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压疮的护理知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老年人压疮的护理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老年人压疮的护理知识

老年人压疮的护理知识范文1

[关键词] 压疮;因素;预防措施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257-01

压疮是由于身体的局部组织长期受压、组织缺血、缺氧、营养不良和血液循环障碍,而致局部皮肤和皮下组织溃烂和坏死。71%压疮出现在70岁以上的老年人[1],因此如何更好的预防压疮,减少并发症发生,常被我们护理人员所关注。本文通过对我院老年病人院外自带30例压疮进行分析,从而探讨出高危患者发生压疮的防范措施,确保护理安全,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1年8月――2013年8月,我院上报老年自带压疮30例。其中男24例,女6例,年龄76-92岁,平均年龄82岁。肺癌导致的肺性脑病2例,硬脑膜下血肿3例,脑卒中后遗症18例,脑供血不足2例,肺功能不全2例,髋关节骨折3例。1.2 临床表现 全部病例压疮多发生于无肌肉包裹或肌肉较薄、缺乏脂肪组织保护又经常受压的骨隆突处,单个部位24例,多个部位6例,其中骶尾部22例,髋部4例,骶尾部和并足踝部2例,肩胛部和并臀部2例。按压疮分期,其中i期压疮5例,期压疮11例,期压疮14例均为骶尾。

2 原因分析

2.1 力学因素 本文30例患者均是卧床不起,骨突部位受压最为严重,长期持续的垂直压力是引起压疮最重要的因素。当皮肤受压超过32mmhg,并且持续超过一定的时间,组织就会发生缺氧、血管塌陷、血栓形成而出现压疮[3]。

2.2 年龄因素 压疮年龄发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50岁以上病人较50岁以下病人发病率高出7-8倍。老年人由于皮下脂肪减少,靠近皮肤表面的血管又硬化,血液循环不良,容易因受压而发压疮。

2.3 患者自身因素

2.3.1 营养因素 老年人胃肠道蠕动减慢,消化功能、食欲下降,加之牙齿松动缺失,咀嚼困难,躯体患病导致食欲减退,长期卧床患者通过鼻饲供给营养和能量,易致机体营养不良,消瘦,低蛋白性水肿等易发压疮。

2.3.2 疾病因素 老年人生理功能减退,肌肉控制能力差,视力、平衡能力差,加之性低血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骨软化症,帕金森病等导致跌倒机会增大,容易发生骨折导致卧床和被动,原发疾病如血糖控制不佳,感觉异常,导致废用综合症,泌尿系统,呼吸系统等一些感染的发生。体温在38.5℃到40℃者发生皮肤压疮机会大。

3 压疮的预防管理

3.1 压疮预防护理管理应做到“五早五到位”

3.1.1 五早 ①早评估,患者入院24h内进行压疮危险因素首次评估。②早报告,确认压疮高危患者,院外压疮立即报告护士长并上报护理部。③早落实,根据患者病情立即落实各项护理措施,严格交接班。④早指导,对特殊病例护士长、护理部应及时制定针对性护理措施。⑤早督查,护士长、护理部1-2d督查高危患者护理质量。

3.1.2 五到位 ①落实到位,制定护理措施落实到位。②评估评价到位,压疮危险因素动态评估、患者皮肤情况及压疮发生情况动态评价要到位。③指导督查到位,护士长、压疮小组、护理部对压疮预防护理指导、质量督查的三级管理到位。④培训到位,对护士进行压疮相关知识培训到位。⑤持续改进到位,科室、质量管理小组坚持每月对压疮预防管理情况汇总分析,针对存在问题改进措施落实到位。

4 压疮的预防措施

4.1 防止继续受压是预防压疮的主要原则 但最基本、有效的预防措施是协助病人定时翻身,重视患者的变换。每1-2小时翻身一次,侧卧位时取30度角。同时按摩皮肤受压部位,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正确使用减压器具:如脉冲式充气床垫,海绵式褥疮垫,等以减轻软组织压力,缩短受压时间。从而减小压疮的风险。4.2 减少摩擦力和剪力 翻身或移动患者时忌拖、拉、拽、扯,可先放低床头,保持床面平整。半卧位时间不能超过30分钟。对于膝部和足部进行恰当固定,在足部和床底之间垫棉垫,防止患者身体下滑导致的摩擦增加。

