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关于孩子叛逆期的心理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关于孩子叛逆期的心理学范文1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各个学校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为了使这些只有懵懂思想的初中生有一个很好的心理状态,很多学校开展了符合初中生心理的教学,在遵循心理学的有效教学中使学生不断地发展自我,培养自我意识,减少青少年的不良心理,使他们能在阳光心态下学习。那么对于心理学在初中教学中的培养和运用主要有哪些呢?心理学在初中教学中有什么重要性呢?又要如何培养学生更好地全身心投入到初中学习与生活中去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初中心理学的课堂,让心理学在课堂中绽放光芒。
一、心理学的重要性
根据调查发现,近来,初中学生的心理问题不断地出现,所以学校为了使初中学生在思想和情感上有一个阳光的心态,应该将心理学引进课堂。在学生和家长当中,很多人都认为心理学在初中课堂中的作用性不大,甚至没有什么用处,家长和学生都一味的追求学习的成绩,尤其是主科成绩。很多家长忽视了心理学的重要性。心理学在初中学生中能帮助学生正确处理一些心理上出现的问题,它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在遇到情感、家庭以及学习上出现的极端心理,其中很多问题是因为家长和孩子沟通不好而产生的问题,有了心理学的辅导可以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所以在初中课堂上引入心理学科,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心理学在课堂上的有效教学
要使心理学融入到初中课堂和学生中去,就要有良好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心理学感兴趣,并且能将心理学知识融入到自己的生活当中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该采取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来将心理学知识灌输到学生的思维中去,让他们自主思考遇到的问题。
1.案例讲解
教师在讲解心理学知识的时候,可以通过一些案列去分析青少年的心理,让学生在聆听中学会思考,在思考中融入自己。例如,一则案例:历史记载,1920年在印度发现的8岁的狼孩卡玛拉(女性),其身体外形与人不同,特点是:四肢长得比一般人长,手长过膝,双脚的拇指也稍大,两腕肌肉发达;骨盆细而扁平,背骨发达而柔弱,但腰和膝关节萎缩而毫无柔韧性。她有明显的动物习性:吞食生肉,四肢爬行,喜暗怕光,白天总是蜷缩在阴暗的角落里,夜间则在院内外四处游荡,凌晨1时到3时像狼似地嚎叫,给她穿衣服,她却粗野地把衣服撕掉。她目光炯炯,嗅觉敏锐,但不会说话,没有人的理性。那么学生就可以分析这则案例,教师也可以通过这则案例的有效点评来达到让学生认识心理学、喜爱心理学的目的。
2.心理纪录片放映
在初中学生中,很多学生处于青春期,他们的逆反心理特别的强,尤其是现在的初中学生,几乎每家都是独生子女,都在父母的娇生惯养中长大,叛逆心理更强,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心理学知识,并将知识剪切到实际当中,教师可以放映一些关于心理学知识的纪录片,让学生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看待问题。从而能正确的处理自己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相关问题。不至于使自己遇到问题的时候走到极端的角度。
3.谈谈自己
在课堂上,教师一味的讲解很难真正的走入学生的心里,只有走进学生才能更好的了解学生此时的心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举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们自己去分析,分析以后,学生可以从自身出发,讲讲当自己遇到一些心理或者情感问题的时候,是如何去抉择的,大家畅所欲言,最后大家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来进行相应的点评。这样教师能更好的了解当前学生的心理状态,也能更好地将知识传递给学生。
4.定期调查
在初中课堂中,心理学知识的讲解并不代表就能有效地对当前的初中学生有一定的了解,为了更好的了解学生当前的心理状态以及遇到的生活学习问题,教师可以定期的采用一些调查方式。一般来讲,教师可以采用的调查方法有:问卷调查法、谈话法、侧方面调查、观察法等等。问卷调查方法和谈话法经常被教师们所采用。一段时间的学习以后,学生学会了一定的处理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当遇到生活中和学习中的心理问题的时候,那么教师就要了解当前他们的心理状况,以便能更好地解决问题。问卷调查法可以帮助学生吐露心声,学生们不需要表达,教师就能很好的了解学生们的当前思想和情感。同时,对于谈话法也是非常实用的,在师生相处的状态下,学生基于对教师的信赖,会将自己遇到的情感问题讲解给教师,寻求教师的帮助。这样就能直接地帮助学生处理他们遇到的问题,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充当一个朋友、一个知己、一个指路者。如此,学生就能用一种更阳光的心态来解决当前遇到的棘手问题。
三、初中心理咨询站建立
