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社交媒体的实用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社交媒体的实用性范文1
数个世纪以来,书籍作为线性信息系统,以规定的开端、和结局来呈现连续的内容。相反,互动环境则以分支的非连续性结构来组织信息,通过材料以“走出很多不同的道路”。因此,用户的角色从被动的观众变成了主动的参与者。当出现互动时,我们可以根据行为来思考动态图形。受用户驱动的刺激,比如鼠标选择、敲键盘、语音指令、使用控制器或者网络摄像机前的一个手势,都会引发给定系统中元素的行为,影响内容呈现的方式。
网站
今天,网站已经成为展现动态交互内容的主要媒介。高的连接速度和带宽的视频流,已经让在网站上展示动态图形的前景变得更有吸引力,同时让设计师可以设计出在电影银幕和电视屏幕之外的媒介上展示的动态图形作品,从而塑造出日新月异的视觉语言。
Nessim Higson的名为IAAH在线作品集,包含了很多不同的风格,从清新的现代风格,到看似疲倦痛苦的很厚图层的纹理元素。图像从每个边缘平稳地滑动,背景的颜色和内容随意改变,提供了一种组合多样性。
很多B2B网站上的最新趋势已经转变成了一种更简单、精妙的图像处理方式。如:平面设计师格雷曼为Ro To Architects建筑公司创作的网站。这个协作完成的设计项目,研究了如何将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结合起来形成日常生活的空间条件,为那些利用建筑分享工作和思想的人提供了机会。这个网站的外观被设计成一个空间媒介,就像一件建筑作品,通过分层图像和动画,反映了艺术设计流程中的协作性。排版和图像的巧妙平衡,提供了一种视觉景色,观众可以从中看到大量的素描、笔记和快照。可以说,这个网站展现了设计理念化的过程。
随着对于动态图形需求的增加,为网站设计动画的进程也在不断完善。Java格式的应用程序已经用于制作在不同操作系统中运行方式类似的交互式动画。动画GIF一直是非常流行的低技术动画制作选择,因为所有浏览器都支持GIF格式,而且不需要编程技术。在HTML4.0之后,动态HTML(DHTML)通过CSS提供了一种处理文本的更好方式。尽管大多数浏览器都能识别动态HTML,而且不需要额外的组件,但是它的动画功能具有局限性。Flash格式已经被证明了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网格动画工具,因为它具有改变矢量图像比例的功能,且无需牺牲分辨率。但是,Flash格式的内容很难升级,也难以被搜索引@识别,在今天的移动触屏设备上无法阅读。现代CSS和HTML5等新技术已成为网格动画的标准。JavaScript的基于对象的编程语言对于设计师也很有吸引力,因为大多数浏览器支持,而且无需插件或软件。JQuery等JavaScript库能够简化设计处理和动画制作。
游戏
动态图形是影像家族的成员之一,伴随着电影产业而发展起来的一种视觉艺术,它作为一种新兴的视觉呈现形态, 在国内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而西方发达国家早已获得了广泛的认知,产业链发展也较成熟。
过去十年中,交互式体验在游戏行业已经变得越来越具有电影风格了。很多随身带的视频游戏主机,比如:日本游戏公司世嘉株式会社的“Dreamcast游戏主机“、日本电子游戏公司任天堂的”游戏盒子(GameCube)、微软公司的(Xbox)、索尼公司的C,已经发展到对家庭娱乐产生了革新性变化。1999年,索尼娱乐公司开发出了“PlayStation2”,即“PlayStation(1994)”的继承版。PS2包含一个处理器(叫“情感引@),可以进行复杂运算,以支持由预先记录的数据的播放来决定。例如,在游戏“NBA ShootOut”(2003)中,运动员栩栩如生的动作是拍摄了数十位NBA球星的运球、传球、投篮和标志性灌篮而制作出的效果。
游戏设计专业领域要求在美学、理念性和想象力思维、编程、动态设计经历、游戏动态的理解有着坚实的基础,以及在团队环境中工作的能力。越来多的大学开设了游戏设计项目课程,而且大多数都强调了设计技巧的重要性。
触屏手机
今天,绝大多数与日常生活、娱乐、教育、社交、音乐和旅行等有关的移动设备应用程序,已经引领了数码技术和艺术的更包容性和生成性结合。根据移动分析公司Flurry数据显示,苹果手机与平板电脑支持的应用程序超过50万个,而IOS、Android、Blackberry、Windows phone、Java ME和HTML5等移动平台支持的应用程序更多。此外,使用移动应用程序的消费者的数量,已经远远超过了观看黄金时段电视节目的人群数量。
小屏幕界面的动画的潜力已经在音乐领域逐渐发挥。作为一种合作式媒介,音乐已经从其与电影的整合,演变到音乐视频,以及近年来引入到交互式媒介中。在接受“全球交互设计指南”的采访时,著名媒体艺术家兼电影制片人斯尼比指出,音乐家的目标不是创作“一维的音符流”,而是“创作一种情感的感性体验,其中往往包含着表演。”
2011年7月,位于纽约的Trollback+Company设计工作室了视频应用程序“+loop”。这个程序让您可以将iphone或ipad的屏幕分成视频播放器的一个自定义网格,用于记录和连续循环播放并置的动态或静态小图像。视频内容可以全屏记录和播放,或者逐个记录,组成单独的方块。这个作为固定网格的应用程序的构思形成之后,创意总监贝克认识到,把网格设计成可自定义将会非常有趣,因为用户可以接受一种新的方式的动态图形的直观性。通过修改网格尺寸、画面偏移量和播放速度等因素,创作出一系列作品。
结语
