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三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三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初三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范文1

高一新生在开学后渴望学习新知识,与其他学科不同的是,化学却要复习初三内容较长时间。部分新生认为复习课枯燥乏味,“新瓶装陈醋”,提不起精神;一些教师也不认真对待,不复习初三内容就赶进度或者草草复习就开始新课学习。还有教师不了解初中教材的变化,还使用初三旧教材来复习,这些做法都对过渡复习的科学规律性认识不够。过渡复习的必要性有以下三点:

教材内容的需要。初中化学注重定性分析,要求记住现象或结论;而高中化学除了定性分析外,还定量分析,记装是什么“外,还要求弄清”为什么“和”是多少“。同时,初中化学以形象思维为主,通常从熟悉、具体、直观的自然现象或演示实验入手,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而高中化学除了加强形象思维外,还通过抽象、理想的化学模型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另外初中教材文字活泼,有较多插图,还有贴近生活的一些选学内容,具有较好的可读性,教材内容的表达易于理解;相比较而高中教材显得平白、呆板、难懂些。

新生适应教师、环境的需要。步入新的学习环境,遇到新的教师,新生需要一段时间适应。经问卷调查,新生一般都需要二三周时间来适应。新生不仅要适应教师的教法、特点、要求、课外活动等,还要熟悉学校的情况和身边新的同学,当然教师也要了解学生。师生间尽快消除“陌生”而带来的“不便。 认识到过渡复习的必要性后,就要扎实抓好过渡复习,消除知识过渡中的“台阶”和“障碍”。要保证顺利过渡,可努力做好以下四个方面:

一、认真调查分析,做到知己知彼

这是做好顺利过渡的准备阶段。“知己”是明确复习过程中自己要做的工作,也就是“备教材”。由于中学一般“高中循环制”,教师从高一教到高三,不教初三。初三新教材从1995年才在全国范围内普遍使用,有些教师不研究教材的变化,仍然使用初三旧教材来进行复习,甚至用被删去的知识点来考查学生,用旧书上的习题来测验学生,人为给学生增加“不适应感”。教师必须对初、高中教材和大纲进行对比分析,了解哪些知识在高中讲过,哪些知识虽讲过但学生不易掌握,哪些知识还得在高中加深和拓宽等,所有这些都要做到心中有数。“知彼”就是教师要了解学生。教师只有了解学生的素质状况,才能为以后教学的深度、广度处理做到应付自如。可采取抄录入学成绩、课堂提问、与不同层次的新生座谈、问卷调查、进行针对性测验等方式。要及时将所掌握的学生情况综合分析整理,在此基础上建立学生化学素质、成绩档案。对学生普遍反映、暴露的问题要记录下来。经过调查分析,做到“知己知彼”后,才能确立复习的起点和重点。

二、抓住重点问题,采取多种方式复习

不是简单地过一遍,而应突出重点。根据所掌握的情况,适当调整教学课时分配,对于掌握较好的知识一带而过,普遍存在的问题要下功夫彻底解决。例如问卷调查后发现很多新生对电解质的概念和电解质导电的实质等内容掌握不牢;对一些概念如加热、高温、点燃、燃烧混淆不清;对有些知识点如溶解度的计算模糊不清。这些重点问题,要彻底解决。还要使学生认清初中知识既是高中化学的基石,有些知识点在会考、高考中也占有一定地位。

三、及时查漏补缺,适当拓宽延伸

既要针对初中知识重点突出地复习,还要对忽视和薄弱问题及时弥补。通过问卷调查,学生普遍反映有以下三个方面急需弥补:

初、高中教材脱节的内容。现行的初三新教材和高中教材之间存在一些脱节。如初三新教材删去了电解质、非电解质和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等概念和理论,也没有以选学内容的形式出现,但这些内容属于初、高中相互衔接的知识,高中讲到就感到突然和陌生。(下转320页)

就能使学生领略到数学的魅力所在。

(3)数学教学应创造出乐学的情境,以激发学生产生愉悦的情感,让愉快的情感与数学教学联系起来,教学中乐学情境的创设,主要依赖于方法的形式多样。创设乐学情境,其一要创设问题情境,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巧设阴暗和悬念,引起学生的注意;其二,要创设发现的情境,每个人都有成功的欲望,因此,教师可在数学教学中巧设发现的情境,使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培养探究能力,体味发现的乐趣;其三,要创设竞争的情境,学生都是好强的,都有极强的自尊心,人人不甘落后,在数学教学中,设置一种竞争的情境,对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教学的气氛、克服学习上的疲劳、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挫折”教育有机渗透数学教学

置身知识的海洋里,要去探究其中的宝藏,不花费一定的功夫,不动一定的脑筋,不吃一定的苦头就随随便便成功,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针对现在学生普遍存在的依赖思想,在数学教学中有机渗透“挫折”教育对学生一生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在设置一些问题的时候,在经过认真思考和研究会,将问题的难度和量度都适当认为拔高,让孩子必须翘起脚来摘果子,而且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也不是一蹴而就,让他遇到一次、两次甚至多次挫折,这对于培养孩子思考问题的耐性和培养坚韧不拔的性格有极大地帮助。当然,数学毕竟不是思想教育课,我们在设计数学问题的时候必须选择适当的机会,适当的对象和适当的难度,必须是在不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创造力的发挥的基础上进行,否则,只能回舍本逐末。

