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护理诊断及措施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生儿护理诊断及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生儿护理诊断及措施

新生儿护理诊断及措施范文1

关键词:新生儿;儿科护理;护理纠纷

伴随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自我保护意识逐渐加强,医疗护理服务相关工作所承担的风险系数也在提高。新生儿的健康关系到整个家庭的幸福,因此其相关护理所肩负的责任格外重大,如何有效防止新生儿护理纠纷便受到了广泛关注。鉴于新生儿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与服务质量显得十分关键。如下,笔者选取了10例新生儿科护理纠纷例子,对纠纷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防范策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某院儿科2012年8月~2013年8月所发生的10例新生儿护理纠纷例,男6例,女例;年龄范围在12min~22d。10例护理纠纷事由分别是:2例新生儿家属未遵守医院的探视规定,在院方说明新生儿抵抗力与免疫力差,不合理探视会造成流行感染几率增加的情况下,强求探视,因此发生纠纷;2例发现新生儿身上有发红现象,怀疑是护理人员工作不到位;1例新生儿面部略有发胖,其家属认为面部有浮肿现象;1例家属要求对新生儿进行具体标识,怀疑抱错孩子;2例出现收费差错,在病区预收款处互相推诿责任时矛盾极化;2例在护士接待时认为其态度不好,导致矛盾。

2 原因分析

2.1护士方面

2.2.1 护理工作人员缺乏"慎独"精神,责任心有待加强。新生儿由于不能够表达自身的需求,除了护理人员以外无第三方监管,这便要求护士具有"慎独"修养和强烈责任心。部分护理人员明知新生儿身上有发红迹象,也迟迟不通知医师进行诊断处理;未按照规定进行巡视,导致新生儿面部抓伤等。

2.2.2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有待改善。在进行新生儿的护理过程中,可能存在护理人员工作方法不当,说话举止欠妥当,语言描述不够恰当等问题。在护理过程中,会出现很多意外状况,如上述新生儿家属强烈要求在非合理时间内进行探视,并不听原因解释;护理人员未详尽做好新生儿标识工作,或未向家属解释清楚表示方法,使家属存在是否有"错抱婴儿"的顾虑;未告知家属新生儿的体重增长情况,导致家属认为其发胖是护理不当所导致的浮肿等,工作态度有失恰当只能激化矛盾[1]。

2.2.3 新生儿科护理观念太过陈旧。尽管医院行医一直强调以人为本,尊重、理解患者,增强服务患者意识,然而,还是有部分护理人员认为患者在医院看病处于被动方,忽略了患者的实际感受。

2.2家属方面 很多家长对于新生儿过分溺爱,在孩子离开大人身边后便缺乏安全感和不信任感,不能很好的配合医院的探视制度,经常违规探视;另外,部分家属对于院方新生儿科的消毒情况存在怀疑,过分增加对医院护理的期望值。

3 预防措施

3.1护理人员要加强与新生儿家属的沟通。在进行新生儿护理之前,护士应为家属耐心、细致的解释医院规定的日常探视制度、新生儿科护理流程及医院的消毒制度,另外还要为其介绍管床医生并交代每日费用等,在要求家属签字的同时,对新生儿的护理工作有全面的了解。向家属发放意见调查表,询问其关于新生儿护理的具体要求及疑问,以此作为护理工作质量的改进依据,待新生儿家属填写好意见调查表之后,及时整理、归纳,并针对家属所提问题给出合理的解释。在产生新生儿科护理问题后,悉心听取家属陈述,并弄清事情的详细过程,以中立的态度,设身处地的为家属解释疑问,避免产生误会与纠纷[2]。为有效防止"踢皮球"现象的出现,新生儿科应建立其"首问责任制",凡事都由首位接待的护理人员负责。

3.2 护理人员要提高深度修养。慎独者能够在独处环境中坚持道德信念,自觉履行职责。由于对于新生儿的护理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到其生命健康,因此护理人员应本着爱心、责任心来接手新生儿科护理工作。有效落实新生儿护理流程,做好日常新生儿基础护理,如按时定期为新生儿修剪指甲,减少划伤几率;若需要对其静脉注射,要兼顾考虑到新生儿健康和形象两方面因素,选对针型和注射方式,避免反复穿针带来的痛苦,及刮掉头发对新生儿形象的影响。

3.3 护理人员要妥善处理纠纷。当护患纠纷产生时,要通过耐心、细致的沟通争取尽早解决问题。要争取新生儿家属的理解,必要时可采取有效方式疏导其不满与顾虑。要尽可能以平和的态度控制态势的发展,若纠纷比较严重,可以请相关领导出面进行解释,争取在处理问题方面达成相互谅解和共识[3]。

