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可供性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社交媒体可供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社交媒体可供性

社交媒体可供性范文1

关于新浪微博新设计的功能正逐步升级,他比百度的说吧、网易微博先进太多了。这会改变你的生活吗——或者是没有丝毫影响?我本人不得不说还是偏向后者。在SEO的世界里,社交媒体对任何事件施加的影响正逐步增强。

随着新浪微博和校内之类社交媒体用户的不断增加,可供您为品牌和产品打广告的市场也在不断增大。建立网站和页面,为朋友,关注者和粉丝提供搜索已变得相当简单。这也是让您的潜在顾客首先浏览您的社交媒体页面继而转至您的网站的必由之路。

“更新状态”是一种时尚,这使得您的关注者可以看到来自您公司的最新消息和事件——易于吸引眼球,引起兴趣。您越能经常性地提供吸引人的、有趣的和信息性强的“状态”——例如短小精悍的文章,则越容易引起其他人的兴趣和关注。

新浪微博上140个字的篇幅限制使得您用一种轻松愉快也是更加务实的方式吸引您的潜在关注者。这会为您吸引大批投资者——他们拥有相当数量的资金急于寻找机会,您的营销将引导他们将钱投资在您的产品上。

虽然校内是模仿国外的,但在中国还是社交网络的鼻祖了。即便如此,它也是2005年才成立的——尽管有更新、更酷的新浪微博强势介入,校内还是有效地为广大用户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

作为社交媒体的老大,校内蕴藏着大把的机会。其中自然有许多对您的品牌感兴趣却尚未了解的商家。具备图片上传和目录创制功能的校内可以让您更好地吸引朋友和粉丝。加入校内后,您的营销效率将事半功倍——如果您的潜在客户是校内的用户群的话。

可以说,参与其中是社交媒体中最难的环节。正如在校学生不会与新转学的学生参与体育活动一样,一些用户会对您不理不睬,只是因为您是新来的。度过这一时期,努力工作以使自己逐渐获得认可,提高知名度,获得话语权。

社交媒体可供性范文2

在此给你提供一点信息。社交媒体目前发生了5种较大的趋势,在2016年会呈现爆发之势。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直播成为主流

如今,直播已经开始发展,但是它会做得越来越好。Twitter的Periscope服务刚上线几个月,就已经获得了1500万名注册用户,用户可以使用智能手机即时分享内容。大公司很快瞄准了这次机会,2015年7月,GE(通用电气公司)的Droneweek(一周内无人机直播)活动将公司的工厂展现给受众,包括喷射发动机、风力涡轮机和机车是如何制造并进行测试的。公司将进行为期一周的直播,内容真实。

公司可以直播的其他类型的内容包括:会议、采访、用户支持、产品演示和特价优惠。对于小公司来说,这些观看直播的用户是公司的忠实用户。他们想得到最详细的信息,而直播恰恰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如果你还没有参与到直播中,希望你在2016年加入Periscope。

2、线上平台内容更加开放

2015年,Facebook开始从已建立的内容创造者手里“抢”内容。过去。媒体(Publisher)会将Facebook的用户引到自己网站上,如今Facebook的Instant Articles项目可以让媒体将其内容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内容上传速度是原来的10倍,会有更多的人看到,媒体也能获得更多的广告收益。但是用户可以停留在Facebook上,这样便降低了媒体自身的品牌价值。

虽然这样做有一定的风险,但是350家媒体现在已经签约了,包括纽约时报、BuzzFeed和Huffington Post。100多家媒体每天都会通过Instant Articles将其内容上传到Facebook。

2015年底该项目已经从iPhone版本扩展到安卓版本。这种模式迫使所有人开始对比将内容展示在Facebook上的优势以及将用户引流到网页上的优势。

3、Snapchat的智能化用途

在社交媒体的所有举动中,很少有人敢像Snapchat一样冒这么大的风险。你花费时间和金钱为目标受众创造了独一无二的内容,却发现这些内容一旦使用便消失了。这与YouTube视频和博客所达到的“快速爆炸,缓慢燃烧”是截然相反的。

然而,诸如麦当劳、Acura和Heineken等大公司开始插手,想迎合平台上的年轻用户群,害怕落伍。

近几年内,内容的价值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变得越来越好。现在有很多好的案例可供人们快速、轻松地大量炮制有效的阅后即焚的内容。现在,公司不再需要冥思苦想好的创意,期望年轻的用户开始制作一些阅后即焚的内容。

4、视频依旧会打败静态内容

2015年,各家新闻纷纷报道Facebook用户比上一年的视频数量多75%。在美国,这一数字达到100%,Facebook在用户的News Feeds中推送视频的数量是上一年的360%。2015年4月至11月,Facebook每日访问视频的人数从40亿人次增加到80亿人次。尽管公司将观看三秒钟定义为“一次访问”,观看视频的人数依旧很大,看来Facebook快要抢YouTube的饭碗了。

这些数据还在不断增长。Facebook已经明确指出更喜欢使用视频内容,而不是链接或者图片,来创建任何一种优秀的社交媒体活动,今年你可能需要打开摄像机镜头开始拍摄视频了。