(三)个性教育有机渗透数学教学

个性是在一定社会条件和教育影响下形成一个人比较固定的特性。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教师要利用不同的教育方法,打开学生的心锁,让学生鲜明的个性得到张扬。数学教学就是一个极好的阵地,一个数学问题的解答,往往具有多种方式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去审视,就能得到不同的结论,学生丰富多彩的创造力也就得到了多方面的锻炼和培养。不同的学生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所站的角度不同,所才用的方法也不尽相同,所以,都会产生不同的训练效果。

(四)生活是打开数学教学天堂大门的金钥匙

数学教学应该和生活紧密结合起来 ,培养学生应在姹紫嫣红的生活中去寻找知识的营养,在生活中寻求数学的奥妙。世界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著名的物理学家牛顿不就是因为一个人们不经意的落下的苹果而发现了伟大的万有引力定律吗?可见,一切伟大的事物往往来源于我们的生活,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帮助学生,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去探求真知。

初三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范文2

九年级是一个重要的学习阶段,对于数学下册的教学,老师要做好相关的计划。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九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希望对你有帮助。

九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一)经过三年的努力,在今年的中考中,我所教248班的数学成绩比以往的任何一届有了一定的提高,下面就是本人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吸引每个学生,上好每一节课。我想这个才是最重要的,我们时常要求学生学会听课,那么自己的课堂是不是能吸引住学生,能不能让每个学生真正的参与到教学中,只有充分备好课,力争让每一节课都有一个亮点,让学生感觉每节课都象是很新鲜,渴望求知的欲望若能给吊起来,这样的课应该成功一半了。我的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种:

1、案例分析法。

比如上课前将上节课学生作业中的错题展现在黑板上,让学生来进行分析,让学生讲比我们老师讲的效果要好得多,同时也会不时产生新的做法,若能将几种做法再加以优化效果会更好,这样的反馈效果也应该是最好的;将学生的好的做法在课堂前展现也是不错的方法,这样做的目的不仅是推广了一种好的做法,而且是一种榜样,是一种激励,不仅能影响到受表扬的学生,更会激起更多的学生去探索好的做法,好的思路,好的角度等等,在课堂前都能受到老师的表扬,在课堂前都能让全班同学向自己学习,那心情就别提会有多好,整个班级的氛围会相当不错。

2、调动学生的积极。

为了让学生掌握一个知识或者是一种技能,或者是一种你认为很有必要的数学思想,一定要在接受新知识前,发挥自己语言的优势,煽动性越强越好,比如我在讲一元二次方程中的公式法时,我在课堂上说,“直接开平方法解方程你没学好没关系,因为它太特殊了,配方法你也可以不会,因为它太繁,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种万能的方法,它就象是一个模板一样,代入直接出结果,相当方便,非常智能化。”有了这样导入语后,什么层次的学生都想学会,因为它万能呀?这样做对于教学效果的提高有很好的作用。

3、要善于探索。

一个优秀的老师不是看你上课讲了多少,而是让学生悟出了多少,最智慧的老师会给学生留下足够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捉摸,所以探索很有必要,想要突出的问题不要我们用最大气力,花费最多的时间去讲,而是让学生自己去尝试错误,让学生们自己探索,让学生向权威挑战,所以作为毕业班的老师更应该给学生充分尝试错误的机会和空间。

二、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初中的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看到学生时,主动跟他们打招呼,课余时间主动跟他们聊天,拉近心里的距离,做这他们的好朋友。还要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让师生关系和谐起来,信其人,顺其道。

三、虚心向别人学习。

1、向同事学习。

大家都会有一种感觉,无论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每听同事们一节课,假若你是抱着一种学习的态度的话,你总会从中学习到一点或者是几点,所以有时间听听同科老师的课,课余时间与同年级的教师谈谈学生学习的态度、方法,与同科的教师探究更好的解题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活到老学到老,一点不错,只有这样自己才会不断的进步。三年来我们备课组在这一点做得是非常好的,每次的教研会,大家都会畅所欲言,将各种想法从分散到统一,再从统一到分散,真正做到了资源共享,分工合作,相信每一个同志经过三年都会有一定的提高。

2、向学生学习。

从学生的课堂解答思路,作业解答过程,检测的解答方法,对于学生好的思考角度,好的做法,我都会用另外的一个本子专门记录学生的好的做法,好的思路, 尽量做到“你有我优,你优我先,你先我简,你简我全”,这就是向学生学习的标准,也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和遵循的游戏规则。学生数学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课外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经过三年的努力,248班的数学成绩有了一定的提高,特别是韦雪芬、周立斌、黄嘉慧、凌航、周保宏、韦婷婷、韦晓敏等同学,在这次的中考中都考到了A等分,并且考上高中都进入宏志班或民族班。当然经过一轮教训还是很多的,在今个学期我教的252班(也是毕业班)中我将改进以下几个方面:

