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如何理解社会化媒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如何理解社会化媒体范文1
对于每一个CEO而言,社会化媒体不仅是一个新概念和新媒体,更是一个“创新的社区”、“学习的社区”和“沟通的社区”。社会化媒体的使命和价值也不仅仅是帮助企业建构关系,营造有助于其生存、发展的和谐生态环境,更重要的在于促动企业从战略、组织以及文化等实现向新型组织的转变。
眼下,有关“社会化媒体”的书出得不少了,但大多还是集中在如何应用、如何管理的层面上。前不久,有位企业的CEO找到我,劈头就问:“你们《新智囊》杂志也介绍了不少有关社会化媒体的书,但老实说,我看了几本还是不得要领,你能否用一句话告诉我它的企业价值?”
这句话还真让我犯了难,但我知道,企业家的视角与大众确有不同。在一般人看来,社会化媒体的应用,“自媒体”以及“个人化”的角色更浓厚一些。而企业家则不同,他们视角大多不是“个人”而是“组织”,因此,社会化媒体一旦进入“企业级的应用”,其组织的视角就成为了必然,“社会化媒体的企业价值”也就成为了“社会化媒体企业级应用”这个不可回避的话题。
回想起自己作为一名“管理者”,对于社会化媒体从认知到实践,再到新的认知,其路径并不“平坦”。记得,大约在2010年,智囊传媒内部的一次“学习会”上,一位年轻员工“达人”正滔滔不绝地给大家分享她对社会化媒体的理解与体验,同时呼吁智囊旗下的《新智囊》与中国管理传播网“摒弃传统的刊网合一思想”,把自己转变成“正真的社会化媒体”。期间,她用了大量的当时极为“流行”的网络语言——“神马”、“浮云”、“给力”、“闹太套”、“鸭梨”……听得我这个刚刚40的人云山雾罩、恍如隔世!可鉴于自己的所谓“领导身份“,又不好意思当众提问,只得私下里悄声问旁边一位正听得津津有味的“80后”——“‘神马’是什么呀?”没想到就是这小小的一问,竟惹得全场爆笑!在以后相当长的时间里,这句话也成为了公司里的一句流行语。
其实,我心里明白,当年像我这样对社会化媒体几乎一无所知的CEO还有不少,甚至很多!只是,大家处在这个位置上,没有像我这样“不耻下问“罢了。但很快,”社会化媒体“就不是你想不想知道,而是你必须知道的事儿啦!因为就像我遇到的情况一样——这个社会以及你的员工已经发生了变化,你怎么办?社会化媒体所引发的变革已经不是传播手段和舆论环境了,它正在引发的是一场企业的变革与创新!
近几年,随着网络的普及,社会化媒体的发展速度十分迅猛。应该说社会化媒体的出现,给整个企业级应用带来的不只是一场技术性的革命,而是在认知、方法上甚至在管理的体系等各方面都产生了一系列影响。但企业在面对这一新生事物时,总是显得盲从、不知所措。换句话说,企业在如何应用社会化媒体方面,表现得不尽如人意。就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蒙牛的官方微博就发出了对王小山的“黑社会般口吻的威胁”(此君写了批评蒙牛的微博),遭到了网友的“狂拍”,愣是把“蒙牛拍成了肿牛”!
由此可见,尽管短短的两年多时间里,社交媒体的操作方法与管理工具不停涌现,但在社会化媒体的应用上,大多数企业仍然在用既往的思维、原来的组织架构,甚至是不变的企业文化给予应对,还来不及对诸如社会化媒体的本质、企业可能带来哪些挑战做出清晰的认知,其结果就造成了看似简单、其实困难,预想与结果存在差异、无法获得利益相关者的认同,同时面临来自内部的巨大压力等等不良后果。
于是,正确认识社会化媒体的本质和价值,依然是企业不可绕行的关键命题。而社会化媒体的使命和价值也不仅仅是帮助企业建构关系,营造有助于其生存、发展的和谐生态环境,更重要的在于促动企业从战略、组织以及文化等实现向新型组织的转变。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化媒体在企业中的价值不仅仅是营销和公关,其更重要作用的在于推动传统企业向社会化企业转型!
我们之所以下这样判断,还是基于对企业组织发展的理解——
大家都知道,“如何让‘个人梦想’变成‘组织梦想’?”“如何让‘个人的坚持’变成‘团队不懈的努力’?” 是管理者的重要使命和责任。
在传统的管理体系中,企业组织为了实现其既定的战略目标,唯一手段是强化组织职能的管理,让组织内部的职能体系分工更加明确,流程更加清晰,管控更加有力,以期望达到组织效率的提升。但是,精心架构起来的组织在日益变化的时代,真的能适应这种变化吗?