社交媒体可供性范文3

一、社交媒体营销理念及发展

互联网增长最热的领域之一就是“社会媒体”,即具有互动性、以社区为主的网络平台。互联网用户可以利用这个平台来建立联系,谈论兴趣爱好,交换信息和内容。社交媒体营销的关键是全方位的建立关系。即让顾客或者是未来顾客参与进来,让他们一起传播企业的讯息,甚至是让他们“拥有”企业的品牌塑造权。而传播的形式,就是最有效的“口碑”。也就是说,企业主动跟顾客在各个触点建立关系,从而让他们成为口碑传播的载体,加大营销力度: 加强品牌价值、帮助促销、增加生意额和盈利。

因此,社交媒体营销就是利用社会化网络、在线社区、博客、百科或者其他互联网协作平台媒体来进行营销、销售、公共关系和客户服务维护开拓的一种方式。一般社交媒体营销工具包括论坛、微博、博客、SNS、Flickr 和 Video 等。在网络营销中,社交媒体主要是指一个具有网络性质的综合站点,而它们的内容都是由用户自愿提供的,而不是直接的雇佣关系。社交媒体营销包含的三个重要方面:

1. 创建大量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视频,tweet,博客来吸引关注,并且自然成为了病毒性内容。病毒性传播不是通过购买广告位,而是用户自发传播。

2. 建立多种渠道让公司品牌的粉丝或者公司能够以多种方式来推广自己 ( 双向的) ,比如Twitter,Myspace,Facebook 等。

3. 开展对话。社交媒体营销不是全部都是由企业控制,允许用户参与和对话。一个设计不好的社交媒体活动可能会产生适得其反的作用。社交媒体营销必须要全员参与并且尊重用户。

随着社交媒体网站逐步流行,许多企业开始借助社交媒体进行营销活动。在美国,有 Facebook、YouTube 和 Twitter 等网站。调查显示,美国超过100 人的企业中,大约 80% 已经在利用社交网站做不同形式的营销活动了,其中包括品牌塑造、客户服务、产品服务展示、促销、公关、整合、线下活动、电子商贸等等。美国企业利用社交媒体做营销已经到了相对成熟的阶段。现在有许多企业都准备增加在社会化媒体营销投入。Altimeter Group 最近的一份报告显示: 82%的受访者将发力品牌监测领域; 接下来的是 77% ~ 78% 将对企业内部员工的培训,辅导他们使用社会化媒体。从这个角度来看,美国的社交媒体营销即将武装到企业的全员。2011 年社交媒体营销将向体系,流程,常态化发展。

社交媒体网站也在我国蓬勃发展。调研机构Netpop Research 2010 年 10 月的一份研究表明,92% 的中国大陆网民使用某种形式的社会媒体。新加坡管理大学李光前商学院的助理教授 MichaelNetzley( 迈克尔•奈兹利) 说,中国不仅拥有世界最大的互联网用户群体,而且中国网民在网上内容的制造和消费方面非常积极主动。的确,他们不仅在网上观看视频节目,阅读内容或下载图片,他们还是积极的内容贡献者,比如发表博客,在论坛发言,上传手机图片和分享内容。上述调查中 76%的人说他们会把有趣的内容转发给其他用户。很显然,社交媒体并非只是中国人用来娱乐的形式,还会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特别是当传统的沟通渠道越来越失去吸引力的时候。

奥美广告中国公司( Ogilvy China) 的数字战略总监 Kaiser Guo 认为,“中国互联网上关于品牌的交流很多其实是通过公告板( BBS) 进行的,BBS 就是人们可以就任何话题发帖,并且对帖子进行回复评论的网络平台。”提供在线 BBS 服务的天涯网就开设了几百个不同的讨论版,用户可以在社区里讨论任何话题,从重大社会问题到护肤心得都可以。我国网民还是喜欢一些本土的网站,包括数百万计的博客,在线视频分享网站优酷,社交巨头 QQ 以及无数的在线论坛。由此可见,在我国社交网络平台在企业的产品营销和品牌塑造中已经开始发挥作用。

二、实施社交媒体营销的常用工具

随着社交网站逐步流行,许多企业开始借助社交媒体进行营销活动,以拓展网络营销渠道。下面提供几种可供借鉴的社交媒体营销工具。

( 一) Twitter 与 Facebook 状态更新

目前,Facebook 和 Twitter 是最大的两个社交媒体网站,其社交网络功能随时为企业效力。借助这两大社交媒体网站企业可以接触到粉丝和好友,这是依靠口碑相传的广告从未能达到过的效果。将这些功能为企业自己所用,比如在 Facebook 状态更新里与本企业和产品有关的信息。通过Twitter 促销信息,让企业在 Twitter 上的关注者( 以及他们的关注者) 前往该企业的商店购物等。

( 二) 博客

许多人认为博客只是网络日志而已。不过,对于企业主来说,博客还可以是非常得力的营销工具,能让他的顾客及时获悉有关企业的电子商务网站的最新信息。使用博客新产品的新闻,或是一些如何使用这些产品的想法,或是商店最新的动向等。企业还可以借助博客内置的功能定时并管理博客,提供符合业内标准的 RSS 源,让博客实现文章同步更新功能。

