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强农存在的问题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科技强农存在的问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科技强农存在的问题

科技强农存在的问题范文1

一、指导思想

强农惠农资金专项清查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以促进强农惠农政策落实为着力点,以加大强农惠农专项资金清理力度、纠正和查处违规违纪问题、保障资金管理使用安全为重点,切实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通过开展专项清查,力争实现部门管理职责更加明晰、资金监管体系更加完备、统计口径更加规范、涉农数据更加准确、资金统筹安排更加合理、资金使用效益更加显著、广大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目标,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二、清查范围和重点

(一)清查范围。分重点涉农部门和有涉农支出的其他部门以及具体使用涉农资金的单位。重点涉农部门为财政、发展改革、农业、林业、水利、国土、环保、扶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卫生、民政、文化、教育、科技、交通、商务、农办、气象、移民等部门。有涉农支出的其他部门范围是除重点涉农部门以外的各级部门预算中安排有用于开展“三农”工作的项目资金和涉农对下专项资金的部门。涉农资金使用单位泛指具体使用各级财政预算安排的涉农资金的单位。

(二)清点。一是对农民的补贴资金。重点是农作物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等资金。二是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重点是农村“水、路、电、气、房”等资金。三是农村社会事业投入。重点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补助、财政扶贫资金等资金。四是其他专项资金。重点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土地出让收入、被征地农民补偿费用、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基金、退耕还林补助资金等资金。

三、方法步骤

此次专项清查工作采取自查自纠和全面核查与重点抽查相结合的方式,自年7月中旬开始至年11月底结束,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部署启动阶段(7月中旬)

为切实加强清查工作的组织领导,县政府成立保康县强农惠农资金专项清理和检查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同志任组长,县政府办、财政局、监察局(纠风办)、审计局、发展改革局、教育局、科技局、民政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国土资源局、环保局、水务局、农业局、文体局、卫生局、人行、林业局、扶贫办、交通局、商务局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张大根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王晓春同志任办公室副主任,具体负责专项清理和检查工作。从县监察局、审计局、财政局、农业局、林业局、水务局、扶贫办、国土资源局、民政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卫生局各抽1人组建清查工作专班,在县财政局集中办公,具体工作由财政局统筹协调安排。各乡镇要相应成立强农惠农资金专项清理和检查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制定具体方案,确保清查工作顺利进行。

(二)自查自纠阶段(7月中下旬)。

主要对年各级财政预算安排用于“三农”的各项资金(包括基建投资用于“三农”的支出、基金、政府借款等),按照不重复、不遗漏、内容全面、数据准确的要求,认真开展自查工作。一是对本级预算安排用于本级部门涉农支出的项目资金以及本级使用上级专项资金情况进行清理和统计,二是对本级预算安排的涉农专项资金从资金安排、分配、拨付、使用、项目实施等环节进行全面清理和统计,开展自查自纠。

(三)全面核查与重点检查阶段(8月上旬至9月底)。

制定全面核查与重点检查工作方案,组织检查专班,利用社会中介机构,由县级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包片组织开展全面核查与重点检查。一是对填报的各项数据进行逐一核实、确认,对各级财政预算安排本级使用的涉农项目资金以及本级使用上级专项资金和对下涉农专项资金进行全面清理核查,彻底摸清强农惠农资金安排和使用情况。二是配合省、市领导小组开展重点检查。三是对近三年来纠风、审计、财政监督等重点审计、检查的项目进行梳理,充分运用审计、检查成果。四是根据审计、检查情况,对部分项目开展重点检查,确保县级核查面达到100%、重点检查面达到50%的要求。

科技强农存在的问题范文2

关键词 大樱桃产业;发展对策;甘肃天水;秦州区

中图分类号 F326.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0-0381-01

天水市秦州区地处甘肃省东南部,属秦巴山区西秦岭北麓中段,横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气候温和,四季如春,素有“陇上小江南”之称。秦州区是典型的半湿润半干旱温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适中,光照充足,肥水中等,土层深厚。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特别适宜北方落叶果树生长和无公害优质果品生产,是我国最佳的大樱桃和苹果生产区域之一。通过多年的观察实践表明,秦州区所产大樱桃风味独特、色泽艳美,其品质要超过烟台市和大连市等大樱桃主产区,是国内外果树专家公认的西北黄土高原地区适宜于露地生产优质大樱桃为数不多的地区之一。