3.4认真做好入院、出院查对关工作。在护士与家属交接新生儿时,应当面核实好新生儿的姓名、性别、床号等信息,由护士为其佩戴腕带和胸牌,若新生儿由产科转入,也要保证信息核对。坚决杜绝先抱入,再佩戴腕带和胸牌的现象,避免出错。在新生儿出院时,由两位护理人员将床头信息与新生儿信息进行仔细核对,确认无误后才可出院。

参考文献:

[1]吾洪,姜岚.浅析儿科护理纠纷及其防范对策[J].贵州医药, 2004,28(07):672.

新生儿护理诊断及措施范文2

黄江医院新生儿科,广东东莞 523750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对新生儿家属进行系统健康宣教的措施和效果,为其应用和研究提供有效的依据。 方法 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该院住院治疗的20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宣教,观察组,接受系统健康宣教,比较两组新生儿的健康教育达标情况,并评估其护理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家属的健康教育达标率为92%、护理满意度为9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8%和86%(P<0.05)。 结论 加强新生儿家属的系统健康宣教可有效提高其照顾新生儿的能力,对于促进新生儿健康,减轻痛苦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新生儿家属;系统健康宣教;健康教育达标率;护理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 R72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12(a)-0165-02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逐渐进步,以及医疗深化改革的逐渐深入,护理工作逐渐受到患者和医疗工作者的重视。健康教育是护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环节,也是新生儿护理中必不可少的措施,在进行健康教育计划的实施时,适当选择教育方式对于保证新生儿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1]。该研究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200例新生儿,分析系统健康宣教在新生儿家属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院接受治疗的20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0例。其中,对照组,男64例,女36例,年龄为出生后10 min~1 d,新生儿家属文化程度:初中以下62例,高中以上38例;观察组,男64例,女40例,年龄为出生后10 min~1 d,新生儿家属文化程度:初中以下60例,高中以上40例。两组新生儿在性别、年龄及家属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新生儿接受常规健康宣教方法的干预,新生儿和家属入院后向其讲解医院的相关制度,向家属介绍相关注意事项。入院后2~3 d向家属接受相关疾病知识,新生儿出院时向家属发放患儿的出院计划单,讲解预防接种的相关知识。观察组新生儿接受系统健康宣教,根据新生儿家属的陪护能力、文化水平以及新生儿的发育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健康宣教:

①入院宣教:新生儿和家属入院后向其讲解医院设备的使用方法、设施的位置、用餐时间、病区作息时间、探视制度等,并嘱咐家属只需提供奶粉、纸尿裤和湿纸巾等,其他的衣物和奶瓶都是由院方统一提供,都经统一清洗高压消毒后使用的,每天更换(有污染时随时更换),宝宝在新生儿住院期间每天早上沐浴、口腔护理及脐部护理一次,每3 h喂一次奶和更换一次尿片(如有大便随时更换)。向家属强调患有腹泻、上感及皮肤病的患者不能够接触新生儿[2]。限制探望新生儿的人数数量,以免将过多病菌、细菌带入病房内,影响新生儿的恢复。新生儿入院2~8 h后接受全面的检查,同时做好护理评估,全面了解新生儿的出生情况,指导其进行正确的吞咽反射、吸吮、喂奶及皮肤护理的措施,预防新生儿发生颅内出血、窒息、烫伤等意外[3]。②入院期间宣教:新生儿入院后2~3 d向家属讲解相关病症的表现、诊断、治疗方法和护理措施等,同时帮助新生儿家属了解生理性黄疸的发生原理、母乳喂养的优势等。告知家属及时为新生儿更换尿布的重要意义,应充分保证新生儿皮肤清洁、干燥,协助新生儿保持正确卧姿,以免发生窒息。入院后4~5 d告知新生儿口腔上皮珠、阴道流血、女婴乳房肿大等的发生机制,评估家属对知识的掌握情况。③出院宣教:嘱咐新生儿家属保暖、隔热、母乳喂养、预防并发症的有效措施[4]等,告知其辅食的添加原则及其相关的注意事项,告知定期进行新生儿体检和疾病筛查。同时,对患儿家长进行新生儿护理的相关知识教育,有效指导患儿家长进行新生儿的科学护理,强调对新生儿的保温护理,以免新生儿受凉生命,保证新生儿的饮食科学和营养均衡,以为其生长发育提供有效的营养供给。告知家长保证新生儿充足的睡眠休息时间。