4.3 保持皮肤清洁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减少引流液、尿液及便渍刺激,保持床铺平整、无渣、无皱折,减轻对皮肤的刺激,增强抗摩擦力。用温湿的毛巾擦拭皮肤,动作要轻柔,并可用赛肤润、维生素E、等涂于皮肤表面,形成保护层,防止皮肤水分蒸发,保护皮肤的柔软和弹性。

4.4 营养支持 老年卧床患者,由于疾病消耗,营养摄入减少,吸收功能下降,导致患者出现贫血、低蛋白血症易发生压疮。应尽量应用胃肠内营养,给与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富含钙、锌等的饮食。不能自主进食者,可以鼻饲管进食。必要时增加静脉营养,输注血浆和白蛋白,有利于提高皮肤的屏障功能,有效预防压疮的发生。

4.5 护理误区 禁止对局部发红皮肤进行按摩;避免在局部创面使用冰敷、吹风机;慎用橡皮圈,气圈,易导致受压部静脉回流受阻,局部组织发生水肿。

5 小 结

以病人为中心,针对老年病人压疮危险因素,强调“个性化”的护理,充分认识并努力研究,不断改善护理措施,才能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压疮的预防和护理才能取得突破性进展。

参考文献

老年人压疮的护理知识范文2

关键词:老年病;护理风险;防范对策

老年病的护理风险主要是指在操作、处理、抢救等环节中,所导致的老年患者发生伤残等不良事件的不可预见性,包括护理事故、意外伤亡、并发症及因护理不当而产生的医疗纠纷等。老年病护理风险具有几率大、复杂性及危险性的特点,直接威胁患者生命健康。因此,对老年病护理风险进行正确评估,重视老年患者生理、心理等各方面变化,积极采取防范措施,对提高患者生存率具有重要作用。

1老年病常见护理风险

1.1安全风险 ①跌倒。跌倒在护理风险中最为常见,老年人跌倒发生几率相对较高,居安全问题的首位。相关研究表明,老年人跌倒分为内外因,近乎50%的跌倒由用药不当导致。②压疮。压疮多发于70岁以上患者,部位较为隐蔽,容易导致继发性感染,愈合困难。压疮若长期不愈,致死率会比正常患者高出6倍以上[1]。③药物引发的不良反应。老年人对服药的依从性较差,难以完全遵医嘱准确用药。本身又复合多种疾病,需要同时服用多种药物,药物在体内相互作用,易导致不良反应发生,引发的后果较为严重,具有致死率高的特点。④病情变化。老年人往往在疾病出现变化时无感受,研究显示,约有35%~80%老年人在出现心肌梗死、腹膜炎的时候没有疼痛感或疼痛反应微弱,易致严重后果产生。因此,在老年病护理中,护理人员要掌握老年常见并发症的基本知识,护理过程中对病情变化认真观察,防范老年病情突然恶化产生严重后果[2]。⑤自杀。老年人由于躯体疾病会产生沉重的心理负担,是抑郁症的高发人群。严重抑郁不利于病症的治疗,患者有自杀倾向或轻生行为,因此,注重老年人心理防护,是降低护理风险的重要内容。

1.2护理操作风险 ①静脉炎。老年患者产生静脉炎主要有血管老化、药物刺激、机械刺激等原因。②皮肤撕脱伤。水肿导致的皮肤撕脱伤的发病率相对较高,因此,临床护理中要注意采取适当措施,避免老年人皮肤撕脱伤的产生。③导管脱落。中心静脉导管经皮置入在老年人补液长期补给中已经被广泛应用;由于老年人的吞咽功能逐渐丧失,采用鼻饲法的人也越来越多;尿失禁也是老年病的常见症状,因此导尿管的长期保留在老年患者中也较为常见[3]。④沟通交流不当。老年人与护理人员会产生一定的交流障碍,老年人记忆力减退、听力下降、有猜疑心理。而护理人员没有及时了解老年人的心理感受,护理时身体语言使用不当,产生交流障碍。