( 三) Facebook 商店

除了使用 Facebook 个人页面,企业还可以为自己设立 Facebook 粉丝页,借助它为企业网店做广告,以此招徕用户,并向用户提供最新信息。不过不要止步于此。有一个 Facebook 应用能直接在企业的 Facebook 粉丝页面上添加链接至企业的网络商店。该应用将以标签形式显示在 Facebook 粉丝页面。企业还可以选择在某个特定分类( 比如特供商品、促销商品) 下展示哪些商品等。此外,企业还可以为旗下子公司也设立网络商店,并展示在各家子公司的 Facebook 档案页上,同时也能选择将展示哪些商品。

( 四) YouTube 视频

在产品展示页添加视频片段,这样做让企业的产品栩栩如生并改善访客体验。产品图片非常重要,但产品视频能实实在在地帮助企业售出商品。使用 YouTube 视频集成,可以直接在企业商店网站的控制面板里搜索 YouTube 视频,然后选择将视频片段立即展示在产品页面上,比如产品评论、产品展示或是病毒式广告视频等。

( 五) 社交书签

电子商务网站的访客并不总是当时就决定购买某样东西,但一旦准备好了,他们又会回来下订单。企业可以给产品增加社交书签,让回头客购物时更加方便。给网站上陈列的商品添加社交书签后,顾客能立即把商品收藏到浏览器、电子邮件甚至是其他社交网站上,比如 Facebook 和 Twitter 等。

( 六) 移动应用

现在的手机不仅仅是手机,事实上,它们可以说是手掌上的电脑,能够用来上网冲浪,实时与好友分享产品、信息和评论等。因此,为 iPhone 或其他智能手机用户提供一个完整的手机网站界面也非常重要。企业需要准备为移动浏览而优化过的首页、产品页、分类页、查看购物车和付款功能等。这样用户就能用手机轻松浏览你的网站、将商品添加至购物车并付款购买。

三、社交媒体营销的应用及效果

社交媒体营销不仅能够提高品牌的认知度,维系老客户,还能帮助企业瞄准有自己特色的细分人群,利用他们对产品或服务的意见反馈,鼓励客户参与到企业产品的创新开发和设计过程中。因此,通过社交网站的营销活动可以实现以下目标:

( 一) 增加品牌认知度

随着越来越多的公司采用互联网营销战略,品牌吸引网民眼球的竞争也更加白热化,它们都在寻求更多的网络宣传手段,比如在社交网站上播放植入式广告的视频节目。《苏菲日记》是一部 40 集的互联网剧集,它给公司提供了植入式广告的机会和吸引年轻消费者的方式。这个剧集由索尼电影( Sony Pictures) 和 中 国 电 影 集 团 ( China FilmGroup) 共同制作,主角是一个名叫苏菲的 18 岁女孩,她搬到上海开始自己的新生活。在这个网络电视剧中,观众可以进入苏菲的博客,以在线投票的方式决定情节如何发展。《苏菲日记》在中国各大流行的视频网站,譬如新浪和优酷上免费播放,在最初播放的三个月里就吸引了超过 1500 万名观众。第一季的主要赞助商包括 51jobs. com 和倩碧( Clinique) 。这些公司的产品和服务都在主角的生活中自然地展现出来。

社交媒体还可以塑造品牌,以前名不见经传的品 牌 也 从 社 交 网 站 中 尝 到 了 甜 头。“MISSNIUNIU”是一本针对年轻女士的在线杂志,创始人白手起家创建自己的品牌。由于没有预算在电视和报纸上做昂贵的广告,这本杂志就利用免费的社交媒体工具来吸引关注度。结果该杂志六周之内就在中国的社交网站上吸引了 135000 次访问和 6000 多个用户。

除此之外,社交媒体还可以提升品牌知名度,推广试用并最终促进销售,当企业宣传活动形成病毒效应时尤为明显。但是,业内人士认为,最成功的社交媒体宣传活动应该能为消费者提供真实的价值,同时要能够得到很好的执行———这个因素很关键,因为虚假的社交媒体宣传会很快被挑剔的网民迅速曝光。2008 年,家用电脑制造商联想在中国的视频分享网站上播放视频,讲述的是一位男士跟踪“红本女”( Red Laptop Girl) 的故事。这次网络营销旨在宣传联想的 IdeaPad 笔记本电脑,收视率也暂时急速上升。但当中国的网民发现整个故事纯属虚构后,对于联想品牌的负面情绪也立刻在社交网络上弥漫开来。鉴于社交媒体的传播范围和速度,如今一旦出现任何辜负客户期望的事件,马上就会让企业尝到苦果。可利泰的一款锁具,价格高昂却能够被轻而易举地撬开; 戴尔笔记本电脑发生自燃。这些事件由于网络的推波助澜,引发如潮恶评。同理,对于那些始终信守品牌承诺的企业来说,社交媒体也会弘扬它们的美誉。跟不上社交媒体发展的速度当然很危险。但是,另一个没那么明显却同样重要的危险就是,企业因为社交媒体而分心,忽略了营销根本。