事实证明,一味在组织职能层面上强化“管控的力度”和“效率的升级”并不能保证组织的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为新型组织的成长筑造出传统职能型组织以外的全新的创新、学习和沟通空间!而社会化媒体的出现,恰恰加速了新型组织的这个成长过程,并为其提供了重要的“创新、学习与沟通“的社区平台。
如何理解社会化媒体范文2
关键词 社会化媒体;领导干部;媒介素养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6)170-0058-01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化媒体层出不穷并迅速融入社会,渗入社会的方方面面。社会化媒体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模式,对信息传播格局带来巨大影响。社会化媒体出现后,网民的话语权得到释放,但是网民媒介素养缺乏,社会矛盾复杂而激烈,政府公信力的严重滑坡,这些因素导致政府机构或官员在大多数舆论事件中被推到风口浪尖。一系列舆论事件使人们对领导干部的媒介素养有了格外的关注,在社会化媒体快速发展的当下,领导干部的媒介素养已经成为政府执政能力强弱的重要指标之一。
1 社会化媒体视角下领导干部媒介素养的内涵
媒介素养一词虽然在20世纪30年代就已提出,但学界对其定义尚未达成共识。运用较为广泛的是1992年美国媒介素养研究中心给出的定义:媒介素养是指人们面对媒介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社会化媒体的快速发展,进一步凸显出了媒介素养的重要性,媒介素养的内涵也在逐步扩大。大部分的媒介素养理论研究是基于传统媒体,将研究对象――受众作为纯粹的信息接收者。社会化媒体不同,大众不是简单的消费者,更是信息的制造者和传播者,在信息传播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领导干部首先是一个社会人,社会化媒体必然渗透至每一个领导干部的工作与生活之中,所以,领导干部也具有信息传播者和信息接收者的身份,与普通群众不同的是,领导干部在一定程度上还是信息的管理者,他们使用媒介、利用媒介的能力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力更强大。具体来说,领导干部的媒介素养主要包括:一是使用社会化媒体的技能,正确认识社会化媒体在信息传递中的角色和功能,善于利用社会化媒体获取信息、知识。将社会化媒体作为提高自身知识修养、优化知识结构的工具之一,最大限度利用社会化媒体提高自身综合素养。同时要学会主动借助社会化媒体声,加强借助媒体双向交流沟通的能力,积极引导舆论。二是对社会化媒体信息思辨的能力,社会化媒体提供的信息环境是复杂的,真、假、好、坏混杂,领导干部需要在信息海洋中保持辨证思维,对信息有理解、辨识、质疑的能力。
2 社会化媒体时代领导干部媒介素养存在的问题
1)对社会化媒体的角色、功能的错误认识。很多时候领导干部面对媒体说一些“雷语”,表面上看是媒体应对技巧的缺失,实质上是对媒体角色和功能的错误认知。我国的传统媒体属于“事业性质,企业运营”,因此,大部分领导干部认为媒体掌握在政府机关手中,这种观念即使在社会化媒体遍布的当下也仍然没有改观。同时领导干部忽略了社会化媒体具有的互动性、匿名性、即时性、非理性等传播特点,也不了解媒体的传播规律。错误的观念必然导致错误的行为,不习惯、不学习社会化媒体的属性、功能、角色定位等,面对媒体必然会表现出不知所措、傲慢无理等不良形象。
2)缺乏与社会化媒体及用户交流的能力。近几年,由于舆论危机事件的频频出现,使一些政府部门开始重视危机应对能力,但是这种危机事件的处理方式往往是以压制舆论、降低危机影响为出发点的。在舆论事件中并没有显露出解决事件的诚意,只是官方的技巧性的回应,甚至是高高在上的姿态,这种回应通常会适得其反,激化矛盾。我国的许多政府机关开始重视并使用社会化媒体,例如,公益性网站、政务微博等,但是大部分是为了完成政治任务,政务微博开通之后往往成为一种摆设,信息更新慢、反馈慢。许多领导干部利用社会化媒体的意识淡薄、态度不端正,让本应通畅而有效的交流渠道堵塞。