在初中课堂中,教师经过有效的教学策略,对学生传递着无限的心理知识,帮助学生在成长、学习以及生活过程中掌握自己的人生,但是课上的知识很难有效地对在学生发生心理变化的时候进行合理的解决,只有在学生们出现一些心理变化的案例中才能帮助他们,尤其是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常常会遇到一些诸如早恋、逃课、打架等问题。为了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也为了能让学生们更好地学习,学校最好成立心理咨询站。有些学生不愿意将一些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大家分享,也不愿意将自己遇到的心理问题和父母说,那么就可以通过心理咨询站来帮助自己。心理咨询站务必替大家保守秘密,学生才能真正的在这里得到心理帮助。
四、学会自我调节,减少忧虑
在经过课堂上的学习和实践以后,处于青春期的学生,遇到一些心理问题以后,就可以自我调节,减少生活中和学习中带来的烦恼,那么教师就要从侧面去培养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教师可以在学生当中模拟一些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自我解决,学会有效的自我调节,在此之后,才能正确地处理在以后的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即使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也能正确的处理一些心理问题。所以教师有效的模拟一些情景,让学生有个历练,为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教学反馈
通过一段时间的心理教学,学校和教师都非常想知道学生们在遇到了哪些生活和学习问题及处理状态。为了对学生有进一步的了解,学校组织对学生进行定期反馈调查。在一次家长会上,教师对学生进行了询问。在询问中,教师指导孩子在生活中应该如何为人处世,孩子能力提高了,就会像一个大孩子。在学习上遇到难题或者是考试失落的状态下,自己也能快速得到调节。原来很担心学生会出现叛逆心理,现在看来也不需要担心了。看来心理教学在初中学生中还是很有效果的。
关于孩子叛逆期的心理学范文2
【关键词】中学;班主任;工作方法;创新
班主任,不同于一般的授课教师,他是整个班集体的教育者、组织者和领导者,班主任的工作质量不仅仅关系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更加影响着学校的管理工作能否有效开展。众所周知,中学阶段的学生正值青春期,性格叛逆,不容易教育,对于老师和家长的劝诫常常有抵触情绪。因此,班主任工作在此时就显得尤为至关重要。常有人将初二和高二作为人的一生中的两个转折点,这两个转折点走得不好,将会直接影响着学生今后一生的走向和发展。中学班主任除了要督促学生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还要注意学生的心理生理发展,将学生引向健康积极的人生道路。
1.树立威信
现如今,有许许多多的教育专家学者、家长、学生,甚至包括一些一线教师都开始呼吁教师走进学生,与学生交朋友。教师与学生建立和谐关系是无可诟病的,但凡事都必须有个度存在,还必须要注意在学生中树立起自己的威信,尤其是班主任。中学班主任树立威信,靠体罚学生或严肃严格是绝对不科学不合理的,只有通过自己过硬的专业知识技能以及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才能建立起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形象。当然,树立威信过程中也是需要一些小技巧的。
1.1专业知识技能
我国古代著名学者韩愈曾经说过:“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的传世名句。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工作者的最基本工作和职责。一名有着过硬专业知识技能的班主任才有资格得到学生们的尊敬。试想,如果一名中学班主任,连自己所教授的学科都不能做到精通,那么又何谈工作何谈工作方法呢?班主任,不同于普通的授课教师,除了掌握授课专业知识之外,还应该对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其他的一些知识有广泛涉猎。对于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的熟悉了解有利于班主任工作的开展。而对于知识的广泛涉猎则有利于帮助班主任更快地在学生们心中树立起教师博学的高大形象。
1.2认真工作态度
如今有些年轻的班主任,往往不愿意承担起繁重的工作,而选择躲避责任躲避工作,对学生放任自流任其发展。这些班主任在学生中风评极差,学生对他们往往报以不屑态度,更别提尊敬二字。曾经有过一则关于教师的笑话广为流传,这则笑话还是有着其深刻意义所在的。这则笑话里说到,一个人由于生前作恶多端,死后下了地狱,被阎王关到了第十八层地狱。这个人在第十八层地狱里却常常能够听到底下传来声音,大家都知道,地狱只有十八层,那么这个人已经在第十八层了,又怎么会在十八层的底下还听到声音呢?这个人很困惑,就问阎王,阎王说,其实地狱是有第十九层的,第十九层关着的是人世间罪恶最深重的人。那么,到底什么人能称得上世间罪恶最为深重的人呢?是杀人犯么?不是。答案居然是庸师。世界上哪里还有比误人子弟更罪恶深重的事儿呢?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班主任是教师团队中工作较为繁重的一部分,但是广大班主任们绝对不能够被繁重的工作所打败,绝对不能够在工作中丧失认真的工作态度以及对学生的一腔热情。许多中学班主任由于在工作中遇到一些较为叛逆难以管教的学生就觉得中学生都是十分幼稚不懂事的青春期孩子。其实不然,中学阶段的学生虽然有叛逆因素在,但是他们已经接受了多年教育,能够分辨出是非,如果班主任对他们无微不至的关心,他们是一定能够感觉到的。
2.尊重学生