( 二) 维系老客户

除了增加品牌认知度外,有些公司还利用在线社区来保留现有的客户。德国的汽车生产商宝马公司( BMW) 没有选择在大型的社交网站上做宣传,而是在几年前就推出了面向全球受众的 BMW互联网社区,包括 15 万多中国的宝马用户在内的注册者可以在这个社区里创建自己的档案,上传照片和视频,讨论驾车体验以及分享对最新车型的反馈等等。

( 三) 瞄准目标群体

尽管社交媒体的潜力很大,但是公司应该如何制定有效的在线战略来接近和吸引消费者是一个关键问题。沃顿商学院的伯格教授认为,要利用社交媒体来营销就必须改变企业的思维定势。“以前的方法是集中在对消费者的宣传上,而这些新型媒体则是鼓励双方对话,鼓励消费者对品牌提供反馈。而且,这些社交媒体促进了消费者之间的沟通,公司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消费者对自己产品的反响。这些工具非常有效,但也必须小心对其进行管理。”这样的管理要求公司要深刻理解自己的目标受众,比如他们的喜好和倾向。Onecircle 的创始人熊尚文( Robert Hsiung) 认为,社交网站可以为品牌提供更细分的目标群体。“你要想好你希望接近什么样的人群,然后选择合适的平台与他们交流。许多中国的社交网站现在都瞄准了有自己特色的细分人群。”

( 四) 建立互动、收集客户反馈

企业必须准备好用开放的心态虚心听取受众的意见。对网民的沟通内容进行监控只是最开始的一步。要想利用社交媒体的优势,就必须加入在线对话,与消费者建立联系,无论是通过宝马的BBS 社区或苏菲日记等与受众反馈同步更新的内容。同时,社交媒体战略最好与公司的整体营销战略融合。加州大学斯隆研究中心的唐娜•霍夫曼教授( Donna L. Hoffman) 在最近于《麦肯锡季刊》上发 表 的 报 告 中 指 出,“公 司 不 应 该 只 是 在MySpace 上购买广告,他们应该把社交媒体作为自己营销计划的一部分。”

( 五) 鼓励消费者参与产品创新

咨询公司 PlusEightStar 的创始人本杰明•杰斐( Benjamin Joffe) 鼓励公司把在线渠道视为一种即能产生更多创新机会又能与消费者互动的形式。“品牌商需要认识到一点,消费者并不只是你的目标,而是你的利益相关人。和消费者互动的活动不应仅局限于抓住他们的眼球,让他们观看一部电影,而活动结束之后则烟消云散,而且对公司内部运作也没有影响。公司应该更多地鼓励消费者参与产品的创新,并对品牌本身的发展产生作用。”

美国数字营销专家戴维•米尔曼•斯科特( DavidMeerman Scott) 在其最近出版的一本营销学书籍当中表示,大量活生生的例子表明,如果企业用户无法同客户展开实时交流,则市场业绩将遭受打击。只有通过与客户展开实时交流,各大企业才能随时了解自己所在行业的最新情况,并及时对各自市场战略作出调整。

社交媒体可供性范文4

[关键词]社交网站 传播 模式 效果

一、社交网站的新闻传播模式

(一)社交网站的概念厘定

社交网站即社交关系的网络化,是帮助人们建立运营社会关系的互联网应用服务(Danah Boyd,2007)。社交网源起社会学“六度分隔理论”(Six Degree of Separation),依靠成熟的网络技术,将用户的线下人际网复制到网上,再与他人的关系网互动而形成更大的人际网络,并通过对彼此的关注来维持关系。

(二)社交网站的传播学研究综述

新事物是由结构性的变化所引起的(Charles Wright Mills,1959),研究社交网络传播模式主要就是寻找这种新型网络类型与传统网络类型相比,有哪些“结构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

1.以用户为中心,低门槛参与,用户创造并贡献内容,帮助个人运营社会关系,通过人与人的网状关系传播信息。

2.社交网站是一种深度社会型的非权力网络(Ellison,2007)。深度社会型表现为:社交网络中的每个人都是一个节点,与其他联系人织造网状链接,表现为“去中心化”,即“第三层秩序”(David Weinberger,2008)。社交网站“一对多,多对多”(One to N to N)的传播,因此而呈现出“多向、非对称、幂增长”的裂变式传播特点,网络结点联系的或然性增加。非权力主要表现为:把关人的权利进一步下放,虽然每个人对信息的控制并不绝对,但是每一个节点必然会对信息产生“分流”作用,反过来又促进了信息多向度的流动。

3.整合多样化传播形式。社交网站融传统的Blog、BBS、E-mail、即时聊天等形式于一身,同时开发诸多应用程序,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质的网络文化生态系统(张炜,2009),多元互动沟通平台的诞生激发了网络能量增值。

4.及时互动的RSS订阅和分享机制。RSS订阅好友,第一时间呈现更新和反馈;而分享机制则进一步实现了信息共享(张炜,2009)。任何一种延伸,都是由于产生了新的尺度(McLuhan,1964)。与传统网络相比,SNS网络将“用户”作为新的尺度,以“网状结构―用户内容―整合传播―及时反馈”作为新的“结构性的变化”。