成功的导航设计,将支持和引导用户浏览复杂的界面。在界面的导航结构中加入动画,能够重点突出一些用户可能会忽视的菜单项,从而提升交互水平。动画过渡的认知好处,在于可以在静态的图像环境中提升设计的含义。
社交媒体的实用性范文2
关键词:非遗工艺美术;创新设计;视觉形态;表意内涵;功能价值
引言
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美术是由民间工艺思想和生活智慧长期积淀而成的精华。它与传统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经世代传承而凝结为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艺术形式。非遗工艺美术的历史传承具有动态化的特征,蕴含着民间工艺的生命力与创造力,展现了随社会环境和生活形态流变而不断拓进的创造精神和审美情趣。非遗工艺美术在现代视觉环境与社会生活空间中,在对传统视觉文化基因予以保存和继扬的同时,亦受到现代视觉形式、设计理念和审美观念的挑战。这种复杂的情形构成了非遗工艺美术所遭遇的现实困境,但也隐含着创新发展的契机。
一、非遗工艺美术的处境状况
工艺美术对现实生活具有极强的指向性,通常需要满足两种要求:功能实用性与精神适用性。功能实用性是指工艺美术的设计形式要符合日常使用的功能要旨,而精神适用性指的是工艺美术用品包含的精神意蕴和文化内涵要切合人们的审美取向和精神需要。从这个角度来看,非遗工艺美术的视觉叙事就是对传统社会生活与文化精神的演述和表达。随着社会结构与文明型态的嬗递,传统的耕织社会捩变为现代化的工业社会和信息世界,封闭的文化体系衍化成开放多元的人文环境,致使传统事物的生存境遇不断变化改换。失去传统文化背景与生活方式的加持,非遗工艺美术样式在现代视觉环境中呈现持续收缩的态势,其根本原因是功能实用性的消泯与精神适用性的失落。非遗工艺美术的创新设计策略与路径研究RESEARCHONTHECREATIVEDESIGNOFTHEINTANGIBLECULTURALHERITAGEARTSANDCRAFTS
(一)功能实用性的消泯
非遗工艺美术物品属性中实用功能的消泯,导致实用性与艺术性发生分离。从前,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感受凝结为与视觉形式相辅相生的精神意蕴。失去实用功能后,人与物品的审美关系产生了根本改变——兼具“用”与“看”的审美互动转变为纯粹视觉的审美关注,因此淡化了蕴含在视觉形式中的精神意蕴,令传统工艺美术的审美内容退变为一种仅作用于心理浅层的装饰样式和视觉趣味,形成僵化的审美展示形式。
(二)精神适用性的失落
传统的生活形态与文化语境的消逝,使非遗工艺美术在现代视觉环境中的演绎机会和空间越来越少。构成传统生活图式的诸多事物从现代生活空间中退场,遗存的视觉样式缺失生活情境与精神世界里的具体意指对象,因而失去了生成新的文化意义的活力。在现代视觉环境的规限下,其文化内涵被固化为一种对传统文化产生的崇古观感和怀旧情愫,从而造成其与现代文化语境的隔离,结果导致非遗工艺美术无法与现代生产和生活产生精神联系与互动,难以形成和积淀现代意蕴。
(三)影响与应对
缘于以上两种因素的影响作用,非遗工艺美术在现代生活中陷于尴尬的处境,呈显出两种吊诡的情态。一方面,由于寄寓在传统视觉形式中的精神内核被弱化,因此多数情况下选择以装饰形式和视觉趣味为核心来开展设计创作和审美欣赏。但是,失去精神内核和文化内涵的规范和指导,便难以形成合理适度的使用原则。当下对非遗工艺美术视觉元素的运用,频繁出现随意挪用和拼接、过度演绎和诠解等失当操作,伴生着对非遗工艺美术文化内涵的曲解与附会,致使非遗工艺美术的核心价值受到损害。另一方面,僵滞的传统视觉样式与固化的传统文化内涵,与当下的生活方式、视觉习惯、精神需要和价值取向存在较大的心理距离,无法契合现代生活中精神适用性的特点,因此难以激发多数人的审美兴趣和精神共鸣。这种情形制约着非遗工艺美术的传播范围和传承途径,导致非遗工艺美术的核心价值无法全面展现。以上问题需要在传播和传承过程中获得解决。非遗工艺美术的传播与传承,包含对核心文化基因的复制和创新两个要素。复制的含义指的是保持精神内核在传递过程中的完整性,保留重要的传统视觉元素和传统审美韵趣。而创新的宗旨,则为非遗工艺美术融入现代视觉环境提供了思考方向。在内容创新的维度,非遗工艺美术需要面向现代生活,挖掘现代主题,创设新的叙事内容,提升对现代生活的表意功能,与当下社会生活建立意义关联,为非遗工艺美术注入现代意蕴。在形式创新的维度,应从现代生活的思维方式和视觉需要出发,理解现代社会的视觉环境和生活形态,解悟现代视觉模式,并参照现代设计理念对现代生活形态的表述方式,融入现代设计语言和视觉元素,改造陈旧僵化的传统展示形式,提升创新设计的能力。
(四)创新设计的策略与路径
现代科技塑造了一个以现代媒介为主导的现代生活形态。一方面,接收各种现代媒介汇集而来的信息,构成了现代生活的主要活动形式。另一方面,高速发展的视觉技术与强势渗入的现代媒介造成了视觉文化的转向,使人们对图像产生强烈的依赖感。这意味着生活观念的形成过程,不再依靠历时性的阅读与理解,而是转为依靠丰富的视觉传达和感官体验所形成的视觉经验。[1]由此可见,现代科技与媒介联手打造了一个超越传统的现代视觉环境。视觉取得优先地位,事物必须依靠视觉形态来获得存在依据,并需要通过媒介的视觉仿像来塑造现代生活的真实感。此外,现代商业社会改变了传统的生活图式和文化语境,以商品经济与消费主义重新定义日常生活中人与工艺美术品之间的关系,重塑一套对工艺美术设计的价值评判体系。综上所述,非遗工艺美术融入现代视觉环境,进入现代生活空间,必须要凭借现代技术、媒介与产业的力量形塑出新的设计理念和路径。
二、数字化促进视觉形态的创新设计