1.3 评价标准

采用健康满意度问卷进行调查,总分100分,主要针对患儿家属对护理人员服务态度、健康教育内容、方式和效果进行评估。健康满意度的达标率评分≥85分为达标;护理满意度评分≥90分为非常满意,70~89分为基本满意,70分以下为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基本满意[5]。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新生儿家属的健康教育达标率和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新生儿家属的健康教育达标率为98%、护理满意度为8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92%和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逐渐发展进步和医疗改革的逐渐深入,护理工作广泛受到患者和医师的关注,成为医院工作的重点。新生儿患者临床期间需要家长的陪护护理,故做好对新生儿家长的健康教育对提高其知识水平和护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6],本研究以该院收治的新生儿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系统健康教育在家长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价值。

新生儿不具备自我照顾的意识和能力,且婴儿刚出生后的各项身体机能发育尚不十分完全,且初为人父、人母的新生儿家长的新生儿护理经验不足,缺乏新生儿护理的知识,急需科学合理的新生儿护理计划,以满足其需求[7]。该研究中,新生儿家属在路径教学的安排下,熟悉了解患儿的检查、治疗和护理项目,改变以往新生儿健康教育效果不佳的情况。健康教育与一般的卫生宣教不同,其在具体的设施过程中需要体现出教育计划的设计、实施检测及评价原则,以有效的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路径教育使健康教育逐渐趋于具体化和制度化,较大程度的增加了护理人员的自身责任感,保证患儿只入院起的整个治疗过程均能够接受全面的健康教育,有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8]。除此之外,系统健康教育还可对护理行为的规范和护士的综合能力均具有有效的促进作用。

该研究中对观察组患儿临床期间给予家长系统健康教育,通过表1可以看出,其健康教育达标率为92%、护理满意度为98%明显优于对照组78%、86%,说明对新生儿家属进行系统健康宣教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健康宣教的效果。该结论与付凯丽等[9]研究结论一致。

综上所述,加强对新生儿家属的系统健康宣教可有效提高其照顾新生儿的能力,促进新生儿的健康,减轻痛苦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俊,田鸾英,易烈致,等.新生儿监护病房应用多媒体辅助医患沟通和健康宣教的探讨[J].广东医学,2011,32(16):2221-2223.

[2] 欧阳海梅.护理干预对早产新生儿出院后视网膜复查依从性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36):8-9.

[3] 李明霞.新生儿转科后产妇个性化健康教育方式的效果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20):145-146.

[4] 凌燕芬.母婴同室床旁护理健康宣教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效果评价[J].医药前沿,2012,2(3):289.

[5] 周碧琼,周鑫,何涛,等.封闭式管理新生儿科患儿入院时对家属实施健康教育与评价[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10):109-111.

[6] 苏琳,田玲.健康教育在计划性剖宫产孕产妇家属中的应用[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2(2):70-74.

[7] 史丽荣,马颖,芦献莉,等.FCC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在新生儿家长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3,27(3):254-255.

[8] 胡怡萍,周莹,张婧洁,等.新生儿家长儿童保健知识认知现状及健康教育需求调查[J].中国优生优育,2011,17(2):97-99.

新生儿护理诊断及措施范文3

[关键词] 新生儿;疼痛干预;综合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28-0096-02

近年来研究表明,新生儿可以感知疼痛,而疼痛是其在早期发育过程中面对细胞刺激和组织损伤,通过行为反应和生理反射表现出来的特质,虽然不能自我表达,却同样可以通过表情、生理指标及行为活动等来进行评估[1]。疼痛的短期影响是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来代偿和调节平衡的,如疼痛应激反应使调节失衡可导致患儿睡眠障碍、胃酸过度分泌,对患儿情绪和喂养产生不利影响。而疼痛的长期影响就在于影响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早期的疼痛记忆会进一步引起患儿日后出现社交障碍、注意力分散、学习和调节情绪能力差等不利影响[2]。有文献报道,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中,平均每名重症新生儿每天要接受0~53次用于诊断及治疗目的的临床致痛性操作,如足底挤压采血、动静脉穿刺、耻骨联合上膀胱穿刺、机械通气、气管插管和吸引、皮下注射、肌肉注射、腰椎穿刺、骨髓穿刺、引流、去除黏性胶布、外科换药等[3]。有学者认为对于危重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和极低体重新生儿抢救的成功率和预后良好率的提高,不仅有赖于技术手段的提升,更在于对其疼痛和应激反应干预手段的提高[4,5]。因而在新生儿护理工作、特别是早产儿护理工作中,疼痛护理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对2009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NICU收治的160例新生儿进行统计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资料为我院NICU收治的新生儿,将患儿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中男46例,女34例,足月儿51例,早产儿29例,平均胎龄(36.95±3.12)周,平均体重(2 970.00±6.97) g,患病类型中: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34例,新生儿咽下综合征23例,新生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9例,新生儿肺炎8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8例;对照组中男45例,女35例,足月儿53例,早产儿27例,平均胎龄(37.13±2.92)周,平均体重(3 010.00±5.66)g,患病类型中: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32例,新生儿咽下综合征22例,新生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10例,新生儿肺炎9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7例。两组患儿日龄均7分,5 min Apgar评分均为10分,在性别、胎龄、出生体重、患病类型上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新生儿排除标准:①新生儿危重评分