2老年病护理风险防范对策

2.1人员培训 ①专业技能培训。过硬的专业技术是做好护理工作的根本,我国护理人员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加之部分医院为降低成本,招聘学历较低的护士,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护理风险。因此,应加大培训力度,进行定期的业务学习、护士会、读书会等活动,固定时间培训一次,根据实际情况,有的放矢的加强护理人员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培训。②沟通技巧培训。护理人员要打破与老年患者之间的交流障碍,熟知患者病情及心理特点。加强礼仪知识、人文知识、心理学方面的培训工作。与老年患者沟通时要使用敬语,对老年人的具体情况,如家庭背景、文化程度、性格脾气、离休前职务、主要的照顾者等详细了解,对常见问题采用列表方式归纳熟记,不定期检查以加深护理人员印象[4]。③相关制度培训。医院建立健全护理管理制度,使每个护理人员都能明确职责,实行精细化管理,将问题分解细化,责任到人。要求护理人员学习相关制度及法律法规并且考核,根据护理过程中发生的情况逐步修正、完善制度。建立风险预案,最大限度降低老年病护理风险。

2.2加强病房基础设施管理 病房基础设施的建设应该考虑老年人的特点,如卫生间内马桶为座便式,旁边安装扶手,淋浴椅具有折叠性,设置呼叫铃;防滑地板,走廊设有扶手;病床边设有护栏,屋内家具不要有棱角,病区有足够空间可供患者活动,房门宽度略大,方便患者轮椅出入,加强基础设施管理,及时检查修缮设施,降低意外风险。

2.3加强安全知识宣教 将老年患者集中在一起,定期统一进行健康知识及预防措施的宣教,或对患者进行单独辅导,结合影像资料,进行保健知识灌输。同时对其家属也要普及相关知识,帮助其更好的照顾患者。

3结论

老年患者由于生理及病理原因,心理上更容易产生不良情绪,比青年患者更容易受到伤害。因此,在老年病护理中,要加强识别护理风险,有效评估风险所带来的伤害,针对性的采取防范措施,从而降低护理的风险性,让护理更加安全有效。

参考文献:

[1]丁福.老年病护理风险及防范[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10).

[2]霍世英.老年患者入院评估存在的护理风险及防范对策[J].临床误诊误治,2011(09).

老年人压疮的护理知识范文3

1 压疮

老年压疮发生率较高,由于皮肤的衰老,皮下组织及血管数量的减少,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的退行性变,以及结绨组织再生能力的减弱等,再加上卧床时间长,局部组织受压而至缺血,营养障碍,易坏死和溃烂。因此,压疮一旦发生,将是严重的。所以。对巾、大手术者,营养不良,身体瘦弱,昏迷的老年病人,尤应加倍警惕。并向患者及家属讲解预防压疮的知识和技能,使之能重视和参与预防压疮的各项护理,积极配合治疗,将压疮的发生率降到最低程度,是护理工作者的重要职责。

2 肺部并发症

老年人的呼吸功能原已减退,肺活量减少,再加上术前已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的存在,术后又因体弱无力咳嗽,不合理地使用镇静、镇痛剂,或因胸腹部手术后包扎过紧,使呼吸运动幅度减少;上腹部手术后又因腹肌和膈肌的活动受到限制,更易呼吸表浅,造成肺泡不张,或因卧位久不翻动,而至呼吸道分泌物坠积。雾化吸入时指导患者手持雾化器,将吸嘴放入口中,紧闭嘴唇深吸气,用鼻吸气,如此反复,直至雾化液吸完为止。吸入后憋气是使药物沉降于肺泡和支气管表面上,以达到治疗作用。任何方式的全麻在手术后均会有组织缺氧,且持续48小时以上,多数麻醉师建议老年人手术后应持续给氧48小时以上。面罩给氧6~8升/分,使肺泡的氧浓度保持在50~60%左右。鼓励患者咳嗽,帮助其翻身、拍背、以利于排痰,预防肺部感染。

3 下肢深静脉炎或栓塞

老年病人一旦得了栓塞性静脉炎时,往往没有典型的症状和体征。临床上单纯性静脉血栓与血栓性静脉炎往往难以区别,小的静脉血栓可以无明显症状,较大的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由于血栓远侧的静脉压升高,加之血管壁的内皮细胞因缺氧而渗透性增加,造成血管内液体外渗引起水肿,胴动脉栓塞,水肿部位在小腿下部、踝和足部。小腿深静脉栓塞,水肿部位在踝和足部。腹部外科手术后,习惯于采用半卧位,这种卧位有它的广泛适应性,但也能使胴部和腰部的静脉受压扭曲,这对静脉血栓的预防不利。下肢能活动者要鼓励患者多活动,下肢手术而不能活动者,要将患肢抬高30度,鼓励患者加强下肢肌肉收缩锻炼,以利于患肢消肿。