近年来关于班主任与学生间和谐关系的讨论不绝入耳。在大部分中学里的绝大部分班主任都能够做到与学生建立亲切友善的和谐关系,不过还要强调的一点是要尊重学生。有些中学班主任总是将学生当做不懂事的孩子,对待他们不能够像对待成人那样注意言谈举止,这是不对的。中学阶段的学生是十分敏感的,如果他们感觉到了班主任尊重他们,他们将会乐意与班主任交谈,这也就促进了班主任工作的开展。其实尊重学生往往就体现在一些小细节里,例如有许多班主任都会找学生到办公室谈话,当学生到办公室时,班主任如果给他们张椅子,让他们坐着与自己谈心,那样学生就会感觉班主任对自己很关心很尊重。
3.班级制度
其实管理一个班集体并不是件容易事。一个中学班级里至少也得有四五十个学生,一个学生容易管理,四五十个学生放一起就会让班主任的工作变得极其繁琐。班主任可以建立起一套比较完整系统的班级管理制度对班级进行管理。
4.摒弃陈规
我国自几千年前,大圣人孔子创办私学起就有了学校,有了学校也就有了班主任。尽管古代没有班主任这一称呼,但是许多夫子的工作其实也就和班主任是一样的。漫漫几千年的发展下来,其实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固定的班主任工作方法规则,例如请家长等等。
笔者认为,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班主任,应当对过去的陈规旧习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式的摒弃,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笔者认为,请家长就是一个应该被摒弃的陈规。中国数以万计的中学班主任,相信没有哪一个是没有请过学生的家长来学校的,甚至有些中学班主任常常用“请家长”三个字来吓唬学生。其实,班主任的工作开展并不一定要通过请家长来实现,对于学生错误行为的纠正也并不一定要通过请家长来实现。毕竟,绝大部分的家长没有相应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对孩子身上出现的问题不能科学合理地加以指导。并且,请来家长还会加深学生的叛逆心理,使得学生对班主任和家长产生厌烦情绪,从而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拒绝配合班主任的工作。笔者认为,当学生犯了错误时,班主任应该平心静气地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事情的全部,而不是简单粗暴的通过请来学生的家长就草草了事。
另外,例如身体体罚、精神惩罚等都是应该摒弃的陈规陋习。中学阶段的学生都还没有成年,从一定程度上来说都还是小孩子,班主任应该对他们抱着宽容理解的心态去教育。体罚不仅仅会加深学生与班主任间的嫌隙,还可能会发生一些突发事件,有时候班主任一个无心之过将会影响到学生的一生。
总之,班主任是教师工作者队伍中一个极为特殊的团体,他们工作繁琐,有时候还不被学生接受。笔者认为,班主任开展工作之时,如果能够讲求方法的应用,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中,笔者就中学班主任工作方法的创新作了详细深入分析阐述,仅笔者薄见,望诸君积极批评指正,共同促进中学班主任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李诞生.浅谈教师管理校本化——加强校本管理,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04).
关于孩子叛逆期的心理学范文3
来讲一个有趣的心理学实验:
一位心理学家在做动物实验时遇到这样的趣事。给一只小猴子一些木块,可以用木块换糖吃,换到后来,木块用完了,小猴子抓耳挠腮想要糖却没东西换了!突然,小猴子翘起自己的尾巴,把尾巴当做交换物伸给心理学家,意思是这个可以换糖吃吗?这个举动逗得心理学家捧腹大笑。为什么要讲这个实验呢?因为如果换成是人,就不会用自己身体的某个部位去交换,因为人有自我意识,可以把自己和周围的事物区分开,因此也具有了自我保护和调节的能力。在心理学上,通常把人和动物的区别用“有无自我意识”进行划分。
自我意识是什么?
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也可以反过来说“意识自我”,即认识自己。有了自我意识,才能使人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自我控制和调节,使自己形成完整的个性。人生不同的发展阶段,其自我意识的形成各有特点。
自我意识生来就有吗?
心理学指出,人并不是生来就具有自我意识的。儿童的发展,只有达到一定阶段才会形成自我意识。首先,初生的婴儿不能够意识到自我的存在,换句话说,4个月以内的婴儿居然不知道自己是有身体的!当然,他们也不知道自己有手有脚,即便看到也不认为那属于他自己。就像蛋壳中的小鸡,自我意识还没有破壳而出。宝宝只会把手指脚趾当做玩具玩耍和吮吸,却意识不到“这原来是我的手呀!”
自我意识的重要性
0~3岁属于婴儿时期,在心理学里这个阶段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被叫做“依恋期”。依恋期,就是孩子与成年人之间形成的情感连接,是孩子自我意识发生发展的重要基础。不同的依恋期教育会形成不同的自我意识状态,但愿父母能引起重视。不同的自我意识形态决定着日后孩子人格特征的影响、情绪情感、性格特征、社会行为和与人交往的基本态度、可见,依恋期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重大作用。
具有安全感的孩子在成人后具有高自尊,往往享有信任和持久的人际关系,善于适应社会,并具有与人分享感受的能力。
自我意识形成和发展的阶段
当代对婴儿自我发展的研究,是以“镜像技术”来观察婴儿的行为反应,才有了“自我意识”的概念。以自我意识作为指标去确定宝宝最早出现的自我认知和客体自我(别人眼中的我)的发展过程和意义。
5~9个月:意识到自己身体的各个部分
随着认识能力的发展和成人的教育,宝宝的动作开始从吮吸手指转向外部环境,他们开始喜欢摇摇棒、捏发声的玩具。他们嘬手指,用自己的小手搬弄小脚,同时伴随着呀呀声,啃吮小脚,从中获取不同的感受,开始认识到手和脚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而玩具不是,因为感觉是不一样的!