3)缺少对社会化媒体的信息辨证思考的能力。社会化媒体使信息高速增长,同时信息源也更多更加个人化,这使把关人的角色作用降低弱化,产生大量的虚假信息和情感色彩鲜明的信息。由于传统的传播模式的影响,作为受众的领导干部习惯单方接收信息而不去思考,容易被信息牵着鼻子走。
3 社会化媒体视角下提高领导干部媒介素养的方法
1)加强专门培训。每一个人都沉浸在社会化媒体之中,领导干部也不例外,但是在如何利用社会化媒体进行信息和公布方面普遍存在本领恐慌,他们渴望提高媒体知识与技能,但是学习路径甚是匮乏。大多数领导干部都非传播学专业,对媒介的特性、使用方法、传播规律缺乏认知,工作中研究媒体的机会又很少,这就需要对他们加强专门的培训。党校是一个组织能力强、政治理论水平高的部门,在领导干部培训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和重要的责任。党校应该看到媒介已然成为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党校可以设置专门的媒介素养课程,让领导干部充分了解社会化媒体、理解受众与传媒的复杂关系、提高利用社会化媒体与受众交流的能力等。媒体课程设置不必分层、分类,因为每一个人都在使用媒体,也都有可能成为媒体关注的对象,尤其是基层领导和窗口部门。
如何理解社会化媒体范文3
一个有效的社会化学习战略会促进组织的不断进步和提升。那么,管理者如何才能设计出适合组织发展的社会化学习战略?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首先理解什么是“社会化学习”和“战略”。社会化学习主要描述了我们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如何使用社会媒体平台,比如以社交和信息互换为主要目的的Facebook、Twitter、Google+、博客等,以及以学习知识为主要目的的维基百科(Wiki)等等。这里我们给出的定义是:社会化学习是一种没有计划,偶然发生的社会交流学习,它往往是在社会信息交流和交换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人们通过互相讨论交流最终获取知识,相互收益的学习方式。社会化学习无论对于在社会化媒体平台中的个人还是集体都是有效的。
当我为一个组织设计社会化学习战略的时候,我会首先使用一些战略分析工具,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组织所在的行业、组织和其他组织之间的区隔、传播媒介、组织发展的水平和速度、组织的经济状况和运营逻辑。针对这五个方面的分析提供制定战略的基础内容,但这仅仅是第一步。当人们在寻求和制定战略的时候,他们希望得到的是切实可行的战略规划。
一个真正切实可行的战略制定需要管理团队不懈的努力,经过实践的检验,不断地修改和完善,最终得到适合自己组织的社会化学习战略规划。对于组织内部的分析是制定战略的基础,例如成功关键因素分析,它可以把一个对问题定义模糊的战略规划变成一种可以量化的工具,定义出具体的步骤、流程、行业基准、成功的标准,这些量化的指标对于监督项目执行和衡量项目效果都具有指导性的意义。
社会化学习战略规划离不开社会化媒体。当你读完这篇文章,你就会了解我是如何有策略地使用社会化媒体在组织内推广社会化学习,由此来推动整个组织的不断发展的。
社会化学习推动组织发展
几年前,我为一家《财富》500强企业设计了社会化学习战略,这个案例在玛西亚・康纳和ASTD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托尼・宾汉姆的《新型社会化学习》一书中有详细的记载。我和这家公司都希望能检测一下该公司的学习和发展能力,因为这种能力对于组织内部的协作和学习非常重要,关系到组织的长远发展。
我和我的团队确定了该公司社会化学习战略的总目标:通过创建一种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和分享知识的企业文化,来提升客户体验。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首先甄别出了社会化学习战略规划成功的关键因素:
衡量知识分享对员工工作表现的影响
衡量知识分享对公司业绩的影响
使用知识共享提高公司和消费者之间的相关度
让人们更好地互相合作
整合学习和发展部门以外的资源以更好地支持部门内部的活动