1、树立高标意识。

由于我学生的问题,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对优秀学生这一块没有做的精中更精,在拓展方面做的不是很到位,练习量不是太足。

2、面向全体学生。

对于中等生和后进生都要关注,不要认为班里有6、7个成绩差不多的就行了,没有能面向全体,从而丧失了更多的可能,所以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按照新课标的具体要求去做,真正让每一个学生学习到必要的数学知识。

走进新课改,学校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美好的明天奉献自己的力量。

九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二)本学期担任初三的数学教学工作,工作中有得也有失,现反思如下:

一、教育教学中的得:

1、能制定正确教学目标:

平时教学中,不仅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更注重多数学生的学习基础、水平来制定教学目标。根据班级实际情况,我把平时的教学目标要求定在中等偏下水平,重点内容适当提高,使素质高的学生能取得较好成绩,对于基础太差的学生,对他们的复习目标只要求达到教学大纲的最基本的要求,强调熟记重要的概念、定理、公式等基础知识,并能掌握基础题的基本解法。通过努力,使全班学生的数学成绩均有所提高。

2、寓复习于平时教学过程中:

为了完成复习任务,又要减轻学生在集中复习时间的负担,我把复习内容有计划地分散在平时学习中。从初三开始教学就有目的地回顾总结。复习了与初三知识相关联的初一、初二年级的重要数学知识,结合教材,因势利导进行复习。平时在课堂复习、提问、小测验、有目的的检查复习初一、初二等知识点。这样做能使初一、初二等已学过的重要知识反复在学生头脑中出现,可以减少遗忘率。

3、编写切合学生实际的训练题:

目前初三学生每人手中均有学习资料,这些资料中基础知识偏少,较难的题目偏多,解题方法着重技巧性而不突出基本思路和方法,总的情况是要求偏高、偏深,脱离我校学生的实际,也不符合我校的学习要求。因此平时在备课中我注意重点备好学生的练习及复习训练题。布置作业做到了有布置就一定有批改,提高了学生的作业质量.自编习题要求中等偏下,多数题目是基本训练,重点题型反复训练,逐步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4、注重课堂教学信息的及时反馈和矫正:

由于学生之间思维的差异及基础知识掌握的差异特别大,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因此课堂教学必须从学生实际水平出发,分层次、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指导,最终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复习学习达到不同水平。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注重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对于学生回答的问题要进一步追问,对学生做的选择题和填空题的答案要进一步追问为什么。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练习及时给予积极的评价,提高学生的内驱力,同时及时矫正学生中存在的问题,这样既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又使学生及时纠正错误,达到复习的基本要求。

二、教学工作的失:

错误的估计了学生的学习情况,乐观的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及作业过程是正常化的,结果导致走了一段弯路。在初三数学教学过程中,为了赶教学进度,因此课堂教学中还是出现了讲的多、练的少的现象。没有很好的把握教育管理与初三数学教学的关系。平时在初三数学教学中花的时间较少,特别是后进生的辅导工作没有真正落到实处。有时对存在问题讲道理多了,具体辅导工作少了。章节考试及模拟考试注重了学生的得分情况分析,对学生知识缺漏情况少了统计及分析,少了针对性的评讲,更少了针对性的进行跟踪训练及检查。

三、三阶段复习的做法:

1、注重了课本知识,进行了查漏补缺。

全面复习基础知识,加强基本技能训练的第一阶段的复习工作我们已经结束后,在第二阶段的复习中,反思和总结上一轮复习中的遗漏和缺憾,会发现有些知识还没掌握好,解题时还没有思路,因此要做到边复习边将知识进一步归类,加深记忆;还要进一步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牢固掌握法则、公式、定理的推导或证明,进一步加强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同时还要查找一些类似的题型进行强化训练,要及时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补缺补漏,直到自己真正理解会做为止,决不要轻易地放弃。

另外,现在中考命题仍然以基础题为主,有些基础题是课本上的原题或改造了的题,有的大题虽是“高于教材”,但原型一般还是教材中的例题或习题,是课本中题目的引申、变形或组合,课本中的例题、练习和作业题不仅要理解,而且一定还要会做。同时,对课本上的《阅读材料》《课题研究》《做一做》《想一想》等内容,我们也一定要引起重视。

2、注重了课堂学习,提高了学习效率。

在任课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课堂教学,要求同学们掌握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知识结构,形成整体的认识,通过对基础知识的系统归纳,解题方法的归类,在形成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加深记忆,至少应达到使自己准确掌握每个概念的含义,把平时学习中的模糊概念搞清楚,使知识掌握的更扎实的目的,要达到使自己明确每一个知识点在整个初中数学中的地位、联系和应用的目的。上课要会听课,会记录,必须要把握每一节课所讲的知识重点,抓住关键,解决疑难,提高学习效率,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课堂上及时查漏补缺。

3、夯实了基础知识,学会思考。

在历年的数学中考试题中,基础分值占的最多,再加上部分中档题及较难题中的基础分值,因此所占分值的比例就更大。扎扎实实地夯实基础,通过系统的复习,我们对初中数学知识达到“理解”和“掌握”的要求,在应用基础知识时能做到熟练、正确和迅速。