在当下,现代数字化的创作技术逐步替代传统工艺技法并成为主流,涵盖着影视媒体、电子艺术、数字互动与虚拟现实设计等诸多形式。对非遗予以数字化方式记录与保护已形成一股重要趋势,同时也促进了以数字化方式开发的探索。[2]这构成了一种新的情形,即通过数字化技术的含量和指标来界定非遗工艺美术在现代视觉环境中的位置。换言之,传统非遗工艺美术对数字化技术的接受程度与运用水平能够映现出其在现代视觉空间中展示机会的多寡与使用价值的高低。而以数字化技术作为创新设计的策略工具,给非遗工艺美术带来的直接作用是视觉形态和质感的演变,主要体现于体验模式与展示模式两个方面。
(一)模拟主创视角的体验模式
经过数字转化,非遗工艺美术由物质实体演变为数字纠合实体的复合视觉形态,这种虚实融合的存在形态造成视觉感知上的特殊效果,形成新的视觉质感,衍生了创新性的体验模式。一方面,这种“以虚为实”的体验模式创造了极致真实的视觉体验,能够加深人们在欣赏非遗工艺美术时的沉浸感与体验感。另一方面,虚拟化技术在设计操作上具有超越现实的优势,可以更加方便地对视觉形象进行调整与修饰,有利于对非遗工艺美术的视觉形式开启创新性的设计试验。[3]体验模式的创新性主要体现于数字化技术所构造的“虚”与“实”两个层面。“虚”指的是通过数字技术的图像转换,制造虚拟形象、仿真视角和交互场景。“实”指的是在“虚”的基础上形成的人与物的具体互动关系。以数字化设计的虚拟图像为中介,使观众与非遗工艺美术的实体形象产生实在的视觉联系;数字化交互场景的设计,能够使观众代入创作者的身份角色,取其主创视角,“亲身”参与整个制作或展示的过程,增强“真实在场”的视觉体验和心理感受。例如运用AR、VR技术结合交互场景设计对非遗工艺美术展开的创新设计,就浮现出一些新的视觉特点。对于传统泥塑、木雕和织绣等传统工艺美术来说,多数情况下观众只能以纯粹观赏的角度与工艺美术品进行互动。而借助数字化技术的交互界面和设计工具,可以打破传统固定的角色关系,为观众提供一个模拟创作者的观察视角和情境,使观众能够介入到对泥塑、木雕和织绣进行数字模拟性的制作与体验过程。在此过程中,非遗工艺美术得以表现出丰富多样的视觉形态。凭借设定好的交互功能,观众无需掌握专业的技艺,就能轻松地改变虚拟形象的各种元素,如造型、材质、色彩等等。甚或施用简单的动作,便可使VR情境中的泥料产生形变,木材产生刻痕或变换刺绣针法。由动作引发的一系列视觉变化,加深了观众对工艺美术制作过程的具象化认知,形成一种强化了互动关系的体验模式。由此,模拟主创视角的交互设计扩展了现代大众的视觉体验,增强了他们对非遗工艺美术的观赏兴趣和意愿,反过来也加强了对视觉形态的设计关注和创新意向。
(二)构建动态演绎的展示模式
非遗工艺美术通过数字化技术手段由静态展示发展为动态演示,是对传统视觉形态的创造性突破。[4]其中,数字化成像与动画技术由浅入深地推进了动态化展示模式的发展。在基本层面上,静态向动态的转换得益于成熟的数字化成像技术。以非遗工艺美术常见的民俗装饰画为例。利用软件工具将传统工艺美术的画面形象转化为数码形式,并用电子屏幕来代替纸绢帛等传统媒介材料。这种数字化的装饰画能够自由调整和转变画面的视觉要素,如画幅、色调、亮度等。此外,还可以设置图像的定时更替程序并自动执行,构成类似电子广告牌的图像切换效果。这种展示模式有效地打破传统非遗工艺美术固化单调的视觉形态,使人们对装饰画中的民俗文化形象产生更为丰富的动态意象和观感。在深入层面上,运用动画技术可以增强传统非遗工艺美术在视觉上的传达效果与形式美感。例如传统的民间剪纸艺术,概括的形象造型和凝固的画面情景通常需要观众施展主观想象来生成动态化的审美意象。而动画技术能够将此主观想象过程具体视像化,从而突显出剪纸艺术的形式美感。另一方面,传统剪纸中的故事情节需要通过语言或文字来展开描述,而采用动画形式的剪纸艺术则在动态画面的连续性展示中构成完整的叙事情节,能够通过直观的动态展示过程来展现蕴含在剪纸艺术中的文化内容,这就增益了剪纸艺术的视觉传达效果。据此表明,由数字化技术淬炼出来的动态演绎的设计观念与展示模式,能够带动非遗工艺美术视觉形态的创新发展。
三、新媒介推动表意内涵的创新设计
由于媒体对生活的全面覆盖,非遗工艺美术作为视觉信息和文化符号,通过媒介的传递推送实现对现代生活的多方位介入。换言之,新媒介拓宽了非遗工艺美术的语义范畴和表达方式。在现代媒介和数字技术的影响下,传统非遗工艺美术的表意内涵发生转变,固化的形象符号背后,其文化涵义得到新的诠释并形成现代意蕴,揭示出非遗工艺美术在表意情境与表意形式两个方面的演变情形。
(一)创设社交互动的表意情境
社会交往是人们社会生活的主要形式,人们在社交活动中对社交对象、空间与交流方式产生价值认同与情感依赖。非遗工艺美术在传统社会生活里,除了满足生活与审美的功能需求之外,亦在社交活动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赏玩、展示与交流,一方面表露拥有者的社会身份与审美水平,另一方面折射出个人情感世界和精神境界的状貌,从而有助于社交关系的形成与深化。时下流行的网络社交媒介能够使身处不同生活空间的人们通过社交平台彼此相连,非遗工艺美术需要灵活地渗入到现代社交活动形式中,才能够有效地连接现代大众的精神世界。借助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采用非遗工艺美术的视觉样式来设计社交互动界面,营造氛围浓厚的网络社交空间和表意情境,如社交APP、知识分享群组、线上互动博物馆等社交平台的设计、开发与推广。通过置入非遗工艺美术的视觉元素和文化符号,缩短非遗工艺美术与受众的时空间隔和心理距离,让人们在非遗工艺美术的视觉环境与文化氛围中开展话题交流。[5]凭借现代社交媒介中高强度的互动频率与高浓度的视觉氛围,使不同的线下生活形态和情感状态与非遗工艺美术的视觉形象产生直接联系,亦即在网络社交空间与场景的使用过程中对非遗工艺美术形象与内容形成不断强化的心理印象和情感关联。每一位社交媒介的使用者,既能从表意情境中理解非遗工艺美术的传统人文蕴积,亦能依照自己的生活态度和观念赋予非遗工艺美术新的精神内容和价值意义,继而给非遗工艺美术注入当代的文化意蕴与现实涵义。由此可见,新媒介影响下的表意情境正逐渐成为现代设计思考中的重要因素,为非遗工艺美术的创新带来诸多启发。