9~12个月:感受自己的动作行为
大概9个月的时候,他们逐渐的发现自己的动作和动作,以及这个动作带来的主观感受,然后通过一个偶然的动作突然意识到自己的动作和动作产生的结果之间的特殊关系,并且不断的重复来证实这种关系的存在。
例如当宝宝不小心把手里的毛绒玩具扔出去的时候,发现玩具扔出去好远。于是,宝宝就会有意识的把玩具反复扔出去,在反复的过程中,他们逐渐区分自己的动作和动作的对象(玩具)之间的关系,开始把自己的动作和动作的对象加以区别。“我能够把它扔的好远”,这是自我意识的最初级形态,即我和玩具不同。
12~15个月:学会使用自己的名字
学会使用自己的名字,是自我意识发展中的巨大飞跃,表明他们能把自己和别人相区别。比如问孩子:“这个苹果是谁的?”他会答:“丫丫。”问他:“谁想吃苹果?”他会答:“丫丫。”但是,这时儿童只是把名字理解为自己的信号,而不能理解为“这是我的名字”。因此,在遇到叫同名的别的孩子的时候,他就感到有些困惑了,不知道为什么也叫他那个信号。
1.5岁~2岁:出现自我概念及认识“我”的存在
意识到“我”的存在
两岁以后的儿童,渐渐能够懂得“我、你、他”这些人称代词,在生活中掌握了物主代词“我的”和人称代词“我”,由此实现了自我意识发展的又一次飞跃,标志着他们真正的自我意识的形成。所以,当宝宝对你说“我……”的时候,妈妈要紧跟着重复“你……”来促进宝宝满足自我感的内在需求。
意识到身体内部的状态
宝宝出现了最初的自我概念,开始出现“给我”“我要”“我会”“我自己来”等意向。
语言 两三岁的宝宝开始表示自己的主张和独立性,当成人提出一些要求时,宝宝会拒绝或者故意不听从,经常说“我不”。
行为 表现出爱自作主张的积极主动参与家庭劳务,结果一团糟。或者逆反心理严重,明显的敌对,那就是自我意识在飞速的发展了,妈妈们不必因此烦恼。
2岁以后:体会自我内心感受及自我评价
脸红和害羞
宝贝开始懂得“我想做”和“我应该做”的区别,做错事后知道脸红害羞,这是非常讨喜的“自我意识”表现,叫羞愧感。羞愧感是宝贝自我评价形成的前提,此刻的宝贝还只是停留在一种感受的层面去体会自己,而没有上升到系统化的自我评价阶段。
简单的自我评价
宝贝可以拿自己与别人比较,从而得出简单的自我评价,例如:“哥哥高。”由于受到认识水平的限制,2岁以后萌生出来的自我评价都是非常简单的内容,而且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成人的评价,用复制的语言来复述外界。3~5岁,自我评价才具有稍微复杂的意义。因此,自我评价的发展是缓慢的,是借助外界环境给予的反馈来慢速发展的。
TIP 宝贝的自我评价大多来自于妈妈,而妈妈的价值观、人生观,都在不同的角度和层面用各种语言和非语言的方式传递给你的宝贝。也就是说,宝贝觉得自己“好”或者“不够好”,几乎全部取决于妈妈的价值观系统。
占有欲强烈
儿童对玩具的占有欲很强会引发一些矛盾冲突,带来不愉,但是,这却代表着自我意识的成熟发展。此刻,家长要肯定的说:“对,这个就是你的!不是她的!”然后再给予孩子关于“分享”的引导。这两者之间的顺序非常重要,一定是先“是你的”,而后才“可以分享”。这是家庭教育中经常要面对的问题,妈妈千万不要错误的理解为孩子品质有问题而加以责备。
如何培养宝宝自我意识
发展心理学家指出,安全的亲子依恋关系是健康自我发展的重要条件,早期自我意识能否健康积极的发展,取决于亲子交往的质量。
安全感 父母对孩子要充满爱的言行,给孩子安全感。
满足感 一贯的对孩子的需要做出敏感的反应,是孩子享受到满足感。
成就感 热情的鼓励孩子的小进步和小努力,使他们体验到饱满的成就感。
环境 父母要能够合理的安排和组织好孩子的生活环境,让孩子感觉到周围环境的“规则”和环境发生变化时候的“可预测性”,即适应能力的培养。
那么,父母究竟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呢?
