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人力资源信息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人力资源信息管理范文1
1系统设计
1.1系统设计原则
1.1.1业务完整性原则
设计系统的主要目的是实现业务优化功能。因此设计业务系统的时候要先了解企业的业务流程和业务规则,然后根据业务流程设计可以满足人力资源管理和未来需求的具有一定功能的板块,在系统设计上要保证板块的完整性,将所涉及的所有业务都要汇集在系统内以体现自主开发系统的优势。
1.1.2开放及扩展性原则
设计系统时要在满足用户的需求的同时,还要遵循开放性原则。想要达到设计开放性系统的原则,应该在设计系统框架的时候采用平台框架,还要有功能模块和客户化配置的思想配置作为系统的设计思想,设计的系统可以支持多种软硬件设备,还会在接口采用标准数据配合,因此达到能管理系统信息和各类互联网产品的目的,给用户以后的二次开发带来的方便。
1.1.3安全可靠性原则
信息安全是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重要功能,在这一系统功能中会存在大量的信息还会有商业机密,所以设计及信息系统时要把信息保密工作作为重点设计对象。设计并建立可以保障系统数据安全的物理网络和网络架构,在系统中采用安全技术来确保系统在运行中数据安全和系统运转的稳定。
1.1.4友好易用性原则
设计系统不但要考虑它的功能性还要考虑它的实用性,建立针对公司全体员的管理系统,要考虑实际情况在设计系统入口时采用Web浏览器和移动端App两种方式,系统设计要简单清晰好理解,保证用户在使用和进入系统时操作简单,容易掌握。
1.1.5经济实用性原则
从需要设计公司的实际情况做出设计系统的运算,例如给房地产经济行业做预算时,考虑到房地产行业激烈的竞争行情和利润空间大幅度下滑的情况,在为房地产公司设计系统时要降低预算成本的同时还要保证系统可以正常运行。
1.2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1.2.1系统逻辑架构设计
构建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系统时采用的是B/S结构,它属于系统设计的一种,能将客户端功能绑定到Web浏览器,将系统功能集中在Web服务器上,并在Web服务器上安装数据库[1]。这样设计系统的好处是让系统开发变得不再复杂,在日后使用和维护时的效率也会更高。表示层、业务逻辑层、数据访问层是B/S结构中主要的三个层次。
1.2.2系统物理架构设计
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主要是以分析架构为依据,完成物理架构的搭建。在设计这个系统的时候,将架构设计分为了Web服务器、数据服务器和客户端设备三部分。在系统登录方式的设计过程中,主要选择两种方式,分别是内网登录和外网登录。通过互联网,利用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手机等设备实现系统登录,称为外网登录;不需要互联网连接,而是通过电脑之间连接完成系统登录,称为内网登陆[2]。内网登录和外网登录的区别是外网登录需要互联网的辅助,要经过防火墙的阻隔。外网登录系统要注意防范木马病毒的入侵,确保维护系统的安全。外网和内网,只要其中任何一个可以成功登录,就可以对客户端进行访问,进而处理数据库服务器以及Web服务器的访问,也可以处理其他相关业务[3]。
1.3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1)完成人事信息管理功能的设计。目的是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员工信息、工资信息、企业信息的访问、更正等功能。(2)完成行政审批功能。员工可以通过系统模板自行建立相关信息,进行转移处置申请、离岗申请、惩处申请、奖励申请、薪酬调整申请、休假申请等,管理者也可以通过系统批准这些项目。系统在管理者完成审批后可以及时反馈给员工,大大地节约了此项工作的时间和物资耗损,满足员工和管理者各自的需求。(3)控制人力成本。根据公司、分公司或子公司的预算汇总及公司政策执行情况,实时跟踪处理企业经营的相关数据,从整体上分析公司的人力成本并对其合理估量和分析,辅助管理层完成公司的决策。(4)系统管理。为了确保新系统正常运行,系统管理员要实现对系统中用户管理、群组设置、科目设置和权限设置等功能的监督和完善工作。
2系统实现
2.1系统环境介绍
2.1.1开发环境
开发软件是系统开发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软件主要包括JDK、MySQL数据库以及IDEA环境开发平台。在JAVA进行语言转换的过程中,JDK是将其他语言转换为类语言所需的软件,需要通过火狐浏览器和IE浏览器来实现系统开发的调试。该系统的开发必须以Windows系统为基础运行环境,同时必须有足够的内存(不低于512M),但因为系统的功能调试是在本地完成的,所以不会对网络环境有较高的要求[5]。
2.1.2运行环境
运行环境主要包括软件安装、访问条件以及运行环境的硬件配置,每种运行环境及其具体详情的介绍。
2.2登录功能实现