1.2 方法

所有患儿均为第一次致痛,致痛方式均采用微量取血笔对足跟部进行取血时致痛,操作中保持针刺的深度和力度一致。观察组患儿在致痛全程给予综合疼痛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包括:在采血前给予安慰奶嘴,使其进行非营养性吸吮、音乐疗法、并予以抚摸和喂葡萄糖水以及治疗等方法,根据新生儿具体情况具体实施;对照组患儿不给予任何缓解疼痛的干预措施,只给予常规护理。由专人分别于致痛后1 min和5 min观察患儿的疼痛表现,应用新生儿面部编码系统(NFCS)根据新生儿面部肌群活动进行观察并评分[6,7],具体包括:伸舌(用于早产儿)、皱眉、嘴呈“O”形、挤眼、下颌颤动、鼻唇沟加深、舌呈杯状、张口、嘴水平伸展(咧嘴)、嘴垂直伸展(撅嘴),每项计1分,总分为10分。得分7分表示重度疼痛。根据两组新生儿NFCS分值,将患儿分别按1 min、5 min三种疼痛等级进行分类对比。

1.3 统计学分析

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 13.0分析数据,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1 min后两组新生儿NFCS疼痛分度比较

见表1。

3 讨论

国际疼痛研究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Pain,IASP)将疼痛定义为“一种不愉快的主观感受,伴有组织损伤和应激的情绪反应,不能否定无交流能力的个体有疼痛体验,需要适当降解疼痛的可能性。”[8]新生儿由于没有语言表达能力,不能将疼痛进行表达,只能通过面部表情变化、啼哭、动作反应表现出来。长期以来“新生儿神经组织缺乏髓鞘,不能传导痛觉感受”等认识误区严重制约了人们对新生儿疼痛的认识。实际上人类的疼痛感知系统在胚胎时期就已开始发育,新生儿可以感知疼痛。而疼痛、特别是过于频密的临床操作对新生儿的近、远期影响逐渐引起临床医生的关注。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和需要特殊救治的重症新生儿,由于经常要对其进行诊断和治疗性临床操作,如何降低对新生儿的影响,以及如何对新生儿疼痛进行量化评估,制定有效措施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和预后的良好率就成为近年来广泛关注的问题[9,10]。

新生儿疼痛的评估只能是间接根据新生儿对疼痛的反应,如面部肌群表现、行为表现以及各项生理指标来进行评估,可以是根据某一方面表现进行评估的一维评估,也可以是综合评估多种表现的多维评估,临床上对于首选哪种评估方式尚无定论、但对于很难定义的持续性或慢性疼痛以及有神经发育缺陷的新生儿急性疼痛,目前没有很好的系统性评估方式。我们在研究中采用的新生儿面部编码系统(NFCS)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比较广泛、稳定性较好、对于日龄