增强亲子互动
孩子出生后,大人就需要经常与他们进行互动,而不是仅仅关注孩子的吃喝拉撒睡。例如经常对孩子微笑、和孩子说话、与孩子玩游戏,这些都很好地促进亲子依恋关系。一方面,可以通过这样的亲子交流,让孩子逐渐形成安全型依恋关系;另一方面,通过这样互动,可以让孩子慢慢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所引发的其他人的反应。
使用描述性语言
对于具备一定的自我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孩子来说,通过描述性语言,可以帮助孩子扩展他的自我概念,逐渐形成一种持久的自我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对孩子提供一些描述性信息,比如 “你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你是很可爱的宝贝”等等;当孩子做出好的或者不好的行为举止时,通过描述性语言对他的行为进行客观评价,比如“你能主动收拾玩具,真是个懂事的孩子”“你今天推了明明,这是错误的,下次不能这样”等等。
TIP 衡量正确促进自我意识发展的教养方式的三大标准
母亲的教育方式对婴儿的自我意识发展有决定性的作用。衡量母亲对婴儿的教养方式的好与坏,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参考:反应性、情绪性、社会刺激性。
反应性 指的是妈妈能正确的及时的理解孩子发出的信号具有怎样的意义,并及时的给予应带或者反应。是婴儿感受到自己是被妈妈理解的。
情绪性 妈妈要经常通过非言语类形式,例如:说、笑、等积极情绪与婴儿建立良好的情感交流,以满足婴儿的愉悦感。
社会性刺激 妈妈需要通过与孩子之间的互相模仿、亲子游戏、以及共同参与活动等,用丰富的环境刺激,妈妈要不断的调整自己的行为,以适应婴儿活动的自我规律和婴儿对互动的要求,从而达到社会性需求的满足。
以上三点是妈妈们对孩子自我意识发展的正确教养方式。
自我意识发展的法宝:镜子
心理学里,镜子是非常有效的工具,这里针对镜子对宝宝自我意识的培养进行一个小总结。宝宝在镜子前的反应是很有趣的,一开始他们会把镜子当作游戏伙伴,亲吻它,和它贴脸。通过镜子加速自我意识的发展是很棒的法宝哦!那么,妈妈们应该怎样通过“照镜子”帮助宝宝认识自己呢?
1~2岁:用照镜子吸引注意力
1~2岁的宝宝对自我还没有很清晰的认识,但是看到自己差不多大小的宝宝他就会高兴的拍拍手,迫不及待地要跟人玩耍。好奇心强烈的宝宝十分喜欢照镜子,妈妈可以在宝宝屋里镶嵌一面镜子,时常对着镜子跟宝宝交流:“宝宝看!妈妈在哪里?在那里!在这里!”镜子游戏很有趣,虽然这个时候宝宝还不能意识到镜子里的就是自己,但是看到“镜子里的自己”,他会好奇地用手触摸、拍打来为吸引“对方”的注意,对着镜子咿呀说话。
平时,妈妈给宝宝穿衣服的时候,可以把他带到镜子前,让宝宝跟镜子里的“小家伙”一起穿衣服,或者在宝宝刚睡醒的时候,把镜子放在他面前,让他来跟这位“小家伙”打个招呼。直到宝宝发现这个“小家伙”总是跟自己做一样的动作,明白“那就是我啊”,形成初步的自我意识。
2~3岁:通过照镜子认识自己
2~3岁的宝宝会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也知道其实镜子里的“小家伙”就是自己了,这时候他会好奇地观察自己的样子。此时,妈妈可以跟宝宝一起坐在镜子前,指着镜子里的影像对他说:“这是妈妈,这是宝宝。”宝宝明白了镜子里是谁之后,然后带他认识自己的五官,指着眼睛说:“这是宝宝的眼睛,宝宝有两只眼睛,跟妈妈一样……”促成自我意识的快速发展。宝宝认识了五官之后,可以不时地问问他:“告诉妈妈,宝宝的眼睛在哪里呢?”让他用手指出自己的眼睛,加深他的学习。
3岁左右:用“照镜子”的原理评价自己
这就高级了!因为上升到心理的范畴了。宝宝从3岁开始自我意识也会慢慢提升,开始从生理层面进入社会层面(幼儿园),他们开始从外貌、性格、人际交往等方面认识和评价自己。这个过程中,怎样让宝宝形成积极向上的自我意识呢?人际环境非常重要。对于宝宝来说,妈妈就是自己最初的人机环境。
俗话说的妈妈是宝宝的第一面镜子就是这个道理。宝宝还处于自我意识的萌芽阶段,还不知道怎样判断对错,但是宝宝已经懂得听妈妈的评价来判断自己了。如果妈妈夸他:“宝宝好聪明呀!”,他就会高兴地认为自己是个聪明的孩子,这个时候,家长很自然地成为了宝宝的“第一面镜子”。这在心理学里叫做“贴标签”,贴什么样的标签,就出现什么样的宝宝。
温馨贴士
父母要注意,对宝宝的态度和评价要保持一致。如果爸爸总是夸:“宝宝真乖。”而妈妈却时常责怪他:“你真不听话,一点都不乖!”这样宝宝就会疑惑了:“到底我是乖,还是不乖呢?”教育分歧导致的教育问题已经非常普遍了,即便爸爸妈妈之间有分歧也不能当着宝宝的面呈现。去你们的私密空间里讨论,达成一致或者决定好以谁的观点为主之后,再出现在宝宝面前吧!不要把成年人的困惑带进宝宝简单的世界里去。
TIPS 两个有关自我意识的经典问题
A:宝宝总是抢着做各种事情来自我表现,结果又把事情搞得一团糟,怎么办?
Q:这是宝宝自我意识发展的结果哦,要向大禹治水学习――疏导。
首先要肯定宝宝的积极主动。例如:“宝宝好懂事哦!”“宝宝好能干哦!”然后,尝试参与并引导宝宝想要去做的事情,把一件事分为几个部分,把那些极简单的部分分配给他。例如:“宝宝负责把水龙头拧开,妈妈负责刷碗!”
A:宝宝逆反,越不让做什么越要做什么,不让做就会哭闹,怎么办?