4、注意了知识的迁移,学会融会贯通。

课本中的某些例题、习题,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前后联系、密切相关的,其他学科的知识也和数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要学会从思维发展的最近点出发,去发现、研究和展示这些知识的内在联系,这样做不仅有助于自己深刻理解课本知识,有利于强化知识重点,更重要的是能有效地促进自己数学知识网络和方法体系的构建,使知识和能力产生良性迁移,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通过探究课本典型例题、习题的内在联系,让我们在深刻理解课本知识的同时,更有效地形成知识网络与方法体系。例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不但可以解决根的判定和已知根的情况求字母系数,还可以解决二次三项式的因式分解、方程组的根的判定及二次函数图象与横轴的交点坐标。

5、复习形成了梯度,选择典型习题。

如果说第一阶段是中考复习的基础,是重点,侧重了双基训练,那么第二阶段的复习就是第一阶段复习的延伸和提高,这个阶段的练习题要选择有一些难度的题,但又不是越难越好,难题做的越多越好,做题要有典型性,代表性,所选择的难题是自己能够逐步完成的,这样才能既激发自己解难求进的学习欲望,又能使自己从解决较难问题中看到自己的力量,增强学习的信心,产生更强的求知欲望。

6、重视基础知识,注重解题方法。

基础知识就是初中数学课程中所涉及的概念、公式、公理、定理等。要求同学们掌握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知识结构,形成整体的认识,并能综合运用。每年的中考数学会出现一两道难度较大,综合性较强的数学问题,解决这类问题所用到的知识都是同学们学过的基础知识,并不依赖于那些特别的,没有普遍性的解题技巧。

四、今后的教学思路:

(一)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融洽师生情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诚心实意的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服务。

(三)健全学生完整的知识结构。一方面加强基础知识教学,注重抓盲点,,另一方面重视解题模式的总结,注意突破难点,这是数学学习的关键。

(四)切实做好提优补差工作。对后进生格外关心,注意辅导其学习方法,并针对其学习上的缺漏予以辅导纠正,做好测验及模拟考试中成绩不理想的学生知识缺漏情况的统计及分析,进行针对性的评讲,并进行针对性的跟踪训练和检查.

(五)继续贯彻学校领导的工作决策,不断注重教育教学的理论学习,使之教学质量有所提高。

(六)进一步发扬教学工作中的优点,改正过去工作的不足,虚心学习,不断提高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能力,扩大课堂教学容量。

九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三)反思一学期的教学总感到有许多的不足与思考。从多次考试中发现一个严重的问题,许多学生对于比较基本的题目的掌握具有很大的问题,对于一些常见的题目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错误,平时教学中总感到这些简单的问题不需要再多强调,但事实上却是问题严重之处,看来还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进一步落实学生练习的反馈与矫正。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求学生数学作业本必须及时上交,目的是为了及时发现,及时设法解决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认真落实订正的作用,将反馈与矫正要落到实处,切实抓好当天了解、当天解决、矫正到位,也就是说反馈要适时,矫正要到位。另外我们还应注意反馈来的信息是否真实,矫正的方法是否得力,因为反馈的信息虚假或不全真实,那么我们就发现不了问题,就不能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情况,也就不会采取及时、正确的矫正措施。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意反馈矫正的及时性。

课堂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上课集中精力,勤于思考,积极动口、动手。可利用提问或板演等多种方式得到学生的反馈信息,一般我们应把提问、解答、讲评、改错紧密的结合为一体,不要把讲评和改错拖得太长。最好当堂问题当堂解决,及时反馈在一日为好。

二、注意反馈矫正的准确性。

在教学中我们必须经常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的困难和要求,积极热情地帮他们释疑解难,使他们体会到师长的温暖,尝试到因积极与老师配合、真实地提供信息而尝到学习进步的甜头。

三、注意反馈矫正的灵活性。

我们在教学中可采用灵活多样的反馈矫正形式。咳提前设计矫正方案,也可预测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在获取信息后,认真分析其问题的实质,产生问题的原因,然后有针对性地实施矫正方案。在作业的检查过程中,要求进一步落实学生是否存在抄作业现象,是否认真订正作业。总之,反馈矫正一定要落在实处。

我们要主动辅导,及时令其矫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当然,如果我们只强调学生的主动和自觉,而不注意自身的主动和自觉,结果也会不如人意。

四、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和现代教学理念。

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追求平等、合作、对话的师生关系。在数学教学中,通过不同的数学活动的教学,不断完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生活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从而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让他们学会学习,从中认识到学习的乐趣。

五、营造平等融洽、师生互动的教学氛围。

如何创造出一种无拘无束、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禁锢的要解放,潜在的要诱发,真正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本学期我除了完成教材内容以外,要把大量的时间用在补习学生基础知识及拓宽优秀生知识面上。尽量从学生实际出发,了解学生,研究学生,尊重他们的想法,承认他们之间的差异。只有这样做,才能让每一堂课都焕发出活力,以此降低学困率,提高优秀率。