近几年来,秦州区大樱桃的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各地区依托区域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大樱桃产业,促进了作物增产、果农增收。大樱桃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深受人们的青睐,市场需求较大[1-2]。针对当前的市场形势,科学规划、发展大樱桃产业极其重要。但目前秦州区大樱桃产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栽培设施不完善、果农的种植积极性受市场影响较大、果农的技术水平低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当地大樱桃产业的规模化、市场化发展[3]。根据近几年对秦州区发展大樱桃产业的调查,提出以下发展对策,以期促进大樱桃产业持续、稳步、高效的发展。

1 大力发展设施栽培

提倡发展设施大樱桃栽培技术,不仅能灵活调节市场供应期,还能促进作物优质生长,低于外在的不利环境影响,另外还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一般栽植大樱桃的区域要求年日照时数1 200~2 800 h,年均气温10 ℃以上,冬季绝对低温高于-20 ℃[4]。设施大樱桃栽培中,选择栽植适宜的品种是关键,这也是生产优质大樱桃的基础。用于设施栽培的大樱桃品种要求需冷量低,早熟,果个大,色泽艳丽,品质优,风味好;树形矮化紧凑,适于密植栽培,早实丰产性好;栽培适应性广,较抗病;花粉量大,最好自花授粉。

2 建立健全运输设施

通过多年的不懈努力,秦州区所产大樱桃在全国已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因其外观品质俱佳,深受北京、兰州、西宁、新疆、哈尔滨、包头、重庆等地的众多经销商和消费者青睐。大樱桃产业在促进全区果业增效、果农增收等方面发挥日趋重要的作用,已成为当地继苹果产业后的第二大黄金果品产业。而当前大樱桃产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是贮藏、运输设施不完善,无法保证及时地将优质大樱桃送至销售地[5-6]。因此,政府相关部门迎合科研部门加强合作,投入专项资金,研究大樱桃的耐贮运设施条件,在相对集中的产区建立交易市场和贮藏库,为大樱桃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3 改善果园基础条件,加强病虫害防治

调查发现,秦州区发展大樱桃产业的一些园区设施条件落后,如灌溉系统不完备、果园环境差等,对病虫害的滋生、蔓延提高条件[7]。因此,应改善果园的种植条件。首先,应选择近几年没有种植李、桃、杏的果园作苗圃;其次,发展和完善灌溉系统,如可建造集雨水窑、打机井等,以充分满足大樱桃生长中对水分的需求;再者,尽量建设防雨设施和防霜设施,一般在具备一定的发展基础后完善这些设施[8];最后,科学管理,包括土壤管理、灌溉、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方面内容。

对于常见大樱桃的病虫害如樱桃褐斑病、樱桃流胶病、樱桃缩果病、金龟子、桑白蚧、茶翅蝽、叶螨等要加强防治[9]。一是在秋、冬季清园,以减少果园越冬病虫基数。二是药剂防治。萌芽前喷洒5 °Bé石硫合剂或5%柴油乳剂预防多种病虫害,对剪口的虫伤、机械伤口及时涂刷5%菌毒清水剂50倍液防止流胶病。对于一些害虫,可采取人工捕捉等。

4 强化果农素质培训,提高行业整体水平

要全面提高果农的整体素质,提高生产中的科技含量。首先,通过政策宣传让果农从思想上认识到种植大樱桃所带来的经济收益,建立长期的学习班,分批次对果农进行培训和现场指导[10];其次,果树技术部门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针对果农生产实际,及时有效地解决果农在种植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加大技术推广力度,提高大樱桃的整体生产技术水平。

5 加强宣传,树立信心

近年来,秦州区大樱桃种植面积不断增长,已成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优势产业,但由于果农对大樱桃的成长习性不太了解,制约了大樱桃产量、质量的持续发展[11]。相关部门应加强宣传、培训,让广大果农深入了解天水大樱桃种植的良好前景。由于大樱桃的果实生长周期短,容易实现无公害生产,与现代社会要求生产无公害绿色食品是相辅相成的,可有效实现优质大樱桃的销路,消除了果农在生产中的后顾之忧。广大果农也应着眼长远利益,对栽植大樱桃充满信心。

6 规范行业管理

为促进大樱桃产业的标准化、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应在果农生产和市场销售之间建立行业协会。协会的主要目的是提高生产者的技术水平、组织化程度,提供技术服务[12]。同时,实现了生产和销售的有效对接,对当地优质大樱桃的大范围销售建立平台。

7 参考文献

[1] 钱素娟,刘佃珍,王学阳.大樱桃设施栽培技术[J].山西果树,2011(6):20-21.