为了从成功关键因素等级体系分析中得到最精确的结果,我们进行了好几个星期的深入探论。这个等级体系建立在最切合实际、最有执行力的成功关键因素的基础之上,分析的目的是最大化地确保战略的可行性。
例如,成功关键因素之一就是“提供一个让员工可以互相分享知识的有效机制”,也就是说我们必须定义一个组织管理模式,为不同类型的信息交流提供工具和平台。在此基础上,组织内部员工的交流和学习会带来整个组织的不断成长,另外,组织直接的信息也更容易吸引员工的注意力。
组织的发展和组织内部的知识交流之间是相辅相成的,组织的知识交流沟通越顺畅,组织的发展也就越快,越持久,反之组织的不断发展又进一步支持了组织内部的知识和信息交流。
一个组织内部的知识交流周期可以被分为六个活动:
1.建立社会化媒体
2.建立网上社区
3.集体认知
4.找到固有知识和实际操作之间的差距
5.推广新的或正确的信息
6.省略的卡通画家哈・麦克利尔德曾经创作过一些关于“社会化对象”的作品,他想传达的信息是:“社会化对象,简言之,就是某两个人相互交谈,而不是和别人交谈。人类是社会性动物,我们喜欢社交。但是如果你仔细思考,就需要首先为这种现象的发生找到原因。这个原因其实就是社会化网络之中的每个‘节点’,就是我们所说的社会化对象。” 在认识到社会化对象的重要性的基础上所做出的策略性信息推广,要比单纯通过普通培训或者直接告知员工的效果好很多。
当学习和发展部门也成为社区中的一个“节点”时,就非常容易和组织内部的其他“节点”互动交流,引导信息在组织中的传播了。同时,学习和发展部门也更容易看到组织内固有知识和实际工作中的差距,并向组织推广可信的高质量的新知识。那些旧的知识体系开始很可能会产生一些阻力,但最终必将被新知识所取代。
重塑观念的对话
知识交流周期中另外非常关键的一点就是周期的结束应该伴随着新的或有趣的信息推广,引起员工的关注和讨论。而如何推广新信息的方式是最终决定员工是否接受的关键。
员工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大多是非正式的,是在社交过程中的信息互换。所以如果组织试图用一种非常正式的方式,可能起不到社会化学习的真正效果。
相比之下,如果能够使用博客,更新维基百科信息,或制作播客等方法,利用组织中的关键信息传播人或小集体中的主要信息接受和者和分享信息,员工反而会更容易接受。最后,你可以用业绩衡量工具以及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工具来判断这种做法是否有效。
支持组织发展
体操比赛是夏季奥运会的重头戏。体操运动员起跳时,弹簧板中的线圈设计增强了起跳的力量,让运动员可以一跃升空,在空中做出各种漂亮的动作,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获得奖牌。
如何理解社会化媒体范文4
在信息社会之中,人们仍然需要通过阅读,特别是文字阅读获得资讯。电视、收音机、新闻站点,这些新旧媒体提供的海量信息是否能够真正增进人们对于世界的了解?
莫提默·J·艾德勒和查尔斯·范多伦在那本1940年初版的畅销名作《如何阅读一本书》中说到,“太多的资讯就如同太少的资讯一样,都是一种对理解力的阻碍。换句话说,现代的媒体正以压倒性的泛滥资讯阻碍了我们的理解力”。人们对于媒体技术和形式的过度追求,有可能让有价值的思想失去一部分市场。社会化阅读的现象带给我们的思考,远远超过关于阅读本身的讨论。
社会化阅读的技术路径
伴随互联网的发展,个人化阅读工具最早引起人们的关注并催生了一系列科技公司的出现。2005年,随着博客的兴起,人们的阅读来源开始从门户新闻向博客转移,RSS阅读器成为获取博客更新的理想工具,这种订阅工具帮助用户实现个人化的选择。2005年前后,从浏览器到搜索引擎,RSS着实风光了一阵,后来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到了2010年,以Flipboard为代表的应用掀起了新一轮个人化定制阅读的热潮,它为读者带来杂志翻阅的流畅体验,图文并茂。Flipboard能够通过自己的算法对个人信息流进行再筛选和排序。加上同时期微博的兴起,阅读行为在社交媒体和阅读平台之间,甚至和搜索引擎之间的产业链条已经初步建立。在用户喜爱的内容和移动终端之间,读者数据被多次分析、传递和增值。