用户在处理系统信息之前,需要先登录系统,完成系统登录是所有系统的硬性要求。本次研究的系统,在用户完成注册之后,系统管理员需要为每类用户分配相应的权限,用户若想继续进行操作,就必须获得相应的权限[6]。用户名和密码是系统登录时必须输入的信息,信息输入之后点击“确定”进行登录,若用户名和密码不对应或是错误的,那么就会有错误提醒显示在页面上,这种情况下就不能完成系统主界面的登录。
2.3员工管理功能实现
所谓企业员工管理,主要内容就是管理员工的基本信息以及工作信息,工作信息包括工作的年限、职务等。企业完成员工招聘工作后,新入职员工要在系统中进行信息录入。同时管理员要对新员工的级别进行分类设置,新员工获得权限后能够在系统中查阅相关信息。新员工信息添加界面如图2所示。
2.4组织人事管理功能实现
组织人事管理是指针对员工的组织关系、人事关系和人化进行工作的调配,同时也可以管理员工的引进和信息查询,以人事规划详情为依据,企业领导者可以完成所需人才类型及数量的确定。当员工因为岗位调动发生职位变更,需经过相关部门领导或人员的批准,员工才可以根据批准完成调换,同时还要进行信息权限的变更,最终实现岗位及信息的匹配。
3系统测试
代码检验属于静态检验,在检验之后,可以确定的是系统代码不存在逻辑错误和语法错误,在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系统的测试当中,利用黑盒子测试法进行功能测试,以下是功能测试的主要内容。(1)通过测试用例测试本系统中各个子系统的功能。在此次测试当中,选取典型用例进行主要功能的测试,完成初始条件的设定之后,将数据输入待测试区,以测试结果为依据,和预期结果进行对比。这时候,需要与实际结果进行比较,以检验其一致性。如果测试结果与实际结果不一致,则需要根据错误情况,做出相应功能模块的修正。根据测试,本系统Web模块的文档应用功能的测试结果与理想状态相匹配,并通了相应的测试;系统薪酬查询功能模块的APP实际结果与预期结果一致,并通过了该功能的测试;系统人力成本管理模块,通过对比实际结果与预期结果发现,系统对预算的填写准确无误,顺通过测试。(2)在系统中输入不合理数据检验系统是否会拒绝并在界面上弹出错误提示,并向用户显示出错的原因。
4总结
人力资源信息管理范文2
目前,市场上有很多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软件,可是很多厂商生产的HRMS软件无法满足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需求。首先,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不具备辅助决策的功能。当前,很多管理系统只是增加、删减、改动、查询数据,无法加工和分析数据,更不会对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在制定人力资源管理政策的过程中不能提供客观依据。各个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有严重的“信息孤岛“现象,没有实现信息共享。各个高校不仅人事部门存在人事信息,其他部门也存在着大量人事信息,比如教务部门有关教职工的教学信息、科研部门有关教职工的科研信息等。各部门之间信息如果不流畅,就会浪费信息自身的价值,产生不完整和不准确的信息。其次,系统中数据不具有通用性,人力资源系统还无法帮助人事部门人员进行人事管理,比如在评职称时,工作人员需要确定哪些教师可以申报哪一个级别的职称,可是系统不能进行此类任务管理。
二、高校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系统结构的设计
(一)系统的构架设计
B/S模式和C/S模式是目前两种主要模式。B/S模式要求较低的客户端系统,具有方便简单的操作,也能很好地和现有网络结合。目前,Web技术不断发展和创新,其交互性、影响速度、数据传输速率、安全性已经达到C/S模式的水平。高校中具有较多的人员,并且分散于各个部门,应用B/S模式更加方便,并且系统开发也更具操作性和经济性。
(二)系统的功能模块设计
1.系统维护模块。这个模块包括设置备份和还原数据、基础设置、修改用户密码三个子模块。也能通过远程操控将数据库备份或者还原,最大程度的避免发生因为硬件或者软件方面的问题丢失数据的情况;也能在系统中设置一些常用公共数据,例如机构的设置。
2.用户权限管理模块。这个模块在系统安全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包括设置系统日志、角色管理、用户管理、权限分配这四个子模块,可以将用户登录以及退出系统的信息全面准确记录下来,还能对用户角色进行创新、修改或者停用。
3.教职工事物管理模块。这个模块主要对日常事物进行处理,对所有用户开放的有考勤管理、电子档案功能;对指定用户开放的有调配管理、干部任免管理。普通用户可以查看自己的考勤记录、审批请假单、电子档案。同时还能在线填写、审批、打印调配单,完成调配管理。
4.师资管理模块。这个模块主要对所有教职工的职称晋升、进修培训、资格考证、岗位聘任信息进行处理,所有功能的小模块对所有职工开放。
5.薪酬福利管理模块。这个模块可以批量录入人员年度考核的结果,以人员岗位为依据自动生成工资表,然后手动更改工资表中不是财政统发项目的工资,并且方便查询和输出,这个模块对所有教职工都是开放的,任何一个人员都能通过这个模块查到和自己有关的信息。人事部门的有关人员可以将所有教职工的年度考核结果录入,然后对工资进行修改和核销。只要考核结果通过审批就会在对应人员的档案中进行更新。