新生儿疼痛护理干预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疼痛预防措施,如建立规范的临床操作规程减少不必要的致痛性临床操作,对新生儿治疗药物加强监督指导以避免滥用药物对新生儿造成疼痛等不良影响。二是药物干预,必要时使用阿片类药物、非阿片类药物、催眠药、局麻药等,但使用前要权衡利弊。三是非药物干预,包括环境干预和行为干预,环境干预即减少外界灯光、噪声、繁密操作干扰对患儿造成的不良影响;行为干预包括非营养性吸吮、喂葡萄糖水、袋鼠疗法(kangaroo-mother-care,KMC)、母乳喂养、治疗以及音乐、针灸、抚触等其他方式。其中非药物干预在临床护理操作中应用最为广泛,研究发现,通过对患儿进行非营养性吸吮、抚摸、喂葡萄糖水等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新生儿疼痛[11-13]。本研究中,观察组采取疼痛综合干预措施,主要采用非药物形式,从研究结果上来看,新生儿1 min后NFCS疼痛分度为轻度疼痛的比例分别为58.75%、26.25%,5 min后NFCS疼痛分度为轻度疼痛的比例分别为97.50%、57.2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对于新生儿、特别是NICU中治疗的新生儿必须从对新生儿远期预后高度负责的高度上来认识疼痛护理干预,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临床致痛性操作,对新生儿的药物性疼痛干预要慎之又慎,同时加强对新生儿疼痛的非药物干预,就能有效减少疼痛对新生儿的不利影响。新生儿的疼痛护理干预在临床上是行之有效的,需引起高度重视,在实际护理操作中要大力提倡。

[参考文献]

[1] Anand KJ,Craig KD. New perspectives on the definition of pain[J]. Pain,1996,67(3):3-6.

[2] 陶莉,周伟,陈克正. 新生儿疼痛[J].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04,7(2):123-125.

[3] 戴海英. 新生儿疼痛的护理干预研究进展[J]. 全科护理,2011,9(2):347-349.

[4] 蒋犁,李函. 疼痛对新生儿的不良影响及干预对策[J]. 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2,27(5):289-295.

[5] 罗晓萍. 180例新生儿疼痛的原因分析和护理对策[J]. 天津护理,2008,16(3):141-142.

[6] 李婷婷,李莉,杨玉婷,等. 疼痛护理干预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6):635-637.

[7] 刘玉芬,杨晓清. 新生儿疼痛的护理[J]. 家庭护理,2008,6(1):232.

[8] 戴海英. 新生儿疼痛的护理干预研究进展[J]. 全科护理,2011,9(2):347-349.

[9] 张宝华. 护理干预对缓解新生儿疼痛的效果观察[J]. 护理学报,2009,16(11B):49-51.

[10] 汤亚南. 新生儿疼痛临床研究进展[J]. 中国当代儿科,2007,9(3):281-284.

[11] 高海霞,陈京立,高洪莲,等. 非营养性吸吮对足跟采血所致新生儿疼痛的影响[J]. 中华护理杂志,2008,43(1):53-55.

[12] The International Evidence-Based Group for Neonatal Pain. Consensus statement for the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of pain in the new born[J]. Arch Pediatr Adolesc Med,2001,155(2):178-180.

新生儿护理诊断及措施范文4

 关键词:妊娠;梅毒;护理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9例病例来源于2007年9月至2009年4月经确诊为梅毒并在我院分娩的孕妇。入院前已确诊为梅毒患者5例,入院后经临床检验科确诊梅毒患者4例;其中一期梅毒4例,二期梅毒5例;年龄19~32岁,平均24岁,初产妇7例,经产妇2例;所采取的分娩方式有阴道分娩6例,剖宫产3例。 

1.2诊断标准和方法 

1.2.1妊娠合并梅毒诊断标准①梅毒血清学检查阳性;②孕妇本人或配偶有婚外性行为及梅毒感染史,本人有流产、早产、死产、死胎史或分娩梅毒儿;③具有各期梅毒的临床症状和体征[1]。 

1.2.2实验室诊断方法诊断采用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及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检查,两项均为阳性者确诊为妊娠合并梅毒[3]。 

1.3妊娠梅毒治疗孕妇终止妊娠前的治疗措施基本同非妊娠梅毒患者。治疗原则为及时、及早和规范足量治疗[3]。首选苄星青霉素,具体方案如下:一期梅毒、二期梅毒及病期在一年内的潜伏梅毒采用苄星青霉素240万单位肌肉注射,每周1次连续3周;青霉素过敏者,口服红霉素片500mg,每天4次连续15d。 

 

2护理措施 

 

2.1建立良好的医患沟通,加强心理疏导,消除患者的自卑情绪梅毒患者多数缺乏对疾病的基本认识,当患者被确诊为梅毒且得知梅毒对下一代的危害,同时在强烈的自责自卑情绪的趋势下,情绪会突然变得极为忧郁压抑或躁动不安,甚至有轻生的念头。作为直接与患者接触的医护人员,应当与患者进行良好的心灵沟通,耐心听取患者坦露内心中的担忧、痛苦和不安。适时进行细致而有效的心理疏导,同时进行适当的疾病教育,让患者能选择正确的态度来对待现实的困境。同时加强与患者家属之间的沟通和解释,尤其是夫妻之间,常常会因为一方染上性病而产生争吵和相互不信任。我们医护人员这时应该耐心劝说病人家属为患者及胎儿的健康着想,放下种种猜测和怪责,让患者家属能主动关心和鼓励患者,减轻孕妇的心理压力,保证妊娠期孕妇能处于一个健康的心理环境中[5]。