关于社会化阅读的理解在国内有泛化的趋势,分享、互动、传播、社交,这些词汇广泛出现在许多文章之中。国外讨论社会化阅读时,一般围绕书籍、文章和电子书阅读器展开,而国内常见的提法似乎将新闻、微博、报纸、杂志、图片,甚至视频都涵盖进去,这使得问题容易纠缠不清。社会化阅读不等同于数字出版或数字阅读,它们是不同的概念。与几年前流行的个人化新闻资讯订阅和博客订阅相比,社会化阅读刚刚露出新的一角,那就是电子书,而亚马逊和苹果公司两个产业巨头在阅读产品与服务上的竞争则刚刚拉开帷幕。
社会化阅读至少可以从工具和认知两种角度来分析,从RSS订阅到电子书阅读器都属于工具的发展;从获得资讯、娱乐,到获得理解,促进思想交流和对话,则属于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组织、个体与社会之间在认知方面的增进。社会化阅读带来的变革,将打破地域、国家、语言、种族之间在文化交流上的障碍,促进人类文化的相互理解和认同。社会化阅读对于人类的教育也将产生深远影响,指导性的学习与自我发现的学习是贯穿人一生的两种主要的学习方式。任何学习都应该具有活力,思考是主动阅读的一部分,阅读中我们还会运用感觉和想像力,而这些都需要社会化阅读平台或工具的进一步创新,才能满足读者需求。
社会化阅读促使人们建立对话
虽然阅读本身带来的经常是一个较为独立的体验,但是从广义来看,阅读仍然可以被视为一种具有社会化特征的活动。从读书俱乐部分享观点到学校课堂上讨论作者的动机,阅读往往涵盖某些重要的社会组成部分。此外,即使读者没有这样明确的行为,他们往往也会就阅读的文字与作品本身展开对话,如质疑作者的观点或者对作品观念发表看法。从某种意义上说,在传统阅读行为中出现的读者加在书上的注释,可以视为阅读交互行为的一种标签。
这类注释在2005年之前通常保持着私有状态,许多在意书籍保存的读者会在购买的副本上勾画和书写。亚马逊阅读器Kindle具有公共笔记的功能,支持用户与朋友分享笔记。出版社基于苹果公司iPad推出的多媒体教科书,已经开始在美国众多小学和中学快速推广。印刷时代数字化的最后堡垒——读者数据,正随着数字出版业的转型,被越来越多的用户和科技公司所重视。
纽约大学媒体文化研究领域的副教授史蒂芬专注于文化领域研究,他在组织常规的专题论文计划时,决定做一个旨在展望未来的实验。“未来一本书将会变成什么样?什么时候它不再只是两页纸的结合或者只是纸上的文字?”史蒂芬的研究项目基于互联网免费运行,名叫“开放乌托邦”,任何人都可以浏览并注释。该项目可以作为社会化阅读的一个例子,其理念是“一本书不应只是静止的文本”。今天,一本书可以成为一个集合的社区,一个分享的平台,一本书可以记录用户反应及对话。读者与读者之间,读者与作品之间的交互最终都会融入这本书,成为一种“放大”的旁白。
围绕社会化阅读出现了一些像史蒂芬这样的先锋人物,也产生了一些社会阅读组织。他们的观念都是基于“促使人们相互间建立对话”而展开。“开放乌托邦”项目在创作共用协议下了首个版本,站点声明为:“开放阅读,开放复制,开放修正”。塔拉热莱娜是纽约大学嘉乐廷学院倡导个性化研究学习的英语副教授,她认为社会化阅读工具可以帮助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因为在文本周围保留讨论内容总是很困难,尤其对于那些需要表达自己独特观点的人们。通过一个开放的分享阅读平台,讨论内容会逐渐演变为文章的一部分,这也会帮助学生保持对于这篇文章的关注。卡罗尔哥德史密斯是一位教授当作的诗人,他在宾夕法尼亚大学进行的“无创造性写作”课堂中解读罗兰巴特的《作家之死》。哥德史密斯在课堂中要求每个人都作出评论。“这个工具产生了大量的讨论”,“每个人都会在他们阅读的时候作评论,这真是太令人激动了。”
版权问题限制了社会化阅读的发展,出版商不愿意将有著作权的作品公开于网上。虽然针对社会化阅读存在许多批判之声,但是在移动终端和网络平台上,学生们确实在增加阅读。阅读的时候与人交流,这无法说是好事还是坏事,取决于读者的阅读习惯和每个人的进一步选择。
链接
这种以读者为核心,强调分享、互动、传播和社交的全新阅读模式,我们称之为“社会化阅读”,它是相对于传统以书为核心,以内容为主的阅读模式提出来的,它更加注重人,注重阅读的社交(关系),倡导UGC、共同传播和共同盈利,在多方位的互动基础上,实现阅读价值的无限放大。
如何理解社会化媒体范文5
【关键词】社会化媒体;危机公关;话语;修辞