(二)拓展传统非遗的表意形式
非遗工艺美术在传统文化语境里滋育出深厚的表意内涵,但这种表意内涵随着功能实用性的消泯与精神适用性的失落而削弱了实际效用,而现代新媒介的传播技术与手段能够拓展非遗工艺美术的表意形式与内容,提升其在表意情境中产生的作用功效。以非遗工艺美术中的传统年画为例。传统年画主要采用木版套色印刷技术来生产制作,并依靠纸张为媒介载体来进行传播。由于现代生活形态的转型,致使传统年画的表意功能在面对现代文化生活时显得抓襟见肘。与此同时,广播电视及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蓬勃发展,不断突破传统媒介的传播范围,迅速降低对传统媒介的依赖程度。这两个因素减少了传统年画在现代生活中实行大规模传播与吸引大量艺术拥趸的可能性。传统年俗文化的赓续,与现代新媒介创造与增设的表意功能密切相关。传统年画需要凭借新媒体环境中衍生的表意形式,挣脱对传统媒介的依赖和传统图像表意的掣肘,继而弥合传统年俗文化与现代生活形态的裂隙。以新媒介的表意形式对传统年画进行创新设计或二度开发。比如采取时下流行的网络头像表情包设计(图2),为传统年画增加原本不具备的现代社交属性与现实生活内容,使之契合当下日常惯用的沟通方式与交流主题。在表意形式的传达上,可以将传统年画嵌入到APP小程序、手机游戏(图1)等交互媒体的设计应用中,透过群组共享或娱乐游戏的形式,在节日的交流互动中相互传递情意祝福,实现对年俗文化仪式和内涵的延续和引申。使传统文化中的民俗记忆和情感得到传承发扬,也为传统年画开拓出现代意义空间[6]。正是由于这些现代媒介的表意形式具有在场性、交互性、体验性的功能特点,使非遗工艺美术能够籍此参与当代的生活叙事与意义生成,其文化内涵得到扩展与充实,同时也描划出新的设计路向。
四、产业化推动功能价值的创新设计
现代工业化生产模式的特点是社会分工,通过分工使设计与制造发生分离,这是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生产的重要区别之一。在商品经济社会里,非遗工艺美术的成品与受众的关系首先表现为商品形式的消费与被消费关系,意味着传统工艺美术演化为现代产品设计是已然的发展形势。这说明非遗工艺美术试图融入现代生活,就应与现代工业化生产所注重的产品功能与产业模式形成深度的契合,依凭现代工艺美术设计观念中的产品理念和产业思维,挖掘和开拓非遗工艺美术潜在的功能与价值。
(一)设计开发现代实用功能
非遗工艺美术应当参照现代生活消费用品的功能属性,来开发符合现代需要的功能价值,从而实现更加贴近大众现实生活需求的创新设计,继而提升功能与审美的双重价值。以非遗工艺美术中的传统灯彩为例,它既具有照明功能,同时具备观赏价值。但是,其在现代生活空间中,由于无法达到现实空间照明所需的条件要求,因此只能用作装饰性照明或单纯的工艺摆设。通过对工艺设计诸要素的取长舍短,增强传统灯彩的照明功能,使之接近现代灯饰的使用效果。亦即提取传统灯彩的造型元素和装饰手法,结合现代灯饰的结构、材质、光源与生产方式,创造出既具有传统视觉装饰韵味又能满足现代照明需求的灯具,使现代灯具的实用功能嵌合传统灯彩的审美形式。(图3)通过现代对传统的功能补充与增益,现代设计表达形式与传统工艺制作要素的调和,令非遗工艺美术以涵盖实用功能与审美价值的产品形式重现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且易于被现代大众所接受,是令非遗“活化”最有效的手段。[7]可见,非遗工艺美术在实用功能上的增益,能够助推传统工艺美术向现代设计形态的转化。
(二)结合产业塑造品牌价值
“产品”是特定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媒介,可以看作为文化基因与商业模式的合成。传统非遗工艺美术的文化内涵以现代产品形式进行传达,无疑开拓了大众与非遗工艺美术的接触渠道,扩展了大众对传统工艺文化的认知途径。传统非遗工艺美术依靠手工制作模式,通常不及产业化生产与销售对社会生活所产生的作用效果。以生产大众能够普遍接受的商品形式为设计宗旨,实行规模化生产的产业模式,映射出非遗工艺美术文创产品介入消费社会的范围和程度。由此可见,产业模式是非遗工艺美术文化产品与文化价值持续性扩张和广泛性传播的动力之源。非遗工艺美术蕴含的文化价值是文化产品附加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塑造品牌的重要价值依据。[8]文化产品产生的持续性影响,会积聚成为文化品牌效应。非遗工艺美术形成的文化品牌囊括了传统工艺美术的观念要旨和美学精髓,亦体现了对现代设计理念、产业化和品牌运营模式的认同与兼容并蓄。以当下活跃的国潮文创设计为例。国潮文创设计以中国特色文化元素作为关键的设计要素,巧妙地融合时下流行的设计手法与视觉样式,体现了一种以传统文化价值作为品牌号召力的创新设计。这种创新设计是由追崇传统文化价值的消费需求促进形成的,此消费动机中包含着强烈的民族身份意识与文化归属感。借鉴国潮文创设计的成功经验,将非遗工艺美术中的传统造型改造为具有强烈个性视觉特征的IP角色,采用品牌策划营销的方式将非遗工艺美术的视觉符号与文化内涵推广开来。[9]围绕非遗工艺美术产品的文化价值来构建其价值模型和产品体系,进一步对非遗工艺美术IP品牌策略予以深入研究与实践,设计开发系列性的衍生品(图4),沿着“文化商品——文化产业——文化品牌”的发展路径,逐级深化功能价值,使非遗工艺美术的文化价值与商业价值能够通过品牌化的创新设计得到极大提升。