初三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范文3

一、勇于担当挑重任

2013年8月,新学期开学准备工作中,老师得知学校物理学科教师不够,教务处正为课务安排发愁,他主动提出愿意担任初三毕业班物理教学工作,从此踏上了教学“改行”征程。踏实的他工作积极负责,为人谦虚进取,很快适应了新学课的教学,成为学校教学骨干。但是潜存于思想深处的那份紧迫感、危机意识却不时提醒着他,不能安于现状。对飞速发展、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的强烈感受,更来自于对教育教学的深刻反思。他思考的问题越来越深。随着时间的推移,课讲得越来越精练,教材也越来越熟悉,直至顺利完成一学年的教学任务。另外,他还敢于担当,勇挑重任,负责了学校初三年级组的组织工作,期间他善于团结协作,组织管理到位,带领年级组老师顺利完成了学校2014年中考目标。

二、孜孜不倦收获多

老师还担任学校理综教研组组长。他经常说“要做学者型研究型的教师,这是优秀教师永葆活力的妙方。”。研究型教师,并不是要求一线教师像教育理论工作者那样去追求理论、学术,而是要求教师拥有教学研究的态度与能力,提升教师特有的“教学实践性知识”。他深深清楚这一点,为此没有放弃日常教学活动,特别是为了真正的学以致用,提高实践能力,他充分利用网络学习便利条件,不辞劳苦,边教学边学习边研究。一边钻研开阔了教育理念,一边总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孜孜不倦的努力,写出了多片经验总结和论文,并于2013年12月分别发表在《语数外学习》、《中学课程辅导》刊物。在2014年的全县“数理化”教师解题大赛中荣获二等奖。

三、矢志教改谱新篇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大胆尝试教学改革,他把布鲁纳“课堂教学与创造能力培养”的理论运用于教学中。“从事物理教学的教师,应高度重视发展学生对实验探究的理解。因为结构性地理解问题,有助于提高学生直觉思维能力,当学生不断地尝试寻求直觉问题的结论时,他们事实上已从整体上、结构上把握了对象。”教学中,他一改过去物理教学过分强调记忆,背诵公式与定律的做法,把学生从解题和背书中解放出来。在教学中,他不一味给结论,而是让学生自己用尝试、试验、讨论等办法寻求结论,从发展学生的自信和勇气中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让学生学会学习。

他认为:“学生课业负担重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个问题困扰了教育多少年,苦无良策。可以说产生课业负担的主要原因在教师。教师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决定了学生的学法。”爱因斯坦的名言也是他的口头禅:“负担过重必然导致肤浅”,他要把这句话渗透到学生的灵魂中去,让班主任、家长和学生从思想上松绑,为自己教学方法上改进提供条件。作为教研组组长,他常常在提倡这样一个问题:“究竟是培养健康而杰出的高素质人才,还是只追求教学重压下的高分效应?”他说,不是不要分数,而是应该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使他们用不同的方式,轻松自如地获得高分,到达成功的彼岸。

在课堂教学中,他试行以学生为主的“和谐互助学习小组”教学教学模式,打破教师讲、学生听的“一言堂”教学陈规。他的物理课一般只讲20分钟,他把大量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问题学生提,疑难师生共同讨论,课余时间学生自己安排,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中,他一贯实行民主教学,充分相信学生。他常向学生渗透“弟子不必不如师”的观点,打破传统的师道尊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师生平等讨论。学生们都说:跟着刘老师学下去脑子就会“强大”起来。

初三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范文4

【关键词】:数学学习习惯 关键因素 良好习惯 现状 学习成效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这是数学新课程标准对数学教育提出的要求。从心理学角度看,学生存在着个性差异。面向全体学生就不能无视这种差异,而应因人定标、因材施教。在"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优发展"教育观下,我们必须认清应试教育下存在的问题,不是填鸭式教学,不是被动式学习,而是学生主动去动手、探索、实践、获得知识过程。初中数学知识固有的特点:初一知识点多、初二难点多、初三考点多。而农村初中学生由于受到各方面的影响,比如学校的教育、家庭的环境等影响,普遍表现出学习习惯较差,并且学习基础参差不齐,本文就如何培养农村初中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和如何打好基础,谈一谈个人几年来在农村中学数学教学一线的做法和体会。希望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环境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一、困境及其原因分析

1、生源基础差,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被动化。农村中学一般都是镇属初级中学,许多学生的学习基础差,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这些学生在课堂上总是心不在焉,课后作业马虎甚至不做。根据调查,大多数学生回家缺少监督,学习不自觉,基本不复习。练习、作业中同样的问题一错再错,反复更正评讲但收效甚微,事倍功半。

2、求知欲不强,缺乏良好的学习情感体验及个性。通过数学学习让学生获得自信和更多的成功感,是新课改下数学教学目标中极为关注的一方面,而这一点在数学教学中往往得不到体现。受周边社会环境的感染及影视媒体的影响,相当部分的学生缺乏忧患意识,缺乏竞争意识,抱着无所谓的态度整天无所事事,作业练习马虎应付,抄袭了事。