关于孩子叛逆期的心理学范文4
雅芸是我的中学同学。有一天,她专程找到我,脸上挂着一丝愁云。雅芸说,她的女儿颜颜已经14岁了,正上初二,从小到大一直是乖乖女,自己给她买什么衣服就穿什么,对自己做的饭也从不挑,批评她也很少顶嘴。可是,这两年,颜颜长大了,个子长高了,而脾气也随着个头大长了起来。
有时候我这当妈的刚唠叨两句,她就关上自己屋的门,说是在里面学习。可是当我借着送水果的理由进门“视察”的时候,却发现她在玩手机……我刚说她两句,她小嘴就噘起来了,可真是:一肚子不乐意,一脸的不耐烦!她越是这种表现,我就越着急,唠叨得也就更厉害,当然她也不示弱,开始顶嘴……
颜颜开始爱美了。打小她都是梳短发,干净利落。可这两年每次剪头发她都很不情愿,总是耗得头发长得不能不剪的时候,才勉强同意去剪,往往也是被我拽到理发店的;每次剪完头发,她总要带着帽子上几天学,说什么刚剪完的头发短,难看。你看:这一直以来的利索短发现在变成周期性发作的定时炸弹了!等她头发稍微长长一点,就开始早上洗头,她觉得早上洗完头吹干后发型好看。可就算是头发能用吹风机吹干,但这时候毛孔张大了,容易受寒,我当然反对!于是她就偷偷地起得更早,趁我还没起就洗头。你说她为了洗头,不惜牺牲休息时间,真是不可思议!
看着这孩子长大不听话了,我就琢磨:颜颜这么爱美,是不是谈恋爱了?媒体上经常报道的那些才十几岁的女孩子做人流之类的新闻,想起来就让我心慌。于是我开始盯梢,想看看她上下学有什么异常。也巧了!那天真让我撞上了:她跟一个男生放了学一起往家走,俩人有说有笑的,闺女一改平时在家一句话不说的“活死人”样。这让我更是浮想联翩:女儿早恋,势必影响学习,影响前途,青春期的女儿不仅“不听话”,现在连早恋的苗头都有了……
我忍不住找她谈话,明令禁止谈恋爱,告诫她:男女有别,要保持距离!颜颜说她没谈恋爱,那个男生住得离我们家很近,放学一起走很正常。我当时只觉得女儿在撒谎,扯理由,心中的怨气一股脑儿冒出来了……她还觉得委屈了,打那一个星期,她都不跟我说话!
雅芸想不明白:一向很乖的女儿,进入青春期怎么就变得这么不听话,脾气大,还早恋呢?她心里很难过,很担心孩子在青春期的时候不能健康成长,不能完成此时最紧要的学习任务。她很焦急,却不知道怎么办……电话里,她把这些一股脑儿地倾泻出来。
带着关切,我接过雅芸的话:“看来你心里很着急,觉得女儿长大了,却变得很叛逆,不理解自己的苦心,不听话。”雅芸叹着气说:“是啊,我和她爸爸工作都很忙,根本就没有太多时间管她,发现问题就会直接指出来,以前我们这种方法很奏效,孩子也听话。可她这一到青春期,突然就叛逆了,什么事都成问题了!”我点点头,“我能理解。不过雅芸,我还想了解一下,一直以来你和颜颜的沟通如何?颜颜平常有什么心事愿意和你说吗?”
雅芸说,她觉得颜颜是个内向的孩子,不太善言辞,记忆中她和父母聊天的时候很少,有什么心事也很少和父母说。雅芸一直以为,女儿就是这种性格。可回想起那天看到颜颜和同学聊天时的健谈,和男孩在一起有说有笑的,她现在觉得自己和女儿的交流太少了,平时那些批评教育并不是沟通交流。
雅芸伤心地说:“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颜颜小时候是跟着外公外婆长大的,她三岁被接到家里和我们一起生活就比较内向,不爱说话。现在看来,应该说她和我们做父母的关系并没有那么亲密。”
原来,颜颜小时候雅芸两口子因为工作忙,就把她放在外公外婆家,每周回去看看。颜颜从小和外公外婆很亲,和爸爸妈妈却有些生分。颜颜三岁的时候,雅芸觉得还是要让女儿跟自己一起生活,便把她接回了家。他们工作仍然很忙,颜颜常常都是自己玩,但让雅芸欣慰的是,颜颜很听话,很好带。
雅芸后悔道:“看来,在颜颜小时候,我真的应该多陪陪她。”我安慰她:“以前的事情无法改变,我们看看现在能做些什么吧!”