结语
创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具有指向未来的能力。通过实施创新设计的策略和路径,使非遗工艺美术重新融入现代视觉环境和生活空间,得到更加深入的理解和广泛的传播,也令传统文化的精神要义能够契合现代社会的发展主旨。以人为本的活态化传承,归根结底是通过创新意识和设计实践来表达人对传统文化和现代精神的真实需求。因此,创新设计的策略和路径需要在传统非遗工艺美术的视觉形态、表意内涵和功能价值诸方面做出突破性贡献,才能够强而有力地助推非遗工艺美术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传承。
参考文献
[1]陈少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动漫化传承与传播研究[D].山东大学,2014.
[2]李南南,卢章平,李明珠.设计视域下非遗研究态势的可视化分析[J].设计,2020(10):122-125.
[3]蔡新元,陈婧.多元与融合:数字媒体时代设计的转型与创新路径探索[J].传媒,2021(05):22-24.
[4]周屹.VR技术在艺术设计教育改革中的创新路径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1(09):126-128.
[5]许莉,路由.基于服务设计的非遗手工艺APP设计研究[J].设计,2020(09):32-35.
[6]袁宙飞.融媒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意衍生与传播——以年画为例[J].民俗研究,2021(03):71-77.
[7]章莉莉.非遗活态传承:重链手工艺和现代生活需求——章莉莉谈设计与扶贫[J].设计,2020(18):70-74.
[8]章莉莉,李姣姣.上海非遗活态传承与创新设计策略研究[J].上海艺术评论,2021(02):62-64.
[9]朱珠,吴艳丽,门子琦.对非遗文创产业发展的理性思考[J].市场周刊,2021,34(04):47-49.
社交媒体的实用性范文3
关键词:医学专业EAP 批判性思维 教学模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17.107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知识与人才的跨国交流日趋增加,医学院校对于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也必须顺应这一趋势,以满足本校学生毕业以后出国深造或者完成本专业相关领域继续研究的进一步需求。英语将成为一个日常使用的工具,它不仅体现在日常社交方面,也反应在学术素养方面。我们的学生应当具备在特定的学术环境下使用恰当的语言得体地表达自己的学术观点的能力。这样的人才培养目标就要求我们对医学专业领域学术英语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才能更好地为培养高素质国际化人才服务。
1 医学EAP教学模式的主要特征
医学专业英语(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 EAP)教学的目的是以学术研究为导向,为社会培养科研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维,毕业后可以从事国际性医学交流和合作的医学人才。医学英语EAP的主要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1 人才培养目标
具有学术素养的医学专业人才必须能够自如地用英语完成文献阅读,搜集研究所需要的学术资料,批判性地提出自己就学术方面独特的意见,熟悉医学论文的写作程序并能独立完成论文,可以在国际性学术会议上发表自己的学术主张,并参与学术讨论,可以与出国进修学习更好的衔接,不断接收国际最新的医学研究前沿知识,达到终身学习的目的。
1.2 参与性
语言的输出驱动理论认为,输出需求驱动语言学习者获得语言技能的方向和形式。简单的说,只有让学习者产生需要使用语言的必要性,才能促进学习者主动接受教师教授的语言输入的内容。医学英语EAP体现了学生在实际工作和学习中产生了对专业英语学习需求,从而产生了良好的学习动机,并且成为专业英语课堂的主体,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
1.3 实用性
医学专业英语的实用性教学是以培养科研型学术性医学人才为目的。它的教学内容要与学生将来需要面对的实际工作和科研需要结合起来。因此,它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2 医学EAP教学模式的实施
我校医学EAP的教学现状是:大三大四的医学英语教学跟大一大二的大学外语衔接性不强,特别是在教学内容上,我校医学专业学生采用的教材内容过于深奥,语言过于复杂,跟大学外语教学阶段有着明显的断层,不能帮助医学专业学生转型到专业性学术科研和实际工作的需要。教学方法过于传统,忽视了对于学生的专业学术性批判思维的形成和科研能力的培养。目前,医学英语的教学模式主要是阅读加翻译。
2.1 优化课程设置