2.2加强妊娠期的管理,做好有效的防护隔离措施,预防交叉感染严格执行及时、及早和规范足量治疗原则。由于梅毒属于性传染性疾病,故应加强孕妇住院期间的隔离防护措施,妊娠合并梅毒的孕妇,应单独入住隔离病房,严格消毒政策,保证其他孕产妇的安全。应尽可能为患者提供一次性的物品,使用后应统一打包由专门的部分进行统一焚烧。患者与身体密切接触的物品应专人专用,由专人安排管理,如毛巾、肥皂、洗盆等,定期进行患者房间及用具的清洁消毒工作,避免交叉感染。 

2.3加强分娩期的管理,预先做好防护措施,避免母婴传播对于选择阴道分娩的患者,应避免采用对胎儿损伤大的手术方式,必要时行阴道侧切,术者动作不可粗暴,避免伤害胎儿头部及皮肤粘附,特别应注意及时保护好胎儿眼口鼻,尽量减少该些部位与孕妇产道的直接接触。对于新生儿,应进行必要的清洁沐浴工作,安置于隔离病房进行一定时期的病情观察,常规进行梅毒的准确检验检测。 

2.4加强产褥期产妇及新生儿病情观察及护理,保证母婴健康安全注意观察产妇是否存在产后感染和出血,及时检查宫底及恶露情况,加强会阴护理,细心观察乳汁分泌,做好乳房护理。由于梅毒病原体也可通过母乳传播给新生儿,故对于母亲血清学检查阳性者,不可实施母乳喂养。为预防交叉感染,新生儿护理及治疗应与正常新生儿分开进行。出生后的新生儿应进行梅毒的实验检测,仔细观察新生儿的皮肤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时汇报给主治医生[6]。所有妊娠期梅毒分娩的新生儿常规用青霉素2.5万单位,每日2次,连用10日。加强产妇营养,尽可能给予高蛋白质、高纤维含量、高热量和富含矿物质的饮食。提高产妇的免疫力,避免产后感染等并发症的出现。

参考文献 

[1]王恂,刘婵芳,向晓光,等.妊娠合并梅毒患者的治疗与围产儿预后的关系[J].中国热带医学,2007,6(7):170-171. 

[2]熊海燕,谭小平,刘红桂,等.妊娠合并梅毒42例临床护理分析[J].河北医学,2008,14(9):123-124. 

[3]乐杰.妇产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79. 

新生儿护理诊断及措施范文5

【摘要】总结了65例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运用护理程序的体会,包括收集资料进行评估、提出护理诊断、制定护理计划并组织实施,评估护理效果,认为运用护理程序可为其提供系统的整体护理,提高护理质量,有效降低母婴并发症发生。

【关键词】妊娠合并糖尿病;护理程序;护理

妊娠合并糖尿病包括糖尿病患者妊娠以及妊娠期糖尿病。妊娠合并糖尿病对母儿健康有较大影响,常导致围生儿病率及病死率增加,且易引起产科并发症。2006年6月至2008年12月我院共收治65例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应用护理程序对其进行整体护理,有效降低母婴并发症的发生。

1 临床资料

收集65例在本院产科门诊孕期检查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年龄23~39岁,平均年龄29岁,其中初产妇55例,经产妇10例,有20例患者孕前诊断为糖尿病,45例在孕期发现血糖增高,剖宫产分娩45例,自然分娩20例。

2 护理程序的应用

2.1 收集资料进行评估

2.1.1 妊娠期评估产科门诊医护人员在产前检查发现时即对其进行妊娠期评估,了解孕妇有关糖尿病家庭史、患病史、分娩史。了解孕妇有关糖尿病的症状及其合并症、并发症。评估胎儿健康状况。了解血糖监测结果,评估孕妇对妊娠合并糖尿病的知识了解程度,对检查与治疗的认识情况,孕妇及家人对糖尿病及治疗的反应,本组病例发现70%孕妇对该知识不了解。