4 疼痛

老年人神经反应迟钝痛觉阈提高,往往疼痛重而表现轻。疼痛通常发生在术后麻醉消失后24小时内,白天由于精力分散。表现不明显,夜间安静时,切口处常感疼痛,影响病人休息,应及时处理。24小时以后一般不应有严重的疼痛,一旦发生。应及时查明原因。

5 便秘

正常时,食物通过胃肠道经过消化、吸收及残渣的排泄,约需20~40小时。老年病人术后由于肠蠕动减弱,再加上进食少,活动少,术后3~4天不解大便者较多见。这可由单一的因素或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致。如发生便秘要妥善及时处理。去除原因是最根本的治疗。消除病人的紧张焦虑情绪对治疗有很大帮助。尤其是术前曾有高血压、心脏病史者,去卫生间时要有陪伴,防止意外。术后即使无便意,也要动员每天去卫生间一次,对增强肠蠕动,诱发便意有好处。

6 腹胀

腹部手术后在4~8小时内肠一般无蠕动,从12~24小时后才开始有不规则的肠蠕动,但还不能有效地排气,这时患者可感到腹内有气体往返窜走,并可引起腹痛。正常肠蠕动一般在术后36~48小时才恢复。可是,由于老年人贲门松弛,胃肌肉萎缩,胃蠕动减少等机能减退,再加上唾液、胃液和消化酶分泌的减少,使食物在胃内滞留时间过长而发酵,如发酵食物进入肠管,所产生之气体使肠管膨胀,术后疼痛、都将吞入大量气体,严重者可使膈肌上升,压迫肺下部使之不张,引起肺部感染等。因而肠蠕动的恢复将更延长,所以术后加强镇痛和饮食的管理是很重要的。

7 卧位

正确的卧位可使病人舒适,症状减轻,有利于预防并发症及治疗疾病。对老年病人来说。有一个正确的卧位是十分重要的。外科常用的卧位有半卧位,用于胸腹部手术后,以利于呼吸和引流的通畅。高斜坡卧位,用于颈胸手术后,以利呼吸。低斜坡卧位,用于腹部手术后,以减少腹壁张力,减轻疼痛,有利于切口愈合。俯卧位或仰卧位,用于脊柱或臀部手术后。平卧位,全麻后去枕平卧,头转向一侧,腰麻后仅去枕平卧。侧卧位与平卧位结合,间断交替,有利于褥疮的预防。

老年人压疮的护理知识范文4

【关键词】 老年患者; 骨折;护理

1 老年人骨折的特点

老年人骨丢失严重时造成骨质疏松,骨的强度降低,遇到轻度外伤如:跌倒、汽车颠簸等即可引起骨折。因此,老年人骨折是以骨质疏松为基础的,骨质疏松是骨折的危险因素。这类骨折常见的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股骨颈及股骨粗隆间骨折、桡骨远端(科雷氏)骨折和肱骨外科颈骨折。健康状况不佳,有重要脏器疾病如:有高血压、冠心病、偏瘫时骨折的机会增多。老年骨折患者也常伴有高血压、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糖尿病等疾病,这是老年骨折患者的特点。骨折是一种严重创伤,可以使原有疾病加重。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股骨颈及股骨粗隆间骨折需要长期卧床时可以引起肺炎、褥疮及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在骨折护理过程中要针对这些特点采取相应措施。

2 老年人骨折后的临床护理

老年人骨折后应尽快教会患者在床上大、小便的方法;除了耐心、细致的为患者讲解外,还要让患者认识到学会这一方法对日后生活的重要性。不要轻易为患者留置导尿,否则既不利于控制泌尿系感染,也不利于其他方面的护理。骨折作为老年人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一旦发生骨折后,老年人的身体状况一般难以抵御手术的打击,因此非手术治疗在临床中应用较为普遍。