长期以来,我校医学专业英语课程只设置单一的阅读课,而没有听力、会话和写作课程,这样的课程远不能满足医学专业学生学习深造及实际科研工作需求。因此,我们在公共英语教学结束后,于第三和第四学年开设医学专业英语课程,同时,对于大二以上直到研究生阶段的,凡是通过国家大学外语四级考试的学生,开设学术英语医学专业选修课。我们每学期将一教学时数由36学时增加到70学时。除了传统的医学专业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外,增加基于网络模式下的自主学习平台,用于满足学生课后对于阅读量、专业词汇量以及听说材料的扩充需求。
2.2 改革教学内容
医学英语的教学题材不能仅仅强调语言技巧,必须围绕学习内容的专业性和时效性,以及语言知识的可接受性和可理解性作合理取舍,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结合语言的使用目标情景,增加音频和视频教材、网络自主学习平台、网络化反馈机制。实现集纸质教材、多媒体教材、网络教材、网上资源于一体有机结合的立体化教材。在实际教学中,在阅读方面,我们以医学知识为主题,每一单元设置一个主题,教师利用各种媒体选择摘录以严谨的科技语言文体论述具体的医学知识的文章,既提高学生阅读医学文献的能力,也为医学英语写作提供习作的机会,帮助学生了解学术论文的写作流程,训练学生对于文献的归纳总结能力,以及基于文献阅读基础上的自主批判性思维能力。
2.3 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医学生实际应用语言的能力
传统的医学英语教学课堂往往是教师一言堂,学生在被动地接受。这种教学方法不利于对学生接受程度的评估,也不能充分考虑到学生的需求,更不利于培养具有批判性思维和学术研究能力的人才。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对学术英语学习的需求改变教学模式,将单一的翻译模式改成多样化任务型语言技能训练,加入个人表达、结对活动和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活动形式。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学术医学专业英语教学不是高、深、难的专业知识教学,也不是仅仅传授英语语言技能的教学,它属于专门用途英语教学范畴。它顺应了大学英语的发展趋势,是能够满足医学专业学生对医学英语学习的实际需要的。笔者认为,以培养具有学术素养的国际性医学人才为目标的医学专业EAP是符合专门用途英语教学规律的,也是完全可以在医学院校推广实施的。
参考文献:
[1]姜丽.医学高专开设专业英语课程的必要性及教学方法初探[J].继续医学教育,2003,17(6):44.
[2]吴颜岭.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应坚持实用性[J].职业时空,2008,4(3):72.
[3]刘伟荣,王俊林,常蕾等.基于计算机网络模式的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初探[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8,22(3):220.
[4]陈晓明,张建佳.以实用性医学英语教学为基点 促进医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J].西北医学教育,2005,13(1):90.
社交媒体的实用性范文4
《V-MARKETING成功营销》:在您眼中,社交网络是否具有营销功能?
Chrysi:首先我认为我比较了解社交网站的复杂现状,作为一个积极的Facebook用户,我对“整个游戏”感到很适应,我与一些一度失去联络的朋友重新联系上了。自这一个月以来,通过社交网络营销,我们的电影评论网站,也确实看到了回报――用户注册量不断提升,网站流量也在增加。所以我想分享下进行社交网络营销首先需要采取的五个步骤。
《V-MARKETING成功营销》:这五个首先应采取的步骤是什么?
Chrysi:它们依次是:1、不要推销,而是参与。通常,品牌都贪婪地将社交网络看成是一种快速接触到目标消费者的方式。请留意这些注意力飘浮不定、挑剔的公众吧,你需要参与到社区当中,并且对之有所贡献,如果你期望从网络社区获得什么回报的话;2、清楚谁会是你的受众,并且让他们开始了解你,你本人,而非你的公司;3、安之若素,随他们评论吧。在所有的现代营销中,你必须接受这个现实――你永远不可能控制信息的传递。你应该把这些网站当成是一个聆听、学习、对话的机会,并且根据用户的需求来完善产品;4、这是项马拉松比赛,而不是冲刺跑。成功社交网络营销是一项长期策略,不能一蹴而就;5、拓展你的接触面。“只要我建立了社交网络,人们就会自动加入”这种想法是不切实际的,你会被消费者遗忘的,只有不断互动才会被他人接受。另外,考虑在你的主页上加进一些特色吧,Widgets(桌面工具软件)无疑是最热门的。关键在于制作一些人们真的想看到的、有娱乐性或者实用性的东西,这样人们既可以自己使用,也可以转发给别的朋友。
Chrysi Philalithes MIVA全球营销及公共传播执行副总裁,资深营销人。
访谈二:移动营销经验谈
《V-MARKETING成功营销》:您认为移动营销的关键何在?
Lars:成功的移动营销关键之一是:理解如何创造并维系你的移动受众群。鉴于我们曾经为品牌以及内容持有商创造“适用”的移动网站之经验,我们将重心放在一些最有成效的实践经验上,确保网站可以吸引受众的重复访问。
《V-MARKETING成功营销》:请您列举一些最有效的移动营销途径?