3、学生学习方法落后,缺乏科学的学习习惯。根据调查了解,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升上中学后仍然沿用小学的学习方法和习惯。由于学习科目、内容、要求的明显变化,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和效率。大多数学生解题时不遵循步骤,或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过程缺乏逻辑性,对知识不会灵活运用,对方法不会归纳总结。

4.、教师教育观念、教学方式、教学风格两极化。由于缺乏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借鉴,课改后许多教师对新理念的认识不够深刻、全面甚至出现偏差,要么教学方式两极分化,要么教学方法今天改明儿变,学生无法适从。

5、对学生评价观念落后,过分关注考试成绩。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深远影响,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过于关注结果,轻视过程,忽视学生在不同时期的努力程度和进步状况,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形成性评价,间接造成教学活动重心的偏移,最终势必影响数学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三、课堂上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

课堂上数学学习的习惯主要是注意听讲习惯的培养.在教学活动中,不管学习新知识还是解决问题,都是从注意开始的,注意是产生学习的前提.尤其是数学,比其他学科似乎更需要专心.注意能力的强弱极大地影响着数学活动的效果,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注意听讲的习惯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

针对学生上课不注意听讲的习惯,在调查中发现教师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注意听讲习惯的培养应从两个方面进行.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巧妙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的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转化,进而升华为有意后注意,培养学生注意听讲的习惯.如在进行《分式基本性质》一节的教学中,教师可先设计如下问题:......。对于以上的问题,学生是熟悉的。而对于等问题,学生是新事物,即可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为解决等问题,我们探讨分式的基本性质时可以从学过的分数的基本性质入手,引导学生向有意注意转化。

培养注意听讲从两个方面培养:

①注意听讲习惯的培养要符合初中生心理发展特点.研究表明,注意的稳定性随年龄的增长会有一个明显的变化过程,注意的稳定性对不同年龄的学生是有差别的.例如将注意集中在教师授课内容上的时间,小学生为15-20分钟,中学生为20-40分钟,现在的小学生实行的是"快乐教学",不要学习成绩,可是到了初中还是要中考,是和成绩挂钩的,小学的数学教学是玩中学,注意听讲不是主流,所以,在初中阶段对于培养学生的注意听讲时很重要的.

②注意听讲习惯的培养关键在于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注意的稳定性,除了"严格要求"这种强制性的手段外,比较积极主动的方法是,利用学生天生具备的好动、好奇、好胜的心理特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激发学生的兴趣.数学是一门建立在公理体系基础上,一切结论都须要证明的科学,学生学习数学必须具备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因此在初中阶段,学生容易对数学产生厌烦的学习心理.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指导学生写数学笔记:在课堂的教学中,适当的给学生时间记录课堂上的主要内容、知识点、例题: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堂笔记起到了对知识点的归纳和总结,便于学生课后进行系统的复习和进行阶段性复习。

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学习习惯的培养,需要一段时间,不是立竿见影和一蹴而就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每一个细节上抓起,每一点,每一滴上抓起,不能只抓一时,而是应该在学习的处处方面都要认真的注意每一个问题。而数学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更是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着急,也不能滞后。

参考文献

[1]唐伟红,《影响孩子一生的36种好习惯》,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2]张奠宙、李士琦、李俊,《数学教育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初三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范文5

下面根据本人十几年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经验结合学生实际,谈谈初中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尝试作法。

一、巧借信息技术的交互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1.人机交互是多媒体计算机的显著特点,多媒体计算机可以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声色并茂、感染力强的人机交互方式,而且可以立即反馈。这种交互方式对于数学教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因而形成学习动机。

课堂训练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传统的方法是选择几位学生(或自愿)到黑板上演板,完毕后教师再讲评强调。人机交互则会出现另一片天地。用Authorware制成题组训练课件,学生笔算后,选择正确答案。若答对了,窗口立即弹出激励性文字“你答对了,真了不起!”若答错了,窗口马上显示“你答错了,请再试一次!”直至出现正确结果,万一3次尝试失败,则显示解题步骤。这样处理,学生学习兴趣浓,效率高。若在网络教室上课,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机会,老师也能从服务器上迅速查出答题的正误率,借此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

2.人机交互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传统的数学教学,教师是主宰,学生是配角,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甚至练习作业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学生只能被动参入这个过程。而在优秀的多媒体课件所提供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所学的内容的深浅,来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作业。

初中数学复习课或习题课,特别适合人机交互的学习环境,因为初中数学教师完全有能力制作这类课件,从前置知识复习,精选例题讲解,到巩固练习作业,每一教学环节都可以设置成不同的层次,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性地进入相应层次,当然还有机会进入高一层次。这种交互性所提供多种主动参与活动的机会,就为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从而使学生能真正体现出学习主体作用。

二、巧借信息技术提供的外部刺激的多样性,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获取与保持

信息技术提供的外部刺激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它既能看得见(视觉),听得着(听觉),还能用手操作(触觉),这种多样性的刺激,比单一地听老师讲解容易理解。同时信息技术的丰富性、交互性、形象性、生动性、可控性、参与性大大强化这种感官刺激,非常有利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