(三)社交网站新闻传播模式分析

1. 网络新闻传播模式分类

网络新闻传播具有结构性特征,彭兰(2003)提出了网络新闻传播的三种模式,分别是:直线式,队列式,层次式。

直线式是连接信息发送者与信息接收者最便捷的途径。可以是点对点,也可以是点对面,不限信息量。直线式包含(1)同步直线式,信息发送者与信息接收者基本处于平等地位;(2)异步直线式,特点是信息的者处于主导地位,受者被动接受信息。

队列式指信息是按一定原则进行排列,例如时间。BBS和搜索引擎上的信息通常就会呈现出“队列式”特点。越靠前的信息,越可能被接收。此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沿用了新闻价值判断标准,是一种多对多的传播模式。

层次式具有明显的大众传播特征,提供多通道出口,把关人通过有意识地编辑信息,达到特定的传播目的。

2.社交网站的五种新闻传播模式

根据上述分析可以得到社交网站的五种最主要的新闻传播模式。

模式一: 直线式点对点传播。在社交网站中,这样的传播模式是最普遍的,传者与受者处于平等地位,如留言功能。

模式二: 直线式点对面传播,如RSS订阅、关注日志、相册、分享、状态。

模式三: 队列式BBS传播,通过论坛和组群功能实现。

模式四: 层次式,由社交网站选择性推送,由上至下传播。

模式五: 媒介融合,新闻网站建立公共主页供用户订阅。

二、社交网站五种新闻传播模式效果评估

(一)为何选择配套熵权决策的SWOT分析

影响媒介效果的因素是多元的,有众多的内因、外因共同作用,需要一种能够考察多重相关的分析方法,SWOT矩阵研究是能够考察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综合分析法。因此,本研究考虑采用SWOT矩阵,分析社交网站新闻传播模式及策略优选。

在实际操作中,SWOT分析法往往带有较强的主观色彩,尤其是内、外部因素权重和评价的确定往往依赖于专家法。而熵权决策是一种基于客观熵权基础上的综合评价决策方法,有助于提高研究的信度和效度,因此,本研究考虑将其与SWOT分析法相结合,运用实证研究对社交网站新闻传播模式进行评估。

(二)研究框架

采用SWOT分析法、德尔菲法(专家打分法)、数理统计等多学科综合研究法,应用过程如下:

1.分析主要影响因素,确定显著因素并建立标度,考察外部环境,分析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形成能够适用于SWOT分析和熵权决策的指标体系。

3.应用熵权决策法确定备选模式的优先级别和排序,提出最优的模式(或推荐模式);

4.建立推荐模式的SWOT分析矩阵,分析结果(图1)。

(三) SWOT初步分析及备选配置模式确定

1.SWOT优势分析

(1)集人际传播三个阶段的优点于一身。人际传播经历了面对面传播、延时传播和电子传播三种形态。(Donath & boyd,2004)“异地延时传播是对面对面即时传播的否定,而异地即时传播又是对延时传播的否定,所以异地即时传播实质上是面对面传播的否定之否定形式。”(彭兰,2001)社交网站的人际传播既具备了面对面传播的很多特性,又能实现异地性和延时性,完成人际传播新变革。

(2)用户忠诚度高,依赖性强,粘性高于所有新闻网站,调查显示,截止2010年6月,每天都使用社交的网民占网民总数的64.3%,73.9%的社交用户在一天之内会多次(≥5次)刷新个人主页,在社交网站站中,用户自发结成了稳定的社会群落,互相确认身份归属,传递信息,增进情感。

(3)一个更加真实的拟态环境。美国著名政论家李普曼在20世纪20年代所著的《公众舆论》一书中,论及拟态环境问题。社交网站上的虚拟形象和交际圈基本上成为了现实世界在媒介中的延伸。物理世界中的身体属性、社会属性和地域属性得以在虚拟世界中继续构成主体,物理世界中的角色规范继续有效地影响主体(Donath & boyd,2004)。

(4)传播渠道形式多样,融传统的Blog、BBS、E-mail、即时聊天等形式于一身;文字、图片、音频、视频都能够以简单的方式、收听和浏览。

(5)传播多向性,Web2.0时代的核心是“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这种传播方式既不是传统媒体的线性传播(One To One),也不是网状传播(One To N),而是一种裂变传播(One To N To N)。这种传播形态的传播速度是几何级的,远远高于之前任何一种媒介产品的传播速度和传播广度。(王婧,2010)

2.SWOT劣势分析

(1)新闻信息量有限。社交网站一般通过RSS订阅获取信息,因此相比一般新闻网站例如人民网、新华网或者门户网站例如新浪、腾讯等而言,信息量较为局限,通常与订阅对象数量(好友数量)成正相关。

(2)新闻业务素质欠缺。社交网站并非专业新闻网站,可以充当新闻在人群中扩散的渠道而不能越俎代庖成为信源,因此重要新闻的传播一般只能通过转帖到日志、分享,或者在状态、留言中简短描述来实现。这些新闻都是碎片式的,分散存在于社交用户的个人数据中,用户想要进一步了解新闻全景只能登录其他专业新闻网站,浏览通过专业新闻记者采写、专业编辑整合的新闻专题。