在我们继续交流后,雅芸意识到:其实颜颜小时候,也有一些任性。因为以前外公外婆对颜颜是有求必应,把她当成掌上明珠,而回到父母身边后,父母不再像外公外婆那样对她宠爱有加。颜颜对这些当然不满意,但她在爸爸妈妈面前并不表现出来,而是找机会向外公外婆倾诉。外公外婆是明事理的,自然每次都是安抚颜颜,而对他们的话,颜颜还是听的。老人时常也会婉转地提醒雅芸,注意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只不过那时雅芸因为忙于工作,而女儿在自己面前又表现得很听话,所以她对父母的告诫根本没在意。看来,现在颜颜觉得外公外婆年纪越来越大,她不再事事惊动老人,有什么不满就直接对妈妈发泄出来,于是就出现了上面说的一系列冲突。
我告诉雅芸:青春期孩子爆发出的问题多是发展性问题,这些问题能否妥善解决十分重要,平稳过渡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而风雷激荡、矛盾冲突则会使逆反期延长。青春期的问题往往是时间积累造成的,孩子小时候自主性不高,自我意识也没那么强,家长在解决问题时的简单粗暴,短期内看不出有什么不妥,但到了青春期,随着孩子身体的成长和心理上独立意识的增强,很多过去隐藏的问题就会浮出水面。因此,在面对青春期的孩子时,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
1.了解青春期孩子的心理
被称为“青少年心理学之父”的斯坦利・霍尔认为:青少年期本质上是动荡的,青少年在荡着情绪的秋千――他们时而感到无聊,时而感到兴奋;今天无动于衷,明天又热情洋溢。霍尔认为,情绪的这种摇摆不定往往会持续到20岁左右,因为这些是受青少年体内荷尔蒙水平影响的。青春期的孩子,难免会有亲子冲突增多、情绪波动变大、自我意识增强、更在乎自己的外形、感情懵懂等特点。家长若能更多地了解青春期孩子的普遍特点,对理解自己孩子的行为会有很大帮助。
2.理解青春期孩子的行为
青春期的孩子时常会有“其实你不懂我的心”的感觉,觉得他人根本不理解自己的内心感受,情绪波动大,有时候莫名兴奋,有时候又会突然低落,孩子一般会把所有的情绪写在脸上。家长在理解青春期孩子的行为特点的前提下,凡事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性,然后再进行协商,孩子往往比较容易接受。比如,对颜颜早上洗头的问题,妈妈原本是怕她着凉生病,但发型蓬乱会让孩子一天都不开心,所以颜颜认为头必须要洗,她自己又情愿早起,只要她确保吹干头发半小时以后再出门,就不会着凉生病了。双方通过协商达成一致,孩子也能体会到家长的谅解,就不会激起逆反心理了。
3.经营好青春期时的亲子关系
关于孩子叛逆期的心理学范文5
在孩子的叛逆期里,很多过去看上去不错的“亲子关系”好像一下子出了问题。为了改变孩子,父母从批评、斥责、吵闹到无可奈何、焦虑不安。其实,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父母从改变自身开始,重新建立正面的亲子关系。
要建立正面的亲子关系,首先父母要明确,的目的是把孩子培养成一个真正的人,而不是满足虚荣心的一个物品,或者延续父母意志的复制品;其次要明白培养的唯一方式就是引发孩子自身的成长力,让他有意识地自己去成长,而不是让他为了父母或者别的什么去成长。
在亲子关系的建立中,有“三条高压线”和“两个陷阱”是家长应该特别注意的。“三条高压线”分别是忽略孩子的存在、破坏性地批评和强迫,它们会极大地损害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和独立意识,破坏亲子关系。“两个陷阱”是“有条件的爱”和“输不起的心态”。
千万不要用物质奖励去激发孩子做某件事的动力,这是交易而不是爱,在这种条件下,你无论做什么,孩子都不会感受到你的爱,他不会感激你,他认为这是有条件的交换。调查数据显示,仍然有23%的家长保有此种心态,他们认为满足了孩子的物质需求,孩子就应该好好学习。
“输不起的心态”一个明显的表现就是不信任孩子,想知道孩子的所有事情,甚至希望时刻监视孩子,知道他(她)的一举一动,这会让孩子非常反感,破坏你们之间的信任和关系。现场调查表的统计数据显示,近一半的家长表示关于孩子的任何事情都想知道,这说明,至少近一半的家长都可能陷入了“输不起的心态”这个陷阱中。
“八个工具”助你建立正面亲子关系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孩子成为真正的人,具体说起来,就是要培养孩子的六种人格:自尊心、自信心、责任心、进取精神、学习兴趣和好习惯。糜仁海说:“其中,孩子有了前三种人格,就一定不会出问题,会健康地成长,如果他还具备后面的人格,他就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要想培养孩子的六种人格,正面的亲子关系至关重要,如何建立正面的亲子关系?糜仁海介绍了“八个工具”:爱、表扬、鼓励、确认、理解、陪伴、制定规则和批评。“只要家长能够用好这些工具,就能够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每个父母都会说自己的是爱孩子的,但是孩子是否能感受到你们的爱呢?“做好听、说、看、做这四个方面,运用好‘爱’这个工具,才能让孩子感受到爱。”糜仁海说,“要像听领导说话一样听孩子说话;有话要直接和孩子说,永远不要说伤害孩子自尊心的话,不要人前教子;要充满爱意地看孩子,不盯着孩子的成绩单;为孩子所做的事情要适度恰当,不要过多和过少。”
表扬是一个使孩子建立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好工具,但是近三分一的家长却认为表扬会让孩子骄傲,“只要表扬的方式得当,就能起到很好的正面作用,包括表扬孩子的优点和即时表扬,具体步骤是:陈述事实,确认值得表扬的原因,表达高兴的心情和期望他(她)继续保持的愿望,最后还要有身体接触,比如拥抱一下孩子、拍拍肩膀和拉起孩子的手等等。”
无论在孩子失败还是成功的时候,父母都应该多鼓励孩子,给孩子重新再来的勇气和再接再厉的信心。如果父母希望孩子怎么做或者具备什么品质,那么当发现孩子某次这样做了,父母就要大声地说出来加以确认,这会让孩子记忆深刻,几次之后,孩子就会形成好的习惯。父母要多和孩子轻松地交流,了解孩子的想法以及做某件事情的原因,真正地去理解孩子。父母要尽可能和孩子呆在一起,只有在一起,父母才能知道孩子说了什么话、做了什么事、怎样做的,才能和他们交流,让彼此更多了解和信任。制定规则时一定要和孩子商量,只有孩子自己同意的规则,他才能遵守,才有用。发现孩子犯错后给予批评时,应该就事论事,陈述事实并指出后果,注意一定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并表达正面的希望。
只盯成绩单会破坏亲子关系
家长不要只盯着孩子的成绩单。“如果你只盯着成绩单,就会忽略孩子的学习状态和心理成长,这对孩子的成长非常不利,也会破坏你与孩子间的亲子关系。”从调查数据看,超过三分一的家长表示,自己的情绪跟着孩子的成绩走。
关于孩子叛逆期的心理学范文6
关键词:政治课教学;心理健康教育;探索