1.化无形为有形

初中数学理性知识成分太重,传统的教学只片面强调逻辑思维训练,缺乏充分的图形支持,缺乏供学生探索的环境,于是只能靠学生的死记和教师的说教了。比如,初三几何“点的轨迹”,学生最终会知道“轨迹”是一些直线或射线,但学生对“轨迹”是毫无想象力的。几何画板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它显示的“点”一步步地动态有形地组成直线或射线,旁边还能显示轨迹中“点”的条件,这种动态的有形的图形是十分完整的,清晰的,它远远超出老师“把轨迹比喻成流星的尾巴”。

2.化抽象为直观

初中数学的概念教学是教学中的难点,学生几乎被动地从教师那里接受数学概念,只有靠强化记忆知道概念的共性和本质特征。初三代数“函数”,就是一个典型的概念教学,关键是让学生对“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值与它对应”有一个明晰直观的印象。运用多媒体的直观特性,分别显示解析式y=x+1,《数学用表》中的平方表,天气昼夜变化图像,用声音、动画等形式直观地显示“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值与它对应”,最后播放三峡大坝一期蓄水时的录相,引导学生把水位设为y,时间设为x,就形成了y与x的函数关系。不仅引起学生的自豪感,而且对函数概念理解非常透彻。

3.化静止为运动

运动的几何图形更加有效地刺激大脑视觉神经元,产生强烈的印象。初中几何圆这一章,各知识点都是动态链接的,许多图形的位置发生变化,图形间蕴藏的规律和结论是不变的。熟悉几何画板的教师,无一例外会用几何画板来演示“圆幂定理”,即相交弦定理割线定理切割线定理切线长定理,鼠标一动,结论立现,效果相当好。其实象“垂经定理”“圆心角、弧、弦、弦的弦心距关系定理”等等,需要用“翻折”“旋转”“平移”等知识证明的定理,都可用几何画板动态揭示知识的形成过程。有些题目,不经意用鼠标移动一个点,图形变化了,结论仍然成立,比如:图形中移动C点或E点始终有CE∥DF。

4.化繁琐为简明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一个重要出发点是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初三代数“频率分布”,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在“60名女学生身高”数据中,找最大值,最小值;再分组,一个一个地数出每组中数据的个数;计算频率;绘频率分布表,画频率分布直方图,既繁琐又费时。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简洁明了,把60个数据输入Excel,排序,最大值和最小值,各组中的频数,一目了然,用Excel还能方便地绘出柱状图,类似频率分布直方图。若教师重点讲透步骤、方法和道理,把非智力过程交给计算机处理,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是信息社会对基础教育的需要,也是教育面向现代化的需要。

三、巧借信息技术的丰富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发现式学习

信息技术的丰富资源,能为数学教学提供并展示各种所需的资料,包括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等,能创设、模拟各种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为所有学生提供探索复杂问题、多角度理解数学思想的机会,开阔学生数学探索的视野。比如九年级数学“探究性活动:镶嵌”,可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进入问题情景阶段,教师投影“美丽的镶嵌世界”,把学生引进一个五彩缤纷的图案王国之中,并提出探究的各种问题。第二阶段为实践体验阶段,学生利用校园网资料,搜集一些平面镶嵌图案,在教师的启引下,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探究各种问题,并总结规律和归纳结论。第三阶段为表达交流阶段,每组学生把探究成果贴在“我的成果”目录中,互相交流,对比,归纳。特别一提的是,教师提供了边长相等的3~24边正多边形,配上不同颜色,鼓励学生设计一二个地板的平面镶嵌图,课堂气氛顿时高涨起来,学生经过设计,复制、粘贴、组合,排列出的图案千姿百态,有些图案大出教师意外,很有创意。由此可见丰富的信息资源,开拓了视野,激活了思维,增强了想象,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改变学生学习方式,让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四、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应用中的误区

计算机速度快、容量大,有独特的动画效果,能清晰地展示知识的产生、变化、发展过程,以及问题的解决过程。但是学习的主体依旧是学生,是人,机器的演示过程不能取代学生思维的发展过程。它对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确实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多媒体不能代替传统教学模式,只能作为辅助教学,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有许多教师一味地借助课件,而忽略了传统教学,因而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时存在着一些误区,影响着教学效果。

1.只重“高效”,忽视教师的教学

部分教师针对“多媒体技术改变了教师板书费时、课堂节奏缓慢的历史,增加了教学容量,提高了教学效率”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片面追求多媒体技术的快节奏、高效率,把整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板书都存储在电脑中,教学只需动动鼠标、敲敲键盘,多媒体成了“电子黑板”,教师成了“机器操作者”,原先低效的“人灌”,变成高效的“机灌”。那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初衷何在?这样的教学效果是“高效”吗?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根据教学内容、知识基础,有针对性地选择多媒体技术,较多关注学生感知、情感等方面的变化,用体态语言、面部表情及口头提示等方式与学生交流,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2.只重“展示”,忽视学生的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为追求多媒体的快节奏、丰富多彩的视听和动画效果,忽略学生的认知规律,课件过多展示的是与教学内容无关的图像、音乐、动画,使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精彩的画面、悦耳的音乐上,忽视这些画面、音乐所蕴含的教学内容;快节奏的教学频率,使学生的学习节奏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节奏,课堂得益的是少数学生,荒废的却是绝大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只有做到为全部的学生学习而使用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调查、质疑、探究,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主动、富有个性的探索过程,这才是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的目的。