社会化媒体所带来的影响之一,就是危机事件传播的速度加快、冲击面扩大、破坏力增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除应结构性、系统性地面对和处理危机事件本身外,还需要我们回到社会化媒体这一新的传播渠道和由其带来的新的媒介生态,从中把握危机事件中舆情传播的规律,研探危机话语的修辞应对策略。即:我们应依据社会化媒体的传播规律、话语调性和动态情境,来调整我们的危机公关话语,找到最佳的危机公关话语修辞策略,最终转危为安,甚至完成一次完美的“逆转”。正如倪宝元教授指出的那样,修辞作为一种话语实践,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1]。或按刘亚猛教授所言,是“取得理想的交际效果”。[2]那么,如何提升危机公关中的话语修辞技巧,实现与利益攸关方及公众的良性互动和积极对话,“化危为机”呢?本文认为,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做。
一、准确把握社会化媒体的传播规律,说能正面联接用户的话
危机是对社会常态的背离,此特征先在地决定了它具有较高的传播性。危机有可能由自然因素诱发,也可能因人祸或社会问题诱发。但不论诱因为何,也无论涉事主体大小,在当下的传播生态中,如果不能准确把握社会化媒体的传播规律,危机中的公关话语不仅无法帮助解决危机事件本身,无法帮助修复组织与个人的形象,更糟糕的是还可能引发次生危机或说次生舆情,进而令局面难以收拾。
以2015年天津港“8・12”特大爆炸事故为例。《焦点访谈》在8月18日的节目中了“天津爆炸现场测出神经性毒气”的信息。可是,在次日的新闻会上,天津市环保局环境应急专家组组长包景岭却如此回应:“《焦点访谈》是听谁说的,我们昨天12点半还在开会,没有时间看《焦点访谈》。”此言一出,舆论哗然。如果是在前社会化媒体时代,公众由于没有掌握麦克风,对此回应的评论难以在大众传播平台上回旋往复、扩散声音、表达态度。但是,社会化媒体的传播规律却令“雷人雷语”快速蔓延、点燃情绪。尽管社会化媒体与传统媒体都具有建构不同主体之间关系的能力,但后者重在“撒播”,关系的确立或者说信息的“落地”情况,是模糊和不确定的。社会化媒体不仅具有至少等量于传统媒体的“撒播力”,还拥有传统媒体所不具备的强大的“联接力”。[3]而“联接力”是促成信息抵达用户“最后一公里”的关键。在社会化媒体中,决定用户是否转发、评论一条信息的关键在于它能否具有“价值共识”,能否形成“情感共鸣”,以及能否实现“利益共振”。包景岭的回应暴露了其对舆情的漠视和对舆情信息掌握的不及时、不到位,暗合了部分网民对于政府官员不作为、乱作为的对立想象,因而被网民广为转发、吐槽。
准确把握社会化媒体的传播规律,练就说“正面联接用户的话”的能力。其中“正面联接”指的是,危机公关话语传导的情绪应是正面的、建设性的,而非对抗性的、破坏性的。它或者能调动社会情绪和力量共同应对危机,或者能在危机中获得公众的宽容和理解。而上述包景岭的回应引发的则是“负面联接”――受众认为发言人应该清楚的事实,包景岭非但毫不清楚,还觉得不知有理,于是受众被激怒,进而将对包景岭个人回应的不满扩散到对整个危机事件处置的不满,导致危机舆情管控的难度大大增加。那么,我们如何通过修辞策略来实现危机中的“正面联接”呢?中央气象台在2016年的一次微博表现可被视为危机公关话语修辞中说“正面联接用户的话”的案例。
2016年11月中下旬,中央气象台连续暴雪预警。但是,当11月21日北京终于迎来这个冬天的第一场雪的时候,北京市民发现――根本不是暴雪。于是,一时之间,网友纷纷吐槽天气预报不靠谱,质疑中央气象台的监测水平。对此,中国气象台在当日上午即通过官方微博向北京市民表达了歉意。这份致歉虽不正式,但却取得了“正面联接”的传播效果。微博全文如下:“#今冬北京初雪#通知:原约定于今天来的暴雪,因半路气温过于热情,把‘白茫茫’变成了‘湿漉漉’!这场雪如果下大了肯定不小,如果下小了也肯定不会大,请市民原谅!老天爷不容易,气象台就更难了!具体情况等下完后气象台会向市民汇报。气象台温馨提醒:今天下午如果不下雪,明天不下雪的话,这两天就没有雪了。气象台郑重劝告美女们最近几天不要穿裙子,容易被撩,雪是好雪,但风不正经!(捂脸表情包)”这条微博通过调侃的方式,解释了暴雪变小雪的原因,表达了气象工作的不易。最后,又将温馨提醒和天气预报有效结合,一句“雪是好雪,但风不正经”,不仅令人释怀了天气预报的偏误,还被“幽了一默”。该官微小编通过拟人的修辞手法,将“风”人格化、诙谐化,形成了“正面联接”的效果。很多网友转发了此微博,令中国气象台官方微博意外地迅速圈粉。