2.1 疼痛的护理 ①骨折局部疼痛:牵引过程中,使患者保持外展中立位,调整牵引锤的重量,仔细观察牵引的方向是否正确,牵引力与反牵引力是否平衡,牵引锤是否悬空。有的患者在牵引过程中,上身和骨盆向健侧倾斜,患者似乎是外展位,而实际上是患肢与上身处于同一水平线上甚至内收;②针眼处疼痛:应观察针眼处是否有红肿渗出,钢针是否移位,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③肌肉酸痛:适当给予肌肉按摩,疼痛可以缓解。

2.2 并发症的护理 ①呼吸道感染:60岁老人肺活量开始减退,脑细胞功能对缺氧或高碳酸血症的敏感性降低,机体自身调控能力下降,容易发生呼吸衰竭,在老年人十大死亡原因中,肺炎占首位。因此,要指导并鼓励患者练习深呼吸,有效咳嗽,每日拍打背部数次,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②压疮的护理:避免受压。解除压迫是预防压疮的根本措施。每2~4小时翻身一次,患者翻身时不能拖拉,动作要轻巧平稳。并2次/d使用50%乙醇轻轻对受压的骨突部位进行环形按摩,可有效改善血液循环。同时,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鼓励患者做床上抬臀活动,必要时使用气垫床、特制的翻身床、波浪气垫等。足跟要用软枕或棉被垫起或悬空;③泌尿系感染的护理:由于牵引患者经常仰卧,容易引起排尿不完全、尿渣沉淀,因此泌尿系感染是较常见的并发症。最常见的护理方法就是鼓励患者多饮水、多排尿,减少泌尿系感染的机会。

3 老年人骨折后的心理护理

掌握老年人骨折后的心理特点,做好心理护理工作是首要任务。

3.1 老年人骨折后易产生紧张、恐惧心理,紧张可使交感神经兴奋,血中儿茶酚胺增加,引起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导致心肌耗氧量增加,甚至绝望,从而导致病情恶化。因此,对入院的老年骨折患者要热情接待,根据病情及时妥善的安排病房,主动介绍主管医生及有关注意事项,关心体贴的询问病情,主动了解患者的需要,用热情和蔼的态度,整洁得体的仪表,文雅大方的举止取得患者的信赖,以消除患者的恐惧、自卑不良心理状态,正确对待疾病,配合治疗。还要和他们亲切的交谈,了解思想状况,做耐心的解释和诱导,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其次,对患者的隐私要注意语言的保密性,在别人情绪不佳时,要态度和蔼,语言亲切,使老年人觉得自己得到尊重,尤其是初次见面的老人,直称其名是很不礼貌的,也不可以用床号来代替,这样使老年人感觉到我们就是他的亲人。在和患者交谈过程中,时时处处注意尊重患者的人格,从不伤害患者的自尊心,回答患者询问时语言要同情、关心、热情、有礼,避免冷、硬、粗俗。对患者的隐私要注意语言的保密性,还要注意语言的科学性、通俗性,和患者交流时不说空话、假话,不模棱两可,不装腔作势,能言准意达,自然坦诚的和患者交谈。既要注意不生搬医学术语,通俗易懂,还要掌握非语言沟通的技巧,也就是形体语言的艺术,如:手势、姿势、身体运动、面部表情和眼睛运动。如:握手、轻轻拍肩等,可使患者感到护士对他的关怀,减轻孤独感或帮助患者面对现实。

3.2 老年人由于年龄的特点,活动能力差,因此在对健康进行评估的过程中,要着重了解和掌握患者急需解决的心理问题。尤其对即将实施骨牵引手术治疗的患者,一定要向患者做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包括骨牵引的方法、目的、持续时间等,让患者从心理上接受这种治疗方法,从而调动患者的积极因素,使之更好地配合治疗。

3.3 对知识层次较高的老年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时,在临床中我们一般会遇到两种截然不同的效果:一种患者是很快进入患者角色,愉快的接受医护人员提供的健康指导和心理护理;另一种患者则是与之相反,他们自认为有自己的观点和理论,潜意识里有一种抵触的情绪,临床中表现为消极和不配合。针对第二种情况,我们要以更加耐心的态度去对待他们,切忌与之争辩,以免反而增加患者的逆反心理,不利于康复。在实际工作中,不急于让患者接受我们的观点,而是主动热情的为患者找到与其疾病相关的书面材料,让患者感受到我们是真真切切的为他们的病痛着想。患者一旦在思想上接受医护人员的观点,他们在行为上表现出来的态度也是超乎寻常的,患者自身也会觉得病痛似乎突然减轻了许多,这便是心理护理的奇妙之处。