(3)新闻内容局限。用户在社交网站上获取到的信息,与订阅对象的信息偏好有密切联系,不同知识背景和兴趣爱好的人往往会传播不同内容的信息,甚至不同性别的用户所关注和传播的新闻也有巨大差异,用户甚至会因为自身偏好而屏蔽掉一些较为重要的新闻信息。(Dwyer,Hiltz,Passerini,2006)

3.机遇分析

(1)传统媒体与社交优势互补的传播形态。报网融合、网络媒体的相互融合成为趋势,比如新华社就将视频业务植入开心网。

(2)媒介融合成功经验可供借鉴。比如美国有线电视网(CNN)与社交网站Facebook合作以来,目前已有39万名“粉丝”,他们每时每刻对CNN的电视节目发表自己的看法。以人人网公共主页为例,目前一共有50家媒体在人人网上建立了公共主页,其中排名前6的公共主页如表1所示:

(3)新闻传播从“大卖场”到“专卖店”、从宽播到窄播、从大众到小众的转化,对媒体而言,信息做到了最大化利用,充分体现了传播的异质化特性;对用户而言,则充分享受了个性化、人性化服务的乐趣。

(4)舆论理性可控。社交的真实性使网络社交从虚拟走向现实,并推动网络舆论趋向理性。德国学者纽曼认为舆论具有社会性,即要基于社会公众。在社交网站中,活跃着大量的舆论人,通过网络的聚集作用“引起人际间的多级传播行为”,出现广泛的议论,形成多数人的共同意见和社会舆论。(Dwyer,Hiltz,Passerini,2006)“媒体与网民的互动,引起网络上议题的不断变化,容易引发公众舆论大讨论。而且由于社交网民身份的相对明确性,人们彼此间比较了解和信任,从而能形成真实的意见表达,而且意见表达趋于理性。

4.威胁分析

(1)社交网站用户流失,由于媒介疲劳引起的社交网站用户流失属于潜在劣势,会减少受众数量,对“大众传播”的传播效果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2)网络审判,社交网站上人与人的距离前所未有地拉近;社交网站很容易成为新闻事件中“人肉搜索”、舆论暴力侵害的原发地,成为新闻事件或者新闻当事人的“审判席”。在新闻伦理道德多元、法律法规尚不健全的时候,往往会造成不利影响。

(3)日益渗入的把关人影响。在大度咨询所作的调查研究报告中,相比2006年而言,至2010年底,社交网站更加限制用户真实性,同时提高了对日志、留言、相册的监控度,增加了对敏感词的删除力度,对新闻传播造成了一些阻力(见表2)。

(四)SWOT分析与熵权决策评价指标的计算

1.基于德尔菲法的SWOT矩阵

德尔菲法依据系统的程序,又称专家意见法,采用匿名发表意见的方式,通过多轮调查专家对问卷所提问题的看法,通过一系列整理作为预测的结果。在本案例中,特收集了五名专家意见,经过两轮征询最后取均值形成专家打分。

2.SWOT建标及模式评价与优选

针对已经提出的五个模式,参考图3中列出的指标体系中的标度层属性值(主要是内部因素指标)。对其他难以量化的指标,则采用专家或权威打分法确定,评估采用很低、低、较低、中等、较高、高、很高7个等级,其对应的打分情况分别为1,2,3,4,5,6,7。最终得到各指标的属性值如表3所示。

结合熵权计算结果,将模式五作为推荐模式,模式二作为备用模式。即,走媒介融合之路是社交网站新闻传播模式的最优决策,要使推荐模式能够更好的发挥作用,宏观上应采取WO策略(劣势+机遇)和SO策略(优势+机遇),并以SO策略为主,把握机遇、发挥优势,消除劣势,在消除其抑制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杠杆效应。

三、研究发现:媒介融合的发展之路

(一) 传统媒体与社交优势互补的传播形态

从本文研究分析可以看出,社交已发展成为规模较大的人际传播网络,新闻资讯类网站与社交网站强强联合,发挥各自优势,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探索一条新路。

(二)即时交互深度融合

新的网络传播模式的产生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报网互动、视频直播、在线广播等“大大提高了新闻传播的效率和能力。如果说,传统媒体以往多是把传播内容“平移”到网络上,那么社交网站则推动了媒体之间的深度交互融合。

1966年美国学者德弗勒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控制论的核心――“反馈模式”。由于大众传播模式自身具有点对面的传播特点,即没有明确的传播对象,受众的信息反馈存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断层,不能做到交互的及时性。社交网站则通常会利用“投票”“留言”等功能,逐步形成媒体庞大读者群,让读者们对新闻进行评价,编辑实时掌握读者们的需求,及时调整报道思路和报道方式。整个传播过程可以呈现非线性、双向反馈、实时动态的特点。

社交熟人社区的舆论环境(Dwyer,Hiltz,Passerini,2006)和高素质用户群也将推动网络舆论走向理性和成熟。

(三)新闻传播落点明确

传播学中著名的“使用与满足理论”认为,用户有意识、有目的地利用大众传播来满足自己的不同需求,以受传者接触媒介信息的动机和目的是否得到满足,来确定传播效果的大小。社交将现实中的社会圈子搬到网络上,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订阅和建立组群。社交的出现意味着互联网在Web2.0时代继续向社区化、分众化挺进。在与新媒体的结合过程中,传统媒体必须更加注重对受众的精确定位,按需提供分类新闻信息。由于信息落点明确、渗透性强,传播具有更强的定向性,用户更乐于接受,传播效果会更好。

参考文献:

[1]李游:《SNS的传播学特征及价值解析》[J],《新媒体》2009年第3期

[2]Ellison, N. B., Steinfield, C., & Lampe, C.(2007). The benefits of Facebook “friends”: Social capital and college students’ use of online social network sites. Journal of Computer Mediated Communication, 12(4). Retrieved from .