社交媒体的实用性范文5
关键词:中职数学 学习兴趣 方法
兴趣是最好的学习引导老师,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由于缺乏升学考核压力,因此在数学学习上,学生缺乏一定的学习动力。因此要积极的做好学生兴趣培养,让兴趣促动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投入感。兴趣培养需要从多方面着手,要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内容的实用性、趣味性,需要在教学形式与内容上有效的符合时展与学生内心诉求,从而有效的激发学生兴趣。
一、中职数学教学现状
在中职数学教学中,一般情况下多属于教师单方面传授知识的方式开展,缺乏有效的师生互动,甚至部分学生注意力根本没有集中在知识点上,注意力分散,讲小话、玩手机与睡觉的情况较为普遍。一般教师在不打扰其他学生学习以及课堂安静的教学氛围下,会相对的放任学生的个人行为,从而达到一定纵容性。同时学习压力较小,考核容易通过,甚至不会影响个人的升学与毕业,因此学生缺乏对数学学习的严谨态度与动力。同时课堂教学形式与内容较为沉闷,与学生生活与未来就业工作情况差距较大,实用性较低,学生在心理上认为数学学习没有实际价值。
在教师教学考核上,缺乏对教学内容与形式的水平的反馈,由此教师本身缺乏对教学积极改良的动力,更多情况下凭借教师个人教学兴趣而定。同时教师由于生活压力较大,没有充分的精力投入到课程改革中,教学工作任务较多,对于课堂教学无法投入更多精力。在一定区域还存在教学理念闭塞的状态,缺乏对中职数学教学的前瞻性引导,甚至受制于整体的学校的教学理念与规范管理。
二、中职数学教学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对策
(一)提升数学内容实用性
在中职教学中,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实干能力,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保证学生较好的就业能力。在数学教学中,也需要有效的服务于职业化教学宗旨,让数学教学内容更好的服务于学生实际工作与技能提升。例如在财务专业学生生,可以更多的将财务相关数学案例作为教学内容,让教学内容与实际职业技能的紧密联合。其他专业学生也需要掌握基本的数学能力,有效的提升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所涉及的数据信息处理能力。或者提升数学教学对学生生活的帮助,例如日常的商品购买、投资理财等内容知识的运用,让学生有更高的数据敏感性与处理能力。
(二)联系社会热点与学生关注话题
教师要与学生做良好的互动交流,积极的了解学生日常关注话题。可以与学生进行网络社交平台的交流互动,例如微信、QQ等,通过对学生日常生活的关注或者话题交流来了解学生生活状态与关心的话题,从而将相关内容引入到数学教学案例中,让学生充分的感受到数学学习不是枯燥的理论,与日常生活有密切联系,关系到每个人的生活与工作。同时可以多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将社会热点问题中所涉及的数学问题进行对应的教学举例说明,拉近数学理论知识与学生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让学生学会对社会事务采用数学思维做有效分析,而后达到去伪存真和了解事务本质的效果。
(三)巧妙的设置提问
在课堂教学中,需要通过适宜的数学提问来引导学生思维扩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课堂进行中需要通过不同设问来辅助课程推进。首先在课堂开始阶段,可以引入热点话题做悬念性的提问,让学生带着问题来进入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针对知识点做对应由浅入深的提问设置,让各知识点有效加深印象。在课堂尾声可以对课堂学习进行回顾性分析提问,加大问题的综合知识涵盖范围,同时可以反问学生对于知识点学习的疑问或者感受,充分的将话语权转交给学生,避免教师满堂灌,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在课堂尾声的反馈性提问中,充分的了解学生实际感受,包括对于知识难点,课程教学形式与内容的不满意问题,有效的针对学生的感受做对应的课程教学改善,让学生真正获取到自身需要的教学模式。
(四)积极运动多媒体与网络资源
在教学形式上,可以多采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一方面可以有效的提升课堂节奏,避免课堂节奏较慢而变得异常枯燥沉闷。另一方面可以获取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来丰富教学内容,让教案内容变得生动活泼,趣味丰富,避免传统板书教学书写不规范或者内容展示呆板的滞后性。
中职数学教学需要依据学生情况,满足学生学习诉求,符合时代对人才的要求,有效服务于职业化培养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数学教学提升实际价值。在兴趣引导下来帮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实用性等多种实际价值,拉近数学学习与学生生活的距离。
参考文献:
社交媒体的实用性范文6
1社交网络的发展现状
互联网及社交网络应用的发展,为消费者搜索与分享信息提供了重要手段。根据艾瑞网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8月,PC端社交服务月度覆盖人数为7亿人,同比增长10.7%,环比增长0.8%。在总体网民当中的渗透率为96%。社交网络平台人们注册身份的真实性,将线下的关系网复制到线上,利用这些关系网传播信息更具有真实性,对于任何想要吸引消费者的企业来说,了解社交网络变得极为重要。同时它也促进了品牌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然而现在对于在社交网络环境下营销信息传播的影响因素并不完善,有待人们进一步的研究。目前的社交网络正在涵盖以人类社交为核心的所有网络服务形式,成为了互联网发展的一个重要部分。目前社交网络在世界各地均有知名的网站分布,如欧美的Facebook、Bebo、Xing、Myspace,亚洲的Mixi、开心网、人人网等等。2013年,全球社交网络的普及率为17.3%,2014年将达到20.4%,社交网络的登陆人数多达全球互联网用户的三分之二,超过了电子邮件,成为全球第四大受欢迎的互联网服务。社交网络逐渐成为网上信息传播的一种重要平台。在各大社交网站中还产生了一种类似现实的媒体,简称为社交媒体(Social-media)。这种新型社交媒体的出现无不对整个网络信息交流起到了促进作用。基于社交网络信息传播的便捷性、实时性,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社交网站在网络营销中的作用。