对患者家属实施正确的心理导向:老年人生病首先受累的是其子女,子女态度的积极与否直接影响着患者的情绪。因此,对家属实施正确的心理导向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子女比医护人员更了解患者,包括生活习惯、兴趣、爱好等,有些时候家属对患者的劝导往往比医生和护士所起的作用要大,他们在治疗上的积极主动也会给患者带来正面的影响,会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所以,对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应贯穿于患者康复的始终。

4 做好出院前的健康指导

老年人压疮的护理知识范文5

关键词 股骨头置换术 并发症 老年 护理

老年人由于自身疾病(如骨质疏松、糖尿病等)或者外力因素极易导致股骨颈骨折,表现为髋部疼痛,功能障碍,生活不能自理,给患者生理、心理造成极大痛苦。股骨颈骨折后行股骨头置换术的术后护理,对恢复患者的肢体功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并直接影响到患者手术的效果及生活质量,减少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1]。我科2006年5月~2008年5月老年股骨颈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60例,效果满意,现将术后护理总结分析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60例患者,男20例,女40例,年龄57~85岁,平均65.5+2.2岁,其中28例合并不同程度的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

方法:60例患者均行股骨头置换术,加强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护理。

结 果

60例患者手术全部成功,术后无1例出现伤口感染、下肢深静脉栓塞、肺栓塞等并发症。患者均顺利全部痊愈出院,随访6个月~2年,骨折治愈,康复良好。

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护理

抑郁情绪:老年人心理负担重,对预后缺乏信心,多表现为抑郁、悲观、恐惧等。护理人员应通过耐心的解释取得患者的信赖,使其看到康复的希望,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要讲解术后要注意的事项,以减轻或消除抑郁、紧张、恐惧心理,而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2]。

伤口感染:股骨头置换术后感染,是一种严重并发症,应采取的护理措施是:①保持术区敷料清洁、干燥,如有渗血及时更换,换药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②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伤口局部及患肢活动情况,警惕伤口感染的发生。③伤口放置负压引流管时,保持引流管的通畅,吸引器放置位置应低于伤口水平。观察引流液的量、色、性质及伤口敷料渗出并做好记录。④遵医嘱术后全身使用抗生素。

深部静脉栓塞和肺栓塞: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由于卧床,患肢血流更加缓慢易发生深部静脉栓塞和肺栓塞。应采取的护理措施有:密切观察患肢肿胀、疼痛情况,对比双下肢温度、足背动脉搏动情况。还应注意是否出现胸痛、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异常情况。术后早期采取被动和主动活动相结合的办法,即术后给予指导和鼓励患者定时翻身,做股四头肌、关节舒缩的活动,3次/日,每次15分钟以上。按摩下肢,以促进下肢静脉反馈回流,减轻血流瘀滞,预防静脉血拴形成。

泌尿系统感染:老年人怕麻烦不愿饮水,又长期卧床,容易引起泌尿系感染。鼓励患者多饮水,每日更换尿袋1次,每周更换尿管1次,保持会清洁,女患者用800mg/L络合碘每日擦洗外阴2次[3]。

压疮: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后长期卧床,身体受压处神经营养功能差,易出现压疮,应保持床铺平整、干燥、清洁,做好皮肤的清洁护理,帮助患者定时翻身,预防压疮。

便秘:由于患者卧床导致排便习惯改变,并且患者食欲下降,胃肠蠕动减慢,手术疼痛等,患者易发生便秘。应鼓励患者多吃富有纤维素及营养丰富的食物,定时排便,必要时可应用缓泻剂。

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并存疾病:部分老年患者并发不同程度的心脑血管疾病等常见病,手术使机体抵抗力进一步下降,可以诱发或加重并存疾病发生发展。应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必要时应用药物,防止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监测血糖,为预防肺部感染,应指导患者床上活动健肢及自主咳嗽、咳痰。