[3]彭兰:《网络新闻传播模式建构》[J],《今传媒》2005年第3期

[4]大度咨询,《2009年度中国SNS网站用户研究报告》[R],2009

[5]特纳:《管理者的管理工具》[M],企业管理出版社,2006

社交媒体可供性范文5

【关键词】顺应理论导游词英译策略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3C-,0136-02

英译导游词是基于英语词汇、语句和篇章的表达形式,介绍旅游目的地的自然景观、民俗风情和历史文化的载体。导游和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构成一种较为特殊的交际关系,往往交际是在一位导游与多位旅游者之间进行的。因此,导游在引导旅游者进行旅游观光的具体语境中,应选择适当的导游辞来顺应说话人和听话人(即导游和旅游者)的心理世界。

比利时安特卫普大学教授维尔索伦(J.Versehueren)于1999年在《语用学新解》(Understanding Pragmatics)中提出了语用学顺应理论。语言使用的过程就是语言选择的过程,人类之所以能够对语言作出选择就在于语言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即语言的变异性(variability)、商讨性(negotiability)和顺应性(adaptability)。语言的变异性指“语言具有一系列可供选择的可能性”;语言的商讨性指“所有的选择都不是机械地、或严格按照形式一功能关系作出,而是在高度灵活的原则和策略的基础上完成”;语言的顺应性指“能够让语言使用者从可供选择的项目中作灵活的变通,从而满际需要”。正是语言使用中所具有的顺应性特点使我们需要从以下四个角度来讨论语言的顺应性:语境关系顺应、语言结构对象顺应、动态顺应和顺应过程的意识凸显性。顺应理论对导游词英译的策略研究具有指导作用和实践启示。

目前,获取英译导游词的主要渠道来自出版社刊物。纵观各地英译导游词,基本具有以下特点:书面语用词华丽,语言较为教条、刻板;结构较为整齐,多为长句;内容多为中文导游词的译文,具有深刻的中国文化内涵,忽视了西方文化特性以及旅游者的个体差异性。桂林导游词也存在以上问题。总体而言,桂林书面英译导游词在翻译过程中有明显的中文思维痕迹,欠缺实用性和生动性,给导游词的实际应用留有较大的可塑空间。本文从顺应理论视角分析桂林导游词的英译策略。

一、顺应旅游者需求

旅游者作为旅游活动的主体,是旅游的受益者。导游人员应该从旅游者的角度出发,为旅游者服务,帮助旅游者实现旅游目的。很多英语国家的旅游者来到桂林观光旅游,其对旅游的目的主要有三种:其一,对桂林的自然风光一喀斯特岩溶地貌感兴趣。导游人员应该专门查阅相关地理知识,系统且形象地描述喀斯特岩溶地貌的形成和分类。其二,有不少旅游者对桂林少数民族风情情有独钟。很多旅游者在他们回国后,把他们认为有特色,值得观赏的旅游项目推荐给家人、朋友和同事。以至于有些游客一到桂林就要求导游帮他们预订有民族特色的项目,如龙胜龙脊梯田、阳朔“印象・刘三姐”。此时,导游人员应竭尽全力帮助游客落实旅游项目。并且在整个游览过程中,穿插介绍桂林壮、侗、苗、瑶、回等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特色。其三,有些游客对中国的文化和历史有浓厚的兴趣,来到桂林后对当地的地方文化产生了浓烈的兴趣。导游人员应顺应旅游者的个别需求,积极宣传我国文化。同时,可以借助图片、旅游手册或多媒体工具进行讲解,如IPAD辅助展示。

二、顺应语境关系

(一)顺应物理语境。物理世界最重要的两个因素是时间和空间的指称关系。时间包括事件时间、说话时间和指称时间。空间指地点指示关系,它包括绝对空间关系和参照指称对象的相对空间关系、说话人的空间及交际双方所在物理世界中所处的位置、与言语行为有关的体态语等。根据顺应理论,在作出语言选择的时候要顺应当时交际的物理语境,注意当时的时间和空间等因素。导游人员在阐述导游词时应注意当时交际语境的物理世界。导游人员在对游客讲解漓江时,其一,可以根据当时的天气来进行导游。游客都比较喜欢晴朗的天气出游,但是雨天出游也是不可避免的。此时,导游人员可以把中国审美思维中的朦胧美介绍给英语国家旅客。“The Li River in misty is considered the best time to appreciate the Li River in China,Please do as Romans do,just enjoy Chinese understanding of beauty.”其二,导游人员必须抓住时机进行讲解。在漓江游船上讲解,景色每分每秒都在变化,导游人员只有顺应物理语境,作出正确的方向指示并依据英语国家审美模式去介绍景点,才能让旅游者领略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Many western friends named the scenery by themselves。such as the cliff of cartoon face and mask,Some compare the scenery along the Li

