气候变化作战不取决于我们的意愿,它是必须完成的任务。”

缓解气候变化的措施范文6

关键词:低碳经济;林业建设;碳汇林业

中图分类号:F31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1)-10-0159-1

1 重视林业在低碳经济中不可替代的地位

随着工业经济的快速增长,经济活动所带来的大量温室气体使人类面临全球气候变暖的严重环境威胁。而森林具有多种多样的生态功能,特别是它能吸收储存空气中大量的二氧化碳,在发展低碳经济,减缓全球气候变暖进程中将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加强林业建设是应对气候变化最直接有效的途径。森林系统是巨大的碳储存库。森林植物在其生长过程中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降低其浓度,减缓了温室气体对地球生态的影响。森林贮存巨量的碳被公认为一种最为有效的生物固碳方式,加快林业发展、增加森林碳汇,已经成为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潜力,赢得更广阔发展空间的战略举措。

重视林业建设是低碳经济下的必然选择。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次缔约方大会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气候变暖的《京都议定书》,该议定书肯定了通过造林、再造林项目等生物固碳途径对于减排和环境保护的重要作用。据测算,1亩天然草原固碳能力为0.1吨,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0.46吨;而1亩林地每年吸收二氧化碳约为0.5-1.2吨。我国有草原面积近60亿亩,是森林面积的2.5倍,碳汇总量远远大于森林数量。

2 我国建设碳汇林业的现状

建立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和低碳社会消费模式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潮流。中国已成为温室气体第一大排放国,必须顺应这一潮流建设碳汇林业,争取抢占未来国际经济竞争制高点。因为通过林业措施发展低碳经济不仅花费的成本较低、综合效益好,得到了中国政府和企业的认同。把建设碳汇林业从呼声落实到产业政策上,在内蒙古、广西、四川云南等多个地区试点。但是由于资金技术、能源结构等因素的限制,总体低碳仍面临较大困难和挑战。现阶段中国造林绿化和增加森林覆盖率还不够;二是林业碳汇项目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能够实施的林业碳汇项目数量很有限,收益少且阻力较大需要技术的创新、技术进步和突破,需要大量资金和先进技术。三是增强森林生态系统碳汇功能的林业碳汇和计量监测工作是基础性的工作,而工作经验和专业人才缺乏。

3 在低碳经济下如何抓好林业建设

3.1 加快植树造林步伐,加强森林植被恢复

植树造林增加碳汇,改善人居环境,促进生态文明;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通过开展绿地认建认养、造纪念林等活动,拓展义务植树的方式实现山区及心城区生态修复绿化工程,扩大森林面积,增强森林碳汇功能。

3.2 启动实施森林经营工程,提高森林质量,构建林业发展的保障体系

加强森林火灾预警监测和扑救指挥系统建设控制森林火灾,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检疫御灾和防治减灾体系建设,对重大林业疫情进行有效治理,延长森林寿命,可固定大量二氧化碳;重点抓好退耕还林、防护林建设和生态公益林保护等综合性工作,使受污染的湿地逐渐恢复生态功能,减少碳排放。此外应加强森林抚育和低产低效林分改造,逐步优化树种结构,积极发展农林复合经营,提高单位面积蓄积量,增加森林碳汇。

3.3 依靠科技进步,推进林业发展

深入开展森林对气候变化响应的基础研究,重点推广生产造林的关键性技术,建立林业科学研究基地,大力发展生物材料、生物制药等高新技术产业,着力优化林业产业结构,提高林业产业总产值。加强对林农、果农的培训,推进科技兴林、科技富林、科技强林的进程。

3.4 大力宣传普及林业碳汇的相关知识,引导全社会参与林业建设

林业建设在缓解气候变化和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的重要意义还不被大多数人了解。利用电视、广播等宣传媒介,还可通过生态讲座、宣传标语等渠道广泛宣传林业在发展低碳经济中的优势,积极倡导社会各界人士真正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增强造林固碳意识。

3.5 加大林业生态工程投入,重点抓好碳汇造林试点及计量监测工作

国家应在现有造林规划的基础上加大对林业生态建设的投资和扶植力度,积极碳汇试点项工程在财力资金充分保证下的有序开展。引进国外开展碳汇项目先进的交易做法,结合本国和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积累碳汇项目经验;加大科研力度,培养碳汇专业人才,建立可测量、可报告、可的碳汇计量监测技术体系,保证碳汇项目的顺利开展。

4 结束语

当前,林业改革发展迎来了千载难逢的良好机遇,承担着十分重大的历史任务。在这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期,我们应当转变观念,树立大林业观,依靠国家政府的扶持,依靠人民群众的参与,依靠科学技术建设碳汇林业,完成发展低碳经济、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 李梅.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导论[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283-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