3.只重“形式”,忽视教学效益

初三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范文6

关键词:走出困境 高中数学 高一数学 数学学习 学习困境 衔接

对于刚从初三升入高一的学生来说,高中环境可以说是全新的,新教材、新知识体系、新同学、新教师、新集体……全新的环境显然要有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的适应过程。进入高中后,有一部分学生不适应这样的变化,于是在学习能力有差异的情况下而出现了成绩分化。

高一阶段是学习高中数学的转折点,很多学生由初中升入高中后,普遍感到数学难学,个别学生在初中的数学成绩一般都比较好,而步入高中后,数学成绩下降,要想得到高分,常常是望尘莫及。为什么?究其原因,在于高中数学的学习与初中数学的学习存在很大的差异性。鉴于此,如何搞好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帮助学生渡过学习数学“困难期”, 是高一数学老师的职责,也是对高一数学老师的考验,下面谈谈我个人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和看法。

一、搞好入学教育,为搞好衔接打好基础

高一是数学的起步教学阶段,要分析清楚学生学习数学困难的原因,抓好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便能使学生尽快适应新的学习模式,从而更高效、更顺利地接受新知和发展能力。相对初中而言,高中数学一开始,概念抽象,定理严谨,逻辑性强,教材叙述比较严谨、规范,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明显提高,知识难度加大,且习题类型多,解题技巧灵活多变,计算繁冗复杂,体现了“起点高、难度大、容量大”的特点。所以我们通过测试和了解入学成绩,摸清学生学习基础,另一方面,认真学习初高中教学大纲和教材,比较其异同,以全面了解初高中数学知识体系,找出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以此规划教学和落实教学要求。

提高学生对初高中衔接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紧迫感,消除中考后的松懈情绪,使学生初步了解高中数学学习的特点。

为此,首先给学生讲清高一数学在整个中学数学所占的位置和作用。其次,结合实例,采取与初中对比方法,给学生讲清高中数学内容体系的特点和课堂教学的特点。此外,结合实例,给学生分析初高中教学在学习方法上存在的本质区别,并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学法。

二、搞好初高中数学知识衔接教学

数学知识是相互联系的,高中的数学知识也涉及初中的内容。如函数性质的推证,求轨迹方程中代数式的运算、化简、求值。立体几何中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初中几何中角平分线、垂直平分线的点的集合,为集合定义给出了几何模型。可以说高中数学知识是初中数学知识的延拓和提高,但不是简单的重复,因此在教学中要正确处理好二者的衔接,深入研究两者彼此潜在的联系和区别,做好新旧知识的串联和沟通。

为此在高一数学教学中必须采用“低起点,小步子”的指导思想,帮助学生温习旧知识,恰当地进行铺垫,以减缓坡度。分解教学过程,分散教学难点,让学生在已有的水平上,通过努力,能够理解和掌握知识。如:“函数概念”,可以先复习初中学过的函数定义,并引导学生加以区别和联系。每涉及新的概念、定理,都要结合初中已学过的知识,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三、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有资料显示:高一年级数学成绩分化的原因之一是学生学习方法与新的教学内容不相适应。高一学生一般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学习习惯不良的问题,学习往往仍是听完课做完作业便了事,头脑中没有“学会了什么”的意识,没有学习效率的观念。良好学习习惯是学好高中数学的重要因素。它包括:制定计划、课前自习、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这几个方面。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可以这样进行:引导学生养成认真制定计划的习惯,合理安排时间,从盲目的学习中解放出来;引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可布置一些思考题和预习作业,保证听课时有针对性。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听课,要求做到“心到”,即注意力高度集中;“眼到”,即仔细看清老师每一步板演;“手到”,即适当做好笔记;“口到”,即随时回答老师的提问,以提高听课效率。教师除了要注重课堂教学的策略外,还要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听什么、思考什么,要求学生不要局限于听懂某个问题的解决方法,更应以听审题方法以及探索思路的过程为主,要注意教师的语言的弦外之音,去感受体会教师对某个问题的理解,作到心领神会,潜移默化。

引导学生养成及时复习的习惯,下课后要反复阅读书本,回顾堂上老师所讲内容,查阅有关资料,或向教师同学请教,以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和记忆。引导学生养成独立作业的习惯,要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切忌有点小问题,或习题不会做,就不假思索地请教老师同学。引导学生养成系统复习小结的习惯,将所学新知识融入有关的体系和网络中,以保持知识的完整性。

四、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可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学习动机,而兴趣则是构建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浓厚的学习兴趣无疑会使人的各种感受尤其是大脑处于最活泼的状态,使感知更清晰、观察更细致、思维更深刻、想象更丰富、记忆更牢固,能够最佳地接受教学信息。不少学生之所以视数学学习为苦役、为畏途,主要原因还在于缺乏对数学的兴趣。因此,教师要着力于培养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发挥合作学习精神,组建班级数学兴趣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