功能锻炼:术后早期护士应指导其掌握正确的锻炼时机与方法,指导患者进行患肢股四头肌的等长舒缩、距小腿关节屈伸及足部活动。每天多次,每次5~20分钟,以防止下肢深静脉栓塞、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锻炼前后注意评估患肢的感觉、运动、温度、色泽及有无疼痛和水肿。全身除禁忌活动的部位外都应不断活动,如扩展胸部、深呼吸、咳嗽、抬高躯干、活动健侧肢体关节等,并鼓励患者在床上进行力所能及的活动,改善肺功能,促进全身血液循环,保持肌肉、关节活力,防止发生肺部感染、骨质疏松等并发症。

讨 论

由于老年人全身各系统生理功能老化,再加上骨折的打击和骨折后需长期卧床及被动,易引起一些危及患者生命的并发症,从而增加了护理难度。要求护士不仅要有精湛的专业知识,还要掌握多学科的相关知识,做到预防在先、护理及时,精心的术后护理、科学合理地进行功能锻炼,可有效减少老年股骨头置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生活质量。本组60例均痊愈出院,无并发症发生,效果满意。

参考文献

1 张淑菊,刘雅萍.老年股骨颈骨折16例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河北医药,2008,30(9):1442.

老年人压疮的护理知识范文6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护理安全是优质护理服务的保障,是护理管理的重点,是护理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1]。随着医学知识的普及,人们对健康需求的期望值越来越高,自我保护意识和维权意识也日益增强,病人对医疗护理安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患纠纷呈上升趋势。神经内科收治的患者多以脑卒中病人为主,这类患者具有发病急骤、病情危重、意识障碍、病情变化快,合并症多,致残率高、死亡率高、住院时间长,医疗费用高的特点,是一个存在较大医疗风险、易发生医疗纠纷的高危科室,针对神经内科住院病人的特点,现将神经内科常见临床护理安全因素及防护措施总结如下:

常见护理安全因素分析

1 环境因素。

1.1.地面滑 病房地面湿滑,是引起患者摔伤的因素之一[2],由于神经内科患者存在肢体瘫痪、无力,在清扫地面后,如地面潮湿、过滑,病人行走时易发生摔伤意外。而患者大多年老体弱,生活自理能力及应急能力低下;加之神经疾病导致肢体瘫痪、步态不稳、体力不支,对疾病危险性不重视,麻痹大意或自尊心太强,或患者穿着过于宽大的衣裤,鞋底不防滑,入厕时坐凳不稳等因素均易导致跌倒。

1.2病床使用不当 病床床轮,如未锁紧固定,病人在床上翻身或起床用力后,会出现床的移动而引起患者坠床。神志不清、躁动不安,癫痫发作、不配合治疗的病人容易发生坠床。

1.3病房扶栏 神经内科患者大多存在肢体瘫痪、无力,恢复期需要进行肢体功能锻炼,因此,为给患者创造舒适安全的治疗修养环境,找到支撑点,防止摔伤、跌倒,病房走廊、卫生间的扶栏安装很重要。

2病生理因素

2.1感觉障碍 神经内科患者由于疾病的影响,多存在感觉障碍,对痛觉、温觉不敏感,患者家属未掌握热水袋、局部热敷的温度及使用方法。加上护士健康教育落实不到位,不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护理操作,不及时观察患者的皮肤情况,如使用热水袋不当,病人在使用热水袋时极容易发生烫伤。

2.2精神异常 患者由于疾病影响,导致认知、记忆力障碍,反应迟钝,如护理防护措施不到位,没有家属看护患者容易走失。

2.3 窒息、吸入性肺炎 神经系统多种疾病均可引起吞咽困难,咳嗽反射减弱,进食时容易发生呛咳;有些患者留置胃管时间过长,由于鼻饲方法不当而造成误吸或吸入性肺炎。

2.4 静脉炎。神经内科患者住院时间长,所用药物大多数为高渗性药物,如甘露醇、托拉塞米等对血管刺激大,加上神经内科患者多为老年人和危重病人,由于年龄、血管因素以及护士巡视不到位等因素,导致药液外渗,引起血管及周围皮肤出现红、肿、热、痛等静脉炎反应。