二、准确把握社会化媒体的话语调性,说能建立良性互动的话
危机公关中的话语要实现“正面联接用户”的效果,就必须准确把握社会化媒体的话语调性――反权威、不说教、拒绝居高临下,懂娱乐、擅解构、知平等对话。
传统媒体是线性的以传者为中心的媒介,而社会化媒体的网状传播结构则决定了它的去中心化和圈层传播效应。不同的传播结构必然产生不同的话语调性,能否准确把握社会化媒体的话语调性,说能建立良性互动的话,将决定与用户能否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而良好关系的建立,则往往可以为危机的化解找到突破口。
2011年6月26日,一则《会理县政府网站惊现磁悬浮3领导!》的图文帖子在“华声论坛”等网站被疯狂转载。图中,三位领导的影像“漂浮”在公路上方,PS痕迹极为明显,引人发笑。网友将之调侃为“磁悬浮3领导”,称这张虚假的磁悬浮照真实地反映了领导干部中存在的浮夸、不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短短数小时,网友的疯狂转帖就将这个偏居四川西南端、原本毫不知名的小县城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然而,值得赞赏的是,仅用了不到48小时的时间,四川省会理县便成功地化解了汹涌的舆情,将“会理县政府形象危机”漂亮地逆D为“会理县旅游宣传契机”。其中,悬浮照的制造者孙正东与网民的诙谐互动,娱乐化地解构了网民的质疑,对危机的化解发挥了重要作用。
6月27日,孙正东在与官微同步致歉微博的同时写道:“本人近段时间,将闭门苦练PS技术,欢迎大家指导。”“苦练”,意在说明自己的P图技术的确太差,它是事件遭遇网友吐槽的重要原因。“欢迎大家指导”,则彰显出一种学生心态,迎接网友对他的“帮助”。借助这条微博,孙正东机智地回避了悬浮照引发的网民对官员工作作风问题的质疑,通过将自己归入PS技术社群,放低身段、虚心讨教,来博得网友对其个人的好感。当然,孙正东并没有止步于个人不良影响的消除,他还尝试通过肯定网民的P图狂欢来尽量缩小事件余波:“听说PS还在继续,会理领导表示鸭梨很大。他们不仅要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处于飘浮状态、还要全球各地的跑、有时甚至还得穿越去参加开国大典什么的,很忙很累的有木有?!麻烦各位大侠放下鼠标,高抬贵手,别再玩了。那些执迷不悟的‘顽固分子’,悄悄提醒下,小心领导组织拆迁办去你家拆电脑哦。”“鸭梨很大”、“有木有”,表现了孙正东对网络热词的娴熟运用;对因被PS而“全球各地的跑”、“穿越”的领导的描述,则在肯定网友创造力的同时,道出了领导被网友娱乐的无奈和不堪;“大侠”称谓,把自己和网友共置于同一片“网络江湖”,营造了共在感;“拆迁办”三个字,则巧妙运用了公众对这一部门刻板印象的移情效果。尽管网民的P图狂欢不会因为孙正东的“央求”而改变,但却可以因此间的话语修辞策略有效形成良性互动。接着,孙正东开始借机宣传会理的旅游资源,并保证这些图片“没有被PS过”。
可见,准确把握社会化媒体的话语调性,用互联网话语回网民,就可以有效建立良性互动,为危机的化解甚至契机的营造创造条件。
三、准确把握社会化媒体的动态情境,说能建立用户认同的话
危机是一个动态演进的过程,社会化媒体对于危机的呈现也是一个动态演进的过程。在危机的不同演化阶段,用户的心理是完全不同的,危机公关话语(新闻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危机公关话语)不能逾越用户在不同阶段的心理诉求。即必须准确把握社会化媒体的动态情境,只有在对的时间说对的话,才能获得用户的认同。
仍以天津港“8・12”特大爆炸事故为例。救援工作刚开始,天津媒体就大力报道消防官兵救援的英勇行为,被网友批评为“哥德”模式,是在“消费灾难与悲情”,认为这种报道有把“悲歌”偷换为“赞歌”之嫌,其本质是要转移追究事故责任的注意力。网民的批评在社会化媒体上很快获得了普遍性的认同。天津媒体的悲情报道遭到了网民的抵制。究其原因,事故出现后民众最想知道的是灾难的起因,最需要的是权威性的解释。这是人祸而非天灾,谁来担责?天津媒体对消防官兵的报道并非失实,但错在时机,错在用力过猛。且这种用力过猛和新闻会上“我不知道”的无力,形成了鲜明对比。因此,其遭遇抵制和批判也就不足为怪了。