[2] 张庆和.天水大樱桃生产上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及解决措施[J].农业科技通讯,2008(4):143-145.

[3] 赵利军.对天水大樱桃产业发展的建议[N].天水日报,2007-03-03(2).

[4] 张庆和,丁春元,张志恩,等.甘肃天水甜樱桃早期丰产栽培技术[J].中国果树,2004(6):30-31.

[5] 常德昌,杨安顺,张守江,等.甘肃天水甜樱桃海拔适应性调查研究初报[J].农业科技通讯,2010(11):56-59.

[6] 陈超.甜樱桃丰产栽培技术简介[J].陕西林业,2006(6):40.

[7] 杨静.樱桃丰产栽培技术[J].农村科技,2009(8):65-66.

[8] 王爱国,谭乐增,仰岐山,等.大樱桃栽培技术[J].山西果树,2004(6):21-22.

[9] 黄海,方金豹.植物生长调节剂多效唑对甜樱桃树的化学控制效应[J].华北农学报,1993,8(1):101-106.

[10] 张亚军.樱桃树的整形与修剪技术[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9):184-185.

科技强农存在的问题范文3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服务农民促农增收方面存在问题

一是农民培训力度要进一步增强;二是示范基地建设力度要进一步加大;三是基层农技推广经费缺乏,影响了农技人员工作积极性,制约了农业部门群众服务水平。

2、干部队伍建设存在问题

一是有些干部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业务知识更新慢。二是某些同志大局观念不够强,重业务轻思想教育。三是有的干部工作效能不高。

二、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一是对现代农业发展认识不到位,缺乏农业技术也是生产力观念。二是存在农业生产是农业部门自己的事情的片面认识,缺乏必要的经费支持。三是学习深度不够深入,对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会议精神和文件资料没有深入系统地学习,没有领悟实践活动精髓。四是思想认识没有到位,存在偏重本单位业务工作,对开展的主题活动的重视力度不够,在创新思路、谋求发展、解决挂点村热点难点问题等没有沉下身子找出路想方法。

三、解决问题的措施

1、强化服务促农增收。一是加强农民培训力度,提升农民致富技能。通过阳光工程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培训、送科技下乡等多种形式,将水稻、果蔬、水产、畜牧等方面农民迫切需要的实用技术手把手交于交到农民手中,增强农民科技致富本领。二是加强示范基地建设,提高辐射示范效果。重点围绕水产、水果、生猪、富硒大米、无公害蔬菜五大主导产业,强化技术指导,建立县、乡、村三级精品示范基地,让农户学有样板。三是落实工作经费,激发“三农”服务积极性。按照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文件规定,县财政部门每年要安排每个乡镇农综站2万元以上工作经费,并要及时兑现,保障农技人员下乡交通费等最起码的经费开支。

2、加强学习提升作风。一是要端正学习态度,加强对领导班子及干部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知识学习,做到学以致用,促进工作。二是进一步增强大局观念,坚持小局服从大局,个人服从组织,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做到班子成员和全体干部相互协作,相互补台,相互包容,同心同德,共谋发展。三是进一步提高工作效能。努力增强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做到重大工作、重要事项不拖延、不失误。

3、建章立制巩固成果。农民是个弱势群体,农业是个弱势产业,农民需要政府的关心、关爱,我局建立了干部联系制度、结对帮扶制度等长效机制来巩固规范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

一是了解民情,摸清底数。重点是听民声、知民情、解民忧、帮民富、暖民心,努力达到干部受教育、群众得实惠的效果。

科技强农存在的问题范文4

关键词:农广校;教师队伍;建设

农广校要完成培养新型农民这一重任,就必须建设一支数量足够、素质良好、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专兼职结合的农广校教师队伍。本文就农广校教师队伍建设谈几点看法。

一、 农广校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 职业道德

由于农广校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要忠诚农民教育事业,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而献身。这就是农广校教师基本的道德规范。它要求从事这项工作的教师热爱本职工作,像蜡烛一样用自己的全部知识和修养去点燃亿万农民的智慧之光,把全身心献给农广校教育事业。职业道德还要求农广校教师热爱农村,热爱农民,这是核心内容,也是工作的重要动力。从事农广校教育的老师应怀着极大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计名利得失,踏踏实实地工作,这就是农广校教师必备的品质。