River with the scene 0f the movie‘AVANDA’,So today you're here,please make full use of your imagination and enjoy your trip.”这样可以拉近导游人员与游客的心理距离。

(二)顺应社交语境。社交世界包括社交场合、社会环境、规范言语交际者言语行为的原则和准则。在言语交际中,语言选择应顺应不同的社交场合、社会环境、交际原则和准则。在旅游过程中,导游人员在言语交际方面,可以使用比较口语化的言语、适中的语速和音量,以及礼貌用语;在非语言交际方面,尽量做到与游客保持眼神交流和自然的肢体语言。导游词英译不免要涉及跨文化交际,因此在英译导游词时还应注意不同文化之间交际原则的差异,并对此作出顺应,选择正确的言语。比如,导游在促销阳朔“印象・刘三姐”时,旅客说已经去过张艺谋导演的“印象・丽江”,不想再看少数民族舞蹈了。此时,导游人员应该顺应西方游客的社交原则,不要再尝试说服旅游参加此项目。因为和中国社交原则不同,西方社交原则希望对方认真对待自己明确的否定表达,而中国社交往往多次拒绝后还可以接受。因此,中国导游应该顺应社交世界而作出正确的语言选择,以成功地与西方游客进行交际。

三、顺应中西文化差异

(一)顺应表达上的遣词造句。中西方在遣词造句上有自己的表达习惯。例如,在给英语国家游客介绍地名时,应由小到大。“Yangshuo.Guilin,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China”。在导游过程中,导游应尽量使用口语化和常用的词语。例如,表达“考虑周到”时,我们可以用“thoughtful”来代替“considerate”、

(二)顺应审美思维模式。中国人在欣赏自然风光时审美模式趋向于“比德”,把理想、追求、憧憬、道义及人格等密切与自然风光的欣赏联系起来;在欣赏自然风光时,强调自我素质、修养的提升和升华。英语国家旅客则更倾向于纯粹欣赏自然的形态美,感受与人的心情相契合。在介绍桂林景点时,导游往往依附传说。但是由于文化差异,英语国家游客并不了解中国的文化传说。因此,这样的英译导游词并不能让游客有所领悟或帮助欣赏自然美景,导致交际失败。此时,介绍当地风情、山水成因,把桂林喀斯特地貌与英语国家大片“AVATAR”,“TWILIGHT”拍摄场景结合起来介绍,可以提高游客兴趣,更好地帮助游客欣赏自然美景。

社交媒体可供性范文6

美国《赫芬顿邮报》是如何成功的?

创办于2005年的《赫芬顿邮报》是美国当今最有影响力的新闻博客网站,拥有68个栏目。3个国际版,每月12亿的页面访问量,仅去年一年就有5400万人次的评论。它超越了几乎全美国现有所有新闻网站的流量,集纳了如此之多的内容一进入该网站就像是在商场购物,找到出口都很困难。那么,《赫芬顿邮报》网站是如何取得成功的?社会学家邓肯·沃茨的《六度分隔》一书为它的诞生奠定了理论基础,该书提出了“小世界”理论,认为任何两位素不相识的人之间,通过一定的方式,总能够产生必然联系或关系,这是社交网络之所以如此流行的根本原因。而从实际运作来看,该网站获得成功最关键的两点是“病毒式传播”和“黏性”:第一,要给人们找到一个下次还来访问的理由i第二,要提供可供分享的内容。在博客盛行的时代,该网站明智地选择了“名人博客”这一亮点,即便是同业竞争者也忍不住每天前来访问。

《连线》2012/6(美国著名科技类月刊,着重报道科学技术对经济、政治、文化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FacebOOk会成为互联网的垄断者吗?

仅仅八年时间,Facebook就吸引了超过7.5亿用户,而对整个互联网来说,达到这样的用户规模则用了至少30年。如此惊人的增长率是其他任何一家同类公司无法媲美的。如今。Facebook正在向媒体转型——更接近电视而非网站,更接近网络媒体而不是一个在线的目的地。创办人马克·扎克伯格说:“Facebook创办的初衷并不是成为一家公司,而是实现一种社会使命——让世界更开放、更联通。”然而,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扎克伯格和他的公司并不愿意与Facebook以外的网络世界实现联通。首先,新的“无缝分享”技术使从该网站转入外部网页变得更加困难。其次,Facebook拥有海量的用户个人数据,但用户想注销会员时只能删除数据,却无法带走。此外,该网站本身的所有权集中于一个唯一领导者手中,推行自上而下的控制管理。如果Facebook希望在向媒体转型的过程中获得成功,那么扎克伯格和他的团队必须找到一种方式使他们的社交网络更加开放而不是更垄断。

《广告周刊》2012/4/23-29(原《媒介周刊》、《广告周刊》、《品牌周刊》合并而成,关注报刊、电视、广告及品牌经营等业界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