2社交网络营销的发展现状
社交网络以其普遍性、其用户的数量和信息的传播速度等特点成为互联网上发展迅速的一大网络平台。正是由于这些特点,伴随着社交网络的发展,出现了一种新的营销模式,社交网络营销。社交网络营销的产生具有其必然性,随着社交网络的不断发展,信息的不断传播,使得社交网络成为信息交流的聚集地。因为社交的重点在于建立关系,任何用户之间都可能存在一张或大或小的关系网。而整个社交网络的强大关系网便能支持营销者们业务的发展。目前,社交网络已经成为互联网上用户的聚集地,在整个社区中聚集着互联网上大部分的用户。通过分析发现,在社交网络中他们是直接面对消费人群,并且人群集中、宣传直接、可信度高,相对于现实来说更有利。在社交网络中,营销者完全可以组织特殊人去对其进行重点和特定目标进行关注。
二、社交网络营销发展存在的问题
本研究在研读社交网络及社交网络营销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出社交网络环境下营销信息传播的影响因素,提出研究假设,并且在此基础上对各个研究假设进行了实证分析。本研究主要解决以下一些问题:(1)社交网络用户联系时间不确定性已成为信息传播的一大障碍,这使得信息的传播出现断续性,容易导致营销信息被淹没,传播过程过早终止。(2)社交网络中信息的传播依赖于用户的个人喜好。虽然它的信息传播速度快,但受用户的选择而限制。(3)社交网络营销信息的内容有没有趣,营销信息内容的专业性的强弱,都会影响传播者对信息的传播。(4)对于传播者而言,传播者口碑的好坏也会影响下一个传播者对信息的传播,所以这需要建立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才更有利于信息的传播与扩散。通过上述分析发现,存在一些影响企业营销信息扩散的因素。所以要使企业能够更好的利用社交网络平台进行营销,我们就需要解决社交网络用户传播信息的动机和影响社交网络用户对营销信息的传播意愿。根据关系营销和在线消费者行为理论,本文以信任-承诺模型为核心,整合个人声望因素,建立面向社交平台用户的企业营销信息传播意愿模型,针对各大社交网站,研究用户传播企业营销信息的动机,并确定不同因素对信息传播的影响程度,为营销者深入了解消费者传播信息的内在动机,有针对性地制定和调整营销策略提供依据。
三、营销信息传播意愿的影响因素
1感知有用性
感知有用性是指使用者感觉到使用一种特定的技术会增加工作绩效提高作业程度。1989年,技术接受模型是Davis1运用理理论研究用户对信息系统接受时所提出的一个模型,提出技术接受模型最初的目的是对计算机广泛接受的决定性因素做一个解释说明。技术接受模型提出了两个主要的决定因素:①感知的有用性(perceivedusefulness),反映一个人认为使用一个具体的系统对他工作业绩提高的程度;②感知的易用性(perceivedeaseofuse),反映一个人认为容易使用一个具体的系统的程度。Davis(1989)认为感知有用性会影响技术使用者想要采用某项技术的意愿。
2社会影响
社交网络用户在对营销信息传播的时候,会受到周围人的影响,他会很在意他的亲朋好友、同事、上级的看法和意见。如果对其重要或是有一定影响的人,会促使用户把营销信息传播下去,传播时,会对社交网络用户产生影响,若社会影响越大,用户传播意愿越强,越能促使营销信息传播行为。
3感知易用性
感知易用性被定义为使用者利用新系统、新技术需要努力的程度或者期望使用该系统的容易程度。这个变量在本论文中主要是指用户使用社交网络的方便程度。使用社交网络很方便,以百度贴吧为例,使用百度贴吧最重要的特点就在于,他利用自己在搜索引擎领域的知名度与地位,通过关键字查找同道者,通过简短的文字就可以进行交流,而且在移动客户端都可以进行,所以用户的感知有用性越强,社交网络用户的传播意愿越强。
4传播信息的交互性
所谓信息交互是指自然与社会各方面情报、资料、数据、技术知识的传递与交流活动。本论文将交互性定义通过互联网和网络技术,基于百贴吧使用者与参与者之间进行的双向信息互动的程度。在百度贴吧上进行各个主题的相互讨论,可以通过在线发言、评论还有回复等方便地表达意见并与他人交流。百度贴吧使用者可以在线与企业工作人员进行互动沟通,使用者能够更加了解企业以及对企业的信息进行及时反馈,和大众进行互动,借助社交网络这个平台,使消费者能够迅速锁定目标企业的商品信息,节省消费者的精力时间,降低获取信息的搜索成本,更能促进使用者积极传播营销信息的积极性,所以营销信息的交互性越强,社交网络传播信息的动机就越大。
5满意度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研究,顾客满意度反应的是顾客的一种心理状态。顾客的满意度,是指顾客对消费经历的满意程度。在本论文中满意度是指用户对他所使用的百度贴吧这个经历的满意程度。满意度的高低会影响使用者的传播意愿,从而影响对营销信息的传播行为。因此使用者对网站及传播的信息越满意,对信息的传播意愿就越强,对网站的归属感越强,传播频率就会增加,从而形成传播行为。
四、意见与建议
1营销信息设计
内容方面为了达到社交网络用户的期望的体验,即满足社交网络用户对营销信息传播意愿,企业营销信息在内容上应简洁易懂的同时要保证内容对用户来说是有用的信息,保证信息的实用性、可靠性、权威性;以便能够提升用户的归属感,所以企业在设计营销信息时,可以以别出心裁的形式来表现信息的内容,比如微电影、图片、名人语录、音乐等等来表现。使用户在使用信息的时候会产生视觉与心理的享受与冲击,增加用户的粘性,使用户产生传播信息的动机,另外就是利用现当代的主题与焦点和结合流行元素创造出来的营销信息的内容更加贴近用户的心理感受,使用户的社会认同度增加,从而增加转化率。
2营销信息的投放
平台方面企业在投放营销信息的时候要重视对社交网络平台的选择。口碑良好和用户活跃度高的社交网络平台对于企业的营销信息传播颇为有利,更加能促进用户对信息的传播。
3企业自身发展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