2.知识结构

农广校老师首先应具备丰富的农业科技和生产知识,这是老师知识结构的主干。因农业的区域强,农民的需求又各有不同,教师应将专业知识与当地生产实际相结合,要掌握各种生产技术和操作技能,成为“一专多能”。农广校教师除具备专业知识外,还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这样在教学中才能生动活泼,深入浅出解答学员提出的各种疑难问题,满足科学文化水平日益提高的广大农民的求知需要。农广校教师要完成教学培训任务,就必须懂得农村成人的学习心理,掌握农村成人教育的规律,运用各种先进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向农民传授知识。这样方能胜任。

3. 能力结构

一是农广校教师要拥有广博精深的知识,还必须具备一定的工作能力。由于农业生产的区域性强,农民的技术文化参差不齐,许多先进的科技成果“照本宣科”农民不能接受,要将其“化”为可传授的教学内容后,才能传授给农民,才能理解,掌握,也才能运用于生产当中变为生产力;二是要有熟练的技术操作和示范能力。农广校教学的目的是让农民掌握先进的,实用的生产技术,提高农民的生产能力。许多教学培训是在田间地头进行的。教师光有理论,不会操作,算不上合格的农广校教师。三是要有生动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中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应将教学内容与农民日常生活和农业生产相联系,尽量做到生动形容,通俗易懂,用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教学和培训。

二、 农广校教师队伍现状

1. 结构不合理,专业教师缺乏

当今市场经济的建立,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多样化,农村生产岗位越来越多,需要培训的专业也随之增加,而农广校教师队伍专业结构的现状远不能满足当前农村经济和生产发展的需要。随着农民培训内容的多样化,多数农广校非常缺乏能满足农村生产实际的专业老师,影响了农广校的进一步发展。对于专业性非常强的培训内容,多数教师都是停留在理论上,没有动手能力,实习实践水平低,传授的知识大多经不起实践的推敲。尤其是农民朋友迫切需要的农村实用技术,更是匮乏。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

2. 教师队伍人数不足,知识老化

全国农广校师资队伍这几年一直在发展壮大,无论在数量上、质量上已经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仍然难以满足农民教育的要求。农广校的老师多是半路出家。他们的专业和农广校的专业设置不相符合。大部分老师学历也不够。同时,由于农广校教师参加系统、专业的培训比较少,知识较单一、老化,不适应当今农村经济的发展。

总之,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办学环境下,农广校教师应努力寻找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学习提高途径,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层次和专业水平,以适应办学发展需要。农广校领导要从政治上关心,生活上照顾,工作上放手,从设施上加大投入,不断更新教学培训软硬件设备,全方位关心教师的成长,为教师学习提升解除后顾之忧,创造条件和机会,提供素质提升的平台,施展才华的舞台,为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素质服务。

参考文献

[1] 张宝.新阶段中国农民教育战略研究[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科技强农存在的问题范文5

[关键词]防灾减灾 气象服务 农村

中图分类号:P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0-0355-01

引言

农业是我市的基础产业,但我市也是气象灾害多发地区,特别是农业生产受天气、气候影响较大,各类气象灾害对广大农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农村社会稳定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了解当前农村气象服务状况,提出改善农村气象服务的应对措施,对于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充分发挥气象服务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为此,笔者分析曲阜市当前农村气象服务所存在的问题,并由此提出做好农村气象服务的对策和建议。

一、当前气象服务现状

1、天气预报节目的收视率在农村非常高,甚至超过新闻联播。在未通数字电视的农村,农民在夏季大多劳作到晚上8点以后才收工回家,经常错过天气预报节目。

2、“12121”电话在农村的知名度很高。遇到天气复杂时一天甚至拨几次。但农民对拨打“12121”的费用(包括电话费和信息费)有顾虑,希望在农村推行费用包月制度。

3、农村有手机的种养专业户都有意愿订制手机短信。

4、通过村干部和村民小组长告诉村民的原始传播方式,在很多村依然管用,而且常用。

5、通过广播、报纸获取气象信息的人群很有限。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建立起的农村广播系统,现在已基本不用了,有的村里已拆除,保留的也只是偶尔用来通知村干部开会。随着农村税费体制改革,乡(镇)和村委会的资金非常有限,订阅的报纸很少,农民自费订报的几乎没有,偏远村庄的报纸几天甚至一周送一次。

二、当前农村气象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1、气象服务产品满足不了农村的需求

涉农部门、乡(镇)、村对气象服务工作的满意度普遍较高,也有比较强烈的服务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需要准确率高的常规天气预报