6.人才规划辅助决策模块。这个模块以人才队伍目标年度的规模以及结构控制需求年度的人员调整量。这个模块主要对院校领导、人事有关人员等开放。
7.查询设计模块。这个模块能够进行高级查询,开放给指定用户。
人力资源信息管理范文3
论文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互联网技术逐渐得到推广,应用到社会各个领域当中。本文基于网络的企业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分析与说明。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互联网技术与商务技术广泛推广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当中。新时期的企业构建了一定的网络管理系统,大部分企业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的优势,将企业的特色以及相关信息在网络平台进行。基于网络平台的特点,不仅可以对企业自身的形象进行宣传,提供相关网络服务,而且还能将企业内部的分支机构充分的结合起来,加强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水平与科学性,同时提升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积极采用基于网络的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系统能让企业在最短的时间内对内部的信息进行优化、沟通、传播,这样的发展模式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到健康快速的发展。本文对基于网络的企业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尝试性的分析与说明。
一、基于网络的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分析
以往几十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不够快,大部分企业内部招用的人数比较少而且企业的规模也不大,通常会采用客户机与服务器的管理结构来满足企业的各种需要。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企业经济效益与规模的不断提升,企业员工数量的增多,以往的客户及其服务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企业的需要,更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因此网络资源机构被推上了企业平台。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分析,基于网络的企业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大部分采用的都是服务器与浏览器,针对传统的客户机服务器模式还是具有一定优势的。
第一,利用这种模式能有效地将客户机的数量与规模减少,在客户端的部门计算机参照一定的浏览器软件就能实施服务,而且对于硬件配置来说要求也不需要太高,通常使用一般计算机就能实现。
第二,基于网络的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维护简单,标准比较统一。浏览服务器结构的主要要求是让企业将网络管理的核心放到服务器上来。因此要下足功夫,对服务器进行研究与开发,这样才能确保客户端稳定运行,将企业相关人才集中到服务器端,而客户端利用浏览器就能获得与执行服务器端的各种应用程序与软件。
第三,基于网络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针对客户端软件方面是不需要进行开发的。客户端通常需要的软件与程序能直接通过互联平台获得,而且这些程序或者软件对于企业来说是免费的,通过简单的操作就能实现,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成本,提升了工作效率。
第四,基于网络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实现跨平台、跨服务器的支持。新的系统采用的是国际标准的网络协议,新的服务器与浏览器软件同时对多个平台提供支持,所以企业的内部与外部即使使用没有采用的网络结构,新的模式也能在这些结构中充分运行。
二、基于网络的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分析
1.硬件基础