一高中政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1高中生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现状的特点决定的
高中生正值青春期,身体的迅速发育,波动性 、躁动性、 叛逆性是其明显特点,自我意识明显增强,独立思考和处理事物能力也迅速发展,高中生在心理和行为上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性,迫切希望从父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而他们的感情变得内隐,即内心世界活跃,但情感的外部表现却并不明显。这些特点常阻碍着父母与子女的相互了解。 另外,他们作为一个特殊群体,面临着高考,是家庭、学校、社会关注的焦点。这个阶段的学生孤独感和失落感更强,很多孩子就是在这一时期和父母出现危机的,由于无法和信任的人沟通,学生很难集中精力学习,容易精神状态涣散,情绪不稳定,易激怒,滋生内疚感甚至导致自卑,甚至自闭。轻者分数排名下降,重者心理会造成无法磨灭的阴影,给今后的学习生活带来很多不便。所以在这一阶段除了对学生知识的吸收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与监督外,更要重视学生心理的沟通与情感的培养,预防不良心理的形成,帮助和引导高中生形成健康的心理。
2高中政治学科的特殊性和有利性决定的
素质教育下的新课程标准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表达课程目标。在这个三维价值目标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优先目标。这反映了由以往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到现在更加注重学生的能力发展和德育健康心理的培养,而这正是健康心理形成的基础。 政治课教学由于其特定的教学目的与教学内容,更能充分的引导高中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更能深入关注学生的心灵、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二高中政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1深刻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因素,培养学生健康心理
思想政治课教材中蕴涵着许多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经济常识》中的市场经济道德观念、法制意识教育、合作意识的教育;《政治常识》中的责任感教育、公民意识教育;《哲学常识》中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科学的思维方式教育等,都从不同的方面渗透着对学生的人格要求和智能训练。这些内容都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资源,教师在备课与授课过程中应充分挖掘这一资源,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2注重言传身教,利用教师个人魅力在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在每次上课前面带微笑,以积极乐观的情绪感染学生,每堂课都保持着用激昂、奋进的语调和具有幽默感的语言来活跃课堂气氛。这样既给课堂带来生机,也能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学生就会喜欢上课、听课。
老师要多从学生的角度想问题.通过进入学生的精神世界,理解和分担学生的各种精神负担和心理压力,这可以拉近师生距离,并产生共鸣,从而增强教育效果。
3积极捕捉社会热点新闻,抓住契机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例如1997年北京大学学生王晓龙向同学投毒案件,2004年马加爵杀害4名同学案件,以及2013年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两名同宿舍学生因琐事发生打斗导致其中一人死亡案件,等等具有时效性和轰动性的新闻事件我都第一时间给同学们在课堂中讲述,并结合教学内容给大家讲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及怎样疏通的心理方面的知识,再比如“关于老人摔倒该不该扶的问题”在必修四《哲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一框中设计了一个课堂辩论的教学环节,让大家展开辩论,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4政治教师要平时多学习心理学知识和技巧运用到教学中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还必须熟练地掌握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本规律并能用之于实践。这不仅要求我们认真学习相关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而且要求我们善于向我们周围的各位同仁学习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
三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注意
1对学生施以“真爱”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
爱,是教育的真经。它能产生育人的正确动机,能产生关心、尊重、信任学生与适度的严格要求学生的正确行为。所以,教师只有爱学生,才能和学生交朋友,才能走进学生内心的情感世界,从而了解学生的心理困惑,及时矫正心理偏差。
2政治课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还需要学校、社会和家庭的配合
学校要调动各个方面的力量,全面渗透、多渠道,全方位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学校首选策略在措施上把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健康咨询辅导纳入教学轨道,适当开展心理拓展训练,开发高中生的心理潜能,因地制宜地开展一些简便易行的专题性心理拓展训练等活动。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有意义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