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关系密切,农民产前、产中、产后都需要优质的气象服务。作为农户,产前需要掌握季节的气候变化科学安排;产中需要掌握天气的冷暖晴雨,采取措施避免气象灾害,提高产量;产后的储藏、运输、加工更需知天气信息。群众普遍期望气象部门的常规天气预报有较高的准确率,以便根据预报情况采取相应的对策。

(2)需要快捷的天气预报传输

重大灾害性、关键性、转折性天气的预报服务,比如台风、暴雨、强冷空气等,对农村防灾减灾的作用非常大。群众盼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数字电视、电话、手机、互联网、显示屏等系统的覆盖面,逐步完善预报服务传输系统,建立信息接收平台和气象灾害预警系统,建立较密集的气象预报预警显示屏,让气象信息深入农村基层,农民能及时获取形式多样的气象服务信息。

(3)需要较长时效的气象服务

如一个月、一个季度甚至一年的天气展望,对于农民安排农业生产很有用处。

(4)需要涉农综合信息服务

很多农户希望气象、农业、林业以及植保等部门的服务信息能够综合加工、打包处理,这样农民用起来很方便。

(5)需要气候资源开发利用

作为政府或部门,需要充分利用气候资源,指导产业结构调整,趋利避害,发挥最大效益。特别是在引进新的农业技术、良种等项目和防灾减灾以及防汛抗旱方面时,更需要气候论证,进行科学调度。如果能了解当地的气候情况和特点,因时因地制宜发展生产,就可以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2、宣传教育缺位,农民缺乏气象科学知识

目前,气象科学知识没有纳入到农民培训的范畴,气象主管机构因为管理体系和人力财力的关系,也没有深入到农村搞宣传教育工作,使得能懂一些气象科学知识的人较少。同时,农村人员中文化素质高的人都外出打工或经商去,还有经济条件较好的能人,不断迁居到城市去了。在气象服务信息中提出针对性强的指导意见少,影响气象信息在农村发挥的作用。所以就需要大力发挥气象信息员的作用多培训让他们更好的在农村发挥作用。

3、农村防雷意识淡薄,防雷装置几乎空白

在农村农民受教育程度不高,没有基本的防雷知识,在雷雨来临时,往往跑到没防雷装置的凉亭、简易棚、大树下等最易受雷击的地方躲雨,而遭雷击伤亡。在农村农民建房为了节省投入,也没意识装设防雷装置了。农村防雷减灾的管理工作还不到位,由于政府投入人力、财力有限,建设主管部门和气象主管部门还深入不到农村的防雷管理,规范的防雷技术服务还未延伸到农村。

三、提高农村气象服务水平的对策和建议

1、要强化气象工作为民服务的意识,开发出适合农村的产品

气象工作者要有服务于“三农”的意识,气象与农业、农村,农民关系密切,虽不能直接创造物质财富,但在生产中是不可缺少的生产要素。气象部门应制定针对特色农业进行农业气象、重大病虫害气象、生态气象、大气成分等方面的观测,为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研究提供基础监测数据。制作更多的符合“三农”气象服务需求种、养业各个环节的气象保障预报服务、新品种引种的气候论证、特色农业发展的农业气候区划、农业气象灾害预警等产品,构建现代农村综合气象监测预报系统。

2、采取多种手段完善农村气象信息传播渠道

地方广播电视部门要建立重要灾害天气信息绿色通道。像以往抗台气象信息一样,及时插播农村种养业的关键期预报、突发性的强对流大风、暴雨、雷电等预报。同时,气象部门积极建立好高效的信息快速分发流程,利用手机短信做到全覆盖,实现重要气象信息第一时间到达农村,有效指导农业生产及防御和减轻农村气象灾害的影响。

3、建立农村气象科普教育体系

气象主管部门要进行多方调研,编写适合农村特点的、通俗易懂的气象预报运用、气候资源利用、种养业气象服务指标、避雷防雷技术等乡土教材。

启动气象信息“进村入户”工程,通过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专题资料、墙报、手机短信、气象声讯电话、现场咨询活动等手段不断加强气象科普知识的宣传;在有关涉农培训基地开设气象科技知识课程,把气象知识编写到中小学校地方教材中,给学生发送气象科普知识,组织气象专家到学校作科普讲座,组织学生参观气象科普基地、参观气象部门,做到科普宣传从娃娃抓起。