2.1.2 分娩期评估观察产妇有无低血糖症状,根据静脉输液的药物种类和宫缩情况调整给液速度。如葡萄糖、胰岛素、缩宫素等。监测胎心、子宫收缩、产妇的生命体征以及了解产程进展及早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2.1.3 产褥期评估产褥期由于体内激素变化迅速,护理人员应仔细评估是否有高血糖或低血糖的症状,产妇进食量及液体摄入量,评估子宫收缩情况、新生儿健康状况、家人对产妇关心支持程度。

2.2 制订护理计划护士根据已存在的或潜在的护理问题制订相应的护理计划并立即实施。

2.3 护理措施

2.3.1 心理护理孕妇一旦得知患糖尿病易产生焦虑、恐惧心理,一方面担心疾病对自己身体的影响,另一方面担心疾病及药物治疗对胎儿及新生儿的影响[1]。护理人员应耐心地做好孕产妇的心理指导,向孕产妇家属介绍有关糖尿病的知识,嘱其孕期加强产前检查,严密监护孕妇及胎儿状况,遵医嘱进行饮食控制及药物治疗,有效地控制血糖,使其母婴安全地度过孕期、分娩期、产褥期。

2.3.2 饮食管理饮食控制是治疗糖尿病的主要方法之一。指导孕妇饮食治疗的总原则是既能满足母亲和胎儿的生理需要,又适当限制碳水化合物含量,不致发生餐后高血糖。早孕期间,糖尿病孕妇每日需要热量与怀孕前相同,中晚孕期,每周热量增加3%~8%,其中糖类占40~50%,蛋白质占20~30%,脂肪占30~40%。控制血糖餐后1小时8mmol/L以下,但要注意避免过分限制饮食,否则易产生饥饿性酮症及胎儿生长受限。主要应实行少量多餐,每日分5~6餐,早餐量宜少,占全天热量10%,而且应尽量少摄入含淀粉类食品,午餐及晚餐各占全天总热量的30%,上午、下午及睡前加餐各10%,孕妇应多摄入富含纤维素食品,注意维生素、铁、钙的补充。

2.3.3 分娩期护理妊娠合并糖尿病症患者妊娠晚期并发症多,易发生胎儿宫内窘迫、死胎。但若过早终止妊娠,胎儿未成熟,也可造成新生儿死亡,故孕妇应于孕36周住院监护,尽量维持妊娠至胎儿成熟。分娩期嘱孕妇注意休息、镇痛,给予适当饮食,加强胎儿监护,严密观察血糖变化,及时注意调整胰岛素用量,多数学者主张,血糖维持在5.6mmol/L左右(3.9~6.1mmol/L)产程中停用皮下注射胰岛素,根据产程中测定的血糖值调整静脉输液速度,多采用5%葡萄糖按4g葡萄糖加入1U胰岛素,有利于维持产程中血糖水平。阴道分娩者临产后仍采用糖尿病饮食,产程中一般应该停用皮下注射胰岛素,可以静脉输注生理盐水,加正规胰岛素,根据产程中测定的血糖值调整输液速度。血糖大于7.8mmol/L时监测尿酮体。糖尿病孕妇应在12h内结束分娩,产程过长将增加酮症酸中毒,胎儿缺氧和感染的危险。选择剖宫产者在手术前一天停止应用晚餐前长效胰岛素,手术日停止皮下注射胰岛素,改为小剂量胰岛素持续静脉滴注。每3~4h测血糖一次,使其维持血糖在5.0~6.0mmol/L,以免发生低血糖。进入第四产程后,密切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宫缩情况及阴道出血量、面色及全身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产后出血。

2.3.4 产褥期护理嘱产妇卧床休息,每4h测量并记录生命征,根据医嘱准确及时地使用胰岛素。观察有无低血糖表现如心悸、出汗、脉搏加快等。密切观察子宫收缩情况、恶露量。糖尿病产妇较一般产妇更易感染,要保持腹部、会阴创口清洁和全身皮肤清洁,预防感染[2]。

2.3.5 新生儿护理新生儿出生时应留脐血进行血糖、胰岛素、胆红素、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钙、磷、镁的测定,糖尿病产妇娩出的新生儿抵抗力弱,无论其体重大小均应按早产儿处理,注意保暖、吸氧、提早喂糖水、提早开奶,一般娩出30mm开始定期喂服25%葡萄糖水,若出生时一般状态差,则应根据血糖水率给予25%葡萄糖40~60ml静脉注射。注意观察有无低血糖、低血钙、高胆红素血症和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等症状。