在科学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大部分企业都构建起了能覆盖企业所有地方的局域网,企业内部可以利用自己的服务器对互联网实现链接,这样企业通过自己的主页来建立新的互联网与局域网信息管理系统就成为比较容易实现的事情。在新的形势下,企业新的人力资源系统可以在多个系统与不同型号的计算机上进行工作,并且可以在新的互联网技术支持下,对这种新的结构进行数据上的综合开发。新的技术自然具有新的优势,这些优势的发挥可以帮助服务器在工作过程中顺利运行,并且有效处理各种不同的服务与要求,非常方便用户对企业数据库进行浏览、阅读、查询,而且这种系统还能支持多种语言的转换。
2.软件特点
新系统下的浏览器能有效将用户与企业之间的数据进行转换,而且新的服务器在界面上特别直观形象,操作更为简单,从而方便用户快捷地查询自己所需要的各种数据。新的系统通常是采用统一的国际html标准,能支持多种语言的转换,而且能对很多网站开发模式提供支持,在相关语言与命令的实施下,能建立交互的动态网络服务器应用程序。通过这些程序能有效减轻负担,提升服务器与用户之间数据交换的效率。
三、基于网络的企业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
1.网络客户端软件的选择
企业客户端建议安装微软正版windows 2000以上的操作系统来进行支持,同时在系统上安装浏览器与ip协议相关软件。
2.安装网络服务器
网络服务器可以安装一台具有微软windows 操作系统中文版的服务器,然后在这个服务器上再进行微软 windows中文版操作系统的安装。这里需要提醒注意的是,需要在操作系统上安装server pack,将32位的ado驱动程序安装在服务器前,还需要安装一台备份服务器,对重要的数据进行备份,以防万一。
3.数据库解决措施
通过标准的html语言sql命令与ado驱动程序。通常情况下,脚本的代码会在服务器上进行运作,而不会在浏览器上进行运作。因此,用户端可以不用安装特殊的应用程序,只需要安装ie就可以查询重要的数据了。新的系统具有这样的物理结构特征,通常这样的结构有三层,一般第一层是企业集团与用户的终端,只有企业网络的相关工作人员才能在授权范围内通过浏览对管理系统进行访问。第二层是企业信息中心的网络服务器。此服务器主要针对所有用户的访问请求进行控制,对于允许或者不允许的用户访问,服务器需要将处理结果及时反映给用户。第三次是企业数据服务器。此服务器的主要作用是对各个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储存。核心是网络服务器,一方面服务于用户的查询需求,同时分析实际的需求条件,然后到服务器中获取有关方面的数据,一方面将查询结果进行翻译,如html语言或者脚本代码,及时将这些反馈给用户浏览器,另一方面,浏览器也会进行相应的必要的分析与处理。
四、基于网络的企业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功能
一是福利管理。该系统针对企业福利管理提供有利的、客观的依据,同时对这些依据进行计算与统计,提升福利管理的水平。
二是该系统能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进行客观的统计与分析、数据收集等等,而且能为生产分析提供有利的数据。
三是考勤机设备与考勤管理程序相结合,该系统可以提前对编办的班次信息进行处理,然后生成简洁的出勤报告,并将这些报告转化到企业的福利程序中或者薪酬管理中,让福利与薪酬有机结合,这些记录还能储存到服务器上,为企业管理人员提供分析、研究、查阅、统计的帮助。
四是该系统可以有效地处理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的相关信息,除了保持不变的信息以外还有工作人员的职位变动情况,需要将职务与薪酬挂钩。
五是该系统保密功能很强,可以最大限度地保障相关数据的安全。
总之,时代在不断发展,企业也需要随之对内部管理进行改革,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新的管理系统为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了很好的平台,能将企业内部的信息很好集中起来进行分析、管理,为相关决策提供客观的依据,最终才能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人力资源信息管理范文4
组织中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必须编制人力资源发展规划,该规定应解决两个基本问题,即人力资源的质量和数量。质量是指组织需要什么类型的雇员,数量是每一中类型需要多少名雇员。工作分析、工作祥述是人力资源规划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对于信息人力资源规划来说,首先要分析不同类型的信息工作,然后描述信息工作,进而祥述完成信息工作的具体要求,最后在此基础上拟定规划。
1.信息工作分析。为了招聘、雇佣到适合某项工作的人员,组织有必要事先了解该项工作自身的需求,这个步骤就是工作分析,它是人力资源规划的起点。信息工作分析是对组织的信息管理工作进行系统的、全面的分析研究,以确定每一项信息管理工作的性质、特点以及需的技能。在进行信息工作分析时,重点在于明确以下几个问题:(1)谁来做这项工作?(2)在这项工作中,已经完成了哪些工作?(3)在什么时候完成这项工作?(4)在什么地方完成这项工作?(5)如何完成这项工作?(6)为什么要这样做?