4、加大农村防雷减灾管理力度

做好农村科学防雷宣传教育工作外,把农村防雷减灾纳入到规范管理中,在农房建设许可中把好防雷设计关和施工关,建立农村建设项目的防雷设计审核和施工监督制度。对农村的防雷状况进行定期普查,公布普查结果。特别是对农村企业、公共建筑、学校的防雷隐患,要分类指导,督促整改到位。

结语:对于气象部门,要做好为农服务,不仅要增强农业气象防灾减灾能力,积极开展干旱、暴雨、大风、冰雹、霜冻等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的监测、预报、预警服务,做到灾前有准备,灾后有措施,减轻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而且要加强农业决策气象服务工作。利用气象资料为引导种植结构调整、优化区域布局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在农村建设、能源利用、建设规划等方面做好气象服务工作。应当不断学习农业生产知识,了解农业生产的需求,了解农民的需求,特别是加强农业大户、专业合作社的联系,才能为农民提供有针对性的气象为农服务信息。

参考文献

科技强农存在的问题范文6

关键词:农民;教育;培训

中图分类号:F32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8-0012-1

1 新型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

1.1 农民教育培训目标不甚明确

随着农民培训工作的推进,国家先后推出了各种培训工程。如绿证工程、阳光工程、农民创业培植工程和百万中专生计划工程等。承担这些工程任务的各级各类学校及其主管部门,为保证国家工程资金安全运行,就要对培训的各环节进行严格把关,教学和培训完全按照规定的方法步骤和要求运作。而对受训者处于何种状况,几乎很少考虑。接受培训的人学习的积极性不是很高,更有的为凑人数勉强入班学习。这些问题的存在,只能说明我们的培养目标还存在着不适应。

1.2 农民教育培训项目、内容缺乏科学性和针对性

目前,仍在农村务农的劳动力中,其年龄结构、文化结构、技能水平和与就业相关的其他素质如何?这些问题是首先应该考虑的。如果农村劳动力主体没有再行转移的可能和必要,我们的培训项目就应该侧重于在当地的充分就业。若不注意地域差异和不断发生的变化情况,盲目坚持转移培训项目及其规模要求,教学的有的放矢几乎是不可能的,更不要提教学质量了。

1.3 农民教育培训对象自身存在问题

我国农民受长期形成的思想观念和生活习惯导致的不利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常出现:难以主动到课;能力参差不齐且随意性强;缺乏自学能力。办学实践证明,一是因参加教育培训的农民,其年龄和曾接受的教育程度的不同;二是行政干预为完成任务凑够人数;三是农民的组织观念落后,无视管理与规定,自作主张等。这些因素和差异,都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

1.4 农民教育培训师资队伍建设不完善

教师的理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态度,会对学员产生一定的导向作用。而不少培训教师不是本专业,未来得及充电就承担了面向农民的教学任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因此,提高教师业务能力,需要实践能力较强的专业师资,更需要具有复合型人才特点的师资,应成为改进提高农村成人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2 新型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对策

2.1 明确培训目标,让培训更有针对性

逐步完善适合农民的学历教育和短期培训,加强对青年农民的科技知识培训。在专业设置方面要突出市场经济知识教育,重点讲授市场经济条件下推进农业产业化的重要意义,市场调查基本方法,市场营销策略等基本知识,让农村群众增强市场经济意识,把握市场经济规律,开展好农业生产经营活动。还要定期开展“三进村”活动,举办致富能人致富技术讲习班,通过致富能人现身说法,带动周边群众学习科学致富技术等。

2.2 提升新型农民的思想认识、文化素质和能力

一是通过报纸、电视、电台、专栏征文等活动,传播科学知识,激发农民学文化、学科技的积极性;二是重视培养农村文化带头人和发展文化志愿者,充分利用农民夜校、科技书屋等形式开展文化扶贫,掀起《农家书屋》村民学习科技热潮;三是要让他们能系统掌握多项农业生产技术,取得一技之长,无论是走出去,还是留下来,都能体现出新型农民的特色――有思想、有目标、有专长、活动一地、带动一方的能力。

2.3 强化“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与发展

今天我们农广教育已经成为推进农村文化教育、普及农业科技知识的主阵地,打造一批“双师型”师资群体和学科中坚力量,建立中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培养制度、学科带头人培养制度等,进一步抓好教风,学风建设,在教师中倡导严谨治学、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优良教风。

2.4 突出农广校办学特色与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