同样是灾难,“东方之星”沉船事件中危机公关话语的运用则充分注意到了社会化媒体的动态情境。事件一开始,主流媒体就占据了舆论的制高点:解释灾难发生的原因,不断实时更新救援情况。在“头七”期间,又对现场哀悼和群众性悼念活动进行了报道,有效疏导公众情绪,体现党和政府的人文关怀。除对救援工作全力宣传外,媒体还在善后工作时段推出了“小城大爱”、“黄丝带”等报道,向全国人民展现了监利这所小城在灾难中表现出的爱与温暖:市民如何为遇难家属解决住宿问题,出租车司机如何为遇难家属和工作人员免费提供接送服务。围绕整个危机事件的处理,相关部门通过主流媒体既及时回应了公众的知情权,又充分满足了公众情感宣泄的需要,在动态情境中说出了能建立用户认同的话。因此,准确把握社会化媒体的动态情境,实时、适度的言说,涉及危机公关话语中分寸的拿捏。
综上所述,充分利用社会化媒体的传播优势,凭借得当的危机公关话语策略,顺势而为,就能取得四两拨千斤的效果。但我们也必须懂得,再好的危机公关话语修辞术,也不能掩盖和改变危机事件的本质。如果将危机公关话语中的修辞策略看成灵丹妙药,就会忽略危机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加强危机预警,尽量减少危机带来的现实伤害,才是人类进步所要追求的终极目标。
注释:
[1]倪宝元.大学修辞[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4:532.
[2]刘亚猛.追求象征的力量:关于西方修辞思想的思考[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2.
[3]喻发胜,黄海燕.“联接力”:新旧媒体盛衰转折的关键――兼论传统媒体转型的根本路径[J].出版发行研究,2016(11).
如何理解社会化媒体范文6
1、社会化分享影响排名
在未来搜索引擎上会越来越考虑网站在社会化媒体上用户的分享,会参考用户的投票,不管是从google+1还是百度分享的大拇指都会影响到的搜索排名,去年普推网的杨涛提出这个观点时还有许多朋友不相信,
在网站添加社会化分享功能是必要的,鼓励用户更多的分享与投票。
2、用社会化媒体平台去留住用户
通过搜索引擎到达网站后,下次来不来我们还不知道,所以尽可能想办法把这部分流量用户留下来了,用微博和微信的粉丝把这部分人群留下来了,收集客户的电子邮箱,加企业QQ和QQ群也是有效留用户好的平台,
这些也可以为以后的数据库营销收集到有效的客户信息。
3、做好内容让用户自发的去传播
好的内容加上适当的在社会化媒体平台的推广,会引起用户自发传播,上次笔者杨涛写的《一位老站长及网络营销培训师看好的十个方向》现在在搜索上有二千多个结果,大多数都是用户或网站自发转发的。
4、用社会化媒体做好整合覆盖
特别是我们在搜一些企业或网站的品牌词的,排在搜索的上面有许多是社会化媒体平台,所以是尽可能覆盖好官方的账号,用这些平台做好品牌词的整合排名。
5、不做纯粹的搜索引擎优化
现在一家企业或网站只做纯粹的SEO是非常困难了,特别是商业项目,把SEO和竞价及微博等其它网络营销整合在一起进行了,让收费的和免费加在一起大于二。
6、尽可能做好用户体验
网站最终还是给用户看,别为了优化而优化,在官方网站上添加社会化媒体的官方账号,笔者杨涛在亿玛客08年讲课时就强调整合,当时加的是饭否,现在的主流是微博和微信了,利用社会化媒体给网站添加统一登录和相关内容,提高用户体验。
7、请搜索守住搜索的低线
上次在微博中看到有些企业或网站的官方网站名在百度中都搜索不到,而且叫这个网站名只有这么一家,在其它所有的搜索中都是正常的,连搜唯一的品牌词都搜不到,搜索如何谈用户体验,关键词可以排上去可理解,但这些词排不上去太说不过去了。
8、在搜索上该花的费用还是要花的
搜索引擎还是要靠广告进行盈利的,要快速盈利花钱还是要花的,首页都是广告,你的自然排名做上去用户也是找不到,一些商业词自然搜索排名上去了也很快的掉下来了,投广告也会影响到网站的自然排名,用户的点击和停留时间自然会上去。
9、与行业结合转化成价值
别只依靠SEO去生存,把它与你所熟悉的行业结合起来去商业化,互联网就像水电汽一样,作为一个基础的工具,会SEO的人也会越来越多,如果不与行业结合,当纯粹的传统行业也会SEO时,我们这些只会SEO的人该何去何从。