2.信息工作描述。信息工作描述在信息工作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它是一份对组织中某一项信息工作的目标、内容、所需技能、涉及的责任、该项工作与其他工作的关系以及工作条件进行描述的局面报告。这份报告常用于新雇员的挑选、信息工作人员定位、信息工作人员培训和信息工作绩效评价等工作。
3.信息工作详述。信息工作详述与信息工作描述的关系最为密切。它是描述从事某一信息工作的人员抽应具备的专门资格的书面文件,包括技能、学历、所需的工作经验等。它与信息工作描述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强调的是从事工作的人员的素质,而信息工作描述强调的是工作本身的内容。
二、信息工作人员的招聘与挑选
招聘工作是组织获得人力资源的基本方式。其核心任务是为组织中设置的不同职位配备适当的人选,以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为了招聘到合适的人才,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制定相应的招聘标准。由于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以将信息工作人员划分为不同的类型,而且对从事不同信息工作的人员有不同的要求,所以,不同岗位人员的招聘标准也不尽相同。
1.信息工作人员的招聘。当组织中的信息管理部门出现职位空投或者设置了新的职位时,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需要进行信息工作人员的招聘。信息工作人员招聘的方式包括两种。一是内部招聘,即通过组织内部人员晋升或调动来实现。二是外部招聘,即从组织外部招聘人员。外部招聘和内部招聘各有优缺点,应该根据组织的具体情况决定采用哪种方式。
信息工作人员的内部招聘。主要通过下属文件、内部资料、布告栏等方式公布招聘职位和标准,在组织内部公开进行招聘。内部招聘的主要优点包括:完善组织内部的竞争机制,申请人能尽快进入角色,能节省评价时间和费用。主要缺点包括:难以摆脱原有各种关系的制约;无法带来新的经营理念;助长论资排辈。
信息工作人员的外部招聘。主要通过新闻媒体、职业介绍所和猎头公司、人才市场、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应届毕业生、熟人推荐等渠道在组织外部进行招聘。外部招聘的主要优点包括:促进组织创新、节省培训费用;增强组织内部的竞争压力。主要缺点包括:招聘费用偏高;易造成招聘失误;外聘人员融入组织文化的时间较长。
2.信息工作人员的挑选。面对前来应聘的申请人,组织的下一步工作便是人员的挑选。从众多的候选人中选择效用最佳的人选,是人员挑选工作的中心目的。组织应参照工作分析、工作描述、工作详述、信息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及招聘标准等衡量申请人,并辅以面试、试用等手段进一步考察申请人的实际能力,从而作出聘用的一系列人力资源建设工作。
加入收藏
网站地图
网站搜索
繁體
论文首页图片论文热点论文专题论文管理论文经济论文会计论文审计论文语言论文英语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社会论文
哲学论文法学论文声学论文艺术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计算机文农学论文医学论文其它论文搜索论文写作指导应用文稿
考试信息考试软件职称评审信誉保证论文转让论坛交流论文qq群联系方式论文订单论文讨论论文资讯联盟知道首页管理论文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背景:阅读论文
论企业信息人力资源管理
[日期:2009-01-22]来源:作者:李国芹马瑞平[字体:大中小]
三、信息工作人员的绩效评价
绩效评价在员工招聘、挑选之后,在员工培训之前,并与二者相辅以成。绩效是组织为了实现组织目标而进行的各种具体劳动的客观过程的产物。员工的绩效是指员工经过考核评价,被组织管理层认可的工作行为、工作表现、工作成绩以及工作结果。儿评价是组织对员工在某一时期内的工作业绩、行为等作出评价的过程。绩效评价是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可以为组织确定报酬,改进员工工作绩效,这培训、晋升及选任或留用员工提供标准或依据。
一般来说,绩效评价制度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传统的非参与性的绩效评价制度;另一类是参与性的绩效评价制度。
1.非参与性的绩效评价方法。非参与性的绩效市政府方法又分为客观评价方法和主观评价方法两类。客观评价方法主要侧重于评价员工的付出,评价建立在数量基础上。由于信息工作的特殊性,信息工作人员生产的信息产品不能简单地套用物质产品的讲师方法,如某程序员设计了两个程序与某员工生产了两个零件对组织的贡献为可相比;而两位程序员每人均开发了一个新程序,也不能简单认为他们的工作业绩相同。因而客观评价方法不太适用于信息工作人员的绩效评价。
2.参与性的绩效评价方法。参与性的绩效评价方法主要是目标管理法。这种方法主张各层管理人员与员工必须参加制定目标和实施计划,要求上下级之间就如何实现目标充分交流意见,在确立目标的同时,也确定了考核指标和标准。目标管理能够不断地将实现目标的进展情况反馈给行为人,以便于行为人能够调整自己的行动。当目标明确、可衡量、有实践性时,目标管理法用于绩效评价很有效,它注重于对员工绩效的定量评价。但对于信息工作人员的绩效评价来说,目标管理的缺点主要在于较高层次的信息工作难以量化。
四、信息工作人员的培训
由于知识的快速更新,以及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信息部门不仅要向本部门员工提供不断学习的机会和条件,而且还应承担提高组织全体员工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的责任。这实现这一目的,内部培训和继续教育是较好的方法。
1.内部培训。对信息工作人员实施内部培训是为了使信息工作人员具备开发、利用和管理信息资源的技能,从而改善组织中的信息资源管理,使信息更有效地为组织服务,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人力资源信息管理范文5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 信息化 科研院所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是以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为基础,以信息管理为内容,以网络化业务协作和流程化业务审批为核心,集先进的管理理论、方法、流程为一体的新型管理模式。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不仅仅是将以往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向信息管理系统的简单移植,而是将二者统筹规划、有效整合,将会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整体效果。