3 评价护理效果

本组65例,通过对其孕期严密监护、饮食控制、药物治疗、产程处理及产褥期护理,均顺利渡过孕期、分娩期、产褥期,未出现明显并发症,新生儿通过产前预防、出生后预防和护理,除3例出生时发生轻度窒息,1例发生中度窒息,经及时抢救治疗和护理转危为安。无新生儿低血糖及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现象发生。

4 小 结

通过对该组患者护理程序的应用,为其提供了系统的整体护理,从门诊产前检查开始就及时作出诊断,加强孕期管理,用饮食方法或胰岛素治疗控制血糖,适时终止妊娠,加强产程监护及新生儿护理,有效降低母婴发生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新生儿护理诊断及措施范文6

【关键词】 临床护理路径;产科;护理工作

临床护理路径(CNP)是病人在住院期间的护理模式,是针对特定的病人群体,以时间为横轴,以入院指导、接诊时诊断、检查、用药、治疗、护理、饮食指导、活动、教育、出院计划等理想手段为纵轴,制定一个日程计划表,对何时该做哪项检查、治疗及护理,病情达到何种程度,何时出院等目标进行详细的描述说明与记录[1]。自2009年12月卫生部发出了“关于开展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后,我院产科自2011年9月开始将自然分娩与剖宫产两个单病种实施CNP,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1年10月–2012年9月在我科住院的初产妇100例(其中自然分娩78例,剖宫产22例)为观察组,随机抽取2010年10月–2011年9月在我科住院的初产妇100例(其中自然分娩72例,剖宫产28例)为对照组。两组年龄22-33岁,平均27岁,孕37-41周,单胎头位,无妊娠并发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传统的优质护理,观察组在优质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具体措施如下:

1.2.1 加强护士培训,转变护理观念,增强服务意识。

1.2.2 制定合理的CNP表 根据产科护理工作要求及产妇住院期间的需求,以严格的时间为横轴,以护理流程为纵轴,由科主任、护士长、病房护士及产房助产士共同参与制作出临床护理路径表。

1.2.3 严格按照CNP表实施 责任护士每日按路径表上的内容,根据病情需要采取护理措施与健康指导,并评价每天的护理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每个病人的CNP使用是否适当,未出现变异的,将已实施的内容打钩并签名,出现预测差异者进行早期干预,做到尽量不影响原路径的进行。

1.2.4 临床优质护理路径具体内容 ①入院时宣教及护理:入院当天由责任护士做好入院介绍、护理评估,完善产前相关检查,讲解分娩相关知识,协助产妇生活护理,给予心理护理,并进行安全教育等。完善剖宫产术前检查,做好术前各项准备,手术室护士与责任护士详细交班并签字,执行剖宫产术后常规护理。②产前指导及护理:产前与产妇交流了解待产期间的心理,减轻其焦虑恐惧心理,指导产妇饮食,严密观察产妇生命体征,宫缩情况及胎心音变化,并做好卫生处置等。③产时护理:对自然分娩者实行导乐式陪伴分娩方法,指导产妇分娩时如何正确用力,耐心解释在产程中出现的各种疑惑及顾虑,为产妇提供连续的心理、生理上的支持和帮助。④产后与术后处理:严密观察产妇及新生儿生命体征,产妇阴道出血及子宫收缩情况,宫底高度,观察排尿情况,保持会清洁,进行饮食指导,协助新生儿早吸吮,告知母乳喂养方法及好处,为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及卡介苗,新生儿护理、沐浴、抚触等。观察剖宫产术后切口敷料情况及切口疼痛情况,密切观察有无腹胀,排气后指导进食。⑤出院时指导:协助产妇办理出院手续,进行出院指导,嘱其注意休息及个人卫生,告知产褥期护理及新生儿护理的基本知识,定期复查。发放满意度调查表,出院后科室电话回访。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与x2检验。

2 结 果(见表1、表2)

两组产妇的平均住院费用、住院天数、满意度、母婴保健知识合格率及护理质量达标率均有差异(P

3 讨 论

临床护理路径是是一种跨学科、综合的整体护理模式,是以患者住院期间的时间为主线,将整个护理工作科学地分布到这一时间线上,使患者从入院到出院能够得到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全方位服务[2]。随着国内外对CNP的研究和应用,大量结果显示CNP对护理学发展、对医生、对病人、对医院管理及对卫生经济学都能产生正面的影响。本观察结果表明:在优质护理的基础上采用CNP可降低病人的医疗费用,缩短其住院天数,并促使患者满意度上升,健康教育合格率得到提高,可以保障医院护理管理的有效进行,增进各方面的沟通,保证临床护理工作质量持续性改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