2.5 压疮。神经内科患者卧床时间长、病人营养、感觉功能都较差,皮肤软组织新陈代谢率低,发生压疮的几率高。压疮是神经内科患者最常见的临床并发症之一。发生压疮的老年人较无压疮的老年人病死率增加4倍,如压疮不愈合,其病死率增加6倍[3]。

2.6癫痫导致抽搐 神经科癫痫患者, 抽搐发作时常发生舌咬伤、骨折、坠床等以外,抽搐间歇期疏于带牙套、置牙垫防护,如突发抽搐易致舌咬伤。按压肢体导致骨折发生等。

2.7非计划性拔管。非计划性拔管是指尚未达到拔管指征而将人体的治疗性、诊断性导管拔除,包括气管导管、尿管、胃管、各种引流导管甚至监护仪导线等拔除[4] 。神经内科病人受疾病的影响,意识常常会发生改变。当患者清醒后经常会产生情绪激动、焦虑、恐惧等心理,如患者出现躁动时,没有使用约束带,极易发生非计划性拔管。

防护措施

1. 创造安全的病室环境。 病室光线充足,保洁员拖地时应设警示牌,地面保持干燥,病房、走廊安装横向扶手,卫生间安装竖向抓杆,便于患者站起时借力,增设防滑垫。

2. 床栏、约束带的使用。对神志不清,躁动不安、老年痴呆的患者,床边加床栏,必要时使用约束带,约束带松紧应适宜,每班进行交接班,注意观察患者约束处皮肤情况,保持肢体处于功能位置。告知患者家属使用床栏、约束带的重要性,指导家属正确使用床栏及约束带。

3. 严格遵守技术操作规程,为病人进行治疗,如热敷、理疗时,应注意温度,注意观察皮肤情况,以防发生烫伤。严格遵守技术操作规程,为病人进行鼻饲时,正确掌握鼻饲方法,每次鼻饲量,并抬高床头,避免窒息。

4. 正确及时评估危险因素。 明确高危病人,采取预见性防护措施,避免意外受伤[6]。患者进行静脉输液时严密观察输液情况,避免静脉炎的发生。

5. 认真评估病人。患者入院时,认真评估患者,做好健康教育,为压疮高危患者建立翻身卡,填写难免压疮申请备案报告表,根据病情定时更换并加强交接班,必要时给予垫海绵垫、水垫,定时翻身、叩背,防止院内压疮的发生;危重及老年患者以书面形式告知患者家属护理注意事项,确定患者为高危对象后,可以在患者的床头使用温馨安全警示卡,如“小心跌倒”,“小心烫伤”,“预防压疮”,“防止坠床”等,随时提醒患者及医护人员。患者家属及医护人员应随时作好防止意外发生的准备。

6. 患者发生意外事件的预防。癫痫患者突发抽搐时,应立即将压舌板或毛巾条放于患者口腔一侧上、下臼齿之间,以防舌咬伤,对60岁以上患者及认知、记忆力障碍患者实行腕带识别制度,在手腕带上注明患者姓名、性别、所住医院、科室;护士加强巡视,及时发现患者的去向,防止患者走失。

7.加强护士整体素质的培养,提高护理安全防范能力。加强“三基”及专科知识的学习和急救技能的培训,提高护士理论、技术水平;加强工作责任心,加强巡视,预防患者非计划性拔管,把护理安全纳入到护理交接班内容中,责任护士每天对所管高危病人进行评估,随时增减安全防护措施,并认真做好护理记录,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结论

护理安全和患者的生命息息相关。护理安全管理是护理质量管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减少护理质量缺陷、提高护理水平的关键环节。只有在日常工作中加强护理安全管理,提高护士的安全意识,加强工作责任心,不断改进临床护理中存在的问题,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护理质量,消除不安全护理隐患,避免护理不良事件及差错事故的发生,保障患者的安全。

参考文献

[1]杨莘.神经疾病特色护理技术.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20

[2]杨莘.神经疾病特色护理技术.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21

[3]杨桂华.压疮的研究及护理进展.现代护理,2007,13(25):2433-3435.

[4]段摄霞, 王红艳, 郭秀茹,等.ICU 气管插管病人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前研究.国外医学 护理学分册, 1999 ,18 (1) : 457-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