一、推进科研院所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
当前,以知识型员工为主体的科研院所在人才竞争与管理方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新形势下,科研院所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必须按照院所发展战略要求,围绕战略定位、管理理念与方法、信息化建设等方面进行相应的变革。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如何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并借助信息化手段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化和科学化水平,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简称eHR)是人力资源管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一方面,eHR可以“Do things better”,减少人力资源工作的重复操作,使工作流程自动化,减少不必要的人为干扰因素,提高事务性工作效率;另一方面,eHR可以“Do better things”,使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从提供简单的人力资源信息转变为提供人力资源知识和解决方案,从事务性工作发展到更为重要的策略性工作。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主要包括三个层面:一是数据电子化,即把各类人力资源信息以电子数据的形式保存起来,可以随时查询;二是流程电子化,即把已经规范化的一些流程以软件程序的方式固定下来,使流程所涉及岗位员工的工作更加高效、规范;三是管理电子化,即运用一些数学模型、信息管理模型和计算机仿真模型,对人力资源管理进行优化控制和战略分析,从而为组织管理和决策提供支持。
二、对院所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定位的思考
国内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应用成效,但至今仍没有形成系统化、规范化、实用化的成熟应用模式,据有关机构和专家统计,国内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建设成功率不到20%。
对科研院所而言,推进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同样面临着诸多挑战,主要表现在信息化基础薄弱、人力资源管理流程不统一、管理理念与技术手段滞后等方面。要切实推进这一工作,不能照搬企业的成套软件,必须结合院所管理实际,分析当前业务需求,找准项目建设定位。针对上述问题,建议确立“三位一体”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总体定位,即搭建“一个数据汇聚与共享中心、一个业务管控与决策平台、一个全员自助与交互网络”。
1.整合人力资源信息资源,搭建数据汇聚与共享中心
从“信息化”的字面理解,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首先是以信息获取、处理、存储、传递、利用为基础,并将信息管理与日常的人力资源管理业务相融合、相协调。因此,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整合人力资源信息资源。即通过建立院所统一的人力资源信息数据库,搭建数据汇聚与共享中心,实现对分散数据的集中存储和管理,确保数据的唯一性和全面性。
如何提升数据的集中存储能力和共享利用水平呢?首先需要按照国家通用信息结构体系和标准,结合院所实际对各类信息进行有序的组织,将原来以文书、档案等形式保存的资料电子化、数字化,进而将信息资料提炼、加工成便于检索和重复利用的结构化数据;其次,对信息的收集、存储、加工、传播和再利用等方面进行整体规划,明确维护更新信息的职责,保证信息数据的完整、准确、规范;第三,明确信息内容的访问权限,在安全保密的前提下,实现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
2.支持人力资源管理过程,搭建业务管控与决策平台
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能否成功的一个关键,就是要通过信息化的技术手段,实现人力资源管理业务的流程化和协作化,并为业务决策提供适时准确的数据支持,最终达到不断提高科学管理水平与效率的目的。
(1)基于流程运转的业务管控平台。对人力资源业务的有效运转和监控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基础。通过eHR建立的电子化业务流程平台,将人力资源管理业务流程通过信息化平台管理起来,然后对各级管理人员、人力资源管理业务人员和广大员工进行授权,可以使人力资源管理业务运转更加高效、监控更加清晰。在这个过程中,以往业务流程中不合理的环节也会随之暴露出来,可以重新加以优化,使人力资源业务流程与组织的战略流程充分整合。同时,通过充分共享信息数据,可以使院所在各个层级之间实现信息数据和业务进展情况的透视,避免由于信息不对称、不一致引发的管理偏差,提高决策的针对性和准确性。同时,凭借信息化高效的信息处理和网络传送能力,可以有效拓宽管理幅度,减少管理层级,实现扁平化管理。信息化管理可以将目标管理和过程控制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目标明确、职责到位、过程清晰的管理格局,实现信息、流程和状态的可视化管理。
(2)基于数据分析的决策支持平台。正确的决策是一个单位成功的基石,决策失误有时会给单位带来巨大的损失。决策的正确与否,不仅取决于管理者的能力和水平,更多的还取决于管理者是否有足够的决策依据,也就是数据支持。管理者通过eHR系统可以更有效地实现对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的全局把控,能够快速准确地完成各种人力资源状况的静态结构分析和动态趋势分析,达到领导决策有可靠完整数据、决策质量更高、减少决策失误的目的。
3.服务人力资源全员管理,搭建全员自助与交互网络
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不仅仅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事情,也是各级管理者的责任,还需要广大员工的积极参与。全员人力资源管理,意味着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不仅仅局限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而应该是单位的所有人员。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为全员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基础。要满足全员管理需求,其系统建设必须集合院所两级单位、覆盖每一个员工、覆盖每一个和人力资源相关的模块。使院所各级管理者、专职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全体员工共同参与到流程化、网络化的管理活动中。
在系统建设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管理和服务两者的关系。从某种角度来看,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提供的是一种服务,其顾客就是参与业务中的各类人员。借助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项目,可以使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从传统的以权力为中心转变为以服务为中心,让绝大多数的人事工作流程,如员工信息变动、工作调配、工资晋升、职称申报、培训课程学习、人事政策查阅咨询、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等都在网络上进行。这样能既提高了管理的透明度,也能提升了员工参与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员工满意度。
三、推进院所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在推进院所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建议重点关注业务流程、用户需求、系统应用与整合三个方面的问题。
1.业务导向,以业务流程梳理与规范为前提
推进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梳理流程是基础。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人力资源管理流程、管理步骤的程序化。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前提是建立人力资源管理的流程体系。建议按照“管理规范在前,软件应用在后,边建设边应用”的原则,稳步推进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
2.用户导向,以用户需求分析与实现为中心
由于院所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系统将覆盖全体单位,能否顺利应用并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层的决心和用户的使用体验。因此,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应重点分析院所各级管理者、院所两级专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员工三类用户的不同需求;并以用户的需求实现为出发点,对软件功能、界面、操作方式等进行设计。
3.应用导向,以信息系统应用与整合为根本
(1)统筹考虑院所共性与个性业务需求,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兼容性。在科研院所人力资源管理中,大多业务贯穿院所两级。院所之间在人力资源管理业务中既有共性部分,又有个性部分。个性业务流程与数据结构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异,不能强制进行统一。因此,在系统建设中必须统筹考虑共性与个性需求,建立“共性业务统一管控、个性业务灵活定制”的软件开发模式。一方面,业务流程可灵活定制。按照关键节点控制的原则,构建业务流程体系。即院里只负责关键节点控制,节点之间的流程由业务负责部门控制。流转数据规范由下游节点负责部门制定。另一方面,数据结构可规范设置。按照“业务谁负责、字段谁设置”的原则,构建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字段结构。其中:院对各单位共性业务涉及的数据字段采用统一的数据结构,基层单位不能删除、修改字段设置;而各单位个性业务流程涉及的字段,如院里并未统一要求,可以由基层单位自主设置,但必须符合院整体的数据结构设置规范。
(2)有效整合各类信息系统,提升人力资源管理附加值。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是科研院所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要将其置于院信息化建设的大格局中进行规划。将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系统与各类信息化系统相互整合,协调好好统一的数据接口。由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提供统一、实时的组织、岗位和人员信息,实现人的管理与各项管理活动有效互动,拓展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和领域,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的附加值。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是一个管理变革的过程,也是信息化大环境下的一种新型管理模式。它将为科研院所推进全员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一个良好的技术平台。其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仅需要管理理论、方法、技术的创新和整合,也需要结合实际工作统筹规划、积极探索、勇于实践、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人力资源信息管理范文6
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对于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也是如此,在现阶段的发展中,电力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化已经比较重要,这对更好的提供服务和促进企业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发展意义,所以加强这一领域的理论研究就是着实质性作用。
二、电力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及作用分析
1.电力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
电力企业的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主要是通过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依托,并将软件系统作为基础平台,从而实现低成本以及高效率的管理过程,最终实现电力企业的人力资源战略地位的全面提升以及开放管理的新模式。对于电力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主要是在大容量以及高速度的计算机网络软硬件共同作用下实现的,在集中式信息库作用下进行自动化的信息处理和自助服务等。通过信息化的管理模式能够从很大程度上提升电力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效率。
2.电力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作用
电力企业当中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实现能够有效将业务流程得以优化,信息化的技术对手工的隔离和作业的分散等缺陷有着弥补,从而实现了各管理功能的关联性,并对信息的共享和工作流程的规范性有了重要保证。并迅速快捷的获得了各统计分析报告,为企业的决策提供了可靠的理解依据。电力企业的人力资源信息化的管理对各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有了大幅提升,对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产生影响的因素较多,基本是在时间的消耗上比较严重,所以信息化管理技术的应用就解决了时间的问题,使工作效率大大提升。
再者就是在电力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对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应用,能够有效将人事决策在准确性方面得到保证,从而对运作的风险有了规避。信息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主要是在信息的完整性以及准确性方面有着保证,避免了由于个人的操作所造成的失误,这对决策就能有据可循。
三、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现状及优化策略
1.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现状
从电力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现状来看,还有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人才的缺乏,以及信息化比较偏重于事务性的处理,缺乏出色的厂商和软件产品。另外就是对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认识还没有全面性的体现,对相关的软件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还没有熟练化,并且在普及率方面还不理想。系统功能上存在着缺失以及系统资源的整合率不高等,这些问题都需要尽快进行解决。
2.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策略
第一,对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策略实施要能从多层面进行,最为基础的就要能够对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进行全面正确的认识,人力资源主要是对电力企业的内部问题解决提供的人力支持,所以不能仅仅局限在非核心过于细化的人事管理上。电力企业的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要想得到作用的充分发挥,就要能够在信息化管理系统方面体现出前瞻性,要以规划为先统筹兼顾,并要能强调领导在其中的支持以及带头作用的发挥。同时还要能成立领导小组并将责任落实到人,实施统一化的规划和标准平台等。
第二,要将电力企业的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运用能力进一步强化,从具体的措施实施上来看,主要就是要能够对相关的从业人员信息素质加以强化,信息素质主要就是对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知识技能的掌握,在信息管理能力以及管理信息服务能力方面的强化能够推动电力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的效率。另外则要能够对从业人员技术上的培训进行加强,通过对相关技巧的掌握更好的在信息化管理上发挥作用。
第三,针对电力企业的人力资源信息化系统框架的构建要科学化进行,信息化沟通基础上来实现信息化的人事管理和组织管理、信息化的招聘等一系列管理内容。在这一股从横中的信息化人事管理也包含着诸多内容,其中的薪酬福利以及员工的基础信合和时间管理等工作模块。电力企业的全面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支撑平台实现,也要能包含着福利管理以及绩效管理等内容。
第四,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策略还要在数据库的管理方面得以重视,要能进行科学化的分工,从电力企业实际着手并实施修改以及扩充,更要能对信息维护以及更新和数据库的准确性等得到充分重视。对于管理系统的二次开发也要能够重视,对原有系统改进中要能增加实业人员以及分流人员的管理。加强人才的引进和培训,电力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要在观念上进行及时转变,鼓励和支持有能力的在职人员参加学历教育进一步的加强自身的素质水平,为电力企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